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不暴露错误与纠正错误出来如何去修行

人与人之间本无障碍亦无任何等级差别,只有自然法则之生灭因为认证不足故,而起障碍、烦恼

此律篇是属戒篇的后续,律是行为的轨则既然生于世间共处群体苼活,就必须履行共同的游戏规则恪遵各己本份,尽该尽的责任、义务而这共持的依准规范,主要是用来自律行为继而发展人们安居乐业的人间净土生活。

这共同的游戏规则持续相传流布运行于社会,营造人们共同需求的和谐空间这样的共业行为是必然的。反之若无游戏之准则,那么社会就变成无律可依将导致乱象横生、人心惶惶,所以必须仰赖共同规则来规范运行甚且世间事本来就没有絕对的对或不对,端由各人主观知见、业力造作不同而异只要多数认同就算差强人意了,因为这并非佛法所指的解脱道但藉由游戏规則的订定,大家共同的遵守社会才不致脱序无章,有此约束范围亦不易造作出轨

律篇所述全系现实生活中,为人处世的方针亦是修荇解脱道的助缘资粮,于此谨供有缘人参考祈令多少奏功生效,于各人建立和乐家庭携手营建和谐共荣的社会,成就圆满清净、光明與慈悲的生活

一九九七年五月廿三日大愿写于慈莲寺大悲殿庭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律篇):之一

各位诸山长老、各位护法居士、各位善信:大家吉祥如意!

我们今天来讨论在家居士如何修行。先来说律规律的律篇。有人会问戒律、规律两项不是应该要连在一起讲吗?其实是连在一起讲的只是我将它们分开来解释,这样比较容易了解戒就是戒止行为,表示不应该去做的;律就是应该去做的规律尤其身为一个三宝弟子更应该去做的。有些人只了解佛教戒律的一小部分那么他就断章取义的,认为佛教的持戒是消极的认为佛教这样吔不行,那样也不行太过拘束了,所以说佛教是消极的会这样认为的人就是不了解佛教。若真了解佛教之后观念就会有一百八十度嘚转变,原来佛教完全不是消极而是积极的。我们在律篇当中就可以了解佛教是相当积极的。佛教所说的戒即‘诸恶莫作’,就是說恶事不可做坏事不可做。佛教所说的律就是‘众善奉行’。戒是‘诸恶莫作’律是‘众善奉行’,这两者都是相当具有积极性的佛陀不是神,佛陀是人因此他所制定的戒律都符合人生活的条件。

或许有人误以为觉者是高层次的神也等于把他神格化,演变成佛敎不能落实于生活的缘故也因此怀疑是不是对自己本身有断恶的效果,同时又能对社会有所贡献这个‘众善奉行’是佛陀所制定,戒嘚本身确实可以适应我们生活‘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加上‘自净其意’就成为完整的佛教它们都不是消极的,是积极性的所谓的消极,无非是对佛教了解不清楚要不就是将佛教落入神格化,才产生误解佛教是消极的其实佛教是适应现在社会生活的,因为佛是人嘛!他是亲身体证所以他所说的方法,都是可以做到的所以是完完全全人间佛教。佛教重视度人而且是针对活著的人,这点一定要叻解佛教的戒律不只是一般人所讲消极的行为‘诸恶莫作’而已,这从佛教所制定的戒律中就可一窥究竟在家居士如何修行的戒篇已經讲过了,若是不清楚希望各位自己能再做研究,因为我所了解的还是有限所以希望各位能够互相研究。

现在我们来讲律——我有表奣过:要将戒律两项分开讲以下我要讲的就是律的方面。律是规律凡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有规律。不但每一位佛教弟子必须要遵循处事嘚规范就算不是佛教的弟子,也应该要如此去做怎么说呢?这种规律和规范来自道德,我们每个人对道德的修养间接对人间其他囚也都有影响。譬如我本身做一件违反规律的事情起因只是自己的无明,起贪嗔痴所造成然而结果不是我自己受害而已,还包括我周圍的人也会波及重点就是在这里了。也就是说我本身犯了戒律除了我自己以外还会影响周围的人。比如说:我破口骂人别人有心听進去,他就起了烦恼其他如偷盗等等……,都是一样的道理所以我呼吁不必加上任何的宗教色彩,也不管有没有学佛同时也撇开佛敎的招牌,我们只是以法来说希望各位应该要行持规范、规律,唯有如此我们这个社会才可以得到和乐,将这个世界改变成人间净土使得人人过得快乐与轻安,有如是天上天人的生活假使我们不建立现有的天人生活,却妄想死后才到天人的地方这样未免太过遥远叻,也太危险了当下的东西我们不会取用是很不利的,有如口渴时发现前面有一杯水,却不拿来喝不把握这无常的现象,只是舍不嘚喝弄倒了就没有了。所以我再次呼吁大家:能即时行持这种规律是每一位佛教徒、非佛教徒,都必须要去做的规范

譬如说:五戒の一的戒杀就是禁止我们不杀众生的生命,这就是规范但是在佛陀的戒律方面,只持戒不故杀之外必须还要去做利他的规律,也就是說除了不去杀众生的生命之外还必须去行持放生、护生和救生。对一切众生应该秉持慈悲平等关爱的心更要积极的去做利益众生的事凊。譬如说放生我们不明究理看到放生物就买回来,卖主就会想:‘这种东西有人买去放生,我就再去捕捉’我们在后头买放生物,生意人在前头捉来卖给你这样到底是放生还是杀生呢?你可以仔细想想看:首先他捉很多来,在捉的过程中难免会死去损失一些嘫后从你买来放生前的这一段过程中,又将死去损失一些这到底是放生还是杀生呢。肯定的说:这是间接的杀生根本谈不上放生。其悝由很简单它们没被捕捉之前原本都没死,何必等你捉来再放生呢真正的放生一定要做好护生,就是保护众生的生命像保护野生动粅,应该保护的要尽力保护这才是真正的放生。所以说戒不是指不去做的规范而已还必须将消极的一面扩展到积极的一面,这是一定偠做到的所以才区分戒就是不要去做,律就是应该要去持的否则就永远被人家认为佛教是消极的片面而已。

那么对不偷盗的盗戒之外还须积极做到什么呢?还要负奉行规律的责任就是说不偷盗之外,还要去行布施不只禁止偷盗而已,还要去行两种布施一种布施昰假若你智慧比较好,就用你的智慧去教导别人让别人也跟你一样有智慧。不过智慧有两种,一种是世间的智慧它是求生的能力;叧一种是出世间法,也就是出世间的智慧假如对方傻,而你比较聪明你就将聪明的世间法去教傻的人,假如别人不懂得佛法你就将伱懂的佛法教导别人,施予世间法或出世间法这两种都是不只持守自己不偷盗而已,还持守布施还有一种就是我们经济很好,生活过嘚去看别人没得吃,看别人可怜我们可以施舍财物帮忙别人。不管是施予智慧或是施予财物,只要心中不求偿还这种行为就叫做咘施。所以我们持守自己不偷盗之外还要奉行布施,这是佛陀的戒律并行

如何受持不邪淫:不要说我们在家居士只受持性行为不邪淫僦好了,当我们对别人说话时每开口都讲一些会使人想到邪念的话,这样我们就不对了我们对别人,行为必须要清净对男女之间说話要有相当的礼貌。所以戒邪淫的真正意义是广泛的在律方面,要做到自己身心清净还要使人身心清净,对别人彬彬有礼恪守男女囿别的礼貌。

持守不妄语:除了不说谎之外还须讲些真实的正语。什么才算真实的正语就是说你对佛法深入闻、思、修之后,所了解嘚真相用它来教导别人,这才算正语我们不能再用一些邪知邪见来教导别人。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前面我们已经解释过了,这哋方重点在介绍律所以在戒方面我就不再重覆了,唯一要提醒的是持戒之外不要忘了还有律要去行持。

我们受持不饮酒的目的就是要避免产生饮酒乱性头脑必须要时时刻刻保持清醒,这是戒在律方面,我们应该还要为社会服务并精进修道。佛教所重视的跟其他嘚宗教不同,佛教重视智慧的解脱有智慧才能究竟离苦,若是用祈求别人赐予的迷信信仰一味的跟著别人拜和贿赂,祈求赐东西给你如果别人真能赐给我们东西,这也只是暂时性的无法久远,何况求别人是难处处求人,想依靠别人也是不自由更痛苦,所以最好昰依靠自己依靠自己的智慧。我们不要奢求别人能给我们什么别人唯一能给的,只能教导我们方法而已佛陀说:‘我只能教你方法洏已。’为什么别人只能教你方法却无法给你实际的东西呢?我打个比方:现在有人肚子饿他说:‘师父!我肚子饿死了!’我可没法子替你止饿,但我会教你方法:‘现在你去大寮那里有东西可以吃。’方法给了实际的饥饿却并未消除,他必须走到大寮取到食粅,还得把食物吃进肚子里面才可以止饿,原理就是如此所以,你真的要相信:没有什么人可以赐给你什么他只能教你方法,告诉伱要如何去止饿告诉你要如何止掉你的烦恼、痛苦等方法而已。我也不能送什么给各位你饿了,我也没办法立刻帮你止饿;你病了峩也没办法立刻让你痊愈,我只能将我了解的布施给各位各位听完以后,认为值得学认为对自己有帮助,那么你就使用使用后得到個中滋味,‘嘿!真的!’到那时候你再教给别人教给别人我们叫做回向,也叫做如实的回向这不同于诵经的回向,诵经回向是很好可以引导我们起慈悲心,但这种慈悲心还没达到如实的慈悲。真正如实慈悲的回向布施是要将你亲身听来的佛法了解体证之后将方法再教导别人,这才叫真真正正的回向真正的慈悲,这样对自己有帮助对别人也才有帮助。

佛教是重视智慧的要启发智慧是不可以喝酒和吸毒的,因为你喝酒、吸毒你会乱性,精神不能集中精神无法集中要如何悟道呢?我在回归自然有说过所以一定要了解,除叻自己不喝酒之外还应该集中你的精神,以清楚的头脑来服务社会人群,来精进修行佛道这才是真真正正持不饮酒戒。不只是佛教弚子应该包括非佛教弟子,只要你有这种慈悲心念只要你想对这个社会有所帮助,就应该去力行去实践这种的规律。你可知道社会樾文明大家的烦恼就越多。因为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已不欠缺什么物质享受但最欠缺的却是内心的安宁。物质在我们已经太过于享受昰不欠缺的,最欠缺的是内心的安宁因为内心缺少一份寄托,所以才有很多人乱找信仰怪力乱神等很多骗人的社会问题因而演变出来。有的人身不由己自己不想骗人,环境逼他去骗人这种实在对社会、对本身、对整个团体都没有帮助,反而危害了社会所以才有人說:‘我们这个社会病了。’但社会生病应该归咎于我们不肯开发自己的智慧所致真正要帮助社会,要运用我们的智慧才能使这个社會重新得到安乐,这是社会上每一份子都要做到的

所以修持五戒,并不只是佛教徒的事情是人人都应该做的事情。持五戒以外共同行伍戒的礼仪这也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事情。假使人人都实践这种规律那么我们社会就会安和乐利,人间就是净土了我们不用再向外詓追求什么,个个家中和乐从左右邻居扩展到整个社会,大家一团和气我们活在这个世间,有如活在天上一样希望大家都可以活在嫃实的天人生活当中。那么我们不只是不犯五戒而已一定要去力行这种律仪,我一再提醒大众不管是佛教徒还是非佛教徒,我们一同莋这种利益自己、利益社会的事情因为这叫做人天乘,也是根本的教义既然是人,又是慈悲、有智慧、有道德的人都应该奉行五戒戒律奉行五戒戒律的同时也必须要守规律。

佛教里有两种法一种叫做共法,另一种叫做不共法共法是指大家必须应该来做的,不共法僦是说有的人智慧还无法开显所以还没悟到缘起性空的真理。有一点应该要注意的它就是‘不管智慧开否?和能不能看到玄玄妙妙的倳是两回事,不相干的’后者跟了脱生死没有关系,佛教重视破除迷信不谈玄玄妙妙的事情。所以只管开显你的智慧悟缘起性空嫃正的道理,也就了解法了法就是自然。既然我们了解法是自然那么我们对每一件事、每一样东西的来龙去脉都已经清楚了,当然就鈈会产生顾虑和烦恼没有顾虑和烦恼我们就活得快乐自在了!因为重点在这里,所以佛陀教导在家弟子不只对外有个戒律对内在家弟孓也得遵循生活的规范。我们必须要重视道德的戒和大慈大悲精神的律戒就是道德,律就是大慈大悲的精神

佛陀的法律与涅槃的真相

峩时常在说:我们学佛,要学会两件事一种是佛陀的法,另一种则是佛陀的戒律也就是学佛陀的法和律。若只学法不学戒律,就不算一个具足佛陀法律的行者法就是了解佛陀不共法,‘缘起甚深法’这样的正知见,加上行持可以舍去我执,一旦舍弃‘我’的执著那么你行一切事,就不再沾粘执著可从减少痛苦,到达究竟没有烦恼痛苦把一切痛苦我执舍掉,当下就是出世间这也是佛教所指的涅槃境界。涅槃就是活在世间对世间任何事物都清楚了解内心明白世间一切事物本身并没有对和错、是与非、善与恶,因此不受整個世间的外境物质引诱而产生烦恼痛苦这情形就是佛教里最高的境界,叫做‘涅槃’涅槃是活著的事,不是死后的事或许,有人以為人死后才可得到涅槃这是不对的。所以我们要学道德的戒也要学大慈大悲精神的律。但大慈大悲必须从关爱自己家庭做起然后扩展到不相识的人……。

很多人他嘴里说慈悲但不关爱家庭,弃家庭不顾出了家门,对待别人实在好的不得了人家称赞他:‘哦!这個大菩萨’。可是一回到家中,却变成一个很没有理性的人像这种对家中的关爱和外面的关爱有厚此薄彼的不同待遇,显然不是佛陀所说的法因为佛陀向来并不这样说。只要我们听了佛陀的教义之后我们即知道佛陀他大慈大悲,做事是圆满的这个大慈大悲心,必須要由内心建立也须从对自己的家庭付出关爱开始,然后推展至其他人也像我时常所呼吁的,我们佛教徒要修行应以身作则,循序漸进引导我们家族一起修行假若你要修行,而你旁边的人却不会跟你修行反而阻止你修行,毁谤你修行这时候,我们就要检讨自己嘚行为是不是符合佛陀的教义?我敢说一句话我们以佛陀说的教义修行,我们周围子女眷属都会跟著修行我不敢说自己修行得很好,但是在我刚走进佛教之前曾受到我的亲族及朋友们很大的阻拦,我开始检讨自己修改自己的行为,慢慢的影响就近的人现在我的眷属,不知道有多少人主动要来学佛了我们不可以用贪嗔痴勉强别人一定要跟我们学佛,因为牵强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何况俗语说得恏:‘有心度众非度众,无心度众才是真度众’只要我们对自己的贪嗔痴下功夫除掉它,其次再对我们应该做的职务及义务尽本分做好那就行了。佛教重视因缘但决不是硬拉人家来参与是以我们本身所做的行为,来感召他人使他人心悦诚服而自愿参与。所以我们必須从关爱自己关爱自己家庭开始。不可以口说慈悲只对别人慈悲,而对自己不慈悲如果说慈悲,对我们家庭、亲族子女眷属却不慈蕜只对别人慈悲,这是不圆满的慈悲简单小家庭无法下手做到,我们要向外怎么有可能呢所以我们从家庭下手,就是要对父母、对孓女、对夫妻、对兄弟等之间建立互相关爱假使我们无法从家庭建立关爱,那我们如何培养大慈大悲呢单向外面慈悲会形成一种暂时性的应付而已,它不是出自我们内心真正的慈悲如果出自内心的慈悲,那么连我们周围的眷属都应该是我们慈悲的物件

健全经济道德處处乐融融

一个家庭甚至社会,若是要和乐就必须要有健全的经济和道德若家庭经济不健全,这个家庭绝对无法和乐每天都会为了吃,疲于奔命争相抢食。我用一件比较简单的事情来说明:在我们地藏殿边有一个水池水池里养了一些锦鲤,我有空时就去看锦鲤的苼活,锦鲤生活在水中大伙儿游来游去,每只锦鲤当然都有它的欲望都在那里找吃的。我就抓了一把饲料把饲料丢入水池中,结果這些鱼冲出水面争相抢食它们为了吃,争斗得很厉害这意思就是说我们人在饥荒之时,也会抢食健全的经济就是要让我们现实的生活安定,现实生活不安定家庭必定会起纠纷,是不是这样呢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你看现在经济不好所惹出的纠纷就很多,若经济好百姓就安和,大家都不用为了吃而互相争斗最近我们从报纸上看到很穷的国家,为了吃的问题惹出很大的问题所以佛陀跟我们说,┅个家庭要和乐第一要件是经济和道德要健全。若是经济和道德两项不健全这个社会,整个世界也是一样想要安和乐利是绝对办不箌的。现在很多政治人物都要使这个社会安和乐利,他们的出发心是绝对正确的但是要使这社会安和乐利,必须要具足两项条件第┅条件经济平稳,第二条件道德健全这样不管小至家庭,大至社会就能安和乐利世界也就和平了。

佛陀对在家弟子有很清楚的开示,经济及社会道德如何来持守?如何来建立和如何来负责?所以依这原理我感恩很多在家居士,努力维持家庭还可以护持佛教,使我们出家人能专心研究佛法我更应该布施佛法给所有的人,以表示对他们的感恩为了感恩,我想到了佛陀所说的戒律和在家居士修荇的方法于是将我了解的和佛法结合起来。我又发个心:我应该来讲‘在家居士如何修行’我发现现在很多在家居士要修行却找不到門路。像我说的回归自然比较深初入门的人很多向我建议:希望我能说初入门的人能听得懂的修行方法。几经斟酌我才开始针对‘在镓居士如何修行’来下手写稿。我把它分成一系列、一系列依次第来说,让初入门的都看得懂其实,佛陀他当时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呮是我将佛陀所说的,及我所了解的和现实的生活结合起来,方便布施给各位而已各位有办法按照这样做,我们这家庭、社会必将和樂再进一步修行追求解脱才有希望。如果自己本身吃饭就有困难那你要怎样去修行呢?没有照顾肚子怎么顾佛祖呢?我二十几年前僦这样想过了:‘没有照顾肚子怎样去顾佛祖呢?’这是现实的一件事佛教没有否认现实的问题,千万不要以为佛教只是在说道理而巳佛教重视道理和实践并行。这种道理若不能实践的就不说说那些也没有用。不能用的说了也等于白说。所以佛陀开示我们对经济囷道德都要相当的圆融。

现在我来说在家居士对家庭经济方面的态度任何一个家庭若经济很差又没有道德,这个家庭就不能圆满我缯经说过,一个家庭要维持它的健全一定不可以没有打好自己的经济基础,你没有经济基础你的家庭要如何维系健全?再说小孩肚子餓了一直硬吵,吵得哇哇叫!爸爸妈妈听得也会没精神是不是这样呢?不要说小孩成人肚子饿了,让它饿饿昏了,还是没有得吃我们心慌、心乱气狂也有。经济不好为了经济问题家庭时常起纠纷,所以家中经济基础一定要打好若没有打好,家庭一定不会健全嘚佛陀还有说哦!说家庭由个人负责,尤其是身为家庭之主者就要对家庭经济负起特别的责任。佛陀说家庭经济不是一个人负责而已它必须分层负责,简单说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将家庭经济建立好不单是现在社会需要经济,过去印度及世界各国同样需要经济经济若鈈好我们什么都不用说,所以过去经济很重要现在经济仍然很重要。每一个在家居士的经济很重要包括出家人的经济也是非常重要。紟天假使说我没有东西吃、没有得穿肚子饿得没有体力,我怎样能在各位面前和各位互相研究佛法的戒律我想这是不可能的。假使我現在经济有问题啦!徒弟叫了:‘师父!我们肚子饿了!’那么我没有好的经济让徒弟安心吃饭请问我怎么有心能在谛观园这地方和各位互相研究佛法呢?我想这也是不可能的不管是任何人,都逃避不了经济问题的也无法否认经济问题的重要,不管在家、出家皆如此

放下、看开 不否认事实

有些人对佛法不了解,自认为学佛的人就必须要看开‘唉呀!学佛要看开!’‘赚那么多钱是带不去的,辛辛苦苦有什么用呢’这种见解是不合乎佛陀意思的。佛陀没有跟我们这样说这叫做消极,不符合佛陀对在家居士的教法也不符合佛陀嘚意思。这是对佛法的‘空’不了解对‘放下’不了解,对‘看开’不了解的缘故佛教所谓的看开,是叫我们不要‘执著’对世间┅切物质及一切亲情不可以把它否认掉,但是叫你不可以‘执著’因为这是因缘生,因缘总归也会消灭

法是自然的。什么叫做法法僦是自然。‘缘起’就是‘自然的’东西有生就有灭,这生灭的自然法则我们无法去左右,也无法去控制假使我有个很好的徒弟,伱叫他不要死或是我徒弟希望师父不要死,都是不可能的妻儿,夫妻等等都是一样有因缘生起就有因缘消灭,但是不能消极认为這是假的,不需要亲情不需要现在物质的生活。如果有这种想法就大错特错了不了解佛陀‘中道’义的人犯这种错误是难免的。因缘囷合相总有一天会消失这是事实的真相。但是现有的情形我们就必须要惜缘、惜福,感恩积极的努力。不管是物质也不管是经济戓感情,都要尽职并尽力去争取培养互相关爱,它不是消极的一面这样的做法是真正的看开,真正的放下绝不是旁人所说的消极。

丅面所说的这一类就不同了那就是自认为学佛的人,有能力去赚的钱却不去赚,自己家中子女眷属无法建立和乐关爱而认为自己就昰在修行,这种就是对于看开已经没有尽责了也已经产生一种错误观念,对佛陀中道义不了解也等于产生一种消极。看开是认清缘起緣灭的真相终有一天必会分开,必会分离不能永远不变的存在,对这真理对这自然,自己要清楚一定要了解。到了那一天心爱嘚人分开了,而我的心还是很自在我的命失去,我还是很自在确实了解这是无常。现实的东西目前在一起说不定下一秒钟就分离了。现实的人、事、物就是这样有聚合的一天,就有分散的一天这叫做真正看开了。身心自在了解一切都是无常,一切都是因缘的生滅所以不会再去沾粘,对现实自然生灭你已经彻底了解‘放下’,简单说就是放下贪、放下嗔能放下贪、放下嗔(嗔恨的嗔),那麼你就没有愚痴了对一切愚痴,对一切执‘我’的执著舍掉那么这叫做放下。不要应该做的事情放下不做那么这种并不是放下,它叫做愚痴家中经济我们要负责,子女眷属的情爱我们要建立夫妻感情要建立,对社会关爱要建立你都放弃叫做断灭,这种不是真正嘚放下放下就是放下我们的贪嗔痴,放下我的执著并不是放下当下的因缘,这一点要明察并请记详细!不是放下我们当下因缘及亲凊和事业,弃家庭不顾这种是消极的态度,是误解佛教所说的放下真正放下的人,他对一切诸恶以及消极行为都放下反过来积极去盡自己本份利己、利人的事。所以真正看开的人他的生活是有规律的他的生活是有责任的。责任和执著我们要认清楚在‘慈莲月刊’Φ,我曾说过一个法语:责任和执著两项看起来虽然是一样,但是它的意义是不一样的不要误解了,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将‘放下’当莋消极将‘积极有责任’当作是执著,这不一样各位要分清楚的。

对一切宇宙人生的真理透视它认识的相当清楚做事不违背道德,鉯及违反大自然的法则处处积极把握当下,但对一切内心没有生起沾粘执著,积极面对一切负起责任,而没有将宝贵时间以及空间浪费在消极的行为上。也可以说做事不对我们可以重来,事情做错了我们可以重来一次但是呼吸、生命是不能重来的。因为我做不對的事可以改过重新做;但你的生命死后,时间过去之后你就不能重来了。要不我死去明日再重来,这怎么可能呢了解无常必须哽加积极,而不是消极放下看开一切都是假的,这是一种没有责任的断灭说我们要了解缘起甚深法,要不你就误解什么都是假的你僦变成消极了,你会抹杀掉现有的事实佛教没有否认现有的事实,假若它否认现有的事实那么这佛教对自己没有帮助,对别人没有帮助对社会也没有帮助,等于变成是一种消极真有如此的消极做法,如何成就缘起甚深的佛道呢

经济基础的发展是每一位在家的佛教徒,都必须要去承担接受的;包括非佛教徒也应该去承担接受。何况经济发展可以自利,也可以利他但是发展经济必须要取财有道。也就是说你要发展经济必须以正当的方法去取得,不能为了要建立经济而违背你的道德,不择手段去取得你所要的物质经济这样昰不可以的。佛陀曾教示我们在家居士:我们要谋职业稳定我们经济基础,但很容易生出想获得财物的欲望取到不正当之财,反过来等于你去犯罪也就是说佛陀认为你为了稳定经济基础,你有这欲望可是你却没有用正当的手段去取得金钱或财物,反而却做出犯罪的倳所以佛陀就在善生经说:‘先有的生“善”之技术,后求财物’重点就是说一定要以正当的手段换取别人的金钱。不骗人、不拐人这都是可以的。如果用骗的、用拐的这就不可以了。佛陀开示在家弟子谋求经济的职业很多包括有士、农、工、商,包括书写、算畫一切的技术等都算正当的职业。综合起来除非你所做的是违背道德行为的职业,否则你都可以去做。不可做的包括为了自己享受,为了自已经济稳定反而让别人承受痛苦,这种行业我们都不可以去做

我们以正当职业取得财物之后,还得注意运用并不是用正當力量及智慧取得财物之后就算了,佛陀教我们不是这样而已我们更加必须要注意它的运用,不能毫无节制的浪费呀!因为钱可害人吔可以帮助人,是不是这样呢佛陀向我们交代、叮咛的很清楚,不要没有节制而浪费佛陀对经济财物的运用,他的说法我们必须要紸意,佛陀说:对我们的经济、对我们财物使用必须注意收支一定要平衡。预算我一个月收多少钱计算支出什么款项?以我们一个月收入多少就支出多少为标准,不要没有节制乱开支没有节制乱开支你就会‘寅吃卯粮’(透支),就像社会上所看到的骗人啦!偷啦!拐啦!绑架啦!一大堆报纸上几乎天天都有这种新闻。为什么会这样呢归纳起来,就是他的开支没有节制比如说:嗜赌的人,他開支很大又不努力去赚钱,使得支出和收入不相符所以才冒险走歪路。佛陀知道会这样因此解释得很清楚,说支出、收入两项都必須要有计划不要收入三块钱,却花五块钱这样,会使得我们永远负债累累

佛陀将开支说得很清楚,以正当职业所赚来的经济将它汾做四份。所谓的‘四分法’:一分为饮食;一分为田业;一分为贮藏以应用所需要;一分给予耕作旁而生,其他放著作我们的利息。若是以现在生活来说一分做家庭费用,也就是说必须要维持家庭生活的日常开销一分为经营事业费用,也就是生意事业的费用一汾储蓄起来,贮藏就是储蓄起来放在家里或在银行。佛陀这样说过去印度不晓得有没有银行?那时代有没有我们不晓得。现在存在镓里和银行那一种比较安全?如放在家里可能被人偷去!我们这里的小偷很多就是没有守五戒的原因啊!守五戒,小偷就没有了所鉯我们急需要时可以用得到。最后一分以现在社会生活来说就是投资。选择在正当的事业中做一个投资。例如:买公债或是银行存款生利息,或是正当事业可以照顾得到的那么可以来投资。佛陀教我们经济四分法的用法如此的清楚明白,也跟我们说综合的开支峩们必须要有相当的预算,如果没有相当预算我们时常会为经济烦恼。以上所说的是经济四分法我以汉文解释,它出自善生经所说的另外在杂阿含经第四十八有说,说什么以一分为生计(和生活费用一样嘛!);二分为营业费(事业的需要);一分为储蓄(储蓄就昰存起来)。杂阿含经是这样说嘛!意思也相差不多啦!这就是佛陀他时常开示在家弟子对家庭经济的根本原则,我们对根本原则无法建立对收入和支出无法掌握好,小孩子要注册就开始烦恼啦!是不是这样呢缴互助会钱日期一到就烦恼了,福报比较不好的跟别人租房子交房租费日期一到就烦恼了,一下子感冒或是意外的开支你就开始烦恼了……,是不是这样呢一产生烦恼,就想打坐坐禅可鉯坐得住?思惟佛法一边思惟钱就‘跑出来’了!是不是这样呢?想佛法哦!怎么想脑子里还是跑出钱来!一天到晚烦恼钱,那有精鉮思惟佛法所以佛陀为建立在家居士修行根本基础,对关于家庭经济量入而出的适当运用就是以上所说的四分法,佛陀已经说得很清楚啦!

滥用、浪费造成经济萧条

家庭经济最需注意的就是慎防滥用和浪费佛陀也有说家庭经济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滥用和浪费。不该婲费却去花费不该浪费却去浪费,佛陀说都不可没有计划的开支,就算国库也会倒因此,规划预算是必须的像我们慈莲寺都要预算呀!师父的道场是新的道场嘛!要开发一个道场,要建设一个地方那么我去问会计,问我们副寺(会计)我们里面剩多少钱?她说剩多少钱我就去做多少工程的花费。要不会引起常住的人心不安,他们会说:师父呀!你把钱都花到建设那我们吃饭从哪里来呢?怹们就不会安心所以必须要做计划。我们慈莲护法功德会里也是一样一年有一年经济编列,今年编列明年都有预算啦!如果没有预算开支,时常都在负债;这就是佛陀时常开示我们财产消失的原因啦!也就是对经济没有计划的不良效应。所以我们人人必须要注意尤其是因为懈怠、放逸、浪费,没有计划而将金钱浪费掉了。不该花的你把它浪费了这是佛陀深深戒止过的。他叫所有的人一定不可鉯滥用和浪费金钱不需要花的必须要存起来,不可以把它浪费了

浪费、滥用经费,那么你以后会穷滥用经费有六种原因,佛陀说得佷清楚

第一、就是说沉迷于饮酒,工作不好好做拿到钱就去喝酒,喝得每天都烂醉认为喝酒可以解忧愁,他越喝越忧愁呀!因为你喝酒只暂时将你的神经意志迷惑而已,可是你的经济越来越不好喝酒乱了性,往往还发生事情事情越多,叫做雪上加霜愁上加愁。所以喝酒只让你暂时麻醉不可能解决事情。真正有智慧的人遇到事情如实面对去把它解决,不是逃避也不是消极的逃避不能解决,一定要用智慧如实面对现实去解决。所以每天都在喝酒的人既浪费时间,精神又无法集中对事业更无法专心,有时也因为喝酒而莋出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憾事来这样不是烦恼更多吗?而且又浪费你的金钱呀!

第二、有人像无业游民每天都没有事情做不利用时间去努力赚钱,不管什么时候都可看到他徘徊在街上,闲逛百货公司无缘无故的把时间浪费掉。

第三、又有人沉迷伎乐、娼伎伎乐就是說花一些钱换取快乐,像打电动玩具、看表演、看职棒、磨脚底、看赛马以及时下最流行的KTV、MTV等等!你要调剂你的身心一下,还无可厚非但千万要选择有防火安全,有政府立案正当的地方才可以去人与人相处难免有压力,或工作疲劳的压力那么为了纾缓你内心的压仂,去正当的KTV唱歌这没有关系啦!这没有什么的,但是有的人工作放弃啦!拿了钱,就去KTV唱歌时间浪费,耽误自己往往之间引起喝酒还造业,因而浪费了很多的岁月甚至在那产生很多是非出来,实在很可惜

第四、沉醉赌博,这赌博可以迷人也最容易增长人的貪心,还包括会放弃他正当的职业因为赌博我有感触,我今天若赢了就会贪心,我若输了就认为还要赢回来,因为我还没有学佛之湔会赌博也会打麻将,所以我才有体会到赌博的滋味若今天赢了!喔!比做生意还好赚,若输了就不甘愿若做生意的钱输了,还会洅去赌很想把输掉的讨回来,于是就越陷越深了这佛陀说得很对。所以赌博会迷人还会耽误人的时间呀!在赌博方面往往最会引起什么?你知道吗就是惹出事端,引起是非呀!这些恐怖的事情我深深体会过。

第五、结交恶友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恶友會引导你在不知不觉中走上不归路。起先你做坏事情你不知道,等到你发现时已经来不及了。

第六、怠惰怠惰就是做任何事情都不會成功,每天都迷迷糊糊啦每天都不晓得做什么,都没有计划就是说一天过一天,事业没有计划经济没有计划,不专心也不尽责去莋事情世间任何事情都要付出相当的代价,若不付出相当代价你就无法成就。不要说社会事业就依我修行的经验好了,你若没有真惢下功夫内观用功的话,不会有佛陀自动赐给你智慧更不会有什么人赐努力给你的,智慧是由自己努力内观开显的并不是别人从外表给你的。我如果认为别人会赐给我什么我就会懈怠,我就会想依靠别人依靠之后会失望,我敢说绝对会失望如果不想失望,一定嘚靠自己努力脚踏实地,精进用功

时间到了,我们下集再见感恩各位,祝福各位身心安乐。再见!

修行人能作世间事但心莫存卋间意,修行虽曰放下是要放下一切妄想执著。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律篇):之二

各位诸山长老、各位护法居士、大家吉祥如意!

我们湔集说到‘滥用经费而损失经济’的六种原因是要提醒大家不可失足踏入灾祸中,因为我们本身不知道时间和经济浪费掉的原因假使伱已落入前集所说的六种主因,你就无法保住你的财产和让你的家庭和乐你的经济和你的家庭和乐,有相当密切的关系世间人说过一呴俗话:爱情面包哪个重要?就是说感情和经济不能缺少二项都要具足,这个家庭才容易和乐除此之外,在杂阿含经也有例举消失财粅之因缘共有八种,第一、王家之难:怎样王家之难呢政府下个命令或一个政策,就能将你所有财产没收也就是遇到政策改变,致使你现有的一切房屋、田舍等化为乌有,或国家灭亡改朝换代换了国家统治当然会换条例,现有的法律全都被否认了像我们世界,現在到处都有听说纷争的地方纷争产生,这一国去侵犯那一国到头来,被侵占的那一国人就无法拥有他们本来的法律,不被所侵占鍺的法律承认所以叫做王家之难。第二盗贼:就是遭贼偷走财物像我们一样,不管什么时候都能听到遭小偷或强盗抢财物第三水灾:水灾叫做天灾地变。除非是大水灾我们无法抗拒,如果是小水灾就是我们的水沟没有通所以才淹没我们所有的财产。第四、火灾:現在火灾很多纵火的人很多,他们纵火是为什么你知道吗?因为他的心态不平衡他在社会上自己站不住脚,站不住脚的原因若不昰自己不积极,就是投机事业失败导致站不住脚无法立足,就消极想到要报复就有嗔恨报复的心。第五、自然消耗第六、放利不还:就是钱借人生利息,结果借钱的人不还你第七、怨家破坏:遭人破坏、仇人来破坏、现在怨家破坏,像战争就是属于怨家破坏战争┅来我们的财产就没有了,不管你有多少财产多少土地,都没用了都破坏了。第八、不肖子弟:生个浪子父亲留下很多财产,到他掱中都浪费掉了

我曾听到一个个案:某某人,生个儿子很不孝原本家境贫穷,经由他辛辛苦苦努力经营终于积蓄一笔钱买了一些财產,这些财产慢慢因为政府政策影响带动一下子变得很值钱,因为他只有一个儿子而已从小时候就宠惯了,儿子开始染上喝酒、赌博等等的坏习惯他心想父亲剩很多财产,不用去赚一辈子都吃不完。儿子的妈不久前死了她劳碌一生,死了之后他的小舅子邀请我詓跟他开示,他的小舅子就在说啦!某某人实在太没有福报啦!在世的时候只顾打拼事业赚钱,也不会修行啦!现在一命呜呼哀哉了還生一个儿子一天到晚放荡、浪费,虽然留这么多财产不到三年就被这不孝子花完了。舅舅在说话没注意到他外甥昨天晚上回来在床仩睡觉,被他听到了外甥就走出来说:‘舅舅,我哪有那么差劲我不用三年,我二年花完给你看啦!’后来听说他父亲死了之后经過二年财产真的都花完了。不但如此花光财产之后还去跟他舅舅说,‘啊!舅舅不用三年,我父亲遗留下的财产我二年就花完让你看了!’

现在生了不孝子,就是很可怜的不孝子什么原理呢?并不是生出就是不孝子佛教是说多因多果的,也就是我们将他生出生、养和教育很重要,不是生下来把他养育成人而已最重要的是教育他。那么教育好坏跟父母亲有直接的关系千万不要误解我这个儿子苼出来就是仇人啦!这是欠他的,不能有这种说法佛教是说多因多果,佛教说缘是适当的因缘,你有把这小孩适当的教育适当的对怹指导,他绝对会惜缘、惜福、感恩但是你没有适当指导他,那么小孩子会产生问题像现在社会有个问题,就是我们从以前农业社会慢慢转变成工业社会大家都太过追求物质的享受,但心灵欠缺为了物质的需要,父母亲都必须去工作赚钱留下的小孩让别人替我们敎育。自己的小孩让别人教育这是个相当大的问题,当然父子母子间的感情慢慢会疏远变成一生出来,有钱请别人帮我们抚养问题於是产生了,子女跟父母亲的距离会越离越远过去我们家庭温暖,社会和谐像我小时候,白天父母去做工我们去学校读书,放学回來到了晚上,功课写完了就在我们家附近的树下。听人弹琴、说故事、唱歌所讲的故事都是劝我们做到忠孝节义,都不离开劝善嘟是些对实际生活上有帮助的道德及因果事迹,大家在耳濡目染之下和隔壁邻居的感情,和父母的感情和兄弟姊妹的感情,都相当的融洽现在时代不一样了,住的地方越来越窄不是关在一个像鸟笼的小房间,要不然开口就是说一些社会是非不应该的事,没有帮助囚也没有帮助社会,东家长西家短的说一大堆,演变社会越来越不平稳社会越来越紧张。这个原理也出自家长教育子女的良莠关系家长与子女间缺乏建立沟通桥梁,有一条桥梁有事情他会沟通,如果没有桥梁就断了另一方面小孩子受传播媒体影响,叛逆性越来樾重青少年的问题很多,包括吸毒的问题更恐怖他不知道吸毒像判死刑。乍听之下很好奇呀!一吸毒,掉进去就一失足成千古恨所以子女的教育实在太重要了。子女的教育若是不好不论你有多少财产都将化为乌有。就像我以上所说的故事一样所以对子女的教育偠用心下一点功夫,除了义务的九年国民教育之外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也是相当重要的。千万不要以为早上我送小孩去上学直到小孩下课峩去接他回来就没事啦!反正学校就帮我们教得好好的这是不够的。环境很重要有的人想要培养他的小孩把书读好,得到好成绩但昰父母亲却在那里看电视,那么小孩没有那个环境也无法读书最好培养我们家中的人下班回来,吃饱后充分利用时间大家都在那里写芓,父母也在那里写字读书培养我们的小孩让我们小孩有读书的风气,这样我们的小孩素质就会变素质要变,环境很重要没有一个恏环境要说他会自爱而自动读书的毕竟是少数。年纪轻轻大多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阔,这时期最需要教育和辅导否则生一个坏小孩,枉费你拼了一辈子三代的累积,一代就把它花完了

佛陀开示,财产对我们并非可依赖之物一方面又教在家弟子必须注意我们的经濟,经济若没有安排好说要修行打坐,肚子却饿得咕噜咕噜叫;或一边念经一边烦恼月底的会钱或小孩子上学的注册费,这样怎么有辦法修行呢所以在家居士在经济方面一定要相当注意。实际上一个家庭经济若没有圆满那么连带整个家庭也就不会和乐。像现在社会嘚乱像是有原因的:过去经济景气大家要赚钱都很容易,一下子经济景气差了心就乱起来了,心一乱就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结构,好哆人失业平时工作好好的,一旦失了业你说会造成多严重的后果出来呢?这是一个过程我希望这个过程马上就过去了。所以佛陀对茬家居士的经济一直的叮咛,一定要把它做好不稳定经济我们就无法修行。出家修行的人不一样他没有经济上的后顾之忧,因为有信众布施让他有得吃、有得穿、有得住,可以专心修行在家与出家的经济来源,差别在这里佛陀说为了经济我们应当学习正当的职業,我们要用正当的职业来取得经济不要用不正当的职业取得经济。以正当的职业所得到的财物供给家庭生活费用,若有剩余我们必须把它储蓄起来,并不是赚多少花剩就统统花光它。佛陀没有这样说法他叫我们要储蓄起来。储蓄起来做什么呢以备日后有需要時就能用到。不能说都没有储蓄一旦要用时,才来烦恼才来追钱。佛陀开示的用意主要就是为了健全家庭生活的基础若经济好,家庭生活的基础就稳定这样我们才没有生活的顾虑。佛陀他虽然鼓励我们储蓄但若是有意的过于节俭,就是说省钱不要省得太过份了譬如随便吃啦!却变成身体搞坏了;或应该花的你不去花,佛陀也反对这样反对我们的生活太过于刻薄,过份节约变成了刻薄佛陀叫別人不可以这样。

佛陀时代有一名婆罗门教的青年叫做跋□迦这婆罗门教的青年有一天问佛陀说:‘佛陀呀!如何而得现法安乐呢?’佛陀就跟他开示说:‘要得到现法安乐必须要具足四项方法,第一、方便具足第二、守护具足。第三、善知识具足第四、正命具足。’佛陀所说的第一、‘方便具足’意思就是学习职业,学习功夫学习职业修养完备,也就是说我们学习一个职业有一个功夫,这功夫学会了第二、就是‘守护具足’,意思就是说财产的保存因为你有功夫,你有办法在社会上赚钱赚了钱你要懂得如何保存财物,不要刚赚来马上就花完了或赚五块钱花十块钱,他叫你会赚但是要会理财,懂得经济支出计划懂得保存。第三、‘善知识具足’善知识就是说结交一些好朋友。好朋友不会拉你去吃安非他命不会拉你去赌博、游玩、浪费、做坏事等等,所以你要结交一些善友來增长道德的修养。我们道德修养越好福报就越好,道德修养越差福报就越差。那么我们福报从哪里来呢和道德修养有相当大的关系。第四、‘正命具足’是说不浪费,不滥用财物同时亦不可过于节省吝啬。要知道正命具足是避免滥用、浪费或吝啬(就是说过于節俭)佛陀的家庭生活教法是提倡中道的生活,是叫你过中道生活不是滥用、浪费,也不可乙太过于节省自薄太过于节省自薄,也昰不可以的

佛陀对于家庭是注重经济计划的,如佛所说此等的家庭经济计划,绝非只有图利安养自己及妻儿而已也就是佛陀鼓励在镓居士,对于家庭经济计划目标不是只图利自己的妻儿而已,只因巩固家庭为最大的目标毕竟是在家庭经济充足中,方能做到自利及利他的一切善行我们的经济来源稳定之后,生活就没有顾虑之忧除了自己的生活没有顾虑之忧之外,还要做利益别人的一些善事就昰说除了用自己的经济养护自己的妻儿之外,还必须要供养我们的父母扶助亲戚。我们自己的经济充裕而亲戚有困难,我们必须要帮忙亲戚现在这种风气比较少,在我们小时候感觉这种风气很盛假使我们要去亲戚朋友家,觉得他家比较穷我们会顺便带一些米啦,戓是带一些菜带一些能生活的东西去,过去都是这样或是自己生产什么东西,就带什么东西去过去亲戚之间的感情很好,现在即使昰住在隔壁的邻居也都互不过问我不知道你,你不知道我现有的人感情距离越来越远,虽然土地越来越窄人越住越密,但是人与人の间的感情距离却越来越远过去土地广阔,人口少所以房子大,人住的空间大但是人与人之间,像隔壁邻居亲戚朋友等虽然空间寬广,但是他们的感情却是很亲近时代变得不一样了。人与人是营建共同的生活而不是独居生活,在共同生活当中各人岗位的事,各人做好各人的责任各人承担起来,叫做共同的生活共同生活才能带来社会和乐、世界和平。

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来

现代人住的距離越来越近感情距离却越来越远了。想想过去的生活比较有人情味,我曾经体会过它有它特殊不同的地方,过去的生活和现在差很哆有时回想起来,感觉过去的农业社会反而比较好怎样比较好呢?农业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当中,每个人心是充足的是平和的。现在不一样!虽然物质很丰富可是内心充满空虚、紧张、嫉妒、烦恼、压力等等,人人心中不安因为就是有这种事情发生,所以有嘚人才想藉由这些事发生之后彻底检讨,找出原因对症下药,但他不了解我们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假使我们的经济失败我们应该了解我们的经济为何失败?是不是我们的经营不对或是已被时代淘汰,或是我们的努力不够若是计划不好或品质不好,就偠从这方面加强经济跌倒,我们找经济专家来辅导我们教导我们如何将经济振兴起来,再把它复苏起来这样才对。现在不是有人茬经济跌倒之后,变得不如实希望去求人啦!去拜拜啦!或是拿钱布施给别人,期待经济就会好起来像这样的做法是不切实际的,所期待的也只是天方夜谭而已不能实现的。记得你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千万不要从经济跌倒却一天到晚念经、拜佛,一天到晚借钱布施这样的做法哪能让你的经济好起来呢?最后你会后悔的非但你的经济不能好转,又加上欠人家一屁股债呢!所以经济要从經济下手若夫妻感情失败,不和乐你不要一天到晚吃饱了去拜拜、求神求佛的呀!祈求什么人加持赐给你,让你们夫妻感情和好这種是不圆满的事。夫妻感情不好你要检讨,为什么夫妻沟通不好理念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产生夫妻吵架是不是自己的修养不够?還是沟通角度不对从这地方去下功夫,若自己找不出理路我们要去找专家,他能教你辅导你你回来按照教你的方法去力行,夫妻之間的感情就会好起来不要夫妻感情不好,却一直向外追求认为念经夫妻感情就会好;认为我来拜佛,夫妻之间感情就会好不是这样孓的。你要念经让夫妻感情好在念经时要知道经的意义,经典告诉你要修养自己包括能慈、悲、喜、舍、包容等,等修养到家了这樣夫妻之间的感情才会好起来,你若空念经不知道经义,希望用念经的力量回向先生或太太对我好这一种有一天你会感到失望的,失朢之余还抱怨佛祖抱怨别人骗你,教你只是能教你方法而已所以若是夫妻感情不好,你也可以从研究佛理这地方下手夫妻感情会好嘚,重点就在一定要知道佛教的教义它教你慈悲喜舍,包容忍辱你能慈悲喜舍,包容忍辱家庭当然和乐。另外还有一种方法也可鉯用,运用先了解对方的个性对方的需要,用在中道恰到好处,那么家庭夫妻才能和乐小孩子不会读书,不善教导子女爸爸妈妈洣信,一天到晚吃饱向外祈求向外拜,借钱来布施贷款来布施,希望这布施有福报希望你的小孩马上由丑小鸦变成天鹅,立刻变聪奣变得很会读书,我说:‘你的小孩保证越考越坏。’为什么呢因为你的做法本末倒置了。你应该抽出时间来教导小孩抽出时间來跟小孩辅导才对。

佛教说人在世间有苦苦分自然苦及缘起苦。自然苦是捏会痛因为有精神和物质自然会痛苦,这是实际的任何人嘟逃不掉的,你再怎么修也是有这种自然苦佛陀他修到成佛了,他自己也有酸痛症在阿含经有说个个案,有一天佛陀在向人开示开礻到一半,‘唉呀!我现在腰很酸酸痛的受不了,让我休息一下叫阿难代替我说。’你想想看佛陀他已经是个觉者了,但他照常还囿自然苦照常有自然病苦。这自然病苦是人人具足不论你修得比较好,还是修得比较差统统都有的。但是差别就是说修得比较好嘚人,只有身体精神物质自然苦不会引至心苦来,也就是你精神物质苦不会影响你内心的痛苦。也就是修行境界越高他的痛苦就越尐,差别就是在这里那么我们修学的目标,就是要对治缘起苦缘起苦就是说在我们自己本身感召外面的因缘,像意见不合别人说的話,你听不入耳你听了不喜欢,那么你会难过毁谤你,你也会难过骂你,你听到也难过像这种,我们要修行让这种缘起苦不要苼起来。比如说:一个人对你毁谤我们还没有修学之前动不动就心浮气躁,想要报复都有哦!希望让他得到不好的报应没有开始修行の前大多会这么想的。开始修行时当感觉有别人毁谤之后,你会检讨自己有错,立刻改善;若没有错当作耳边风过去,我们的心苦的机会就会越来越短。其实身体苦不算什么苦,缘起苦(内心的苦)才是最痛苦的想必很多人都尝试过了,像夫妻感情的苦啦!心苦的苦是真的很苦经济跌落的苦啦!我们求不得苦啦!时常跟仇人在一起的这种苦啦,等等的苦这种心的苦比身体的苦还痛苦,有时候遭遇到睡不著吃不下,这我都有经验过睡不著,吃不下精神每一天都不稳定,头脑钝钝容易发脾气,你想看看是不是非常恐怖?学佛就是要改善这一项调适这一项,让我们的心时常都在平和当中时常都在清净的生活当中,让你的精神集中我们才能活在明皛、清净当下的生活当中。所以千万不要误解我们遇到什么事情之后,不如实面对不当下用实际方法,却向外去求想不劳而获。这樣非但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还容易产生副作用,所以这种是非常严重的

假使我们经济好,能帮忙亲戚就尽量帮若自己的经济能力差,做不到勉强帮忙会让我们起烦恼的就不可勉强。比如有个朋友要向你借钱在答应之前,你要考虑清楚纵使朋友不还你钱也没有关系,也不会影响你的经济影响你的生活,你就答应借他否则就不能勉强,这样才对这种才是真正在帮忙别人。包括扶助亲戚之外峩们还要做赈灾、济助贫困,像社会引起天灾地变需要救济,或是说一个人他有临时的急难需要救济我们做得到,都要帮忙他让他苼活能安住,虽然我们不能救他穷至少我们能救他急。有钱没钱各人的看法不一样,有的人剩了好几亿元还说很贫穷有的人有得吃怹就觉得很有钱了,甚至还布施给沙门行种种的善业呢!(沙门就是出家人,修行者)当时佛陀是这样跟我们开示的,他说:‘布施┅定要有布施的节量’佛陀用的是四分法。布施包括回馈社会利益社会等等。布施也不一定要用金钱用你的嘴巴也能布施,还有你嘚行为也能做为布施

佛陀说经济充足,不是只求自己的享乐佛陀开示在家弟子经济取得的方向主要就是要走正当的正业行为,不要为叻取得经济而用不正业的行为佛陀就是说人要活在正命。用正业的行为活在正命什么叫做正业呢?像受雇或受聘做一份工作拿别人嘚钱,拿得很心安没有违背自己的道德良心,也不为了我们取得经济而害到别人如果所担当的职务贻害到别人,那么这种职业就是非囸业了所以你用正业赚来的钱活命,叫做活在正业和正命对家庭经济要尽责。包括对父母的孝养对妻儿,甚至对自己的亲戚妥善照顧外还要布施


出家修行者,以及赈灾救急等等……份内应做的善事这种善业使我们的财物能运用于合理方面,在相当合理之下是以正義为中心以免得到财物之后,产生多行恶事因为钱能帮忙人也能害人,有人认为钱能使鬼推磨在得到很多钱之后,去做一些不应该莋的勾当像嫖啊!赌啊!当黑社会老大啊!这就是做恶呀!这是佛陀教化在家弟子处事的道理,他对在家弟子强调要以经济及道德做為家庭和乐的基础。佛陀成佛之后并没有放弃这个社会,他说任何人都和社会息息相关人与社会的因缘从在家开始说到出家,他都有楿当明细的剖析可是现在的人,都好高骛远希望求一些比较玄、比较妙而又高深莫测的道理但是不管你有多大的理想,到头来一定要囙归自然从脚踏实地做起,若没有的话都是空口说白话,也只是口头禅而已对我们实际生活没有帮助。所以佛陀才对在家居士的经濟问题等等如实地说得那么清楚希望各位在家居士能够做为参考。佛陀又说生财之道与用财之法都得建立在道德之上,不论你赚钱、婲钱都要合乎道德标准就是只能利益人不能损害人。我们能按照佛陀开示的我们的经济要稳定就不难了。经济上了轨道我们还要做修行的事。做利益社会回报社会的事,比较不难虽然你有心要来帮忙社会,回馈社会可是你没有经济能力,想要出力却为了要赚錢养妻儿,养家庭你的时间会抽不出来,是不是这样所以我们一定要将经济做好,一个在家弟子的经济一定要做好千万不要把经济疏忽掉了,经济疏忽掉我们就很难修行了这是佛陀一直对我们的叮咛,我们怎能忘记呢

家庭经济人人有责道德人人有分

现在我们来说,家庭中个人之义务:佛陀说每个人都要建立经济稳定的观念这是每个人的义务。佛陀也很重视家庭道德家庭道德要建立在家庭中的烸个人身上,换句话说在家庭中,这个道德一定要建立家庭中每一份子都得互相理解,夫妻、子女、父子都是一样,都要互相理解甚至社会、隔壁邻居等等都要相互理解,互相关爱、互相照顾从家庭中和乐至善,渐渐进入信仰从信仰中培养宗教的情操,培养宗敎情操建立社会道德观念佛陀说对家庭的首要义务,就是经济健全除了经济之外,不管如何你一定要孝养父母意思说你把家庭经济莋好,一定要孝养父母若是这样说,家庭经济不好父母也要孝养呀!不能说经济好才孝养父母,不是这样佛陀说我们一定要孝养父毋。百善以孝养父母为首过去说‘孝顺’,为何现在讲‘孝养呢’孝顺两字就是说,不但要孝也要顺他的意思。现在的社会道德囷过去不一样了,我曾经听过别人这样说:‘父母做坏下令他的小孩去做坏,那么他的小孩不和他去做坏就是不顺’其实这样变成违褙道德了,佛陀所说的孝养里就包含道德在内就是说父亲叫我去卖安非他命,我绝对不可以唯命是从因为这种不可顺他,这种违背道德的事做不得的所以叫做孝养父母。也就是为人子女对父母的养育要有感恩之念要有实践孝养的义务。我们想想看虽然我是男众没囿生过小孩,那么你看到一个女众要生小孩肚子先要怀胎十个月,你看这种压力和种种的不自由,然后还拼老命才生下小孩生出之後不是就算了,为了小孩子世俗人所说的抓屎抓尿,甚至上刀山下油锅,父母都肯做任何苦都肯受,好不容易才把孩子养育成人哇!说实在的,若不会孝养父母的人他如何能修行拜佛呢?自己家中有一对现成的活佛他都不会去力行供养他。所以孝养父母一定要洳实做到不能马虎。

有的人会误解出家人和父母断绝关系这种误解我必须来更正一下:我出了家,就是离了家了断了亲戚,断了父孓母子的感情这是误解了。佛陀所说的断是叫你断掉‘沾粘’,不是叫你断掉一切断一切就是断灭法了,还修这个做什么修这个昰无情,修这个就像枯木修这个做什么呢?佛陀叫你要有智慧对父母的感恩不能忘记。佛陀他成佛之后他又回去孝养他的父亲,孝養他的姨母他父王生病了,又对他开示佛法他父王死去后又亲身去为他扶棺。你看看佛陀这种做法你能说不孝吗?只有不懂佛法的囚才会误解佛教不重视孝道。其实佛教最重视孝道了怎么重视孝道呢?假使不孝父母的人人道都做不好了,怎能修天道怎能修佛噵呢?所以别人说出家离了家,是离了烦恼的家离了贪嗔痴的家,并不是你出家之后就不照顾父母了。父母养你养这么大还送你絀家,结果你却连一点感情都没有这是不对的!你照常要尽心照顾父母,孝养父母怎样照顾?就是用佛法来照顾所以佛教要出家及受戒时,戒师会问你父母有没有人照顾?假使只有你一个儿子而已父母没有人照顾,你不能去出家父母没有人照顾怎么办呢?就是說父母有人照顾家庭又没有负债,这样你才合乎出家的条件才准许出家。这在出家戒律里都有很清楚的记载

有的人不了解,以为出镓之后就不管父母了事实上,出家之后还是照常要孝顺父母的但在生活起居上已无法照顾到父母了,那么要怎样孝顺他们呢父母的苼活既然不用我们负责,我们一定用我们所研究的佛法让父母心里没有顾虑之忧。以我的分析分成二种,一种让父母有得吃有得穿,有得住养他这身命使得没有顾虑之忧,那么这种叫做世间普通的孝;真正的大孝一定要用佛陀的真理,来教导父母让父母了解真悝,心会安心没有烦恼,心每天都过得很轻安自在那才是真正身体有得吃、穿、住,而心也没有烦恼心健康,身也健康这样才是孝顺。我们出家之后的人或是修行佛学的人,是要来辅导自己父母心的健康世间的物质,就是让他身体健康用的真理是让他心健康鼡的,二项都健康这样才是真正的孝顺。所以真真正正要孝顺父母包括在家、出家,任何人都要孝养父母你若没有孝养父母,这样伱就无法走在中道也是不懂佛法的人,不要说我学佛之后父子、母子这都是无情的,这都是无常要离得开,这都不对你修不对了。

修行兼顾家庭力行中道义

我们身为一个在家居士修行之后对父母妻儿的关爱,应该比未修行之前更加强更加深。唯一有所差别的就昰说你已经觉悟父子、母子感情再好夫妻感情再好都是应该的,但是总有一天会离开的等到离开之后,你的心没有顾虑之忧这样就昰你已经开悟了。并不是修行之后放弃了父母放弃了妻儿,放弃了一切社会这样你修行要做什么呢?所以在家居士修行一定要兼顾镓庭,包括对父母的孝顺包括对子女的教育,这都一定要亲身做到尤其孝顺父母是绝对的义务。除了孝顺父母之外必须能使夫妻关系合和,佛陀对夫妻之关系特别鼓励当太太的妇女,必须持守贞节及相夫教子(帮助丈夫,教育孩子)这是家庭和平的基础,做太呔的若无法相夫教子那么这个家庭就无法和乐圆融。凡是家庭中的每一份子都要适当应用现有的身份、地位,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尽洎己该尽的职务,我是家庭主妇我就应该尽家庭主妇之义务;我做人家的先生,我赚钱尽义务;小孩也要读书尽义务;我做工人;我工莋要尽义务……所以家庭中的每一份子,都必须尽量做到个人义务那么这个家庭就井然有序,和乐无涯

在善生经中,有一段佛陀开礻婆罗门之尸迦罗越的说法这尸迦罗越是梵语,译为汉语叫做善生这善生是婆罗门的小孩,他父亲听说是一个酋长在死之前嘱付过怹,在他死后每天都要礼六方所以他盲从祖先遗留下来的习惯,每天早晚必须礼拜天地拜上、拜下,及东、南、西、北一共六方,所以叫做善生礼六方经里面有写拜六方。有一天佛陀从那里经过看到善生非常虔诚在那里拜东、南、西、北、上、下。(跟现在的人佷虔诚在拜但不知道在拜什么意思一样。)佛陀就问他为何你要礼拜天、地、东、南、西、北呢?这位善生就回答说:‘这是我们代玳祖先留下来的礼拜六方之法传到我父亲,我父亲临死之前也交代我每一天早晚都要礼拜六方,不礼六方是不可以的’‘我父亲只這样教导我而已,而我父亲祖先也是这样教他而已。其实我也不知道到底礼拜六方是拜什么意思?真的我自己都不知道拜什么’佛陀听了之后,就藉这个因缘开示婆罗门之子善生说(以下是部分经文的意思详细见一三五中阿含大品善生经。):‘居士子呀!(居士孓是说在家修行的儿子)如何为圣弟子者当礼拜六方师呢?’‘六方师居士之子不可不知:父母为东方,师长为南方妻子为西方,奴婢、工人为北方亲友为下方,梵志沙门为上方他们对我有恩,故因礼拜此六方师’他这样说礼拜六方师,意思是说你只会礼拜陸方而已,不知道拜什么意思真正有智慧的人,要拜六方一定要知道拜‘六师’六方师居士之子不可不知,就是说不可不知此六方鈈可不知道拜六方的意思是什么?佛陀说:我告诉你六方即是父母为东方,师长为南方太太为西方,工农、奴婢等为北方亲友为下方。沙门梵志为上方佛陀这样告诉他。你拜这六方一定要拜可以但是要拜之时,你要知道拜东方就是要做什么的你知道吗?就是要鉯五事奉敬供养父母父母则以五事善念其子,为人子女应感恩父母生我们养育我们,教育我们我们拜西方时就是感恩太太,夫要以伍事爱敬供给太太妻则以十三事善敬顺夫,为人夫者须知有太太,家中才能调理得很好她能让我们无后顾之忧,专心赚钱南方是拜我们师长,弟子要以五事恭敬供养师长师长则以五事善念弟子。若是拜北方方法是:大家以五事悯念奴婢奴婢以九事奉大家。印度當时有蓄养长工、奴婢如果没有他们这些工人的帮忙,我们也无法成就所以当老板的一定要以五事照顾他们。礼拜下方就是说亲友の间要以五事爱敬供给亲友们。拜上方又是拜什么你知道吗?就是拜修行人拜沙门、梵志。印度修行人叫做梵志施主要以五事尊敬供养沙门梵志,沙门梵志则以五事善念施主佛陀用如实的做法跟他开示,这善生听了佛陀的开示之后才了解礼拜六方的意义到底是什麼,那么这意思是佛陀看他盲目的拜不知道拜什么。所以藉机会引导这个很虔诚的年轻人能转念这是方便接引,方便的开示让他知噵自己在拜什么,不应该是盲目的

佛陀对亲子之情的关系开示,说做人儿子的我们需要以五事来对待自己的父母,佛陀就藉这个机会開示开示我们做儿子的,要怎样拜东方呢东方要拜父母要具足什么条件呢?第一、必须维持父母的财产父母亲遗留下来的财产,我們要维护好不要家产遗留到我们手中时,就把它浪费掉父母亲把财产留给我们,累积三代但是一代就把它花完了,哇!这是不行的佛陀又说,第二、供奉使他没有缺乏供奉父母使父母没有缺乏,什么叫做没有缺乏呢就是说,身体的吃、穿、住都不成问题这是身的健康,内心的健康就是要让他们了解人要如何能使自己的心平静了解佛陀所说的一些教义——苦、空、无常,无我的真理让父母對世间一切能慢慢了解看清楚,他就不会烦恼和执著这是心的健康。第三、凡有所为先白父母。做什么事情先跟父母说一下不能不告诉父母,让父母起烦恼第四、父母所为,恭顺不逆就是说父母所做的事,我们要恭顺不可忤逆,除非父母所做的事不对有违背噵德,若是这样我们当儿子的要勇于建言对他婉言相劝,千万不要忤逆父母第五、父母正命不敢违背,父母亲教我们的事若不违背噵德范围,我们要去奉行我们要去听,我们要去做不要违背父母,让父母烦恼除了子女应该履行以上所说的行五事之外,父母也必須以五事来慈爱子女就是说儿女用五事来对待父母,我再重覆一遍:第一、必须把父母亲遗留下的财产维持下来第二、供奉父母,使怹们没有身心的烦恼和顾虑之忧第三、有所为,必须跟父母报备第四、父母所为,恭顺不逆第五、父母正命不敢违背。子女对父母荇这五事但是父母也要慈爱子女,佛陀开示父母亲慈爱子女必须要具足五项:第一、禁止子女恶行为,做父母亲的一定要来辅导、教囮子女让子女没有恶的行为,不要让子女走到恶行为去其实在我本人的看法,我们自己的小孩会不会读书并不是最要紧的只要我们為人父母的尽量去做,尽到责任就好了最要紧的是不要让他走上邪道最重要,假使小孩走到邪路那读再多书也没有用。所以我们一定偠知道要把子女教育好,我们尽力教育子女尽量去读,读多少算多少但是要灌输他有道德,灌输他有慈爱观念灌输他不做坏事,孓女若走到邪路我们就是再富有也都枉然了。第二、输入于善不只断恶而已,包括他一定要去行善对善事情,对帮忙利益别人的事很乐意去做,保持一种慈爱的心第三、使他修学业,帮忙他修学业为人父母亲一定让子女修学业,教育子女学业进步让子女有进修学业的机会,他要读多高我们做父母的尽量让他读,现在的社会大多数的父母都做得到。过去在农业社会里家家户户,子女都生呔多生八个、十个比比皆是,要每个人都栽培读书是不大可能的。书读不起哥哥、姊姊都得背弟弟妹妹,放学回来还要煮饭怎么還有时间去读书?现在小孩生得比较少要读书,父母希望子女都能读上去这一项现在比较容易做到,小孩子很会读书父母亲不让他讀的比较少,若真有困难我们慈莲功德会也有奖学金,若有这个问题小孩子很会读书,但是没有钱读可以来申请,可以来申请奖学金没有关系。第四、娶美妇做父母亲责任上要代替儿子选个比较美的媳妇,美是身心都漂亮不要外面美,内心都不美帮他娶个太呔,以后能理这个家庭第五、适时能让儿子主管家务等事,训练儿子有家庭观念有责任,父母亲慢慢教他要有责任教他之外还要引導他实际持理家庭,以后才能建立一个家庭先让他有个家庭观念。佛陀也开示我们要如何尊重老人佛陀教我们,经济一定要建立好兒子对父母孝顺,父母亲对子女慈爱又继续说如何尊重老人。希望各位继续听下去了解佛陀对我们在家居士修行的次第。在律的方面说得很清楚,我们已有一条清楚的门路可走对我们修行也比较方便。时间到了我们下集再来说佛陀他开示如何尊重老人?感恩祝鍢各位身心安乐。再见!

若不知苦的根源将永远当苦的奴隶!苦的解脱——不沾粘爱与不爱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律篇):之三

各位诸山長老、各位护法居士,我们今天又见面了

佛陀重视老人问题的缘起

我们前集讲到父母必须要对子女行五事,现在来说佛陀开示如何对待咾人如何对待老人,其实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先看看佛陀在二千多年前,开示用什么方法去对待老人在佛陀十大弟子当中,有┅位智慧第一的舍利弗我们大家想必都知道。有一次舍利弗带著僧团先行到另外一个道场,过去不像现在开汽车或骑摩托车,很快僦可以从甲地到达乙地过去没有这么方便的交通工具,过去都须靠走路在过去的印度,最多是坐马车其他都要靠走路,用两只脚走蕗但是佛陀讲经不是固定在一处,他走到哪里讲到哪里。比如说从这个道场要到另外一个道场必须要走路,靠走路的时间会很长洇为佛陀要去,所以他的弟子会提早一天或两天,先去做什么去那地方准备整理道场,让佛陀开示用也就像我们在做法会之前,都囿信众来整理道场意思一样。舍利弗带了一些人要来整理这个道场以方便让佛陀开示,当他们到达那个道场时已是夜间了,年轻比丘都抢先占好位子铺上卧具,准备休息以前不像现在的道场都有寮房,过去佛陀时代很多地方没有寮房,除非特殊有精舍的地方才囿否则大多数都睡在树下,要不然就是在砖瓦硼下刚到一个新地方,又是晚上大家都疲倦了,年轻人手脚较快找到自己要睡的卧具,抢先占好位子铺好卧具准备睡觉。位子少人多,一下子所有能睡的地方都被占得满满的可以说已经没有睡的地方了,年纪较大嘚舍利弗没有跟年轻人争占位子,所以没地方睡只好在精舍外找一棵树,就在这棵树下打坐过夜

这件事传了出去,佛陀知道之后僦将所有僧伽集合起来,向大众开示:在过去久远劫以前有一只鹧鸪鸟,及一只猿一只象,三个本来是朋友一起住在森林里,虽然茬树林里但彼此都不相让,遇到大小事都争来斗去结果反而谁也得不到什么。后来发现互相争斗中感觉这很无聊,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大家都受害。(也就是说我们人互相残杀有时候讲起来实在很可怜然后才互相研究说,若是这样我们要想一个解决的办法,反正夶家都受苦嘛!争来斗去都受苦后来方觉悟到‘佛法应在恭敬中求’。)最后决定在他们三个当中推选出一位年龄较大智慧最高的长鍺,大家都应该尊重他的判断不要再为了什么大小事意见不合,时常的吵吵闹闹如此一来,纷争的局面就从此改观变为和谐。用和諧而不用斗争的这样才能够解决乱局。鹧鸪不能吃的食物猿可以吃,猿用不著的东西大象可以用,三个朋友彼此互相帮助相让从此反而得到更富足生活,他们的内心更加安住因为他们有互相礼让,你需要的我不需要,我让给你;我需要的你不需要,你就让给峩在他们三个互相配合之下,这地方于是很快和乐起来

出家长幼尊卑以戒腊为准

佛陀说了这故事后,他又说:‘你们大家要知道在峩佛法的教化中,并没有高低阶级的分别(在佛陀的教化中,没有分什么阶级的高低什么人阶级较高?什么人阶级较低)虽没有阶級的分别,但是也不能没有长幼的礼节(虽然不分阶级,但是长幼的礼节一定要有不能连长幼的礼节都没有。)你们对法腊戒腊较高的长老,一定要恭敬奉事(在我们中国佛教也是这样。)(※法腊、戒腊是指出家学法、受戒多少年)(怎样你知道吗?就是说鈈管你年纪大小,依受戒的戒龄为准的谁较早受戒,谁较慢受戒依戒腊,并不是以你的年纪)看到戒腊高的,你们对他要有礼貌匼掌、恭敬奉事……等等。因为他们在学佛的路上已经跋涉过千万的里程,经验已经很老到了(简单说。佛陀他走到哪儿徒弟们就哏他走到哪儿。)(过去在我孩童时代时时听到年纪大的长辈说一句话。说:哎呀!年长的在讲你不妨听听看,我们过桥多过你们走蕗这意思就是这样,因为年纪大经验丰富,所以他们已经看多了经验也多了。)因此可以你们让年轻人、初出家的人拿来做参考怹们也可以依经验教你们;这是教法的象征,他能够将他的教法教你们所以要给长老最好的床座睡觉休息,甚至供养最好的水(因为以湔印度水少)及最好的饮食给长老’你看佛陀对于长老,年纪大的老人是何等的照顾。

老人是宝 经验最‘老’

佛陀他的开示真理才昰真真正正的恭敬老人,因为老人最宝贵的特长就是他们人生的经验丰富,有时候他们走过我们未走过,人家试过我们未试过。我時常说一句话说社会世间,什么最贵经验代价最贵!你若无经验,往往之间人说的你不会相信,所以经验的代价有时候是从赔了夫人又折兵中换取来的,有时候是人家一辈子的经济都赔下去或连身命都赔下去才得到的,这种经验往往都是用最大的代价来体会出來的,所以年轻人做事吸取别人的经验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经验也常常是人生处事的智慧

惨无人道的命令——老人的悲哀

我们洅来听听有关老人的故事。佛经里有一个故事可以说是尊敬老人意义的代表。在佛陀的时代有一个波罗奈国的国王,为了国内的经济發展费尽心思经过别人的建议之后,就下了一道非常惨无人道的命令:‘家中不准养老人若不从者,满门抄斩’波罗奈王认为:老囚不能做事,只会吃而已老人是多余的,这多出来的东西浪费了粮食,如果能省下一个老人的粮食就能养活一个幼儿不是更有意义嗎?这位波罗奈王想著这种天真的事情因为过去他们印度的国与国之间时常都有战争,互相争斗为了争取各国的界限而战,当然他们偅视的就是养年轻的人好去打仗然而年轻的人当然要从幼儿开始培养,他认为老人无法上战场而且老人对经济没有帮助,所以才下这┅道命令于是将老人放逐到山上自生自灭。在这种无理性、无道德的经济政策下波罗奈国里,看起来统统都是身体健壮的年轻人因為他们没有老人,老人都捉去山上让他们自生自灭,从此就再也看不到一个老人国内全都是身体非常强壮的年轻人!

这时候,有一位孝子他这样想:父亲从小就养我们,等到他没办法时我们应该要去养他,这样才对怎么可以亲眼看他老了之后,就要将他放弃到山仩让他自生自灭!这实在很残忍。这孝子又想:我若不将老人背至山上会被抄家灭族,他想来想去也想不出办法来,又不忍心将老囚(他父亲)丢弃山林里让他自生自灭于是就冒著满门抄斩的危险,瞒著亲友及隔壁邻居暗中在屋旁挖了一个地洞(就是地下室的意思),将他父亲藏在地下室中每天除了照顾他的生活之外,又拿一些能安慰他的书让他去看,让他开智慧这老人虽住在地窖里,仍嘫比让人背至山上还加倍好呢!何况有时候到夜晚时,还可以从地下室偷偷爬起来哩!那孝子为了孝顺他父亲用了这种策略。

灾祸临時显现姜还是老的辣

经过不久这种不人道的事传至邻国,因为这种政策太过于不人道不惜缘、不惜福、亦无感恩的作风,让邻国实在看不惯看不惯,邻国国王就下了一封挑战书挑战书的内容就是要让波罗奈国的国王回答他两个问题,如果在三天内答不出来就要举兵征伐。这两个问题是什么呢第一、世间谁的生命最长?第二、世间什么东西最宝贵波罗奈王接到这封挑战书后,竟然无法回答这两個问题又因为挑战国的兵力比他强得太多了,所以非常烦恼就召集文武百官来商议。满朝文武百官还是没有人能回答这两个问题最後只好贴出告示,告示中说只要有人能回答这两个问题,就可获赏黄金万两希望大家能够赶快提供答案。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嘟没有人来提供解答国王心里头碰碰跳。眼看三天要到了若无法答覆就将引发战争,会损害不知多少的生灵百姓说不定还亡国。在國内有几十万人竟然无一个人能够回答有的人想回答,但怕回答错误惹来杀身之祸,过去君主时代不像现在民主时代过去伴君如伴虤,非常危险你若讲错了,说不定你就被杀了就在这紧要关头,忽然有一位年轻人来撕下告示(过去告示贴上了之后旁边有两个公差在那里看顾,假如有人撕下告示就将这人带上去。)这位年轻人自信满满的将告示撕了下来表示能够答覆这两个问题。国王就立刻召见这位年轻人国王很著急的问年轻人第一个问题:‘世间什么生命最长?’‘智慧命最长’只见那个年轻人不慌不忙的回答。国王接著问第二个问题:’世间什么最宝贵’‘信最宝贵,信为第一财’年轻人还是很从容的回答著,回答完之后在场的文武百官就立刻鼓掌称赞妙!妙!说得对,道理非常的好国王非常高兴,即刻吩咐左右重赏黄金万两给这位年轻人这时这位年轻人立刻拒绝,为何拒绝呢年轻人向这位国王顶礼说:‘我没有资格接受这些黄金,因为想出这两个答案的人并不是我’‘奇怪!这是你答覆的,为何又鈈是你呢’国王当场感到非常纳闷,‘不是你到底是什么人想出来的?’这国王就问这年轻人这年轻人就回答说:‘是我父亲!’國王说:‘你父亲为什么不亲自来见我?亲自来回答呢’这年轻人说:‘他现在人在地下室。’这年轻人请求国王恕罪就说:‘因为國王下今,老人都要抓至山上让他自生自灭家里不能养老人,养老人要抄家灭族我感念父亲养育我,不忍心年迈的父亲被活活的放逐箌山上自生自灭所以我违背国王你的禁令,将我父亲藏在地下室中我每天送饭给他吃,因而他能逃过生命但是没有自由,他不能来晉见国王你当面向国王答覆他想的对策!’当这位孝顺的年轻人激动的说完这番话之后,国王立刻恍然大悟后来他就开始忏悔地说:‘我错了!过去我只知道老人没有经济利用的价值,人年纪大身体多病、衰弱了,但是我没有想到一项老人的经验、智慧是最具足的’。原本国王只想到一方面想老人多病,对于国家经济没有用处却没想到老人有相当的经验及智慧,结果差点弄到亡国的下场就是差点为了无法答覆这两个问题,让隔壁很强的国家出兵侵占而亡国许多祸国殃民的悲剧,大多由战争而发生战争,各位都知道在战爭中,人的生命可以说像毫无价值这真的很愚痴。所以国王在忏悔之后马上下令解除禁令。

佛陀开示在家弟子要充实经济,建立家Φ个人义务以孝养父母为首务。一个人若无法孝养父母风水是轮流转的,将来你的孩子有样学样也说不定啊!现在我们是人家的孩子以后我们会当别人的父亲,当别人的母亲既然是这样,我们现在一定要孝顺孝顺父母。社会中很多人误解佛教误解修行学佛的人,认为对亲情、家中和乐等等都不重视,其实误解了从我所讲的律篇之中,不难明白佛教徒是否重视它们了佛陀一直开示修行人一萣要如实,不要放弃现有去求玄玄妙妙不实在的事,这玄玄妙妙的法门是不能得到什么的那么,现实、如实就一定要孝养父母这是能使家中和乐的事实。所以我讲这律篇就是要让各位了解,佛教并不像一般人想像的对社会没有帮助,是一种消极的心态并不是这樣的,戒就是停止去造恶律就是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去做的,不论出家、在家我们都一定要去做的。只要人人奉行戒和律那么这个佛敎对社会、对我们本身都有帮助。要不然怎么会有帮助呢?不奉行戒和律的宗教这宗教在社会上就没有用处,这宗教人家会尊重吗昰不会受尊重的。所以佛陀对于经济的建立孝养父母的建立,父母如何对孩子孩子如何对父母?包括如何对老人以及夫妻之间、主仆之间如何相对待等等都讲得非常的清楚,我们若听到之后才知道原来佛教是如此的圆满。

佛陀对在家弟子的开示从充实经济起步,建立家中个人的义务包括孝养父母为首务,然后夫妻之间和乐为次所以,我们现在再来说夫妻的关系现在社会离婚的人太多,过去嘚人若稍微做的不对内心就很不安,可是现在不同现在离婚听说有最速件,一星期前结婚一星期后就离婚了,怎么会有这种像小孩辦家家酒的事呢其原理就是夫妻当中,互相不了解我们先来听听看佛陀对夫妻间相处应如何的说法。男女的地位是平等的大家都知噵,家庭的组织是双方分工合作的家庭一定要有分工合作才能合乐,一对夫妻的结合一定有它的因缘有的是由恋爱而结婚的,有的是經过媒人的介绍有的是由父母作主而结婚的,这大家都知道现在大多数都是恋爱结婚的,若过去应该是父母主婚的较多我曾经听过┅个老人说了一个故事,故事说:过去结婚都由父母作主,她嫁给对方七天了她还不知道丈夫的脸是长什么样子。你看过去的人多保垨那时候社会经济比较差,还没有电灯晚上都要靠点蜡烛,所以她在一星期之内真还不知道他丈夫的脸到底是长成什么样子也不敢囸面看她丈夫长成什么模样。过去人的保守和现在人的开放,听起来像天地之别差太多了。既然结婚不管是自己亲人作媒人的,还昰别人作媒人的或是自己恋爱的,都没有关系那都是有相当具足的因缘,若无因缘怎能结婚呢?但是在这结婚的当中不管是如何,现在很多人都说一句话‘夫妻是相欠债!’这句‘夫妻相欠债’不能这样说,因为这听起来好像两人在一起是牵强的有成见的。一丅子就说是夫妻相欠债那么你就无法使家庭和乐了。你为何不会想说夫妻是百世因缘这辈子才作夫妻呢?夫妻互相建立一个家庭教育子女,这因缘是很深甚至讲起来比父母还深啊!想想看,怎能说是相欠债呢相欠债如何结合当夫妻呢?还未到就想说夫妻是相欠債,我敢说这对夫妻一定不会和乐的。

互助互爱互谅 夫妻相处欢

夫妻本是百世的因缘和合的夫妻一定要惜缘、惜这个福、感这个恩,若无惜缘、惜福、感恩我们要如何?所以常住若办佛化婚礼我都送新郎新娘三句话,送他三句六字:‘互助、互爱、互谅!’夫妻若無互助、互爱、互谅那么这对夫妻每天都要争执,说不定一星期天天战五天小战、二天就大战,这成何体统子女看到也会学起来,包括子女也不能得到安乐所以不管你是用什么角度,一定要了解既然你们已经给为夫妻就应该共同合力来组织一个和乐的家庭,不要為一些小事就要离婚或离家出走等等……,遇事一定要如实面对用智慧解决,不要遇到小小的挫折就逃避既然这样,当初何必结婚呢在人与人的生活当中,偶尔有意见不合的地方这是难免的,各人的思想观念当然都不尽相同,你的思想和我的思想、你的观念和峩的观念当然都不会完全相同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这是事实没人的地方才没有是非。但在是非当中不一定是不好的,怎么说呢洇为从是非中可以检讨自己,是非可以拿来做为改善自己行为的方针意思就是不论在什么环境当中,你若是转识成智那么你就能够开發智慧,你若无法转识成智就让环境牵著鼻子走。当然是非会害人,是非也能够使一个人失去理智起嗔恨做出极端的手段;是非也會使人失去他的人格,造成意志的懈怠和消极有人的地方难免都有是非,有嘴的地方就有是非是非非常难以止息。除非我们有办法持垨五戒中的妄语戒包含有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语、不绮语,能够做到这样那么有口戒就能守住不说是非,若无要我们的口不说是非,真难!身体的病都是从嘴巴吃进去的但是我们的祸端,都是从嘴巴讲出来的这是我的经验。饮食直接影响了我们的身体嘴巴惹嘚是非,却引起了大家的不和乐大家意见不合就争斗,所以在这夫妻的生活当中的龃龉大多数是由于口的是非和互相了解不够,意志鈈投机、互相体谅关心不够所引起

不守口戒 家庭悲剧层出不穷

有的人在结婚以前,还在彼此交往时都不用真心诚意、坦白的态度互相來交往,因为那时候未结婚结果只将自己好的拿出来表现,坏的都藏在口袋里叫做扬己之善处。将自己的善处拿出来表扬将自己的善处提出让对方高兴,让对方觉得欢心认为这个人很好。等到结婚之后就将他过去不好的习气,都暴露错误与纠正错误出来反正已經结婚了,彼此生活在一起久了自己的毛病隐藏不了多久的,很快就会跑出来了人若在一起久了,就容易产生问题像我们的手若太親近,没有留下一些空间手就会打结,我们若留下一个空间手就不会打架,一定的过去彼此能够控制自己本身的坏习气,将自己的恏处拿出来让对方欢喜,但是若结婚后观念就改变了。过去是男女朋友不能太随便现在反正都结婚了,已经是夫妻了所以处处就隨便,以为夫妻之间不需要客气,以为客气是虚伪的假面具认为客气要做什么?客气是虚伪的假面具夫妻还在客气什么?大家坦白┅点一句话来一句话去,所以都不再客气了因为不能互相客气,相敬如宾于是一点小事情就无法冷静,产生互相不合引起了冷战,要不然就是睹气夫妻生活之间,最重要的是要互相客气、互相礼让若无法互相客气,无法互相礼让那么就难以维持,意见不合彼此就将对方的坏处毫不考虑的都挖出来,第一次不能够忍受时就把对方的疮疤挖出来,第二次不能够忍受时又把对方的疮疤挖出来,第三次不能够忍受时把对方的疮疤统统挖出来,听久了之后就厌烦只觉得对方太可恨,你什么事都说我的坏处都没有在讲我的好處,彼此怨恨如仇人起了个贪嗔痴就会影响我们周围的人,事实本来就是这样彼此不合,反目成仇彼此的感情就破裂了,感情一破裂就会造成不幸的家庭悲剧。因为感情破裂之后内心起了嗔恨,就想要藉机会报复于是很多不幸的家庭悲剧出现。

夫妻之间怎样保障终身恩爱幸福这很重要如果能依照佛陀开示的‘言色相和’及‘忍受’力行于生活上,就能够让夫妻保持终身的恩爱佛陀所开示的‘言色相和’及‘忍受’二种是夫妻家庭和乐的精神支柱。也就是说夫妻当中,一定要脸色和婉讲话要柔和,互相要忍辱这两种,夫妻都必须要具足家中才会和乐,佛陀所说的‘言色相和、无相违戾’就是在讲话时要有笑容讲话的口气要柔和,让听的人感染柔和嘚气氛就不会心情不好,不会精神不好也不会产生冲突。我们若‘笑头笑脸’有礼貌讲话轻声细语,对方再大的脾气也发不出来伱若‘臭头臭脸’,讲话大小声让人看了当然就发一肚子火,这是难免的两人见面的时候,礼貌和笑容是很重要的夫妻之间的生活,互相体谅也是很重要的若不能互相体谅、互相肯定,互让反而互相批评责骂,言色处处像阿修罗更惹人厌。不管太太批评先生或先生批评太太都是感情破裂的主因批评易造成修养忍辱不够者产生更大的恶感。有一些信徒会问我说:师父啊!现在你看我到底修到什麼境界了呢或者说:我有哪个地方做不到的?师父你要告诉我好让我有改善的机会,你尽量说没关系像这种信徒有这种理念,很好!因为他想要了解自己哪里修不好哪里还要改善,什么毛病要改进但是我若是直接了当的说出他的弱点,有时候他也无法接受这就昰说,他有心想要修行如果我讲的太直接,甚至口气讲得较重他就无法接受了。等我开口讲几句话之后他就心情不好,显得不高兴以为我看不起他,这都有的何况是夫妻呢?父母生我们这个色身有了这个色身,当然就有耳朵有了耳朵,那么我们就会听到语言听到声音。这是自然的现象除非你将耳朵塞住,要不然耳朵都会听到这是自然的,因为里面有耳膜有精神和物质,所以大家听得箌别人的建议,我们听到之后有好的就学,坏的我们就放弃所以耳朵会听到是自然的。夫妻之间互相批评极易引起对方的反感,聑朵一听到你在批评我立刻会有所行动,因为还没修到如如不动的境界者大都如此。明明知道这只是精神和物质而已但理论归理论,实际归实际讲理论很容易,实在要达到那境界很难所以一句话讲出去,要让人觉得很好听那也是要功夫。也不是为了讨好人专講奉承好听的话,随随便便讲出去就算了没那么简单的。若夫妻互相批评互相挖苦对方的短处,那么恶感就立刻产生他会以为你在輕视他、饥笑他、看不起他,他就会反唇相讥于是两人你一句来,我一句去原本是动口而已,日后就动手打架了夫妻会相骂、吵架、打架,都有它的原因绝对没有无因自生的。而且这些行为都是自讨苦吃自己自找麻烦而已,没有一点意义这又何必呢?尤其夫妻の间每天要同住在一间房子里,如果不和乐就像怨憎会苦,见了面大家不高兴很痛苦。

夫妻之间并非不能纠正对方的缺点假如说對方做法偏差,而我却什么都不说容易造成姑息养奸,这样也不可以若对方有稍微的错误我们要纠正时,切记!不要太过直率先找個适当的地方,用柔和、婉转的语气向对方建议、好好地商量在他精神好、情绪好时才商量,当他情绪不好时我们最好不要开口,我們也要选对时节和因缘绝不可以一看到人做错了就一句话骂过去,哦!这样他会耐不住会一句、两句马上回应出来,事端就产生了┅场战争就无法避免了。所以要观看因缘有成熟否时间适当否?讲话角度要婉转柔软才可以提供意见不能直话直说,说出他的错误和弱点专找他的疮疤,而且一下子全搬出来这样他会发脾气,他会恼羞成怒不高兴,一句两句回应个没完若我忍辱不够,换我一句兩句又回应出去这样相骂就产生了。有的更粗鲁当你直接向他问话时,他不会回答你直接和你相骂,他内心早有个记恨心说你就昰看他不好,或是当时要娶亲时嫌他家太穷,不是嫁妆太少不然就是聘金太少,或是过去如何如何的不是等等从坏的一直想,说你僦是只会欺负他讲他的坏处,对他讲话都不客气由此他的内心就开始记恨,}

文档摘要:?2018 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對照检查材料(六个方面、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担当负责 、纠正“四风”等方面) 2017 年度民主生活会的主题是:认真學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各项决筞部署根据本次专题民主生活会具体要求,本人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新《党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暴露错误与纠正错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