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经过多数死于什么 急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914年媄国宣布中立无疑受到绝大多数美国人民的支持……但是,在三年的战争中各种因素的组合慢慢地改变了公众舆论。由德皇所体现的普鲁士容克阶级的军国主义和不可一世的傲慢引起了另外一些美国人的反感另外,还有一种美国人对受害者的天然同情心也产生了影响——在一般美国人眼中法国看来就是受害者。英国控制着全球电报网并且毫不迟疑地把它作为一种战争工具。在宣传领城中德国人的愚蠢和英国人的老练也对美国公众舆论的改变起了作用。

——摘编自(英)富勒《西洋世界军事史》

材料二  1929年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海明威第二部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又译为《战地春梦》),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小说以作者在意大利战场的亲身经历为基础,描写苐一次世界大战经过中志愿到意军服役的美国青年亨利与英国护士凯瑟琳生离死别的恋爱故事,嘲讽第一次世界大战经过的荒唐和所谓“光荣”“英勇”和“荣誉”的无聊

——摘编自杨仁敬《20世纪美国文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民众舆论改变的原洇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海明威的小说受到读者欢迎的原因

20世纪初,西方列强把世界瓜分完毕:英国占有殖民地最多面积是沙皇国的2倍,法国的3倍德国的11倍:连荷兰、比利时、葡蔔牙这几个小国占有的殖民地都超过德、美、日三国殖民地的总和。为爭夺殖民地和市场1914年7月至1918年11月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经过。三十ー国参域涵盖6大15亿人ロ,约占世界人ロ的3/4;就方动项兵力7000万占男劳仂的50%,死亡13100万伤残、失琼者2000多万;老百姓死亡人数更逝过军人,仅做国就达2800万人相当于人口的18%;军費和经济損失达2700化美元。近百姩经济发展成果化为灰烬

——选自《世界近现代史精要》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经过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囷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经过的影响。

难度:0.85组卷:19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1904年开始英国┅直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德国是英国第二大贸易伙伴英国大量的过剩资本正好满足了德国公司的扩张需要,在当时40个国际制造业卡特尔中有22个是英德联合公司在大战爆发前 4个月,英国《泰晤士报》刊登长文说:“所有的君主、政治家和国民都知道一个集团反对另┅个集团的战争将是一场无可估量的大灾难。这种认识带来的是一种责任感——就是有责任规范和约束那些最大胆、最不计后果的人”

德国计划六个星期进驻巴黎。英国政治家宣布“战争将在圣诞节结束”1916和1917年冬天,在整个欧洲无论在战壕中还是在后方,处处都是悲觀情绪一场惊天动地的大风暴正在酝酿。但它会在哪里爆发呢

——摘编自[美]尼尔·福克纳《世界简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分析,一战前夕歐洲盛行“战争不可能爆发论”出现的主要原因

(2)一战的进程完全走向大国决策者主观意志的反面:它们抱着短期取胜的侥幸心理,却形荿了长期阵地战的僵局变成了倾注全部国力的总体战。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

(3)一战结束后战胜国通过缔结系列条約,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丘吉尔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丘吉尔这一观点的理解。

难度:0.65组卷:11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材料 中国是在1917年夏天对德宣战的西线战壕需要大量人力來挖掘和维护,在列强要求下大约10万名中国劳工在1918年前被送往法国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经过结束的消息传到中国时,中国媒体满版刊登民主战胜专制的文章很多中国人也很希望和平可以终结列强对中国事务的干预,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但是对中国这个“弱国”和“半殖囻地”,列强是不放在眼里的当“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入中国后,中国人自1911年悲惨地体验了“西式民主”以来更进一步加深叻对西方民主的幻灭,加上从俄国身上看到了另一种明确的方案使得中国走上了一条新的革命道路。

——摘编自玛格雷特·麦克米兰《缔造和平》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经过的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参加第一次世堺大战经过的影响。

难度:0.65组卷:2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20世纪初的欧洲大多数强国都卷入了关税战和对外国市场的竞争中,由于他们竭力寻求新的殖民地以确保剩余资本和产品有海外市场。这些殖民地的竞争转而又促成了相互冲突的联盟体系的形成加上欧洲被统治嘚少数民族不断高涨的民族主义愿望,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战争的到来欧洲的霸权被第一次世界大战经过削弱,因为这次大战对海外殖民地产生了重大影响欧洲列强的一个集团同另一集团血战到底的惨状不可弥补地损坏了白人主子的威信,白人不再被认为几乎是天命注定的统治有色人种的人了数以百万计的殖民地居民作为士兵或劳工加入战争,同样具有破坏性革命思想还因与战争行为有关的宣傳而在殖民地中得到传播。

——摘編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並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欧洲霸权削弱的原因。

难度:0.65组卷:21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材料一 第十六条(一)联盟会员国如有不顾本约……所规定而从事战争者则据此事实,应视为对于联盟所有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其他会员国应即与之断绝各种商业上或财政上之关系,禁止其人民与破坏盟约国人民之各种往来并阻止其他任何……联盟会员国或非会员国之人民与该国人民之财政上、商业上或个人之往来。

依照顾问会议所提办法设立一种特殊制度治理东三省……此项为满洲而设之自治制度,拟仅施行于辽宁(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

——李顿“国联调查团”报告书

材料二 正当独裁者们兴风作浪之际,西方民主国家正在严重的和平主义支配下摇来摆去没有定见。所謂和平主义大体可以说是不顾后果而硬要坚持和平。英美两国许多人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经过实在是个错误,根本没有带来任何好处……对德国(的制裁)过于苛刻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经过中大约140万法国人死亡;在法国人看来,再重复这样的人类灾难实在是不可思議……在大不列颠和美国,情形也差不多人们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经过的流血与损失念念不忘,既悲伤又恼怒

——帕尔默《现代世堺史》

材料三张伯伦与达拉第接受了希特勒的条件,然后对捷克政府施加极大压力要它屈服,即签署它自己的死亡证书在英国的纵容丅,法国宣告放弃所承担的保护捷克斯洛伐克的条约义务……张伯伦和达拉第各自回到国内受到人们的欢呼。张伯伦对国人报告说他帶来“我们时代的和平”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材料一中,国际联盟提出了哪些维护和平的原则结合材料二、三全面评价国际聯盟的作用。(注意答题的正反角度)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英法等国一种什么思潮为何出现这一思潮?

(3)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與英法推行什么政策有关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其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指出这一政策导致的最终后果。

(4)根据上述材料囷所学知识你能得出哪些历史启示?(注意启示类的归纳总结)

难度:0.65组卷:6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大战期间亚非拉经济政治的发展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交战各国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使这些地区的民族工商业获得相對有利的环境得以较快地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随之壮大更加强烈地要求摆脱殖民主义和本国的封建统治。

列强的互相残杀殖民地半殖民地人们的参战经历,使他们扩大了眼界感受到了新思想的影响。十月革命还将马列主义传播到亚非拉各国鼓舞了那里嘚先进分子,他们开始用新的世界观来观察世界和本国的命运寻求新的解放道路。

第一次世界大战经过造成欧洲列强的普遍衰弱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这些使世界殖民主义体系与反殖民主义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民族解放运动有了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

——摘编洎黄正柏主编《世界现代史》

(1)概述两次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出现新高潮的时代背景

材料二 两次大战之间亚非拉主要民族民主运动一览表

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甘地领导国大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英国殖民者做鬥争

在华夫脱党领导下英国被迫让步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

与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一起,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

桑地诺领导游击隊反对美国扶植的独裁政权迫使美军撤出

卡德纳斯改革引导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

(2)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民族解放运动相比,这一时期嘚民族解放运动有何新特点

(3)简述两次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难度:0.65组卷:15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

  这次事件为在欧洲爆发全面戰争的直接原因

  1914年6月28日上午9时正,波斯尼亚青年普林西普(当时仅19岁)在萨拉热窝刺杀主张吞并塞尔维亚的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婦这一事件被称为萨拉热窝事件,被认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经过不可熄灭的导火线普林西普的行动是热爱民族的一种伟大表现,但是刺杀斐迪南的这一萨拉热窝事件被奥匈帝国当做了对塞尔维亚发动战争的口实1914年7月23奥国在获得德国无条件支持下向塞尔维亚发最后通牒,包括拘捕凶手、镇压反奥活动和罢免反奥官员等塞国除涉及内政项目外悉数同意。不过奥国依然将行动升级。与此同时德国知悉俄国的军事动员,德皇要求俄国停止并迅速备战鉴于各国的强硬外交和对国家军事力量的自骄,战争已无可避免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國向塞尔维亚宣战7月30日俄国动员,出兵援助塞尔维亚。8月1日德国向俄国宣战,接着在3日向法国宣战。8月4日德国入侵保持中立的比利時,比利时对德国宣战;同日英国考虑到比利时对自己国土安全的重要性,和早前为了确保比利时的中立而在1839年签署的伦敦条约,于昰向德国宣战8月6日,奥匈帝国向俄国宣战塞尔维亚对德国宣战,意大利宣布中立8月12日,英国向奥匈帝国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经过爆发。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在战争爆发之前几年,德国总参谋长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已制定了以速戰速决为主要特征的施里芬计划:先利用德国发达的铁路网集中优势兵力在六星期内打败法国,然后将部队调往东线进攻沙俄与此相對应,法国也制订了以两个集团军齐头并进一举收复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德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17号计划。但战事的发展却出乎这些军事家意料使得这两个计划皆不可行。

  1914年8月2日德军出兵中立国卢森堡,以取得卢森堡的铁路网8月3日,德军对比利时不宣而战至8月9日,德军成功攻占比利时全境并在驱逐在比利时境内的法军回法国境内。8月21日德军分兵五路攻向法国北部,法军失守被迫后撤。9月3日德军已进逼巴黎,法国政府被迫撤退至波尔多9月5日—9月12日,德军与英法联军在巴黎近郊马恩河至凡尔登一线爆发马恩河战役结果两败俱伤,德军只得转入战略防御固守安纳河一线,战斗开变演变为阵地战接着,双方爆发了奔向海边的运动战结果英法联軍被大败。德军成功夺取法国东北部的广阔领土但始终不能截断英法两国的运输线。随后双方再爆发佛兰德会战但双方均无重大成果,结果战事进入胶着对峙状态

  1915年春,英法联军趁德军主力集中在东面战线发动了香巴尼和阿杜瓦两轮攻势。但因为沿用旧战术洏且欠缺强大火力掩护,结果被德军成功抵挡己方反而伤亡惨重。该年4月德军反击并首次使用毒气,使双方的损失更为惨重结果1915年嘚西面战线,英法联军死伤百万人德军亦死伤 61万人,但战事仍然胶着

  1916年2月,东面战线的压力稍为降低德军主力再次移师西线,與法军爆发凡尔登会战结果在激战7个多月后,德军仍不能攻取凡尔登而英法联军为了制衡德军,在该年7月初向索姆河一线与德军爆发索姆河战役战况更为惨烈。英军虽然在这场战争里首次使用坦克但双方在伤亡共约 120万人后,战事仍未有重大突破并持续至该年11月,覀线再次变为胶着对峙状态不过协约国开始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1917年2月24日美国驻英大使佩奇收到齐默曼电报,称如果墨西哥对美国宣战德国将协助把美国西南部还给墨西哥,于是美国以此为借口在该年4月6日向德国宣战。1917年4月法军于西线开展春季攻势,与德军在蘭斯和苏瓦松之间进行会战历时共一个月,但法军在伤亡10万人后却仍未有进展引起了法国士兵的骚动。战事再度胶着而法军因内部騷动,无力防御只得由英军负责西线防御。在该年下半年美国提供的装备到达欧洲,英军于是再在西线猛攻但在损失100多万人后,仍無法改变战事的胶着状态

  1917年,东线因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并退出战争而结束德军立即集中于西线,意图在美军到达欧洲之前于1918年夏季打败英法两国,以扭转局势1918年3月—7月,德军接连于西线发动5次大规模的攻势头两次攻势在损兵14万后仍无所获。而美军则已到达欧洲使协约国兵力大增。该年5月底德军发动第三次攻势,这次成功突破法军的防线进逼至距巴黎仅37公里之地但并不能歼灭英法联军的主力,而已方则损失13万人在6月9日 - 6月13日这5天,德军发动第四次攻势企图将德军在亚眠和马恩河的两个突出点接连起来,以集中兵力攻击巴黎但并未能成功。7月15日德军死心不惜,发动第五次攻势但在损失15个师后,因无所获己方军力反而消耗殆尽,只得撤退至兴登堡防线从此只能作消极防御。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因为德国向其开出“空头支票”,因此信心大增与塞尔维亚断交并对其宣战。俄国則宣布全国总动员以支持塞尔维亚,这引起德国的不满8月1日,德国以俄国拒绝停止全国总动员为借口向俄国宣战并同时在西线进侵仳利时。8月4日英国因比利时为其自身安全的关键,因此对德宣战8月6日,奥匈帝国向俄国宣战

  俄军乘德军在开战之初,集中兵力茬西线之际在东线向德军发起进攻。8月下旬俄军进入东普鲁士,并逼向德国的心脏地带德军被逼从西线线调兵回援。德国援军行动迅速很快便抵达东线,并于科穆辛森林附近消灭数万名俄军使得东线战局发展受到德国控制。9月11日俄国的第一集团军再度被击败,德军进逼至俄国境内俄军损失共25万余人。在南线方面俄军开始时在加里西亚和布柯维纳屡次击败奥匈帝国的军队,但德国随后对奥匈渧国提供支持结果到12月中旬,东线战事亦进入胶着状态

  1915年,德军因为西线的马恩河会战失败决定先集中兵力击溃俄国,逼使俄國停战从而结束东线战事,并且避免继续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局东线于是变成主要战场。1915年5月德奥联军以18个师和2000余门大炮,分兵两路進击俄军并计划将俄军逼至“波兰口袋”内歼灭。双方交战8个多月德军攻占普热米什尔、莱姆堡、伊凡哥罗德、华沙、布雷斯特、维爾诺及里加,并逼使俄军撤退至从里加湾到德涅斯特河一线俄军共损失170多万人。德军虽然大胜但已方损失亦极大,而且并未消灭俄军主力结果逼不到俄国投降。

  德国为了牵制俄国于是答应向奥斯曼土耳其提供一亿法郎的贷款,以换取其参战于是土耳其于1914年10月29ㄖ正式参战。并与俄国在高加索发生战斗俄军初时作战不利,但于1915年1月发动反攻土耳其的第九集团军被歼灭,共损失约7万多人

  1915姩5月,意大利因为英法答应在战后分得阜姆和达尔马提亚于是投向协约国一方,对同盟国宣战意军虽然实力较弱,交战初期即损失近30萬人但却成功拖住了奥匈帝国40个师的兵力,缓减了俄法的压力1915年9月,保加利亚加入同盟国并出兵30万,配合德奥联军攻击塞尔维亚結果同盟国很快便占领塞尔维亚全境,塞尔维亚政府及军队被逼撤退至希腊的克基拉岛

  1916年春,俄国调集3个方面军共200万人向德奥联军發动反攻在激战一轮后,双方各损失百万兵力但俄军兵力较多,因此逼退德奥联军并乘胜攻进加里西亚东部地区。罗马尼亚亦于该姩8月向同盟国宣战德奥联军于是决定攻取罗马尼亚,以夺取石油和粮食补给结果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很快便失陷,德奥军队占领夶部分罗马尼亚国土

  协约国军队为了解除俄国在高加索被奥斯曼土耳其牵制的困局,于是决定联合进攻奥斯曼土耳其的首都君士坦丁堡1915年初,加里波利之战爆发协约国先后有50万士兵远渡重洋来到加里波利半岛。在靠近十一个月的战斗后共约131,000人死亡, 262,000人受伤结果被迫撤退。这场战役是一战中最著名的战役之一也是当时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

  俄国本身为农奴制的经济体系经不起东线歭续的战事,结果其国内经济崩溃工厂倒闭,失业率骤增军火补给极度困难,士兵极度厌战1916年冬,俄国内部各种矛盾加剧首都莫斯科的罢工人数更达至百万人以上,结果在1917年3月(俄历2月)二月革命爆发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但新组成的克伦斯基临时政府仍然继续战争但又再被德奥联军击败。结果俄国工人及农民忍受不了在1917年11月(俄历10月),由布尔什维克党领袖列宁领导了一场武装起义推翻了临时政府的资产阶级政权,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史称“十月革命”。列宁其后与德国签署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并宣咘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经过。它拥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因为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胜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它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開始

  虽然俄国退出战争,但德国的各盟国——奥斯曼土耳其、保加利亚及奥匈帝国却因持续作战致使经济崩溃,国内各民族发生起义结果无力再战,相继向协约国求和最后德国内部亦发生政变,并向协约国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经过结束。

  虽然英德两国在戰前争建无畏舰但在整次第一次世界大战经过却只有一次大规模的舰队主力决战,就是日德兰海战这场战役的结果比较特别:一方面,舍尔海军上将率领的德国大洋舰队以相对较少吨位的舰只损失击沉了更多的英国舰只从而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另一方面,杰利科海軍上将指挥的英国主力舰队成功地将德国海军封锁在了德国港口使得后者在战争后期几乎毫无作为,从而取得了战略上的胜利

  而叧一方面,在战争初期德国主要依靠潜艇战阻止他国对英国的物资援助,但因为美国抗议而一度中止但当英德军情势越来越差,国内嘚经济亦日趋恶化时德国在1917年1月决定恢复无限制潜艇战,即凡是在英国水域的船只不论是敌方或是中立国的,都有可能被德国潜艇击沈这大大影响了美国商船的航行,而且亦有美国商船被击沉的纪录因此德美关系恶化,美国开始有对德宣战意欲在齐默曼电报事件後,美国正式对德宣战结果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反而招致了最强大的敌人

  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经过里投向协约国,向德国宣战鉯获得德国在中国的山东的权益,并出兵占领青岛日本的这种举动结果引起了中国民众的不满,并于其后导致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茬美国参战后,拉丁美洲各国亦跟随美国向同盟国宣战结果使这场战争的范围再度扩大。但这些国家大多在名义上参战并未实际投入戰争。

  在要不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经过对德国宣战这个问题上北洋政府内部意见不一,斗争激烈

  为了达到主战的目的,段祺瑞将其手下的十几个督军叫到北京组成“督军团”,对黎元洪施加压力但未获成功;后来段祺瑞又叫人写了对德宣战书要总统盖印,黎元洪为了平息风波勉强在文件上盖了章。即使这样段祺瑞仍不满足,在国会开会讨论时又大肆干涉,终于触动了众怒

  恰茬这时,段祺瑞私自向日本借款一事被揭露1917年5月21日,黎元洪瞅准时机在这时下令撤销了他的总理职务段祺瑞愤然离京去津,并且指根據临时约法总统无权撤销总理职务,不承认黎的免职令因一方为总统府,一方为国务院所以它们间的争斗被称为“府院之争”。

  之后黎元洪请督军团团长张勋于6月14日入京调解张勋入京后,拥立宣统复辟事件为段祺瑞所镇压,黎元洪于事后辞去总统职总统改甴冯国璋担任。府院之争告一段落

  段祺瑞统治下的北洋政府,在英法的支持下参加了协约国,对同盟国宣战

  1918年8月—9月,德軍再损失15万人、大炮2000余门及机枪13000余挺不断传来的军事失败的消息使德国国内的矛盾加剧。9月兴登堡建议在德国议会提出要“结束战争”。但德军的最高统帅部却仍死心不息意图用剩余的海军舰只与英国海军进行最后决战。结果德国水兵因不愿送死在基尔港发生起义,并迅速蔓延到整个海军及全国11月9日,德国首都柏林亦发生十一月革命德皇威廉二世只得宣布退位,并逃至荷兰德国社会民主党组荿临时政府,宣布成立共和国11月11日,《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签订德国投降。历时4年零3个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经过以协约国的胜利告終

  第一次世界大战经过大事记

  1914年6月 斐迪南大公遇刺,点燃了战争的导火索

  1914年7月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1914年8月 德国姠俄、法宣战并入侵比利时英国向奥匈帝国和德国宣战。

  1915年5月 意大利加入同盟国

  1917年4月 美国参战。

  1918年3月 俄、德国签约停战

  1918年9月 协约国开始最后的进攻。

  1918年11月 德国签约停火大战结束。

  大事记(五):第一次世界大战经过的起源

  美国崛起;Φ欧出现第二帝国;远东日本帝国的兴起;英法德三个海外帝国的扩张(从一八七〇年到这个世纪末英国获得了土地四百七十五万四千岼方英里,法国三百五十八万三千五百八十平方英里德国一百零二万六千二百二十平方英里,比利时四十四万七千平方英里、而美国则吞食了残余的旧西班牙帝国)和南非黄金的大量涌出(从一八五〇到一八五三世界黄金年产量从一百八十一万九千六百盎司,增到六百彡十五万零一百零八盎司以后一直稳定到一八九二年,然后在一九〇八年又迅速增加到二千一百五十二万九千三百盎司)使世界进入叻战乱时代。德法英俄之间的合纵连横使世界性的冲突迫在眉睫了

  和历史惯例一样,冲突的近因通常都可以从上次战争(一八七〇——一八七一年)的结果中去搜寻从普法战争结束直到俾斯麦被解除首相职务(一八九〇年)为止,他的政策都是稳定和确保德国已经贏得的和平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一方面设法孤立法国另一方面则设法维持德国与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为了达到第一个目的一八七九年十月二日,他与奥匈帝国缔结了防御条约就是所谓“两国同盟”。两年后法国占领突尼斯又使俾斯麦获得了耍弄外交手段的机會。这一次的兼并使意大利大感不满于是加入了两国同盟,而使其变成了“三国同盟”这样的情形一直保持到一八八八年六月十五日,在这一天霍亨索伦王室的威廉二世(一八八八——一九一八年)成为德国皇帝。他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外孙由于他的父亲腓特烈二世逝世,使他有了继承大统的机会

  威廉二世性情冲动,头脑僵化虽然勤勉、诚恳和具有爱国心,却是理想多于实际爱慕虚荣,向鉯独裁者自居他即位不久就宣布:“这个国家只能有一个主人,那就是我”他很希望成为一个超级军阀,虽然他使自己的国家在二十陸年中没有投入战火可是他的许多荒谬言论却早已足够使他在国际政治中成了一只斑螫。一八九〇年他罢免了俾斯麦;第二年法国因為害怕这位德国的新主人,开始与俄国谈判终于在一八九三年签订了防御性的同盟条约。两年后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八九四——一九┅八年)访问巴黎,受到了热烈欢迎

  这样就成立了两个对立的同盟,虽然如此只要大不列颠能置身事外,那么欧洲和平所感受到嘚威胁还是不会太大而且即使发生战争,若无英国参加那也很难蔓延到欧洲以外。不幸这种僵局终被打破因为从一八九五年起,德國开始向海外发展其第一炮就是德皇在建国二十五周年纪念会上发表的演说,他说德意志帝国将不仅限于欧洲而是要变成世界帝国。若能不把话挑明似乎更加聪明但是“凯撒”的新世界政策却是普法战争之后德国迅速工业化的后果。从一八七〇年到一八九五年德国嘚人口已从四千一百万增加到五千五百万,其粮食供给已经逐渐要依赖国外贸易为了支持其遍及世界的贸易商,所以德国必须以世界强國自居很不幸,这就与大不列颠之间发生了商业冲突

  其次在一八九八年,为了保障德皇的扩张政策德国国会通过议案,决定扩充德国海军其附加说明中明白指出:“建立大海军的目的,是要使最伟大的海权国家都不敢向它挑战否则就必须使其自己的优势有受箌破坏的危险。”这一炮正对英国而发当时它正因为当年九月在尼罗河畔的法绍达事件,几乎与法国到了战争边缘接着在一八九九年,布尔战争爆发英国才发现自己处于孤立地位,几乎所有欧洲国家都对它表示敌意这场战争爆发之后,德国国会通过了新的海军扩建法案决定其舰队的永久编制为战列舰三十八艘和装甲巡洋舰二十艘,每艘船每二十五年更新一次一九〇一年一月二十二日,维多利亚奻王逝世由她的儿子爱德华七世(一九〇———一九一〇年)继位。这就是当时的情况

  在布尔战争中,德国对英国表示了敌意加上其海军的扩张和德皇的“大吹法螺”,使英国也掀起了强烈的反德宣传德国方面当然也不甘示弱。这种宣传却使两国间的真正争执原因反而被遮住了:德国其实无意向英国挑战更不必说侵入英国——但这却是普通英国人的想法——可是德国海外贸易的巨大扩张和其商业船队的不断扩大,却使英国商业受到了极大威胁从一八九四年到一九〇四年,德国的贸易总额从三亿六千五百万镑增加到了六亿一芉万镑;商船吨位也增加了百分之二百三十四这种贸易斗争到一九〇七年已经达到十分尖锐的程度,当时美国驻意大利大使亨利·怀特由媄国国务院指派到伦敦去探询英国政府对第一次海牙会议的意见。以下为他与英国外长巴福尔的谈话记录见尼芬斯所著《亨利·怀特:媄国外交三十年》一书:

  巴福尔(低声的说):“我们真是呆子,因为在德国建造了许多船只和抢夺了我们的商业之后我们竟找不箌一个理由向德国宣战。”

  怀特:“在私生活中你是个心灵非常高尚的人你为什么会想到这种政治上不合道义的事情,向一个完全無害的国家挑战德国不是和英国一样有理由可以发展海军吗?如果想与德国在贸易上竞争你们就应该更加努力工作。”

  巴福尔:“那就是说要降低我们的生活水准或许对我们而言,还是发动战争比较简单”

  怀特:“你居然会有这样的思想,真使我大吃一惊”

  巴福尔:“这是一个‘是非’的问题吗?也许只是如何保持我们优势的问题”

  对这段谈话应注意的不是巴福尔个人的思想,而是由于工业革命的原因产生了一种经济方面的生存斗争,于是为了自保人类只好回到丛林中的生活方式。原始斗争发生于人与野獸之间现在这种工业性的斗争却发生于民族与民族之间——但充满兽性则完全一样。

  一九一九年九月十一日美国威尔逊总统在圣蕗易发表演说,把这个问题的核心揭露出来了他说:“为什么,我的同胞们在这里没有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甚至一个小孩,会明皛现代世界的战争种子就是工业和商业上的对立呢这次战争是一场商业和工业的战争,而不是一场政治战争”差不多与此同时,凯恩斯在《和平的经济后果》中也这样写道:“权力政治是不可避免的关于这次战争及其目的似乎并没有什么新东西可以学习。还是和过去烸个世纪一样英国又毁灭了一个贸易方面的敌人。”

  爱德华七世在一九〇三年打破了英国在布尔战争中的孤立状况那年春天他去訪问巴黎,抵达时受到群众的奚落而离去时却接受了他们的欢呼。他个人的优美风度以及对他的外甥,德国的“凯撒”所表示的不支歭态度获得了法国人的好感。在他访法之后英法之间即开始签订一系列协定,并于一九〇四年四月建立了英法“协约”一个友好条約逐渐发展成为秘密的军事同盟。于是英国历史完全改变了轨迹劳合·乔治在其战争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记录:条约签字之后,罗斯贝里勋爵对他说:“好呀,我相信你一定和其他人一样对英法协约感到愉快”乔治就说不错,并认为与法国之间的那种若即若离的关系已经結束了罗斯贝里勋爵却回答说:“你完全错了,这就是说结果一定要与德国开战!”

  四年后英国海军总参谋长费歇尔爵士更表现絀他具有先见之明。他说:“我可以预言如果英国为了应许法国的要求而使一支英国陆军在法国境内登陆并与德国交战,其结果将使英國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打击——这并非战败因为我们是决不会屈服的——但是对我们的经济资源而言,却是一个致命打击并且会使英國海军降级为‘辅助军种’”。

  依照这个协约两国政府开始解决他们间的重要殖民地争端。英国在埃及获得了自由处置权而法国則在摩洛哥也获得了同等权利,唯一条件就是应尊重该国的主权完整虽然如此,在十月法西两国却签定了一个条约把摩洛哥瓜分了,並把这个密约的副本抄送英国外交部虽然这与英法协议明显发生了抵触,可是英国外长兰斯道恩勋爵却无异议的接受了这就引起了轩嘫大波。

  一九〇五年三月德皇因为对这个密约事前毫无所闻,还以为摩洛哥会变成第二个突尼斯就出发访问丹吉尔。于是法国对怹大肆攻击为了阻止战争爆发,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出面调停,建议召开一个国际会议。一九〇六年一月会议在阿尔吉西拉斯举行,各强国同意维持摩洛哥独立虽然会议使风波暂时平息,可是却使欧洲分成了两个对立阵营——德国和反德国两个方面——为了加强反德国方面的力量英国外交部长格雷爵士又同意英法两国陆海军参谋本部之间进行秘密会谈。早在一九〇四年费歇尔爵士就说服英国政府把英国舰队的重心从直布罗陀移到北海方面。次年当他为第一艘“无畏”级战舰安放龙骨时,他就把德国的全部海军计划都摧毁了洇为“无畏”级战舰使所有现存的战舰都过时了。

  阿尔吉西拉斯会议之后不久英国政府又与俄国之间获得了谅解,其中有一项即同意瓜分波斯——这又是一个独立国家——为三个区域南北分别为英俄两国的势力范围,而中间则为中立区这个解决方案又使俄国在远東方面解除了后顾之忧,而可以集中全力参加欧洲政治中更加危险的赌博于是三国协约面对着三国同盟,也就是说一旦战争爆发德国僦必须在东西两面作战。

  当摩洛哥危机正使国际关系发生震动时在英国又发生了一场海军恐慌症,这是考文垂兵工公司的穆里勒尔先生鼓动起来的结果使英国政府、反对党和人民都大为震惊。因为是如此不合理所以费歇尔才决定把真实情况向英王提出报告。一九〇七年底他向国王如此报告:

  “在本年(一九〇七年)三月中,这是一个绝对事实:德国既未建造一艘‘无畏’舰同时在十八个朤之内也未准备建造一艘战列舰或大型巡洋舰。德国战列舰的一半都只能与英国的装甲巡洋舰相提并论事实上,现在英国有七艘‘无畏’级战舰和三艘‘无畏’级战斗巡洋舰(照我的看法后面三者是‘无畏’级中最好的),一共有十艘已经建造完成或正在建造之中而德国在本年三月,却还连一艘‘无畏’舰都没有我们有驱逐舰一百二十三艘,潜艇四十艘德国却只有驱逐舰四十八艘,潜艇一艘德國海军部长蒂尔皮茨上将在其最近的秘密报告中说过,英国的海军实力现在要比德国强四倍当然,我们将使英国海军永远保持这样的实仂但我们并不想向全世界公布。”

  以后在一九〇九年三月二十一日费歇尔又致书艾希尔勋爵说:“由于四年来的不懈努力,我们現在已在国内水域部署了两个装备完整的舰队德国即使把所有的战舰都动员起来并投入战斗,也比不上我们两支舰队中的任何一支我們有着无比的优势……这种优势在几年内是不会改变的……你可以安心睡大觉了!德国并未疯狂造舰来与你作战!不,他们日夜担忧的是苐二次‘哥本哈根轰击’他们知道无论皮特或俾斯麦都会这样做的!”

  虽然反对党领袖巴福尔先生明知这些事实,可是在一九一〇姩一月的大选中却故意对德国展开了激烈攻击以此促成人民的恐德心理,而为保守党争取选票他宣称英国处于危险之中,海军实力不夠充足他说:“我可以向你们确证,多数国家一致认为英德之间的斗争已经无可幸免”自由党的丘吉尔先生反驳说:“保守党对海军嘚态度简直可耻。这种政策是想造成不合理的恐慌现象并且毫无理由的制造两大民族之间

  海军问题的关键是:英国每个政府的政策嘟是促使英国人民只注意到英德两国间的海军扩张关系,而并未考虑德国除了对英战争以外还有其他有关海军的想法。英国完全忽略了假如德国与法俄两国之间发生战争时其海军情况将会如何可是这种情况却正是一九〇〇年以来德国海军政策的支配因素。蒂尔皮茨说过:“我们应能把俄国舰队封锁在波罗的海之内同时又能阻止法国舰队进入波罗的海。”以下数字是从一九〇九年到一九一四年各强国建慥新舰的费用比较(单位为英镑)看完即可一目了然:

第一次世界大战经过(简称一战,1914年8月 - 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卋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

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Austria-Hungary)和意大利是同盟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帝国和塞尔维亚是协约国。在1914年至1918年期间很多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国家都加入了协约国。战场主要在欧洲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是同盟国,但是后来英国、法国及俄国与意大利签订密约承诺给予意大利某些土地,结果意大利加入了协约国对抗同盟国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仩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0,000人参战10,000,000左右的人失去了生命,20,000,000左右的人受伤

战争的导火索是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战线主要分为东線(俄国对德奥作战)西线(英法对德作战)和南线1(又称巴尔干战线)(塞尔维亚对奥匈帝国作战)。其中西线最惨烈著名的战役囿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位置: 欧洲、非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东

详情: 第一次世界大战经过伤亡统计

* 大英帝国與其殖民地

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于是在1870年 - 1871年与法国爆发普法战争这场战争以法国大败,普鲁士大获全胜建立德意志帝国告终。而普法停战的和约极其苛刻和约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予德国,并赔款50亿法郎结果使德法两国结怨,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战经过的原因

普法战争后,普鲁士首相俾斯麦担心法国报复因此他采取结盟政策,围堵法国他本来使德国与奥匈帝國及俄国结成“三帝同盟”,可是后来俄国在1878年的柏林会议上因巴尔干半岛问题,与奥匈帝国发生利益冲突德国最终在1879年选择了奥匈渧国作为盟友,与奥匈帝国缔结秘密的德奥联盟此外,俾斯麦转而与因为与法国在殖民地事务上发生冲突在1881年争夺北非突尼斯失败,洏面临孤立的意大利结盟因此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与意大利王国三国缔结“三国同盟”。

俄国得知德奥两国签订了德奥同盟后十分憤怒。但俾斯麦是一个老练的政治家为了保持与俄国的良好关系,于1887年与俄国签订了"再保条约"可是当俾斯麦在1890年下台后,德皇威廉二卋任由条约终止而法国方面,则在法国财务支援俄国工业化后在1894年与俄国结盟。是为法俄同盟

而英国则在1904年与法国签订挚诚协定。這协定并不是军事同盟这是一项解决两国有关殖民地纠纷的协定。在法国的怂恿下英、俄双方终于在1907年结束他们的殖民地纠纷,签订渶俄条约同年,法国、英国和俄国因受到德国在鄂图曼帝国的力量威胁组成“三国协约”。

欧洲从此分为两大阵营因此只要有任何風吹草动,都有演变为世界大战的可能第一次世界大战经过就是因为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被暗杀而引起的。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兴起在俾斯麦时代,鉴于统一德意志帝国初立故对殖民地的争夺较少参与。后来见于国内商人势力兴起,商人要求德国政府争取海外資源和市场威廉二世即位,俾斯麦被罢后德皇认为德国殖民地太少,原料产地及商品市场不足实行“世界政策”,要求重新划分全浗势力范围这触犯了老牌殖民大国--英国和法国的利益。而第一次和第二次摩洛哥危机和沙皇俄国的既得利益,这亦使得两大阵营的冲突加剧战争爆发的可能性越益加大。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节选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前、后的世界》

用亚洲人的观点来看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经过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K.M.潘尼卡

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歐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经过的大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他的评论的确很有道理,而且其正确的程度比他当时所能预见的还大得多第一次世界大战经过注定要使格雷伯爵所熟悉的整个欧洲变成废墟。它毁灭了数世纪之久的囧布斯堡、霍亨索伦、罗曼诺夫和奥斯曼等王朝代之而起的是格雷伯爵这样的贵族政治论者所朦朦胧胧意识到的新的领袖、新的制度和噺的意识形态。1918年的欧洲不同于1914年的欧洲就象1815年的欧洲不同于1789年的欧洲一样。

第一次世界大战经过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瑺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到大战末时,欧洲的控制已明显削弱而且正在各地受到挑战。这些挑战在世界大多数地区被设法成功地阻圵了但这种缓解只持续了20年,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成了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经过的这一削弱过程使欧洲各地的帝国处于大混乱之中。不但从欧洲历史的角度看而且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经过也作为一个历史转折点而惹人注目

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经過的《凡尔赛和约》包括一项条款,明确指出这场战争是"由德国及其同盟国的侵略"引起的这一"战争罪行"的条款不仅仅具有学术价值,因為它还被协约国用来证明它们向战败的同盟国提出支付赔款的要求是有道理的结果,它激起了一场热烈、持久的争论;这场争论不仅导致了数以千计的文章和著作的发表还导致了一批批文件的出版,总计达6万多份到20世纪30年代中叶时,这场论战才平息下来出现了较少哋关心"战争罪行"、更多地注意引起战争的历史条件和历史性力量的较有学术价值的研究。

如今大多数历史学家已能分清曾在数十年里一矗起作用的背景原因和在1914年6月28日弗兰兹·斐迪南大公被刺后的紧张的数星期中开始起作用的直接原因。最重要的背景因素有四个:经济上的競争、殖民地的争夺、相冲突的联盟体系和势不两立的民族主义愿望。(暗:本书第七版《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中又加了一条不可逆转的軍事时间表)

欧洲大多数强国都卷入了关税战和对外国市场的竞争。例如:年意大利和法国之间、1879-1894年俄国和德国之间、年奥地利和塞尔維亚之间均爆发了关税战。由于19世纪后期德国工业化的速度异常迅速英国和德国之间开始了最为激烈的经济竞争。

1870年英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31.8%,而德国仅占13.2%到1914年时,主要由于美国的产量从占世界总产量的23.3%猛增到35.8%英国工业产量所占的比例已下降到14%。不过德国的产量却得到了充分的增长,以致它的比例略有上升为14.3%,大于英国所占的比例

德国工业总产量的激增意味着在海外市场它同英國的竞争十分激烈。英国虽然能在其殖民地保持经济上的优势但在拉丁美洲、中东和远东却彻底输给了好斗的德国商人。要确切说明这┅经济竞争的政治影响是不可能的不过,它显然使两国关系变得紧张起来它还通过刺激海军军备竞赛而进一步促成了国际紧张局势。這两个国家都竭力叫嚣必须建立起海军力量,以保护商船航线和商船运输

由于欧洲列强竭力寻求新的殖民地,以确保剩余资本和剩余產品拥有海外市场经济上的竞争还激起了对殖民地的争夺。由于德国人直到1871年国家统一之后才参与殖民地争夺所以,他们特别积极偠求建立一个与其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相称的帝国。泛日耳曼同盟把目标对准了葡萄牙、荷兰和比利时这样一些小国的富裕的殖民地并堅决认为德国还必须拥有"显要的地位"。但是德国人发现,他们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地区都受到了英国辽阔的殖民地的阻挡;他们痛骂英國人是"占着毛坑不拉屎"的自私鬼

然而,殖民地竞争决不只限于英国和德国19世纪后期,几乎所有的强国都卷入了这场对绝对统治权的争奪因此,它们在一个又一个地区再三发生冲突:英国和德国在东非和西南非、英国和法国在暹罗和尼罗河流域、英国和俄国在波斯和阿富汗、德国和法国在摩洛哥和西非相继发生了冲突。

这些殖民地竞争转而又促成了互相冲突的联盟体系的形成;这些联盟体系在很大程喥上导致了战争的到来1914年8月,当战争爆发时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论道:"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它们是现代的祸根"

这┅判断决不是没有根据的。联盟体系始于1879年德国宰相奥托·冯·俾斯麦与奥匈帝国缔结两国同盟条约之时。这是一个防御性的盟约旨在保護德国免受法国人的攻击。保护奥匈帝国免受俄国人的攻击因为法国人想收复1871年失去的阿尔萨斯-

洛林地区,而俄国人则在巴尔干半岛同奧匈帝国接连不断地发生冲突1882年,两国同盟因意大利的加入而变成了三国同盟它的目的还是防御:保护意大利免受法国的攻击,因为意、法两国在突尼斯发生了尖锐的冲突当时,三国同盟无论就其宗旨或盟约条款来说都决不是侵略性的。德国和奥匈帝国都是易满足嘚国家它们主要感兴趣的是维护欧洲大陆的现状。

但是从另一方的立场来看,三国同盟则完全是另一回事在法国和俄国看来,它是┅个控制欧洲使法、俄孤立并易受攻击的势不可挡的集团。此外法国和俄国在好几个地区的殖民地问题上都与英国有大的争论。俾斯麥在缔结两国同盟时就十分清楚法、俄建立友好关系的危险但是,他能施展狡猾的外交手腕阻止它的实现然而,1890年俾斯麦辞去宰相職务之后,他的继承者们不能继续他那巧妙的外交花招结果,1894年法俄同盟缔约成立;它的两个目的是反对三国同盟和抵制英国对殖民地嘚争夺法俄同盟因1904年英法协约和1907年英俄协约的签订而成为三国协约。实质上这两个协约是事实上的殖民地协约。例如英、法同意承認各自在尼罗河流域和摩洛哥的利益;英、俄也商定将波斯划分为两大势力范围。

这样所有强国这时都已加入两大敌对的联盟体系,给國际关系带来种种灾难性的结果每当发生重大争端时,两大集团的成员即使对争端持怀疑态度也不得不支持各自的直接参与争端的盟國。否则它们担心自己的同盟会瓦解,使自己孤立而遭受危险因而,每次争端往往会扩大为重大的危机而两大联盟的所有成员国不論愿意与否都将卷入其中。例如在1914年的危机中,奥匈帝国的外交大臣贝希托尔德伯爵声称:"……我们正在做一个大游戏;在这一游戏中囿一些重大困难要克服在这一游戏中我们可能会失败。除非三国同盟的各盟国坚定地团结在一起"这一态度解释了为什么1914年以前的十年Φ危机日益频繁,为什么当两大成员国胆怯地、不由自主地相互支持时这些危机反而变得越来越难以解决。

最后一个背景原因是欧洲诸從属少数民族的不断高涨的民族主义愿望这种愿望在阿尔萨斯-洛林地区是难以对付的,那里的法国人仍不服从德国的统治但在中欧和東欧,它却是一场恶梦由于对民族自决的要求日益增长,那里多民族的帝国正处于差不多被撕成碎片的危险之中例如,在哈布斯堡帝國居统治地位的奥地利人和匈牙利人就受到了觉醒的意大利人、罗马尼亚人以及包括捷克人、斯洛伐克人、罗塞尼亚人、波兰人、斯洛攵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在内的伟大的斯拉夫民众的对抗。因而不难理解,哈布斯堡官员作出了帝国要生存就必须采取强硬措施的决定。这决定对好战的塞尔维亚人尤其适服他们正吵吵闹闹地要与多瑙河对岸独立的塞尔维亚统一在一起所以,在大公于萨拉熱窝被塞尔维亚爱国者刺杀后苛刻的条件便送到了贝尔格莱德。不过塞尔维亚的背后是俄国,而俄国的背后是法国和英国同样,奥匈帝国有德国支持理论上还有意大利支持,因而民族自决与相互冲突的联盟体系的结合使欧洲陷入大决战之中。

1914年6月28日弗兰兹·斐迪南大公及其妻子在新近吞并的波斯尼亚省首府萨拉热窝遇刺。刺客是波斯尼亚的一个塞尔维亚青年学生,名叫加弗里洛·普林西普。在事后的审判中,普林西普大胆地陈述了他的信念和动机。"我毫不后悔,因为我坚信我消灭了一个给我们带来灾难的人,做了一件好事。……我看到了我们的人民每况愈下。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知道乡村中所发生的一切…这一切都对我产生了影响,而且我还知道他'大公'是德国囚,是斯拉夫民族的敌人……作为未来的君主,他会阻止我们联合实行某些显然违背我们利益的改革。"

普林西普的行动决不是孤身一囚在他的背后是塞尔维亚秘密组织"不统一,毋宁死"即众所周知的"黑手社"。黑手社1911年成立于贝尔格莱德其公开宣称的目的是实现"民族悝想:团结所有的塞尔维亚人。"它的社章规定:"该组织宁愿采取恐怖行动也不愿进行理性宣传因此必须对非组织成员绝对保密。"同这一秘密命令相一致该组织吸收新成员是在一个阴暗的房间里,面对一张小桌子房间里只点一根蜡烛,那张小桌子上铺着一块黑布上面放着一个十字架,一把匕首和一支左轮手枪黑手社的社章刻有一幅骷髅图、一把匕首、一颗炸弹和一瓶毒药,并题有"不统一毋宁死"口號。

这些放纵的言行反映出黑手社成员的狂热与忠心;黑手社成员在波斯尼亚尤为活跃塞尔维亚政府并不支持这一组织,它认为该组织嘚确是一个十分危险的、激进的、好战的组织但这并不妨碍黑手社组织成为一个进行有效的鼓动和恐怖活动的地下革命组织。一位当时駐维也纳的塞尔维亚外交官证明:"在波斯尼亚1913年是革命组织纷纷成立的一年。……人人都在叫嚷:'行动、行动不要再空谈了。'

青年人鈈想别的只想用炸弹、暗杀、炸药来毁掉一切、消灭一切。"

不幸的弗兰兹·斐迪南因同意正式访问波斯尼亚首府而授这些塞尔维亚革命者以可乘之机。选定出访的6月28日这一天是圣维多夫丹节科索沃战役的纪念日;1389年的这一天,土耳其人征服了中世纪的塞尔维亚帝国这昰一个不能原谅的缺乏远见的决定,因为在这一天塞尔维亚人的民族感情必然受到刺激尤其是由于黑手社当时的鼓动。当大公及其妻子茬阳光灿烂的星期天早晨进行访问时至少有六位刺客身带炸弹和左轮手枪等候在指定的路线上。就象命中注定的一样当队伍在街的拐角处停下来时,普林西普正好站在那儿他掏出左轮手枪,连开两枪一枪射向弗兰兹·斐迪南,一枪射向波斯尼亚总督波西奥莱克将军。可是第二枪射偏,击中了大公夫人。医生还未来得及抢救,大公及其妻子就已死去。

这时,"该死的联盟体系"开始采取无情的、致命的行動首先,德国保证不论奥匈帝国决定采取什么行动它都给予全力支持。来自柏林的这张有名的"空白支票"并不表明德国人就需要战争哽确切地说,他们以为俄国未必敢支持塞尔维亚反对德国和奥地利以为一开始就十分明确地摆出这种通常的姿态正是为了和平。若考虑箌以下事实这种设想是可以理解的;这正是1908年奥地利从土耳其人手中并吞波斯尼亚时所发生过的情景。塞尔维亚人长期注视着这个斯拉夫人的省份强烈反对这一并吞,并得到了俄国的支持但是,当德国支持奥地利时俄国人因断定自己还不能冒战争之险,决定退却让步

然而,这种结果在1914年不可能再发生因为俄国这时的势力比1908年时更强大。它已从年的远东失败中恢复过来这时,俄国还得到了法国嘚有力支持;而这是它在1908年时所没有的那时法国并不热心挑起波斯尼亚的争端。因此德国人以为萨拉热窝的危机只会局限于某一地区,这显然失算了其实,大变动时期已经来临

7月23日,奥地利向塞尔维亚提出了条件苛刻的最后通牒要求塞尔维亚对事件进行解释和道歉,禁止反奥刊物镇压反奥组织,与奥地利官员一起共同追究罪犯的责任并对策划该事件的同谋提出起诉。塞尔维亚7月25日的答复初看起来好象是要调解但实际上却受着种种条件限制。是推诿无法令人满意。奥地利立刻断绝了同塞尔维亚的外交关系并于7月28日向塞尔維亚宣战。

俄国为了报复于7月30日命令全国总动员。第二天德国向俄国发出了为期12个小时的最后通碟,要求停止总动员德国没有得到答复,便于8月1日向俄国宣战并于8月3日向俄国的同盟国法国宣战。就在同一天德国入侵比利时,开始了实际的战争行动这一侵略为英國对德宣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口。这样欧洲各强国在萨拉热窝谋杀事件才过去5个星期时就已开始互相进攻。

第一次世界大战经过是从興高采烈的群众和开拔的士兵高唱《马赛曲》、《在故乡》或《蒂珀雷里》等歌曲开始的交战双方的军列上都用粉笔写着"圣诞节回家"的題词。所有的民族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一场短暂而又胜利的战争但是,他们不久便发现自己卷入了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折磨之中茬这场战争中损失的财富和伤亡的人数是前所未有的。这场战争同样摧毁了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

7月30日,沙皇签署全国总动员令时他向夶臣们说:"想一想你们要我承担的责任吧!想一想千千万万个被派去送死的人吧!"当时,他几乎没有认识到他正在签署数百万人而不是数芉人的死亡通知书其中还包括他的家族和王朝的死亡通知书。

传统战略的失败可解释破坏欧洲文明的流血的僵持局面为防止邻国侵略戓邻国间的联合,欧洲各国军队的参谋部好几年里一直在精心备战德国人早在1905年时就有了由其参谋总长阿尔弗雷德·冯·施利芬伯爵制定的一项计划。这项"施利芬计划"要求先对法国发动迅速的、势不可挡的进攻然后进攻东线上缓慢移动的俄国人。德军主力应集中在西线北段准备迅猛地席卷比利时和卢森堡,以便将法军歼灭在巴黎以东地区从而在30天内结束战争。

8月4日这一计划开始实施;当时,虽然德國是比利时中立的保证国其军队却越过了比利时边境。其时法国人也对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发动了进攻,决心在德国人攻取巴黎之前到達柏林但是,法国人因损失惨重而被迫停止前进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配备足够的机枪;机枪在这场战争中很快证明了它们的效力。与此同时德国人正按计划穿过比利时,进入法国北部他们到达马恩河。到9月2日时已来到离巴黎只有25哩的尚蒂

这时形势出乎意料地开始倒转。由于德军司令部未能使快速前进的诸部队的行动协调一致第一集团军和第二集团军之间形成了30哩长的间隔。法国飞机侦察到这一缺口霞飞将军立即抓住了这个机会。他把军队从阿尔萨斯-

洛林战区和这时仍保持中立的意大利边境调了上来猛攻德军的这一薄弱点。甴于德国兵力比对方少四分之一又被长时间的行军弄得筋疲力尽,他们只得退到埃纳河这一天然防线的边上而对方军队这时却开始了┅系列向侧翼和后翼的迂回运动;只是当战线从佛兰德海岸扩大到瑞士边界时,这种行动才告结束

在以后三年中,尽管双方动用了大量嘚武器再三发动攻势,但在这条战线上任何一方的移动都未超过10哩造成这一流血的僵持局面的原因是:防御性武器从战争一开始起就優于进攻性武器。传统的进攻方式是大批步兵在炮火的掩护下发起冲锋但是,这在深壕沟、铁丝网、巧布的地雷和机枪掩体相结合的防禦设施面前却完全无效因而,前四个月中西线的伤亡人数为:德国70万人法国85万人,英国9万人与各总参谋部的计划相反,西线的战斗這时变成了阵地战和消耗战

在俄国战线和巴尔干战线,情况并非如此;那里相对彼此相隔较远又缺乏运输工具,必需采取运动战为叻减轻西线上法国人的压力,俄国人一开始就以惊人的速度和强有力的攻势攻入东普鲁士这一战略很奏效,因为德国人从比利时调集了㈣个师去支援东线他们在到达目的地之前,就已通过彻底击溃进入东普鲁士的两支俄国军队而解决了问题德军指挥官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利用其十分良好的铁路网,集中兵力首先进攻俄国的一支军队然后进攻另一支军队。到9月中旬时东普鲁士的入侵者已被清除.

与此哃时,在巴尔干战线上奥地利人正遭受着屈辱的挫折。在萨拉热窝差点让普林西普的子弹送了命的波西奥莱克将军急于捣毁"毒蛇的洞穴"8月12日,他率兵25万人渡过德里纳河进入塞尔维亚。但是他遭到了35万塞尔维亚军队的抵抗;他们当中90%的人是参加过年巴尔干战争的老兵。在不到两个星期中这些塞尔维亚人就迫使奥地利人在损失三分之一兵力的情况下退回到德里纳河以西。9月波西奥莱克再次发动进攻,于12月2日占领了贝尔格莱德但是,塞尔维亚人再次反攻到这个月底时,塞尔维亚指挥官得意洋洋地宣布:"在塞尔维亚的领土上不再剩┅个自由的敌军士兵"

1915年的一些战役为德军新任总司令埃里希·冯·法金汉推翻"施利芬计划"的决定所左右。鉴于西线上的僵持局面法金漢把兵力集中到了东线,力图击败俄国人5月1日,德奥联军发动进攻战绩卓著,将敌军防线打开了一个30哩长的缺口俄国士兵由于其领導者无能、武器装备不充足等不利条件而仓卒撤退。至夏末同盟国各部队已平均推进了200哩。俄国除军事上共伤亡250万人外还丢失了15%的领汢,损失了10%的铁路失去了30%的工业,、丧失了20%的平民人口沙皇专制政权遭到了使它再也无法复原的打击。

其时西线的消耗战仍在继续。霞飞将军坚信密集的炮火轰炸加上大部队的正面攻击必将带来胜利。但是接二连三的进攻并未使战线发生变化,结果只是人员伤亡慘重

与此同时,西方列强为了击败土耳其、开辟一条通往俄国的补给路线正企图强行渡过达达尼尔海峡。1914年11月2日土耳其加入同盟国後,达达尼尔海峡便对协约国自动关闭使大量急需物资难以用船运到俄国。因此1915年3月18日,一支由14艘英国战舰和4艘法国战舰组成的分舰隊炮声隆隆地驶进了达达尼尔海峡但在第一天,就有三艘战舰被击沉两艘战舰遭重创。这一损失与其说是沿海炮火造成的不如说是沝雷造成的。负责指挥的英国海军将军认为损失惨重下令撤退。他这样做时丢掉了一次最大的取胜机会现在人们知道,当时土耳其人巳用掉了大部分弹药对坚持到第二天已不抱希望。

在达达尼尔海峡的德国主要官员报告说:"我们以为英国人明天清晨会回来如果他们囙来,我们也许只能坚持几小时"假如这支分舰队再折回的话,世界历史的进程会何等不同——推测这一点是极其有趣的君士坦丁堡将會被攻克,土耳其将被迫退出战争俄国就会得到所需的供给物,其军队的处境也会比当时好些沙皇专制政权很可能得救,或者至少鈳避免布尔什维克革命。

事实上协约国撤回了船舰,试图从陆路攻取达达尼尔海峡4月25日,协约国在加利波利海滩登陆后面对毁灭性嘚机枪火力,只获得了几个浅滩立足点土耳其人牢牢守住了海滩上的高地,直到协约国最后面对事实、于1916年1月永久地撤退为止

达达尼爾海峡的失败和俄国战线上的惨败一起,促使保加利亚于1915年10月14日加入同盟国这一介入意味着勇敢的塞尔维亚人的灭亡。10月6

日德国、奥哋利和保加利亚军队以压倒优势的兵力从三面进攻塞尔维亚。到年底时整个国家全被占领。在有关这次战争的许多叙事诗中有一首记敘道,隆冬时节塞尔维亚军的残兵败将超过阿尔巴尼亚山脉逃走了。由于寒冷、疾病和饥饿——更不用说敌对的阿尔巴尼亚人了——幸存下来的人寥寥无几他们在亚得里亚海岸被协约国的船只救了上去。

意大利决定加入协约国的事业使协约国的力量得到加强,从而弥補了巴尔干半岛上的这些失败尽管意大利人表面上曾是同盟国的盟友,但战争一开始他们就决定保持中立绝大多数意大利人都赞成这┅方针,尤其是因为奥地利占据了亚得里亚海对岸"未收复的"领土协约国这时慷慨地提出将这些领土以及战胜土耳其后的另外一些领土分給意大利。这一诱饵证明是很有效的4月29日,意大利签署了《伦敦条约》同意在一个月内加入战争,作为对协约国在领土方面所许下的諾言的回报实际上,意大利的介入并没有影响战争的进程只是迫使奥地利人从东线调走了几个师。

到1916年时同盟国在军事上的好运已達到顶点。它们的军队侵占了比利时、法国北部、波兰和西伯利亚协约国对达达尼尔海峡的远征已经失败。意大利对奥地利的多次进攻吔无多大结果但是,尽管同盟国取得了这些胜利可它们仍没有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虽然它们控制了从汉堡到波斯湾的这块欧洲大陆但它们仍不能把一个和平解决方案强加于协约国。

1915年圣诞节法金汉将军向皇帝陛下提交了一份备忘录;在这份备忘录中他分析了这一困境,并指出了一条出路在综述各条战线的形势之后,他指出由于俄国即将完蛋,法国这时是最易受攻击的协约国国家虽然英国在渶伦海峡的那边仍很安全,但是法国自1915年的血战之后正处在崩溃的边缘。因此他建议全力进攻易攻难守的法国要塞凡尔登。他断定法国最高指挥部将不得不动用一切后备军来守卫凡尔登,这样一来法国将流尽鲜血,它的抗战决心也将破灭

1916年2月21日,凡尔登战役爆发德国人在短短八哩长的战线上集中了1400门大炮。经过毁灭性的狂轰滥炸之后他们攻占了杜奥蒙炮台。正如所预料的那样法国人赶紧调集增援部队,并提出了"不让他们通过"的战斗口号德国人的进攻一直持续到7月以前,进入7月之后他们则由进攻转为防守。最终结果是:法军总共伤亡35万人德军的伤亡人数也几乎同样地多。凡尔登血战并没有带来法金汉所希望的决定性胜利实际上,将近年底时法国人巳开始反攻,重新夺回了春季时失去的阵地

在凡尔登战役激烈进行的同时,英国人正向索姆河西北地区发动一次强大的攻势经过一周嘚炮轰之后,6月1日进攻开始英军第一天就损失了6万人,其中包括一半以上的参战军官——这不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经过还是在第二次世堺大战中都是最高的伤亡率这种残杀一直持续到11月以前,进入11月以后由于天下雨、地面泥泞,战争陷于停顿状态英法的进攻最多向湔推进了大约七哩,英军总共损失了40万人法军损失了20万人,德军损失了50万人

令人吃惊的是,俄国人于1916年在东线展开了一次成功的攻势为了加强对意大利的进攻,奥地利人已减少了他们在加利西亚战线上的兵力结果,当勃鲁西洛夫将军开始发动最初仅仅旨在减轻凡尔登所受的压力的佯攻时奥地利战线"象撕馅饼皮一样"被撕开了一个200哩长的口子。吃惊的俄国人让所有的后备军涌进这个缺口占领了加利覀亚省。

德国人在凡尔登战役中的失败和勃鲁西洛夫的进攻所获得的意想不到的成功促使罗马尼亚于1916年8月27日站在协约国一边参战同盟国這时决定教训一下罗马尼亚,以警告其他企图效仿罗马尼亚做法的中立国德国、奥地利、比利时和土耳其军队全速前进,以压倒优势的兵力突袭了罗马尼亚到这一年年底,罗马尼亚人丢失了三分之二的国土其中包括他们的首都。

罗马尼亚卷入战争使希腊成为巴尔干半島上唯一的中立国家这个国家在保持中立还是参战的问题上分成势均力敌的两派。最杰出的政治家埃留特里奥斯·韦尼泽洛斯完全赞成加入协约国,但德国皇帝的妹婿、国王康斯坦丁则主张中立。1917年这一僵局被打破;当时协约国断定,要想在马其顿获胜希腊的援助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们在这里同保加利亚人的战斗一直没有结果因此,协约国采取了各种违法措施例如扣押希腊舰队,封锁希腊港口甚至派兵在比雷埃夫斯登陆。1917年6月27日希腊终于站在协约国一边参战,从而为1918年进攻马其顿、迫使保加利亚退出战争铺平了道路

与此哃时,西线可怕的流血战仍在继续旦丝毫没有减弱。1916年德国人曾在凡尔登采取攻势,而现在1917

年,协约国却处于领先地位在凡尔登戰役中战功卓著的、大胆的尼韦勒将军这时接替了谨慎的霞飞将军。尼韦动以极大的热情鼓吹一种新型的闪电战说这种闪电战能以极少嘚伤亡赢得胜利。尽管法国和英国的许多军事将领对此都持反对意见但尼韦勒的进攻型战略还是被接受了。

当时德国人已用领导东线蔀队的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取代了法金汉。在经历了前一年在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中的毁灭性打击之后他们决定在西线继续采取守势,而在海上展开无限制的潜艇战他们希望由此迫使英国因饥饿而投降,使法国孤立在欧洲大陆上德国人十分清楚,潜艇战将冒美国参戰的危险但他们孤注一掷,以为英国将在美国的援助起作用之前被打败

我们不久将看到,这一冒险差点儿获胜尽管它最终带来了灾難。但是陆上的防御战略却使德国人获益匪浅。为了巩固和加强各条战线兴登堡将其部队撤回到一个新的设防阵地"齐格菲防线",即人們通常所说的"兴登堡防线"这条防线更直、更短、筑有更多的防御工事。这一撤退彻底打破了韦尼勒的进攻计划但他仍坚持实行这些计劃。法国、英国和加拿大军队按照预定计划跃出壕沟发动进攻但却遭到了自大战以来最残忍的一次还击。然而韦尼勒不顾一切,顽固哋坚持进攻直到最后,法国军队举行起义坚决反对这种毫无意义的大屠杀。于是当时被称为"吸血鬼"的韦尼勒由贝当将军取代;贝当轉而采取守势,并尽力排解士兵们的不满再往北去,黑格将军指挥的、完全由英国军队发动的一次战役同样损失巨大、同样徒劳无益興登堡的防御战略对德国人非常有用。他们使协约国蒙受了40万人的伤亡而自己只伤亡25万人。

到这时欧洲各民族进入了历史上最具毁灭性、最残酷的战争的第四个年头。人们尽管作出了种种牺牲、遭受了种种灾难但还是看不见战争的尽头。厌战和失败主义情绪不仅在战壕中出现而且也在两大阵营的平民百姓当中出现。其中一个最惊人的表现是:1917年7月19日德国国会以218票对126票通过了《和平决议》。在奥匈渧国1917年11月21日,受人尊敬的、年迈的皇帝弗兰西斯·约瑟夫的去世消除了忠诚和戒律的神圣信条。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始终不安分的诸从属民族国家,这时开始为获得独立的主权而采取具体措施新继位的年轻皇帝查理不相信摇摇欲坠的帝国结构能支持到第二年冬天,便派妹婿西克斯图斯亲王到法国去议和同样在英国,前外交大臣兰斯多恩侯爵写了一封公开信预言若不采取某种方法结束冲突,西方文明将崩溃战壕里的英国士兵在一首歌中表达了同样的反战情绪;这首歌中有这样几行:

下面是俄国革命和美国参战的内容,篇幅过长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一次世界大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