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业强国,如何从农业大国 成为世界强国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发出的声音是:2014年中国经济的头等大事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为什么?为什么在中国粮食产量十连丰之年,中国粮食产量一百年当中最长的一个连续丰年周期之后,中国府库盈满,完全没有饥馑之忧的时候,中国会把国家“粮食安全”放在2014年中国经济的头等大事的位置上?

  当中国大规模地拆除城乡二元化的藩篱,当农民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当农地展开大规模的土地确权、土地流转,建立土地股份制合作社,农户庄园,超级大农场。从一家一户的“包产到户”的小农业,正在转向现代化的大农业之际,国家不能不对粮食安全高度关注。

  而我们认为,中国农业必须完成这一次蝉蜕,不如此则不能化蛹为蝶。这个过程可能会很长,也许两三年,也许三五年,但一定要走。2014年将会是等待发令枪响的一年。

中国的粮食缺口在不断加大   2003年,中国粮食生产“十连增”的起始年,当年产粮4.3亿吨,人均粮食消费量为334公斤。中国生产的粮食勉强够吃。粮食进出口基本持平。

  2009年,中国生产粮食4.84亿吨,这一年是中国粮食连续丰收的第6个年头,可这一年中国消费粮食4.97亿吨。中国的粮食消费增长更快,从勉强够吃到不够吃了。这是因为中国人吃得好了,中国人食谱中的肉奶蛋比重加大了。2009年粮食消费的缺口高达1300万吨。这种入不敷出的差距,还在继续拉大,丰年尚且不够吃。

  2010年8月,中国的粮食价格同比上涨12%。涨幅高达两位数。中国的粮食价格已经大大高于国际粮食市场的粮食价格,本来中国的粮食在丰年都难以糊口,可现在,即便有点盈余,也没法出口了。

  2013年,国产粮食达到历史最高峰的6.01亿吨,与2003年相比,整整增加了1.4亿吨。增幅可谓不小。人均粮食占有量为425公斤,却更加不够吃了。2012年,中国净进口粮食7000多万吨。不过两年,中国净进口粮食增加了490%!目前,中国三大主粮的净进口(进口数大于出口数)已常态化。

  在过去三年中,玉米、小麦和大米的进口量都在翻倍增长。中国的玉米进口在2012年达到520.7万吨,小麦进口达368.9万吨,大米则达到231.6万吨。此前的两年,中国玉米的进口分别为157万吨和175万吨,翻了好几番。

  据农业部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将上升到5.54亿吨。缺口将加大到1亿吨以上。这表明中国既不是农业生产的大国,也不是农业生产的强国。中国正在成为农产品的纯进口国。

  与此同时,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影响,中国的耕地面积在以每年40万公顷的速度减少。虽然中国不甘心沦为粮食纯进口国,但农业部官员认为,到21世纪第二个十年结束的时候,很可能会出现这种局面。

  中国过去一直努力要把粮食进口控制在5%以下,现在看来,没能做到。政府转而加大了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业内认为,农产品也会像石油一样出现问题,成为农产品的纯进口国。中国将不惜一切代价,保证粮食供应的安全。

  根据《经济学人》智库发布的《2013年世界粮食安全指数报告》,西方国家占领了全球粮食安全系数排行榜第一梯队,中国则位列第42位,大大领先于中国的,包括粮食严重依赖进口的日本(18位)和韩国(24位)。如今,中国的双脚已不可避免地踏上了海外粮食进口的疆土。

中国粮食需求将推高全球粮价   说到此处,让我们再读一条新闻。2013年10月4日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刊文《中国粮食需求将推高全球粮价》。该文称,中国正在成为粮食进口国。这并非是因为中国农业生产落后,中国的粮食安全政策使这项任务更加艰巨。这项政策坚持农业生产自给自足,限制粮食进口。

  报道称,虽然中国的肉类生产基本实现自给自足,但粮食,特别是作为家畜饲料的大豆,还远远达不到这个要求。在过去15年里,中国的大豆产量下滑,国内消费需求已经达到产量的5倍。外国大豆如今已经普遍存在于中国的农业价值链中。

  今天,中国大陆与日本及中国台湾地区越来越像,随着城市占用了越来越多的农业用地,城市化让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农田。中国正在成为粮食进口国。

  这些趋势将给世界造成巨大影响。以大米为例,尽管中国的大米产量在20世纪迅速增长,但2012年,中国不得不进口260万吨大米。中国在过去50年里一直是大米净出口国,该国购买大米可能导致全球价格出现历史新高。

  现在就断言中国国产大米供应会出现大豆生产那样的瓶颈,导致中国成为进口大国还为时过早。但最近在中国中部发现的镉超标大米,以及此前的一系列食品丑闻,显然是无助于缓解压力的。焦虑的中国消费者将放弃国内大米,选择国外生产的大米。

  今后,中国可能会被迫增加粮食进口,这对美国等主要粮食出口国有利。但就像中国过去10年的工业和房地产繁荣推高了石油、煤和铁矿石的价格一样,未来10年,中国粮食需求增长,可能导致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粮价上涨。中国已经消费了全世界60%的大豆出口量。这一趋势继续发展下去,中国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全球粮食供需关系。

为什么236个中国农民不抵1个美国农民?   说“236个中国农民不抵1个美国农民”,这话让我们很有些挫败感,让我们有点儿气馁。可这是事实,是我们必须清醒地面对的事实,一个能让我们知耻而后勇,能让我们奋起直追的事实。

  世界银行2008年报告显示,2000~2004年,中国农业人口的劳动力比例占总就业人口44.1%,而同期美国的农业就业人口,仅占总就业人口比例的0.58%~2%。准确的数字为2846389农业人口。也就是说,美国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仅为不到300万人。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11月19日在京发布《社会蓝皮书:201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指出,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超过50%,这意味着中国城市化水平首次超过50%。

  蓝皮书中说,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中国城镇人口比重为49.68%。

  据2011年4月2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中国的人口总数为13.亿人。那么中国的农村人口应为6.7亿人。也就是说,中国的农业人口为6.7亿人,而美国的农业人口仅为284万人。中美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之比超过了236:1。

  美国以不到300万人农业人口,造就了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农业。美国用不到0.58%的农业人口所生产的粮食,使美国人均占有的粮食超过了1吨(而中国人均占有的粮食仅为美国人均占有的粮食的1/3),成为了世界粮食生产出口第一大国,其一个国家的粮食出口,就占到了世界粮食出口总量的一半。

  美国的玉米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0%,稳居世界第一,出口量占65%,居世界第一。美国玉米单产在8.5吨/公顷,而我国的玉米主产区,东北地区单产只有6吨/公顷。

  美国的小麦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1%,居世界第三位,出口量占33%,居世界第一位。水稻产量占2%,居世界第十,出口量占16%,居世界第三位。大豆产量占35%,居世界第一位,出口量占67%,居世界第一位。棉花产量占18%,居世界第二,出口量占24%,居世界第一。

  这些享尽辉煌的数字,都是因为有了建筑在土地私有制基础上的工业化的大农业。

  看罢了美国农业,我们再看中国农业。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小麦和大米消费国,第二大玉米消费国,开始对世界粮食市场构成压力。为什么?为什么6.7亿人种粮拼不过300万人种粮?我们该不该仔细地想想?中国的土地制度不改革成吗?

为什么美国的食品价格这么便宜?   四大原因:美国的高速公路几乎不收费,收费的高速公路仅占高速公路总里程比重微不足道;美国所有食品环节均免税;美国的超市食品没有入场费;美国的农业是建筑在土地私有制基础上的工业化的大农业,而中国的农业是建筑在土地集体所有制上的家庭承包制上的小农业。

  美国的农业是现代化的大农业,而中国的农业是一家一户的自耕农业。就中国农业来说,没法和美国的大农场竞争,在知识、市场、土壤、机械化程度等条件上,中国农产品明显地处于劣势。

  这是“为什么美国的食品价格这么便宜?”的答案。

粮食战争:这样的警告能不能让中国猛省?   2012年12月15日英国《金融时报》刊发了这样一条消息:《中国成全球粮食市场大买家》。文中说:

  “中国2012年1~11月份的谷物进口,已达到1340万吨,较上年同期的450万吨增长了两倍。这种大肆进口已经让北京成为世界第二大大米和大麦的进口国,而且位居玉米的前10大进口国和小麦的前20大进口国。”

  这并不是一种常态的变化。多年以来,中国的粮食基本上能自给自足,粮食进出口大体相抵。直到前几年,中国还只是进口很少量的优质大米和少量的小麦,几乎不进口玉米,坚持自给自足。但是,这种现象正在发生转变,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现在又开始把玉米、小麦、大麦和大米等谷物,纳入其大宗进口产品名单。

  英国《金融时报》接着说,处于美国内陆的内布拉斯加州,从未感觉像现在这样跟中国关系密切。过去5年来,该州对中国的谷物出口翻了一番。内布拉斯加州的最高农业官员格雷格·伊巴赫最近访问北京时说:“中国代表着一个巨大的出口市场和一个日益扩大的出口目的地。”

  他的讲话在验证中国的粮食缺口越来越大。那么,中国的粮食进口对全球粮食供应的影响有多大?

  荷兰合作银行为农业综合企业提供贷款的最大银行之一,该行说:“对于中国来说,即使中国仅进口5%的玉米,那也将相当于全球玉米交易的1/3或者将近一半。” 影响竟大到如此程度。

  早在30多年前,开始进入高速经济增长阶段时,中国就一直面临一种可怕的预言式警告:中国对粮食日益增长的需求,可能导致全世界的粮食短缺。

  外媒是这样解读中国的农业前景的:中国农业领域的高级官员陈锡文最近承认,增加谷物和含油种子的进口,可能是不可避免的。他在北京召开的一次会议上说:“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已经变得非常必要。中国的农业产量一直在增加,但需求增加得更快。”

  外媒对中国农业发展的评论客观而中肯,确切的定量分析,很有说服力,我不知道这一切能不能让中国猛省?尽管中国已经拥有了强大而现代的工业,相对较为发达的科学技术水平,但农业依然弱小而落后,弱小而落后的不是中国的农业科技,而是中国的土地制度。中国的粮食自给率仍然很低很低,甚至在快步走向农产品进口第一大国。

  那么,强大的工业与强大的农业不可皆得吗?否。

  美国便既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又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农业国家。美国是世界粮食出口第一大国,美国的粮食出口支撑着世界粮食出口市场的半边天。我们真不知道,如果没有美国的粮食出口,这个世界会怎么样。

  美国用不到300万农业人口,准确的数字为2846389农业人口,制造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农业,制造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农业国家;而中国用6亿人种粮,用比美国多出200多倍的人种田,仍不能解决中国自己的吃粮问题。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尚不到美国人均粮食占有量的一半,仅为0.45吨左右,而美国人均粮食占有量为1.1吨。这就是现代化的大农业与一家一户的小农业的差距。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现代化强国是一个跛足的现代化强国,如果没有强大的农业,中国始终在用一条腿在现代化跑道上蹦跶的国家。

  如果我们仍在农业的改革开放上谨小慎微,小修小补,保守如斯,如果我们始终视中国的土地制度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雷区,那么中国的粮食自给率便会不断下行,就像2012年已经发生的这样。中国的农业便会依旧弱小,中国的改革开放在第三个黄金十年之后,不会再有第四个黄金十年。

  面对这样的现状,能不能让中国猛省?能不能让中国在土地制度的改革开放上,有所作为?我们在等待答案。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大豆,也就是黄豆,原产中国,目前广泛栽培于世界各地。大豆是中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年栽培历史,古称菽。因其营养价值高,用途多样,在当前世界种植业占有重要一席。

本文引用了较多美国学者William Shurtleff和Akiko Aoyagi的《大豆和大豆食品史》相关章节内容。

世界大豆产量的显著、持续的指数级增长是世界上任何其他作物无法比拟的。全球大豆年产量达到10亿蒲式耳(2721.6万吨)用了几十个世纪的时间(1961年)。而达到20亿蒲式耳只用了12年(1973年),达到30亿蒲式耳用了6年(1979年)。在1949年至1979年的最近30年间,世界产量增加了700%,平均每年增长23.3%。

这些大豆代表了高质量、低成本蛋白质的巨大来源。1979年全球生产的9630万吨(公吨)大豆足以为全世界42亿人口中的23.0公斤(50.5磅)。由于每单位重量大豆的36%是蛋白质,这足以为每个人提供8,280克大豆蛋白。鉴于粮农组织平均每日每日蛋白质需要量为65克,这一大豆蛋白质(如果没有在烹饪或加工过程中丢失)可以满足地球上每个人蛋白质需求的34.9%。

世界大豆生产和贸易的历史可分为六个主要阶段:

1. 东亚的所有生产和贸易(从古代到1907年)。自古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大豆生产国。在美国人有记录的最早期间(),中国本土(即“内地十八省”)估计产生了世界大豆的71.5%,远远高于其他所有国家的总和。其他主要生产国是伪满洲(16.5%),日本(5.9%),韩国(5.5%)和印度尼西亚(荷属东印度群岛,不到1%)。

2. 扩大大豆出口从伪满洲到西方()。1908年,第一位西方大豆船员是由伪满洲里到英国的日本公司制造的。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从满洲到欧洲的大豆和豆油出口迅速增长,促使满洲大豆产量从1908年的100万吨迅速扩大到1930年的540万吨,在此期间,伪满洲人在世界市场中的份额从16.5%增加到42.5%,中国大豆产量大致保持在540万吨左右每年。

美国大豆产量的增加和满洲出口到欧洲的出口下降()。从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美国开始成为主要的大豆生产国,1931年超过日本,1934年超过韩国,1941年几乎超过了伪满洲。在同一时期,从伪满洲到欧洲的大豆出口开始稳步下降,这主要是由于欧洲大豆加工商对伪满洲大豆、油和压饼的质量不满。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到来扰乱了伪满洲与欧洲之间的大豆贸易,到1941年将其减少到几乎为零; 它在战后从未恢复过。由于美国产量的增加和与欧洲贸易的下降,满洲里1940年的大豆产量已降至1930年峰值的不到60%,而满洲的世界产量份额已从42.5%的峰值下降至25.5%。

4. 美国大豆开始占有世界产量(自1942年起)。自1940年战争需要国内脂肪、油脂和膳食来源以来,美国在1941年至1942年间将大豆产量翻了一番,一年内超过伪满洲和中国,成为世界领先的大豆生产国。在1930年至1942年的短暂时期内,美国在世界产量中的份额从3%飙升至46.5%。

5. 西方亚洲在生产中的领导地位和美国作为主要出口国的崛起(自1956年起)。在1956年之前,世界上大部分大豆都是在亚洲生产的。然而在那一年,随着美国总产量超过亚洲,世界大豆产量中心转移到西半球。几乎在同一时间,美国成为世界主要的大豆,豆油和豆粕出口国(需要注意的是,亚洲的总产量从1922年至1979年基本保持不变)。

6. 拉丁美洲的崛起(1970年起)。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以巴西为首的拉丁美洲开始成为主要的大豆产区。1974年,巴西的产量超过了中国;1975年拉丁美洲的总产量,主要产量为巴西和阿根廷,超过了亚洲。拉丁美洲也成为主要的大豆出口国。拉丁美洲的产量增加导致美国在世界产量中的份额在1976年降至57.5%的低点。

但直到今天,美国仍是世界上大豆种植和生产最多的国家。

2016年世界大豆产量对比图

大豆可以说是美国农业史上最引人注目的成功故事。在20世纪20年代,它是一种鲜为人知的美国饲料作物,许多农民认为这种作物永远不会像经济作物或粮食作物那么多。但在1942年,美国超过中国和伪满洲,成为世界领先的大豆生产国;到了1969年,占世界大豆产量的76%;到了1973年,大豆超过小麦和玉米,成为美国的头号经济作物、主要出口商品。

大豆至少在过去的3000年里在中国种植,而在美国只有大约180年。其次,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农民和美国农业部开始认识到农作物的巨大潜力之前,花了大约100年。直到1880年左右,大豆才被认为是来自东方的好植物。

从那时起,它首先被视为具有农业可能性(莫尔斯1926年)。到1890年,少数农民开始种植大豆。1899年,美国农业部的一份公告中写道:在美国农业部公报中,大豆将在美国大规模种植,主要用作饲料加工厂。

大豆对农民的早期吸引力有三个:它允许他们在农场种植高蛋白质的牲畜饲料; 它作为豆科植物在作物轮作中表现良好,用氮气富集土壤; 它在酸性土壤和干旱期间生长良好。

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大豆产业蓬勃发展的十年。1929年至1939年间,由于大豆加工业(制作油和豆粕)的快速增长,大豆产量在1935年之后大幅增加了970%,几乎增加了10倍。然而在1939年,美国仍然生产了不到3%的世界大豆。

从这以后,人们对使用大豆油和蛋白质生产各种各样的工业产品(从油漆,肥皂到塑料和胶水)的兴趣大增。1936年,在伊利诺伊州的Urbana成立了美国区域大豆工业产品实验室,对这些产品进行研究和开发。这些发展得到了广泛的宣传(最重要的公关人员之一是亨利福特); 这刺激了农作物的受欢迎和农业兴趣,从而刺激了种植面积的扩大。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豆,石油和豆粕出口量非常小(相当于国内作物的不到2%)。但在战后立即开始上涨。1948年大豆出口量跃升至626,000吨(2300万蒲式耳),并与欧洲建立了贸易路线,为盟国提供大豆,油,面粉和膳食。

到1955年,日本已成为美国最大的大豆和大豆产品单一客户。此后开展的大规模市场开发活动导致大豆出口到日本,从1955年的555,000吨(2040万蒲式耳)增加到1959年的1,110,000吨,到1973年达到创纪录的2,688,000吨。这表明仅17年就增加了484%或每年惊人的28.5%的增长率,而所有这些大豆都以美元支付。

由于海外市场发展计划蓬勃发展,无论是绝对值还是占美国国内作物的百分比,大豆出口量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都迅速攀升。 1969年,美国首次出口相当于产量50%以上的大豆(52.9%)。

当石油输出国组织于1973年首次受到冲击,导致石油价格在一夜之间翻了三倍时,大豆开始被视为维持国家贸易平衡的关键因素。1973年,大豆出口价值约为3,000万美元,约占所有出口产品的5%(Dovring 1974)。为了平衡石油进口价格暴涨,在大约1972年,美国农业部开始了后来被称为“出口推动”。虽然农产品出口急剧增加,但进口成本增长远快于1976年以后的出口价值,导致贸易逆差迅速增加。

到1979年,大豆和大豆产品已成为美国的农业出口超级巨星,当年净赚75亿美元,使其成为出口收入最高的农产品出口收入的23%(饲料谷物21%,小麦和面粉15%,和畜牧业产品10%),以及飞机背后的第二大出口收入。到1981年美国农业出口带来4700万美元,约占美国出口总收入的20%,而这占美国所有石油进口量的大约一半。预计大豆出口将占所有石油进口量的12%左右。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大豆第一进口国。2017年,中国从美国进口了9000多万吨大豆,占美国大豆总产量的60%以上,这些大豆价值139.59亿美元,仅次于波音飞机。

}
美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实现了______化和______化,是世界上农产品出口最多的国家.... 美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实现了______化和______化,是世界上农产品出口最多的国家.

美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农业生产机械化和专门化的特点显著,其中五大湖沿岸主要农业带为乳畜带.

故答案为:机械;专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农业强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