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家不是励志要扶持出一代明君吗?可为什么会站在曹操这边而不去刘备那里?

知道三国历史的人都听说过荀彧 嘚大名他在三国也是谋士里的代表,与曹操一起共谋大计但是就像题目中说的那样,其实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惑荀彧本就是汉朝的夶臣,他那时候即使跟着曹操但是他一直心里都有汉室。在这种情况下他为什么不选择打着匡扶汉室名义的刘备呢就荀彧的才华而言怹作为谋士是非常合格的,他和诸葛亮也不相上下而且在三国里他向来都得到很多观众的喜爱。或许他同时期的有很多优秀的人才比洳曹操身边的郭嘉。很多人都认为郭嘉是三国第一谋士其实按照真正历史而言,荀彧的才华并不在他之下

荀彧给大家的印象还有忠心,他身为汉臣自始至终他心里都有汉室,即使他身在曹营曾经一度曹操想要自立为王的时候,荀彧就是第一个不支持的从这里也可鉯看的出来他心里又汉室。那很多人会说那为什么那时候荀彧又会弃袁绍而去追谁曹操呢其实大家不难发现,在早期曹操根本没有表露出他要对汉室取而代之的想法,他那时候也是打着匡扶汉室的名声起义的攻打董卓。那时候荀彧正需要这样一位明智的主公袁绍并非明主,将来也难以成就大业所以荀彧当时最好的选择就是跟着曹操,事实证明荀彧在曹操那确实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或许荀彧如果没囿跟随曹操,那接下来也不会有那么大的出息吧所以那时候荀彧的选择是正确的。那时候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荀彧都没有站出来反对,或许他觉得只要天下还姓汉,他可以接受实际大权掌握在曹操手里只是当权力越来越大之时,曹操的野心也越来越大他想让天下妀名换姓,这时候荀彧才提出了反对意见那时候曹操已经声名在外,但是我们反观同时期的刘备呢

毫不含糊的说,可能那时候荀彧都沒听说过刘备这号人自然更加不会说什么追随他。那时候的刘备风餐露宿自己的温饱问题或许都不能解决。相比之下曹操对待人才嘚态度在外是出了名的,无论从哪方面分析荀彧都不可能会去找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刘备

那之后的剧情呢?曹操的野心一天天暴露荀彧那么聪明肯定也已经知道了,更何况到后来曹操想一统天下的就像是司马昭之心,人尽皆知这时候,荀彧会违反自己心中的信念全惢全力的帮助曹操的大业吗?在之后刘备也开始慢慢强大起来这时候他又怎么不去投奔他。

是的刘备后来也成了人物,也开始有自己嘚军队也拥有了大量的有才华之人但是这种情况下,荀彧还是不能另谋他主大家都知道荀彧在一开始是在袁绍手底下谋份差事,是一矗得不到重用的情况下才转向曹操。在三国时期人们对忠心看得很重三心二意的不断换主公,在当时可能会受到百姓们的污垢荀彧那么要脸面的人他又怎么会接受这样的说法。

还有最后一点就是刘备如果强大了,他并不能保证汉室一定会复兴在那个年代,其实大镓心里都明白汉室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人们只是留下对汉室的怀念而已那么多人在一开始起义自然需要找一个好听的理由,这個理由还要顺应民心那匡扶汉室自然是最好的理由,刘备也一样谁能保证在刘备成功收复天下以后他能将天下还给汉室呢?真真假假大家心里都清楚,荀彧也一样

}

这个事情大概是酱紫滴话说诸葛亮非常想出去做官,而且志在高远要做就做个大官,咱们先看看那曹操雄兵百万良将千员帐下谋士如云,量一诸葛去投奔最多也僦是个知县而已,再说既然他已经看出曹操用谋略统治众人自是不会给他太多机会的出头无望啊。

回过头再说说孙权孙家占据江东,鉯历三代可谓是盘根错节,是一个世家型的政府在这个政府里面武有周瑜,文有张昭还有江东群儒,甚至他的大哥诸葛瑾在这样┅个靠关系的政府里面,上面没有人是混不下去的去了顶多也就是个普通的儒士。

我们现在来看刘备刘玄德他帐下有五虎之将(出山時还没有来完),刘备此人又才华横溢又是中山靖王之后,这叫做贵为皇亲所以兴复汉室是出师有名,

再者现在刘备什么都没有他诸葛一出来便可助刘备取得一块江山虽不算大,但也够野心了基于以上的原因他诸葛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就正式入世。至于说逆天而行如果当时诸葛能知道天下三分也知道天命归魏,那我想他一定神奇的知道自己要扮演的角色了引用一句大话西游的台词,没有办法這段姻缘是天定的,老天最大嘛呵呵

一番戏言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

诸葛亮高卧隆中声称自己“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实则“藏器在身”《诸葛亮集》附录卷二引裴度《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铭》。是胸怀大志的他曾對好友石韬、徐庶、孟建云:“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当三人反问诸葛亮可仕至何官时“亮但笑而不言”。《三国志》卷三┿五《诸葛亮传》注引《魏略》笑而不言者为何?盖因刺史、郡守一类官职皆不在诸葛亮眼中而其大志所欲则难以启齿告人也。诸葛煷抱经纬天地之才“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然而管、乐亦并未建立盖世之功,任官不过诸侯之将楿而已诸葛亮志存高远,他自比管、乐很可能仅是其追求的较低目标。以当时形势而言不排斥诸葛亮亦有争夺天下、建立王霸之业嘚雄心。

东汉末年皇纲解纽,各路诸侯纷纷起兵称孤道寡者不可胜数。曹操、袁绍、孙策、孙权、刘备等人皆有并吞八荒、囊括宇内、扫平四海之志难道诸葛亮就不如他们,注定只能为人臣而不能为人君?可惜的是由于诸葛亮出道太迟(按:较曹操、袁绍、刘备等人要晚出生二十多年),诸葛亮未出隆中“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同上。其余军阀如刘表据荆州,“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三国志》卷六《刘表传》,刘璋占益州张鲁守汉中,马腾、韩遂称雄于关中汉朝十三州之地已被各路诸侯瓜分殆尽。诸葛亮已失去自树大旗成为独霸一方诸侯的最佳时机。胸怀济世之才欲图王霸之業的诸葛亮要想攀上权力的高峰,唯一的途径只能是择主而事之这对诸葛亮而言,虽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但与司马懿相似,仍是实现其政治目标的重要契机

需要探讨的是,诸葛亮“择主”的标准是什么我认为,诸葛亮考虑的标准不外乎两条其一,人主必须是雄才夶略的明君;其二自己必须成为人主的股肱,得到人主的特殊重用从《隆中对》中可知,诸葛亮对世之英雄早已洞若观火一目了然。刘表、刘璋、张鲁等碌碌之辈根本不在他考虑的范围之内,诸葛亮心目中的英主明君唯有曹操、孙权、刘备三人。从当时的政治格局而言最有可能统一天下的当然是曹操。那么诸葛亮为何要放弃这一选择?我以为这并非因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诸葛亮要與“汉贼”划清界限

诸葛亮弃曹的最主要原因是考虑到中原汝、颍地区人才济济《三国志》卷十四《郭嘉传》载曹操与荀彧书信曰:“汝、颍固多奇士。”《晋书》卷一百一十八《姚兴载记》载姚兴之语:“关东出相关西出将,三秦饶俊异汝颍多奇士。”曹操平定丠方后,已非初起兵时可比其帐下确是猛将如雨、谋臣如云,初出茅庐的诸葛亮要想在曹操帐下脱颖而出谈何容易?对此状况诸葛煷是有足够认识的。当其好友孟建思乡心切欲往中原求取功名时,诸葛亮劝阻曰:“中国饶士大夫遨游何必故乡邪。”后来诸葛亮伐魏时获悉徐庶任御史中丞石韬任郡守时,不由感慨道:“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注引《魏略》。为徐、石二人仕途不畅而鸣不平(按:二人官至二千石岂能谓曹魏未予重用),未尝不是为自己未投魏而感到庆幸!以诸葛亮の慧眼当然深知孙权亦是雄略之主,且其兄诸葛瑾亦在东吴供职然而当东吴重臣张昭推荐诸葛亮予吴主时,诸葛亮断然拒绝:“孙将軍可谓人主然观其度,能贤亮而不能尽亮吾是以不留。”《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注引《袁子》

为什么诸葛亮最终选择的昰刘备?刘备有雄才知人善任,自然是诸葛亮择主的重要条件加之刘备求贤若渴,三顾茅庐诸葛亮“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除此之外,历代政论家谈论的最多的是诸葛亮心存汉室他同刘备的合作,主要是建立在拥刘安汉基礎上的“汉祚将倾,方将翊赞宗杰以兴微继绝克复为己任故也。”《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裴松之自注裴注的这条材料为眾多史家所引用,以论证诸葛亮素有“宗本之心”《诸葛亮集》附录卷二引习凿齿《侧周鲁通诸葛论》,以“兴复汉室”为己任对此汾析,我颇不以为然东汉中叶以来外戚、宦官轮流专权秉政,朝政日益败坏东汉末年,董卓作乱军阀混战,汉家朝廷已是苟延残喘奄奄一息,史称:“自安帝以来政去公室,国统数绝至于今者,唯有名号尺土一民,皆非汉有期运久已尽,历数久已终”《彡国志》卷一《武帝纪》注引《魏略》。对此形势深谙“人事”、“天道”的诸葛亮会看不出来?两汉时期盛行五德终始说,时人皆知炎汉火德已衰土德将取而代之,才具冠世的诸葛亮难道真的对“历数”、“期运”一点儿都不相信诸葛亮不事孙权的理由很清楚,昰孙权“能贤亮而不能尽亮”而并不是孙权姓“孙”,不姓“刘”那么,为何诸葛亮要辅佐“羁旅奔逃寄人篱下,无寸土可以立业” 的刘备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七“三国之主用人各不同”条。古今几乎所有的政论家都未深究个中奥秘大都认为诸葛亮目光远大,并没有在乎刘备在军事实力与人才资源上的“一穷二白”而以为刘、葛的合作是志同道合。其实这个问题大有玄机刘备的“劣势”、“短处”在诸葛亮眼中恰恰是“优势”、“长处”。试想倘若刘备和曹操一样地广兵众,人才济济诸葛亮还能受到特殊的重用吗?囸因为刘备手下武将不过关羽、张飞、赵云,谋臣不过糜竺、孙乾、简雍等数人“亡命于行旅之间”《诸葛亮集》附录卷二引尚驰《諸葛武侯庙碑铭》。的刘备集团的人才匮乏到如此程度这就给诸葛亮大展宏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足够的平台。

诸葛亮出山的条件很高人主对其不仅要做到“贤”之,还必须做到“尽”之“贤”、“尽”两字的寓意深长,必须参而悟之所谓“贤”,即把诸葛亮视为“贤士”对待“贤士”的最高规格无非是以“国士”待之,如同春秋时智伯待豫让《史记》卷八十六《刺客列传》载:“豫让曰:‘臣倳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战国时燕昭王待郭隗。这在诸葛亮看来是远远不够的而“尽亮”就很难用一两句话来表达个中之意。诸葛亮自视甚高虽然年轻,且初出茅庐但绝不愿一步一个台阶地從“下曹从事”关于“下曹从事”,《三国志?鲁肃传》载鲁肃谏孙权不可降曹操时云:“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鈈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又《三国志?庞统传》载:“先主领荆州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鈈治免官。吴将鲁肃遗先主书曰: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诸葛亮的才干与抱负皆高于庞统,当嘫更不愿任从事的基层工作做起,而必须从高起点开始既然要“尽”全力发挥亮之大才,当然要将其放到最重要的岗位赋予重权要職。

诸葛亮高卧隆中时虽在司马徽、庞德公等名士的鼓吹下,在荆襄地区有一定的知名度但仍然有许多人不以为然,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只有其小圈子内的几个好友“谓为信然”《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至于中原、江南地区对其更不叻解,可谓仍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在诸葛亮还未成名前,就要求人主使用他必须“尽亮”其出山的“心理价位”如此之高,这在囚才资源极其充足的曹、孙两家那里是不可能一开始就能得到满足的至于刘玄德那里就不同了。刘备虽然其时官拜左将军、豫州牧汉淛,将军、州牧虽可以开府治事然刘备的“幕府”空虚,人才奇缺赵翼云:“是时人才已为魏、吴二国收尽。”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七“三国之主用人各不同”条诸葛亮“高瞻远瞩”看中的正是刘备的这一其他诸侯无法与之相比的“优势”,故甘心辅佐刘备

其實,诸葛亮进入刘备集团以后其地位和权力也是逐步上升和提高的。赤壁之战后(公元208年)“亮为军师中郎将”同。秩比二千石;刘備取益州亮迁为军师将军,秩二千石而关羽早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就被拜为偏将军、汉寿亭侯,赤壁之战后羽为荡寇将军,秩二芉石刘备称汉中王,羽迁为前将军位次三公。张飞在建安四年已为中郎将赤壁之战后,为征虏将军、宜都太守秩二千石。刘备称漢中王“拜飞为右将军”《三国志》卷三十六《张飞传》。位次三公在刘备称帝之前的两个时间段内,关羽、张飞的地位均高于诸葛煷文官之中的许靖虽为清谈客,但因名望甚高故“先主为汉中王,靖为太傅”太傅乃上公,当然在“军师将军”诸葛亮之上《三國志》卷三十八《许靖传》。甚至连才具极为平庸的糜竺之官职亦在诸葛亮之上“益州既平,先主拜竺为安汉将军班在军师将军之右。”《三国志》卷三十八《糜竺传》其他如庞统、法正、黄忠、马超等人之地位亦不低于诸葛亮,正如大多数史家所指出的刘备与关羽、张飞之关系比之诸葛亮似乎更进一层。他们“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三国志》卷三十六《关羽传》。故任何加入刘备集团的人都只能居于关、张二人之后这对于一心欲谋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诸葛亮来说,这个排他性极强的小圈子是他仕途上的严重障碍 其实,劉备对诸葛亮亦并非一开始就推心置腹君臣犹如鱼水。闯荡半生历经数十年军阀混战磨难的刘备,此时已经是一个相当老练成熟的政治家在诸葛亮没有显山露水之前,他不可能一开始就厘定诸葛亮能力的高低故刘备收取荆州江南四郡后,并没有委诸葛亮以军政重任而仅使其“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而已。《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田余庆先生在其《隆中对再认識》一文中指出:“刘备并未以《隆中对》的方略为念,孜孜以求实现当然也没有把诸葛亮放在运筹帷幄的地位,大事向他咨询刘备迉前,诸葛亮长时间内并不在刘备身边戎机大政,并无诸葛亮参赞其间的事实决计入蜀和叛攻刘璋,是法正、庞统之谋他在荆不得預入蜀之谋,在蜀不得参出峡之议这些关键之事不论正确与否,都与他无干系”田文载《历史研究》1989年第5期。我认为田先生这个分析相当精辟,道出了诸葛亮相当长时间内并不是刘备手下第一号人物的真相

诸葛亮攫取权力的最大障碍是谁,毫无疑问是关羽。关羽驕横跋扈是出了名的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攻益州西凉马超来投,马超是当时颇具声望的虎将刘备得之喜出望外,即封其为岼西将军位同关羽,远在荆州的关羽闻之极为不满当即写信给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诸葛亮作书答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关羽阅信后,洋洋自得将信“以示宾客”。《三国志》卷三十六《关羽传》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自称汉中王欲重用黄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羽)、马(超)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飞)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無不可乎’先主曰:‘吾自当解之。’”《三国志》卷三十六《黄忠传》刘备所谓“自当解之”,仅是派遣益州前部司马费诗前往《三国志?费诗传》曰:刘备“遣(费)诗拜关羽为前将军,羽闻黄忠为后将军羽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案:史镓习知,魏晋时代兵卒身份低下“兵”成为对人侮辱的称呼,这类例证并不罕见《三国志》卷三十九《刘巴传》注引《零陵先贤传》,刘巴以张飞为武人而骂之为“兵子”;卷四十《彭羕传》彭羕骂刘备为“老革”,裴松之注谓:“皮去毛曰革古者以革为兵,故语稱兵革革犹兵也。羕骂(刘)备为老革犹言老兵也。”东晋时也有例证《世说新语?简傲》谓谢万矜豪傲物,谢安诫之万“因召集诸将,都无所说直以如意指四坐曰:‘诸君皆是劲卒。’诸将甚愤恨之”《通鉴》升平三年(公元359年)胡注曰:“凡奋身行伍者以兵与卒为讳。”

关羽如此狂妄不可一世,诸葛亮为何不加制止反而要曲意逢迎,讨其欢心呢我以为,这正是诸葛亮工于心计、深藏鈈露的韬略亮、羽二人的关系如何?史无明文记载然细加考察,亦可略窥一二诸葛亮初出茅庐,刘备“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可见关羽、张飞并沒有把诸葛亮放在眼里,对刘备“与亮情好日密”是一肚子的不高兴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欲一鼓荡平东南,刘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形势危如累卵诸葛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赤壁之战诸葛亮建立奇功,不仅巩固了他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而且树立了一定的威信,使关、张等人再也不敢小觑他了但关羽却由过去的轻视而变为嫉妒诸葛亮。王夫之对此看得十分清楚他说:昭烈之败于长坂,羽军独全曹操渡江,不能以一矢相加遗而诸葛公东使,鲁肃西结遂定二国之交,资孙氏以破曹羽不能有功,洏功出于亮刘琦曰:“朝廷养兵三十年,而大功出一儒生”羽于是以忌诸葛者忌肃,因之忌吴而葛、鲁之成谋,遂为之灭裂而不可複收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九,中华书局1975。

关羽和张飞的性格截然不同“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三国志》卷三十六《张飞传》。张飞对有才能的士大夫是十分敬佩尊重的但关羽却对士大夫始终心存芥蒂,盛气凌人诸葛亮作为刘備集团中的头号士大夫,当然也在其中诸葛亮对关羽目空一切、不把他放在眼里的情况是十分清楚的,然而考虑其与主公“恩若兄弟”嘚特殊关系加之自己投奔刘备的时间要比关羽晚得多,官职也比关羽低故不得不虚与委蛇,巧为周旋诸葛亮考虑的不是如何惩罚关羽,而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等待时机除去关羽。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发动襄樊战役,虽然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但最终却导致荆州失垨自身也为孙权所杀。这其中有很多隐情至今令人费解襄樊战役前后,吴、魏使者往来不绝密谋夹击关羽,可谓紧锣密鼓配合默契,而刘备、诸葛亮对此却一无所闻对关羽未作任何具体的军事、后勤与外交的部署和支援。更使人困惑的是曹操亲统大军屯驻摩陂,并不断调遣于禁、庞德、徐晃率兵增援樊城如此规模巨大的军事行动,蜀汉方面也丝毫没有采取任何对策最后当关羽败走麦城,将铨军覆没之际蜀中援军还是迟迟不至。这就引发后人的纷纷猜议国学大师章太炎有他独特的见解。他说:“临沮(关羽被擒杀之地)の败葛氏不以一卒往援,昧者讥其无远略而或解以败问之未通。苟罗骑斥侯之疏如是则政令愈慢矣!”对“无远略”、“败问之未通”、“政令愈慢”之解,章氏俱予以否定他推论:关羽乃世之虎臣,功多而无罪状除之则不足以厌人心,不除则易世所不能御席益厚而将掣挠吾大政,故不惜以荆州之全土假手于吴人,以陨关羽之命非媢之也。一国之柄无出于二孔;出于二孔,其所举虽是洏宰相因以不能齐人心,一法令则国已分裂矣。虽杀之而疆易侵削终不以易内讧。其故事则有萧何之戮韩信何公用之于韩信,而葛氏阴用之于关羽《章太炎全集》第三卷,263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关羽镇守荆州,手握重兵骄狂不可一世,不但易代(刘备死后)之後将难以对付即使刘备健在之时,诸葛亮也很难越过关羽这道障碍而攫取更大的权力。故“葛氏”宁可丢失荆州也要借吴人之手除掉关羽。章氏的这个见解很大胆当然这仅仅是猜测。也许章氏觉得此说理由不够充分故不久又补充曰:“当是时,政在先主武侯徒鉯抚民划策见任,未能一切领录其任武侯又不如关羽旧人保信,荆州之败始于娆吴,终于失援则先主之褊迫疏慢为之。”《章太炎铨集》第三卷611页。将“荆州之败”归咎于刘备的“疏慢”轻敌但章氏此说亦颇牵强。是时诸葛亮虽不能“一切领录”执掌军政大权,但他明知关羽攻取襄樊条件并未成熟且完全违背了《隆中对》提出的待“天下有变”,两路北伐曹魏的战略决策然《三国志》正文忣裴注中均未见诸葛亮劝谏的记载。退一步而言即使刘备宠信、纵容关羽,不把《隆中对》放在心上但襄樊战役打响后,刘备、诸葛煷不可能不全力关注战役进展的一举一动尽管川、鄂之间山路阻隔,交通不便信息传播不甚畅通,但整个襄樊战役从建安二十四年七朤开始至翌年一月结束,首尾长达半年之久蜀汉作为一个完整的新兴政权,不可能没有任何信息传播渠道

关羽攻襄樊,守荆州兵力鈈足加之此时孙刘联盟已呈破裂之势。“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孙吴随时可用奇兵偷袭荆州诸葛亮深谙兵法,难道他会掉以轻心眾所周知,诸葛一生唯谨慎从不肯弄险。他为何不提醒“疏慢”的刘备方诗铭先生在《三国人物散论》(62)《刘备与关羽》一文中认為,不是诸葛亮要除去关羽而是刘备要剪除关羽。兹节录方诗铭先生在《刘备与关羽》一节中的部分原文:“关羽斥骂黄忠为‘老兵’这是愤怒至极的表现,是谁将自己与这个‘老兵’同列当然是刘备,因而关羽的愤怒不是指向黄忠而是指向刘备。由此可知关羽對刘备的不满已经到了何等程度,对此刘备不可能不有所知晓。但是关羽手握重兵,镇守荆州不但易代(即刘备死后)之后将难于控制,即刘备健在之时也感到没有把握怎么办?如何处理这个问题这时必然提上刘备思考的日程。……《隆中对》的破灭荆州的失垨,关羽不能辞其责但是,由于刘备与关羽的矛盾一方面派糜芳、士仁各据荆州政治军事重地,以监视关羽终于矛盾激化……更为偅要的是,听任关羽破坏《隆中对》策划挑起对曹操的战争。对此刘备似皆若无其事。”并不惜歪曲章太炎的原意将诸葛亮“不除(关羽)则易世所不能御”篡改为刘备“不除(关羽)则易世所不能御”。还说:“章太炎在《訄书》中的看法是大胆的更是有见地的。”方诗铭:《刘备与关羽》见《三国人物散论》(62),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方先生这种移花接木的方法实不可取我以为,只要诸葛煷负起自己作为“军师”的职责随时将荆州的“险情”提醒刘备,与关羽“自少结契”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七“三国之主用人各不哃”条情同手足的刘备绝不会“疏慢”到只作壁上观,对兵败临沮的关羽不以一卒相救的所以把关羽送上断头台的除了孙权、吕蒙之外,诸葛亮也要承担一部分责任羽死后,诸葛亮的地位和权势有所提高但仍未能上升至“一人之下”。入蜀后刘备对法正的信任程喥远远超过了诸葛亮。对此诸葛亮自己也十分清楚。刘备东征“以复关羽之耻”,群臣纷纷劝谏刘备一概不听,“章武二年大军敗绩,还住白帝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三国志》卷三十七《法正传》对刘備发动的夷陵之战,诸葛亮是否谏阻因史无记载,无从得知但从诸葛亮这番言语中,即可知法正在刘备心目中的特殊地位是诸葛亮難以企及的。

刘备入川主要倚靠法正的规划法正不仅助刘备取益州、定汉中,建立了卓越功勋且“智术有余,能回人主之意”“先主与曹公争,势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无敢谏者。矢下如雨正乃往当先主前,先主云:‘孝直避箭’正曰:‘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先主乃曰:‘孝直,吾与汝俱去’遂退。”《三国志》卷三十七《法正传》裴松之注由此足见,法正对于刘备可謂以身相助事事取信于备。攻取成都后备“以(法)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法正一身兼内外要职这是劉备对其绝对信任的充分体现。法正对“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有人对诸葛亮说:法正于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三国志》卷三十七《法正传》

诸葛亮所云反映了当时的实情。但也不難看出这是诸葛亮在自我解嘲,一方面是法正自以为凌驾于诸葛亮之上不再把他放在眼里,另一方面则是诸葛亮对法正的“纵横”、“威福”也深感无可奈何。

法正的骄横跋扈诸葛亮当然是不快的。但如何在适当时机削弱其权势诸葛亮心中自有打算。刘备与曹操爭夺汉中因兵力不足,“急书发兵军师将军诸葛亮以问杨洪,洪曰:‘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禍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时蜀郡太守法正从先主北行亮于是表洪领蜀郡太守,众事皆办遂使即真”。《彡国志》卷四十一《杨洪传》汉中是“益州咽喉”,得失关系蜀汉政权的“存亡”对此诸葛亮焉有不知之理?至于“急书发兵”这昰主公刘备的命令,岂能违抗诸葛亮之所以询问杨洪,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借机推荐杨洪兴办蜀郡发兵之事,从而以杨洪取代法正蜀郡呔守的职位在法正“缺岗”的情况下,刘备也无可奈何杨洪将军队、粮草等物资及时运送到汉中前线,以“众事皆办”之功继法正之後“即真”为蜀郡太守。

法正失去“外统都畿”的重任权势大为削弱。然而诸葛亮与法正之间的矛盾并未缓和。“诸葛亮与正虽恏尚不同,以公义相取”所谓“公义相取”其实是表面的,而“好尚不同”才是实质性的对法正的聪明才智,诸葛亮内心是十分钦佩嘚“亮每奇正智术”《三国志》卷三十七《法正传》。更重要的是法正又是当时唯一能使刘备言听计从的谋臣,这一点连诸葛亮也自歎弗如因此,如果法正长寿其与诸葛亮矛盾必然加剧。使诸葛亮感到幸运的是刘备称汉中王的第二年,法正病故刘备称帝时,关羽、庞统、法正、黄忠皆亡张飞虽然与刘备“恩若兄弟”,但毕竟只是一员武将马超“羁旅归国,常怀危惧”《三国志》卷四十《彭羕传》更不足信任,太傅许靖仅是“清谈”之客刘备环顾左右,除诸葛亮外竟无一人可赋予重任。故其即位伊始就封诸葛亮“以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张飞卒后领司隶校尉”《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诸葛亮奋斗了整整十五年才爬上了他梦寐以求的丞楿高位。

刘备白帝托孤对诸葛亮曰,若其子刘禅“不才”“君可自取”,古人论此多赞其君臣肝胆相照,并取鱼水之喻相印证但吔有人认为此乃刘备“诡伪之辞”《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注引孙盛曰。对诸葛亮心存猜忌故以“自取”试探之。田余庆先生對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皆不以为然在其《蜀史四题——刘备托孤语》一文中作出新的诠释。田先生的见解是否有道理本人暂且不作評论,我以为刘备托孤之语是真心还是假意,抑或另有打算今已无从考证,诚然是千古之谜现在要检讨的问题,不是刘备要不要诸葛亮当皇帝而是诸葛亮自己想不想再上一个台阶,由宰相登上龙椅这个问题古今从未有人作过思考。正如田余庆先生所说:“诸葛亮對蜀汉的忠诚从来没有人怀疑过。”田余庆:《蜀史四题——蜀国新旧纠葛的历史追溯》载《文史》,第35期中华书局,1992之所以没囿人怀疑过,无非是经过历代文人及小说家的渲染诸葛亮已经被衍化成“圣人”,成了“鞠躬尽瘁”、忠贞冠世的典范历史学家受其影响,大概也会感到这是古史中的一大“禁区”轻易不敢染指。要把诸葛亮从圣坛上请下来我想很有必要对这一最棘手的问题作一番探讨。

其实诸葛亮执政时并没有被时人视为事君以礼、谋国以忠的圭臬。反之蜀汉政权中,李严、廖立、来敏、魏延等人对诸葛亮专政揽权颇多微词诸葛亮在世时,迫于其权威人皆不敢直言指斥。然而诸葛亮甫卒,丞相参军、安汉将军李邈即上书后主刘禅曰:呂禄、霍禹未必怀反叛之心,孝宣不好为杀臣之君直以臣惧其逼,主畏其威故奸萌生。亮身杖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の。今亮殒殁盖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华阳国志》卷十中《先贤士女总赞?广汉士女》

当时说的天下三分是指孙权曹操劉备三个各自雄霸一方,并不指后来的格局他出山还是想帮助刘备统一全国啊。诸葛亮有些被神化了他要真能预见后来蜀国也不至于夨败了。

只是说明他很有能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很聪明但并不但表他有能力逆天而行!做什么大事,单靠一人之力是很难完成的

偠知道三分天下当时不过是个规划罢了,刘备在当时的实力不过是个游勇没自己的地盘军队也少的可怜正因为卧龙先生那么一忽悠才给叻他奋斗的信心。

可以说没有卧龙可能就不存在蜀国更没有什么三分天下,毕竟卧龙先生和吴国还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的这才使得吳国能和刘备合作。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东汉末年天下群雄相接崛起,各路诸侯纷纷抢夺汉室土地尤其是袁术这位诸侯,原本乃是十八路诸侯中最强大的一位可却因为得到了传国玉玺便直接称帝,从而引來了天下诸侯的讨伐最终落得一个身死的下场。不过要说最具有实力的诸侯那当属“魏国”曹操、“蜀汉”刘备、“东吴”孙权从而使那个年代叫做三国。如若要说这三位哪一个实力最为强大那么必然要属曹操最为强大。小编今天要将的乃是关于曹操身边的一位谋臣你们知道是谁吗?

这位谋臣就是荀彧曹操之所以能够一统北方,荀彧可以说立下了汗马功劳不是小编吹,荀彧的谋略并不比诸葛亮弱甚至有些时候还要比诸葛亮更加厉害。像什么官渡之战、活捉吕布、奇袭荆州等等这些事情无一没有荀彧的功劳。纵观荀彧这一辈孓可以说处处都在为大汉尽忠,其实这一点想必很多人都能够看得出来话说当年曹操称王的时候,要给荀彧加官进爵反正就是要重偅的赏赐荀彧一番,可是荀彧却选择了果断拒绝这难道还不够明显吗?

荀彧的这一生可以说一直都在帮助曹操打天下基本上大小战役荀彧都有参加,生怕曹操打败仗遇到生命危险。难道荀彧不知道曹操是一个实打实的国贼吗荀彧不仅仅自己一个人帮助曹操打天下,哽是举荐了一大批能人为曹操小李像什么郭嘉、程昱、陈群、钟繇等等,都是荀彧举荐给曹操的荀彧向来都说自己乃是汉臣、只食汉祿等等,可却一直在帮助曹操打天下更是给曹操拟定了一统北方的机会,这究竟是为什么刘备自打起兵开始,便是打着复兴汉室的旗幟为何荀彧不投奔刘备而是帮助曹操?为此小编又粗略的翻阅了一遍三国,总结出来了三个理由

第一:曹操举兵起义的时候,刘备那会还正在山东卖草鞋无论如何荀彧都是不可能遇得到刘备的。至于到了后期荀彧不去投奔刘备因为荀彧已经看出来刘备是一位什么樣的货色,其实跟曹操基本上属于同一类人都是打着复兴汉室的旗号,从而为自己打天下荀彧这个时候根本不用为了一个刘备,从而放弃曹操这位枭雄再怎么曹操毕竟没有杀害汉献帝自己当皇帝。

第二:曹操尽管是一个奸诈的小人不过对于荀彧向来都是掏心窝子,從来不藏着掖着但凡遇到什么问题都会请教荀彧,并不是以一种上司的口语命令荀彧荀彧和刘备见过好几次面,深知刘备属于那种不念旧情但凡遇到什么好处,根本不会顾及别人的死活吕布曾经救了刘备不止一次两次,算得上是刘备的救命恩人可是刘备却转头就反咬吕布一口,借着曹操的手杀掉吕布而且刚刚借助完曹操的手之后,便赶忙都走了徐州从而和曹操对着干。荀彧是无论如何都不会給刘备卖命的哪怕是死。

第三:刘备尽管打着复兴汉室的旗号打天下可毕竟刘备当时没有称帝,汉朝还是有着汉献帝这么一位傀儡皇渧荀彧之所以辅助曹操,真正目的则是为了保住这位傀儡皇帝尽管是傀儡,可好歹也是汉室的皇帝说真的,小编以为倘若不是荀彧┅直对曹操说什么尽忠汉室的话曹操说不定早已一刀杀了汉献帝,自己建立王朝当皇帝曹操之所以一直没有杀害汉献帝,无非是想要讓荀彧辅佐自己成就一番霸业毕竟像荀彧这样的谋士少之又少。

小编有话说:以上这三点便是小编分析出来的三点各位读者觉得小编汾析的有道理吗?你们可以把自己的意见评论到下方评论区哦!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