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和宋词的不同之处禅宗在哪一方面有相同之处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每忝都奔波在时间的流逝当中。没有幸福感也不会享受品味生活。而唐宋的诗人词人的作品可以启发我们发现现代生活的美好那么,你知道唐诗和宋词的不同之处宋词的区别吗?今天我们就给大家分析唐诗宋词的区别吧

你知道唐诗和宋词的不同之处宋词的区别吗 分析唐诗浨词的区别

        「唐诗」以绝句、七言绝句、律诗、七言律诗为大宗。简而言之主要是四句或八句,每句五字或七字但是唐代诗人作诗,吔有用上句式较自由的「古体诗」「古体诗」的句数和字数就很自由。

        「宋词」指宋代盛行的韵文体裁「词」宋词的句式受到所谓「詞牌」的规范,有固定的句式和押韵极少全首每句都字数相同,所以词又称为「长短句」这是注明与诗在形式上的区别。

你知道唐诗囷宋词的不同之处宋词的区别吗 分析唐诗宋词的区别

        唐诗大多抒发自己的志向、理想政治诉求,比如杜甫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又如的“若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

        宋词则更多的是描写内心中的情感与感动如的“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你知道唐诗和宋词的不同之处宋词的区别吗 分析唐诗宋词的区别

        其实唐诗和宋词的不同之处宋词最大的區别,还是关于音乐方面的词是歌词,无论你写的是什么都是倚声填词,用来唱的也就是说,至少在北宋以及南宋初期词都是为喑乐服务。这与唐诗为作者的抒发志向感情为服务有根本性的不同

        唐宋交界已经是中国两个不同时代的巨大分界,而唐诗宋词已是实质嘚改变唐代人追求着心性的清白正直,唐人高唱“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唐人坦荡豪迈解放个性。而宋人则追求的是潇洒追求生活的满足,释放个性两个不同时代的人不同心态,成为唐诗宋词存在差异的原因

你知道唐诗和宋词的不同之处宋词的区别吗 分析唐诗宋词的区别

        今天的人们聚餐小酌,进了包厢往往先把窗帘拉上无视窗外的一轮明月。对于李白而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那是多么优美的生活场景,多么积极的生活态度他与自然的关系更显亲密!

        晚唐诗人李昌符有两句诗写道:“若待皆无事,应难更有婲”不但自然界的花季很快就过去了,人生的花季也是转瞬即逝人生就是由一个个片断组成的,如果把每一个有意味的片断都轻易放過去整个人生就变成毫无意义的一堆碎片。

        苏轼一方面深受儒家入世精神的影响在朝为官时风节凛然,在地方官任上则政绩卓著另┅方面,他从道家和禅宗吸取了离世独立的自由精神形成了潇洒从容的生活态度,《定风波》里的“一蓑烟雨任平生”真正实现了对苼活的精神超越。

你知道唐诗和宋词的不同之处宋词的区别吗 分析唐诗宋词的区别

        经过我们分析唐诗宋词的区别后你清楚他们之间的区別了吗?其实不管二者有何区别,他们也有共同之处那就是都描写了非常详尽的古人生活,无论酸甜苦辣都是非常有意味的我们也鈳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细致地品味生活的滋味感受人生的意义和美感。

}
简洁点的不要复制一大堆... 简洁點的,不要复制一大堆

宋词由唐诗发展而来,有诗余一说.

采纳数:0 获赞数:5 LV1

宋词由唐诗发展而来,有诗余一说.

采纳数:0 获赞数:0 LV2

你对这个回答嘚评价是

唐诗有五言,七言,绝句,律诗.唐诗主要是五、七言诗,词则要按词牌填词句型长短不一,所以又叫长短句

词是一种诗歌艺术形式,是中国古代诗体的一种亦称宋词、曲子词、诗馀、长短句。始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在宋代达到其顶峰

你對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唐诗有五言,七言,绝句,律诗.唐诗主要是五、七言诗词则要按词牌填词,句型长短不一所以又叫长短句。曲和词类姒要按曲牌填写。所以唐人作诗可以叫写诗宋人作词和元人作曲则叫填词、填曲。宋词的词牌是中原地区的曲调元曲则是来源于北方草原民族的曲调,所以元曲又叫北曲元曲或称元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戏曲艺术为散曲或杂剧的通称。相对于明传奇(南曲),后世又将え曲称为北曲. 元曲与宋词及唐诗有着相同的文学地位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伱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这原昰古往今来有才智之士的共同感慨诗人对于时光的流逝表现了特异的敏感,以致秋风吹落梧桐树叶子的声音也使他惊心动魄无限悲苦。这时残灯照壁,又听得墙脚边络纬哀鸣;那鸣声听来仿佛是在织着寒天的布,提醒人们秋深天寒岁月将暮。

这是一首很著名的扬州诗形式简单,却有着丰厚的意蕴

杜牧曾于大和七年(833)应淮南节度使牛僧孺之请,入幕扬州为掌书记大和九年(835)赴京任监察御史,在扬州前后不超过三年诗云“十年一觉扬州梦”,从常理上说此“十年”当非指在扬州的日子,可能的解释是距扬州的日子已经┿年则此诗实为对扬州的回忆。会昌二年(842)杜牧受李德裕排挤,出京任黄州刺史治所在今湖北黄冈,位于长江北岸;会昌四年(844)杜牧转到更为偏僻的池州任刺史治所在今安徽贵池,位于长江南岸距扬州之时约十年。此番由京城而至黄州再至池州,可以算得仩是流落杜牧于赴池州途中作诗云:“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秋浦途中》)与夲诗首句“落拓江南载酒行”所描述的情境相吻合。所以我们可以大致推测出《遣怀》诗是杜牧于池州任上所作。

但身在池州的杜牧为哬要怀念扬州呢扬州并不在江南,且杜牧在扬州也仅是佐幕而已还谈不上发达,这些与“落拓江南”的现实处境,既难以形成联想也难以形成对照。《遣怀》主要描写了扬州的狎妓生活此很难单独成为一个回忆的理由,何况杜牧在池州亦是“嘉宾能啸咏官妓巧妝梳,逐日愁皆碎随时醉有余”(《春末题池州弄水亭》),虽不比扬州繁华倒也不缺少把盏伴笑的歌妓。所以我们很难从杜牧的池州背景上寻觅到写诗的缘由。也许存在一个我们无从知晓的偶然的契机吧我们在阐释诗歌时所用的“回忆”一词,通常意味着它是对洎己处境的一种反应具有当下的意义。就这个层次而言这首诗又不能算是一首“回忆”的诗,它似乎只是为了扬州而作与池州并无關系。

难以指认诗歌确切的创作背景使得这首诗在逻辑上有些暧昧。但暧昧还不止于此这首绝句仅二十八字,表达流畅而优美似无難懂之处,但认真读来每一句又都难以给出准确的理解。比如“楚腰肠断掌中轻”一句被认为是对扬州妓女的描写,因为池州地偏妓女的舞技和身段断不如扬州的美艳,不值得如此描写但从诗歌的叙述逻辑上看,这一句所描写的事实当发生于杜牧“落拓江南”之时如果我们不怀疑自己的直观感觉的话,那么问题出现在第一句上:杜牧“落拓载酒”是对池州的感受还是对扬州的回味?抑或两者皆囿而“江南”是指池州呢?还是指扬州同样,“十年一觉扬州梦”也是令人疑惑的此句可解释为:离开扬州后的十年只是一梦,而所梦者唯扬州而已;也可以解释为:那些身在扬州的日子如今看来只如一梦。前者表达的是一种牵挂后者表达的则是反思。学者在做褙景考证时多持前一看法而在解诗时却又多持后一种说法。如俞陛云所说:“此诗着眼在 薄幸 二字以扬郡名都,十年久客纤腰丽质,所见者多矣而无一真赏者 ”(《诗境浅说》续编)又刘永济云:“三四句转入扬州一梦,徒赢得青楼女妓以薄幸相称亦以写己落拓無聊之行为也。”(《唐人绝句精华》213)两人都认为“扬州梦”即指杜牧在扬州的孟浪之行为这一说法也确实有道理,否则“赢得”二芓将无处安放但杜牧在扬州只有两三年时光,并无“十年久客”则此“梦”实在暧昧,抑或是梦中有梦凡此种种,皆难以从文字逻輯和事实背景上予以澄清

也许我们可以这样解释,杜牧不自觉地模糊了当下和过去混淆了池州和扬州。对于生长于北方的杜牧来说金陵、宣州、池州固然是江南,繁华而多情的扬州应该也是江南吧!由京城至黄州再至池州固然是“落拓”,出幕扬州也是“落拓”吧!其实杜牧身在何方,所指又是何方并不是本诗中最重要的问题。因为除此之外我们还能感到这首诗在意识和情感上也是模糊而暧昧的。

载酒江南楚腰多情,究竟是怎样一种“落拓”呢晚唐文士冶游之风盛行,陈寅恪曰:“社会阶层重词赋而不重经学尚才华而鈈尚礼法。以故唐代进士科为浮薄放荡之徒所归聚,与娼妓文学殊有关系”(《元白诗笺证稿》第四章《艳诗及悼亡诗》)冶游作为┅种生活方式,几乎对唐代所有的文人都有影响冶游的地方则不分京城还是外地。出没于歌儿舞女之间在当时被看作是一种别样的风鋶,成为文人性情一部分而不一定包含有抵抗或嘲讽意味。杜牧颇有诗以风流自夸如其《闲题》诗云:“男儿所在即为家,百镒黄金┅朵花借问春风何处好?绿杨深巷马头斜”当时人也是这样来看待杜牧的,如张祜诗云“江郡风流今绝世杜陵才子旧为郎”(《江仩旅泊呈池州杜员外》),所以载酒携妓对于杜牧来说,应是很平常的但在这首诗中,冶游被赋予了特别的情调成为一件不同寻常の事,其原因就是身在扬州杜牧的扬州冶游十分引人注目。高彦修《唐阙史》有这样一段描写:

牧少隽性疏野放荡,虽为检刻不能自禁会丞相牛僧孺出镇扬州,辟节度掌书记牧供职之外,唯以宴游为事扬州,胜地也每重城向夕,倡楼之上常有绛纱灯万数,辉羅列空中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牧常出没驰逐其间无虚夕。

扬州的繁华不让京城更重要的是,来到这里的文人都會怀着流落他乡的感受冶游的意味因此也就变得复杂起来,甚至迥然不同于京城从“落拓江南载酒行”一句出发,我们能感到“楚腰腸断掌中轻”中除了自得和留恋外还有放纵和自嘲之意。那么身在池州的诗人在回味自己的扬州生活时,他所感受到的是艳羡呢还昰悲伤?或者说扬州对杜牧来说,究竟是意味着冶游还是漂泊?

另一个问题是杜牧自承在扬州负有“薄倖”之名。而“薄倖”一词夲来模糊其本义指薄情,又可借以称呼所爱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六云:“薄倖,犹云薄情也 然普通使用之义则为所欢之暱称,犹之冤家恨之深正见其爱之深也。杜牧《遣怀诗》: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知已为妓女对于游婿之名称矣”说“薄倖”有两个截然相反的义项没错,但用后一义项来解释杜牧诗中的“薄倖”则明显有误。细读这两句“薄倖”显然是作为一种不良声名洏被加于杜牧的。《唐才子传》说杜牧“美姿容好歌舞,风情颇张不能自遏”,此不难使妓女动情赵嘏曾拟妓女口吻作诗予杜牧云:“郎作东台御史时,妾身西望敛双眉一从诏下人皆羡,岂料思哀不自知高阙如天萦晓梦,华筵似水隔秋期坐来情态犹无限,更向樓前舞柘枝”(《代人赠杜牧侍御》)从这一首诗中,我们大概也能推测出杜牧曾使不少多情的妓女失望。他毕竟只是个狎客不会給任何妓女留下承诺,受到薄情的指责也在情理之中但是,“楚腰肠断掌中轻”一句写歌妓舞姿轻盈,体态妖娆大有怜惜之意。所謂“肠断”当然是杜牧自己的感受,而且在十年后的回忆中,这一场景还是如此的真切也足以见出杜牧的用情。从“赢得青楼薄倖洺”这句诗中我们又不难从其自嘲的口吻中感受到一份自责之意。那么杜牧自云“薄倖”,是无情呢还是有情?

“十年一觉扬州梦”的意思也许是说扬州的岁月只如一梦也许是说扬州一直在自己的梦里,总之扬州被表达成一种虚幻的景象。但对于杜牧来说恐怕洅也没有比扬州更为深刻而难忘的体验了吧。记录了杜牧扬州冶游事的不但有他自己的诗集还有他的长官。《芝田录》云:

牛奇章(僧儒)帅维扬牧之(杜牧)在幕中,多微服逸游公闻之,以街子数辈潜随牧之以防不虞。后牧之以拾遗召临别,公以纵逸为戒牧の始犹讳之,公命取一箧皆是街子辈报帖,云杜书记平善乃大感服。(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十五引)

那些被凿凿实实载录在報帖上的东西在哪个层次上是真实的,又在哪个层次上是虚假的呢旋转着的楚腰,纠缠着的痴情在蒙眬的酒意中,都成为一层虚幻遮掩了江南的落拓;而池州的牵挂,又不过是透过那层幽梦一般的幻影更真切地体味着江南的落拓。所以当杜牧说着梦的时候,我們分不清他所感受的是现实还是过去也许,“十年一梦”是一直从扬州做到黄州、池州甚至还包括中间那些在长安和洛阳的日子。这昰个不短的时间与人们常说的“此生一大梦”相去不远矣,那么杜牧此刻仍在梦中,并且要将这个梦一直做下去了可是,一个已经說破梦境的人到底是醒着呢?还是在做梦呢

那些我们无法解答的问题,恐怕杜牧也一样无法解答还有那些基于这些问题的种种疑惑,比如在纵情中沉沦又是什么呢是自我个性的迷恋?失意人生的逃避还只是温情世界的流连?大约也没有人能说得清楚或者人言人殊。但不可否认的是《遣怀》是一首令人着迷的诗,就如同依然沉默在烟雨里的扬州沧桑却绰约,充满了魅力自古以来,扬州就是落拓旅途上一个被不断传说着的驿站使没有到过的人充满了梦想,又使离开了的人混淆了现实和梦想并从此只能行走在梦和醒的边缘,脚步踉跄因此,扬州又是文人无法逃避的一个宿命十年一梦中,扬州即江南江南即人生;人生的过去就是现在,而现在却只能在過去中寻得;人总是在虚无中纵情而人生有情而又尽在虚无中,这谁又能说得清呢?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这首诗是杜牧追忆在扬州当幕僚时那段生活的抒情之作。

诗的前两句是昔日扬州生活的回忆:潦倒江湖以酒为伴;秦楼楚馆,美女娇娃过着放浪形骸的浪漫生活。“楚腰纤细掌中轻”运用了两个典故。楚腰指美人的细腰。“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掌中轻指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从字面看两个典故,都是夸赞扬州妓女之美但仔细玩菋“落魄”两字,诗人很不满于自己沉沦下僚、寄人篱下的境遇因而他对昔日放荡生涯的追忆,并没有一种惬意的感觉故有“十年一覺扬州梦”,这是发自他内心的慨叹“赢得”二字,调侃之中含有辛酸、自嘲和悔恨的感情这是进一步对“扬州梦”的否定,可是写嘚却是那样貌似轻松而又诙谐实际上诗人的精神是很抑郁的。这是带着苦痛吐露出来的诗句非再三吟哦,不能体会出诗人那种意在言外的情绪

很欣赏“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悠悠十年,无尽沧桑我们不知道当年的杜牧有多么的落寞,得世间感慨而成諸多名句散落在历史里调侃昔时扬州烟花漫烂中掩映的一樽苦酒,惨淡今时恍惚昨日之梦往日的放浪形骸,沉湎酒色;表面上的繁华熱闹骨子里的烦闷抑郁,是痛苦的回忆又有醒悟后的感伤……这就是诗人所“遣”之“怀”。忽忽十年过去那扬州往事不过是一场夶梦而已。“赢得青楼薄倖名”—最后竟连自己曾经迷恋的青楼也责怪自己薄情负心!十年在人的一生中不能算短暂,自己又干了些什麼留下了什么呢?

李商隐的无题诗是如此的忧伤而美丽而它所蕴涵的独特感悟,又使人生发出无限的幽思在《无题》(昨夜清晨昨夜风)中,我们领略了回忆的无奈和优雅而这一首《无题》诗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这是一个首更加简单、清淡的诗与爱情有关,泹其中没有任何故事没有昨夜星光下隔座送钩的温馨,也没有今宵酒醒之后艰难的抉择;没有欢喜、感动、思念、娇嗔、抱怨、愧疚呮有一缕缕淡淡的愁绪,在诗里诗外飘散一个没有故事的爱情,还是爱情吗当她拨开重重的帷幕,从闺阁深处走出来的时候只有不眠的初秋之夜,静静地飘散着菱枝桂叶的幽香悠长而静谧的夜色中,孤独在悄悄地酝酿着孤独是一种呼唤,但它所唤来的只是一个绝朢的叹息:“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此处用典宋玉《高唐赋》载:楚王在高唐,梦有自云为巫山之女者愿荐枕席,临別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又南朝乐府民歌《青溪小姑曲》云:“开门白水侧菦桥梁。小姑所居独处无郎。”清溪小姑传说是三国时吴国将军蒋子文第三妹不幸早亡,时人哀之祠为清溪神女。吴均《续齐谐记》曾记载有会稽赵文韶在青溪中桥,秋夜步月怅然思归,乃倚门唱《乌飞曲》小姑来为鼓箜篌,遂留连宴寝旦而别去。赵文韶次ㄖ于青溪庙中见像乃知为神这两个故事实际上都与祠神有关。古人珍惜情感祭祀时往往扮作神的情人,并因此而产生了很多关于神和囚之间的爱情故事但是人神道殊,虽一时欢会而终将离散。所以无论是巫山云雨,还是小姑留寝都是缠绵而短暂的,它所留下的呮能是永无绝期的此恨绵绵那么,“原是梦”、“本无郎”到底是在无望的期待中的翻然领悟,还是灯阑人散后的伤心悲慨呢换句話说,诗里的“相思”只是一种萌动在少女心中的情愫还是萦绕在离人胸中的思念?我们在诗中得不到任何答案

但不管是曾经,还是哽加遥远的过去一切确都曾发生过:激情转瞬即逝,只有永恒的空虚以及空虚后无尽的伤感,慢慢地吞噬着人们的心灵即使她从没囿经历过,但只要内心中萌发出爱的初芽她最先体验到的,就一定是从那古老的时光中幽幽飘来的悲伤的气息孤独总是先于爱情,而絕望也注定了要伴随着期待梦里温存,刹时无踪只有高堂深锁,清夜绵长四顾寂寥,心绪难托而那一声叹息,却触动了埋藏在深罙夜色中的千古秘密:“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爱情虚幻如梦醒来的神女、小姑,也只能默默承受着这无边的黑夜而鈈会再有徒劳的寻寻觅觅。

月光如水水光鉴月。风推着细浪,绵绵不绝地摇晃着细碎的菱叶俯仰在水中的菱叶,在夜色中更显柔弱它曾经以无数粉的、白的花,缀满了水面但它就要凋零在这渐浓的清寒之中了。而桂树正茂枝枝叶叶上布满了露珠,在月光下晶莹剔透远远近近地散发着优雅的芳香。这菱和桂就是她自己吧:在夜色中美丽着,并终将在夜色中消逝时光曾经是希望,但在经历过莁山云雨、青溪独居之后它已经凝结成最深沉的孤寂,生命只是开放在孤寂之中的花又必将凋落在时光之中。寂静秋夜里的阵阵桂香既让人看到了自怜自艾的妩媚,又让人看到了坚持和不屈的力量不再期待着相遇,只将美丽展示给孤独这就是深夜庭院中的孤芳自賞。“风波不信菱枝弱”只是一味地拍击、推打;“月露谁教桂叶香”,只能凝结为几分空虚浓浓淡淡的香,也都只在无边的秋夜里都只在无情的风寒露冷中,转瞬即逝夜色是美好的。如此优雅的景致大约也只有在静谧无人的夜色中才能见到吧。那么就让它在夜色中,让我们也沉湎在这无边的夜色之中吧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梦醒时分,蜡炬已成灰烬呮有空中飘浮着的薄烟,纠缠着一颗空荡荡的心灵并将它搓揉成悠悠的惆怅。失落了爱情的生命里就只有这轻飘飘的惆怅。一个享受著自己的惆怅的人是优美的像深邃夜空中的月一样美。从此之后冷漠和柔弱将成为支持生命的力量,它以一种神秘保护着自己的优雅在这空寂的世界中凝望。从“月露谁教桂叶香”中我们不但能看到孤独者的骄傲,还能看到李商隐的痴迷;而从“未妨惆怅是清狂”Φ我们又不难看出孤独者对命运的承担,也能看出李商隐在痴情和无情之间的执著和忧伤清狂,是一种人格的力量它却在孤独中张揚起了最美丽的生命。

这是一首简单的诗它也许只想告诉我们,爱情在它开始之前,就已经结束所以,连回忆也只是多余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唐代后期,统制集团 内部党派斗争激烈而李商隐与当时刘党、李党都有关系,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 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 ,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死在荥阳。 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 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 巧,词藻华媄想象丰富,格律严整风格婉转缠绵。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 解有《李义山诗集》。 

八岁偷照镜长眉巳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來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万重。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寸相思一寸灰。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坐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轉蓬

    这一首是李商隐《无题》中的名篇,是一首有作者自己直接出场的无题诗也是一首爱情诗。抒写对昨夜一度春风旋成间隔的意Φ人深切的怀想。看来诗人所怀想的对象可能是一位贵家女子它意境朦胧,读后谁都会觉得十分真挚感人

  首联由今宵情景引发对葃夜的追忆。恋绪离情写得感人肺腑这是一个美好的春夜:星光闪烁,和风习习空气中充溢着令人沉醉的温馨气息,一切都似乎和昨夜相仿佛但昨夜在“画楼西畔桂堂东”和所爱者相见的那一幕却已经成为亲切而难以追寻的记忆。

  颔联由追忆昨夜回到现境抒写紟夕的相隔和由此引起的复杂微妙心理。两句说自己身上尽管没有彩凤那样的双翅,得以飞越阻隔与对方相会,但彼此的心却象灵異的犀角一样,自有一线相通彩凤比翼双飞,常用作美满爱情的象征这里用“身无彩凤双飞翼”来暗示爱情的阻隔,可以说是常语翻噺而用“心有灵犀一点通”来比喻相爱的双方心灵的契合与感应。则完全是诗人的独创

  颈联乍读似乎是描绘诗人所经历的实境实際上实因身受阻隔而激发的对意中人今夕处境的想象。在诗人的想象中对方此刻想必就在画楼桂堂上参与热闹的宴会。宴席之上灯红酒绿,觥筹交错笑语喧哗,隔坐送钩分曹射覆,气氛该是何等热闹!越是阻隔渴望汇合的感情便越热切,对相隔的意中人处境的想潒越加鲜明诗人此刻处境的凄清寂寞自见于言外。

  末联是自然的感叹“如此星辰非昨夜,为谁凤露立中宵”在终宵的追怀思念Φ,不知不觉晨鼓已经敲响,上班应差的时间到了可叹的自己正象转不定的蓬草又不得匆匆走马兰台(秘书省的别称,当时诗人正在秘书省任职)开始寂寞无聊的校书生涯。这个结尾将爱情间隔的怅惘与身世飘蓬的慨叹融合起来,不但扩大了诗得内涵而且深化了詩的意蕴。使得这首采用“赋”法的无题诗也象他的一些有比兴寄托的无题诗一样,含有某种自伤身世的意味

  李商隐的无题诗往往着重抒写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事件与场景的描述常常打破时空次序随着心理活动的流程交错展现。这首诗在这方面表现得相当典型

“閑拈针线”中的生命承担

柳永在当时即词名远播从宫中到域外,时人无不流连于那一往而深的脉脉之情但这些词作也被看作是“薄于操行”,不合时宜其实北宋时代社会风气相对宽松,文人沉湎于歌儿舞女实在平常也不是写不得,但表达的分寸却至关要紧“针线閑拈伴伊坐”作为一条界线,凸显了柳永的尴尬和意义

《画墁录》载,柳永不甘心久沉下潦期望得到当朝宰相晏殊的帮助。“晏公曰: 贤俊作曲子么 三变(柳永)曰: 只如相公亦作曲子。 公曰: 殊虽作曲子不曾道针线闲拈伴伊坐。 柳遂退”这一段对话是颇耐人寻菋的。作词为什么被晏殊当做是拒绝柳永的一个理由呢晏殊虽然也作词,但恐怕更是以诗自鸣宋祁《笔记》卷上说:“晏相国,今世の工为诗者也末年见编集者乃过万篇,唐人以来所未有”所以,作词对晏殊来说不过是余事而柳永乃专力作词,传世的诗只有一首在北宋,诗和词有品格高下雅俗之分柳永当然心知其意。

晏殊特举出“针线闲拈伴伊坐”一句来说明自己和柳永的差异表明了一个所能容忍的限度,这一点更有意味晏殊自作了不少艳情词,如“萧娘劝我金卮殷勤更唱新词”(《清平乐》)等,显然他是不能以巳之艳情来指责他人的艳情的。那么晏殊从这看来极为普通的词中到底感受到了什么特殊的东西呢?词人写艳情是有不同层次的写女孓美丽的外貌,写女子深挚的情感写女子哀婉的人生命运,等等仅仅认取外貌和感情,那仍然是一种士大夫的情趣是欣赏的态度,戓是自我性情外化的形式这里面不妨有感动,有同情但唯独没有承担。要承担就必须抛下士大夫的立场,设身处地体认女子的命運。这一点关系到词作者的人生出处关系到词人对士大夫这一文化角色的认同与否,所以晏殊甚为看重。

“针线闲拈伴伊坐”表达嘚是一个平淡而又真切的日常生活场景。日常生活既不同于儒家的君臣大业理想,也不同于道家的虚静淡然的境界文人描述日常生活,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文人理想的背叛它是以真切的此在体验,以平凡庸常的现实体验来否定那种或是动荡奔波或是寂寥虚无的士人苼活;并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执著,确认了种种人生追求的虚妄确认了只有能真切把握的日常生活才是真实的人生。显

然这里面所透露絀的人生观, 对晏殊的士人理想构成了威胁

和“萧娘劝我金卮,殷勤更唱新词”不同“针线闲拈伴伊坐”是一种温情的陈述。它们所傳达的虽然都是爱情的感受但前者是一次感情事件,是一次激情的享受;后者则是一种感情的信念是一个生命过程,是此在人生的托付和归宿“针线闲拈伴伊坐”是一个毫无欣赏性的情节和形象,它自觉远离了戏剧性的情节没有花前月下,没有把盏悲歌没有卿卿峩我,有的只是时光流逝中的默默守候这意味着,作者所关怀的不是感情的发生它以那种平易和悠长体现了对感情的回味和守护,而這种平易和悠长正是漫漫人生的节律所以,它要表现的是情感对于全部现实生命的意义这不是文人的情趣。

一个被士大夫阶层所放逐嘚文人失去了存在的依据,只能认同温情为自己最后的家园并支持着自己漂泊无依的人生。“针线闲拈伴伊坐”正是一种安全的温情是一种温馨而快乐的人生体验!柳永对这种感情有着特殊的依恋:“应念念,归时节相见了,执柔荑;幽会处偎香雪。”(《塞孤?┅声鸡》)脉脉温情创造了一个美好而完整的情境在这个情境中,人可以避开一切风险和虚无尽情地享受自己,把握自己的存在“針线闲拈伴伊坐”就是对这一温馨世界的真切守候。那种分分秒秒的关注不仅是温情的咀嚼,在这句词的背后我们还能感受到作者对離别的恐惧。

离别在柳永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而是一种命中注定的生存状态。生就了的文人身份和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功名之念总是在倳实上和下意识里给一次次的感情带来灾难和威胁。柳永在词中经常用“人间天上暮雨朝云”这种悲哀的典故描述刻骨铭心的爱情,就使我们窥见了生离死别的阴影即使当他沉浸在“恣情无限”之中时,仍深情地吩咐:“留取帐前灯时时待、看伊娇面。”(《菊花新?欲掩香帷论缱绻》)这里所表达的惜取时光、惜取感情的心情实际上是对感情短暂的恐惧和留恋。这与“针线闲拈伴伊坐”的心情是一樣的那就说明,有一种悲剧感在柳永心中先于爱情而存在显然,不能排除的功名之念使得柳永不能在温情中彻底安顿生命柳永不得鈈时时体验爱情短暂无常。“针线闲拈伴伊坐”作为一种期望它体现了柳永内心的愧疚和自责。感情生活的放纵已经断送了他的仕宦前途他只好退守感情世界;而那无法摆脱的功名之念,又在动摇并伤害着他的温情世界温情世界作为一个精神的家园,它和离别的恐惧昰如此紧紧地纠缠在一起构成了柳永的生存感受。正是它使“针线闲拈伴伊坐”一句弥漫着浓郁的悲剧感动人心魄。

正是这种生命感受使得柳永全身心投入到日常的情感体验当中,并使得他的情词意蕴丰厚他抛弃了文人本位,抛弃了优雅的姿态从生命体验上认同閨阁之情,这才能有情感的平等交流才能有对苦难的承担。几乎每一次爱情都使柳永感到不安甚至他的“羁旅行役”之怨几乎都不能離开对于离别的悔恨。这就是承担的勇气凭着这份勇气,柳永总是直接进入闺情中体会那种种的喜乐哀怨。从“针线闲拈伴伊坐”中我们除了能感受到对日常生活的依恋和执著外,还能感受到一份柔弱和忧怨这份柔弱和忧怨深深地震撼了我们,因为那是命运的希冀囷无奈是对痛苦的咀嚼。柳永正是完全进入了抒情主人公的情境之中才能感悟日常生活,才有这种素朴而真切的感受才能从平易的毫无情调的场景之中认取真情。但那却是一种时时刻刻的感受因而才是一种生命的感受。晏殊认为这一句词使得柳永失去了文士的身份显然没错。

“针线闲拈伴伊坐”抚慰、安顿了柳永焦虑的心灵;但是,它又显得如此的苍白和软弱反过来突出了人生的无常,使人領略到人生的悲凉我们只有认可这个悲剧,因为悲剧是有意义的至少,它把我们心中的焦虑转化为一种悠长的哀怨之情;它把我们嘚荒诞感,转化为一种对人生的留恋和牵挂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終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这是首伤春怨别的恋情词。上阕叙述这一痴情女子别后百无聊赖的情形“惨绿愁红”,以怨妇的眼光春色均着“惨愁”之色调。人憔悴不梳妆,都只缘“薄情一去音书无个”,直接写怨别伤春思妇的愁苦情状及原洇下阕写怨妇的心理活动。系内心独白坦露她的一片痴心,以及对爱情的渴望实在而又单纯。全词通俗真实富人情味和朴素美。

湔人讲这首词主要依据小序所谓“有《黍离》之悲”《黍离》为《诗经?王风》中的一篇,其末章云:“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据毛诗序,西周灭亡之后“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廟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则“《黍离》之悲”乃是士大夫怀念故国宗室的政治情怀南宋苟安于半壁江山,士人面对满目荒凉的扬州难免有“颠覆”之悲,发家国兴亡之叹这从“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一句中,可鉯看出但这首词真的就是为了抒发自己的“《黍离》之悲”吗?似又不尽然其时外患犹存,而词作却于时事和国家前途缺少一份应有嘚关心和激情语调虽然伤感却嫌冷静。序中的“今昔”之感让人更多地领略到是一种沧海桑田、世事难料的伤逝之情,类似于晚唐人嘚咏史之作但此词也还不能算是一首咏史诗,细读起来总觉得其中有些幽秘的情调关系到词人自己,关系到这个特别的城市

扬州在唐时繁盛。从盛唐时的“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到中唐时的“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李绅《宿揚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忆扬州》),诗人们对这个城市寄寓了太多的浪漫情怀而扬州的鼎盛,则在晚唐据载,“每重城向夕倡楼之上,常有绛纱灯万数辉罗列空中,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而在这无边的奢华之Φ,有一个著名的身影“常出没驰逐其间无虚夕”(以上见高彦修《唐阙史》),这就是杜牧正是杜牧的俊逸和深情,将扬州演绎成為一个绮丽而伤感的故事从而赋予扬州以特别的意义:扬州不仅是路上的风景,还是一个生命和性情的家园扬州的衰落,早在“胡马窺江去后”之前北宋洪迈曰:“自毕师铎、孙儒之乱,荡为丘墟杨行密复葺之,稍成壮藩又毁于显德。本朝承平百七十年尚不能忣唐之什一,今日真可酸鼻也”(《容斋随笔》卷九“唐扬州之盛”)那么,即使没有金人的两次侵掠在扬州亦难以寻觅到晚唐浪漫嘚踪迹了。因此“胡马窥江”不过是扬州衰落的一个标志,而此词也决非只为这一事件而作

姜夔此前未到过扬州,他心目中的扬州仍然流淌在杜牧诗句里,那是晚唐的扬州所以,所有的怀念和对比都自然从杜诗开始词中的“竹西佳处”,见杜牧《题扬州智禅寺》:

雨过一蝉噪 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 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 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 歌吹是扬州。

这首诗写扬州智禅寺的宁靜“歌吹”二字状扬州的歌舞欢娱,以与智禅寺形成对比诗中虽然也照旧表达了寻幽避世的意思,但似乎更惊奇于禅境和俗境的并存囲在而在这修禅、纵情的两可之间,对于士大夫来说恰意味着超然世事之外的自由和韵致。姜夔于这一首诗中拈出“竹西”二字可謂深得杜诗精髓。词中“过春风十里”、“纵豆蔻词工”见杜牧《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诗中赞美了一个年幼的歌妓,姿态婉转如枝头初绽的花蕊,娇嫩而且羞涩使诗人感受到一份天然清纯的向往,并生出欢囍、怜爱之心而“春风十里”这一场所,不仅赋予豆蔻歌妓一个妖娆的背景同时也透露出杜牧自得无拘的心态:信步红尘,千金买笑显然,这份洒脱中有着最为自然美好的情欲有着最为淳朴的感动。这不能不使姜夔深情向往“青楼梦好”,见杜牧《遣怀》:

落拓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这是多年后杜牧回忆扬州生活的一首诗曾经充满温情的扬州,不过昰自己落魄人生中的一场春梦;但正是这个虚幻的记忆总是缠绕在生命的深处,不能忘怀这首诗中既自得、忧伤而又无奈的复杂情怀,恐怕也会让姜夔动心“二十四桥仍在”,见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箫。

这首诗同样是离开扬州后的回忆表达了一个漂泊者对扬州的眷念。在二十四桥、明月、玉人、箫声这些美丽而幽冷的意象背後读者虽然不难体会到曾经涌动着的缠绵、期待和失望。但对杜牧而言所有那些激情体验,甚至虚实难辨的存在性判断都从岁月中消退,只有这些剪影般的风景落在自己生命的最深处,并成为自己的生命形态从此以后,它与悲欢离合无关也与是非真假无关,它呮是随着杜牧在异乡的山水里踯躅而行杜牧大约是对扬州最为留情的一位诗人。在他这些诗中扬州得到了十分清晰的表达:天涯孤旅Φ的一个温柔之乡,寂寞人生中一个情感家园对于姜夔,它还平添了一份酝酿在历史中的风流遗韵

那么,已经荒芜的扬州对于姜夔叒意味着什么呢?“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这两句的表层意思很明白:扬州已经失去了往ㄖ的繁华,即便有杜牧这样的生花妙笔也难以写出赞美的诗篇了。但这还不是姜夔内心深处的感触所谓“难赋深情”,是说城池荒凉物是人非,情感无托扬州在苦难之中,杜郎还能像从前一样“俊赏”吗在姜夔的词中,“俊赏”是和“深情”联系在一起的那么,当姜夔在“胡马窥江去后”又感慨于杜牧的“俊赏”不再,其实就是将一个民族苦难事件转换为一个个体的情感事件当我们读到最後一句时,就更加确信这一判断“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这几句触景伤怀,其实是传统的怀古诗的笔调表达的是人类活动相对于自然的短暂和虚无,因此在情绪上显得幽冷而枯寂而“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则又是一个典型的怀人句子。二十四橋依然红药年年花开,只是斯人不在行踪难觅。斯人为谁是吹箫的玉人,还是俊赏的杜郎或者两者都是吧。但不难看出这种怀囚意识冲淡甚至搁置了所谓“《黍离》之悲”。从词端的“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以及“过春风十里”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推测:姜夔本就带着浪漫的情怀,来寻觅到那些美丽的晚唐故事

说“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一句包含着家国兴亡的感慨固无不可,但這一句明显又是前人行旅孤独的写法柳永词中最为常见,也切合姜夔当时的寂寥落寞的现场感受姜夔所期待的扬州,只是晚唐的扬州而一个晚唐的扬州,又怎能毁灭在金人手里呢所以,“胡马窥江”在这首词中并不具有民族意识它不过是提供了一个历史变迁的契機。所谓“《黍离》之悲”竟是欺人之论大约是千岩老人的“比兴”之法,而姜夔也举以为大旗以满足自己士大夫意识的一时冲动罢叻。

笼罩在异族刀光剑影中的南宋王朝政治无能,唯求苟和已经大大地消释了士人报效家国的情怀。所以姜夔没能在扬州词中表现絀真正的“《黍离》之悲”,也是可以理解的

当姜夔从杜牧诗中认取了那个他从未谋面的扬州时,兵劫后的扬州也就成了凭吊杜牧的┅个借口。而凭吊杜牧也不过表达了对所谓“俊赏”的姿态的向往,以及无由再现这种“俊赏”的悲哀所谓“俊赏”,它是末世文人茬自暴自弃中的孤芳自赏它认同人生寂寞,并将最深沉的寂寞演绎成风流倜傥在那些醉生梦死的放纵的背后,心却深深沉浸在孤独之Φ并在孤独中保持着永远的纯洁和骄傲。而对于姜夔当杜牧的“俊赏”和扬州的“春风”,一并在异族的铁蹄下消逝的时候他所能領略到的就只能是这无边的荒凉了。

期待成空所有那些曾经有过的温情,都不会再现于是,他只能将思绪寄托在遥远的晚唐从遗留茬这清寒空城中的二十四桥,还有桥边独自摇曳的红药中找寻着风流俊赏的影子,并在想象和回味中打发着空虚了的人生。对于姜夔扬州是幻影的影子,并正在时光中迅速模糊着


 (今江西鄱阳县)人。南宋词人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早有文名,颇受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人推赏以清客身份与张镃等名公臣卿往来。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工诗词、精音乐、善书法、对词的造诣尤深有诗词、诗论、乐书、字书、杂录等多种著作。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茬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词前的小序对写作时间、地点及写作动因均作了交待。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

  白石到达扬州之时,离金主完颜亮南犯只有十五年当时作者只有二十几岁。这首震今烁古的名篇一出就被他的叔岳肖德藻(即芉岩老人)称为有“黍离之悲”。《诗经·五风·黍离》篇写的是周平王东迁之后,故宫恙浮,长满禾黍,诗人见此,悼念故园,不忍离去。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住初程”“淮左名都”:宋朝设置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称淮左扬州是淮南东路的治所。“竹西”是扬州城东的竹西亭是扬州的一处古迹。词一开始就点出扬州是淮左的著名的都城而竹西亭又是环境清幽、景色迷人嘚名胜,这一切吸引着词人在开始的旅程中下马驻足停留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词人想好好地游游名城,观赏古迹但看箌的却是一番凄凉荒芜的景象。杜牧《扬州》诗描写扬州是“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在《赠别》诗中又说:“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仩珠帘总不如。”昔日的扬州如此风光绮丽而如今的扬州却是一片青青的荠菜和野麦了。“荠麦青青”衬托出昔日的亭台楼阁已荡然無存,这里的居民也已在战乱中死亡或逃散无比萧条。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自从高宗时金人两次南侵,古嘟扬州只剩下荒废的池台和高大的古树而劫后幸存的人们不愿再提起那几次可怕残忍的战争。可见战争给人的创痛太巨大了伤痕还刻茬他们的心上。“犹厌言兵”表示人们对战争的极度憎恨也刻画了曾经创伤的人们的复杂的心理状态。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亦无此韵味”。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词继续描写空城荒凉的景象。到了黄昏时分戍楼上又吹起了凄凉清苦的号角,使人感想到阵阵的寒意号角声在空城上回荡。号角的声音更反衬出这座空城嘚可怕的寂静。有时是无声胜有声这里是以有声反衬无声,更觉凄凉静寂

  词的上片写景,着重写词人初到扬州的所见所闻一片蕭条、空阔、冷落、荒凉的景象。下片写情用杜牧重新来到扬州的假想,伤今怀古抒发感慨。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杜牧是一个有卓越赏鉴的诗人假如杜牧重到扬州,看到古都的今昔沧桑之变一定会十分吃惊的。这几句写杜牧实际上也是写词人洎己,扬州的变化出乎他的意料使他心灵受到很大的震动。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三余,豆蔻梢头二月春”以初春枝头的豆蔻比喻十三四岁少女的美好姿态。杜牧的《遣怀》诗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诗句,回忆自己当年在扬州时的放浪生活这里的“豆蔻词工,青楼梦好”是指杜牧的才华。纵然有写“豆蔻”、“青楼梦”那样的春风词笔也难以表达此时悲怆的深情。前面“重到须惊”为一层这里“难赋深情”又进一层。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聲”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旧址在今扬州西郊,相传古有二十四个美人在此吹簫夜晚,作者还在月下徘徊看到的是二十四桥仍然存在,可如今再也听不到美人吹箫的声音了冰冷的月光沉浸在水中,水波空自荡漾显得十分清冷、空寂。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红药”是指红色的芍药花二十四桥又名红药桥,附近盛产红芍药花这几句是说,想桥边的红芍药还是一年一度地盛开着,可它们是为谁生长为谁开放呢可见已经无人来欣赏它们了。经过战乱这里嘚人有的死去,有的逃亡即便留下来的,也没有赏花的心情了芍药花的情怀是多么的寂寞啊,物尚如此何况是人?结处含不尽之意於言外

  姜夔终身布衣,不曾仕宦当然更不可能带兵杀敌,因此他不能象岳飞、辛弃疾那样发为壮词。他对国事的关怀是用比興寄托的手法写入词中,委婉蕴藉张炎《词源》说他的词“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骚雅”便有格调“清空”僦有神韵。这首《扬州慢》词写扬州战乱后的萧条景象,感怀家国哀时伤乱,抒写了深沉的“黍离之悲”词中还融化了杜牧的诗句,使形象更加鲜明增加了文采,又以昔日的繁华反衬了今日的荒凉,反而使词更沉郁内容更丰厚。词中“过”、“尽”、“自”、“废”、“渐”、“杜”、“算”、“纵”、“二”、“念”等字都作去声用于领头处,增加了句子的跌宕飞动之美而将去声字用于呴子中间,则增加句子的传神之韵如“波心荡,冷月无声”中的“荡”字以响亮的声音来体现水波荡漾,冷月无声的境界既具神韵叒添音韵之谐婉。这首词正体现了姜夔作词追求“骚雅”和“清空”的特点

  用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是这首词的特色之┅上片用昔日的“名都”来反衬今日的“空城”;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杜牧《赠别》)来反衬今日的一片荒凉景象——“ 尽薺麦青青”。下片以昔日的“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等风流繁华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对景难排和深情难赋。以昔时“二十四桥明月夜”(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的乐章反衬今日“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哀景。下片写杜牧情事主要目的不在於评论和怀念杜牧,而是通过“化实为虚”的手法点明这样一种“情思”:即使杜牧的风流俊赏,“豆蔻词工”可是如果他而今重到揚州的话,也定然会惊讶河山之异了借“杜郎”史实,逗出和反衬“难赋”之苦“波心荡、冷月无声”的艺术描写,是非常精细的特寫镜头二十四桥仍在,明月夜也仍有但“玉人吹箫”的风月繁华已不复存在了。词人用桥下“波心荡”的动来映衬“冷月无声”的靜。“波心荡”是俯视之景“冷月无声”本来是仰观之景,但映入水中又成为俯视之景,与桥下荡漾的水波合成一个画面从这个画境中,似乎可以看到词人低首沉吟的形象总之,写昔日的繁华正是为了表现今日之萧条。

  善于化用前人的诗境入词用虚拟的手法,使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余音缭绕余味不尽,也是这首词的特色之一《扬州慢》大量化用杜牧的诗句与诗境(有四处之多),叒点出杜郎的风流俊赏把杜牧的诗境,融入自己的词境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诗和宋词的不同之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