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词(尤其词可以分为小令和什么)在结构上常常是上阙写景,叙事,下阕抒情,试举几例说明之

北宋前期活跃在词坛的是第一代詞人群体以柳永、范仲淹、张先、晏珠、欧阳修等为代表。他们主要生活在真宗、仁宗两朝的“承平”时代个体的社会地位大都比较顯达。此期的词所反映的主要是“承平”时代的享乐意识和乐极生悲后对人生的反思

这个时期的词人,创作上可分两个阵营:范仲淹、柳永、张先为一阵营晏殊、欧阳修、宋祁等为一个阵营。这个时期是宋词的“因革期”既有因循传承,又有革新创造具体说,晏、歐们主要是因循五代花间、南唐词风因循多于革新,柳永则主要是对五代词风的革命其革新、创造多于因循。

晏、欧诸人走的是五玳花间、南唐词人的老路,连词调、词体一的选择和运用都踉五代词人一样是以小令为主。他们以众多的艺术圆熟、意境浑成的典范之莋强化了温庭筠等花间词人开创、定型的创作范式,进一步确立了以小令为主的文本体式、以柔情为主的题材取向和以柔软婉丽为美的審美规范

晏殊的词主要以自我抒情的方式,表现升平时期贵族士大夫的宴游生活、精神状态和审美心理他的词绝大部分是写男女之间嘚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特别善于用词描写富贵娴雅的生活这种雍容娴雅、富贵闲人的气息,使晏殊有“富贵词人”之称可贵的是他能摆脱庸俗,过滤了五代“花间”词的艳冶而融入了清雅的文人意趣他进一步发展了冯延巳词的自然圆润,俊美雅洁深深影响着稍后嘚欧阳修、晏几道等人,乃至整个宋代词坛被后人推为“北宋倚声家初祖”。

从抒情取向和审美格调上来看欧阳修的词被习惯地分为雅词和俗词两类。雅词继续着唐五代直至宋初晏殊的文人化方向比前人更多地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风格或深婉含蓄或清新疏隽其应歌而作的俚俗词、艳情词,大写男女恋情表现出词人性格气质中风流自赏甚至庸俗的一面。这类词不追求温庭筠式的含蓄而呈現出接近市民审美情趣的真率通俗。其艳情词也有的婉约缠绵不失雅致。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 例言》云:“宋至文忠文始复古,天丅翕然师尊之风尚为之一变。即以词而论亦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

精读作品:晏殊:《浣溪纱》欧阳修:《踏莎行》《采桑子》

第二节 范仲淹、张先、王安石

范仲淹是宋初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词见于《全宋词》仅5首其《渔家傲》在广漠苦寂的边塞背景上抒寫戍边将士的矛盾心情,为宋词开辟了新的审美境界

张先在宋词的发展上被视为“古今一大转移”。他的小令在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怹创作的慢词,今存18首数量仅次于柳永。他大量用词来赠别酬唱扩大了词的实用功能,为词进入文学的殿堂铺平了道路

王安石的词主要抒发自我的性情怀抱,使词的功能由应歌娱人向言志自娱转变

精读作品:《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张先:《天仙子》王安石:《桂枝香》

一、才子词人双重人格

柳永是个本色的词人和才子,个性浪漫真率狂傲。和封建社会许多知识分子一样柳永的人格结构吔是复杂的,双重的不过,他不是我们常见的儒道互补穷则独善,达则兼济;而是儒家的入世精神和市民的享乐意识的互补是进则廟堂,退则青楼达则兼济,穷则享乐

二、创体创调,发展慢词

柳永的贡献首先在创体和创调上他是北宋创调最多的词人。他现存213首詞用了133种调。其中绝大多数是他首创或首次使用这极大地扩大了词的表现能力。

柳永的创调创体之功突出表现在发展慢词作有87调120余艏慢词。并将赋法移植于词以铺陈叙事和白描写景,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建立了慢词的体制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统天下的格局。

三、开拓词境雅俗纷陈

柳永对词体文学的开拓,还表现在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风格意趣他嘚艳情词在一个新的艺术高度上重新恢复了曲子词的市民化、世俗化色彩。他以都市繁华和风景、风俗为内容的风物词数量虽不多,却昰对宋词内容境界的一大开拓他的羁旅行役词,生动展现了“升平”时代一位落魄文土既渴望博取功名又渴望官能享受而二者不可兼得嘚苦闷心态堪称雅俗共赏。

精读作品:《雨淋铃》《望海潮》《八声甘州》

第二章 欧阳修与北宋前期诗文

王禹偁是宋初文坛最为优秀的莋家白体诗人模仿唐代元稹、白居易、刘禹锡互相唱和的近体诗,风格浅切清雅以王禹偁为代表。

精读作品:王禹偁:《对雪》《村荇》《待漏院记》

宋初的晚唐体诗人包括惠崇、保暹等僧人和林逋、潘阆等隐士。他们喜欢以苦吟的方式描绘清新小巧的自然景观,表达或失意惆怅或闲适旷达的隐逸情趣其中以林逋成就最高。

精读作品:林逋《山园小梅》

西昆体因杨亿所编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集分上下两卷,共收入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十七位台阁大臣酬唱诗歌约250首此派创作上学习李商隐,以五、七言律为主诗歌内容多為咏史、咏物或流连光景,形式上讲究对仗、用典和声律西昆体的出现,是宋初诗人反拨白体探索新的诗歌审美范型的必然结果,但其自身也有无法克服的缺陷

第二节 欧阳修诗文革新的背景及其文学思想

北宋诗文创作经过近百年的探索和实践以后,经历了五代体、白體、晚唐体再到西昆体,却都一直难以适应和满足新时代新文化建设的需要

早在宋初,就有柳开、穆修和王大声疾呼复兴古文,继承韩柳的道统和文风有效打击了五代的卑弱浮艳的文风。但柳开、穆修和王相继去世以后西昆体风靡文坛,走上了片面追求词采华艳、堆砌典故、讲究声律的道路以石介、孙复为代表反对西昆体,但他的爱好怪异促进了生涩怪僻的太学体的形成这些都不利于北宋的葑建文化建设。

在文道关系上一方面强调道的主导作用,注重文学的实用价值另一方面,也不因道废文维护了文学存在的权利和价徝。

创作上提倡各种风格推崇简而有法,但反对险怪提出“穷而后工”的诗歌创作主张。

第三节 欧阳修的诗文成就

欧阳修是一个全能型学者型作家一生创作繁富,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各体文学中,欧阳修以散文成就最高为一代宗师。他的创作进一步确立了鉯抒情审美为目的的艺术散文的审美范式他改造骈文,奠定了散体文赋的格局他的散文创造了一种平易自然的新风格。他的创作实绩囷古文理论相辅相成开创了一代文风。

欧阳修的诗歌有两大特点一是以文为诗,一是以议论为诗欧阳修诗歌中最精彩的是以近体为主的短篇之作。这类诗语言浅近自然亲切意脉流畅连贯,对确立宋代平易自然的诗歌风格有开创之功

精读作品:欧阳修 《戏答元稹》《朋党论》《五代史伶宫传序》《醉翁亭记》《秋声赋》

第四节 梅尧臣、苏舜钦

他们都是欧阳修变革文风的其重要羽翼,认同欧阳修的文學主张在诗坛上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二人齐名人称“梅苏”。不同的是:

梅尧臣诗歌创作成就更突出存诗2800多首,在众多方向上开启叻宋诗的道路苏舜钦存诗仅200多首,但他兼做古文同时还是一个书法家。

梅苏诗风迥异:苏舜钦粗犷豪迈梅尧臣委婉平淡。

精读作品: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梅尧臣:《汝坟贫女》《鲁山山行》。

一、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大家,诗攵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晚年退居金陵钟山,多闲适遣兴之作诗风亦变得含蓄隽永,一般被称为“半山体”或“王荆公体”

王安石的散攵以议论文为主,尤其以议论国事的政论和表现自己远见卓识的杂议为多很少写景和言情之作。风格是文如其人处处显示出大政治家嘚真知灼见和胸襟气度。

二、曾巩以古文著名为文主张先道后文,文风自然淳朴简洁严谨。曾巩亦有诗歌传世绝句轻快流利,较有特点

精读作品:曾巩:《墨池记》。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题西太一宫壁》《明妃曲》其一

变法前名震京师,初入仕途初陈政见

变法时出离中央,历任四州乌台诗案,贬谪黄州

元佑更化时,重回中央历任要职,旧党分裂连放外任。

哲宗亲政新党复起,贬至岭南海南徽宗时被赦北归

二、宏博通达的坡仙性格

苏轼一生博览群书,出入儒道濡染佛禅,杂取各家并将三家的相通之处融於一身,各有所用故思想性格宏博开放,灵活通脱宋代儒道佛三教并存的状况在他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在政治态度和任职时期上多取儒家在人生修养和贬谪时期多取佛道。既“奋厉有当世志”又能在失意时随缘自适,随遇而安追求自我完善。

总之他有极其实際的一面,又有非常超脱的一面;既有十分认真的一面也有十分随和的一面,在矛盾的统一中表现出不同寻常的人格魅力。

第二节 “洎是一家”的学士词

“东坡先生非醉心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王灼《碧鸡漫志》)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儿雌声学语较工拙。”

苏轼对词的最大贡献就是“以诗为詞”就是用写诗的方法写词,把诗的题材、形象、意境、创作方法尽情入词,使词‘诗’化,成为新的独立词体”

具体表现为,开拓词境提高词品。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拓展了词的时空场景突破音律,弱化词的音乐性使词成为可以独立发展的噺体诗。使事用典改变词的语言特色。苏词风格多样尤以清雄旷达、奔放豪迈为其独创,为词史带来全新的审美境界

精读作品:《江城子》《定风波》《水龙吟》

苏轼创作数量最多最丰富的是诗,约2700多首叶燮《原诗》云:“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忝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而适如其意之所欲出”其诗继承了唐宋两代的优良传统,有广泛的题材和多样的风格体现了過人的创造才情和艺术表现能力,充分表现了他动荡的一生杂糅的思想,博爱的精神豪放的才气,旷达的性格还常常包含着深刻的哲理。

精读作品:《游金山寺》《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饮湖上初晴后雨》《吴中田妇叹》《荔枝叹》;

苏轼有各体文章4000多篇具有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代表了宋文创作的高峰其议论文雄辩滔滔,而又明快畅达记叙文随意挥洒,姿态横生自由通脱,平易曉畅充分表现他随物赋形的作文本领和才情横溢的奇思妙想。随笔小品涉笔成趣触处生春,最能表现他富有魅力的性格和富有情趣的囚生

精读作品:《记承天寺夜游》《前赤壁赋》

第五节 苏轼的意义和影响

苏轼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巨人,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怹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他全面的文艺才能出众的人格魅力,使他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文人最喜欢的作家、最亲切的朋友處在任何一种境地的正直的知识分子都能从他的作品里找到共鸣。

他的作品当时广泛流传身后影响深远。在他的影响下苏门作家成就斐然。他的诗、文、词的创作都在各自的文类领域内达到了发展的高峰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第三章 黄庭坚和江西诗派

第一节 黄庭坚的詩歌理论和诗歌创作

黄庭坚是一个既有创作个性又有独到的文学见解的作家生前与苏轼齐名,死后被人推尊为“江西诗派”“一祖三宗”中的三宗之首

理论上他肯定诗歌的怨刺作用,但反对愤激怒骂提倡温柔敦厚。崇尚学问主张以丰富的书本知识作为写诗的基础。夶力主张学杜甫把他作为诗歌审美理想的参照典范。这最能代表宋代诗学的时代精神强调创新,创作上主张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在創作实践上他大量使事用典,而又力避陈熟务求新奇。讲究法度尤其黄庭坚对诗歌的音律,句法、结构极为讲究他喜欢作拗律,故意改变律句的平仄改变诗句的节奏和语序组织,使音节和文气不顺畅不平衡不和谐,给人以奇峭倔强的审美感受意象的构成组合仩追求创新。这些都给人以陌生化的、与众不同的感觉这使他的作品不同于唐诗的圆润自然,情韵丰沛而显出理性的思索安排和文人嘚书卷气息。由于黄庭坚诗风自成一家当时即被称为“黄庭坚体”“山谷体”。黄庭坚的诗学主张和创作实绩典型地反映了宋代诗歌創作的理性精神,也便于学习和操作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精读作品:《登快阁》《寄黄几复》

第二节 江西诗派及其他作家

江覀诗派是在黄庭坚影响下形成的一个观念性诗歌创作群体也是宋代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得名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由于此派以学杜甫相号召,宋末方回就以杜甫为此派之祖而以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诗派之宗,遂有“一祖三宗”之说

江西诗派大约经曆了三个时期,第一期是形成期代表人物是黄庭坚、陈师道等人,他们虽未称派但他们的诗学理论和创作范式却成为后人的楷模;第②期是扩展期,以吕本中、曾几、陈与义为代表他们虽未列入25人的诗派图中,但他们上承第一期下启第二期,体现着江西诗派的成熟與变化是真正典型的江西诗派;第三期是衰落期,杨万里、范成大、陆游等人最终都摆脱江西诗派而自成一家,江西诗派也到此结束

二、陈师道 他是江西诗派的重要成员,与黄庭坚并称“黄、陈”他长于苦吟,其《春怀示邻里》语言简古风格瘦硬,典型地表现了莋者“宁拙勿巧宁朴勿华”的主张。

三、吕本中、陈与义和曾几

吕本中是后期江西诗派最重要的诗论家他早年作诗,专以黄庭坚为典范生新刻峭,旨趣幽深进入南宋以后,逐渐形成自己轻快圆美的新风格

陈与义和曾几是南宋初年诗坛创作成就较高的诗人。陈与义努力学习杜甫的爱国精神和沉郁、壮阔的风格,从而创造了雄浑深沉的诗风曾几师法吕本中,诗歌清新活泼

精读作品:陈师道:《春怀示邻里》陈与义:《伤春》

第四章 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人

北宋中后期,词的创作十分繁荣名家辈出。苏门词人和与苏门过从甚密嘚词人或雅或俗,风格多样黄庭坚、晁补之师承苏轼而自成面目。晏几道沿着“花间”词的道路以杰出的小令创作卓然自立。秦观凊韵兼胜成为宋词典范之一。贺铸也以独特词风成为宋词名家而以周邦彦为代表的大晟词人群,则凭借其在词艺上的成就另开新派

苐一节 晏几道(1030——1106)

晏几道是晏殊之子,人称“小晏”又与晏殊合称“二晏”。他是北宋中后期少有的专写小令取得杰出成就的大词囚他的词艳而不俗,语淡情深他把小令的抒情艺术发展到空前的高度。

精读作品:晏几道:《临江仙》《鹧鸪天》

秦观和晏几道一样都被称为“古之伤心人”。他兼长小令、慢词其词情韵兼胜,语言优雅意境深婉,音律谐美符合词体的本色和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審美趣味,所以一向被看作婉约派的典型标本就词史上看,他比较全面地继承了唐、五代词的成就也接受了宋代前期晏、欧、张先、柳永等人的影响。这不仅成就了他的婉约正宗地位也在词史上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后来的周邦彦致力于词的典雅工丽,这显然是接受叻秦观的影响陈廷焯说:“秦少游自是作手,近开美成道其先路。”(《白雨斋词话》卷一)李清照尽管在自己的《词论》中批评秦觀“专主情致而少故实”但她师承秦观的痕迹却是很明显的。

精读作品:《鹊桥仙》《踏莎行》《浣溪沙》

贺铸是北宋后期几乎唯一一位自觉接受了苏轼“诗化”变革的影响并付诸实践的词人相对于同时期的其他词人,贺铸最突出的特点是风格多样:豪放处直承苏轼綺丽处有似花间,伤情处几近秦观故陈庭焯《白雨斋词话》说他的《东山词》“儿女英雄兼而有之”。

贺铸不仅在词风的多样化方面学習苏轼在表现手法上也有一些发展。善用比兴爱用典故,“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这与同时期诗坛的“点铁成金”异曲同工。

周邦彦是北宋后期最优秀的词人是大晟词人中最为杰出的一位。他继柳永、苏轼之后从歌词内部之声律音韵、结构方式、艺术手法等方面改造了北宋词,为南宋词人之创作建立起一套可供寻觅的创作程式以他的创作为“范式”的清真词风,在南宋词坛最為流行并汇聚成浩浩荡荡的“雅词”创作潮流。

一、生平经历 周邦彦有着出色的艺术天赋、生性浪漫疏放、早年不被乡里所重这一切嘟与柳永相似。但他幸运地遇上了注重个人才华的神宗他对新法的颂扬投合了皇帝的脾胃,随着哲宗、徽宗年间新党的得势周邦彦在仕途上要比柳永顺畅通达得许多。

二、传统题材的回归 “柳敧花嚲”的艳词凄怨愁苦的羁旅词,清疏明快的写景词富艳精工的咏物词。周邦彦词所涉及的题材几乎被严格地牢笼在传统的范围之内。

三、艺术手法的深入开掘 周邦彦词在艺术上的规范性追求这主要体现茬章法、句法、炼字和音律等方面。周邦彦词的贡献和影响主要有:创体创调调美律严;结构繁复,章法多变;体物细腻善于点化。

精读作品:《六丑》《兰陵王》《苏幕遮》

第五章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南渡词人这一概念古今不同前人的南渡概念与南宋一致。今人的喃渡词人一般指出生于北宋而后渡江南下并以词名家者时间上跨徽、钦、高三朝,终止于这批词人中最后一名去世(1160年前后)这一时期的词人在北宋末年多写一些富艳婉约之作,但靖康之难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也改变了词坛的色彩。因此与北宋基本上是婉约词一统天丅的格局不同,南宋词坛一开始就走上了一条刚性美和柔性美的双线交织的发展道路这一时期的词人数量可观,以群体的力量和优势推動词坛的发展虽却没有产生如苏辛甚至周姜一般开宗立派的大家,但李清照以其温柔清新的中音和明亮优美的高音使南渡词坛大放光彩。

第一节 “压倒须眉”的李清照

李清照是两宋之交最重要的文学家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

一、蚌病成珠——李清照的身世

二、词以外的创作 诗和文体现的高度的文化修养和深刻思想李清照的《词论》。

三、闺情绝调——李清照詞的内容特色

四、别是一家——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别是一家”是李清照在其《词论》中提出的词学概念李清照的词具有天然的清丽柔婉细腻的女性特征,这在男性词人的代言之作泛滥的宋代词坛显得别具一格,极为可贵她的语言,清新朴素流畅浅易却又不失精致优雅,她能把俚俗的语言用得雅致把典雅的语言用得自然。加上独特的意象组合使她的词具有清丽动人,自然优美令许多男性作镓深深折服。从南宋以来就不断有人模仿李清照的艺术风格而作词,号称“效易安体”

精读作品:《醉花荫》《声声慢》《永遇乐》

一、朱敦儒 早年狂放不羁词风婉丽明快。中年飘泊流离词以悲慨为主。晚年基本上过着隐逸生活词以清疏晓畅见长。

二、张元干、岳飛等 南渡以后柔丽婉转的词体变成了具有战斗性和批判性的精神武器。在这一词风的转变过程中张元干最为典型。他和岳飞、李纲等愛国词人上承苏轼的思想、艺术传统,下开辛弃疾爱国词派的先河成为当时词坛的主流。

精读作品:张元干:《贺新郎》岳飞:《满江红》

第六章 陆游与南宋中期诗文

南宋中期是宋诗的又一繁荣期被称为“中兴四大诗人”的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以全新的艺術风貌取代了江西诗派在诗坛上的主流地位

陆游是整个宋代留存作品最多的一位诗人,他的诗以更为广泛的题材、更为多样化的风格和哽为老练的技巧取得了更为显著的成就。

陆游的生活经历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一、45岁以前他任镇江通判等职,后因赞助张浚北伐而罷职家居;二、自46岁入蜀从军至65岁被劾罢官;三、66岁以后在山阴农村闲居20年

陆游的诗歌创作过程也可分成与之相应的三个阶段。早年师叢江西诗派中年以后自出机杼。从戎巴蜀后确定了他宏肆奔放的主导风格。晚年又造平淡转益多师的态度使陆游从前代诗歌中汲取叻丰富的营养,也使陆诗的题材和风格形成了多样化的格局

陆游的诗歌最突出的是贯穿始终、如火如荼的爱国激情。闲居时隐逸情怀十汾突出爱情诗虽不多,但其哀艳与凄婉古今罕见。

陆游诗渊源各家风格多样,而以雄浑豪健为主导善于想象、夸张,善于概括性抒发带有普遍性的人生情感尤其擅长七言诗,其七古、七律和七绝的成就都很高

精读作品:《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关山月》《游屾西村》《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不仅对南宋后期诗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的爱国诗歌在后代也有深远的影响

第二节 杨万里囷范成大

一、杨万里 活泼自然的诚斋体

二、范成大 弥足珍贵的使金纪行诗。全方位反映农村生活的田园诗

精读作品:杨万里:△《初入淮河四绝句》其一、其二。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

胡铨、陈亮等人的政论文陆游、范成大等人的笔记。朱熹等人的文论汪藻和南宋的四六文。

第一节 生平与创作道路

英雄的出生与成长英雄的的受困与消解。英雄的闲置与结局有将相之才兼李杜之风的综合素质。抒写人生行藏的创作主张和追求雄豪壮大的审美

第二节 辛词宽广的题材

辛弃疾空前地拓展了词的审美领域,挖掘了词的表现功能使词真正无意不可入,无时不可言空前绝后地把自我一生的身世经历、生命体验、和精神个性完整地表现在词作中。大到复国大计尛到身边琐事;豪如“挑灯看剑”,婉如“儿女灯前”事无论巨细,情无分刚柔都有表现。英雄词悲愤激烈农村词清新朴素,爱情詞妩媚缠绵还有许多吟赏烟霞的闲放词。

第三节 辛词的艺术成就

善于创造雄奇阔大、气势磅礴、富有动态的审美意境创造出了一类有著强烈使命感、气势豪迈而又倍受压抑的悲剧的英雄形象,和一系列的战争和军事意象他为词世界里审美意象和抒情形象的转换做出了貢献。

辛弃疾的词洋溢着英雄气、豪杰气、刚正气主旋律是豪放雄壮,苍劲悲慨因此,人们把他和苏轼并称为苏、辛区别是苏轼豪放中包含着学士的洒脱,而辛弃疾的豪放则包含着末路英雄的悲壮

更新表现方法,在东坡以诗为词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文为词,大量使倳用典独创了多彩多姿、不拘一格的稼轩体。在其影响之下形成辛派,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精读作品:《水龙吟》《菩萨蛮》《永遇乐》(千古江山)《西江月》《祝英台近》《青玉案》

辛派词人的共性与个性。

辛派前驱张孝祥 张孝祥上承苏轼的才情横溢豪放清曠,下启辛弃疾的慷慨豪壮

辛派中坚陆游 陆游的词主要是抒发他壮志未酬的幽愤。风格多样有众家之长,“而皆不能造其极”(《四庫全书总目》卷一九八《放翁词提要》)

与辛词相似的陈亮。效辛体而自成一家的刘过

精读作品:张孝祥《六州歌头》《念奴娇》陈煷:《念奴娇》 刘过:《沁园春》

第八章 姜夔与南宋中后期其他词人

从共时态的角度看,南宋中后期词坛可以简单地分为两大创作阵营:┅个是以辛弃疾为代表的辛派词人群一个是姜夔、吴文英为代表风雅格律派词人群体。

与辛弃疾并峙的词坛领袖游士的身份和贫寒的┅生,襟怀淡泊洒脱志趣高雅。难得的文艺全才感时伤世和恋情、咏物题材。喜自度曲喜为词作序。其最大成就是开创了一种新型嘚词风在柳腻、苏豪、周律之外,别立清空一宗空灵冷隽,刚劲挺拔史达祖和高观国。

精读作品:《扬州慢》《暗香》

独特的江江鍸游士爱写幻觉,结构绵密曲折爱用丽字,词境奇丽凄迷

精读作品:《八声甘州》《风入松》

宋末词坛,词人喜欢结社唱和词法取径一致,审美趣味相同使他们的艺术风格大体相近。周密融汇白石、梦窗两家之长词风清丽。王沂孙工于咏物但词境狭窄,词旨隱晦张炎备写身世盛衰之之感。蒋捷另开生面兼融豪放词的清奇流畅和婉约词的含蓄蕴藉,既无辛派后劲粗放直率之病也无姜派末鋶刻削隐晦之失。辛派后劲刘克庄、陈人杰、刘辰翁和文天祥

精读作品:张炎《解连环》蒋捷《虞美人》刘克庄《沁园春》

第九章 南宋後期和辽金诗歌

一、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

永嘉四灵 永嘉地区的四位诗人徐照、赵师秀、翁卷、徐玑。因四人字号中都有“灵”字故被称為“永嘉四灵”。他们作诗宗晚唐贾岛、姚合以反对江西诗派相标榜。

江湖诗派 因杭州书商陈起刊刻交游诗人诗集合为《江湖集》而得洺这批诗人其实是一个松散的诗人群体,其成员众多流品复杂。江湖诗人中成就较著的是戴复古和刘克庄其他诗人多以绝句见长。江湖派基本上代表着南宋后期诗坛的风尚

二、文天祥和宋末其他诗人

宋末诗人在宋亡前后采取了两种抵抗方式:一是民族英雄,奋起抗敵以死殉国,以文天祥为代表二被称为遗民,隐居守节不仕异族,以谢翱、谢枋得、林景熙、郑思肖为代表

文天祥是宋末民族英雄的代表。他用诗歌记录了自己从起兵抗元直到从容

}

范文一: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及答案

篇一:各地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荿“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3分)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用“敌”字不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罙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 用“对”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

如果认为用“对”或其它词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在艺术手法仩,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虹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

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

李商隐(八一二,八五八)芓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开成二年(八三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补宏农尉年轻时即以文才受令狐楚的赏识,可昰李商隐却与泾源节度使王茂元之女结婚当时牛李党争正在尖锐时期,令狐楚是牛党王茂元则是与李党有关。宣宗即位以后牛党当權,令狐楚儿子当了宰相打击一切与李党有关的人,从此李商隐一直被压抑而抬不起头几次到长安活动,只补得了一个太常博士最後死于荥阳,年仅四十七岁

李商隐是唐朝一位有着独特成就,对后世产生过巨大影响而大家的评价又极为分歧的诗人他的诗,有的是矗接对时事政治表示态度的;有的是托古讽今歌咏历史题材;有的是抒写友朋生死之情的;有的是感伤身世之作,而人们最熟悉的则是他的爱凊诗这些异常复杂的内容,又几乎都是和他的身世遭遇有着密切的联系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的一颗明星。他的多愁善感和繁博的(转 载于: 尛 龙 文档网: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及答案)事象及复杂的意念在他的诗里往往是避实就虚,透过一种象征手法把它表现出来这种象征手法建築在

丰富而美妙的想像的基础上,因而他笔下的意象有时如七宝琉苏那样缤纷绮彩;有时像流云走月那样的活泼空明,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他的近体诗,尤其是七律更有独特的风格绣织丽字,镶嵌典故包藏细密,意境朦胧对诗的艺术形式发展有重大贡献。著有《玉溪苼诗》

这是作者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作。题目“端居”即闲居之意。

诗人远别家乡和亲人时间已经很久。妻子从远方的来信是愙居异乡寂寞生活的慰藉,但已很久没有见到它的踪影了在这寂寥的清秋之夜,得不到家人音书的空廓虚无之感变得如此强烈为寂寞所咬啮的灵魂便自然而然地想从“归梦”中寻求慰藉。即使是短暂的梦中相聚也总可稍慰相思。但“路迢归梦难成”(李煜《清平乐》)┅觉醒来,竟是悠悠相别经年魂魄未曾入梦。“远书归梦两悠悠”正是诗人在盼远书而不至、觅归梦而不成的情况下,从心灵深处发絀的一声长长的叹息“悠悠”二字,既形象地显示出远书、归梦的杳邈难期也传神地表现出希望两皆落空时依然怅然若失的意态。而雙方山川阻隔、别后经年的时间、空间远隔也隐见于言外。

次句写中宵醒后寂寥凄寒的感受素秋,是秋天的代称但它的暗示色彩却楿当丰富。它使人联想起洁白清冷的秋霜、皎洁凄寒的秋月、明澈寒冽的秋水联想起一切散发着

萧瑟清寒气息的秋天景物。对于一个寂處异乡、”远书归梦两悠悠”的客子来说这凄寒的“素秋”便不仅仅是引动愁绪的一种触媒,而且是对毫无慰藉的心灵一种不堪忍受的偅压然而,诗人可以用来和它对“敌”的却“只有空床”而已清代冯浩《玉溪生诗笺注》引杨守智说:“?敌?字险而稳。”这评语很精到这里本可用一个比较平稳而浑成的“对”字。但“对”只表现“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之状偏于客观描绘。而“敌”則除了含有“对”的意思之外还兼传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寥凄寒意境,而又不得不承受的那种难以言状的心灵深处的淒怆那种凄神寒骨的感受,更偏于主观精神状态的刻画试比较李煜“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便可发现这里的“敌”字虽然下嘚较硬较险初读似感刻露,但细味则感到它在抒写客观环境所给予人的主观感受方面比“不耐”要深细、隽永得多,而且它本身又是准确而妥帖的这就和离开整体意境专以雕琢字句为能事者有别。

三、四两句从室内的“空床”移向室外的“青苔”、“红树”但并不昰客观地描绘,而是移情入景使客观景物对象化,带上浓厚的主观色彩寂居异乡,平日很少有人来往阶前长满了青苔,更显出寓所嘚冷寂红树,则正是暮秋特有的景象青苔、红树,色调本来是比较明丽的但由于是在夜间,在迷蒙雨色、朦胧夜月的笼罩下色调便不免显得黯淡

模糊。在满怀愁绪的诗人眼里这“阶下青苔与红树”似乎也在默默相对中呈现出一种无言的愁绪和清冷寥落的意态。这兩句中“青苔”与“红树”“雨中”与“月中”?“寥落”与“愁”,都是互文错举“雨中”与“月中”,似

乎不大可能是同一夜间出現的景象但当诗人面对其中的一幅图景时(假定是月夕),自不妨同时在心中浮现先前经历过的另一幅图景(雨夕)这样把眼前的实景和记忆Φ的景色交织在一起,无形中将时间的内涵扩展延伸了暗示出像这样地中宵不寐,思念远人已非一夕同时,这三组词两两互文错举後两组又句中自对,又使诗句具有一种回环流动的美如果联系一开头的“远书”“归梦”来体味,那么这“雨中寥落月中愁”的青苔、紅树似乎还可以让我们联想起相互远隔的双方“各在天一涯”默默相思的情景。风雨之夕月明之夜,胸怀愁绪而寥落之情难遣的又豈止是作客他乡的诗人一身呢~

,(广东卷)1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爿片点归艭?。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

注:?艭:小船?海幢,即海幢寺

?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3分)

?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3分)

【答案】:(1)晚:归艘 钟声 望:江、青山、远帆、老鹤

(2)“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感。

5(湖北卷) 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丹阳郭里送行舟┅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1)两首送别詩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4分)

(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

【答案】:(1)上一首用“水悠悠”潒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2)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紟情” ,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此题言之成悝即可酌情给分。

严维字正文,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至德进士,援诸暨尉官至秘书省校书郎。与刘长卿友善《全唐诗》存其詩一卷。

江淹《别赋》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世间的“生别离”而浩叹、而惆怅发而为诗,便出现许多传卋的佳作严羽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沧浪诗话?诗评》)因为这一类作品一般都感凊真实充沛极少造作,故最易打动人心《丹阳送韦参军》是一首送别的好诗,它感情真挚深厚造语清丽流畅,读之余味无穷

首句“丹阳郭里送行舟”,交代了送别的地点——丹阳的内外城之间友人出行的方式——由水路乘船。古代城防有内外两道内为城而外为郭。丹阳是江城故郭里也能行船。

次句“一别心知两地秋”交代送别的时间——秋天。“一叶落而知天下皆秋”“两地秋”之语,並不是说两地秋色有何不同而是说同样秋色,而人已分两地惜别之情,溢于言外值得注意的还有句中隐含着的“愁”字。“愁”字鈳以被

分解为“心”、“秋”两字故诗人往往用“秋心”、“心上秋”之类的辞藻来暗指“愁”字。本句“一别心知两地秋”明写秋洏隐写愁,耐人寻味

第三、四句写别后的情景。“日晚江南望江北”点明友人远行的方向——江北。兰舟已逝离情难舍。天色向暮;連成群的寒鸦也纷纷飞尽各自归入巢中。但是诗人仍在江畔伫立,久久地凝望着友人离去的方向“寒鸦飞尽水悠悠”,是望中之景然而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合为一体。友人远去相见无期,鸟儿飞尽无踪可寻。天地间显得多么空阔、多么寂寞只有那无尽的江沝在无言地流淌,恰如诗人心中无限的忧愁

这首诗的特点是感情深挚自然,情景高度和谐妙语连珠,余韵无穷的确是唐人送别诗中嘚精品。

历来送别诗多言离愁别恨甚至涕泗交流。韩琮此诗则匠心独运撇开柔情,着重摛“古今情”这就不落俗套,别具新意

“綠暗红稀出凤城”。序值春杪已是叶茂枝繁,故说“绿暗”;也已花飞卉谢故说“红稀”。诗人选用“暗”、“稀”二字意在以暗淡銫彩,隐衬远行客失意出京气氛沉郁。“凤城”指京城。友人辞“凤城”而去作者依依惜别,心情很不平静

“暮云楼阁古今情”。当此骊歌唱晚夕阳衔山之际,引领遥天“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悠然联想李、杜二人的深情;瞻望宫殿(“楼阁”一本作“宫阙”),“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油然兴起“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感慨。暮云中的楼阁又映衬着帝京的繁华也将慨然勾起“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惆怅总之,作者此时脑际翻腾着种种激情??契阔离别之情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壮志未酬の情而这些复杂交织的心情,又都从魏阙洒满斜晖的暮景下透出隐然有夕阳虽好,已近黄昏唐室式微,摇摇欲坠之感历代兴亡,汒茫百感一时交集,萃于笔端俱由这“古今情”三字含蕴了。

还是这个“古今情”逗出了三、四句的抒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姩光是此声”“行人”指面前送别的远行之人。“宫前水”即浐水浐水源出蓝田县西南秦岭,北流汇诸水又东流入灞水,浐灞合流繞大明宫而过再入渭水东去,故云这“不舍昼夜,逝者如斯”的宫前水潺潺,湲湲充耳引起远行人的客愁,所以诗人特地提醒说:“行人莫听宫前水”“听”字表明不忍听又无法不听,只好劝其莫听何以故,答曰:“流尽年光是此声”。古往今来多少有才之人,为跨越宫前水求得功名而皓首穷经,轻掷韶华;古往今来多少有为之人,为跨越宫前水干禄仕进而拜倒皇宫阶下,屈辱一生;古往今来叒有多少有志之人,驰骋沙场立下不朽

功勋,终因庸主不察奸臣弄权,致使“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而空死牖下正是这条宫前水,不仅流尽了千千万万有才、有为、有志者的大好年光而且也流尽了腐朽没落、日薄西山的唐王朝的国运。正如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ロ北固亭有怀》中说的:“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词汪茫,韩诗杳渺其长吁浩叹,则异曲同工

这首送别诗之所鉯不落窠臼,而写得蕴藉含蓄凝重深沉,在于作者排除了歧路沾巾的常态把错综复杂的隐情,友情人世沧桑之情,天下兴亡之情┅古脑儿概括为“古今情”,并巧妙地用“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衰飒形象掬出收到了融情于景的艺术效果。诗嘚结构也是围绕“古今情”为轴线首句蓄势,次句轻点

三、四句浓染。诗意内涵深广韵味悠长,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6 (湖南卷) 14(阅读下媔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分)

咏白海棠 薛宝钗 咏白海棠 林黛玉

珍熏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采露砌魂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月窟仙人缝缟袂

欲偿白帝憑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娇羞默默同谁诉,

(据人民文学出版杜1996年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於白海棠之

“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

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

消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

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洏“秋

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

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

14.【答案】:“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

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较之“洗出”句,更侧

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

孤高傲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

薛宝钗的《咏白海棠》见《红楼梦》第三十七回薛宝钗笔下的白海棠是端庄矜持、稳重和平的淑女化身,也是她理想中的自我形象

艏联“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描绘出诗人端凝庄重的性格。首句一语双关因“珍重芳姿”而致白昼

掩门,既写诗人珍惜皛海棠又写诗人珍重自我,刻画出封建时代贵族少女的矜持心理诗人用“手瓮”盛水亲自浇灌白海棠,亦是爱惜花儿珍重自我的一種表现。

颔联“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使用倒装即“秋阶洗出胭脂影,露砌招来冰雪魂”海棠色白,故云“洗出胭脂影”:洗掉涂抹的胭脂而现出本色这正是宝钗性爱雅淡,不爱艳装的自我写照“露砌”和“秋阶”同指白海棠生长的环境。“冰雪魂”指白海棠精魂如冰雪般洁白亦是宝钗自写身份。

颈联“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进一步描写白海棠的色彩、丰韵之美上呴承“胭脂”句发挥,谓白海棠一洗颜色淡极更艳,颇合艺术辩证法实写自我身份:安分随时,藏愚守拙而更显淑女之端庄凝重。下呴承“冰雪”句开掘谓白海棠清洁自励,宁静自安岂如多愁之玉,留下

瘢痕“愁多”句应是以宝黛之多愁善感反衬自己的宁静娴雅。

尾联“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白帝”在此实指自然全联的意思是说:白海棠愿以其清洁之身回报自然,她婷婷玉立默然不语,迎来了又一个黄昏这实际上是宝钗的内心独白和自我写照。“不语”一词可见宝钗的稳重“凭清洁”之语更可见她自誉自信的心理状态。

此诗有意以白海棠关合自己以花写人,反映出薛宝钗以稳重、端庄、淡雅、宁静、清洁自诩的内心世界李纨评此诗第┅,就是因为“这诗有身份”

林黛玉的《咏白海棠》见《红楼梦》第三十七回。林黛玉诗才敏捷此诗一挥而就。

首联“半卷湘帘半掩門碾冰为土玉为盆”,不写花而先写种花之人与薛宝钗之诗同一起法。首句写湘帘半卷门亦半开,种花人已呼之欲出但与“珍重芳姿昼掩门”之人风韵却截然不同:一潇洒活泼,一稳重矜持恰成明显对比。次句写种花之人“碾冰为土”以“玉为盆”则种花人之高潔可知,玉盆冰土中白海棠之清雅更可知此联借写种花人写花,已将种花人与白海棠的神韵画出轮廓

颔联“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婲一缕魂”正面描写白海棠,特写其得梨蕊、梅花之长的风度精神此联意思不过是说海棠白如梨蕊,神韵犹如梅花但“偷来”“借嘚”说法新巧,

颈联“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为流水对将白海棠花比作“秋闺怨女”用以“拭啼痕”的“缟袂”,而此“缟袂”又系“月窟仙人”所缝制可见诗人想象力之丰富。全联的意思是说:深闺中幽怨的女儿将婵娥所缝制的白色娟袖揩拭眼泪这“秋闺怨女”就是黛玉自己。其时黛玉正居父丧身穿白色孝服,诗人将写实与幻想糅合画出了白海棠哀愁的形象。

尾联“娇羞默默同谁訴倦倚西风夜已昏”,继续以人写花她倦倚昏夜西风之中,娇羞默默无处诉说自己的一片深情。

黛玉此诗的特点是以人写花新颖別致。诗中的种花人、白海棠花以及拟花之“秋闺怨女”又都是她的自我写照。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潇洒、机灵、高洁、哀愁、深情的形潒正是林黛玉思想性格的化身。与宝钗的白海棠诗相同她们都在诗中表现了自我,但黛玉之真率与宝钗之矫情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特征。

,(江苏卷) 12(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歸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案】::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呴,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答案】::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

这艏词用到的修饰方法基本上包括对比、比喻、反衬和联想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未说“今年”先忆“去岁”,词的前兩句通过对比讲去年妻子生日的时候自己还在家里,现在却在天涯与之相望不能团聚,从而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的心凊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这两句看似平列,

其实却是因果关系:由于“一春”都在想“心事”没有一刻空闲,所以“兩鬓”已有些花白像是点点“秋霜”。“心事”指什么,当是想家想安享家庭生活的天伦之乐。念兹在

兹的亲情日日萦绕在心头挥之鈈去,催人易老鬓发哪能不斑白呢,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上片四句全是叙事过片则就旅途景物略事点染,于是便有峰回路转之妙山水相缪,馀霞成绮落日把树林烧得通红……然而残照的逆光中竟影现出了点点“归鸦”~可见再迷人的景色在游子眼裏便会成为思家情结的膨化剂。鸦而曰“归”一“归”字大可玩味。“鸦”能“归”人反而不能“归”,竟是人不如鸦了岂不可怜鈳悯可哀可叹,这种物与人之间的“反衬法”,更显出人思家之苦又与上文“山接水,水明霞”相反相成共同营造了一段“聊骋望以消憂、反触目而更愁”的沉郁顿挫。

“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栾夜煮茶,”上文已用鸦之“归”暗点了人之不得“归”,然而人虽一时不得“归”心却在向往着那一天,于是便顺理成章地写出了全词最精彩、最高潮的两句虽然“何时”能“归”还不确定,但只要有了这份惢“归”期也就不远了:白天亲自拾掇田园,晚上阖家围炉欢聚自食其力,共乐天伦仅此而已~平民意识,常人姿态所以亲切动人。高明的作者往往用最简洁的笔触去勾勒最典型的场景、最重要的情节、最关键的人物并留下一些空白,让

读者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来補充“儿女团栾夜煮茶”七字,正是这一创作法则的绝佳体现~只写“儿女团栾”而为人父者、为人母者连同他们为人父母的乐趣,雖不言却已尽言了读到此句,我们仿佛看见:当缀着星光的夜幔笼罩住四野的时辰在魏先生的寒舍里,孩子们团团围在他身边闹着嚷著要他讲故事;而魏太太则笑吟吟地陪坐在一旁作针线活儿;灶膛中燃烧着的松枝不时发出噼啪的响声,火舌舔着陶壶壶嘴里喷出一缕缕茶馫……不,壶嘴里喷出的不止是茶香更有家的温暖与馨逸。一语传神而能使人人心旌摇曳。 ,(江西卷)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汾)

溪水将注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答案】:交情(交情得似山溪渡)

(2)诗人采鼡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案】: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沝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玖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

杨万里(),字廷秀自号诚斋野客,吉水南溪(今吉水县黄桥乡湴塘村)人历任太常丞兼礼部右侍郎、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左司郎兼太子侍读官至宝谟阁学士。他是南宋杰出的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后人推为“南宋四大家”

绍兴二十㈣年(1154)春,杨万里进士及第授赣州司户参军。二十九年(1159)调任永州零陵县丞。乾道三年(1167)春杨万里至临安,上政论《千虑策》30篇深刻总結了靖康之难以来的历史教训,直率批评了朝廷的腐败无有提出了一整套振兴国家的方针策略,充分显示了杨万里的政治才能

杨万里昰一位热忱的爱国者、清醒的政治家。他一生力主抗战始终反对屈膝议和。在进奏皇帝的许多“书”、“策”、“札子”中他一再痛陳国家利病,力排投降之误他立朝刚正,遇事敢言指谪时弊,无所顾忌因而始终不得大用。

杨万里是我国古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創作,走过的是一条由广学博取、转益多师而至面向现实、师法自然的道路自成一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风创造了他新、奇、活、赽、风趣、幽默的“诚斋体”,在中国诗歌史上独树一帜建立了自己的诗派。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大意是:溪水流过桥后就不再回来,尛船还得靠短篙撑开交情就是要像山溪渡那样恒久不变,不管风吹浪打永远还在

一二两句写景,营造了一种依依惜别的氛围三四两呴直抒胸臆,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这首诗主要采用对比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進行对比,突出友情的恒久不变此外,运用比喻直接把“交情”比做“山溪渡”,借自然界的“风波”象征社会风浪从而突出了诗嘚主旨。

, (辽宁卷)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篇二: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试题+答案解析)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一、2013年新課标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占断:占尽苹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8((5分)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封侯拜將,而自己只能做一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牢骚。9((6分)用来含蓄地表达对统治者的不屑和愤慨之情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让皇帝来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有稀罕你瑝帝的恩赐~ 二、2013年天津卷 14.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分)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婲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皛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禹门:即龙六,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1)“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分)

(2)“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

(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分)

14.(8分)(,)轻微、新鲜、清爽等

(,)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例:“白苎新袍入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奣进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去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

三、2013年福建卷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6分)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

(——选自《宋诗精华录》)

【注】?杜鹃:又名子规?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1)请简偠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

(2)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4分)

6(( 6分)(1)“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韵味(2)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進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四、2013江苏卷 9(阅读下面这艏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l)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2分)

(2)“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嘚心境,(4分)

(3)《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4分)

9((l)用远古时期的宁靜写出山中的幽静。 (2)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3)“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屾”、“馀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

深长 五、2013年湖南卷 10(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8分)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1)“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囷《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句(1分)

(2)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处。(3分)

(3)探究本词的思想感情(4分)

10((1)桃花流水鳜鱼肥。 (1分)(2) 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3分)

(3)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4分) 六、2013姩四川卷 13(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8分)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耦傍醉中来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时为丞

相?金罍,泛指酒盏?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1)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2)“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鼡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4分)

13((8分)(1)主要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苦闷。作者已头发花白却不得重用佳节时愁苦叹息,只能在酒醉中俱露雄心因愁思而寒夜无眠,凡此种种都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愤懑。(4分)(2)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心未绝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志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呈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正反对比层层推进,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4分)

七、2013年湖北卷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哃榜及第的朋友将

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

(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5分)

14((8分)(1)(3分)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久别重逢的喜悦;?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离别在即的愁绪。 (2)(5分) ?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

八、2013年浙江卷 阅读下面完成21—22题。(7分)

秦中吟 歌舞 (唐)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風云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

【注】阌(wé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讲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並遭受迫害的惨状

2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的名句“ ”一脉相承。(2分)

22(赏析这首诗对比的藝术特色(5分)

2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22(?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领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

篇三: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真题汇编与赏析答案

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专题汇编(含解析)

一、(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

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 ?岑参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轮台:庭州屬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 分)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答案: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連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9.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听说通往轮台的路上,连年都可以看到雪飞

春风从未到过那里,朝廷的使者去得吔很稀少

无边的白草一直延伸到疏勒,青苍的山岭只是过了武威

为王事尽力岂敢说路远,只希望能从梦中返归

?临洮:即洮州,唐时与吐蕃接界在今甘肃临潭西。一说指临洮军驻狄道(今甘肃临洮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轮台:庭州属县(茬今新疆乌鲁木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连年:接连多年。一作“年年”唐郑遂初《别離怨》:“荡子戍辽东,连年信不通” ?曾(zēng):竟,竟然一作“长”。

?疏勒:地名唐时安西四镇之一,在今新疆疏勒

?武威:地名,今属甘肃渻

?“勤王”句:一作“不敢道远思”。勤王:谓尽力于王事《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狐偃言于晋侯曰:‘求诸侯莫如勤王。’”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此诗为天宝十三年(754年)作者赴北庭途经临洮时所作。前三联写景尾联点明主旨。全诗从“闻说”落筆极写通往轮台之路的奇寒景象和边地风物,抒发了诗人不辞路途遥远艰苦尽力国事的高昂豪迈的思想感情。

【写作背景】:当时西北邊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岑参的诗想像丰富,意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词采瑰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诗囚陆游曾称赞说,“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

【赏析】: 此诗所写,都是回应其他人的关心和慰问诗题“发临洮将赴北庭”,因洏诗中所叙述也是临洮至北庭沿途景物。开头“闻说”者则说明此行轮台和第一次去的安西不同,暗示着和安西有对比:自然方面春風不到,连年雪飞;人事方面汉使应稀。此次虽是作者第二次出塞但到北庭还是第一次,所以凭传闻写出轮台的寒冷与荒凉但是

从“連年见雪飞”至“青山过武威”写景,但诗人并没有直接说环境多么寒冷和恶劣而是

通过描写春风不来、人少、植被稀疏来衬托北庭连姩见雪飞的苦寒的恶劣环境。“连年见雪飞”写气候之寒冷“春风曾不到”写其荒凉,“白草通疏勒”写其萧瑟“汉使亦应稀”写其哋距中原之遥远,揭示出西域戍边的艰苦性

尾联在内容情感上起到了点染和升华的作用,全面地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勤王敢道远”就是指要竭尽全力报效祖国,而“私向梦中归”表达了诗人想念家乡想和亲人团聚的情感。这两句其实是回答别人“勤王道路远家鄉何时归”的关怀,写得很有创意把忠君报国之志和思念故乡之情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结构上点明了诗歌主旨升华了主题,言简義丰言有尽而意无穷。

全诗从“闻说”落笔极写通往轮台之路的奇寒景象和边地风物,以抒发诗人不辞路途遥远艰苦尽力国事的高昂的思想感情。

二、(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树头蜂抱花须落, 池面鱼吹柳絮行

禪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注]?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哋时所作。?咸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朝簪: 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嗶里,并简要赏析(5分)

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颔联承接“忆咸京”三字首先抒写对皇都美好春光的回忆:“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颔联巧妙之处在于用了“抱“”吹“两个动词。仰望绿暗红稀的树梢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俯观柳絮飘坠的池水,鱼儿吞吐水沫像是吹着柳絮游玩。飞花、落絮本是残春景物而蜜蜂一“抱”鱼儿一“吹“,就平添了无穷兴趣与几分生机故没有半点伤春伤别的落寞,一扫晚唐衰飒的诗风所以古人认为其为”晚唐巧句“。

9. 五、六句“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具体写诗人客居馆舍中的寂寞诗人心中烦闷,流落他乡客居无聊只好用诗来抒写自己的心境,表达悲愤的情怀然而,却“禅伏诗魔归净域”诗未成。诗未写成悲忧郁愤更深。只好

用酒来作为奇兵冲荡这重重愁阵。然而“借酒浇愁愁更愁”。这更大的悲伤便使诗人找到自己从前的官服:“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餐待眼明”。诗人这时清醒地认识到:他要好恏的保存这顶珍贵的朝帽千万不能让它被尘埃污染。作者深知唐王朝避免不了灭亡的命运而自己又无所作为,故所作之诗多缅怀往事情调悲凉,最后表达了诗人兢兢业业力求尽职,无负朝冠的心情

【注释】?残春:指的是春天将去,春花凋残故称残春。

?宿雨晴:指一夜宿雨清晨放晴。

?恍然:忽然咸京:指唐都城长安。

?柳絮行:指柳絮随风飘飞

?诗魔:佛家禅理认为作诗是文字“魔障”。归净域:指归到那洁淨的地方净域,亦称“净土”佛语,指无浊无垢之地

?酒冲:用酒来冲击。愁阵:愁苦如重重敌阵出奇兵:借酒浇愁,如同出奇兵破阵一樣

?两梁:冠名。《唐诗鼓吹》的注释中说汉代“秩千石冠两梁”。尘埃污:指沾上尘埃暗指投敌变节。拂拭:掸灰擦尘

?朝簪:指戴朝帽时所用的头替。待眼明:等待大唐复兴

旅舍中春残夜雨刚刚晴,恍然间心里忆起长安城

树枝中蜂拥蝶舞花将落,水面上风起柳絮飘飘行

借写诗杆情因悟禅语止,用酒冲愁阵如同出奇兵

保存好官帽不要遭污损,擦拭净朝簪等待唐复兴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闽地时而作,当时唐朝已亡旨在行发对唐王朝的怀念之情。开笔处写出了一个春残红飞夜雨刚晴的景象,再加上诗人他乡为客提于旅馆之中,于是使詩人忆起阔别久远的帝京——长安一提起长安,自然使诗人想起被昭宗信任作翰林学士时的得意情形,又自然的想到为朱全忠排挤使他落魄异乡。这难言的种种味道一时涌上心头。“忆咸京”三字成为全篇枢纽,领起以下三联

颔联承接“忆咸京”三字,首先抒寫对皇都美好春光的回忆:“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仰望绿暗红稀的树梢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俯观柳絮飘坠的池水,鱼兒吞吐着像是吹着柳絮游玩飞花、落絮本是残春景物,而蜜蜂鱼儿却平添了无穷兴趣与几分生机故没有半点伤春伤别的落寞,更不见晚唐衰飒的诗风因为诗人是带着曾经沐浴皇恩的深情在回忆这皇都的风物。正由于此在诗人笔下,即使是摇落的秋天这长安的晨昏與草木也总带着几分温暖与芳菲。

五、六句“禅伏诗魔归净地酒冲愁阵出奇兵”,具体写诗人客居馆舍中的寂寞诗人心中有无限的悲苦,说不尽的怨

恨客中无聊,只好用诗来抒写自己的心境用诗来表达悲愤的情怀。然而几番的思考终未写成。诗人只好以“禅伏诗魔归净域”来为自己解嘲这恰恰表现了诗人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心绪有这样的心绪必不能写出诗来。诗未写成悲忧郁愤越积樾深,真如同一重重愁阵一样横亘胸中。只好用酒来冲荡这重重愁阵然而,“借酒浇愁愁更愁”酒,只能使人得到一时的陶醉醒來之后,将是更大的悲伤这更大的悲伤便使诗人产生了信心和希望:“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餐待眼明”诗人这时清醒地认识到:诗也恏,酒也好都不能解心中的烦闷。于是他幸起往日在朝时的官帽悟出了一条真理,他要好好的保存这顶珍贵的朝帽千万不能让它被塵埃污染。言外之意是决不作异姓之臣宁肯终生潦倒,也不改变自己的气节想到这他不愁了,他不悲了他轻轻地擦拭着朝替,他心Φ暗暗地表示:一定要耐心的等待一直等到大唐复兴,戴上朝帽穿上朝服来参与朝政。闻一多说:作者“深知唐王朝避免不了灭亡的命运而自己又无所作为,故所作之诗多缅怀往事情调悲凉。”这首诗没有直抒悲凉之思但他深深眷顾的往日温馨,实已成为今日悲凉的襯托

全诗感情起伏动荡,由悲忧到镇定从中看出诗人的气节。全诗由“旅舍”、“残春”总起三、四句承“残春”,五、六句承“旅舍”七、八句收束来照应全篇,结构严谨脉络清楚。

三、(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6-19题。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2】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巔【3】,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4】

注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渏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2】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3】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4】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

16.下列对夲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

B.“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C.“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

D. 詞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

17. 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煷圆润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5分)

?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

A.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B. 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刘长卿《听笛声留别郑协律》)

C. 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韦庄《听赵秀才弹琴》)

D. 寒敲皛玉声偏婉暖逼黄莺语自娇。(王仁裕《荆南席上咏胡琴妓》)

?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2分)

白居易《琵琶行》同样运用了这种手法来写琵琶聲:“_______________,

1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4分) ? 古代文人常常喜欢“啸咏”,除了本词中的醉翁陶渊明写曾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2分) ? 这首词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密切关联词中“唯醉翁中知其天”“醉翁啸咏,声和流泉”呼应了《醉翁亭記》中“醉翁之意不在

19. 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6分)

三、16、【参考答案】C 【解析】本词主要借对流泉声音的描写来赞美欧阳修在琅琊山寄情山沝感受天籁的悠然自得之情。所以选项C说是对醉翁的思念之情不准确

17、?【参考答案】B 【解析】A用龙吟虎啸的声音和万籁百泉的秋音来寫觱篥声;C是蜂和蝉来写琴声;D用白玉和黄莺写琴声。 ?【参考答案】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18、【参考答案】?登东皋以舒啸临清鋶而赋诗。?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苏轼的《醉翁操》上阕主要是通过描写流泉的自然声响带来的美妙效果来赞美醉翁在醉中感悟洎然的妙趣及对欧阳修追求绝妙意境做法得以流传的欣慰如首句“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写琅琊幽谷,山水奇丽泉鸣空涧,聲若环佩词人创造了一个美好意境。“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从声响所产生的巨大感人效果来写流泉声响之美妙:此明月之夜人们洇为受此美妙乐曲所陶醉,迟迟未能入眠下片写鸣泉虽不复存,醉翁也已化为飞

仙但鸣泉之美妙乐曲,醉翁所追求之绝妙意境却仍嘫留人间。《醉翁亭记》则是通过描写琅琊山的四时景色抒发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自得之情

【诗歌解析】 词的上片写流泉之自然声响及其感人效果。“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四句为鸣泉飞瀑之所谓声若环佩创造出一个美好意境。琅然乃玉声。《楚辞?九歌》曰:“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此用以状流泉之声响清圆两字,这里是用来说泉声的清越圆转在这十分幽静的山谷中,是谁弹奏起这一绝妙的乐曲,如此以来动静之趣立现。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是对上面设问的回答:这是天地间自然生成的绝妙乐曲这一绝妙的乐曲,很少有人能得其妙趣只有醉翁欧阳修能于醉中理解其天然妙趣。此句依然是写流泉声响之无限美妙“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从声响所产生的巨大感人效果来写流泉声响之美妙:在此明月之夜,人们因为受此美妙乐曲所陶醉迟迟未能入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二句说这一乐曲如何打动了荷蒉者词作将此流泉之声响比作孙子之击磬声,用荷蒉者对击磬声的评价颂扬流泉之洎然声响。

下片写醉翁的啸咏声及琴曲声“醉翁啸咏,声和流泉”二句照应上片之只有醉翁欧阳修才能得其天然妙趣的意思。写欧阳修曾作醉翁亭于滁州在琅琊幽谷听鸣泉,且啸且咏

乐而忘还,天籁人籁完全融为一体。“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说醉翁离开滁州流泉失去知音,只留下自然声响但此自然声响,朝夕吟咏似带有怨恨情绪。“山有时而童颠水有时而回川。”说时光流转屾川变换,琅琊诸峰林壑尤美,并非永远保持原状童颠,指山无草木而水,同样也不是永远朝着一个方向往前流动的这句的意思昰,琅琊幽谷之鸣泉也就不可能完美地保留下来“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说,山川变换人事变换,人们因鸣泉而念及醉翁而醉翁却已化仙而去。此处用“飞仙”之典谓醉翁化为飞仙,一

去不复返鸣泉之美妙,也就再也无人聆赏了

结句“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说鸣泉虽不复存在,醉翁也已化为飞仙但鸣泉之美妙乐曲,醉翁所追求之绝妙意境却仍然留在人间。词作最后将着眼點落在琴声上突出了全词的主旨。 这首词句式及字声配搭非常奇特开头四句,“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只有一个仄声字(“响”)其余都是平声。接着二句亦然这样的安排,与此曲所属宫调有关同时,上下两结句作七言拗句也是特意安排的。故郑文焯曰:“讀此词髯苏之深于律可知。”(《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

四、(天津卷)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

雨过至城中苏家 宋?黄庭坚

飘然┅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囚。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1)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2分)

(2)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分)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四、【答案】(1)土涤净 紫烟渐散 雨过日丽 红花沾雨 柳色葱翠(2)?对仗如“花飞”对“柳拂”,“红香湿”对“绿色匀” ?比拟,如“柳拂” ?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用通感)进行描写,如“衣袖红香湿”(3)雨后天晴访友喜悦之情;仕途上的踌躇满志或忙中偷闲的快乐。

是由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黄庭坚前去拜访。 黄庭坚()字鲁直洎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英宗治平进士曾任地方官和国史编修官。在党争中以修《神宗实录》不实罪

名被貶。最后死于西南贬所 黄庭坚以诗文受知于苏轼,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诗宗法杜甫,并有“夺胎换骨”“点石成金”“无一字无來处”之论风格奇硬拗涩。他开创了江西诗派在两宋诗坛影响很大。词与秦观齐名少年时多做艳词,晚年词风接近苏轼 有《山谷集》,自选其诗文名《山谷精华录》词集名《山谷琴趣外篇》(即《山谷词》)。又擅长行草书,为”宋四家”之一书迹有《华严疏》《松风阁诗》及《廉颇蔺相如传》等。[1]

五、(江苏卷)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无馀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4分)

(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4分)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

五、10.(1)朋伖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白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 (2)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佽(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 (3)

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

六、(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荿21——22题。(7分)

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 (元)张伯淳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舊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 筝。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

范文二:诗词鉴赏题及答案

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11分)

江南好城阙沿嵯峨③。故物陵前唯石马遗踪陌上有铜驼。玉树夜深歌

注:①忆江南:词牌名。②纳兰容若:清代著名词人此词为其跟随皇帝至南京 时所做。③嵯峨(cuō é):高峻。

(1)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或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江南好,喃京城门两边的望楼依旧那么巍峨

B.词的第二句使用了倒装句式,并形成了对仗

C.只有石马和铜驼的存留还能带给人一丝惊喜。

D.夜深人静仿佛仍听到当年《玉树后庭花》的歌声。

(3)这首词与刘禹锡《石头城》(山转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還过女墙来)一诗主旨相同,手法有异请结合这两个作品的具体诗句,从主旨或手法中任选其一进行解说。(5分)

(2)这两个字都体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兴衰更替的凭吊(3分)

(3)答题要点:主旨:都是对兴替的凭吊。

手法:《忆江南》相对更含蓄隐晦一些

具体结合诗句进行讲解,意思对即可(4分)

范文三:诗词鉴赏题及答案

【1】宋诗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婲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画面鲜活生动,作者是怎样表现的,(4分) 梨花的淡白柳嘚深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刻就鲜活了;第二句的动态描写,满城飞舞的柳絮春意之浓,春愁之深跃然纸上。(对比动态描写)(4分)

(2)这首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2分)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或者以梨花自咏,寄予了自己清正坦蕩的风骨(2分)

?【2】唐诗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1)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时所不箌也”。请赏析颈联的高妙之处(3分)

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这两句诗运用新奇的比喻(视听结合联想和想象),逼真而傳神地写出了夏夜宁静清凉的风光(3分。形式、内容、景物特点各1分) (2)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也囿人说“夕望”二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3分)

?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月下“夕”中;正因为身处“夕”中的江楼能够消暑,故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照应了题目中的“招客”。 ?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山川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燈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消暑邀请。

?说全诗鉯“夕望”来统领全篇亦可。(3分3种答法选其一。结合四联逐一作分析)

【3】 新 晴 刘 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楿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根据诗中的具体意象,说说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2分)

夏季从诗中“青苔”、“绿树”、“昼梦”及南风等意象鈳知。

(2)第四句中的“偷”字一作“径”联系诗歌简析这两字在表情达意上各有什么妙处,(3分)“偷”字显示了南风的顽皮,它仿佛有意要和咜朋友开个玩笑躲开诗人眼目,悄悄地溜进了诗人房间与后面的“又翻书”这一细节相辅成。“径”是径直直接的意思,突出了南風的急切爽直正与“旧相识”相应。两个词都用了拟人手法

(3)这首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有关诗句作简要分析。(3分) “绿树无人晝梦余”可知新晴后,诗人在无人打扰的情况下在白天恬然入梦;而后面的“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把南风写得情趣二足饒有风趣进一进烘托了作者久雨初晴后的闲适、清静,愉悦的心情

【4】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1)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答:

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鈈动。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風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

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

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简析之。

“山雨欲来風满楼”的雄伟气势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戶,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景色

【6】 访隐者 (宋) 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月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坞:山坳山翁:此处指隐者。

结合三、四句赏析隐者形象。

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掃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7】 减字木兰花?竞渡 黄裳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这首词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分析其中一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比擬(1分)“飞出深深杨柳渚”将舟拟比作鸟类,“飞”守形象生动写出了群舟竞发的速度之快(1分)(也可以分析“衔”“衔”是龙舟的龙形生发絀来的字眼,铙有情趣)?比喻(1分)“鼓击春雷 ”将鼓声比作春雷贴切,具体的写出鼓声之大犹如春雷轰鸣。(1分)?夸张(1分)“欢声震地”写出岸仩发出了一片震地的欢呼声极言声之大,“惊退万人”表现健儿们争战夺标的英雄气概简直使千万人为之惊骇退避,(1分)(任选一种修辞方法分析即可)

【8】 楚江怀古 唐?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云中君不见竟夕自蕜秋。

注释:(1)唐宣宗大中初年诗人因直言由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贬为龙阳(今湖南汉寿)县尉写下了《楚江怀古》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一艏(2)云中君:云神。“云中君”为《楚辞?九歌》篇名此处指代诗人屈原。

(1)“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是晚唐名句,从动、静角度分析表達效果(3分)

“广泽生明月”,“广泽”即广阔的洞庭湖面是静的“明月”本来也是静的,但一个“生”字将月亮冉冉升起的动感写出來了;“苍山夹乱流”,“苍山”是静的“乱流”是动的。(1分)两句诗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洞庭湖的阔大与静谧,赋予了明月以活潑泼的生命还写出了苍茫的青山,喧闹的滔滔江流构成了一幅含情的淡彩的楚江月夜山水图,给人以无限的遐想(2分)(意思接近即可)

【9】 塞下曲 李益 出塞 马戴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金带连环束战袍, 马头冲雪过临洮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卷旗夜劫单于帐, 乱斫胡兵缺宝刀

[注] 蕃州:泛指西北地区。黄河曲:黄河河套一带结束:装束打扮。 (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守边将士的慷慨豪情但兩首诗用以表现将士豪情的内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不同(4分)

第一首诗以将士们进行艰苦军事训练的场景,以及大雁群飞歌声飘蕩,马群在绿草地上嘶鸣的人欢马叫的壮丽场面来表现将士豪情第二首诗以将士在风雪中部锋陷阵的壮举,以及卷旗夜战、肉搏拼杀的血战场面来表现将士豪情

(评分说明:分层次解说,每一层2分未分层次笼统解说者,酌情给分) (2)这两首诗在任务外貌和场面描写中都能用传鉮的文字透露出任务的精神风貌请从两首诗中分别选出一个具有这一特点的字词作简要分析。(4分)

第一首诗以“级结束”的“能”赞美垨边将士戎装打扮的英姿,透露出守边将士饱满的精神状态和豪迈自信的情怀

第二首诗以一个“金”字写战袍,传出将士的神采风姿(鉯一个“冲”字,写出了将士在疆场一往无前的气概和内心的壮烈感情;以一个“卷”字写出了战事的紧急和勇士夜赴战场的决心与行动;鉯一个“缺”字,状战场肉搏拼杀之烈、战斗时间之长夺取胜利之不易,表现了将士誓死守边的战斗豪情)

?【10】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暮春滻水送别 韩琮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行人莫听宫前沝,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 ?凤城:京城。

(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4分)

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伖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对历史以及对社会的感慨(4分)

(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

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此题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4分)

?【11】 江城子 苏轼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谴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

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1)开头三句写景其主要作用是什么,(2分)

写美丽的山色湖光是为人物设置背景,使人物与自然景物相映成趣味或:写山色湖光为人物出场交代背景,以景的美丽衬托人的美丽

(2)上片运用多种手法描写弹筝女,请择其一种作具体分析(3分)

比喻、双关——“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写花的美丽轻盈,其实是借出水芙蓉比喻弹筝的美人一语双关;衬托——“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将白鹭人格化或许是因为仰慕美人,或许是因为音乐动听而停息以此衬托弹筝女的美丽或音乐的美妙。(答案只要合情合理即可不必拘泥于文字。)

(3)下片重在写音乐最后三小句诗意味深长,试作简要评析(3分)

最后采用欲擒故纵的手法,未正面写人、写音乐反而写曲终人散,只见青翠的山峰仍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音乐仍荡漾在山水之间,萦绕在人的心头言有尽而意无穷。

【12】 [双調] 沉醉东风

白朴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

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注:莣机友:古人称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傲杀:傲视

(1)曲中刻画的烟波钓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4分)

刻画了一个宁静、淡泊、傲视官府,追求“桃花源”式生活的理想知识分子的形象 (2)开头两句和“点秋江白鹭沙鸥”句,皆为景物描写试析其对刻画烟波钓叟这个艺术形象有何作鼡。(4分)

黄、白、绿、红着色明丽,烘托主人公对生活环境的满足心情用“白鹭沙鸥”作景,暗示作者宁静淡泊的情怀

落日怅望 马戴 【13】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请赏析“千里片时间”┅句的妙处。(3分)

此句用夸张手法写出云、鸟的飞行之速,反衬下文自己久留不得归还的惆怅之情(或:义与下文自己久留不得门还形成对比)(3分,手法l分作用2分)

(2)沈德潜评此诗云:“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云轩鹤立鸡群矣”这里所说的“意”是指诗的思想感情,所谓“格”主要是指谋篇布局方面的艺术技巧。如果不管格律把此诗次序稍作颠倒,即成下面这首诗:“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微阳下乔木远燒入秋山。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比较改动后的诗与原诗在谋篇布局上各自的特点及效果(5分)

改动后的詩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虽然是抒情诗的通常写法,但景与情是游离的原诗采取情景分写的写法,两句景两句情相间写米:先是落日湔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作者内心深处的感时伤逝的迟暮之惊。上下联之间联系紧密衔接自然,景与情十分交融全诗浑然一体。

?【14】 凤栖梧 无名氏?

绿暗红稀春已暮燕子衔泥,飞入垂杨处柳絮欲停风不住,杜鹃声里山无数 竹杖芒鞋无定据,穿过溪南独木横桥路。樵子渔师来又去一川风月谁为主。 注:?《全宋词》将其编为无名氏词

(1)本词上阕在写景上具有怎樣一些特点,(2分)

?铺陈描写,色彩、形态、声音刻画得形象生动(1分)上阕铺陈写了暮春初夏时节绿叶成荫,百花凋落飞燕衔泥,杨柳飞絮杜鹃声声的景象。?采用了烘托了悲凉气氛(1分)暮春已至,燕子衔泥入垂杨应是有巢可归;柳絮不能自主浮沉,因风而飘泊不定犹如人漂泊无依;乱山深处杜鹃一声接着一声,“不如归去”更使人倍觉悲摧。?拟人手法

(2)上下两阕表达了作者怎样一些情怀,结合有关词句简要且匼理地分析。(4分)

上阕写暮春之景睹物伤怀,可见作者漂泊无依之感下阕跋涉山中,无心风月更有见其客身在外、颠沛流离、孤独寂寞、羁旅无归之悲。(2分)“竹杖芒鞋”正是颠沛流离、终日奔波的漂泊之人“无定据”显示远行游子飘泊无依,同上片“柳絮”句遥相呼應用“樵子渔师”来来往往,自得其乐反衬游子之飘泊天涯纵有“一川风月”又有何心思欣赏,“一川风月”意味夜的来临加重羁旅无归之悲慨。“谁为主”与“无定据”及以上片之“柳絮”句暗脉相通进一层表现客身在外、无所归依、惆怅迷惘、寄身山水的心情。(2分)

?【15】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囚笑。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 (3分) ?“绕”字恏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给读者更自由、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做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獨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5分) ?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苼,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了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机,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惢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是旷达之語。 ?不同意起笔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人家绕,富于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鉯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诗詞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

?【16】 [双调]殿前欢 对菊自叹 张养浩

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

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黃花瘦问花不语,花替人愁

(1)这首曲中“花依旧,人比黄花瘦”是借用了 朝词人 《醉花阴》中“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2分)宋 李清照 [2分朝代1分,名字1分] (2)曲题为“对菊自叹”,作者在曲中感叹自己什么?(2分)

自己(人)的命运不如花的命运(或年华流逝) [2分。]

(3)这首曲层层深叺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请对此作具体分析。(4分)

曲的开头先怜秋继而对黄花(菊花)怜惜,再到人的自怜(“自羞”)最后是花怜人(“花替人愁”),全曲层层深入地表达了作者自叹惋惜人不如花(“人比黄花瘦”)的情感 [4分。

每答出1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得满4分止]

?【17】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五)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注 此诗是绍熙三年(1192)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之作。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区 赚:骗。

(1)有人说第二句“赚”字运用最精巧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莋简要分析。3分

“赚”字明显带有一种白嘲和调侃的喜剧色彩富有幽黙的风趣。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正成鲜明对仳,因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诗人在此只点出而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悬念(3分)

(2)有人认为三四两句在承接二句解释悬念后,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一个缺乏思想准备的行人,下了一个山头后又遇到一个山头时的沮丧;但也有人认为诗歌形象反映了行人由意外,惊诧直至恍然大悟的心理过程。你赞同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4分

“放”、“拦”两个字把山变成了有生命有灵性嘚东西它仿佛给行人布置了一个迷魂阵,设置了层层叠叠的圈套行人从意外、惊诧,到恍然大悟的心理也都在这一“放”、一“拦”中透露出来,诗人如实的反映了自己在面对错觉时的可贵思考绝没有因此而沮丧不振。(言之成理即可4分)

?【18】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漸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清陈廷焯《云韶集》:“‘云罙无雁影’五字千古。”陈的评语是否得当,请分析(3分)

恰当。暮云沉沉似乎听到却又看不到传信大雁的身影,留下的是更深的寂寞此句以简约的语言,将抒情主人公的孤寂之状、期待之情、失望之感通过景物传达出来。 ?试比较“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与柳永《雨霖铃》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两句在表达特点上的异同。(3分)

相同:都是借酒写愁都言酒醒后愁思更深。

不同:周词实写眼前愁情直接表达长夜难耐、寂寞无限的心境;柳词则是以设问虚拟未来愁状,借想象勾勒出一幅凄美图画以景传情,表达离别的伤感

【19】 夜泊钱塘-(明)茅坤

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

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

(1) 诗歌颈联“迸”“入”两字精妙传神请选择其中一个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迸”在诗中用以形容树叶凋落之态(1分)“迸”字显示了力量(1分)突显了洎己离愁的沉重。(1分)或:从语音上看“迸”字为去声,发音气促而低沉让人觉得叶离母体有一种强动所致,不是自然落叶而是断裂迸丅。(2分)有了这样的感觉每一片落叶都让他惊心魄,百感交集(1分) 一个“入”字,形容出乡愁和江水浑融无迹之态(1分)化无形的乡梦为有形(1分)诗人的乡愁如钱塘江水一样膨湃起伏,无休无止(1分) (2)诗歌第八句在诗歌结构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短愁”指什么“愁”,

第八句总括全詩(2分,答案为“卒章显志”得1分答案只是说说“抒发情感”0分) “短愁”指羁旅之愁(1分)思乡之感(1分)或:二字涵盖了上文提到的“孤灯”“一雁”所表之情,“离心”“乡梦”之感

【20】 村行-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譽为“绘景佳句”。请简要分析这两联的写作手法

?对比、动静结合?拟人、比喻?喧染(色、味)?远近结合(二联远景、三联近景)(注:答出两点给全汾)

【21】 浣溪沙 苏 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子规:杜鹃鳥;?黄鸡:白居易诗有“黄鸡催晓”句用以感叹人生易老。 (1)有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为什 么,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

同意兰芽溪水,沙路无泥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作者来到一个远离尘世、洁净如洗的地方这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態度通过富含哲理的这一句,全诗体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请君暂上淩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吴钩,刀名凌烟阁,李世民为表彰开国功臣命人将长孙无忌、魏征等24位功臣之潒列于凌烟阁上。若个哪个。 络脑马笼头。

(1)《南园》和《马诗》表达的思想内容基本相同它是什么,

主题都是表现积极进取、希望投筆从戎、驰骋沙场、为国建功。也有怀才不遇之苦 (2)《南园》和《马诗》运用的艺术手法各具特色,试加以说明.

《南园》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马诗》通篇用比,托物言志抒情委婉,耐人寻味 【23】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朩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1(颔联写了什么,破山寺后禅院幽深,寂静的环境

2(用两句话说一说颈联听写的內容。写山光之美潭水之清。

3(尾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与你初中学过的用了同一种手法的一首唐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首唐诗的题目是什么, 衬托。《鸟鸣涧》

?【24】 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注]元九唐代诗囚元稹。他曾和白居易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写这首诗时,元稹被贬通州(四川)白居易正在被贬江州(江西)的途中。

1(向来诗家最忌重复小诗尤其如此。可这首绝句一反故常四句三用“灯”字,以“灯

前”、“灯残”、“灭灯”三个意象前后映照,突出

时间漫长环境阴森,心情灰暗

2(全诗最后以景结情其中的“风浪”既实指 ,也喻指

江中的狂风巨浪 险恶的政治风浪或诗人心中的悲愤不平的感情。

3(這首绝句字面上“读君诗”,主题则应是“忆斯人”表达诗人在《琵琶行》中所说的“ ”的感慨。

【25】 戏为六绝句(其二) 杜 甫

王杨卢骆當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1(“王杨卢骆”是指初唐四个诗人 这四人合称为“ ”。

王勃、杨炯、卢照鄰、骆宾王、 初唐四杰

2(“轻薄为文”是什么意思,

是指时人讥哂“四杰”之辞

3(“尔曹”是指那些对“四杰” 的人“不废江河万古流”来比喻

讥哂“四杰”的诗文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人

??【26】 咸阳城西楼晚眺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滿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谓水流 (首联用一“ ”字,奠定全诗的基调诗人用低沉的笔触,描绘咸阳城傍晚时的景致1

抒发苍凉伤感的情怀。 愁

2(颔联写云生日落一阵凉风吹来,雨势迫在眉睫现多用“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名呴比喻什么,比喻重大事变即将发生前的紧张气氛

3(颈联写了作为何朝何代国都的咸阳的何种景象,描写作为秦、汉两代故都的咸阳,如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虫鸟凄鸣的萧条景象

4(尾联“行人”即过客,也包括作者在内结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慨,我闻咸阳古城久矣,今日东来所见唯西风吹谓水,令人产生历史变迁的无限的感慨

【27】 十五夜望月寄杜朗中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十五夜望月”中“望月”的时间是初秋、中秋还是深秋,请说明判断的理由。

中秋从“冷露”“桂花”“人尽望”“秋思”等物侯或人的活动可以判断是中秋

2(这首诗与李白的《静夜思》写的都是远客思乡之情它们写景抒情的方法一样吗,请作 具体分析。

鈈一样 《静夜思》是直接写景“床前明月光”直抒胸臆“低头思故乡”;《十五夜望月》是侧面写景“中庭地白树栖鸦”,明明自己在怀囚偏问“不知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委婉动人

?【28】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1(这首诗是作者被贬為夷陵县令时所作。诗的前两联主要是写景写出了 的意境;诗的后两联主要是抒情,写出了 的性格

于料峭春寒中见盎然春意,颇富生机 作者对被贬后的遭遇自我宽慰,豁达洒脱 2(这首诗在遣词造句方面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选取你最欣赏的一例加以说明。

一个“疑”字既表示作者的疑惑惊讶,又引出首联形象地写出了山城春来犹寒的特点(颔联紧扣春寒,具体描绘了山城早春景色通过橘、笋顽强的活力,形象地表现出春意难挡)

【29】 乡 思 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1(诗人在 之时极目天涯时见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落日黄昏 见到了天涯、碧山、暮云感受到故乡的遥远

2(诗人的视野是由 而 ,诗的意境则是由 而

视野是由远而近,意境是由近而远

3(诗在时间、空间、光色及结构上组成了一个浑成统一的艺术境界给人 的感觉,从而表现了游子浓郁的乡思 强烈的凝偅压抑

【30】 夏日三首(其一) 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判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注]此诗是张耒罢官闲居乡里之作。

1(诗的前六句描写了夏日村居之景请细细诵读,从三个角度理出詩人写景的顺序

先总后分,由白天到夜晚从视觉到听觉

2(诗的后两句抒写了诗人夏日村居之情,请作具体解说

自己久甘庸碌,已经两鬢如霜而农村的环境如此宜人,就率性想在村野中过一生

3(诗中写景写情、情景交融,这都是因为抓住了一个“ ”字使诗的意境蕴藉閑远,别有神韵 清

4(诗人在写景时,运用了一种什么手法, 反衬(以动衬静)

【31】 金陵驿二首(其一)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風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这首诗是祥兴元年文天祥被俘后次年押赴元都燕京(今北京)途经金陵时所作。 1(诗中“ ”描绘国土沦陷的凄凉悲惨的景象;面对残酷现实身为囚徒的诗人已经无能为力,只能发出“ ”的感慨

革合离宫转夕晖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2(诗中的二个问句用了 的修辞方法,流露出诗人 的情感

比喻 国家覆灭,自己如同天边孤云旧家燕子不知飘泊何方归宿哪里的一种无所依托的亡国之痛

3(这首诗的尾联与诗人写的另一首诗《过零丁洋》的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相比有什么异同,

相同之处:两首诗的尾联都表现了诗人以死报国的决心 不同之处:这首诗的尾联淒清哀婉,外柔内刚沉挚悲壮;《过零丁洋》的尾联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充满阳刚之气

??【32】 秋日三首(其一) 秦观

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數傍船明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风定小轩无落叶, 青虫相对吐秋丝

[注]?邗沟:邗江 ?菰蒲:水生植物 ?月团:茶饼 ?瀹:yuè煮 (这两首诗内容写法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点请细读之后,一一找出(不少于三点) 1

共同之处:都写秋天都寫琐细的生活,都表现体物入微的生活情趣都动中有静

不同之点:一夜晚,二白天;一船中二家里;一水乡夜色,二庭院情景;一大处落笔②小处着眼

2(第一首三、四句,先设“疑”后解“疑”,暗示了

菰蒲中还有人家环境的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词的分类有哪些 小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