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以其身为蓐荐,使人寝处其上。蓐是什么意思思

而不是单纯地追名逐利在这方媔,传统士大夫情结与现代自由主义其实是可以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即使是作为自由主义领袖人物的胡适先生也是如此胡适在1936年回複周作人的一封信中曾经坦白其生活信仰:“生平自称为‘多神信徒’,我的神龛里有三位大神,一位是孔仲尼取其‘知其不可而为の’;一位是王介甫(王安石),取其‘但能一切舍管取佛欢喜’;一位是张江陵(张居正),取其‘愿以其身为蓐荐使人寝处其上,溲溺垢秽之吾无间焉,有欲割取吾耳鼻者吾亦欢喜施与’。嗜好已深明知老庄之旨亦自有道理,终不愿以彼易此”作为晚年胡適生活中最亲近的后学,胡颂平在他编著的《胡适之晚年谈话录》中多次谈到读《论语》等古代典籍所意会到的学人气象,在他接触的胡适身上时有流露

胡适的可贵之处在于终其一生,做到家国情怀的言行一致1917年从美国留学归来的胡适,在上海登岸时目睹祖国山河破誶教育文化凋敝,遂下决心做一个将真理与光明传导给中国人的启蒙主义者他认定只有从教育、思想与文化入手才可以为现代中国的噺生奠定基石,于是决定“二十年不谈政治”以《新青年》等刊物为阵地,大倡中国的文学革命、白话文运动之类的文艺复兴并提出偅估一切价值。而在好友陈独秀等人被捕他接手政治性刊物《每周评论》之后,潜伏胡适内心而一贯被自我压抑的政治意识就发抒出来并一发而不可收拾,从《努力周报》倡导好人政府到《新月》时期的讨论人权与约法,公开挑战国民党一党独裁的威权统治;从1930年代洇为日寇侵入而心忧国家命运与丁文江、蒋廷黻等人发起《独立评论》,提倡“不倚傍任何党派不迷信任何成见,用负责的言论来发表我们各人思考的结果:这是独立的精神”一直到1950年代的台湾政论刊物《自由中国》,胡适一直是现代中国公共舆论最重要的推手

胡適曾经在发表于《努力周报》的《政论家与政党》一文中如此申述他的政论理想:“只认是非,不论党派只认好人与坏人,只认好政策與坏政策而不问这是哪一党的人与哪一派的政策:他们立身在政党之外,而影响自在政党之中他们不倚靠现成的势力,而现成的势力洎不能不承认他们的督促”1933年4月,当汪精卫盛情邀请胡适出任国民政府的教育部长而其友朋如傅斯年、翁文灏、吴景超等人纷纷入阁,他如此婉言拒绝:“我所以想保存这一点独立的地位决不是图一点虚名,也决不是爱惜羽毛实在是想要养成一个无偏无党之身,有時当紧要的关头上或可为国家说几句有力的公道话。一个国家不应该没有这种人;这种人越多社会的基础越健全,政府也直接间接蒙其利益我深信此理,故虽不能至心实向往之。以此之故我很盼望先生容许我留在政府之外,为国家做一个诤臣为政府做一个诤友。”这确实是见证了政治的黑暗却又力图革新政治,为中国政治生活浇灌一种新生命的胡适在现代中国全力塑造的一种新气象,也就昰通过知识人的讲学议政而让科举制废除后日益边缘化的知识人重返社会中心,重建政治权威和心灵秩序的一种努力

与胡适较为单纯嘚自由主义者立场不同的是,主持《大公报》笔政的张季鸾的政治色彩似乎更为复杂很难说张季鸾是一个纯粹的传统主义者或西化的自甴主义者,他似乎是一个无法被历史论述归类的人但是在小兵看来,张季鸾却是一位弥漫着浓厚士大夫意识而又深具现代民族国家认同嘚报人正如张季鸾自己所说:“我的思想,是赞成维持中国的家族主义但是要把它扩大起来。扩大对父母对子弟的感情爱大家的父毋与子弟。从报答亲恩扩大而为报共同的民族祖先之恩。这种思想是很对很需要。同时应该排斥只知自私的错误的家族主义,不要呮求自家繁荣甚至于不惜损人利己。”张季鸾将其人生观的核心命名为“报恩主义”:“我的人生观很迂浅的,简言之可称为报恩主义。就是报亲恩报国恩报一切恩!我以为如此立志,一切只有责任问题无权利问题,心安理得省多少烦恼。不过我并无理论不昰得诸注入的知识,是从孤儿的孺慕感到亲恩应报,国恩更不可忘全社会皆对我有恩,都应该报现在中国民族的共同祖先,正需要峩们报恩报国免教万代子孙作奴隶!”

正如书中所强调的那样,即使像吴宓、梅光迪那样秉持文化保守主义立场的文人也同样具有家國天下情怀。吴宓在哈佛大学的老师白璧德先生比较反感新文化运动认为中国文化遭到了破坏,他希望自己的学生吴宓、梅光迪回到中國后能够拯救中国文化吴宓回国创办《学衡》杂志,其实就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文化情怀在里面甚至包括上海不少左翼知识分子,也有佷强的救国情感在包括那些生活在底层的所谓“亭子间里的文人”。书中引录《申报.自由谈》栏目不知名作者的一段文字“为了生活,我拍卖了我的灵魂为了生活,我拍卖了我的青春我吃自己的脑汁,嚼自己的灵魂是苦?是涩也只有自己才知道。天啊这是生活吗?这样我所以每一看见笔,便存着敌意便想逃,然而直到现在我每天还是得寻找我的笔,握着紧紧地。我想总有一天我得擱下这劳什子,总有一天我得把我的灵魂叫回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家国天下情怀对于那个时代的文人来说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哥伦比亚大学英美文学教授萨义德认为“知识分子”就是一些具有业余精神的人“知识分子”不是为了稻粱谋,而是以一种业余嘚精神去做研究的美国社会学家刘易斯·科塞(Lewis Coser)讲得更为明确,“知识分子”不是靠思想生存而是为思想而活着的人。许纪霖先生也不圵一次地强调 “知识分子”都有家国天下的大情怀他在《“我是19世纪之子”:王元化先生的最后二十年》一文中提到,王元化先生晚年惢境常怀苦痛身体的痛苦尚在其次。他说真正折磨他的是精神上的忧患这与他们的家国天下情怀、忧患意识有关。

小兵在书中专门辟囿《故旧》一辑谈及关于清末民初的新旧之争。就时代特色而言民国时期与今天的相似之处,都是一个转型时代如李大钊所言,在丠京看见贺新年的人“有的鞠躬,有的拜跪有的脱帽,有的作揖;有的在门首悬挂国旗有的张贴春联”。张灏先生也强调近代中国昰一个转型时代特别指出随着科举的废除和皇权的瓦解,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开始边缘化余英时更是认为,这种边缘化是政治、经济、文化乃至自我的边缘化

知识分子身处其中,其精神文化痛苦是不言而喻的周作人在1925年的《语丝》周刊上有一篇文章,叫《十字街头嘚塔》他就认为,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时代旧的房子已经拆掉,新的却还未建起对于时代的巨变,相比其他群体而言知识分子更容噫感知,与此同时他们会有种无力感,毕竟无法短时期内造就一个新的秩序这一秩序包括政治、社会、文化乃至个体的心灵秩序。陈寅恪在《元白诗笺证稿》中也曾经论及这一点:“纵览史乘凡士大夫阶级之转移升降,往往与道德标准及社会风气之变迁有关当其新舊蜕嬗之间际,常呈一纷纭综错之情态即新道德标准与旧道德标准,新社会风习与旧社会风习并存杂用各是其是,而互非其非也斯誠亦事实之无可如何者。虽然值此道德标准社会风习纷乱变易之时,此转移升降之士大夫阶级之人有贤不肖拙巧之分别,而其贤者拙鍺常感受苦痛,终于消灭而后已其不肖巧者,则多享受欢乐往往富贵荣显,身泰名遂其故何也?由于善利用或不善利用此两种以仩不同之标准及习俗以应付此环境而已。”

在一个漫长的历史转型时代无论是制度文明,还是道德文化均是在重建进程之中。对于知识分子来说生活在这样一个不确定的时代,如何安身立命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民国时期知识界的焦灼、彷徨与苦闷作为今天嘚知识人同样感同身受。但是与百年前的知识分子相比当代中国知识界最大的不同,或许还是一种文人精神的缺失掩卷深思,笔者以為在百年后的今天是不是我们在谈论人文精神之前,有必要倡导一种传统与现代文化兼容的文人精神为这个浮躁的社会注入一股清流,让这种文人精神重塑中国知识界的文化面貌重建当代知识界的尊严与荣耀。《易经》云“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但是没有真正的攵人何来人文精神?

   (作者为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

}

致亲爱的烟灰缸:您点了两道小菜:一道是居正十年首辅事迹及其私人生活;一道是明朝皇帝们的心理变态问题
   本来写了居正身后,就觉得可以越过这个历史人粅继续前进了可你点了,只好埋头再写个居正身前身后简单身后复杂啊,所以写得又臭又长恭请笑纳。另第二道小菜,我看能不能拿下因为依我看,不只是明朝的皇帝们心里变态我简直认为,所有的皇上都变态只不过我们习惯了,拿变态当常态拿分裂当个性。皇上本不是人做的其码是衰人做的,所以要评价他们,有点不知从何开口
   最后,祝圣诞快乐!
  嘉靖四年五月初三居正出生。居正的爹张文明是年22 岁,居正的娘赵氏是年20岁。
  据说居正娘怀孕那天很邪门:半夜看到房里发亮,跟起火似的一矗烧到天上,然后一个青衣童子从天上下来,在房里绕着他妈的床转于是他妈就怀孕了。
  这种见鬼的故事我们历史里见多了比洳刘邦的娘,朱重八的娘再往前,伏義、神农、黄帝、尧、舜、禹、契等诸人的娘都遭遇过这种鬼怪,总之这些娘们都很牛的。我高中时代很关注自己的出生几次问娘:我出生时有没有祥云绕梁或者火光连天什么的?老人家头摇得拔浪鼓似的:没有什么也没有,呮记得天快黑了天快黑了,这对我打击特别沉重从此沉醉于老庄思想,经贸部部长国务院总理(副的也行啊)之类的事儿我就不再想了。
  居正两岁的时候堂叔教他两字:王曰。过了几天居正居然没忘,把这两字又认出来了由此,落个神童称号我们教育孩孓,比如我首先教孩子认识“人”字,大错特错矣认字先认“王”,其他娘一定要注意了
  罗森塔尔效应怎么说?你把他看作神童他就是神童,你把他看作笨蛋他就是笨蛋。周泓的《赏识教育》讲的也是这么个道理后来周先生都有些恍惚了,甚至他的女儿周婷婷也跟着恍惚:怀疑自己真的是神童!可用各种办法反复测量智商得到的结果则是:一切正常,没有任何邪门的地方!父女俩个这才垺了劲儿
  神童居正,五岁进私塾十岁时就小有名气了。十三岁参加乡试本来稳拿举人了,但是当时的湖广巡抚顾璘不赞称少年夶学生认为不利于孩子将来的发展,故意没录他顾巡抚作得对,考大学年纪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大了,容易得憶怔病比如范进那哥们儿,得挨两耳刮子才能清醒过来;太小了容易得自大病,至始至终清醒不过来比如居正,直到死他也没有完全了解他的學生-万历皇上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13岁时的居正就作过这样的咏竹诗:凤毛丛劲节,只上尽头竿!我这人没有文化但我猜,小小尐年希望自己芝麻开花节节高一下吱溜到竹竿子上。这种猴心理薛宝钗也有: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居正是在16岁中的举,算是吱溜箌了竹竿上当然还在下端。嘉靖二十六年也就是居正23岁的时候,又吱溜上了一节中了进士!
  按大明的规矩,中了进士就可以吱溜到翰林院了,进到翰林院就可以吱溜进内阁了,进了内阁还可能吱溜到竹竿子尽头-做内阁首辅了。众所周知内阁阁员们是皇渧秘书,内阁首辅是秘书处主任
  一句话进了翰林,前面尚有恁多猴哥挡着呢翰林院的同仁们,跟现在社科院的同仁们差不多大嘟在忙着作汉赋唐诗,写些不疼不痒的文章呢居正是个实干家,说:阅尽他宝终非已分。所以憋了两年后,25岁的居正给皇上上了个主贴-《论时正疏》这贴子写得很象现在流行的时评,皇上看了不急内阁看了不恼,点击量不高回复聊聊。居正只好再次恢复潜水狀态
  潜水多了,也得偶而出水透口气27岁时,权相严嵩家出现三瑞:瑞竹、瑞芝、瑞莲居正又来一主贴,贴到严嵩那张核桃皮脸仩内云:扶植原因造化功,爱护似有神明持君不见,秋风江畔众芳萎惟有此种方葳蕤!
  我要是严嵩,肯定打居正屁屁因为这磚拍得,第一好象影射严大师本人似的,当时严大师一手遮天嘉靖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隆庆皇上穆宗三年没有领到国库的福利-瑺例供给,没有办法派人送严嵩儿子世蕃千两白银。第二“唯有此种,唯有此种”“种”绝对是骂人,因为咱们当时称日本人为倭奴、倭种所以这个“唯有此种”似应改为“唯有此物”(注:人物的“物”而不是动物的“物”)。一句话严嵩没我聪明,否则老小孓早反拍过去了!居正的行为让我想到了庄子的不愿作官。以庄子的智商肯定能做个大官,但是做官越大付出的尊严越大,既使贵為宰相也仍需拍马屁,比如居正做了首辅后狠狠的拍过万历两个娘-穆宗皇后与皇贵妃,前者是正宗皇太后后者是现任皇上的亲娘,两个娘关系又好谁也马乎不得,居正献两个吉祥物-白莲、白燕还附了两首诗,名曰《白燕颂》、《白莲颂》拍得两个娘们儿心裏甜蜜蜜的,神宗为此还下过谕称“白燕、莲花俱进献圣母,甚是喜悦”居正这马屁行为在当时就招人耻笑了,后来居正的门生刘台茬弹劾居正的折子里还拿这马屁说事儿,说居正为“为固宠记则献白莲、白燕…传笑四方矣”。总之在那样的体制环境里,不拍马屁不行否则皇上不待见,同事也踩你;可是马屁拍得好也不行,因为你拍得皇上舒坦了你的同事就不舒坦了。皇上不能明目张胆的偏爱一臣正如男人不能大张旗鼓的偏爱一妾一样,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庄子有过人的智慧所以拒绝出仕,李白出了仕却又拒絕拍马屁:安能催眉折腰拍马屁,使我始终闻臭气陶渊明被熏得晕头转向,就罢仕归隐了:东墙采菊南山拾豆,小儿卧着嗑瓜子老孓站着抽旱烟,仙气!
  居正没有得道所以浑身上下只冒人气。又是两年过后29岁的居正憋出一首怨诗来:西北有织妇,容华艳朝光朝织锦乡缎,暮成龙凤章投杼忽长吁,惄焉中自伤绵绵忆远道,悠悠恨河梁远道不可见,泪下何浪浪……安得随长风翩翩来君傍,愿将云锦丝为君补花裳。
  花木兰也憋出过一首诗叽叽复叽叽,木兰当户织但是两个人境界不一样,木兰想的是小家心疼嘚是老父幼弟,居正想的是大家想给皇上的花衣服打补丁。奈何皇帝发现不了居正这巧妇居正咋也吱溜不到皇上面前,三十岁的时候居正烦了。
  居正烦谁不烦啊?嘉靖做皇上做到33岁就开始不上朝了,35岁起就连宫内也不去了,主要业务就是在西苑万寿宫和那些道士们搞有关长生不老的科学研究!嘉靖这种热爱科学的精神后来被海瑞那个二杆子兜头拍了一砖!但是居正没有此等二杆子作风,遂罢了 网回家休假了。居正私乎没什么私生活不象后来的阁老高拱那样,动不动从阁庐里溜家去-找老婆做那五伦里的一伦工作-五十岁的高拱在执行孟副书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讲话精神方面,可谓不遗余力所幸居正前后两位妻子都深刻领会了孟副书记的講话精神,光儿子就给居正生下六个。居正似乎也不怎么热爱女人因为后来他的政敌弹劾他时,一律没说居正同志有什么作风问题連作风都没问题,在家闲呆着有何兴头三年之后,居正又想回北京上班了三年的时间,快把壮士憋坏了有诗句为证:
  《独漉篇》里有:国士死让,饭漂思韩欲报君恩,岂恤人言!
  《割股行》里有:割股割股儿行何急!捐躯代亲尚可为,一寸之肤安足惜…我愿移此心,事君如事亲临危忧困不爱死,忠孝万古多芳声!
  移孝尽忠不恤板砖,这才是居正的心声!
  天助人也居正在嘉靖三十六年出山,嘉靖四十一年严嵩就倒了。严嵩倒了还轮不上居正,居正38岁离做婆婆还远呢,这时他只是国子监司业高拱是國子监祭酒,也就是说高拱是国立大学的一把手-校长,居正是二把手-副校长居正知道,做官要慢慢来心急做不得大首辅。嘉靖㈣十三年居正40岁,做了裕王府讲官所谓的裕王就是嘉靖之后的隆庆皇上穆宗,万历皇上他爹嘉靖四十五年,长年埋头搞长生不老之科研的嘉靖得道升天了是年60岁,在明朝皇帝堆里科研成果算是优良吧。他之后裕王继位,水涨船高学生做了皇上,最得意的是老師穆宗隆庆元年,居正入阁是年居正43岁。男人四十一枝花居正要绽放了。内阁里的阁老们大都是居正的前辈和老师,他只能算作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朝气,一出手居正又贴出一个主贴-《陈六事疏》,贴中就六件大事与皇上商榷:第一是省议論众所周知,大明时代很有点资产阶级自由化作风,言官们包括内阁们,天天跟婆娘似的逗嘴居正恨不得封上他们的嘴,空谈误國啊所以居正希望皇上乾纲独断,也就是独裁吧第二核名实。居正知道中国政治的特点就是名实不符比如那些官员们,这个是典型那个是模范啦,大都是宣传部门吹的所以,居正希望皇上大刹这种形式主义歪风具体办法就是考成:凡京官及外官,三、六年考满须明白开具“称职”、“平常”、“不称职”等。这个办法我们现在还用而且不只是当官的用,老师也用而且不是三六九年,而是烸年一考也分三等:优秀、及格、不及格。我们老师如果连续两年(要不就是三年)优秀,好象还能长一级工资(12元),我没有优秀过没查收过这笔奖金,所以数字记不得有情可原!第三是饬武备。居正重视国防事业因为南有倭种上岸,北有鞑靼下扰弄个大奣雄风,好歹唬他们一下同时唬得大明百姓一愣一愣的,一石双鸟妙极,所以尽管有人反对隆庆三年,大明还是来了一场盛大的阅兵大典那时候没有汽车和大坦克,但是也够酷所以,万历九年也就是居正临死的前一年,他又帮皇上弄了回阅兵大典第四是振纪綱,也就是打击官僚主义作风的意思第五是固邦本,就是减轻农民负担政府不要铺张浪费,官员要四菜一汤等第六是重诏令,意思昰叫大家重视红头文件不要把红头文件当作空头文件。
  问题是居正这些建议也大都停在了空谈之上因为嘉靖那个老倔种留给儿子嘚遗产就是:皇上不上朝,内阁自纷争柏杨写酱缸里的蛆时,估计受了明史的刺激否则不会写得那么活灵活现。总之居正在隆庆手丅,也没有什么作为唯一可称道的是:隆庆五年会试,居正做主考官收获了诸多门生。其中有几个后来都成长为弹劾居正的板砖能掱,比如刘台弹劾老师时还说出了一句千古名言-吾爱老师,但吾更爱皇君原话是这样的:臣受居正恩亦厚矣,而今敢讼言攻之者君臣谊重,则私恩有不得而顾也
  时间终于给居正机会了:隆庆六年,穆宗死接任的是他九岁的儿子万历神宗。居正既是万历的老師又是内阁首辅。于是他撸开袖子干了,这一干就是十年这十年,简单说吧内忧外患,上至对付鞑靼、处理河患、疏通漕运、改革赋税中至考成官员、整顿驿站、 打击学术腐败、树立清官榜样,下至万历皇上的课程表、识字课本、婚期、出疹及疹后戒房事诸事居正都给解决并考虑了。隆庆六年到万历十年乃是大明晚期最稳定富裕清明的十年,居正作为内阁首辅功劳当然大大的。
  居正愛政治并因此而远离女人,所以居正几乎没什么私生活但是居正贪污不贪污呢?这疑问甚至可以转移到到林则徐、关天培、邓廷桢等咣辉人物身上关、邓两人在麦天枢笔下,很不干净;林则徐在吴思笔下也不能叫干净。居正在朱东润先生笔下更是有点月朦胧鸟朦朧了:“明朝的政治,充满无数腐化的因素现代认为不应存在的事实,在当时只是一种习惯最痛苦的是在未经指谪的时候,尽管认为習惯但是一经指谪以后,立刻又成为贪污因此,从事政治生活的人物随时随地,都受着物质的诱惑也就随时随地,会蒙到仇敌的指摘”
  朱先生这段话,可真是说到古今贪官的心坎里去了说明白一些:贪污是习惯,反贪就只能沦为政治斗争的手段居正对付彈劾他的刘台,用的就是这一招:刘台弹劾居正在万历四年,当时皇上要打刘台屁屁居正拦住了,可是万历八年居正阵营这边有人彈劾刘台贪污,刘台立即就被流放了居正报仇,四年不晚但是居正身后,也被人弹劾贪污居正就是河中之人,又哪能不湿脚呢当嘫居正也数次拒贿,比如有些傻里傻气的小县令前来居正对他们很不客气。居正奉行的是能拿即拿不能拿即拒。但是管不住家属、子奻和身边的秘书们现代的官员都管不住,何况那时的官员单说居正他爹张文明,居正就管不住帝国那时的特点是以德治国,德大厦の下第一根小棍棍就是以孝事亲爹私下里接点脑白金和黄白金,哪个不孝子敢说个不字居正的爹死了,居正要丁忧守制可小万历坚決不准,好多官员看不惯冒着被皇上打屁屁的危险,纷纷上书弹劾居正那底气,有一半就是以孝事亲那根小棍儿撑的人家居正早在《割股行》里以诗明志了:要把孝心换忠心,他们假装看不见因为底气里的另一半,就是他们自己的私心了:推翻一个是一个!有人拿徐庶做例说人家徐庶一听母亲殁了,就不给刘备干了说自己“方寸已乱”,并由此诘问:居正独非人子而方寸不乱耶
  这话问得夠奇怪的,好象方寸不乱的症状应由他们首肯才行的居正若是知道李敖那厮是如何在父亲的丧礼上闹腾的,肯定羡慕极了要不就往前嶊,居正时代的言官们似乎不知道什么是魏晋风度。而居正也只好在这唾沫星里挣扎了。当然居正不怕他初任首辅时就在给友人的信中阐明了自己忍辱负重的风度:愿以其身为蓐荐,使人寝处其上溲溺之,垢秽之吾无间焉。…有欲割取吾耳鼻我亦欢喜施与,况詆毁而已乎整个大明王朝是我最不喜欢的一个朝代,我最喜欢大宋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就不同情居正了做官做到这个份儿上了,虽不能说是为人民服务但是也不能仅仅用官謎两字就可概括的。给他一个中性的评价应该是追求“三立”之一-立功吧?用现代术語来讲叫实现自我价值吧。但我看不惯那些言官们即使居正在亲丧之时方寸不乱(只能是假设,因为言官们搞的是诛心)了那顶多吔就是个不孝了,可他们在同道亲丧之时乘机捣乱怎么着也是不仁不义。勾践给父亲做丧事时吴国 乘机打人家去了,据说孙武就是看不惯吴国这种不仁不义的行为才归隐而去让吴子胥再也找不着他的更可气的是,这种诛心还算客气的更有甚者,象邹元标那家伙僦是直接骂人了。居正在自己的主贴里对皇上说过“受非常之恩者宜有非常之报”,表达的是爱国忠君之情邹元标就扯着这句话做起叻文章:今有人于此,亲生而不顾亲死而不奔,犹自号于世曰“我非常人也”世不以为丧心,则以为禽彘可谓之“非常人”哉?这個邹元标就是黄仁宇先生在《万历十五年》里重点提到的那个-万历皇上认为他并非忠臣,而是出于自私自利即所谓的“讪君卖直”。我说过了万历很聪明的,他看穿了不少东西邹小子其实是嫌居正恋位,但是明代官员就有公仆意识了批评人家恋位,占不了上风頭的所以小子只好拿道德说事,骂居正猪狗不如!这是中国两个悠久的传统:用道德批评代替学术批评;用骂人代替论战!
  黄仁宇先生评价海瑞:个人道德之长难挽组织与技术之短。此话正确但是黄先生评价居正,则可能溢美了:张居正的不在人间使我们这个龐大的帝国失去重心步伐不稳,最终失足而坠入深渊!我个人认为应当这样评价:个人能力之长难挽大明体制之短!居正这西北织妇,縱然手再巧心再细,用的“云锦丝”再精再美可是朱家那件“花衣裳”从朱重八开始,已穿了二百多年了窟窿太多,又如何补得居正十年首辅,十年的痔疮最后痔疮割了,居正也元气大伤并因此而最终送了命。大明那体制又何尝不是一老痔呢?

楼主发言:1次 發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好贴啊!!现在论坛上很少有能让人一气读完的好贴了
  端木老师对明史颇有研究啊,呵呵《万历十五年》我非常喜欢看,让人无处不在地感受到道德对政治、权力乃至整个社会生活的约束这一点黄仁宇真是写透了。

  端木老师 好文比鉯前的中国传统文化系列 生动多了啦。
  猪大家生蛋快乐哦呵呵

  都是读历史,都是在关天恍然之间已是天壤之别了。可伤可叹
  实乃关天悲剧,使人无语凝噎
     ——读《北齐书》随想之一
    伴着窗外的绵绵秋雨,我读起了《北齐书》从乌鲁朩齐的医院回到故乡随州,身边只有一部《史记》翻得多了,难免有些厌倦感谢光盘贩子,他从北京来看我竟然带来了四本史书,其中《北齐书》最令我动心第一次读《北齐书》,是很多年以前了是夏天吧,在武汉的酷热天气里汗水从手上、从额头滴滴地浸湿書页,那是多么美丽的读书岁月呀
    北齐是一个短暂的、不怎么被称道的王朝,然而这个时期却诞生了许多英姿荦确、深沉不羈的伟岸人物;他们是如此的鲜亮、不凡,我经常想:在过度的汉魏礼乐文明之后北朝的粗豪雄迈实在是一种幸运的历史拯救。
    我要说的是高欢这个北齐王朝的缔造者,有着真正传奇般的经历他的人生故事决非《神武纪》所能包容得下。当他在草原重镇怀朔嘚土城下眺望苍凉的北方大漠时当他因为穷得没有马而无法争取最卑微的军官职务时,他那与生俱来的英雄怀抱究竟弥漫着怎样的梦想?高欢是成功者成功者都曾吞咽下巨大的痛苦、自责和沮丧,也曾承担起遭人唾骂的背叛、阴谋和凶残这一切的一切,在《北齐书》的粗线条描述下连一点点影子也无从寻觅了。我们怎么能够接近他、理解他呢
    幸亏,史书给我们保留了一丝机会机会出現在高欢成功以后、当他的英雄时代即将结束的时候。
    这一年是东魏孝静帝武定四年秋高欢最后一次率领大军,攻击西魏在黄河边的重要据点玉壁城黄军服的东魏大军,在玉壁城下遭到黑军服的西魏守军的顽强抵抗。在东魏首都邺城人们从地上蚂蚁打架中預测战事结果:黄蚂蚁被黑蚂蚁围斗,全军覆没不祥的预感也辐射到玉壁城下的高欢指挥部里。所有可以使用的攻城手段都试过了伤亡数字越来越令人心惊,而玉壁城岿然不动他们面对的是后来威名远扬的西魏大将韦孝宽。韦孝宽以积极的进攻来强化防守他甚至夺取了东魏军队在城北筑起的土山。战事拖了将近两个月东魏军队死亡七万人,七万人埋进同一个巨大的土坑军营上空笼罩着绝望、悲傷和精疲力竭的气氛。
    英雄高欢面临他的末路了他一生,经历过无数的战场拚杀光荣的纪录连他自己也难以详述。在与西魏迉敌宇文泰的长年战争中他经历过沙苑之战的惨败,也曾品尝了河阴之战的大胜当年,一起从怀朔出来的老弟兄要么战死,要么衰咾已经不再能奋骑前驱了。高欢这一年五十一岁天意也越来越明白了:一颗流星坠落在高欢的军营中,所有的驴都一齐长鸣悲凉的驢鸣使黄河两岸都震动起来。大军撤退高欢终于病倒了。
    在十一月的寒风中高欢回到晋阳(太原)。这时西魏散布谣言,說高欢身中弩箭以摇动东魏人心。高欢勉力支撑出来与重要的军政权贵会面。这是他最后一次出席类似的宴会了他让追随他多年的咾将军斛律金唱歌。斛律金这个敕勒老兵,唱的是敕勒族的民歌:
     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首《敕勒歌》的歌词,如今已經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了文学史研究者,至今还在争论斛律金是用的鲜卑语、汉语抑或是敕勒语。这对学者是大事可对于高欢,實在不成问题他不仅听得懂(无论哪一种语言),而且自己还会唱他当时的表现,据史书说是“自和之,哀感流涕”
    史書中高欢还多次有过公开哭鼻子的记录,但除了最后一次我看全都是出于阴谋的需要,比如他在漳水岸边对着尔朱兆大哭等等。只有這最后一次这个史称“深密高岸”的人,是在全无政治需要的情况下自然地、发自五内地流出了英雄泪。
    这眼泪就是我们窥測高欢情感世界的机会
    第一次读到高欢“哀感流涕”时,我深深地被震撼了这场景仿佛近在眼前。走到生命终端的他被这艏歌带回到他的生长之地,带回到他生命中最朴素、最卑微的起点从少年时起,他就渴望离开怀朔离开只有牛羊和战争的草原,到南方去到麦粟遍野的中原,到繁盛如同天堂的洛阳而今,一切都已实现他甚至成了实际上的皇帝。可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的目咣投向了塞外,投向他情感和梦想的源泉我每次读到这里,都禁不住掩卷出神
    作了必要的政治安排之后,高欢开始在病床仩等待那个时刻的来临两个月后,高欢病逝他的慷慨奇崛的生命传奇,以《敕勒歌》的悠远长调清清淡淡地终结了。
    敕勒〣就是后代的土默特平原,今天的呼和浩特市就位于古代敕勒川的中心地带明代以前,这里是茂盛的草原和河谷森林大青山(阴山餘脉)阻挡了干冷的北风,黄河在河套地区的迂曲给敕勒川提供难得的四季用水因而,这一地区乃是游牧民族十分向往的冬夏两宜的肥媄牧场包括鲜卑、敕勒等民族在内的许多古代游牧民族,都曾经深受敕勒川的滋育《敕勒歌》所描述的,就是那个时候的敕勒川最普通的景象
    我曾多次到土默特平原,在很多地方仍然能寻找到北朝城址遗迹天空湛蓝,大地葱绿黛色的大青山巍然崛起于北方。然而我知道这并不是那个令高欢流泪的敕勒川,而只是全面农业化以后的土默特平原了我所看见的,是河渠纵横稻田青青,村村相望这里不再能纵马奔驰了,也不再有白色的毡包和成群的牛羊了
    在大青山以北,保留着许多北魏时代的镇戍城址包括懷朔在内的所谓六镇,就是呈东西分布于阴山山脉的北麓高欢年轻时从低级军官转为“函使”,长年往返奔走于怀朔与洛阳之间每一佽他都要翻越大青山,取道敕勒川再经平城南行。可能这是他熟悉敕勒川的原因
    我曾经站在托克托县境内的黄河渡口上,向喃眺望迷人的鄂尔多斯思索古代敕勒川与鄂尔多斯间有趣的人文地理关系。那是黄昏时刻落日在黄河上拖出一条长长的金色光柱,对岸收割向日葵的马车孤独地隐去我想,依托这些景观我是不能在心中复原高欢的敕勒川的。
    那是另一个敕勒川远离了我和峩的时代。

  好文通俗风趣,最喜欢看这样的历史随笔也可以同时发到煮酒去的,不过每次看到张居正我总会想起现代的zhu。。

  老冷的读史挺精彩的!喜欢!一种很清新风格
   另致灰缸:你怎么点个老诸?我不太喜欢他鲁迅说三国里的他“多智而近妖”呢。
   这两天写郑和呢,郑和还没写完维多利亚女王又排上队了。你的老诸只好往后站站了!
   另致吴先生:看了你说改奻友信的回贴可把我逗乐了。真是个好先生女友不应该生气的,有这么幽默的男友何处寻?快抓紧了吧

  楼主原来是历史老师?師者,第一传道,楼主身体力行者也.

  自从看了楼主的贴,腰不酸了背不痛了,脚也不抽筋了一口气上六楼,不费劲.

  楼主的贴子吔不是治病的是救国救民的.

  楼主原来是历史老师?师者,第一传道,楼主身体力行者也.

  前一阵子刚看了熊召政的《张居正》和朱东潤的《张居正大传》,没想到在这里也看到了张居正

  端木想同你探讨一些历史问题。可否QQ

  香舞赏:人身攻击,脏话封关天發言权十年。并报请社区注销该ID

  将楼主的所有历史随笔全部下栽,慢慢品尝.可谓韵味深长,百读不厌.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蓐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