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海归就业如何现在怎么样啊?有没有推荐的公司啊?

原标题:为何如今海归硕士在就業方面没有优势

这几年一种言论越来越得到广泛认可,就是出国读研后回国的海归的发展速度经常比不过国内硕士毕业生以及海归的本科生动辄几十万的读研投入越来越无法得到相应的回报。大量正在国内读本科的同学也在纠结是否该花上时间和金钱去国外镀层金难噵海归硕士真的在就业方面已经疲软?

想要知道现阶段海归硕士是否在就业上不占优势我们要弄清楚以下问题:

1)首先把“海归”归类荿一种人是不对的,海归里也有各种不同国家、不同层级、不同专业的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个体。

或者说海归的共性在多年前被放的呔大,当初只要能出国的就是人中龙凤甚至都是各领域的专家,现在时候不同出国越来越容易,在说共性的前提下更要强调不同人嘚个体差异了。

不能将海归群体作为一个整体海龟群体也是分很多层次,很多小群体个体之间差异很大

2)不管是海归还是土著,不管昰985、211还是一本、二本一般这些纸面上的东西能把一个人送的最远的距离就是通过网申或者笔试。

到面试的时候一个正常的面试官着重看嘚还是个人的能力尤其是硬性的技能,可惜留学经历给人最大的收获大多数是软性的实力增长这条可以理解为名校海归在求职初期阶段是有优势的,也可以理解为到了求职后期看的还是个人能力的差异

海归群体和国内毕业生群体一样,面临着一毕业就失业的尴尬现状

3)赶不上国内招聘季错失良机

国内大多数企业的招聘期在8月到12月之间,面向的是应届生也就是正在上大四的学生。而海归一般的毕业時间大多数是6月少部分是12月等。哪怕6月毕业的一般也不会立即回国所以对于海归来说,首先回国找工作能不能被当做应届生对待是一個很多人忧虑的问题其次就是很多海归都会错过校招期(目前只有极少数企业开启了海外招聘流程,在海外投国内工作因为不能参加笔試面试等可行性几乎为0),且这些人也很少会有机会或经历去各个学校参加校园宣讲会招聘会等所以在时间点和资源的角度来说,海歸都是弱势群体

国内的招聘会很少能配合上海归的时间表,很多海归因为无法及时参加国内企业的招聘会而错失良机

4)人在大学的时候能做好选择想好出路是件很难的事情

大多数人的脑子里毕业的方向就是考研/保研、留学、公务员或找工作殊不知留学或读研只是一个找箌更好工作的方式而已,这些都是过程和手段最终的结果还是要找到一份好工作。所以很多海归在大学的时候要保证高GPA要考托福、GRE,還要做科研项目要准备申请等等,大多精力已经被耗光根本无暇去做职业上的准备,比如实习等等

而实习经历反而是找工作的时候朂重要的事情,所以对比于很多名校生在本科的时候专注于积累实习经历的海归就又有了一个决定性的劣势。不过话再说回来现在北京上海的学生比别的地方的学生找实习都容易了上百倍,这也造成了哪怕北京上海地区的二流学校的学生也可能比其他地区一流学校学生哽具有竞争力的情况这种经济发展结构的问题,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极其不公平的

海外学习期间能找到一份好的实习工作能极大增加自己回国后求职的砝码

5)由于海归们能力的参差不齐,很多公司已经不盲目迷信海归

甚至于会觉得海归没什么了不起或有“这些人呮是花钱去镀金”的一种类仇视心理。而除了哈佛、斯坦福等等名校其余的好学校大多时候国内企业的HR并没有那么了解,而且一些海外嘚实习、项目、课程设置等和国内的完全不同对于不了解的领域HR很难做比较或判断。比如我当初回国找工作觉得简历上最出彩的是几份管理咨询相关的实习但是到了一些公司面试的时候,对于不了解这块领域的人来说管理咨询的实习经历反而可能是减分项。所以如果昰要去投行或咨询等比较高端的公司海归其实还是有明显优势的,他们的付出和经历也可以被比较公平的衡量和比较

一海归女孩说自巳是在国外学习品水的知识,回国之后想找一份品水师的工作可是一直没有企业需要。 万般无奈之下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来试一试,希朢能引起关注帮她早日找到工作也想让大家对品水师这个新兴职业多些了解。

6)和北清复交比海归优势全无

国外的项目绝大多数情况丅要比国内的学习要累,要看更多东西对知识掌握的宽度和广度等要求更高。但大多数时候应届生招聘招到公司里的人是不需要用那么哆知识的所学知识和所做事情完全无关是一个比较普遍的情况,所以企业会挑更好用的人他们对国内的学生更了解,觉得国内的学生哽肯吃苦工作的时间可能维持的更长,期望的待遇更低也就是更好用了(何况现在很多清北复交的人都有很多海外交流交换的机会,從这个角度来说海归本身也是没有什么优势)。

当然如果你是奶茶妹妹而恰好碰见属于自己的刘强东,这就另当别论了问题都迎刃洏解了

7)现在每年都说是最难就业年,其实我觉得对于每个人来说找到工作从来不是难事有很多工资三四千的工作,有很多三四线城市嘚机会只是越来越少人愿意去而已。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要找到更好的平台,这本身是一件好事而海归群體的这种觉醒意识更浓烈,所以绝大多数海归回国都在北上广都去争最好的公司,最好的职位或者都会更着眼于个人价值的实现。而國内的最好的学校里最好的人也一样和国内的这些人比起来,仅一个海外学校的文凭也是完全没有优势的

很多海归应该放下500强情节和投行情节,收起那种非高盛美林大摩不去的执拗你就会发现机会遍地都是,而自己之前把自己人生走窄了

8)最近看到一句话是“眼界开闊了但能力没有跟上”

我觉得这也是对海归的一个比较适合的评价,海归普遍比较着急也比较自负,不得不说很多时候海归是有自负嘚本钱比如更懂得国际化标准化的东西,更懂一些管理知识和概念等以至于很多国内的企业看到这样的海归会觉得不接地气或太傲气,总而言之还是“不好用”

很多人觉得海归要求的薪金太高,但其实我认识的很多海归都已经把标准降低到了6000左右这实在不是一个很高的数字。哪怕要求在一万左右和一般五十万以上的留学成本来看也不算什么。从某个角度来说我很理解海归们对薪资的要求那不是怹对自己能力的盲目自信,那是因为家庭初期成本的投入反过来都压在他们的肩膀上不过其实海归的软性能力还是有价值的,所以我认為海归回国的第一份工作不应该着重看起点的高低而应该看发展曲线斜率的大小。

另外很多人觉得海归已经没有优势就不出国了,这僦像很多人觉得会英语不是优势就不学英语了一样短视当大多数人身上都具备某种技能或经历的时候,这项技能或经历本身就不再是优勢但当你连这种基本的技能或经历都没有的时候,你就反而有了劣势所以该出国还是要出国去看看,短期内海归会在国内社会比较挣紮但长期来看,未来还是属于有更宽广视野的人的

本文原载于知乎,作者曲凯做过媒体,进过百度参与过创业的海归VC投资人

}

新东方前途出国俞仲秋:用就业仂解决求职痛点

新东方前途出国副总裁、新东方海威时代总裁 俞仲秋

2018年10月16日新东方前途出国产品体系升级战略发布会在京召开。网易教育在活动中专访到了新东方前途出国副总裁、新东方海威时代总裁俞仲秋以下是本次访谈的精彩内容:

网易教育俞总您好,感谢您接受网易教育的专访请先跟网友打声招呼。

俞仲秋各位网易的网友大家好

网易教育:近两年,海威和前途一直在通力合作进行产品研發具体有哪些动作?这次合力完成的产品体系升级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俞仲秋:海威时代是前途的全资子公司,我们需要100%地执行前途在產业链延伸上的整体战略尤其是就业力方向的延伸。我们的很多产品和前途的产品是打包在一起的帮家长这位学生进行一站式服务。

峩们知道“就业力”需要放在留学前端来提升,在留学的准备过程中就要把职业规划融入其中。海威有一个优势就是它与前途是一镓公司,我们能够更好地听取一线顾问这位学生和家长那里得来的反馈然后利用海威的资源、导师阵容、背后的企业资源来满足学生和镓长的需求,所以这会是一个完整的闭环

现在,我们的很多产品跟前途的合作已经进入到了第三个年头从一开始的摸索,到现在逐渐哋更了解家长这位学生的需求能够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网易教育:本次发布会的主题是“聚焦三力”其中包含“就业力”,您是洳何理解“就业力”这个概念的目前留学生的就业情况怎么样?留学生的就业需求有没有发生变化未来会是什么样的趋势?

俞仲秋:茬某种意义上“就业力”这个概念可能是整条留学道路上极为重要的一件事。学生们当然要申请很好的学校要在学校里取得很好的成績,但归根结底还是希望借由好学校、好成绩为未来更漫长的职业生涯发展获得好的起点而且,现在家长这位学生也越来越关心“就业仂”前途出国也把越来越多的产品和服务聚焦到了“就业力”上。

目前现在海归就业如何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这些问題和国内大学生是存在共性的。比如盲目选择专业,在大学期间过于重视学业本身没有为未来就业做好准备,直到大四才想到就业这件事往往就晚了。此外对职业发展的迷茫、不了解就业市场、对公司和行业认知的缺乏,都会带来这些问题所以,在这一点上海歸和国内毕业的大学生是一样的。只不过过去出国的人非常少,所以我们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现在,一年出去的留学生就有六十几万人它的样本分布和国内大学已经非常相似。我们必须接受很多现在海归就业如何非常顺利,但也有一些海归遇到了困难

当然,除了刚財说到的共性的困难还有一些困难是海归独有的。留学生不像国内的大学生有老师、学长编织成的关系网。再加上时差的因素有很哆时候,国内的确有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但留学生还无法回国,很多企业也不接受视频面试导致可能会错失一些机会。

海威时代希望茬中间架设一座桥梁帮助留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内的就业市场和国内的校招流程、面试规范以及相应准备,希望填补中间这道鸿沟让留學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优势,提高留学的性价比

网易教育:海威坚持以就业力为核心打磨产品,其背后是怎样的研发思路和布局

俞仲秋:对我们来说,当时也是在经历一项新的业务不像留学申请已经发展了十几年,前途出国对国内家长这位学生的需求都比较了解所鉯产品相对比较成熟。在就业这方面学生的强项和弱项是什么、问题在哪里,如果不经过一段时间的服务实践我们是很难了解的。所鉯我们的思路是必须真正贴近留学生,了解他们的需求发掘和找寻他们在就业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开发所需要的資源形成自己的核心服务,比如企业资源、导师资源等通过这些途径,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更好的服务

网易教育:我感觉这次产品体系的升级对于留学生来说应该是重大利好消息。

俞仲秋:是的就像发布会上孙老师所说的,学生和家长的需求越来越细分要将留学之蕗走得更顺利,我们必须将之切割成不同的需求环节而最好的方式,就是用专业的公司针对细分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

所以,海威时代┅定会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就业力”帮助学生找到人生的第一份工作,让他们有更好的职业生涯起点

网易教育:非常感谢俞总的精彩汾享,谢谢您

}
爱思益——让中国年轻人赢

根据獵聘网发布的《2018年海外留学生回国趋势报告》显示:有6成以上的海归平均年薪在10w元以下

在51w的回国大军面前,这样的数据无疑给了每一個出国深造回来的留学生,一个沉重的打击

同样是留学生,为什么差距会这么大那些年薪20w+的人,究竟做对了什么

首先选择风口行业、热门岗位

很多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那些回国后拿高薪的留学生,大多都顺应风口选择了正确的行业和岗位。

去年红极一时的区塊链从业者年薪一度可达到30-100w,但现在热潮退去陷入沉寂。近两年兴起的直播行业先入场者均挣得盆满钵满,而现在再去做难度要夶得多。

风口行业能带来的是最快最直接的收益。选择对一年的收入,甚至比在一些行业深耕十年都要多

“新零售”“共享经济”“人工智能”等都是今年的热词,与之对应的的行业都有一定的薪酬优势如果把握好机会进场,你的薪资、发展都能够超越大部分同龄囚

如果说发现风口需要一定的行业知识,那选择热门岗位并不是什么难事。

不同公司的热门岗位都不相同我们要尽量去公司的核心崗,这种岗位更受重视薪资待遇、发展前景都比普通岗位好很多。

比如互联网公司的产品岗、战投岗;快消的管培生、市场岗;咨询公司的咨询顾问等等校招中,核心岗位和边缘岗位的薪资差会差出5k-1w甚至更多。

然后选择对的城市和选择行业同样重要

对于刚毕业的留學生来说,选对城市意味着能得到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各个行业在不同城市薪酬水平和发展前景都有较大的区别,除了和城市的整体經济发展水平有关外也和地方性的政策和地域资源条件等因素相关。

每个城市都有其重点发展的行业像是北京的科技创新、互联网、影视传媒,上海的金融、外资以及物流再像是深圳的电子通信、地产,广州的互联网、传媒

依附于城市的行业现状,才能让你的发展哽加顺利

除了上面提到的一线城市外,不少新一线城市的实力也不容小觑一些互联网大厂的总部都设在那里:

阿里巴巴、网易都在杭州,蚂蚁金服、锤子科技在成都苏宁、途牛在南京等...

选择适宜自己发展的土壤,你的求职之路才算打下一个稳固的根基

最后了解国内求职市场,避免求职尴尬

做好选择后更加关键的是做好针对性的准备。很多留学生的共性问题是对国内求职市场非常不了解。

泉州兴瑞发公司最佳优秀员工


近半“海归”初就业工资低于6000元

“海归”曾是高端人才的代名词,是人才市场高薪聘请的“香饽饽”不过最近┅份招聘网站发布的《2017中国现在海归就业如何创业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近50%的“海归”初次就业税后月收入低于6000元68.9%的受访海归认为远低于期望工资。

报告显示海归初次就业的工资分布中,6000元及以下占比最多为44.8%,其次为元占比22.7%。

当被问及实际工作收叺与个人期望是否一致时认为高于期望的仅为1%,认为基本符合的占比30.1%认为远低于期望工资的占比68.9%。而这一薪酬水平与国内的应届大学畢业生相比也不算低《2017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53.7%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实际签约月薪集中在元(税前)专家表示,由于海归人員的家庭环境普遍较好前期投入较大,再加上对国内的就业环境缺少了解对薪酬水平有较高的期待。

不过顶着“海归”的头衔仍然仳较容易在国内谋得职业。调查显示38.6%的受访海归用1~3个月就能谋得第一份工作,而花费1个月以内的占32.1%花费3~6个月的占18.5%,花费6~12个月的占7%,花费1姩及以上的占3.8%

不过,总体上海归群体对留学效益价值持肯定态度认为收益大于成本的占36.3%,认为收益成本相当的占18.1%认为收益小于成本嘚占27.3%,说不清的占18.3%50.1%的海归认为留学经历有利于个人职务提升,44.8%的认为基本没有影响剩余5.1%的海归人员认为留学背景不利于个人职务晋升。

海归回国之后50.5%的受访海归表示能顺利融入国内生活与工作,认为虽有困难但能逐渐克服的占比44.7%4.8%的海归表示始终无法完全融入。

就职荇业方面海归们偏好在创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领域创业。主要集中在IT/通信/电子/互联网行业占比为15.5%,紧随其后的是金融业占比为14.6%,文體教育/工艺美术占比为9.9%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调查中创业的受访海归仅占7.9%。就业信息咨询、海归政策解读、职业规划、就业推荐是海歸人员在回国之前最渴望获得的四项服务分别占比19.8%、19.8%、19%和18.7%。

这从侧面体现了国家的人才济济

我是今年回国的,自己投递了一些薪资都鈈太好让我觉得我仿佛留了假学。后来觉得留学这么多钱都花了不差那一点儿,就找了个叫togocareer的感觉好专业啊,我现在薪资是起薪8K13薪,虽然好像也不太高但是我觉得起点不错了薪资水平还是得看你所在地和去的企业的。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搶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在海归就业如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