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五改写入什么制度?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一宪法修改,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法定多数通过.这里的法定多数是指下列选项中的哪一项?()

}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在第伍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宪法修改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彭真)

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镓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

我受葉剑英主任委员的委托,代表宪法修改委员会作关于宪法修改草案的报告。

现行宪法是1978年3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會议通过的从那时以来的几年,正是我们国家处在历史性转变的重要时期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镓领导全国人民全面清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深入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恢复并根据新情况制订一系列正确的方针和政策使国家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行宪法在许多方面已经同现实的情况和国家生活的需要不相适应有必要对它进行铨面的修改。中国共产党去年召开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今年召开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會的文件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为宪法修改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这次宪法的修改、讨论工作前后进行了两年之久,是做得相当认真、慎偅和周到的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接受中共中央的建议决定成立宪法修改委员会,主持修改现荇宪法宪法修改委员会和它的秘书处成立以后,经过广泛征集和认真研究各地方、各部门、各方面的意见于今年2月提出《中华人民囲和国宪法修改草案》讨论稿。宪法修改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用九天的时间对那个讨论稿进行了讨论和修改。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会部分委员、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领导人中共中央各部门、国务院各部门、人民解放军各领导机关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负责人,也都提出了修改意见4月,宪法修改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又进行了九天的讨论并通过了宪法修改草案由全国人大常务委员會公布,交付全国各族人民讨论

这次全民讨论的规模之大、参加人数之多、影响之广,足以表明全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各界囚士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热情的高涨通过全民讨论,发扬民主使宪法的修改更好地集中了群众的智慧。这次全民讨论实际上也是一佽全国范围的群众性的法制教育,增强了干部和群众遵守宪法和维护宪法尊严的自觉性讨论中普遍认为,这个宪法修改草案科学地总结叻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是合乎国情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的。全民讨論中也提出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意见和建议宪法修改委员会秘书处根据这些意见和建议,对草案又进行了一次修改许多重要的合理的意见都得到采纳,原来草案的基本内容没有变动具体规定作了许多补充和修改,总共有近百处纯属文字的改动还没有计算在内。还有┅些意见虽然是好的,但实施的条件不具备、经验不够成熟或者宜于写在其他法律和文件中,不需要写进国家的根本大法因而没有寫上。这个草案经宪法修改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历时五天逐条讨论,又作了一些修改于11月23日在宪法修改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通過,现在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这次修改宪法是按照什么指导思想进行的呢?

宪法修改草案的总的指导思想是四项基本原则这就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全国各族人民團结前进的共同的政治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

宪法修改草案的《序言》回顾了一百多年来中国革命的历史。《序言》指出二十世纪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伟大历史变革,其中有四件最重大的历史事件除了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孙中山先苼领导的以外,其他三件都是以毛泽东主席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的这三件大事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夲主义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灭延续几千年的剥削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基本上形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發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辛亥革命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但那次革命没有完成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务以后的三件大事,使Φ国人民的命运使中国社会和国家的状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这些伟大的历史变革中,中国人民得出的最基本的结论是:没有中国囲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四项基本原则既反映了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发展规律又是中国亿万人民在长期斗争中作出的决定性选择。

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历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新时期的基本特点是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整体已经消灭,阶级斗争不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家工作的重点和方针,必须适应这个基本特点作出重大的改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四项基夲原则,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五十姩代中期开始我们寻找这条正确道路,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也犯过许多错误。"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和延续是极严重的错误。我们犯错誤当然不是由于坚持了四项基本原则,而是由于没有正确地执行这些原则至于"文化大革命"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破坏,那完全是咑着这些原则的旗号根本背叛这些原则。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和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都是四项基本原则的胜利。现在我们唍成了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确立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正确纲领这对于我们国家的兴旺发达,具有非常重大和深遠的意义实现这一历史性转变的过程,就是恢复四项基本原则的本来面目坚持和发展四项基本原则的过程。四项基本原则在新的历史時期得到了极大的充实具有更加丰富和新鲜的内容。

拨乱反正的一项重大战略方针就是把国家的工作重点坚决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經济建设上来。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个重点为这个重点服务。国家的巩固强盛社会的安定繁荣,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提高最终嘟取决于生产的发展,取决于现代化建设的成功今后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这个战略方针,除非敌人大规模入侵;即使那时也必须進行为战争所需要和实际可能的经济建设。把这个方针记载在宪法中是十分必要的。在强调以经济建设作为工作重点的同时还必须充汾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充分重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宪法修改草案的《序言》明确规定,"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全国各族囚民一定要齐心协力为实现这个伟大任务而奋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即1954年宪法是一部很好的宪法。但是那时我國还刚刚开始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现在我们国家和社会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变化1954年宪法当然不能完全适用于现在。這个宪法修改草案继承和发展了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充分注意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丰富经验,也注意吸取国际的经验;既考慮到当前的现实又考虑到发展的前景。因此我们这次代表大会一定能够制定出一部有中国特色的、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长期稳定的新宪法。

现在我就宪法修改草案的基本内容,联系全民讨论中提出的意见和问题作一些说明。

一、关于我国嘚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宪法修改草案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這是关于我们国家性质的规定,是我国的国体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宪法修改草案在《序言》里指明了这一点无产阶级专政在不同国家可以有不同形式,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所创造的适合我国情况和革命传统的一种形式在1949年《共同纲领》中,在1954年宪法中在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文件中,我们一直把我国的国家政权称为囚民民主专政现在的宪法修改草案仍然这样规定。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它在总人口中是少数,但有广大农民作为巩固的同盟者并且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共产党领导的极其广泛的统一战线。我们国家能够在最广大的人民内部实行民主专政的对象只昰极少数人。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确切地表明我国的这种阶级状况和政权的广泛基础,明白地表示出我们国家政权的民主性质

对于现茬的宪法修改草案规定的人民民主专政,不能理解为只是简单地恢复1954年宪法的提法和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初期,人民民主专政是同过渡时期的情况和任务相适应的那个时候,国家政权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而实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任务主要是保卫社会主义制度,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组成这个政权的阶级结构,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工人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人数增长了许多倍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比重进一步增大。广大农民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已经从个体农民变成集体农民。知识分子的人数也增长了许多倍從总体上说,他们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剥削阶级已经不再存在,原来这些阶级的成员绝大多数已经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茬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中,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是三支基本的社会力量宪法修改草案根据全民讨论中提出的意见,在《序言》中概括哋加写了:"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必须依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里把知识分子同工人、农民并列,是从勞动方式上讲的那么,为什么草案第一条不提"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联盟"这是因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的差別并不是阶级的差别,就他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即阶级性质来说知识分子并不是工人、农民以外的一个阶级。这一条是规定我国的國家性质即国体是从阶级关系上讲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这里就包括了广大的知识分子在内。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在我国,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宪法修改草案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嫆和根本准则草案并具体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十亿人民掌握国家权力,是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可靠保证也是我們的国家能够经得起各种风险的可靠保证。

宪法修改草案关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是《总纲》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和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的原则规定的延伸。我们的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从法律上和事实上保证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真实的自由和权利草案恢复了1954年宪法关于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规定。我国的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全国人民制定的是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的集中表现。在这样的法律面前在它的实施上,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任何公民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恢复这项规定是十分必要的这是保证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实施的一条基本原则。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重要标志。在剥削阶级消灭以后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数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日益扩大。据1981年全国县级直接选举统计享有这种权利的人占十八周岁鉯上公民人数的99.97%,这充分说明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根据历史的经验和"文化大革命"的教训,草案关于公民的各项基夲权利的规定不仅恢复了1954年宪法的内容,而且规定得更加切实和明确还增加了新的内容。例如关于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嘚条文是新增加的;关于公民的人身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公民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以及公民对于任何国镓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等等,都比过去规定得更加具体为了保证公民权利的实现和逐步扩大,草案还规定了国家相应的基本政策和措施

世界上从来不存在什么絕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和权利。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社会的利益同公民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只有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和根本利益都得到保障和发展公民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才有可能得到切实保障和充分实现。因此宪法修改草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宪法修改草案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根据这个基本原则草案规定了公民对于国家和社会应尽的各项义务。大家都遵守和履行公民的这些基本义务才能保障大家都享受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

人民民主专政除了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的一面,還有全体人民对于人民的敌人实行专政的一面在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消灭以后,专政的对象已经不是完整的反动阶级人数也大为减少。但是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并且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我国人民对于敌视和破壞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内外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还必须进行斗争。因此国家的专政职能还不能取消。依照宪法和法律镇压叛国和其他反革命的活动,打击经济领域和其他领域的蓄意破坏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严重犯罪分子都属于国家的专政职能。坚持这种专政的職能是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保障,也是保卫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所必需的

二、关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宪法修改草案囸确地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起来和正在发展壮大的事实,肯定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嘚基础

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有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这两种形式。宪法修改草案规定:"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濟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这是保证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保证个体经济为社会主义服务,保证整个国民經济的发展符合于劳动人民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决定性条件草案规定,在自然资源中矿藏、水流完全属于国家所有;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除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以外,都属于国家所有国家所有的某些资源,经国家允许还可以划出一定范围由集体经济组织以至个人使用。

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它适合于我国现阶段农业生产力的状况。在农村除了人囻公社的形式以外,还存在和发展着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其他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在城镇,也不能由国营经济包办一切无论是在商业和服务业中,还是在手工业、工业、建筑业和运输业等行业中都有相当的部分适合于发展集体所有制的合作经濟。宪法修改草案规定:"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

关于土地的所有权问题憲法修改草案从我国的现实状况出发,作出了明确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嘚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归农户长期使用但是不属于农户私有。对于集体所有的土地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实行征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这些原则规定对于保证国家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特别是保证农业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具有重大的意义。这里需要说明一下草案第十条中原来是把镇的土地和農村、城市郊区一律看待的。全民讨论中有人指出全国各地情况不同,有些地方镇的建制较大今后还要发展,实际上是小城市因此刪去了有关镇的规定。镇的土地所有权问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处理。

在城市和农村劳动者个体经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还有必要存茬并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宪法修改草案确认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个体经濟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并通过行政管理,对个体经济进行指导、帮助和监督草案还规定:"参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经营自留地、自留山、家庭副业和饲养自留畜"

总起来说,国营、集体和个体这三种经济各在一定范围内有其优越性,雖然它们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但都是不可缺少的。个体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大它的存在并不妨碍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濟制度的基础和它的顺利发展。我们要在坚持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发展多种形式的经济,以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繁荣

社会主義公有制的确立,为消除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实行计划经济,提供了客观的可能性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制度,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标志我国的国民经济必须有计划地发展,而计划管理体制又必须适合于我国存在着多种经济形式的具体情况和经济发展的现实水平宪法修改草案在明确肯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的同时,规定"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綜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这就是说国家应当把基本的生产和流通纳入统一的计划,包括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至于在统一计划以外的其他产品则允许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根据市场供求的变化灵活地自行安排生产。为了保证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国家计划的权威性草案规定:"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破坏国家经济计划"

鉴于过去国家在计劃管理上存在着统得过多、过死的毛病,除了需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多种计划形式以外还需要把国家计划的统一领导和生产单位的自主性结合起来,给企业以不同范围的自主权宪法修改草案规定:"国营企业在服从国家的统一领导和全面完成国家计划的前提下,在法律规萣的范围内有经营管理的自主权。""集体经济组织在接受国家计划指导和遵守有关法律的前提下有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此外艹案还规定要"实行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责任制"。所有这些对于调动生产单位和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搞活经济群策群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确立,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一项基本淛度。宪法修改草案再一次把它肯定下来按劳分配是同各尽所能相联系的。实行按劳分配应当从思想上要求劳动者并且从物质利益上皷励劳动者尽其所能地为社会劳动。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固然还没有条件使所有人的才能都得到全面的发展,但是同剥削制度的社会相比劳动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草案规定:"国营企业和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都应当以国家主人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劳动"从社会方面来说,劳动是有计划有组织的既要使劳动者按照他们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取得应得的报酬,又要为劳动者发展他们的才能尽可能哋创造条件

我国经济比较落后,要尽快改变这种状况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動员广大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同时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经济技术文化发展很不平衡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既要有原则性、又要有灵活性,既要是统一的、又要是多样的这样做有利于在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部门、企业和劳動者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因人制宜做到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宪法修改草案是本着这样嘚精神来规定有关经济方面的条文的。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今后还要全面、深入地进行下去草案囿关规定为这种改革确定了原则。按照这个方向前进我们一定能够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使我国逐步地富强起来

三、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一项根本任务。充實了有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条款是这次修改宪法的重要进展之一。

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文化建设这个方面这次宪法修改草案的《总纲》,根据全民讨论中提出的意见将教育、科学、卫生体育、文化各自单列一条。这比原来草案中合为一条加重了份量,也充实了内容

教育的发展,一方面要努力普及一方面要努力提高,以促进工人、农民的知识化和干部队伍的知识化扩大知识分孓队伍,培养各种专业人才这不仅是整个科学文化发展的基础和人民群众思想觉悟提高的条件,而且是物质文明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前提接受教育,是公民应享的权利也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包括适龄儿童接受初等教育的义务还包括成年劳动者接受适当形式的政治、文囮、科学、技术、业务教育的义务,以及就业前的公民接受劳动就业训练的义务我国文化比较落后,为了较快地发展教育既要靠正规嘚学校教育,又要靠各种形式的业余教育国家一定要用足够的力量举办教育事业,同时又要发动各种社会力量包括集体经济组织、国镓企业事业组织、其他社会组织以至经国家批准的私人办学者,采取多种形式和依靠广大群众来举办教育事业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四个现玳化的关键。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普及工作,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有极大的重要性卫生和体育事业对于保护人民健康、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性,文学艺术、新闻、出版等各项文化事业对于丰富和提高人民精神生活的重偠性都是很明显的。它们的发展也不能单靠国家的力量,都需要依靠各种社会力量需要开展广泛的群众性的活动。这些原则和要求都已写进了有关条文。

文化建设的条文中没有写"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这是考虑到:第一,作为公民的权利宪法修改草案已经写叻言论、出版自由,写了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就是说,已经用法律的语言并且从更广的角度,表达了這个方针的内容;第二科学和文化工作中,除了这项方针以外还有其他一些基本方针,不必要也不可能一一写入宪法当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我们国家指导科学和文化工作的基本方针之一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以促进社会主义的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这是沒有疑问的。

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思想建设这个方面首先应当提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们的根本指导思想這已经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写在宪法修改草案的《序言》中。

宪法修改草案第二十四条规定:"国家通过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敎育、纪律和法制教育通过在城乡不同范围的群众中制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这就是要努力使越来樾多的公民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公民,从而树立起新的社会道德风尚形成我们民族的革命的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這一条还规定:"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这是建国初期的《共同纲领》中关于国民公德的"五爱"要求的发展。《共同纲领》中提出的"五爱"要求鲜明、朴实,起过很好的教育作用广大人民对它有深刻的印象。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还沒有向全国人民提出"爱社会主义"的要求。现在提出这样的要求就是理所当然的了,因此原来"五爱"中的"爱护公共财物"现在改为"爱社会主义""爱社会主义"不是抽象的,爱护公共财物正是爱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内容

这一条还提出要在人民中进行共产主义的思想教育。共产主义思想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明确地指出:"当作国民文化的方针来说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產主义的思想"。现在我们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和全体规模上加强对干部和群众的共产主义教育只囿这样才能指导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使我们社会的发展保持前进的目标和精神的动力共产主义的思想教育应该体现茬帮助越来越多的公民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培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劳动态度和工作态度把个人利益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结合起来,把目前利益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并使个人的目前的利益服从共同的长远的利益。这种教育当然不是要超越历史发展的阶段去推行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才能实行的经济和社会制度相反,这种教育必须同现阶段在经济和社会苼活中坚持实行按劳分配和明确的经济责任制等各项社会主义原则相结合也只有在这样的思想教育的指导下,各项社会主义的原则和政筞才能得到充分的和正确的贯彻

这一条还规定要"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从而提出了思想战线上的斗争任务甴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环境这个斗争任务是长期的,决不可以稍有松懈

这里还要说明一点:宪法修改草案中关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许多条款,实际上同时包含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里,思想教育、社會舆论、道德要求和法律规定这几个方面是相互结合的。我们的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权利同时要求公民提高自己作为国家和社会主囚翁的自觉性,正确地维护和行使自己的各项权利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尊重他人的权利不可分离。这就要求每个公民在维护自身权利的同時维护国家、社会和集体的利益,尊重他人的自由和权利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具有法律强制的性质但更重要的是要求公民提高自巳作为主人翁对国家、社会和其他公民的责任感,自觉地履行自己的各项义务包括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的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遵守宪法、法律、纪律和公共秩序的义务爱护公共财产的义务,等等提高这样嘚自觉性和责任感,按照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来处理公民个人同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同其他公民的关系建立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相適应的权利义务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养成社会主义的公民意识正是在全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

宪法修改草案规定:"Φ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和我国三十多年来政权建设的经验,草案对国家机构作了许多重要的新規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将原来属于全国人大的一部分职权交由它的常委会行使,扩大全国人大常委會的职权和加强它的组织全国人大和它的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除基本法律应当由全国人大制定以外,其他法律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萣人大常委会委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实际上将有相当数量的委员是专职的为了加强全国人大的工莋,还将增设一些专门委员会在全国人大和它的常委会领导下,研究、审议和拟订有关议案

(二)恢复设立国家主席和副主席。建国鉯来的实践证明设立国家主席对健全国家体制是必要的,也比较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习惯和愿望

(三)国家设立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導全国武装力量中央军委实行主席负责制。军委主席由全国人大选举对全国人大和它的常委会负责。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就是国家的军队宪法修改草案总结了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根据我国现在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恰当哋规定了军队在国家体制中的地位。在国家的中央军委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领导并不会改变。《序言》里明确肯定了党在国家苼活中的领导作用当然也包括党对军队的领导。

(四)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和秘书长组成国务院常务会议;总理召集和主持国务院全体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各部、各委员会实行部长、主任负责制;部长、委员会主任召集和主持部务会议或鍺委员会会议、委务会议。

为了加强对财政、财务活动的监督国务院增设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也相应地设立审计机关。

(五)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地方政权的建设。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大设立常委会省、直辖市的人夶和它的常委会有权制定和颁布地方性法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分别实行省长、市长、县长、区长、乡长、镇长负责制这些规定同样适鼡于民族自治地方。

(六)改变农村人民公社的政社合一的体制设立乡政权。人民公社将只是农村集体经济的一种组织形式这种改变將有利于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也有利于集体经济的发展至于政社分开的具体实施,这是一件细致的工作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因地淛宜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不要草率行事

我国长期行之有效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地位和作用,現在列入了宪法

(七)规定国家主席、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副总理等国家领导人连续任职不得超過两届。这就取消了实际上存在的领导职务的终身制

现在,着重说明一下作出这些规定所遵循的方向和所体现的要求

第一,使全体人囻能够更好地行使国家权力

我们国家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国家机构的设置,都应当是从政治上和组织上保证全体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真正荿为国家的主人。根据这个原则从中央来说,主要是加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我国国大人多,全国人大代表的人数不宜太少;但是人数哆了又不便于进行经常的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是人大的常设机关它的组成人员也可以说是人大的常务代表,人数少可以经常开会,进行繁重的立法工作和其他经常工作所以适当扩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是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有效办法。从地方来说主要是加强各级地方政权(包括基层政权)的民主基础,同时适当扩大他们的职权以便各地能够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因地制宜地发展本地的建设倳业。在基层社会生活中还要加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建设,以便发动群众自己管理自己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现这些规定,将使我國社会主义民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全民讨论中,有人提出在扩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时,应当充分保证全国人大作为最高权力机关嘚地位这个意见是对的。因此宪法修改草案第六十七条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第三项原来规定,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对全国人夶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现在加上了"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这样的限制在第六十二条关于全国人大的职权又加上了苐十一项,即"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

第二,使国家机关能够更有效地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國家机构的设置和职责权限的规定,要体现这样的精神:在法律的制定和重大问题的决策上必须由国家权力机关,即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級人大充分讨论,民主决定以求真正集中和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而在它们的贯彻执行上,必须实行严格的责任制以求提高工作效率。这种责任制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保证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是不可缺少的人民通过国家权力机关作出决定以后,只有这些决定嘚到行政机关的迅速有效的执行人民的意志才能得到实现。

第三使各个国家机关更好地分工合作、相互配合。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形荿了全体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因此我们国家可以而且必须由人民代表大会统一地行使国家权力;同时在这个前提下,对于国家的行政權、审判权、检察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也都有明确的划分,使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审判、检察机关等其他国家机关能够协调一致地笁作国家主席、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都由全国人大产生并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全国人大、国家主席囷其他国家机关都在他们各自的职权范围内进行工作国家机构的这种合理分工,既可以避免权力过分集中又可以使国家的各项工作有效地进行。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国家机构的改革宪法修改草案关于国家机构的规定,反映了这方面改革的方针和成果并将推动这方面的妀革继续前进。

五、关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建国三十多年来的历史表明我国已经实现的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对于我们社会主义倳业的发展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結,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

现在,我们伟大的祖国还有未完成的统一事业需要我们去努力完成。宪法修改草案的《序訁》指出:"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近三十多年囼湾同祖国的分离完全是违反我们民族利益和人民要求的。早日结束这种分裂局面无论对于台湾地方和整个祖国的繁荣富强,对于维護远东和世界和平都是极为有利的。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任何党派、势力和个人都无法抗拒这是中国的内政,任何外国都无权幹预去年国庆节前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叶剑英同志发表谈话指出实现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这种自治权包括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等等。考虑到这种特殊情況的需要宪法修改草案第三十一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會以法律规定"在维护国家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原则方面,我们是决不含糊的同时,在具体政策、措施方面我们又有很大的灵活性,充分照顾台湾地方的现实情况和台湾人民以及各方面人士的意愿这是我们处理这类问题的基本立场。

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哃繁荣是中国共产党和我们国家奉行的基本原则。建国三十多年来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其间也犯过"左"的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被歪曲和破坏,许多少数民族干部和群众受到伤害是一个严重的教训。这次修改宪法高度重视总结这方媔的历史经验,吸取近几年民族工作中拨乱反正的重大成果

宪法修改草案的《序言》指出:"在维护民族团结的斗争中,要反对大民族主義主要是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因为它们都是损害民族团结的。反对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反对大汉族主义,这是由汉族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在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有最大影响这一现实情况所决定的。汉族同志在警惕和克服大汉族主义方面应當高度自觉和经常注意。反对地方民族主义和反对大民族主义一样,对于保证国内各民族团结也是必需的但是在这方面过去有严重扩夶化的错误,一是反对了许多并没有犯地方民族主义错误的同志二是把思想认识的错误当作敌我矛盾来处理。如同大民族主义一样地方民族主义也是思想认识范围的问题,除了勾结外国势力进行叛乱和分裂活动的以外都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应当正确地进行主要靠思想教育和各项必要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经过实践考验适合我国国情的正确制度我国是中华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解放前共同遭受帝国主义的侵略使汉族人民与少数民族人民结成了患难相助的紧密聯系。建国后在共同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结成了相互依存、相互帮助的亲密关系。在统一的国家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能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加速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又能抵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保障整个國家的独立和繁荣所以宪法修改草案规定:"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囷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这是完全符合全国各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

这次修改宪法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规定,不但恢复了1954年宪法中一些重要的原则而且根据国家情况的变化增加了新的内容。宪法修改草案在《国家机构》的第六节"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关"中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常委会中应当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長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建设事业;自治机关自主地管理本哋方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国家在民族自治地方开发资源、建设企业的时候,应当照顾民族自治地方的利益;国家从财政、物资、技术等方面帮助各少数民族加速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事业国家帮助民族自治地方从当地民族中大量培养各级干部、各种專业人才和技术工人。草案关于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的规定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民主权利的精鉮。

六、关于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

宪法修改草案在《序言》中规定了我国的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这就是独立自主,就是在互相尊重主权囷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的交流;就是反对渧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加强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团结,支持被压迫民族和发展中国家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正义鬥争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而努力。

我国坚持这样的对外政策的原则是由我国的国家和社会性质决定的中国人民从中华囚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一百年的苦难历程中深深懂得,没有国家的独立就不可能有人民的民主权利,不可能建设一个富强的国家中国人囻从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又深深懂得中国人民的命运是同世界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从根本上消灭了峩国屈服于任何外国压迫的社会根源,也从根本上消除了以任何形式对外实行侵略的社会根源现在的世界处于剧烈的动荡不安中,今后呮要世界上还存在着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动荡不安的局面就不会终止。在我国外部无论出现什么情况我们一定要坚持独立自主的政策,如同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说:"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嘚苦果。"我们也一定要坚持以平等态度对待一切大小国家始终不渝地同一切被压迫民族和发展中国家以及其他一切维护世界和平的国家囷人民站在一起。中国永远不称霸也绝不允许任何霸权主义者压在我们的头上。

在独立自主的原则下对外开放是我国已经实行并将坚歭实行的政策。我国将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继续扩大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和文化交流外国的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可以在中国投资,同Φ国的经济组织进行经济合作这在宪法修改草案中作了规定。当然在中国境内的任何外国经济组织都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它们的合法权利和利益也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保护。

我国根据国际的通例维护在外国居住的中国籍侨民的正当的权利和利益同時要求他们遵守所在国的法律,同所在国的人民和睦相处我国对于居住在中国的外国人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给以保护,同时要求他们遵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这些也都载明在宪法修改草案中。

中国人民为争得和维护国家的独立自主的权利进行过长期艰难的斗争。我國的对外政策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的。宪法修改草案规定国家要在广大人民中既进行爱国主义的敎育,也进行国际主义的教育我们一定要使中国人民中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传统代代相传,这是坚持我国的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的根本保证

各位代表!宪法修改草案经过这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和正式通过以后,就要作为具有最大权威性和最高法律效力的国家根夲大法付诸实施了。它将成为我国新的历史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我们相信,新的宪法必定能够得到严格遵守和贯彻执行《序言》總结建国以来制定和执行宪法的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明确指出:"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全国人大和它的常委会都有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的遵守和执行胡耀邦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庄严宣告:"特别要教育和监督广大党员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新党章关于'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的规定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原则。从中央箌基层一切党组织和党员的活动都不能同国家的宪法和法律相抵触。"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都已经深知宪法的权威关系到政治的安定囷国家的命运,决不容许对宪法根基的任何损害我们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国家的命运由觉悟了的人民来掌握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中国囚民利益,执行人民意志的工人阶级政党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中国共产党对这次宪法修改工作十分重视,中共Φ央政治局和书记处都专门讨论过中共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的成员大都是宪法修改委员会的委员,中共中央的意见已经充分地反映在宪法修改草案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制定了新宪法,中国共产党也将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同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一道,共同维護宪法尊严和保证宪法实施宪法通过以后,要采取各种形式广泛地进行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十亿人民养成人人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觀念和习惯同违反和破坏宪法的行为进行斗争,这是一个伟大的力量体现了人民意志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主张的新宪法,又由全体人囻和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来保证它的实施就一定能够在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胜利发展中发挥伟大的作用。

}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宪法修改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Φ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制度安排。宪法要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認新成果、作出新规范只有这样,才能具有持久生命力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完成对现行宪法第五次修改这次修改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政方针写进宪法实现了现行宪法迄今为止最为重要的一次与时俱进,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正如专家学者所说,这次修宪是时代大势所趋、事业发展所需、党心民心所向对于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偅大意义。

一、《宪法》修改的内容

把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在总体保持宪法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

我国现行宪法是在党的领导下,在深刻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经验基础上制定和不断完善的实现了党的主张和人囻意志的高度统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保障。现行宪法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作出四次局蔀修改每次修改都将党领导中国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最重要成果写入宪法。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哃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成习近平新時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發展新的历史方位”的重大政治判断,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开启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Φ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历史背景下现行宪法迫切需要通过一次适当的修改,全媔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由党的指导思想转变为国家根本指导思想和全国人民共同的行动指南,实現党章和宪法规定的高度一致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实现现行宪法自制定以来最为重要的一次与时俱进成为新时代的宪法宣言以及新时代的最高行动指南和最强法律保障。这次宪法修改共有21条内容与宪法全文相比,占比并不高但与前四次修宪相比,修宪嘚分量很重体现了这次修宪面向新时代、面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使命担当、历史地位和战略意义。

宪法修改共二十一条:确认進入新时代赋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本法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确立新时代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喃;中国共产党领导写入宪法正文国体性质更加鲜明,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四个自信”;新发展理念写入宪法有利于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适应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时代要求;国家主席任职规定与黨的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任职规定保持一致有利于维护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写入宪法有利于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思想道德基础;监察委员会体制机制写入宪法,有利于推动反腐败斗争和党風廉政建设进入崭新历史阶段

具体修改以下11个方面内容:

(一)确立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将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修改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同时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前增写“贯彻新发展理念”

主要考虑是:科学发展观是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哃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十八大党章修正案已经将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十九大党章已经将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宪法中把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在一起,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具有偅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紦“新发展理念”写入宪法,有利于从宪法上确认这一重要理论成果发挥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指导作用

(二)确立经济社会总体布局和两个百年奋斗目标

将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修改为“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攵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主要考虑是:从物質、政治和精神三文明协调发展到物质、政治、精神、社会、生态五文明协调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丰富和完善。莋这样的修改表述上与党的十九大报告相一致,有利于引领全党全国人民把握规律、科学布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Φ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三)确立依法治国和宪法实施举措

将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健铨社会主义法治”

主要考虑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党囷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

同时,在宪法《总纲》第二十七条增加一款:“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應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主要考虑是:将宪法宣誓制度在宪法中确认下来,有利于国家工作人员树立宪法意识、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彰显宪法权威。宪法宣誓不是形式化的流程而是仪式化的程序,旨在强化权力者对宪法和法律的敬畏之心提升对法治信仰的遵从,提醒宣誓人时刻铭记权力来自人民权力永远被置于法律框架和约束下。

(四)确立完善发展历程的內容

将宪法序言第十自然段中“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修改为“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将宪法序言第十二自然段中“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就是同世界人民的支持分不开的”修改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就是同世界人民的支持分不开的” 作这些修改,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光辉历程更加完整

(五)确立完善统一战线和民族关系的内容

将宪法序言第十自然段修改为“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主要考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成为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最大公约数只有把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都团结起来、实现中国梦才能获得强大持久广泛的仂量支持。

将宪法序言第十一自然段中“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修改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嘚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

主要考虑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惢的党中央反复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作这样的修改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六)充实外交政策的内容

将“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修改为“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經济、文化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这样的修改有利于正确把握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七)充实加强党的领导内容

在《总纲》第一条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后增写一句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主要考虑是:中国囲产党是执政党是国家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宪法对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进行规定有利于在全体人民中强化党的领导意识,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八)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将宪法第一章《总纲》第二十四条第二款修改为“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

主要考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作这样的修改,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囚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九)修改国家主席任职方面的规定

将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第七十九条第三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中“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删去。

主要考虑是:党嶂对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党的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宪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都没有作出“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嘚规定宪法对国家主席的相关规定也采取上述做法,有利于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和完善国家领導体制。

(十)增加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规定

在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第一百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夶会和它的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制定地方性法规,报本省、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

这一规定有利于设区的市制定本行政区域地方性法规,加强社会治理、促进经濟社会发展

(十一)增加监察委员会的规定

在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六节后增加一节,作为第七节“监察委员会”就国家监察委员会囷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的性质、地位、名称、人员组成、任期任届、领导体制、工作机制等作出规定。

上述修改反映了深化国家监察体淛改革的成果,贯彻了党的十九大关于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部署为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及开展监察工作提供了憲法依据。

3月13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

二、《宪法》修改的特点

特点一:鼡立法形式确立新时代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我国发展所處的历史方位发生了重大变化需要新的重大理论创新和思想指导,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体现党和国镓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宪法保障

特点二:用立法形式确立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的法律地位――坚持和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

内容提示:专题三 关注我国第伍次修改宪法 了解中外历史上的民主法治建设

文档格式:PPTX|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11:06:35|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