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信息平台,有多少人错把平台的优势当作自己的能力

别错把平台当成你的本事
  朋友圈里,有的人喜欢晒人脉,“这个网红我认识”“那些大咖,我都有联系方式”“我和某某吃过饭”……究其缘由,是因为工作上的关系,结识了一些大咖。
  大企业的人,似乎很容易感觉自己自带光环。出去谈合作,别人一听你是某某公司的,必然和颜悦色地好好伺候。因为平台好,工作上结识的人脉优质,时间长了,会不自觉地滋生几分多余的自信来。说白了,就是把平台带来的红利,错当作自己的能力。
  我学新闻传播出身,认识不少在媒体工作的姑娘,有的人跑采访,动辄采访那些创始人啊、CEO啊、副总裁啊,这些是必然要发朋友圈的,往往还带着几句类似于“收获满满”的感悟。CEO顺便请吃个饭,有姑娘坐在别人车里拍了张自拍,幸福骄矜写在脸上,发朋友圈告知“某某CEO还开车带我去吃饭呢”。
  相比之下,一个前辈的低调和清醒让我十分钦佩。因为工作原因,她七年时间都在做一线作家的访谈,接洽的都是作家富豪榜榜上有名的人物,她却写下了这样一段话用以自省——
  长期对话大咖带来的虚无自信心应当克制。衬托他人光芒只是锦上添花,并不能照亮自己前路。
  聪明之人,清醒地明白,哪些是自己的能力,哪些只是自己所在的平台带来的福利。
  你以为你认识大咖了,可是在对方心里,你不叫张三李四,你叫某某刊物的记者。一旦你离开了供职机构,你就是个面目模糊的路人而已。对他们而言,重要的不是你这个人,而是你现在所在的平台。
  很多时候,你春风满面、事事如意,不是因为你能力强,而是因为你所在的平台好。
  作为一个写出过数十篇10万+爆文的作者,我告诉你创造一篇10万+爆文最简单粗暴的方法——把文章发在百万级别的大号上呗。在百万级别的大号上,你全文就写句“呵呵”也能轻松10万+。
  在百万大号做新媒体小编,写出了篇10万+,就觉得自己天赋异禀、实力超群了;在金融杂志做采访记者,采访了几个牛人,和大咖亲密接触了,就自我感觉好到爆棚了;在公关公司工作,手上握着一张excel表格的网红资源,就觉得自己手握高端人脉了……虽然比方得有点夸张,但仔细想想,身边这样的人还真不少。
  朋友离职,忧心忡忡:唉,离了这家公司,很多我现在认识的人,恐怕根本不会搭理我了。
  在真正要离开的时候,才最清楚地看到:之前你身上的光亮,是舞台给你打的灯光,不是你自带的光芒。
  也有人是欢欢喜喜离职的,手上带着大量资源,兴高采烈奔向比原来公司多开了6K-7K的公司,结果三个月内被拿走原来公司的人脉、套出原来公司的运作模式,接下来,就价值寥寥了。
  还有人从原来公司跳出来创业,这才发现,之前轻易拿到的客户,现在需要努力争取;之前无需费力维持的关系,如今需要如履薄冰地维护。
  这才明白过来:原来,真正牛的是平台,而不是你。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段短文,是讲电视剧《乔家大院》里的孙茂才,原先穷酸落魄沦为乞丐,后投奔乔家,为乔家的生意立下汗马功劳,享有功臣地位。孙茂才自负地以为,乔家的生意蒸蒸日上,他居功至伟。后来,他因为私欲,被赶出了乔家。
孙茂才想投奔对手钱家,钱家对孙茂才说了这样一句话:不是你成就了乔家的生意,而是乔家的生意成就了你!
  很多人常常拎不清,误把平台的资源当做自己的能耐,误把平台的成功归功于自己的本事。直到离开后,才明白,原来之前盲目高估了自己的实力,厉害的不是自己,而是原来的平台。
  仗着大平台拿来的资源,其实没什么好炫耀的。毕竟,离开了这个平台,你还剩下的东西,才是你真正的本事啊。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误把平台当本事(自我感受版) - 简书
误把平台当本事(自我感受版)
误把平台当本事(自我感受版)——写给正在跳槽,或准备跳槽的20多岁的你亲!你能点开这篇文章,鄙人真的非常感恩。愿意有二,一是题目文章正符你意,二来是你还没有将我从你的朋友圈删除啊!这是第一篇文章,鄙人文采一般,相貌太差。做不了网红那般妩媚和帅气,更没有搞笑段子可讲,所以还是写个文章靠谱点。废话不多说,我们赶紧进入正题!我是一个艺术生,在大众的脑海中被标签为学业太差,不求上进,只为求得一个本科毕业证,混混度日的形象。可就实际而言,我必须的承认,我在高中的学习成绩真心无法直视。但在高一时也曾进入过班级前十,到了高三我曾得过诸多第一,只不过是倒数的罢了。永远的最后一个考场,永远数学成绩倒数第一。数学班主任曾说我是她15年教学生涯中最差的学生!故在我好友L姐的影响下,我选择了艺术生。当然报的专业是不需要有基础那种,比如影视编导。从此开始了我的艺术生涯,让我一度进入了纸迷金醉的娱乐圈(娱乐圈的事儿,我们在以后在谈,现在咱们得往“平台”这事儿上说)原谅我,第一次写太激动,写写就跑偏。我们继续回来~其实这个文章题目是我从自己关注的众多管理类公众号推荐的文章中粘贴过来。因为感同身受,于是乎就想自己在写点东西分享给大家。文章内容仅代表个人价值观,鄙人90后,必定还有些不成熟。只求共鸣!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因一个工商管理学院的老师介绍,去给一位女老板做秘书,她是从传统实体行业转型到传媒业的。说到这,大家必定浮现出各种画面!可对不起,我老板不是欢乐颂中的安迪,她是一个外冷内热且顾家的女企业家,根本没时间跟我这种毛头小子瞎扯,何况我挫胖穷。不得不承认我在她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让我的部分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产生了同龄人少有的“格局”。因为职位特殊,作为大老板的秘书,也是小英(自己YY下小英的意思吧)看遍了无数创业初期的人性黑暗面。公司来来往往数位老总,几乎都是半年游。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实际能力与其第一次见面的自夸是严重不符的。并不是说其资源不够,只是说他们总在用那前公司的成就,来包装空虚的自己,到了真枪实战,明显没有了真本事,可见所有的辉煌都是建立在了过去。在和诸多投资者的接触中,偶然认识了一位q姐。打眼一看就是高学历,高颜值,高情商的女强人,有着丰富的行业资源。最重要的是为人朴实,从不跟你玩娱乐圈里的套路。每天的工作强度很大,看起来像机器一样不需要休息,随时保持着战斗力。更为震惊的是她只比我大三岁,天啊,还好她比我大三岁!可是在我俩熟络之后,我就发现她经常跟我抱怨。她的能力很强,工资不低,整个项目都由她一手负责,但实际上她一个人要做大部分事情。并不是她不放权,也不是手下员工能力不行。只是她是公司创业初期加入的老员工,诸多事情只有她自己能够敲定。她一直说她要准备跳槽,去一家公司当副总。在祝福她的同时,我忽然换了一个角度思考下,她现在所有的资源、行业人脉以及能力,都是搭建在老板的平台获得的。倘若没有现在老板给的平台,她一个90年小姑娘去哪获得?摆脱现有老板的靠山,单独跳槽或创业。在一个体制完善的大公司,我相信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对方就会摸透你的老底,拿走你的资源。到时候作为一个手无重磅的90年小姑娘,如何领导80后团队?有如何单打独斗去忽悠着自己都不熟悉的资本大鳄手中的现金呢?没了老板的平台,年纪轻轻,在娱乐圈又有谁会信服你?这好比一个写过10万+阅读量的新媒体人员,跳槽到一家0基础的创业公司做新媒体经理,她还能创造奇迹吗?肯定是有可能,但她一定要有真才实学,学到的东西永远是自己的。不要抱怨现在工作的不顺利,若非薪资不符工作能力,亦若公司平台无法给你发展。那么请以感恩真心对待你的老板,让你在初出茅庐之时,能够获得无限的机会!毕竟他给了你饭碗,毕竟你还年轻,毕竟姜还是老的辣啊!——写给正在跳槽,或准备跳槽的20多岁的你ps、如果你觉得文章有共鸣,可以关注微博::sunpeng同学 /微信公众号:时生闲谈
责任:对使命的忠诚和信守......................1 责任是一种使命........................ ...........2 工作意味着责任........................ ...........5 点燃热情,全...
做人做事 1:怎样和他人搞好关系。(社会交往的基本礼貌礼仪,也就是社会交往的一些潜规则) 2:当身边的人都在玩的时候,我想学习,但是又和他们格格不入的时候怎么办?我是应该为了和他们融入在一起去不务正业呢还是做其他的? 3:大学三年如何赚取10万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小额融资聚集人气
一个网站,要想能够发展起来,必须具备三大因素:定位,流量,资金。三者缺一不可,有创新的定位,足够...
//我所经历的大数据平台发展史(三):互联网时代 o 上篇http://www.infoq.com/cn/articles/the-development-history-of-big-data-platform-paet02 编者按:本文是松子(李博源)的大数据平台发展史...
内容简介: “我对死亡感到唯一的痛苦,是没能为爱而死。” 软弱者永远爱情的王国,爱情的王国是无情和吝啬的,女人们只肯委身于那些敢做敢为的男子汉,正是这样的男子汉能使她们得到她们所渴望的安全感,使她们能正视生活。 她从来没有想到,好奇也是潜在的爱情的变种。 一个人最初和父亲相...
Mantle的使用 要实现的功能 我要举得例子来自豆瓣电影,根据某电影ID从豆瓣上把数据抓取出来,通过Mantle格式化为我们需要的Model。 豆瓣电影获取到后是一串JSON,类似下面: 这个JSON数据可以说是非常复杂的,考虑到了各种情况。数值部分有整数、浮点数、字符串...
看到淡淡地,你先是会想到啥? 这些天这三个词一直出现在我脑海里,始于笑来老师写的一篇关于“选择”的方法论里面,提到他的新东方同事铁岭,无论说什么话都是淡淡的姿态。我似乎被触动到了,淡淡的姿态,是不是只有高手才能讲什么话都是淡淡的姿态,给人就是这么个感觉,淡淡的。淡淡的,不是...
窗外雨滴敲在地面和围栏。淅淅沥沥。雷声由远及近,再消退。下雨天,多易惆怅。而我在这北京的夜雨里又想起了你!
我们发现虚拟机重启之后我们在虚拟机上配置的端口转发都没了 在vagrant根目录下找到vagrantfile.这里我们把配置写入vagrantfile,让端口转发持久生效。 我们重启vagrant, vagrant reload 我们看到它的配置默认就生效了,ssh用的22...
让心在浮躁的环境得一份宁静。浪尖可以跑得更快,但是击在涯岸,拍得最碎。是水,就要沉下去,把目标放在远方,不要见风就起浪。
没有了静,就失去了真,从而没有了自我的意识,都在人云亦云,都在随波逐流,都在盲从着,奔波着,由着他人的意志傻乐着,苦闷着……何不品一杯香茗,...在职场,有多少人错把平台的优势当作自己的能力_百度知道
在职场,有多少人错把平台的优势当作自己的能力
我有更好的答案
都比说些跨公司销售依托平台优势才做
采纳率:96%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别错把平台当成你的本事》学习体会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别错把平台当成你的本事》学习体会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专访创世伙伴周炜:人常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把平台的高度当成自己的高度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专访创世伙伴周炜:人常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把平台的高度当成自己的高度》的相关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专访创世伙伴周炜:人常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把平台的高度当成自己的高度》 精选一周炜下午有个会,采访时间临时调到了12点。我直奔国贸三期。一个月前,在这里采访金沙江朱啸虎的时候,顺便见过周炜的一位同事。当时,他们的临时办公室就在国贸三期。但等到了才发现,他们两周前刚搬进了望京金辉大厦。他们以为我知道,我以为他们没搬家。周炜开玩笑说,搬到金辉大厦,因为对面就是阿里的三栋大楼,周围又有美团,方便遇见好的创业者,可以挖他出来创业。VC()们大概都想到一起去了。高榕资本刚搬进金辉大厦,Star VC也签了租。愉悦资本直接入驻了阿里健康所在的绿地中心,而旁边的保利有源码资本,浦项中心有山行资本。周炜说,中国的创业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多,创业者又越来越有经验,所以机构的决策也需要越来越快。十年前,一个公司,半年能有结果就算快的,今天两个月融完很正常。所以,们必须要扎进创业者的中间去。做VC,天天干的事情就是劝别人创业,想做什么事儿就赶紧去做,一辈子也就赌这一次。天天鼓励别人,为什么不自己做一遍呢?于是,周炜下决心离开KPCB(凯鹏华盈)中国,成立创世伙伴资本。知道我错去了国贸三期,周炜说,早知道你就不用再来望京了,我下午也是去国贸开会的。前一天晚上,他刚从香港回来,还满脸的疲惫,创立,要做的事情不会少。一下科技(一直播、秒拍、小咖秀)创始人韩坤之前对评价周炜是一个很好的人,“一个忙可帮可不帮,他会选择帮你。”据说,韩坤当时还对记者说,“你一定要把这句记下来。”我说,韩坤对你(周炜)的评价,用来评价韩坤自己也很合适啊。去年底,韩坤请去看一直播盛典,他很不好意思的说,手里只有一张票了。我说,没关系的,票可以留给更想去的人。结果第二天,他跟我说,“你来吧,现在我给你找到两张票了。”周炜听完笑呵呵的说,这就叫臭味相同吧。▲韩坤与周炜。口述|周炜文|朱晓培VC做的事情就是钱给别人,让别人去革命,去颠覆一些东西。现在,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自己也是要被革命的,要随时根据形势变化。平台的高度不是你的高度我们很幸运,创业初期就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团队,不用再去大规模招人,去磨合,这让我轻松很多。但新创一个品牌,肯定要面对很多问题的。人经常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把自己所在平台的高度当成自己的高度。实际上平台的高度不是你的高度。我一直跟团队在聊,大家还是要谦虚,原来在国际顶级风险下,很多事儿和外界是很好谈的,但现在,我们是一个新创的。新创基金是有很多挑战的。在国际顶级风险牌下,募资不用花什么时间,很轻松就搞定了。现在,我们自己融资肯定要再去摸索。虽然做了十年了,但对募集过程还是比较陌生,所以我们先把人民币了,再去募。我们人民币基金募集的顺利程度是出乎我们的想像,第一期已经完成了,一共15亿元,美元基金进展也挺顺利的。未来在TMT这个领域,我们还会继续布局,垂直内容领域。同时,像中国的模式出海,也非常有意思。技术驱动的公司以前投的并不多,都以模式驱动为主,我觉得今后出现一些技术驱动的机会作为新创基金的另一个难题就是,如何让大家尽快的认知我们的新品牌。选名字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我选创世伙伴这个名字有点土,别人都是两个字,我们是四个字。我觉得土不土没关系,它很清楚的表达了我的观点。过去十年,创业者评价我们是一个非常友好的知识型团队,我们从来不“鸡贼”。我们自己开玩笑,说我们是靠谱(KP)基金。现在,我们还得要做靠谱的团队靠谱的基金。机构必须要追大项目创世,是告诉创业者,我们想投谁。我们投的是创造新世界的这种团队。创造,必须是新的东西,而且你创的事情要够大,我们希望投的公司最终能长很大。我也说过一句比较极端的话,小而美的我不投。作为一个个人,,你可以去投小而美的东西,尤其是你对它非常了解、觉得它肯定赚钱的时候,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我作为一个机构管理者,心里非常清晰的有一笔账,一个基金投项目,投了三十个,真正让这个基金回报不一样的,其实就是那么两三个最好最大的项目。如果你一开始就投一堆看上去就是小而美的东西,不管多小而美,失败率还是相当高的,最终这个基金不一定是赚钱的。所以,作为一个真正的机构管理者,我必须要追大项目。但我们团队里每个个体成员,他对一些小而美的东西感兴趣,并且非常了解的话,我们也不排除可以投。怎么选对大的?我觉得也比较简单。一般,只要是平台都会比较大,供需双方都是海量的,平台的价值也就会变的很大,而且这个平台还要是自运营的。从商业模式上来说,淘宝的模式是很舒服的,一旦成为最大的一个,(商户和用户)双方都是海量以后,别人就很难再去跟他竞争了。如何选择创业者?我喜欢的人,他有多少个缺点,只要不是道德缺点就行了,但他必须要有很清晰的亮点,让他跟别人都不一样。人不能都是长处,那样你跟别人配合不了,总得有点儿缺点。我讲的三定律,第一条就是每个行业的成功,需要的能力是不一样的。脱离行业,来谈对创业者的偏好,只能说一些通用的特点,比如有领导力,就是让大家愿意一直跟着你干;还有坚持的能力,非常坚持执着的要完成一件事情。创业者最重要的能力是坚持到现在,投过的项目不管成功失败,最让我觉得不舒服的就是那种做了一半儿,我们还没放弃,他自己先放弃了。创业者有真创业者,也有伪创业者,尤其这些年,伪创业者特别多。创业这事儿很难,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一堆根本没有下定决心,心智上没有做好准备的人出来创业,结果一定是失败的。我们曾经投过一位,当时也是激情万丈,我们觉得既然你决定做,我们就支持你。结果他后来说,我还是回去上班吧。我们愿意承担高风险,亏了也没关系,前提是你能坚持把你想的做完。就算这个方向错了,你也应该能找到其它的方向。我们看到很多例子,都是属于之前的方向并不是很成功,但他很坚持,后来成功的。你看一下科技(秒拍、小咖秀、一直播)的韩坤,酷6做得很好,但离开酷6也花了好几年的时间,非常艰难的寻找下一个方向,但他一直坚持了下来。2013年,我们认为时间点到了,基础设施铺好了,内容会变值钱了。UGC最有活力,但UGC质量太差了,我们自己定义了一个SPGC,就是半专业创造内容。我们开始先投了喜马拉雅,当时它是第四、五名,但我们认为它的方向是对的。投完喜马拉雅就开始看视频,我们认为视频也会爆发。2013年底,2014年初,我们同时看了三家视频创业项目,发现韩坤是一个很厉害的CEO,他能坚持下去,能找到一个对的方向,扭来扭去总能走对路。而且,2007年跟他做酷6的那帮人,现在还跟在他身边。韩坤这样的人,很像春秋战国里面的晋文公。晋文公还是公子重耳的时候,带了一大帮那个时代最牛的人,周游列国,到处逃难,逃了十九年。每一个国家的国君都想请他身边的人来当上卿,但没有人离开他,这帮人跟着他跑了十九年,也没有人做出多少伟大的事儿来。但十九年以后,回到晋国,当上晋文公,一年内,晋国就变成春秋第一霸了。不能靠一个产品打天下大家都知道,视频创业其实很花钱,带宽流文字流量高太多了。虽然我们认为短视频要爆发了,但到底是六个月爆发,一年爆发,还是两年爆发?没有谁可以预测。当时一下科技是第四名,但我们马上就决他了。结果中间有要撤了,我们又坐下来算了一遍,钱数够不够用,最终还是决定投给他。这个项目也是我们真正大规模最后一个项目。我们剩下的最后一笔钱全都给他了,也是相当大一个赌注,我非常感谢他们,最后做的非常好。我们(周炜和韩坤)一直在聊短视频的未来到底是什么样?有一点我们比较一致,都认为不可能靠秒拍这一个产品打天下。韩坤也说,先做秒拍,但同时还在开发好几个产品,每一个产品去抓住不同特点的人群,到最后,可能变成一个大一统的产品,能够覆盖95%的用户。喜马拉雅也是这样做的,喜马拉雅最多的时候,同时在市场上有一百多个APP,不同的APP,不同的名字,都在试,都在用,最后才升级变成一个。我一直认为,视频本身社交性很差,你必须要跟一个社交平台合作才是一个好的组合,这个病毒效应靠自身是很难实现的。而这个最有效的社交平台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应该是它的社交突破和你的是一致,人群也一致,传播路径也一致。所以,一下科技和微博的合作,也很重要。没有永远正确的战略如果创业者非常的极客,他很容易能做出一个好产品,但可能没法把公司做大。所以,太过于怪才的,不是不能投,但要观察,他到底有没有运营企业的能力。这两天有人在转一个段子,说以前丁磊曾想把公司卖了,去做一个新的项目。段永平说他,你已经有一个公司,为什么不把它做好?而去做一个新的公司?我觉得这个话说的很对,现在市场上的心态越来越浮躁了,各种各样的商学院此起彼伏。你能学到很多东西,但你看到的诱惑也多。很容易最后变成不专心,结果就是曾经在你这个领域本来是有机会成为最大的赢家,但你老觉得在别的地方也能做一块儿东西出来,最后变成在各个部分都是一个平庸的角色。当然,不专心,跟一个公司去多元化布局是有区别的。就跟《三体》的故事一样,在你本身的领域,如果有足够多的地方可以让你去占领的时候,你到处乱跑肯定是不对的。什么时候应该去别的地方布局?是你赢面已定。这个时候,你不布局也是错的。当你赢面已定以后,下一步的战争可能就不在你这个领域打了,你的对手就不是你现在的对手了,可能变成完全不同类型的对手。比如最初京东和阿里打的时候,打的是电商,但今天可能打的已经是基础设施,是物流。它为什么要在那儿布局?因为可能再开拓另一个对他更有价值的项目。所以,没有永远正确的战略,只有适不适合。中国古人讲,天时地利人和。当你在一个还在江湖乱战的时候,去谈布局,这事儿就不大靠谱。你相对优势已经明确了,这个时候,你的竞争目标就不是眼前这些快要被你打败的同类了,你可能要到下一个层面去竞争。另一个层面你要怎么布局,结合你现在的优势才能更准,像阿里他们在支付宝上大力投入,非常的正确。▲周炜和他投资的创业者们。要看外面有没有那只狗中国的互联网创业的竞争,真的是黑暗森林的状态,降维攻击经常发生。包括巨额资金量可以瞬间堆积到无比大,你以前从来没见过。什么叫降维攻击?我把市场的钱全抽走了,你就没了。用钱来做壁垒也非常有意思。中国现在的很多创业模式是叫羊毛出在狗身上。所以我经常在团队里讲,我们看一个东西,不要老盯着这个模式本身看。你要看看,是不是有一只狗在外面?这只狗到底是什么?这个要想清楚。原来滴滴、快的的时候,我们准备跟阿里第一轮的时候快的。为什么快的?当时就看明白了,是一个推广支付得最好的手段,我是做支付出身的,对这个非常敏感。而且跟阿里一起投,我很放心。但最后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投进去,很可惜。目前,我觉得共享单车,信用可能会是这条狗。不管共享单车这事儿结果怎么样,我很喜欢这个方向,可惜是去年年初我没有钱。我很喜欢能够改变大量人生活方式的东西,只要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就是有价值的。至于充电宝,我还没找到这只狗在哪儿。这个我必须要承认。没看懂就算了,不要进去了,我们的风格是非得看懂才投。每步都要比别人早一点儿喜马拉雅、一下科技,连着投的逻辑都一样,两个项目一开始都不是前四名,但我们投的时候,坚决相信他们会是最后的赢家。他们也都在一年内做到了第一名。他们到底做对了什么?喜马拉雅好像做的事儿都没有什么出奇的。扶持工作室,别人也做了;在文字版权上做了布局,别人也做了;在硬件的生态链上做布局,别人也做了。为什么他从小变大了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一开始,他们对这个行业的理解就是对的,他的布局就比别人每一步都早。我把这叫做叫红灯定律,只需要每一步都比别人早一点,累积下来以后,这个效果是非常惊人的。关于团队内部的管理,我总结了一个火箭定律。就是在不同的阶段,要用不同的能人。但这些跟着他的老臣子,他也能安排的非常好。创业者是光速成长的,你能在一家公司里看到三个以上的人来用这种速度学习成长吗?不可能。如果三个人都有这种能力的话,他们一定会变成三家公司,每一个都可以做出非常大的东西来。所以,创业者身边的人一定是跟发射火箭一样,有一级一级的驱动。在不同时间,靠哪一级驱动是不一样的。三分之一的死亡率是正常的我们投的很多项目,其实当时并没有太多人抢。所谓的风口还没来,不是别人跟我们抢的问题,是找不到人合投的问题。所以,大家说抢项目,其实也只是相对的。我个人在TMT领域投了近三十个项目,现在成十亿美金市值(估值)左右的公司差不多三分之一。卖掉我们一般就不再统计了,说实话死的不多,因此还被LP说不够冒险。我还挺自豪的,我跟我们的一个LP说,我第二支美元基金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个公司死了。可是,人家听了不是很开心,觉得这说明你不够冒险精神,你承担的风险不够大,你应该更大胆一点。如果是人民币基金的LP,他可能会觉得你最好一个公司也不要死。我觉得,一个基金的项目有三分之一的死亡率是很正常的,在美国可能甚至于接近二分之一。之前也有记者问到我们某一两个死亡的项目,我就觉得这没有什么好说的。为什么?很简单,至少我们死掉的项目都曾经是行业里轰轰烈烈的公司。霸王最终是失败了,项羽是自杀了,但他是个英雄。关键这个死的过程,你有没有尽力。昨天我还见之前投的一家公司的创始人,他是卖掉了,对他来说一种失败,还挺沮丧的,跟我在那儿聊。我说,我很感谢你坚持到今天了,这个行业目前也没有别人做出来,你没做出来,很正常,不是你的问题,是行业的问题。而且,你至少善始善终,把这个项目并购完成,没有在中间放弃,我觉得我已经很满意了。他觉得挺不好意思,投资人没赚到钱。我说这有什么关系,风险投资就是做好准备有一大批公司会亏损的。关键在于,你这个过程是让我尊重的。互联网的本质是垄断的韩坤、余建军(喜马拉雅联合创始人),他们都会很奇怪,我当时只是跟他们谈到未来在你脑子里是什么样的?你要实现的新世界是个什么样的世界?你的路径什么样?不怎么问他们用户数量,什么时候赚钱。其实,选了这个行业愿意去投,就应该已经是对这个行业未来能赚钱有信心的。既然如此,我只需要知道你能不能变成第一,我不需要知道你应该怎么赚钱。京东陈强生(原京东CFO,现任CEO)是我原来的同事,他2007年去的京东,我2008年开始跟京东谈,B轮、C轮、D轮,三轮都谈过,但到最后一轮我们才投进去。这种故事每个VC都有,总而言之就是好事多磨。我对刘强东真的是很佩服,很多人去做电商,B2C这事儿就没有谁能像他和他的团队那么扎实,绝对是不二的团队,你交给别人做不出来。到后期,他每年都要到外地沙漠去开越野车,在美国待那么长时间,但公司运行的非常好。你今天让我把大家丢下,到美国去待三个月,我觉得可能还真不行。从2008年到现在,每年有无数的人问,京东怎么赚钱?我就说问这个问题,你傻不傻?中国电商很容易有赢家通吃的,当他变成最大的一个的时候,你根本就不应该担心他能不能赚钱,你应该担心的是他会不会赚你太多?就像滴滴、快的一样,他们一旦合并了以后,没有监管的时候,你看那价格涨的。互联网的本质是垄断,一定要记住这一点。垄断的东西,你从来不用担心它能不能赚钱,你只需要担心它会不会太坏,赚你太多。周炜简介:2007年,KPCB(凯鹏华盈) 进入中国,周炜作为最早的创始成员加入,后任KPCB中国的主管。2017年,周炜离开KPCB,成立新的投资机构“创世伙伴资本”。新团队绝大部分成员都来自KPCB中国,该投资团队曾早期投资了京东、、京东、、一下科技、喜马拉雅、秒针系统、启明星辰、探探、亚洲创新集团等项目。【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cn)】《专访创世伙伴周炜:人常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把平台的高度当成自己的高度》 精选二星无限区点击标题下「星无限金融社区」可快速关注来源:华兴有个Alpha华兴有个Alpha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一向不温不火的科技领域创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赛道忽然间变的拥挤。而这一变化,也让创立初期就专注于科技领域创投的明势资本走到了舞台的中心。在明势被命名为「AI」的会议室,80多个科技领域的项目logo整齐出现在墙上,黄明明骄傲的为我们介绍这些项目,他告诉我们,科技领域的创业者都有一颗赤子之心,极其低调踏实,却也因此而受太不擅长「PR」的困扰。作为一名持续专注科技领域的投资人,黄明明的理想始终是成为科技创业者坚定的陪跑者。他很欣慰于科技赛道在今年的市场中被更多关注,这让明势有更多机会和其他老牌机构合作。当然,机遇和挑战并生,他并不担心随之而来的竞争,明势资本在科技创业领域被广泛认同,多次被科技创业者「点名」要求合作。黄明明认为,这种信任的根基是「理解」。明势资本如何成为科技创业者最信任的投资机构?科技领域投资的下一个爆发点在哪里?我们带您走进2017年度「VC/PE影响力投资榜单」中「年度年轻派卓越VC投资人」候选人之一明势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明明,一起来听听他的见解。专访浓缩精华版VCRQ1:科技领域投资的拐点是什么时候到来的?(00:21)Q2:何谓「少即是多,慢即是快」?(01:27)Q3:新一代创业者和老一代创业者有什么异同?(04:06)Q:科技投资的拐点是不是已经来了?黄明明:其实我们认为拐点在几年前就到来了,这是为什么明势资本在三年前,就成为市场上比较少的只专注在科技领域的。核心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原因一,互联网的消失。原因二:已现拐点。原因三: 瓜分殆尽。我们在三年前就敢于全力的专注在科技领域,也是基于这个大的判断。过去我们高歌猛进发展的时代,或者说简单的依靠流量、模式创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中国经济要上下一个台阶,不管是中国产业升级、消费升级,都是需要有核心技术在背后作为核心驱动力的。这个判断也不是我们自己凭空想出来的,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大的产业革命或工业革命,背后都是有一个核心技术在推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蒸汽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气时代;第三次的信息革命。每一次社会发生重大的颠覆,整个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就会有一个巨大的提升,推动了下一阶段经济的巨大繁荣,背后的核心驱动力其实都是核心技术。Q:明势为什么最初就决定专注在科技领域,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投资逻辑?黄明明:我们在投资上有一个很重要的逻辑:背后的核心技术固然很重要,但当你讨论技术创新的时候,一定要和产业、行业有深度的结合和整合。在大家比较熟悉的手机行业,如歌尔声学、瑞声科技,这些都是市值超过千亿,甚至是未来它有可能到两千亿、三千亿市值的公司。这些全球范围内最优秀的公司,他们的客户包括苹果、三星、华为等这些全球高端品牌的手机制造商。这些公司的的纯利润都可以达到30%,它背后提供的产品和它整个制造的流程不是简单靠成本优势去赢得市场,而是基于突出的科技优势。拥有世界上先进的工艺、优秀的技术人才、完备的技术,所以能做出别人做不出来的好东西。然而在最初我们访谈这些公司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些真正有自己核心技术、而且已经非常优秀的千亿以上的公司,很少有我们在背后支持,原因是因为大家的关注点都是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游戏、电商、等一些最热门的赛道里,这些真正有核心技术、非常优秀的企业,在发展初期几乎找不到VC的影子。我认为这是中国做风险投资的一个耻辱。在未来的5-10年,中国的产业里会有更多的一批,不光是千亿的、甚至到万亿优秀的高科技企业。他们不光是打下中国的市场,它在全球范围内能够跟最优秀的科技公司竞争。明势资本希望能成为最早支持它们的。Q:今年您发现了哪些有核心技术能力的项目,您觉得特别值得一提?黄明明:有很多,我简单的列几家。比如说:第一,我们最早关注的高端制造领域。一个从日本回来的团队叫「臻致精工」,创始人非常年轻,他在日本在高端精密设备的加工和制造方面学了8年,又在日本最优秀的高端精密加工的公司工作。我们都知道锂电池是未来全球的核心能源基础,他做的是锂电池核心的材料,不管是他现在生产的高端模具,还是加工的薄膜材料,已经被国内很多**小小锂电池的生产厂商在开始采用或试用。第二,我们一直讲要和产业结合。我们投了一家公司是用视觉技术做大型的OLED检测的工序的公司,以前是靠人眼来看,现在是直接靠视觉来检测。前两天有一个非常火的公司,人们讨论说国家投入了20年现在终于开始爆发了,叫「京东方」。它是做大型的OLED屏和柔性屏的厂商,中国终于可以有自己的生产柔性屏和OLED屏的厂商了,可以跟韩国、日本掰手腕了。我们投的「法视特」这家公司,背后的客户就是京东方,通过人工智能、视觉识别的技术帮他做产品的检验和检测,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而且效率上有了巨大的提升。第三,在一些新型科技驱动领域,像。我们投了一家叫「唯链」的公司,大家都知道非常火的概念,但一直缺乏落地的应用。这家公司技术服务奢侈品牌,比如LV的整个供应链的防伪全部是由他们的术来提供的; 他们的客户还有欧洲最大的汽车制造厂商之一诺汽车,还有一些制药的公司。我们认为他提供的这个,未来可能会是一个全球智能交易系统的核心底层供应技术,这家公司也是具有非常大的爆发可能。Q:您和团队是怎么发现这些项目的?黄明明:我们做科技核心技术领域的投资,不会那么舒服,也不能那么高大上,成天坐在北京、上海的办公室里等着。我们的很多创业者是在珠三角、长三角一带制造业比较密集的地区。所以,我要求我们的同事要去到我们工厂、车间、田间地头,去最贴近创业者的地方去找这些项目。这要求我们做深度的。做完行业研究以后,我们要画出一个产业的地图,根据这些产业地图我们再到制造业、产业供应链比较密集的地方去寻找这样的企业家或创业者。Q:您觉得科技领域的创业者有什么很特别的地方?如何能够得到他们的信任,让他们愿意和您一起?黄明明:这个领域的创业者,他们的特点是让我们「又爱又恨」。我们「爱」的点:这个领域的创业者相对来说都是比较踏实和低调的,我们基金不喜欢那种混各种或者做各种秀的创业者。因为我们觉得,尤其是科技领域的创业者,如果在自己的领域真的做出有核心技术含量的企业,他一定是通过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的努力。所以,这样的创业者、企业家一定不会是一个特别高调、特别浮夸的一个人。都是非常的低调、非常的踏实。我们「恨」的点:有的时候我们投完之后,希望他们做出的优秀的产品或者项目被市场知道,我说能不能出来做一些PR,他们都踹三脚才动一动,这个情况有时候也让我们很着急,不过我们也都能理解。这也是我们花很多精力在帮助他们的原因。他们更愿意把时间花在做事情上,都是很低调、很实干的企业家。第二个特点科技领域非常实干的企业家通常都有一颗「赤子之心」,他们除了要把企业做好之外,其实都相信科技能够让老百姓的生活更美好,能够提升国家产业竞争力。比如说我们有一个做耳机声学降噪的清华创业者虞安波。做声学降噪实际上就是做信号的处理,背后其实就是处理各种信号、波长、波段等,所以我们见面的时候,他就开玩笑说「我可能命里注定就是要做声学的,因为我的名字就叫安波」。有一天晚上我们在外面聊天喝酒,聊到最后他说「其实我有一个梦想,我希望能做出世界上最高性价比、给老年人、残障人使用的助听耳机」。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我外婆从80多岁就患上了听力的问题,一直到她去世(都没能找到一款合适的助听耳机),希望我将来的公司长到一定规模和体量的时候,我能够有能力为全世界的老人和有听觉障碍的人做出一块高水平的、又能负担起的,帮助他们听力的耳机。」你会发现,每个人背后都有自己创业的初心,非常相信他能踏踏实实用自己的技术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Q:从去年开始,科技领域赛道变得拥挤起来,您是否会考虑觉得形势变了,想要转换赛道呢?黄明明:我们也是从去年发现了这个趋势。这对整个行业实际上是个好事情, 我认为整个行业,不要说靠我们一家,靠十家我们这样的,或者一百家我们这样的机构都是远远不够的,所以需要更多主流的投资机构、主流的VC进来。从去年开始很多一线的机构,实际上和我们有非常多密切的合作,比如我们楼上的经纬创投,今年以来我们就合作了三单,而且一单比一单大,最近一单我现在还不能公布,可能是他们历史上单一项目投的最大的项目,也是他们接了我们天使的一个项目。所以,我觉得从行业的角度看,这一定是好事情。所以策略角度,我们不光是没有变化,反而会变得更加专注,我们今年年会主题叫「少即是多、慢即是快」。「少」的意思就是要变得更加专注,而且有的时候在投资这个领域里,当你变得更加专注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速度非但没有慢下来,反而在加速。当你越来越专注在科技领域的时候,我们的判断力会比我们广泛的看很多领域有非常大的提升。所以,一个项目看还是不看,我们做决策的时间、速度都会快很多,即使不投也能给创业者很好的建议。虽然我们是家初创基金,但在科技领域里我们逐步奠定了自己的品牌影响力。我们发现从去年开始很多很优秀的项目主动点名说至少希望能够跟明势谈一下,如果能够让我们先看,他们会非常高兴。因为确实在这个领域以前看的机构不够多,而且真正能看懂的机构也不够多。我们希望通过专注让我们在这个领域做到更加专业,给更多早期的创业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这就是我们能够存在和发展起来最根基的东西。Q:为什么明势可以得到如此信任,除了资金支持,您觉得更需要给创业者怎样的帮助?黄明明:我觉得:第一点,很多技术类的创业者,他们需要的是懂他们的、真正理解他们的投资人。很多技术领域的创业者跟我们聊完以后说「终于找到知音了」,他们需要的是理解他们的技术和核心关键点的投资人。我觉得这可能是很多技术领域的创业者他们希望找到明势最核心的原因。第二点,我们现在虽然投的不多,但我们有将近80家的分布在几个我们重点的领域,比如消费电子、新能源智能电动车,安防和国防领域。所以,慢慢的我们在各个层面产生了深度的链接和互动。在我们平台上会有很多交流,有一些甚至会相互成为客户,即使不是客户,也会互相给提供很多行业内的意见和建议。所以,当他加入我们明势兄弟会的时候,他们会发现在这里面终于找到组织了,找到了很多知音,在行业里也能找到很多提供建议和帮助的人。这里面商业链上下游的很多公司都会有很多深度互动和链接,这可能也是我们科技类的创业者比较看中的一点。Q:您觉得今年创投领域的关键词是什么?黄明明:我觉得应该是「脱虚向实、技术创新」,不光是2017年,也是2018年主要的驱动力。我们今天看见各级**,都在鼓励资金更好的向实体经济,高端制造业的领域、产业的领域去发展,我觉得这个是对的。因为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或者国之重器是真正制造业的能力,高端制造业的能力、核心技术的能力。Q:明势为什么一直强调要做创业者坚定的陪跑者?黄明明: 一个伟大的企业不是一蹴而就,我们不相信用资本的力量去堆积就能让一个企业从零到一、到一百,任何一个优秀或者伟大的企业,它都是需要有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让他真正壮大,你一开始跑的太快,一定会回头来补课的,没有一个企业不是这样的。或者跑太快了,自己就被自己撑死了。我们非常幸运,背后有一批跟我们志同道合非常有耐心的LP支持我们。不管是我们美元基金的LP,还是人民币基金的LP,他们都跟我们秉承一个同样的理念,就是早期投资,确实需要一个时间周期才能慢慢长成一个优秀或者伟大的企业。这就要求你在这个领域里要有足够的耐心、足够的定力。所以,我们一直讲要选这些最好、最优秀的年轻人,然后坚定的做他的陪跑者,剩下的是要学会做时间的朋友,等着这些企业,帮助他们一起成为伟大的企业,这就是我们坚持不懈追求的事情。Q:您觉得新一代的创业者和过去老一带的创业者,他们有什么最大的不同之处吗?黄明明:我们观察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新一代技术领域的创业者,因为没有办法依靠,所以很多企业是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优秀的产品作为重要的驱动力。我们内部考核的时候有一个非常简单粗暴的标准,如果说一个企业跑过来给我们讲,他有自己比较特别的核心技术,如果你的产品毛利连50%都不到,我们不相信你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第二点:我们发现这些非常优秀的企业家和老一波企业家更大的不同,从他们成立的第一天起,这些企业就是立足中国但放眼全球市场的。他们从创业的第一天起,就想怎么靠世界级的技术、世界级的产品,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和最优秀的科技创业公司同台竞技,这种十足的底气是源于优秀的技术和产品,而不是本土市场的保护或者成本优势。免责声明本号致力于好文推送,并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所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查实原作者,在这里对你们表示深深的敬意。若涉及版权问题,麻烦请留言联系删除。星无限金融社区微信:**ngwu**an8天下没有难做的金融,尽在星无限金融社区长按二维码关注《专访创世伙伴周炜:人常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把平台的高度当成自己的高度》 精选三日,由清科集团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峰会》在北京如期举行,峰会邀请了知名优秀FOFs、**、上市公司、、私人银行、机构、富有家族及个人、VC/PE机构出席,深度探寻国内外LP市场发展趋势,分享最新的。在圆桌讨论环节,管理合伙人廖俊霞,中国国际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中金启元副董事长陈十游,湖北省长江经济带董事总经理王芳,元禾辰坤合伙人王吉鹏,开元国创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杨眉,以“母基金的春天”为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以下为投资界(微信ID:pedaily2012)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有删减):廖俊霞:大家下午好!今天的专场都是非常重量级的嘉宾,管理母基金的规模应该都超过了千亿人民币。我们也非常容幸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对母基金的一些观点。接下来就先按照常规的程序,先做一下自我介绍。陈十游:我来自中金。中金是一个投行,同样作为一个PE平台,目前管理了1000多亿的资产,这里面主要是直投,做PE/VC、并购和。去年开始我们做了一支国家母基金,叫中金启元,是国家战略新兴,规模达400亿;这里面有80%是投战略新兴产业的VC基金,20%是跟投。王芳:我是长江经济带的王芳,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是湖北省财政出资400亿的地方引导基金,主要投资的方向是母基金。对于地方这种有战略性拉动意义的重大项目,我们有可能成立专项的基金去做融资。成立一年多以来,已经投资了20多支基金。王吉鹏:元禾辰坤是一个母基金管理机构,我们大概从2006年3月开始做母基金运营和管理。截止到今天,大概管了3期基金,还有一个独立的账户,差不多200亿的规模。过去11年,元禾辰坤投了60个基金,通过这些基金投了超过800个项目。在投GP上,我们更多的偏一些VC为主。杨眉:我来自于开元国创,我们的母公司可以追溯到国家开发银行体系,最早从98年开始了,当时主要的的业务范畴,就是。在08年改制之后,我们成立了国开金融,主体上级的母公司就是国开金融,我们一共投资了超过50家的多支基金,合作了18支多双边合作基金。目前我们管理的基金包括国创开元一期基金100亿,二期基金200亿,还有中阿基金。廖俊霞:我们宜信是从2013年开始,从事到的母基金行业当中,到现在管理的是接近200亿的规模。比较分散,目前投资了50多个GP,大概70多支基金,间接支持了1000多个国内外地高成长的企业。母基金元年:、国资系资金大量入局,钱多但人不傻廖俊霞:2016年是母基金的元年,那元年可能有一个很不一样的意义。从元年以来,整个母基金的市场有哪些变化和特点?请在座的几位分享一下各自的观察。先从杨总那边开始。杨眉:我说一下宏观的观察。我们看到的观察主要有两大方面。第一,今年是母基金的投资元年;母基周期偏长,投资人更是具有实力的机构投资人,其中更多的是国有机构的投资人。第二,大量银行系的资金也有股权的需求,但是基于团队的局限性和他们股权投资时间的周期还偏短的原因,他们也优先选择投资母基金。所以第二个特点是,银行系的资金在大量涌入母基金行业。王吉鹏:刚才主持人说2016年是母基金的元年,2015年母基金开始启动,这里面有不同类型的玩家,更多的是地方**、中央**和省**方面的资金。过去几年,像宜信和诺亚,随着的发展,15、16年也得到了比较好的发展,像国开和元禾辰坤做的时间比较久的,各自算是二期的募资期。所以整个市场的资金量是非常丰富的。如果说2016年是元年或者是春天,这其中有几个大的变化。2006年,我们开始做母基金,在国内做人民币基金的投资。那时,首先是GP人民币基金很少,很多基金是美元基金。今天来看,很多发现2016年以后市场的募集越来越方便了,市场资金量也很充足,而且相对于过去的人民币基金的结构上,机构投资人的比例大幅度的增加。这一波的国资比例会比较高,现在国资基金的占比基本上提到一个相对的极限。第二,目前整个市场对母基金的认知提升了很多,过去很多人不知道母基金,现在大家都知道母基金是一个相对低风险、中等收益的产品,适合大资金去做配置。第三,因为这个行业有了这么多的新兴团队出来,其实最直观、重要的是他们为母基金这个行业培养母基金方面的管理人才,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廖俊霞:王吉鹏总分享了很多很重要的观点,一个是钱多,人也不傻,也出来了很多很好的管理人才。王芳:我来自于地方**引导基金,我的一个最直观的感受是,去年开始有地方属性的引导基金的数量非常之多,规模也越来越大。其实我记得在16年初的时候,一个省的引导基金是400亿,现在全国非常多的省市在效仿和扩大这个模式,规模也越来越大。第二,在上面,地方引导基金投得非常集中;会发现在很多基金里面,其实国资占比的比例非常高,这也可能会导致有时在投资的时候,管理人在投资上可能会有一定的局促性和限制。第三,地方引导基金越来越专业。现在大家在接触基金管理人的时候,已经谈得越来越专业、越来越市场化、越来越以客观的方式来评判这些。母基金的变化:更专业、团队更壮大、更灵活陈十游:从LP的角度来说,因为母基金的充分分散了风险,它的收益相对有保证,所以更多的国有,包括中央**和地方**,还有国有的大型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越来越多的参与,才使得我们现在母基金能够进入元年,能够大发展。从管理团队来说,我觉得也是越来越专业。我记得从06年开始做的时候,团队里有一个人跟我说,他想去做一个母基金,过了一段时间还是没做。为什么?因为这个母基金可能是活得好一点,但是要穷一点。决定还是做回PE。现在来看,包括我自己,好多以前做PE/VC的都改过来做母基金,现在母基金也不是纯粹的母基金,都有一定比例的跟投;这个跟投的部分,一方面是可以帮助母基金提高,另外一方面,也让这个团队可以得到更好的回报。其次,我觉得母基金的团队更进一步的壮大发展了,不光有以前专业的投母基金的人,现在也加入了很多投PE/VC的人,这些人其实对底层的项目和资产都有比较深的实操的经验,所以也是对母基金团队一个很好的补充。第三,母基金本身也更加灵活。不光是投母基金,也有投跟投的,最近我们也看到很多二级基金出来了,我觉得是大势所趋。过去的十年里,基金投资风起云涌,现在十年差不多了,到了该的时候,和管理退出期也都到了。过去很多年资本市场开放的不是很顺利,很多基金的项目没办法通过上市退出,因此挤压了很多后期的项目,但是基金又要清算了,因此这个时候是一个很好的时机,可以发起做二级基金的时候。所以母基金其实是可以+直投、+二级,也可以做专门的二级基金,最近看到几个专项的二级基金出来了,这也是母基金的多样性。廖俊霞:几位分享几个观点,一个是方面是元年体现在参与的主体越来越多元化,包括各级地方的财政,还有银行的资管、民营的资本,都参与到母基金里面来。第二,在管理团队、管理人才方面,有了更多的进步,原来做直投的,也投身到母基金这个大潮里面,大家更懂这个行业,更能看懂这个资产。第三,在母基金上,越来越向国际化看齐,不仅仅是投基金,也有跟投,也有二手份额,越来越往国际化的形式来发展。地方引导GP?怎么投GP?应该注意什么?廖俊霞:有几位特别讲到了地方**、财政和国有企业参与到母基金里的越来越多,而且资金量非常庞大,以至于有一些非常优秀的GP,国有的钱不太敢拿了。从**出来的这些母基金,从市场上来看,我个人觉得有利有弊。利是,它们资金量非常大,给大家提供了非常好的。弊是,各地的地方**也有一些自己的诉求,这些诉求可能GP不一定能够满足。在座的企业既有一定的国有背景,又是里面做得非常出色的杰出代表,所以请大家分享一下,从几位来看,你们觉得**参与的这些母基金,他们要做好的话,需要特别注意哪几点?从目前市场发展来看,可能有哪些潜在的风险?陈十游:现在地方引导基金基本上各个地方都有,我们确实也很纠结,因为到我们这里来募资的,国有比例特别高,大家都特别谨慎,现在基金都普遍反映国有的钱好融,民营的钱不是那么好融。我们比较关注的是,这个地方都有什么样的产业?它的产业集群是什么?它的行业特点是什么?这个基金是否一定要募当地引导基金的钱?我们需要帮他判断一下他的投资策略和方向,在这个地方是不是能找到相应比例的投资实体?我觉得地方引导也需要关注这个问题,比如你自己地方特点是什么?你的产业集群是什么?你让人家来投你,是不是对当地的产业集群有帮助?是不是让人家找到了好的东西?其次,地方引导基金可能也要注意如何算反投的比例,我觉得可以稍微灵活掌握一些,这样让基金更容易达到它的要求。王芳:目前我认为中国的现状,凡是地方财政出的引导基金,一定有反投的要求,这是资金属性决定的。我非常赞同陈总说的观点,这个反投怎么样去实现它,我作为引导基金,我当然是希望湖北财政出的钱,当然希望有项目带到湖北来,我成立的目的就是希望带动这个地方的经济。在目前整个宏观资金环境是一个平衡的情况下,其实找我要钱的人会非常多,我在选择我的合作伙伴的时候,我当然会要求他有一定的反投回来。我也会判断,对方有没有一个答应的基础,GP的向跟我湖北省的产业基础,和我这种希望,通过我带动的这些东西,能不能做匹配。所以需要换位思考一下,作为一个基金管理人,他能不能去答应,凭什么去答应,不仅是投资能力决定的,更多是地方产业、地方配套能够给予什么来实现,这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点。另外对投资来说,我作为地方引导基金,我肯定有我投资的重点方向,我要考虑投资集中度的问题。比如在投资个体项目的时候,可能这个项目好几支基金都在投,这个时候对我的总体是有风险的。廖俊霞:反投可能是地方财政这个钱的性质所决定的,一定是需要促进当地经济和产业的发展。GP在去和地方资金合作的时候,可能也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地方经济特色是不是有结合的地方,是不是能够达到当地的要求,不能太盲目。国资系的真相:追求短期与长期目标相结合,愿意规避国资限制王吉鹏:元禾是有国资背景运行的一个团队。我们是国资出身,最早也是做引导基金,最开始我们只有注册地的要求,没有区域投资比例的要求,做这个事情也不容易。总结几点。第一,GP 要用好**的资源,国资体系也好或者国资的放大效应也好,包括市场对你的信任度也好,这都是一个非常好的资源。第二,按照市场化的规律去办事。第三,我觉得做这个股权投资行业,要符合行业的规律,你要把所谓的长期目标跟短期目标相结合。今天看到很多地方**做引导基金,就是鼓励行业,希望通过投资带动产业,扩大税源。廖俊霞:元禾是国内有国有背景,然后是市场运作走得最靠前的机构之一,是非常成功的经验典范。王吉鹏总分享有一点特别重要,就是你要达到目标,首先还要遵循市场规律,目标是水到渠成实现了,如果一开始就去追求短期、快速的、立竿见影的效果,其实从股权投资这个角度来说,还是很难的,因为这是一个长线的投资。杨眉:我觉得目前来说,虽然市场上资金是挺充裕的,但实际上优质资产和优质的管理人非常少,其实这一部分优质管理的人并不缺资金。这就存在一个的问题,如果地方引导基金设定了很多限制的条件,优质管理人有很多选择的余地,不一定非要去满足某一个地方的引导基金的要求,而丧失他投资的主动性,这是其一。其二,我们看到现在地方**的变化也很大,就是从一开始他有一些地方扶持和反投的要求,现在变成了为基金管理人服务和政策支持为导向。其实我们看到越是有这样先进理念的地方**,越能迅速集聚到优质的管理人。现在资金募集的周期非常快,两到三年的优质管理人的募集就完成了,谁的条件更宽松,谁能够为他提供更多样式的服务,他就迅速在某一个地区聚集。第三,从字面上看,我们的背景是国家开发银行,很多也可能就认为我们是一个非常纯粹的国有资金。然而我们做这个设计的时候,就非常注意规避国有和国有体制的一些僵持和束缚,还是要把投资的灵活性和市场化的理念贯穿到基金设置和投资运作执行中去。廖俊霞:杨总讲的优秀基金的基金聚集效应,这两年来是非常非常明显的。我们在市场上就看到很多好的GP,在认购的都是大额的超募,所以一定会选最好的、最长线的LP。所以如果约束条件太多,确实肯定是难吸引到一流的GP过来。母基金选GP的秘密:你的历史、你的、你的行业,我们都在意廖俊霞:你们在投资的过程当中,如何选择GP?你们会主要去看哪些关键点?在行业的方面有没有一些重点的选择?陈十游:第一,看团队。1)这个团队是不是有非常好的领头人,是不是有非常好的拍档?团队最好不是老大一个人的,至少有两个人,或者是三个人。2),因为我们主要投VC和天使,所以我们投的基金,通常规模都是几个亿到十个亿的规模,所以我们希望这个团队要有至少有十年以上的。因为你没有十年的投资经验,真的很多东西投不好;也了十年、二十年,还是投不好。3),团队成员是否有过合作的历史,最好一直是在一起的团队。现在出来很多新的基金,不能要求他绝对有,但至少大家要互相知根知底、互相信任。4),我们是希望激励机制跟是绝对挂钩的,而且在这个团队的业绩分配,我们希望照顾到真正的人。经常我们会看见有一些基金,尤其是比较老牌的基金,可能最早的这些合伙人拿得比较多,但是现在新生代出来的这些年轻合伙人,真正干活拿得比较少,这是我们很不喜欢的。第二,看过往的历史业绩。1)这个团队一定要有比较好的过往历史业绩,如果你是一个新出来的团队,你要看各自以前做的业绩。2)还有就是你的投资策略也特别重要,行业趋势变化特别快,很有可能以前投什么,现在完全换了策略,我们也会比较警惕,以前成功的业绩不能说明你现在的成功业绩,因为你的投资策略完全换了。比如说你以前是投Pre-的,现在变成了投早期的VC,你是不是懂?会不会投得好?同时投资策略也要跟着现在的趋势走,投资如果逆着趋势,就不容好了。风口到了,猪也能上天,这是存在一定道理的。不过,你在一个行业虽然有趋势,但过热了,投资的估值特别贵,我们也不喜欢。第三,要有储备的项目。我们很看重储备项目,投资策略是“我要投啥,不一定你就投啥”,你的储备项目我们会很仔细的看,尤其是很多,他们会锁定,打了定金投十个项目,我们把十个项目仔细一看,我们就知道你的投资策略要这么干。如果你确实在这么干了,那你这样做有没有道理?王芳:作为地方引导基金,我们在一开始投资的时候,由于经验和数据库不够,所以那个时候很简单,就看哪些有能力的人投了,如果中金投了、国开投了、元禾透了,我就觉得基本靠谱了。第二,这个跟以前没有太大不一样,你原来做Pre-IPO,现在改投天使了,管了2、3个亿的基金,你现在告诉我要做50亿的,这个我会有点担心。经过一年的投资之后,我们现在对机构的接触会越来越多,我们自己的尽调经验也越来越丰富,可能我们会关注的更细一点。一开始这些尽调我们都做,但是其实说实话,那个时候我们大部分已经知道这个结论是怎么样的。现在我们可能是说先不去确定是不是一定有这个结论,先去尽调,然后找出这些关键的点去做。这些关键的点,就是一个母基金的投资逻辑和投资策略。另外,我可能更关注的一点是现金分红的真实情况。陈十游:DPI是大家都很考虑的,现在有很多泡沫,估值很高,但是我们有一个团队是专门做估值的,每个进来的估值都会根据我们的判断和现在流行的按下一轮的估值算回报,我们自己算一下,打掉一半都是有可能的。王吉鹏:回过头来看中国十年的投资行业,其实是有周期性的。随着移动互联网周期起伏时间越来越短,现在每年都会有很多的热点的切换和轮转。这对于我们去判断或者选择一些好的GP,造成了一些困惑和干扰。我们在选团队之前,会看这个团队专注在哪个行业。你在细分领域是从早期阶段出手,还是从中后期,还是并购期,每个行业细分领域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你在这个时点上选择什么样的切入点,决定了你去选择什么样的团队,这个团队在这个点上能不能做好。母基金GP在选择团队之前,也要对行业做很强的行业研究,这些行业研究不是简单读一些券商报告,而是真真正正跟这些专注行业的GP去聊,甚至去找自己已经投的、在这个行业里面做工作的公司拜访,他们是在一线,更了解这个行业的趋势。杨眉:这个问题的方法论和大的思路,前面都说了,我再说一点我们实际操作的一些心得。首先,我们在整个国开体系下投基金,其实也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投白马型基金,当时实际上比较早期,基金并不多,而且历史业绩就更少,所以当时好的白马基金,我们都有覆盖。后来,我们更专注于策略和模式专注的基金,这是2.0阶段。3.0阶段,我们也非常注重对行业的理解和研究,如果要在一个行业做配置,我们会把这个行业所有的基金都去看一遍,然后把这个行业里面比较重点的一些直投项目都拜访下。然后我们对这个行业的趋势和细分赛道,以及未来的演变,都要做的非常清楚。为什么我们要做这件事情呢?其实我们团队还有一个特点,我们在做一期母基金的时候,我们就强调基金投资和直接投资相结合。我们一直坚定走这一条路,我们强调对行业基金的理解,一定要把团结的能力和禀赋要理解得透。现在除了大家传统做模式性,或者是标准化要素的筛选之外,因为这个团队做直投6、7年了。现在还有一个点,如果有新的GP向我们做他的能力展示,我们一起去做一两到个项目,有可能是他推荐我,有可能是我推荐他,这个过程中团队的能力一清二楚,然后再加上一些要素的配置,对于团队的筛选就非常容易。母基金的魅力,不止是钱多廖俊霞:母基金投基金的时候,除了给钱之外,其他还有什么能够吸引GP的要素呢?杨眉:这个问题分成两个层面来回答。第一,像我们这样的机构,如何保持长期的竞争力?因为我们这样的机构其实是背靠了国家开发银行的体系,我们一定要把体制性的优势充分利用好,整个国开行有多种产品的服务,所以我们对于GP和GP投资的公司,以及我们直投项目,我们有多种金融支持的手段。第二,我们特别注重对于资源和生态的搭建,我们现在的GP的数量,应该可以说是国内最多的基金,历史也是非常长的,我们在跨越2-3个基金投资的周期之后,回头去看整个基金的配置,会发现其实在嫁接GP的能力方面我们很擅长。第三,我们非常注重团队能力的建设,不是单纯投项目,或者是性,而是从整个行业的角度去理解,再把行业的支持贯穿到基金里面,然后我们再把这三个维度打通,这就变成了我们对于GP和被投企业的一个服务能力,我们又把投资能力转化成了投后管理和的能力,这样就完成了能力体系和资源体系闭环的建设。第四,刚才也提到基金投资和直接投资的平衡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在我看来,可能也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任何机构做基金投资和直投上,是一个的策略问题,基金和直投比例的配置能决定最后的成败。2)你要考虑好你的能力,你的能力更多是在基金投资方面的能力,还是在直接投资方面的能力,能力和策略一定要匹配好。3)还有经历,我们在看直接投资,母基金团队做直接投资,其实也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最早阶段的跟投性质,第二个阶段其实是共同投资,大家可能共同去做一个项目。第三个阶段是,每个阶段所花费的精力和能力的要求是更高的。团队的时间到底是匹配在直投还是基金上面,作为一个基金管理者要非常清楚考虑这一方面的工作。最后一点是效果导向,我们做的目的是拉高整体基金的回报,同时提升的要求。把这几点思考好,落地好,执行好,再去更大配置到直投上。王吉鹏:杨总分享得非常全面,我也没有什么太大的补充,因为前两期都是做基金投资的,我们才刚刚开始,还是以跟投为主,后来慢慢随着团队能力逐步的培养,或者是团队人员到位以后,考虑到共同投资,我们还是以抓住整个母基金的核心为主。母基金是一个长周期的产品,如何根据你已经投的这些基金,把这些资产逐步证券化以后,逐步形成一些短期、中期、长期相错配的产品,去适合LP的需求,这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母基金有基金投资,有项目的跟投,很难解决短期的的问题。我们投了七八百个项目之后,能够去筛选有一些短期债、并购贷款,能够去做一些短期化产品。廖俊霞:王吉鹏提到的是非常深刻的,也是行业的问题,不见得马上有答案,但是很值得母基金都去探索和思考的。王芳:其实在我们这边来看,直投我们可能会分两类情况,一类就是大家说的,是为了提高流动性,或者提高回报来做的。这种其实我们到目前为止还并没有开始做。另外一方面,我们一直以来在说,我们投了很多基金,一方面是带动产业,更多的一方面,我们会做一个朋友圈,这个朋友圈我们希望做一个平台。我们投的这些企业,他打通上下游和渠道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另外跟湖北企业的对接,这可能是我们做直投的目的。我们可能更多考虑的不是回报和收益率方面,也不是考虑资金流动性的问题,更多考虑的是带动作用。陈十游:我们团队有很多直投出身的,天生就喜欢直投,这个阶段除了跟投和共同投资。因为我们投了很多的GP,知道他们大概长项是什么,我们拿到项目直接给GP,让他们来帮我们看这个项目。直投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跟母基金配合,为了提高收益率,同时提高流动性,VC的投资时间是比较长的,所以我们希望我们的直投项目是能够短平快的,这样能够提高流动性和收益率。另外,我们手上拿到很多项目的时候,如果是天使或者是早期,我们不投,就会直接给我们的GP,让他们去投,让他们去看。我们同时可能会做一个跟投基金,能够投时间稍微长一点的,成长期和VC期的跟投或直投,这样能够有一个错配。母基金现在很火,我们还是希望能够长期存在,就像以前外资的母基金是挺多的,现在基本上都见不着了。现在我们希望母基金能做得更好,能对LP和GP的服务都更好。廖俊霞:陈总的总结也是大家共同的期望,希望母越来越好,原来这些优秀的母基金和优秀的GP一起长期共行下去。谢谢大家!【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cn)】《专访创世伙伴周炜:人常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把平台的高度当成自己的高度》 精选四日,由巴比特、比原链、追梦者基金联合主办的“创新高峰论坛(深圳)“盛大开幕。论坛邀请了创投机构、金融机构、律师事务所、等代表,以“技术、产业与资本的价值互联及生态展望”为主题,按照主题演讲、圆桌对话等形式,围绕国内外风险投资、法律监管、区块链前沿技术探索、行业应用落地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众投邦董事长 朱鹏炜、巴比特创始人 长铗、比原链创始人 段新星、追梦者基金暨创新谷创始人 朱波、常务副秘书长 华德莉、秘书长 杨希、IDG资本合伙人 童晨、中伦文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峰等嘉宾出席了论坛。本次论坛还邀请了产业链上下游的相关人士起讨论以及未来的发展。在第一场圆桌论坛环节,来自时戳资本、IDG资本、众投邦、海翔投资、连接资本等投资机构代表以“传统VC如何兼容区块链?”为主题展开了精彩分享。以下是本次圆桌的详细内容:众投邦董事长
朱鹏炜:我们应该是创投机构的另类也好,创新者也好,我个人来讲做了很多年的创投,我们2013年的时候做了一个创投2.0。我个人在2010年的时候投了一个公司,2013年投的时候估值不到1000万,我们投了100万。我们创投界对新兴的业态非常关注的。另外在中国矿机领域也投了。传统的创投界我们是新兴的业态非常持续的关注者。我们在今年9月份我们做了一个区块链,将区块链用到供应链,这个逻辑能够成立的话,我觉得未来会帮助很多的创业者,融资的效率**提高,今天我们发现我们能够帮助更多的创业者,非常容易。所以我觉得传统的创投界跟我们的区块链是一个完美的结合体。追梦者基金暨创新谷合伙人 余波:谢谢大家,今天特别有幸能够邀请到这么多嘉宾,从上游到下游,从老牌到新兴,兄弟姐妹都聚齐了,圆桌的主题我们聊聊兼容吧。包括最近前几年大家跑去考试,最近这两天是不是又要重新开始复习了,传统的投资已经有固化的打法,但是目前我们有一个比较深的感觉,传统的VC也是一种契约形式,而区块链技术本身是一种新型的契约,对我们以前的玩法是一个创新。我们其实是主要想把大家拉到一起聊聊共同的学习心得和学习体会,我们先从每个人的自我介绍开始,最近在区块链领域投了哪些项目,我们在很早的时候参与了巴比特,算是早期的巴比特投资人之一,近期也投了很多的,准备继续往下投。时戳资本联合创始人 李宗乘:大家好我是巴比特的合伙人也是时戳资本的负责人,我们在区块链的投资相对简单一点,围绕着巴比特和比原链的上下游和生态相应做一些布局,用资本的形式来完善我们的相关产业,其实是在推协议和标准,围绕标准未来可能会被颠覆,像生态,它现在很难有其他的币出现替代它。我们在布局的时候,我们对自己看好的领域,像区块链的系统,还有相对容易实现落地的项目,我们觉得区块链比较适用的领域,我们参与这些项目的投资。今天这个主题是传统VC如何兼容区块链,其实不是传统VC如何兼容区块链,是传统VC活不了,可能有些传统VC,之前有些投资机构投了像Ripple项目,他们在法律上没有办法去拿,没有拿到这块巨大的利益,我们在接触很多传统VC的时候,我记得有一个大佬我跟他第一次聊天的时候他第一个问题就问我为什么区块链和传统VC是平行世界,为什么,但是一线的没有在这块多布局。IDG资本合伙人 童晨:大家好,我是IDG资本童晨。可能说我们是传统VC的代表不太敢说,我们可能算是一家老牌的VC,但是我们的思维并不传统,我们在4年前就开始关注所谓的电子货币或者是区块链技术的VC,只不过在过去几年我们在这方面的努力稍微的欠缺了一些,自从今年开始我们本身在这方面加强,4年前大家可能从巴比特、coindesk的报道看到我们4年前投资了Circle,包括Ripple,我们还投资了在区块链当中比较有名的公司。其实对于区块链这个技术本身很感谢余波的邀请,我个人来讲在这个领域可以说目前来讲还没有出手,也没有做太多的所谓的准备出手的项目,今天过来主要是跟大家交流。另外,台下有一位同事黄峰,他下午会分享,我们本身非常重视希望在的上游和下游做合作。我们已经不是大家20年前小的一个VC资金,我们IDG资本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的发展,各行各业我们都可以进行深度和广泛的合作。海翔 唐集荣:今天这个主题跟我们切合一点。我们是从整个,到的投资,到整个行业资产的并购,积累到今天我们的资产超过百亿的规模。刚好结合了我们集团的DNA,我们整个意识是非常强的,所以在怎么关注区块链的赛道里面我们关注了一年多,但是一直是以谨慎的方式看待,为什么我们以母基金的打法作为我们的投资,我们认为人工智能是非常重要的赛道,我们通常以资金连接,连接这些机构做一些事情。区块链这一块,到最早期的比原的,到巴比特的投资,到今天我们投了几个case,今天在这里跟大家做一些碰撞,后期的整个项目的投,我们相互之间有一个借鉴。余波:这个圈里面来的主要是有两大类的听众,一类可能是创业者,当然另外一类我觉得这些币的买家其实是一个潜在投资人的一种形态的产生。我觉得在区块链行业未来大发展之后,可能之间的界线开始模糊起来了,一方面我用我自己的价值做一些事,但是同时我也作为一个社群的参与者也参与到另外一些项目的发起、募集的过程中,就像我们的。您以前有没有觉得自己做一些事,从区块链的观点您觉得有哪些机会大家去填补空白。林嘉鹏:2013年我们做了一个产品,目前大概每天有150万人在用我们的产品,而且我们是专注在整个区块链的创业。比如说从矿机的效率的提升有很多,从软件方面是不是有一个管理系统。硬件比如说你的电力系统是否能够优化,软件方面也有,比如说量化交易有多快,这个领域从方方面面,所有传统领域中有的区块链应该都有,比如说是不是有非常成熟的系统,包括像、期货,所有传统金融领域都应该有,甚至更创新更快。李宗乘:中国区块链的元年应该是2016年,2016年才有用的公司拿到融资,今年才2017年底,刚刚2年的时间,行业是很初始的阶段,现在绝大部分的项目是在天使轮,都是在谈理想情怀的时候,这个行业的大佬没有出现,行业的机会有很多,看创业者对,你觉得区块链适合结合自己的背景、资源、优势,适合应用于哪些领域,区块链在很多领域都是有机会的,但是这些机会点还没有融资跑出来,如果你以后能够看好,自己应有相应的实力。主持人:你判断目前谁在应用这个领域攀升最好?李宗乘:用到现实生活中还是有一段距离的,相当于在1998年你在中国互联网上买东西,是很难想象的,我觉得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区块链的出货点,这样的暴涨会吸引很多人进来,愿意去了解它,对它进行一定的认知。这个是有利于区块链事物的普及,大家的接受。第二阶段是区块链创造的初步资产,因为区块链有一个特性,能够在互联网上创造竞争性资源,它能够把一件东西在互联网上传递给你之后就没有了,不能传递给其他人,就是刚才讲的唯一性。如果这种竞争性的资源有一群人对它相应的认知。主持人:你在说以太猫吗?下午我们会详细的剖析以太猫。李宗乘:这种意义能够推生行业的建立,对应的数字资产的变多会不会催生银行慢慢的出现,同时这种东西的实现慢慢**会出现一个法律,然后再过渡到实际的资产当中,因为实际资产的交割必须需要有法律的相应保护,不然没有办法完成,我要经过三个阶段。主持人:您比较看好的区块链创业领域有哪些机会?童晨:不太敢说机会,我比较看好,确实在过去的一年当中,不管是涨也好,还是所谓的山寨币涨也好,会有更多的资金进入到这个行业当中。这个行业现有的资金规模我认为足够大,会吸引更多的高能低势也好,大家愿意投身这个行业的创业。从创造VC,或者是相对于传统VC的角度大家来投也好,我们更希望跟厉害的人一起做厉害的事情。从2016年开始到现在,也许是这样的时间点会有更多的厉害的人愿意来从事这个行业。其实本身说从应用的方面上来讲不好说,因为现在本身什么都没有,所有的东西都亟待开发和解决的事情。至少说在过去一年,朋友赚到了很多钱,外部的很多的创业者也想学习和涌入到这个行业当中来,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这个论坛组织得必要性,第一让更多的潜在创业者关注到这个行业,第二能够让投资者跟大家展示希望投资这个领域的决心。区块链对于VC来讲,我们需要思考的一点,第一这个行业本身的投资门槛极低,原来我们的LP最低的门槛是千万级的,未来的项目投资的融资,当然了做了区块链的引入之后了,原来可能大家要等7-8年的上市才可以,现在确实整个的相当于投资的规律发生了变化,我们也在自己来反省,这个当中本身我们传统的架构,来我们未来要区块链型的公司未来怎么做,这个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主持人:童总在这块研究挺深的,我怎么知道童总的,我的几个好朋友在深圳做公司,由于他们境外的支付体系不完善,每个APP在我们的价位算不上去,童总过来指导一下他们你们琢磨一下区块链,代替他们感谢童总。唐集荣:三个阶段,今天整个上我们应该站在一个行业的最早的元年阶段,真正让普罗大众,让更多的用户了解区块链是2016年,但是高峰是今年,今年区块链真正成为一个行业大的赛道。社区的活动什么人都有,有大妈,有大叔,有各种人,这种标志性的是区块链成为一个大的赛道。今天我们很多区块链都有需要优化的地方,这些维度上都有可做的事情,包括一些金融的玩法,怎么样帮助大家更好更方便的做一个投资,这个是有很大的。第二回到整个链的本身来讲,我个人比较看好的两个方向,第一个是哪些链真正的作为快速落地,今天的会第一比原更多的是向业界发声,逐步的把比原转向服务企业服务大众的发展,对于有技术能力,有项目应用落地服务资源的团队很适合这个时间点切入到这个赛道。如果能作出一些游戏,或者是能够用一些游戏很好的嫁接在现有的供应链上,这个赛道是我们要重点去看的。最后说一点在底层的链协议的优化和提升,说到能源的浪费,包括整个的链度的拥堵,我们认为能够在底层的链的协议的优化,把整个区块链提升到更容易应用,让大众都能够应用的技术的团队,是一个我们投资的重点的方向,也是一个很好的赛道。朱鹏炜:现在大家想象的区块链的投资机会可能还没有开始,为什么有这种看法呢?2012年我们开始关注区块链,到底是什么东西不知道,慢慢的摸索,我们后来找了交易环节,到现在做了,我觉得从互联网的发展20年周期来看,微信,包括谷歌,谷歌能够超越雅虎最主要的原因,雅虎前几年的模式做得很好,谷歌体验做得很好,存在大量的创业机会,这个机会就看大家敢不敢想。我们正在做一个基金专门投未来敢于做ICO的项目,的创意,我们现在做区块链的PE,我们已经物色投了十几个项目,敢想的事情可能在区块链领域能够实现,而且这里面挺挑战人的智慧的,区块链我们可以做传统的环保领域,如果拿区块链这种产生社会共治的理念,我觉得将来会变得非常好,我们拥有这个技术,不能拿这个技术干坏事,但是如果拿着好的技术去为社会老百姓服务,这个是更赚钱的点。主持人:我们第一个问题是在区块链投了什么,第二个是在区块链还有哪些能投的,第三个问题是,大家分享一个踩坑的经历可以跟大家分享,你觉得将来有什么样的坑不要去踩。朱鹏炜:任何一项成功肯定要示范很多,我们投的项目也有死掉的。巨头在做的肯定是不能做,因为巨头还没有失败,或者是你看到巨头,你现在要打败腾讯几乎别想这个事。创业者就那么几个人,别去想太大的,不现实。另外要找一些真正能够降低社会成本,对老百姓有一些好的方面的。比如说环保,比如说社会的治安,未来从的获取,举个例子,百度为什么处理信息呢?未来很重要的一点,你能够拿区块链技术真正能够获取哪些信息的采集,信息的采集未来量不得了,未来会出现很多大型的公司,现在如果在百度上不给钱,马上成为,这种信息跟社会的道德的背离是完全不行的。所以我觉得区块链技术规避的点从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加工,包括整个信息的谁付钱,我觉得这三个点是很有价值的。中国人多,信息被大量的盗用,或者是被免费。唐集荣:今天很多是我们区块链的一些除了投资人和创业者以外,还有很多是我们的社区用户。这里面作为早期的置业,有几点跟大家分享一下。第一白皮书是要看的,现在很多的社区用户看不懂白皮书会瞎投,这个坑大家要看一下。第二作为早期去参与过各种投资的投资人可以看到,真正能拿得住是要耐心和定力的。很多拿着的很多在中途中就下车了,所以钱包这个事千万要花点时间研究,密钥一定要保存好,要做好备份,不要一大笔钱最后就没了。回到项目本身,最近圈子里面传,从移动互联网+现在到区块链+,区块链的技术虽好,但是一定要应用到局部的领域或者是和区块链技术结合非常好的领域,这才是未来投资的,如果我们认为未来经济的周期性从AI转到区块链来,大家要擦亮眼睛,什么样的团队进来是来投机的,是做一把就走了的,在现在监管体系不够健全的时候,我们要擦亮眼睛。童晨:我们过去最大的坑是Ripple,如果算起来大概就值10-20亿美金之间。你说未来避免踩坑,第一在这一行最关键的是要遵纪守法,我们毕竟是在国内,我们也背负着很多LP的信任,在这个行业当中可能是最先考虑的问题。第二我希望跟我们合作的创业者能够真的愿意去认真做事情的创业者。在这个行业确实现在大家想的太快了,大家有点浮躁,我们愿意说这个行业能够有一些正能量和正的风气。展望区块链是一种新兴技术,不管对于开发社区、创业者还是投资者来说都是,因此,更需要各方好好把握这技术机遇,确保能把区块链技术用在刀刃上,为社会带来实际效益,创造价值。《专访创世伙伴周炜:人常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把平台的高度当成自己的高度》 精选五今天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NY纽约交易所:上市第一天就上涨30%,市值达到100亿美金)就是我在投资笔记1和2里面讲的公司趣分期,后来更名为集团,更名还有一段故事,我在文章中也会写到。当时写了故事的一部分,今天趁这股喜气,我把故事统统全部讲完,里面有得罪各位大佬的地方就请多包容包容了。一、初识罗敏时间还是在2014年11月,我被鉴定为“有钱人”而且还是不懂行的有钱人之后(人傻钱多速来),就开始了做投资人的工作生涯(大概持续时间15个月左右,从15年1月到2016年3月),投资的第一个项目当然就是趣分期。当时是通过曹毅源码资本的SPV投进去的,当时投的2000万美金CB,等B轮Close的时候转给股份,估值为B轮的75折或者最高不超过1.3亿美金Pre。曹毅还对我说B轮很快搞定了,不是弘毅就是春华资本,估计是2亿美金Pre。如果不赶紧打钱就不能打折投进去了。看上去这么便宜的事情,当然我们很快就走完流程把钱给打过去到公司,时间是2014年11月份。大概过了一个月之后,我看趣分期的B轮融资没有消息,心里有些担心,就找曹毅和罗敏又见面了聊了一次,罗敏说是FA的问题,FA跟弘毅春华沟通的时候把价格给错了,公司要求是Pre 1.8亿美金(算上PROTA就是2.5亿的Post),他们当做Post 1.8亿美金给机构了,他说肯定不能做。他要换一个FA或者自己去谈。我也没有详细追问细节,都这样了,也不好问什么。不过我开始忙碌起来,帮忙罗敏介绍FA,引荐各种能投各种中后期基金的大的PEVC(我在投资笔记1里面就写过,我当时想的大不了我自己亲自上,肯定能做起来,这就是我开始忙碌的原因)。我联系了华兴资本,做大项目第一个会想到他,华兴资本一个MD说他们已经做了,而且也跟投了一些,趣分期和分期乐是直接竞争对手,所以没法做趣分期。包凡就这原则,一个领域做了一家大的,就不接其他竞争对手的活,要不除非是2家都很大了,像美团,大众点评这样的,2家客户的活都不拒,然后慢慢撮合2家合并还能再赚一票。我也能理解。趣分期也就2亿美金估值的企业,也就没有直接去找包凡。我也介绍了中金给趣分期认识,中金一直比较乐意帮忙,他们很快开始工作起来帮忙介绍投资机构,不过金钟(TMT行业负责人)也坦诚给我说,很多之前他们联系的PE/VC也都看过这个项目,短期不会安再看。于是乎,我的工作又多了一个,不仅要介绍每个基金的一把手二把手那些老大给罗敏认识,介绍项目,还要游说这些老趣分期,包括已经看过没投的那些基金老大。二、见了100家机构都没人投那段时间,几乎天天就忙这事,凡是国内你说得出名字的中后期基金老大我和罗敏都一一见过了,罗敏说见了100家机构没人投他,我跟他没有一起联系过100家,30家肯定是有了,剩下的我觉得投不起3000万美金中后期项目的基金我就没去盯,小的基金能投1000万美金,1500万美金的罗敏自己也都不放过,记得有一天罗敏突然在群里说,SIG愿意投,但只能投1500万美金,估值1.5亿美金Pre,干不干?大家意见是钱也不够,再找找其他家,我通过SIG其他合伙人侧面了解了下,也还在积极看的阶段,没有完全确定。我的重点放在几个大机构身上,他们钱多,而且愿意投大案子,我一直深信能融到钱,同样的公司,业务规模比分期乐大,估值比分期乐小,为什么融不到钱呢。而且那段时间刚好碰上Lendingclub在美国要上市,估值能到100亿美金,大家都觉得一家亏损的公司能估值100亿美金,趣分期的业务量对比下来,Pre2亿美金一点都不贵。实际情况却不太乐观,我记得有一次为了趣分期的案子,我约了在银泰66层的餐厅跟一个大佬吃早餐,不停给他讲趣分期怎么有Upside,downsize的风险却很低,大佬吃着听着,几乎不说什么话,最后结束的时候突然来了一句,“我算看明白了,趣分期不是一家金融公司,是一家电商公司”,我先怔了一哈,但马上接上“对对对,是一家电商公司”,因为这个大佬投电商可谓是大丰收,赚了很多钱,他有他思考的惯性,我就顺着他说就好。融资的时候,很多情况下创业者也都会顺着投资人说,投资人爱听什么,喜欢投什么,创业者就会顺着说这些。如果遇到不顺着投资人说,要么是大牛人,要么完全是个看笑话的创业项目。当然现在投资人也都变聪明了,基本上他们只会听只会提问,不会发表任何意见。很可惜,这个大佬在我看来已经被80%搞定的情况,他们上会表决没有过,其他有2个重要合伙人不支持。融资进展甚微,主要几个原因,第一大原因是DST投了分期乐,大家都觉得DST是深口袋,而且判断很准,都怕跟DST投资的公司竞争,有的VC甚至跟我们见过之后转而去跟投了分期乐,就是因为DST的号召力。中国的资本市场上,有自己独立且坚定投资判断能力的人并不是很多,而且每个投资人都只熟悉自己的领域,而TMT的投资人要横跨看非常多的领域,最后局面就是跟着别人投,跟着热点公司投,江湖中就那么几个有号召力的人,如果他们跳出来领投某个公司,很快市场上大部分的机构也都会把钱压宝这家公司。最后我出了一个奇招,我跟罗敏说,我们去找DST吧,他应该懂行,虽然他们领投了分期乐,但我想DST一直这样,既投京东,也投阿里巴巴,我去见了DST的人,说服DST可以考虑投趣分期这个项目,于是帮罗敏安排了跟DST沟通了2次,但遗憾的是最后还是不了了之。就这样,时间一晃就到了2015年2月份春节。趣分期投资的事情还没有搞定。这期间昆仑万维在日挂牌,也融了13亿,我们账上就有了20亿人民币。春节期间,也就是大学放寒假,校园分期的业务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可以做的,给融资这个事情雪上加霜,正常的投资人都会想等到3月份开学之后看看业务的恢复情况再来最后确定。三、再跟5000万美金那段时间,我持续跟罗敏聊着业务,他那个时候就想着要做成人市场的白领分期了。“**挺不看好白领分期,他说他做过,13%率”,我问罗敏。“人群不一样”,“咱们还得小心这一块的风控。风控有什么举措?”“客单价刚开始做小,我觉得就是找优质人群,问题不大的,白领太泛滥了,我们就做小众人群,确定身份,金额初期小,3万以内信用贷(后来事实证明这个都高了,这个额度其实很难切入去做)”,大家可以看到,早在一开始创业初期,罗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职场社交平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