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离职就发现同事删了了 想把同事都给删了 其实和他们也不怎么样 但有些话都没说过几句 我要不要删?感觉都没什么用

  • 【律伴网】是领先的律师咨询法律咨询平台,律师多,覆盖全国320多个城市!找律师,上律伴。请稍候,正在分析您的问题。

  • 你好,员工因什么原因要辞职?

  • 发不发工资是次要,毕竟现在是集体不来上班,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公司的正常运转

  • 若只是其中一个人要离职,可能很好理解

  • 是因公司的什么制度导致原告不愿意服从呢?

  • 有两个人是辞职单签了  我没有签辞职单 口头批准了  其他人还没有签辞职单

  • 可以详细讲一下,律师将针对问题,详细为你解答

  • 公司共计有多少员工?现在有多少员工要辞职?

  • 加班时间有无具体要求?

  • 现在要解决的也许不是怎么拒赔这部分员工不上班的工资,而是要通过制度设计让员工心肝情愿的加班,又不辞职保留公司人才,不让公司继续损失

}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最好不要删,有备无患,万一有什么事需要找同事帮忙,可以方便联系,有道是,多个朋友多条路,朋友多了路好走。

}

原标题:从华为离职3年我才意识到,任正非的狼性文化,才是真对员工负责

作者狂人 | 营销狂人(HLW3600)

三年前的现在,我离开了华为,裸辞。

彼时,这家公司已然处在电信业塔尖。

5月,我就已提离职。拖到9月,是因为领导希望我能待到下半年,替部门背一个考核C的指标。

华为绩效考核体系里,多数部门都会硬性分配绩效A/B/C的考核比例。就算全部门全年表现都很好,也无可避免有人要被打C。

A,次年大幅涨薪+职级提升;C,不涨薪甚至降职降薪。连续两年C,直接辞退。

我的团队就曾发生过连续打C被辞退事件。

同事为与家人团聚,想调来我们办事处。第一年没调成,但因流露要走,被部门领导毫不客气打C;第二年调来了,考核按规定仍在原部门手上,又是C。

我和我领导为他的事向上级申诉。中国区某大领导回应:制度就是这样的,谁知道你们有没有猫腻和包庇?谁都这样来闹,这么大一家公司还怎么运作?

于是,一个勤勉踏实的技术骨干,即被辞退。一点儿转圜余地都没有。

我的离职或多或少也受了这事影响,觉得华为制度太不讲人性,再加上一些因素,我的离开多少带着情绪。可以说,那时我看华为,偏颇而片面。

之后三年,我玩自媒体、写小说、传记、文案策划,又和朋友合伙创业,开了家文化公司,彻底告别通信圈。

现今,复盘犯过的错和走过的弯路,我却不得不承认——对于创业者来说,华为的狼性文化在某种程度上,非常值得借鉴和学习。

2016年底,我和合伙人老杨创立文化公司。我和他都是跨界——我是通信行业,他是保险和制药。我俩脑门一热做文化,纯粹出于爱好。

那时候,500强的光环还没褪去,我还带着一厢情愿的乐观和一叶障目的自负,心想这并没有什么难的。

开业第一件事,我们就给公司树了个貌似很有逼格的定位——做一家有温度、有情怀、有归属感、有幸福感的新型创业公司。

为落实“四有”,我们决定:不加班、不打卡、甚至每周只开工四天半

经常性团建聚餐、每周分享会、按员工意愿与特长分配工作、老父亲般慈祥对待员工失职借口。我还亲手在公司搭健身角,鼓励大家多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状态。

这些噱头的确一开始吸引了不少眼球,很多人慕名而来。

但这种状态并没有持续多久,应该是才过了几个月,就有员工提出辞职。

我当时有些惊讶。我对这名员工相当不错,悉心培养、无私传授,一周工作两三天就能完成。

员工直言不讳:工资有点低。可她不好意思提涨,一是工作量不重,二是知道公司业务情况不是很理想。思来想去,另谋高就。

这事让我跟老杨吃惊并反省。

我们用了太多时间去构建所谓的公司文化,却没把主要精力放在拓展业务和渠道上,每个月,公司账面都是不小的赤字,自然没法给员工涨工资。

此时要是去跟人空谈什么情怀,未免显得可笑又华而不实。

在华为期间,我就很少听人谈及情怀。

我的领导曾多次说:大家来华为,包括我自己,就是来赚钱的。加班是辛苦,但是有钱赚啊。其他的,一概都是扯淡。

这话听来糙,但我现在觉得,的确是真理。

对中高层核心员工,或许还可以谈谈愿景、战略、职业规划,但对大多数基层员工,这太远太飘了。

有能力给钱,甚至能给超出他们预期的钱,这才是一家公司最能体现情怀的地方。

老板不作为,是对员工最大的犯罪

头一年业务量小,多数员工比较闲。除了外接的工作,也有内部的活,例如运营公司自媒体,宣传推广我的小说。

内部的活,不直接产生盈利,我和老杨也就不做任何考核。有时候他们忘了做,我们也只是温和提醒一声。

这样造成的情况就是,因为我负责绝大部分内容输出,倒变成了公司最忙的人。每天来得最早,晚上也只有我加班,员工们17点半就都按时下班了。

我偶尔会跟老杨吐槽,说咱们公司真奇葩。你见过哪家创业公司是员工每天悠哉,只有老板加班码字到吐血的?

作为内容创作者,我的创作水平有了长足进步,但作为老板,我明显没有任何作为。

管理的失度及制度的松散,就是我的不作为。

员工多数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也有尚未毕业的实习生。他们从没真正走上过社会,自然没有什么成熟的工作观。

我们最初无意的熏陶和错误的引导,让有追求的人——比如前面那个员工选择离开,而更多的则开始习以为常。他们会觉得,哦,原来“工作”就是这样子,还挺轻松的。

后来当我意识到问题,跟老杨说,这样子不行,还是要定绩效考核。但已经晚了。

推出绩效体系的当月,就有三名员工提出离职。离职后,他们立即删除了我和老杨的微信。

其中一名员工时不时发朋友圈骂前老板(我和老杨),说要求如何变态,如何对她苛刻。

一个比较认可我们的在职员工截了图,发给老杨。

老杨很郁闷:她在时,咱俩对她都不错啊,怎么睁眼说瞎话?白眼狼啊!

我说,人家华为养的是狼,我们却养出白眼狼,难道还不该好好反省么?

几个月后,据“线人”说,这名前员工已陆续换了好几份工作,每次时间都不长,每次也都无一例外在朋友圈骂老板。大意都是,工作没法弄,老板很变态。

听到这消息,我一点儿不觉得幸灾乐祸,反而觉得很难过。

这名员工当初是以应届毕业生的身份进入公司的,是一张白纸。她变成现在这样,我和老杨的不作为,或许真的是原罪。

痛定思痛,我们对公司业务做出重大调整,收缩重心,裁掉非核心向的员工。

犹记得当时我对那些被辞退的员工,首先说的是抱歉。

我说,原本想创造一个宽松舒适的环境,却给了你们一个完全不该有的错觉。我们的放任、疏忽和不作为,没让你们锻炼出良好的核心竞争力,这很不利于你们的将来。真正的工作不该是这样子的。我们真的很抱歉。

我说这番话时,既想到那名习惯在朋友圈骂老板的前员工,更想到了我曾在华为的岁月。

当年,严苛的考核制度,总是鞭策我竭尽全力往前跑——没有人想被打C。

华为掌门人任正非说,烧不死的鸟就是凤凰。

就我目前接触的数百名离职华为人来说,提到华为,他们最高频的一个词,是感谢。

狼性文化,深刻塑造了前华为人坚韧拼搏、永不言败的奋斗精神。这种精神,令他们能在新领域披荆斩棘,无往不利。

所以,这些涅槃重生的凤凰的感谢,发自肺腑。

相比而言,我们的不作为,才是对员工最大的犯罪。

我不知道那些被我和老杨辞退的员工,如今都怎么样了,但愿,他们最终都收获了各自的成长。

杜绝借口,才是最职业化的体现

我刚离开华为时写过一篇文,里面有我个人对狼性文化的理解。

所谓狼性,是极度敏锐的嗅觉,强烈的目标导向,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狠辣,达不成时毫不容情的问责。

在华为期间,身边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事,是丽江古城4G网络建设。

当时,丽江网络属别的厂家。因为古城是核心景区,物业极难协调,站址根本谈不下来,建设工作寸步难行。

按照工作界面划分,站址物业协调应是运营商负责,工作开展不了,厂家也没有办法。

华为获知了这信息,敏锐地意识到,这是扩大市场份额极好的突破点。

我们办事处代表第一时间召集相关部门最高负责人开紧急大会,下达了死命令:必须攻下丽江古城的4G网络建设及运维。

顺利达成,所有人升职加大幅涨薪,同时向中国区申请各类奖项、奖金。完不成,所有人下课。

各中高层领了军令状,也都玩了命。不管风吹日晒,不计工作界面,天天蹲守古城,与各方势力斗智斗勇,大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魄。

全民皆兵的阵仗,令顽固的古城物业人员惊呆了,一见华为的人都掉头跑。毕竟,从没见过这么能死缠烂打软磨硬泡的,还团伙作战围追堵截,简直太可怕了。

最终结果,当然是顺利打进去了。

凭借这个里程碑式的项目,我们办事处彻底在中国区火了一把,代表也兑现了承诺,每个参与者都按照贡献程度给了相应的重赏。

华为的狼性,在这个项目上,当真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比起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员工都太惯于为自己找借口了。

公众号涨粉慢——是内容不够吸引人啊,做地推和找大号推广又费钱。

文章阅读量持续下滑——审美疲劳吧,毕竟谁写的东西也不会让所有人喜欢。

错过本可以拿下的合作机会——我们是小公司,别人看不上很正常啊。

都是为自己的懒惰与不肯死磕找借口。

而我和老杨对员工不合时宜的一再宽容,也是借口不断滋生的温床。

放到现在,我会直接对实习的公众号运营小编下达任务:一个月为限,新号无投入开通流量主。做到转正,否则离开。请给我结果。

销售则更加简单,一个月内如果连你月薪的订单都签不来,那请另谋高就吧。

所谓狼性,其实核心无非八个字:目标导向,杜绝借口。

以上,算是我创业以来,小小的心路与反思。

盈利是公司最核心甚至初期唯一的目的。人情与关怀可以有,但永远不该凌驾于此目的之上。

身为老板真正要做的,首先是最大程度确保公司存活,其次筛选出合适的同路人,给予充足的物质与精神奖励,进而激发他们为公司创造更大的利益。

想起很多年前,我尚是初入社会的职场新人时,我的人力总监River先生在谈到员工管理,曾说过一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他说,Be tough,in a soft way

直译过来就是:保持严苛,用一种柔软的方式。

这是一直过于柔软的我,需要再次认真学习领会的。

正如直到今天,我才真正理解、并从心底认同了华为狼性文化的可贵之处。

华为文化是狼性文化?这是全社会对我们最大的误解

大家都想了解华为文化、学习华为文化,但遗憾的是真正官方的华为文化到现在也没有写一本书,发表论文向全世界做官方的解释。我们不说有人帮我们说,尽管华为至今没有官方的文章,但是全社会都知道,地球人都知道华为是狼性文化。我要告诉你:这是一个最大的误解,这是整个社会对华为最大的误解,华为从来没有说过,我们是狼性文化。

床垫文化、加班文化是华为艰苦奋斗的现象,我们不能把现象称为文化。我们没有提过华为是狼性文化,但是我们的创始人任正非任老板20多年前就下了很大的功夫,全面深刻、系统地研究了狼。

我们不是狼文化,因为我们觉得在市场经济情况下有个基本规律、基本现象——任何行业在任何时候,在哪一个时分点,都不会有百分多少的生长,这是市场的基本事实。

那为什么每年、每个月、每天都有那么多人要创业新公司,要开新的店呢?这些人不是找死吗?这种认识也是不对的,因为在市场经济的情况下,存在第二个基本事实——任何行业任何形式下,总有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店有可能活下来,其中一部分活得好的,也不能排除有个别的会成为未来伟大企业的苗子。

新创业公司,会有一部分活下来,活得很好。在华为流行一句话,鲜花是必须插上牛粪上的。

新开的公司要怎么办?新创业的公司要怎么办?就一个字“抢”

“抢”是非同小可的,“抢”决定了你新创业公司、新开的店的生死。你要做大市场份额,没人送给你,你每增加1%的市场份额都是抢来的,我们的创业公司,你“抢”的本领非同小可。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20多年前研究了狼的精神,发现狼有三条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认为创业的人,要用嗅觉发现市场机会,市场机会绝对不会有人告诉你。

第二,发现猎物就咬住机会;

你以为发现的就是你的吗?竞争太激烈了。

狼要咬你,从何下口?狼要咬你,一定是从咽喉和脖子开始,狼在咬你的咽喉脖子之前,一定是上来直奔咽喉,直奔咽喉是狼的天性。

我们的创业者、企业家、市场总监应该怎么学?

你要以敏锐的嗅觉及时发现机会,还要注意训练培养自己具备这样的素质,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判断出决定这个市场机会的关键要素,如果你咬的不是关键就没有用。

第三,从对方嘴里,把猎物抢过来。

这是更关键的一点,市场竞争那么激烈,不可能每次都你咬住,那么在不是你咬住,你发现人家咬住的情况下,怎么办?如果有人脑子里产生这样的想法“等下一次再说”,创业一定是不成功的,这种人一定把你公司搞死。

市场机会稍纵即逝,哪来那么多下一次?我们华为的第一反应是还有机会,咬住了,为什么还有机会呢?因为人家咬住了但是还没有咽下去,最后咽到嘴那就难说了。

华为狼性强的人,此时此刻的想法是:我应该调动一切资源,想尽一切办法从对方嘴里抢过来,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因此,我们说平常两个企业家、两个创业者谁能持久,发展得好?很难说,谁跟谁都有智商、情商的差别,但是不至于差别到天才和傻子。

什么情况可以衡量?谁具备反败为胜的能力。只有你具备了反败为胜的能力,你才有可能活得比人家强。

当然你也要发挥合约精神,自己的不能让别人抢走,别人的抢过来都是我们的。狼性文化我们只要求市场的人学,因为做市场的人狼性不强抢不了粮食。但是研发工程师绝对不要学狼性,党委也不要学狼性,而是要和风细雨,我们财务都不要学狼性,行政人员也不要学狼性,采购的也不要学狼性。

我们不是狼性文化,我们只要求市场人员要有狼性。

这两句话才是真正的华为文化: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的华为文化回答了两个根本问题,第一搞定客户,第二搞定员工。

华为凝聚15万狼性团队的15条大智慧!

华为是中国最早将人才作为战略性资源的企业,其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更是华为26年来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关键。华为总裁任正非用“狼狈组织”“少将连长”等词汇诠释华为在员工激励、组织建设、干部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智慧,道出了华为管理的核心本质。

“给火车头加满油”意喻:要按价值贡献,拉升人才之间的差距,让列车做功更多、跑得更快。不能按管辖面来评价人才的待遇体系,一定要按贡献和责任结果,以及他们在此基础上的奋斗精神。这充分体现了华为公司的价值评价和价值分配的导向,向优秀的奋斗者倾斜,给火车头加满油,让千里马跑起来,让奋斗者分享胜利的果实,让惰怠者感受到末位淘汰的压力。

任正非说:“有成效的奋斗者是公司事业的中坚,是我们前进路上的火车头、千里马。我们要让火车头、千里马跑起来,促进对后面队伍的影响;我们要使公司15万优秀员工组成的队伍生机勃勃,英姿风发,你追我赶。”

任正非在华为市场部的一次讲话中提到:“我们提出‘狼狈组织计划’,是针对办事处的组织建设的,是从狼与狈的生理行为归纳出来的。狼有敏锐的嗅觉,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不屈不挠的坚持。而狈非常聪明,因为个子小,前腿短,在进攻时不能独立作战,因而它跳跃时是抱紧狼的后部,一起跳跃。就像舵一样的操控狼的进攻方向。狈很聪明,很有策划能力,以及很细心,它就是市场的后方平台,帮助做标书、网规、行政服务……”

“狼与狈是对立统一的案例,单提‘狼文化’,也许会曲解了狼狈的合作精神。而且不要一提这种合作精神,就理解为加班加点,拼大力,出苦命。那样太笨,不聪明,怎么可以与狼狈相比。”

韩非《显学篇》说到:“明主之吏,猛将必发于卒伍,宰相必起于州郡。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意思是,战勇猛的将领都是从士卒提拔上来的,贤臣良相也都是从地方官提升起来的。因为这些人来自基层,大概更了解战场的形势和百姓的疾苦,也就能够更好的制定方针政策。

在华为某年的新年献词中,任正非指出:“要从各级组织中选拔一些敢于坚持原则、善于坚持原则的员工,在行使弹劾、否决权中,有成功经验的员工,通过后备队的培养、筛选,走上各级管理岗位。”“现代化作战要训战结合,干部要以基层实践经验为任职资格,‘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

《田忌赛马》主要讲述了齐国的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进行赛马,在马的整体足力并不占优势的情况下,由于调整部署而反败为胜的故事。

任正非在一次讲话中指出:“我们在科学家人才领域不搞田忌赛马,华为要靠自己的整体优势取胜,而非像田忌赛马那样整体实力不足,仅靠调整部署取得一两次胜利,华为必须持续取胜。因此,华为要加大前瞻性、战略性投入,要容得下世界级人才,建立起全面超越的专家队伍;把握先机,在理论构建能力、科学家数量、产品质量等诸方面超过业界。只有这样,华为才能避免衰落,不断发展壮大,持续地活下去并且还能活得很好。”

歪瓜是指长得不圆的西瓜,裂枣表面平滑但有裂痕的大枣;但实际意义是歪瓜裂枣虽外表丑陋,但它们反而比正常的西瓜和枣甜。

任正非把华为公司里一些“歪才”、“怪才”比喻成“歪瓜裂枣”,即那些绩效不错,但在某些方面不遵从公司规章的人,尤其是一些技术专家,都有着特别的个性和习惯。

任正非说:“公司要宽容‘歪瓜裂枣’的奇思异想,以前一说歪瓜裂枣,就把‘裂’写成劣等的‘劣’。你们搞错了,枣是裂的最甜,瓜是歪的最甜,他们虽然不被大家看好,但我们从战略眼光上看好这些人。今天我们重新看王国维、李鸿章,实际上他们就是历史的歪瓜裂枣。我们要理解这些“歪瓜裂枣”,并支持他们,他们可能超前了时代,令人不可理解。你怎么知道他们就不是这个时代的梵高,这个时代的贝多芬,未来的谷歌?”

如何合理的评价这些人,让这些“歪瓜裂枣”真正发挥自己的价值并获得与其贡献相符合的回报?华为《管理优化》中提出:“作为管理者,要在公司价值观和导向的指引下,基于政策和制度实事求是地去评价一个人,而不能僵化的去执行公司的规章制度。在价值分配方面要敢于为有缺点的奋斗者说话,要抓住贡献这个主要矛盾,不求全责备。”

在任正非近年的不少讲话中,多次提到“少将连长”这个词,他说:“少将有两种,一是少将同志当了连长,二是连长配了个少将衔。”

根据《华为人报》作者工乙的分析,华为出现“少将连长”可能至少有两个途径:第一,是高级干部下到基层一线,当基层主管,带小团队冲锋陷阵,充当尖兵;或者如同重装旅,作为资源池,到一线协调指挥重大项目、建立高层客户关系、建设商业生态环境,充分发挥老干部的优势。

第二,“连长配了个少将衔”,就是提高一线人员的级别,一线基层主管、骨干因为优秀而被破格提拔,职级、待遇等等达到了很高的水准,这样,就会引导优秀人才到一线、长期奋斗在一线,逐渐筛选出优质资源直接服务客户,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

“烟土”,指未经熬制的鸦片。早年的电影中经常有这样的场景:国民党军队在冲锋的时候,只要长官一喊:冲上去给二两大烟土,当兵的立时就跟打了鸡血一样斗志昂扬。如果喊给三两大烟土,那是连命都不要了。

任正非在2014年人力资源工作汇报会上的讲话中提到:跑到最前面的人,就要给他“二两大烟土”。意思是公司里绩效好、表现突出的员工,都应获得良好、及时的回报。指的是物质和非物质激励。

“之”字从象形上看,是折线式的,联想到员工的个人成长和华为实际情况就是,一个员工如果在研发、财经、人力资源等部门做过管理,又在市场一线、代表处做过项目,有着较为丰富的工作经历,那么他在遇到问题时,就会更多从全局考量,能端到端、全流程地考虑问题。而如果他一直在某个体系里直上直下、从一条线上成长起来,那思维难免会有局限性,遇到问题也很容易出现本位主义思想,考虑问题也很可能会片面。所以,华为一直鼓励干部流动,形成一个有力的作战群。

任正非说,干部和人才不流动就会出现板结,会让机关和现场脱节,如果形成阶级,华为迟早会分裂。所以他一直强调干部和人才的流动,并要求片联不拘一格地从有成功实践经验的人中选拔优秀专家及干部;推动优秀的、有视野的、意志坚强的、品格好的干部走向"之"字形成长的道路,培养大量的将帅团队。

海军陆战队规模小、装备轻、具有综合作战能力、爆发力强,是华为设置在一线的作战单元;重装旅是指专业化的队伍,给陆战队提供资源和炮火。华为在地区部设置重装旅,代表处和系统部则是陆战队。

任正非说:“我们借用‘重装旅’的概念来描述地区部与代表处的关系。例如:海军陆战队在沙滩撕开一个口子,但它在纵深上是展不开的,因为它没有这么多能力,但它不撕开一个口子,重装部队是登陆不上去的。没有重装部队的投入,阵地是守不住,也扩展不了的。”

“地区部重装旅的建设,是重视各种平台的建设,共享中心的建设,经验的总结,人员的培训。同时,根据代表处组织配置中缺少的能力,在地区部补上。不管是解决方案、服务、投标……,各种业务要集中一批尖子,随时像蜂群一样,一窝蜂的对重要项目实施支持。这些尖子可以是物理式的集中,也可以是逻辑上的集中。他们要定期人员流动,实行纵向循环、横向循环,以促使各方面作战能力的提升。”

三年前,2013年市场大会“优秀小国表彰会 ”上,任正非给徐文伟、张平安、陈军、余承东、万飚颁发了一项特殊的表彰——“从零起飞奖”。这些获奖的人员2012年年终奖金为"零"。

2012年,他们的团队经历奋勇拼搏,虽然取得重大突破,但结果并不如人意。于是,这些团队的负责人在这里践行当初“不达底线目标,团队负责人零奖金”的承诺。

任正非在为他们颁发“从零起飞奖”后发表讲话,他说:“我很兴奋给他们颁发了从零起飞奖,因为他们5个人都是在作出重大贡献后自愿放弃年终奖的,他们的这种行为就是英雄。他们的英雄行为和我们刚才获奖的那些人,再加上公司全体员工的努力,我们除了胜利还有什么路可走?”

这句话出自南京大学一位教授的对联:“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

“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意思是要专心致志做学问,不慕荣誉,不去追求名利,甘于寂寞,只要坚持自己的学术方向,不怕别人不重视。

任正非说:“在冷板凳上坐的都是一代英豪。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要有思想上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要有坚定不移的精益工作目标,要有跟随社会进步与市场需求的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做实不是没有目标、没有跟踪、没有创新,但没有做实就什么也没有。点滴奋斗与持之以恒的努力,踏踏实实地在本职岗位上不断地进取,太阳已经在地平线下升起。当然,也希望公司能尽早识别出那些在板凳上坐了多年,有奋斗精神、有贡献、有热情的默默无闻的优秀员工,不要让雷锋们等得太久。”

任正非用喜玛拉雅山的水流入亚马逊河比喻在零距离的互联网时代,干部是可以流动的,一个地区成功了,抽调干部去另一个地区支持那里的战斗,让成功经验在全球范围内高效复制和推广。

华为公司知识管理负责人谭新德提出:“华为公司最大的浪费就是经验和人才的浪费。如果能让公司辛苦培养起来的干部流动起来,把好的经验传递下去,公司无论管理还是经营上都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任正非说:“我们要推动队伍循环流动,进一步使基层作战队伍的各种优秀人员在循环过程中,能够流水不腐,形成整个公司各个层面都朝向一个胜利的目标,努力前进和奋斗。”

这源自美国军队的现代作战方法,战争的主角并不是过去的师团,靠名将,而是连排,甚至班一级的小分队。他们深入敌后,携带卫星定位仪器和激光指示器,随时可以根据下载的卫星画面寻找敌人踪迹,甚至可以通过卫星呼唤战机、导弹来进行轰炸,而班长作为一线现场作战指挥,有专业技术的要求,同时也有灵机决断的指挥能力要求。

《华为人报》工乙提出:华为强调“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呼唤炮火”,就是要求"班长"在最前线发挥主导作用,让最清楚市场形势的人指挥,提高反应速度,抓住机会,取得成果。它要求上级对战略方向正确把握,平台部门对一线组织有效支持,班长们具有调度资源、及时决策的授权。其基础是组织和层级简洁而少(比如3层以内),决策方式扁平、运营高效。

当然,战争的主角——优秀的“班长”和专家的选用育留及自身的主动成长,也非常关键,“班长”们同样要是精英中的精英。

赛马是一种比赛骑马速度的竞速运动项目,在对抗中分出孰优孰劣,是历史最悠久的运动之一。

华为的文化是一个赛马文化,在地区部专业业务骨干的选拔上,给“小马”一些机会。在华为,团队和项目之间的比拼,也被形象地比喻成赛马。以团队和项目组为单位赛马,争当先进。任正非曾强调,在地区部专业业务骨干、代表处的维护专家队伍的选拔上,可以通过赛马来产生。

要是只有一把丝线,是不能把鱼给抓住的,一定要将这丝线结成网,这种网有一个个的网点。人生就是通过不断地总结,形成一个一个的网点,进而结成一个大网。如果不善于归纳总结,就会像猴子掰玉米一样,掰一个,丢一个,你最终将没有一点收获。就像吃了东西,不吸收是没有效果的。

任正非说:“每个人要想进步,就要善于不断归纳总结。如果没有平时的归纳总结,结成这种思维的网,那就无法解决随时出现的问题。不归纳,就不能前进,不前进就不能上台阶。人是一小步一小步前进的,过几年当你回首总结时,你就会发现你前进了一大步。在善于归纳总结时,也要重视向别人学习,取长补短。别人对你提意见,批评你的缺点那是在帮助你,你拒绝别人的批评,就等于是放弃别人的帮助,那岂不是太吃亏?”

编后语:很多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是因为它们在按固定的理论指行事,一旦出现新的问题,而旧有理论又无法解决,企业就陷入一筹莫展的困境,甚至偏离航道。而华为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作战更灵活。“世界上一切资源都可能枯竭,只有一种资源可以生生不息,那就是文化。”在此,引用任正非的一句话做结语。

摘自IT时代周刊 经邦股权专栏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刚离职就发现同事删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