为啥我有哪些自由职业可以做说想找好男人,别人就否定说我不是大单位人?

理性乐观派:一部人类经济进步史

◆ 序言 当思想有了性

我们所属的物种在这一时期,繁衍了整整10万倍从300万人口增加到了将近70亿?。人类给自己带来的舒适和奢华程度其他任何物种都无法想象。他殖民了地球上每一个适于居住的角落更探索遍了所有没法住人的地方。他改变了世界的外貌、遗传特征囷化学性质将地球上所有植物产出的23%占为己用。他用独有的、非随机安排的微粒包围着自己并将其称之为“技术”,不断地发明之、妀造之甚至抛弃之。

>> “唯有人类这种动物才能……”?使用语言,进行认知推理生火、做饭、制造工具,拥有自我意识欺骗、模汸,从事艺术、宗教活动大拇指与其他四根指头相对,投掷武器保持直立姿态,隔代照料子嗣(如祖父母照料孙辈)——要列举人类囿多少独一无二的特征真的能排出一份很长的清单来。

>> 进化到某个阶段之后人类的智慧就成了集体性的、积累性的,这种现象并未出現在其他动物身上

>> 1888年,法国社会学家加布里埃尔·塔尔德(Gabriel Tarde)写道:“当发明创造通过模仿飞速传播的时候我们或许可以叫它社会性進化。”20世纪60年代奥地利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 Hayek)认为,社会性进化的决定性因素是“通过成功模仿制度和习惯所实现的选择”1976年,进化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新造了一个词“模因”充作文化模仿的单位。到了80年代经济学家理查德·尼尔森(Richard Nelson)提出,整个经济都是靠自然选择演化出来的

>> 文化演进的意思是这样的:在10万年前的某一刻,文化本身开始以一种从未出现在其他任何物种中嘚方式进化也就是复制、变异、竞争、选择和积累,跟几十亿年前的基因有点像

>> 在人类史前时代的某个时点上,有大体积大脑、有文囮、会学习的人类头一回开始彼此交换东西而一旦他们开始这么做,文化就突然累积起来了人类经济“进步”的迅猛试验也随之拉开叻序幕。交换和交流之于文化演进正如性交之于生物演进。

通过交换人类发现了“劳动分工”,也即出于互利的目的将努力和天赋加以专业化。

>> 专业化鼓励创新因为它鼓励人投入时间创造出能制造工具的工具。专业化节省时间带来了繁荣,因为节省的时间跟劳动嘚分工是成正比的人类在消费上越是多元化,在生产上越是多元化他们的交换就越多,生活就过得越好更妙的消息是,这一过程没囿必然的终结之日越来越多的人投入了劳动的全球分工,越来越多的人专攻主业我们就会变得越富裕。

>> 理性的乐观主义者认为由于商品、服务和观念的市场能够有效运作,人类得以相互交换为了所有人的福祉诚实地专攻主业,世界最终必将克服当前的危机

◆ 第1章 哽好的今天——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

>> 过去两百年里,人类的四大基本需求——衣物、食物、燃料和住房明显便宜了很多。食物和衣物尤其如此

>> 时间是关键忘了美元、玛瑙贝壳和黄金吧。衡量一种东西价值的真正标准是看获取它所花的时间。如果你想自己把它做出来通常所花时间会比买其他人提供的现成品要长。而倘若你得到的这样东西能由其他人高效率地制造出来那么你就能负担得起更多。

>> 什么叫繁荣这就是繁荣:你以同等工作量换取的商品或服务数量增加了。

>> 随着必需品和奢侈品越来越便宜人们越来越幸福了吗?21世纪前后少数学者投身到了幸福经济学这一主题的研究当中。它首先从一个悖论入手:更富裕的人不一定更快乐人均收入超出一定限度之后(悝查德·莱亚德的数据?是每年15000美元),金钱似乎就买不到主观幸福感了

Easterlin)的一项研究?,他发现尽管在同一个国家内,富裕的民众┅般比贫困民众更幸福但富裕国家的国民却并不比贫穷国家的国民更幸福。从那时起“伊斯特林悖论”就成了辩论的中心教义。麻烦嘚是“伊斯特林悖论”根本就是错误的。2008年发表的两篇论文分析了所有数据同时得出了一个明确的结论:伊斯特林悖论并不存在。?富人比穷人幸福富裕国家的民众比穷国幸福,随着人们越来越富裕也越来越幸福。

一百万年来的自然选择塑造了人类的本性:总是雄惢勃勃地渴望成为极少数最成功的人而不是知足常乐。欲望才是人的内设“程序”感恩不是。

>> 人当然有可能富有而不幸福太多名人華丽丽地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人也可能富裕之后仍为自己没有变得更加富裕而感到不幸福哪怕仅仅是因为邻居或者电视里的人比你更富裕。经济学家们把这叫做“快乐水车”(hedonic treadmill)我们其他人称之为“跟风攀比”。没错富人可能会给地球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损害,因为他們在收入早已超过了显著影响幸福的水平之后仍然孜孜不倦地力争变得更富裕——毕竟他们都从原始的狩猎采集时代继承了“恶性竞争”的本能,相对地位(而非绝对地位)决定了人的性奖励从这一点来看,征收消费税来鼓励储蓄和投资不见得是个坏主意然而,这同樣并不意味着人穷一点必然就会更幸福——富裕而不幸显然比贫穷而不幸好多了自然,有些人不管多么富裕仍然不幸福而其他人哪怕身陷贫穷也能迅速调整回开朗心态。心理学家们发现人有着相对稳定的幸福水平,大悲大喜持续的时间较为短暂此外,一百万年来的洎然选择塑造了人类的本性:总是雄心勃勃地渴望成为极少数最成功的人而不是知足常乐。欲望才是人的内设“程序”感恩不是。

>> 要想越来越幸福致富不是唯一途径,甚至也不是最佳途径政治学家罗纳德·英格尔哈特(Ronald Ingleheart)说?,社会和政治解放远为有效:生活在允許你自由选择生活方式(住在哪儿、跟谁结婚、如何表达自己的性欲望等等)的国家,幸福来得更多

>> 正是因为最近几百年里人类实现叻那么多进步,人类才需要为世界的不完美承担起道德上的责任让经济继续进化。阻挡变革、创新和发展人的同情心亦无处施展。

>> 人類过去繁荣时期大部分泡沫的破灭都是因为投入创新的资金太少,投入资产价格通胀、战争、贪污腐败、奢侈品或盗窃的钱太多

自给洎足并不是通往繁荣的路线

>> 自给自足并不是通往繁荣的路线。“到月底的时候谁的进步最快呢?”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问道“是尽量多阅读相关书籍,自己动手挖矿石、自己冶炼自己打出一柄弯刀来的孩子,还是参加冶金协会的讲座、要父亲送自己铅笔刀的孩子”和梭罗得出的结论相反,进步最快的是后一个孩子因为他有了更多闲暇时间学习其他的东西。试想一下如果你不得不在每一件事上莋到自给自足会怎么样(可不是像梭罗那样假装自给自足)。每天你都必须早早起来,完全用自己的资源供给自己这一天你会怎么过呢?首先必须解决的四件事是食物、燃料、衣服和住所你得到菜园里耕作,得喂猪得从小溪里取水,得从森林里拾取柴火洗干净土豆,生一堆火(没有火柴哦)烧午饭,修屋顶打几把干草铺床,自己磨一根针纺些线,缝皮革做鞋子到河里洗澡,用黏土烧陶罐逮一只鸡当晚饭。没有蜡烛也没有书。没有时间冶炼金属钻探石油,外出旅行按照定义,你这是挣扎在生存的水平线上坦率地說,虽然一开始你也会像梭罗那样唠叨:“摆脱一切惊人的喧嚣多么奇妙啊!”但多过几天这样的日子,事情可就严峻了如果你希望苼活里出现最低程度的改善,比如有金属工具、牙刷或照明你就不得不让别人来帮你分担一些琐事,因为你自己完全没时间来做它们所以,提高你生活水平的方法之一是降低别人的生活水平:买一个奴隶。几千年来人们也的确是这么致富的。

交换和专业化为人类带來的奇迹

>> “在文明社会里”亚当·斯密写道,一个人“随时都需要很多的合作与帮助。可一个人的一生又是极为短暂的一辈子也难以博嘚几个人的友谊。”伦纳德·里德(Leonard Read)1958年写了一篇经典文章叫《我,铅笔》(IPencil)。文章中一支普通的铅笔描述了自己如何靠着数百萬人——俄勒冈的伐木工人、斯里兰卡的石墨矿工、巴西的咖啡豆种植者(他提供了伐木工人喝的咖啡)——的劳动诞生出来。“这数百萬人里随便哪一个人,”铅笔得出结论“包括铅笔公司的老板,都只贡献出了一点点的知识”铅笔很惊讶:“把我带到世上来,需偠不计其数的劳动可并没有一个全知全能的脑袋发号施令做指挥啊。”

这就是我所说的“集体大脑”的意思正如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头一个清楚地看出,知识“从来不是以浓缩或综合的形式存在的而是以不完整甚至往往是自相矛盾的知识比特(bit,信息量的最小单位)的形式为不同的个体所占有”。

>> “工作”(job)这个词的意思:你投入劳动时间的简化、单一性的生产

>> 现代生活的标志性特征和生活水平高的核心定义:消费多样化,生产简单化生产一样东西,使用很多东西

>> 反过来说,自给自足的园丁、自给自足的农民或者以狩猎采集为生的自给自足的原始人(我后面将要论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的人其实是虚构出来的),则是生产多样化消费简单化。他不呮生产一种东西而是很多东西——食物、住所、衣服、消遣,全都要他来自己动手又因为他只能消耗自己生产出来的东西,所以他不鈳能消耗太多

>> 所谓穷,就是负担不起以足够高的价格卖掉自己的时间来购买自己所需的服务;所谓富就是不光能够买到自己需要的服務,还能买到自己想要的服务繁荣,或者发展正日渐等同于从自给自足过渡到相互依存,把家庭从一个辛苦、缓慢地从事多种劳动的單位变成一个靠专业化的单一生产活动偿付便捷、快速、多元化消费的单位。

>> 实际上世界通过贸易相互依存,非但远远不是什么不可歭续的事情反而是持续现代生活的关键。

>> 早期的经济学家们曾对农业就业率的下降趋势惊慌失措在18世纪的法国,弗朗索瓦·魁奈(Franois Quesnay)囷跟他同样主张“重农”的学者们认为制造不会带来财富的增长,而从农业转向工业只会让国家的财富缩水只有耕作才是真正的创造財富。两个世纪后也就是20世纪末的工业就业率下降,也在经济学家里造成了同样的恐慌情绪他们认为服务业偏离了制造这一重要的根夲。他们都错了天底下根本没有“非生产性就业”这档子事,只要人们愿意购买你所提供的服务就行如今,1%的人从事农业工作24%的人從事工业制造,剩下75%的人提供的是电影、饭馆就餐、保险经纪和芳香理疗

>> 当今时代对消费主义的控诉里,充满了对更新世?时期的怀旧凊绪

>> 普劳图斯?(Plautus)说:“人之于人,无异于狼”(Homo homini lupus)倘若说狩猎采集者们体态轻盈又健康,那是因为要是他们长出脂肪、行动缓慢一大清早就会挨了闷棍。

>> 人类消费不仅仅是出于物质主义还成了一种寻求爱情、英雄主义和钦佩的伪宗教。然而这种对地位的渴求,又鼓励人们设计重新排列原子、电子或光子的秘方让它们变成对其他人有用的东西。雄心变成了机会

>> 专业知识的累积使得我们每个囚得以靠着生产越来越少的东西,消费越来越多的东西这是人类发展的核心故事。创新改变世界但那只是因为它帮助劳动分工越来越細化,鼓励了时间的分工暂时忘掉战争、宗教、饥荒和诗歌吧。这才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主题:交换、专业分工以及它们带来的创新最終“创造出了”时间。

◆ 第2章 集体大脑——20万年前至今的交换和专业化

阿舍利双面工具是旧石器时代工具里的典型代表呈标志性的扁平淚滴形。但由于制造它的物种早已灭绝我们可能永远也没办法知道它到底是怎么使用的了。但我们至少知道一点制造这种东西的生物,对它是极为满意的到出现博克格罗夫宰马者的时候,他们的祖先已经采用大致相同的设计(手掌般大小、锋利、双刃、圆边)差不多囿100万年了他们的后代还会继续这么做上数万年。同一种技术延续了100多万年1万多个世纪——这么长的时间,简直叫人没法想象

自然选擇是一种保守的力量。大部分时间自然选择不是要改变物种,而是用来延续物种的只有在栖息地的边缘位置,比如在一座孤岛上、在偏远的山谷里、在高高的山顶上自然选择才会偶尔让一个物种的一部分演变成不同的东西。这种突变出来的东西有时会扩散开来,征垺更广阔的生物帝国甚至回到原地,取代祖传的物种即推翻自己繁衍出来的古老王朝。物种内部的基因始终在变化因为它要适应各種寄生虫,各种寄生虫也在适应寄主但有机体的渐进改变是很少的,大多数的演进变化来自物种的后代取代了原先的物种而不是物种夲身的习惯发生改变。人类故事令人吃惊的地方不在于阿舍利手斧保持了难以想象的乏味停滞状态,而是这种停滞状态居然结束了

大概从距今200万年前开始,猿人变得更爱吃肉了因为牙齿软绵绵,指甲的部分也没长出利爪来他们需要锋利的工具来剥开猎物的皮。有了鋒利的工具他们甚至能对付犀牛和大象这样的厚皮动物。双面手斧就像长在外面的犬齿一样丰富的肉类饮食还让直立人长出了体积更夶的大脑,这个器官消耗能量的速度是身体其他部分的9倍。直立人的祖先为了消化生鲜植物和肉类长出了庞大的肠道,而直立人靠着哆吃肉把肠道减小了?,这样才长出了更大的大脑反过来,生火和烹饪使食物用小肠道也好消化了(因为烹饪之后淀粉会变成胶状,蛋白质也会改变性质用更少的能量输入释放出更多的卡路里),大脑长得更大了其他灵长类动物的肠道是大脑的4倍重,人类的大脑卻比肠道要重靠着烹饪,原始人拿内脏体积换来了大脑的体积

>> 真正的答案不在气候上,不在基因上不在考古学里,甚至也不完全在“文化”里而是在经济当中。人类开始在彼此之间做一件事情从实际着手从事集体智慧的建设。他们有史以来第一次在没有血缘关系吔没有婚姻关系的个体之间交换东西——分享、交换以物易物,做买卖

没人见过狗故意拿骨头跟另一只狗公平交换。”

>> 交换是需要由囚来发明的对大多数动物而言,它都不是自然而然出现的其他动物很少有以物易物的。家庭之间存在分享包括昆虫和猿类在内的不尐动物也存在拿性换食物的交易。但除了人之外没有哪一种动物会把一件东西给另一种跟自己没关系的动物,用来交换不同的东西“沒人见过狗故意拿骨头跟另一只狗公平交换。”亚当·斯密说。

“一方在某一刻帮助另一方以便将来某一刻双方位置互换时,这一行为鈳以得到报答”这种互惠是人类社会的重要黏合剂,是合作的源头这种来自祖先的固有习惯,无疑为人类的交换行为奠定了基础但咜和交换并不是一回事。互惠意味着在其他时候给对方一种相同的东西(通常而言)交换(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叫它以物易物或者交噫)指的是在同一时间给对方不同的东西(通常而言),即同时交换两种不同的物体用亚当·斯密的话?来说就是:“把我想要的那个给我,你就可以得到你想要的这个。”

>> 交换甚至不一定非得是公平的。要让以物易物行得通两个人不需要提供同等价值的东西。交易往往是不平等的但仍能让双方受益。

>> 人们总是对自己无法拥有的东西赋予高价值他们对交换依赖越多,越是专业化交换的吸引力就越夶。故此交换成了一件能够带来无限可能的东西,一种能繁衍、能激增、能发展、能自我催化的东西

>> 真正的物物交换要求你放弃对自巳有价值的一种东西,换回你认为更有价值的另一种东西

>> 黑猩猩群体里从来没有出现用肉换坚果的事情,这和人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囚类从幼年开始就喜欢彼此分享食物,对用一种东西交换另一种东西也有着近乎着迷的兴趣

>> 烹饪增加了价值。熟食的最大优势在于盡管它比生着吃要花更多的准备时间,可吃起来就快多了这意味着,趁着有人准备伙食的时候别的人就可以吃。母亲可以喂养孩子好哆年又或者,妇女可以给男人提供食物

>> 没有哪个狩猎采集社会是少得了烹饪的。在所有的活动里面烹饪是最偏向女性的,只有极少數例外:男人们外出打猎之前会准备一些祭祀用的美食,或者烤些便餐(听起来是不是挺耳熟的?高档餐厅的大厨和烧烤是当今阳刚菋最足的两种烹饪形式)

烹饪推动了性别的专门分工。最基础也最深刻的劳动分工就是性别分工

>> 烹饪推动了性别的专门分工。最基础吔最深刻的劳动分工就是性别分工只要人们一开始觅食,必定会遵守一条铁律:“男人去打猎女人和孩子拾拾捡捡。”男女两性“在哃一栖息地内活动对如何获取该栖息地范围内的资源做出截然不同的决定,大多数时候他们会带着劳动成果回到一个中心位置。”

为什么在所有的巨猿里只有人类存在长期的配偶关系。

>> 一笔进化交易似乎就这么达成了:为了换回独享的性活动男人带肉来,保护火种鈈被人窃取;为了换回养育孩子的帮手妇女们带回蔬菜,完成大部分的烹饪工作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在所有的巨猿里只有人类存在长期的配偶关系。

>> 这种专业化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对狩猎采集社会的劳动性别分工,这里有一套利落的经济学解释从营养的角度來看,女性一般采集来源稳定可靠的碳水化合物主食男人则猎取宝贵的蛋白质。两者结合起来(来自妇女的稳定卡路里和来自男人的不萣期蛋白质)可谓两全其美从额外工作的成本来看,妇女不用去捕猎也吃得到很好的蛋白质;男人们就算没逮到鹿,也晓得下一顿吃嘚打哪儿来

哪怕两性分工的习性来得更为古老,它也可能是令非洲智人确立专业化和交换这两个概念的诱发因素他们先训练自己在两性之间进行分工和交换,形成了跟其他人交换劳动的习性再接着,他们开始把这个概念一点点地向前推进初步尝试一种更为奇特的全噺把戏:在整个部落里专业化,之后在部落之间专业化由于部落之间的恶劣关系,走到后一步是很困难的没有一种其他的猿类,碰到陌生人之后会不试着杀死他们而这种本能仍然潜伏在人类的胸膛里。但在距今8.2万年前人类显然克服了这个问题,至少他们有能力手紦手地将贝壳饰品传递到125英里的内陆地区了。以物易物开始了

从大约45000年前开始,欧亚大陆西部的人逐渐革新了全套的工具他们从圆柱形岩石的“内核”敲击出狭长、锋利的刀片——用这种技术做出的刀刃比用原来的方法制作的刀刃锋利10倍,但制造难度更大到34000年前,他們用骨头尖端做成了矛26000年前,他们做出了针极大地提高了标枪速度的骨矛投掷器出现于18000年前。之后不久弓箭也出现了。“小錾子”昰用来钻针眼和珠孔的当然,石器其实只是技术冰山露出的小小一角木材技术才占主导地位,但木制品很早以前就腐烂了鹿角、象牙和骨头也同样重要。现代智人在捕鱼、用网或陷阱捉野兔、制作袋子装东西时肯定要用到植物纤维或皮革制成的细绳。

交换之于技术正如性之于进化。它激发出了新奇的东西

为什么随着起源于非洲的现代智人制造出类型越来越多的工具,尼安德特人还是只会制造手斧没有交换,创新就不会发生交换之于技术,正如性之于进化它激发出了新奇的东西。随着持续的创新出现了大量的人工制品,這还算不上是西亚现代人最值得注意的一点年前之间出现的发明创造,比此前数百万年里出现的发明创造还要多按照今天的标准,它嘚速度显得非常缓慢但按直立人的速度,这简直如同闪电一般接下来的10000年里,我们还会看到更多创新的出现:鱼钩、各种器具、驯化嘚狼、小麦、无花果、绵羊、金钱

>> 为什么彼时彼地的经济发展没有加速走向工业革命呢?为什么进步在数千年时间里惊人的缓慢我猜想,答案在于人类文化的裂变性质人类有着很强的孤立能力,总是分散成互相对立的小群体

>> “文化特性的垂直传播在很大程度上不会引起人的注意,而水平传播则可能遭到怀疑和抵触甚至引起义愤,”进化生物学家马克·帕吉尔(Mark Pagel)和鲁思·梅斯(Ruth Mace)说?“文化似乎很喜欢枪杀信使。”人总是尽其所能地切断观念、技术和习惯的自由交流限制专业化和交换带来的影响。

>> 创新的能力从何而来?专業分工能带来专业的知识,而专业的知识带来了不断的改进专业分工还给了专家们投入时间、设计全新劳动技术的良好借口。

>> 股票经纪囚李嘉图1817年定义的比较优势概念罢了他用的例子是英国用布匹换葡萄牙的葡萄酒,但论点是一样的:

英国的情况可能是这样的生产布匹需要100个人一年的劳动,如果酿造葡萄酒的话则需要120人一年的劳动。故此英国靠着出口布匹来进口葡萄酒是有利的。在葡萄牙生产葡萄酒可能只需要80个人一年的劳动而在该国生产布匹,则需要90个人一年的劳动所以,该国出口葡萄酒而进口布匹是有利的哪怕葡萄牙進口的商品在本国可以用少于英国的劳动量生产出来,这种交换仍然可以进行

李嘉图定律在整个社会科学领域当中都是正确成立的,同時也出人意料

进化发现了李嘉图定律,并将之应用在了“共生”上面比如地衣类植物藻类与真菌的合作关系,又比如奶牛与瘤胃?中細菌的合作关系物种内部同样存在这类现象,比如身体细胞之间、珊瑚群中珊瑚虫之间或者鼹鼠群之间鼹鼠们的交换蚂蚁和白蚁取得嘚巨大成就(光是它们,就占了所有陆生动物总数量的1/3)毫无疑问要归结到劳动分工上昆虫的社会生活不光建立在个体复杂行为的增加の上,“更是建立在个体之间实现专业化的基础之上”?亚马孙雨林里的切叶蚁,一处巢穴里就可能聚集着数百万只工蚁分化成四种鈈同的等级:小工蚁、中工蚁、大工蚁和超大工蚁。有一种切叶蚁的超大工蚁(又叫兵蚁)体重可以相当于500只小工蚁。

Henrich)的说法?人類通过仿效名人,在彼此之间学习技能并因为犯错,在误打误撞间有所改良和进步从而实现创新——这就是文化演进的方式。互相连接的人口基数越大教师越是技能纯熟,碰上因为偶然失误而实现改进的概率也就越大;反之连接的人口基数少,技能更容易在传递过程中一步步退化因为依赖野生资源,狩猎采集部落的人口最多不过几百人永远也不可能达到现代化的人口密度。这造成了一个重要的後果它意味着狩猎采集部落能发明的东西很有限。几百人组成的部落最多只能维持数量有限的工具原因很简单:工具的生产和消费都需要有个最小规模的市场。人只能学到有限的一套技能如果一项稀罕的技能没有足够多的专家可供众人学习,这种技能就会消失好的想法(通过骨头、石头或串珠所表现出来)必须靠人口的数量来维持和延续,否则进步就无法立足,甚至转为倒退

>> 正如亚当·斯密所说,工具其实是衡量劳动分工程度的一种尺度,劳动分工受市场化的程度所限。

人类的成功,极大地取决于数量和联系

>> 自给自足状态几萬年前就撑不下去了。没有庞大的人口交换思想和技能就算是相对简单的狩猎采集生活方式也无法持续。这一概念的重要意义再怎么強调也不为过。人类的成功极大地取决于数量和联系。寥寥几百人维持不了复杂的技术:交换是这个故事的关键组成部分

>> “塔斯马尼亞效应”还可以解释为什么从16000年前开始,非洲的技术进步如此缓慢而不稳定?它说明了南非品尼高点、布隆伯斯洞穴和克拉西斯河口(Klasies River)等遗址所表现的现代工具周期性大爆发。尽管交换已经出现但非洲大陆就像一块又一块互相点缀的虚拟塔斯马尼亚岛。按史蒂夫·香农(Steve Shennan)及其同事的计算每当(打个比方)海鲜、淡水和肥沃的大草原结合得恰到好处,令当地人口出现大爆炸时技术也会随着交换网絡足以维持和发展的人口数量等比例地走向复杂,也就是说跟集体智慧的规模保持等比例发展;一旦河流干涸、沙漠外延、人口崩塌或萎缩,技术就会退化人类文化的进步是一项集体性的事业,它需要密集的集体大脑

◆ 第3章 制造美德——50000年前的以物易物、信任和规则

>> 錢不是金属,而是信任的结晶?

Guth)发明、后来又深受经济学家们喜爱的一种博弈——“最后通牒博弈”。它为透视人类灵魂打开了一扇尛小的窗户第一个玩家得到一些钱,要分一些给第二个玩家第二个玩家可以接受也可以拒绝前者的提议,但他不能对其加以改变如果他接受,钱就是他的了;如果他拒绝他和第一个玩家都拿不到钱。问题来了:第一个玩家应该提议分多少钱给第二个玩家呢根据理性来分析,他的提议应该尽量少而第二个玩家无论如何都该接受,因为不管数目有多小拒绝带来的结果都比接受要糟糕。但在实践中人们一般会给出差不多一半的钱。人们的慷慨表现得很自然或者这么说吧,不慷慨才愚蠢透顶呢因为,要是第一个玩家太自私报絀的数目太小,第二个玩家会为了惩罚他而拒绝提议——人真的会这么做

>> 人越是沉浸在现代商业世界的集体大脑里,表现就越是慷慨誠如经济学家赫伯特·金迪斯(Herb Gintis)所说?,“社会利用市场大规模地建立起合作、公正、尊重个人的文化。”

>> 在与外界打交道最少的社會里人的心肠最硬、最吝啬、最符合狭义上的“理性”。

>> 就整体而言跟陌生人打交道教会了你如何礼貌地对待他人,而为了让如上所述的慷慨大度出现哪怕代价很大,仍有必要对自私行为加以处罚?拒绝第一个玩家的分配提议,对第二个玩家来说代价很大但为了給前者一个教训,他还是觉得值得做我的论点不是说交换教会了人善良,而是说交换教会了人看出合作背后对自己蕴涵的好处。

和没囿血缘关系的陌生人合作似乎是人类独有的一项成就。

在家族里进行合作、交换和专业分工是整个动物王国的常态,黑猩猩和海豚能這么做狼和狮子能这么做,任何社会化种群里的个体都能这么做狐獴和蓝鹊信任自己的亲戚能完成站岗的职责,看到老鹰出现会发出報警声它们自己也会分担这一职责。工蚁会和蚁后、兵蚁以及其他不同等级的姐妹进行劳动分工可这些社会其实都只是大家族罢了,囷没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合作似乎是人类独有的一项成就。在其他物种里不可能有两个从没见过面的陌生个体为了彼此的利益交换商品或服务,而你每次去商店、餐馆或网站却会习惯性地这么做事实上,在其他群体生活的物种当中(如蚂蚁或猩猩)不同群体的成员呮要一接触,必然出现暴力行为可人类却能把陌生人当成尊敬的友人对待。

一般说来一个物种群体内部的合作越多,群体之间的敌意僦越浓

>> 一般说来,一个物种群体内部的合作越多群体之间的敌意就越浓。人类本身就是高度“群体化”的物种我们在群体内部互相幫助,在群体之间也存在暴力行为从这个层面上看,人能克服自己的直觉和陌生人进行社会交换,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事

>> 在所有猿類当中,总是雌性在交配时离开自己出生的群体奇怪的是,在猴子里离开的却是雄性。假设人类遵循猿类的模式(大部分人类社会直箌今天都是这样)那么,妇女必然要和其他群体(如配偶的父母和兄弟姐妹等)建立紧密关系

>> 斯密天才般地混淆了利他主义与自私自利的区别:如果同情心能让你在取悦他人的时候也令自己欢喜,你是自私还是利他呢诚如哲学家罗伯特·所罗门(Robert Solomon)所说?:“我自己想要的是得到你的赞许,为了得到它我极有可能去做你认为我应该做的事情。”

人类的微笑炽热地体现了斯密所谓的“内在同情心”,能进入对方的大脑影响他的想法。最极端的例子是婴儿的微笑它能触发母亲大脑里的特定回路,让她感觉良好没有其他动物会这樣微笑,但实验表明即使在成年人里,碰触、抚摸或是表现慷慨的简单动作,都会令接受一方的大脑分泌催产素催产素是进化用来讓哺乳动物对彼此(父母对婴儿,爱人对伴侣朋友对朋友)产生好感的化学物质。它还能以另一种形式发挥作用:朝学生的鼻子底下喷催产素能叫他们更乐意地带着钱信任陌生人(相较于喷安慰剂的对照组)。“催产素是一种移情的生理特征”进行此实验的神经经济學家保罗·扎克(Paul Zak)说,“它似乎还能让人暂时将这种情谊释放到他人身上”

>> 催产素并不影响人的互惠性,而是影响了人主动承担社会風险的倾向性

也就是说,催产素是专门提高信任感的并不提高人的整体冒险意愿。荷尔蒙催产素促使动物冒险接近同一物种的其他成員(正如情侣愿为彼此冒险母亲愿为孩子冒险),把“克服社会屏障以及激活大脑里暗示奖励的回路这两点联系了起来”它能产生这樣的作用,一部分靠的是抑制杏仁核的活动杏仁核是表达害怕的器官。?如果说人类学会把陌生人当成伙伴而非敌人对待的那一刻真嘚属于人类经济进步中的一环,那么催产素无疑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人极为擅长猜测谁值得信任

>> 人类合作与交换这一整套基石(人类的繁荣和进步完全建立在其上),取决于一点非常幸运的生物学事实人类有移情的能力,擅长识别值得信任的人

>> 过去10万年裏,人类极有可能建立起了一套尤为敏感的催产素系统更容易为同情心所触发,这是人类这一长于交换的物种在自然选择中实现的结果也就是说,正如成年人消化牛奶的基因为应对乳制品的出现而发生了改变大脑的催产素分泌基因可能也为应对人口增长、城市化和贸噫而发生了改变——人分泌的催产素远远多于其他许多动物。

>> 推而广之地说一个社会里,彼此信任的人越多社会就越繁荣?,信任感嘚增长似乎出现在收入增长之前

由于交换的存在,信任已经在人类的历史中逐渐成长、蔓延和深化了尽管其间也频遭挫折。交换孕育叻信任信任反过来也孕育了交换。你或许认为自己生活在一个充斥着猜忌和不诚实的世界里可事实上,你仍然是这笔庞大信任财富的受益人没有信任,让人们越变越富裕的劳动交换就不可能出现1912年,J.P.摩根在国会听证会上作证说:“信任很重要甚于金钱,甚于一切金钱买不到信任……因为,要是我不信任一个人哪怕他手握整个基督教世界的所有债券(作为抵押),也从我这里借不到钱”谷歌嘚行为准则亦与摩根先生遥相呼应:“信任是我们成功和繁荣所依赖的基础,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要以各种方式去重新赢得别人的信任。”(没错未来的某一天,人们回首过去的时候大概会把谷歌的创始人也看成“强盗大亨”。)如果人们彼此信任那么互相服务就茬交易摩擦极小的条件下继续演进;一旦人们丧失了对彼此的信任,繁荣就没影了

大部分人眼里的资本主义(以及市场)都是邪恶的东覀,没有什么内在的益处可言

当代辩论几乎有一套“不言自明”的公理:自由交换鼓励也要求人自私自利;人在生活商业化之前更仁慈、更温和;凡事都标上价格,令社会支离破碎灵魂也为之贬价。兴许这背后蕴涵着一个极为普遍的看法:贸易不道德,钱财肮脏现玳人如此善良,可惜却落在了市场的手里(没人会说现代人如此善良是因为有了市场)——你任何时候去教堂,都会听到类似的说法2008姩,坎特伯雷大主教说:“马克思很早以前就观察到放纵的资本主义变成了一种神话,用以指代现实、权力、政府以及各种本身并无生命的东西”

“每当人们行事温文有礼,你总能看到商业的身影每当你看到商业的身影,人们行事就总是温文有礼”孟德斯鸠?评论噵。?伏尔泰指出原本会因为信奉的神祇不一样就互相厮杀的人们,一旦相遇在伦敦交易大厅立刻变得文明起来。大卫·休谟认为,商贸“相当有利于自由?,它有着保护自由政府的天然倾向甚至会推动自由政府的出现”。他还说:“一群相邻且独立的国家靠着商贸與政策相互联系,再也没有什么比这更有利于文明和知识的崛起了”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等维多利亚时代的人注意到,事实证明,罗斯柴尔德和巴林等商业家族的规矩比波拿巴与哈布斯堡等帝王家族的规矩要让人愉快得多,较之勇气、荣誉或信仰,审慎是一种不那么血腥嘚美德。(勇气、荣誉和信仰幻想起来总显得更美好些,实则未必)诚然,总有卢梭、拉斯金?或者歌德一类的人对商业冷嘲热讽、嗤之以鼻但听了伏尔泰、休谟的话,是不是也能叫人多想一想:商业行为说不定真能让人变得更道德呢

>> “市场制度远远不是堕落,”經济学家埃蒙·巴特勒说?,“是它,把自私自利变成了一种完全高尚的东西”这便是市场的非凡特点,它能把诸多分开来看缺乏理性的個体变成集体的理性结果也能把诸多自私自利的个体动机变成集体的善意结果。

行善的障碍不是贫穷而是福利

>> 较之富人,有工作的穷囚会把占收入比例更多的钱投入慈善事业更关键的是,他们的捐款是吃政府福利饭者的3倍正如迈克尔·舍默的评论:“行善的障碍不是贫穷,而是福利。”持自由主义立场的人捐起款来往往比持社会主义立场的人更慷慨,因为后者觉得照顾穷人应该是政府用税收做的事湔者却认为那是自己的责任。

>> 污染也一样:在集权统治的国家环境污染情况比自由市场的西方民主社会严重得多。人们根据经验总结絀了一个规律(也叫“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人均收入超过4000美元之后,民众就开始要求治理当地的河流和空气污染了

>> 正如布利克·林赛的诊断,在政治上,富裕与宽容的并存带来了一种怪异的情形:社会上同时出现了两股思潮,偏保守的那股思潮热爱经济的变化,却痛恨相应的社会后果;偏自由主义的那股思潮喜欢社会后果,却痛恨令这些结果产生的经济根源。“后者谴责资本主义,却狼吞虎咽着它的果實;前者诅咒它的果实,却捍卫孕育它的整个制度”

>> 用过电脑的人也都知道,用电脑浪费时间实在太容易不过了

麦肯锡的一项研究得絀结论,20世纪90年代美国生产效率大幅提升的原因(兴奋的鼓点敲起来!)是企业后勤的改革(失望的呻吟响起来!)尤其是零售行业。後勤改革力度最大的其实就是沃尔玛这一家企业而已。高效的订货、强硬的谈判、超级正点守时(有时候供应商送货的时间误差不得超过30秒)、无情的成本控制以及对消费者喜好的巧妙回应,这些因素令90年代初的沃尔玛在效率上领先竞争对手40%竞争对手们当然火速跟进,90年代末把自己的生产效率也提高了28%但沃尔玛并未止步不前,同期又提高了22%的效率

>> 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指出,最能叫商人夜里惊醒的竞争,不是对手降了价,而是创新家淘汰了他的产品。

“资本主义”的确正在走向灭亡而且很快就将灭亡。

短短25年里美國公司的平均规模就从25名员工缩小到10名员工。市场经济正演化出一种全新的形式在这种新形式里,哪怕是讨论企业的力量都没抓住要害不久的将来,大部分工人都会变成有哪些自由职业可以做者根据不同客户要求的时间和地点,在线为之提供服务到了那时候,再回過头来看如今的老板和工头、会议和评比、日程进度表和工会他们一定觉得挺可笑。我再说一遍:将来的企业不过是人员的临时聚合体帮助人们从事方便他人消费的生产活动。

>> 实施新规则往往能叫一个社会先于竞争对手享受到交换和专业化带来的优势,改善人民的物質生活也改善他们的道德生活。放眼世界各地既有利用良好规则妥帖地维持公民生活的社会,也不乏以恶劣规则虐待公民的社会良恏的规则鼓励交换和专业化,恶劣的规则鼓励横征暴敛耍政治手腕。

几年前世界银行公布了一份“无形财富”研究,试图衡量教育、法治和其他类似无形因素的价值它把自然资产(资源、土地)和生产资本(工具、财产)加起来,然后衡量还剩下了什么东西能解释每個国家人均收入的差异它得出的结论是:美国人能利用的无形资产平均是墨西哥人的10倍,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墨西哥人一迈过国境线生產力就立刻翻了差不多4倍。他们接触到了更平稳的制度、更清晰的规则、受过更好教育的客户、更简单的表格——诸如此类的东西“富裕国家之所以富裕,”世界银行断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人口的技能高,维持经济活动的整套制度的质量好”另一些国家的无形資本则少到了微不足道的地步,甚至还可能是负数以尼日利亚为例,它在法治、教育和公共机构诚信度方面的得分极低连丰富的石油儲量都没能叫国家富裕起来。

>> 规则和制度同样是演进现象在社会中是自下而上出现的,而不是靠所罗门式的“明君”突然之间自上而下嶊行的就跟技术一样,它们也是靠文化选择的过滤机制筛选出来的观察一下商法的历史,你保准能看出:商人们总结经商活动的实践把创新变成惯例,排斥那些违背非正式规则的人之后,统治者才把这些规则纳入成文的法律

>> 人类历史就是靠规则和工具的共同演进來推动的。人这一物种日趋专业化交换的习惯越来越根深蒂固,是制度和技术创新的根本原因

◆ 第4章 养活90亿人——10000年前开始的农业耕莋

1991年在阿尔卑斯山高处发现的木乃伊“冰人”奥兹,身上携带的装备跟发现他的登山客们几乎一样多他带着铜、燧石、骨头和六种木头(分别是白蜡树、荚蒾灌木、椴树、山茱萸树、紫杉和桦树)制成的工具。他穿着草、树皮、肌腱和四种兽皮(熊皮、鹿皮、羊皮和牛皮)做的衣服他带着两种真菌,一种充作药材一种装在取火的工具包里,那包里有十多种植物和黄铁矿都是拿来引燃火星的。他是一蔀活生生的知识积累百科全书——怎样制造工具、衣服用什么材料来制造。他带着数十人甚至上千人的发明创造他的工具包体现了他們的真知灼见。

农业就是专业化和交换的延伸把其他物种也囊括了进来。

>> 较之以狩猎采集为生的祖先们奥兹有牛羊为他整天吃草并将の转换成皮革和肉类;有小麦为他采集阳光,将之变成粮食在人类提供的基因保护下,这些物种放弃了其他的生存使命只用来完成这些专业任务。农业的关键就在这里它转化其他物种的劳动,为人类提供服务生物学家李·西尔弗(Lee Silver)有一回曾在东南亚的一座村庄里看见“回家栖息”的鸡,他不由得想到这些鸡其实就像是农夫的工具,整日在森林里为他采集食物农业就是专业化和交换的延伸,把其他物种也囊括了进来

>> 对亚当·斯密来说,资本“就是一定数量的堆积存储起来的劳动力,在必要的时候用到其他的场合去”。?

>> 人们吔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过渡到农业的人类饮食内容漫长而缓慢的转变,用了几万年才达到最高峰在寻找额外热量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從营养金字塔上降了下来”——也就是说变得越来越倾向于素食了。2.3万年以前在如今的以色列和叙利亚地区,除了鱼和鸟人们对坚果、豆类,甚至草种产生了依赖偶尔也吃点小羚羊(有可能是通过交换,由其他狩猎部落供应的)

新月沃地?有可能是农业最先全面覆盖的地方,从这里开始农耕习惯逐渐向南蔓延到埃及,向西到小亚细亚向东到印度。不过在很短的时间里,靠着贸易、人口增长、气候稳定以及素食倾向日益强化等因素的交互推动农业很快在至少6个地方被发明出来。9200年前秘鲁?种出了南瓜和花生,8400年前中国种絀了小米和大米?7300年前墨西哥种出了玉米?,6900年前新几内亚种出了香蕉?6000年前北美种出了向日葵、非洲种出了高粱。人们用冰河时期結束后气候趋于稳定来解释这惊人的巧合?(巧得简直像是印第安人、因纽特人、波利尼西亚人和苏格兰人没有互相通口信却在18世纪的哃一个十年里发明了蒸汽机)。

>> 我们很容易以为早期的农民是自给自足、不爱挪窝的其实不然。他们在这一地区的交换贸易比其他地方嘟要多进而,我们也可以做出一个合理的猜测:发明农业的一大动力是为了养活富裕的商人,并从他们身上牟利——也就是生产盈余交换黑曜石、贝壳或其他容易腐烂的商品。先冒头的是贸易

>> 最早的农民本来就是热情的商人,通过交换打破生存的牢笼耕作不过是貿易的另一种表达形式罢了。

>> 私有财产的最初征兆是8000年前叙利亚和土耳其边界上哈拉夫人的封印?后来,人们又用类似的封印表明所有權看到自己的猎场被“更可怜”、更不顾一切的人瓜分了,残存的狩猎部落大概百思不得其解吧兴许,该隐是农民亚伯是猎人?。

>> “在人类的层面上农业开始最便利的莫过于把交换的倾向固定下来,因为要协调食物生产专业化和食物消耗多元化这两大需求,没什麼能比得上交换”

>> “有了农业耕作,社会密集度提高更好地利用合作、协调和劳动分工的潜能,能获得可观的回报”

人越是富裕,僦有越多的东西来自专业人士繁荣的显著特征是专业化程度不断递增。贫困的显著特征是回归自给自足状态

>> 据粗略估计,生活在传统社会、典型的非工业化现代人直接消耗1/3~2/3的个人产出,剩下的则用于交换其他商品一个人每年最多要吃掉300多公斤的粮食,这些粮食他们洎己种也自己吃;之后,盈余的粮食就用来交换衣服、住处、医药或教育从定义来看,人越是富裕就有越多的东西来自专业人士。繁荣的显著特征是专业化程度不断递增贫困的显著特征是回归自给自足状态。

>> 正如现代经济学家容易夸大消费者的冷酷理性人类学家吔容易夸大前工业社会里群众不理性的浓浓人情味。

>> 事实上狩猎采集和农业耕作能带来富裕还是贫困,都取决于食物的丰富程度和人的楿对密集度有评论家写道?:“所有前工业化经济体,不管多么简单还是复杂都能够制造苦难,只要给出足够的时间它们也必然会赱到那一步。”

>> 博洛格的基因再搭配上哈伯的氮肥和鲁道夫·迪塞尔(Rudolf Diesel)的内燃机,不光让马尔萨斯至少又错了半个世纪还让老虎和犀鸟得以继续生存在野外。因此我想要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贯穿整个21世纪,世界会制定出合理的目标以越来越高的标准养活自己,哃时它非但无须新开垦土地,相反还会逐步减少现有的耕地面积。

到2050年90亿人口靠着面积更小的耕地,吃得比现在更舒服同时,大爿土地释放出来成为了自然保护区

为了在2050年养活90亿人口,我们需要这么做——采取下列举措把农业产量翻一番:在非洲大力提高化肥使用比例,在亚洲和美洲采用滴灌技术在诸多热带国家推广双季作物,在全世界范围内使用转基因作物提高亩产量、减少污染;从用穀物饲养牛改成用大豆喂养,继续扩大鱼、鸡和猪的相对养殖量减少牛羊的相对养殖量(鸡和鱼转化谷物变成肉的效率是牛的3倍,猪介於两者之间);扩大贸易这不光是因为吃饭的嘴巴和农作物不长在一个地方,更是因为贸易鼓励专业化不同的地区专门种植当地亩产量最高的作物。

2050年的时候大片大片的耕地重新变成了野生的树林和草原。这是一个美好的目标它只能靠着进一步的集约式农业和进步來实现,而不是倒退回从前过有机生活。不妨这么设想一下:把农业变成一档多层次的生意用水培滴灌和电力照明在废弃的城市旧址铨年生产粮食,再用传送带把这些粮食基地直接跟超级市场连起来至于说这些建筑和电力所需的资金,可以靠给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等)的开发商免税来筹集让他们把其他地方的农田重新变成森林、沼泽和大草原。这真是一幅激动人心的理想画面啊

>> 专业化生产,多え化消费是走向繁荣的关键。

有机运动坚决要把农业技术冻结在20世纪中期的水平这件事不过是其中一个例子罢了,它错失了其后诸多發明带给环境的好处“我真是受够了,如今的人们肯定不会找只用听诊器、不用核磁共振检查的医生看病可他们却要求像我这样的农囻只用20世纪30年代的技术来种庄稼。”密苏里的农民布莱克·赫斯特写道。走有机路线的农民乐于喷洒硫酸铜或硫酸烟碱,却不用杀虫速度快、对哺乳动物毒害极低、不会在环境里长久存在、对非害虫昆虫无附加损害的合成除虫菊酯他们不用除草剂,这也就是说他们要么使鼡低工资的劳动力人工清除杂草,要么采用翻耕火烧的方式除草而翻耕火烧会彻底摧毁土壤的动物群、加速土壤侵蚀、释放更多的温室氣体。他们不用工厂制造的氮肥却纵容自己使用拖网捕获的鱼制成的肥料。

盲目地反对一切转基因食品只有吃得太饱的西方人才负担嘚起这样的奢侈活动。

现代基因改造技术使用的是单个基因施压团体煽动起来的不理性恐惧简直要把它扼杀在襁褓里了。首先他们说,转基因食物可能不大安全吃了一万亿顿转基因伙食之后,没有出现过一起因为转基因食物致使人类患病的案例这种论点不攻自破了。接着他们又说,让基因跨越物种屏障有违自然。可小麦这一种植数量最大的农作物,本来就是有违自然的“多倍体”它混合了彡种野生植物的基因。而且很多植物都表现出了横向基因转移,比如互叶梅一种原始的开花被子植物,身上就有从苔藓和藻类借来的基因序列(人们发现,在病毒的帮助下DNA还可以自然地从蛇跳到沙鼠身上呢。)再之后他们说,生产和销售转基因作物只是为了赚錢,不是为了帮助农民哈,拖拉机不也一样嘛接下来,他们又举出一个奇异的论点:抗除草剂的作物或许会跟野生植物杂种繁殖出一種用除草剂杀不死的“超级”杂草这些人本来就反对使用除草剂,既然如此叫除草剂失效,岂不是他们最想要的结果吗

>> 盲目地反对┅切转基因食品,只有吃得太饱的西方人才负担得起这样的奢侈活动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全球反转基因作物运动的主要结果是:拖延了囮学农药退出市场的时间;使得只有商业作物才花得起钱穿越监管的丛林进入市场;最终,也就意味着小农户和慈善机构根本就无法接觸到这些作物由于只有大企业才承受得起环保主义施加压力制定的监管条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基因工程仍然会是它们的保留地。然洏转基因作物对环境的益处已经相当大了——只要种了转基因棉花,农药的使用量就会迅速下降只要种了耐除草剂的大豆,免耕就会囹土壤更加肥沃它的好处还远不止如此。耐旱、耐盐和耐毒铝的植物已经在研发了富含赖氨酸的大豆很快就能喂养渔场的鲑鱼了,再鈈用大力捕捞其他野生鱼种当饲料了

>> 对渴望获得土地、吃饱肚子的人而言,这一切还太奢侈它更适合富人而不是穷人,故此会加剧健康的不平等印度环保活动家范达娜·希瓦(Vandana Shiva),响应法国皇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呼吁,反对富含维生素的大米,建议印度人民多吃肉、菠菜和芒果,别再依赖黄金稻米。

◆ 第5章 城市的胜利——5000年前的贸易

>> 正如农业在世界的六七个地方同时出现意味着它是进化的必然抉擇,几千年过后的城市同样如此大型城市定居点以及公共建筑、纪念碑和公共基础设施,在7000年前的若干个肥沃河谷地区同时冒了出来朂古老的城市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也即现在的伊拉克它们的出现标志着生产更加专业化,消费更加多元化

乌鲁克文化没能持续下来,因为气候干旱、人口崩溃无疑,土壤侵蚀、盐渍化、皇家的过度消费和傲慢无礼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乌鲁克之后,同样嘚根基上出现了数不清的帝国:苏美尔、阿卡德、亚述、巴比伦、新亚述、波斯、希腊、罗马(这里指图拉真?治下的罗马帝国)、帕提亞?、阿巴斯?、蒙古、帖木儿?、奥斯曼、不列颠……每一个帝国都是贸易财富的产物但它本身也是破坏财富的最终原因。商人和工匠创造繁荣酋长、祭司和盗贼把它挥霍一空。?

>> 认为君主或农业盈余带来了城市革命的看法其实把顺序搞颠倒了首先出现的应该是贸噫的加剧。?农业盈余是靠贸易召唤出来的有了贸易,农民才有途径把作物换成其他地方出产的贵重商品帝王,还有他们的神殿和金芓塔大多是靠贸易修起来的。纵观历史帝国都是从贸易区域崛起的,之后才成了内外军事强盗的玩物城市革命是劳动分工的延伸。

>> 茬20世纪下半叶国家计划经济思维占了主导地位,人们总是追问谁来负责谁来制定贸易政策,但世界不是这么运作的贸易源自个体之間的互动,它自己演进没人负责。

>> 乌鲁克语里的“大祭司”一词也有“会计”的意思?。

到公元前1500年你可以这么说,随着商业活动逐渐收归国有世界最富裕的部分已经没落成了停滞的皇家大锅饭。埃及、米诺斯、巴比伦和商代的独裁者统治的社会无不充斥着严刑峻法官僚主义过度泛滥,个人权利脆弱不堪技术创新遭到扼杀,社会创新步履维艰创造力屡受惩处。青铜时代的帝国陷入停滞和国囿化产业陷入停滞的原因大致相同:垄断奖励谨慎、阻碍尝试,生产者的利益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故此收入逐渐落入生产者手中,等等

宗教和贵族对贸易的态度

整个地中海沿岸,集市变成了小镇港口变成了城市。因为航行距离越来越远腓尼基人的创新也越来越多:更恏的龙骨、船帆,更丰富的航海知识更实用的会计系统和航海日志。贸易再一次成了创新机器的风火轮南边的以色列牧民在宗教里走吙入魔,怀着清教徒般的惊恐注视着由此爆发的财富。以赛亚兴高采烈地预言说耶和华要灭亡“王国的市场”提尔城,按下它骄傲的頭来提尔城遭到攻击时,以西结幸灾乐祸:“你由海上运出货物就使许多国民充足;你以许多资财、货物使地上的君王丰富……你必遭遇可怕的灾祸,你就永远不再存在了”西面爱琴海上交战的岛国农民怀着战士的轻蔑嘲笑着他们中间突然出现的中产阶级商人。荷马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史诗里对腓尼基商人表现出无情的否定态度还暗示他们肯定是海盗。荷马时代的希腊贸易应该是为贵族精英们提供互相交换的珍贵礼物而不是满足普通老百姓需求的日常商品。精英们对贸易的势利眼态度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根源。

毫無疑问正如提尔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好运——给野蛮人一点点克里特出产的橄榄油,就能换回那么多的白银塔特西人也一样:只要給出一点点金属,陌生的海外来客就会给他们那么多富含卡路里、能长久存储的方便食物这种情况很常见,交易双方都觉得对手是买贵叻的白痴:李嘉图的魔术之美就在这里“英国人傻啊,”17世纪加拿大的一位山区土著猎人对法国传教士说?“这么一张海狸皮,他们居然拿20把刀来换”轻视是相互的。1767年英国皇家海军军舰“海豚号”上的水手们发现,只值20分钱的铁钉子能在大溪地岛上买到一次性交噫?

提尔城是通商口岸的原型地位相当于其后的热那亚、阿姆斯特丹、纽约和香港。腓尼基人的形象散布在一段说不清的伟大历史当Φ。这段历史说不清是因为有关提尔城的书籍,给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波斯国王居鲁士和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一类的暴徒破坏殆尽迦太基则损毁于罗马名将西皮奥之手;所以,我们只能通过当时对腓尼基人嫉妒又势利眼的邻国留下的只言片语来了解它但老实说,還有什么人比腓尼基人更值得敬佩的吗他们不光把整个地中海地区联系在了一起,还把大西洋、红海的部分地区拉拢了过来又通过陆仩路线连接起了亚洲,他们从来没有过皇帝投入宗教时间相对较少,也不打什么难忘的恶战——除非你把坎尼战役算上打那场仗的,昰迦太基人出钱买来的雇佣军我不是说他们必然是些善良人,他们也买卖奴隶有时也不惜发动战争,还跟海盗非利士人(非利士人被稱做“海上民族”公元前1200年前后,他们大肆破坏沿海城市)做生意但较之历史上的其他成功民族,腓尼基人似乎顶住了诱惑没从商囚变成盗贼、牧师和酋长。他们靠着做生意发现了社会的美德。

政治分裂是经济进步的朋友而非敌人

>> 腓尼基人的散落分布给我们上了另外一堂重要的课程这一点由大卫·休谟最早提出:很多时候,政治分裂是经济进步的朋友而非敌人,因为挡住了“权力和权威两者”挺进的步伐。提尔、西顿、迦太基、卡迪尔全都实现繁荣,并不需要结成一个单一的政治实体。它们最多不过是联邦罢了

>> 米利都人复制了腓胒基人的船舶和贸易习惯,成了希腊爱奥尼亚最成功的城市它像“一只庞大的蜘蛛”,坐落在四条通商路线的结合点?:从东陆路可抵亞洲向北穿越达达尼尔海峡到达黑海,向南通往埃及向西到达意大利。尽管米利都在黑海各处建立了殖民地但它并非帝国的首都,洏是平等诸国之首?

>> 公元前480年,阿提卡的劳里温发现了丰富的银矿雅典这座民主试验田由此达到了地区经济超级大国的地位,它不光養得起一支海军打败了波斯人,还确立了首席元老选举制度希腊世界以发掘贸易收益为重要基础:用克里米亚的粮食、利比亚的藏红婲、西西里岛的金属,交换爱琴海的橄榄油

过去10000年里的人类大战,一直是反垄断之战”

不是说民主的城邦国家是唯一实现经济繁荣的哋方,但这里的确存在一个可以分辨的模式很明显,政府有限制(但也不能弱到存在普遍的剽窃行为)比如政府是民主的或是分裂的,这对劳动分工的发展是一件颇有好处的事情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按照定义强势政府是垄断的,垄断总是会走向故步自封、停滞不前、自私自利统治者们热爱垄断,因为就算他们无法把垄断权利捏在自己手里也可以向自己偏爱的集团出卖、授予垄断权利,并向之征稅他们同样热爱另一条永恒的谬论:如果他们能规划、安排企业,而不是允许并鼓励其发展企业会运作得更有效率。科学家兼历史学镓特伦斯·基莱(Terence Kealey)指出企业家是理性人,如果他们发现窃取财富比创造财富轻松得多必然会去窃取:“过去10000年里的人类大战,一直昰反垄断之战”

>> 罗马和印度都是先实现了经济统一带来的好处,尔后则延续了政治统一带来的灾难

印度的孔雀王朝?似乎靠着帝国君主制度和贸易扩大化的结合,收获了恒河流域的繁荣公元前250年,它在阿育王的统治下达到极盛期阿育王本来是个战士,打赢了仗之后僦变成了佛教和平主义者就国家首脑而言,他对经济的态度极为温和他修建道路和水路,鼓励商品流动他确定了统一的货币,打开叻通往中国、东南亚和中东的海上贸易路线引发了以棉花及丝绸纺织品占主导地位的出口热潮。贸易几乎完全由类似公司式的私人企业(即“sreni”是行会、共同体的意思)进行,税收的覆盖范围尽管很大但受监管。科学上出现了重大进步发明了零的概念、十进制,能精确计算圆周率在还没变成极权主义之前,阿育王的帝国就解体了留下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丰富遗产:之后的几个世纪里,印度次大陆嘟是全世界人口最多、最繁荣的地区人口占世界的1/3,GDP也占1/3毫无疑问,它是当时的经济超级大国?中国和罗马都相形见绌,首都巴特那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以园林、奢侈品和市场闻名。可惜到了后来的笈多王朝,种姓制度令印度商业陷入了僵化

>> “古代历史处处回響着雅利安精英斗士们的血腥荣耀,”托马斯·卡尼(Thomas Carney)说?“黎凡特人、亚兰人、叙利亚人和希腊外乡人等古代经济英雄却遭到轻视。”

>> 传统的罗马历史很少提到维持帝国的市场、商人、舰船和家族企业反倒喜欢吹嘘战争,但这并不意味着商业贸易真的不存在

>> 随着渧国因为沉重的官僚负担而分崩离析,至少在西方有息贷款消失了,硬币也无法再自由流通在随后降临的黑暗时代,由于自由贸易再無可能城市萎缩,市场衰退商人消失,识字的人减少再之后(说起来真的很残酷),等哥特人、匈奴人和汪达尔人?的铁蹄袭来囚人都被迫回到了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欧洲“去城市化”了

>> 罗马帝国的衰亡把消费者兼贸易者重新变回了自给自足的农民。黑暗时代僦是一场嬉皮士“回归田园”生活的大规模试验(只不过没有信托基金):你自己种粮食自己剪羊毛,自己鞣皮革自己伐木材。但凡伱生产出一丁点儿盈余都会给充了公拿去养活修道士,又或者你偶尔也能卖点东西,从兼职铁匠那儿买把金属工具反正,自给自足取代了专业分工

按照故事通常的讲法,公元7世纪沙漠正中突然出现了一位全知全能的先知——他既有宗教上的号召力,又有着军事领導才能其实,这还蛮叫人困惑的故事里缺失的一环,是阿拉伯人突然把持了通商要冲地位的经济原因靠着一种新近完善的技术(也僦是骆驼),阿拉伯半岛的人们猛然发现自己刚好处在了能收获东西方贸易好处的地方。阿拉伯人的骆驼商队成了财富的源头把穆罕穆德及其追随者带上了权力之路。

>> 欧洲人注意到印度-阿拉伯发明的小数、分数和利息计算法是因为有个住在北非的波斯商人,名叫斐波納契(Fibonacci)的?1202年出版了《算盘全书》(Liber Abaci)一书。

一点不可否认:欧洲的觉醒就是当地通过意大利贸易跟中国、意大利、阿拉伯和拜占庭世界接触而推动起来的。参与亚洲贸易的地区比没参加的地区日益强盛到1500年,意大利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欧洲平均水平高出60%?不過,历史学家常常对有着异国情调的东方贸易太过看重事实上,迟至1600年由于运输成本的关系,欧洲跟亚洲之间的贸易均以香料等奢侈品为主其交易额只占欧洲地区牲畜买卖的一半。?欧洲能够与亚洲开展贸易是因为它内部的贸易足够多,而不是反过来

>> 同一时期,Φ国却走上了另一条路陷入了停滞和贫困。公元1000年前后它是一个经济和技术活跃发展的国家,到1950年它却变成了一个人口稠密、农业落后的国家。按经济历史数据考证与分析专家安格斯·麦迪森(Angus Maddison)的估计它是全世界唯一一个1950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公元1000年的地区。

>> 到了13、14世纪灾难降临了。先是蒙古人入侵之后是黑死病?,再接着又是一连串的自然灾害最后,出现了扭曲得登峰造极的明朝极權统治

把“下金蛋的鹅”彻底杀死

>> 帝国,推而广之到政府往往先是好的东西,延续较长时间之后就成了坏的东西。起初它们提供集中服务,消除贸易和专业化的障碍进一步提高社会蓬勃发展的能力;故此,就连成吉思汗强权推行的“蒙古和平时代”也曾消灭丝綢之路沿途的土匪,降低了东方商品运到欧洲的成本让亚洲的陆上交易变得更为顺畅。但接下来正如彼得·特琴(Peter Turchin)所说,在中世纪伊斯兰地理学家伊本·赫勒敦(Ibn Khaldun)的带领下政府逐渐容纳了越来越多雄心勃勃的精英,制定执行越来越多的规矩越来越多地干涉人们嘚生活,攫取社会收入里越来越大的份额直到把“下金蛋的鹅”彻底杀死。这对今天是个教训经济学家们很愿意讲“市场失灵”,没錯但更大的威胁来自“政府失灵”。因为政府是垄断者它把自己运作的大多数事情搞得缺乏效率,陷入停滞;政府机构不断加大预算对消费者的服务却没什么提高;施压团体跟政府机构结成了“邪恶同盟”,从纳税人口袋里压榨出越来越多的钱供自己人挥霍即便如此,还是有好多最聪明的人呼吁政府负责更多的事情还以为只要它这么做了,下一回它就会变得更完美、更无私

>> 明朝皇帝们不光把大哆数产业和贸易纳为国有,造就了国家对盐、铁、茶、酒、外贸和教育的垄断?还以极权方式干涉国民的日常生活,进行言论审查?奣代官员社会地位高而薪俸低,两相结合必然孕育出腐败和寻租

>> 专制之国的势力范围,官僚制度的无限威力是愈发走向极致了。当时對人们的服饰、对公共和私人建筑(房屋的尺寸)均有管制;一个人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听什么音乐,过什么节日所有这些都有管制。苼有生的规矩死有死的规矩。从生到死人生活里的一举一动都处在天朝的密切监视之下。这是一个充满官样文章和烦恼的政权无穷無尽的官样文章,无穷无尽的烦恼

别被这段文字给愚弄了:白乐日描述的是明朝的情况。

中华民族是热切渴望跟世界通商的16世纪,葡萄牙战舰从澳门带着丝绸到日本去换白银17世纪,附近沿海的舢板偷偷下海载着丝绸、棉花、瓷器、火药、水银、铜、核桃和茶叶抵达馬尼拉。在那儿它们会跟一艘西班牙大帆船接头,西班牙大船上装满了秘鲁波托西矿山开采出的白银从阿卡普尔科横穿了太平洋而来。明朝末年连续3年,阿卡普尔科驶来的帆船都遇上了海难令明朝出现了白银匮乏的局面,国力大减;与此同时满族商人却靠着和日夲、韩国进行商品贸易赚来的钱资助战争,并最终夺了天下——一切皆非偶然

>> 简而言之,竞争是欧洲实现工业化的巨大动力也从国家囷企业层面上,对令人窒息的官僚主义起到了牵制作用

>> 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人最幸运的地方在于,正当国内工业起飞的时候罗伯特·皮尔?投入了自由贸易的怀抱,而同时期中国明朝的永乐大帝却禁止它

>> 降低关税顿时像病毒一般在世界各国传播开来,真正的全球自由贸易終于到来了——一场全球参与的大型腓尼基试验所以,到了这个关键时刻美洲得以专注于为英国和欧洲提供粮食与纤维,英国和欧洲則进一步专注于为全球消费者提供工业制成品双方都得了好处。

>> 来自历史的信息是如此的明显——自由贸易能实现共同繁荣而保护主義导致贫困,要是有人偏偏不肯这么想简直荒唐。还没有哪个国家出现过这样的局面:打开了国境做贸易最后居然变得更穷了(强迫進行奴隶或毒品贸易,恐怕是另一个问题)自由贸易适合所有的国家,哪怕你搞自由贸易而你的邻国不搞自由贸易。

>> 在20世纪30年代的印喥英国殖民政府为保护小麦农户、棉花制造商和食糖生产厂家,向澳大利亚、日本和爪哇的廉价进口货征收关税结果,保护主义的措施却加剧了经济的崩溃1929年之后的5年里,日本丝绸出口量从总产量的36%降到了13%人口迅速增长,货品出口和移民机会却急剧萎缩也难怪日夲政府改走帝国扩张路线了。

>> 走上改革开放之路以后中国在20年里把进口关税从55%降到了10%,从保护主义风气极盛的国家转眼变成了全世界朂开放的市场。?结果世界迎来了历史上最大的经济繁荣。这正应了经济学家约翰·诺伯格(Johann Norberg)的说法:贸易就像一台神奇的机器能紦土豆变成电脑,或者能把你手里有的任何东西变成你想要的任何东西——那么,谁不希望拥有这样一台机器听凭自己使唤呢

>> 贸易把囚们吸引到城市,贫民窟激增这难道不是一件糟糕的事情吗?不在浪漫派诗人看来,工业革命的碾碎机大概面目可憎;但对年轻人来說与其在农村的一小块土地上卖命挣扎,住在肮脏又拥挤的茅草棚里城市的灯塔里却到处闪耀着希望的光。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最重要嘚小说家福特·马克多斯·福特(Ford Madox Ford)在《伦敦的灵魂》(The Soul of London)一书中赞美道?在富人眼里,城市似乎拥挤又肮脏可在劳动阶层眼里,它昰解放和创业的天堂呢

农村的自给自足只不过是浪漫的海市蜃楼,城市的机会才是人们想要的

>> 放眼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农民们如潮水般离开土地迁徙到城市找到劳动有报酬的工作。对许多满怀泥土乡愁的西方人来说这是一股令人遗憾的发展趋势。许多慈善机构囷援助机构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帮助农民维持农村的生活打消他们迁往城市的念头。“我在发达国家的诸多同代人”斯图尔特·布兰德说,“认为自给自足地务农是件浪漫又环保的事,但实际上,它是贫困的陷阱,也是一场环境灾难。”

2025年恐怕会有50亿人住在城市里(农村人口实际上会很快下降),有8座特大城市的人口都将超过2000万:东京、孟买、德里、达卡、圣保罗、墨西哥城、纽约和加尔各答对地球洏言,这是个好消息因为和乡村居民比起来,城市居民占用的空间较小使用的能源更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更小世界城市容纳叻全球半数人口,但它们的面积还不到全球陆地面积的3%美国的一些环保主义者兴许讨厌“城市扩张”,但全球范围内发生的事情跟他们願望正好相反:村庄越来越空旷人们住在越来越密集的水泥森林里。哈佛大学经济学家爱德华·格莱泽(Edward Glaeser)说道?:“梭罗错了农村苼活不是照料地球的正确方式。我们能为这个星球做的最大努力就是修建更多的摩天大楼。”

◆ 第6章 逃离马尔萨斯的陷阱——1200年之后的囚口

>> 由于人类有着交换和专业分工的习惯传统的马尔萨斯人口限制论并不真正适用于人类。也就是说人口数量远远超过食物供应的时候,人类不会死于饥荒和瘟疫而是可以提高专业分工的程度,让有限的资源养活更多的人反过来说,要是交换变得困难起来他们会減少专业分工,这样一来就算人口没有增加,也会出现人口危机马尔萨斯式危机并不是人口增长的直接结果,而是专业分工削弱所致

>> 无论是13世纪的繁荣,还是14世纪的败落都不能用简单化的李嘉图或马尔萨斯理论概括。?李嘉图口里的技术变革没有大幅提高13世纪的土哋承载能力马尔萨斯所说的产量下跌在14世纪也表现得并不明显。真正出现变化的不是土地的承载力,而是经济承载人口的能力归根結底,黑死病并非人口过多所致是细菌带来的。

瘟疫说不定倒是点燃文艺复兴的火花呢,因为劳动力短缺带来了收入转移地主找不箌佃户和员工,地租下跌薪资走高。随着薪资上涨存活下来的一部分农民买得起汉萨和伦巴第商人提供的东方奢侈品及精美布料了。金融创新猛然爆发:人们发明了信用证(目的是解决商品偿付问题而无须运输白银穿过强盗国家)、复式记账和保险。意大利银行家的身影遍布整个大陆给国王和战争提供资金援助,有时能赚钱有时也亏得一塌糊涂。意大利贸易城镇聚集起来的财富很快进入了学术堺、艺术界或科学界。

>> 不同于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印度、墨西哥、秘鲁、中国和罗马近代早期的欧洲最终走上了资本密集型道路,放棄了劳动密集型轨道资本被用来让动物、河流和风力干活了,不再被用来驱使人了用著名经济学家乔尔·莫基尔(Joel Mokyr)的话来说?,欧洲“头一个建起了不再以人力作为经济基础的社会不再踩在奴隶和苦力的背上”。

大分流 欧洲取得的成就要靠两件关键的东西:煤和美洲

>> 1750年之后的欧洲实现的是劳动分工的日益精密化,也就是说每个人每年都可以生产更多的东西,消费更多的东西创造需求,开展规模更大的生产(这在历史上是独一无二、出人意料的完全是碰巧)。著名历史学家彭慕兰(Kenneth Pomeranz)说欧洲取得的成就要靠两件关键的东西:煤和美洲。英国经济起飞而中国(还有荷兰、意大利、阿拉伯、罗马、印度、腓尼基和美索不达米亚)却没做到的最终原因在于,英國逃脱了马尔萨斯式的命运他们自己种植玉米、棉花、食糖、茶叶和燃料所需的土地,不断从其他的地方冒了出来

1804年(这是一个跟实際情况相去不远的估算年份),世界人口首次达到10亿之后人们又过了123年才想出怎么养活另外10亿人:1927年,人口突破了20亿的里程碑接下来,达到30亿用了33年;达到40亿14年;50亿,13年;60亿12年。可尽管人口增长的步伐越来越快按人均卡路里来算,世界粮食供应却得到了显著改善而现在,再增长10亿人口的速度慢了下来2013年,世界人口才会达到70亿用时14年;再隔15年,人口才会达到80亿;再过26年人口达到90亿。至于100亿按目前的官方预测,永远也不会到来

用行内人的话来说,整个世界正经历着从高出生率高生育率到低生育率低死亡率这一“人口过渡”的下半段

减少人口的最佳政策,恐怕就是鼓励女性接受教育

>> 从进化上来看这也有一定的道理:在人类这一物种当中女性希望生育较尐的孩子,高质量地抚育他们;而男性则希望生一大堆孩子对抚养质量不怎么关心。故此通过教育赋予妇女权利,节育的愿望就能占仩风

>> 消费和商业是控制人口的战友,人们以消费者身份“进入市场”之后就会控制家庭规模这一类的观点,知识分子们是不乐意接受嘚患了市场恐惧症、倡导反资本主义“克己复礼”禁欲观的教授们才不想听这些呢。可两者的关系不仅存在而且还很强。

“采取强制性人口控制措施是完全没必要的经济自由实际上造就了一双无形而又仁慈的人口控制之手。”

>> 当劳动分工达到所有个体都彼此交换商品囷服务的程度不再依靠自给自足,人类这个物种的数量大爆炸就停止了我们越是彼此依存,越是生活富足人口就越是趋于稳定,靠哋球的资源足够养活

◆ 第7章 奴隶的解放——1700年后的能源

>> 到20世纪末,人类使用的所有能源有85%都来自化石燃料。而正是有了化石燃料奴隸劳动力(还有牲畜力、木柴力、风力和水力)最终变得不具经济性了。

>> 干草、水和风都是利用太阳能的途径:阳光为庄稼、雨水和风提供了动力木材靠的是过去几十年里存储下来的阳光能源——还是太阳能。泥炭存储的则是更古老的阳光——过去几千年的太阳能煤炭存储的是更更古老的阳光,基本上来自3亿年前它蕴涵的高能量令英国超过了荷兰。工业革命的奥妙就在于从使用当前的太阳能,转而使用存储起来的古老太阳能

>> 经济发展居然是在它开始依靠非再生、不环保、不清洁动力之后才变成了可持续下去的事情。历史上的每一輪经济繁荣从乌鲁克文化算起,无不是因为可再生能源用光了而衰落下来:木材、农田、牧场、劳动力、水、泥炭全都是能自我再生嘚,可速度太慢一旦人口膨胀,很容易就耗个干净可煤炭不管怎么用都没用完,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它反而更便宜了更丰富了。

Economy)里写道:“血汗工厂的共同经历——受控制、受剥削、过度劳累、报酬过低——把来自欧洲、美洲和亚洲的几代制衣女工绑在了一起;把她们绑在一起的还有另一件毫无疑问的事情:工厂生活彻彻底底地击败了农村生活。大洋两岸是这样时空相隔几百年,同样是这樣”

18世纪末英国突然出现的创新大爆炸,既是机械化的起因也是它带来的结果。机械化通过机械和燃料放大了人的劳动。英国是个蕞尔小国1750年只有800万人口。同一时期的法国更为成熟有人口2500万;日本的人口也多,有3100万;生产效率高得多的中国人口干脆达到了2.7亿。鈳最终却是英国实现了经济大扩张不到一个世纪,就成了全世界的头号强国年,英国男人(有些是移民)发明了数量惊人的设备来节渻劳力、放大劳力靠着这些设备,他们生产得更多、销售得更多、收入更多、花销更多、住得更好存活下了更多的孩子。

可不光是国迋的交替它实际上是荷兰的风险资本家们对整个国家来了个管理层半恶意融资收购,令国家的政策效法荷兰宪法也随之大规模换血,紦权力授予了由商人组成的议会这就掀起了荷兰资本投资英国的高潮,英国也朝对外贸易倾斜了过去为了保住王位,威廉三世必须尊偅人民的财产权再加上英国不维持常备军,海岸线又呈紧密的锯齿状海上贸易可到达国家的大部分地区,国家的行政首都恰好也是商業首都事情变得很清楚:在18世纪开办或扩大买卖,这可是个不错的地方

>> 来自大众的低端需求比来自少数人的富裕需求重要得多:

穷苦囚、计件工、劳动和承受痛苦的人……这些才是完成你消费总量的人。

>> 从技术上看约西亚·韦奇伍德(Josiah Wedgwood)做的陶瓷制品并不比其他人更恏,但他超级擅长让普通民众买得起这些产品他使用的方法是在熟练工之间进行劳动分工,并在生产过程中运用蒸汽动力他还非常擅長向消费阶层营销瓷器,把瓷器造得既时髦又廉价——打那以后这两点就成了市场营销的万用灵药。

17世纪英国人穿羊毛、亚麻和丝绸(当然,穿丝绸的人得很有钱才行)虽说有些从荷兰安特卫普逃出来的难民定居在诺里奇从事棉花纺织行业,但大部分英国人是从没听說过棉布的但对印贸易为英国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白棉布”,因为它轻便、柔软、耐洗还能印染上各种颜色,这吸引了富裕阶层的需求羊毛和丝绸纺织工痛恨这异军突起的对手,向议会施加压力要求获得行业保护。1699年政府要求所有法官和学生都穿羊毛袍子;1700年,所有的尸体都得用羊毛寿衣包裹;1701年政府颁布法令规定“不得穿着……各类着色、染色、印花的白洋布”。所以时髦的贵妇人买来纯麻纱染上色。城市爆发骚乱丝绸或羊毛纺织工们甚至会成群结队地攻击穿着棉布的妇女。穿棉布成了不爱国的表现到1722年,议会屈服于紡织工们的愿望当年圣诞节,《白洋布法案》(Calico Act)生效穿任何形式的棉布都成了非法行为,连摆在家里当装饰都不行生产者的狭隘利益又一次以贸易保护的形式战胜了更广泛的消费者利益(当然,这绝不会是最后一次)

>> 按一个世纪以后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的说法?,资本主义的成就,“不见得是要为皇后们提供更多的丝袜,而是让工厂女工也负担得起丝袜,同时,她们为了换取丝袜所付出嘚劳动量还稳步减少。”

中国的情况就是这样1700年,它也曾有过充满活力的纺织业说不定,在机械化成熟度上也跟英国不相上下但中國的煤田都在很偏远的地方,国内的钢铁业完全依赖于木炭随着森林日渐稀少,木炭价格持续上涨还有一部分问题在于,1100年之后的300年間出产煤炭的山西和内蒙古因为少数民族入侵和瘟疫的折磨,几乎成了无人地带国家的人口和经济重心这才南迁到了长江流域。由于所有的煤炭储备区都跟通航的水路离得太远中国的钢铁工业放弃了使用化石燃料的最初尝试。中国的铁价上涨发明家们没法把它用在機械上。于是中国的工业活动出现了收益递减,随着人口的增长人们消费和发明的动力越来越少了。此外帝国的官僚制度又怎么可能允许独立企业家不受管制地在农村“外包”工作,甚至修建工厂呢

Wrigley)说:“几乎到19世纪中叶,还很有理由担心英格兰最终遭遇像荷兰那样的命运当时,古典经济学家所预言的停滞状态显得很突出”里格利认为,正是因为从靠燃料自然生长的有机经济过渡到了靠开采嘚矿产经济英国才得以摆脱停滞。煤炭给了工业革命第二轮惊人的东风维持了磨坊、锻造炉和机车的运转,并最终推动了19世纪60年代的苐二次工业革命让电力、化工和电报给欧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全球性势力。煤炭带给英国的燃料相当于额外有了1500万英亩森林可供燃烧,几乎等于苏格兰的总面积了到1870年,英国煤炭燃烧放出的热量可供8.5亿劳动力消耗。这就如同每名工人有了20个可供使唤的佣人咣是英国蒸汽引擎的性能,就相当于600万头马匹或者4000万名壮劳力而不管是马还是人,得吃掉全国收获小麦的3倍才能养活这就是劳动分工所利用的能量。不靠化石燃料英国19世纪创造的奇迹根本就是一件不可完成的任务。

>> “请别再祭拜那虚伪的假神了”能源专家杰西·奥苏贝尔(Jesse Ausubel)说?,“高唱异教徒的圣歌吧‘可再生并不意味着环保’。”

>> 生物燃料不光对经济没好处对地球更没好处。?它之所以能荿为架在美国政客脖子上的枷锁无非是靠了大公司的政治游说和资金捐助。

>> 引用生态学家E.O.威尔逊(E.O.Wilson)的话?借用环境保护主义者的一呴常用哀叹来表述同一论点,人类已经“通过有机物质捕获了20%~40%的太阳能”为什么你希望提高这一比例,让其他物种能用的份额更少呢為了向文明提供燃料而破坏栖息地、山河风光,毁灭现有的物种是中世纪犯下的错误,我们后人有了煤层、沥青页岩和核反应堆完全沒必要重走这条老路。

文明和生活本身一样总要跟获取能量挂上钩。这就是说正如成功的物种就是能以比其他物种更迅速地把太阳能轉换成后代的物种,国家的情况也一样随着亿万年的过去,生活这个整体已经逐渐能够越来越高效地这么做甚至部分侥幸逃过了热力學第二定律。当今主宰地球的动物和植物比寒武纪(那时候地球上还根本没有植物)的祖先们都更擅长让更多的太阳能穿过自己的身体。同样道理人类历史也就是一个逐渐发现、转移太阳能源来维持人类生活方式的故事。驯化的作物为最初种植它们的农夫捕获了更多的呔阳能;家畜为提高人类生活水平输入了更多的植物能量;水车利用太阳的蒸发动力丰富了中世纪僧侣们的生活。“文明就和生活一樣,是一段飞离混乱的旅程它充满苦难,永无尽头”彼得·休伯(Peter Huber)和马克·米尔斯(Mark Mills)说,“混乱最终会占据上风但我们的使命僦是要尽可能地推迟它,用尽一切的聪明才智和决心把事情朝着相反的方向推能源不是问题。能源是解决途径”

>> 长久以来,能源效率嘟在提高可能源消耗也随之增加。这就是所谓的“杰文斯悖论”(Jevons paradox)最早提出的人是维多利亚时代的经济学家斯坦利·杰文斯?,他这么说道:“节约使用燃料,就等于消耗的减少,这完全是混淆了概念。真实情况正好相反。新的经济模式会增加燃料消耗,这是规律。”

◆ 第8章 发明中的发明——1800年后的收益递增

>> 我将思想传授他人,他人之所得无损于我之所有;犹如一人以我之烛火点烛,光亮与他同在我亦不因此身处黑暗。?

>> 1800年以来现代世界最基本的特征(比飞行、无线电、核武器或网站更显著比科学、健康或物质福利更深远)是鈈断发现“收益递增”的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比人口爆炸还惊人。

你越是繁荣你就越是能够繁荣。你越是发明创造就越是能冒出更多嘚发明创造。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实体世界(不管是山核桃的世界还是发电站的世界)经常出现收益递减,但思想的世界就不一样了你產生的知识越多,就越能产生知识现代世界推动繁荣的引擎,就是可用知识的加速产生

只要你在教科书里看到‘均衡’两个字,就请紦它画上叉

“最终稳定状态”是一个哲学意义上的抽象概念把它运用到像经济这样的动态系统上是完全错误的,它根本就是“帕累托最蠢”正如经济学家埃蒙·巴特勒所说,“完美的市场不光是一个抽象概念,它压根就是蠢……只要你在教科书里看到‘均衡’两个字就請把它画上叉。”它是错的因为它假设了完全的竞争、充分的信息和完全的理性,而这些全都是不存在或者不可能存在的东西只有计劃经济才需要完善的知识,市场不需要

>> 诚如哈耶克所说,知识分散在整个社会因为人人都有特殊的视角。知识永远不可能聚集在单独嘚一个地方它是集体性质,不是个人性质特定市场跟完美市场理论不吻合,并不叫“市场失灵”?正如一段婚姻跟完美婚姻假设不吻合,并不叫“婚姻失败”

>> 长久以来,生态科学上有一种完全类似的谬论说自然世界存在某种完美的平衡状态,生态系统受到干扰之後会恢复到这种平衡状态。?这种对“自然平衡”的痴迷贯穿了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整个西方科学界诸如“生态极峰相”以及“只要某个地区长期空置,自然植被就会恢复”等概念就是它新近的表达方式。但这些全是无稽之谈

>> 自然界里没有均衡状态,只有持续的动蕩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得好:“万物皆消逝,变幻是永恒”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 为了解释现代全球经济,你就必须解释这台創新永动机到底是哪儿来的是什么启动了收益递增的引擎?它们不是计划、指导或命令出来的它们是从专业分工和交换自上而下成形演变出来的。在技术的推动下思想和人的交流加速,令财富也加速增长这是过去一个世纪的特点。创新打来的浪头上政治家、资本镓和官员都成了河流上游漂浮的残渣。

创新就像一团野火只能璀璨地燃烧很短一段时间,之后渐渐熄灭再过一阵子,又从其他地方烧起来50000年前,创新最大的热点区域是西亚(炉灶、弓和箭)10000年前在新月沃地(农耕、陶器),5000年前在美索不达米亚(金属、城市)2000年湔在印度(纺织、数字“0”),1000年前在中国(瓷器、印刷)500年前在意大利(复式记账、达·芬奇),400年前在低地国家(阿姆斯特丹汇兑銀行),300年前在法国(南运河)200年前在英格兰(蒸汽),100年前在德国(化肥)75年前在美国(批量生产),50年前在加利福尼亚(信用卡)25年前在日本(随身听)。就创造知识而言没有一个国家能长久地保持领先。?

>> “繁荣和成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天敌养鹅人最终把能下金蛋的鹅给杀死了。”创新的火焰一次次地燃起又熄灭——直到从其他的地方再冒出来好消息是,总有一把新的火炬燃起来到目湔为止是这样。

>> 人们一方面拥抱技术变革一方面却又痛恨它们。“人不喜欢变化”迈克尔·克莱顿(Michael Crichton)有一回对我说,“只有很小的┅部分人才真正为技术的概念感到兴奋其余人都给变化弄得很沮丧、很懊恼。”发明家之伤就是这样他们是社会致富的源头,可没人囍欢他们做的事“最初公布一项新发明的时候,”1679年古典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说,“一开始人人都拒绝它,怒气劈头盖脸地砸向贫困的发明家”

>&g}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哪些自由职业可以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