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公司年底出国旅游通知生存前队长会说什么

你的“命”到底是自己的还是领队的?玩户外必须谨记的13条生存法则!
我的图书馆
你的“命”到底是自己的还是领队的?玩户外必须谨记的13条生存法则!
无论选择徒步、骑行、还是爬山……除了看到更多风景外,安全永远都是第一位。户外运动中,少不了谈起领队和队员,二者之间的相处也有一些原则,玩户外,队员“A的是命”,领队“A的是安全”。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玩户外的十三条黄金法则。队员“A的是命”&&&& 黄金法则第一条:永远靠自己 什么叫户外“AA”?90%的户外爱好者都认为是“A费用”而已,近十年这样的观念走进了严重误区,这也导致了事故频发,我想告诉你有时候户外“A的是命”。 户外AA制,不仅仅是费用AA,责任和风险同样AA,说的官方点--就是全体参与人员,为了实现共同的爱好或目标,本着自愿的原则,自发的组织开展某项户外活动,并对该活动所需费用实行均摊,“责任后果自负”。 而真正的AA户外应该是朋友间配合,各有所长,正所谓无兄弟不登山,知道这个道理的多,真正执行的人却很少。在纯AA户外中,通常领队是没有法律上的责任和义务担负起队员安全的,他甚至可以对你没有任何责任心,为什么我们队员就敢把自己的生命完全安心的交给别人? 以户外电影《绝命海拔》为例,在返回营地途中,贝克和宁子都已经因为体力耗尽而濒死,过来救援的队员选择了尚存行动力的同伴,而前者最终被队友留在原地等死。这其实是最基本的灾难片道德观,在危难来临时,选择存活概率更高的自保,还是选择团队不丢下队友。而《垂直极限》同样有这样对立的一幕:当有人处于绝境并且危及到其他队员生命时,割绳可能是唯一选择。这就是登山的法则,并不是说不救助,团结和互助是登山精神中最宝贵的财富,但是为什么又要把这个场景展现在大家面前,因为现实是残酷的,你必须明白,如果你想选择这种生活方式必须去勇敢面对有一天或你本人或你的伙伴会割去你头顶的绳子。 在AA制户外,除了自己请不要依赖和依靠任何人。当大家都身处危险时,人们想得最多的是如何让自己活下来,这时请不要去指望有人会来帮你,他们可能早早地向安全地方奔去了;也不要想依靠领队,你失踪时他可能丢下你不管,也可能在你危险时他不知道身在何处;甚至不要想依靠自己恋人和爱人,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除了你自己,只有父母才会牺牲一切为你。 户外AA执行最彻底的是“阿式登山”,就是一种不依赖他人,完全或主要靠登山者自身力量攀登各种山峰的登山活动,即阿尔卑斯式登山。从1786年到1865年间,国外几乎所有海拔公尺以上的山头都被一一的踏足,后来世界登山界称这段时期为阿尔卑斯的黄金时代。 如果能力达不到AA标准,那么请你选择商业队,也可以理解为“喜式登山,也称之为“保姆登山”:车辆、线路、吃、住一切的一切都在他们的考虑之中,你只管走,背不动了会有背夫帮你背,走不动了甚至可以帮你架上顶,当然只要你有钱。&&&& 黄金法则第二条:活着回来 安全永远是第一位:从2001年到2014年,登山户外运动山难事故夺去了300余人生命。 事实上,户外10年遇难人数应该远大于这个数字,根据救援队分析户外遇险事故90%以上都和人为因素有关,也就是户外出行没有充分的准备,包括体能、技术、心理等准备,很多事故都是对本身活动太盲目、冒险而引发。当发生意想不到的情况时,要敢于“舍得”,这里不仅仅是指全队,有时是针对某一个人。 请永远记得,你的“命”不是你一个人的,父母、老婆、孩子、亲朋,你也属于他们的。勇于挑战,敢于冒险,这是一种值得称赞的行动,但许多户外爱好者和雪山攀登者,都会给出一个忠告:安全户外,活着回来。 许多情况下队员没有考虑到即将到来的危险,但是领队如果发现时,必须提出和制止,也许是身体状况不好,也许是装备不齐,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当然这个决定是痛苦的,但是有“舍”才有“得”,领队必须明白,安全永远是第一位!一定要安全户外,活着回来。
越是缺乏经验的登山者,越有可能在第一次尝试就登顶成功。这只不过因为无视风险的存在而抓住了运气,当然这是十分危险的。你有可能一次,两次碰上运气而逃脱危险,但是对于经年累月的长期攀登者来说却没有任何意义。在喜玛拉雅山脉的登顶率是1:3。 在王石第一次登顶珠峰时这样感叹:“这里的风景很美,非常值得上来看一看,但我想的更多是怎样活着下去。”&&&& 黄金法则第三条:保护队友,你的第二条命
《绝命海拔》可以说把这条法则解释的淋漓尽致:拖油瓶的队友道格,因为体能耗尽而耽误下山时间被困,而领队并未劝阻道格登顶(如果当时劝阻成功,保护队友,活着的将是三人),而最终这也导致本能脱离危险的安迪接到罗伯求救信号折返拯救,最终失踪,本来一死两活的局面,变成最终的三死。 1975年,夏伯渝随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挑战,在登山过程中,夏伯渝与队友遇到了恶劣的暴风雪天气。在缺少食物的情况下,他们驻守了两天三夜,最终不得不做出下撤决定。下撤途中,藏族队友次仁多吉体力不支,最终丢了自己的睡袋。晚间,看着虚弱的队友,血气方刚的夏伯渝决定把睡袋让给队友次仁多吉,自己和衣而睡,这也导致夏伯渝双脚失去知觉,从而使之冻伤坏死,被迫截肢。可以说夏伯渝用自己的双脚挽救了队友的性命。 一个队友一个小意外,可能会导致团队的覆灭,也有可能挽救一只队伍,请保护好你的队友这是在保护你的团队,也是在保护你自己,无兄弟不攀登。 这与第一条不矛盾:永远把自己照顾好是你能生存下来的法则;保护好你的队友,这是实现你们目标的保证。 提醒:特别是一些技术性登山中,许多路线需要轮流交替保护,如果你一个人或带着一个受伤的队友,你是否能想象将面临多大的困难。&&&& 黄金法则第四条:“实力”决定你“参与”路线 从来没有上过高原的新驴要走鳌太、要徒步乌孙、要去夏特,这不是玩户外,这是在玩命! 自己能力允许吗?去过高原吗?你有几条生命?在报名活动前,请估量自己的能力和实力!许多新驴抱怨一些老驴不带他们出去,一些领队为能多带上一些MM为荣,而今年浮躁的户外圈,很多初出茅庐的菜驴和新驴,整天嚷嚷要去强度大,挑战难的线路,回来以后更是以此“吹嘘”为荣,“难度不过尔尔”。如果FB(奢侈豪华)线路倒没什么,但是如果ZN(自虐艰苦)或技术性线路,那么你必须问自己,我有能力参加这样的线路吗?而那些走过的菜驴自问下,到底是你运气的问题,还是实力达到了,请不要做误导。
很多时候一只AA队,实力最强的和实力最弱的队友,会存在天差地别的区别,严重的信息和经验的不对称:选线路、选营地、出行装备的选择以及未知困难的处理,有些东西别人可能会细心的提醒,有些东西别人也许没有意识到,进山你的装备是否能防寒防水,鞋子是否能适应多种变化的线路,有没有多带一双,袜子有没有多带几双。一些很小的细节如果没有注意到,这时你将面临比你队友更多的危险和困难。 特别是一些MM,出行时总想把自己的安全寄托在领队或一些男队员身上,这也是山难事件为什么总发生在女孩身上。户外是危险的,当大家都进入极限状态时,想得最多的是让自己活下来,因此大家必须明白,有时危险来临时,事故往往会从队里最弱的队员开始。如果你想参加阿式登山,请先提高自身实力!&&&& 黄金法则第五条:请掌握自己的极限和特长 户外运动除了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运动精神外,更强调参与、娱乐和勇敢精神,追求在跨越心理障碍时所获得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但是在AA户外或者阿式登山中,请务必保留一份体力去面对后面的困难,山还在那里,这次不行还有下次,只要你还活着,机会永远都在。“少说话,多观察,多体会”则是成熟驴友的标志之一。而一些沿途滔滔不绝,废话连篇的驴友,甚至又蹦又跳的队友,通常是很惹人烦,也非常浪费体力的。 良好的身体素质、充足的体能储备、良好的身体状态,是参加户外运动的基础条件,循次渐进,不要参加超出自己身体承受范围的活动,不要在户外活动中挑战自己的身体极限。 出行时,建议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特长,比如识别地形图、天气判断、通讯联络、导航、救护、后勤、技术等,也许会有领队,但他仅仅是团队的沟通和仲裁者,并不能成为每件事的操作者。如果你真想在登山圈中有自己一席之地,请至少学习一项自己的特长。&&&& 黄金法则第六条:永远留存一袋救命口粮常玩户外的玩家,通常会有这样的安全意识,永远会给自己留一到两盒的压缩饼干。这是防范在迷路、走失时的应急口粮。 黄金救援时间一般在72小时内,而通常山野行走时水能够得到一定的保证,而食物方面却很难做到保障,而遇到极限情况下,一包压缩饼干通常能达到死回生的救命效果。户外无小事,永远给自己多一手准备,也许就是多背一斤的举动能让自己活下来,而不到最后请不要消耗掉你的救命口粮。领队“A的是安全”&&&& 黄金法则第七条:安全永远第一
如同黄金法则第二条,生命只有一次!生命只有一次!生命只有一次!很多时候一只队伍的生死掌握在领队的一念之间。 生命只有一次,请做出“取舍”,安全永远是玩户外的第一要素,更是领队必须掌握的第一要素,请永远记住:安全永远第一!安全永远第一!安全永远第一!&&&& 黄金法则第八条:一定要尊重天气坏天气可以把一次阳光下的户外变成一次可怕的、致命的地狱之旅。以鳌太路线为例,80%的死亡率和天气变化有关。    作为领队一定要及时判断好天气。突发的天气变化,也许会让队伍什么也看不见,雪雨天气会让队员的血液仿佛都凝结了,你好像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并且迷失了路途。突然间,你感觉到死亡的痛苦抽紧你的心,你感觉到极度无助。你的手指、脚趾失去了知觉。冰块凝结在你苍白,你和你的同伴在风雪中绝望地呼救。一切都太晚了!不要把你置身于上述情况之中。仔细阅读天气预报,保证你能理解这些预报,并且认真地考虑天气变化,做好“就地扎营”和“下撤”的准备。   坏天气可能不期而遇。山,有着自身的天气法则,这种天气变化无法根据今天的天气情况精确预测,我们无法在山顶上建立一座气象台。所以领队一方面要信任天气预报系统的预测,但要密切关注山野本身的变化。在有可能的地方放置固定的绳索,带上指南针,营地必须有安全的灯光。预防一切有可能发生的危险。&&&& 黄金法则第九条:必须掌握木桶原则 木桶效应原则相信大多数人知道,就是说在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一只木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而一个可靠的户外队伍也在于此。在户外登山,一个团队的实力通常是由一个好的领队决定,在组队之时,领队就要全面了解队员的能力和体力。在行进中,更要随时注意队员的情况,按照最弱队员的体力安排好行进速度,同时根据最弱队员的实力来调整计划和行程,如此才能保证整个团队的安全。任何一个组织,可能面临同一个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
这样的安排,一些领队可能感觉不公平。可是,既然你带了,那就在安全计划上必须考虑队员实力。&&&& 黄金法则第十条:随时听取队员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团队中最怕一言堂和一意孤行的领队。领队在一只队伍中通常是灵魂人物,甚至决定生死。但领队不是万能的,很多情况下领队也有拿不定主意的时候。 事实上,一只户外队伍的组建,通常都有老驴和新驴,而很多老驴的经验并不比领队差,尤其在迷路、天气突变、队伍磨合中更有一些独特的经验。为此,一方面队员要随时向领队提出合理化建议,另一方面领队也要虚心接受,不要不懂装懂、不要炫耀;诚实面对自己以及整个队伍的能力极限。&&&& 黄金法则第十一条:这两类队员“不能要” 无团结协作精神的队员不要:倔驴、自私驴、无组织、无纪律者,他们有自己的一套经验、想法、理念,甚至一颗自私的心理,对领队一些决定存在着抵触和反抗情绪,许多时候一意孤行,有时还会形成一个小圈子,这无疑极大的冲击原本的队员,也给整个团队甚至带来的灾难性的后果,因此领队管不住的队员千万不能带。 实力差别太大的队员不能带(针对ZN和技术性线路):如果实力差别太大,不仅仅是拖全队的后腿,还可能会产生队员之间的不团结,有时一句:“人家还是新驴嘛,你就不会照顾一下。”这样的队员不管是美女还是帅锅还是拒绝吧,这样对全队都好。&&&& 黄金法则第十二条:建立队伍“急救包” 急救包是每个领队必备的事情。但通过以上几点,你应该知道一定要建立自己的急救包,而不是购买那种药店整套的成品急救包,因为那种急救包通常塞了很多你几乎不大可能用到的东西。 应该根据已知的线路,给队伍建立急救包,这样你会清楚这里面都有什么和怎么用。很多时候这样一个急救包能救回你或队友一条命。此外,有一点要强调的就是,请常备一个蛇毒抽取器。&&&& 黄金法则第十三条:必买“保险”这个没必要再老生常谈,“保险”救不了命,但是对于领队、对于队伍、对于个人来说,是真正重要的东西,无论是一两天的短线还是一个月的长线,没有购买保险的人直接劝退吧。这样的队友是对自己,更是对家人的不负责任! 来源:超级俱乐部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生存小队官网下载_生存小队手游官网下载正版(survival squad) v1.0.19 - 嗨客手机站
嗨客手机站:值得大家信赖的手机软件游戏站!
关注嗨客手机游戏礼包、游戏、app应有尽有
网络游戏单机游戏手游合集
您的位置: →
→ 生存小队手游官网下载正版(survival squad) v1.0.19
扫一扫下载到手机
2GB/ 角色扮演 /9.5
88MB/ 角色扮演 /5.0
125MB/ 动作射击 /5.0
195MB/ 角色扮演 /10
下载总览游戏礼包游戏截图视频演示猜你喜欢下载地址相关文章玩家评论
小队官网是一款生存的PK手游,专业化的帧数稳定数值,不同的服务器均衡分割,优化用户的指尖体验,降低的门槛要求,粒子画面上演精英乱斗,武器搜索匹配,生存之战为你打响哦!生存小队官网特色: 1、畅想绝对公平的竞技环境,让所有玩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 2、顶级的3D引擎强力支撑,事物精细化还原,人物外貌表情精准展现; 3、百人开展的大地图,世界也能让你玩出真实的快感!生存小队点评: 游戏手感不错,画质也不错,我觉得这游戏是我玩过最好的一个手游。(不知道是不是我孤陋寡闻,反正我觉得挺) 但我个人觉得有几个缺点, 一:开伞时间有点长(开个伞随便飞一飞这个小镇就过了mmp)。 二:子弹下坠过快(打98k感觉像在玩战地1) 三:跃不太好操作(你们知道吗,我差点跟阳台打起来)。 四:不能加好友,每次想和朋友玩都要查名字,有点麻烦。 五:车辆过于难操作(像我这种“”都开的晕头转向(=_=))。生存小队更新日志: 版本:v1.0.17 新特点 新增快艇,为新手提供训练场地,玩家在首次登录后可获得奖励。
游戏改进 1、降落伞按钮的位置被调整为地图的清晰视图。
2、攀登动画优化了一个简单的屏障交叉。
1、韩文版本错误的语言显示是固定的。
版本:v1.0.12  日期: 【新增特性】 1. 新增分享二维码功能,赶快分享给你的好友一同战斗吧;
2. 新增赛车; 3. 新增国家地区选择及修改国家地区功能; 4. 新增15倍镜配件(空投才会掉落); 【贴心优化】 1. 增加队友标识; 2. 增大手雷伤害范围;
3. 优化轰炸区随机性;
4. 优化安全区刷新规则: 4.1. 安全区将增加水域和陆地判定,解决了决赛圈出现在水域中的不合理BUG;
4.2.初始安全区将会有更大的概率刷新在机场附近; 5. 优化S686换弹;
6. 语音优化减少消耗; 7. M16A4. UMP9连发模式优化;
8. 枪械物资刷新数量略微下调; 9. 优化队友掉线状态下未显示队友实际血量的情况; 10. 优化简体版本下的飘血特效; 【修复说明】 1. 修复出生岛上延迟的问题; 2. 修复观战队友时大地图无法缩放和不显示队友位置的问题; 3. 修复军备界面中,M16A4更换瞄镜配件会显示异常的问题;
4. 修复开镜时被打成重伤状态后视角移动缓慢的问题;
5. 修复配件tips中点击更换按钮无效的问题;
6. 修复打脖子部位没有伤害的问题;
7. 修复空投箱悬空问题; 8. 修复观战BUG:
8.1. 修复观战不显示安全区的问题;
8.2. 修复被观战玩家断线重连之后观战玩家镜头不跟随移动的问题;
8.3. 修复观战时显示开镜异常的问题;
8.4. 修复观战时载具移动镜头不同步的问题;
9. 修复各情况消失问题;
版本:v1.0.9  日期: 【新增特性】: 1.新增仓库物品回收功能; 2.新增版本过旧引导提示,方便玩家更快捷的下载更新客户端; 3.新增武器配件8倍镜; 4.新增观战系统; 5.新增部件装备提示; 6.新增跳楼伤害; 7.大地图据点修改,增加更多掩体,房屋布局微调; 8.新增持不同枪械将影响移动速度快慢。 【贴心优化】: 1.优化Ping值显示; 2.优化战场内断网重连; 3.修改物资箱物品名称和图标; 4.新增物资箱支持叠加; 5.优化状态下的性能; 6.小地图和大地图增加队友掉线状态图标; 7.优化持枪动作; 8.优化对其他人脚步声的辨听度,降低自己奔跑脚步声的响度; 9.手雷增加引导提示; 10.角色坐标优化。 【修复说明】: 1.修复穿戴帽子外观后角色头发显示异常的问题; 2.修复枪械丢弃不能拾取问题; 3.修复附近有物品但没有拾取列表问题; 4.修复飘字击杀显示两条问题; 5.修复断线重连卡进度条问题; 6.修复音效触发类型不正确的问题; 7.修复载具刚好在悬空时司机掉线,会出现载具一直悬空的问题; 8.修复镜头不能转向BUG的问题; 9.修复装备部件拾取重复更换的问题。
版本:v1.0.5  日期: 1.新增语音功能; 2.大厅新增背景音效; 3.新增商城功能; 4.新增音效设置; 5.新增跳伞特效; 6.新增随机航线; 8.新增空投系统; 9.新增枪械种类:SKS、MK14、AWM、GROZA、S686、P1911、VECTOR; 10.新增弹壳效果; 11.新增消音器和消焰器配件掉落; 12.丰富各种环境下的音效; 13.新增水花效果; 14.增加枪械装备按键高度; 15.增加开镜后的镜头移动速度; 16.增加枪口火光和弹壳退膛效果; 17.头盔和防弹衣增加耐久损耗表现; 18.主UI增加网络延时、电量、时间显示; 19.增加繁体中文、印尼语、泰语、越南语、菲律宾语。
猜你喜欢射击3D枪战生存
动作射击游戏是每个男生的最爱,这里有高清逼真的打斗场面,热血沸腾的人物情节,相比第一人称游戏增加了更多的动作元素,比如翻滚、攀爬、疾跑、格斗等,在使用各种技能的...专区开测109.4专区9.7专区6专区9.8专区9.9专区9.99.810专区开测10专区9.99.8开服开测9.6专区开测7.69.99.5开测9.5109.69.49.99.79.78.4
生存小队手游官网下载正版(survival squad) v1.0.19
包含 生存小队 的游戏集
<img src="/images/chakan.png" alt="3
<img src="/images/chakan.png" alt="1
<img src="/images/chakan.png" alt="1
<img src="/images/chakan.png" alt="1
<img src="/images/chakan.png" alt="
<img src="/images/chakan.png" alt="
&182天前1楼
吃鸡小队,
回答:不会 回答者:混世大魔王
下载帮助嗨客手机站软件均来自互联网,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 请点击网站底部在线QQ进行联系。
1.嗨客手机站所有软件和游戏都经过严格安装检测,保证不会有任何病毒木马等信息,请大家放心使用;
2.大家在安装软件的时候注意每个步骤,注意包含安装插件信息,推荐使用下载本站软件以获取最佳的下载速度。
3.如果您觉得嗨客还不错, 以便下一次的访问.
4.嗨客QQ群:应用软件交流群:
手机游戏交流:
(满),加入二群:前言:在AA版偶然看到这篇转载的文章,通读全文后,觉得写的非常好。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废话不多说,直接贴原文了,文章排版有点乱,有一部分内容有缺失,但写出来的都是精华。下周有时间,再整理更新一下内容和排版。希望大家一定要有耐心,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要认真阅读哦,相信会有帮助的:)
-----------------------------------------------------------------------------------------------------
看到新驴野叟的这个宏篇巨制,十分的钦佩,内容庞杂,意精言谨,见识非凡,对于户外的新手,非常值得细读,在此和伙伴分享,一起学习,感谢原创。
一、状态管理
& & 户外运动在享受那种酣畅淋漓的状态的同时,也往往意味着要承受接近极限的疲劳状态。但对户外运动的个人状态应该、并且能够进行积极、主动地管理,而不仅仅是被动应付。
一、饥渴状态的主动管理:
a、运动前一、两天即应保持水分的充盈状态。
b、运动开始前应先足量(一般500ml左右)饮水。
c、运动中不可等口渴时才补水,而应经常性、少量性饮水。所谓经常性是指每隔少则十、中则十五、多则二十分钟饮一次;所谓少量性是指每次少则一口、多则两口。
d、运动后应尽量补水至正常状态。
e、运动饮料最好含有低糖、及电解质。另外很多驴友参加户外时将红牛装入广口矿泉水瓶携带的做法就很有创意。其一,红牛配方中有抗疲劳的成分;其二,换装可以减负;其三,用过的广口瓶露营时还可做那啥,嘿嘿,你懂的。
a、早餐应配食糖(面食等碳水化合物)、脂肪(肉类)、蛋白质(蛋、奶),这点对于经常有血糖低症状的驴来说尤其重要。
b、上午餐可在途中小憩、甚或运动中用一根专用的能量棒,也可以用干果(葡萄干、圣女果干、红枣等)、或牛肉干,即使一块蛋糕都可以。
c、中餐一般为路餐,午餐需吃饱但绝对忌过饱。
e、下午餐参照上午餐。增加上、下午餐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中午的过饱进食,因为过饱进食会引致疲劳状态(也就是我们平时吃饱了不想动的那种感觉)。
f、晚餐一般需要动火了,很多驴友喜欢带方便面,煮好后把火腿肠、饼等掰到里面连汤带饭热乎乎地整一顿,不啻为一顿大餐。但晚餐的配食应着重碱性食物,以抵消机体因运动产生的乳酸、磷酸,便于身体恢复。
二、情绪状态的主动管理:
1、兴奋:让自己兴奋起来,兴奋可提高运动能力。
2、开心:很多召集通告在携带物品项下都有一句“带上一份好心情”,这也应该作为你的一个必备装备带到户外,带在身边。
三、疲劳状态的主动管理:
1、运动疲劳期的有意识调整:
a、第一极点(比如马拉松的前5-10公里)前要慢,要用自己舒适的步幅和步频先遛腿,并有意识的调整呼吸。对于户外徒步山地穿越来说这一般指第一次拔高开始后的差不多前5-10分钟,要慢。重申一下:开始要慢!
b、说话、拍照、顾及同伴都会影响到你疲劳期的调整,因为那耗费精力。深呼吸是一种受意识支配的呼吸,而非自主呼吸;假如你精力分散,往往会以急促呼吸来代偿。
c、不要坐下来。一般半天最多只须坐下一次。
e、尽量缩短休息时间、并减少休息次数。感到腿部酸累时,可原地站立几分钟,酸累感消失后继续走起来。
f、第二极点(比如马拉松的30-35公里)出现时要再慢下来。对于户外徒步山地穿越来说,这一般出现在午餐后的第一次拔高。
2、午餐、午休营地的选择:
a、从疲劳管理的角度说,营地最好应有“座位”,即使臀部与腿部有一定高差的地方。
b、从疲劳管理的角度说,营地应尽量选在休息后能有一段平台或下坡或较缓的上坡前。
c、坐下前,应有一定的调整活动(亦即放松活动),不能一屁股就坐下。
二:驴之五煞&
一煞曰摔:失足杀驴――很多户外事故出自摔滑、及滑坠。
宜随队跟进,不宜独辟蹊径。
应精力集中。发生摔滑的原因中带有普遍性的一点是走神。
地形复杂的地域,忌夜行。
避山腰而就山脊。因山体多以岩石为主,能在山腰踩出路来的地方往往意味着岩石风化严重。
济南老驴飞花时大哥即因通过一段风化岩石的山腰时失足滑坠。
本驴在淄博禹王山、章丘朱伢寨也都见过这样的经典地形。
二煞曰寒:失温杀驴――人在严重病、伤、冻、饥、疲后会在极端环境下失温。
必须使用相当的、专业的装备,比如温标就一定不能低于环境温度。户外有句谚语:“再好的装备在山上也还差一点”。
救生毯(重量只有60-340克,折叠起来比烟盒还小)能反射80-90%的热量,应成为你户外背包中的一件压箱货。何况其除了保暖以外还有多种用途:a镀铝面可作求救报警用的反光信号板,b在阳光暴晒时用来反射阳光,c搭建临时庇护所,d制作临时担架,e收集雨水、f生篝火时反射热能,g湿地露营做地席等。
有人出现失温状况时,a应将其移至避风的地方,b置于隔潮隔热的垫子上,c有条件的话为其架起帐篷,d或争取在其周围升起篝火。日本户外管理中要求即使在单日活动中向导也必须携带一顶单人帐就是这个道理。
夏子在灵山遇难就是因病在极端环境下冻僵失温所致。
李斌在道拉吉里峰最后一句话是“太冷了,不走了。”
三煞曰暑:酷暑杀驴――人在负重及疲劳状态下调节体温的能力会降低。
当防紫外线与散热排汗相矛盾时,应两害相权取其轻,将散热排汗作为优先地位。其实这个矛盾并不难解决,一瓶防晒霜即可很大程度的化解矛盾。
穿红色(红色吸收红外线最低)的、散热排汗效果好的、专业的速干面料服装;戴透气遮阳帽。
携带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风油精、清凉油等防暑药品。
携带淡盐水或带一点盐巴。
06年5.4青年节那天有两只队伍分别同时穿越库布齐东、西线,当日气温20-30度,两线途中均出现了中暑症状者。
其中东线施救措施为:a物理降温,将患者移至沙丘以便其通风,把表面干热沙层扒开直至露出湿凉的沙层后让患者平躺在上面以便降温;b药物降温,使用中暑药并喂食水;联系救援队用骆驼运送至附近医院。
而西线的小倩则中暑死亡。
四煞曰饥:饥渴杀驴――尤以渴为甚。
压缩饼干作为应急救命丹,应做冗余备份。换句话说,即使你带了足够的食物,也应视作还差一点,还差那份“平时多余”的应急食物。
在确定找到补给水源以前,应将饮水做严格的控制。
驴圣余纯顺命丧罗布泊时,尸检报告说“胃内未见食物残留及胃液”
西安驴友踏雪做鳌太冬季穿越时,四十公里的线路冗余计划为19天,结果22天才走出来。
今年清明节一个朋友孤身穿越库布齐,三天的标准线路做了四天的给养准备。
五煞曰溺:溺水杀驴――注意“行洪道”陷阱
雨天穿越时,应回避行洪道;雨季露营时,也应回避行洪道。
溯溪需横过独木桥或石墩桥时,应将背包解带,以便随时弃包。
通过激流时,应借助绳索做保护。
2010年一队来自北京的驴友穿越夏特古道,遇河流时彼此牵着前面队友的背包过河,结果女驴友青城被河水冲倒后也将其余队友拉倒在冰冷的河水中。
2006年南宁驴友武鸣山中露营时,有几位驴友在河道巨石上扎营,凌晨山洪下泄,将他们从梦中冲走。
2009年重庆驴友潭獐峡溯溪遇雨,雨中的潭獐峡为过洪道,导致19人溺亡。
导致户外事故的原因往往以“因果链”的方式呈现。本文只是将原因分解、分析之后,取其最关键的那一链环来讨论。
比如,杭州驴友狂风怒海在清凉峰的户外事故即可简单串联为:脱队――迷路――滑坠。尽管作为一个老驴,脱队、迷路、滑坠都算户外事故,但归根结底最终导致其身亡的是滑坠。
接受因果链这一说法有助于我们的风险控制。户外运动中我们无法完全规避未知的、突发的风险,但我们总应该探究其原因的规律性,并纳入系统,进行风险管理。
在理解了因果链这一前提下,我们发现很多户外事故其实都是由某一链环最先出现裂隙,最终引致整个链条的崩溃。
这告诉我们两个重要的户外原则:
其一,当着某个异常状况出现时,领队或向导即应引起注意;当着这一状况继续发展时,领队或向导即应考虑改变计划,甚至放弃原定计划。
其二,当你发现屋漏的时候,你要假设会有连阴雨。
三:规范毕业文凭
貌似淄博驴的圈子里隐约流传着一种说法:
反穿岳阳山,算你小学毕业;
走完泰山,算你初中毕业;
完成小五台穿越,算你高中毕业;
走出鳌太线,就算你大学毕业;
十四峰那是研究生的事儿了。
这种说法我部分同意,但我还是有些话要说。(呵呵,说归说,其实本驴还属于学前班小班,一头顶花带刺、娇艳欲滴的嫩驴。)
我以为那太简单化了,有点当下中国教育界扩招的味道。因为户外需要的不仅仅是脚力,随着驴级别的提高,还需要户外意识、户外知识,及策划能力、研究能力、应变能力、向导能力等技能。老驴们常说的做功课就是这个道理,一般老驴们为某个具有相当难度的户外行动往往都需要半年时间的研究、策划。
对于驴来说,蛮力仅是算不了什么的一个方面。足球教练有时说要用脑子踢球,篮球教练有时说要用心打球,同理,户外运动除了体力以外,也需要智力。
身体能适应中低强度的户外活动,具有最基本的户外常识与技能,算他个初级驴友,这样才说得过去。
身体能适应中高强度的户外活动,具备较高的户外知识与技能,有基本的规划线路、策划方案的能力,算他个中级驴友,这样才说的过去。
身体能适应各种条件和各种强度的户外活动,对户外活动有深刻的认识与理念,具备很高的户外知识与技能,能独立规划线路、策划方案,具有一定的领队与向导能力,对团队的情绪状态有着引导与控制能力,算他个高级驴友,这样才说得过去。
鳌太的老边、大杨,清凉峰的狂风怒海,罗布泊的余纯顺都是“强驴”,但他们都因为犯了低级错误而折戟沙场。
不要混文凭,能否根据植被形态、月相、星象、水流、山体走向判断方向,能否根据月相、星象判断时间,能否根据云霞风雾及物候判断天气,能否根据动物活动、植被分布等找到水源,能否在干旱地区借助户外装备收集到水,能否在食物匮乏状态下辨识可食用的昆虫与植物,能否根据山体构造设计逃生线路,能否了解和借助所到区域的人文与历史环境,能否根据所到区域气象、地理等条件制定方案等等等等,所有这一切都不是你跟着人家走一趟太白山所能解决的。
我倒希望,有一天大学体育系里真能开设户外运动专业,到那时俺也去“混”个文凭。
四:为什么爬山
著名的英国登山探险家、喜马拉雅的伟大先驱乔治*马洛里在被问到为什么爬山时曾说过一句名言:因为山在那里!靠,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时被感动得一塌糊涂。
这是充满深刻人生哲理的一句话;但从另一个角度说,其实这句话对我们大多数驴来说,也多少显得有点大而无当,大而不化。
西安一个驴友桃园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得有点那个,他说:我他妈喜欢,不为啥,我就喜欢。我喜欢累得吭哧吭哧地爬到山顶上,在石头上支起帐篷来一身臭汗地钻到睡袋里,我觉得比在家里的大席梦思床上搂着个美女还舒坦。
你为什么爬山呢?说的学究一点,似乎不外如下因素:
其一,流浪的情结;
其二,回归自然,寄情山野的情结;
其三,运动的愿望;
其四,挑战和探索的精神;
其五,逃离城市喧嚣,享受清静环境、及清新空气的愿望。
说说我自己吧,说说我为什么参加户外,上面所有的因素都有,也可以一句话,为了玩。说得具体点:
每个人都喜欢旅游,但现代社会中旅游已经太商业化了:
中国旅游=(上车睡觉+下车拍照+中途拉到购物店)X(旅行社欺诈+景点欺诈)。
况且,旅游点人满为患;更况且,秘境无法开发为旅游产品。于是,我们便设想自助游;而离开旅行社服务的自助游需要相当的旅行能力和户外能力。于是,户外运动应运而生满足了这些要求。
驴行,把知识学习、山川游历、体育锻炼、休闲娱乐、挑战探索等等结合起来,让我们可以去到别人所去不到的地方,可以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风景,虽然较之于旅游附加的服务少,但其自助性却增加了成就感。
比如到了库布齐,假设旅游,中巴车会把你先拉到夜鸣沙风景区然后再拉到七星湖风景区,让你在欢腾的人海中对着沙漠拍照。假设驴游,你就可以徒步从夜鸣沙走到七星湖,在四顾茫茫中感受沙漠。但要实现这种方式的转换,你必须经常通过户外运动锻炼体魄,并通过研究气象、历史案例等做功课来策划方案。
梅里转山,泸沽转水这样的“游玩”,只有你成为了驴,才有资格,才能实现。所以,我为这个爬山。
五:环保――驴道首德
& && &&&道上的规矩很多,但作为驴来说,最首要的、最重要的道德准则是什么呢?很多老驴都知道、或至少都听说过:是环保。更完整的说法应该是:热爱自然,并爱护自然。
& & 因其热爱,所以爱护;因其爱护,所谓热爱。
& & 什么叫环保的“环”呢?这里的环,不仅指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前者,要求你必须爱护所到地区的动植物、山体、水体等;后者,要求你应该尊重所到地区的民风、民俗。如果你到一个地方,那地方是崇尚天体的,你不要讥笑、指责人家野蛮、落后,你应该理解并尊重这种文化的多样性。
& & 什么叫爱护自然的“自然”呢?这里的自然,可以定义为“本有的状态”。这要求你,为了享受山景,既不要背山起楼,也不要劈山为路。
& & 每一个驴,在第一次驴行的时候,都会有老驴如是传道: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除了照片,什么也别带走。将你产生的垃圾打包带回,尤其是一定不要抛弃不可降解的垃圾。
& & 我看到很多驴友在比如“穿越乌兰布和沙漠”这样需要数天行程的活动中,在背负沉重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将垃圾带回,这才叫驴。但我也看到很多一日活动的驴友,随意破坏植被,随意丢弃垃圾。
& & 我认为只有在如下两种情况下,你才能丢弃物品或垃圾:
& & 其一,背负已经确定地影响到你野外的生存了,疲惫不堪的你为了活下来,需要将多余的东西暂时抛弃;
& & 其二,迷途受困的你,用垃圾或物品为自己、或为救援人员设置标记。
& & 记住:如果你不能尊崇环保这一原则的话,无论你多么强,我都不承认你算头驴。
六:户外与音乐
&有些驴友在户外活动时,喜欢带个mini音响,一边艰苦跋涉,一边尽量大声地对大家播放音乐,很有情调。
& & 可是,你有没有注意过下列这些问题呢:
& & 1)大多数人参加户外活动一个很主要的目的,是想暂时脱离人类聚居区,逃避城市的喧嚣与嘈杂,而去领略山风猎猎、溪流淙淙、野鸟啁啾、百虫呢哝、抑或仅仅是空寂等天籁;当他走到户外,发现追着他的还是商业街上那逃也逃不掉的喇叭声、那流行音乐时,情何以堪?
& & 2)造成户外活动摔滑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走神,而你的音乐播放绝对会令驴友分神,那么,音乐伴奏下的驴行是不是显得太不专业了?
& &&3)对不喜欢音乐的人来说,你那是强买强卖,强人所难;而对真正喜欢音乐的人来说,欣赏音乐需要回声设计的环境和高品质的专业音响,你那级别的mini音响无异于噪音。
& & 4)人们对音乐与歌曲的偏好其实是很个性化的,让你如痴如醉地感动东西,也许会让别人觉得俗不可耐而不快。
& & 有鉴于上,我不主张你既占空间又占重量地背上一个喇叭,费力不讨好地为别人播放那些流行音乐,你可以使用耳机来听音乐。
& & 我认为只有领队和向导才有进行公共播放的权力。当然,我希望领队和向导在行使公共播放权力时注意如下几点:
& & 其一、尽量选择休息时、或通过不太复杂的地段时播放。
&&其二、按照运动疲劳期恢复问题的研究成果,尽量选择有激励性的音乐,而不要播放让人一听就骨酥体软的那些柔柔腻腻的靡靡之音。
七:驴之三神
& & 鉴于驴行环境的特殊性,有三种品质,是驴所必须追求的。当你能将这三种品质化为你个人户外素质的一部分时,你会吉星高照,有如神助。
& & 第一种,叫“毅”:
& & 坚毅!在极端条件下,你达成目标的意志力与你实现目标的概率成正比,你求生意志的坚定程度与你存活的概率成正比。
& & 达成目标需要“毅”,传说中的“驴神”玄奘说“宁可就西而死,岂归东而生!”;传说中的另一“驴神”斯文*郝定说“踏出沉重的一千步迈向目标,永不回头!”
& & 绝地求生更需要“毅”,八十年代中远一艘货轮在远洋遭遇海难,有三个人水手凭一只很小的橡皮艇上,在没有任何补给的情况下,漂泊八十多天后获救。
& & 九十年代汉城百货大楼倒塌,一个女店员在废墟下被掩埋了17天后获救。
& &&要坚持,不能轻易放弃。
& & 第二种,叫“谨”:
& & 谨慎!凡事你须留有余地,你预“留”的这块“地儿”的大小,决定了你的安全边界,与你生还的空间大小成正比。
& & 科索沃战争时,美军一架F117被击落,飞行员在两天后获救时,他带的一小袋炒黄豆只吃了7粒,事后他说他不知道需要几天才能获救,极限生存原则要求他必须留有余地。
& & 今年有一队驴友穿越沙漠,在已能远远看见远处的灯光而行将走出大漠时,饥渴不堪的他们便将剩余的水和食物搓掉。但在那个夜里他们却被一片芦苇阻隔怎么走都走不出去,在尝试了很久都失败后,不得已只能在没有没有粮草的情况下扎营,所幸次日找到了出路。
& & 有一个很绝对的例子似乎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这一点,松辽会战,塔山阻击战是整个战役的“劫眼”,当塔山失守,罗想用总预备队时,林沉吟片刻,断然决定“总预备队不动”,因为他不知道是否接下来还会出现其它更大的危机。
& & 我在分析户外事故案例时发现,大多数事故都与违背了谨慎原则有关。
& & 第三种,叫“预”:
& & 预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你必须有备而来。怎样才能有备无患呢?做案头,做功课,做预案。
& & 当代中国驴界最伟大的事件――杨柳松走大羌塘,用了半年多的时间来做功课,但他在游记中仍然自责事前功课没做好。
& & 10年10月玉珠峰山难,遇难者在没带帐篷的情况下登顶过夜,即为无备;今年济南飞花时滑坠事件,队伍没带绳索,就连赶来救援的队伍居然也没带绳索,均为无备。07年3月灵山山难,队伍没带露营装备(我在《驴之五煞*失温杀驴》中就曾讲过日本要求向导在单日活动中都要携带备用帐篷)、没带急救药品,也为无备。今年清明有支队伍雪中穿越鳌山,因队中有两头老驴没带雪镜,在眼睛受伤的情况下被迫放弃。今年2月有队伍走库布齐,在没认真研究当地气象资料的情况下,携带了低温标的装备,复为无备。
& & 关于如何做到“备周”的问题,我认为眼下美国管理学界流行的“预设死亡法”或者又叫“死前解剖法”可以借鉴。
八:驴之殇*上――伤身而退,驴的膝盖问题
我进这个圈子里玩已经两个多月了,开始很期待能有幸与那些资深的强驴一起玩,但我几乎看不到那些骨灰级的老驴了。貌似眼下的情况是一茬茬的进来,又一茬茬的退出。我以为不外乎两种原因:一则是伤身而退,一则是伤心而隐。
驴之殇*上篇
――伤身而退,谈谈户外运动普遍的膝关节伤病问题
负重――长距离――徒步――登山,这样的山地穿越活动,如果保护不当,有可能会使膝关节受伤,主要为半月板损伤症、和髌骨软化症。这在老驴中带有较高的普遍性。
前面我只是说“有可能”,后面何以演变成“较普遍”了呢?
我以为有两方面的原因:
其一,主要是老驴自身的原因。
在我看来无所谓强驴、弱驴,只存在已出事的驴、和还没出事的驴。因为我看到很多强驴、老驴在不做任何保护的情况下,上下山几乎健步如飞,我担心这样的驴离伤退也不远了。
给你几点建议:
1)要用双杖。一般我们膝关节每天正常的疲劳极限大约为一万次,中等强度活动的膝关节负荷大约两万次以上;而双杖可以减缓膝部受力的1/5―1/4。
2)要用护膝。护膝的保暖作用、与制动(固定髌骨)作用对膝关节来说都非常重要。
3)下山要慢。当你以惯性下山的时候,膝关节的受力大约为你体重加上负重的五倍左右。
4)注意锻炼股四头肌,老驴常说的下山用肌肉,其实就是指尽量靠以大腿前面这块肌肉为主的腿部肌肉群进行支撑。
5)尽量选择具有缓冲作用的松软地面,如沙、草、雪、土、甚至碎石等,较之于硬质地面更有利于腿部。
6)穿专业登山鞋和登山袜。高帮登山鞋还可以保护踝关节(徒步运动需要腿部的膝关节、踝关节、和髋关节),厚的登山袜增加缓冲作用。
7)运动前适当的调整活动必不可少,十至十五分钟的放松、拉伸、溜腿。
其二,组织者也有一定的责任。
1)宣传不够。我参加过两、三个俱乐部的八、九次户外活动了吧,听到的只有关于安全的强调和要求,还没有听到过一家俱乐部、或领队、或向导正式的要求驴友们做腿部的保护。
2)领队或向导没给驴友做出示范作用。我希望负责任的领队或向导要带头使用双杖和护膝。现在似乎有种偏见,似乎双杖和护膝是一种示弱的标志,强驴用不着,必须扭转这种误解,应该养成这样一种观念,用双杖才专业,才算老驴。
3)俱乐部应该有“养驴”的意识,注意培育和养护驴友。关于这一点,将来有时间我想单独作为一个题目来谈吧。
以上说的是“防”,如果防护得当,是可以避免“驴腿”伤病的;下面再举一个小例子简单说一下“治”,治疗及时,绝大多数不会留下腿部宿疾。
这个例子是我亲自见证的:两年前的一天,我有个朋友告诉我运动时扭着了,腿一活动就有点疼,我简单听了她的描述后意识到问题不那么简单,应该是半月板受伤,坚持要她当天去了一家骨科医院,可那医院没有CT,又跑到区医院做了CT,结果出来后证明我的猜测是对的――半月板损伤。
我要求她遵医嘱:固定+膏药+双拐。
她虽并没有完全遵医嘱,但还是尽量照着做了。大约两三天扔了拐,四五天拿下了固定板(当时没有用石膏固定),一周多后揭下了膏药。
结果,现在完好如初。不仅仅“如初”,最近一起爬山时我问她,那腿怎么样了,她说比原来好腿时还好呢。
这个例子提示我们,当某次爬山回来你觉得关节不适时,别犹豫,别耽误,你该马上看医生去了。
交流中,我发现占绝大多数的驴友(包括老驴)仍然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重视不够,一是认识不清。我认为有必要再进一步的弹,直到能引起大多数驴友的注意。
& & 01、说明:
& & 我不是运动医学专家,也不是户外运动专家,乱弹即乱弹,只是一个比较喜欢户外运动的新驴或者说次新驴的户外认识,仅供参考。
& & 02、引言:
& & 有一次活动中,路上有人问领队户外活动的基础装备问题。领队显然不好意思一上来就推销装备,就说先走走试试,根据需要慢慢购置。我当即开玩笑说:“这样并不实在。来了新人,你应该问TA你这两条腿值多少钱?我这两根登山杖30-300多元,能值两条腿钱,如果用30-300多元能换无价的两条好腿,你是不是认为很赚?爬山有千般好,但有一个问题――保护不当,容易损伤膝关节。有人第一次活动就损伤了膝盖,很可惜。所以基本的防护装备一开始就应购置,对新驴来说上来不用买太好的,一百块钱就能把护膝、登山杖办齐。”
& & 03、劳损:
& & 我们身体的零部件并不都遵从用进废退的原则,有一些存在着像材料学中疲劳寿命那样的现象,随着使用而劳损。从统计学上看,有将近一半的这种情况出现在膝关节这个部位。
& & 04、不可逆:
& & 户外运动中膝关节的伤病,主要分为髌骨、半月板、和关节软骨的运动性损伤。膝关节的损伤一般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它很难通过自我修复实现恢复如初,所以要也别重视。
& & 05、山民、挑夫:
& & 以股四头肌为主的肌肉组合是登山中对膝关节至关重要的保护,山民自幼练就了适合登山的发达的肌肉群,从解剖学上说,他们的腿部软组织肯定是与我们有区别的。他们作为山的儿子在山中舞蹈的时候,我们可能还在从早6点到晚10点一直都在教室里应付那没完没了的考试呢。
& & 06、性别与年龄:
& & 膝关节损伤与性别和年龄都有关系。从性别来说,女性因为骨盆较宽的生理特点,使得腿部关节受到更大的乖离力,更容易受伤。
& & 从年龄来说,以男性为例,其在1-8岁时,因为一般不会有过度运动,所以这个问题几乎不存在;9-16,是其发育高峰,这时候较大的运动量反而会促进其发育;17-24,身体机能处于巅峰期,一般不会受伤;25-32-40岁,算一个平台期,虽然骨骼、软组织还算致密发达,但已经会存在前述的运动性伤害问题了;40-48,已经到了“西医会告诉他少爬山,中医会告诉他别爬山”的年龄段了。49以后,不适当的爬山造成膝关节运动性伤病的概率就很高了。这是我根据《内经》的理论和大量的观察来划分的,仅作为参考,女性则以7为基数。
& & 但是,现代登山运动的保护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将我们的运动年龄推至七、八十岁。这种保护,应该从25-32-40这个平台期就开始。
& & 07、护膝
& & 护膝的主要作用是制动,亦即对髌骨的固定。凡是在不平坦的道路上行走,都会引起髌骨的游动,这种游动是造成髌骨损伤的主要原因。所以那些上山时把护膝当护腿,下山时才用的做法是错误的;那些上山时松绑,下山时才扎紧的做法也是错误的。
& & 捆扎式护膝还有一定的协助肌肉支撑的作用,但这个作用很微弱,户外常用的捆扎式护膝主要还是用来固定膝关节的。捆扎式护膝有个较大的问题是其自身重量问题。用于腿部的护膝,假如重量较重的话,长时间使用无异于徒增了较大的负重。
& & 腿套式护膝可作为一般旅行时的护具,虽然其固定作用相对较差,但其保暖作用却很显著。
& & 以前用两条腿和汽车赛跑的土八路,他们的绑腿除了护膝的作用外,还可以防止下肢动脉曲张。
& & 08、护髌(髌骨带)
& & 髌骨带又叫护髌,是一条窄窄的用来固定髌骨的护带,在国内的户外运动中还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和应用,但长途的山地徒步、以及炎热的夏季,它确实是一个不错的东西,值得推广。
& & 09、登山杖
& & 开个玩笑,现在你习惯用双杖的话,基本能避免老来用双拐。熟练的使用双杖,能减轻五分之一的负荷。登山运动中有两个最大的问题:除了不平坦的山路引起的膝关节游动,还有就是我们本身的负重加上我们上下山时引起的负荷倍增,一般上山时负荷能增加3倍、下山时负荷则最大能增加7倍。
& & 10、登山鞋
& & 专业的登山底纹可以提高抓地能力,从而减轻肌肉的紧张,减少滑倒的概率。
& & 鞋子的重量也应该是必须考虑的因素,研究表明,鞋子每增加1克,相当于我们增加6克的负重。
& & 一双合脚舒适的鞋子还可以保证我们不会出现步态变形,而步态的变形往往是引起膝关节伤害的原因。
& & 11、登山袜
& & 登山袜一般较为厚实,较厚实的登山袜有较明显的缓冲作用。尼龙丝袜建议仅作为涉水时临时穿用。
& & 12、UL原则
& & UL所代表的轻量化原则应该成为户外运动的重要原则之一。那种早期的驴友们曾经在岳阳山比试谁比谁背负的更重的做法应该彻底抛弃。应该树立这样的观念:抛开经济投入这个变量,在完成同样的课题时,假如你明显比别人背负重很多的话,至少说明你户外理念和户外知识都不合格。说户外理念不合格很好理解,说户外知识不合格可能有人不服,试想,假如你有足够的装备知识和攻略能力的话,你应该实现用最优化的装备来完成课题,你明显比别人负重很多,说明你装备配置不够合理。
& & 13、其它装备
& & 个人还应该根据自己的需要,考虑适合自己的一些必要装备,比如根据自己的腿型、脚型考虑是否需要足弓垫。
& & 14、准备活动
& & 适当的准备活动绝对是必须的。一方面避免肌肉拉伤,一方面还能促进膝关节的润滑,而按摩后的足够润滑则是减少膝关节损伤的重要措施,因为研磨力是半月板损伤、髌骨软化、关节软骨磨损的主要原因。
& & 15、锻炼相应的肌肉
& & 尤其是股四头肌,对于维护膝关节在运动中的正常机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 16、规范的步伐技术
& & 特别是上下山时,最重要的是步幅要小;尽量避免甚至绝对避免跳跃。
& & 17、减肥
& & 我们前面说过负重问题,如果很明显得肥胖的话,那相当于你比别人多背了一袋子面上山。假如喜欢户外运动,则应该在平时生活中注意控制体重。
& & 18、膝部保暖:
& & 风、寒、湿会引起膝关节的炎症,所以要避免膝部迎风受凉。
& & 19、老驴的责任
& & 领队、老驴应该以身示范,而且领队、老驴也有道义去引导新驴在户外活动中学会保护自己的膝关节。
& & 20、思想上重视
& & 很多驴友未必不知道登山对膝关节的危害性,但总麻痹大意,不去改正已经养成的坏习惯。记住,腿是你的。
九:驴之殇*下――伤心而隐,驴的出路问题
& &&上篇我们讲到:我进这个圈子里玩已经两个多月了,开始很期待能有幸与那些资深的强驴一起玩,但我几乎看不到那些骨灰级的老驴了。貌似眼下的情况是一茬茬的进来,又一茬茬的退出。我以为不外乎两种原因:一则是伤身而退,一则是伤心而隐。
&& && && && && && &&
&& && &&&驴之殇*下篇
&& && && && &&&――伤心而隐,谈谈老驴发展的引导问题
很多驴,最初觉得有聊而来,最后觉得无聊而去。作为一个新驴,野叟在这里探究一下这个问题。
一、先从俱乐部所能起到的作用这个角度说说:
一方面,所费不赀,从而产生失败感。
所有的新驴都存在一个谁也绕不过去的困局――不会购置装备。
新驴在购置装备上走弯路这一条,是所有驴的通病。老头也不能免俗,弄了一大堆神马乐斯菲斯、神马哥伦比亚这样的时装。户内穿你有点二百五,户外穿它有点半吊子,两头不靠谱。
许多老驴总结说,买装备的过程都是慢慢试探、慢慢淘汰、慢慢认识、慢慢成熟的过程。似乎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慢慢试错的过程。我晕!
于是,我从另一个角度考虑,提出这样的设想:俱乐部既可以把它当做自己的义务,也可以把它当作自己的商机。
户外装备算是比较高消费的东东了,而绝大多数驴的经济实力或经济预算相对来说总是一定的,怎么让所有的驴从一开始就少花冤枉钱,尽量在其可承受的范围内实现装备预算效益的最大化,这个问题,作为专业机构的俱乐部可以大有作为,作为经营机构的俱乐部也可以大有作为。
俱乐部可以对其进行规划与指导。不要把自己定义成一个买衣服的,而是要把自己定义成一个导师。让他认识到你是真诚地以专业的态度在指导他,让他认识到你帮他装备的这些东西都是经过优化的选择。这就要求,俱乐部必须有专门的精通装备的指导人员,他除了熟悉装备性价比之外,还必须善于沟通,善于与“客户”互动交流;除此之外,他必须建立“客户”档案,记录与跟踪对象装备的需求情况、购置情况、评价情况等。总有一天当那个驴成熟起来的时候,他会感激你对他在懵懂之初所给予的专业引导,会像范伟那样从心里对你说声“谢谢昂”。
有个老驴说他有五顶帐篷,我问他你有几套房子呢?这个问题应该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的,俱乐部如果能调整自己思路的话,最好的情况是,你的会员不必买那么一大堆帐篷,而他所有的三季和四季两顶帐篷都是你给他提供的。
在你给他规划的装备中,有些装备俱乐部未必经营,但你可以利用你的渠道帮他代购,作为专业机构,你的渠道较之于他本人自购来说,至少可以保证真货和更低的折扣,这样,从他的角度看,既解决了他的装备问题,又让他觉得你真心帮了他;从你的角度看,既扩大了你的经营,又固定了你的会员。
一方面,所愿不偿,从而产生失败感。
首先,最简单的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刺激量是需要根据主体对刺激的适应性不断增加的,假如他爬了两年山,还是永远不变的“中等强度,单日活动,海拔一千,山地穿越”,那他迟早有一天会把西施看成无盐的。就算拉出去了,“三日行程,两天路途,一日穿越”,那与问他“晚饭是吃煲豆腐还是炖豆腐哦”差别貌似不算大。这个问题是个瓶颈,我想抽空专题来弹它一篇。
其次,借鉴西方户外俱乐部的经验,注意加强对会员的引导与培训,让他感觉自己不断在进步,别怕他成了强驴之后跑掉,只要你真诚的把他当会员,那你这里永远是他的大本营,而且他的成长还可以带动俱乐部的成长,试想如果一个俱乐部积聚了大批高手,是不是会吸引更多的驴投奔到你的麾下呢?
最后,俱乐部应加强与会员的互动交流,比如让那些老驴参与方案策划、担任见习向导等,这样就像炖豆腐的锅里又给他加了几棵菠菜,变成味道不一样的菠菜炖豆腐了。
总之,必须让老驴觉得不断地有出息。
二、也从驴自身的角度说说:
一方面,对驴游,你得学会神游、或梦游。
先说神游,事前做案头、做功课先游一遍,事后总结攻略、书写游记再游一遍都叫神游,就像打仗的沙盘推演。拿破仑同学制定并部署完战役方案后就在行军床上睡觉去,他已经打了一遍了,他已经打完了。
户外也是这样,你别总是看到活动召集了就跟着人家去,爬完了之后问人家:咱爬的这个山是安徽的还是浙江的?再告诉人家:今天的山小了,俺还有一膀子力气没使出来。哈哈,这样的驴不在少数,这叫伪驴。
再说梦游,人家李白同学身在山东,梦游浙江,还能“梦游天姥吟留别”呢。有很多驴的梦想之地限于我们每个人的条件我们此生未必真能都去得成。但你总可以不断给自己设立一个梦想,比如说你设想要独立实现鳌太的东西纵穿。那这个梦想就支撑着你,为此你花费几年的时间做体能、技能、知识、装备等等的备战。不管最后你能不能实现,但这个目标总会鼓舞着你玩下去。
一方面,你要更多的借助俱乐部、专家、老驴等的专业帮助,特别是俱乐部,在他们的正确引导下让自己不断地成长,不断地有成就感。但问题是眼下国内的俱乐部几乎都是驴出身,缺乏商业化运作创新的意识,很难满足驴友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
十:啥时候出事儿
& &&以一次户外亲历作为引例:
& & 有一次爬山,向导在峡谷的顶端处喊道:弱驴从那边上,强驴可以从这边上。我思索片刻,便带着驴友Melanie加入了占人数五分之一的强驴的队伍里了。这边没有路,需要在非常陡峭的花岗岩石壁上进行无保护的徒手攀岩。如果你了解花岗岩的话,你应该知道那意味着什么。我是有点恐高的,可那时自始至终没出现平时的“股悚腿颤”――顾不上恐惧,我必须把她带上去。当登上崖顶的时候,我也快崩溃了,现场当时就有人晕倒。我这才开始害怕和后悔,跟Melanie说,带着你不该走这边,因为我每回头看到你挂在山崖上的时候都有一种近乎绝望的感觉。Melanie说我们原来也走过一些很危险的地方,但都走过来了。我跟她说:“宏观地看,那都十分危险;而微观地看,每一步都很安全。在这里一般不会坠崖,因为你精神高度集中;就像我在《驴之五煞》里讲的那样,摔滑一般发生在走神的时候。”
& &&乱弹本篇的缘起:
& & 你会不会认为就安全了呢?会不会认为老头说了,只要集中精力,每一步都会是安全的。不!精神集中只是其中的一个主变量,而且,局面往往会引致你精神绝对地不集中。进一步说,要想精神集中,其实比登山还难,那不是你能轻易控制的。要知道浮躁现在已经成了我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一种相对稳定的共同的民族心理素质了。
& & 对事故进行风险管理这个话题本来作为《驴之五煞》的下篇一笔带过的,因为现在很怵头码字,但似乎这个问题又值得再专题说说。
& & 当时我们说:导致户外事故的原因往往以“因果链”的方式呈现;很多户外事故其实都是由某一链环最先出现裂隙,最终引致整个链条的崩溃。并且就此提出风险管理的两个原则:其一是当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应相应的调整计划;其二是当发现屋漏的时候要相信会逢连夜雨。
& &&参照的重要理论:
& & 1)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墨菲法则。
& & 举一个很极端的例子:1895年,俄亥俄州只有两辆汽车,结果他们还是相撞了!
& & 2)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蝴蝶效应。
& & 举一首西方著名的民谣为例: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争;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帝国。
& &&举证董务新案――关键词:丢失绳索,溺水,失温
& & 乌鲁木齐登协主席、登上博格达峰第一人王铁男,在关于托木尔峰远征队穿越夏特古道时队友董务新遇难的纪念文章中写道:“(2001年)8月9日全队14名队员乘拥挤的班车离开了昭苏县,颠簸了4个多小时才达夏特乡,在忙乱中将全队唯一的一根登山绳子丢在了车上。绳子的丢失,对出于高度兴奋中的队员来说没引起多大的重视,但是作为队长的董务新和我都闷闷不乐,董务新一路上嘀咕着给杨华说‘这次可能要出事,不知道是谁。’绳子的丢失给这次探险蒙上了一层阴影。”
& & 结果,后来他们在涉水横过木扎尔特河时由于缺乏绳索的保护,担任前锋的国内顶尖强驴董务新被河水冲走,搁浅在一片石滩上,失温而死。
& &&评述:
& & 1)假如在丢失一根绳索与丧失一个国内邪毒帝丐级的强驴之间建立一种联系的话,你一定会觉得很郁闷,但这正如丢失一个钉子,亡了一个帝国。事故从那时候就开始了,其实就连他们自己也闷闷不乐地预感到要“出事了”。
& & 2)何不发现丢失绳索的时候就进行补救呢?比如安排在家的朋友、或自己直接通过查号台设法联系上那班车的司机让回程车带过来,然后高价有偿赎回。很多年前我有个朋友坐豪华大巴去济南,中途给我打电话说她想停车方便,但司机说公司规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中途停车上下人。我当即设法联系上济南客运,找到经理,很郑重的照会他:必须马上停车让那位客人方便。在经过简短交涉后,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 & 3)在没有绳索的情况下,为何不调整或终止计划呢?对于地质极其复杂的夏特古道,没有绳索,可以看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条件发生了重大改变,而混沌理论在进行灾变论研究时发现,当着某个次要的变量发生微不足道的变化时,最终可能导致不可控的结果,也就是我们前面指出的蝴蝶效应。
& & 4)同理,08年五一节,河北三夫户外的扬子,命丧太白,当时在身体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海拔3000以上持续出现咳嗽症状)的情况下,对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没有足够的重视,几次错过逃生机会,最后死于高原肺水肿;今年五一节,山西驴友牧野郎重蹈覆辙,当身体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海拔3000以上持续出现咳嗽症状)的情况下,穿越鳌太,最后也死于高原肺水肿。
& & 5)别以为事情就这样完了,董务新案时隔九年后的去年,铁镐俱乐部在夏特古道重蹈覆辙,在涉水通过一条二十米左右宽的河时,没借助绳索保护,以互相抓住前面队友背包的队形行进,结果队形被激流冲到,一死一失踪。墨菲法则告诉我们,只要有可能发生的事情,你应该看作一定会发生。
& & 6)高手也会溺水么?二、三十年前我去烟台位于前七夼的一家疗养院开会,每天晚上十二点后都要去海边游泳,整个海滩就我一个人,同室的人告诫我太危险了,我当对他说“就算能淹死鱼,也淹不死我”。董务新也有这样的自信,此前他们在通过一处独木桥时他说,“我要是滑下去了,肯定可以抱住岸边的石头”。
& & 7)老驴、且有团队的情况下失温而死,这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事件毕竟发生了。因为这就是前面所谓的看似简单的事情,往往会最终成为不可控的局面。
& & 8)看似平常的低级错误也会致人死地,失温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前户外运动的主要事故原因之一,在运动医学、装备科技等高度发展的今天,这已基本不是问题了,但国内当前的户外事故中失温的情况仍屡屡发生。夏子在灵山最后出现失温、华峥嵘在鳌山最后出现失温、任圣杰在苍山最后出现失温、杨戈在玉珠峰最后出现失温、李斌在道峰最后出现失温、周睿在清凉峰最后出现失温、黄春燕在多雄拉山最后出现失温、冯勇和李明利在可可西里最后出现失温……。
& &&结论:
& & 你是否发现,对于那些经验丰富的老驴来说,当出现了某种征兆的时候,似乎有个心魔在迷惑着他们,然后命运将他们一步步地拖向不归路?比如上面提到的那个杨子,他是专业领队,当时曾经上来两拨救援人员,都被他们辞退了(或说骂回去、或说拿钱打发回去)。这个过程看上去似乎有鬼,是的,确实有鬼。对这个问题将来我们另开一篇《驴之三鬼》来讨论吧。
& & 最后,再让我们总结,并强调一下吧:
& & A、导致户外事故的原因往往以“因果链”的方式呈现。很多户外事故其实都是由某一链环最先出现裂隙,最终引致整个链条的崩溃。所以对风险管理的决策宜尽早做出,应本着防微杜渐的谨慎原则。
& & B、当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应相应的调整计划。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当异常状况演变成灾变的时候,往往是不可控的。
& & C、当发现屋漏的时候要相信会逢连夜雨。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十、和谁去爬山
打仗的军人常这么说:不怕狼一样的敌人,就怕猪一样的战友。
登山的老驴有时这么说:挑选队友,甚至比挑选老婆还重要。
这些说法肯定是有道理的,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和谁一起去参加户外探险活动其实是有讲究的。
首先,队友的异常状况会危及到你。
比如去年道拉吉里峰山难,一个队友在下撤至m时出现异常状况,队伍不得已在距C3营地200-100m的地方露营,延迟了下撤时间,致使氧气耗尽,最后另两名队友因高反滑坠,造成三人死亡的悲剧。
其次,你将对队友的事故负有法律上和道义上的责任。
比如号称广西第一案、和广西第二案的两个案例,均宣判所有队友负有一定的法律责任。
即使如绿野灵山案,法院宣判你免责,那你是否也将终身背负一种道义上的包袱呢?
再次,极端情况下需要队友实施“自杀式救援”。
这在彼此缺乏深厚情谊的情况下是不可想象的。
最后,缺乏纪律性的队友,是事故隐患。
不管强驴、弱驴,缺乏纪律性的驴就是队伍最薄弱的那一环,是绝对的害驴,害群之驴。
有鉴于上,就需要我们在平时户外活动中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参加活动的俱乐部尽可能相对固定,这样便于彼此增加对综合能力、处事风格的了解,便于培养信任和感情。
这样的话,比如像福建南平黄姓女驴友在武夷山穿越活动中的出现的悲剧就绝对可以避免了。
第二、留意建立自己相对稳定的驴友圈子,以便在面对富有挑战性的户外探险活动中,能有自己忠诚而可靠的队友。
“天下驴友是一家”,在我们相对成熟后,有时候我们很想参加一些异地的户外召集活动,或自行组织活动,如果能有铁杆驴友同行,那绝对是一件幸事。
十一、勇于放弃
余则成说:有一种失败叫占领,有一种胜利叫撤退。
老头子说:有一种失败叫登顶,有一种胜利叫下撤。
2010年4月12日,道拉吉里峰,一支来自澳洲的登山队面对天气的异常,放弃,下撤;一支来自中国的登山队面对天气变化,攀登,登顶。结果,惨剧了。
2010年10月6日,玉珠峰,一支来自澳洲的登山队面对队伍状况的异常,放弃,扎营;一位来自中国的登山者在孤身一人的情况下,攀登,登顶。结果悲剧了。
王石讲过一个小故事:“据我所知,登顶珠峰未果,次数最高纪录的人,是登了七次也没到顶。这次我们到了尼泊尔,从南坡登山,是我们18个人,上去了12个。其中有一个从日本来的老太太,70岁了,她这次是第五次攀登了,但还没有登顶。”
还有一个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一位来自西方的小伙子,来到尼泊尔,在珠峰六千左右的营地扎下来,进行适应,这是他第七次来冲击顶峰了,以前的六次尝试都失败了。但这次运气也一样糟,在距离顶峰还有一、二百米的时候刮起了大风,他最终还是放弃了,据说后来他创建了一个户外品牌。
为山九仞而功亏一篑,可惜吗?别说那些八千高峰,就是淄博南部丘陵的这些小山头,俺都草鸡过。那天大、小寨穿越,Melanie在登第一座山峰时感到身体不适,我就说服她放弃。我跟她说,这些山永远在这里,下次还有机会。
山就在那里。大约一亿三四千万年前开始的燕山运动就完成了主体结构,大约三千万年前的喜马拉雅运动又完成了内外装修。从那时起,山就静静地等在那里,将来你再来拜会它的时候,山还会在那里。
好了,现在就让我来教你一条户外探险运动非常重要的原则:挑战自我,勇于放弃。
别跟我说你是去挑战那山,你不够个儿。老老实实跟我再重复一遍:挑战自我,勇于放弃。
我曾跟赤道与北极聊过一件事儿:一位朋友跟我去爬山时感到非常的艰难,我自始至终都没有鼓励他坚持,而是不断跟他说,怎么样?不行就放弃!后来我留言给赤道与北极,告诉她其中的道理以后有机会再说。就是这个道理――勇于放弃。要知道对很多人来说,放弃是需要勇气的,放弃甚至比坚持还难。
善败者不亡。对这个道理毛泽东是这么表述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他不但说得好,做得更好。井冈山反围剿时国军一来他就走,后来一走干脆走了两万五千里,跑到陕北后胡宗南一来他还走,最后走进北京城了。
山,就在那里,一亿三四千万年前开始的燕山运动就完成了主体工程,三千万年前开始的喜马拉雅运动就完成了内外装修。从那时起,山就一直在那里。而你需要做的是留下你这副驴架子。
十二、迷向与辨向&
迷向与迷途是户外运动的两个重大问题。相信户外网站应该有不少讲这个问题的。但我这里要讲的是我个人对这一问题的一些经验与认识。这里先讲迷向,抽空再讲迷途。
我把迷向分为两种:调向与掉向。
一、调向:
比如你确切地知道你面向的应该是东方,但在你的脑子里无论如何都觉得它是南方,我把这种情况叫做调向。
这种调向的问题比较好解决,我的经验是:闭上眼睛,稍许分散一下注意力,然后把思想从对它是南方的惯性思维、从对它是南方的偏执中慢慢拉回来;然后通过心理暗示,想象着你是在面对着日出的方向,你的左手是北方,你的右手才是南方。注意,最好通过联想把它们与你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这就相当于你在自己的概念系统里把一个维度空间转换了一下。这招儿很灵,马上你就会有一种顿悟的感觉,在脑子里把方向调整过来了。
二、掉向:
掉链子了,直接找不着北了,直接分不清东西南北了,我们把这种情况叫做掉向。
掉向后需要的就不是调整了,而是需要借助于一些可靠的物体来对方向进行辨识。
以前无意中浏览过一些这样的科普,总觉得他们往往人云亦云,不着边际:
教你拿丝绸摩擦针然后用线吊起来。――我有针线的时候说明我的背包还在,既然背包还在,包里就有备用罗盘,用不着针线自制指北针。
教你用植物判断,树冠茂盛的一边向阳,树桩年轮疏阔的一边向阳。――你照着这个到山里对着那些大树相相面,保证让你啥头绪也看不出来;你找个树桩看看,没有用电锯给你留下的平整的树桩,都是斧头砍得乱七八糟连年轮都看不见的树桩。
教你用风向判断。――你经常会发现山里的风会因峰面与山体的阻碍产生乱流。
教你看月亮,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意思是上半月上半夜上弦月的月面朝西――你八成不知道今天是农历几月初几。
教你用手表对着太阳,用当时的时间(24小时制)除以2,取商数,表盘平放,得数时间对准太阳,此时,12点钟方向为正北方。――我十几年没带表了。
教你立竿见影,树根杆子以投影判断方向。――太阳当头的话,不用杆子你也知道那是南。
网上说的那些方法当然都有道理,别人讲的我不重复,我只想以我个人的经验谈谈我对辨向的一些认识:
第一,双备份的原则:
除了你那具有罗盘功能的GPS之外,一定要另带一个机械指北针,以防备电子指北针电量耗尽、丢失、受干扰、极端气象条件下失灵、故障等。注意,作为应急的机械指北针应该小巧轻便,应该带在身上而不是藏到包里,以备紧急弃包的时候还有的用。
第二,互证的原则:
万一,在没有仪器又必须凭经验辨向的情况下,你要知道你下一步的逃生方案可能建立在对方向判断这一条件上,必须确保你对方向的判断是正确的。户外技术论坛讲的那些方法你都可以用,但不能用孤证的方法研判,而是尽可能用两种以上的方法进行互证,并且求证过程中没有出现明确的反证,只有几种方法互不矛盾,且都支持或接近你的论断的时候,你才能最终采纳。
十三、驴行游记
& & 咱说的不是怎样写游记,那是咱在小学时学的东东,况且念书时俺也不算好学生。
& & 当了“驴”之后,看了一些驴友写的游记,三言两语说说俺看对驴行游记的看法吧。
& & 一、别不写
写给自己:别不写,游记至少是写给自己的,写游记让你在身体上吭哧吭哧的驴游之外又平添了一层精神上曼妙而深刻的神游,促使你更多地去了解、理解、思索、感悟你的驴行或驴游。
写给将来:别不写,游记是为了写给你将来的,总有一天,你垂垂老矣,偶尔翻出你当年那些坚忍跋涉的记忆来,一定会让你感慨万千,老泪纵横。犹如美人迟暮时捧着当年白马王子写给她的那些情书一样激动不已。世界是年轻人的,现在你拥有很多,但当你壮士暮年的时候,留给你的只有那些人生的回忆,那些记录了你人生旅程的东西便成了你那时候的财富,而那种精神财富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照片不足以承载太多,游记能让你那时候变得更加充实。
二、电报体
未必你每一次驴行都要写,但当你有所感悟、有所感触、有所感怀的时候,最好还是把它写下来。
只是我读别人的游记时有个毛病,也许我不但怵头码字也怵头认字吧,唯有那些电报体的游记才能让我读下去,哪怕错别字连篇,也往往不忍释卷。
电报体是诺奖作家海明威的发明,简单说就是两点:其一,简约原则,尽量别煽情,少发挥;其二,“冰山原则”,把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呈现给读者,让读者去探究冰山的全部。
十四、论坛
现代户外运动注定了其必须借助、依托网络平台,所以网站很重要。
毕竟驴友们一般只有在周末才有机会参加户外活动,平时例常的在线交流可以维护驴友对俱乐部的归属感。搜出来一些淄博户外运动俱乐部的网站看了看,觉得有些论坛办得确实让人郁闷,于是想把自己曾经的一些体会与大家交流一下。
“年轻”的时候泡过坛子,熟悉本驴的朋友想必知道俺曾把一个数月滚动一版的冷版,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带成了一个一日滚动数版的热版。虽然都是过去的事儿了,但那些切身体会对正运营着户外论坛的俱乐部可能还多少会有些帮助。
干货与水货:
论坛需要水货,众人拾柴火焰高,灌水可以让灌水者有一种参与感,令其置身事内,不再把自己当外人。起哄也是一种人气。
但论坛最重要的还是应该强调干货。必须有自己的东西,必须有硬邦邦的东西。一方面通过转帖把一些其它网站的好帖子归集到这里(当然要注明是转帖),这样让坛友觉得无须到处溜达,别处有的这里都有;另一方面自己的那些硬邦邦的东西又让坛友觉得这里才是正宗,别处没有的这里也有。干货的质量与数量最终决定了坛子的人气。
水货是纬,决定了坛子的横向宽度;干货是经,决定了坛子的纵向高度。纵横一乘,坛子的大小就出来了。
灵魂人物与核心骨干:
坛子需要一个灵魂人物,他(或她,下略)可以是版主,也可以不是版主。但作为老驴、或强驴、或数码驴、或驴博士,他的思想见识,他的人格魅力,是坛子生命力的灵魂所在。他至少必须具备两种素质:其一,学习能力与见识。他的学识吸引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群体,这个群体再往外辐射,从而积聚一个更大的松散的群体。其二,组织管理素养与包容力。人上一千,形形色色,当着他面对的群体较大时,也意味着他必须面对更多不同的声音,而组织管理素养与包容力可以使他对文化、思想的“多样性”进行融和。
在灵魂人物周围还应该有几个人(一个不嫌少,几个也不嫌多)作为核心骨干,这个核心层可以是自然形成的,也可以是特意安排的。他们必须有奉献精神,能对几乎所有的帖子给予鼓励、讨论等互动。
线下交流与交友平台:
线下交流有着升华的作用,能够把坛友、驴友们虚拟的关系提升为一种更加牢固、更加亲密的现实的关系。在骨干人员有意或无意的带动下,大家现实中的交流最终可以把坛子变成一个交友的地方。
版面设置与管理原则:
板块不宜太多,太多的板块设置势必使得有些板块缺少资源,若存在那种好久都不见更新的板块,也会最终给整个论坛平添一种清冷感。
论坛管理原则最最重要的就是:包容多样性。只要不违法,来的都是客。
十五、让救生哨能救生
救生哨也叫求生哨,能发出人耳较敏感的3000HZ的声音。我只在第一次参加户外活动的时候听到有人出于好奇吹过,以后再也没听到过。
一直期待着有救生哨帮助救生的报道,可一直没有。户外救生实战有过用到救生哨的案例:比如鳌太失踪案搜索队员一边呼喊一边吹着救生哨;清凉峰失踪案搜索队员一边呼喊一边吹着救生哨等,但众所周知,那都无功而返,他们最终没有听到失踪人员发出的求生哨音。
最近有一个案例倒是差一点让救生哨露脸。今年五一节,有两个分别是78岁和74岁的“老”驴受困于云蒙山时,他们听到了救援队员的喊声和哨声,但遗憾的是,一方面非常虚弱的他们无力呼叫回应,一方面他们又没带求生哨。这事儿带给我的疑问是:第一,通常老人会更顾忌安全问题,作为有着相当户外经验的他们为何没带救生哨呢?第二,尽管老人一般花费比较节俭,但救生哨批发只有几毛钱,零售也就几块钱,为何他们不买救生哨呢?第三,老人因体能较弱为了减负一般不带太多户外装备,但毕竟救生哨的体积和重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记啊,为何他们不带救生哨呢?
据我了解很多人根本不带或根本没有救生哨。至少目前,或许因为某种原因,救生哨不救生。什么原因呢?我的思考是,可能是因为让一些貌似有学问的老驴把事情弄坏了。怎么弄坏呢?答案是:设码太长,约法太繁。有人甚至让救生哨担负一些一般通讯行的功能,这绝对是错误的。
我最早想象,既然是求救哨,那么它一旦发出哨音,就一定应该被理解为求救信号。这有两种情况:一是,发信号者能够按照摩尔电码较准确的发出SOS,SOS属于常识性的,虽不是所有驴都知道,但作为常识,总会有很大很大一部分驴能够知道。二是,在发信号者不能较准确发出SOS的情况下,所有听到哨音的人都应该依据当时当地的情势先假定为求救信号,再设法去证实或证伪。
曾在淄博有户外网站上看到有驴友转帖过关于救生哨的用法(见附件),我当时就觉得那可能有问题:首先,临时性约法应该本着立法宜简忌繁的原则,而那些规定太过繁琐了,会令不少人因怵头而不去依赖它,久而久之让救生哨的作用打了折扣。其次,通讯性的东西本来可以交给领队、副领队、助理领队携带的手台,根本没必要用救生哨,把指令与通讯也加进来,反而会增加误码和乱码,当大家对解码觉得不胜其烦的时候,久而久之也会让救生哨的作用打了折扣。
那么如何化繁为简呢?我觉得甚至不需要约法三章,两章足矣:
壹.所有驴、在所有户外活动中、非为求救,不得使用救生哨。
贰.一旦听到救生哨发出的哨音,均应该当做求救信号去处置。
如果需要做一个解释条例的话,那么对第一条可以这样要求:领队组织安排的户外求生演习演练时,你可以过把瘾。对第二条可以这样要求:你虽然听到了,但根据语境你觉得像是吹着玩,那也要求你先当做是求救。
附件:(原文较长,仅转原帖之一部分)
符号说明:●短音(一秒内);■■■长音(3秒以上);指令内哨音间隔2~3秒,指令间的间隔30秒以上(比如重复发指令需要间隔30秒以上);
通讯(T):■■■(一长音)用于队伍的声音通讯联系,以确定相互之间的哨音方位,在收到哨音指令后发出代表收到指令(同喊话喂~~~~~ 相似);
集合(U):●●■■■(两短一长)向哨音的方向集合(同喊话集合啦~~~~
前进(V):●■■■(一短一长)休息时发出代表全队出发、行进中发出代表加速前进(同喊话冲啊~~~~ 相似);
前队等待(W):●■■■■■■(一短两长)用于队伍行进距离过长时,要求前队等待后队(同喊话请等~~~等~~~~
要求支援(S):●●●(三短)当遇到困难需要寻求帮助时发出,收到信号者以通讯音(T)回复表示将前往支援(同喊话急!急!急!相似);
求救(SOS):●●●■■■■■■■■■●●●(三短三长三短)这是国际通用的SOS代码,请大家熟记。
十六、迷途
月初的端午节去徽杭古道,我在“累得一步都不想走+饿得浑身发慌+独自一人+持续大雨+北方人对旱蚂蝗的恐惧”中,要从绿景村到蓝天凹找人,途中遇到过有两个岔路。
当出现第一个岔路时,我先是一屁股坐下来,然后自我鄙视了一下:嘿嘿,傻了吧?我发现两条岔路的夹角很小,估计应该能合流,当时决定,先按相对较宽较平的路探,适时回探另一条,走不多远,果然看到能合流,于是回去验证了另一条。
拔到高处,又出现一个丁字岔路,我还是先一屁股坐下来,继续自我鄙视一下,然后给两条路相面,发现一条通向高处,另一条下坡,我记得来时是上坡的,现在应该下坡才合理,当时决定,先探上坡路几十到一百米,再回探下坡路。结果走了不到一百米,断定这条路确实没走过,于是回去验证了下坡路。
其实这个引例还不能算迷,仅是有点晕菜而已,眩晕与昏迷毕竟还是两码事,只是因为它刚刚发生所以才讲到它。
2.迷途是户外运动最重要的课题
所有的人在陌生的地方都有可能迷路。比如彭加木这样的地质专家,迷失在罗布泊,至今三十年了无影无踪;比如任铁生这样的地理老师,有着三十年户外经验,迷失在北京门头口的妙峰山,至今快三年了无影无踪;比如老边这样的老驴,迷失在太白山,至今整三年了无影无踪;比如大杨这样的强驴,迷失在鳌山,至今也半年了无影无踪。这告诉我们,不但罗布泊那样的“海洋”里能翻船,即使门头沟这样的“阳沟”里也照样翻船。当然也有走出来的,比如当时还算大半吊子驴的大白鲨,靠他那大半吊子功夫和运气数天后重返人间,之所以不叫半吊子,是因为当时他毕竟走过两次了;而之所以不能叫一吊,是因为他由于整理鞋套而导致的“脱队”给很多人的精神带来了近乎崩溃性的折磨。
迷路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常识、经验、稳定的心态、和科学的对策。
所谓“不可怕”,是因为对于一个驴来说,迷路与探路的过程本身就很刺激,我经历的每一次探路都让我有种兴奋感。
所谓“可怕”,是因为统计显示户外事故呈现这样的分布:占事故的七、八成是最先出现迷路,迷路后占七、八成又在盲动中出现滑坠,也就是说占半数的户外死亡事故是迷途所致。
3.避免迷路的根本是别迷路
我说一句也许不大好理解的话:避免迷路的根本方法,是你事先就努力别迷路。
也许你说,我平时就容易丢路,那我告诉你:不是你忘了路,而是你没记住路。
有关记忆的研究表明:记忆的实质首先是记,其次才是忆。换句话说,记忆的核心是入库与存放的问题,而不是出库与提取的问题。
4.事前准备要充分
尽可能找到别人的攻略、地图、游记,以及当地的气象资料、动植物资料、地质地貌水文岩石等地理资料进行认真研究。
事先在大脑里对该地域、以及预定线路进行空间构图。脑子里形成一个尽可能详细的、哪怕是框架性质的概念地图,把地图装到脑子里,既可以保证你在户外实践中不至于出现较大的偏差,也可以提高你的纠偏效率。
把方案做一份精简的路书,随身携带。
5.将行程报备
将你的预定活动时间、预定线路、预定目标、主要装备情况、同行人员、联络方式向你的亲友或关系较密切的户外俱乐部报备。
我记得大概三十年前貌似在《读者》看过一个案例,一个老家伙带着他的小孙子去洞穴探险,按照美国洞穴协会的要求必须事先登记。结果爷俩在迷宫似的洞穴中迷路,与外界完全失去联系,后来洞穴协会正是根据他爷俩的登记报备有针对性地展开救援才使他们脱险。
即使在中国的户外失踪案中,还没听说过外界接到报案而不施救的,于是就提出了两个问题:及时报案、和准确报案,这就意味着事前报备是有必要的。
6.随时用心记路
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很用心地去记路:
记所有的岔道;
记途经的具有标志性的巨石、大树、建筑(比如护林木屋、牧羊石屋)等;
记途经的具有特征性地貌的山梁、溪谷、草地、树林等的大致方位或走向;
7.警惕容易迷路的路段
在通过密林、转道山脚、或路迹不明显等后队很难看到前队踪影的地段,一定要注意收缩队形。
在容易产生疑惑的关节点,必要时做出指向性标记。指向标记最好是行动前大家有所约定。
8.发现迷路后最重要的是别慌
别慌。安静下来。深呼吸。冷静。
不要埋怨领队或向导,不要彼此互相指责。
大家讨论对策,讨论应急方案,并达成共识。
9.确定方向和大体方位
首先要确定方向。迷向与辨向的话题我们另题弹过,在此从略。
但如果你就是确确实实找不着方向了,怎么办?退而求其次,我教给你一个从数学上借鉴来了的办法,你自己暂时定义一套方向系统,在脑子里建立一个坐标系,用以临时性地指导与记录你的探路活动,这样可以避免兜圈子瞎撞,避免在错误的方向上越走越远。在这个假定的方向系统里,北也许不再是指向北极星,而是你指定的某个容易看到的山尖。
其次要确定大体方位。主要是在前述“第4条”那个头脑中的概念地图里中明确一下大体方位。
10.想办法回到来路是迷路的基本对策
刚发现迷路时的那个地点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与“正路”不会偏离太远,要回到那里,并将那里作为一个基点,所有的探路行动都必须依此基点进行辐射,对某一方向进行试探后,应该先回到基点再进行其他方向的探路。
户外迷途探路失败的案例,往往都是因为在找路的过程中越来越远地抛弃了这个基点。
11.做好标记
从你迷路的那一刻起,对你探路的整个过程中所有的关节点都应做好明显的标记。这一点非常重要,这将是你最终发现自己已经既不能战、又不能守、也不能退时,让你能降的重要资本。
12.分组行动不可出现落单
如果是三个人,无论如何分组都会出现落单,这时候就不要分组,探路或留守都必须共同行动。
如果是四个人,可将体能最弱、同时资历最浅者留下,并给他配备一名相对体能较弱、但有一定经验者负责,俩人组成留守组;将留守组安置在既安全、又容易在远处看到的地方。另两个人组成探路组,探路组俩人不可分开,可将重装备卸下交留守组保管,只带上必要装备轻装探路。
一方面,留守组无论如何不得擅自作较远距离的移动;一方面,探路组尽量在约定时间内赶回。
如果是一个人,探路时不要人包分离,不要弃包探路。
13.道路的分类
我们可将山中的道路大体分为四种:
第一种,人道:由于人类经常性活动踏出的道路。
第二种,驴道:咱们驴的户外活动踏出的道路。
第三种,羊道:放牧、采药、砍柴、捕猎人员踏出的道路。
第四种,兽道:原本不算路,不过可以开辟并走通。
人道,一般来说路的特征较明显,较易通行。
驴道,草有倒伏,甚至枯黄;仔细辨认可见登山杖杖尖的印痕;偶见垃圾驴丢弃的垃圾。
羊道,首先,是灌木及树枝有折断;其次,我在北方走过的所有的山里都见过散布着羊粪。
兽道,依靠对山体与沟壑走向,综合推测出的可能开辟并走通的出路。
15.时间的问题
如果探路组与留守组有时间上的约定,则探路组应先放弃探路而争取在约定的时间赶回碰头,在说明情况后再继续原先的探路。
如果有足够的信心与能力自救,从探路到脱离迷局的过程有时候需要数小时,这要求探路者不要急,不要慌。
在有些难度较大的线路上,从发现迷路,到探路,到最终突围,有时候需要数天,应该做心理上的准备与物资上的统筹。
探路必须在太阳落山前两小时左右暂时终止,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安排当天的宿营。
16.最坏的打算
无论你是多么老、多么强的驴,如果迷路一个白天以上还不能脱离迷局,即应开始做最坏的打算。
如果迷路时天气情况较坏,或有变坏的明显趋势,则应一开始就做最坏的打算,因为在雨雾雪等天气里,你基本就无法码踪寻路了。
如果迷路时身体状况与心理状况有故障,则应一开始就做最坏的打算。
如果感觉无望,也应尽早做最坏的打算。
17.最坏的打算
当你确信迷路,就是找不到路的时候,就应该把战备级别提升至最高等级,甚至进入战时状态了,绝对不可心存侥幸,要做最坏的打算,一切为了一个目标:活下去!
18.坚定求生的信念
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领队及核心人员还要积极影响团队的情绪,避免悲观失望的情绪漫延、失控。
你应意识到,其实在那种情况下,要做到冷静是很不容易的。不过,你必须冷静。老百姓有种迷信的说法叫“野地里遇见‘挡’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司一起旅游的说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