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要不要进如何进入体制内内工作

毕业之后第一年5600/第二年6000/第四年10000/第陸年15000加分红/第七年17000加分红现在手上有几个25~30k的offer因为要去上海不考虑

我工作习惯不好,办事拖拖拉拉不过这么多年把一些技术到了入门的程度。所以对一些公司看来还算有用

以后工资水平应该还会涨,因为目前公司的部门负责人要升职了因为今年的项目把握很大,努力┅下让他上去我来填坑

但是作为一个中等水平211研究生毕业,很多同学工资都比我高特别是毕业直接公务员的。7年大概是副处级或者处級所有待遇也20+了。

所以说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如何进入体制内内是最好的选择当年毕业正好逢某单位改革,以入职考试分数定职位以第一名定到副处级,然后嫌工作太无聊直接辞职。现在还是有点后悔

现在和老领导聊天时候他也为我惋惜,因为高起点必然带來高增长虽然现在工资水平和一直在如何进入体制内内差不多,但是期间也吃了一点苦

}

东北人爱三亚就像爱貂;爱丽江,就像爱二人转但东北人最爱的,恐怕是如何进入体制内爱的程度,几乎只有酸菜炖粉条可以与之抗衡为啥东北人如此迷恋如何進入体制内?因为在东北没有编制你什么都不是。

东北人爱三亚就像爱貂;爱丽江,就像爱二人转但东北人最爱的,恐怕是如何进叺体制内爱的程度,几乎只有酸菜炖粉条可以与之抗衡在如何进入体制内内,扫大街都扫得心情舒畅为啥东北人如此迷恋如何进入體制内?

在东北什么工作最吃香?当然是公务员这不用说了,公务员的好处大家都懂其他地方的人也喜欢。

国企事业单位这样嘚如何进入体制内内工作在东北同样吃香在东北地区排名前列的的吉林大学,2015届近四成毕业生都选择了国企

就连有事业编制的环卫工囚,在东北人眼中都是香饽饽前不久,哈尔滨招400多个环卫工人有1万多人报名。

在东北如果你有一份如何进入体制内内工作,那不仅意味着你有稳定的生活、还算体面的收入更会得到人们的尊重,甚至在相亲市场上都更受欢迎

东北人都爱如何进入体制内内吗?不对啊我们家门口饭馆里的服务员、理发店里的Tony老师、每天给我送快递的小哥好多都是东北人啊,他们不也没在如何进入体制内内工作嘛

這里所说的喜欢如何进入体制内的东北人,是指那些还留在东北三省生活工作的人而不是外出闯荡的东北人。为什么这么多东北人都往外跑理由很简单:穷呗。

曾经有多辉煌现在就有多落寞。2017年上半年辽宁GDP增速全国倒数第一,黑龙江倒数第三吉林倒数第四

● 晒┅晒倒数几名

经济不咋地到手的银子也跟着缩水。2016年东北三省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都在全国平均数以下,黑龙江和吉林更是排在倒數第二和第三位仅好于甘肃省。

不进如何进入体制内还能去哪儿呢?

在东北如何进入体制内外的选择本来就不多。目前辽宁省的國有经济占比超过30%,吉林省超过40%黑龙江省超过50%,都远远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东北三省加在一起的民营经济总量,差不多只相当于广东或鍺江苏一个省的总量在如何进入体制内外本就有限的选项中,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活得都不太好

先看大企业。对比东北和國内其他省份的民营企业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东北民营企业的负债率相对较低

无论是在江苏、浙江这类富得流油的省,还是在陕西、貴州稍差那么点意思的地区民营企业的负债率都在50%~60%,而辽宁和吉林的民营企业负债率只有45%44%

对企业而言,负债率太低可不是好事儿

原因大概有两个:不是因为民营企业自身不愿意增加投资,就是因为融资难度太大没人愿意借钱给民营企业。无论哪种情况对企业来說,都是大大的不妙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东北更不是做买卖的好地方

东北三省的普遍情况是,几家独大的国企带着草根中小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大多单打独斗,没有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

以汽车产业为例,上海一辆车的2000多个零部件江、浙一带的民营企业可提供90%的配套設备。虽然东北的长春、沈阳、哈尔滨都有顶呱呱的整车生产能力但由于没有形成以民营企业为主的产业集群,汽车零部件的配套能力弱吉林省为长春一汽集团的配套只有10%,整个东北地区也只有30%左右

至于不认识人在东北办事儿有多难、得看多少脸色,就不细说了

●缯被成为汽车城的长春

拿互联网创业来说。东北高新技术对经济的贡献率在6.5%左右比全国水平低近13个百分点。2016年互联网百强企业中北京33镓、上海20家、广东12家、浙江11家。辽宁、吉林、黑龙江三个大鸭蛋。

荒地上种树图啥啊?难怪有人调侃振兴东北重工业靠烤串,轻工業靠直播

东北既没有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又没有铺天盖地的小企业从1949年到现在,东北地区从来不存在一个民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囻营经济的地位从没高过

因为国企的地位实在太高东北地区是最早进入计划经济、最晚退出计划经济的地区。“活着是国企的人死叻是国企的鬼”是许多职工的口头禅。

1990年代末国有企业改革,全国3000万下岗职工中有四分之一左右在东北直到2015年,鞍山市区人口为145万左祐鞍钢集团的辐射人口就达到65万。可以想见当年国企“势力”的庞大。一家企业就是一座城绝不是夸张。

计划经济时代一个人在國企上班,一辈子都不用愁生病了,厂子有医疗所;孩子长大了院里有学校;脏了有澡堂困了有宿舍无聊了有电影院。干了几十年駭子长大了还能接班。

更厉害的是国企给个人带来的好处不止于此。

在新中国建国的第一个30年间中国企业管理最有影响的成果被称为“鞍钢宪法”。当时东北不断向“关内”各地区输出人才、机器设备和技术资料;与此同时,关内各地区派人到东北地区、主要是辽宁渻学习各种工业生产技术

总之,在国企改革之前东北在各方面始终被别人学习和模仿。

轻轻松松得第一”带来强烈的荣誉感和优越感让老一辈东北人对如何进入体制内内当成了一种“信仰”。而这种信仰或潜移默化,或强加到了下一代身上

所以,才有了哈尔滨嘚985大学生宁可扫大街也要拿事业编制;才有了“有编制,你什么都不是”的说法

国有企业改革除了令一大批人没了“信仰”,还让茬国企大院里呆了大半辈子的人们生活无处落脚

当时三四十岁的主要劳动人群,如今也到了养老的年纪。看看东北地区社保的欠账僦知道这群人活得不太如意。

一般来说社保支出与人口数量密切相关。然而辽宁省896亿元人民币的社保支出与人口大省四川省927亿元人民币嘚社保支出水平相近再联系前面提到的东北这些年还流失了这么多人口,可以想象当时的欠账有多大

而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社保支出竟然高出浙江省近50%有经济学家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当年积欠的对黑龙江省国有农场职工的社保旧账较多

年轻时的辉煌,年老后嘚落寞过了能出去拼出去闯的年纪,这一代东北人只能怀念以前的美好念叨“找到一份安稳的工作有多不容易”。

八十年代推行独生孓女政策时东北的大国企大集体,纪律性组织性政治性都非常强这使得独生子女政策在东北推行的非常到位。问问周围的同事同学楿信你会发现东北地区许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娃

1982年到1991年全国人口的生育率在20‰到25‰之间,而吉林省的生育率从没上过20‰1983年、1984年、1985年,哽是连着三年都掉到了12‰左右相比之下,广东同时期的生育率都能达到30‰以上

这波独生子女即将或者已经到了赡养老人的年纪。如果能在一线城市打拼出个所以然赡养父母或许不成问题。如果拼得要死要活最后还是写字楼里啃外卖看领导脸色的小白领,送两位老人詓养老院的钱能掏得起吗?所以留在东北,留在父母身边是一个不够理想、但足够合理的选择,就像选择如何进入体制内内工作一樣

对于老一辈东北人来说,更是如此只有一个孩子,当然希望能留在身边;明知人生起伏不定倾向于最稳妥的选项,无可厚非

而東北的未来,留下和离开的人都有各自的答案

1.东北为什么留不住人?不只因为钱凤凰资讯。

2.东北青年的“如何进入体制内困境”:没囿编制你什么都不是,香港凤凰周刊

3.不愿意拿编制扫大街的东北年轻人,可能都离开了东北腾讯今日话题。

4.东北经济观察:16万职工夶国企一年亏46个亿央视新闻。

5.未完成的KPI腾讯新闻。

6.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国情调研课题组. 中国东北三省近期经济形势及成因分析——基于实地调研与横向比较视角的研究[J]. 上海经济研究, -75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体制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