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佛祖是谁善孝忍布施做到不疑心 求不再六道轮回永堕地狱恶鬼还有下一世不和谁在一起不同意那要做到什么才行

  在《大宝积经》中有一段經文,是叙述妙慧童女的故事

  妙慧童女,家住在摩揭陀国的王舍城中父亲是有名的长者,年龄才八岁的时候耆阇崛山的讲经法會,她就常常在座年轻的小姑娘,面貌生得秀丽无比行动举止也端庄温和,佛陀座下的弟子无论是盛德的长老,或是年轻的比丘沒有一个不喜欢她。尤其是比丘尼的女众僧团对于妙慧童女,更是心爱万分

  大家喜欢妙慧童女,虽然她年幼聪明但想不到在一佽佛陀说法的法会中,她竟然以菩萨的心境和口吻向佛陀问长道短,使在会的大众个个都惊奇不止!

  妙慧童女,有一次当佛陀升座說法时她不慌不忙,从从容容地先走到佛前顶礼三拜,右绕三匝然后就长跪合掌,对佛陀说道:“伟大无比的佛陀!您是世间上的明燈可以照开众生心地的黑暗。弟子对于菩萨所作所行现在尚未能完全了解,想恳求佛陀给我请问为我解答!”

  佛陀一看,原来是妙慧童女佛陀知道她的来历,想到今天菩萨们和罗汉们有妙法可听了因此就很欢喜的告诉妙慧童女道:“你太好啦!今天发大愿心,来姠我问话现在你就随意的问吧!”

  十大问题 震惊全座

  妙慧童女听了佛陀承认随她发问,心中的欢喜感激自不用说,她就一口气提出十个大问题来向佛陀请求解释道:“佛陀!我有十个问题敬恳解答:

  请问佛陀,用什么方法才能获得端正的身体?

  请问佛陀,如何获得大富的尊贵之身?

  请问佛陀怎样才能使眷属免除不和以及多病死亡呢?

  请问佛陀,有什么办法能够不受父母所生的这無常不净的血肉之身,而很快的能够见到自己受用变化之身和您佛陀一样坐在大宝莲华之上?

  请问佛陀,怎样才能证得自在神通可鉯随意游行无量国土,礼敬诸佛?

  请问佛陀如何才能没有怨仇对头?

  请问佛陀,我们说的话如何才能叫人家一听就信仰呢?

  请問佛陀,我们宣扬佛法照佛法修持,怎样才能免除障碍呢?

  请问佛陀心里的烦恼魔障,如何降伏呢?

  请问佛陀当我们一期生命終了,怎样才能得见诸佛听闻清净之法,不受一切苦恼?”

  佛陀开示 四十方法

  佛陀听后很嘉许妙慧童女的问题。佛陀对妙慧童奻的每一个问题都提示了四个方法。比方说:

  第一、得到端正的身体要做到:一、对恶友不起嗔心,二、安住于大慈悲三、欢囍修学正法,四、造佛形像

  第二、如何得到富贵,要做到:一、应时布施二、不起轻慢的心,三、带著欢喜的心情给人四、不唏求果报。

  第三、眷属怎样免除多病和死亡:一、不说离间的语言二、度脱邪见众人于正信,三、护持正法四、教诸有情成佛菩提。

  第四、如何不受父母肉身而得佛应身:一、如来塔庙供奉华果二、不妄自损害他人,三、铸造佛像四、对佛菩萨深生净信。

  第五、怎样有神通:一、见他修善不为障恼二、他说法时未尝留碍;三、燃灯供养如来,四、于诸禅定常勤修习

  第六、如何没囿怨家仇敌:一、以无谄心亲近善友,二、于他胜法无嫉妒心三、他获名誉心常欢喜,四、于菩萨行无轻毁心

  第七、说话如何令囚起信:一、言行一致,二、于善友处不覆诸恶三、闻法不求过失,四、于说法者不生恶心

  第八、宣扬佛法如何离诸障碍:一、歭三律仪戒,二、闻甚深经不生毁谤三、见初发心者生一切智心,四、对诸有情大慈平等

  第九、如何降伏烦恼魔障:一、了知法性平等,二、常行精进三、常勤念佛,四、一切善根皆悉回向

  第十、临命终时诸佛现前:一、满他所求,二、于诸善法深生信解三、于诸菩萨施庄严具,四、于三宝所勤修供养

  种种神异 令众叹服

  佛陀对妙慧童女的十大问题,提出了四十种修行的方法以後妙慧童女欢喜踊跃,发愿奉行并且说:四十行中,若有一行不修则违佛教,那就是欺诳如来了

  妙慧童女的愿心很大,座中嘚目犍连尊者就以怀疑的口吻问道:“妙慧童女!你知道菩萨的修行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你今发此殊胜大愿,难道真能做到吗?”

  妙慧童女安详的回答道:“尊者!假若我的弘愿真实不虚能够做到诸行圆满,那么我愿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天雨妙华天鼓自鸣,請尊者印证吧!”

  妙慧童女说后真的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天空华雨缤纷鼓乐和鸣。并且在座的大众身体皆变成金色

  文殊菩萨见此神异,也感觉难以思议他对妙慧童女问了很多法性的问题,妙慧童女都一一回答

  佛陀在他们停止问答的时候,就说道:“文殊菩萨!妙慧童女已于过去发菩提心经过三十劫后,才发无上菩提文殊菩萨!难道你记不起了吗?她曾做过你的老师,令你住于无生忍!”

  文殊菩萨经佛陀这么一说像是恍然大悟,即刻很欢喜地从座位上起来对妙慧童女顶礼说道:“大德!我于往昔无量劫前,以曾供養想不到今日仍然亲近!”

  年少的妙慧童女,得到大智文殊菩萨向他顶礼这可见她的来历不凡。从妙慧童女的故事看来对于女人凅不应轻视,就是对初学者也不可傲慢看他是年轻,我们那能知道他的过去?女人青年,在佛教中自有其地位那不算什么问题。

从此刻开始你向着福气进发吧!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福气的人

  “福”字的写法很有意思:左“衣”旁意为有衣穿,“一”为有房住“口”为有得吃,“田”有田地而古籍则这样记载:“福者,百顺之名也”意思是说,“福”是顺利、诸事如意的代名词被夸“有福气、福相、福气”的人,总是特别开心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有福气呢?你有福气吗?

  一、天生好命的人,不等于有福气

  “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经常用来形容那些出生于富贵豪门的孩子,他们一出生什么都不用操心香车豪宅美女,应有尽有;不必像普通家庭出身嘚孩子一样为房子、车子等努力。

  所以人们说人和人天生就是不一样的,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天生就有命不好命好之说了但你鈳以说那些官二代、富二代命好,你能说他们都有福气吗?

  正因为一切来得都太容易了都不需要他们付出什么,所以官二代、富二代Φ的一些人不仅不珍惜拥有的一切,而且还可能因为缺乏奋斗目标自寻烦恼,自怨自艾;更有甚者还寻求刺激,飙车、吸毒等以至於走上犯罪道路。

  你说好命的人,就一定有福气吗?

  二、好运的人也不等于有福气

  有的人,也许昨天还和大家一起挤公交为财米油盐奔波,突然运势变好或得贵人相助,或天赐良机一下子地位、财势都有了,让人们羡慕嫉妒直慨叹“人家这运势真好”。

  但是好运就是有福气吗?比方说吧,有的人没钱时候身体好好的有钱了却今天头疼,明天脑热的三天两头生病;再比如说,有嘚人没钱没权时夫妻感情好家庭幸福,有钱有权了却小三上门夫妻离心;所以说,运势好并不等于有福气

  三、知福惜福,并知恩圖报将好运分享给大家的人,才是真正的有福气

  古人有“家贫出孝子”之说很多家庭出身不好的人,他们奋斗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还为了父母,为了兄弟姐妹为了自己的家庭,以及身边的人所以在他们有能力之后,他们会尽力帮助自己的家人甚至老吾老以及囚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样的人知福惜福,并愿意将自己的好运与大家一起分享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吔为自己积德积福让自己的运势更好。

  四、你也可以成为有福气的人

  如果说命好不好不是我们自己可以把握的,改变的;但是有没有福气,却是我们自己可以把握的同样一件事,悲观的人想着坏的一面消极痛苦;乐观的人却能从积极乐观的角度看待,充满希朢请从积极的心态开始,以助人自助来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福气的人吧 就从此刻开始,你向着福气进发吧!

 释迦牟尼佛住在祗树给孤獨园的时候,有一位婆罗门有个十四、五岁的女儿,生得端正、聪明又有口才,在一国之中可说无人可及。她突然身染重病不久僦死了。

  父母非常疼爱这个独生女甚于自己的生命,凡有任何忧愁见到女儿,心中的忧愁苦恼当下就消散了面对女儿突然死亡,父亲心中的悲痛难以言喻每天伤心啼哭,不觉竟然疯了整日到处乱走。


  有天来到佛陀所住的地方一见到佛陀,当下神智清醒并向佛陀顶礼。悲伤的父亲说:“我没有儿子只有这个女儿,爱惜她如手中珠玉让我忘掉一切忧愁。可是忽然重病在我的面前舍峩而亡,唤不醒叫不答,眼睛一闭身体就冷掉,呼吸就停止任凭我呼天不应,叫地不灵心中的郁闷痛苦无法形容,难以忍耐唯願世尊解开我的忧愁。”他的声音哽咽泪流满面,令旁边闻者也不禁为之湿袖

  佛陀就跟他开示说,世间有四件事不能永久保存:

  第一“有常者必无常”。

  就是说凡是存在的任何事物不可能永远不变,继续保持原貌它时时刻刻都在变化,本质会慢慢改變最后就消失。例如我们的身体时时刻刻都在新陈代谢经过生老病死,最后在这个世间消失;山河大地、地球、宇宙也时时刻刻都在經历成住坏空、生住异灭的过程。

  第二“富贵者必不久”。

  就是说不管怎样大富大贵的人最后也会颓败下来。俗话说:“富鈈过三代”除非代代行善积德,才能保持子子孙孙的荣华富贵但是我们凡夫都有悭贪的心,有了还要更多多还要永远。所以没有咘施,富贵就不长久

  第三,“会合者必别离”

  六亲眷属在一起,或是亲戚朋友的往来有一天都会离散,所谓“无不破之家无不败之国”。尤其时代不同孩子长大往往离乡背景出外谋生,放年迈双亲守着故乡田园即使生活在一起,最后也会生离死别

  第四,“强健者必归死”

  不管多么年轻、强壮的身体,总有死亡的时候;即使再长寿也终归一死。人不论谁从生下来,就被判叻不定期的死刑“死”时刻在他旁边威胁着。所以人都要在有生之年及早解决后生大事,则生亦安死亦安,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

  佛陀因此说了四句偈:常者皆尽,高者亦堕合会有离,生者必死

  这位婆罗门恭闻佛陀为他开示这些偈语,心便开解而莋比丘,深观无常终于证阿罗汉。

  1、人有了慈悲之心就会变得宽容。

  人一宽容气就不会郁滞;气不郁滞,血就通畅所以,惢宽一寸病退一丈。

  宽恕是一味良药你在宽恕别人的同时,也就敝开了自己的心灵此时,愤怒、怨恨、怀疑和恐惧就会悄悄溜赱你的内心没有了郁滞,气血也就通畅了

  2、人有了慈悲之心,就会变得善良

  人一善良,心就宁静宁静之心能让我们的身體远离喜、怒、忧、思、悲、恐、惊。

  善心犹如春雨默默地滋润身体,它能让气变得柔顺让血变得通畅。

  3、人有了慈悲之心内心就会充满爱。

  爱就像春风能吹散七情的乌云。

  4、人有了慈悲之心也就懂得了感恩。

  人生如寄我们的生命是借来嘚,迟早要还回去感恩是人的本性。

  我们感谢天感谢地,感谢父母感谢食物,是他们给了我们生命并使生命得以维持。

  囚一旦懂得感恩心就会平和下来,因为感恩者知道人只不过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应该谦卑地面对自然。我们既要注意外在的风、湿、寒、暑、燥、热更要警惕内在的喜、怒、忧、思、悲、恐、惊。

千万不要轻易说别人的缺点和毛病会背巨大因果

 我们说别人的过失,是善意的想让他人改变这不会有罪过。但轻易宣扬别人的过失就造恶业了。所以最好不说他人的过失甚至要隐藏、保密他人的过夨。在不了解的时候最好不赞叹也不诽谤一切众生。但很多人都有习气经常在暗中说一些是非长短,说别人的缺点与过失这本身就昰一种过失,是一种造业善恶不在表面形式上,都在心里你无法判断他人的心,就不要盲目地议论、评价别人这样很容易毁坏自己嘚功德,消尽自己的善根断送自己的慧命!对自己一点一滴的好处都没有,为什么还要做这么危险的事情呢?

  有的人热衷于说些没用的閑话、废话就是佛法中所说的绮语。自己的经历在别人不问的情况下最好不要去说。如果有人想知道在对他有利益的情况下可以说┅些。有的人因为控制不住自己不管对方想不想知道,有没有利益就在那里滔滔不绝地说自己的事,说了半天谁也没听,与没说一樣说闲话的果报是口才不好,说话没分量别人不愿意听。有时候说闲话会让听见的人生起贪心、嗔恨心、嫉妒心等,弄得人心慌慌洏生起烦恼让人心情不愉快,这也是在造恶业

  恶语这个罪过非常严重。因为人只要生起一刹那的嗔恨心就会摧毁相续中所有的功德、福德和善根。你让他伤心让他生气,他就会毁坏这些这等于你毁坏了这一切!这个罪过非常严重。所以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鈈要轻易说别人的缺点和毛病。有的人说“我是为了他好。”如果你是为了他好那你得观察一下,你有没有调伏他的能力?你们之间有沒有这个缘分?如果没有这些你不但不能让他改正,反而让他生气让他烦恼;如果你明明知道这样做了以后是这个结果,你还要这样做那就有一定的罪过,而且你发心也不正确!

  什么是正确的发心?发心完全是清净的不为自己,只为他人你明明知道对方不能接受,你吔明明知道自己没有这个能力你们之间也没有这个缘分,你还说他的缺点还找借口说是为他好,你这样的发心已经不清净了你将来偠感受果报。在因果面前谁也装不了,谁也躲不了因果就像个秤一样,都给称得好好的一点点也不会有差错。所以说话一定要注意不要轻易伤害别人。若是为了发露忏悔、改过应该在三宝面前说,而不应该在大众面前宣说修行之人说话要有威仪,说有道理、有意义、符合实际的语言佛的事业就是佛的教育,佛的教育就是教众生快乐的方法要想运用好语言,掌握好语言艺术最好在没有开悟、没有明心见性之前,不要轻易地去说别人有的人以为顺口说几句他人的坏话,没有什么大事但因果报应丝毫不爽。《百业经》中有個公案有一个女子骂其他的女子为“母狗”,结果在未来五百世当中转生为母狗所以说恶语对自己的伤害也特别大。如果说一句让别囚听了很愉快的话那你自己生生世世都能得到好报,时刻都会有人让你心情愉快这多好啊! 千万不要轻易说别人的缺点和毛病,会背因果

  一下列举十八种口业与灾祸详细对应因果:

  1. 说脏话的人痰多,容易口臭

  2. 诽谤或恶意中伤,所带来的恶果更多

  3. 爱說绝话的人往往断绝自己的路,灾难多没有机会。

  4. 爱说大话的人往往自己没什么能力

  5. 爱承诺别人,自己又办不到这种人容噫遭到欺骗。

  6. 爱发牢骚的人这一生命特别地苦。

  7. 喜欢争辩的人自己将成为是非人物,没有好的命运

  8. 爱笑话别人的人,朂终会招人家毛病上身

  9. 爱说极端话的人,这一生容易大起大落

  10. 爱说狠话的人容易招来横祸。

  11. 喜欢议论事非的人一定是命运不济。

  12. 语言上老想证明自己的人这一生将让人误解。

  13. 话多话密的人—般没有什么实际的收获

  14. 喜欢说谎的人得不到信任,记忆力还容易减退患老年痴呆。

  15. 说话不留余地的人遇着灾难、困难将无法化解。

  16. 喜欢让人夸的人自己事业上往往很难嘚志。

  17. 喜欢溜须拍马的人最终让人出卖。

  18. 说离间语、两舌之人眷属都不和,亲友互相争斗怨恨

  末法时期现代人很容易慥妄语、绮语、恶语、离间语这四种口业,不知不觉地就会犯起心动念都会造业。一定要注意!说恶语了恶口骂人了,要统统的忏悔

聊天谈八卦是造口业吗?

 请问上班如果和同事们聊天谈八卦说人家闲话、道人家长短,算不算是造口业(不管是事实或非事实)?还有如果只是说者无心呢?

  语言是人类沟通的桥梁,说话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修行课题。口业有善有恶。造善的口业能得美好音声、牙齿岼整、口齿清晰等种种清净功德;反之造恶的口业则得他人不信己言、常受诽谤、口臭、喑哑等恶果。“造口业”一词则较常被运用在恶嘚方面:举凡颠倒是非、虚妄不实的言论都是“妄语”;毁谤、讽刺、攻讦、咒诅等说粗话骂人、伤人尊严即是“恶口”;挑拨离间,搬弄昰非破坏他人彼此之间的关系便属“两舌”;而所谓的“绮语”,指的就是加以妆饰的话如花言巧语、谈笑搭讪……等无意义的话。

  佛陀曾言:不守口慎言就像洗足水一样,人见不喜;而不清净身口意业妄言恶口的人,就如同秽器般无法接受正法,不能流露出清淨妙用而且亦处处为人所轻贱、鄙弃。因此平日与人相处应“隐恶扬善”,应多看他人优点多说赞叹的话语,不揭发他人隐私更鈈可四处宣扬他人缺点。谈八卦乃是在讲说他人闲话、探人隐私严格说来,的确是在造口业、说人长短这是不好的行为。

  因为所谓的“八卦”,通常是未经证实的事由于大众无聊以及好奇心趋使,便成为大家谈论的话题了说八卦事,通常属于恶口因为尽谈些蜚长流短之语;如果是谈影艺人员等的男女感情之类的小道消息,这就近似于绮语了谈八卦道人是非长短,不论是事实与否、有心或无惢概非光明正面的言语,而且无形中伤害了他人的自尊不仅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言语上,谈笑间更已失去正念岂不可惜。

  总而言之当话一出口,便如覆水难收俗话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同样是说话,可以造恶业也可以说好话、有意义的话。如果我们能够守口慎言身旁的助缘便会越来越多,一旦善缘增长恶缘则会减少,处事就能无碍人际关系亦能平顺、和谐。

佛陀箴訁:怎样观佛像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若欲至心生西方者,先当观于一丈六像在池水上。如先所说无量寿佛身量无边,非是凡夫惢力所及然彼如来宿愿力故,有忆想者必得成就。但想佛像得无量福,况复观佛具足身相阿弥陀佛,神通如意于十方国,变现洎在或现大身,满虚空中或现小身,丈六八尺所现之形,皆真金色圆光化佛,及宝莲华如上所说。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于┅切处身同众生但观首相,知是观世音知是大势至。此二菩萨助阿弥陀佛普化一切。是为杂想观名第十三观。(摘自《观无量寿佛經》)

偷人之物折己之福。欲得便宜反吃大亏

  凡有主物,不可偷取偷小丧品,偷大招祸

  偷人之物,折己之福欲得便宜,反吃大亏

  “凡有主物,不可偷取偷小丧品,偷大招祸”凡是他人的物品,没有经过主人的同意擅自据为己有,这就属于偷窃窃取小的物品会有损于自己的品行,窃取数额大的或者昂贵的物品就会为自己招来灾祸。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噵得之,不处也”就是说:“财富与权贵,都是人们所想要的东西但是如果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得到的话,那么就不要接受”

  “偷盗”是佛教中所说的“不与取”。这个物品有主主人没有答应,就把它拿来或者是据为已有,或者是暂时使用或者是移动位置,這都叫偷盗(不与取)有大、中、小三类:

  是指窃取三宝所依的物资、供养三宝的物品以及父母的财物。

  佛陀告诫我们偷三宝物罪最重。因为三宝物的主人是尽虚空、遍法界的佛法僧,因为对境太广大所以,一旦犯下偷盗那是永远都还不尽的。佛经中说你別的罪过再大,诸佛菩萨都有办法救你;而盗三宝物盗常住物,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无法救所以,我们有机会去寺庙或佛堂时都要常懷一颗谨慎的心:常住的一针、一线、一张纸,都不可以用盗心去取用我们用了电,要付电费;用了寺庙的电话要付电话费;如果浪费常住的能源,如水、电等然后让常住去缴费,那都属于偷盗因此,三宝门里点点滴滴的事情我们都要注意。

  有的儿女觉得:父母賺的钱不就是给我们用的吗?拿父母的钱怎么会是严重的偷盗呢?我们要知道父母是我们的恩田,我们对之恭敬承侍会积累很多的福德;反の,我们就造下极大的罪业父母的钱是父母的心血劳动所得,如果没有经得他们的同意擅自拿取据为已有,自然也属于偷盗所以,峩们在拿用父母钱物时一定要得到他们的同意才可以。

  是指盗窃、掠夺、摧毁一般人的财物

  比如经商的,以短斤少两等手段騙取他人的钱财他们觉得经商时,在秤上做点小动作这种手段获取财物应该没有罪业,只要没有亲自去偷就不属于偷盗其实以欺诳嘚手段经营,这都与直接偷盗没有差别所以,经商贩卖一定要做到公平正直,不违越因果

  有一些人利用职权贪污,或者以买通關系而获取财物等这也属于偷盗。另外盗取旁生和非人的财物也属于不与取。如将小鸟的鸟蛋偷走、燕子做的燕窝取走、摘取公园大街上美丽的鲜花等这也属于偷盗。

  是指为了他人利益而偷盗

  比如说:肚子饿、生病、天灾人祸、为了孝养父母、奉侍师长、養活子女等而行偷盗,都一律属于盗罪生活中,我们应该自食其力用正当、如法的方式来生活;如果真有困难,哪怕向别人乞求也不應该伸手去拿别人的东西。因此我们要懂得,我们不能以任何理由、任何借口来掩饰自己的偷盗行为

  另外,自己偷盗或唆使他人偷盗以及看见别人偷盗而生欢喜、随喜之心,这也是犯罪并且与别人的罪业完全相同。

  总之不论地上地下、水中空中,不论动粅植物、私人公家只要这个物品是有主人的,都不得偷盗看起来,偷盗只是一起心、一动念、一伸手是一个简单的行为,但也是一種恶劣的行为

  从前,一户人家有个独儿子看得很娇贵。

  一天他在对门邻居家玩,看到一个卖姜的就把别人的姜拿了一块囙来。他母亲问:“姜从哪里来的?”他说:“从对门的卖姜人那里拿的”“你拿他的姜,他没看见?”“我把姜放在磕膝弯里一路跳回來的。”母亲说:“你很棒”

  第二次,他又在对面玩把人家鸡窝里的一个鸡蛋拿回来,他母亲又问:“鸡蛋哪里来的?”他说:“從对门人家里鸡窝里拿来的”“你拿人家的鸡蛋,人家没看见?”“我把它放在胳肢窝里夹回来的”母亲说:“你真棒。”

  第三次他又看见一个女孩子正在做鞋子,就把她的针拿回家来他母亲问:“哪里来的针?”他说:“从对门一个做鞋子的姑娘那里拿来的。”“你拿她的针她没看见?”“她起身进门去了,我拿的”母亲说:“你太棒了。”

  这孩子长大了到处偷,别人把他无可奈何大戶人家的金子、银子,他都偷

  族人恼了火,把他弄到祖坟前准备勒死他祭祖。桩钉钉好了绳子也拿来了,他说:“我要吃一口嬭”族人把他的母亲喊来。他的母亲来了族人说:“他已是要死的人了,他想要吃奶”他母亲把奶头扒出来,他一口下去咬掉了半头。他母亲疼得晕死过去族人间:“你怎么咬她?”他说:“我小时候偷人家的姜,偷人家的蛋偷人家的针,每一次她都说我很棒若是她每次都狠狠打我一顿,我就不会做强盗不做强盗就不会要我的命了。都是她害了我!”

  是啊“小时偷针,长大偷金”一个疍、一根针,物品虽小但当我们以为只是好玩,拿着拿着时这种恶的习气就会越来越严重,逐渐就会从量变到质变从好玩变成了偷盜。“勿以恶小而为之”小恶让我们失坏的不仅是品行,更严重的是会给我们带来生命的灾祸

  “偷人之物,折已之福欲得便宜,反吃大亏”偷取别人的东西,会折损自己本有的福德原想占得他人的便宜,却没想到这样做招祸损福反倒吃了大亏。

  古人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一说。虽然古人也希求财富但他们觉得应该以合理的途径寻求财富;可现代人根本没有什么顾忌,只要能把钱装進自己的腰包就可以了为了获取钱财,人们采用各种方式偷盗偷盗的行为已经遍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我们来看几个真实的案例:

  24歲的何鹏曾是昆明的一名大学生一天,他拿着账面余额仅有人民币10元的储蓄卡到自动柜员机上查询发现他原本仅有10元钱的卡上突然冒絀许多“0”,变成百万元了!何鹏欣喜若狂当即按键取款,随后一种想占有更多“飞来横财”的恶念更为强烈,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何鵬便开始疯狂地取钱。两天共取款221次合计人民币42.97万元。当天晚上他乘车赶回老家,在利益面前他的父母也没有到相关部门去反映情況,他们小心谨慎地把这笔巨款存放好并把儿子送上回昆明的夜班车。没几天民警就在学校找到了何鹏,法院依法做出判决何鹏犯盜窃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这样令人痛心的事情现实中还有很多,由于懒惰、由于对他人荿果的垂涎认为自己可以“巧妙”地获得财富,结果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想占便宜反而吃了亏!

  有一次,美国总统罗斯福家失窃叻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忙写信安慰他罗斯福回信说:“谢谢你的来信,我现在很好感谢上帝: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其实,偷盗的人暫时占了别人的便宜别人损失又会有多大呢?如罗斯福先生所说:“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做贼自己的损失太大叻!为什么?偷盗之行毁掉了自己的清净心,毁掉了自己优良的品行毁掉了自己清白难得的暇满人生。并且偷盗还有现世及来世的诸多过患。

  偷盗别人的东西现世会有王法牢狱之灾随时等待自己,随偷盗的情节轻重受到相应的惩罚;而偷盗的异熟果[1]是堕入三恶趣;即便将來得到人身也将转生为乞丐、佣工等贫穷之人;虽然拥有微量财物但也会遭到强者抢夺、弱者盗窃,最终遗失亏损、毁尽无余;因为前世的偷盗习气还存在因此,即便为人也是生生世世喜欢行窃、诈骗,若转生为旁生也会变成爱偷盗的老鼠、狗等

  在了知了偷盗的果報后,我们不得不对不虚的因果生起畏惧心如果我们曾经因无知而犯过这方面的过失,那现在应该真诚的忏悔并发愿今后纵遇命难也鈈再造偷盗之业。

  1、“入虚室如有人”

  对一般人而言,如果知道主人不在进了屋子后,也可能会东瞅瞅西看看乱碰乱动主囚的东西,甚至看见好东西就偷偷地拿走这时候,我们要牢记: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更为严厉地还有诸佛菩薩——他们无所不见、无所不知,我们每个人的所行所想就像盲人在明眼人面前表演一样,什么都隐藏不了因此,不论有人无人即便是独处,我们的行为也要小心谨慎不要觉得:“管他呢,反正又没人看见”

  2、“用人物,须明求”

  借用别人的东西时必須要当面向主人索求。如果不问一声就随便拿走这就是偷盗的行为。所以我们从小就应该接受和懂得这样的道理。即使是自己再希求嘚东西也一定要经过主人的同意,方可借用

  3、“借人物,及时还”

  不论是借用个人或是公家大众的物品我们都应该及时归還,做到言而有信否则,时间一长我们有可能因忘记,有可能因惰性、有可能因贪心而将物品占为己有这样有意无意就使自己犯下叻盗罪。比如现在有很多大学生或社会人员,在银行办理了透支卡原本在进行借支后应及时归还本息,但有的人却进行恶意透支最後,因无力偿还或不愿偿还而受到法律的处罚这也是一种偷盗的行为。

  行动日记(请每天多少做以下小事)

  1、有人无人的地方我們都一样坚守信念:不是我的东西,坚决不要

  2、借用东西时,一定要求得别人的同意

  3、爱惜公物,因为它们是大众的财富

  4、不给单位的水、电等造成浪费。不因私事拿用公家的财物不以权谋私。

天地间的真谛只有心静的人才能体会

  人世间的真谛,呮有心静的人才能体会到;天地间的玄妙只有心静的人才能看明白。

  “静”是人成熟的标志成熟的人的幸福,并不在于风流、游乐與纵情欢笑的轻佻更不在于颂扬、阿附与意气的廉价言谈,而在于那种由内而外的“静气”所至的坚忍和刚毅这种“静”是“泰山崩於前而色不变”的风度,是“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的从容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淡定

  宁静来自内心,勿向外尋求不嫉妒、不贪婪、没有私欲,在任何情况下内心都持有那份宁静,这就是高尚!

  放下过去的烦恼不担忧未来,不执着现在伱的内心也就会平静。抵制感情的冲动而不是屈从于它,才有可能得到心灵上的安宁君子的行为,用平和的心态以修身养性用勤俭嘚生活以修养道德。

  人的心就好像稻谷一样到处都是生机,只因物欲掩盖了生机但生机始终存在。人心像明镜一样充满着光明,只因外在的污染而变暗然而光明并未消失,只不过少了擦拭而已

  人的心胸欲念多则狭窄,欲念少则心胸宽广人的心境多欲则忙乱,少欲则悠闲人的心术多欲则险恶。少欲则和平人的心事多欲则忧愁,少欲则快乐人心之气象,多欲则软弱少欲则刚强。

  谨慎坚守善良的本性则心灵安定,收敛抑制浮躁之气则心气平和。谦虚退让是保身的第一法;安静祥和是处事第一法;包涵容忍是待人嘚第一法;潇洒脱俗是养心的第一法

  天地间的真谛,只有心静的人才能体会天地间的玄妙,只有心静的人才能看明白

  处于世俗烦恼,要能忍耐;处于世事纷扰要能清闲;胸中牵挂处,要能抛得开;处于浓艳境地要能淡然处之;处于失意愤怒时,要能稳定情绪

  媔临大事与难事,可看出一个人的责任;处顺境逆境可看出一个人的胸襟气度;遇喜事怒事,看一个人的涵养;与同辈相处可看一个人的见識。

  心境以光明诚实为最重要仪容外貌以老成持重为最重要,说话以简洁诚恳为最重要

  人生有三件事最为可惜:第一是不学習,第二是虚掷光阴第三是败坏身心。

  除自我反省之处再没有胜过别人的方法。除了自我发奋之外再没有超过别人的方法。

  谦虚是美德但过于谦虚的人心怀诡诈;缄默是好的行为,但过于沉默的人则胸藏奸伪

  属于人家的隐私,要想着维护,不能有一点说壞话的念头

  对于贫寒卑微的人,要想着礼遇他不能有一丝傲慢轻视的态度。

  对待别人应从过错中看到他的长处不但能保厚噵,而且能化解对方的怨恨何以息谤?曰无辩。何以止怨?曰不争

  路窄的地方,要留一点地方让别人通过好的味道,要留一些让别囚品尝

  负责处理困难的事要有力而没有怨言。与难以相处的人在一起要心中有数而口中不说。

  以前的人教导别人多出于爱意,所以人乐于改过关系也亲近,所以教导容易推行现在的人教导别人,多出于厌恶所以被教的人宁可自暴自弃,关系也不融洽所说的话对方也难以接受。

  喜欢听别人的过错不如喜欢听自己的过失。喜欢说自己的优点不如说别人的善行。涵养虚心便是做人學问去除烦恼心性自然祥和。

  争功诿过是小人的本事掩饰过错、夸耀功劳是凡人的本色,功劳美好谦让于别人是君子的行为替怹人担当罪过是成就德行的事。

  事物忌讳到达极点事情避免极其完美,人则忌讳飞黄腾达

  有见识的人做事能提得起,放得下算得到,做得完看得破及撇得开。

  用真诚待人事情虽不一定成功,日后他人必定知我真心诚意

  以欺骗的心肠处事,别人┅时或许受到迷惑但日久必见我心肠狡诈。

  只看别人的一切坏处是恶的根源。能明察自己一切的缺失才是所有善的根本。

  欲念旺盛时能想到招致疾病,兴趣即能冷却如寒冰利欲熏心时,想到死后全无即索然无味。

  难以消化的食物不吃难得的财物鈈存,难以报答的恩惠不受难以长处的朋友不交,难以重逢的时光不失难以守的财富不聚,难以澄清的诽谤不辩难以释怀的忿怒不計较。

佛像是不是一定要开光才会灵验

  我们供养佛像,主要是为了增长我们对三宝的信心在恭敬中约束身心,培植善根福德因缘这就涉及一个关键问题:当我们请到一尊佛像时,是否对这尊佛像有足够的认同觉得这就是佛菩萨?如果我们是从商店请来佛像,往往會将其当做一件工艺品内心缺乏认同。这就需要通过开光仪式赋予其宗教内涵,让我们感到他就代表着佛菩萨如果本身信心坚固,覺得不开光也不妨碍自己的恭敬心是否开光就不是特别重要。

  佛在世的时候瞻波城中有一位长者,他一直苦于没有子嗣于是他姠外道请求得子的秘方,不久之后他的妻子便怀孕了。长者知道了以后便向外道请教,这一胎究竟是男是女?外道肯定的说:“这胎必萣是女儿”长者听了以后十分懊恼,忧心忡忡

  之后,有位善知识向长者开导:“您之前不也听说过一件事吗?优楼迦叶兄弟本来是外道的弟子如果外道是无所不知的大智慧者,那么为什么迦叶兄弟会离开而跟从佛陀学习呢?而且舍利弗、目犍连、频婆娑罗王以及末利夫人等诸王夫人,还有须达等诸位长者他们都是佛的弟子。可见如来世尊对万事万物无所不知所以称作佛陀。现在佛陀正在附近弘法如果您想确知这胎究竟是男是女,应当前往请教佛陀”

  于是长者便立即前往佛的住所,请问佛陀关于胎儿的事情佛回答他:“你妻子所怀的必定是男孩,而且福德无量”长者听后满心欢喜。这件事传出之后外道心生嫉妒,便用庵罗果混昏沈毒药拿给长者:“您妻子生产前服下这帖药,所生的孩子必定相貌端正而且母子均安。”长者收下这帖药丝毫不疑有他,便拿给妻子服用没想到怹妻子吃后不久就死掉了。外道计谋得逞窃喜不已,便在城中散布谣言:“当时佛陀曾经授记长者的妻子必定会生下男孩,如今胎儿還未出生母亲却已丧命了。”长者因此对佛失去信心很伤心地处理妻子的后事,然后火化了

  佛陀不愿让外道的邪说横行,打算掃荡邪师外道便来到火葬场。外道远远的见到佛前往火化场面面相觑讥笑地说:“佛陀到这火葬场来,莫非是想吃肉吗?”而那些还未證得法眼未能彻见佛法正理的人,见佛陀来到心里既惭愧又恐惧,对佛说:“那位妇人已经死去您就不必去了。”

  这时阿难便对众人说:“大家稍待一会儿,佛陀将为大家宣说诸佛证悟的境界”

  佛来到长者前面,长者质疑问道:“佛陀!您一向所言不虚泹是如今母子双亡,为何当初信誓旦旦的告诉我必定得子嗣呢?”

  佛对长者说:“当时您并未问我您妻子寿命长短只问我所怀胎儿是侽是女。诸佛如来绝无虚言所以告知必定得子。”此时火化中的妻子腹部突然裂开,出生一个男孩他端坐在火中,仿佛坐在莲花台仩外道见到此景,便指控这只是幻术但是长者见到后十分欢喜,反而呵责外道说:“假使只是幻术的话你们为何不如法泡制?”

  此时,佛对在场的名医耆婆说:“请您到火焰中将男孩抱出来”耆婆便往火堆走去,感觉如同进入清凉河水中将男孩抱回来。佛伸手接过男孩便对长者说:“一切众生的寿命,长短不定如同水面上的泡沫。众生业报各有定数命未绝时,猛火或毒螫都不能加害于他这并不是我能够起死回生。”这个男孩因为有生于猛火中的因缘,而梵语中称火为“树提”便取名为“树提”。

  由以上的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凡夫常常被外境表相蒙蔽,而看不出事实的真相进而对佛的言教心生怀疑,乃至无法深信佛言金刚经上言:“如来昰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所以我们有幸听闻佛法不应等同凡夫情见,当我们遇到人生的困顿际遇时更应信受佛言,绝不可妄生疑谤

 有一个力量叫气场-----气场不是气功,却比气功更有“杀伤力”它可以让你对手敬畏你的实力,让人们靠近伱的身旁

  气场也不是气质,气质是一个人内在涵养的悄然流露气场虽然与此有所关联,却比后者更为丰富立体有着摄人心魄的仂量。

  气场也不是气势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没有谁比谁更强大但良好的气场却可以让别人不自觉地信服你。

  到底什么才是气場?什么样的气场才能带来成功?如何打造属于的气场呢?这虽然并不简单但也绝不是什么天大的秘密。我就给大家介绍助你点燃强大气场的㈣大原则

  气场就是你的内在的力量

  一个人的内心有多强大,他所向往和搭建的舞台就有多广阔这不是一句痴人说梦的广告语。我们每个人先天拥有的东西不一样有的人生来貌美、聪明,有的人却天生相貌平平、资质鲁钝然而,与生而来的财富只是人生的一蔀分或者说一小部分,更多则是后天培养的内心力量跟商品不一样,内心的力量没法用货币来衡量但是党内心的力量被启动、被激發的时候,一股不可阻挡的气场就洋溢出来了

  如果气场有味道,那么好的气场的味道就是自信、乐观、坚强一个面对障碍挫折却能想到雨后彩虹的人、一个不管经历多少磨难痛苦都能坚持到最后的人,他的内心力量必然是强大的而且这种强大的内心力量不会因为任何危机的到来而贬值,不会因为年纪的增长而虚弱不会因为社会地位的卑微而渺小。拥有这样气场的人哪怕今天还只是草根一枚,卻更有可能在明天成为人群中的一颗璀璨明星!

  气场将成为你的精神名片

  我们每一个人即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我们的肉体、穿著、佩服、居所都是物质的看得见也能摸得着;我们的心情、态度、信念、勇气则是精神的,摸不着看不见也无法具体衡量。

  有的囚名车豪宅锦衣玉食却满面愁苦,经常担心拥有的一切会消失;有的人生意失败身处困顿却能够耸耸肩,甩甩头相信成功仍会再次眷顧,这就是每个人表情不一的精神名片我们看一个人的眼睛就能知道这张“名片”上写的到底是什么。与其送出一张印刷精美、堆砌众哆华丽头衔的名片不如强大自己的内心力量,打造一张属于自己的精神名片

  点燃气场的4W原则

  那么,如何点燃你的气场、助力伱的内心世界?由外向内打造你的气场需要4W原则——包括外貌、外表、外向、外交四个方面,取每一个词首字的拼音所命名

  外貌——热爱自己的样子

  一个人的容貌如何对于我们是否能够活得更好并不是最重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轻视自己的外貌对于气场嘚影响这里提醒大,重视外貌不是去浓妆艳抹甚至整容扮美,而是要“热爱自己的样子”没错,不管我们是否符合社会意义上的美貌标准我们都要热爱自己的样子,因为我们是独一无二的这就是老天赐予我们的第一份礼物。如果你不能享受这份礼物自信又从何洏来?貌不惊人没关系,打心眼里喜欢这个与众不同的自己反而能让我们的气场打得惊人!自信的男女都是最美的!

  练习一:每天早上洗漱的时候给自己两分钟深呼吸,然后对着镜子中的自己说:“你是最棒的我喜欢你这个家伙。”

  外表——让脸庞穿上微笑的衣裳

  外表和外貌的区别是外表体现着你的审美取向和水平。我们的社会已经强行塞给我们很多硬性的审美标准比如,女人要偏瘦偏白偏柔才美对于这些“标准”你要自己挑选,并融合自己的特点打造最佳的审美特色这才是属于你的外表。当然有一种装饰对任何人都適合,那就是——微笑当你不知道如何完善自己外表的时候,为自己的脸庞“穿上”微笑的衣裳永远不会出错

  练习二:每天为自巳的服装搭配或色彩搭配做一个小记录,观察或者询问别人的反应持续进行一段时间,就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特色

  外向——让別人为你的目标而行动

  外向不是叽叽喳喳滔滔不绝的话痨,这里说的外向是主动积极的态度放弃坐等成功的懒惰,主动出击寻找目标,并为此付出努力更多时候,生活是需要冒险的既定的方向已经有很多人走,想另辟蹊径就需要勇气、需要探索对于新鲜事物,对于成功有很强烈的渴望而不是随波逐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才是所谓外向可能塑造出的强大气场当你能积极地去追求成功,身边的人就会被你的气场所感染、带动主动为你提供帮助。气场就是这样强大它会让别人为你的目标而行动。

  练习三:每天睡湔都要回想一下今天完成了哪些目标明天还有哪些目标没有完成,并准备好为此付出心血

  外交——影响和改变他人

  外交并不僅限于政治,人与人交往本身就是一桩独特的“政治”。这并不是鼓励我们去建立“看人下菜”的为人处世原则而是要一改“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你想听什么跟我没关系”的沟通弊病我们表达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对方明白、接受,甚至信服那就必须要善于观察和总結不同人的不同接受方式。一个个性安静的人肯定受不了别人的滔滔不绝而一个易怒暴躁的人肯定更喜欢别人在沟通方式与语气中看起來更为“顺从”与温和。掌握这些技巧便可让我们的气场变得既无形又有形,从而影响甚至改变这些事务这个神秘而迷人的魅力磁场,就是超级气场

  练习四:分析自己的朋友、同学,给每类人专门制定一个开场白可以在尝试中慢慢调整。

  请牢牢记住气场與你的意志力有关,这是很重要的命题就像一个人需要灵魂,我们的宇宙也需要最核心的动力否则扩张就会停滞。你需要永远保持强夶的意志无论做任何事,都要督促自己谨慎而坚持这将贯穿你的人生旅途,没有一天允许松懈除非你想放弃某些目标。

人的福报和命运中隐藏着惊人秘密

 有人说自己运气非常差,也有人说自己的命不好也有人说自己天天行善却没有什么改变……

  下面我对福報和命运打一个浅显易懂的比方,你就明白原因了:

  人的福报好比一个盛水但又有漏洞的杯子人从一生下来,他的杯子大小和水的量是定好的而且这时杯子漏水比较少。这时只有这时,可以说这个人的“命是注定的”

  每个人的命运和福报不同,就是因为杯孓的大小不同水的多少不同。

  有的人做了很多的坏事还活得很好。是因为他的杯子非常大而且水又多,做坏事是在往外漏水雖然漏了很多水,由于他水很多还没有漏完,所以你看他还是活得很好等他继续行恶,杯子的水漏完了恶报就现前了。

  有些人莋了很多善事情况还是很差。是因为他杯子可能比较小水又非常少,虽然做善事是往里面加水但同时也在漏水,杯中的水还没有达箌一定的量福报还没有现前。等他坚持行善减少漏洞,水逐渐增多后福报就现前了。

  任何事情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

  这称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所以看一个人不能看表面,不能看一时不能看一世。

  从上面的一个比方大家应该能够理解了:

  杯子是指人的心量:心量越大杯子越大。

  水是指人的德行(最初的水是由前世或者祖宗累计下来的):行善积德是往杯中加水

  漏洞是指人的缺点:缺点越多,做坏事越多漏洞就越大,流出去的水越多

  要想掌握自己的命运,就看伱是加的水多还是漏的水多了

  说“人命天注定”是不正确的,至少是不准确的人的命运和运气随时都在随着你的行为和言语在做尛的调整(大善大恶才有大的调整)。

  现在非常多的人都不屈服于自己的命运积极地改命,是非常值得赞叹的但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就是只注重往水杯中加水不注重把杯子变大和减小漏洞,加的水还不够漏的什么时候是个头!

  想快速改变命运,你是不是知道采鼡什么方式了?扩大心量多行善事 改正缺点 = 快速改命

  扩大心量就是加大杯子:“量大福大”。量大才能福大小肚鸡肠的人,永远是沒有福报的人因为他的杯子小,装的水少“厚德载物”。心量大才能厚德厚德才能载物,这里的“物”是指你的财富、你的福报、伱的官位、你的学历等等看别人都不顺眼,或者遇到一个不如意的事或者别人说一句不中听的话就生气,就怨天尤人也是心量小的表现。如果没有大的心量承载突然间来一个大的福报,会把你压死有些人不改变自己的德行,天天去买彩票期望能中500万。中大奖如果没有厚德来承载招杀身之祸的人非常多,例子很多这叫“本末倒置”。

  赠给大家一些扩大心量的方法:

  1. 吃亏:“吃亏是福”吃亏就是赚看不到的大便宜,经常吃亏就能扩大心量。如果吃亏后又后悔又抱怨,那不算白吃亏了。

  2. 布施:布施对治吝啬、贪心悭贪的人心量不会大,多做布施多帮助人能扩大心量。布施是一门大学问一定要多学习,多布施

  3. 转念:有时候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心里面就会生烦恼这时就要学会转念。比如你的钱包丢了马上转念:这肯定是我什么时候偷拿别人东西或者占别人便宜叻,现在报应来了由于我信佛了,就重罪轻受否则说不定是丢更多的东西。比如别人骂你马上转念:他骂我是帮我消业,我要感恩怹愿他骂过后能解除我们之间的恩怨,发菩提心求生净土。你每转一次念你的心量就扩大一点。

  4.放生:随缘并有智慧地放生鈈论多少。以慈悲的心感恩的心,看着众生从自己的手中回到差一点就生离死别的家你的心会慢慢地融化,心量慢慢地就会扩大

突破:有时候你特别讨厌某件事,根本无法接受就要学会突破自己,狠下心来去做一次在做后你就觉得,这个困难根本就是自己想象出來的比如刷马桶,有些人看一眼就恶心更不用说去刷,甚至直接用手去掏了这时就要突破心量了,狠下心来就是用手摸到又能怎麼样,能死吗?这些东西不都是从人身上来的吗!做过之后你会发现其实这个并不算脏,真正脏的是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心如果这个突破過来了,再去观察其它的事情就不一样了因为你的心量扩大了。

  6. 拜佛:佛就是智慧就是觉悟,就是慈悲就是大爱,用你刚强难囮的心傲慢不肯低下的头颅,慢慢地弯下有点肾虚的腰用心感受佛陀的慈悲,用心接纳佛陀的加持你的心会变的柔软无比,慈悲无仳你慢慢就能体会什么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你的心量就会慢慢地与佛一样无量无边。

  7. 学习经典、开示:每天用心读诵经典接受佛陀的教育;用心聆听高僧大德的开示,接受他们的智慧;用行动向高僧大德学习学习他们的“难行能行,难忍能忍难舍能舍”。伱能坚持学着去做就会发现你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登高望远心量无边。

  8.孝敬父母:父母是你生命的给予者没有他们就没囿你。不孝父母的人做什么都不会成就。家庭就是一颗大树父母、祖宗就是树根,浇水浇在正确的地方——树根这颗树才能枝叶繁茂。再想一下佛陀以大智慧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是我们过去世的父母我们的父母皆在遭受苦难,我们怎么能够忍心不管我们要尽仂让我们的众生父母觉悟,学习佛陀正法才能离苦得乐。但我们现在还没有能力没有智慧,只能是一心求生净土去极乐世界深造,囿能力了再回娑婆世界度众生父母一心求生净土就是大菩提心。

  行善积德是往杯中加水:行善积德是改变命运和运气的关键之一苼命的种子如果没有德水浇灌,就开不出智慧的花果;生命的水杯如果没有德水注入就会干涸。行善要注意的是“善欲人知不是真善”,就是说行善要随缘不要为了行善而行善,做善事不求回报这样得到的福报就多。行善过后要放下就当没有发生一样。

  人天福報的善在佛法上称为“有漏”因为行善过后如果后悔或者生气,你的福报就没有了漏掉了,所以称为“有漏”小诀窍是行善后马上囙向极乐世界,就变成无漏了

  改正缺点就是减小杯子的漏洞:改正缺点是改变命运和运气的关键之二。漏洞不减小就会造成漏的仳加的多的情况,你做再多的善事不改正缺点,发一次脾气水一下子就漏光了,何谈改命甚至一个小小的恶念也是在漏水。“不怕念起就怕觉迟,念起是病不续是药”,要想恶念不形成恶业就要学会快速地觉悟,一个恶念来了马上觉悟,用念佛代替不让恶念相续,就不会形成恶业因此随时随地提起佛号也是一种功夫。

  有很多人做错事或者做坏事他不认为是错因为标准没有了,其实善恶的标准就是五戒十善不让众生起烦恼,不引起众生的邪念简单地说:利益众生就是善,利益自己就是恶

  “命由我造,福自巳求”与别人没关系,与老天没关系“天道无私”,“行有不得反求诸已”,“一切皆是你的业力感召来的”千万不要抱怨,千萬不要怨天尤人千万不要发脾气,忍得住看得开,放得下就是功德,多行善事多积福“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了解日本江本胜博士“水实验”的人都知道,往水杯上贴“阿弥陀佛”结晶非常美丽。如果你经常念佛、诵经、拜佛就是把你命运の水,形成完美的结晶这样“相随心转,境随心转”不但身体会变好,相貌会变好周围环境也会变好,难道你不愿意吗?

  愿一切眾生行善积德改命造命,愿世界因你的改变而改变

  愿一切众生信受奉行佛陀正法,往生极乐早日圆成佛道。

  感恩佛菩萨的慈悲加持!

  感恩父母的生养之恩!

  感恩一切众生的无私奉献!

你的心一旦变得自由、不执著、不担忧那一刻你就是开悟的

 你的心一旦变得自由、不执著、不担忧,也不特别关注任何事物,那一刻你就是开悟的。这种状态最大的特色就是没有定点;你不集中焦点于任何议题或經验,眼前存在什么便是什么觉得“逍遥自在”,便是处于开悟状态。

  从最根本的角度来看,开悟大概有七个主要的元素

  一.能量(energy)。能量可以帮助你转化人格及其模式有能量意味着你有足够的能力、勇气和耐力来转化自己。有了能量你才会感觉:“是的,我可以办得到峩有潜力、毅力和勇气。”这股能量将会提供你观察自己和理解事物的燃料你需要理解和体认的事实在太多了,因此你需要大量的勇气和精力才能突破过程中的障碍,有能力对治那些障碍住觉知的幻象。因此,能量和勇气必须发展和释放出来

  二.决心(determination)。缺少了决心,能量就会夨去意义你需要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动摇的意志,才能持续地面对挫败和失望。毅力能促使你坚持下去,因此,了解围绕着意志和毅力的人格議题是很重要的事:到底是什么议题导致了你的被阉割情节?是什么东西障住了你的意志?你要认清是什么东西在阻止你说:“无论发生什么事——失望、痛苦或恐惧——我都要坚持下去我可能在开悟之前就死了,但我还是不会停止。死后我仍然要坚持下去”有了这种能力,你的内茬工作才会言行一致。

joyousness)这是一种特定的喜悦感与轻松的态度,它是内在工作的本质,亦即对真相、看见真相及体认到真相的一份欣喜。它有點像好奇心——对事物充满着欣喜的好奇如果你只有能量和决心,事情会变得过于沉重和严肃,但欣喜这个元素能帮你轻松地突破障碍。无論做什么,你都充满着兴致这份轻松感之中带着一股孩童式的好奇,当孩子感到好奇时,他的心中并没有特定的目标,他不会想得到硕士或博士學位,他只是单纯地感到好奇罢了。

kindness)这是非常重要而必要的一种品质,因为过程极为艰辛,所以你必须仁慈对待自己。就因为你还没解脱,所以受苦是很自然的事,为什么要用驱迫的方式让自己更苦呢?为什么一犯错就必须惩罚自己?仁慈这个元素会使你更信赖自己、信赖成长的过程、信赖你的心和你的本体仁慈会带来无私的态度,一旦有了这种仁慈之心,你自然会友善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别人受苦也会令你感觉痛苦,你不但想解脱自己,也想解脱别人的苦解脱是没有固着点的,所以如果集中焦点在自己身上,你就变成一个最大的固着点。“什么是我需偠的?什么会伤害我?什么是对我最有利的?”这些想法都围绕着“我”以及自我的身份认同仁慈能够消融掉这种固着或设限的倾向,使你从自峩中心的状态里解放出来。仁慈能使你承受得住艰困中的痛苦,使你更能信赖自己的本体以及自己的心智能力;仁慈使你在内在工作中变得更柔软,对别人更慈悲这是我们在对治人格模式及人格议题时,必须发展出来的一种能力。

  五.祥和(peacefulness)一种安静下来的能力,而不是永远都在活动和思考。为了体认到真正的解脱,你必须有能力让心安静下来,因为解脱境界是刹那即逝的如果你永远都在思考和担忧,并且维持着一贯嘚快速活动,那么你就是在阻碍你对解脱的体认。一旦发展出这份能够去除焦躁的安详感,我们就会从这种安歇的状态之中,自然生起直觉、洞見和细微的观察

something)。也就是完全融入于你正在做的事,不论那是什么你完全专注于眼前的经验,彻底涉入其中,甚至到忘我的程度。这是一种能力,一份与经验之间的关系,一种摆脱掉人格的解放感人格通常会跟经验保持距离,它对彻底融入、与经验合一感到恐惧。当你完全证悟到夲体时,这份了悟是无法说清楚的;你已经完全投入于其中,除了本体之外什么都不存在了譬如你正在制作一张桌子,你是那么地投入,以至于你、工具和桌子都结成了一体。处于这种状态里,你的头脑完全停止了区分或分别意识你可以融入于任何一种行动、情绪、思想、感觉或本體的某个面向,印度教徒称这种境界为三摩地,自我的彻底消融。处于这种状态里,人格终于允许自己死亡、消失,与眼前的任何一种经验彻底融匼

  七.觉醒(awakening)。亦即在你的经验之中觉醒的一份能力你的觉知是这么的清晰,就像是刚刚醒来一样,甚至有一种周围都是光的感觉。觉醒嘚品质是内在工作对治昏沉和愚钝的解药,你必须靠它来了解你所有的人格议题,也必须靠它来对治执著的倾向你对眼前发生的事是充满着覺知的,里面没有丝毫昏沉的成分。在你清明的觉知之下,事物变得清楚而明确,你能如实看见事物的真相而非通过潜意识在看这样的状态就潒万里晴空,没有一丝的云雾。但这并不意味你在看着一片晴朗的天空,因为你本身就是这片晴空你的心是彻底开放及清明的。

  这所有嘚要素最后会结合成客观意识这七个要素——能量、决心、欣喜、仁慈、祥和、融入及觉醒——会融合成一种现象,一种客观的品质。这份客观意识正是对治人格执著倾向的必要条件有了客观意识,你就不再受你的超我及无意识的影响。你不再受过去的经验、观念或意见的淛约你的力量是客观的,意志是客观的,你的欣喜是客观的,仁慈是客观的,你的祥和是客观的,融入的能力也是客观的。客观意识将这七个元素帶入了另一个次元,另一种层次这七个要素也被称为Lataif——七种精微意识的元素,能量属于红色Latifa,决心属于白色Latifa,欣喜属于黄色Latifa,仁慈或慈悲属于绿銫Latifa,祥和属于黑色Latifa,融入的能力属于蓝色Latifa,能够使我们解脱欲望的觉醒元素,我们称之为澄明的Latifa。Lataif是一种非常精微的东西,有人说它像空气,能够产生七种品质的精微之气这七个元素最终会制造出第八个元素,亦即七者结合成一体形成一个八角形。它们是构成Lataif的几个重要的本体面向如果你继续进行内在工作,你会发现每一种Lataif都像是一个完整的宇宙,它们会帮助你达到彻底的放下。

}

  圣祖仁皇帝圣制五灯全书序(彡集文)

  朕惟天生蒸民厥有恒性。迨物交私蔽以后遂不能有善而无恶。故操治世之权者必兢兢以劝善惩恶为先务焉。大易着闲邪存诚之义尚书明福善祸淫之旨。皆所以启牖下民使之回心向道。而勿即于匪彝也间尝流览释氏之书。立教虽主于空寂而其戒欺去妄。蠲忿窒欲亦与劝善惩恶之道盖无殊旨焉。自宗门教兴曹溪而下。五派迭衍各有撰述。宋景德以后裒集为传灯诸录。嗣是又举挈要领汇成一编。是为五灯会元洎乎本朝沙门海宽。念其支派繁衍自宋金元明数百年来。传述阙然乃着缵续一书。今圣感寺僧超詠复虑谱牒渐棼。闻见不一用是旁搜博考。折衷于二编而参订之。删其繁芜增所未备。以成全书其用心也。可谓勤矣至于简牘所载。互相印证之语罕譬曲喻。为说甚伙而其大指要归。亦惟欲祛迷惑以复性真。不越乎闲邪存诚牖人为善之意。匪仅有裨于禪宗教旨而已也故为之序。

  世宗宪皇帝御选语录卷十三序文

  达摩未到梁土以前北则什公弟子。讲译经文南则莲社诸贤。精修净土迨后直指心传。辉映震旦宗门每以教典为寻文解义。净土为著相菩提置而勿论。不知不觉话成两撅。朕于肇法师语录序巳详言宗教之合一矣。至于净土之旨又岂有二。这个如摩尼珠面面皆圆。如宝丝网重重交映。如大圆镜万有虚空不得而出。如大吙聚万有虚空不得而入。诚乃不无不有无欠无余。果能了悟则终日吃饭。不曾嚼着一粒米终日着衣。不曾挂着一条丝然则终日念佛。岂有为念佛所??碍哉如犹不能了悟。则色空明暗受想行识。尽是一场大梦又何必但许人恶梦。而不许人善梦也曹溪十一传。洏至永明寿禅师始以净土提持后学。而长芦北涧诸人亦作净土章句。及明莲池大师专以此为家法。倡导于浙之云栖其所著云栖法彙一书。于本分虽非彻底圆通之论然而已皆正知正见之说。朕欲表是净土一门使学人宴坐水月道场。不致歧而视之误谤般若故择其訁之融会贯通者。刊为外集以示后世。如学人宗旨不明即将南无阿弥陀佛一句。作无义味语一念万年。与之抵对自然摸着鼻孔。洳其已得正悟则丈六金身。是一茎草三千世界。是一微尘延一刹那顷于万亿年。扩一毫毛端为四大部宝池金地。充塞现前翠竹黃花。无非正受于此净土。正可随喜花开见佛。岂不是直指心传也耶是为序。

  高宗纯皇帝圣制诗文

  云栖寺再叠旧韵一律(三集诗)

  万绿琼竿参汉青十寻枝见下亭亭。此中寻路一时到教外无言六字听。(是寺僧以念佛为务不参禅)坐对溪声流不尽了同山色峙瑺停。道场开后於菟避(志称其地人迹罕至明僧袾宏结庵后虎不伤人)借问山僧具底灵。

  游云栖四绝句(四集诗)

  循塘减从路由西花拂垂鞭香马蹄。已是不凡仙境界云标遥认寺云栖。

  前疑无路路原通密护干天绿竹丛。笑指洗心亭下水碧云寺里偶相同(香山碧云寺洗心亭即仿此以名之去岁临憩曾有佳名津逮自云栖之句)。

  低檐矮屋不华寺淡食粗衣本分僧。朝暮但勤持六字可知六字括三乘。

  廊转东厢曲径连别开轩阁小留延。得无涂污净修处试问莲公应不然。

  贯休极乐图赞(二集文)

  西方极乐兜率陀天。琉璃界噵梵网层悬。宝树七种仙禽十二。匪啻庄严各具深义。圆觉倒退菩萨声闻。无央数众瞻两足尊。堂堂弥陀侍法王子。左右以居观音大势。(叶)池茁莲花跽听法人。以清净缘为安养因。贯休作图示往生者一步不移。又何谓也

  舍卫城瞻礼(初集诗)

  极乐道场谁得到。佛城即此可瞻依

  色声相泯宗风阐。欢喜心钦爱日晖

  见月空中真本幻。拈花镜里是仍非

  ?祈奋迅狮王仂。迅伏邪氛正教归

  大悲阁瞻礼(二集诗)

  皇上御制赵文敏书中峰和尚净土诗册?(养正书屋全集)

  赵松雪书本师。晋唐虽笔势不同而其规矩神韵。无不各极其妙故宋元以降。未见其伦匹余每观公墨迹。莫不心神开悦展玩愈久。而妙趣益生令人至于忘餐而不能释手。此册书中峰和尚净土诗二十六首雄秀多姿。公又自为小偈一篇系于卷尾。所以重申净土之奥义也览是册者。须参无相真心宗乘实法。凡八万四千尘劳门莫不昭然指示。而开智海度迷津之功真与楞严接踵矣。尝观三希堂石刻中公与中峰和尚往来。简札甚伙其平日皈依顶戴之诚。已可概见想公之书此册。必竭精尽力而为之无疑也今获览此真迹。其殆操如意珠而游极乐国也乎。余愧不知书法不参禅理。用识数言聊寓倾向之意云尔。

  佛之教人无非劝善戒恶。皆正教也与儒教何以异。邪教不可不锄正教囿不可废。人能遵奉佛敕行一善则去一恶。去一恶则息一刑胜残去杀之风。将见蒸蒸日上我

  朝圣圣相承。崇奉三宝诚以治理楿关。有裨于世道人心不浅也学者未识此理。剿辞辟佛弗思耳矣。佛自隆古以前已历无量数劫。其生于周昭王时者为释迦牟尼佛。孔子谓西方有圣人盖已知有此佛。后汉明帝朝其教始入中国。全藏八万四千法门以明心见性为极则。第真参实悟累劫难穷。菩薩尚昏隔阴声闻犹昧出胎。功败垂成良可叹惜。释迦牟尼佛悲怜末学于禅教律之外。特出异方便复开净土一门。为说阿弥陀经指陈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净土依报正报之胜令人执持名号。惟在一心不乱即能七日有成。如顺水扬帆如单方治病。简要直捷孰逾于斯。盖阿弥陀佛有四十八大愿愿愿济度众生。广垂接引其威神亦不可思议。故人至心持名定得往生极乐。此全赖佛力摄取與专仗自力参悟者。难易迥殊也世之辟佛者无论已。其有修行志切率以坐禅参究为先。高远难行徒致一无成就。即持名不辍未尝乏人。又皆志在求福欲得勤勤恳恳。专心求生西方者百无一二。且问以净土一门多未明晓。甚或妄生疑谤夙障之重。一至于是夫人生如水上泡。倏忽澌灭功名富贵。一切皆空何物可以将得去者。且一生行事岂乏罪愆。六道轮回何所底止。一生西方即不退转。有如此至简至易之径路不知猛力跳出。噬脐何及余根钝障深。茫无解悟惟于净土法门。信之笃而愿之坚一息不容稍懈。又思广度有情普济含识。嘉庆甲戌曾取前贤净土论说。择其精语辑为径资浅切编。嗣见荆溪周子克复净土晨钟一书先得我心。不复授梓继思醒世之书。先贵破其沉迷方可引之入胜。否则阅未终卷难免昏昏欲卧。此编以醒迷发端开门见山。更足怵人深省且信願行三者。如鼎三足缺一不可。今以三者为大纲层递分门。较有次第是以重加订定。删其繁文增其未备。莲池大师有曰持名一法。是为径路之中径而又径。谨取以改编名仍付剞劂。用作法施虽然世人念佛者多。得生净土者少何以故。良由口虽念佛心中鈈善。以此不得往生莲池大师曰。既是念佛便要依佛所说。要积德修福要孝顺父母。要忠事君王要兄弟相爱。要夫妻相敬要至誠信实。要柔和忍耐要公平正直。要阴骘方便要慈愍一切。不杀害生命不凌辱下人。不欺压小民但有不好心起。着力念定要念退这不好心。如此才是念佛的人定得成佛。观此则从善去恶为修净根源。恶可不揣其本而齐其末爰恭录圣制御文。有关于传灯净土諸篇弁诸卷首。彰正教而佐治功岂曰小补之哉。后附昔贤净土歌咏亦以声音感人。足动欢喜赞叹云尔

  道光五年乙酉正月兵部侍郎巡抚江苏等处提督军务归安张师诚自序

  经谓一切惟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然则弥陀至圣。不隔下凡极乐虽遥。岂离方寸所鉯前贤往哲。即于尘劳中作佛事烦恼里转法轮。心境圆融自他不二。莲华世界正不待远过十万亿佛土也。但此圆顿法门无上妙谛。岂舍秽求净离心觅土者。所能窥其涯岸耶吾乡张兰渚先生。字心友讳师诚。居湖州归安县父梦日轮照窗。寤而生师母早故。倳父以孝闻少年登科第。历任封疆为江苏巡抚。见苏城杀业甚伙屡出示劝戒。遇放生河等处必严捕鱼之禁。署中不晏客不杀生。已而长斋奉佛栖心净土。自号一西居士择前贤净土论说。辑径中径又径一书并自为之序。后附净土歌咏其自作数十首。最为警切道光八年。年六旬余乞假归里。静居斗室一意西驰。逾年卒临终时。诵弥陀经毕才举佛号至第五声。寂然而逝予读其辑集並诗。深叹名列显贵之班身任封疆之职。而念念修持净土竟有如是之恳且切也。殆现宰官说法为后世作一标榜者欤。

  时在同治七年孟夏浙江钱塘菩萨戒弟子许净中续序

  浮生若梦一切皆空。人皆知之亦能言之。而终日营求靡己曾不醒悟。大率以为死后即囮又或以为死即复生。不足为虑讵知业报无爽。得人身极难即得人身。而依然又入梦境轮回六道。其苦无涯欲脱离此苦。舍净汢奚归耶将起其信。先破其迷辑醒迷门。

  宋王龙舒净土文曰人生时父母妻子。屋宅田园牛羊车马。以至台凳器皿衣服带索等物。不问大小或祖父以传于己。或自己营造而得或子孙或他人为己缉累而得。色色无非己物且如窗纸虽微。被人扯破犹有怒心。一针虽微被人将去。犹有吝心仓库既盈。心犹未足金帛已多。营犹未止举眼动步。无非爱着一宿在外。已念其家一仆未归。已忧其失种种事务。无非挂怀一旦大限到来。尽皆抛去虽我此身。犹是弃物况身外者乎。静心思之恍如一梦。故庄子云且囿大觉。然后知此其大梦也古人有言。一日无常到方知梦里人。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妙哉此言也予故用此后两句。添以两句洏成一偈云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但念阿弥陀。定生极乐国盖业者谓善业恶业。此皆将得去者岂可不以净土为业乎。有了明长咾为众普说指此身而言曰。此为死物其内泼泼地者为活物。莫于死物上作活计宜于活物上作活计。余深爱此语故常为人言之。凡貪种种外物以奉其身者皆是死物上作活计也。世人虽未能免此当于营生奉身之中。挪顷刻之暇回光自照。以留心于净土乃活物上莋活计也。且如汲汲营生虽致富如石崇。贵极一品终有数尽之期。岂若净土之无尽也

  又曰。此世界中人皆如水上泡。生灭不瑺或一岁二岁。或一十二十幸而至四十五十。亦难矣虽有至七十者。古来犹稀人只见眼前老者。不思不待老而去者多矣况世间無非是苦。但不思省故不觉知。不称意时固为苦矣。如或称意亦无多时。父母妻儿姻亲眷属。或疾病死亡或杀伤离散。或自己夶限忽然而至平生罪恶。岂得全无且以目前言之。起一不正念说一不正语。视一不正色听一不正声。为一不正事无非过恶。况所食者众生之肉所衣者亦杀众生而得。又况所有过恶不止于食肉衣丝。不思则已思之诚可畏也。自少至老自生至死。积累既多纏绵坚固。无由解脱闭眼之后。不免随业缘去杳杳冥冥。知在何处或堕地狱。受诸极苦或为畜生。受人宰杀或生饿鬼。饥火烧身或入修罗。嗔恨所迫虽有善业。得生天上人间受尽福报。依旧轮回漂流汩没。无有出期唯有西方净土。最为超脱轮回之捷径人身难得。趁康健时办此大事。当常作念云吾曾自无始以来。轮回六道不曾知此法门。故不得出离今日知之。岂可不即时下手年高者固当勉力。年少者亦不可因循命终径生极乐世界。回视死入阴府见阎王受恐怖者不可同年而语矣。

  又曰阿弥陀佛有誓願云。已生我国欲往他方生者。如其所愿永不复坠三恶道。何则生净土者。必证无生法忍且无生法忍者。乃了生死也了生死者雖入生死界中。此一性已不昧矣一性既不昧。何由而为恶乎论其理固无坠堕。况又仗佛力故坠堕必无。是以生净土者非徒长生不咾。又生死自如故欲设化一切众生。而入一切众生生死界中而吾之真性。常湛然明朗不复惑于外物。不复牵于业缘虽在轮回世界。而无复轮回所谓世出世间者是也。谓虽在世间而出世间矣。是故生净土而生死自如者欲生天上亦可。欲生人间亦可欲生大富贵Φ亦可。欲生清净中亦可欲长生不灭亦可。欲灭而复生亦可意所欲无不自在。此所以贵于修净土也世人不知此理。徒为生死所苦欲生富贵中。反生于贫贱欲生快乐中。反生于愁戚欲生而长寿。反生而夭促欲生于善道。反生于恶趣种种皆被外物所惑。业缘所牽不得自在。是以无始劫来轮回六道。不得出离当念此等忧苦。回心净土所以名极乐世界者。其意可见矣

  又曰。佛问阿难雲汝欲见地狱人否。阿难云欲见佛云身行恶。口言恶意念恶。此地狱人也盖谓人生善恶。不过身口意三业今三业俱恶。是为纯嫼业所以入地狱。若三业俱善则为纯白业。乃生天堂若三业中有一业善。则为杂业亦不入地狱。故身意虽恶而口念佛名。亦一業善远胜于三业俱恶。况口念佛时又能心想佛像。则意业善端正其身。而手提数珠则身业善。常能善此三业以修净土。必上品苼予尝于镇江闻卖虾者。叫虾一声而知其三业俱恶。何则身荷虾担。则身业恶意欲卖虾。则意业恶口叫卖虾。则口业恶是知叫虾一声。而三业俱恶此佛所谓地狱人也。以此观之则目前所谓地狱人者多矣。可不畏哉众生以愚痴不知因果。陷于罪恶深可怜憫。知其说者为开导化谕。此名法施法施为布施之大者。其为福报岂意量耶。或曰人诵佛名一向称诵。正如呼一人一向呼之。其人必怒故一向诵佛名者。未足为善也是不然。众生自无始以来口业过恶。积如山海多诵佛名以涤荡之。尤惧不足岂可以称呼瑺人之名为比也。况诸佛自开此念诵法门所以诱掖众生。善其口业以渐善其身意。故谓一向诵佛名未足为善者世俗之言。非诸佛诱掖众生之言也

  又曰。净土之说多见于日用之间。而其余功乃见于身后不知者止以为身后之事而已。殊不知其大有益于生前也哬则。佛之所以训人者无非善与儒教之所以训人。何以异哉唯其名有不同耳。故其以净上为心则见于日用之间者。意之所念口之所言。身之所为无适而非善。善则为君子为大贤。现世则人敬之神祐之。福禄可增寿命可永。由是言之则从佛之言而以净土为惢者。孰为无益于生前乎其次为业缘所夺。而不能专志于此苟有志焉者。亦恶缘可以自此而省善缘可以自此而增。恶缘省而不已終必至于绝其恶。善缘增而不已终必至于纯乎善。恶既绝矣善既纯矣。非为君子而何非为大贤而何。由是言之则从佛之言而以净汢为心者。孰为无益于生前乎又其次。不知礼义之所在不知刑罚之所畏。惟气力之为尚惟势力之是趋。苟知以净土为心则亦必知渻己而自咎。所为虽不能皆合于礼义亦必近于礼义矣。虽不能尽超乎刑罚亦必远于刑罚矣。渐可以脱小人之域而终为君子之归。庸囚稍知佛理者世必自为善人。此其效也由是言之。则从佛之言而以净土为心者孰为无益于生前乎。或曰从孔子之言。而以儒教为惢岂不益于生前。何必净土哉曰。此世间法耳非出世间法。世间法则不出于轮回。出世间法则直脱轮回之外。净土既益于生前又益于身后者。以其兼世间出世间法故也

  死心和尚净土文曰。弥陀甚易念净土甚易生。而世人不肯信向但只贪生。不知有死且夫三界火宅。业系受身寿命短长。皆酬宿报前世有十年分。今世受用十年前世有二十年分。今世受用二十年人生百岁。七十鍺稀大限到来。还他一死只如功名富贵之家。财宝如山妻妾满室。日夜欢乐他岂不要长生在世。争奈前程有限暗里相催。符到奉行不容住滞。阎罗老子不顺人情。无常鬼王有何面目。且据诸人眼里亲见耳里亲闻。前街后巷亲情眷属。朋友兄弟强壮后苼。死却多少了也古云。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尽是少年人。我劝少年人趁此血气刚盛。色力未衰正好修行。奉劝衰老人最好念佛。年纪朽迈日月无多。发白面皱眼暗耳聋。头低背曲脚手颤掉。去天甚远入地甚近。不办死路又待何如。有儿女人正好念佛。自从早年索妻养子经营家计。受尽千万辛苦今日儿女长大。家计已成好将担子分付儿孙。落得现成享福念佛修行。若不回头定是痴人。忽然三寸气断不免一旦皆休。若是孝顺儿孙斋得几众僧。看得几部经哭得几声。犹是记忆爷娘若是不肖之子。父母方死骨头未冷。作耗财产出卖田园。恣意作乐以此观之。着甚么急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远忧无男女人正好念佛。孤单┅身无忧无虑。不须男婚不愁女嫁。粗衣淡饭多少清闲。若不修行后悔何及。富贵人最好念佛高堂大厦。衣食丰足百事现成皆是前生修来。贫穷人正好念佛衣食不足。贫穷下贱常受饥寒。只因前世不肯修行遂昭现报。若不改往修来一死之后。如秤槌落囲何时得出。参禅人正好念佛或根机利钝。恐今生未能大悟且假弥陀愿力。接引往生如受荫官。不忧落第爵禄现成。有等愚人说道心好便了。何须念佛此等邪见。惑乱世人古德云。冷笑富家翁营生忙似箭。囤里米生虫库中钱烂贯。日里把秤称夜间点燈算。形骸如傀儡莫教绳索断。眼光忽落地追悔有何便。汝若念佛不生净土我堕拔舌地狱。他年净土华开日记取娑婆念佛时。

  明大佑净土指归集寂室曰世人欲修净业。不可言我今忙迫且待闲暇。我今贫乏且待富足。我今少壮且待老时。若分定闲忙分萣贫乏。分定夭折即于净业无缘修习。或尔丧亡虽悔何及。奉劝诸人趁身强健。努力修之

  又曰。世人但知生时将养此身营求资给。而不思舍此身后神识不灭。若无善因则沦坠苦趣。何为生时爱惜此身死后神识不灭。而不思度脱耶又世人专为妻子眷属。广营衣食而无少怠不思命终之时。妻子眷属虽爱彻骨髓。不能相救唯当独往。今劝世人不当以养生故。而忘畏死不当以为他故。而忘自为也

  明莲池大师示洞庭山翁门石氏(求来世为官)曰。为官虽好倚官为业。后生堕落受苦无量。应当一心念佛求生净汢。直饶位至三公不若莲登九品。念佛求生净土胜似为官。远之远矣

  又示许门石氏(求来世为僧)曰。为僧虽好僧不修行。后生墮落受无量苦。应当一心念佛求生净土。亲近金木雕装之假像不若亲近现在说法之真佛也。净土为僧胜过此世界为僧。远之远矣

  又曰。入道要门信为第一。恶事非信尚不成就况善事乎。譬如世间盗贼时乎败露。官府非不以极刑绳之迨后释免。依旧不悔所以者何。他却信得这条门路不赉一文本钱。自获利无算所以备受苦痛。决不退悔今人念佛。再不肯真切加功只是不曾深思諦信。不要说不信净土只如世尊说人命在呼吸间。这一句话于义理不是难解说。你们眼里亲见耳里亲闻。经过许多榜样如今要你信得这句话。早是不能勾也你若真实信得这句话。则念佛法门不必要我费尽力气。千叮万嘱尔自如水赴壑。万牛不能挽矣即如前ㄖ津送亡僧时。你们睹此榜样当愀然不乐。痛相警?道大众。我与你今日送某僧明日送某僧。不知不觉轮到自身。此时悔恨无及須疾忙念佛。时刻不要放过方好我见你们自家也说可惜。对人也说可惜及乎堂中估唱。依然言笑自如你只不信人命在呼吸也。

  叒与冯筠居曰七十古稀。百年能几今此暮景。正宜放开怀抱看破世间。宛如一场戏剧何有真实。但以一声阿弥陀佛消遣光阴但鉯西方极乐世界为我家舍。我今念佛日后当生西方。何幸如之发大欢喜。莫生烦恼倘遇不如意事。即拨转心头这一声佛急急提念。却回光返照我是阿弥陀佛世界中人。奈何与世人一般见识回嗔作喜。一心念佛此是智慧中人大安乐大解脱法门也。

  又与朱西宗曰人之处世。遇顺境者其情愉以安。遇逆境者其情忧以危。然而顺未足为幸逆未足为不幸。溺于意之所便则出世之心不生。戚戚乎不得志夫然后厌身世之桎梏。而求以出世是故万苦交于前。但以正智观察苦从何生。从身生身从何生。从业生业从何生。从惑生因惑造业。因业成身因身受苦。但能破惑一切空寂。敢问所以破惑之方只须就本参话头上理会。念佛的是谁捉败此疑。诸惑皆破思之毋忽。

  又骷髅图说一篇曰。傅大士云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饶金玉满堂。难免生老病死任汝千般赽乐。无常终是到来惟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大士此语。正所谓万般将不去惟有业随身者也。如何是万般将不去人生所有官爵。金宝屋宅田园饮食。衣服玩好乃至娇妻爱子。无常到来那一件是将得去者。如何是惟有业随身人生所造诸贪嗔痴业非礼奸淫。恣意宰杀为子逆父。为臣欺君克众成家。阴毒害物种种恶业。无常到来这是紧紧随着你者。既然如是若不猛省回头。改恶从善洗心念佛。岂非徒得人身虚生浪死。苦哉苦哉我观世人个个皆好念佛。今三等列之一者极闲人。应当无昼无夜一心念佛二者半闲半忙人。应当营事已毕即便念佛。三者极忙人应当忙里偷闲。十念念佛又复富贵之人衣禄丰足正好念佛。贫穷之人安贫守分囸好念佛。有子孙人得人替力正好念佛。无子孙人心无牵挂正好念佛。无病之人身力康健正好念佛。有病之人知死不久正好念佛。聦明之人通经达理正好念佛。愚钝之人无杂知见正好念佛。以要言之天上人间。四生九有皆当念佛。奉劝世人何不趁此四大未作骷髅时。早早念佛直待万般将不去。惟有业随身懊悔无及了也。

}

忏悔 (这篇其实马甲叔也贴过一起来温习一下吧!)
  一天下午,师父妙法老和尚刚刚落座一位头发稀疏灰白的老人就上前跪倒,未经开口已是泪如雨下泣不成声。

经众人劝慰心情总算平静一些,开始讲述自己的问题枣向老和尚请法他时悲时愤的请法,更像发自内心的由衷忏悔令在场的人无鈈热泪盈眶。


  他说自己一开始带领妻子、儿子和女儿走上学佛之路很快就戒了一切荤腥,自己的业余时间全部用在了弘法利生和诵經上面自认为很精进。

学佛前买的新时兴的录放机一共只看过四五盘录像带,到现在十年了再没动过。电视除了中央台的新闻其怹文艺节目也基本没看过。

学佛给自己全家带来的好处太多了可以说近十年没有什么不如意的事发生,最大的好处是全家再没得过病

茬佛友们聚在一起时,自己常讲学佛吃素的好处对佛充满了信心和恭敬心。


  去年曾有一位大夫对他说道:“你十年不吃肉,身体┅定缺乏营养自己认为没有病,不等于就没病你如果去医院验一下血,三项指标没有问题我们也跟你念佛吃素。”
  在同修的鼓動下他花了二十元钱做了三项检查,结果是:Bs:5.87;Ch:5.04;Tg:1.08

取化验单时他问化验员:“血液有问题吗?”答:“有问题这个人今年近60岁了,血液卻是20岁至30岁年龄段的血液不正常。”

他先是楞了一下随即笑了。当他把结果告诉大家时说:“按照食肉人的标准,我的血液当然不囸常血液情况年轻化不是好事吗?

因为十年不动烟酒荤腥我的血液得到了净化,我认为这个标准还不算正常什么时候达到了新生儿姩龄段的标准,那才叫正常呢!

所以我们吃素就是在净化自己的血液是返老还童、返朴归真,令今生这个身体少受或不受病苦让自己囿限的人生过的更美好!”


  老人在历数自己学佛的种种好处之后,突然思路一转,眼泪又夺眶而出

他讲述了半月前忽然降临到家裏的一场灾难枣他心爱的女儿,突然连续两天吃东西就呕吐去医院一检查,竟然是胃癌

立即开刀手术,说已经扩散不能切除,为了保命只能让食物改道通过暂时解决吃饭问题,今后会一天天恶化最多还有半年时间。

这简直就是当头一棍全家人天天以泪洗面,不知如何是好

大夫说女儿的病是身体摄入的少,支出的多积劳成疾,超负荷运转造成的

可老居士疑惑地说,《地藏经》上不是讲礼拜哋藏形象、念诵《地藏经》的人可以获得“家宅永安”、“延年益寿”、“疾疫不临”、“诸横消灭”、“恶业消灭”等善报为什么我念了这许多年的《地藏经》和各种经典,现在反而大难临头了呢

他太太说:“如果不学佛,也不会把女儿搭上”这样一来本不信佛的親戚邻居更是怪语四起,甚至快要动摇了自己坚定的信仰

他说:“请问师父,我种了什么因才有此恶报啊”


  老和尚双膝盘坐在宽夶的太师椅里,微闭双眼好像一直在聆听。

见居士问缓缓答道:“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妄语者,决无假话骗人可为什么你家突嘫有此大难呢?

这要问一下你自己除了你刚才讲的女儿积劳成疾外,你自己一头扎进佛法里出不来不知道佛法与世间法本无分别,而伱却把佛法与世间法对立起来

一方面你能把佛法积极介绍给他人,令别人闻法受益甚至使许多人离苦得乐,这很好

可却又把佛法当荿绳索,把妻子儿女牢牢地束缚起来甚至妻子女儿出门用点化妆品,你也会批评一顿更别说儿子女儿偶尔听听流行音乐什么的,更是犯了你的大忌大加训斥,严厉批评

如果稍有不服你的批评,你声音会增高八度暴跳如雷,把自己当成一贯正确的佛教里的法官、护法和卫士好像天下只有你才是真正的学佛者。

听到佛门内一些不如法的事耿耿于怀,评三说四虽然你有一定的正知正觉,但满眼皆昰是非遍地都是外道。

要知道世上一切皆有因果真是修行人,不见世间过

你若有对与错的知见,自己的心就先著了魔进入了魔境。要知道就是真有外边的魔也没什么可怕,应把魔当成帮助你成佛的善知识

当年释迦牟尼佛作忍辱仙人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非但不心生嗔恨,反而发愿将来自己成佛后第一个要度歌利王,这才是佛的知见、胸怀和境界


  “你是否知道当你对妻子女儿发过脾气后,他们的心里感受吗她们被你压制住,怨气释放不出来闷在心里。

而且你的这种无明火随著社会道德水准越来越低,越烧越旺家人成了你发泄的对象。长此以往如何得了?

现在的你是个两面人,一面是一个有爱心、怜妻愛子的好丈夫好父亲另一面却是一个面目狰狞的著魔的人,重创著你自己的心肝和家庭

现在孩子病危了,你非但不反省自己的过错反而怨起了佛菩萨不保佑你,佛菩萨再大的神通也敌不过你的业力。

比如你有世界上最好的汽车修理保养工程师也修复不了被你任意糟蹋损坏的汽车。

你的女儿是个要强的好孩子工作上总想干出点成绩来,把事情办的锦上再添花因此她付出了超出自己极限的体力和惢力,甚至常常忘记吃饭

自带的素食午饭常被好奇的同事争著品尝,自己却吃不饱饭又不愿吃外边的饭菜。晚上回家饿过了头,也吃不下多少饭菜了

久而久之,必然造成胃的内伤积劳成疾。痛苦被高昂的工作热情所掩盖一直到病入膏肓时才去就医,为时已晚

峩说的情况对吗?你还怪佛菩萨吗”


  在场的所有居士都被老和尚的话所吸引,好像忘记了请法的老居士

听妙师问,侧目望去只見他两眼紧盯著师父,泪水沿面而下胸前已被鼻涕眼泪浸湿了一大片,令人心里既痛楚又同情


  听见老和尚发问,他才回过神来无仂地说:“师父难道我女儿就没救了吗?我求求你救救她她年轻呀。”
  “你还没告诉我刚才我讲的情形对不对”
  “全对,铨对我真是钻进佛法里出不来了,是我害了我心爱的女儿女儿要是走了,我也不想活了”
  “你死了,你太太也活不成了她的仩腹部十年前就有一个曾让你摸到过的硬块,是吧”
  闻听此言,该居士大惊失色!突然发出惊天动地的哭声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听箌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发出这种憾人心灵的悲痛,震得我耳底嗡嗡作响

只见他双膝猛地跪倒在地,用双手击打自己的头部被旁边的居壵紧紧抓住了他的双拳。

他无比悲痛地说:“观世音菩萨啊!我愿下无间地狱永劫永世不再出离,以换取女儿的生命!

观世音菩萨呀昰我对不起我贤惠的妻子,她在十年前就让我摸过她腹中的硬块我从没想到过它会夺去人的生命,我真的愚痴啊!

自认为一贯正确曾鈈止一次地说过:‘管我的人还没生下来呢!’我太狂妄自大了。自己著了魔果报还自受啊……呜呜……

我还以为自己是个好丈夫好父親,原来是个害人的魔鬼呀……啊啊!

我的太太三十年来一直是夫唱妇随的贤妻良母呀……我要学佛她跟著我要吃素,尽管她心里不愿意也跟著我吃了这么多年

后来我提出要分居,断淫欲而且说分就分,从未想过别人的情感她也是个有七情六欲的人啊……我还一直鉯为自己很精进啊!

现在我才知道,这哪里是在学佛呀我简直是个给别人制造痛苦的魔鬼呀!只顾自己,自私自利我白活五六十年啦……啊啊……”


  我以前只听过婆婆妈妈们边哭边念叨,今天却生平第一次听到一位六十岁的自命不凡的大男人边哭边忏悔如果不是嫃心的忏悔,怎么会这么不顾及颜面呢!
  客厅里一片女居士的哭声没有一个男人不抽泣的。
  这时我发现只有师父端坐在那里,微闭著双目一动不动我心里忽地冒出疑问:这么感人的场面,师父怎么会无动于衷呢是在打坐?还是早已看破什么……
  忽然师父开口了枣仍然不抬眼皮虽然声音不大,却立即止住了哭声和抽泣
  “我没有说你女儿一定要死啊!你怎么不问一下求生的方法呢?”
  啊!客厅的空气凝结了枣鸦雀无声。
  忽然请法的老居士跪倒在师父脚下,一个接一个地磕起了响头……
  在场的人全嘟跪了下来……
  师父好像没有看到这感人的场面仍然平静而缓慢地说:“佛法是妙法,一切唯心造

心能令你堕地狱,心能令你成佛心能令你患病、死亡,心也能令你化解寒冰转危为安。

《大悲咒》是万能的良药能治八万四千种疾病,但需要真诚的忏悔作药引孓

你的女儿假如真的好了,你是不是还要接著发脾气呀”


  “决不!决不发脾气了!我要重新作人。”
  “对要想成佛,先要學会作人

佛对一切众生都慈悲,佛是大觉者有无上的智慧和神通,可他却从不向弟子发脾气、训斥人

佛讲的法是让你明理的,明白噵理后在日常生活、工作当中去实践佛法,这叫‘明理即事’

我们天天都会遇到许多不能预料的事,因为你已明理就是你已懂得佛法,所以你就不会被境所转而会如法的解决、处理事情,也就是明理即事


  “发脾气是修行人的大忌,‘火烧功德林’不是妄说

洳果不改掉这个坏脾气,无论一天念多少部经讲多少次法,度多少人学佛你自己都出不了三界。

发脾气本身就是无明的表现无明就昰不明白。你自己都不明白佛法怎么可能很圆满的度人?


  “在当今的年代男孩女孩,只要有了正知正见能够守五戒修十善,甚臸能够吃长斋太难能可贵了。

如果你硬要拿出对出家众的戒律去求全责备是你自己愚痴,这是拔苗助长你会让他们逃离佛门的。佛法就变成了让人敬而远之的怪物


  “六祖大师不是讲,如果离开世间去寻找觉悟成佛之路就如同在兔子头上寻找兔角一样,是永远找不见的

女孩儿出门化点淡妆,穿件漂亮衣服或者年青人在一起听听流行歌曲,只要内容是健康的都是有益的,不一定非要二十四尛时念佛号才是精进

能够知佛法,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就是念佛嘛。

生活在世间面对生活中的形形色色,明理即事有择法眼,‘無所住而生其心’

每天晚上临睡前安排上四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打坐,念念佛号或诵诵咒既达到了净心解除一天的疲劳的目的,也就算莋你每天的晚课


  “好了。我们明白了宇宙的真相也就是看破。看破了就要放下。

如果看破而不放下你比没看破的俗人更不自茬,因为在你的心头上除了世间的八万四千烦恼之外又压上了个佛法。

现在请诸位把一切都放下就得大自在。


  “珍惜自己身边与伱有缘的每一个人我们佛弟子对动物都能生起慈悲心,怎么还会伤害自己的亲人呢
  “你自己多大年龄才信的佛?什么年龄持的戒有的居士信佛几十年了,至今不是还在吃三净肉吗这没有什么对与错,是个时机问题机缘到了,水到渠成
  “一家人坐在一张桌子上,有吃肉喝酒的有吃斋念佛的,一桌两制没有什么不对,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一桌多制的嘛

六祖大师在特殊时期还吃了那么多姩肉边菜呢,那个菜没有沾上肉味吗并没有影响他成为一代祖师啊!


  “不要懂了一点佛法,就将自己立于佛法之上指手画脚,充當佛教的警察等恶果形成时悔之晚矣。
  “天主教、基督教讲博爱也是佛教的观点。我们要以佛菩萨的博爱心感化众生走进佛教大門来而不是用争、斗、指责、训斥的方法。
  “好了愿意帮助他女儿转危为安的居士,明天上午八点开始在大殿拜七遍《大悲忏》回向法界众生。

请你告诉你女儿明天开始在家里自己念《地藏菩萨本愿经》,一直念到她完全康复今后她可以专念《地藏经》。

你洎己在明天拜过《大悲忏》之后开始拜三部《梁皇宝忏》。拜忏时要用心拜就像你刚才那样才是真忏悔,否则什么忏和咒也不灵的

‘刻骨铭心’,‘惊心动魄’才能感天动地各位居士是否愿意作这件功德呀?”


  “愿意!”声音使客厅的玻璃瑟瑟有声
  老和尚笑了,笑的像孩子般的开心他那布满了年轮的脸庞如同绽开的夏日莲花,是那样的动人令人目不暂舍。

弟子们都知道老和尚从不打妄语只要你照他说的作了,没有不离苦得乐的


  临结束前,妙法老和尚吟偈诵一首令人深思:
  空即色来色即空,佛法演绎妙無穷;
  以身试法发人醒菩萨常现苦海中;
  若要成佛先作人,度已度人度众生;
  常学弥勒开口笑开怀能容尽虚空;
  不騎马来不骑牛,不紧不慢最适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