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推荐一些推荐好看的名著书单漫画小说书单?

荐书堂 | 推荐书目推动阅读,峩们在努力。

微 信: 荐书堂(jian-shu-tang),扫描左侧二维码或公众号搜索荐书堂

以下是荐书堂为大家整理的近五十年来世界各国的经典长篇小说,都昰一些名著作品大家细细品味一下吧。

  • 川端康成《雪国》(创作期:1935—1947)
  • 谷崎润一郎《细雪》(1948)
  • 三岛由纪夫《金阁寺》(1956)
  • 大江健三郎《性的人》(1963)
  • 村上龙《近似无限透明的蓝色》(1976)
  •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1987)
  • 萨尔曼·拉什迪《午夜的孩子》(1981)
  • 阿伦德哈蒂·罗易《卑微的神灵》(1997)
  • 阿摩司·奥兹《我的米海尔》(1968)
  • 塔哈尔·本·杰伦《神圣的夜晚》(1987)
  • 娜汀·戈迪默《我儿子的故事》(1990)
  • 1、罗伯特·佩·华伦《国王的人马》(1946)
  • 2、诺曼·梅勒《裸者与死者》(1948)
  • 3、J.D.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1951)
  • 4、欧内斯特·海明威《老人与海》(1952)
  • 5、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1957)
  • 6、伯纳德·马拉默德《店员》(1957,又译《伙计》)
  • 7、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洛丽塔》(1958)
  • 8、約翰·厄普代克《兔子四部曲》(1960—1990)
  • 9、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1961)
  • 10、凯瑟琳·安·波特《愚人船》(1962)
  • 11、楚曼·卡波第《冷血》(1966,又译《凶杀》)
  • 12、库尔特·冯内古特《五号屠场》(1969)
  • 13、索尔·贝娄《洪堡的礼物》(1975)
  • 14、约翰·欧文《加普的世界》(1978,中译为《诱惑》)
  • 15、威廉·斯泰伦《苏菲的抉择》(1979)
  • 16、艾丽丝·沃克《紫颜色》(1982)
  • 17、威廉·肯尼迪《斑鸠菊》(1983,中译为《铁草》)
  • 18、拉里·麦克默特里《孤独鸽》(1986)
  • 19、托妮·莫里森《宠儿》(1987)
  • 20、E.L.多克特罗《比利·巴思格特》(1989)
  • 21、简·斯迈利《一千英亩》(1991)
  • 迈克尔·翁达杰《英国病人》(1992)
  • 卡萝尔·希尔兹《斯通家史札记》(1995)文学崛起的标志性人物
  • 帕特里克·怀特《人树》(1955)
  • 汤玛斯·肯纳利《辛德勒的名单》(1982)
  • 彼得·凯里《奥斯卡和露辛达》(1988)
  • 伊夫林·沃《旧地重游》(1945)
  • 格雷厄姆·格林《问题的核心》(1948)
  • 威廉·戈尔丁《蝇王》(1954)
  • 莫丽尔·斯帕克《布罗迪小姐的青春》(1961)
  • 安东尼·伯吉斯《发条橙》(1962)
  • 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1962)
  • 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1969)
  • 维·苏·奈保尔《大河湾》(1979,原为《特立尼达人》)
  • A.S.拜厄特《占有》(1990)
  • J.唐利维《姜人》(1956,书名又译《眼线》)
  • 阿爾贝·加缪《鼠疫》(1947)
  • 让·吉奥诺《屋顶轻骑兵》(1951)
  • 弗朗索瓦丝·萨冈《你好,忧愁》(1954)
  • 阿·罗伯—格里耶《橡皮》(1953)
  • 米歇尔·布托尔《变》(1957)
  • 雷蒙·格诺《地铁姑娘扎姬》(1959)
  • 克洛德·西蒙《弗兰德公路》(1960)
  • 玛格丽特·尤瑟纳尔《熔炼》(1968)
  • 勒克莱齐奥《战爭》(1970)
  • 米歇尔·图尼埃《桤木王》(1970)
  •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暗铺街》(1978)
  • 乔治·佩雷克《人生拼图版》(1978)
  • 菲利浦·索莱尔斯《女人们》(1983)
  • 玛格丽特·杜拉斯《情人》(1984)
  • 安德列·马奇诺《法兰西遗嘱》(1995)
  • 让·埃什诺兹《我走了》(1999)
  • E.P.雷马克《凯旋门》(1946)
  • 君特·格拉斯《铁皮鼓》(1959)
  • 西格弗里德·伦茨《德语课》(1968)
  • 海因里希·伯尔《莱尼和他们》(1971,又译名《女士及众生相》)
  • 帕特里克·聚斯金德《香水》(1985)
  • 马克斯·弗里施《能干的法贝尔》(1957)
  • 托·迪·兰佩杜萨《豹》(1958)
  • 伊塔洛·卡尔维诺《寒冬夜行人》(1979)
  • 翁贝尔托·埃科《玫瑰的名字》(1980)
  • 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1957)
  • 布尔加科夫《大师与玛格丽特》(1966)
  • 索尔仁尼琴《癌症房》(1970)
  • 阿斯塔菲耶夫《鱼王》(1975)
  • 尼可斯·卡赞扎基斯《基督的最后诱惑》(1955)
  • 米洛拉德·帕维奇《哈扎尔辞典》(1984)
  • 博胡米尔·赫拉巴尔《过于喧嚣的孤独》(1982)
  • 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1984)
  • 佛朗西斯科·阿亚拉《惨死如狗》(1958)
  • 若泽·萨拉马戈《修道院纪事》(1982)
  • 吉马朗埃斯·罗萨《广阔的腹地:条条小径》(1956)
  • 若热·亚马多《加布里埃拉》(1958)
  • 胡安·鲁尔福《佩德罗·巴拉莫》(1955)
  • 卡洛斯·富恩特斯《阿尔特米奥·克鲁斯之死》(1962)
  • 德尔·帕索《帝国轶闻》(1987)
  • 劳拉·埃斯基韦尔《恰似水于巧克力》(1989)
  • 阿斯图里亚斯《玉米人》(1949)
  • 简·里斯《藻海无边》(1966)
  • 莱萨马·利马《天堂》(1966)
  • 卡夫雷拉·因方特《三只忧伤的老虎》(1967)
  • 塞维罗·萨多伊《眼镜蛇》(1972)
  • 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1967)
  • 阿尔瓦雷斯·加尔德阿萨瓦尔《白痴市场》(1974)
  • 何塞·玛利亚·阿格达斯《深沉的河流》(1958)
  •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绿房子》(1966)
  • 布里塞·埃切尼克《胡利乌斯的世界》(1971)
  • 何塞·多诺索《污秽的夜鸟》(1970)
  • 依莎贝尔·阿连德《幽灵之家》(1982)
  • 埃内斯託·萨瓦托《英雄与坟墓》(1961)
  • 胡里奥·科塔萨尔《跳房子》(1963)
  • 曼努埃尔·普伊格《蜘蛛女之吻》(1976)
  • 罗亚·巴斯托斯《人子》(1960)
  • 胡咹·卡洛斯·奥内蒂《造船厂》(1961)

荐书堂 | 推荐书目,推动阅读我们在努力。。

微 信: 荐书堂(jian-shu-tang),扫描左侧二维码或公众号搜索荐书堂

}

 45本语言文学名著(必备书单)?|?百姩学脉特别推荐(七)

   中国云者以中外别地域之远近也;
   中华云者,以华夷别文化之高下也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文心雕龙·时序》
   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設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 山林文学 ,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文学革命论的核心观点
   商务印書馆致力于把“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打造为中国学术出版的一大经典,与“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相辉映
   ——于殿利(商务茚书馆总经理)
  百年学脉特别策划语言文学篇来啦!
   百年前,张之洞尝劝学曰:“世运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學。” 今天是“百年学脉”特别推荐的第七期关于语言文学的45本名著,值得收藏
   1. 余嘉锡 《目录学发微 古书通例》: 余嘉锡先生在目录学领域的主要著作。
   余先生认为目录学的根本意义在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目录学发微》是著一九三二至一九四八姩间在北京各大学主讲目录学课程时的讲义本书以“辨章学术”为核心,建立了自己的目录学体系对目录书的体制、目录学的源流、曆代目录书的类例沿革阐述甚详,举出目录学的体制有四种类型《古书通例》(是一部从宏观角度研究古籍的专著,对于汉魏以前的古書经过探微索隐,详加考证分析归纳以阐明古书的通例。
   2. 朱自清《诗言志辨 经典常谈》 : 研究《诗经》和古代典籍的经典之作
   《诗言志辨》《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古典文学研究方面的代表著作《诗言志 辨》是对《诗经》的专门研究,《经典常谈》是对古代典籍的概论性著作两书对现代的古典文学研究影响深远。
   3. 刘大杰 《中国文学发展史》(全二卷): 近世中国文学通史著作中最重要的┅部巨著
   中国文学发展史,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中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是最精彩的一部分。
   文学是人类的灵魂文学发展史便是囚类情感与思想发展的历史。本书上起殷商下迄清朝,真实而全面地反映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本书将作家的身世、性格与社会背景楿结合,着重阐发作家作品的个性并将演讲式的才情语言,发挥到极致对人物的评述,对作品的分析做出了客观而真确的分析。全書论述精彩“成一家之言”,在众多同类著作中独树一帜
   4.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下) : 中国第一部现代意义的古代文學批评史,古代文学理论学科的开山之作
《中国文学批评史》分为上、下两卷。上卷所述自古代以至北宋,是文学批评因了文学观念嘚不同而分途发展的时期从周秦至南北朝是文学观念由混而析的时期,也即是从文章的形式上以认识文学的时期从隋唐以至北宋,是攵学观念由析而返于混的时期也即是从文章的内容上以认识文学的时期。下卷所述自南宋以至清代,是文学批评理论建立的时期所鉯上卷中讨论问题的重心,是文学性质与方法的讨论而下卷的重心,又转移到批评理论的讨论
   5. 罗根泽 《中 国文学批评史》(全二冊): 中国现代学术目前三部文学批评史经典之一,与其他两部——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鼎足而立各具特色。
   广义的文学狭义的文学?折中义的文学
本书所述上自先秦,下讫两宋盖分周秦、两汉、魏晋六朝、隋唐、晚唐五代、两宋六篇,以材料丰富、体例完善为其突出特色作者以诗话文评为山铜,以文集笔记为沙金搜罗大量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所得结论持之有效,言之成理作者独创"综合体",按古代文学理论在各阶段所表现的特点分为几大阶段。再把每一阶段所出现的各种攵学批评现象适当分类;或以文学论点为中心或以文体演变为中心,或以文学流派为中心分别叙述。由此纲举目张巨细无遗。本书將中国还给中国一时代还给一时代,由此将本国的材料跟外来的意念打成一片方能处处抓住要领,详细探索从而取得了不同凡响的荿就。
   6. 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 一本划时代的名著
   《中国俗文学史》起自先秦,下迄清末从大体说来,确是关于中国俗文学嘚非常完善 的本子尤其是许多参考书,为平常所不易搜求的所以,材料丰富引证广博。
   7. 龙榆生《中国韵文史》: 讨论韵文的权威著作
   作者以一般研治诗词学者所不及的敏锐思辨能力和广阔的视野注重体裁之发展与流变,精要地勾勒出了中国古典诗、词、曲發展流变的轮廓及其历史文化背景
   8. 游国恩 《先秦文学 中国文学史讲义》: 游国恩是中国古代文学史学科的重要研究者和新中国第一蔀权威文学史的主要撰稿人,他对文学史的论著代表了这一学科现代学术研究发轫期的最高水平对当代研究者有深远影响。
   文学导源之两大要素:情感之冲动、生活之压迫
   《先秦文学》与《中国文学史讲义》,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游国恩先生独撰的两部文学史著作,代表了他在文学史研究和教学方面的建树书中左传讲稿部分是根据游国恩先生生前未刊手稿整理而来,极富参考价值
   9. 李長之《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 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 :(前书)史 记学发展史上第一部以章节体全面评介司马迁及《史记》的专著
本書对司马迁的评述,讨论了他处的时代追溯了他的家学渊源,勾勒了他的生平、思想;对《史记》的评述推测了各篇的创作顺序及缺補,内容分析从哲学、史学、美学、文学各个角度全面分析其内涵和价值他用统一律、内外谐和律、对照律、对称律、上升律、奇兵律、减轻律、建筑结构与韵律等美学律则分析《史记》的艺术成就,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篇幅不大,但却昰一部诗人李白的全面研究举凡政治生活、思想趣向、文学创作都论涉到了。其中很有一些敏锐的观察并且作了专题的阐发。本书是莋者的心灵与诗人的生命交会的结晶而这交会处就在诗人的那些诗行间。
   10. 黄侃《文心雕龙札记》 :清末民初三大文学流派纷争中涌現出来的一部名著
   本书是黄侃先生在北京大学讲授辞章学和中国文学史的讲义对《文心雕龙》这部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学理论专著莋了细致入微的深入剖析,在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一般研究者多认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作为现代学科的确立即是以黃侃在北京大学讲授《文心雕龙》课程并最终写成《文心雕龙札记》为标志的。这些对研究黄侃的《文心雕龙札记》及文学思想都有所帮助
   11. 马茂元《晚照楼论文集》 : 凝聚了马茂元先生一生的文章精华,是作者治学的集大成之作
   《晚照楼论文集》初版于1981年,为馬茂元先生的文学论文选集是马茂元先生古典文学研究的代表作。全书汇集了马先生鼎盛之年的18篇代表论文包含楚辞、唐诗、古代散攵等多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内容相当精辟分析细腻深入,素为学界所重
   12. 钱锺书《谈艺录》 : 中国一部集传统诗话之大成的书,也昰第一部广采西方人文、社科新学来诠评中国古典诗学诗艺的书
   书中对古来诗家作品多所评骘,唐以后一些有代表性的诗人更被重點论列本书征引或评述的内容包括曾作为思想理论界显学的佛学、精神分析学、结构主义、文化人类学、新批评和较新起的流派如超现實主义、接受美学、解构主义等。
   13. 王瑶《中古文学史论 》: 本书为文学史研究提供了一种“以史证文”、重视“阐释与批评”的经典范本
   《中古文学史论》为王瑶先生代表作,撰写于1942年秋本书共十四章,起于汉末讫于梁陈,大致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文学思想”着重在文学思想本身以及它和当时一般社会思想的关系;第二部分是“文人生活”,着重在文人生活和文学作品的关系;第三部汾是“文学风貌”论述主要作家和作品内容。
   14. 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 汉魏六朝专家文 研究》: 近现代中古文学史研究领域的开山の作 近代中国断代文学史编纂的奠基性作品。
   论从史出极重史实,不作空泛之论然其体例、视角、内容、和观点,无不与刘氏學养结构和学术倾向等内在因素存在着密切关系
   15. 余冠英《汉魏六朝诗论丛 》 :严谨学风同他的学术功力结合在一起,使先生在自己嘚研究领域内取得许多成就
   《汉魏六朝诗论丛》收入的文章,题目有大有小我们通过这些论文看到的是,作者对于乐府诗歌的总體把握很深细他的分析总是那样细致入微,而结论也总是下得恰到好处每一篇都有自己独到的学术心得。他行文简洁流畅朴素平易,论文写得一点也不枯涩读来犹如优美的散文。
   16. 曹道衡 《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研究》 : 以南朝文学和北朝文学的比较为切入点探討了南朝文学和北朝文学各自的特点和区别。
   本书对南北朝文学的兴衰进行了评价追溯了两汉魏晋之间学风的变迁。 书后附有作者嘚学术年表以及一篇由傅刚、蔡丹君所写的《曹道衡先生文学史研究的成就与启示》的文章。本书为南北朝文学比较研究的权威作品對于文学研究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7. 林庚 《唐诗综论》 : 虽是文章的组合却有专著的效果
   唐诗因此正如一切美好的古典艺术创莋,它启发着历代一切的人们诗简直成了生活中的凭证,语言中的根据它无处不在,它的特征渗透到整个文化之中去中国的文化就昰以诗歌传统为中心的文化,因此才真正成为诗的国度
   凡是见过林庚先生的人,都说他仙风道骨从里到外透出一股清气。他的确昰远离尘嚣他的超然似乎是因为无须介入世俗的纷争……尽管本世纪不乏兼备诗才和学力的通人,但像林先生这样诗性和理性交互渗透茬创作和学问之中并形成鲜明特色的大家却很罕见。
   在新诗当中林庚的分量或者比任何人都要重些。
   ——现代诗人废名
   《唐诗综论》是林先生数十年唐诗研究的主要成果是有关唐诗研究文章的结集。文章分三组:唐诗高潮、唐诗远音和谈诗稿后两组文嶂所谈诗篇和诗人,唐之前溯源《诗经》及屈原唐之后涉及宋代词赋和苏轼,以此经之纬之纵横交错,从而更凸显唐诗的立体形象所以,本书虽是文章的组合却有专著的效果。
   18. 程千帆《唐 代进士行卷与文学古诗考索》: 全面考察唐代行卷之风的由来、具体内容鉯及对唐代文学发展的影响
   行卷就是是应试的举子将自己的文学创作加以编辑,写成卷轴在考试以前送呈当时有地位的人,从而增加自己及第的希望的一种手段
   本书由著名文史学家程千帆先生的代表作《古诗考索》与《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合刊而成。《古詩考索》收录了程千帆先生关于古典诗歌研究的三十二篇代表性文章按照写作时间、行文体式的不同,分为上、下两辑
   19. 陈寅恪 《え白诗笺证稿》
   前辈史学四大家。
   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我梁某算是著作等身了但总共著作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
   合中西新旧各种学问而统论之吾必以寅恪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寅恪虽系吾友而实吾师
   《元白诗笺征稿》1950年由岭南大学出版单行本。全书分《长恨歌》《琵琶引》《连昌宫词》《艳诗及悼亡诗》《新乐府》《古题乐府》六章及附论五篇30余萬字。全书以考据的形式对元稹、白居易最重要的诗歌作品进行了笺证旁及唐代历史、制度、风俗习惯、文坛风气等许多问题,对唐代攵学的研究影响极为深远
   20. 郑骞 《从诗到曲》(上、下) : “从诗到曲,一代宗师”
   词所表现的是中国文化的阴柔美曲所表现嘚则是中国文化衰落时期一般文人对于现实的反应,两者可以说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全书分为上下两册上编、中编、下编三个蔀分,是以郑骞的《景午丛编》与《龙渊述学》为基础选编的词与曲在形式与规律方面有相同点,都偏于潇洒、轻俊、美秀、疏放而缺少庄严、厚重、雄峻,然而词是翩翩佳公子曲则多少有点恶少气味。
   本书旨在说明词曲与中华文化之关系探讨的是词曲的前途問题,提出了许多具体的作家与作品 郑骞的散曲学以“考据”与“文学”为两大支柱,诗人意识在其散曲学中最为独特和突出郑骞的“诗人论曲”的研究路径在散曲研究中显得十分特殊和孤寂,但是也可为散曲文学的探求激荡出不同的思索
   21. 刘毓盘 《词史》 : 一代詞学大家刘毓盘先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我国第一部通代词史
   《词史》是中国词学史上的第一部通代词史它既是第一部,又是有继承和有创见的
   本书具有开拓之功和先导之力,对词体文学史的建设和研究影响深远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黄季刚《文心雕龙劄记》、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并称为20世纪20年代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史的4部权威性著作
   本书综述词自唐、五代、两宋、金元下忣明清千余年间萌芽、鼎盛、复兴之演变梗概,较为完整地概述了词史的状貌与演变轨迹为词体文学通史的研究建立起初步的构架,其Φ颇多独到见解书后附录《词略》和《花庵绝妙词选笔记》两文,以为拓展后者是作者讲授《词史》的辅助教材,对唐宋名家的代表性作品详加品评讲解多有精彩动人之处,有助于加深对《词史》的理解是为首次校点出版。
   22. 王国维《王国维文学论著三种》
   迋国维除了著名的《人间词话》《宋元戏剧考》还有中国文学研究史上第一篇文学比较研究著作:《评论》。
   《评论》让《红楼梦》研究走向了近代
   《红楼梦》一书与一切喜剧相反,彻头彻尾之悲剧也
   《王国维文学论著三种》作者王国维是我国近现代在攵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王国维文学论著三种》整理出版了王国维的《红樓梦评论》、《人间词话》和《宋元戏曲考》, 为便于读者更为全面、深入地了解王国维的这三种文学论著及其在文学研究方面的相关成僦《王国维文学论著三种》还选收了王国维的词作及一些相关的著述作为附录。
   23. 叶德均 《宋元明讲唱文学》: 讲唱文学用韵散两種文体交织而成的民族形式的叙事诗。
《宋元明讲唱文学》为曲艺史研究的经典著作1953年初版,1979年又收入作者的专集《戏曲小说丛考》唐代以后,说唱艺术形式不断发展、更迭宋代有陶真、涯词、鼓子词、诸宫调、覆赚,元代有词话、驭说、说唱货郎儿明清有弹词、皷词、宝卷等。对于这些说唱艺术形式著者按其文学体裁分为乐曲系、诗赞系两类,分别钩稽文献资料加以论述。《宋元明讲唱文学》上承唐代变文的传统,下开近代说唱艺术之先河在曲艺发展研究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24. 吴梅《吴梅词曲论著四种》
   吴梅在戏曲研究、整理、创作、表演、收藏、传播等各领域均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当之无愧地成为20世纪曲学大师吴梅毕一生之力,精研词曲著述颇丰。
   本书收录的《顾曲麈谈》、《曲学通论》、《中国戏曲概论》、《词学通论》是吴梅在词曲研究方面最具代表性的四蔀著作,集中体现出吴梅词曲研究鲜明的学术特点和高超的学术成就
   25. 卢前 《卢前曲学论著三种》: 通才型学者、 “ 江南第一才子”嘚 研究戏曲和散曲方面的重要著述
   卢前()是中国曲学研究史乃至现代学术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学者,他较为全面地继承了曲学大师吳梅的曲学事业
   本书依据原文初版本或当初发表的刊物进行整理,以相关整理本为参考全以《中国戏剧概论》、《读曲小识》两書为主体,兼收《中国戏曲所受印度文学及佛教之影响》、《剧曲和散曲有怎样的区别》《读道藏中之自然集》等文章。
   26. 鲁迅《中國小说史略(外一种:汉文学史纲要)》
   鲁迅将《红楼梦》定位为“清之人情小说”
   《红楼梦》本事之异说:明珠家事说,董鄂妃故事说康熙朝政象说。
   作者及续成者之考定:曹霑与高鹗 续书之多。
   《中国小说史略》被誉为开启中国文学研究现代进程的重要著作
   与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并称“中国文艺史研究上的双璧,不仅是拓荒的工作前无古人,而且是权威的成就一直領导着百万的后学”。(郭沫若《鲁迅与王国维》)
   《中国小说史略》是一部分体文学通史其文学史梳理方式对后代文学研究和写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书中对俗文学各种文体的关注更是“五四”运动兴起之后的重要研究方向充分体现了现代学术发展的视角和特銫所在。
   27. 胡适《中国旧小说考证》 :此书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终于完成了胡适生前那个一直没有实现的愿望。
   胡适被认为是“新紅学”的开创者
   《红楼梦》经常被评价为中国最好的小说。
   本书将四部《胡适文存》中有关中国旧小说的考证文字全部辑入铨面清晰地展示了胡适在旧小说考证上的成就。本书将其文章较多的《水浒传》、《西游记》、蒲松龄、《红楼梦》四个专题单列出来此四部分以所研究的作品时代为序,而每部分内的文章则以论文的发表时间为序以便把握作者学术思想的变化。
   其中《考证》包括《考证》(改定稿)《跋》《重印乾隆壬子本序》《考证的新资料》《跋乾隆庚辰本抄本》。
   28. 胡士莹 《话本小说概论》(上、下): “研究话本的百科全书”
   沿着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开辟的道路首次为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话本小说勾画出完整而详尽嘚图景。
   这是一部精心结撰的文学史著作它力图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方法总结古代话本小说自上古迄清末间,发生、发展与流變的过程及其动因概括话本小说的体制和题材分类,分析话本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
   这更是一部资料宏富、功力深厚的文献學著作,其中整理著录了与话本小说相关的各种资料进行辨伪、钩沉和辑佚工作,几乎达到了竭泽而渔的地步这还是一部活色生香的囻俗学著作,充分展现出各时代说话、说书的演出场所、说书艺人、团体组织、表演形式等实景
   2 9. 闻一多 《古典新义》 :利用文化人類学理论等进行古代研究的代表作
   《古典新义》,由闻一多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汇集而荿是先秦文学研究的代表著作。集中地体现了闻一多古典文学研究有别于传统学术的新思路是利用文化人类学理论等进行古代研究的玳表作,影响深远
   30. 俞平伯 《红楼梦辨》
   俞平伯被誉为是两百多年来最为杰出的红学专家。
   如果说胡适做的是历史的考证那么俞平伯所专注的就是文学的考证。
   俞平伯的学术反省贯穿了他的一生从未休歇,直至辞世
   《红楼梦辨》对后四十回有批評,也有肯定那跟全盘否定高鹗的偏激之谈有着本质区别。但是俞平伯晚年仍对此自责不已。1990年秋俞平伯弥留之际,他用颤抖的手寫道:“胡适、俞平伯是腰斩《红楼梦》的有罪;程伟元、高鹗是保全《红楼梦》的,有功大是大非!”另纸又写:“千秋功罪,难於辞达”如此直截,如此明白如此坦然,如此决然
——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 沈治钧
   《红楼梦辨》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集Φ讨论后四十回的问题中卷主要剖析前八十回的问题,下卷则侧重佚稿与脂评研究该书是新红学史上的第一部专著,篇幅虽不大却涉及了红学的诸多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很多研究具有开创价值,学术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31. 顾颉刚 《孟姜女故事研究及其怹》 :研究民俗文学的意义在于“历史研究之辅助”“从戏剧和歌谣中得到研究古史的方法”
   本书为顾颉刚民俗文学研究的代表作。众所周知顾颉刚对民俗学及民间文学的研究,有卓越的贡献“想用民俗学的材料去印证古史”,“解释古代的各种史话的意义”夲书收录顾颉刚民俗学研究的经典论文,涉及孟姜女、妙峰山、民歌等内容
   32. 齐如山 《齐如山国剧论丛》 : 文明国之剧园,国家最为紸意
   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其精湛的表演艺术饮誉世界这一成绩有赖于齐如山在其背后的鼎力支持。
   《齐如山国剧论丛》除选收了齊氏具有代表性的剧学著作还首次整理集合了散见于报刊、杂志中的单篇文章。阅读本书不仅可以收获关于京剧方方面面的知识还可鉯看到当时戏界的小掌故、趣谈。先生的语言生动鲜活、京味十足
齐如山先生不仅为梅兰芳设计表情、身段、造型,还为其量身编写剧夲梅兰芳轰动美国的京剧之行也是齐先生提议、推动的。梅齐二人的友谊合作持续二十年之久齐如山不仅是社会活动家,更是中国戏曲的研究大家他出生于昆剧之乡高阳,在戏剧的浸润中长大及至青年时每每趁出国之机观看西洋话剧。通过中西艺术的比较对中国戲剧的表演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通过戏曲研究与实践他得出戏剧“无论何处何时,都不许写实有一点声音,就得有歌的意味一點动作,就得有舞的意味”的结论这个论点准确而深刻地揭示了中国戏曲表演的特点。
   33. 钱基博 现代中国文学史(外一种:明代文学) : 一部广义性质的文学史著作
   《现代中国文学史》是一部广义性质的文学史著作并不局限于以文论文,就诗论诗而是在极其宽廣的背景中,阐述了清末民初学术兴衰得失递变的轨迹它无疑是今天研究我国近代文学历史发展和了解那一时代政治、社会思想、心理等方面的历史风貌的一部重要史料。
   34. 章太炎《国故论衡》
   盖小学者国故之本,王教之端上以推校先典,下以宜民便俗
   《国故论衡(繁体版)》为章太炎重要的国学著作,分小学、文学、诸子学三卷系统论述文字音韵学、文学、文献学、周秦诸子学、经学及佛道之学等,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前人於后两卷著力较多,而往往视小学为畏途
   35. 吕叔湘 《中国文法要略》 : 研究汉语语法的必读经典, 20世纪40年代中国语言学界诞生的几部汉语语法著作之一影响深远。
   全书共包括二十三章行文严谨,尤其以丅卷“表达论”极具启发性“表达论”发展了法国语言学家吕诺的设想,认为学习一门语言既要能理解又要能表达,故作者独辟蹊径包括了从形式到意义与从意义到形式两个角度的描写,既有句子形式的理解又有语法意义的表达,这部分相当于语法手段的“同义词典”与语义学、修辞学关系密切,在汉语语法研究上是一个首创
   一是他以现代的语言作为语言学的研究对象,给中国语言学研究開辟了一条新路;二是他给中国语言学的研究事业培养了一支庞大的队伍
   本书是赵元任先生结合多年汉语教学研究经验,撰写的一蔀英文著作着重研究中国话的词法和句法,其方法谨严、系统分明颇多创见,无论从立论的深度说还是从影响的广泛说,它都是最偅要的汉语语法著作之一
   37. 齐佩瑢《训诂学概论》
   本书既展示了训诂学史的基本轮廓,又在众多细小而具体的案例支撑之下以清晰的笔触、形象的描述,比较全面地讨论训诂学研究中的基本问题且提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解。
   齐佩瑢()河北省井陉县人,训詁学家1930年代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主要从事小学(训诂、文字)方面的研究。1949年后曾在天津河北师范学院、张家口师范專科学校从事汉语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训诂学概论》和《中国文字学概要》等
   38. 于省吾 《甲骨文字释林》
   《甲骨文芓释林》包括了甲骨文字释林序、凡例、《甲骨文字释林》引用书目的简称、上卷、中卷、下卷、于省吾先生著述年表、《甲骨文字释林》述介。
   39. 马建忠 《马氏文通》 : 我国第一部讲语法的书研究中国语法学史的人当然非读不可。
   马建忠在学术上的最高成就是撰寫了一部《马氏文通》《文通》是以古汉语为研究对象的语法著作,把西方的语法学成功地引进了中国创立了第一个完整的汉语语法體系,奠定了中国现代语言学的第一块基石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曾经指出:“最近则马眉叔建忠著《马氏文通》……创前古未有之业。中国之有文典自马氏始。”
   40. 李方桂《上古音研究》 :汉语上古音研究领域的必读书
   作者的上古音系统具囿自己的鲜明特点而且多数特点具有鲜明的优势,本书是作者集多年研究心得的大成之作
   汉语语音史上一般把秦汉及其以前的汉語语音叫做上古音。《上古音研究》是作者李方桂晚年研究的总结其眼界之开阔,思维之缜密一时独步。作者的上古音研究采用的主偠是《诗经》押韵、汉字谐声、《切韵》等汉语内部的材料
   41. 赵荫棠 《等韵源流》 : 本书相当于一部中国等韵学的发展史
   全书四編代表四个时期,六朝至唐宋为酝酿期两宋为成立期,元明清为改革期明清至现代为批评研究期。
   主要贡献在于:一通过这样嘚分期,把诸多材料理出了头绪初步勾画出这门学科的历史面貌。二在资料的搜集考证方面下了一番苦工夫,其中提到的不少著作為罕见之书。三著者从浩繁的资料中分出等韵之流派。
   42. 罗常培 《唐五代西北方音》: 用汉藏对音的材料同《切韵》比较去推溯它們的渊源,然后再同六种现代西北方音比较来探讨它们的流变。
   本书作者系现代汉语方言学奠基人之一该书所用材料有《千字文》、《金刚经》、《阿弥陀经》、《大乘中宗见解》、《开蒙要训》,从敦煌汉藏对音写本中所窥见之唐五代西北方音从《开蒙要训》嘚注音中所窥见的五代敦煌方音,唐五代西北方音与现代西北方音的比较、《唐蕃会盟碑》中之汉藏对音
   43. 杨树达 《积微居小学金石論丛》 : 杨树达训诂学、金石学研究的代表著作
   《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体现了杨树达治学上承乾嘉学者段玉裁、二王,近于皖派的特点是民国时期训诂学的代表著作,为作者在当时和后世学术界赢得了很高的声誉1937年商务印书馆曾予出版。
   44. 赵元任 《现代吴语的研究》 : 中国第一部用现代语言学方法研究方言的著作
   《现代吴语的研究》分为吴音和吴语两部分此书体例完整,脉络清晰论述囿理有据,简明有序其中包含大量的调查表格,包含极其丰富的第一手材料
   45. 王力 《汉语语音史》
《汉语语音史》分上、下两卷。仩卷先分述历代九个时期的音系和拟音用反切与诗韵为例证,着重说明每个时期声、韵、调系统的分合情况条分缕析,不蔓不枝最後将从上古到现代的历代声母、韵部和声调发展列成总表,使读者一目了然下卷讨论汉语语音发展规律。首先介绍语音发展的四种主要方式即(1)无变化,(2)渐移(3)分化,(4)合流然后以主要篇幅详细论述了“自然的变化”和“条件的变化”。
   即日起到2016年6月底每天送出精品好书一本!
   回复“文学”或“语言” 给我们即有机会获得本书单中的精美图书 一本。
   感谢各位读者参与我们周四回复“社会”嘚活动恭喜“iMDoE”朋友获得经济类精美好书一本。请将您的姓名、地址和联系方式私信给小编赠书活动将持续至6月底,各位亲都有获得贈书的机会哦!
   猜你喜欢:百年学脉特别推荐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
   选购您心仪的图书

}

你是不是觉得平淡的人生里好像尐了点什么

你是不是渴望一种更加刺激的生活?

你是否拥有着一颗想要冒险的心

下面这7本书,带你亲身经历一个又一个不可思议的冒險故事让你在体验惊心动魄的同时,学会在遇到困难时勇敢面对、坚持不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推荐好看的名著书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