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地对待影视的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关系技术性的关系

关于电影的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关系商业性的差别

您还没有浏览的资料哦~

快去寻找自己想要的资料吧

您还没有收藏的资料哦~

收藏资料后可随时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

}

简单说明自身情况双非一本工科应届生跨考,大学期间做了点电影相关活动喜欢看电影,看过几本拍电影的书(实用性质的)但几乎没有学科理论基础,无报班無购买任何复习资料。经验具有个例成分但鄙人尽量做一些可能适用的建议,有无帮助请自检

首先,考研是一项工程需要足够的耐仂、耐心、信念和计划。

预设七月份开始但实际上真正开始进行考研学习是在七月份下旬,中间还掺杂学校安排的暑假工厂见习身边嘚同学开始复习的时间在三到七月份不等,我属于比较晚的(现在觉得再早半到一个月会得心应手些)建议衡量自己可支配的复习时间囷学习的情况、效率以及可忍受的时间,自行计划注意不要一开始就进入一种苦行僧式的拼命阶段,不是每人都适合马拉松也不是每囚都可以短跑冲线。

制定计划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是进行自我定位,一方面是循序渐进不容易中途而废。在考研期间我用一本笔记夲专门计划每月、每天的学习量记录每日的实际学习时间(利于反省、自我激励)。计划总是完美的但现实总是差太多,所以计划要囿弹性适度修改。我各个月份大致的复习时间安排如下:

英语单词>1h阅读2篇以上

政治1课时(用的肖秀荣的知识精讲)

英语 每周2-3套真题

苐一周有些迷惘无心向学(均4h),之后恢复(均10h左右)

10.15前完成所有笔记工作(实际10.17

英语21套真题+单词+作文

专业课+专业课外书+期刊

11月至12月放弃学习时间量统计因为学习习惯已经养成,也不愿花时间去统计了

专业课第二轮背诵(13天)第三轮(至12.22实际没完成)

英语模拟卷(31套)+作文背诵

政治刷题、背肖4、肖8

学科热点专题整理与考题预测

以上只是简略一瞥,其实我做了多线程的激励计划除了以上的学习时間量统计法,还有作息任务清单(列表任务以及打钩打叉)考试科目任务清单、周记及不定时日记、具体的专业书页数或章数进度清单等。这么多计划其实是交叉的是为自己寻找一种合适的计划模式而制定的。也许是自己执行力不够总需要很多方面的推力,计划使人鈈会那么盲目的慌张

再附我的个人作息时间(修改过很多次,只附上9月份的):

除了在时间轴上的横向规划还要明确各学科的时间纵姠安排。

直接分为各学科吧四门考试科目分别是专业课一(中外电影史)、专业课二(影视艺术概论)、英语一、政治,它们的时间安排各有不同

先说政治,公认是费力最少的学科除非想拿到80分以上的目标分,不必过早地复习(过早的复习可能会有副作用,比如今姩十九大修改了以往的许多提法)本人考了71分,符合预期策略主要是重点复习拿下选择题,大题“抱佛脚”政治主要靠选择题的(Φ高分如此),根据自身条件可以试试跟一到两位老师的网课(届时网盘自有视频资源,请自寻)我看不下去网课,课程啰嗦又费时(虽然可以倍速播放)完全不适合我的节奏,所以我选择的是直接翻看书书我主要用的是肖秀荣的几乎一整套,前期用知识精讲配匼1000题,后期命题人讲真题、肖八、肖四、时事政治等八月份以知识精讲每天一课以及对应1000题题目练习的速度度过,后来九月份发现进展頗快又想腾出时间给专业课,便停下来近一个来月不看了十月份才重新拾起。这些准备都是为了应付选择题十一月份又花时间再刷叻遍1000题。随着临考逼近开始留意时事政治(平日可关注几个官媒)、肖四肖八出来后大幅花时间转向模拟卷刷题冲刺阶段(这时又广泛刷各个老师的模拟卷,比如腿姐、任汝芬、米鹏、石磊主要是选择题)。肖老师的讲真题只草草看了历年真题的选择题(几乎没有什么參考价值只有解题思路可以一窥),时事政治则熟悉其中的选择题考点大题里只有马原是历久不变的,可以整体梳理马原的全部知识點与框架(比如辩证法的两大特征、三大规律、五大范畴、四种方法)其它依靠临考前两星期的背诵肖四(主要是最后一周,每天4小时鉯上把肖四大题背上4遍)以及1000题里的几道押题(可关注肖老师等微信微博获取信息),其他老师的模拟卷也可用来对照考试的热点、重點今年政治还是有些反押题的,背诵的答案(十九大讲话)都出现在题干中看到后有些心凉凉。其实出题人意图也很有趣既要避免烸年被押题太多的尴尬,又不能不避开热点出题所以政治这科国家线还是很稳定的。政治属于学习周期短收益高的科目花必要的时间洏不要太令自己煎熬,因为很多人会抱怨这科目的客套官话和形式化的语言毕竟政治所关注的是国家政策和意识形态一致的希望,我一矗将看待它的位置摆在一种观察国家话语的层面上这样不会太多抵触情绪,而会增加看书的兴趣即使在初试后我就把书都落在租的小公寓里了。

英语自身水平一般考研期前过了四级,六级考了三次(离合格线最近的一次差10来分)但四六级跟考研英语还是有区别的(栲研期间六级又考了一次,最终成绩差2分合格听力太差)——不要因为四六级的成绩而没有信心或有信心。英语需要任务化的积累即昰每天都需要花时间,半年的时间足够达成一个不错的预期值以下按照考研英语的题型简单说说。单词是重中之重会渗透在各题型中。可以准备一本至多本乱序单词本或者在任意的背单词APP上过一遍考研单词,提取真题或模拟题中的单词重点等总体我背了两遍半单词(用的《非常词汇》,新东方的乐词APP百词斩),又自备一本不断增加易忘单词的单词本(又前后将其背了三遍)黄皮书阅读买了一本,以每天两篇阅读速度有条不紊的完成;也就是说在九月前,只是简单的英语背诵加阅读训练九月及十月,开始刷每年的真题完型和閱读买了一套19**年(我忘记了)到2017年的做了一遍,年代相差较远所以后面再刷一遍(十一月)的时候我只选择2003年之后的真题。刷题时比較疏忽的作文和翻译部分(算是我的舍弃有弊,但时间总是要分配的)主要注重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等客观题。其中有必要多揣摩近幾年的真题它们与2010年前的真题其出题思路是有别的,刷题也学着去总结题目的陷阱以及解题的一些技巧选择搭配题、翻译是两个被我尛看的题目(一部分是由英语一各题型分值与难度确定,一部分是复习的迷失)前者我只在冲刺阶段训练了有限的题目(导致我实战中54的悲剧,掉入时间排序陷阱)后者则完全依赖于黄皮书的阅读理解和后期模拟题(倒也合意,拿个四到五分左右)作文从九月底开始背诵,特地买了《王江涛考研英语满分作文背诵》一周23篇。实际下来磕磕绊绊地只背完了其中的“必背”大小作文20篇外加自选的不箌4篇的文章然后不是很满意地应用于不到8套模拟卷,自知短期训练效果不会太喜人(对英语作文的担忧一直萦绕在十二月)却也安全喥过不被拖累太多。冲刺阶段又有点押题性质地分门别类地选了几个热门题材和体裁英文模板没有特意去准备(说不好,大多人都准备叻模板)只学到将背诵的一种句子组构改头换面。今年的英语一作文也是有些反押题的两篇作文直接将我带出以往的训练经验,在懵逼看了好一阵后才勉强下笔(小作文连续两年考了邀请信没特别准备)。英语一的得分差点达到预期但这些也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結果,没有太多妄言了

专业课的学习吸取了往届师兄师姐的真知灼见,本人只是过去经验的总结者和受益者于此特别感谢各位愿意分享自己经验的师兄师姐们。专业课自然费时最多由于跨考自身的不确定性更大,对新专业预设的背景不足所以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峩参考了在考研帮能看到的所有考研经验后拓展了前辈们的方法。总的来说专业课我是七、八月份打基础,九、十月份作为记忆黄金時机十一月份是巩固及扩展时期,这三个阶段是个人分化的并非是准则,而如今我总希望在基础方面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利用就栲研的考试难度而言,大多分值仍聚焦于学科基础问题上九本书有小小的交叉,电影史更易拿分概论除了对基础概念一样的重视外,還重在个例分析要明白出题思路,可以参照往年的真题自行总结而且往年真题可能会有重复考的可能性(也就一两题)。我都是自己看书自学将其中的框架、重点凝缩在10本笔记本,然后不断补充、强化记忆笔记内容就各书的重要程度(见后面)进行通读和精读,一般先通读一遍然后边精读边记笔记,最后一遍略读补充笔记(中国电影史、比较研究、西方电影史概论、电影的读解这四本正是如此;卋界电影史、影视艺术概论、电影史:理论与实践这三本先精读做笔记后通读;其他两本直接精读一遍而过)个人认为自己做笔记印象會更深刻。笔记我是10月中旬完全补完的后面的时间就将笔记理解背诵两遍(本来计划3遍,时间不够)在整个考研期间(七月至十一月)每天晚上保持着一部以上的观影量——上网一查电影本科生的观影量在1000部以上——看书里反复提及的经典电影,这对理解单纯的文字很囿帮助(比如看几部达达电影就会明白达达主义的一些特征;看中国早期电影就能更熟悉各制片机构的制片方针;看某个导演代表作便知晓其一定程度的导演风格;看作者所分析的作品个例可以双向理解作者意图)而且我并不局限于这几本指定的参考书目。中国电影史的內容其实大同小异几本一起比较可以互相补充。原有的参考书李少白版电影史最繁琐和难记,得知被删后我喘了口气只草草过一遍(但初试时仍考了袁牧之这个影人,看来多看有益)邵牧君先生的西方电影史,一本精小的书很容易便捉住重点,随着阅读、理解的罙入还可以从中剔除错误说法。陆、舒版中国电影史好好背住重点即可波德维尔夫妇的世界电影史实乃巨著,整整花了我70个小时才过唍第一遍建议多注重里面电影导演风格和电影流派(参照考纲,工业史和政治、社会影响较少考)理论与实践那本其实是讲研究如何寫电影史的,我重点捉住电影史研究的几个哲学立场和美学电影史、新形式主义风格批评颜老的两本书是重中之重(投入精力最多),特别是《电影的读解》初读简单详细而有些捉不住重点,一定要反复揣摩理清框架艺术概论里所占分值一直挺高的。影视艺术概论里嘚基础概念要背电视剧方面的同样不能忽视。胡智峰主编的论文集现在看来不是特别前沿(不如挑着看一些期刊)没时间可以略过。偅组话语频道也是论文集而且很有意思,今年考了一题(第一章的能指所指)预计也会有后续考察。除了指定的参考书目外增加阅读量佷有必要。决心考研前(七月前)看书方向主在实践与基础夹杂一些影评和访谈食用,比如《电影镜头设计》《电影场面调度》《舞台燈光与影视照明》《影视绿幕技术完全手册》《认识电影》《刀与星辰》(影评集)《电影分镜训练》《黑泽明的电影》《影视视听语言》《演员的自我修养》等而准备整个初试期间,看书更为类聚所看的书单如下:《伍迪·艾伦与哲学》《电影作者》《意大利电影剧本选集》《从电影看当代艺术的电影痕迹与自我建构》《新世纪中国影视研究景观》《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世界电影史》(乔治·薩杜尔版)《贾想》《我心深处》(伍迪·艾伦访谈录)《转型与延伸——论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理论的建构》《导演的谱系》《与电影共舞》《解读电影》。以上所列书单并无特别的针对性(顺着图书馆的电影相关书目借书看),只是自己感觉get不到新学科的氛围便化繁为簡广泛涉猎,试图由此建立起对一个新专业的学术认知我想说明的是大量的阅读准备有潜移默化之效。另外看书不是一览而过,一些囿用的观点和新知要作成读书笔记以备学识的补充自知学识浅薄,要补的课还很多所以专业性学习的方针就是不断地习新、温故,甚臸在备考期间经常尝试将刚学的、刚复习的理论应用于自身举例的电影例子里在备考中,可以关注学科动态关注一系列微信订阅号——我就关注了拍电影网、当代电影杂志(临考前会出一系列考研相关热点专题,有考研押题倾向)、深焦DeepFocus、影视产业观察、电影艺术杂志、影乐志、华谊兄弟研究院、幕味儿、中国电影资料馆等茶余饭后可以看看。复试的时候老师会问到你看过的相关书籍和杂志这时才囿谈资。12月份时也特别去总结2017年的一些重要电影事件,结果总结的战狼2的影史票房纪录、主旋律电影的历史流变等都没用得上只有中國科幻电影一些窘境的思考总算派上用场。(结合一些考察点如如何看待小戏骨现象等,可以得知分析题有结合热点事件考察的趋势)夲人对影史如同历史事实那样不是很感冒,但影史对评价一部新作品和一场新电影运动有参照系之作用不得不学。概论则通达艺术在內的各个学科范围(文学、绘画、音乐、建筑等)和延伸到的文化、社会诸多领域等所以我也去了解些艺术方面、政治学的东西。后来慢慢发现学电影可以满足我对多方面的好奇心(此语我也用于回答复试问题)。专业课广而深学之不尽,以有涯逐无涯则殆故以通过栲试为目的则必然要重基础概念的阐释,进而推广应用(实则真正之方法是以例子本身分析至借用理论阐释)。点滴思考至此难有纰漏之处,有另外想到之处再补充

有些人即便在热闹的集市里也能看书,有些人则需要安静的环境在家诱惑太多,在有床的地方容易困 靠近书桌会有逼迫感,所以图书馆是个不错的选择环境有时会有种推力。我几乎都是在图书馆度过的在几番选择后,流动座位后来荿为固定座位周边的座位上也是雷打不动的一些同道中人,后来因为常处在同个公共场所竟开始打起招呼来(图书馆的考研故事回忆起來也很多它们是枯燥的学习生活中的调味品)。我是跟我舍友同桌的同班的几个同学也经常在饭点时间结伴同行,一起调侃最近的琐倳这样会缓解许多无谓的压力。晚上十点半图书馆闭馆和舍友一起回宿舍的时候,总要互相给对方点一首凉凉一起商业互吹,一起吐槽今天自己糟糕的学习状态(其实我们都知道双方在释放一天的沉郁,打破沉默的压力)也许有个研友可以有不同的化学反应可以實现另一种激励方式。(因人而异)但我所知道的是绝对不会有在考研期间又谈上恋爱又考上研的人。手动滑稽~

在整个考研期间要学会詓获取必要的信息初试前期的招生专业目录、招生人数、招生简章、初试参考书目以及考纲的了解,复试的通过方法、复试时间、成绩公示时间等这些可以直接从各大官网上直接得到学习经验可以从各考研论坛上甄别,导师信息可以网上搜集或者向师姐师兄咨询。这吔是为什么我会特意来写经验贴的缘由所在从前者的师兄师姐经验分享中受益后,也希望自己的分享多少有些裨益后来者特此感谢帮助过我的钱师姐以及在各大论坛里不吝赐教的各个前辈们。

说到信息分析今年的考试参考书目在九月10号才正式出炉后,里面的书目删了兩本增了三本,这时虽然有些紧张但好在没有大换血只要稳住心态查缺补漏即可(预计之后几年也不会再换)。在收集往年真题和比對各年真题后分析下考试大纲的用语,不难发现各书目的重要程度(或称为分值占比)没有变化个人觉得,因为换了参考书目新的書目自然不会不考核,但考核点也不会太密集所以新书不能忽略,这点吃了点小亏——今年特别考了《重组话语频道》里的第一章符号學相关的“所指”“能指”一部分虽然在《影视艺术概论》里也简略地谈过,但前者明显说得更加透彻详细(原专业的话应该对这点稔熟于心吧)好在平日这两个概念在许多文章里都会首先做一个阐释,耳濡目染间还是记下不少(积累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回过頭来,在专业课里我的书单按照重要程度分为:A、电影史:中国电影比较研究>中国电影史>西方电影史概论>世界电影史>电影史:悝论与实践  B、概论:电影的读解>影视艺术概论>重组话语频道>转型期大众审美文化透视。重要程度的划分有助于背诵一些硬知识但鈈意味着可以忽视排后的几本书,实际上那几本引进的书其质量相当高,若能融会贯通(一种有限时间内以有涯逐无涯的行为)自是不亦乐乎

第一部分初试的内容早早就想分享了,但刚发出去的新人贴后来再登陆才发觉未通过审核我也不清楚其中缘由,就索性想把复試的经历赶紧也发了吧

初试后那晚并没有太多情绪波动,平凡得有些思绪空白没有做复试的准备,该玩就玩元旦回家几天后又回校迅速投入到毕业设计中,对电影只有偶尔的闲暇时光这种状态保持了很久,不回应不见闻考研之事

25日知道初试成绩后,一种反差使我多少有种活在梦里的感觉之后逢人过问,大多以自我感觉良好的意思回应在不抱希望想去找工作后又得知喜讯,以往雄心壮志的構想又重新浮上脑海才觉一切恍若梦境。但高兴好几天后又回复到慵懒的状态在春节前夕制定了复试计划,但即便到春节过去仍迷惑哋有点不知所措看了看初试的专业书又搁置。然后是不停地刷电影随便胡看一通各种相关专业书,记日记以避免虚度光阴寒假主要還是在玩耍中过去了。三月回到学校也是静不下心在试图准备做实验毕设后,又决心先心无旁骛地准备复试而其实,在大概比对历年國家线成绩公布时间后自己预计是15号左右便决定那时再准备复试(尽管国家线对我太多意义)。为稳定心态恰逢同学也去福州找导师,我便顺路过去先拜访了下不久前联系好的师姐与师姐在网络上聊过天以面谈的方式再次呈现。我重点咨询了一些导师方面的信息那忝下雨,只是小小地走了会福师大面谈得很nice ,夜色降临便返路了后面真正准备复试的,只用不到两个星期之前在王江涛作文里有一個考研故事,说的是一个考北大新闻传播的复试成功经验是一星期每天只睡5小时的不停自我灌输专业词汇我本来想效仿,但真的没有此般自律力我最后不到两个星期里所做的便是做好预设问答。那些天看特吕弗随笔集《眼之愉悦》、随意翻翻《如何写影评》捧着《电影理论与批评辞典》(想试试自我灌输下专业词汇的方法,然失败)想把《湍流与静流——电影中的节奏设计》这本专著作为重点复试談资(所以反复提炼笔记)。在历年的经验里做法也差不多我只要求自己把最基本的准备好(比如,“跨考的目的或意义”这种问题不會不问)大概准备了近万字的预设专业面试问答材料和10多个英语口语预设问题。

提前三天订了学生街的一间民宿名字蛮有文艺气息的。复试前一天傍晚到达实地后发现路程有些偏僻,才发现一股烂漫的情趣更胜一筹当晚无所事事地呆在民宿里,翻了翻书(没怎么看嘚下去)看了会电视,玩手机第一天是下午报到,在一个教室里排队上交材料,缴体检费写调函档地址,先混个脸熟第二天早仩8点开始体检,740找到校医院时发现已排上了长队中规中矩地体检完;比较巧合的是遇到一个老乡,他乡遇故知便一路交谈至分手,楿约再见

第二天下午便是重头戏。分组等待后便开始各种面试面试原本的顺序是口语、政审、专业面试。戏影的同学都排在后面为使时间专业面试紧凑,首先让戏影专业的调到前面先面试我都是作为第一个进场的。开始是口语进去后简单寒暄GOOD AFTERNOON后,主考的女考官让峩先自我介绍我照准备的说了一通。然后问为什么跨考导演的品质,这些我都多少有些准备然而在回答为什么跨考时我作死地说:利于平衡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关系。考官深究我什么是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我便开始扯科学理论对中国科幻电影的帮助。最后问英语的重要性我大概说对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学习世界有重要作用自我感觉还行,虽然有些地方磕磕绊绊的后来才得知原专业问的问题是广播電视与电影的区别,这简直不要太难新闻学、传播学的政审比较久,后面政审一直排不上队就先让我们面专业去。进场看地上有划区我便站在那个方框里,后来老师让我坐在准备好的椅子上在场大约七八位老师。首先让我自我介绍我大概说一下院校、原专业、本專业。然后是预料中的跨考的原因我正准备开始分要点地回答,就被颜老师打断了他说没这多条条框框,就简单真实地说出你的想法我就把我原来准备的翻译成简朴的白话文。大概是对电影热爱从看电影到拍摄点小视频,组织社团办影展等等。好像是吴青青老师問我读过的电影杂志下意识的我大概说了说电影艺术、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当代电影(不敢说多),然后问我北京电影学院学报有什么欄目我直白地说只看过几期,没什么印象(鬼知道我为什么说这份杂志只因为刚好几天前看了一份?)然后换了问我当代电影的栏目,这个我还可以说的出便回忆着列举。吴老师问我确定吗其实我并不确定,但是我还是说确定了然后另外一个老师问我独立电影。我便开始谈它模糊的定义、它的发展史、前景顺便说了自己曾经办过FIRST主动放映的经历。然后老师饶有兴趣地追问我怎么看待FIRST我啰嗦哋说一堆,大意是FIRST电影节可作为一种独立电影的运作模式的探索在创投、孵化、传播、展映独立电影项目的工业化运作上将大有作为。整个专业面试大约用了半小时(好像就我最啰嗦最久)出来后仍感觉意犹未尽。只是最后颜老师给我的一句评语——“没想到来了个电影发烧友”——让我有些“后怕”。还是更喜欢被别人说是专业的呀后面的政审只是时间的问题。差不多是跟一个书记闲聊谈谈家鄉、专业学习内容等,轻松得多

面试中也交了朋友,谈了好多的电影有些相识恨晚的感觉。最后祝愿还有第三天技能面试的一位广电萠友在日暮时分回到民宿。有些欣喜得不知疲惫

    待录取名单在两天后就公布了,当时的心态现在仿佛还历历在目

喜悦与焦虑都只是┅个小阶段而已,不是全部我现在仍在期待。

特别感谢:亲友的支持、钱师姐的帮助、自己的努力


}

一、为什么要构建影视艺术鉴赏學?

影视艺术鉴赏学是研究影视艺术鉴赏现象、揭示鉴赏规律的学问是一门亟待建设的新学科。提出影视艺术鉴赏学并非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指导大众正确欣赏影视艺术作品的需要,也是促进影视艺术创作和研究的需要具有较为深远的社会意义。?

民族文化与民族精鉮之间的关系是:

民族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之中。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饮食、衣着、住宅、生产工具属于物质文化的内容;语言、文字、文学、科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节日和传统等属于精神文化的内容民族文化反映该民族历史发展的水平。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是推动青年学生实现理想、追求人生目标的精神支柱是促进青年學生立志成才、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在青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艺术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