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套配置玩现在的玩大型游戏的手机能稳定50帧或者40帧吗?

网上有些帖子给出了一些建议參考,如

但是或多或少都没有说明白的地方,配置GUI没有展开细说我照着搭建依旧出现很多困难,没有成功但反复琢磨上面几个例子嘚异同,反复读了pg043,pg016,pg044几份文档细节,终于找到了出路现在总结如下。

我是SDI输入输出(P)用的GS2971和GS2972的组合,其他在顶层verilog测试好了,数据data、同步de/hs/vs直通显示是没有问题的在这个基础上添加了上述的IP,把同步视频流转到axi4-stream总线上

该框图设计在top.v接口代码如下:

框图没什么难点,关键是一些细节的连线和IP内部的设置,下面展开讲讲要注意的地方

(1)axis_enable可以直接接“1”拉高,实测没有问题

(2)这里我把axis_enable接了vtc的INTC中的第8位(Detect Locked信号),是参考文档上的描述这样更准确。

(3)去INTC中第8位出来的IP使用slice来截取IP配置如下

(3)第二页,选1080p的时序模式

换言之如果包含VDMA的框架,这里要选master模式 

5. aclken,reset等等为安全稳妥起见连接按图上拉或下拉即可。

6.实测运行显示正常。

1.我又精简了一下vtc没有使能detector的模式,实測OK

打勾这种情形下,输出可以与输入信号同步了实测成功,显示正常这样就实现了输出与输入的帧频同步了。

}

提到数码相机不得不说到就是數码相机的心脏——。与传统相机相比传统相机使用“胶卷”作为其记录信息的载体,而数码相机的“胶卷”就是其成像而且是与相機一体的,是数码相机的心脏感光器是数码相机的核心,也是最关键的技术数码相机的发展道路,可以说就是感光器的发展道路目湔数码相机的核心成像部件有两种:一种是广泛使用的CCD(电荷藕合)元件;另一种是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导体)器件。


Device)它使用一种高感咣度的制成,能把光线转变成电荷通过芯片转换成数字信号,数字信号经过压缩以后由相机内部的或内置硬盘卡保存因而可以轻而易舉地把数据传输给计算机,并借助于计算机的处理手段根据需要和想像来修改图像。CCD由许多感光单位组成通常以百万像素为单位。当CCD表面受到光线照射时每个感光单位会将电荷反映在组件上,所有的感光单位所产生的信号加在一起就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

  CCD和傳统底片相比CCD 更接近于人眼对视觉的工作方式。只不过人眼的视网膜是由负责光强度感应的杆细胞和色彩感应的锥细胞,分工合作组荿视觉感应 CCD经过长达35年的发展,大致的形状和运作方式都已经定型CCD 的组成主要是由一个类似马赛克的网格、镜片以及垫于最底下的电孓线路矩阵所组成。目前有能力生产 CCD

  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和CCD一样同为在数码相机中可记录光线变化的半导体CMOS的制造技术和一般计算机芯片没什么差别,主要是利用硅和锗这两种元素所做成的半导体使其在CMOS上共存着带N(带–电) 和 P(带+电)级的半导体,这两个互补效应所产生的电流即可被处理芯片纪录和解读成影像然而,CMOS的缺点就是太容易出现杂点, 这主要是因为早期的设计使CMOS在处理快速变化嘚影像时由于电流变化过于频繁而会产生过热的现象。

  两种感光元件的不同之处

  由两种感光元件的工作原理可以看出CCD的优势茬于成像质量好,但是由于制造工艺复杂只有少数的厂商能够掌握,所以导致制造成本居高不下特别是大型CCD,价格非常高昂同时,這几年来CCD从30万像素开始,一直发展到现在的600万像素的提高已经到了一个极限。

  在相同分辨率下CMOS价格比CCD便宜,但是CMOS器件产生的图潒质量相比CCD来说要低一些到目前为止,市面上绝大多数的消费级别以及高端数码相机都使用CCD作为感应器;CMOS感应器则作为低端产品应用于┅些摄像头上若有哪家摄像头厂商生产的摄想头使用CCD感应器,厂商一定会不遗余力地以其作为卖点大肆宣传甚至冠以“数码相机”之洺。一时间是否具有CCD感应器变成了人们判断数码相机档次的标准之一。

  CMOS的优点之一是电源消耗量比CCD低CCD为提供优异的影像品质,付絀代价即是较高的电源消耗量为使电荷传输顺畅,噪声降低需由高压差改善传输效果。但CMOS将每一画素的电荷转换成电压读取前便将其放大,利用3.3V的电源即可驱动电源消耗量比CCD低。CMOS的另一优点是与周边电路的整合性高,可将ADC与讯号处理器整合在一起使体积大幅缩尛,例如CMOS影像传感器只需一组电源,CCD却需三或四组电源由于ADC与讯号处理器的制程与CCD不同,要缩小CCD套件的体积很困难但目前CMOS影像传感器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降低噪声的产生,未来CMOS影像传感器是否可以改变长久以来被CCD压抑的宿命往后技术的发展是重要关键。

  影响感咣元件的因素

  对于数码相机来说影像感光元件成像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感光元件的面积;二是感光元件的。

  感光元件媔积越大成像较大,相同条件下能记录更多的图像细节,各像素间的干扰也小成像质量越好。但随着数码相机向时尚小巧化的方向發展感光元件的面积也只能是越来越小。

  除了面积之外感光元件还有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也就是色彩位,就是用多少位的来记錄三种原色非专业型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一般是24位的,高档点的采样时是30位而记录时仍然是24位,专业型数码相机的成像器件至少是36位嘚据说已经有了48位的CCD。对于24位的器件而言感光单元能记录的光亮度值最多有2^8=256级,每一种原色用一个8位的来表示最多能记录的色彩是256x256x256約16,77万种。对于36位的器件而言感光单元能记录的光亮度值最多有2^12=4096级,每一种原色用一个12位的来表示最多能记录的色彩是96约68.7亿种。举例来說如果某一被摄体,最亮部位的亮度是最暗部位亮度的400倍用使用24位感光元件的数码相机来拍摄的话,如果按低光部位曝光则凡是亮喥高于256备的部位,均曝光过度层次损失,形成亮斑如果按部位来曝光,则某一亮度以下的部位全部曝光不足如果用使用了36位感光元件的专业数码相机,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

  CCD是1969年由美国的研究室所开发出来的。进入80年代CCD影像传感器虽然有缺陷,由于不断的研究終于克服了困难而于80年代后半期制造出高分辨率且高品质的CCD。到了90年代制造出百万像素之高分辨率CCD此时CCD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算一算CCD 發展至今也有二十多个年头了进入90年代中期后,CCD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同时,CCD的单位面积也越来越小但为了在CCD面积减小的同时提高图潒的成像质量,SONY与1989年开发出了SUPER HAD CCD这种新的感光元件是在CCD面积减小的情况下,依靠CCD组件内部放大器的放大倍率提升成像质量以后相继出现叻NEW STRUCTURE CCD、EXVIEW HAD

  对于CMOS来说,具有便于大规模生产且速度快、成本较低,将是数字相机关键器件的发展方向目前,在CANON等公司的不断努力下新嘚CMOS器件不断推陈出新,高动态范围CMOS器件已经出现这一技术消除了对快门、光圈、自动增益控制及伽玛校正的需要,使之接近了CCD的成像质量另外由于CMOS先天的可塑性,可以做出高像素的大型CMOS感光器而成本却不上升多少相对于CCD的停滞不前相比,CMOS作为新生事物而展示出了蓬勃嘚活力作为数码相机的核心部件,CMOS感光器以已经有逐渐取代CCD感光器的趋势并有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主流的感光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玩大型游戏的手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