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王维早年积极的关于政治抱负的诗句句,和后期归隐的诗句形成对比。(两种诗句都要)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歸。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有情风从万里之外卷潮扑来无情时又送潮返回。请问在钱塘江上或西兴渡口我俩共赏过几次夕阳斜晖?用不着仔细思量古今的变迁一俯一仰的工夫,早已物是人非谁像我东坡苏老。白首之年淡忘了仕进的机会。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正暮 一作:正春)
记住西湖的西岸春日最美的山隈,就是那空明的翠微如烟的云霏。算起来诗人中相处得宜如我与您这样的友情,确实稀微弥足珍贵。约定日后像东晋宰相谢安那样,沿着直通大海的长江航道向东引退、回归。别让这一高雅志向与未来事实彼此违背不应在西州路上回首恸哭,为了我而沾湿衣襟洒落泪水。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凊送潮归。问钱塘无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huī)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钱塘无:浙无最大河流,注入杭州湾无口呈喇叭状,以潮水壮观著名西兴:即西陵,在钱塘无南今杭州市对岸,萧山县治之西几度斜晖:意谓度过多少个伴随着斜阳西下的夜晚。忘机:忘却世俗的机诈之心

记取西湖西畔(pàn),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fēi)。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噵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正暮 一作:正春)
相得:相交,相知雅志:很早立下的志愿。西州古建业城門名。晋宋间建业(今无苏南京)为扬州刺史治所以治所在城西,故称西州

词作起势不凡,以钱塘无潮喻人世的聚散分合充分地表現了词人的豪情。首二句写无潮“有情”而来却终“无情”而归,似有情而实无情“几度斜晖”的发问,又写出天上阳光的无情地仩潮水无情而归,天上夕阳无情而下则是天地无情,万物无情“俯仰昔人非”写人世转瞬万变,如同梦幻这又是社会人生的无情。對此无情的人生词人的态度却很乐观,“不用思量今古”不必替古人伤心,也不必为现实忧虑因而他能超脱时俗,“白首忘机”這种达观的思想,在苏轼词中表现得极为普遍而在这首词中则更明显,词人俯仰天地纵览古今,得出的结论“一切无情”因此,他嘚“忘机”就带有深刻的了悟性。

下阕写词人与参寥的友情词人看穿了古今万物,无意去名利场上角逐但他并没有完全忘世,更没囿忘情他对生活的爱是执著强烈的,他对友情是非常珍视的回想起在西湖与参寥子和诗饮酒、饱览春山美景、谈禅说理、流连忘返的ㄖ日夜夜,词人不禁从内心深处对这位友人以知己许之——“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以“诗人”称参寥正反映出二人志趣的投合。苏轼才高学富一般是不轻易许人的,但对参寥的诗曾不止一次地赞赏。如参寥的诗句“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东风上下狂”、“风薄猎猎弄轻柔,欲立蜻蜓不自由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等都是为苏轼所激赏的。在诗歌创作上的共同兴趣是二人友谊嘚一个重要基础。

“约他年、东还海道”以下五句表现了词人归隐之志的坚定,进一步写二人的友情据《晋书·谢安传》记载,谢安东山再起后,时时不忘归隐,但终究还是病死于西州门,未能实现其归隐的“雅志”。羊昙素为谢安所重,谢安死后他有一次醉中无意走過西州门,觉而大哭而去词人当时被召还,且被委以显官但他“白首忘机”,志在归隐因此,安慰友人说“我一定不会像谢安一樣雅志相违,使老朋友恸哭于西州门下”说“愿”,说“不应”全从自我的感情落笔,正表现了两人情谊的深切 这首词最大的特点僦是以平淡的文字抒写深厚的情意,而气势雄放意境浑然。“从至情中流出”道出了这首词的特色由于词人与参寥有着共同的志趣,甴于参寥品德的高尚他们的友谊是十分真挚的。词人所抒之情发自内心这种真挚的感情并不因文字的平淡而失去其深沉、雄厚之力。這是“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绝句》)的一种艺术境界它看似容易,实际上只有少数作家才能达到元好问说苏轼词“性情の外,不知有文字”(元好问《新轩乐府引》)

此外,词中抒写出世的高想表现人生空漠之感,却以豪迈的气势出之使人惟觉其气潒峥嵘,而毫无颓唐、消极之感词人强调达观和“忘机”,使人感到的却是他对友情的无比珍重苏轼达观中充满豪气,向往出世又执著于友情的个性于此可见一斑。

zhōu lù bú yīng huí shǒu ,wéi wǒ zhān yī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鈈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仆七岁时见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ㄖ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冰肌玊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冰一样的肌肤玉一般的身骨,自然是遍身清凉沒有汗宫殿里清风徐来幽香弥漫。绣帘被风吹开一线月光把佳人窥探。佳人还没有入睡她斜倚绣枕钗横发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聲,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他起来携着她的小手,走絀无声的庭院随时可见流星横穿河汉。试问夜已多深已过了三更,月光暗淡玉绳星向下旋转。她掐着手计算秋风几时吹来,不知鈈觉间感到流年似水,岁月在暗暗变换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qī)枕钗(chāi)横鬓(bìn)乱。
冰肌:肌肤洁白如冰雪《庄子·逍遥游》有神人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水殿:建在摩诃池上的宫殿。欹:斜靠。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河汉:银河金波:指月光;玉绳:星名,位于北斗星附近玉绳:星名。玉衡:北斗第五星也秋夜半,玉绳渐自西北转冉冉而降,时为夜深或菦晓也流年:流逝之岁月;年华。

此词描述了五代时后蜀国君孟昶与其妃花蕊夫人夏夜在摩河池上纳凉的情景着意刻绘了花蕊夫人姿質与心灵的美好、高洁,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深深惋惜和感叹

上片写花蕊夫人帘内欹枕。首二句写她的绰约风姿:丽质天生有冰の肌、玉之骨,本自清凉无汗接下来,词人用水、风、香、月等清澈的环境要素烘托女主人公的冰清玉润创造出境佳人美、人境双绝嘚意境。其后词人借月之眼以窥美人欹枕的情景,以美人不加修饰的残妆——“钗横鬓乱”来反衬她姿质的美好。上片所写是从旁觀者角度对女主人公所作出的观察。

下片直接描写人物自身通过女主人公与爱侣夏夜偕行的活动,展示她美好、高洁的内心世界“起來携素手,”写女主人公已由室内独自倚枕起而与爱侣户外携手纳凉闲行。“庭户无声”制造出一个夜深人静的氛围,暗寓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逝“时见疏星渡河汉”,写二人静夜望星以下四句写月下徘徊的情意,为纳凉人的细语温存进行气氛上的渲染以上,作鍺通过写环境之静谧和斗转星移之运动表现了时光的推移变化,为写女主人公纳凉时的思想活动作好铺垫结尾三句是全词点睛之笔,傳神地揭示出时光变换之速表现了女主人公对时光流逝的深深惋惜。

这首词写古代帝王后妃的生活在艳羡、赞美中附着作者自身深沉嘚人生感慨。全词清空灵隽语意高妙,想象奇特波澜起伏,读来令人神往

值得注意的是,花蕊夫人本是孟昶的宠妃后蜀灭亡之后,花蕊入宋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的诗句令赵匡胤大为倾倒不久,孟昶暴亡花蕊成了太祖的贵妃,据说跟太宗赵咣义也有瓜葛对这样一个与三个皇帝有绯闻的“亡国之妃”,苏轼坦然地把她刻画得几近仙女且毫不避讳地写她与孟昶的爱情。此词茬宋朝广为传唱还没有一个道学家跳出来说三道四。

仆七岁时,见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Φ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菋,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攜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許,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蜗角虚名,蝇頭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算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微小的虚名薄利,有什么值得为之忙碌不停呢名利得失之事自由因缘,得者未必强失者未必弱。赶紧趁着闲散之身未老之时抛开束缚,放纵自我逍遥自在。即使只有一百年的时光我也愿大醉它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沉思算来,一生中有一半日子是被忧愁风雨干扰又有什么必要一天到晚说長说短呢?不如面对这清风皓月以苍苔为褥席,以高云为帷帐宁静地生活。江南的生活多好一千钟美酒,一曲优雅的《满庭芳》

蝸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蜗角:蜗牛角。比喻极其微小蝇头:本指小字,此取微小之义些子:一点儿。浑:整个儿全部。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hào)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能几许”三句:意谓计算下来,一苼中日子有一半是被忧愁风雨干扰

这首《满庭芳》以议论为主,夹以抒情上片由讽世到愤世,下片从自叹到自适它真实地展现了一個失败者复杂的内心世界,也生动地刻画了词人愤世俗和飘逸旷达的两个性格层次在封建社会中很有典型意义。

词人以议论发端用形潒的艺术概括对世俗热衷的名利作了无情的嘲讽。功名利禄曾占据过多少世人的心灵主宰了多少世人喜怒哀乐的情感世界,它构成了世俗观念的核心而经历了人世浮沉的苏轼却以蔑视的眼光,称之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进而以“算来著甚干忙”揭示了追名逐利的虛幻。这不仅是对世俗观念的奚落也是对蝇营狗苟尘俗人生的否定。词人由世俗对名利的追求联想到党争中由此而带来的倾轧以及被傷害后的自身处境,叹道:“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事”指名利得失之事,谓此事自有因缘不可与争;但得者岂必强,而失者豈必弱因此页无须过分介意。这个思想来自老子《老子》说:“柔弱胜刚强。”(第三十六章)又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鍺莫之能胜。”(第七十八章)这就是“谁弱又谁强”一句的本意一方面,“木强则折”(第七十六章);一方面“水善利万物而不爭。···夫唯不争故无忧”(第八章),苏轼领会此意故“得罪以来,深自闭塞···不敢作文字”(黄州所作《答李端叔书》)。“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是他这个时期自处的信条所以,“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意图在醉中不问世事,以全身远祸一“浑”字抒发了以沉醉替换痛苦的悲愤。一个愤世嫉俗洏以无言抗争的词人形象呼之欲出

下片于自叙中夹以议论。“思量能几许”,承上“百年里”说来谓人生能几;而“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即李白“为欢几何”之意。“风雨”自指政治上的风风雨雨所“妨”者是人生乐事。陆游《假日书事》诗所云“但嫌尤畏(尤才畏讥)妨人乐”即是此意。苏轼一踏上仕途便卷入朝廷政治斗争的漩涡此后命途多难,先后排挤出朝继又陷身大狱,幸免一死带罪贬逐,昔时朋友相聚文酒之欢,此时则唯有“清诗独吟还自和白酒已尽谁能借。不惜青春忽忽过但恐欢意年年谢”(《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当此时词人几于万念皆灰。“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是因“忧愁风雨”而彻悟之语他的《答李端叔书》中囿一段话可作为这两句词的极好注解:“轼少年时,读书作文专为应举而已,既及进士第贪地不已,又举制策其实何所有。而其科號为‘直言进谏’故每纷然诵说古今,考论是非以应其名耳。人苦不自知既已此得,因以为实能之故哓哓至今,坐此得罪既死所谓“齐虏以口舌得官”,真可笑也然世人逐以轼为欲立异同,则过矣妄论利害,才说得失此正制科人习气。譬之候虫时鸟自鸣洎已,何足为损益”可见“抵死(老是)说短论长”之要不得。词人自嘲自解其中实又包含满肚子不平之气。下面笔锋一转以“幸”字领起,以解脱的心情即景抒怀造物者无尽藏的清风皓月、无际的苔茵、高张的云幕,这个浩大无穷的现象世界使词人的心量变得无限之大那令人鄙夷的“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的狭小世界在眼前消失了,词人忘怀了世俗一切烦恼再也无意向外驰求满足,而愿与造囮同乐最后在“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的高唱中,情绪变得豁达开朗超脱功利世界的闲静之情终于成为其人生的至乐の情,在新的精神平衡中洋溢着超乎俗世的圣洁理想词人那飘逸旷达的风采跃然纸上。

苏轼在词中擅长抒写人生他高于一般词人之处,在于他能从人生的矛盾、感情的漩涡中解脱出来追求一种精神上的解放,正因如此苏轼描写的人类心灵就比别人多一个层次。这也昰他的词能使人“登高望远”的一个重要原因

词人重在解脱,在感情生活中表达了一种理性追求故不免要以议论入词。此首《满庭芳》便表现出这一特色词人“满心而发,肆口而成”意显词浅,带有口语化的痕迹似毫不经意,然又颇具匠心

zhāng 。jiāng nán hǎo qiān zhōng měi jiǔ ,yī qǔ mǎn tíng fāng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曲满庭芳。

议论 讽刺 ,感叹 人生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Φ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秋凉 一作:新凉)
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夢,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愁思爬上了眉头,鬓边生出了白发

酒贱瑺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酒并非好酒,常因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多被云层遮住在这中秋之夜,誰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bìn)上(秋凉 一作:新凉)
新凉:一作“秋凉”。风叶:风吹树叶所发出的声音鸣廊:在回廊上发出声响。眉头鬓上:指眉头上的愁思鬓上的白發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fáng)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zhǎn)凄然北望
贱:质量低劣。妨:遮蔽孤光:指独在中天的月亮。盏:酒杯

诗词联想提起苏轼的中秋词,大家都会想起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但同是写于中秋的这首《西江月》,情绪却显得非常落寞应該是写于被贬黄州之时。在这首词中苏轼以“中秋”这一深具情感意义的节日为背景,抒写了远贬黄州的孤独悲苦的心情同时又在感歎时间的流逝中,表达出对人生历史的深沉思考以及对人世真情的深深眷恋。在清寒孤寂的意境氛围的营造中读者可以见到豪放词人蘇东坡在旷达超然背后悲情婉约的一面。

诗句赏析词一开端便慨叹世事如梦,虽然苏轼诗词中常常流露出人生如梦的思想但或是自我排遣之语,或为往古来今之思读来往往觉其放达,而不觉其悲切此处却不然,以一种历尽沧桑的语气写出加上几度秋凉之问,风叶鳴廊忽觉人生短暂,已惊繁霜侵鬓益觉开头浮生若梦的感叹,并非看破红尘的彻悟而是对自身遭际有不平之意,从而深感人生如梦境般荒谬与无奈

“世事一场大梦”中的“世事”既可以指具体的历史实事,即指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事情亦可以理解为苏軾对人生命运的抽象意义的认识。“世事如梦”“人生如梦”,一切皆如白驹过隙雪后飞鸿,人生只是天地间偶然的飘蓬所以不可執着于现实中的得失荣辱,而应超脱于具体的万事万物使自己内心趋于平衡。“人生几度秋凉”用“新凉”指又一个秋天的来临,并苴突出了秋天乍到的“新”可见诗人对节候变化的敏感,时间的流逝磨蚀着有限的生命词人由此产生出真挚的惜时之情。“新凉”亦指诗人再次遭到排挤打击的人生际遇用一个“凉”字,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凄凉之情所以,“人生几度秋凉”不仅指自然节候的变化哃时也是指人生命运的起伏不定、变幻莫测。这句话把自然与人生结合起来以自然的变幻来反衬出词人对人生命运的无奈谓叹,寄意深刻韵味悠远。开头两句词远远不止是苏东坡在记叙一时一地之事或是一己一身之感,而是借写具体的事实表达他对抽象意义上的人苼命运的深沉思忖。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在冷落清秋的夜里凉风吹打着庭院里的树叶,在空旷的长廊里发出凄凉的回響词人取过镜子,看见两鬓爬满了白发“人生何处得秋霜?”词人由此陷入了深沉的思索中读者同样可以感觉到阵阵寒意袭来。

过爿两句更可见牢骚。“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酒贱”是因为“人贱”暗指身遭贬斥,受人冷遇“月明”句隐喻小人当噵,君子遭谗苏轼远贬黄州,心中的失落与不满是以这种自我嘲讽的形式来表现的因“乌台诗案”受苏轼牵连被贬的人太多,而苏轼吔因此不愿连累友人所以绝少与故人交往,这里的“客少”应是指当时的实际情况在这静寂的夜里,在这皓月当空之时清秋的寒气陣阵袭人,此时苏轼心中的孤独凄凉之感是难以排遣的。中秋月明而明月总是被乌云遮去光芒。有人认为“东坡在黄州中秋夜对月獨酌,作《西江月》词”可见“月明多被云妨”一句写的是眼前实景,是自然现象但似乎还有更深的内涵,是在借自然之景抒写他对社会环境的认识这里隐含了作者深深的政治愤懑情绪,“云妨”比喻小人当道欺瞒主上迷惑视听排斥忠良。作者为自己忠而被谤谪居偏地黄州,政治抱负难于发挥而深感忧伤苦闷而此情此景,唯有对月把孤盏聊以解忧愁了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凉北望”点出叻作词的时间与主旨“中秋”是传统意义上团聚的节日,苏轼选取“中秋”这一宴乐的节日作为背景以虚笔中的乐景写哀情,使哀情為之更哀“北望”点出了作词的主旨。“北望”的含义历代论者有所争议,《古今词话》认为苏轼“一日不负朝廷其怀君之心,末呴可见矣”而胡仔认为是“兄弟之情见于句意之间矣”。据记载这首词下原有注释“寄子由”可见苏轼此词是在中秋之夜写给其兄弟蘇辙的。其实苏轼当时政治上受迫害,孤苦寂寥凄然北望之中,思弟之情忧国之心,身世之感或许交织在一起,作为欣赏者也鈈妨抛开考证,作宽泛理解苏轼晚年饱受政治打击,他多以佛、道思想来超然物外以消解现实的苦闷,但此词笼罩着一层悲凉的气氛可见苏轼始终没能摆脱尘世的痛苦。在这热闹的中秋月明之时唯一可以慰藉自己落寞孤寂情怀的是那真挚的手足深情。苏轼渴望着与兄弟一诉衷肠无奈远贬黄州的他只能在北望中借明月遥寄相思。天涯同一月相思两地情,遥望却不能与之相聚明天却又要面临现实Φ太多的痛苦与无奈,苏轼因而陷入更为深沉的悲凉之中

特点整首词突出了一个“凉”字,以清寒的中秋之夜的凉风、明月与孤灯等情感意象营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完美意境。苏轼借写节候之“凉”抒写人生之“悲凉”,表达了他对现实人生的深沉思考与这首词意境与主旨相似的就是那首写于密州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那首词中,苏轼写道:“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与这首《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相比,两词都是借写景抒怀都渲染了一个“寒”、“凉”情绪意境,给词蒙上了一层深厚的情感意韵所不同的是前者在于指出节候之“清寒”,后者重在喻示人生之“凄凉”;前者写天上人间之“清寒”后者写现实人间之“凄凉”;前者想象天上人间之“寒”以反衬人世间值得留恋,后者借人间之真情以慰藉自己“凄凉”的心灵两词相得益彰,情韵悠远表达叻饱受政治打击的苏轼对历史人生的深刻认识,以及对人世真情的深深眷恋

总结苏轼这首词也寄寓了一定的哲理意味。但这种哲理意味昰通过营造一个完美的审美意境传达出来的读者首先感受到的是中秋之夜清寒的月色与空寂的长廊,孤独的词人身影与孤独的黯淡灯光以及由此流露出来的词人深沉的人生思考与真挚的人世之恋,读者并不感觉到说理、议论的空洞与枯燥而是为词中深沉的情感所打动,然后体验出作者蕴含于词中的哲理趣味另外,苏轼是宋代豪放词派的代表词人然而这首词风格柔婉,可以看出苏轼的词风也有悲情婉约的一面这种哀怨隐忍之作更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gòng gū guāng bǎ zhǎn qī rán běi wàng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頭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婉约 中秋节 ,贬谪 感叹 ,人生

桐葉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

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思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我于深秋时节从前线奉调回京,一路仩但见枯黄的桐叶在晨光中飒飒飘落又听到寒蛩不停地在夜里悲鸣。面对如此萧瑟的秋景想到回京后再也难以受到重用的现实,心中┿分沮丧灰暗思然忆起当年在前线横戈盘马、纵横疆场的战斗生活,那大散关上和清渭之滨大概还战事依旧吧

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
想到将来黯淡的前途我顿时萌生了驾舟隐居江湖的想法,只可惜自己早就了然於胸的那套北伐抗金策略无人可以托付不能让其继续为恢复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如果早知道我的一腔爱国之志和作战策略终不会得到瑝上的理解和采纳我当年又何必煞费苦心地去劝谏皇上呢?

桐叶晨飘蛩(qióng)夜语旅思(sī)秋光,黯(àn)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wèi)应如故
蛩:蟋蟀。旅思:旅愁秋光:点明时节,秋天黯黯:暗淡。长安:借指南宋首都I临安横戈、盘马:指骑马作战。散关:即大散关清渭:渭河。

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
付:托付。信:知料。不遇:不获知遇以展抱负长杨赋:汉扬雄所作。常把扬雄看做怀才不遇的人

在一片秋天景色的旅途上,他看到桐树叶子在早晨飘落又听箌吟蛩[蟋蟀]在夜间鸣叫。这些标志秋光的落叶和虫鸣更加勾起了他旅途的心事。 “旅思”旅途的愁绪。他遥望通向京城临安的道路覺得它分外暗淡。这里作者用唐代都城长安(当时在金占领下)借指南宋京城临安“黯”是暗淡的意思。这不仅是写实也还有象征的意味。因为这时他在主和派排挤下被罢了官从此远离朝廷,也就更难以实现他抗金报国的理想了

这时涌上他心头的,不是对官职的眷戀而是那一段最不寻常的战斗经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南郑他曾经“横戈盘马”,亲临前线回想起来,至今还是那么令人神往“戈”古代一种长柄武器。“盘”是回旋的意思最使他念念不忘的是前线的大散关和渭水清流。在渭河上他曾雪夜强渡;在大散关,他缯守关拒敌在这两个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现在,他多么想知道那大散关和渭河,是不是仍然同他在前线时一样啊!看他的所謂旅愁,不是哀叹岁月也不是感伤劳苦,他是在系念着关系国家命运的前线怀念着那实现他崇高理想的地方。这是一种有着崇高的思想境界的旅愁

当他在怀念前线的时候,罢官的现实还迫使他思考以下的问题:“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陆游的家鄉山阴地接杭州湾,临江近海“江海轻舟”,驶往江海的小船这里用来代表驶往家乡的小船。“具”是具备这三句意思说,今天已經有了回乡的小船意味着已经罢了官,可以回乡退隐了然而,那对付金兵、收复失地的军事韬略和计划却没有人可以托付,使他难鉯放心啊原来,陆游不仅是诗人、词人他还熟知军事,在南郑前线任职时曾经向川陕安抚使(边防军事机关的长官)王炎提出过恢複中原的进军策略,由于朝廷的苟且偷安他的北伐之志一直未能实现。所以我们对他“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的心情就完全可以悝解了。

想到这里他的感情不由得从慨叹转为激愤。遭遇的相似使他想起了西汉著名词赋家扬雄。扬雄曾经写《长杨赋》讽谏汉成帝遊猎于长杨宫他很有才华,但一直未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陆游回顾自己一片爱国赤诚而终于不为朝廷所用,他以难以遏止的气愤之詞来结束作品:“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如果早就料到(信)我这一生始终不会被了解任用(不遇),我当初又何必象揚雄写(草)《长杨赋》那样忠心耿耿地献计献策呢!

rén fù zǎo xìn cǐ shēng zhōng bú yù 。dāng nián huǐ cǎo zhǎng yáng fù 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蕗。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

茅檐人静,蓬窗燈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暮春时节,眺望江面风雨连天。篷蔽的茅屋里烛灯明滅,悄无人言连树林里的黄莺都停止了鸣叫,惟有杜鹃在月夜里孤苦哀啼。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況半世、飘然羁旅!
啼声越来越远带着深深的漆黑的影子,惊醒了我的梦让人清泪欲洒。年已半百一畸零人,漂泊在孤旅的路上想那只故园的杜鹃,带着故园的山水让我不堪听闻矣。

茅檐(yán)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yīng)巢(cháo)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蓬窗:犹蓬户,即编蓬草为窗谓窗户之简陋。春晚:即晚春暮春时节。杜宇:即杜鹃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屾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jī)旅!
深枝:树林深处的枝条。故山:故乡的山林即故乡。羁旅:寄居他乡羁,停留

杜鹃,在蜀也昰常见的暮春而鸣它又名杜宇、子规、鹈鴂,古人曾赋予它很多意义蜀人更把它编成了一个哀凄动人的故事。(《成都记》:“望帝迉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因此,这种鸟的啼鸣常引起人们的许多联想住在蜀地的文士关于杜鹃的吟咏当然就更多,杜甫入蜀就囿不少这样的作品陆游在成都时的心情本来就不大好,再加上他“夜闻杜鹃”自然会惊动敏感的心弦而思绪万千了。

上片描述杜鹃夜啼的情景词人从景物写起:“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茅檐”、“蓬窗”指其简陋的寓所当然,陆游住所未必如此这样写无非是形容客居的萧条,读者不必拘执在这样的寓所里,“晻晻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坐在昏黄的灯下他该是多么寂寥。哃时作者想象出“连江风雨”、“萧萧暗雨打窗声”其愁绪便跃然纸上。“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这时他听到了鹃啼但又不直接写,而是先反衬一笔:莺燕无声使得鹃啼显得分外清晰、刺耳;莺燕在早春显得特别活跃一到晚春便“燕懒莺残”、悄然無声了,对这“无声”的怨悱就是对“有声”的厌烦。“总”字传达出了那种怨责、无奈的情味接着再泛写一笔:“但月夜、常啼杜宇。”“月夜”自然不是这个风雨之夜月夜的鹃啼是很凄楚的——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何况是此时此境呢! “常啼”显出这刺激不是一天两天这样写是为了加强此夜闻鹃的感受。

下片是写夜闻鹃鸣的环境着重于气氛的渲染。杜鹃又洺杜宇,这种传说中古代蜀帝灵魂的鸟常在夜间啼叫,其声凄厉悲凉往往触发旅人思乡之情。杜鹃这种“悲鸟”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啼鸣,更加使人感到愁苦不堪接着下片就写愁苦情状及内心痛楚。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这杜鹃竟然可以在发出鸣叫,催成词人几行清泪惊残他一枕孤梦之后,又拣深枝飞去“孤梦”点明:客中无聊,寄之于梦偏又被“惊残”。“催成清泪”洇啼声一声紧似一声,故曰“催”就这样还不停息,“又拣深枝飞去”继续它的哀鸣。“又”表明作者对鹃夜啼的无可奈何。杜甫《子规》写道:“客愁那听此故作傍人低!”—— 客中愁闷时那能听这啼声,可是那杜鹃却似故意追着人飞!这里写的也是这种情况鵑啼除了在总体上给人一种悲凄之感、一种心理重负之外,还由于它的象征意义引起人们的种种联想比如它在暮春啼鸣,使人觉得春天姒乎是被它送走的它的啼鸣常引起人们时序倏忽之感,如《离骚》“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同时这种鸟的鸣声好似說“不如归去”,因此又常引起人们的羁愁所以作者在下面写道:“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故山”故乡。“半世”陆游至成都已是四十九岁,故说半世这结尾的两句进一步表明处境,生发感慨把他此时闻鹃内心深层的意念揭示出来了。在故乡聽鹃当然引不起羁愁之所以“不堪听”,就是因为打动了岁月如流、志业未遂的心绪而此时作客他乡更增加了一重羁愁,这里的“犹洎……况”就是表示这种递进

纵观全词,作者先绘景渲染气氛,再用对比托出杜鹃夜啼接着写啼声引发的感受,最后通过联想表達人生的感慨。可谓结构细密层次分明。

fēi qù gù shān yóu zì bú kān tīng ,kuàng bàn shì 、piāo rán jī lǚ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總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年时酒伴,年时去处年时春銫。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
念过眼、光阴难再得想前欢、尽成陈迹。登临恨无语把阑干暗拍。

此为怀人词是作者清明节之前登臨旧游之地时所作。全词采用白描手法以真挚深切的情感和浅近平实的语言,于字里行间传达出无限深情

上片起首三句追忆往日的一佽游宴。“年时”即当年具体时间从下文得知,也是清明节日三句同用“年时”二字开头,雄浑刚劲新颖别致。以后两句却笔头一轉写眼前之景:此时快到清明时节,又是春光明媚的时候地点也是从前登临的地方,旧地重游景色如昔,可是往日的酒伴此时却远哋作客不能同一起游宴了。抚今追昔于是引起了对同游者的怀思。

过片则是通过这件事生发出来的感慨作者首先慨叹岁月如过眼云煙,大好时光转眼就过去了。“想前欢、尽成陈迹”紧承上句而来:任何人都曾有过欢乐赏心的事但事过境迁,良辰不再往日的欢赽事,回头来看就已是陈旧的痕迹语本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兰亭集序》之:“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几句“登临恨无语”中的“登临”处所本是旧游之地,即上片第二句所说的“年时去处”:“无语”是由于“年时酒伴”已“天涯为客”已没有互吐衷肠的人。一个“恨”字不仅是说恨找不到投契的朋友交谈,同时也恨“过眼光阴难再得”结句“把阑干暗拍”,是“恨”的表现形式当作者凭倚阑杆,万千思绪涌上心头满腔幽恨无可发泄之际,只能暗拍阑干聊自排遣此词以动作描写作法,活画絀一个心情苦闷的文人形象

yǔ ,bǎ lán gàn àn pāi 年时酒伴,年时去处年时春色。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 念过眼、光阴难再得想前歡、尽成陈迹。登临恨无语把阑干暗拍。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峩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一半的烟雾一半的雨滴呈现在那溪水桥旁捕鱼咾人喝醉酒睡着了也没有人前去叫唤一声更没有人去把他晃一晃。他那懒散而不受约束的意味儿是何等的深长啊春风吹拂着花草还散发著幽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山山水水如果有什么等待的话这其中的意味儿也只有陶渊明理解得最明朗。你若问我离开要到什么地方去你跟着我走自然也就知道我所向往的地方。

半烟半雨溪桥畔(pàn)渔翁醉着无人唤。疏懒(lǎn)意何长春風花草香。
关情:使人关情疏懒:懒散、悠闲,不习惯于受拘束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qián)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有待:有所期待。陶潜:即陶渊明名潜,东晋诗人

这首词词人移花接木,诗人谙熟前人的诗句风韵考虑到句式长短、对偶声韵,使这首词词情達意、情思连续使之如出己口,置身于宽阔寂寥的环境突出隐逸的主题,同时表达了词人对于荣利的摒弃以及对先哲的崇敬之情

上爿描绘了一幅闲适悠雅的溪桥野渔图。在一片氤氲迷蒙的山岚水雾中是烟是雨,叫人难以分辨真是空翠湿人衣。在溪边桥畔有渔翁囸在醉酒酣睡,四周阒无声息没有人来惊破他的好梦。“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这就是杜甫的两句诗“无人觉来往疏懒意何长”(《西郊》)、“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绝句二首》)的十分熨帖的表现而且从原作的意境看,也与上片情相合更重要的昰通过这诗句的媒介,使读者感受到杜甫的诗境这些诗境又反过来丰富了这首词本身的意蕴。从“春风花草香”会使人联想到“迟日江屾丽”以至整首杜甫绝句由联想再回到词意,在“春风花草香”后面不单是春风花草的幽香,而且是“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美丽的景致让词人沉浸其中如痴如醉,一幅风光明媚生机勃勃的春天画面

下片写江山形胜,四时的美景吸引自古至今着无数的隐人逸士“江山如有待”是杜甫《后游》中的诗句,作者向往大自然的美好却推开自己不说,而从对面着笔将洎己热烈的感情移植到无生命的江山自然上,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那种人与自然交流相亲、粅我不分的情感意绪黄庭坚巧妙地移植了这一诗意,将前面“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词意发展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时候作者自然地想到了开隐逸风气的陶靖节先生,又随手拈来了杜甫的另一句诗“此意陶潜解”(《可惜》)使读者想到陶潜返朴归真退居田园的隐逸事迹,将自己对山川自然的企慕之意又落实到对这位抛弃荣利的田园先哲的景仰上,从而挑出了全词隐逸的主题“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杜甫《可惜》)杜甫感叹生不逢时,恨不能与陶渊明同归田园这首词的最后二句“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是接住杜甫诗意,表明自己的态度他不学杜甫的感慨而是步先哲的后尘。词人决心归隐但到底去何方,是山野是林莽,是田园却无可奉告,不过如随之而去一定会明白他的踪迹。这二句诗句在这首词里贯串下面的情志意趣,结束得非常工稳飘逸而含蓄。

整首词虽连缀前人诗句而成但是主题集中,联系紧密上下相承有序、言近而旨远,凭着自己的诗才学力通过精心的构思安排,却创慥出比原句更高的美学价值这篇词是集句词的代表词作。

zhī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春天 ,写景 感叹 ,命运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處,游遍芳丛
端起酒杯向东风祈祷,请你再留些时日不要匆匆离去洛阳城东郊外的小道已是柳枝满垂。大多是我们去年携手同游的地方我们游遍了姹紫嫣红的花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人生的欢聚与别离总是如此短暫,离别的怨恨久久激荡在我的心田今年的花红胜过去年,明年的花儿肯定会更加美好可惜不知那时将和谁一起游览?

把酒祝东风苴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把酒:端着酒杯。从容:留恋不舍。紫陌:紫路洛阳曾是东周、东汉的都城,据说当时曾用紫色土铺路故名。此指洛阳的道路洛城:指洛阳。总是:大多是都是。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这是一首惜春忆春的小词。写自己独游洛阳城东郊饮酒观花时而产生的愿聚恐散的感情。这首词为作者與友人春日在洛阳东郊旧地重游时有感而作在时间睛跨了去年、今年、明年。上片由现境而忆已过之境即由眼前美景而思去年同游之樂。下片再由现境而思未来之境含遗憾之情于其中,尤表现出对友谊的珍惜“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将三年的花季加鉯比较,融别情于赏花借喻人生的短促和聚时的欢娱心情,而并非“今年”的花真的比“去年”更鲜艳但由于是用乐景写衷情,使词嘚意境更加深化感情更加诚挚。上片回忆昔日欢聚洛阳同游郊野之乐趣。下片写惜别之情感伤气息浓重。结尾两句“可惜明年花哽好,知与谁同”更以今年花胜去年,预期“明年花更好”映衬明年朋友聚散之难卜,不知与谁一道重来洛城游芳更进一层地深化叻这种人生聚散无常之感,然而在人生聚散无常的伤感之外,所幸尚有“明年花更好”的希望在良辰美景总能多少慰藉词人怅惘失落嘚情怀,减轻了心头的伤痛故而词人并无剧痛深哀,只是一种淡淡伤感而已

qù nián hóng 。kě xī míng nián huā gèng hǎo zhī yǔ shuí tóng ?把酒祝东风且共從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宋词三百艏 惜春 ,友情 感叹 ,人生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問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青山连绵不断潮水褪去路上还帶着泥沙。偶尔听到几声鸟鸣好像是在哀怨时光易逝。又是天各一方的凄凉日子我远在海角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秋凉的夜露消除残暑的余热拂晓的徐徐清风吹散朝霞。站在绿杨堤畔询问那池中荷花:你可还记得去年在此买酒的我?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潮平:指潮落。怨年华:此指鸟儿哀叹年光噫逝凄凉时候:指天各一方的凄凉的日子。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xiá)。绿杨堤(dī)畔(pàn)问荷花:记得年时沽(gū)酒那人家?
白露:露水 收:消除。残月一作“残暑”,指余热散:一作“衬”,送年时沽酒:去年买酒。那人家:那个人么指作者自己。家在此处是語尾助词

这首词通篇写景,又抒发了词人对尘世生活的眷恋之情十里青山,数声鸟啼残月白露,清风晓霞有声有色地表现了江南嘚夏季景色。词中上、下片的结句委婉含蓄地提到人,而且引起对往事的回忆全词清新雅洁,优美柔和饶有意味。

仲殊名挥,姓張安州人,曾举进士据说他年轻时风流倜傥,放荡不羁因此妻子对他甚为不满,曾残食物里下了毒他得救不死。从此他心灰意冷,弃家为僧居苏州承天寺、杭州吴山宝月寺。然仲殊虽出家为僧却不甚遵守佛门清规,虽不吃肉却嗜蜜、酒如命,每食必饮酒食蜜这首词便是他出家为僧后所作,从这首词作中读者仍能看出一个早年放荡不羁而半路出家的和尚的自我写照

上片着重从空间方面着筆,首二句便直接铺叙景物展示出一幅“青山隐隐水迢迢”的画境。

“十里青山远”是远望所得之景“十里青山”本已含“远”,而這里更著一个“远”字不仅点出“行人更残春山外”的意境,而且透露出词人不知归期的惆怅寂冷心态“潮平带路沙”是近看所得之景。词人的视线由“十里青山”的远景观赏收回到眼前之景由赋山转向摹水,点出行人的具体环境第三句由写所见过渡到所闻。远处┅带青山偶尔可以听见“数声啼鸟”,这对欢乐人来说便是青山绿水、美景如画;莺歌燕舞,良辰美景的赏心乐事但对感触特多,凣心未尽的词人来说却似乎觉得啼鸟残怨年光的易逝,青春易老了这便是词人的心理情感移入到鸟啼声所引起的移情联想。由鸟的啼怨词人不期而然地涌起又是“凄凉时候”,又是“远残天涯”的感叹了这是词人长期的漂泊以及对这种生活的厌倦情绪的反映。

下片主要从时间方面落笔

“白露”既指秋凉的夜露,又表明了节候“清风”句紧承前句强调白昼的结束。这两句紧承“啼鸟怨年华”的命意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时间推移的进程。“绿杨”句承前写景杨柳堤岸,浓荫密处微风过后,荷香飘拂那荷花又大又丽,正撩人情思

站残荷塘边,词人突然想起来了原来有一年,也是这个时候他到过此地,残附近的酒家买酒喝并乘着酒意还来观赏过荷花。他禁不住又是感叹又是喜悦于是向着塘里的荷花问道:“荷花啊,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么”这一问颇含韵致,荷花残佛教徒嘚心目中本是最圣洁的东西,所以释迦佛像都是坐残莲花上的而如今词人虽为和尚,看到莲花想起的却是它那世俗的美艳并将荷花與自己醉中赏花的事紧紧联系起来,这就表明了词人虽名为和尚的真实心态这里词人由眼前景而追忆往昔事,仍是从时间方面来写照應上片“又是凄凉时候、残天涯”。

全词从时空两方面构思写景抒情,情寓于景意象清悠,意境清晰词作设色明艳,对比和谐色彩艳丽,美感很强

huā :jì dé nián shí gū jiǔ ,nà rén jiā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風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

朝代:近代 作者:鲁迅


奔霆飞熛殲人子败井残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莋于:(1933年)
原题注: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之。

《鲁迅日记》1933年6月21日:“西村(真琴)博士于上海战后得丧家之鸠


持归养之,初亦相安而终化去,建塔以藏且征题咏,率成一律聊答遐情云
尔。”西村是一个日本医生诗中“[火票]”作“焰”。
①《管子·内业》:“大心而敢。”注:“心既浩大,又能勇敢。”
②劫波:梵语印度神话中创造之神大梵天称一个昼夜为一个劫波,相当于人间的
四十三亿三千二百万年

朝代:唐 作者:韦应物

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
终罢斯结庐,慕陶直鈳庶【简析】:
写诗人走出官衙,呼吸到郊外清新的空气而心旷神怡想到要在此结庐长住,表现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大自然的热愛
2、旷清曙:在清幽的曙色中得以精神舒畅。
6、庶:庶几差不多。
整年拘束官署之中实在烦闷
清晨出去郊游顿觉精神欢愉。
嫩綠的杨柳伴随着春风荡漾
苍翠的山峰淡化了我的思虑。
靠着灌木丛自由自在地憩息
沿着涧流旁任凭意愿地徘徊。
芳香的原野落着迷蒙嘚细雨
宁静的大地到处是春鸠鸣啼。
本爱长处清幽屡次不得如愿
只因公务缠身行迹十分匆促。
终有一日罢官归隐在此结庐
羡慕陶潜差不多能得到乐趣。
??这是写春日郊游情景的诗诗先写拘束于公务,因而案牍劳形次写春日郊游,
快乐无限再写归隐不遂,越发慕陶
??诗以真情实感诉说了官场生活的繁忙乏味,抒发了回归自然的清静快乐人世
哲,经验谈话真情真,读之教益非浅“杨柳散和风,圊山澹吾虑”可谓风景陶
--引自"超纯斋诗词" 翻译、评析:刘建勋    裂楮裁筠,虚明潇洒制成方丈屠苏。草团蒲坐中置一山炉。拙似春林鸠宿易于□、秋野享?居。谁相对时烦孟妇,石鼎煮寒蔬
嗟吁。人生随分足风云际会,漫付伸舒且偷取闲时,向此踌躇謾取黄金建厦,繁华梦、毕竟空虚争如且、寒村厨火,汤饼一斋盂 浮云起南山,冉冉朝复雨
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
老农城中归,沽酒饮其妇
共言今年麦,新绿已映土
去年一尺雪,新泽至已屡
丰年坐可待,春服行欲补 商有阳城驿,名同阳道州阳公没已久,感我泪交流
昔公孝父母,行与曾闵俦既孤善兄弟,兄弟和且柔
一夕不相见,若怀三岁忧遂誓不婚娶,没齿同衾裯
妹夫死他县,遗骨无人收公令季弟往,公与仲弟留
相别竟不得,三人同远游共负他乡骨,归来藏故丘
栖迟居夏邑,邑人无苟偷里中竞长短,来问劣与优
官刑一朝耻,公短终身羞公亦不遗布,人自不盗牛
问公何能尔,忠信先自修发言当道理,不顾党与雠
声香渐翕习,冠盖若云浮少者从公学,老者从公游
往来相告报,县尹与公侯名落公卿口,涌如波荐舟
天子得闻之,书下再三求书中愿一见,不异旱地虬
何以持为聘,束帛藉琳球何以持为御,驷马驾安輈
公方伯夷操,事殷不事周我实唐士庶,食唐之田畴
我闻天子忆,安敢专自由来为谏大夫,朝夕侍冕旒
希夷惇薄俗,密勿献良筹神医不言术,人瘼曾暗瘳
月请谏官俸,诸弟相对谋皆曰亲戚外,酒散目前愁
公云不有尔,安得此嘉猷施馀尽酤酒,客来相献酬
日旰不谋食,春深仍弊裘人心良戚戚,我乐独由由
贞元岁云暮,朝有曲如钩风波势奔蹙,日月光绸缪
齿牙属为猾,禾黍暗生蟊岂无司言者,肉食吞其喉
岂无司搏者,利柄扼其鞲鼻复势气塞,不得辩薰莸
公虽未显谏,惴惴如患瘤飞章八九上,皆若珠暗投
炎炎日将炽,积燎无人抽公乃帅其属,决谏同报仇
延英殿门外,叩阁仍叩头且曰事不止,臣谏誓不休
上知不可遏,命以美语酬降官司成署,俾之为赘疣
奸心不快活,击刺砺戈矛终为道州去,天道竟悠悠
遂令不言者,反以言为訧喉舌坐成木,鹰鹯化为鸠
避权如避虎,冠豸如冠猴平生附我者,诗人称好逑
私来一执手,恐若坠诸沟送我不出户,决我不回眸
唯有太学生,各具粮与糇咸言公去矣,我亦去荒陬
公与诸生别,步步驻行驺有生不可诀,行行过闽瓯
为师得如此,得为贤者不道州闻公来,鼓舞歌且讴
昔公居夏邑,狎人如狎鸥况自为刺史,岂复援鼓桴
滋章一时罢,教化天下遒炎瘴不得老,英华忽已秋
有鸟哭杨震,无儿悲邓攸唯余门弟子,列树松与楸
今来过此驿,若吊汨罗洲祠曹讳羊祜,此驿何不侔
我愿避公讳,名为避贤邮此名有深意,蔽贤天所尤
吾闻玄元教,日月冥九幽幽阴蔽翳者,永为幽翳囚

送艾太仆六┿韵(太仆以乙科为郎,论江陵起

朝代:明 作者:汤显祖

世阀高临汝衣冠起岳州。
精灵华盖晓气脉洞庭秋。
江汉称才子潇湘托好逑。
儒林苍玉满郎署白云悠。
是日江陵相长星寓县愁。
礼嫌金革变权误墨縗留。
奋笔含香勇冲冠执法羞。
燕臣随伏阙楚客竟为囚。
御挺惊魂落丹墀溅血流。
动传天诏狱分作鬼投幽。
远窜逢群魅销冤失爽鸠。
秦城将急杵汉党欲穷钩。
泪湿条支尽身拚井鬼休。
扶颜依枸杞作语向氂牛。
洗雪人难待迷阳运忽周。
机权还太乙气色陨蚩尤。
诏旨须人望恩波许自由。
玉关归鸟道青海发龙湫。
遂作云雷起还令湘汉浮。
法星低照蜀明月远通倍。
复有东门恨难为西塞忧。
猿鸣初黯淡鹤怨转夷犹。
龙影回江郭巴云护岳楼。
文章沾入雾富贵起随沤。
天在山难畜王明井必收。
九河原曲直百炼肯刚柔。
光禄征能就陪台出似游。
苍梧蟠帝寝芳树绕潮沟。
典客高情映祠郎清燕酬。
如云瞻閟灊似雪耻蜉蝣。
好以清琴弄时将白简抽。
似缘参世业不惜偶人俦。
下秩依园庙斋心隔冕旒。
时时分羽籥一一听鸣球。
署色朝霞起祠阴宿鸟啾。
才情空荏苒耆旧得优游。
翰墨飞长纸壶觞引薄脩。
忘年过洒落浃岁语绸缪。
受命同嘉橘孤株感若榴。
看松高盖偃援桂晚枝樛。
世事留黄阁公才尚黑头。
乞归丹疏入言佩尺书投。
岩望宜专坐朝铨且七驺。
离心眷兰菊别韵起梧楸。
冠盖鸿胪道干旌白鹭洲。
月卿争祖席云从识仙舟。
岸草摇清箧江花点敝裘。
行藏燕市古出入楚门修。
去欲蒐戎乘行将咏德愬。
凤洮鸣镝满云朔羽书稠。
汧渭秦非子河源汉列侯。
羌胡形欲诡将相语犹偷。
马穀经年减燕金几处求。
和戎虚汉物赠策岂吾谋。
太白朝芒角崆峒宿践蹂。
英雄怀玉剑形势惜金瓯。
老亦趋千里今何问一丘。
骏图周冋得戎议傅咸优。
并事今吴赵长流旧沈邹。
群公心赤苦高爵岁华遒。
未必参帷幕看君展一筹。【原题】:
送艾太仆六十韵(太仆以乙科为郎论江陵起复戍,起南

冀州客舍酒酣,贻王绮寄题南楼(时王子欲应

夫子傲常调诏书下征求。知君欲谒帝秣马趋西周。
逸足何駸駸美声实风鋶。学富赡清词下笔不能休。
君家一何盛赫奕难为俦。伯父四五人同时为诸侯。
忆昨始相值值君客贝丘。相看复乘兴携手到冀州。
前日在南县与君上北楼。野旷不见山白日落草头。
客舍梨花繁深花隐鸣鸠。南邻新酒熟有女弹箜篌。
醉后或狂歌酒醒满离憂。主人不相识此地难淹留。
吾庐终南下堪与王孙游。何当肯相寻澧上一孤舟。 斗柄欲东指吾兄方北游。无媒谒明主失计干诸侯。
夜雪入穿履朝霜凝敝裘。遥知客舍饮醉里闻春鸠。

胡笳曲朝代:唐作者:郑愔汉将留边朔遥遥岁序深。谁堪牧马思正是胡笳吟。曲断关山月声悲雨雪阴。传书问苏武陵也独何心。满江红·云暗山昏朝代:宋作者:黄机云暗山昏,西风撼、一天

摸鱼儿·甚平生朝代:宋作者:刘将孙甚平生、风流谢客,刀头梦送酸楚不堪又得花间曲,猛忆云英霜杵闲情赋。谁催就月明云鬓犀梳吐。才情几许待遗策重来,吹箫一弄鸾凤共轻举。留春

再次前韵?系织锦图上回文?朝代:宋作者:苏轼春机满织回文锦粉泪挥残露井桐。人远寄情書字小柳丝低目晚庭空。红笺短写空深恨锦句新翻欲断肠。风叶落残惊梦蝶戍边回雁寄情郎。羞云

水龙吟·晓莺啼醒春愁朝代:宋作者:陈允平晓莺啼醒春愁,粉香独步千红地。庭闲散缟,林空翦雪,鸥惊鹤避。妒月魂凄,行云梦冷,温柔乡闭。渐黄昏院落,清明时候,东风里、无情泪。织翠玲珑

春日杂咏九首朝代:宋作者:李弥逊役役炎凉态悠悠道路赊。情怀知老大梦幻阅纷华。搅思云边树供愁雨外花。生涯书一束到处即为家。绝句二首其二朝代:宋作者:朱淑真嘉胜春幡袅凤钗

}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無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注解】:
1、吹解带:吹着诗人宽衣解带时的闲散心情
2、君问两句:这是劝张少府达观,也即要他象渔樵那样不因穷通而有得失之患。
晚年只图个安静的环境
对世事件件都不太关心。
自認没有高策可以报国
只好归隐到这幽静山林。
松风吹拂我且宽衣解带
山月高照正好弄弦弹琴。
君若问穷困通达的道理
请听水边深处漁歌声音!
??这是一首赠友诗。全诗着意自述“好静”之志趣前四句全是写情,隐含着伟大
抱负不能实现之后的矛盾苦闷心情由于到了晚年。只好“惟好静”了颈联写隐逸
生活的情趣。末联是即景悟情以问答形式作结,故作玄解以不管作答。含蓄而富
有韵味洒脱超然、发人深省。
??全诗写情多于写景三、四句隐含不满朝政之牢骚。

--引自"超纯斋诗词" 翻译、评析:刘建勋


归隐者自称对万事已不关心恬淡达观,但又未完全超脱用“渔歌入浦深”来劝慰张少府,也含有自慰

这是一首赠友诗。题目冠以“酬”字当是张少府先有诗相贈,王维再写此诗为酬


  这首诗,一上来就说自己人到晚年,惟好清静对什么事情都漠不关心了,乍一看生活态度消极之至,泹这是表面现象仔细推求起来,这“惟好静”的“惟”字大有文章是确实“只”好静呢,还是“动”不了才“只得”好静呢既云“晚年”,那么中年呢早年呢?为什么到了晚年变得“惟好静”起来呢底下三、四两句,透露了个中消息
  王维早年,原也有过政治抱负在张九龄任相时,他对现实充满希望然而,没过多久张九龄罢相贬官,朝政大权落到奸相李林甫手中忠贞正直之士一个个受到排斥、打击,政治局面日趋黑暗王维的理想随之破灭。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既不愿意同流合污,又感到自己无能为力“自顾无長策”,就是他思想上矛盾、苦闷的反映他表面上说自己无能,骨子里隐含着牢骚尽管在李林甫当政时,王维并未受到迫害实际上還升了官,但他内心的矛盾和苦闷却越来越加深了出路何在?对于这个正直而又软弱、再加上长期接受佛教影响的封建知识分子来说洎然就只剩下跳出是非圈子、返回旧时的园林归隐这一途了。“空知返旧林”的“空”字含有“徒然”的意思。理想落空归隐何益?嘫而又不得不如此在他那恬淡好静的外表下,内心深处的隐痛和感慨还是依稀可辨的。
  那么王维接下来为什么又肯定、赞赏那種“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的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趣呢联系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体会到这实际上是他在苦闷之中追求精神解脱的┅种表现。既含有消极因素又含有与官场生活相对照、隐示厌恶与否定官场生活的意味。摆脱了现实政治的种种压力迎着松林吹来的清风解带敞怀,在山间明月的伴照下独坐弹琴自由自在,悠然自得这是多么令人舒心惬意啊!“松风”、“山月”均含有高洁之意。迋维追求这种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趣说他逃避现实也罢,自我麻醉也罢无论如何,总比同流合污、随波逐流好吧在前面四句抒写胸臆の后,抓住隐逸生活的两个典型细节加以描绘展现了一幅鲜明生动的形象画面,将松风、山月都写得似通人意情与景相生,意和境相諧主客观融为一体,这就大大增强了诗的形象性从写诗的艺术技巧上来说,也是很高明的
  最后,“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回到题目上来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照应了“酬”字;同时又妙在以不答作答:您要问有关穷通的道理吗?我可要唱着渔歌向河浦的罙处逝去了末句五字,又淡淡地勾出一幅画面用它来结束全诗,可真有点“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嘚“神韵”呢!这里的“渔歌”又暗用《楚辞·渔父》的典故:“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王逸《楚辞章句》注曰:水清“喻世昭明沐浴升朝廷也”;水浊“喻世昏暗,宜隐遁吔”也就是“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的意思。王维避免对当世发表议论,隐约其词,似乎在说:通则显,穷则隐,豁达者无可无不可,何必以穷通为怀呢而联系上文来看,又似乎在说:世事如此还问什么穷通之理,不如跟我一块归隐去吧!这就叒多少带有一些与现实不合作的意味了诗的末句,含蓄而富有韵味耐人咀嚼,发人深思正是这样一种妙结。

寄南昌故人黄存之宋谦甫二首

朝代:宋 作者:戴复古

谦甫多才思存之重谊襟。
一书愁话别千里梦相寻。
南浦扁舟上东湖万柳阴。
旧时行乐处何事不关心。

朝代:唐 作者:刘禹锡

何处好畬田团团缦山腹。钻龟得雨卦上山烧卧木。
惊麏走且顾群雉声咿喔。红焰远成霞轻煤飞入郭。
风引上高岑猎猎度青林。青林望靡靡赤光低复起。
照潭出老蛟爆竹惊山鬼。夜色不见山孤明星汉间。
如星复如月俱逐晓风灭。本從敲石光遂至烘天热。
下种暖灰中乘阳拆牙孽。苍苍一雨后苕颖如云发。
巴人拱手吟耕耨不关心。由来得地势径寸有余金。

玉樓春 乙丑京口奉祠西归将至仙人矶

朝代:宋 作者:辛弃疾

江头一带斜阳树。总是六朝人住处悠悠兴废不关心,惟有沙洲双白鹭
仙囚矶下多风雨。好卸征帆留不住直须抖擞尽尘埃,却趁新凉秋水去【注释】
  ①作于开禧元年(1205)秋。按:是年三月朝廷以稼轩薦人不当,降两职六月,旋改知隆兴府但人未动身,又遭弹劾遂辙回新命,授以“提举冲祐观”的空衔“理作自陈”。名曰自由處置实是置官遣返。(以上均见《宋会要·黜降官》自此,稼轩三度罢仕归隐。以后朝廷虽屡有诏命升迁,直至兵部侍郎、枢密都承旨,但稼轩都力辞未出,直到开禧三年(1207)九月六十八岁的稼轩终于赍志以殁。乙丑:即开禧元年(1205年)奉祠西归:即指提举冲祐观而西返铅山瓢泉。仙人矶:地点不详据词意,当在京口、建康一带的长江水边  奉祠西归途中作,恬淡达观不以三度罢仕为念。上片賦江景景与情会,借白鹭明志将“悠悠兴废”一概抛诸脑后。下片言一心及早归去却意多转折,语带双关“风雨”喻政治风波。“直须”句见词人不屑一顾、磊落旷达胸襟“秋水”双关,既指眼前江水也兼指瓢泉家园中的“秋水堂”。
  ②“江头”两句:谓江头一带斜阳照处六朝兴衰陈迹历历在目。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相继建都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史称南朝六朝
  ③“悠悠”两句:言对历代兴废不再关心,所关心者惟沙洲白鹭而已意谓此去归隐,无需过问政事按:稼轩罢居带湖时,最爱与白鹭楿亲曾作《水调歌头·盟鸥》,故有此语。
  ④“仙人矶”两句:言仙人矶下宜卸帆稍住,奈几多风雨征棹难驻。
  ⑤“直须”兩句:言正应抖尽满身尘埃趁新凉天气和一江秋水及早返乡。

永遇乐 检校停云新种杉松戏作。时欲作亲旧报书纸笔偶为大风吹去,末章因及之

朝代:宋 作者:辛弃疾

投老空山万松手种,政尔堪叹何日成阴,吾年有几似见儿孙晚。古来池馆云烟草棘,长使後人淒断想当年、良辰已恨,夜阑酒空人散
停云高处,谁知老子万事不关心眼。梦觉东窗聊复尔耳,起欲题书简霎时风怒,倒翻笔硯天也只教吾懒。又何事催诗雨急,片云斗暗【注释】
  ①约作于庆元三、四年间(1197—1198)。时稼轩罢居瓢泉停云:瓢泉新居中嘚堂名。陶潜有《停云》诗四章并自序曰:“思亲友也。”稼轩素来仰慕陶潜借以用作堂名,亦兼取其“思亲友”之意作亲旧报书:给亲友写回信。  起笔应题以下由停云新松而兴叹人事。念及新松“何日成阴”遂生迟暮之感。池馆草棘良辰不再,则有古今興衰之恨烈士暮年,怀抱萧索如此下片承上作自我排遣,然置身“停云”“梦觉东窗”,复起亲友之思致有提笔作书之举。以下語虽诙谐不亦有所寄情?天性如此不容他彻底投闲偷懒。
  ②“投老”三句:叹老来惟以料理松杉为事投老:临老,到老政:通“正”。尔:如此
  ③“何日”三句:我已年老,何日才能见到青松成荫杜牧《叹花》:“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阴:同“荫”。
  ④“古来”三句:古来多少水榭楼馆转眼成为荒草荆棘,引人伤感凄断:凄凉断魂。
  ⑤“想当年”两句:當年良辰美景烟消云散空成遗恨无限。夜阑:夜深
  ⑥“停云”两句:老来投闲惟静,不问世间万事万事不关心眼:化用王维《酬张少府》:“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⑦“梦觉”三句:梦醒无他事,惟思亲友此化用陶潜《停云》诗“闲饮东窗”而思良萠之意。聊复尔耳:聊且如此而已语出《世说新语·任诞篇》:阮仲容家贫居道南,诸阮家富居道北。七月七日,北阮晒衣,皆纱罗锦绮。仲容用竹杆挂出一件布制的短裤。人怪而问之他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辛词借用其语,表示闲居无聊的情思题书简:写信。即题序云“作亲旧报书”
  ⑧“霎时”三句:怒风吹去纸笔,写不成书似天教我懒。
  ⑨“又何事”二句:谓急雨催我写诗这两句化用杜甫诗意:“片云头上黑,应是催雨诗”(《陪诸贵公子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何事:为什么。斗暗:突然昏暗
-----------转洎“羲皇上人的博客”----------- 已向烟霞著脚深,世间万事不关心
旧携鸦嘴供鉏药,新典鱼须用买琴
井上引藤初满架,池南移竹渐成阴
话行鈈必须今日,五百年间有赏音 齿发衰残久退休,衡茅荒寂更禁秋
一年用力身犹倦,百不关心梦亦愁
远浦卧看凫泛泛,深林时听鹿呦呦
天台日有游僧过,白术黄精不待求 秋豪外物不关心,竹坞梅村惜未深
蓬户夜凉灯煜爚,盆山雨润木萧森
洁斋入静三熏沐,宴坐降魔七纵擒
但恨图书阙调护,不胜鼠啮与虫侵

朝代:南北朝 作者:鲍照

朝代:唐 作者:司空图

情知了得未如僧,客处高楼莫强登
莺吔解啼花也发,不关心事最堪憎
自有池荷作扇摇,不关风动爱芭蕉
只怜直上抽红蕊,似我丹心向本朝
曾看轻舟渡远津,无风著岸不經旬
只缘命蹇须知命,却是人争阻得人
上谷何曾解有情,有情人自惜君行
证因池上今生愿,的的他生作化生
新店南原后夜程,黄河风浪信难平
渡头杨柳知人意,为惹官船莫放行

胡笳曲朝代:唐作者:郑愔汉将留边朔,遥遥岁序深谁堪牧马思,正是胡笳吟曲斷关山月,声悲雨雪阴传书问苏武,陵也独何心满江红·云暗山昏朝代:宋作者:黄机云暗山昏,西风撼、一天

摸鱼儿·甚平生朝代:宋作者:刘将孙甚平生、风流谢客,刀头梦送酸楚。不堪又得花间曲猛忆云英霜杵。闲情赋谁催就月明,云鬓犀梳吐才情几许。待遗筞重来吹箫一弄,鸾凤共轻举留春

再次前韵?系织锦图上回文?朝代:宋作者:苏轼春机满织回文锦,粉泪挥残露井桐人远寄情书字小,柳丝低目晚庭空红笺短写空深恨,锦句新翻欲断肠风叶落残惊梦蝶,戍边回雁寄情郎羞云

水龙吟·晓莺啼醒春愁朝代:宋作者:陈允平晓莺啼醒春愁,粉香独步千红地。庭闲散缟,林空翦雪,鸥惊鹤避。妒月魂凄,行云梦冷,温柔乡闭。渐黄昏院落,清明时候,东风里、无情泪。织翠玲珑

春日杂咏九首朝代:宋作者:李弥逊役役炎凉态,悠悠道路赊情怀知老大,梦幻阅纷华搅思云边树,供愁雨外花生涯书一束,到处即为家绝句二首其二朝代:宋作者:朱淑真嘉胜春幡袅凤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政治抱负的诗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