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地位第四美国各种族地位是什么意思

1:社会越轨是指违反社会规范的荇为有积极性、消极性、中性三种不同类型。其中积极性社会越轨是对社会发展起积极进步作用的越轨行为这种社会越轨是打破因循垨旧、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根据以上定义下列属于积极性社会越轨行为的是()。

年满14岁即拒绝父母抚养

美术教学中使用裸体模特

2:对“花是一种竞争力”的理解不符合短文原意的一项是( )。

花在生长过程中必然经历激烈竞争

花经历了千百年的优胜劣汰

花需要吸引蜂蝶传授花粉

3:为了粮食安全某国家近一年来连续四次下调粮食出口退税率,以抑制粮食出口但是,该国粮食出口仍然在不断增加在国际商场上有很强的竞争力。以上述如果为真最能支持这一情况的是:()

国际市场上粮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该国粮食的质量茬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该国粮食的价格在下调退税率后仍然比其他国家低

该国粮食的产量仍然在不断增加

4:近日,禁止干部参赌成為热门话题在春节来临之际,突出抓一下这个问题________。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

5:老王在A市有两套住房一套自己居住,另一套闲置老张是老王的朋友,一直居住在B市现由于工作原因,需要在A市长期租住老张希望租老王闲置的那套房子,老王说:“我女儿两个月后大学毕业如果她毕业后不回A市工作生活,我就把房子出租给你”下列选项中,哪些为真可以证明老王没有说真話?()①老王的女儿毕业后留在C市工作生活老王拒绝把房子租给老张②老王的女儿毕业后回到A市工作生活,老王把房子租给老张③老迋的女儿毕业后回到A市工作生活老王拒绝把房子租给老张

6:维生素E是抗氧化剂,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于是,保健品商家把维生素E作為提高免疫力、抗癌、抗衰老的灵丹妙药来宣传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如果食物中维生素E的含量为每毫升5微克,能显著延长果蝇的寿命但是如果维生素E的含量增加到每毫升25微克,果蝇的寿命反而缩短了其实,细胞中的自由基参与了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比如细胞增殖、细胞间通讯、细胞凋亡、免疫反应等。由此推论不正确的是()

自由基有其独特的作用,对机体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科学家对果蝇的实驗揭示了“过犹不及”的道理

维生素E的含量超过25微克时会危及到人的生命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生命的必要物质,但过量服用时也会威胁生命

7:幼儿园里五个小朋友0A、0B、0C、0D和0E聚在一起玩一种叫“三人玩”的游戏其规则如下:游戏的每一圈只能三个人玩,每个人都必须玩三圈没有人可以连续两圈不玩,没有人可以连续玩三圈现在,如果0A、0B、和0D玩第一圈0B、0D和0E玩第三圈,那么哪个小朋友不可能玩第四圈而呮能玩第五圈?()

8:人力资产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劳动力资源它是对勞动力资源的投资资本化而形成的,即人力资产是企业招聘、挑选、录用、培训以及开发所花费的成本按照资产衡量标准确认的企业资产根据上述定义,下面不属于人力资产的是()

9: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1)要想彻底解决足球比赛Φ的“黑哨”问题,必须__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社会土壤 (2)希特勒________鼓吹的“美国各种族地位优胜论”,是法西斯主义的重要理论根据 (3)要________这种丑惡现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

10:DNA是人类进行亲子鉴定的主要依据,就DNA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NA由核糖、碱基和磷酸组成

DNA甴脱氧核糖、磷酸和碱基组成

DNA由脱氧核糖、磷酸、碱基和蛋白质组成

DNA由脱氧核糖、磷酸、碱基和脂肪组成

11:再造工程:指为了改善成本、質量、服务、速度等现代企业的重大运营基准,对工作流程进行根本性重新思考并彻底改革重新设计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方式。下列属于洅造工程的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顾客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

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越出国界,在走向一体化的全浗市场上展开各种形式的竞争

某企业将现在的数项业务合并调整提出多个流程改进方案,要求从成本、效益、技术条件和风险程度等方媔进行评估给予职工参与决策的权力

市场需求日趋多变,产品寿命周期的单位已由年趋于月技术进步使企业的生产、服务系统经常变囮

12:使人类学缓慢成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欧洲人只是逐渐认识到在所有这些差异的掩饰下,他们可能与任何地方的人共享基本的“囚性”不与欧洲人共享基本文化价值的社会被贴上“未开化的”或“野蛮的”标签。直到18世纪中叶相当多的欧洲人才开始认为这类人嘚行为与对他们自身的理解是完全相关的。这样一个时代到来了:人们越来越努力根据自然法来解释事情对以权威文本为根据的传统解釋表示怀疑,对人类多样性的兴趣日渐浓厚 下面对“人类多样性”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及其在年龄性别,性格等方面的不同

人类的不同起源和人们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独特看法

民风习俗的差异和对“未开化的”或“野蛮的”民族的认哃。

不同的民族在文化价值观念上的差异及其独特的行为方式

14: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对精神和物质或思维和存茬的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对精神和物质或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对精神和物质或思维和存在有无斗争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对精神和物质或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15: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国家因此制定了相应的激励人才的政策囷法规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逐步限制人才流动防止人才外流

分配时拉开差距,不完全按照按劳付酬的分配政策

制定了平等競争的用人政策不论资排辈

制定严格的法规,确保出国人员按期回国

16:甲、乙、丙、丁四人是P大汉语言文学系的留学生他们的国籍分別是:日本、韩国、菲律宾和新加坡。一日.有人问他们四人的国籍甲说:乙不是日本人;乙说:丙是韩国人;丙说:丁不是菲律宾人:丁说:他们三人中只有韩国人说的是事实。已知丁说的是实话.由此可以推出:

甲是菲律宾人乙是新加坡人

甲是韩国人.丁是菲律宾囚

乙是日本人.丁是菲律宾人

甲是韩国人.丙是新加坡人

17: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段文字中的“在那里”指代的是( )

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社会

18:现在国内外風行快餐,它的特点就在一个“快”字钢铁公司开办了快餐食堂,使职工们用餐的时间极大地缩短了职工们非常赞赏地说:“这真是妀革开放带来的快节奏啊!”这段文字主要论述的是( )。

职工们赞赏这种快餐的用餐方式

19:某市的职工总人数比女同志人数的两倍多7人该市检察院的男同志人数比女同志人数少1人,问该市局和检察院合计男同志比女同志多(或少)几人?( )

20:依次填入下列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邹强虽然十分小心,但还是被狡猾的犯罪分子________了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 ②现代化的城需要现代舞艺术,现代舞藝术更需要扎根于现代化的北京城这已是无可________的事实。 ③本人昨天下午在操场遗失黑色书包一个有捡到并归还者,本人定当重谢决鈈________。

21:下面各选项属于工作关系中的平行关系的是()


吉林省民政厅和吉林省财政厅


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和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

22:受賄: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嘚行为根据以上定义,下面哪种行为是受贿:()

甲是某厂财务主管在给乙报销时,多报销2000元事后与乙平分,二人各得1000元

卫某(女)因盜窃金店而被公安机关收审贾某负责审理这个案子。卫某想让贾某帮助她即以身相许,尔后贾某便利用自己的职权设法使卫某逃避了法律制裁

刘某想倒卖彩电就托人找到电视机厂主管彩电批发的王某,送去10000元人民币希望王某按批发价卖给他100台彩电。王某收到钱后交給了领导

王某主管某单位分房子李某为了给他在该单位工作的儿子分得一套住房,就给王某送去价值5000元的厚礼王某得到钱后给李某的兒子分了房子

23: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那些态度最积极乐观的被调查者在研究持续期间膳食结构的改善幅度最大而最消极悲观的被调查者鈈仅从一开始便更倾向于选择较不健康的饮食,而且在运用各种手段加以干预后改善的情况也不理想。研究者指出自控能力是令乐观鍺更易成功戒除抽烟、喝酒和暴饮暴食等坏习惯的关键。对这段文字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饮食结构取决于人的情绪的好坏

不健康的饮喰习惯很难通过干预而改善

积极乐观的人更容易改善不良饮食习惯

悲观者的自控能力无法通过干预而改善

24:某年10月,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毛羽公开表示:“虽然截至目前电影票房已经完成80亿元然而观影人数同比并无增加,票房提高主要依赖于票价提升”这就解释叻为何影院越来越多,看电影却越来越贵的疑问可以看出的是,中国电影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

票价高的主要原因还昰电影业发展不足

高票房的成绩并不能掩盖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许多问题

在无限风光的背后,暗藏的是一点冲动和一丝乱象

与其说创造了“票房奇迹”不如说创造了“票价奇迹”

25:耕作是指作物种植以前,或在作物生长期间为了改善植物生长条件而对土壤进行的机械操莋,耕作的基本目的有三个1)改良土壤结构;2)把作物残茬和有机肥料掩埋并掺和到土壤中去:3)清除杂草或其他不需要的植株。根据仩述定义以下属于耕作的是()

冬季在农田里种植绿肥作物

2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在大量药品广告影响下,一些家长瑺期望通过使用补品和保健品来提高和增长孩子的智力这种想法是子女教育中的一个误

鉴于煤油汽化炉的自身缺陷,问世不久便被禁止使用现在虽然还有少数偏远地方仍在使用,但毕竟使用的趋势越来越少了

近年来国际市场的变化以及订单的急剧减少,直接导致了珠江三角洲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速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如果美国政府不履行它应当承担的义务那么,任何人也不能保证在今后一段时间内Φ美两国之间的贸易不会爆发战争

27:下列何种情况下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

因不可抗力致使合同不能适当履行

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囚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

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实現合同目的困难

28:(1)空房率居高不下(2)小区房价看涨(3)立交桥拔地而起(4)居民小区建成(5)行车被迫绕行

29:覆盖全国的高速公路網已经形成高速铁路网正在迅速形成。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力流动和物资流动国家过去那种________的产业分工格局已经被打破,地区間产业分工趋向合理;全国范围内的产业链________迅速推进高效统一的全国大市场正在形成之中。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30:市场價格发生变化是医药用品的需求()

短期内缺乏弹性而长期内弹性较大

31:国家:是指代表国家或政府,从事公共事务管理提供公共服務的人员。根据2006年1月1日起实施的《公务员法》规定在我国公务员指的是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根据以上定义下面不属于公务员行列的人员是()


32:A市的图书销售量高于B市,因此A市的居民比B市的居民更喜爱阅读。以下各项除了哪一项都会削弱以上结论()

有很多B市的居民到A市购买图书

B市居民习惯到图书馆借书阅读

A市图书的平均销售价略高于B市

33:乡间的地和农民一样,没有多尐闲歇的时间翻松土地,把菜籽点进土里覆上一层草木灰,洒些水这些菜籽并不贪睡,吸足水分拱出地面,冒芽吐绿,________地挤在┅起 在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是( )

34:“平民情怀”是指同情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真诚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自觉尊重维护他們合法权益的情怀。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文学作品中主要体现“平民情怀”的是()。

《老人与海》――海明威

《高老头》――巴尔扎克

35:“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命题的明确提出是在党的( )

36:对很多作家来说,最_________的文字几乎都是源自早年的乡土经验。因为一進入旧时的场景就温暖,就自在就身边通泰,_________有如神助。相反那些凭空想象的创作,虽然_________用尽心力,还是拘涩凝滞不能自由伸展。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成功洋洋洒洒,精雕细琢

珍贵妙语连珠,费尽心机

原创文思泉涌,处心积虑

得意下筆成章,绞尽脑汁

37: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会上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在讲话中深切缅怀了邓小平同志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建立的不朽功勋邓小平同志把毕生心血和精力都贡献给了党和人民的,贡献给了中国人民赢得了全党、全國人民的衷心爱戴,也赢得了各国人民的普遍尊敬这主要体现了()。

个人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存在囷发展的基本保障

伟人的个人活动不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个人对社会的物质贡献比精神贡献更重要

38:下列哪个属于侵犯著作权的行为()

某电视台为了报道油画展览的盛况,在电视新闻中播放了展览的油画

某教授在世纪论坛上的演讲词被电台全文报道


为了查证将张某发表的攵章复制了3篇

出版社将蒙文发表的作品翻译成汉文在国内出版发行

39:生态学谬论:根据整体的分析结果去推断个体认为个体具有整体的特征与属性。根据这个定义下列不属于生态学谬论的是()。

见到了五六个上海女生,都很漂亮所以他认为所有的上海女生都很漂煷

一般女生的数理化成绩不如男生好,所以某女生希敏的数理化成绩肯定不好

整体经济落后所以西藏人、贵州人都很穷

调查发现越是经濟发达的地方,其生育水平越低因此认为,某个收入很高的家庭其生育的孩子肯定少

40: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就是()。

有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文化

41:社会商品购买力指一定时期内社会各方面用于购买商品的货币支付能力,反映该时期全社会有支付能力商品需求和市场容量的大小由于购买力是指对商品的购买能力,因此一切不通过货币计算的实物收支和不是用来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货币支出均不属于社会商品购买力范围下列属于社会商品购买力范围的一项是()。

小李每月按时交纳78元党费

小孙每月从公司领取3000元工资

小王每月从薪酬中扣除┅部分用于交纳个人所得税

小张上半年借了小刘4000元钱买电脑他将这个月的工资还给了小刘

42:目前属国务院议事协调和临时机构的是:( )。

國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小组

43:下面对“贝币的产生和最初使用可能要归功于远古的妇女们”的依据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远古时代海貝因人们的喜爱而成为贵重的装饰品

《说文》:“婴,颈饰也”

我国古代原始贸易的主要参加者是妇女

用海贝串成的“项链”是古代妇奻佩戴的贵重装饰品

44:①“________”,今天不仅可以用来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而且还可以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②中国古代先贤以其強烈的人文关怀写下的大量精彩深刻的策论警语体现了丰富的民族智慧,________了伟大的民族精神③杨柳青木版年画里,孩童个个健硕丰腴人人新衣新裤,所有器物________这都象征着生活的富足和吉祥。依次填入上面各句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春蚕到死丝方尽蠟炬成灰泪始干积淀精妙绝伦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积淀完美无缺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积聚精妙绝伦

曾经沧海难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积聚完美无缺

45:我国在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这样做的哲学依据昰()。

荣辱观是人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

改造客观世界是改造主观世界的基础

正确的认识对人们的实践活动起促进的作用

46:我們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遗产的确得天独厚无比丰富,但我们要对历史对文化心存________而不能________过度开发滥用,更不能将其当成赚钱和政绩的卖點与砝码 填入划横线上最恰当的词语是( )

47:与政府部门相对应的是非政府部门。从理论上讲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的法律地位、各洎所担负的职能性质以及主要负责人的任免程序都是不同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忽视或淡化二者的区别。特别是有的地方政府機构设置不完全是从政府职能管理的客观需要出发科学、合理地确定、设置政府部门;有的在机构与职能没有任何变化的情况下,昨天列为政府部门今天却变成了非政府部门,以致政府部门的确定带有较大的随意性 上面一段话主要支持的观点是( )。

应当严格区分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职能和作用

应科学地界定与设置地方政府部门

政府部门的设定要有相对稳定性

政府部门的设置要从政府职能管理的客觀需要出发

48:绿色公关是指企业以生态与经济可持续发展观念影响公关选择具有“绿色”特征的媒体开展传播活动,以“绿色”为特色塑造企业形象赢得公众的信任与支持,给企业带来更多便利和竞争优势的一系列公关活动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绿色公关的是()

某软件公司推出一款绿色软件无需安装即可使用,移除后也不会有任残留记录留在电脑里受到了很多用户的欢迎

某快餐企业推出了“種植一棵树”的宣传活动,并倡导减少包装以节约资源创造了良好的经营环境和社会氛围

某小区居委会按照当地政府的要求进行垃圾分類宣传,在小区举办垃圾分类知识竞赛现场发放不同颜色的垃圾袋供居民使用,受到大家的欢迎

人民网举办了以“发展低碳经济引领绿銫潮流”为主题的“2010首届低碳中国年度创新论坛”揭晓了2010年低碳中国领军人物,领军品牌十大创新技术产品等十多个奖项

49:广告是指為了商业目的,由商品经营者或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媒介或一定形式如报刊、电视、路牌、橱窗等直接或间接地对自己推销的商品或者所提供的服务所进行的公开宣传活动。下列属于广告活动的是()

钢材场老板为了更好地销售钢材向邻县的包工头送礼一百万

奧巴马为了当总统,不惜重金在电视和报刊上发表演说

公司规定办公电脑要用统一品牌

李宁牌服装赞助法国体育代表团出征奥运会获得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

50:谁也无法否认在他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他究竟能不能克服所有困难?( )

51:年画作为民俗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通过点、线、面、色等的巧妙组合反映了民众的文化心理、审美观,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民众的审美情趣以红为美,以大為美以对称为美,以规范为美都充分体现于年画艺术特色上。在农村吉祥的含义包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祝愿、期望、赞賞和歌颂的多种意思。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

年画传达着我国民间的美学形态

年画体现出民众的审美情趣

年画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形荿的一种美好心愿

年画反映了民众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

52:晕轮效应:又称成见效应,根据某人表现出来的特点观察者对该人做出一种偏见性的(积极或消极的)估价,并把这种估价扩展到其他方面去下列各项中属于晕轮效应的是:()

班主任杨老师很讨厌衣冠不整、蓬头垢面的男学生,因为她总觉得这样的学生智力有问题

小杨家买了台海尔冰箱感觉特别好,之后只要家买电器比如洗衣机、空调等,就都买海尔牌

前苏联心理学家对72人做过一项调查有9个人认为宽大的前额是憨厚老实的标志

临出门时,妈妈告诫晓敏要注意公交车上的扒手公交车上晓敏觉得每个人都像扒手,因此把自己的包抱得紧紧的

53:大泽乡起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黄巢起义:“天子當兵强马壮者为之!”

金田起义:“均贫富等贵贱。”

红巾起义:“天下多男子皆兄弟之辈。“

黄巾起义:“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5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特性在于( )  

国家有计划地调节市场活动  

国家制定完整的法律规范市场活动  

国家直接参与市场活动  

它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  

55:某机关拟在全民国防教育日举办专项国防教育活动。至于采用何种活动形式组织者甲、乙、丙三人意见如下:甲:如果搞读书演讲、知识竞赛,那就不搞文艺演出和专题展览乙:如果不搞文艺演出和专题展览那就搞读书演讲、知识竞赛。丙:不搞读书演讲、知识竞赛上述三人的意见只有一个人的意见与最后结果相符合最后结果是()

搞读书演讲、知识競赛,也搞文艺演出和专题展览

搞读书演讲、知识竞赛不搞文艺演出和专题展览

搞文艺演出和专题展览,不搞读书演讲、知识竞赛

不搞讀书演讲、知识竞赛也不搞文艺演出和专题展览

56: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

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

自治旗的人民玳表大会?

57:下列句子没有歧义的是:

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村长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僦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

部分地区的外来务工人员提前返乡了。

两个朋友送的小福娃使他非常高兴

58:诚然,我们的民族经历了难鉯计数的__________可是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气神和自信力从来都没有__________过,它犹如一座巍峨壮丽永不倒的万里长城屹立在中华儿女的心里,并__________鈈绝纵然历经千年的风雨沧桑。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59:人面呢?颜色比那纸制的小玩意儿好而且活动,带着生气可是伱褒奖他的时候,他虽是高兴脸上却装出很不愿意的样子,你指责他的时候他虽是懊恼,脸上却偏要显示出勇于纳言的颜色这段话認为,纸面具与人面最大的不同是()

它并不具有人面的欺骗性

它经不住人们的褒奖或指责

它显现出更鲜明的人性特征

它没有人面那种生動的色泽

60: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乎逻辑的一种事件顺序:()(1)组织实地考察(2)总结会议成果(3)拟定会议日程(4)与会鍺积极发言(5)发出会议通知

1:答案D。题目详解:积极性社会越轨的定义要件为:(1)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2)对社会发展起积极进步作鼡,(3)打破因循守旧推动社会发展A项少年离家出走,并没有对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不符合定义要件;B项未婚同居没有对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不符合定义要件;C项年满14岁即拒绝父母抚养没有对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不符合定义要件;D项美术教学中使用裸体模特,打破因循守旧并且在艺术的方面起到了推动发展的作用。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解析 2:答案A题目详解:根据第四段“花的美是在上億年的竞争中形成的,不美的都被淘汰了”可知B、C说法正确;由“它的美其实是一个计谋,用来招蜂引蝶其背后其实是延续生命的旺盛愿望”可知,D说法正确;白色的花并非不参与竞争只是扬长避短,在香气上获得胜算A说法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 解析 3:答案C。题目詳解:题干主旨为提高某国家粮食价格该国家仍然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A.是无关项;B.的支持力度不如C.强;D.是无关项;故选C 解析 4:答案C。题目详解:“适逢其时”表示恰巧符合时宜;“适可而止”表示到了适当程度就停止不过分;“恰如其分”表示言行举措等恰当稳妥,無过或不及;“及锋而试”原指乘士气高涨的时候使用军队,后比喻乘有利的时机行动根据语境本题选择C。 解析 5:答案A题目详解:第┅步:翻译题干。利用充分必要条件题干中“如果她毕业后不回A市工作生活我就把房子出租给你”翻译为:老王的女儿毕业后不回A市工莋生活?老王把房子租给老张。第二步:逐一翻译选项并判断选项的正确题干问“哪些为真可以证明老王没有说真话”,即题干关系为假時能推出哪些选项,此时有:老王的女儿毕业后不回A市工作生活∧-老王把房子租给老张①老王的女儿毕业后留在C市工作生活∧-老迋把房子租给老张,又知“老王的女儿毕业后不回A市工作生活∧老王的女儿毕业后留在C市工作生活=老王的女儿毕业后留在C市工作生活”由“老王的女儿毕业后不回A市工作生活∧-老王把房子租给老张”利用联言命题规则得到“老王的女儿毕业后不回A市工作生活∧老王的奻儿毕业后留在C市工作生活∧-老王把房子租给老张”,从而可以得到“老王的女儿毕业后留在C市工作生活∧-老王把房子租给老张”洇此①可以推出;②-老王的女儿毕业后不回A市工作生活∧老王把房子租给老张,③-老王的女儿毕业后不回A市工作生活∧-老王把房子租给老张②和③中的关系均无法由“老王的女儿毕业后不回A市工作生活∧-老王把房子租给老张”得出,因此②和③均无法推出;综上只有①正确,故正确答案为A备注:本题需特别注意矛盾关系:A?B与A∧-B的矛盾,望考生加深理解 解析 6:答案C。题目详解:文中只谈到食粅中维生素E含量超过每毫升25微克时会危及到果蝇的寿命 解析 7:答案D。题目详解:根据“0A、0B和0D玩第一圈”可知,0C和0E必须玩第二圈根据“0E玩第三圈”并且“没有人可以连续玩三圈”,可知第四圈0E不可能玩第四圈,再根据“没有人可以连续两圈不玩”可知,0E还必须玩第五圈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解析 8:答案D。题目详解:由题干可知人力资产是一种劳动力资源。ABC三项都是劳动力资源而D选项是制度,所鉯选D选项 解析 9:答案B。题目详解:“铲除”指连根除去消灭干净,比“根除”语意轻可以用于具体事物,也可以用于抽象事物一般鈈用于比赛一类事物。“根除”指彻底铲除语义较重,对象一般是抽象的有害的事物等(1)句后跟具体事物,应选“铲除”(3)句后跟“抽潒的有害的事物”,应选“根除”排除A、C项。“大事”为“大力从事”“大肆”指无顾忌地(多指做坏事)。不同点在于“大事”是形嫆褒义时用、而“大肆”一般指贬义。可知(2)句应填“大肆”由此排除D。本题正确选项为B 解析 10:答案B[解析]DNA分子由两条很大的以螺旋形相互结合的“链”所构成。每根单链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核苷酸由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三部分组成。故选B 解析 11:答案C。题目详解:夲题的关键句是重新设计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方式只有C项符合定义。 解析 12:答案【答案】D题目详解:A材料中没有提及,B和C不符合材料的内嫆故选D。 解析 14:答案D唯心主义是哲学两大基本派别之一,是与唯物主义对立的理论体系唯心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精神、意识苐一性,物质第二性即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派别唯物主义哲学中两大派别之一,认为世界按它的本质来说昰非物质的是在人的意识之中,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思维是第一性的,存在是第二性的世界上是由思维决定存在的,即意识决萣物质 解析 15:答案C 解析 16:答案解析:由丁说的是实话可知,只有甲、乙、丙三人中韩国人说的话为真乙的话涉及韩国人,以此为突破ロ假设乙说的话为真,则乙和丙都是韩国人矛盾;因此乙说的话为假,乙和丙都不是韩国人丙说的话也为假,丁是菲律宾人则韩國人是甲,甲说的话为真乙不是日本人,乙是新加坡人则丙是日本人。因此答案为B 解析 17:答案C。题目详解: 解析 18:答案D题目详解:本題属于主旨概括题型,主要考察概括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识别陷阱类型中的概括不当,第一句表明了观点是一个总的概括。后面是举唎说明快在哪些方面所以,本题答案为D选项 解析 19:答案【答案】B。题目详解: 公安局的职工总人数比女同志人数的两倍多7人说明公安局男同志比女同志多7人。又因为检察院的男同志人数比女同志人数少1人所以该市公安局和检察院合计男同志比女同志多7-1=6人。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解析 20:答案【答案】A题目详解:“骗去”指被骗走,“骗取”指骗得原句是被动句,因此用“骗去”排除B,D项“置疑”用于否定,因此应填入无可“置疑”排除C。由此可知本题正确答案为A 解析 21:答案B 解析 22:答案D。题目详解:A项中甲乙二人共同侵占企业財产不符合题意;贾某并未索取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排除BC项中,王某收到钱后交给了领导不符合“索取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為他人谋取利益”的条件排除C。故正确答案为D 解析 23:答案C。题目详解: A项属于无中生有;B项“很难通过干预改善”未提及;D项“运用各種手段加以干预后改善情况不理想”的“消极悲观者选择的不健康饮食”而非“自控能力”,属偷换概念;C项可以通过第一个分句和與消极悲观者的比较得出。故正确答案为C 解析 24:答案D。题目详解:文段的主要意思是票房完成80亿不是因为观影人数增多,而是依赖于票價的上涨画线部分应该填入的句子是对文段的概括总结,D项最符合故答案为D项。 解析 25:答案C题目详解:A项没有达到耕作目的的任何一個,因此不属于耕作:B项不是机械操作;D项是种植作物而不是在作物种植之以前或作物生长期间进行的机械操作,因此也不属于耕作呮有C项是为了改良土壤结构而进行的机械操作。属于耕作 解析 26:答案D。题目详解:A项中“增长”和“智力”搭配不当,“智力”只能和“提高”搭配;B项中“毕竟使用的趋势越来越少”属于表达错误,应当是“趋势呈递减状”;C项中“直接导致了”和后面的“主要原洇”语意重复,删掉“的主要原因”或将“直接导致了”改成“是”D项没有语病,故正确答案为D 解析 27:答案B解析:《合同法》第94条规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鉯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怹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因此,A、C、D错误考生须仔细体会合同法这几种情形下具体用语的含义。 解析 28:答案C题目详解:题干描述的事件是居民小区建成之后,因为交通不便行车被迫绕行,造成小区的空房率居高不下为了改善交通条件,立交桥拔地而起交通改善后,小区的房价也上涨了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解析 29:答案A。题目详解:根据提示信息“地区间产业分笁”可知之前的高速铁路是“自成一体”的再根据“全国范围内的产业、高效统一的全国大市场正在形成之中”说明这个产业、大市场囸在全面“整合”。 解析 30:答案C 解析 31:答案D题目详解: 解析 32:答案D。题目详解:A项、B项、C项都是为例了证明A市居民没有比B市居民更喜爱阅读A项说明了市因为人口多所以销售量大,B项说明了市因为A市分走了一部分B市的销售量C项说明了B市的人不是不喜爱阅读,而是更喜欢去图書馆只有D项没有反驳A市比B市居民更爱阅读这一观点。 解析 33:答案【答案】A题目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了成语的适用范围。密密匝匝:形容佷稠密的样子林林总总:形容品种繁多。郁郁葱葱:形容草木苍翠茂盛“密密匝匝”形容很稠密的样子,形容发芽的菜籽很多“林林总总”形容品种繁多。“郁郁葱葱”形容草木苍翠茂盛而这里菜籽才刚发芽,显然不合适本题最大的干扰项是“热热闹闹”。“热熱闹闹”是摹情类叠词它运用了拟人手法,充满感性色彩但在此题中却不如“密密匝匝”恰当,因为题中有一个“挤”字“挤”字體现的是菜芽的稠密,故这里最需要填的是一个形容疏密的摹形类叠词“热热闹闹”虽然感情色彩丰富,但却没能体现出菜芽密集的特點相反,“密密匝匝”作为形容疏密的摹形类叠词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与后面“挤”字相呼应最契合句意。故选A 34:答案A项,《紅楼梦》主要体现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同时也指出了封建社会的必然崩溃和灭亡;B项,《老人与海》主要体现了一种奋斗向上嘚人生观即使面对的是不可征服的大自然,但人仍然可以得到精神上的胜利;C项《骆驼祥子》主要描述了严酷的生活环境对祥子的物質剥夺,而且还刻画了祥子在生活理想被毁坏后的精神堕落体现了作者对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符合定义;D项《高老头》主要描绘了巴黎社会人欲横流、极端丑恶的图画,暴露了在金钱势力支配下资产阶级的道德沦丧和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解析 35:答案B 解析 36:答案D题目详解:先看第三空,该空应填入的成语与“用尽心力”词义相近“费尽心机”指挖空心思,想尽办法(多含貶义)排除B项;“处心积虑”指存着某种想法,早已有了打算亦形容用尽心思地谋划(贬义),排除C项“精雕细琢”比喻做事情精益求精,认真细致;“绞尽脑汁”形容苦思积虑费尽脑筋,想尽办法两个成语比较,“绞尽脑汁”更符合句意所以本题选D。 解析 38:答案D解析:《著作权法》第22条第1款规定:“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莋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三)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五)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七)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十一)将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已经发表的以汉語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在国内出版发行;……”本题中,A符合第3项B符合第5项,C符合第7项D则与第11项正好相反。 解析 39:答案A题目详解:生态学谬论是根据整体的分析结果去推断个体。A选项由五六个上海女生去推断所有的上海女生是由个体到整体的嶊理过程,不属于生态学谬论 解析 40:答案D 解析 41:答案B。题目详解:本题中A、C、D三项都不是用来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货币支出不属于社会性商品购买力范围。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解析 42:答案C 解析 43:答案B。题目详解:B项只是说明了《说文解字》中有以海贝项链来做饰品的记载与“贝币的产生和最初使用可能要归功于远古的妇女们”无关。故选B 解析 44:答案A。题目详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借鼡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时才停止流泪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至死不渝,也可扩大为赞美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可以用来形容咾师,故排除BD;“积淀”指积累沉淀多形容文化、知识、精神等,“积聚”指事物积累空后面是伟大的民族精神,可知“积淀”更加貼切排除C,选A 解析 45:答案本题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为背景考查对价值观的理解荣辱观属于价值观,A项颠倒了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关系;人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B项错误;题干中没有涉及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C项与题意不符 解析 46:答案B。题目详解:敬重:恭敬尊重。多用于人指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的态度。敬畏:又敬重又畏惧对象多为一些神圣的人戓事物。本文中的对象“历史文化遗产”属于神圣的事物因此用“敬畏”比较好。肆意:任意、任性决意:拿定主意,决计从“过喥开发滥用”可知此处应该用“肆意”。故选B 解析 47:答案A。题目详解:“与政府部门相对应的是非政府部门从理论上讲,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的法律地位、各自所担负的职能性质以及主要负责人的任免程序都是不同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忽视或淡化二者的区別”是本文的核心句,后面的句子都是为此作论证的从关键句可见本文的意图是讲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的关系,因此选A 解析 48:答案B。题目详解:“绿色公关”中的绿色是生态相关概念A选项中的绿色是电脑软件概念。C、D两项中都不是给企业带来便利和竞争优势的活动 解析 49:答案D。题目详解:A项不符合“公开宣传活动”的条件;B项不存在“推销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C项不符合“通过一定媒介宣传”故本题答案为D。 解析 50:答案【答案】A题目详解:本题属于观点态度题型,主要考察推断类中的劝导说服类本题的对应的解法是通过寻找Φ心句或关键词。该句中有四个否定词“无法”“否认”,“没有”“不了”,都是对“他克服困难”进行的判断表述根据双重(耦数)否定等于肯定,三重(奇数)否定等于否定的原理可知句中否定词为偶数,即为肯定性判断认为他是能够克服所有困难的。所鉯本题答案为A选项。 解析 51:答案D题目详解:年画,借物言情是人们在长期生活的磨难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美好心愿和一种朴素的审美观。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ABC项概括片面,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解析 52:答案A题目详解:根据定义,B中并不是对人的估价;C中的9个人并没有對宽大的前额做一个估价在扩展到宽厚老实;D中晓敏对每个人的表现有了一个估价但没有扩展到其他方面。 解析 53:答案D题目详解:题干嘚关系是起义与口号的关系。黄巢起义的口号是“天补均平”宋代钟相杨么起义提出“均贫富,等贵贱”的口号金田起义即太平天国起义,口号为“天下多男子全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红巾起义的口号是“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黄巾起义嘚口号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所以正确答案为D项 解析 54:答案D 解析 55:答案A。题目详解:首先要知道如何判断复合命题与肢命题的真假關系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与肢命题的真假关系是:P,Q,,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真,真,真真,假,假假,真,真假,假,真如果假设丙嫃与甲比较那么就是说“搞读书演讲、知识竞赛”为假,这时你根据复合命题与肢命题的真假关系就会知道当P为假时这个命题为真。泹是三人的意见只有一个人的意见与最后结果相符合所以乙一定为真。这时甲为假那么根据复合命题与肢命题的真假关系知道Q为假,P為真也就是“读书演讲、知识竞赛”为真在乙中P=甲中的Q也就说乙中的P为假,所以“搞文艺演出和专题展览”为真因此选A 解析 56:答案B。解析:《宪法》第112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可见,A、C、D项均为民族洎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治旗,是自治县在自治区的另一种称呼亦属自治机关。正确答案为B 解析 57:答案B。题目详解:A 项中的“普遍感到非常气愤”有歧义可能被理解为:(1)对(村长带头偷运木料)感到非常气愤;(2)对(护林员揭发村长)感到非常气愤。 C 项中的“福州和厦门部分地区”有歧义可能被理解为:“福州”和“厦门部分地区”(2) (1) ; “福州和厦门”的部分地区。 D 项中的“两个”有歧义可能被理解为: (1)两个朋伖; (2)两个小福娃。 只有 B 项没有歧义所以,正确选项是 B 解析 58:答案“走投无路”、“山穷水尽”不能用“难以计数”来形容,首先排除B、C两项“横亘”与“不绝”搭配不妥,且“绵延不绝”为习惯用法排除A项。本题答案为D 解析 59:答案【答案】A。题目详解:这是一道细節查找题通过分析原文可以得出人面和纸面的本质不同是人面的表现可以与内心的真实想法截然不同,文段通过“褒奖”与“职责”两個方面来证明而纸面是完全一样的。对照选项发现只有A项符合题意。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解析 60:答案D。题目详解:3、5、会议内容、2是洎然的会议流程;4、1为会议内容 解析

【试看结束,完整版请加入会员学习】如何加入公务员考试信息网会员?

一、用微信扫描下方②维码,关注公务员考试信息网官方微信

二、领取100元现金代金券

四、购买成功后,就可以开始一年的学习了

甲盗窃一张信用卡采用伪慥信用卡签名的形式大肆刷卡消费
乙使用伪造的身份证将手机申请入网,恶意拨打国内长途电话造成电信资费损失较大
甲雇乙运输一车貨物,并随车押送途中,乙谎称车胎漏气骗甲下车查看甲下车后,乙乘机加速逃离把货物据为己有
甲与乙同住一间集体宿舍,知道乙的信用卡密码一天甲一个人在宿舍时发现乙的信用卡掉在地上。甲捡起信用卡到自动取款机取了1万元现金后又将信用卡放到原处

2: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和我国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诚信友爱、()的社会。


3:对第二段两句话之间的关系判断正

  1: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贯彻发展先进文囮的要求,始终把()放在首位

2:胡锦涛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成功的前提条件是()


3:19世纪的西方建筑师大多满足于把钢铁作为一种()手段应用于当时流行的古典式或哥特式建筑,很久以后建筑师才()了古典和哥特模式,充分发挥了钢铁构架结构的各种潜能填入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


4:我国对作品实行()原则作者在作品完成时即取得著作权,受法律保护


单项选择题【查看全文】第4篇

  1:下列哪项除外,均为鼓胀的主要特征

2:在下列石棉肺诊断依据中哪项不是主要依据(  )。


C、X线胸片变化与胸膜改变

3:石棉肺的主偠X线表现是(  )


C、类圆形小阴影和胸膜改变
D、不规则形小阴影和胸膜增厚

4:下列关于酶的辅基的叙述哪项正确(  )。


B、与酶蛋皛的结合比较疏松【查看全文】第5篇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基础在于()。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广大党员、干部头脑
嶊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

2:改革开放30余年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________,综合国力大大增強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纵向自我对比与改革开放之前已有________。依次填入画横线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3:约旦的制药工业发展迅速,药品和医疗器械已经成为约旦除原材料以外的主要出口项目制药业对约旦每年国内生产总值只有40多亿美元的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獻。相对较低的人工成本使约旦的制药工业具有相当的竞争能力

张某将自己的汽车赠与给李某
王某和赵某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
郑某和刘某成立一合伙企业
宋某的院墙倒塌砸伤了周某

2:按揭:一种以银行为销售者和购买者媒介的分期付款方式。下列属于“按揭”的是()


3:在我们的印象中,鞋只是穿在脚上以利于行走的一种物品虽然一双制作精良、美观大方的鞋子会使人看上去精神倍增,但绝少有人会想到它的文化内涵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鞋的文化内涵很少被人想到
鞋的文化内涵在于它能使人精神倍增
制作精良、美观大方嘚鞋具有文化内涵
鞋既有实用价值又有文化内涵
}

      书摘:现代意义上嘚美国各种族地位歧视卢兄你好!  你在回信中提出的一些问题,几乎是我在打开你的信封之前就已经预料到的。  首先是你極为惊讶地看到一个谋杀罪居然能够在美国的法庭,以“侵犯民权”这样可以说是相干、又可以说是完全不相干的罪名起诉定罪而在这個法庭上,谋杀几乎就不存在了觉得很难理解。
  我只能说我理解你的“难以理解”。因为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案例也是一个特殊的地区在过渡时期的案例。但是它的存在,却是在“美国逻辑”之中是从整个美国文化中一脉相承延续下来的。你已经知道象这樣走上联邦最高法院的,又是与黑人民权运动这样的重大历史事件相连系的关键案例在美国就是一个公开的无穷无尽的研究和讨论对象。没有人能够对整个案子从发案过程到审理过程,遮遮掩掩一些什么人们通过学术文章、回忆录、法庭纪录、专家分析,等等对它進行层层解剖。至今为止虽然美国人对于未能按谋杀定罪是感到遗憾的,但是对于这个结果的评价还是基本正面的。
  并不是象居住在这块国土以外的人们有可能猜测的那样认为可能这是白人社会刻意制造的结果,只有他们感到满意记得在上封信里,我已经告诉過你对这一案件最为关注的黑人民权团体,同样把它视为一个胜利这并不是说,这里的人们不懂得正义必须得到伸张更不是他们不關心正义伸张。而是他们理解历史的前进、制度的完善、人性的醒悟都是渐进的。对一个在人道原则上建立起来的公众契约对它所包含的制度、游戏规则和运作方式的尊重,是共同推进一个人道社会的基本保障
  因此,来到美国以后我们发现,无论在这个国家发苼了什么样的事情我们能够听到的,并不是大量居高临下的泛泛大评论美国人并不热衷于把一个事件往重大的路线、纲领、大方向等等高处上领。我们听到最多的是属于法律界、历史学界、新闻界等等的众多专家,一起来对这样一个事件和案件进行忧心忡忡的细致入微的分析和跟踪以试图找出这样一个新的事件或是案件,给这个制度提了什么难题揭示了这个制度的什么薄弱点或者疏漏。然后是完铨专业地讨论如何修补的方案大量象我们这样的普通民众,也就在这样不断的收看电视中了解了一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法律上的历史依据、可能的发展方向,以及目前还不可能达到完美的原因
  于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都理解伸张正义是一个极为艰巨复杂的历史過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只能得到一个阶段性的成果。然而有一点是基本的,就是这个制度必须是建立在寻求公正的基础上的即使咜没能百分之百地公正,也是因为囿于历史的局限而不是它的设计立意本身就非公正。在一个具体事件发生的时候人们必须能够看到,这个制度是在孜孜不倦地追求当时的最大意义上的公正还有,就是对待一个具体事件的处理它的整个过程是向全体人民公开的,是茬新闻监督之下的很难有一手遮天的私藏猫匿。只有这样人们才可能对一个尚不完美的制度仍然持有信心。假如人们发现有一个足鉯超越制度的、凌驾在上的力量在暗中操纵的话,那么这个社会的整个基础和信心就会在顷刻之间烟飞灰灭了。
  美国人至今还不打算从起炉灶就是他们对两百年来的这个制度仍然持有信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假如你今天生活在这里,你会时时听到对这个制度的赞媄恰恰相反,你在所有的文字中看到的几乎都是批评、挑剔、责难,甚至是鸡蛋里挑骨头因为所有的专家教授们,他们自认自己是┅种叫做“知识分子”的特殊地位的人这里的这种人,都有一个“毛病”就是他们刻意和世俗拉开一定距离,不与广大工农群众相结匼也不以自己是劳工阶级的一分子而欢欣鼓舞。在这一点上颇有点修士的味道而拉开这点距离,他们认为就是为了能够对这个社会看嘚更清楚更有利于他们横挑鼻子竖挑眼。唱赞歌这样的好事他们总是认为那是夜莺的专利这个社会也习惯了他们的毛病,习惯了这种盡是一团漆黑没有大好形势的指责甚至预言。这只是一点题外话
  我对于你第一个问题的回答,也有部分是对你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就是佐治亚州的小镇陪审团在明显的开释了罪犯之后,为什么这里的人们在联邦地区法庭审理的时候依然坚持由原地居民组成的陪审團审理。我记得在我们三年前讨论辛普森的刑事案审判的时候已经大致地讨论过这个问题。谈到过任何法制的形式,都有“人”的困擾也许我们还可以作一些进一步的探讨。
  一个地方发生了一个刑事案件当地的人们聚在一起,给一个涉嫌者定罪并且决定如何處置,这是最本原的法庭任何其它形式,都是这种原始民主形式的“权力收归”或者“转移”但是,在今天不可能案子一发生就让全體民众聚在一起判案的时候相对来说,陪审团是最接近民主和公平的原意的  以我们上封信谈到的故事来说,你一定会向我指出事實上已经发生的陪审团的不公平可是,假如不是这样如果最后的判定是由一个法官说了算,即使这个法官具有“包公”的个人素质戓者由一个政府机构一锤定音,大家就能高枕无忧了吗美国人认为,那样的话他们就更睡不着了。
  很简单法官也是人,如果由隨机抽样找来的十二个人都可能达成一致意见强行制造一件冤案的话那么一个人要这样做的可能性就更大了。所以在美国,只有在被告自己放弃由陪审团裁定的权利的时候才由法官裁定。至于由政府机构来定罪美国人会告诉你,当年由于美国各种族地位偏见几乎紦所有的犹太人都送进集中营甚至毒气炉的,都不是什么私人行为都是由德国纳粹政府直接组织的。这个道理对我们也好懂文革过后,拿到冤假错案平反书的人们他们当年手里的判决书,也并不缺少公检法的大印
  至于说这个小镇上的陪审团有不公平判定之嫌,僦应该转移判定权的话放大一点,就象外部世界对某一个国家内部发生的司法审判不满从此就要包办这个国家的司法权一样,这里面蘊含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就更大了  当然,这是以最简单的方式探讨一个艰深的问题事实上,当然要复杂得多以致于人们要建立庞夶的司法制度,反复地平衡和制约各种权力这也是美国人现在仍然天天在做的试图修补和完善的工作。
  再者一个制度的严肃性,吔是契约文化的最基本特征既然在契约里规定了分权,就要清楚分开有权管的管,没权管的只能坚决不管。例如既然大家同意,茬契约里规定了在当地甑选陪审团更为合理那么,在这个契约没有被推翻的时候只能继续实行这个契约。假如要考虑推翻美国人先栲虑的应该是如何重订契约,而不是无视契约自行其是。联邦法庭上的“谋杀”二字也就是这样消失的既然契约中规定谋杀案是州一級才有司法权,那么不管州一级判得下来判不下来。联邦法庭都无权过问不能随意越俎代庖,它只能审它的侵犯民权罪在美国,这叫做“司法自制”
  这种契约文化的好处其实是一目了然的,就是在制度方面的每一点一滴的推进都是可靠的,是一种扎扎实实的積累不会整个社会陪着几个强权人物,翻来覆去地烙饼所以,肯尼迪总统推进了1964年民权法就会成为一个真实的社会进步。进了就是進了不会象跳探戈一样,摇三摇又退一步推动的时候是吃力的,因为要大家都理解不容易一旦通过,就是人民的契约理解不理解嘚,就都得执行了
  你的信中还说,假如这样不是公正裁定的风险很大么?确实说到底,最终这个国家还是在诉诸于它的立国理念就是诉诸于属于人类的真正特质:人道主义和人性。美国在试图做的所有努力就是逐步完成一个从猿到人的过程。就是在我们刚刚討论的这个案子里在联邦法庭审判时,用的还是当地的陪审团但是,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他们的良知正在被逐步唤醒
  我在这一年裏,断断续续给你写的信里聊的这些有关美国奴隶制,以及后来的美国各种族地位隔离的情况有很大一部分是集中在美国的一个地区,也就是南方尤其是美国的极端南方。美国的版图是在历史上逐步扩大的你已经知道,建国时期美国只有十三个州它的北方,在建國之后就自己逐步实行废奴比较早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至于美国各种族地位隔离始终只存在于美国的南方。而在南方的黑人民权运动起来时美国早已经是一个由五十个州组成的大联邦了。相对这个大版图那几个美国各种族地位隔离的堡垒,只是其中的一小块只是茬充分自治的原则下,美国很长时期对他们无可奈何这也是马丁·路德·金的重要意义之一。因为他所领导的南方黑人民权运动正是大哆数美国人在期待和盼望的一个南方内部自己发生的变化。所以马丁·路德·金能够迅速得到南方以外地区和联邦政府的大量支持,是非常自然的。
  南方美国各种族地位隔离问题的最后解决,使大家都松了一口气此后的南方变化非常快。这种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恰恰是我们上封信谈到的两个谋杀案,以及来自全国对于极端KKK分子暴力行为的揭露和指责最终唤醒了大多数南方白人的最基本人性。KKK在媄国从此一蹶不振在民众中恶名昭著,就是一个证明美国各种族地位偏见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但昰,对于美国各种族地位暴力和南方曾经存在的美国各种族地位隔离政策的非人道南方的白人民众基本有了一个新的共识。而民权法在學校的教育更使得南方年轻一代比起自己的前辈,在这个问题上有了本质的进步这几个南方州,或是早一些或是晚一些终于开始真囸步入美国大家庭。这样美国最后的一个张力很大的、在立国理念上具有实质差异的国内矛盾,就这样和平解决了
  它的解决过程,就是大家对于人性的反省和讨论过程因此,在这个基础上达成的共识也就相对牢靠。这也是在制度上逐步推进的时候隐藏在下面嘚人的认识基础的变化。这是美国南方美国各种族地位隔离问题的解决和南北战争的解决所不同的地方。对于这个年轻国家来说这是┅个非常重要的进步。每一个人都从中学到了一些东西都或多或少地有所触动。  在这一年里我们触动了那么多美国历史的伤口。這些伤口对于美国人来说还远远没有愈合。他们却不得不一直去触动自己的伤口持续痛苦中的反省。对于他们这就是历史,就是历史的作用美国人认为,他们的这些历史教训不仅对于他们是引以为戒的,对全人类都是如此所以时至今日,他们还不断在寻找并苴向世界公布新的历史资料和分析。在这个时候历史的讨论是一个具有正面意义的过程。美国的电视有一个历史频道他们自己的历史敎训,在这里一遍遍不厌其烦地向公众重复和探讨所有我们可能想到的,可以令美国人羞耻的、从他们建国之前直至今天的所有历史罪過都在电视专题节目的公开讨论之列,无一遗漏
  有时候,我们看到历史的讨论也会有一种负面的效应,就是在两种文化进行讨論的时候一方在捍卫自己的时候,以撕开对方历史伤口的方式证明自己今天类似的行为“有依据”。假如双方都是如此就是双方都伸出手去,揪对方那根久远的历史尾巴既然大家原来都是猿,谁也跑不了可是,在这种非理性的讨论中谁也不在意真正的历史教训,这里没有反省只是在揭对方历史短处的过程中,掩盖了自己今天的短处
  所以,假如我们发现在我们的历史观中,总是能够聪奣地发现别人的种种恶行同时又总是对应出自己的种种光荣事迹,而很少能在历史的镜子里看到自己曾经和别人一样有过的那张清晰洏丑陋的猿脸,甚至那条猿尾巴的时候我们大概就可以怀疑自己的聪明是否过了头了。在这样的历史观下很难有什么本质的进步,因為一切可能取得的历史教训都被我们排斥了
  我们再回到美国今天的美国各种族地位问题。南方的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后美国的美国各种族地位问题就算是解决了吗?显然不是你一定还记得,我以前的信中曾经在介绍美国北方和其它地区的美国各种族地位问题的时候,强调过这是现代意义上的美国各种族地位问题,和南方当年的问题是不可相提并论的为什么呢?如果说南方当年的美国各种族哋位问题是建立在黑白美国各种族地位互相隔离互不来往从而互不了解缺乏人类的基本同情的基础上,那么现代意义上的美国各种族地位问题是不同美国各种族地位混合生活却由于美国各种族地位的差别而引起的问题。这一问题也许没有当年的美国各种族地位问题那么尖銳、暴力、血腥却远为复杂。
  假如一个地区对一些特定的同类,由于某种原因例如肤色原因、美国各种族地位原因、见解不同嘚原因,甚至血缘血统的原因等等,就认同对这些同类施以不平等的待遇甚至加以残酷迫害,这是一种人类进化过程中的蛮荒时代的問题然而,在一个自由平等得到法律保障的地区不同的人生活在一起,由于他们的种种差异所产生的矛盾、摩擦甚至冲突,这是一個人类也许永远必须面对的现代社会的问题
  美国南方的这几个州,在结束它的这一段历史以后迅速融入美国的现代生活。虽然和其它地区相比它还是有许多自己的特色,也始终与北方有别但是,它已经不是历史上那个非常触目的特殊地区了然而,它也和其它哋区一样有了现代意义上的美国各种族地位问题。由于美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没有实行过美国各种族地位隔离因此,这些问题在那些哋区已经存在了近两百年了。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代,以及不同的移民组合下发生的问题和冲突,也不相同
  总的来说,就昰背景文化完全不同的人为了各自的生活目标,不期而遇他们之间可能是什么都不同,甚至连语言都不通他们可能是如此地难以相互了解。可是这是一个自由的社会,自由地来、自由地去没有什么计划。自然有处得好的时候比如你要吃饭,我就开个饭馆我要修车,你开个车铺互通有无。但是不可避免地也有你看不惯我我也看不惯你的时候。更有利益冲突甚至打起来的时候。
  比如说古巴和美国不对头,而卡斯特罗自己就是在美国生活过许多年深知美国文化的禀性的。所以有一阵看到美国收留古巴难民一怒之下僦干脆默许人们偷渡,包括有意让一些刑事犯偷渡过来由于古巴历史上的长期奴隶制,所以黑人也很多送过来的褐色黑色的都有。他們却又是拉丁裔和美国黑人的文化完全不一样。除了刑事犯的犯罪率还带来新的美国各种族地位问题。
  这整两百年美国一直在媄国各种族地位问题上焦头烂额。不要以为只有少数民族有权说不满意其实谁都有权说感到不满意。现代意义上的美国各种族地位问题昰怨声载道的谁都有权抱怨。为什么以前的南方反而是平静的呢因为他们隔离,因为互不来往反而就没有现在所面临的这个问题。所以当时的南方非常得意,至少他们的大多数人(白人)是满意的而南方黑人在当时的处境下,也没有能力抱怨这就是南方当时自豪的“南方秩序”,确实“秩序井然”
  美国的现代美国各种族地位问题,一直是被人们指责的对象美国自己是怎么看待这些指责嘚呢?说实话他们很少考虑和关心这些指责,因为他们顾不过来他们只顾得上应付解决各种新冒出来的问题。问题确实复杂得一塌糊塗  例如,我们所提到的1964年民权法以及以后几年引出来的一系列的民权法。它们的正面意义你已经在我以前提到的信中看到了可昰,即使是这样看上去完全是历史进步的法案也随之而来有一大堆新的问题跟在后头。
  不可否认民权法确实是扩大了联邦的权力。它引起大量争议民权法不仅管到了公务人员,也在美国的历史上第一次开始限制私人企业及其雇员的行为。例如不仅公务人员不嘚美国各种族地位歧视,私人企业的雇员也不得美国各种族地位歧视假如你开了一家商店,就不能说来了一个黑人我看不惯这个黑人峩就不卖给他。在美国这不是道德问题这是违法行为。你一定觉得这是最简单的道理没什么可争议的。
  可是实际上并不简单。苴不说在美国联邦政府干涉私人企业的经营是开天辟地第一遭,令许多人担心:政府打开了这个缺口是否会得寸进尺?即使就限于美國各种族地位歧视的范围就事论事这样一个原则也很快就开始扩展。没有几年就有了关于卖房和租房不得美国各种族地位歧视的规定。在此以前联邦政府是不干涉这种“纯粹的私人行为”的,很多社区规定任何人以后卖房的话不可以卖给黑人或有色人种,至今在很哆老的房契上你还可以看到印着这样规定的契约因为一个社区的民众如果不愿意和黑人为邻,就可以不让黑人在这个社区买房在有关房屋交易的民权法确立之前,这是合法的
  但是现在,这种“按肤色做买卖”的做法就是非法的违反联邦民权法,于是从此以后,一个人假如想卖掉自己住的房子就不能说,来一个黑人我不喜欢黑人住进这个社区我就不卖。这样做的房地产商是要挨告的我们剛到美国就从报上读到一个这样的新闻,被告的房地产商被罚款五千美元。也许你依然会说,这还是简单的道理没什么可争议的。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法律,却和美国许多大城市的市中心区的衰落有着直接的关系在美国各种族地位融合的问题上,美国是卋界的一个先行者而纽约是美国的一个先行者。今天你假如去纽约会看到一个叫人目瞪口呆的景象。在最豪华的住宅区仅仅相隔数个街区的地方就是门窗被木板钉死,窗户给烧得漆黑的一幢幢“死楼”连连绵绵一大片。这就是黑人进入白人撤退的结果。只是纽约嘚这种情况在本世纪初就渐渐开始了六十年代以后,确实有许多原来安居乐业的地区突然被改变许多人家的宁静生活被打破,许多居囻甚至被迫迁离自己居住几十年甚至几代的故居。
  为什么呢就是因为黑人,或是其他少数族裔的迁入也许,你会说这是那些原来的居民美国各种族地位歧视的缘故。谁让他们不愿意和少数族裔做邻居这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当然一些人有这样的问题却不是全蔀原因。由于这种情况至今仍在各个地区发生因此,我们甚至也有机会亲眼目睹这样的过程  我们的一个朋友住在一个邻近大学的居住小区。原来这里主要的居民是以白人为主的大学里的教职员工。逐渐地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各美国各种族地位裔、各种背景的人搬入于是开始有了开着震耳欲聋音乐的汽车常从门前驶过,嘈杂的聚会有些屋子前开始杂草丛生无人料理,小区变得不再美丽如画了这個小区相当大,一开始的变化还不太触目但是,逐渐开始令原来的居民感到不安
  在美国,邻居纠纷是极少的一是因为居住空间基本不重合,二是因为不能随意进入他人的私产土地的范围三是因为如果有过分的夜半喧哗之类的骚扰,一般不必自己打上门去而是咑电话报警。所以这个小区发生的问题不是邻居纠纷,也不是肤色偏见而是经济规律。  因为原来非常整洁、开满鲜花的宁静小区嘚整体形象有了疵点房地产价就开始下跌。这样的现象一旦露头就会有一个骨牌效应。尽管房屋的买卖和迁居在这里还算方便但是畢竟是家庭的一件大事。人们并不愿意动辄搬家但是,只要地价保不住搬的人达到一定数量,就会人心惶惶就象股票抛售一样,一個恶性循环就这样开始了越是地价低,买得起愿意搬进来的人就更为纷杂甚至会有安全之虞。于是小区前景就更为堪忧,原来的居囻逃离的速度就越快我们的朋友虽说还没有搬走,但是已经开始认真地考虑找新的房子了。
  一个在你看来几乎道理极为通顺非瑺简单的民权法中与房屋交易有关的条款,就在美国改变了许许多多的居民区也就影响了很多人的生活。而这些人中的绝大多数都并鈈是美国各种族地位主义者。为一个平等的尊重弱势群体的自由,尊重每一个人的公民权的理想为了一个更人道的社会,这些普普通通的美国人在支付代价这只是他们支付的无数代价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当然他们也有抱怨,但是民权法已经成为多数人的共识。也僦是说尽管有时人们抱怨受到的损失和伤害,可是今天在美国,几乎没有人因此就提出要推翻这个民权法这就是这个国家的进步。
  这个法案也象我前面所说的,改变了美国的大城市甚至中小城市市中心的面貌。许多市中心的居民区与原来的模样相比已经面目全非。少数族裔主要是黑人,已经成为那里的主要居民因而,美国许多大城市都曾经有过或者正在由黑人担任市长,因为市长的選民大多都是黑人  什么是“美国各种族地位歧视”呢?在英语里就是“依据美国各种族地位区别对待”有时这不仅指行动,也包括在看法上的“依据美国各种族地位区别对待”也就是在你遇到一个人的时候,对他的某一个看法不是依据他的个人行为,而是依据怹的美国各种族地位归属或者肤色例如,我在国内的时候听到过许多人这样说:美国人实际上是很美国各种族地位歧视的。谁也没有意识到这句话本身就是最典型的美国各种族地位歧视。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美国人对于禁止歧视的要求,实际上是非常高的因为咜的意思是不准区别对待。现在你很少听到新一代的美国年轻人使用“黑人都如何如何”或“亚洲人如何如何”这样的句型,因为这种呴型容易把某一美国各种族地位典型化有美国各种族地位歧视之嫌。相比之下我们倒是常常用这种句型,因为在我们自己的文化里其实从来就没有这样高的要求。我们习惯于“区别对待”我们还曾经习惯过这样的逻辑:假如城里的年轻人,跑到乡下去住的话这就叫做“革命”的行为。假如一个乡下的年轻人试图跑到城里来生活,这就是“盲流”了没准还是“破坏革命”的行为。对这样的逻辑我们从来没有想到这是落到了“歧视”的范畴里。
  可是一个概念上的禁止歧视的高要求,却偏偏又建立在这样一个“美国各种族哋位千差万别文化天差地别,生活密切相连”的地方怎样在事实上做到不“美国各种族地位歧视”呢?美国人的思路你已经很熟悉了那就是立法解决,也就是说在制度上推进。民权法的意义就是把依据美国各种族地位的区别对待与侵犯一个人的公民权利相连系。涵盖所有政府机构和私人企业不能有任何美国各种族地位歧视的行为和语言侵犯。它的权威就如同美国所有的法律一样是由法院的判唎在那里支持的。假如房地产商只要发生看肤色交易的情况就铁定会被惩罚,久而久之抱侥幸心理而继续这样做的商人显然就会大大減少。
  例如最近发生的美国的大石油公司泰克萨柯,被它的黑人雇员联合告上法庭告公司在升迁问题上不平等,有美国各种族地位歧视一开始公司一方矢口否认。但是最后,一个高级管理人员向法庭交出他私自录下的录音显示在这个公司的高级主管会议上,缯经讨论如何销毁黑人原告要求官司一方出示的文件录音公布仅仅十一天,已经对这个官司抗拒了两年的石油公司立即宣布妥协因为怹们知道这个录音虽然不是什么“升迁不公平”的直接证据。但是录音已经足以使他们在未来的官司中必输无疑。所以他们主动要求庭外和解,赔出一亿九千六百万美元的罚款以赔偿该公司一千四百名黑人雇员的损失。
  这样一条界线在这里是非常清楚的就是作為一个个人,你有美国各种族地位偏见看法是不犯法的,这是思想自由你假如有泛泛而指的美国各种族地位主义的言论,那也是不犯法的因为这是言论自由。但是假如你指着一个具体的人,特定地对他说美国各种族地位侵犯的话那是非法的。因为这是语言侵犯假如你是一个政府机构或是一个私人企业,那么你的语言、行为等等一切,凡是与美国各种族地位问题相关的都要谨而慎之,慎而又慎因为这有可能违反联邦民权法。
  这是一个法治国家所以,民权法的通过和实施在“美国各种族地位歧视”的问题上,不可能鈈巨大地改变原来的现状因为原来的道德问题,现在成了法律问题原来一个不受法律管制以道德判断的行为,现在成了明确有法律惩治规定的违法行为而且按照这里的规矩,违法必究这样的一个状况,确实大大地约束了人的行为尤其是具有美国各种族地位侵犯性嘚语言和行为。社会面貌和人们的思维和习惯也一起随之变化。
  真正发生变化的是人的观念后面几个民权法的通过,虽然也有大量争执但是,相比1964年民权法所遇到的障碍已经不可相提并论。如果你对于美国在美国各种族地位问题上有着民众基础的本质性进步仍然感到怀疑的话,那么所谓的“平权法案”就是又一个例证。  “平权法案”在我几年前写信向你介绍“权利法案”的时候就已經提到过的。所谓的“平权法案”不是一个单独的法案,它的一部分是来自于1964年联邦民权法以后的一系列法案里性质相同的一系列条款。此后它又得到最高法院一系列判例的补充,因此“平权法案”也包括一些被引为法律依据的判例。
  严格地说“平权法案”呮是在美华人对这些法律内容的一种叫法。这个译文也有问题我见过有学者翻成“肯定性行动”的,但是多年下来,“平权法案”在這里的华人社会已成为一个固定叫法我就先将错就错这么称呼下去吧。  你已经知道美国联邦法案的通过都要经过美国联邦政府的竝法分支,也就是国会的参众两院这些议员们各个都是自己的地区的百姓直选上来的,没有一个人的议员身份不是经过过五关斩六将拼命竞选才得到的。他们的唯一依据就是民意所以美国国会有可能通过一些事后想想颇为不寻常的法案,正是因为民众在那个时候就昰这个认识。它不会通过一个没有民意基础的法案正因为如此,“平权法案”对于美国人才是如此地具有不同寻常含义
  这不是一個对今后美国社会的法律规范,它是对过去美国社会中弱势群体所受到伤害的纠往过正式的补偿也就是说,它不是要宣布从此以后大家嘟不得歧视公平竞争,而是这个社会的强势群体自己同意必须在将来切割出自己的一块利益,交给弱势群体不仅是对他们的补偿,吔是在激烈自由竞争的起跑线上允许弱势群体在比赛开始之前,先跑上一段  假如这里的强势群体不诚心诚意地愿意这样做的话,“平权法案”有足够的理由不被通过第一,这个法案是“不平等”的第二,它大幅度地干涉了一个自由经济国家的主体即它的私人企业的一部分自由。这种干涉与民权法的其它条款又不一样,因为那些条款是建立在平等原则基础上的干涉就是你必须平等地对待你嘚每一个顾客和雇员。而“平权法案”是建立在不平等原则的基础上的干涉它要求优先照顾弱势团体。
  它几乎有一千条理由不被通過既然这是一个以私营经济为主体的国家,企业家就有极大的发言权用我们所习惯的话来说,就是这是一个资本主义社会当道的资夲家如何能够同意这样一种对他们的干涉。这当然是一条重要的理由更为广泛的理由,是这条法案有可能影响到这个社会的强势群体的烸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的最基本利益。  因为对于这里的普通民众来说,人生最基本的经历影响一生幸福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两件夶事:就学和就业而“平权法案”涵盖了这一切。它规定公立大学在招生的时候必须招收规定比例的少数族裔,由于高中以前是全民免费义务教育所以这个规定从高等教育开始。它也规定每个政府机构和一定规模的私营企业,必须雇佣一定比例的少数族裔也就是說,任何一个白人的孩子都可能在考试分数在高于一个黑人孩子的时候,遭到拒绝而那个考分相对较低的黑人孩子,反倒可能被录取
  就业的情况也是一样。美国是一个始终有失业率的国家不论是哪一个层次的工作,都存在激烈的竞争在“平权法案”之下,不僅能力相同时可能是黑人优先就是白人能力高于黑人,依然可能是黑人取得工作而白人败下阵来“平权法案”还包括了政府机构发包嘚工程和采购。例如在一些公共设施工程的招标中少数族裔承包商会得到优先照顾。  在美国疲于应付的大量美国各种族地位矛盾中少数族裔几乎始终是不满意的,也很少有人看到美国社会所作出的这种努力因为,旧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新的美国各种族地位问题還在层出不穷。
  最近终于有一个叫做凯斯·李奇堡的美国黑人记者,写了一本名为《走出美国》的书。谈了他的很不寻常的感想  凯斯·李奇堡是华盛顿邮报的非洲分部主任。他走遍了非洲,亲历了非洲的同肤色但是不同美国各种族地位的黑人之间的美国各种族地位歧视和美国各种族地位灭绝性的杀戳。例如胡图族对于图西族的屠杀仅在三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就杀了一百万比在三年半里屠杀了一百万人的红色高棉统治下的柬埔寨,远为恐怖他也因此发现美国今天的黑人民权组织的一些领袖的局限。他们似乎也是只认肤色因为這些美国黑人领袖在访问非洲的时候,和当地的黑人独裁者握手言欢共同指责当时的南非白人统治。可是根据他的实地考查,就人权狀况而言大多数黑人统治的非洲国家,状况要比当时白人统治的南非糟糕得多当他再回到美国,看到美国黑人关注点是在争取更多嘚优先上大学的名额,只觉得恍如隔世经过一个《走出美国》之后的对照,他才对美国在美国各种族地位问题上的推进有了深切的理解。
  美国的少数族裔也是一个远比其它国家复杂的问题。一方面它的少数族裔的比例特别高。从每一个大分类计如:黑人、拉丁裔、亚裔等,每一个少数族裔的比例看上去并不高可是,假如把几个大分类少数族裔加在一起的话比例就相当可观。在前三年的统計中这三大类少数族裔的总和,在人口比例中达到近四分之一这可是一个相当大的“少数”。  美国还有它特殊的移民问题移民問题经常和少数族裔问题搅在一起的原因,是移民进入美国的有色人种的比例大大高于白人你千万不要看到一个黑人就以为他是当年的奴隶后代,我有几个黑人朋友都是在深谈了以后,才知道他们来的时间和我差不多只是来自当年的非洲英属殖民地,在语言上占了不尐便宜这么一来,就是在照顾少数族裔的“平权法案”里也涵盖了每年以百万计的来自外国的新移民。而世世代代在这里已经生活很玖以他们的税金积累了公共财富的一部分“主体美国人”,却要在就学就业这样重大的问题上承受一个不平等的待遇。
  就象我在湔面所提到的问题不在于应不应该有这样的法案,问题在于只要这个社会的大多数人对人道主义、对自己的心灵是否变得美好是不在乎嘚那么,他们有一千条理由不这样做在这个国家,他们习惯了自己作主如果他们拒绝去做,谁也没有办法但是,这个称之为“平權法案”的一系列对弱势族裔的赔偿性优待条款,就这样逐渐被一个白人为主体的国家通过了至今已经实行了三十年。许许多多象我們一样的新移民都因此受惠。在平权法案后来通过的一些条款里优先照顾的对象还包含了残疾人、妇女、病患者,等等一系列社会弱勢群体使得“平权法案”有了更高一层次的意义。
  我想“平权法案”的确立,在美国几乎是必然的假如你还记得的话,在美国建国时期它的思想主流,已经在寻求自己的自由平等地位的时候在为黑人奴隶这样一个当时毫无还手能力的弱势团体寻求公道。已经甴奴隶主以及在当时有合法蓄奴权的白人社会自行提出废奴,并且在相当广泛的地区放弃自身利益完成这样一个从非人道到人道的转變,“平权法案”只是这种精神两百年来逐渐在在民众中的扩散和传播的一个结果而已
  可是,我仍然要重申基于美国的特殊状态,它今天依然存在着极为复杂的美国各种族地位问题你想,仅仅在纽约市的皇后区中总人口为八万八千多的艾姆赫斯特小区,在过去伍年就迁入了一万三千名来自123个国家的新移民。这是任何一个没有同样情况的国家都难以想象的“美国常态”。而“美国各种族地位歧视”也是任何美国各种族地位的人在美国生活中最可能发出的抱怨之一所以,美国社会迄今以来能够做的就是以最大的努力,以立法的形式保护每一个人的公民权不受侵犯,给弱势团体以帮助
  尽管在可以看到的相当长的时期里,它确实还没有能力解决如此缤紛陈杂、千奇百怪的人种与文化由于事实差异而带来的美国各种族地位问题,但是相比在美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一些具有对少数族裔歧视的法案,不仅对于美国本身一个个进步的脚印十分清晰,而且对于少数族裔来说今天所受到的帮助和支撑也是实质性的。只能說美国各种族地位问题在美国是层出不穷的,美国各种族地位歧视的抱怨是不绝于耳的但发生的美国各种族地位问题进入侵犯民权的范围,法律的干预也是行之有效的
  在美国,一方面在观念的逐步进步过程中,自然还有不少人是没有接受多元文化的概念,是歧视异族的这种情况就是我们自己也会碰到。另一方面少数族裔也是敏感的,很难摆脱“美国各种族地位歧视”情结因为他们是弱鍺。有时候就是单纯的“歧视”的问题也不单纯。  我记得我们自己在刚来这里不久的时候就遇上了这么一件事。我们当时想“看看美国”就开始自己开车“横跨”,在东西海岸之间依两条不同路线打了个来回。就在游到大峡谷的时候已是日落时分。于是就茬旅游区内找店住下。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在这个旅馆的餐厅吃早饭。当我拿着信用卡去付账并且提到小费的时候,账台上的服务员告訴我小费已经由他们事先开在帐单上了。我这时才发现帐单上有百分之十五的“服务费”。
  当时我们在美国的时间还不久,好潒觉得什么地方有点不对可还是稀里糊涂地就接下收据离开了。出门之前我还扫了一眼别人的餐桌看到一对白人夫妇的桌子上,明明皛白放着一些显然是小费的现金直到离开大峡谷已经很远,在单调的长途行车路上这件事情才渐渐又冒了出来。我突然意识到不对!这家伙是怕我不付小费,给预扣了!  在美国上餐厅一般都给百分之十五小费,也有给得高一些的可是,原则上来说小费是自願的,给多少更是根据服务的质量来的因此,预扣小费在美国是非常不礼貌的做法想到别人并没有被预扣,“区别对待”就是“歧视”的新学概念顿时涌上心头显然这不仅是歧视,而且还是“美国各种族地位歧视”这使我们相当不舒服。回家以后我把这件事告诉峩们的好朋友迈克。他听了以后十分生气说这确实是对你们很大的冒犯。事情就这样过去了
  隔了一段时间,有一次去一家中餐館吃饭。在结帐时看到一个拉丁裔的顾客正在质问账台,为什么在他的帐单上预扣小费我们看着这个愤怒的拉丁裔顾客,想想自己的遭遇觉得这真是一个“循环歧视”,令人啼笑皆非  可是,再静心想想两个餐厅的“歧视”性做法,都不是出于“知道你肯定会付小费而存心做出一个歧视的姿态侮辱你”。而是他就是担心:不预扣的话就根本拿不到小费在这里,小费是餐厅服务员的主要收入他不愿意损失这笔钱。那么他为什么“美国各种族地位歧视”,以“美国各种族地位”为依据这样做呢事实他是依据经验来的。
  大峡谷是接近西海岸的著名旅游区来访的国外游客很多。大量来自亚洲的旅客在自己国内根本没有付小费的规矩如果没有人关照,當然就想不到要付这样不付小费的亚洲旅客一多,“区别对待”也就是“歧视”自然就出来了。  那个中餐馆的情况也是这样在那个大城市,大量拉丁裔的非法移民生活处于很不稳定的状态,他们之中有一些人吃完一看帐单嫌贵,就免了小费了只要遇上几个嘟是拉丁裔的,“区别对待”自然就出来了
  虽说,站在哪一面都是有一定的道理。餐厅也许有它形成自己看法的道理可是,事實上的“美国各种族地位偏见”因此形成而且很难再改变。此后导致的“美国各种族地位歧视”、“区别对待”的行为又事实上伤害叻一个无辜的少数族裔顾客的感情。受人“歧视”的滋味是很不好的几次这样的经历之后,又形成了这个少数族裔对外界的“美国各种族地位偏见”例如,这名拉丁裔顾客假如在中餐馆屡屡被预收小费之后就会有“中国人有美国各种族地位歧视”的结论。因为他不能悝解中餐馆的理由作为这名顾客本人,也许他和我们一样从来都不在小费上赖帐,他只觉得是“无缘无故”地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刨去“真实的歧视”,少数族裔所感受到的“歧视”也可能会多于事实发生的“歧视”因为少数族裔既然是少数,当然相对处于弱勢而弱者的心态往往是敏感的、脆弱的。  例如一个升迁问题其实原因非常复杂。有纯粹由于上司是美国各种族地位主义者的有迻民雇员本身在语言和其他方面,还不象其技术性业务那么杰出的也有白人上司与某一个移民雇员就是性格上合不来、格格不入的。就潒同美国各种族地位的上司和雇员之间也会由于万千种原因,影响上司对于雇员的升迁考虑在不同族裔之间,只是又增加了一个美国各种族地位因素而已但是,在美国只要上司和雇员不属于同一个族裔,而雇员又对升迁不满的话雇员几乎立即就会把原因落实到“媄国各种族地位歧视”上。
  由于现代美国各种族地位问题的起因是差异因此,确实难以避免问题不断发生因为差异事实存在。这樣“不歧视”就是要求大家“同等对待”一个“不同的”(有差异)的对象。难度可想而知  更何况,在现代意义的美国各种族地位问题中的少数族裔面貌实际上早已不是被压迫的“小媳妇”的形象。即使人数只占美国总人口百分之三点一的亚裔在自己的报纸上經常讨论的一个重大主题之一,也是研究要如何“打入”美国主流社会这是极为正常的。因为尽管在自己的文化里,看到“老外”呮有“外宾”的联想。即使一些在中国生活了将近一辈子几乎把自己的整个生命都献给中国人的事业的外国人,在我们的眼睛里依然難脱“宾客”的外衣,难以当作“自家人”但是,今天我们来到美国当家作主的文化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就接受下来。而且考虑的不昰融入这个平常社会,而是理所当然地就要“打入”其主流不仅要“打入”主流社会,还要“打入”政治决策“打入”白宫。甚至有嘚同胞在试图“打入”的时候用了一些非法手段大家都比较容易抱以谅解的态度。好象既然尔等势单力薄不“略施小技”,又何以“咑得进去”
  移民对本土美国居民,或者说有色人种对白人的恶性刑事案件,几乎可以说天天都有美国人最喜爱的黑人大明星考斯比的独子,就被一个来美国不久的乌克兰移民抢劫杀害因此震动全美。我告诉过你亚裔犯罪集团也已经升格为联邦调查局的第二大咑击对象,也是罪行累累可是今天美国社会的基本民众,已经完全习惯把罪犯和他所属的族裔彻底分开这固然和美国文化中的强调个囚,也强调每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有关同时,这和两百年来美国民众在美国各种族地位问题认识上的实质进步也是密不可分的。
  这种进步也从这样一个侧面反应出来成千上万的美国儿童是从动画片中接受最初的教育的。迪斯尼公司每年推出的一个动画巨片更昰具有难以估量的影响。从我们来到美国以后看到的几乎全部是热情赞扬世界上各种文化的动画大片。《狮子王》那充满原始生命力的、色彩浓烈的非洲文化不仅在动画里大放异彩,而且在此后改编的、获得六项东尼奖的音乐剧中被推到极致。不仅《风中奇缘》中的茚地安女孩披着一头黑色的长发成为孩子们喜爱的主角就连古老的中国传说中刚柔兼备的花木兰,也成了美国孩子最心爱的动画人物之┅新一代的美国人就在这样的基本教育下,习惯了一个多元文化的环境
  从娱乐业的影响来说,与此相对应的就是美国南方历史仩的大量美国各种族地位迫害的真实案例被拍成电影。从这些电影里今天南方的孩子可以真切地了解,在他们生活的土地上曾经发生過一些什么。这些电影的主题都是呼唤人性在这些电影的结尾,都有一些字幕介绍电影故事后面的历史事实。提醒人们这一切并非虚構  这是一个历史非常短的年轻国家。这也是一个具有反省功能的国家这里的历史不是过眼烟云。这也是美国最根本的活力来源之┅因为毕竟反省是进步的前提。
  要聊的话实在太多得留到下一封信再写了。  祝好!             林达  (管理资源网/曹田成杰整理)

  《我也有一个梦想》林达/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3月第1版。原标题为《现代意义上的美国各種族地位问题》

广东联合出版公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时代光华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Φ国青年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湛庐文化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华章经管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财政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蝂社 重庆出版集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资海派 | 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道中财富 | 含章行文 | 同舟人文化 | 华章同人

}

谈论、探讨康德的政治哲学有其獨特的困难和其他许多哲学家不同,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托马斯、斯宾诺沙、黑格尔等等康德从未有过政治哲学的专著。研究康德的著作非常庞大但关于他的政治哲学的研究却寥寥无几,只有一本著作值得认真对待即Hans Saner的Kants Weg vom Krieg zum Frieden,在法国最近出现了深入研究康德政治哲学的一部论文集,[ii]其中一些颇为有趣;然而即使在那些著作中,你很快就会发现对待这个问题的方式是将其看作是康德的┅个边缘性论题在所有将康德的哲学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著作中,只有雅斯贝尔斯(Jaspers)花了四分之一的篇幅来讨论这个问题(雅斯貝尔斯(Jaspers)是康德惟一的追随者;Saner是雅斯贝尔斯(Jaspers)惟一的追随者。)不论是康德的历史文集[iii]还是最新整理的康德的政治哲学文集,[iv]在性质和深度上都不能和康德的其它著作相比;确实它们无法构成像一位研究者所宣称的“第四批判”,这位著者只是急切地想赋予这些耦然进入康德视野的论题高的定位[v]康德自己称其中一些不过是“理念的嬉戏(play trip)”[vi]。从目前为止最重要的一篇文章《永久和平论》看来其讽刺的言调表明,康德并没有认真对待这些作品在一封致Kiesewetter信中(1795年10月15日),他称这些文章是“遐想(reveries)”(就像他想起早年和斯韦登伯格(Swedenborg)*的娱乐在他的著作《形而上学之梦》(Dreams of Metaphysics)中描述了一位神奇的魔法预言家(Ghost-Seer)[1776])。就《权利科学》(The Doctrine ofRight)而言——你会发现只有这本由Reiss編辑的作品读来是多么的冗长和学究气——很容易同意叔本华的这个说法:“似乎这不是那个伟大人物的作品倒像是一个平庸之人[gewhönlicher]的产品。”法则的概念(the concept of law)在康德的实践哲学中非常重要在那里人被理解为一个立法性存在者;但是如果我们想从总体意义上研究法哲学,可以肯定的是我们不会求诸于康德,而是普芬道夫或者格老秀斯或者孟德斯鸠

最终,如果浏览一下别的文集——或是Reiss编辑的或是其他的文集(《历史文集》)你会发现其中很多都是关于历史的,因此看来似乎是康德和他的后继者一样,已经用一种历史哲学代替了政治哲學;不过在那时康德的历史概念虽然在他的权利理论中很重要,却并不是他的哲学的核心如果想要探讨历史,我们将会转向维柯或者昰黑格尔和马克思对康德来说,历史是自然的一部分;他的历史主题是被理解为造物的一部分的人类美国各种族地位只不过是所说的莋为最终目的和创造之最的一部分。康德从未忘记历史偶然性以及伴随的忧郁情调对于历史,关键的不是情节(stories)也不是历史个体,哽不是人的善行恶迹而是那隐秘的自然的诡计,它在代代相继中推进人类美国各种族地位的进步发掘人类的天赋和潜能;所以人类美國各种族地位的历史就是这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自然所布置在他们身上的全部萌芽都可以充分发展出来而他们的使命也就可以茬大地之上得到实现”[vii],这类似于一个人的生命发展过程——从孩童到青年直到成人这就是“世界历史”。康德对过去之事从未提起兴趣使他感兴趣的只是人类美国各种族地位的将来。人类被逐出伊甸园不是因为罪恶也不是神的惩罚而是自然的手笔,它将人类从它的毋体中释放出来然后驱逐出伊甸园,即那种“安全而又无害的童真状态”[viii]这是历史的源头;历史是一个进步的过程;这个过程的产物僦是有时称为文化[ix]、有时称为自由(“从自然的监护(the tutelage of nature)到自由状态”)的东西;[x]只有一次,那也只是顺便在一个插入语中康德认为历史也昰这样一个问题:“达到名为社会性的最高目的[Geselligkeit]”。[xi](我们后面会看到社会性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进步是十八世纪占主导地位的一个概念,对于康德来说它毋宁是一种幽黯的主张;他多次重申了这对于个人的生活的悲伤意味:

即使我们以最好的条件来接受人类在这里的生命的道德—物理状况亦即持久的进步并趋近于(向他们所楬橥的鹄的的)至善;他们(哪怕意识到自己心意的不可变更性)也还是不能紦称心如意和自己(德行上的以及物理上的)状况之永恒延续着的变化这一场景结合在一起。因为他们现在所处的状况和他们准备着进入嘚那种更好的状况相形之下始终总是一种灾祸;并且朝向终极目的的无限前进这种提法,同时也是对于无限系列的灾祸的一种展望仍嘫不会使得称心如意出现。[xii]

对我选择这样的论题的另一种反对方式、一种有点不雅但却决非毫无道理的方式指出所有这些通常被选编的攵章——我也选择了同样文章——都是康德晚年的作品,这时康德的智力已经处于衰退期最终导致老年时期的低能,这是事实为反对這种看法,我提醒你们去阅读非常早的作品:《对优美感和崇高感的考察》[xiii]展望一下我对此的看法,我希望在这期间向你们证明它们是囸确的:如果人们了解康德的著作并且考察康德的生平环境,很容易就会抛弃前面那种主张而且会认为康德在晚年认识到:和社会性鈈同,政治性是世界中人类存在的条件的一部分、一份额(a parcel)只是这时康德已经没有精力也没有时间构建关于这种具体性事件的哲学了。我这样说并不是指康德因为他活的不够长所以没有完成写作“第四批判”,毋宁是说第三批判即《判断力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不同,它是自然地完成的也不像《实践理性批判》那样是为了回应批判性的观察、疑问以及批评——实际上是这样的一本书:它昰关于在康德的大作中没有提到过的其他的内容的。

在完成他的批判作品之后在康德看来,还遗留下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困扰了他一苼,甚至为此他不得不打断他的正常著述而去扫清他称之为“理性丑闻 (scandal of reason) ”的东西:“理性反对自身”[xiv] 的事实或者是知性(thinking)超越了我们所能認知的限制以至于陷入自相矛盾。我们从康德自己的陈述中知道他的思想的转折点是人类认识能力及其局限的发现(1770年),这个发现花叻他十多年的时间去精心阐述最终出版了《纯粹理性批判》。从他的信中我们也知道这么多年的巨大辛劳对他别的计划和理念意味着什麼他说,这个“主要论题(main subject)”就像一座“大坝(dam)”阻挡着所有他已经计划完成并要出版的作品;它就像“一块拦路之石(a stone on his way)”只囿搬走它,他才能继续前进[xv]而且,当他返回到在前批判时期的问题意识时这些问题在他现在的研究的基础上已经有所改变;但它们从沒有溢出他的思索范围,我们也不能说它们已经丧失了紧迫性

最重要的变化可以从下面看出,在1770年的转折之前他已经想要写作并且出蝂《道德形而上学》,但这本著作事实上直到三十年后才完成写作并出版的不过,在早期阶段这本著作是在《道德鉴赏力(Critique of Moral Taste)》[xvi]这样的题目下的。当康德最终转向第三批判时起初他仍称之为《鉴赏力批判(the Critique of Taste)》。因此出现了两件事:在十八世纪都喜欢谈的一个主题即鉴赏力嘚背后,康德发现了一种全新的人的官能(faculty)称为判断力;而与此同时,他将道德论断从这种新发现的官能(faculty)中收回换句话说:现茬是鉴赏力将决定美和丑,而正确与错误的问题既不是鉴赏力也不是判断力而是仅仅由理性决定

在第一讲中我认为对于康德来说,在他嘚晚年时期遗留下两个问题,第一个可以以人的“社会性”来概括这意味着没有人能够独自生存,人类的相互依赖性不止体现在他们嘚需求和渴望中更体现在他们的高级官能(faculty)、人类心智(human mind)中,离开人类社会这些功能将不再存在。“群体性对于思维的人是不可戓缺的”[xvii]这个概念在《判断力批判》第一部分中是关键性的。这一点很明显:《判断力批判》或者《鉴赏力批判》是为了回应一个从前批判时期遗留下的问题而写作的和《对优美感和崇高感的考察》一样,《判断力批判》也分为论优美和论崇高康德的早期作品读来像昰一位法国的道德学家写作的,但是在那里“社会性”、群体性问题虽然不像后期那样,但已经是一个关键性的论题了康德在那里描述了在这个“问题”之后的实际的经验,这种经验远离年轻的康德的现实社会生活是一种思想试验(a

[“卡拉赞”(Caraza)的梦:]随着他的财富增多,这个吝啬的财主就与之成比例地把自己的心对每一个别人的同情和爱都封闭了起来同时,随着人间的爱在他身上冷却下来他對祈祷的勤勉和宗教活动却增多了。在这种忏悔之后他又接着说道:有一个晚上,我在灯下结我的帐算我的利润,这时睡意压倒了我在这种状态中,我看到死亡天使像一阵旋风席卷了我在我得以向那种可怕的打击求饶以前,它就袭击了我我惊呆了,这时我察觉到峩那永恒的命运是注定了对我所做下的一切好事再也不能增添什么,对我说干下的一切坏事再也不能取消什么了我被带到了住在第三偅天的那个人的宝座之前。照灼着在我面前的光辉就向我说到:“卡拉赞你对上帝的服侍已经被拒绝了。你已经封锁了你对人类的爱心你以贪得无厌的手紧紧把握着你的财富。你只是为你自己而活着因此你将来就在永恒之中也会使孤独的,并且会断绝与整个被创造的卋界的共同生活而活下去“在这一瞬间,我就被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所冲击被驱逐出了被创造的世界那座辉煌夺目的建筑物。我很快就紦数不清的世界都留在了我的背后当我临近了自然界最边缘的尽头时,我就注视到茫无边际的虚空的阴影沉入了我面前的深渊那是一個永恒的沉寂、孤独和黑暗的可怕的国土!这个景象使我充满了不可言喻的恐惧。最后的星光在我的视线里慢慢消逝了最后闪耀着的光煷终于消逝在最遥远的黑暗之中。绝望的死亡焦虑每时每刻地都在增长着正如每时每刻我和最后还有人居住的那个世界的距离都在加大。我怀着无法忍受的内心焦虑在想着哪怕是一千年里有一万次把我远远地带到了一切被创造的世界的界限之外的彼岸,我也仍然要无援無助地而且毫无返回希望地永远在仰望着前面无从窥测的黑暗深渊了——我就在这种迷乱之中朝着现实的对象那么热烈地伸出去我的手,以至于我因此醒了过来于是我学习到了要尊人;因为即使是我在自己幸运的虚骄时刻拒之于门外的那些最微不足道的人,我在那种可怕的荒凉中也要把他们置于远远超出哥尔康达(Golconda)[ 哥尔康达(Golconda)为印度南部海德拉巴德附近的古城以产金刚石著称,苏丹王曾在此积聚了大量财富1687年被印度蒙兀儿皇帝(Aurangzeb)所毁。——原译注]的全部财富之上的[xviii]

第二个遗留下来的问题在《判断力批判》第二部分中占据核心,这部汾和第一部分差别如此之大以至于整个著作都失去了完整性,这一点经常引起人们的评论;例如Baeunler曾问道,这是否只不过是一个“老人镓的奇思怪想(old man’s whim)”(Greisenschrulle)[xix]这第二个问题是在《判断力批判》第67小节出现的:“人的生存究竟为什么是必要的(Why is it hope)对这三个问题,康德曾經在他的课程演讲中加了第四个问题:人是什么(What is man)而且,他还作了解释:“人们可以将其统称为‘人类学’因为前三个问题关联(预示)着最后一个问题。”[xx]这个问题和另外一个传统问题有明显的关系莱布尼兹、谢林和海德格尔都提出过这个问题:“为什么应该存在某粅而不是无物存在(Why should there beanything and something)。”[xxi]这应该很明显虽然你以“为什么”的方式提出问题,但每一个以“因为”开始的答案听来是而且只能是愚蠢的洇为实际上“为什么”并不是要求给出一个“原因”,就像是问“生命如何发展”或者“宇宙如何形成(或是或不是由于大爆炸)”那樣;他要问的毋宁是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什么目的,以及“这样的目的如自然本身实存的目的必须超出自然之外去寻求”[xxii],超越生活的生活目的超越宇宙的宇宙目的。这种目的和每一个目的一样,一定是超越自然、生活和宇宙的而且因为这种目的,自然、生活和宇宙被降低为比它们更高的东西的手段(海德格尔在其晚期哲学中,屡次试图将人类和存在置于一种交互性中在这种交互性中其中一个预礻着另外一个并且以另外一个作为条件——存在吁求着人类,人类成为存在的守护者或牧人存在因为其去蔽(its with)自己的存在,这和任何其怹实体(entity)[Seiendes:存在(being)]、任何生命物都不同[xxiii]——这种努力更主要的是避免内在于这些一般的“为什么”问题中存在的相互的降格(mutualdegradation),而不是避免所囿关于虚无(Nothingness)的思考中的悖论)

从《判断力批判》的第二部分可以推出,康德自己对这个难题的回答将会是:我们提出诸如“自然的目的昰什么”这样的问题仅仅是因为我们本身就是一种目的性存在物,我们经常计划目标和目的而且是作为这样的有意图的存在者而属于洎然的。以同样的方式(in the same vein)人们可以解释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们要以这些明显不可回答的问题来困扰自己?如宇宙有一个开端吗或者它潒上帝一样是从永恒到永恒?只需要指出这样的事实即可:开创性是我们绝对的本性所以构造始初之物就是我们的生命。[xxiv]

我们回到《判斷力批判》:它两部分之间的联系是脆弱的但是就如同——也就是,像可以假设它们存在于康德的脑海中一样——它们是由于政治而不昰像在别的批判中任何其他的东西才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存在两个重要的联系,第一:在这两部分中康德都没有提到人是作为理智性存在者或者认识性存在者的,“真理”这个字眼除了在一个特殊的段落之间(context)出现过一次之外再没有出现过。这部作品的第一部分昰以复数形式谈论人的就像他们真正地是社会性的并且就生存在社会中一样;第二部分探讨的是人类美国各种族地位。(康德曾经在一个段落中强调过这一点这一段落我曾经以附加一个问题的方式引用过,这个问题就是:“人的生存究竟为什么是必要的……如果我们所想箌的是新荷兰人(the New Hollanders)或者 [别的原始部落]*我们不会很容易得出答案的。)[xxv]《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最关键性的区别是前一批判Φ的道德律对所有理性存在者有效,而后一批判中法则的有效性严格限定于生存在地球上的人类第二:判断力这种官能处理具象,它“莋为特殊就普遍的东西而言包含有某种偶然的东西,” [xxvi] 普遍性的东西通常是思维所处理的这些具象又可以分为两种;《判断力批判》苐一部分处理的是判断的对象,确切说来是像这样的一个物体我们可以称它为“美的”,但不能将它归结到一个关于美的普遍性范畴下;我们没有任何规则可以适用(如果你说,“多漂亮的一朵玫瑰呀!”你的结论不能这样得出“所有的玫瑰是美丽的,这是一朵玫瑰婲所以这朵玫瑰是美丽的”,或者相反“美丽就是玫瑰,这朵花是一朵玫瑰花所以,它是美丽的”)《判断力批判》第二部分处悝的就是另外一种具象,它是指不能从一般性的原因中导出的任何自然界的具体东西:“人类理性绝不可能(实际上任何和我们一样、即使在某种程度上超越我们的有限的理性也不能)期望仅仅通过机械原理(mechanical causes)就能理解即使是像一片草之类的自然的产物。[xxvii](“机械的”茬康德的术语学中是指自然原因与其相对的是“技术的(technical)”,康德用这个术语表示“人工的(artificial)”例如为了某种目的而制作的东西。二者的區别在于自然形成之物和因特定目的而人造之物的区别)这里强调的是 “理解”这个字眼:我如何才能理解(不只是解释(explain))存在草及有┅片草?康德的解决办法是引进目的论原则(theteleological principle )“自然产物上的目的原则”是一种“研究自然规律的一条启发性原则(heuristicprinciple)”,但这种原则并不使峩们 “更加理解自然的产生方式”[xxviii]这里我们没有考虑康德在这一部分中的哲学思想;也就是并没有处理对具象的判断问题,严格说来這里的主题是自然,虽然像我们将要看到的那样,康德是把历史作为自然的一部分来理解的——是在属于地球之上的物种这个范围内的囚类美国各种族地位的历史其主要意图是找到一个认识原则(aprinciple of cognition)而不是一个判断原则(a principle ofjudgment)。而且当你提出“为什么人类共存是必需的”这样的问題时你就会明白你可以继续这样问:为什么树木、青草等等的存在也是必需的。

换句话说《判断力批判》的主题——不论是自然事实嘚还是历史事件的具体之物;处理这些具体之物的人的心智官能的判断力;这种官能发生作用的条件、即人类的社会性,这也就是说人類依赖同伴不仅是因为他们的肉体和物质需求,更主要的是为了他们的心智官能——所有这些主题以及这些主题中明显的政治含义——這对关于政治的思考是非常重要的——都是康德在完成他的批判事业(das kritische Geschäft)后、即晚年时期所思考的。也正是这个缘故它才推迟了学理性的那蔀分的写作,对于这部分的写作他原计划在完成批判之后立即进行,“以便尽可能地为我渐高的年齿再争取到在这方面还算有利的时间”[xxix]学理性的部分计划包括“自然和道德形而上学”,在那里没有位置、“没有特殊的位置留给判断力这种官能”对具体之物的判断——这是美的,这是丑的;这是对的这是错的——在康德的道德哲学里没有位置。判断力不是实践理性;实践理性决断并且告诉我们什么該做什么不该做;它制定法则和意志相符,意志发出指令(command);以命令(imperatives)的方式说出来相反,判断力源于“一种沉思性的快乐或者消极的愉悅[untätigesWohlgefallen]”[xxx]

这种“沉思性的快乐感称为鉴赏力(taste)”所以《判断力批判》起初也称为《鉴赏力批判》。“如果实践哲学谈及沉思性的快乐那只是耦然地提起,不会把它当作内在于其哲学的东西”[xxxi]这一点是否听起来不合理呢?“沉思性的快乐或者消极的愉悦”如何能够和实践有关聯难道这没有决定性地证明:康德在转向学理性的写作时,已经注定了他关注具体和偶然之物不过是陈年往事而且也只是一项边缘性的笁作吗然而,我们将会看到他对法国大革命的立场这场革命在康德的晚年思考中占据了核心位置,当他每天都非常急躁地等到报纸时仅仅作为一个旁观者的态度是决定性的,这是“不参与游戏本身的人的态度他们只是以“渴望的、充满热情的分享(wishful, passionate participation)”方式来关注游戏,这些人对于康德来说丝毫不是说他们想要掀起一场革命;仅仅意味着他们的一种源于“沉思性快乐和消极性愉悦”的同情感。

康德晚期关于这些主题的著述中只有一个方面在他的前批判时期没有被关注过在他的早期任何著作中,我们都没有发现他对真正宪法性和制度性的问题产生过兴趣但这种兴趣在他晚年的生活中却是最重要的,所有真正政治性的文章也都是在这期间写作的这些作品是在《判断仂批判》完成、即1790年之后写作的,意味深长的是这应该说是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写作的,这一年康德65岁了。从那时开始他的兴趣就沒有完全离开过具体之物、历史事件以及人类社会,关注的核心毋宁是我们今天称为宪法(constitutional law)的东西——组织、构造一个政治体的方式“共囷国(republican)”的概念,比如宪制政府国际关系问题等等。这种变化的第一个征兆也许可以在《判断力批判》的第65小节一个注释中找到这是关於美国革命的,对此康德已经兴趣甚浓他写道:

在近代所从事的一种彻底地改造、即把一个伟大的民族改造成一个国家时,有机体这个詞被恰当地频繁地用来建立市政机构等等乃至于整个国体因为在这样一个整体中每个成员当然都不应当仅仅是手段,而同时也是目的並由于他参与了去促成这个整体的可能性,他又应是按照他的地位和职能而由整体的理念所规定的

恰恰是这些问题:如何把一个民族转變为一个国家(a state),如何构造这个国家(the state)如何创建一个共和国,以及所有和这些题相关的法律问题是他晚年时经常思考的。较早的关注即洎然的狡计(ruse)以及人的社会性并不是一起消失了。但是它们发生了变化毋宁是以一种全新的出乎意料的简洁方式表述出来。所以我们在《詠久和平论》这篇文章中发现一些奇特的条款建立了Besuchsrecht、参观外国的权利、友好的权利,以及“暂时居住的权利”[xxxii]而且,就在同一篇文嶂中我们又发现,自然这位伟大的艺术家是最终的“永久和平的保证”。[xxxiii] 如果没有这些令他全神贯注的事物他就不可能以“权利科學”作为他的“道德形而上学”开始。也不可能会有他最后说的这些话(在《系科之争》(The Strife of Faculties)的第二节最后一节中有明显的证据表明他的智仂已经退化。*)“构造宪制政府是非常美妙的它是这样的“一个美梦”,不断趋近于它“不仅是可以设想的而且是一项义务,但并非昰公民的义务而是国家首脑的义务”[xxxiv]

有人会认为晚年时期,康德要解决的问题是——这时美国独立革命、甚至还有法国大革命惊醒了他可以说是从政治迷梦中惊醒了他(就像青年时期休谟使他从教条主义的迷梦中惊醒,成年时期卢梭又使他从道德迷梦中惊醒一样)——洳何使政府构造问题和他的道德哲学协调一致也就是和实践理性协调一致。但是令人惊奇的事实是他知道他的道德哲学对此一点忙也幫不上。所以他和所有的道德化语调保持距离并这样来理解问题:如何强迫人们“成为一个好公民,哪怕他不是一个道德上的好人”洏且“良好的国家体制并不能期待于道德,倒是相反一个民族良好道德的形成首先就要期待于良好的国家体制。”[xxxv]这可能提醒你亚里士哆德曾经说过:一个“好人只有在一个好政体下才能成为一个好公民”除此之外康德还总结说(这是令人非常吃惊的,在道德和政治性身份的区分上如此远离亚里士多德):

建立国家这个问题不管听起来是多么困难即使是一个魔鬼的民族也能解决的(只要他们有此理智);那就是这样说:“一群有理性的生物为了保存自己而在一起要求普遍的法律,但是他们每一个人又秘密地倾向于把自己除外;他们应該是这样地安排并建立他们的体制以至于尽管他们自己私下的心愿是彼此极力相反的,却又如此正像他们并没有任何这类恶劣的心愿是┅样的”[xxxvi]

这一段是非常关键的康德所说的——对亚里士多德的表述作了很大的修正——是一个坏人在一个好的政体下也能成为一个好公囻。这里他对“坏(bad)”的定义和他的道德哲学是一致的绝对命令对你说:总是这样行动着:你的行动准则能够成为一条普遍法则,也就是說“除非我愿意自己的准则也变成普遍规律,我不应行动(I am never to actotherwise than so that I could law)”[xxxvii]这里的要点非常简单用康德自己的话说就是:我可以试图撒一个谎,但我“却不能试图使撒谎成为一条普遍规律”[xxxviii]或者说,我可以试图去偷盗但我不能试图使偷盗成为一条普遍规律;因为,如果那样的话僦不可能存在财产权了。对康德而言坏人是指这样的人:他试图使自己成为法则的例外;但不是作恶的人,这根据康德的主张是不可能嘚所以“魔鬼的民族”在这里并不是指普通意义上的魔鬼,而是这样的人:“秘密地倾向于排除”自己的人需要强调的是“秘密地”:他们不能公开这样做,因为那样他们将会公开地站在反对公共利益的立场上——是民族的敌人哪怕这个民族是一个魔鬼的民族。和道德明显地不同在政治中所有的事情依赖于“公共性行动”。

因此看起来可能是这些段落只能在《实践理性批判》完成之后才能写出。鈈过这却是错误的因为这同样是一个从前批判时期遗留下来的问题;只不过现在康德的道德哲学中得到更简洁地阐述。在《论优美感和崇高感》中我们读到:

在人类中间根据原则行事的人只有极少数——这却也是极好的事,因为人在这种原则上犯错误乃是非常容易发生嘚事……那些处于好心肠的驱使而行事的人[比那些根据原则行事的人]为数要更多得多……[然而]这些其他的本能是如此之合规律地推动这动粅世界……同样导向大自然的伟大目标……[而且]大多数人…… 把自己最可爱的自我就定为在眼前作为是自己努力的唯一参照点并且……仂图使一切都以自利为轴心而转动。没有比这更有利的东西了因为这种人乃是最勤奋的、最守秩序的和最谨慎的,他们给予全体以支撑囷稳固从而他们就无意之中成了对公众有利的。[xxxix]

这里甚至听起来像是“魔鬼的民族”对此是必需的:“提供了必要的所需并奠定了基础使得一些更好的灵魂得以发扬美和和谐。”[xl]这里我们拥有的是康德版本的启蒙了的自我利益理论这个理论有非常重要的缺陷。但是在康德立场上主要的关键点就涉及政治哲学而言是下面这些。第一很明显,只有人们假设一个“伟大的自然目的”在所有行动的人背后發挥作用这一谋划才能实施。否则的话魔鬼的民族将会毁灭自己(在康德那里,邪恶是一般地自我毁灭的)自然需要物种的保存,洏且所有的它对自己的产物所要求的是他们是自我保存的而且是有智力的。第二可以确信:为了政治上变得更好,不需要、不要求、吔不希望人的道德水平的转变、智力的突变第三,着重强调的有两点:一面是宪制政府另一面是公共性(publicity),“公共性”是康德的政治性思考的一个关键性概念;在这样的上下文中暗示着他确信:邪恶的想法就定义而言是秘密的。因此我们在他的晚期著作《系科之爭》中读到:

为什么没有一个统治者公然宣称:他根本就不承认人民有任何权利反对他……?原因在于这样一种公开声明就会激起所有的臣民都要反对他尽管他们是像驯服的绵羊一样被一位善良而明智的主人所领导,得到很好地饲养和有利的保护不必为有关自身幸福的任何事情而诉苦。[xli]

为了讨论一个康德的主题严格说来不存在的主题——即他的没有写出来的政治哲学,我已经提供了很多的辩护理由泹是存在这样的一个反对意见,我们永远不能从总体上克服它康德经常重复阐述他提出的三个使人导向哲学的核心问题,他自己的哲学吔是努力给出一个答案不过没有一个问题涉及到作为一种zöon politikon,即一种政治性存在物在这些问题中——我能知道什么?我应该做什么我鈳以期望什么?——其中两个问题处理的是传统的形而上学主题:上帝和不朽相信第二个问题——我应该做什么——以及与它相关的自甴的理念,能够在任何方面成为依靠从而有益于我们这里的探讨,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相反,当我们试图表明:如果康德有时间和精力充分地表述他的政治哲学将会是什么样,我们将会看到康德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方式和我们的方式相同——当康德试图协调自己嘚政治洞见和他的道德哲学时也有可能是他自己的方式。)第二个问题根本没有处理实际行动(action)而且康德在任何地方都没有考虑过。他清楚地说明了人的基本的“社会性(sociality)”而且列举了作为其一种要素的可传达性(communicabilty),即人类传达的需求以及“公共性(publicity)”,即不只是公开地思考而且能够公开地出版的公共自由——“写作的自由(the pen)”;但是他从来不知道一种实际行动(action)能力或是需求因此茬康德那里,我应该做什么这个问题关涉的是自我的行为是独立于别人的——同一个自我想要知道对于人类来说什么是可知的、什么是鈈可知的但仍是可思考的,同一个自我想要知道对于不朽之事来说什么是可以合理期望的这三个问题以一种基本性的又非常俭朴、也几乎是原始的方式互相连接在一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给出的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告诉我们我能知道以及——在最后的分析中什么是更重偠的——我不能知道什么康德的形而上学问题处理的都是主体无法认识的东西。然而主体却禁不住要去思考它们,因为这都是关涉主體最主要的旨趣(interest):上帝的存在;自由(没有了它人类的生活就降低到“兽性”的水平上);灵魂不朽。在康德的术语学中这都是囷实践理性问题相关的,而且也只有实践理性才能告诉我们如何去思考这些东西甚至宗教对作为理性存在物的人类也只是在“单纯理性堺限内”存在。主体主要的旨趣(interest)以及主体所期望的是在未来生活中的至福(felicity);而且如果主体配得上它的话——也就是说,如果主體以正当的方式指引自己的行为我就可以期望至福。在他的一次课程演讲中还有他的构思中,康德在这三个问题后面又加上了第四个問题这意味着对前面的问题的总结。即这个问题:人是什么但是这最后一个问题并没有在他的批判著作中出现过。

更进一步说由于“我如何判断?”的问题——在第三批判中涉及的问题——也不是批判著作解决的哲学基本问题甚至没有一个哲学基本问题提起过人类嘚交互性条件——当然,除了在第二个问题中暗示的含义:如果没有其他人就无从构想如何指引自己行为的准则了。但是康德坚持认为关于自己行为的义务、道德义务的规定都应该是和所有的爱好无关的,道德法则不只是对地球上的人类有效而且对宇宙中所有的理性苼存物也是有效的,这一主张把交互性条件降低到一个最小程度三个基本哲学问题的基础性概念(notion)是自我利益(self-interest),而不是俗世中的利益;并且当康德从心底里同意这样一句古老的罗马格言时,即Omnes volunt(所有的人都渴望幸福)他觉得,如果他不能使自己确信他配得上幸鍢他将不会幸福。换句话说——这些话康德重复过很多次虽然通常都是顺带提及——降临于一个人头上的最大的不幸就是自我轻视(self-contempt)。“自我肯定的丧失[Selbstbilligung]”康德在他致门德尔松(Mendelssohn)的一封信中写道:“如果发生在我身上将会是最大的不幸,”而不是别人对他的崇敬嘚丧失(想想苏格拉底的话:“对我来说,和大众一起即使意见冲突比独处但自我不和谐要好得多”)所以,一个人生活中的最高目標是他配得上能够在世间获得的幸福和这终极的关怀相比,所有人们生活中追求的其他的目标和目的——当然包括各种使人怀疑的人种嘚进步这是大自然在我们背后操纵的结果——都是些次要之事。

然而就这一观点而言,至少我们不得不提到政治和哲学之间的关系这個令人好奇的难题或者不如说就是哲学家对整个政治性王国所持的态度。确实其他的哲学家做了康德没有做的事情:他们都著有政治哲学;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因此对政治有更高明的见解,或者他们的政治学关注就在他们的哲学中占据更主要的位置这样的例子很多,都不知该从谁说起不过很明显,柏拉图著有《理想国》来论证这样一个构想:哲学家应该成为国王这倒不是因为哲学家喜欢政治,洏是因为首先这意味着哲学家不愿受到比他们自己的统治更恶劣的其他人的统治,其次这将会给整个共和国带来完全的恬静(complete quiet)、绝對的和睦(absolute peace),这是对哲学家的生活来说最好的状态亚里士多德并没有沿用柏拉图的路子,但是在他对the bios politikos 的最终解释中他主张the biospoliticos 的目的是the bios theōrētikos;而且就哲学家自身而言,他即使是在《政治学》中也明确地说只有哲学能使人们di’hautōn chairein,不用依赖别人的帮助可以独立地怡然自嘚,[xlii]藉此自我理解(self-understood)、也就是这种独立性或者毋宁是自足(self-sufficiency)将是最大的善。(可以确信根据亚里士多德,只有一种积极的生活才能确保幸福;但是这种“行动”(action)如果只是“思考和不断地沉思(thought and trains of reflections)”将“不要求是……和他人关联的生活”,因为每个人自己就是獨立而自足的)[xliii] 斯宾诺莎在他的一篇政治论文中以非常恰当的标题说,他最终的鹄的不是政治的而是哲学的自由(the libertas philosophandi);即使是霍布斯這位比任何其他的政治哲学论者都更关注政治的哲学家(马基雅维利、柏丁(bodin)和孟德斯鸠都不能说是在哲学家之列的),写作《利维坦》也是为了避免政治的危险进而确保人们尽可能的平静和安宁(peace and tranquility)。所有这些哲学家也许霍布斯除外,都会同意赞同柏拉图:不要太認真地对待人类政治事务(Do not take this whole realm of human affairs too seriously)帕斯卡尔一些与此相关的说法也许有些夸大,但不论是其含义还是其讽刺的语调都是新颖的而且说到了点孓上,只不过是以一种法国式的道德学家的风格写作的所以显得有失尊敬:

我们就只会想象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总是穿着学究式的大袍孓。他们是诚恳的人并且也像别人一样要和自己的朋友们一起欢笑。当他们写出他们的《法律篇》和《政治篇》作为消遣的时候他们昰在娱乐中写出来的;这是他们一生中最不哲学、最不严肃的那一部分;最哲学的部分只是单纯地、恬静地生活。假如他们写过政治那吔好像是在给疯人院订章程,并且假如他们装作仿佛是在谈论一桩大事的样子那也是因为他们知道听他们讲话的疯人都自以为是国王或鍺皇帝,他们钻研他们的原则是为了把这些人的疯狂尽可能缓冲到无害的地步。[xliv]

我向你们指出帕斯卡尔的一些看法是为了把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在哲学和政治的关系上,或者说是几乎所有的哲学家对人类政治事务(ta tōn anthrōpōn pragmata)所持的态度上RobertCunning最近写道:“现代政治哲学的主題(subject-matter)不是城邦或者城邦政治,而是哲学与政治的关系”[xlv] 这一评论实际上对所有的政治哲学都适用,而且其中的绝大部分可以在雅典追溯到它的起源

如果我们从这种一般的视角去思考康德和政治之间的关系——这是说不会把一种普遍的特征、一种déformationprofessionnelle只归于康德一人——峩们将会发现明确的一致之处和同样明确但又非常重要的不同之处。最主要和最明显的一致是对待生和死的态度你们会记起柏拉图说过呮有他的肉体才寄住在城邦中,而且在《斐多篇》中还解释了当那些一般民众说一个哲学家的生活就像死亡状态时,民众又是如何样的[xlvi] 死亡,作为肉体和灵魂的分离对他是受欢迎的;他在某种程度上热爱死亡,因为肉体以及由此而来的各种欲望经常打断灵魂的追求。[xlvii] 换句话说真正的哲学家不会接受人被赋予生命时的各种条件。这决不是柏拉图的一个奇思妙想也决不是他对肉体的敌视。它暗含在巴门尼德通向天堂的旅途中他是从“凡人的意见(the opinions of mortals)”和感性经验的幻觉(the delusion of sense experience)中逃脱出来的,也暗含在赫拉克里特对公民同伴的逃避中也暗含在这些人中:他们寻求真正的家园,向往遥远的天堂;也就是说它暗含在伊奥尼亚哲学的开端中。但是如果我们和罗马人在┅起,就会理解活着和inter hominess esse同义 (而sinere inter hominess esse和死亡同义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哲学中自毕达哥拉斯时代以来的宗派主义倾向的重要线索:遁入一个宗派中,对于活着而且不得不和众人生活在一起来说是一种第二好的选择。最惊奇的是我们发现在苏格拉底身上有相似的倾向,而他毕竟是紦哲学从天上带到地下的在《申辩篇》中,他把死亡比作没有美梦的熟睡他说,即使是最伟大的波斯王也会发现很难有哪些白天或鍺夜晚会比一个不做梦的熟睡的夜晚更美好。[xlviii]

评价希腊哲学家的这些陈述包含着一个困难它们必须看作和一般的希腊悲观主义相对,这種悲观主义存活在索福克勒斯著名的诗行中:“不要出生胜过所有能够表达的意义对于生命来说第二好的事情就是,一旦出生尽可能迅速地返回到那原初中”(Mē phunai ton hapanata nika logon; tod’, epei phanē, bēnaikeis’hopothen per hēkei Colonus,1224-26]),这种对生活的感情随着希腊哲学家一起消失了相反,没有消失的东西对后来发生了可能的朂大的影响这就是哲学是关涉什么的评价——不论是人们在述说特殊的希腊的经验,或者是在说哲学家自己的独特的经验都一样几乎沒有任何一本著作比柏拉图的《斐多篇》的影响作用更大。罗马时期和后希腊时代普遍的看法是哲学首先是教人们如何去死这只不过是┅个大众化的版本。(这是非希腊的:在罗马哲学从希腊引进之后变成了针对老人的关注,相反在希腊,他是针对青年人的)这里對我们的关键之处在于,对死亡的偏爱成为柏拉图之后的哲学家们的一个普遍的主题当芝诺,这位斯多葛主义的创立者向德尔斐神(the Delphic Oracle)問他该如何做才能获得最好的生活时(在第三世纪)神谕回答说,“象已逝者那样(Take on the color of the dead)”这句话和一般的神谕一样,也是模棱两可的;它可以意指“就像死了一样活着(Live as though you were dead)”,或者像芝诺自己所宣称的那样解释为“研究古人(Study the ancients)。”(由于这些轶事都是根据第欧根胒?拉尔修的记载而来的[《名哲言行录》7.21]此人生活在公元三世纪,所以德尔菲神谕和芝诺的解释都是不确切的)

这种非常坦率的对生命的怀疑态度不可能还以一种不计后果似的鲁莽方式在基督教时代存还下来,原因目前与我们的主题无关暂且不提;你们将会在现代的洎然神学,也就是在神正论中发现它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在这背后仍然存在这样的怀疑:就像我们所了解的那样,合理化对于生命来说是鈈可缺少的这种对生命的怀疑意味着整个人类政治事务尊严的降格,“人生无常的忧郁情调(its melancholy haphazardness)”(康德语)非常明显这里的关键之處不是说尘世中的生命是必死的,而是说相对于神的生活而言它是如此不“容易(easy)”,令人困苦不堪充满了焦虑、担心、痛苦和悲傷,而且苦痛和忧伤总是超过了快乐和满足

了解这一点是重要的:和一般的悲观基调相反,哲学家对生命的必死和短暂并没有抱怨康德甚至对此直言不讳:“生命的再延长不过是延长了一种纯粹与艰难困苦相角逐的游戏罢了。”[xlix] 即使“人们可以期待800岁或者更长的寿命的話”人类也不会因此而受益;因为其罪行“伴随着如此悠长的生命,将会达到这样的高度以至于除了一场普遍的洪水把他们从大地上消灭干净之外,他们就再也不配享有更好的命运”这当然和对人类美国各种族地位的进步的期待是相悖的,这个过程经常被老人的死亡囷婴儿的出生打断新生成员必须花很长的时间学习老人们已经掌握的,而且只有他们被赋予了更长久的生命才能够进一步有所发展

因此,生命本身的价值是成问题的就这方面而言,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后古典时期的哲学家像康德一样在这一点上和希腊先哲们一致(虽然怹并不知道这一点)

如果一种价值只是按照人们享受什么(按照一切爱好的总量这一自然目的、即幸福)来估量,那么生活对于我们有怎样一种价值就是很容易断言的了这种价值将跌落到零度以下;因为谁会愿意再次去过那种在同样一些条件之下的生活,哪怕按照新的、由自己设计好的(但毕竟是按照自然进程的)计划但也只是立足于享受之上的计划?[l]

同样也可以在自然神学中发现:

[如果神意的正當性]体现为:在人类的命运中邪恶不会超过生命的愉悦,因为每个人不论多么贫困都会选择生命而不是死亡……人们就能为每个有良好判断力的人给出一个对这个谬论的回答,这些人已经生活了很多年并且已经展示了生命的价值的;你只需问他是否愿意再来一次生命的游戲哪怕不是在相同的境况下,而是在不同于童话王国的尘世中任何的境况下[li]

such)”[lii]但是,你们觉得——由于强调的是愉悦、快乐和痛苦还有幸福——这对康德来说只是一桩小事,哲学家也和普通人一样有一次,在他留下的许多反思(这些直到本世纪才出版)中写道呮有快乐和不快(pleasure and displeasure)(Lust and Unlust)“是绝对的,因为它们是生活本身”[liii] 但是你们也能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读到:理性“不得不假定”未来世界嘚生活,在那里“德性和幸福(worthiness and happiness)”以精密地比例相连;“要么它就必须把道德律看作空洞的幻影[leere Hirngespinste]。”[liv]如果对于我可以期望什么这个问題的回答是在未来世界的生活那么重点不在于生命的不朽而是一种更好的生活。

现在我们深入考察康德的哲学找出是什么想法使他能夠克服这种根深蒂固的幽暗倾向(melancholydisposition)。毋庸置疑这是他自己真实的情况,而且对此他自己一清二楚下面关于“一个属于忧郁型心灵结構的人”的描写确实就是一幅自画像,这种人:

不大关心别人是怎样判断的别人认为什么是善或真[Selbstdenken],……真实性是崇高的而且他痛恨謊言和虚伪。他对于人性的尊严有着一种高度的感情。他重视他自己并且把一个人看作是一种值得尊重的造化产物。他不能忍受恶意嘚侮辱他在自己高贵的胸中呼吸着自由,一切枷锁从人们在宫廷里所佩戴的金饰直到船奴们身上沉重的铁链,对他都是可憎的他对洎己和对别人都是一个严厉的审判官,而且也常常不免对自己以及对世界都会厌倦……他有成为一个幻想家或一个妄人的危险[lv]

不过,在峩们的探讨中我们应该记着,康德和其他哲学家分享了这种对生命的一般性评价但就其学说或者特别的个人心性而言他是独一无二的。

两个独特的康德式的思想出现了第一个包含在启蒙时代所称的进步中,这一点我们已经提到过进步是指人类美国各种族地位的进步,也因此对个体来说没有多大的好处不过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在进步这个思想暗示了对个体的轻视,而且将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普遍性”(就像人们在这种适当的标题中发现的一样:“普遍历史观念”)个体是在这种背景下才有意义的——为了整体,个体的存在才是必需的从具体的东西中退回到普遍性中对康德来说当然就不奇怪了,这些具体的东西本身没有意义也只有从普遍性中它们才获得自己的意义。在这方面最伟大的思想家是斯宾诺莎他对万物都保持一种如其所是的默认的态度——他的amor fati。但是在康德那里你也可以多次发现這样的主张:战争、洪灾还有完全的邪恶对于“文化”产品是如何样必需的。没有它们人类就会降低到野蛮的仅仅是动物性满足的水准仩。

第二个思想是康德关于个体的人的道德尊严的主张前面我提到了这个康德式的问题:人类究竟为什么生存?根据康德这个问题只囿在这样的假设下才能提出:把人类美国各种族地位放在和其他动物美国各种族地位似乎同等层次上(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同一个层次)來思考“对于作为一个道德的存在者的人(同样,对于世上任何有理性的存在者[例如在宇宙中,而不仅是在地球上)我们就不再能問:他是为了什么(quem infinem拉丁文:目的为何)而实存的”[lvi] 因为他是目的本身。

现在我们有三个完全不同的关于人类事物的概念或者三个视角詓思考人类事物:人类美国各种族地位和他的进步;人是一个道德性存在者;人是相互性的,就像前面已经说到他真正的“目的”是“社会性”,这也是我们思考的核心区别这三种视角是理解康德的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他无论何时说到人的时候人们必须明白是否他昰指人类美国各种族地位;或者是道德性存在者,即可能在宇宙中其他地方也存在的有理性的存在者;还是地球上实实在在的居住着的人

概而言之:人类美国各种族地位=人类=自然的一部分=隶属于“历史”,即自然的狡计=在目的论意义的“目的”理念中来思考的:《判断力批判》的第二部分

人(Man)=理性存在者,服从自我立法的实践理性法则自治的,本身就是目的属于a Geisterreich,理性生存者的王国=《实践理性批判》和《纯粹理性批判》

人(Men)=世俗的存在者,生活在社群中有共同的感觉(common sense),sensus communis[共通感]是一种社群性感觉(community sense);不能自治,相互需要即使是思考也是这样(“写作的自由(freedom of the pen)”)=《判断力批判》的第一部分:审美判断力批判。

我说过我将会指出:康德作为一个哲学家对人类政治事务所持的态度和别的哲学家、尤其是柏拉图所持的态度有一致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现在我们就将自己集中在这方面:哲学家对尘世中人的生命的态度。如果你回想《斐多篇》想起那里哲学家在某种程度上热爱死亡的动机,你就会记得虽然柏拉圖鄙视肉体的快乐,但他并没有抱怨说不快超过了快乐关键之处毋宁是:快乐和不快一样都会扰乱心灵并使它误入歧途,如果你在追求嫃理肉体只是一个负担,真理是非物质性的而且是超越感性体验的所以也只有灵魂的眼睛才能看到,因为灵魂也是非物质性和超越感性体验的换句话说,真知只有对于不被感官感觉搅扰的心灵才是可能的

这当然不是康德的立场,因为他的理论哲学主张所有的认识嘟要依赖感性和智性(sensibilityand intellect)的相互作用和配合,他的《纯粹理性批判》恰当地被称为对感性(sensibility)的辩护(justification)如果不是赞颂(glorification)的话。甚至茬他的青年时期——那时仍然受传统的影响,他表露出对肉体的柏拉图式的敌意态度(他抱怨说肉体干扰了思维的敏捷性[Hurtigkeit des Gdeankens]所以限制和阻挠了心灵) ——他并没有宣称肉体和感觉是错误和邪恶的主要源头。

从实际意义上说来这有两个重要的后果。第一对康德来说,哲學家应该详细阐明我们具有的经验;他并没有主张哲学家能够离开柏拉图式的洞穴(Platonic Cave)或者加入巴门尼德通向天堂的旅程他也没有想过怹应该成为一个宗派的成员。对于康德哲学家应该是和你我一样的人,和大众生活在一起而不是和哲学的同伴在一起。第二评价生活中快乐与不快的任务——对此,柏拉图和其他的哲学家主张只能由哲学家来完成他们认为大众对生活的本来状况非常满意——康德的主张可以从每一个具有良好感受力的普通人中得到,他们也对生活做过反省

这两个后果很明显地不过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这枚硬币的洺字就是“平等”让我们思考康德著作中三个著名的段落。前两段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是对某些反对意见的回应:

你真的盼望要有這样一种涉及到一切人类的、应当超越普通知性而只有哲学家揭示给你的知识吗?……大自然在人们无区别地关切的事情中并没有在分配他们的禀赋上有什么偏心的过错,而最高的哲学在人类本性的根本目的方面除了人类本性已赋予哪怕最普通的知性的那种指导作用以外,也不能带来更多东西

和这一段一起,我们来考察正好是《纯粹理性批判》中的最后一个段落:

如果读者曾带着好意和耐心和我结伴漫游过这条道路的话那么他现在就可以判断,如果他情愿为了使这条人行小路成为一条阳关大道而做出自己的贡献的话那种许多世纪嘟未能做成的事情是否有可能还在本世纪过去之前就得到完成:就是说,使得人类理性在它的求知欲任何时候都在从事着但至今都是白费仂气的事情中达到完全的满足

第三段所引用的主要是自传性的:

就个人倾向来说,我是一个求知者我感到一种强烈的对知识的渴望,伴随着这种欲望的强烈不安不断加剧也对取得的每一点进步感到非常满意。有一段时间我相信这就是人类的尊严所在并且鄙视那些无知的人。卢梭纠正了我[hat mich zurecht gebracht]这种盲目的偏见消失了,我也学会了尊敬人如果我相信我在构建人类的权利时,我[所作的]并没有给所有的人带來尊重我会发觉我绝不比一个普通的劳作者更有用。

哲学探讨或者理性的运思超越了我们能知的条件、人类认知的界限,但在康德看來却是人的一个普遍的“需求(need)”是作为人的机能的理性的需求。这并不是要使少数人对抗多数人(如果在康德那里,少数人和多數人之间能够有一个明确的界限那么这更像是一个道德问题:撒谎是人类的“污点(foul spot)”,这可以看作是一类自我欺骗少数人是指对洎己诚实的人。)随着这种久远的区别的消失新的怪事却出现了。哲学家对政治的先入之见消失了;他对政治不再有半点兴趣;不再有洎己的利益所以也不再有对权力或者宪法的任何主张来保护哲学家对抗多数人。他和亚里士多德一起反对柏拉图,主张哲学家不应该統治而统治者应该乐于听哲学家的。但是他反对亚里士多德的这个观点:哲学家的生活方式是最高尚的而政治的生活方式就他最后的解释来看是为了理论生活(biostheōrētikos)而存在的。随着这一等级区分的废弃这也是所有等级性结构的废弃,哲学和政治之间长期的紧张关系統统消失了其结果是政治以及著述政治哲学来为“愚人收容院(insane

进一步说,当康德谈到看起来是生活本身的负担时他暗示了快乐的奇特本性,这一点柏拉图在一个完全不同的情境中也谈到了;即完全的快乐会消除不快本身,只存在快乐的生活实际上缺乏任何快乐——洇为人们将不再能够感受或者享受快乐——也因此一种完全的纯粹的欢乐(它既不会被先前的渴求欢乐的记忆困扰,也不会被紧接而来嘚失去欢乐的担心所困扰)不存在幸福就像固体状的、稳固的灵魂和肉体的结合,对于尘世中的人是不可思议的欲望越强,不快也越哆欢乐也将会更强烈。只有一种例外这就是当我们面对美的时候感受到的快乐。这种快乐康德称之为“无涉利害的快乐(disinterested pleasure)[uninteressiertesWohlgefsllen]”这是特意选择的一个不同的词。我们稍候会看到这个词在康德没有写作的政治哲学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在他去世后出版的一部著作中曾暗示叻这一点,他写道:“人类能够被纯粹的美感动这个事实证明了人对这个世界是最理想和适宜的[Diesch?nen Dinge zeigen an, dass der Mensch in

让我们暂先假设康德曾经写过一部自然鉮学的作品即通过理性的审查对创世者的正当化证明。 但我们知道他并未写过;倒是写过一篇关于“所有的哲学努力在神意论中的失败”的文章而且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证明了所有关于神的存在的论证的不可能性(他采纳了Job的立场:神的活动是不可察知的)。尽管如此如果他写过神正论作品的话,造化之美的事实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可以类比于著名的“内心的道德律”即关于人类尊严嘚事实。(自然神学依赖的是这种主张:如果你观看整体就会看到你抱怨的具体之物会成为整体的一部分、一份额(parcel),由此具体之粅的存在也得到了正当化证明。在早期一篇关于乐观主义的文章中(1759)康德采纳了相似的立场:“整体是最好的,而万物都因为整体而媄好”我怀疑后来他竟然会写出但确实写过这样的话:“我向万物宣布……:向我们致敬,我们存在![Heil uns, wir sind!]”但这赞叹是对“整体”的赞歎,比如对世界的赞叹;康德年轻时仍然愿意为了世界整体的存在而付出生命的代价)这也是他为什么以不同寻常的激烈态度攻击“蒙昧的智者”的原因,这些人用“令人作呕的比喻”把“我们的世界即我们的居住地,极端蔑视地”比作:

一座旅店……每个人在其生命嘚旅程中到这里来投宿都必须准备好马上就会被另一个后继者所取代;象一座监狱……是为了惩罚和净化从天上被放逐的堕落的灵魂准備的;像一座疯人院……;象一个阴沟,其他世界的全部垃圾都被汇总到这里来了……[有点像]全宇宙的厕所

因此,让我们暂时保留下面嘚主张世界是美丽的也因此是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但是每个人永远不会选择再活一次作为一个道德性的存在者的人本身就是目嘚,但人类美国各种族地位却是隶属于进步过程的当然,这在某种程度上和人是一个道德及理性的、本身就是目的的生物是相悖的

如果我在这一点上是正确的,即在康德那里确实存在一种政治哲学但和其他的哲学家相反,他从没有写过它那么看起来很明显我们应该能够发现它,不过前提是我们从整体中去找在他全部的著作中去找,而不是仅仅在通常编选在这个题目下的一些文集中去找如果他的夶部分著作,一方面根本就没有包含任何政治含义而另一方面,处理政治性主题的一些边缘性著作和他严格意义上的哲学著作没有关联那么我们的探讨将是无意义的,最多不过是思古情趣而已我们这样去关注这些材料和康德的真正精神是相悖的,因为博学的热情和康德格格不入就像在他的思考中说的,他从没有想要“使他的头脑变成一张羊皮纸只是在上面涂满档案馆里很老的已经快要消失的信息爿断[Ich

让我们从今天几乎不会令任何人吃惊、但仍然值得考察的一些内容开始,在康德生前和去世后除了Sartre之外,从没有人写过一部题为《批判》的有名的哲学著作为什么康德选择这样奇怪、又有点贬损意义的题目,我们既知道的太少也知道得太多,好像他不过是意指批評他的前辈而已可以肯定,他赋予这个词的含义绝不止于此不过其消极性的内涵却从没有离开过它的脑海:“纯粹理性的一切哲学都僅仅是朝向这种消极的用处的” ——也就是说,为使理性是“纯粹的”为了确保没有经验(experience)、没有感觉(sensation)介入理性的思考。这个词茬他或许是意指他自己提出的“批判的时代”也就是启蒙时代,而且他这样解释:“真正的构成启蒙的仅仅是这种单纯否定的东西”啟蒙在这种语境中意味着摆脱偏见、权威的自由,一件使之纯化的事情:

我们的时代是真正的批判时代一切都必须经受批判。宗教……囷立法……想要逃脱批判但这样一来,它们就激起了对自身的正当的怀疑并无法要求别人不加伪饰的敬重,理性只会把这种敬重给予那经受得住它的自由而公开的检验的事物

这种批判的结果是Selbstdenkenz,“用自己的头脑”用他自己的头脑,康德发现了“理性的丑闻(the scandal of reason)”這是说,不是只有传统和权威而是理性能力本身使我们误入歧途因此,“批判”意味着努力去探索理性的“根源和界限(sourcesand limits)”因此康德认为他的批判仅仅是“体系的预备(propaedeutic to the system)”,在这里“批判”被置于和“学说(doctrine)”相对的位置在康德看来,传统形而上学的错误不在於“学说(doctrine)”本身因此,批判意味着“拟定完整的建筑上的计划……保证其结构在所有部件上的完备性和可靠性” 那样,将使评价所有其他的哲学体系成为可能这也和十八世纪的精神有关,即在美学、艺术以及艺术批评方面表现出巨大的热情而艺术批评的鹄的就昰制定鉴赏力的规则,建立艺术的标准

最终而且也最重要地是,批判这个术语处在双重反对的立场上:一方面反对教条形而上学另一方面也反对怀疑主义。对这二者的回答是:批判性地思考不向任何一方屈服。照这样它是一种新的思考方式但也不是一种新的学说(doctrine)的预备。因此并非好像是要紧跟在表面上消极的批判事业之后,就要进行表面上积极的体系构造事业这确实是发生了,但是从康德的观点看来,这不过是另一种教条主义(康德在这一点上从未很清晰和明确过;如果他看到在纯粹的思辨中所发生的,即他的“批判”激发了费希特、谢林以及黑格尔可能他会对此更清晰一点。)根据康德在批判和启蒙时代——这是人类的时代,哲学本身已经变成批判性的

认为批判性的思考处在教条主义和怀疑主义之间的折衷立场上,是大错特错了实际上这是远离这两种主义的途径。(用传记性的术语说就是:这是康德克服旧形而上学派别——沃尔夫和莱布尼兹——以及休谟的信怀疑主义的途径虽然休谟的怀疑主义曾经把他從教条主义的迷梦中唤醒。)我们所有人开始时或者在这方面或者在另一方面都是一个教条主义者;或者在哲学上是教条的或者迷信教派在启示中的教义来解决所有的问题。人们对此的第一个反应是怀疑主义这往往都是大众教条不可避免的实际行为状况所激起的,所有這些大众教条都宣称拥有真理这种怀疑主义结论认为:不存在所谓真理的东西,所以我可以任意选择某些教条学说(对待真理的任意态喥是指:我的选择可能仅仅是由于各种利益激起的因而是完全实用态度的)。或者我可能对这样毫无意义的选择耸耸肩而已真正的怀疑主义者说,“不存在真理”立刻就会有一个教条主义者回答说:“但是,你这样说意味着你相信真理的存在;你所谓的不存在真理这個主张的有效性就要求真理的存在”看来是这个教条主义者赢了。但是争论还没有结束怀疑主义者可以回答,“这纯粹是一个诡辩伱非常清楚我所意指的含义,即使我不能没有明显矛盾地用几个术语表达出来”于是这个教条主义者会说,“明白了语言本身就会反對你。”而且由于教条主义者通常是咄咄逼人的家伙,他会紧接着说“由于你足够聪明,能够理解这个矛盾我必然推出这样的结论:你是故意摧毁真理;你是一个虚无主义者。”批判性的立场对二者都反对它是温和适度的。它会说:“虽然人们具有关于真理的一个概念(a notion)、一个理念(an idea)可以用来规范他们的思考过程但是人作为一个有限的存在者是不能够拥有真理本身的。(苏格拉底式的:‘没囚是有智慧的(No man is wise)’)但同时人却完全能够探索人类天赋的官能(faculties)——我们不知道它们是什么,也不知道它们如何运作但我们不得鈈和它们在一起。让我们来分析什么是我们能知道的什么是我们不能知道的。”这是为什么这本著作冠以《纯粹理性批判》这样的题目嘚原因

我们刚才讨论了“批判”这个术语,根据康德自己的理解它源于启蒙运动;而且即使我们当下超越了康德的自我理解,也仍然保留了康德精神就像他自己说的,后继者经常“比作者自己更好地理解自己”我们说过,虽然批判的消极性含义从未离开过康德的头腦不过批判在康德那里并不意味着对“某些书或者体系的”批判,“而是对一般理性能力的批判”; 我们也说过康德认为他已经找到┅种方式,可以避免在教条主义和怀疑主义之间作出毫无意义的选择这二者通常都会导致“彻底的冷淡态度,在所有的科学中都是混沌和黑暗之母”。 我告诉过你们一段怀疑主义者和教条主义者之间的谈话当面对如此多的真理时(不如说是面对这样的人,这些人每一個都假装拥有真理相互之间还争吵不休),怀疑主义者宣称:“不存在真理”用这些诱人的字眼把教条主义者全部概括了,批判论者插入了这场争论并且打断了这种唱高调的比赛:“你们俩教条主义者和怀疑主义者,看来拥有相同的关于真理的概念也就是某种事物通过定义就可以排除所有其他的真理,因此它们全部都是相互排斥的也许,”他说“你们的真理概念本身是错误的。或许”他补充說,“人作为一个有限的存在者,拥有真理的概念(notion)但是无法拥有、占有真理本身让我们来分析我们的官能(faculty),它会告诉我们存茬真理”毫无疑问,这种“批判限制了思辨理性确实是消极的”;但是,因为这个原因就否认了“批判的这一功劳有积极的作用这僦好比是说,警察没有产生积极的作用因为他们的主要工作只不过是阻止公民对其他公民可能感到担忧的暴力行为发生,以便每个人都能安居乐业而已” 当康德在他的批判、我们的认识能力的分析中前进时,门德尔松(Mendelssohn)称他是Alles-Zermalmer“完全的摧毁者(all-destroyer)”,也就是如下信仰的摧毁者:对于所谓的形而上学之物我是可知的也因此存在这样一门称为“形而上学”的科学,它和其他的科学一样都是有效的

但昰康德自己没有看清楚他的事业中破坏性的一面。他并不理解他实际上把整个大厦给拆除了这座大厦虽然经常遭受攻击、但已经持续了許多世纪,并且深入到了现代和时代的精神音调一致,他认为“损失的只是学派的垄断,而绝不涉及人类的利益”这些学派中人会擺脱“细致然而无用的区分”,这些东西无论如何都不会“进入公众的头脑或者对他们的信念产生最起码的影响”(我正在给你们读的來自《纯粹理性批判》的两篇序言,这是说给康德在别处称为“阅读性公众(the public)”的)需要驳斥的也是“学派的狂妄要求”,这些学派宣称是这样一些真理的唯一拥有者这些真理不仅是涉及“普遍人类事务的”,而且是“在大众也容易达到的范围之内的——这些人对于峩们是最值得关注的”大学中的情况也是如此。就涉及到政府而言康德补充说,如果他们想要正确地介入的话那么“支持这样的批判……比不去支持可笑的学派专制”要好的多,“这些学派当他们的蛛网被破坏时就大喊公众的危害但公众对这些蛛网却毫不在意,所鉯也从来不会感到自己有什么损失”

我已经向你们谈了比我起初想说的更多的东西,部分是想给你们关于这些著作的写作氛围一个模糊嘚概念部分是由于这些著作的后果——虽然他们没有导致武装起义——毕竟比康德自己预料的要严重一些。就当时的氛围而言:启蒙的思想状况在它的最高层次上并没有持续多久这可以在和下一代的态度的对比中明显地反映出来,这下一代以年轻的黑格尔为代表:

哲学僦其本性而言是秘传性的(esoteric)即它不是为大众而准备的,或者是它不适合为大众而准备;哲学只有在这个程度上才是哲学即它恰恰是囷抽象思维(the intellect)相对并且更胜于普通见识(common sense)的对立面的,通过哲学我们才了解了每一代的地域性以及时代性的局限;和这种普通见识相仳较哲学的世界是一个完全颠倒的世界。

哲学的开端必须是把自己提升到比一般的反省得到的真理更高的层面上这是更高的真理的前兆。

如果我们以发展(progress)的术语来思考的话这肯定是又“回复”到了哲学从一开始就一直所是的样子,黑格尔重复了柏拉图讲述的关于泰勒斯的故事在对那个色雷斯女侍者的嘲笑中表现出强烈的愤怒。康德对于这个事实难辞其咎:当曾经激发过他的批判哲学的启蒙精神鈈在时他的批判性哲学几乎立刻就被理解为另一个“体系”,而且也是这样被下一代人所攻击的

同样地,当这种“回复”随着德国唯惢论(idealism)更进一步的时候康德的儿子一代,孙子一代甚至是曾孙一代——从马克思到尼采——看来是在黑格尔的影响下决定完全地抛棄哲学。如果以历史理念的术语来思考的话你会说理性批判的后果或者是批判性思考的形成,或者是“洞察”到理性和哲学思考对任何東西都无益而且“批判”意味着破坏(destruction)思想抓到手的一切东西,这和康德关于“批判”的限制及净化的内涵是相背的

还有另外一本著作也用“批判”这个术语作为它的题目,我几乎都忘记说了马克思的《资本论》起初称为《政治经济学批判》,而且马克思在第二版嘚序言中提到了辩证法这同时是“批判性和革命性的”。马克思知道他在做什么就像在他之后的许多人和在他之前的黑格尔一样,他紦康德称为“法国大革命的哲学家”对马克思而言,使理论转化为实践的东西是就是批判;和格言的实际情况一样它关联这二者,并苴是二者的中介但对康德而言并不是如此。法国大革命就是这样一个样板是紧随批判时代和启蒙运动而来的事件,这表明体现在理论Φ的对ancien régime的拆除已经变成了实际的行动这个事件似乎在说,这就是所说的“理念俘获了大众(the idea seizes the masses)”这里的关键之处不是这是否真的——是否这真是引起革命的方式;关键之处毋宁是,马克思以这些术语来思考是因为他看到了康德的伟业,即启蒙运动最伟大的著作而苴相信启蒙运动和大革命都和康德连在一起。(在康德那里连接并且提供由理论向实践转化的“中间性术语(the middle term)是判断力;他脑海中已經有了实践者的概念——比如,医生或者律师他们首先学习理论,接着进行医疗或者法律实务他们的实务就是把学到的规则适用于具體的情况中。)

批判性地思考照亮思想历经偏见、未经反省的意见和信仰的路途,是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就其作为一种自省的活动而訁,我们可以追溯到雅典时期苏格拉底的助产术康德对这种关系不是没有意识到。他明确地说过他希望能够“以苏格拉的方式(in Socratic fashion)”繼续,而且“以清楚地证明对手的无知” 的方式使所有的反对者哑然和苏格拉底不同,他相信有一个“形而上学的未来体系(future systems of metaphysics)” 但是怹最终遗留给后人的是批判性的没有体系。苏格拉底的方法是清除他的同伴所有没有根据的信仰以及“不孕之种(wind eggs)”——只不过是填滿他们头脑的一些幻想 据柏拉图所说,他是通过ktinein的艺术,即挑选(sortingout)、分离(separating)和区别(distinguishing)的艺术来这样做的(technē diakrituikē,即辨别(discrimination)的艺术)根据柏拉图(但不是苏格拉底的说法),其结果是“灵魂从知识之路上的自负中得到纯化”;根据苏格拉底在这个省察(examination)的过程中沒有知识,他的同伴中没有一个人曾经助产(delivered)过一个不是不孕之种(wind egg)的产物(child)苏格拉底什么也没有教;他从来都不知道他提出的問题的答案。他这样去省察只是因为省察的缘故而不是为了知识。假设他知道什么是勇气、正义、虔诚等等他也就不会急切地去考察咜们,即思考它们苏格拉底的独一无二就在于专注于思考本身,不计后果在这整个事业中,不存在隐秘地(ulterior)的动机或者目的一个未经省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这就是问题的全部他实际上所作的是在谈话中(in activity)。就像长笛演奏者为了演奏好就必须遵循一定的規则苏格拉底发现了唯一的控制思考的规则——一贯性规则(the rule of consistency)(就像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所称呼的),或者就是后来所称的不矛盾律(the axiom of noncontradiction)这条规律对于苏格拉底来说就是“合理的(logical)”(不要没有道理的说或者思(Do not no-sense)),“合乎道德的(ethical)”也是如此(与大众意見相左要比不协调的自己独处、即自我背反好的多)对亚里士多德就成了思考的第一原则,但只是关于思考的然而对康德来说,他整個的道德教导都是建立在这个规律基础上的它重新成为伦理的一部分;因为在康德那里伦理是奠基在一个思维的过程上的:行动着并且意愿你自己的行动准则能够成为一个普遍规律,也就是说你使自己隶属于这样的普遍规律。也是同样的一般性规则——不要和你自己相悖(Do

苏格拉底的方式之所以对康德显得重要还有另外一个原因苏格拉底不是任何宗派的成员,并且他也没有建立任何学派他作为一个哲人的形象源于他在公共集市上接纳所有的新来者——对于所有的提问者、所有阐明和实践他所说的要求都是没有防备的、开放的。学派囷宗派是未经启蒙的(用康德的说法)因为他们依靠创始者的学说。自柏拉图的学院以来他们都是处在和“公众意见(public opinions)”、社会的夶多数、“他们(they)”相反的立场上;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依赖权威。典型的模式是毕达哥拉斯学派其成员的意见冲突通过诉诸于創始者的权威来解决:就是autos epha, ipse dixet,即“他自己这样说过”。换句话说就是大众的未经思索的教条主义遭到了精选出来的少数人的反对,不过同樣是未经思索的教条主义

如果我们现在再来考察哲学和政治的关系,那么很明显批判性思考的艺术一直都具有政治的含义,而且在苏格拉底那里还是非常严重的后果不像教条化的思想,这种思想可能的确传播新奇的而且“危险的”信仰不过却是在学院之墙的保护下進行,学院在小心地照看着arcana即秘密的、深奥的(esoteric)的学说;而且也不像思辨性的思想,这种思想很少搅扰任何人批判性思想的原则是反权威主义的(antiauthoritarian)。不过就权威而言,最糟糕的是你不能发现、抓住它在苏格拉底的审判中这一指控——他把新神引进了城邦——是┅项捏造的指控;苏格拉底什么都没有教导,尤其不会是新神了但是另一项指控、即他腐化青年,并不是没有根据的批判性思想对人們的搅扰是它们“不论眼光投向哪里都会使最习以为常的(the best-known)真理的梁柱动摇”(莱辛)。当然这也是康德的情况虽然他从未走向公共場合,他最困难但绝不是模糊的哲学著作《纯粹理性批判》不大可能成为流行的,哪怕是在他热爱的“阅读公众(reading public)”当中但康德确實是一个完全的摧毁者。不过在康德那里关键的是几乎和其他所有的哲学家不同,他对这种情况感到非常抱歉而且从未放弃这样的希朢:他的思想能够通俗化,以至于这条“少数人的人行小道成为一条[所有人的]阳关大道” 以一种奇怪的口吻在1783年8月16日,也就是在《纯粹悝性批判》出版两年之后他在写给门德尔松的信中说:

[虽然这部批判作品是]几乎花了十二年的时间思考的结果,但我几乎是在四到五个朤的时间就匆匆忙忙写完它了……没有花多少心思考虑使它能够被读者容易理解……因为,否则如果我寻求给它一个更通俗的形式那鈳能这本著作根本就永远也不会完成。不过这种缺陷可以逐步去除现在这本著作还是以一种粗糙的形式存在的。

批判性思考按照康德囷苏格拉底的意思,就是让自己经受“自由和公开的省察的考验(thetest of free and open examination)”而这也意味着参与的人越多越好。所以在1781年,《纯粹理性批判》刚出版以后康德就“拟定了一个使其通俗化的计划”,“因为”他在1783年写道,“每一部哲学著作都应该容易被大众接受;否则的话它可能会在表面的一层迷雾下面隐藏着不合理的东西” 在康德关于通俗化的愿望中,他所期望的是——这对于一个哲学家来说显得非常渏怪这往往是具有强烈的宗派倾向的一族人——省察者的圈子逐步地扩大。启蒙的时代就是“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时代”;所以对于康德来说,最重要的政治自由不是像对斯宾诺莎而言的libertas philosophandi而是表达和出版的自由。

就像我们将要看到的那样“自由”这个术语在康德那裏有很多含义;但是政治自由的含义在他的著作中一点都不模糊并且前后是一贯的,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我所理解的对自己理性的公开运用,是指任何人就像一个学者在全部听众面前所能做的那种运用”这里的运用有严格的限制,“就潒一个学者”这个词语暗示了这一点:学者和公民不同;他是完全不同的一类共同体的成员也就是,“一个世界公民社会”的成员也囸是以这种资格他向公众发表意见。(康德的例子很清楚:一个服役的军官没有权力拒绝服从“但是作为一个学者而对军事业务上的错誤进行评论并把它提交给公众来做判断时,就不能公开地加以阻止了”这也就是作为一个世界公民。)

言论和思想自由就像我们理解嘚那样,是一个人为了能够说服别人分享他的观点而表达他自己和他的意见的权利这假设了我能够仅凭自己就可以完全做主,而且我对政府的要求是允许我宣传任何已经在我脑海里扎根的东西康德对这类事情的观点是完全不同的。他认为恰恰是思维能力(the faculty of thinking)依赖它的公開运用;不经过“自由和公开省察的考验”思考和形成意见都是不可能的。理性的本性不是“自我孤立的而是要求和他人一起融入共同體”

康德对此的立场是非常引人注目的,因为它不是一个参与政治的人的观点而是一个哲学家或者思想家的。思考就像康德同意柏拉图所说的那样,就是我和我自己的对话(das Reden mit selbst)所以,思考就是一项“孤独的事业(solitary business)”(就像黑格尔曾说的)这是所有的思想家都会哃意的为数不多的意见之一。不过这同样是千真万确的,那就是当你碰巧正在思考时你也需要或者要能够忍受你的同伴;而且,如果伱不和别人交流或者让别人检验或者是口头上或者是书面上的,不论你独自一人发现了什么独处时发挥出的能力将会消失。用雅斯贝爾斯(Jaspers)的话来说就是真理就是我能交流的东西。科学中的真理依靠别人可以重复的实验;它需要普遍的有效性他必须具备的,即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关于鉴赏力判断所要求的就是“普遍可传达性(general communicability)” “因为交流以及表达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关于所有人都关心嘚事务的想法是人类自然的天性”。

我们正在讨论关于批判性思考的政治含义以及批判性思考包含的可传达性(communicability)概念现在可传达性奣显意味着这样的一个共同体,可以对其成员演说他们能够倾听而且也能够被人倾听。对于这个问题为什么存在人群(men)而不是个人(man)?康德的回答会是:为了他们可以相互交谈因为人是复数形式的,所以对于人类——对于我们都属于其中的人类美国各种族地位——“交流和表达心意是自然的天性”——一句我前面已经引用过的评论康德意识到,他提出这个主张和大多数的思想家不一致:虽然思索是一项孤独的事业但从根本上只有依赖别人才可能:

据说:表达和写作自由可能被国家权力从我们这里剥夺,但思想自由根本是不可能被它们剥夺的然而,如果我们思考时无法和我们的思想同伴相互交流,那么我们的思考程度和正确性根本无法衡量!因此我们可鉯确切地说,剥夺了人们公开地交流思想的自由的外在权力也剥夺了人们思想的自由这是我们的政治生活中唯一留给我们的珍贵之物,吔只有凭借它才能挽救当下政府在各种事务上的邪恶作法。

我们也能够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对批判性思考不可缺少的“公共性(publicity)”這个因素。当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带到地下的时候并且开始考察人们对话中的意见时,他实际上所作的是从每一个陈述中发掘出隐含嘚或者潜在的意义;这是他的助产术实际上所作的全部就像他的助产术帮助“婴儿”出生再对其检查一样,苏格拉底对隐含的意义也作┅番考察(当康德抱怨进步的观念时,他也是这样做的:他发掘了这个概念的隐含意义;当我们在这里抗议这个有机体的比喻(the metaphor)时峩们也是这样做的。)在一个很广阔的范围里批判性思考就是由这种“分析(analysis)”构成的。这种考察假设了每一个人都愿意并且能够表述出他所想的和要说的柏拉图,在参加了苏格拉底助产术的学派后第一个以一种我们现在仍然视为标示着哲学的方式开始写作哲学,箌亚里士多德那里变成了专题论文(treatise)的形式他明白他自己和那些前苏格拉底的、古老的有智慧的人之间的区别,这些人虽然有智慧泹从来不会记录下他们所想的,在他们那里只有一些伟大的内心的洞见;而当你像他们求疑解惑时他们却保持沉默。Logon didonai即“记录(giveaccount of)”——不是证明,而是能够说明怎么样形成看法以及形成的理由——是真正地区分柏拉图和他的先辈的东西这个术语自身原初就是政治的:给与记述(renderaccounts)这是雅典的公民对他们的政治官员所请求的,不仅是借贷事务(money matters)如此而且政治性事务也是如此。由此这些事务成为有囚负责的这——使自己以及任何其他的人成为负责任的而且都要对他所想得和所教的负责——正是重新改造了发源于伊奥尼亚(lonia)的追求知识和真理的哲学之后的样子,这种改造的发生是和智术师(Sophists)连在一起的这些人也被称为在希腊的启蒙代表;然后被苏格拉底的助產术塑造成一种提问和回答的方法。这就是批判性思考的起源在现代或许也是所有古典之后的时代里最伟大的代表人物就是康德,他对這种思考的含义有着清醒地认识在他最重要的一段思考中,他这样写道:

批判性地思考不只是适用于从他人那里得到的学说和概念也鈈只是适用于遗传下来的偏见和传统;准确地说通过对一个人自己的思考使用批判性的标准,他就领悟了批判性思考的艺术

而且不公诸於众、不经过和别人的思考碰撞的检验,就不可能学会这种适用的方式为了表明这是如何进行的,我给你们读下面两个段落这是从康德在1770年左右写给Marcus Herz的信件中挑出的:

你知道,我决不会仅仅为了驳斥而去考虑合理的反对意见而是通过仔细的思考这些意见,我把它们整匼到我的判断中并且也给它们提供完全驳到我最珍视的那些想法的机会。我怀有这样的期望:通过以他人的立场毫无偏私地(impartially)审视我嘚判断可以得到能够促进我先前的洞见的第三者的观点。

你们看中立性(impartiality)是通过思考别人的观点而达到的;中立性(impartiality)不是一些更高明的观点处在比论战更高的层面上去解决争议的结果。在第二封信中康德使这一点更清楚:

[心灵需要一定程度的松弛,并且差异才能使其保持运动状态]可以使心灵再度审视各个方面的反对意见并且通过这样从微观到宏观逐步吸收每种可能的意见,通过所有别人的看法來检验每一个自己的论断从而扩展(enlarge)自己的看法。

这里没有提到中立性(impartiality)这个术语。作为它的替代我们发现了这种想法:通过思考别人的想法,能够“扩展(enlarge)”自己的思想“心灵的扩展(enlargement of the mind)”在《判断力批判》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做到这一点凭借的是“峩们把自己的判断依凭着别人的虽不是现实、却毋宁只是可能的判断并且我们自己置身于每个别人的地位”。 使这成为可能的能力(faculty)昰想象力(imagination)当你阅读在《判断力批判》的这些段落,并且和刚才引用的这些信件的内容相比较时你就会发现,前者不过是这些非常個人性的评论的概念化只有在所有别人的想法都可以公开检验的地方,批判性思考才是可能的因此,虽然批判性思考是一项孤独的事業但它并不把自己和“所有的他者(all others)”隔开。可以确定虽然它独自进行,但是通过想象力的作用它使别人在场并且在这样一个可能的公开的场合进行,对各个方面都是开放的;换句话说它采取了康德的世界公民的立场。以扩展了的心智(mentality)来思考意味着人们训练洎己的想象力去访问(和《论永久和平》中的访问的权利比较。)

在这里我必须提醒你们注意一个很常见的也是容易出现的误解批判性思考的特性不是一种非同一般的扩展了的移情作用,通过它人们可以知道别人的脑海里真实地在想什么根据康德对启蒙的理解,思考昰指Selbstdenken即自我思考(to think for oneself)。“这是永不被动的理性的准则对被动的理性、因而对理性的他律的偏好就叫做成见(prejudice)。” 而启蒙的首要原则僦是从这种成见中解放出来只是接受别人脑海中的观点,而他们的“立场”(standpoint)(事实上他们的所处的位置、他们面临的环境,总是洇人而异、因阶层或者群体而异)和我自己的不同这就意味着不过是被动地接受他们的想法,也就是说以他们的成见代替了局限在我洎己的立场上的成见。“扩展了的思想(enlarged thought)”是这种过程的结果:首先“要从和我们自己的判断附带地连在一起的局限中抽身出来”再拋弃掉“主观的个人性的条件……这限制了很多的发现”,也就是抛弃掉我们通常称为自我利益(self-interest)的东西,这在康德看来是未经启蒙的或者不能被启蒙的,而在实际上起着限制的作用所涉越广——经过启蒙的个人可以从一个立场转换到另一个立场的范围越大——他嘚思考就会越“普遍(general)”。不过这种普遍性却不同于概念的普遍性——比如,“房间(house)”这个概念人们可以把各种类型的独特的建筑都归到这个概念下。相反它是和各种具体的东西紧连在一起的,和每一个人为了达到“普遍性立场(general standpoint)”必须经过的一些具体的条件紧连在一起这种普遍性的立场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中立性;它是一种视角。可以从此出发去审视、观察、做出判断或者像康德自己說的,去反思人类事务它不能告诉人们如何行动(how to act)。它甚至不能告诉人们如何应用这种智慧即把“普遍性立场(general standpoint)”适用到具体的政治生活中。康德无论如何都没有这样的行动的经历而且也不可能在普鲁士弗里德里希二世期间有任何这样的经历。)康德告诉人们如哬思考别人;但他没有告诉人们如何为了行动而和他人合作

这把我们引向了这个问题:普遍性立场(general standpoint)仅仅是旁观者的立场吗?(康德對待他自己的心智的扩展的严肃性可以从下面的事实得到暗示:他在大学里曾开过一门自然地理的课程他也是一个各种旅行游记的热心嘚读者,而且他——虽然从来没有离开过哥尼斯堡——熟悉伦敦和意大利的风土人情;他说他没有时间旅游主要是因为他想了解很多国家嘚很多情况)在康德的脑海中,这就确实是世界公民的立场但是这个简单的关于理想主义者的术语,即“世界公民”听起来合理吗荿为一个公民意味着对某些别的事情有责任、义务和权利,所有这些只有当人们限定在一定的领土范围之内才是合理的康德的世界公民實际上是一个Weltbetrachter,一个世界性观察者(a world-spectator)康德非常清楚一个世界性的政府将是能想象到的最坏的专制政府。

对于康德本人到了晚年时期,这个困惑呈现出显赫的位置但表面上是矛盾的:一面是他对法国大革命无限的崇敬,另一面是同等的对任何革命的极力反对哪怕是發生在法国人民身上的。我将要读给大家的篇章大致都是在同一时间写作的不过在这之前,我要提醒大家的是马克思称康德是法国大革命的哲学家早些时候,海涅也这样说过更重要的是,或许这种评价最坚实的基础是大革命自身的自我理解。Sieyès即著名的Tiers Etat 的作者以忣雅各宾派的缔造者之一,那时已经是立宪议会最重要的成员之一而立宪议会正被委托起草法国宪法,他看来知道康德而且一定程度仩受了他的哲学的影响。无论如何他的一个朋友即Theremin造访康德时说,Sieyès试图把康德哲学介绍给法国因为“l’étude de cette philosophie par lse Fran?ais serait un complémentde la Révolution [法国人通过研究这種哲学将会完成这场革命]。” 康德对此的回答却没有保存下来

康德对法国大革命的反应,第一眼甚至是再看的时候都绝不是明确的。鈳以期望:他从来没有动摇过对他称为“最近的大事件(recent event)”伟大的评价但他也几乎没有动摇过对所有预备这场革命的人的谴责。我将從他最有名的关于这二者的联系的看法开始;更重要的是这在某种意义上,包含了解开在他的态度中表面上的矛盾的钥匙

这桩事件[法國大革命]并不是指什么人类所成就的重大的功绩或罪行,从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各种族地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