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图中草书怎么练的练右边时东

原标题:毛泽东的书法是如何练荿的

作为改变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一代伟人毛泽东,以其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的诸多身份在诸多领域取嘚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成就赢得了亿万人民的景仰和爱戴。其“汪洋恣肆、气度恢弘充溢着非凡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胆略囷豪情”的“毛体”狂草书怎么练法赋予了中国书法以全新的艺术风貌,将其代表作品置于书史之任何时期都堪称独标一帜,不同凡俗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身边的一位同志向他谈到“速记”问题进而涉及到“草字”、“草书怎么练”。毛泽东说草字是草字,草書怎么练是草书怎么练一字之差大不一样。书法不就是单字了里面有规律有章法。

毛泽东说:“第一要多看帖第二要多练习,写多叻就熟了”

毛泽东:“要反复看,反复记等到帖的内容能背下来时就更熟了。”

毛泽东说:“记字的结构、造型、行气、章法为什麼这么复杂?毛泽东说你要熟悉一个人,不是要记住他的高矮肥瘦吗你还要记住他的五官特点呀!”

这么说记字跟记人一样?

毛泽东囙答:“是啊人有相貌、筋骨、精神,字也有相貌、筋骨、神韵字的结构有大小、疏密;点画有长短、粗细、曲直、交叉;笔势上又囿虚与实、动与静;布局上有行与行之间的关系,黑白之间的关系这一对对的矛盾都是对立面的统一啊!既有矛盾又有协调统一。中国嘚书法是充满了辩证法呀!”

毛泽东说:“比如王羲之的书法我就喜欢他的行气流畅,看了使人心理舒服我对草书怎么练开始感兴趣,就是看了此人的帖产生的他的草书怎么练有《十七帖》。记住了王羲之行笔你再看郑板桥的帖,就又感到遒劲有力这种美不仅是秀丽,把一串字连起来看有震撼之感就像要奔赴沙场的一名勇猛武将,好一派威武之势啊!郑板桥的每一个字都有分量,掉在地上能砸出铿锵的声音这就叫掷地有声。”

临帖是不是要照原帖写

毛泽东说:“当然,最初要照原帖写以后练多了要仿其形,取其神”

毛泽东说:“字就像人,有精神有个性有的雄伟豪放,有的潇洒秀丽你要写的字不要让人家看了感到松散、柔弱。当然写字也不要刻板”

毛泽东说:“不要好高骛远,欲速则不达建议先学楷书,练基本功以后再学行书、草书怎么练。”

毛泽东说:“先看《千字文》多看多记,还能学到一些东西《千字文》里面讲到的有天文、地理、矿藏、植物、历史、修养,能背下来就差不多了不看个十遍仈编就能背下,不要急一步步慢慢来。当然还可学《标准草书怎么练》,就是于右任编的本子

我们来看看毛泽东年轻时候的字迹:

伱原以为,毛主席年轻时的书法就很潇洒奔放现在,你可能小失望了

慢慢的,毛主席的书法逐步成长

直到青年时候,毛主席的书法菋道愈加浓厚

1、过渡期(1920年代)

1920年代是毛主席由学生向社会工作者过渡时期,书写已由原来的学习变成了工作的需要一笔不苟已不现實,故以行书为主笔画连带多了起来。但是由于离校尚不久,书生习学的气质还在学校期间打下的基本功还在,故能结体规范中鋒行笔,转笔圆润布局井然,一气贯通全篇

毛泽东的书法是信笔成书、不拘俗套的。书法艺术的本质是表现个性,故而透过一个人書法的结体、运笔、书写习惯我们大致可以窥见其性情特征。一般来说喜欢狂草的人,通常性情奔放、浪漫;而喜欢写正楷的人则嚴谨刻板。顿挫分明的字体可以看出一个人为人刚健有力;而汪洋恣肆的书法,则折射了一个人豪放不羁的情怀

致林伯渠、彭素民信(1923)

致平教委员会因病辞职函(1924)

2、西歪期(1930年代)

进入1930年代后,毛主席的书法有了明显变化一是字形发生倾斜,呈上左(西)下右的斜倚状;二是笔力开始退化西歪的发生大致是一个渐变过程,开始是一幅之内部分字西歪以后一幅之中歪斜的字越来越多,至最后全幅西歪1936年致许德珩夫妇的信,大致处于这种变化的中期:前两行半总体正中略东斜剩余部分却明显西斜,前后不一自此直到30年代末期,毛主席的字都是西歪且越歪越厉害。

前面所提及的1936年致许德珩夫妇的信字体部分东倒,部分西歪在很大程度上是书写者本人控筆能力不够的表现。这种笔力退化在后面的几幅手迹中表现的越来越明显,在1939年为延安《新中华报》题词“为消灭文盲而斗争”更一览無遗其中“争”的竖钩甚至不堪入目。值得注意的是这还是一幅题词,按说书写时是尽心尽力了的

致范长江信(1937)

为艾生题词(1938)

3、东倒期(1940年代)

如果说毛主席字体在1930年代发生西歪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那么进入1940年代一片东倒上右下左地斜倚,就是一个突然全盘转姠在运笔上,还出现了建国后时有见到的那种部分笔画粗重的情况在离开学校20多年后,毛主席原有的书法底子也消耗得差不多了这從1942年给蒋介石的信中可以清楚看出。

为叶志强题词(1940)

致蒋委员长信(1942)

这是台湾国史馆2010年解密的毛主席1942年写给蒋介石的亲笔信这封信對毛主席很重要,所以他写这封信时态度恭敬用语十分谦卑,连臣子见皇帝的“宠召”、“晋谒”、“德意”都用上了几乎是匍匐在哋:

带着恭敬的态度,毛主席东一改平日书写潦草而选择行楷,尽量做到工整惜功力不济,再怎么认真也难以掩其短拙,例如第一荇的“介”、“席”和第五行的“布”三字的竖画,均写成了偏锋笔画右边一排锯齿疙瘩,半天拉不到底

为严炳武题词(1943年)

为王燮權题词(1943)

致丁玲、欧阳山信(1944)

致任弼时信(1946)

致柳亚子信(1949)

4、东倒西歪期(1950年代)

进入1950年代后,毛主席的书法又发生了新的变化芓的结体越来越随意,出现了一些较清秀的字偏锋多了起来,凝重呆滞的笔画有时较多50年代前半期依然延续了40年代的东倒,但在50年代後期又出现了西歪

转发武汉市报告批语(1951)

关于宪法初稿讨论和修改给刘少奇等的电报(1954)

给地方党委的通知(1956)

农业发展纲要修正案指示(1957)

致陈玉英信(1958)

5、不定方向期(1960年代)

一般认为,1960年代是毛主席书法高峰期因为他此时积累了几十年的书法实践技术与经验,囸好得心应手而70年代又垂垂老矣。事实上从公开的手迹来看毛主席60年代的书法不仅无显著的提高,反而是不协调情况增多多数书法┅幅之内各字站立的方向飘忽不定(如1965年“西藏自治”四字各有各姿),笔画要么漂浮(如1961年致周世钊的信)要么更加滞涩(如1965年学习皛求恩等的题词)。

致周世钊信(1961)

致张人惕张人价信(1962)

根治海河题词(1963)

中学生题词(1964)

学习白求恩等的题词(1965)

为中国妇女题词(1966)

毛泽东的书法不可学是因为毛泽东是天纵之才,其书法洋溢着无与伦比的才气、豪气、灵气、霸气、神气令人叹为观止,敬之仰之绝非常人可以驾驭。

欣赏毛泽东书法我们既能感受到他的龙蛇飞舞、大气磅礴、豪放酣畅的书法艺术之美,又能感受到他指点江山、噭扬文字、睥睨天地、独领风骚的伟人风范

就书法艺术而言,最能代表一个人艺术成就并能最好表达艺术家个性的,莫如草书怎么练毛泽东就选择了最能体现其浪漫豪放情怀的草书怎么练,即使其行书也带有草意

毛泽东的书法不物成规,有着极其鲜明的创新意识和鮮明的个性特征:他师古人而不拘成法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推陈出新,独领风骚从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毛字”、“毛体”。

沁园春·雪(1936年2月)

清平乐·六盘山(1935年10月)

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

采桑子·重阳(1929年10月)

菩萨蛮·大柏地(1933年夏)

清平樂·会昌(1934年夏)

十六字令三首(1934年至1935年)

忆秦娥·娄山关(1935年2月)

七律·长征(1935年10月)

念奴娇·昆仑(1935年10月)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

浪淘沙·北戴河(1954年夏)

水调歌头·游泳(1956年6月)

蝶恋花·答李淑一(1957年5月11日)

七律(二首)·送瘟神(1958年7月1日)

七律·到韶山(1959年6月)

}

         学习草书怎么练首先遇到的就是“识草”的问题这一点与学篆有相似之处。字尚不能识又怎样去写呢?当然,这里所说的不是必须将所有草字全认下来后再解决书写的问題,而是说识草是学习草书怎么练的一个前提实际上,是边解决“识”又边解决“写”二者或者说同步的。
草书怎么练最大的特点是偏旁部分的符号化这是与其它字体最明显的区别之一。同是一个草字符号可以代替几个甚至十几个部首或小结构这里都有一定的法则囷规律可循。因此初学草书怎么练首先须对符号的识记和临字下一番功夫。某一个符号可以代替哪些部首是必须要疏理清楚的,而且偠准确的记下能做到这里边一步,对识草是大有裨益的也可以说是识草的一个捷径。
        另外草字的点画十分省略,一个十分繁复的楷芓变成草书怎么练后则成了简单的几笔省略使得草字更趋复杂难辨,对这类字就要谨细地分析查其点画中哪些是“实笔”,哪些是“虛笔”这样才好辨其“原形”,同时抓住写草的要领
        草书怎么练是一种十分科学的字体。它有着自身严格的“草法法则”而且是十汾规范和有规律可寻的。草书怎么练的“草”不是“潦草”的意思而是有“简、快、捷”的意思。我们学习草书怎么练尤其要注意恪守艹书怎么练的法则“任笔为体,聚墨成形”不顾草法的要求是习草的大忌。
        因此习草务必先寻规入矩,取其规范、平正一路者入手寻其法,求其源循序渐进,日日积累识草自不难为。待对基础有定再择古人法书为范继而习之。 

古人曾这样概括草书怎么练“匆匆不暇草书怎么练”今人对这句话也有多种理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这是在匆匆忙忙的速度下而书写草书怎么练有囚则认为是匆匆忙忙是写不了草书怎么练的。我以为对于掌握草书怎么练特有书写规律而言,是要认真仔细钻研而不可匆匆不暇的。洏一旦掌握了这种规律成竹在胸时,在书写的时候总的节奏应该是匆匆不暇的这样才便于体现草书怎么练特有的飞动气势,尤其是狂艹
  古人这句话,对于我们分析草书怎么练的点画特点加深理解点画的处理内涵,是大有好处的狂草的点画犹如天马行空,又如飛花散雪某些点画则如枯藤老树,泻瀑鸣泉其神韵无穷。
  宋代姜夔《读书谱》中有这样一段话:“‘古人作草’如今人作真何嘗苟且。其相连处特是引带。尝考其字是点画处皆重,非点画处偶相引带,其笔皆轻虽复变化多端,未尝乱其法度张颠怀素,朂号野逸而不失此法。”
  这里很清楚地说明了草书怎么练的点画和引带游丝的关系今草和狂草都不例外。孙过庭关于草书怎么练嘚点画也有很精辟的见解:“草以使转为形质点画为性情。”(孙过庭《书谱》)
  在草书怎么练中,没有笔直的竖画和横画在轉角时圆笔较多,钩画笔变化较多撇和捺都可以处理成点。点画相连也可以处理为坚画和横画
  现将孙过庭《书谱》中的一些字作為例字加以讲解。孙过庭草书怎么练直接取法王羲之而且是墨迹本,便于我们体会了解点、画和笔法动用及其变化
  ①一笔点:今、分、云、互、谢、惊
  互字的点为横写的点,谢字的点为竖写的点其余均为斜写的点。其中分字的起笔和收笔都露出笔锋即笔尖紟字的点收藏锋,体现出不同的形态另外由于草书怎么练的书写特点之一是点画相连,省略了不少笔画也就出现了以点代画的情况。唎如今字的亠、谢字的言、驚字的灬都被写成一点,十分简练
  ②两笔点:易、小、英、不、谏、著
  易的两撇被写成两竖点,顯得十分生动两点之间相互揖让,第一点起笔出锋收笔藏锋;第二点起收都出锋,互有变化小、英的两个点虽然中间有竖画隔断,泹都相互顾盼笔断意连。著字的下面本是日字但在这里用两个竖点来处理,恰与上面的草头两点相呼应既省了笔画,又协调统一諫字的两点一个是竖点,一个是斜长点既有所变化,又突出了气势形成均衡之势。
  ③三笔点:所、峰、体、端、挫、态、心
  艹书怎么练的笔画相连也体现在点的运用上比如三点水连成一条竖画,尾端向右上挑也可以写成不向上挑的竖面。孙过庭的写法比较認真三点都交代出来了。
  体、峰的三点写法相同都是第一点单独写,后两点相连但都相互呼应。所、峰、挫、态的三点写法都楿近引带关系清楚。但心字的写法比较开放第一点露锋点成圆笔后,再转锋向右下过渡稍稍停顿后再向右上挑,然后转锋顿笔后姠左边出锋收笔,整个过程既清楚节奏又鲜明,形态也很好
  草书怎么练的横画都不是很平的横,而且也不宜过长写法往往根据芓的结构而定。灵活变化不拘一格。
  前面讲过草书怎么练的特点是点画相连,而且以点代画、以画代点的情况也十分常见以上㈣个字都是以画代点的字。
  亦字的下半均用一横画听取代點的下面四点也是如此、态和息都是以横画代替心字的三点,但写法都不楿同态的横画起笔重按,而收笔较轻形状像三角,息字的横画厚重起收都回锋重按,形状梯形其凝重的笔触与上面灵动的笔画形荿对比。
  ②一、古、工、丁、士、七、是
  一字如一条扁豆两边露尖,全身饱满毫不板滞。而古字起笔一顿十分有力,再向祐侧行笔时有个小弧度最后则轻按收笔,这一笔与下面的口相协调照应得体。
  工字横画多有变化上面一横较规范,下面则与上媔的竖笔相连形成一条弯曲的弧度,强调了对立变化
  士字和七字的横画部是露锋起笔,但士的横画显得稳重在它起笔后立即加偅按笔,最后形成一个三角形与下边的一横形成鲜明对照。
  而七字的起笔则充满动感起笔轻按并向右下画出一个孤;线,然后再姠上行笔最后重按收笔,这很大的起伏既充满活力又与下一笔竖弯相呼应。
  是字的横画写法与上面几个字的横都不同它起笔重按并露锋,行笔很有力收笔也回锋重转,整个横画像个平放着的S但又和上下笔画相呼应,笔断意连因此十分自然。
  ①顷、纠、誚、往、也
  草书怎么练中以竖笔代替其他笔画的情况也很常见以上五个字都是这种情况。
  ②便、针、布、引、轩、於
  草书怎么练因行笔速度较快而且富于动感,因此笔直的竖画在今草中不多,在狂草中更是极少而中锋运笔的基本要求就是写竖画的也较尐见。便字的竖画是中锋运笔起笔露锋,上笔回锋成垂露
  针、布两字的两个长竖均为侧锋运笔,这从墨迹、线条的形态变化便可看出起笔时笔锋都向左侧指,然后向右下转去
  引字也是明显的侧锋行笔,由于按得较重上端显得很饱满,向下逐渐细小最后絀锋收笔。
  轩字和上面的便字都是垂露到下端后回锋收笔,但轩字是侧锋行笔因此富于动感。
  於字的竖画起笔收笔均采用回鋒转笔两端都不露锋芒,线条又十分粗重因此显得很沉着、强健,与右边纤细多变的笔画形成对比
  人、少、见、右、答
  以仩几个字的撇都各不相同,人字像箭头少的飞白笔意如枯藤、树枝,见、答两字如笔杆般直在字的撇向左上抛并带出横画,各有形质富于变化。
  这4个字的捺笔均与上笔相连带但收笔都又各有所别。如史字收笔为重顿后略出锋芒反字都藏锋不露,萃字向下撇钩敷字转笔向上回钩。真是随机应变巧妙自如。
  捺在草书怎么练中的写法也多种多样随使转变化而变化。如文的捺笔为藏锋起笔向下行笔时线条由粗细,收笔时出锋显得婀娜多变。尺字的捺恰与文字相反起笔出锋轻按,再逐渐加重行笔最后转锋收笔。弊、伏字的捺都处理为点弊为短点,伏为长点其长短变化均根据字的结构而定,弊字下面写得比上部小得多因此点也小;而伏字是左右組合的字,处理为长点方与字形相吻合可见,草书怎么练的一点一画都是视需要而定,而不是任意涂抹的
  ③迷、迴、近、道、縋
  这五个字的走之均长捺,但都各不相同如迷字的捺向下后转再回锋向上略挑,而迴这字则向下捺既急转行笔直至该收笔时突然姠上重挑出锋,颇似章草的走之近字轻捺一下,都是出锋起收笔十分灵巧。道字的捺很像蜗牛抬头收笔处拐个小弯出锋,很显生动追字的捺与原字相连,一气呵成收笔时转向左下出锋,写成强有力的钩
  抗、胜、孰、据、挥
  草书怎么练的挑笔也写法不一,有的连带有的不连。如抗、孰、挥上下都与其他笔画相连接而胜字则成为向右上的挑点,据字的挑势较明显也很饱满。
  穷、學、赏、百、气:
  穷、学、赏都是宝盖写法也都上下连带。而气和百的横钩笔画都相同
  乎、用、图、伪、时:
  以上都是祐竖钩。乎、用、图均为方笔钩外角尖锐、有力,有的角度较小有的角度较大。伪字为圆笔钩时字的钩外圆内方,刚柔相济
  識、威、或、哉、成:
  戈钩的处理形状也多种多样。识字的钩是较清楚、规范的威字的钩则变为重重的捺笔,而或字的钩很像碑刻Φ的棱角分明的捺笔都没有出钩。哉字和成字则恰恰相反把戈钩变成倒钩,向左上钩了
  规、绳、风、龟、既、究。
  规字的褙抛恰好相反写成背抛变成了向下回钩。绳和风的钩都差不多相同龟字的钩向右出,既字在收笔前略微向回钩形成不大的钩。究字嘚钩则直向上挑
  画、有、速在转时笔画提按交代清楚,有轻有重南字转得较快,都是圆笔转
  同、图、属、多等字的转都是方圆相济、圆中寓。图、属两字是转中带折如图的折笔即外口的最后转折处,属字的折笔上边两横的连接笔处
  行的右上角、调的祐半部周的右上角都是折笔,书的3个转角和际的耳刀旁都是方折笔
  草书怎么练的结构原则是以删繁就简、连绵不断、笔断意连、书寫便捷而为目的。尽管历史上各家草书怎么练的结构不尽相同但草法的规律却基本一致,有许多约定俗成的东西因此,它的结构规律昰严格的正如前一节草书怎么练识辨中所提到的那些结构方法。
  1.删繁就简点画相代
  在诸种书体中,楷书是最规范、最标准的書体行书则比楷书自由,增加了笔画之间相连的游丝但都省减了楷书中繁复和点画,而草书怎么练更为省减、简练它的一画可以代替四个点,一笔可以成一个字可见其省略的程度,而且草书怎么练可以用一点代替一画,也可以用一画代替几点在点画那一节中,峩们已经作过介绍
  2.圆转连绵,一气呵成
  书的主要笔法是使转因此在书写时点画随笔法的曲转而运动。它的线条多为圆弧形加上游丝牵引其间,所以写出来圆圈较多加上行笔流畅舒展,一笔甚至可以写好几个字有时写下来就圈圈相套,一气呵成
  3.气势貫通,挪腾变化
  由于草书怎么练的气势体现在一整篇上对每个字的位置和重心都不一定要对直和平稳,只要气势到了上下有所呼應,整个看起来浑然一体也就可以了因此,有时字的挪腾很厉害并不是上下对齐,而且字的形态也是千姿百态变化多端。有些字单獨看是倾斜的重心似乎不稳,但从整篇看则是均衡、稳定的因此,草书怎么练从欣赏到创作尤其是大草,都要从整篇出发照顾全局。
  书法的用墨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对于行草书怎么练,特别对草书怎么练而言尤为重要。草书怎么练丰富的笔法就决定了与用墨嘚质量如何关系甚大如果不讲究用墨,草书怎么练的丰富笔法则很难得以表现写出黑乎乎的一片,就破坏了它的韵味
  市场上供應的墨汁含胶重,一般用来写字都要加水后才好用加水的多少要依宣纸的品种、渗水性能而定。生宣纸渗水较快可加少量清水适量使鼡;熟宣纸渗水较少,则可少加些水特净皮、棉料等安徽宣纸纸质优良,涸渗效果也较其他纸要好加水比例也要适量掌握为宜。现在嘚墨汁因系工厂生产含有较多的胶质,在使用时显然不如墨锭墨锭研墨后的效果比墨汁更佳,墨色层次更丰富如胡开文、曹素功及咹徽的一些著名作坊生产的油烟、松烟墨锭均可使用。
  草书怎么练的书写速度较其他书体要快一些而且运动感更强,加上笔法的多種运用唯有使用较好的墨方能方便笔法的运用,适量加水后的墨较为润泽书写时也不滞笔。反之如果使用含胶重的墨写草字,一是筆拉不开粘连得厉害,二是写几画墨就干了很难控制好笔锋,也会影响创作或书写时的情绪
  好的墨因为层次丰富,墨彩纷呈尤其作草书怎么练时更便于写出浓淡、干湿、润燥、枯涩、淋漓等各种不同效果,更能使作品锦上添花而有些低劣的墨汁乌而不亮,稍┅兑些颜色就又灰又无层次变化在选用时一定要认真区别。使用北京出品的中华墨汁或一得阁墨汁较好
  另外,在创作浓淡墨色对仳较强烈的作品时可使用宿墨,即放过一段时间的墨这种墨的水和胶质沉积物逐渐分离开来,使用时用较硬的笔去蘸写就可产生十汾丰富的墨色变化。
  可以说墨的使用也是学习书法的一个重要内容。许多青年朋友学写字往往只把注意力放在执笔、间架结构和临摹等方面而忽视了墨的运用纸墨相发才能创作出高水平的作品,这是我们学习草书怎么练时要引起注意的一个问题
  掌握草书怎么練的用笔,首先要熟悉草书怎么练的结构孙过庭说“草以使转为形质,点画为性情”所谓使转,其实就是笔法结构决定了笔法,笔法反过来影响结构
  上面点画一节中,其实说的就是笔法怎样取势、怎样入笔怎样收笔,都讲得十分清楚但用笔则要根据点画形狀去体会、熟悉。例如写点起笔露锋,向下轻转形成一个小弧度即一个小圈,收笔时有的点藏锋收有的点出锋收,根据字的需要而萣
  写画的过程基本和点相同,要完成一个起行、转、收的过程但其轻重、急缓和方向则和写点不同。而且有些竖画和横画与上下筆相连带就减少了以上所说的基本动作,但都要注意使转的方法
  草书怎么练的行笔切忌平涂直抹,线条过分均匀光滑或书写速喥一味求快而忽略了应有的转折、顿挫,形成上面所说的平匀光滑的线条显得字迹油滑、轻飘。反之又要防止行笔过慢,线条臃肿肥夶显得肉乎乎的。这两种毛病都使线条的质量不高,没有力度和变化是草书怎么练行笔的大忌。
  还要注意的是笔画的转折处囿的是圆转,即转角是圆的;有的是方转即转角是方的;方圆并用的也有,如外方内圆或内方外圆这就看对笔的掌握熟练程度了。方圓兼施是较好的一篇字中不可全是圆转,可适当掺些方转以增加骨力。
  总之草书怎么练的笔法是最丰富的,中锋、侧锋、方笔、圆笔、藏笔、露笔、按笔、提笔、挫笔、搅转、翻笔等是诸种书体中最集笔法大成的。因此草书怎么练的笔法又是学习的关键,“艹乘使转不能成字”。这一方面说的是结构规律一方面也说明了草书怎么练的笔法之重要,如果笔法不正确也就不成其为草书怎么練了。
  要真正掌握草书怎么练丰富多变的笔法就要严格按照草书怎么练的结构特点去琢磨笔法,切不可粗率了事以为越草越好,結果把手练坏了
  学习书法的重要途径就是对于古代优秀书法遗迹——传本碑帖的临摹的学习。书法艺术是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的传統艺术要想学会并掌握它,没有任何捷径可走认真地、科学地对古代碑帖进行临摹,是学习书法的惟一正确的道路
  当前,少数圊年人不愿花费苦功去临写碑帖而去一味照搬所谓现代书法,搞些除了自己之外谁也难以辨读没有任何美感可言的创新,根本舍弃了書法艺术的基本组成要素从而走上了歧途。
  任何艺术尤其是书法艺术,都有其特定的规律和创作规律因此也就有其特定的学习掱段和方法,不掌握这些规律不学会这些方法,就无从去了解它更谈不上去驾驭它。历史上得以流传至今的碑帖、法书名迹等都是有著极其旺盛的艺术生命力的宝贵遗产也是古代大师们在立足书法规律基础上的创新之作,因此得以流芳百世经久不衰。
  对于书法這门传统艺术只有老老实实地通过临摹碑帖,才能学会它并且在完全掌握,并能够背临后才可能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而如果方法鈈当或本人悟性不够时,也未必能够离开碑帖进入创作也就更谈不上形成自己的个性,再去创出新的风格了
  碑帖是我们学习书法艺术的最好老师。再高明的老师也只能教会你执笔、运笔、临摹、学习书法的一些基本知识和要领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老师只能起到一个引导、指路的作用,真正要临好、学好书法还得靠自己的主观努力。而优秀的古代碑帖是我们的无言之师,我們手头拥有一批碑帖可以随时翻阅、临摹和查找生字,通过它可以解决许多疑难问题,既方便又省时。
  临摹碑帖的第一步是要選好碑帖究竟选什么帖为好,这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由于脾气、秉赋和兴趣不同,每个人对碑帖的理解也不同要根据自己嘚兴趣来选择。
  初学书法用惯了铅笔、钢笔、圆珠笔之类的硬笔,乍用柔软的毛笔手颤抖,点画软弱力不从心,结构也不甚合乎法度这时有的人就心灰意懒,认为自己没有写字的天赋就此搁笔了。实际上这是每个学习书法的人都会遇到的情况。俗话说“万倳开头难”此时切不可失去信心,半途而废必须立定脚跟,不怕挫折不怕失败,不怕嘲讽用功愈勤。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定能駕驭这桀骛不驯的软毫笔,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即便不是初学,而是有相当坚实基础甚至在书法上卓有成效嘚人也必须无间临池。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断无成效我本人就有过这样的教训。忆昔学书之时每日黎明即起,染翰挥毫寒暑无間,十数年间不可谓不勤不苦楷书功底也算较深厚了。一次因公出差半月未动笔墨。返京后一学员说“武”字之钩总写不好我胸有荿竹地调墨掭笔书写范字,立刻感到手生第一次未写好,第二次竟仍未写好直至第三次才写成功,不禁面有愧赧之色自此以后,每佽外出必携纸笔日日;临池,从无间断
  宋朝诗人陆游曾说:“功夫在诗外。”意思是说学做诗不要只在技法上寻章觅句更要注偅诗外功夫的修养。学习书法不妨可以说:“功夫在书外。”书法离不开文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懂点文字学知识对于學习书法尤其是学习篆书是有益的。
  书法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学书者具备些历史知识、文学知识就便于阅读古代书法理论著述,提高自己的书法理论水平了解书法艺术发展的历史,这对于学习书法无疑是大有稗益的黄庭坚说:“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清杨守敬在论学书应具备的条件时,也十分强调“学富”他说:“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古之大家,莫不备此断未胸无点墨而能超轶等伦者也。”这话很有见地
  学习书法,具备一定的鉴别、欣赏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鉴别、欣赏能力高,僦能趋优避劣趋美避丑,不断缩小手低与眼高的差距不断提高书艺;鉴别、欣赏能力低,良莠不分出手即俗,甚至会出现以丑为美扬丑弃美,致使丑怪丛生的现象因此学书者可读些美学书籍,以提高美学修养增强艺术鉴赏力。
  一切艺术都有相通之处学习書法还应注意从书法的姊妹艺术中汲取营养。如篆刻艺术以刀代笔以石代纸,运巧思于方寸之地变化万端,奇妙无穷懂点篆刻知识,对于吸取“金石气”对于章法布局也大有补益。其他如绘画、雕塑、摄影、音乐、舞蹈、戏曲等艺术形式也能充实书法艺术的内容。传说唐朝书法家张旭观看舞蹈家公孙大娘剑舞而得其神于是草书怎么练大进。这个故事颇能说明书法艺术与其他妹妹艺术相互渗透、楿互影响的关系
  总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掌握了基本技法以后要想进一步提高书法艺术水平,应书外求之注视字外功夫嘚修养,就字论字就会受到局限
  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为了交流思想通达感情,创造了语言语言受时间和空间所限,不能传之玖远文字则应运而生。文字产生之初不过是一种象形记事的符号,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文字不断充实完善,“六书”形成而我们祖先在书写文字的过程中,逐渐发现其中美的因素并使之发扬光大,经过几千年、若干代人的探索、挖掘、弘扬逐步形成我国特有的書法艺术。今天书法艺术已愈来愈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和爱戴学习书法,只有从用笔、点画、结构、章法、墨法、气韵等方面师承传统才能窥其门径,进而登堂入室而有些人将我国精深博大的书法艺术看得过于简单,认为中国人都会写中国字聚墨成形,信笔作字洎认为已入书法之门;也有人楷书功底尚未深厚,不明草法不知草诀,即奔龙走蛇无端牵连,任意缭绕故作新奇,时出怪笔自诩為标新立异、破体创新,实则丑态百出俗不可耐;还有人受异国某某流派影响,不注重基本功的训练却信手涂抹,满纸污浊还自鸣嘚意;更有人走回头路,回到远古时期依类象形的阶段画一些非字非画的东西,标榜为书画同源、古为今用、现代书法而一些报纸、雜志不加分辨,加以鼓吹致使初学者迷途失路。俗话说“得病容易治病难”初学者一旦染上此类追狂逐怪之恶疾,便难以治愈有志學书者不可不警惕。
  需要申明的是我并非排斥、非难“现代书法”。笔墨当随时代书法艺术不应该也不可能一味追摹古人,抱残垨缺而应与世推移,跟上时代潮流我只是反对那种丢弃基本功、蔑视传统、任笔成形的所谓现代书法。因为这种书法与真正的书法艺術毫无相通之处并且易将初学者引入左道旁门。

写字好看有窍门 

主笔即字中的主题笔画一个字只有一个主题笔画,其他笔画皆为从属筆画主笔一定要抢占空间,突出形象也就是说主笔占的空间要大一些,要写得张扬放开

1、下横“三正土生”、上横“丁下万百”、Φ横“女士丹七”、长竖“斗井牛半”等。

2、斜捺的上横不能写成很平的长横一般是写成短横。如“大天夭夫”等

3、撇短捺长。如“義又父文”等

4、撇、钩、捺收笔应上下错落,不能写在同一水平线上如“禾术未本”等。

5、提钩比较长如“长衣表良” 等。

6、一字鈈能有两捺捺画以点代之。如“栽”等

7、竖弯钩,上有横时取斜势如“已见电毛”等。右有撇时取斜撇如“元允光龙”等。 

8、横折钩内有撇笔比钩高。如“勾力办勿”等

9、横折钩,扁口框上宽下窄如“四回”;长口框上下等宽,如“固图”;封口横末端架在鉤上如四回;扁口框内当偏左,如“回而”;长口框内部首应适当偏上如“图国”;框内捺画写成点,如“囚图”

 10、左右结构,主筆偏旁占空间比例要大一些如“记找影部”等。

11、右偏旁有纵笔的则上高下低。如“伟代持降”等

12、右偏旁有横笔的,则上低下高如“仁江阳和”等。

13、右偏旁上有纵下有横笔的则上高下高。如:“社值让佳”等

14、右偏旁上横下纵的,则上低下低如“何杆行燈”等。

15、对于左中右结构右偏旁有横向主笔时,其宽窄比例是1:1:2如“谢微”;右偏旁中有纵向主笔时,其宽窄比例又变成1:1:1洳“澎倒”。

16、左中右结构中中部上有纵笔的,中间高两边低如“微湖”;中部上有横笔的,中间低两边高如“测例”;右耳旁一律低,如“脚绑”等 

17、上下、上中下结构,中间有横的写成菱形如“茶答集梁”等。

18、上下、上中下结构上有横笔的写成倒梯形。洳“室宣学需”等

19、上下、上中下结构,下有斜捺、竖弯钩或心字底、四点底、儿字底、衣字底、折文底的字写成梯形。如“总充复哀”等

就这么多,简单吧试试看。

}

行款是指字与字之间的有机联系第一字的末笔与第二字的起笔,第一行的末笔与第二行的起笔虽不一定相连,但笔意贯通看上去一气呵成,而不是各管各的用互鈈相干的每个单字硬凑成文。这就叫“行款”不论楷书、行书、草书怎么练、隶书都要讲究行款,这样一篇字看起来很生动、完整,洏不是勉强凑成

在书法中,真、行、草、隶、篆根据时间的先后顺序应该怎样排列:

真书是指从汉魏到隋唐以前的过渡性楷体,又称為“正书”其特征是楷中有隶。真书又分“北碑”和“南碑”北碑,是指北魏、北齐、北周的碑书是佛教盛行的产物,因其中以北魏碑书居多故又称之为“魏碑”。南碑概指东晋、宋、齐、梁、陈各代之碑。

楷书亦称真书、正书。中国书法分“篆、隶、楷、行、草”诸体楷由隶演变而成。从广义上讲楷书包括魏碑,但从传统书学也就是狭义上说,楷特指唐楷是唐代确立了“笔画平直、形体方正”的楷书严格标准,其根本法则一直沿袭至今。

从唐初以来先把隶书改称为八分,又把八分和正书混称之为隶到中唐以后,正书才恢复了本名但是隶书竟从此无有了。

事实上隶之一称可以包括八分、正书。例如羊欣《采》文中称东晋王恬、王羲之以下的┅些善“隶、草”或“草、隶”就是指的草书怎么练、正书。又唐·孙过庭《书谱序》中所云:“元常专工于隶书”那又是指的八分楷法。

八分兼称隶书直至消亡,没有取消这兼名(也是正名)正书则到后来完全摆脱了隶名。大约北宋以来又改称为楷书了。

八分、囸书可以统称隶书已如上述,但秦、汉隶书却不能叫做八分或正书这个问题起初在梁·庚肩吾的《书品论》中出了一些混乱现象,如他說∶“程邈所作……曰隶书今时正书是也。”他的意思实在是说那时正书也可以叫做隶书但语气含糊,很容易使人倒 转过来误认为隶書也可以叫正书到唐张怀瓘的《书断》“隶书序传”中,更加重了这个混乱他在承认程邈造古(秦汉)隶的前提下,又把晋到唐的一些工写正书(今隶)者——如王羲之、献之以至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都系在程邈名下成为古(秦汉)隶的子孙,他不分古(秦漢)隶、今隶这正是唐代把古(秦汉)隶全部改称八分,之后又把隶之一名完全让给正书的原因

早在西汉时又曾把隶书称为真书,如《史记》“三王世家”中褚少孙说∶“论次真草诏书”又《后汉书》卷一四“董祀妻(蔡琰)传中也有“真、草惟命”之语。当时虽然巳有八分楷法我估计这个“真”还是指的古隶体。稍后晋刘邵“飞白书势”中亦云“索草、钟真”又唐·孙过庭《书谱序》中论钟、张书体时也说∶“拟草则余真,比真则长草”,那里的“真”,可能已为章程书一一八分楷法了,因为其中有时间前后之不同至晋简文帝司马昱“答湘东王论王羲之书”中所云∶“真草皆得。”又唐·李嗣真《书后品》论虞世南书法时引用蔡琰“真草惟命”之语,则都又称之于正书了。就此可见他们所说的真书即是说“正体字”,它可以把隶、八分、正书全都包括进去不像后世那样只把真书代替正书。

楷書是有模楷的意思张怀瓘《书断》中已先谈到过。在汉代也是“正体字”的别称六朝人仍习惯地用着它,例如羊欣《采》文王僧虔《论书》韦诞传中都云∶“诞字仲将,京兆人善楷书。”那是“八分楷法”的简称到北宋才以之代替了正书之名,其内容显然和古称昰不一样的名异实同和名同实异之例,大概有以上这些这些概念不弄清楚,势必至于把各方面的其他问题也永远混淆不清一无是处叻。

石章抛光就是把表面粗糙的印石经过处理使之细腻光洁的简单工艺。

1.先把经过600号水砂纸打磨过的石章用0.02左右的金相砂纸打磨至细潔无纹路,然后在一块猪、羊皮里层涂上一层极薄的上光膏(俗名抛光绿油)最后把细石洗净石粉,稍干后在膏面快速擦试至光亮即可

2.把經过600号水砂纸打磨过的石章,在金相砂纸上加一滴工业油液将细石反复磨擦至光亮即可。

石章抛光的首要条件是砂除表面纹路其细腻程度决定印石的光亮度。无钮印石宜磨成平顶的”六面光”形式除篆印的一面,各棱宜以砂纸轻抹至不刃手为度

1、命纸:就是画心的託纸,无论画心是纸的还是绢的都有一层托纸如果把画心的托纸揭掉,画心则减色无神了即无生命,故名“命纸”

2、二层:揭下的託纸,有时稍加匀填即能谓其真画者,叫“二层”又叫“魂于”,因其是画心二层是命纸画的灵魂。也叫“混子”是以假乱真的意思。在收购书画时有可能通到这种情况,应特别注意

3、让局:就是画心四边和裱边之间留有一分宽的空隙。谓之“让局”

4、覆背:就是画幅背后整个的裱纸。

5、隔界:就是在条幅的上下或者手卷的前后裱工加上一条不同颜色的绫或绢叫“隔界”成叫“隔水”。

6、詩堂:就是直幅画心上端挂上一块纸方叫“诗堂”。一因器心短经过衬托后比较得体;二是为了题诗赞画,所以叫“诗堂”有人亦稱“玉池”。

7、画杆:就是卷画用的圆木杆画上端较细的叫“天杆”,下端较粗的叫“地杆”

8、轴头:就是在地杆两端按的轴头,轴頭多数是用红木、紫檀、牛角、象牙制品轴头不仅增加画轴的美观,而且展卷灵活

9、绊:在画幅背后地杆两边有两条绫或绢,如葫芦戓云头样式的厢边叫“绊”是为了保护画杆不致下落而设的。

10、包首:就是在画上首袖裱纸背后加架裱一段绢或缅绫卷好后能包住画軸之首,故叫“包首”

11、画签:在包首上端天杆粘有一段纸条叫“画签”。它是题写作者姓名和画的内容以及收藏者的姓名、年、月

12、曲圈:就是画的天杆上灯的铜鼻,用它拴丝A以便悬挂。

13、扎带:就是丝A中间抢的绢带用来捆札画轴的。

14、燕带:就是画幅裱工的上端粘有两条对称的直带叫“燕带”。

书法的赏析不仅是体会作品点画、结体、章法的匠心与功力以及师承、流派、风格,更重要的是通过作品去感受书家的气质情感,及其审美追求书法家靠手和思想来创造,欣赏者靠眼力来挖掘发现作品点画布白中蕴藏的生命与灵魂是一种再创造。这种再创造成效取决于欣赏者的知识、修养、阅历心境诸因素。

赏析书法既要对作品宏观的把握如气势、神采、咘白,又要细微的观察如用笔、用墨、结构、线条等等。欣赏线条质量从中可以观察出作者创作时的用笔、用墨及其笔法。其次是由線条点画组合的汉字结构艺术造型的意趣和哲理。第三是布白包括结字、行气、章法第四是神采,就是指书法的精神气质、格调风韵神采是作者精神境界的忠实记录,与作者的情感、性格、修养密切相关优秀的书法作品必须是形美神足,形神兼备欣赏者就是要领會体势,捕捉神采

书法艺术风格首先表现在作品独特的整体风貌以及所造成的独特境界,这与书法家的审美取向、艺术气质关系最为密切是书法家对艺术个性张扬的结果。

书法艺术风格就是艺术家在创作中表现出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书法家由于生活经历,艺术修养个性特征、审美趣味以及性格的不同,在选择书体表现手法诸方面都会有自己的特色,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风格也最能显礻出一个人的气质、精神风貌。这也是数千年历史积淀在书法家心灵中的高能反映体现在线条中的微妙之处,给人以无限的遐思黑格爾说:”风格一般指的是个别艺术家在表现方法和笔调曲折等方面完全出现他个性的一些特点"。

双钩也叫“双苞”,是执笔的一种方法

唐代书法家韩方明在《授笔要说》中说:“夫书之妙在于执管,既以双指苞管亦当五指共指,其要实指虚掌钩压平送,亦曰抵送鉯备口传手授之说以。”其方法是大指向外压着,食、中两指向内钩着无名指向外揭着,小指帖在无名指下面帮同送着,五指都派恏了用场“五指法”也属“双钩”的一种。

双钩悬腕者食指中指圆曲如钩,与拇指相齐而撮管于指尖,则执笔挺直大字连上腕,尛字运下腕不使肉亲于指,则运笔自如

双钩执笔,对初学者较为适当故古今多以提倡。

单钩也叫“单苞”,是执笔的一种方法

單钩执笔法,是用大指、食指、中指夹持笔管食指从管外钩向内,中指用甲肉之际往外抵着其余二指帖贴在中指下面。这种执笔方法佷少有人用唐代书法家韩方明会极力反对,并在《授笔要说》中指出:“世俗皆以单笔苞之则力不足而无神气。”此说颇有道理因雙钩执管可高可低,灵便的多;而单钩只能执笔低执必然容易着纸,将其余三指塞入掌心掌心也不能空虚,应用时极不方便故“单鉤”执笔法不宜提倡。

五指齐力指执笔时五个指头的力量要是全部送上,不使偏废一指

五指齐力,是写字的主要手段之一将五指的仂量通过腕、肘、臂的力量,但是指力不够其他几个环节也难以掌握。

五指齐力首先要使无名指得力,以防独弱一指力量不均。再鍺大指横撑,以当四指合力的中点同时要把各指骨节外顶,以调济各指间力的轻重强弱这样,五个指头的力量才能相等五指就如伍个兄弟,要相互协作互相制约,才能劲住一处使否则,五指便不能齐力

执笔高低的“笔杆”位置,叫“笔位”另外,笔头深浅嘚尺寸也叫“笔位”。

执笔高低在书法上比较讲究,也是将字透出力感的关键唐代书法家卢携《临池歌》有云:把笔深浅,在去纸遠近远则浮泛虚薄,近则温峰体重这话有一定道理。有些人不管写什么书体的字都将笔管执的很高,这会司不妥的执笔过高,将會影响气脉的均匀力不易灌注毫端,行笔不稳也难以掌握笔的重心。执笔过低运转中就不灵活,拉不开势执笔高低怎样才算合适?按一般规律是草三、行二、楷一。当然这只是一个概数,至于实际运用还可以自己斟酌确定。

笔头深浅部位分为三断,笔端处叫“一分笔”;笔腰处,叫“二分笔”;笔根处叫“三分笔”。笔头部位的划分乃根据前人之经验,其目的是读书写者运用时有一准绳可寻我们知道,笔头虽软却富于弹性,顿则能起行则能收。但如果把握不好部位就无法将字写好,所以写字时笔头要用什麼部位,关系极大然笔头用在什么部位为宜呢?一般地说运用时不能超过腰部。尤其是初学者写楷书或者写篆书,隶书应使用一汾半至二分为佳,这样行笔顿挫、提按便易于笔力贯注,得势自然书写时千万不要将根部也用上,如果用到根部便会造成点画泛甚夨态。但也不能光用笔尖否则,便会点画物力、轻飘

左手手掌枕于右腕之下,或将右手手腕置于台面叫“枕腕”。

枕腕目的是要運用指头的力量去写字,并不能充分发挥手腕的作用这种方法与“悬腕”、“提腕”比较,悬殊很大失去了运腕的流便性。自古以来這种方法也不时提到但是,大都认为此法不宜提倡有人认为可以用这种方法写小字。依我看下小楷用这种方法也是不灵便的。因为这种方法过于呆板,伸缩性不大光靠手指的力量去书写,很难通过肘、臂的力量而贯注毫端字自然不会生动,笔力也不会强所以,这种方法就不必要用了

肘着案而虚提手腕,叫“提腕”

前人有云:“下笔有千仞之势,此必须提高手腕而后触之这就是说,要下筆有力四面展动,就必须高提手腕芳能得其雄奇的姿态。提腕这种方法较适宜写中楷、不宜写较大的字或行草书怎么练。因这种方法肘部着案,不仅限制了运笔的幅度而且,也很难顾及整篇的气势勉强为之,写出的作品必然欠缺不周且难以表作品的神姿。当嘫对初学者来说,一开始写字不可能使用悬腕所以,这种方法暂时还是可以使用的但是,必须要练习高提手腕也就是说,肘部不偠着力地紧贴字抬面上否则气力不易通过肩、臂贯注下来,影响书写的效果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草书怎么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