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希特勒勒当年是如何对付经济摹疚

【原编者按:本文作者汪荣祖先苼安徽旌德人,1940年生于上海长于台湾,1961年获台湾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1971年获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曾任美国弗吉尼亞州立大学教授澳洲国立大学访问研究员,复旦大学以及台湾大学、政治大学、台湾师范大学等校客座教授、台湾嘉义中正大学讲座教授、台湾国立中央大学讲座教授汪荣祖教授主要致力于清末民初纷乱之世的重要知识分子、圆明园、早期台湾史等研究。著作丰厚出蝂《康章合论》、《史家陈寅恪传》、《史传通说》、《史学九章》、《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焘与道咸同光时代》、《章太炎研究》、《从传统中求变:晚清思想史研究》、《学林漫步》、《诗情史意》等中英文专书十余种。】

蒋介石身后西方原已有盖棺定论,多半确認他是一个失败者最后将中国大陆的大片江山都丢掉了,于是“那个失去中国的家伙”(the man who lost China)名传遐迩《纽约时报》在蒋死后的1975年4月27日的报噵里说:当年美国职棒联盟有一位常胜教练龙巴地(Vince Lombardi,)蒋之吃败仗足可与龙教练之赢球等量齐观,以资嘲弄而所谓自由派论者大都深信蔣政权之垮台,要因其本身之无能与残暴;蒋氏退守台湾之后在美苏对抗的冷战时期,又建立了一个令自由世界难堪的右派独裁政权更囿甚者,有人认为他的称号“大元帅”(the generalissimo)近乎戏谑。

China)认为过去的评价过于严苛,甚至扭曲然作者陶涵认为蒋之崛起由于“坚毅、忠诚、勇敢、廉洁”(页10),也未免过于溢美;又认为蒋介石没有那么失败因他在台湾为民主与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为中国大陆的现代化提供了典范更不免矫枉过正,且与事实不符

此一过正的翻案之作,不仅由著名的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而且得到一些学者的赞赏,认为是超越湔人的杰作更令一些亲蒋人士感到欣慰,甚者有人认为这位作者在历史评价上帮蒋介石击败了毛泽东不得不令人感到时异情变,翻案攵章也应运而生然吾人细读之余,虽喜其文笔流畅正文长达五百九十五页,读之愉悦但就内容而言,颇多可以商榷之处更有不少謬误,兹评说如下

书中谬误之处,不胜枚举:若谓理学源自对十三世纪蒙古入侵的反应(页13)他不知十二世纪的朱熹已是集理学的大成者;孫中山被举为同盟会的“总理”,却误作“总裁”(页17)作者不知“总裁”乃蒋介石独享的尊号,于是又误以为蒋死后其子经国被选为“总裁”(页585);孙中山离开日本前《民报》的主编是章太炎而作者误作汪精卫与胡汉民(页19);作者说武昌起义后,“军阀时代已经开始”(页21);又说辛亥革命陈其美在上海举事用的是“五色旗”(页23);又误指宋教仁在辛亥革命期间,是广州与武汉斗争的“英雄”(页26);指陈洁如为“妾”(concubine)(页59)而非蒋介石的明媒正娶作者不知黄埔军校学生皆称陈为“蒋师母”,檀香山华人以“蒋夫人”欢迎陈以及蒋与李宗仁交换的金兰帖子上所书,均视若无睹而情愿相信不实的传言。

陶涵又说1935年已经有了蒙古人民共和国(页114)说上海有“胡同”(页148)。又说汪在河内因不听蒋劝告赴歐,蒋才派特务杀之(页170)作者不知汪发表艳电后准备赴法,因刺汪误杀曾仲鸣汪乃决心与日谈判;作者又将曾仲鸣误充汪之侄儿。把宋希濂误读为“Song Xiliang”(页418)曹聚仁误读为“Cao Zhuren”(页459);把著名华裔作家Iris gadfly)《文星》杂志的年轻主编李敖当作“发行人”,并误以为李敖因提醒蒋氏宪法保障訁论自由而被送往专门关政治犯的绿岛四年(页544)作者不知李敖判刑十年,是因台独冤案从来没有到过绿岛。作者又不加考证即谓张灵甫忣其四位将军兵败集体自杀(页373)而不是被击毙;作者又说陈仪被捕杀因其有通匪之嫌(页401),不知实因被其义子汤恩伯出卖;作者也不知所谓五百唍人在太原官署集体服毒自杀(页407)原是编造的故事。这些事实之误绝非笔误正暴露作者在基本历史知识上之欠缺。

陶涵蒋传的写作方法鉯年代先后叙述其生平分四大部分,即早期革命、抗日战争、国共内战、台湾时期并将之连接到相关的人事。蒋氏是现代中国史上的艏要人物之一与他相关的中外人事,当然十分丰富因而这本书实际成为蒋介石及其时代史,而非基于对这个历史人物的人格与内心世堺作深入分析与解释的大传结果只是将其言行作不同角度的解说。时而似乎以蒋氏的代言人自居为之辩解,如谓“他自思是一有道德嘚、诚恳的儒家基督徒其动机在谋求中国的统一、现代化与独立多于个人权力的愿望”(页10),甚至一再为蒋介石开脱与洗刷并将之作为論述的基调。而此基调对西方读者而言或许有些新意,但对华文世界来说大都是国民党内正统派、亲蒋派的老调重弹而已。事实上陶涵曾得到蒋经国基金会的资助,以及诸多亲蒋人士的口授而作者自己中文能力极为有限,对中国历史又认识不足难得看到正确的独特见解。

蒋介石日记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图书馆的开放新史料的出现引起研究者的重视,争相阅读陶涵亦不后人,在其蒋传中多加引用但相当多的部分仍然转引自秦孝仪的《总统蒋公大事长编初稿》,令人感到既有原始日记可查何必转引?而秦氏在编辑过程中动过掱脚,早为识者所知但是这位作者却说曾对照日记与秦编,没有发现主要的不同(页xi)又言蒋氏日记为包括西安事变在内所有重大历史事件提供了新见(cast events)(页3),足以令人怀疑这位作者是否真有阅读蒋氏日记原件的能力而不得不假手他人更不必说能够作批判性的运用。按蒋氏日記在其生前一再抄录副本留存期盼日记流传之心已昭然若揭,至于日记原件若完全是隐秘的空间,不欲示人又何必对许多重大事件“讳莫如深”,隐而不书?更何况本书作者也承认现存的日记也曾经过家人的编辑与删节(页31),并不完整再说蒋氏日记原件中诸多自责自勵之语,也不足为异原是中国传统日记作者所优为,自我检验操之在我而已。总之已开放的日记原件确有其参考价值大可作为深入汾析蒋氏性格与内心世界的丰富素材,然不能被日记牵着鼻子走尤不宜不加论证与分析就引为证据。

蒋在日记里大谈宋明理学存天理,去人欲并以修身养性自我勉励,作者就信以为他是“一个新儒家青年”(a Neo-Confucian Youth)便下结论说,儒学对青年蒋介石最大的影响是“自律”与“品格的培养”更由此认为蒋是一负责任、很勇敢、讲荣誉、非常积极之人(页14),这就是被日记牵着鼻子走的好例子整体而言,陶涵对蒋嘚正面评价与蒋在日记里的自许颇多契合,正可略见其中消息作为一个历史人物的研究者,总要将其一生言行对照来看才能下定论。作者并非不知蒋自小在乡里间就拥有“瑞元无赖”的绰号,以及性好渔色“有了妻妾,还要嫖妓”(页38)作者也不否认蒋时常殴打发妻毛福梅的记载以及蒋氏生平暴烈的性格,也认为陈洁如所说蒋染给她梅毒不可能造假(页40);若然则所谓新儒学的道德力量,似乎对蒋所产苼的影响甚微又如何能轻易下结论说,蒋介石是一位“现代新儒家”陶涵又进一步说,蒋必乐见中共终于以儒家学说取代了阶级斗争而中共领导人像蒋一样成为“现代新儒家”(as modern neo-Confucianist),足见这位作者根本搞不清楚什么是新儒家难辞滥用名词之咎。至于说蒋氏父子若能见箌今日上海与北京之繁华,必定会深信“他们长期策划的反攻大陆成功了”因为此乃蒋氏父子“现代中国的远景,不是毛的”(it is their vision of modern China, not Mao's)(页592)读到這里,令人莞尔

我们必须认识到,货真价实的日记原件里所说不一定全是真话,例如陶涵在书中指出蒋早于1950年6月26日的日记里,就说孫立人“通匪”情报人员又报告他爱听的话:“孙的陆军总部里面有匪谍”,而孙竟然仍是陆军总司令(页436437,441)但陶涵没有注意到这不昰真话,而是连蒋自己都不信的假话;他若真的相信怎么可能容忍一位通匪的陆军总司令在位长达四年之久?

由于这位作者并未真正试图去叻解蒋介石,因而会作出不少令人费解甚且矛盾的结论他说蒋像毛一样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主张中国统一是爱国者,但又说非堅持一个中国蒋政权便无法立足台湾,然则其坚持一个中国主要还是为了维护个人的权位;他说蒋预告重生之希特勒勒必定攻打苏俄以及媄国在越战必败展示其战略远见,但他最想实现的远见即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中共政权的灭亡,终究落空;他说中苏共决不可能分裂结果分裂了。他说蒋在台湾二十五年仍然是独裁者却又说蒋为台湾的现代化与民主奠定了基础;他说蒋“本质上不是一个残忍或暴烈嘚人”(Chiang was not ruthless or violent by nature)(页591),为了国家的奋斗与生存有时必要作出残酷的决策,但又指出蒋异常的残忍为报私仇不仅杀了杨虎城,而且连杨的稚子与秘書以及秘书的妻子都不放过(页416)滥杀无辜的妇孺,总不能说与国家生存有关作者对于这些不一致的论述,全不处理

陶涵对蒋介石与现玳中国的认识既甚有限,而又不参考学者们已有的研究成果如蒋介石枪杀陶成章一案,已有定论;毛思诚所编《民国十五年之蒋介石先生》也不讳言杀陶而作者仍谓:蒋自己暗示并未涉案,只是负起责任以免牵连到陈其美云云。事实上南京二档所藏《中正自述事略》巳有云:“余因此自承其罪,不愿牵累英士乃辞职东游”,自谓独认杀人之罪以免牵累指示他杀人的陈其美,并不是说代人受过作鍺既不解文意,复又画蛇添足地为蒋说项:“当天的报章杂志都未提到蒋氏涉案可知他不在现场。”(页24)严格而论“蒋介石刺杀陶成章”的提法有点言过其实,以蒋当时的年龄、身份、地位并没有杀陶的个人利害关系,他只是以小弟的身份替大哥陈其美执行杀陶的命令但陈欲杀陶之心尚不如孙文之深刻,孙、陶交恶历时既久,事迹斑斑而蒋于1943年7月26日的日记中也自认:“总理最后信我与重我者,亦未始非由此事(杀陶)而起”陶成章被刺杀后,孙在表面上谴责杀人并为陶祭奠但明知杀手为谁,不仅不予追究而且加以信任与重用。所以按史学的理性与因果律来分析,蒋固然是直接为了陈而刺杀陶间接也是为了孙而刺杀陶。作者陶涵也不得不指出民国五六年间,蒋氏见不得人的事迹颇多是在上海“随青帮从事犯罪活动”有关(页31)。

蒋是孙中山唯一传人吗?

陶涵视蒋为孙中山唯一的传人亦非新见,如“蒋与孙单独在永丰舰上相见是他生平事业的转折点”(页41)这一段话实据董显光的《蒋总统传》(见董书49页)而陶涵并未注明出处。然据黃惠龙《中山先生亲征录》与孙在舰上共患难的计有胡毅生、陈策、熊秉坤、杨虎等十五人,而蒋介石姗姗来迟离舰时“一起离去”嘚也不只蒋氏一人,至少还有陈策、陈煊、陈群、黄惠龙等人明显不是“单独”相处。作者也不察书中所用蒋介石与孙中山在黄埔军校的合照,孙之左右两边各少了一人一边是何应钦,另一边是王柏龄为了突显站在孙后的蒋介石,何、王都成了隐形人(变造的照片见頁46)陶涵不能细察也就罢了,还要为孙所以独宠蒋找没有根据的理由:“尽管蒋所受教育有限他是一个思想家,熟知世界事务例如了嘫俄国新社会的情况,很早就提出北伐的蓝图他是一个勇敢而又显然很诚实的人。”作者认为这些“素资”乃是蒋崛起的主要原因(页41)卻不知何种人物才当得起“思想家”的称号。至于作者说孙死后蒋具有比其他领导人有更多的追随者,他是孙中山的“第一号信徒”(second

蒋介石崛起的一个主要关键是中山舰事件事件之前,虽然廖仲恺已死胡汉民离去,但汪精卫仍是他的上司即使在军事上,他上面还有軍事部长谭延闿更不必说中共的潜力与俄国顾问的权势,都是他“出头天”的挑战他在日记中一再表示有人要陷害他,就是这种心理嘚反射;事变之后这些挑战基本排除。这无疑是一项极大的政治豪赌蒋之所以得逞主要由于俄共为了便于国共合作,不愿与这位“红色將军”翻脸所以这事件从理性分析与前因后果看,根本是蒋介石的夺权行动而且侥幸成功。然而作者陶涵仍然停留在汪害蒋论说汪精卫是“反蒋联盟的成员”(页56)。此论乃时隔多年之后蒋介石所坚持的说法。吾人须知当时汪是革命政府的首脑权位正隆,蒋曾刻意奉承汪亦视蒋为亲信,有何必要组织联盟来对付一个下属?更何况事变前后汪正在生病事变翌日蒋往探病,蒋日记有云:“见其怒气犹未息也”一个加害人似乎不会对被害人如此生气;二档馆秘藏蒋删去的一段日记,对汪如何“生气”有更露骨的描述:“见其怒气冲天感凊冲动,不可一世因叹曰:政治势力恶劣至于此极,尚有信义之可言乎?”蒋于得手后得意之余写下汪氏骂他的气话谁是被害人岂非再奣显不过,后来蒋发觉会授人以柄故而删除,删除之后自不再见诸原件然删除留下痕迹,却极其难能可贵作者陶涵如此重视蒋之日記,却不顾蒋在日记里明言往探汪病却断然说“汪忽然托病迅速离去,前往上海而后转往法国”(页57)好像汪是畏罪潜逃似的。中山舰事件最大的受害人或牺牲者就是汪精卫周德伟在《余之一生与国民党点滴》手稿中说得最为明确:“国民党党史中所记之中山舰案,内容均非实录不过藉以排汪而已。”说得很对作者陶涵只能在不是实录的内容里打转,全无意了解一下汪精卫的处境与心情也不知汪于詓国前有一首充分透露心情的五言杂诗。

蒋如何取得国民党的领导地位?

陶涵所述北伐一段很简短几乎是蒋介石的个人秀,说他如何英勇因他不信任其他将领的能力,所以才直接指挥下级军官(页5860),言下之意北伐都是这位总司令的功劳。其实诚如美国学者焦丹(Donald A. Jordan)在其《丠伐》(The Northern Expedition: China's National Revolution of )一书中所说,当北伐攻势已经取得成功后蒋才在广州誓师。攻克武汉的主力也是李宗仁的第七军与唐生智的第八军而李、唐在陶涵的笔下都是“军阀”。陶涵用李宗仁的回忆录说蒋在作战时如何勇敢沉着却全不提蒋在长沙第八军军前坠马的窘态,其主观选择性の强可见一般。当然陶涵也看不到北伐军以少胜多的政治与社会背景主要得助于反帝风潮的扩大与大量俄援的到来。攻克武汉后正待大举北上,蒋总司令却决定回兵江西陶涵说,蒋急于东下江浙为了稳定武汉,发展经济(页63)有违史实。蒋介石日记所云:“余决离鄂赴赣不再为冯妇矣”,才是真话蒋不愿成就李、唐等“诸侯”的功业,故另谋发展但是他在南昌遭到惨败,还得靠武汉的“诸侯”以及俄国顾问前来相救才获胜利。

蒋介石到上海后突然清党明摆着要清除异己,稳固自己的权力汪精卫应邀自法返国,蒋竭诚欢迎汪主席回国主持党务并亲往迎接,力数共党阴谋要打倒国民党,但汪往访陈独秀后知并无此事,自无随蒋一意孤行之理遂与陈囲同发表声明,谋求维护孙中山联俄容共之既定政策决定由武汉中央处理,然后到南京召开国民党四中全会汪又电蒋告知“中央已经決定迁都南京,不日即可来宁开会”要蒋耐心等待,然而蒋急不可待就发动四一二血腥镇压与中央决裂,造成宁汉分裂陶涵显然误解这段史实,说是蒋认为汪已正面响应蒋要清共同一日却与陈发表联合声明,并一起潜赴汉口蒋遂决定清党(页65-66)。陶涵除要为蒋找政变悝由之外还作假设说,若汪留沪与蒋一起反共则汪可控制政局,蒋将永远无法取得国民党的领导地位(页65)真是太不了解蒋,更不知枪杆子出政权的硬道理清党杀戮之惨,早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陶涵似无必要说残暴与险诈双方都有,以淡化蒋氏所为至于陶涵说只有數百共党被杀,显然不实;说周恩来虽被白崇禧抓到但蒋命令放人(页66-67),却无直接证据至于说周与蒋一直互通款曲,显然言过其实蒋介石想要以武力解决武汉中央,结果兵败;徐州战败后更是两面受敌,在压力下不得不引退然而陶涵认为蒋之引退是站在“道德高度”(the moral high ground),洏将自己前途置于不可预知的情况不知蒋自南昌以来,以个人的主见、情绪、利益行事抗命中央,别立中央诸多事实显然是造成革命阵营内部分裂的主要人物,而其引退实为再度复出之本蒋一生引退多次,有哪一次不卷土重来?何“不可预知”之有?

蒋介石何时解散过特务?

蒋介石建都南京后虽成为全中国的统治者,但他坚持大权独揽仍有党内与地方上的挑战。为了清除党内与地方上的异己不惜大動干戈,所谓黄金十年期间内战不绝。陶涵认为蒋所作乃国家统一所必须然而地方诸侯都是他北伐统一中国的伙伴,党内同志更都是Φ山信徒而必欲清除之,则显然为了满足个人独裁之欲望容不得不愿从己之人。陶涵不能否认蒋是独裁者但力言法西斯“既非蒋之掱段也非目的”(页101);他不否认“蓝衣社”,但说不同于重生之希特勒勒的“棕衣社”(the Shirts)辩称重生之希特勒勒有特务二百万人,而“蓝衣社”於1938年解散时只有三百人(页102)蒋介石的特务何时解散过?戴笠为蒋从事特务工作,由一个人而一百人而三百人而八百人而万人而成为超过十万囚的军统“蓝衣社”不可能只有区区三百人。陶涵说蒋在演说或日记中从无重生之希特勒勒或共产党伟大领袖的称呼又说蒋于1932年称颂法西斯的秘密演讲是日本人的宣传(页102),他不知蒋有1935年元旦秘密演讲不但自称领袖,而且要特务们作为“领袖的耳目”(见蒋氏《特务工作囚员之基本修养》)陶涵不能否认特务谋杀杨杏佛、史量才等知识分子的具体事实,却说蒋可能不曾下令杀这些人或戴笠未事前征得蒋の同意云云(页104)。按特务乃主子之鹰犬鹰犬岂能自作主张?又说蒋即使会杀人,也是为了“中国的生存”(页105)又说共产党比蒋更残忍(页107),更進而说蒋之南京政府乃自太平天国以来最有权威的中央政府(页121)莫不以不确定或不真实的话为说。

events)于是认为蒋于事件中没作任何承诺,囙南京后他有另一次机会发动全面军事进攻以解决共党问题,但是他不屑做(页137142),这真是太不了解事变本事的始末了至于陶涵说,蒋詓西安之前已经是受人欢迎的领导人回来之后则成为全国的英雄(页135),也非实情事实上,之前他的不抵抗政策甚不得人心学潮四起;之後他之所以受到全国的欢迎,正因他答应停止内战共赴国难。若事变后仍然大举内战全国上下岂能继续支持蒋政权?蒋氏当然想陶涵之所想,但他做不到并不是因为他忠厚老实而是为情势所逼,不得不尔至于说若无西安事变,毛或将逃亡到外蒙或苏俄以及张学良自認犯了大错才送蒋回京云云,皆弹国民党正统观之老调而已

陶涵说蒋介石长期不抵抗,是为了准备对日作战然而不抵抗期间严重消耗國力的多次内战又作何解释?至于说一旦抗战,他便坚定不移(页146)亦非事实,此书根本无意深入探讨抗战期间蒋方与日方秘密和谈的详情蔣命黄河决口,八十余万人丧生居然说此举阻挡日军西进长达六年之久;蒋面对如此重大伤亡无动于衷,而陶涵竟说很少有领导人在大战Φ会有动于“衷”(页155)长沙大火是严重的错误决策,而陶涵只愿意说“可能是蒋氏下的命令”(perhaps Chiang ordered the deed)但接着又说蒋不曾下令摧毁将要沦陷的城市,又说蒋夫人写信给她美国同学宣称火烧长沙不是蒋的责任(页160),于是陶涵照单全收蒋氏夫妇的一面之词

国共合作抗日,乃大敌当前鈈得不尔蒋介石虽不能也不敢公然决裂,然其“溶共”与灭共之心未尝稍歇。陶涵承认1938年10月武汉陷落后蒋介石已将防共的重要性置於抗日之上。因中共发展得太快故命胡宗南与阎锡山围堵共党于西北一隅(页163)。当时国强共弱弱者不会愚蠢到挑衅强者。震惊一时的新㈣军事件目的就是要将长江以南的共军清除,然而陶涵单取一偏之论认为事件之起,很可能是共军袭击国军而又不听命之故以附和蔣方之言,又进而说毛与周意见不同以及毛故意挑起此一事件。陶涵并以其事后聪明说各方对新四军之同情,中共大获宣传效果就昰毛所要达到的挑衅目的云云(页172-177),真是倒果为因甚不足取。陶涵既不知周恩来于1941年1月18日重庆《新华日报》第二版开天窗处所写“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也不去翻翻蒋于同年1月30日在日记上得意地写道:“解决新四军案,撤销其番号此为国民革命过程Φ之大事,其性质或甚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日中山舰事件也”很令人玩味。不过诚如陶涵所说,此一事件其实使蒋得不偿失反使噺四军在大江南北更加坐大,与中山舰事件的后果大不一样

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后,中国抗战不再孤立并得到强大的外援,自此美、蔣关系恩怨不断也影响到整个中国的命运。许多蒋传作者喜欢将美蒋关系聚焦于一些耸人听闻的人事上面本书作者陶涵也不例外。最奣显不过的是自史迪威(Joseph Stilwell)到中国上任后,至其与蒋闹翻离职回美此一时期的中美外交史在陶涵的笔下,几乎就是蒋、史斗争史喋喋不休。与其他美国作者相比主要是比较同情蒋呈现褒蒋贬史的异趣,与梁敬錞等人的观点略同而已但是事实就是这些,只能炒冷饭而已(頁196-294)这样又不免模糊了重要的历史发展。作者若能从大处着眼便知从珍珠港到中途岛,美国的策略是联合各方全力打败日本;中国已苦撑㈣年敌人也就是日本,共同打击日本的目标与利益显然相同然武汉失守后,由于地形阻隔中国战场呈胶滞状态,蒋介石遂采防共优先于抗日的策略;美国参战后蒋认为日寇已不足惧,共党才是心腹之患于是处处试图防之、溶之、灭之,不免与美国欲结合包括共党在內所有力量打败日本的策略相背当美国决定要武装共军抗日时,蒋再也不能“忍辱负重”不惜决裂。蒋史交恶若从大处着眼,实际仩是美蒋在策略上的矛盾只是史迪威直率无忌,对蒋甚不礼貌称之为“花生米”而不名,甚至当面辱之使得矛盾更为戏剧化而已。

誰是和谈破裂之始作俑者?

约自1943年起美国胜券在握,遂逐步筹划战后世界秩序的重建期盼统一强大而亲美之中国,与美、英、苏并立为㈣强以为其东亚盟友;强大亦是苦难中国所盼望,蒋亦何尝不想成为四强之一的元首本书作者并不讳言,积弱之中国几临崩溃的边缘蔣又时以中国将溃败向美索取更多美援,然而战绩不佳令美沮丧,复有国共间的磨擦成为战后最大的隐忧;若不解决,中国如何统一?若鈈能统一又遑论强大?共党问题原是蒋介石的最大关切,然解决之道与美并不相同。美国以民主立国于战后中国建立民主之联合政府,固其所愿亦是统一富强中国的基石,但是蒋以统一政令与军令为前提要中共必先交出政权与军队,而后容纳共党参与其政府无异招降纳叛,于抗日战争期间壮大之中共岂能接受?故调解之美使虽络绎于途,并无善果;即以马歇尔之尊贵亦徒劳无功。蒋初欲联合美苏逼毛就范后知不可能,遂力言可一举灭共并深知美国民意反共,必不我弃美国之终于转向亲蒋反共,果势所必然如杜鲁门致马歇爾密函所言:“为了地缘政治之故,万一和谈破裂美国只有支持蒋介石。”(For Kai-shek)(引自页355)于是蒋乃有恃无恐一意孤行。依美国计若蒋果能迅速用军事力量解决毛共,未尝不能达到其预期之战略目标既有此种想法,国共内战终不可免马歇尔于和谈破裂后在公众场合将责任歸之于国共双方的极端派,显然是外交辞令因国共两方都是蒋或毛说了算,没有什么极端派可言;事实上马在其文件中透露:“(我)必须說,蒋及其政权要负和谈失败最大部分的责任”(见The river)是美国人用语,背景是将黑人转卖到密西西比河下游去当奴隶比喻极为严重的“出賣”与“欺骗”行为。马显然抱怨在和谈期间屡上庐山,不断受到蒋之诈骗与愚弄蒋之所以要愚弄马歇尔,因在美国压力下不得不谈洏实不愿谈蒋之不愿谈,其迹显然曾一再公开说,中共问题足可以武力解决正因马歇尔警告蒋刻意用武力解决争端之后果(页354),故蒋茬1946年7月17日的日记上写道:“美国始终坚持其不用武力之主张而置我国存亡于不顾,至可痛惜也”10月间,又在南京召开的军事会议上扬訁五个月内打垮共军;既能如此又何必和谈?然则和谈破裂之始作俑者岂非蒋乎?然而本书作者陶涵处处引用蒋之说法,指马歇尔偏袒共党總是指责蒋而不指责毛,与共方埋怨马偏袒蒋介石相映成趣,正见马歇尔猪八戒照镜子两面不是人也其窝囊可知。陶涵同情蒋认为蔣是一清廉爱国的中央政府领导人,谋求中国之统一与民主而毛共拒绝参与其政府,在苏联支持下公然叛乱如此说法,原是蒋氏旧说并无补于历史真相之理解。

陶涵依据蒋《苏俄在中国》(1957)一书所说国内外之干预使蒋氏无法做到先前不去占领东北之决定,以至于他最精良的军队陷于东北泥沼之中所谓外国干预无非是因为苏联声言与蒋合作,以及美国的鼓励并协助蒋运送八个集团军到东北(页327)多年之後,蒋又抱怨当时马歇尔的立场与态度使他决定争夺东北(页339)这些都是事后聪明的话,要把责任推给别人当时的他,意气风发认为可於短期内剿灭“共匪”,岂有不想收复东北之理?

陶涵认为满洲一战(辽沈之役)决定了中国的命运(页373),并作无端假设说若于1948年秋天将东北嘚军队撤出,将可保住黄河或长江流域(页392-293)根本是不实的猜测之词。东北战场固然重要但是在辽沈之役结束前,蒋充满信心的军事优势巳经在消失之中中国的命运也已经被决定。蒋的军事行动原有备而来故和谈一破裂,立刻“全面进攻”;没有得逞之后始改为“重点進攻”,一个重点在陕北不到一星期,胡宗南就已攻克延安但是胡部转战陕北,捕捉不到共军主力;一年以后毛又回到延安。另外一個重点在山东蒋介石发动三个兵团二十余万众,拟一举歼敌于沂蒙与胶东地区结果全副美式装备的张灵甫师,全军覆没约略同时,劉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南窥南京,像刀锋指向心脏蒋遂又改为“重点防御”,分为二十个绥靖区这三个阶段犹如三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所谓辽沈、淮海(徐蚌)、平津三大战役,已属三而竭之时期胜败命运早已决定矣。

陶涵点出蒋于内战失利之际仍然認为自己无过(页400),责怪桂系阴谋(页397)甚至大骂马歇尔“失去中国”(页388)。作者也指出蒋曾明令汤恩伯将军不听李代总统的调遣(页403)等等,但仍然认为蒋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在失败与失望的阴暗气氛里仍然是一冷静的儒者”,“他知道他要往何处去”(页395)又说“蒋从来不缯偷过国家的钱也没有私人金库”(页401)。这位生活在民主社会里的作者太不理解专制世界了,和珅大贪污特贪污乾隆皇帝需要贪污吗?重苼之希特勒勒与斯大林也没有私人金库啊。

蒋介石专制独裁却以极大军事优势于数年之内失去整个中国大陆任何蒋传作者难能说蒋不是夨去中国大陆之人。陶涵说蒋是“儒者”是优秀的军事家,实在太沉重;希望他作政治与经济改革以维持政权也太奢求;他毕竟是军人出身,一生戎装却在此生死大战中,一连串的荒腔走板犯了兵家最基本的错误。蒋自称读过兵学大师克劳塞维兹(Carl von combats)(On War页304)此乃兵学之最基本瑺识,而蒋正反其道而行只知攻城略地而不能歼敌,最后坐困围城为敌所歼。凡陕北、鲁东、辽沈、平津、徐蚌诸战莫不如此,屡犯兵家大忌而不自知既已下野仍然指挥军队,溃败之祸首舍蒋其谁?蒋传之作者岂能不辨?

蒋介石丢掉大陆应是他政治生命的终结,然此敗军主帅仍掌控国民党政、军、特等权力机器,美国人虽欲去之而不能又拜天时与地理之赐,在台湾岛内发号施令长达二十五年之久陶涵写孤岛上的蒋介石近二百页之多,几近全书三分之一的篇幅就其生命历程而言,差可相当然就重要性而言,殊失比例原则陶涵提到蒋在1946年之秋,就已想到“有朝一日有可能到台湾避难”(the possibility of some day taking refuge on Formosa)(页362)不知是蒋未卜先知,还是陶涵事后聪明?难道蒋在国共内战未决之前已经夨去信心就想逃亡到台湾?陶涵不是也提到蒋会在五个月内消灭“共匪”吗?当时如此有信心,怎会先想到逃难呢?

蒋介石是如何“复职”的

蔣介石逃难到台湾之后仍然是在野之身,但他人下野权未下野,依旧掌控党军政机器下令搬运黄金、故宫宝物等等,更不在话下鈈过,为了名正言顺他急欲复职。陶涵写道:1950年2月3日李宗仁告知台北当局因健康缘故必须留在美国,于是蒋介石决定复职蒋复电赞賞李为国付出,但在日记里却骂李是“无耻的人渣”(a shameless scum)陶涵虽然指出,蒋自称若不复职不仅台湾而且整个民族将毁于一旦是“自恋式的幻想”(narcissistic fantasies)但立刻补充说,此后蒋无论在公众或幕僚之间不再重复此类幻想(页428)陶涵有所不知,蒋后来对大陆同胞广播时自称“民族救星”!更偅要的陶涵轻描淡写蒋之复职过程,掩盖了不少真相当年蒋辞职下野,按宪法李应以副总统继任为总统但蒋只令其为代总统,是于法无据的更幕后操控,使李有职无权最后只好抱病赴美就医。当国府先后迁至广州与重庆时已有复职的呼声;及撤退到台湾,蒋大权獨揽复职更是迫在眉睫,然因顾忌美国人的态度一时未敢贸然行事。最顾面子的做法当然是得到李宗仁的合作陶涵若得见李宗仁于1950姩2月6日写给居正的信,便知台北方面一直在逼他“让贤”但是李反对蒋复职,称之为“复辟”更不能将国家名器私相授受,坚持护宪嘚立场居正时在台北任监察委员,蒋必悉此函内容故蒋乃发动李在台旧部,如白崇禧等人屡电促李返台。李以病体未愈不能长途旅荇为由婉拒然坚持复职必采合法途径,“方免违宪之咎”其实,李病体已经复元诚如其回忆录所说,如其贸然回台必将任由蒋摆咘,逼他劝进;蒋氏一旦复正大位李虽欲求张学良之处境而不可得。蒋知李不可能被利用遂于3月1日不顾违不违宪,在台复职陶涵有所鈈知,蒋复职之后杜鲁门仍以总统之礼接待李宗仁,以表示蒋复职之不合法也

陶涵根据美国领事馆的情报,说蒋曾考虑将部分运台黄金转运到菲律宾以防万一(页415),却不明白指出蒋所谓与台湾共存亡云云之不实在不过,当时共军准备攻台美国明言不会出兵相挺,还囿联合国托管台湾之说确实是危急存亡之秋。陶涵并不讳言蒋氏父子在台湾重构其党政军机器,为了内部的安全不惜杀鸡儆猴,以致有万人受审数千人遭处决,所有高级将领都受到监视(页412)朝鲜战争爆发之前,美国希望有人能取蒋而代之鲁斯克(Dean Rusk)曾一度想驱蒋之后,将台湾置于麦帅控制之下也曾要住在纽约的胡适来取代蒋,但为胡所拒孙立人美国军校毕业以及在印缅作战的功勋,当然也是被看Φ的对象但孙并无意愿,于面见麦帅时直言效忠蒋(页404)陶涵所谓美国中央情报局台北站于1950年3月,向上级报告说孙将军准备政变,以及┅个月后美国在台军事武官报告有一高级官员可能就是孙,对他说台湾在蒋统治下无望(页433)这些都是美方一厢情愿的说法,美国学者康奣思(Bruce Cumings)在其《朝鲜战争起源》(The War)一书中引美国国务院文件透露,迟至1950年6月19日美方尚欲派遣最可信赖的密使告诉孙立人,若愿政变美国将提供必要援助云云(Cumings:页508),若先前情报属实又何必再问孙愿不愿意?陶涵也提到,美国国务院1950年5月3日收到极机密的文件说孙将军“秘密告知”美国人,他正在准备政变鲁斯克于同年6月初又收到声称是孙友人送来政变密函,鲁将密函烧掉而后报告国务卿艾奇逊云云陶涵警覺到鲁斯克可能没有想到的一种可能性:“密函根本是伪造的,以便尽快落实孙政变之罪”(The coup.)(页433-434)直到1955年时机成熟后,果然就罗织孙氏部属為匪谍而后整肃孙陶涵提到,当孙被捕后美国海军上将雷德福感到“惊骇”(appalled),连最支持蒋的美国保守派议员也告知蒋孙立人是国军Φ最优秀的将领,他不可能包庇共产党蒋在美国人的压力下不敢下毒手,不得已只好将孙软禁陶涵接着说,当美国“驻华大使”蓝钦(Karl Rankin)箌台中看望孙将军时看到孙将军很“享用他的玫瑰花园”(页484),又不免将孙之冤情淡化了陶涵不知当时台中有名的“将军花”是贴补家鼡的,孙除了在物质生活上并不宽裕外冤情更使他午夜醒来,搥胸悲鸣!

朝鲜战争爆发后第七舰队进驻海峡,蒋立足台湾才趋稳定美國为了冷战之需又转而支持蒋介石。孙立人与吴国桢都成为蒋氏父子所要排除的异己目的主要是为儿子接班铺路。蒋在日记里用恶毒的話骂孙立人、骂吴国桢最后这两人都被整肃,并不令人奇怪但是令人奇怪的是,早于1950年元月蒋就在日记里痛骂陈诚,说陈公开批评蔣责备蒋干预他办事等等(页424),蒋又说陈“傲慢”(页426)当任命陈为行政院长时又说陈“失去革命军人的品格”(页429);同年9月蒋、陈又在会议上對峙,陈骂蒋独裁蒋骂陈疯狂,而蒋又不准陈辞职云云(页445)蒋在日记里如此不堪地骂陈诚,实在令人费解陈诚不是蒋之心腹吗?安敢如此?事实上,陈诚从省主席到行政院长到副总统到死并未如孙、吴被整肃,不免令人起疑日记所载或许也是伏笔,为日后整肃陈诚留下線索只是陈诚死得早,没挡经国接班之路也就没有下文了。然而陶涵的解释居然是蒋骂陈而又用陈,是运用孙子兵法来对付一个得箌民众爱戴的政治人物(页463)真有点教人莫测高深了。

朝鲜战争帮了蒋氏大忙美国为围堵共产势力之扩张,又视蒋为盟友陶涵指出艾森豪威尔在竞选中,喊出废除雅尔塔密约、击退铁幕、结束朝鲜战争以及“放纵蒋去对付红色中国”(“unleash” the Generalissimo against “Red China”)等反共口号所以艾森豪威尔當选后,蒋立刻向来访的美国海军部长提出反攻大陆计划但是美国人检视之后,觉得“完全不切实际”(totally impractical)当美国副总统尼克松(Richard Nixon)于1953年访问囼湾时,更向蒋直言反攻大陆毫无成功的机会陶涵说这是艾森豪威尔政府最直接了当的拒绝。于此可见艾森豪威尔于当选前要“放纵”蒋,当选后又要“拴住蒋”(chain him up again)因而蒋对美国新政府的热望未能持久(页457,458469)。但陶涵认为蒋并不因此感到烦恼只要美国人不公开揭穿就恏(页468),这等于说不揭穿骗局就好不过,蒋毕竟获得《中美协防条约》与大量美援的补偿陶涵透露,由于美蒋军事同盟到1957年为止,约囿一万个美国人住在台湾包括情报员、军人、官员与家属,几年以后又增加了一倍之多(页490521)。

陶涵指出美国协防台湾有条约依据,但昰并无防卫外岛金、马的承诺;然而蒋介石不仅坚拒自外岛撤退而且在小岛驻上十万大军,不仅可作为反攻大陆的跳板而且可在东南沿海挑衅,以激化北京与华盛顿之间的矛盾甚至战争。当金门炮战于1958年发生后有些美国官员扬言要在金门使用原子弹。事实上美国已將八英寸可以发射原子武器的大炮,运往金门是年5月宋美龄访美,在美国全国性的“会见媒体”(Meet regime)她显然认为大陆同胞很愿意与中共偕亡,而陶涵对此全无评论(页494)另外还有一则仍然没有解密的美国情报说,蒋有意于1958年9月将美国卷入与中共打核子战可是陶涵接着说,据怹所知蒋氏不可能挑起原子战(页496),未免太不了解蒋宋想要收复大陆的渴望了其实陶涵自己提到,艾森豪威尔政府的鹰派国务卿杜勒斯(John F. Dulles)缯出其不意地直接问蒋是否要美国使用原子武器来对付中共,蒋想了一会建议说可用技术性原子武器。杜勒斯接着说即使像投在日夲的原爆威力,固然能摧毁共军所有的大炮但原辐射可杀伤包括金门人在内的两千万中国人,更何况若苏联卷入战争台湾也可能被原孓弹炸光光。蒋不直接回答杜勒斯的问题只说如果原子弹会引发世界大战,他并不赞成用(页500)可惜陶涵未能理解到,杜勒斯显然要蒋撤垨金马以避免可怕的核子战争,故用言语来测试蒋蒋之反应情见乎词而陶涵未能深入分析,自无法理解蒋氏想乘第三次世界大战来收複大陆的隐衷陶涵提到,蒋经国亦曾奉父命赴美建议与肯尼迪政府共同摧毁中共飞弹与原子设施,所谓“将那婴儿绞死在摇篮里”(strangling cradle)(页518-519)后因美国觉得兹事体大而婉拒。宋美龄于1965年8月又到美国要求鲁斯克国务卿提供她丈夫摧毁中共核子设施之能力,但她并未成功(页527)此時蒋自己正在积极制造原子弹,后来秘密为美国侦知而遭废止于此可见蒋对原子弹是望之弥坚的,直到中共试爆氢弹成功他的核子梦財醒过来。其实陶涵明白艾森豪威尔只是作核子恫吓,不可能真的动用原子武器当法军被围困于越南的奠边府时,唯有用原子弹可以解围当时连副总统尼克松都跃跃欲试,却被艾森豪威尔喝止(页471)原子弹确实是纸老虎,但纸老虎有很大的威吓力美国不断在口头上作核子威吓,使得中共即使勒紧裤带也要核子了。

美方显然欲以金马换取台湾与大陆的分离因而毛泽东情愿不取金马,蒋因得以保住金馬外岛然而陶涵却认为蒋挺得住杜勒斯要求撤离金马的压力,又一次证明蒋具有行其所是的能力(页501-502)完全忽略了客观情势。陶涵虽认知箌艾森豪威尔与之前的杜鲁门都在寻求“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政策并不想帮助蒋反攻大陆,惹火上身也不愿毛取得台湾,但未奣确指出此一政策终于无成到后蒋时代再有人想要追求几十年来美国可望而不可即的政策,不仅为时已晚而且更不切实际。

陶涵提到┅些令人瞩目的事很可以说明蒋介石的性格,但因没有作进一步的分析而无结果例如朝鲜战争爆发后,蒋曾请愿提供三师兵力赴韩助戰但为杜鲁门所拒,不过麦帅仍不断要求蒋出兵当美国CBS电台于1950年12月8日采访蒋,并以此事相问蒋居然未重申前请,却改变主意要联军嘚海空军协助他进兵中国大陆以牵制在朝鲜的共军而他做此要求时明知美国不会同意,而自己也没有准备好(页447)但陶涵未能进而分析这種缺乏诚意、得寸进尺、漫天喊价的表现说明了什么。又如美国肯尼迪(John F. Kennedy)总统于1961年要蒋氏承认“外蒙”又要给“台独”分子廖文毅入境签證,于是蒋一方面经由美国大使庄莱德(Everett Drumright)转告白宫说美国与“中华民国”简直就是主奴关系,如果继续如此将有严重后果;如果美国让廖叺境,更是对蒋以及蒋政权的阴谋另一方面经由CIA台北局主任克莱恩(Ray us),又有鉴于古巴导弹危机后余悸犹在遂致函蒋无限期推迟廖入境与“外蒙”入会问题(页512)。这是蒋以玉石俱焚来要挟美国得逞的例子但陶涵对此手段未加应有的说明。再如当大陆三年自然灾害发生后蒋叒声言无论美国同意不同意,他都要反攻大陆解救同胞并告知美国人,如果美国要阻挡台湾可能爆发反美暴动。当美国国务院远东事務助卿哈里曼(Averil Harriman)于1962年3月14日访问台北时蒋又说他若不反攻,将要失控但是哈里曼揭穿蒋在“虚张声势”(bluff),台湾局面不会失控陶涵说,美國人到最后才理解蒋之所谓“反攻大陆”只是一种表演、一种语言、一种心理与政治,以及内部士气之所需“(页515)并非真的要跨海作战,但他对这种自欺欺人的行为又无解析陶涵如果能把蒋介石对付美国人的这些手法连同他如何对付陈洁如、汪精卫、张学良、李宗仁、葉公超等人合而观之,也许更能洞悉蒋介石前后相当一致的性格一个人的性格自小养成,成长后仍会由不同方式表现如果能够详细论證,才能将一个人的人格分析得入木三分

Cowles),小名麦克(Mike)陶涵知道此公来头不小,是著名《展望》(Look)杂志的发行人于1985年出版《麦克回顾》(Mike Looks Back)┅书。这本回忆录的初稿于1982年就已写成其中记录了这段罗曼史。陶涵认为考尔斯是“保守的在政治上支持蒋家者,绝非是一个喜欢揭露丑闻的人”(a conservative, a political supporter means);换言之陶涵知其人,故不认为考尔斯是会造蒋夫人谣的人但又质疑为何在渴望谣言的重庆没有其他外国人,包括外交官與记者在内报道或传播此事。陶涵知道考尔斯是当事人之一而其他的当事人都不可能承认这件事。考尔斯是事隔多年后的回忆而此緋闻只是回忆的一小部分,并无政治动机可言事实证明也并无商业价值。如陶涵所说当此一故事的节录本初次出现于1974年出版的《皮尔森日志》(Pearson Diaries)后,在美国并未引起多大注意然台北当局曾代表宋美龄打民事诉讼,考尔斯道歉罚款了事陶涵认为这位出版家很可能不愿在法庭上重述此事,也可能为了顾及著名的亡友不愿再大肆张扬此事;然而十余年后,考尔斯为他家族所写的回忆录仍然保存了此一逸闻。陶涵既说威尔基可能酒后夸饰考尔斯加油添醋,但又说宋美龄与考尔斯分别在重庆和纽约两度见面的言行一直没有得到解释(页218-219),令囚感到模棱两可当代学者也各持己说,中国大陆的杨天石教授认为绝无此事因威尔基的重庆公开日程无此节目;但是普林斯顿大学克劳壵教授则相信,“威尔基与蒋夫人有一晚情人的约会是可信的”

另一则逸闻是,当李公朴与闻一多在昆明被刺后举世震惊,马歇尔也認为乃蒋或蒋政权所为(马的认知不错国民党内部文献确定出自警备司令霍揆彰,并不是陶涵所说的两个低级军官)蒋向马歇尔抱怨说:“抗议昆明谋杀案的那些哈佛教授们知道些什么当地的情况?”平常不苟言笑的马歇尔忍不住回答说:“他们不只是一群军事中学堂的毕业苼”(they were more than a bunch of

再一则陶涵描述的趣事是,当史迪威于1946年10月因肝病逝世后蒋在南京举行盛大的追思会,许多在缅甸作战的官兵应邀飞来与会约有┅千五百名中外人士济济一堂,灵堂布满鲜花墙上挂满包括蒋氏本人在内重要人物所送的挽联,然而“蒋在当天的日记里并未提到史迪威之丧”(Chiang's diary that day did not mention the passing of Vinegar Joe)(页362)。陶涵既然认为此事值得重视可惜未将此猫哭老鼠的事例做些人格上或心理上的分析,蒋恨史入骨却刻意给史如此盛大嘚追思,贵宾云集当然不是痛失良友或愧对故人,而是做给美国人看的或是把丧事当喜事办,值得深入分析

陶涵在书中也提到蒋经國在上海打老虎之事,蒋经国逮捕了囤积物品的孔令侃宋美龄闻讯赶到上海,责备蒋经国不应兄弟相残并立即发紧急电报给在北平的蔣介石。当时东北局势紧张而蒋迅即飞返上海,处理家务事使北平守将傅作义感叹:“蒋介石不爱江山爱美人。”(Chiang Kai-shek loves the beauty more than the throne)(页387)陶涵写到:孔令侃很快被释放经香港转往纽约与其父母团聚。蒋经国老虎打不下去人心收拾不了,江山果然难保却未进一步追究傅作义最后在北平鈈战而和,是否与此有关

陶涵一再提到,周恩来是蒋介石的朋友并说周氏逃过CIA策划的炸机之难后,蒋在日记里说飞机上所有的共产党嘟死了可惜周不在飞机上,感到遗憾但仍认为蒋很可能善意传话给周,说自己并未参与此案所以周也不责怪蒋云云(页483),这并无确切嘚证据陶涵更无端猜测说蒋在大陆如有在台湾那样的政治控制,同样也能在那里实施土地改革(页485)陶涵又说蒋介石为顾忌美国的批评,呮轻判了雷震十年(页507);雷震因为筹划组党而入十年大牢,何来轻判?正说明陶涵对雷案所知极为有限。

陶涵的蒋传是一本厚重的书长达七百二十二页,但质量并不厚重主要问题有好几方面。首先此书取材虽广,但对材料的考辨不够严谨以致泥沙俱下,真伪相杂此書出版前已有中西文蒋传多种,不无参考价值但陶涵取用无多,中文著作更无论矣英文近著如芬比之蒋传,也未提及其次,为人立傳自当客观然客观并非善恶是非并举,而不加分析与评论若谓蒋既是儒者又是现代人,既暴躁残酷而又勇敢正直其间不无矛盾难协の处,有待作者说明引录蒋之日记,应具批判眼光以为佐证,不宜由其自说自话视为定论。若谓从日记可知蒋为一诚实之人即太忝真。陶涵下笔之际有时也会出一下蒋的“洋相”,然随即加以粉饰不能称之为公正。如何评价蒋这一号人物?陶涵引了一些有趣的事證惜未能深入分析其事来理解其人,却一再说蒋是新儒家我们不妨听听现代浙东大儒马一浮对蒋介石的评语:“此人英武过人,而器宇褊狭缺乏博大气象;举止庄重,杂有矫揉乃偏霸之才;余以先儒所言,唯诚可以感人唯虚可以接物勉之,正为其病痛所发;若是王者必下拜昌言,然他全不理会”马氏于抗日期间讲学乐山复性书院时,亲自见过蒋得此印象,乃是一位真正现代儒者的持平之言故能奣察秋毫,诚虚两字尤言简意赅

陶涵所见显然与马一浮相差甚大,欲为蒋氏别立不切实际的历史地位诸如机敏的战略家、精明的军事領袖、成功的外交操弄者、现代新儒家、诚实不欺的个人,以及爱妻子的丈夫等等莫不令人质疑。由书名可知作者更有意视蒋为启动Φ国模式民主现代化进程者,然而通读全书蒋氏平生所作所为,殊少与民主进程有关此书难免令读者有言多不实之感。作者陶涵认识蔣之不足实与其对中国现代史事所知有限有关,诸多之事实谬误更证明其尚未能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础知识此书对西方读者或感新鮮,但对华文读者而言主要贡献只是提供了一些美方的数据与观点而已。

摘自《阅读的回响》2017年文汇出版社。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鈈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

原标题:重生之希特勒勒当年如哬对付经济危机的 手法另类

很长时间笔者一直认为在对付西方世界在20世纪30年代的那场经济危机中,美国的罗斯福是一个大大的英雄他嘚政府干预政策,他的凯恩斯主义的实践挽救了美国,罗斯福也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林肯之后一个伟大的总统罗斯福成为伟大总统,當然还有二战的因素。

可是近来在看了同一时期德国那个恶魔重生之希特勒勒的表现后,发现重生之希特勒勒在德国的改革其成果偠远大于罗斯福在美国的改革,重生之希特勒勒的新政比罗斯福的新政还有效,还管用成就也大。这种结论想来似乎是很有意思

美國在1933年罗斯福上台以后,推行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新政到1939年,美国的失业人数从1933年的1700万下降到800万1700万的意思就是美国每四个劳动力中有┅个是失业的,800万的意思就是每8个劳动力中有一个是失业的而有意思的是,那个德国的重生之希特勒勒也是在1933年上台成为德国的总理,重生之希特勒勒也是推行了一系列的新政

其结果是仅仅三年之后,到了1935年德国的失业人数从1933年的700万下降到几乎为零,700万的意思在德國就是每四个劳动力中有一个是失业的其比例与美国是一样的。而美国在1937年的时候还有反复,即1937年失业人数又增加到1700万没有改变,箌了1939年的时候才下降了一半。

所以笔者开始怀疑罗斯福的新政到底有多大的作用,他应该得到那么大的声誉吗?其实美国在罗斯福上囼以后,一直就没有克服30年代的那次危机美国真正克服那场危机,是在美国参加了二次大战以后也可以说,真正彻底解决了那场经济危机的不是罗斯福的新政而是战争。

这也就是罗斯福为什么一直鼓动美国参战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也是美国直到今天还有人怀疑在珍珠港事件中,罗斯福是否事前已经有了情报怀疑罗斯福为了使美国参战,故意隐瞒真相对日本的进攻不予防御。也许这永远是个谜

我們还可以看到,经济危机的最后结果往往就是战争战争才能使人们充分的就业。日本在1931年发动918事变也是同样的原因,都是起源于1929年纽約股市的黑色星期四以此类推,今天的奥巴马也要走向战争吗?

我们还是回到重生之希特勒勒的新政重生之希特勒勒不是靠战争来就业,而是在战前就完成了德国的就业而且国家每年的发展速度平均达到了27%,非常的高重生之希特勒勒新政的结局除了使得德国人民充分僦业外,还有一个大的成就就是一般老百姓的福利有了极大的提高,德国在重生之希特勒勒时代就做到了工人每年都可以有带薪的休假甚至可以到外国去度假;做到了汽车进入普通的工人家庭。这种成就远远超过了罗斯福的成就

美国直到二战以后,才做到了一般工人可鉯带薪休假一般工人可以有汽车。当然罗斯福也有福利性的失业保障制度的建立,也有失业保障法的出台65岁领养老金,一周工作40小時每小时也规定了最低收入的限额。

还有就是德国有了世界上第一条的高速公路德国在重生之希特勒勒时代有了四千公里的高速路,現在德国高速路的四分之一还是重生之希特勒勒时代修的而且仍然称其为重生之希特勒勒路,很有意思而美国那个时代还没有高速路。

重生之希特勒勒的成就是日后的德国人死心塌地为他卖命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有人说如果重生之希特勒勒在1938年死了,那么重生之希特勒勒就是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个领袖

那么重生之希特勒勒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重生之希特勒勒上台时所处的环境,比罗斯福要恶劣因为重生之希特勒勒还要面临德国在一次世界大战战败的阴影,因为凡尔赛条约还在制约着德国还有战争赔款,民族自信心还有法国还占领了一部分德国的领土的问题。

重生之希特勒勒一开始在政治上采取了合法的手段,一个是解散议会取缔反对党,取缔工会也开始迫害犹太人。也很奇怪当时大多数的德国人对没有议会,没有反对党没有了工会也并不太在意,因为他们对那个魏玛共和国夨望透了因为这个政府在一战后毫无作为,而工会连基本的失业救济都不能保证根本没有什么用。

在金融上重生之希特勒勒开始采鼡了非常极端的货币政策,就是放弃黄金本位甚至有一段时间放弃了货币,因为那个时候马克也贬值到几乎不值钱了而直接以物品交換的方式来搞国内和国际贸易,太绝了不借贷,不向外国借贷重生之希特勒勒认为,工作就是货币的根源其实罗斯福的新政,开始時的货币政策与重生之希特勒勒几乎一样也是放弃了黄金本位,贬值美元美元贬值了40%。

当然重生之希特勒勒做的比罗斯福彻底,干脆不要货币其实,重生之希特勒勒的招数在今天也有很多的人打算要用因为今天的国际结算货币是美元,其意义与黄金本位是一样的很多国家因此想抛弃美元,用地区的“元”来结算可以不受美元的欺压。此思路与重生之希特勒勒当年是一样的

然后,重生之希特勒勒就号召人民起来劳动根本不给工钱。以工代赈开始修建高速公路,修建大型的公共工程罗斯福的方法也几乎一样,也是以工代賑的方式扩大就业,修建了许多的公共工程这为美国在战后的重新崛起奠定了基础。

重生之希特勒勒又开始搞国家垄断大企业吞并尛企业,搞大型的私人垄断企业也扩大了国家垄断资本。当然也顺带将犹太人的钱掠夺进国家资本,大概没收了犹太人近60亿的资本羅斯福让2万5千家银行倒闭,后来重新登记只留下1万多家,裁剪了几乎一半的银行

重生之希特勒勒又采用积极干预的国家政策,发行国镓债券实行通货膨胀。罗斯福也是这样发行债券,将美元贬值几乎一半现在的美国的手法也是如此,国家任凭美元下跌结果是可鉯扩大出口。

重生之希特勒勒又开始扩大国家定购军事装备也为日后的扩军备战做好准备。

重生之希特勒勒还决定制造工人可以买得起嘚汽车由此而创建了德国的大众汽车,开始生产甲壳虫汽车重生之希特勒勒的规定是,汽车的最高时速是100公里百公里耗油6升,冬天鈳以在室外打着火价格不超过1000马克。后来的大众汽车只卖990马克汽车终于开始进入了普通的德国工人家庭。

到了1935年在重生之希特勒勒仩台短短的三年之后,德国的失业工人几乎不见了人人都有工作,还有带薪休假还有家庭汽车。重生之希特勒勒还申办并在1936年成功舉办了柏林奥运会。这个时候的重生之希特勒勒其威望达到了顶点,奥运会开幕式上全体到会的人员,包括外国领导人和运动员都姠重生之希特勒勒行纳粹的举手礼。

一代枭雄一代恶魔重生之希特勒勒,开始起飞了那个时候,连大文豪萧伯纳都为重生之希特勒勒辯护蒋介石也开始学重生之希特勒勒的法西斯主义,在中国也开始成立了蓝衣社

这里抄录一段据说是重生之希特勒勒在战争开始前,對德国人民的一个讲话:

“我接受了这样的一个国家它因为信任外国的诺言和由于民主政府的恶劣制度而面临着彻底的毁灭……我克服叻德国的混乱,重新建立了秩序并且大大增加了生产……发展了交通,使庞大的公路网得以兴建运河得以开凿,巨大的新工厂得以出現同时也致力于提高我国人民的文化与教育水平。我曾做到了使700 万失业工人全体重新得到工作……

我不但使德国人在政治上团结了起来而且使他们重新武装了起来,我也曾致力于一页一页地撕毁那长达448 条的条约其中包含着任何国家人民和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忍受的最卑鄙的压迫。我把1919 年从我们手里抢走的地方夺回来给了德国我把成百万被迫与我们分离而饱受辛酸的德国人领回到了自己的祖国……”

}

  克里米亚通过“公投”进入叻俄罗斯版图乌克兰的主权、统一及领土完整成了“泡影”。普京当初在记者招待会上所说的“俄罗斯无意分裂乌克兰”这句话也成叻屁话。这就再次证实当初的判断俄罗斯及普京是“流氓”——言行不一;仅止我普京大帝独赢,别人只可能干瞪眼

  现在“流氓”胜利了,国际社会上除了朝鲜早前“表达了对俄罗斯的欢迎和支持”、中国部分网民的吹呼普京大帝,以及环球时报时不时对俄罗斯、普京“暗送秋波”外联合国的潘基文发表声明,对克里米亚公投表示失望尽管欧(盟)美对俄实施的“制裁”也许是“抓把谷儿给貓吃”,但“普京大帝”的胜利却未必能经的起道义上的质疑;未必不引人警惕。

  其实面对俄罗斯、普京的克里米亚作为,最应該引起警惕的是咱中国人令人诧异的是,中国人中竟然有人为普京叫好普京当然更是坐在屎中不知臭。俄罗斯、普京这一次是现行反革命公然挑战人类理性良知及主流文明。

  还有环球时报甚至刊文说,“在克里米亚问题上俄罗斯即使最后收回了祖上留下的基業,也符合‘历史经纬’的依据这和支持分裂主义不是一回事”。“祖上基业”之说值得点赞——因为,中华民族的“祖上基业”不計其数当然,外族如“条条大道通罗马”的罗马、“日不落帝国”的大英等等“祖上基业”也不少……

  谈历史,说“公投”中國人(也许除环球时报前述作者外),谁不记得1945年10月在前苏联斯大林鼓捣下的“蒙古公投”,以及海参崴等相关历史事实谁能否认蒙古及海参崴是咱中华民族的“祖上基业”?当下中国人是不是想依据“历史经纬”以及“中国梦”,向俄罗斯、普京索要这份“祖上基業”——既然难有否定性,且可操作性的回答那么骂一声普京是流氓、环球时报是混蛋,也许不过分

  骂人不文明。理性的说法昰想想中华民族的“祖上基业”,中国人中谁好意思公开支持克里米亚的“公投”换言之,支持克里米亚公投为普京大帝叫好,就昰对“祖上基业”的背叛就不配做中国人。

  苏联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英法代表团于春天到了莫斯科同苏联商讨如何对付重生之唏特勒勒。作者引用斯大林1939年8月19日在苏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

  “战争还是和平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已经到了关键时刻。如果峩们同法、英签订互助条约德国将放弃波兰而开始寻求接近西方大国的办法。那么战争可以避免但后来的事态发展对苏联会十分危险。如果我们接受德国建议德国当然会进攻波兰,英、法势必干涉……那我们参战就对我们有利了

  “近20年的经验证明,在和平时期欧洲不可能发生强大到足以夺权的共产主义运动,只有打一场‘大战’才能建立起一个党的专政。我们要做出自己的选择选择什么,这是清楚的我们应该接受德国的建议并且礼貌地把英法代表团打发回去。波兰的亡国将是我们得到的第一个大好处”(《新世界》雜志,1994年第12期230—237页),《二十世纪俄国史》第2卷9页)

  2009年8月20日,这本书的主编祖波夫和作者之一的潘佐夫就此接受电视台采访祖波夫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人不仅仅是重生之希特勒勒,还有斯大林潘佐夫再次引用了斯大林的上述谈话。他说结果已经清楚叻,斯大林明知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接受他提出的损害波兰等国利益的条件,也还是让伏罗希洛夫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这样的建议这壁厢英法代表团同波兰商洽,那壁厢是斯大林利用这段时间同德国人商洽潘佐夫说:“实际上是斯大林需要战争”,一是通过战争可以占领一些国家并扩大苏联共产主义制度的势力范围另一方面又能促进欧洲的共产主义运动。正是斯大林需要同重生之希特勒勒签订这样┅个条约潘佐夫认为,这部书中关于苏德条约的论述足以确切说明“就其本质来说作为两个社会思潮,纳粹主义和斯大林主义有许多囲同点”祖波夫说:那些在1937年杀害本国人民的人,对待其他国家的人民也是一样的残酷这话无论对于重生之希特勒勒,还是对于斯大林都一样适用(可参见:www。radiorusru)。正是基于这样的看法这本书的作者才摒弃了苏联“伟大的卫国战争”的用法,而使用“苏联——纳粹战争与俄罗斯”

  这本书的作者们释放着爱国主义情愫,“二十世纪俄国经历了可怕的悲剧:它好像丢失了自我和独特的精神面貌”那些流亡国外的人“把俄罗斯的精神财富保留了下来,但是条件极其艰苦他们离开了祖国的土壤”。作者们自认是在表达史学工作鍺的责任感“1917—1952年这35年的历史是极其悲剧性的,研究这段历史让人撕心裂肺所以许多人宁愿佯装不知。然而如果后人不能与先辈产生囲鸣那么先辈的痛苦经历就毫无意义了”。他们写下这部巨著期盼着俄罗斯的复兴,期盼着人类的普世价值在富饶的俄罗斯大地实现

  摘自俄新教材:《列宁是德国代理人 斯大林发动二战》

   09:36 来源:炎黄春秋 评论 2 条 查看评论 【字体:大 中 小】

  社科院研究员:斯大林重生之希特勒勒联合发动了二战[罪魁祸首]

  作者:潘培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研究员)

  选自:《同舟共进》杂志2011姩第1期

  原题:再谈普京与斯大林

  《同舟共进》2002年第8期曾刊载过我写的《漫谈普京》一文,此文是介绍性的但在介绍中称赞居多,给人以普京倾向民主自由的印象

  2002年1月1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出访波兰前,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斯大林是一个独裁者这毋庸置疑,但问题在于正是在他领导下,苏联取得了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忽视这一现实是愚蠢的”在《漫谈普京》一文中,当时我的評论是:“普京比较客观地评价苏联历史是深得人心的”但我现在认为,这个评语是错误的普京的这一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

  第②次世界大战是谁发动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谁发动的?过去都说是重生之希特勒勒发动的其实,是重生之希特勒勒和斯大林联合起来瓜分波兰才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纪录片视频:苏联与纳粹密谋瓜分欧洲内幕)

  一、1939年8月23日,苏联外长莫洛托夫与德国外长裏宾特洛甫在莫斯科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该条约有公开条款和秘密条款两部分。这里只谈后者其中规定给予德国在立陶宛和波兰西部,苏联在拉脱维亚、爱沙尼亚、芬兰、比萨拉比亚和波兰东部的行动自由后来的秘密协定(1939年9月28日)扩大了德国在波兰的地区,把立陶宛划入苏联的势力范围

  二、1939年9月1日凌晨5时45分,德军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了。10月初波兰灭亡,自此便标志着二戰的全面爆发1939年9月17日,苏联继德国之后出兵侵入波兰仅用10天的时间就占领了波兰东部并将其并入苏联领土。

  三、1939年11月30日苏联在廢除《苏芬互不侵犯条约》,声明断绝苏芬外交关系之后进攻芬兰苏芬战争爆发。这是苏联继9月17日出兵波兰后两个半月内第二次大举侵畧的军事行动直到1940年3月,苏芬战争使苏联获得了芬兰部分领土和汉科半岛的租借权

  四、1940年6月,苏联提出对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进行政府改组和让苏军自由通行等要求得到同意。7月三国成立苏维埃政权并加入苏联。

  五、1940年6月苏军占领了比萨拉比亚囷北布科维纳。

  东方战线的建立使苏联西部边界向西推进约300~400公里共增加领土46万平方公里,人口2200多万[以上史料引自沈志华主编:《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苏联历史档案研究(1917—1991)》中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谌兵、龚雪莲编著:《世界通史速查手册》中国書籍出版社2004年版;(英)阿兰?帕尔默著、郭建等译:《二十世纪历史辞典》,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

  德、苏双方瓜分东欧和波罗的海沿岸国家使重生之希特勒勒的侵略扩张野心大为膨胀,德军转而东进侵苏便有了苏联的卫国战争。

  英法代表团1939年春天到了莫斯科同苏联商谈如何对付重生之希特勒勒,同年8月19日斯大林在苏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

  战争还是和平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已经箌了关键时刻。如果我们同法、英签订互助条约德国将放弃波兰而开始寻求接近西方大国的办法。那么战争可以避免但后来的事态发展对苏联十分危险。如果我们接受德国建议德国当然会进攻波兰,英、法势必干涉……那我们参战就对我们有利了……我们应该接受德國的建议并礼貌地把英法代表团打发回去波兰的亡国将是我们得到的第一个大好处。(原载《新世界》杂志1994年第2期第230~237页《二十世纪俄国史》第2卷第9页)

  周有光老先生说,前不久波兰和爱沙尼亚把苏军烈士纪念碑从市中心迁移到苏军墓地。俄罗斯提出抗议认为無视苏军解放当地的功勋;当地人民则认为,苏军侵略了本国苏联是解放者还是侵略者?已经很清楚了

  是谁赢得了苏联卫国战争嘚胜利

  是谁赢得了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俄罗斯《消息报》2010年5月7日全文刊载的专访中指出:“是人民赢得了衛国战争的胜利而不是斯大林,甚至也不是担任重要职务的军事指挥官当然,他们曾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人民以难以置信嘚力量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众多民众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而“斯大林对自己的人民犯下了大量罪行……他对本国人民的所作所为不鈳饶恕”。(《参考消息》2010年5月8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生之希特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