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意义

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和举措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和举措
国家发展改革委
内容摘要: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和举措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从资源流程和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影响的角度考察,增长方式存在着两种模式:一种是传统增长模式,即“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式直线过程,这意味着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的资源就越多,产生的废弃物也就越多,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就越大;另一种是循环经济模式,即“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一、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实现这一战略部署,必须紧紧抓住和切实用好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去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开始向中低收入国家迈进。国际经验表明,从低收入国家步入中低收入国家行列的阶段,对任何国家的成长来说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阶段,它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时期”,又是一个“矛盾凸现时期”.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面对这种情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就显得尤为重要、尤为迫切。
  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我国资源禀赋较差,虽然总量较大,但人均占有量少。国内资源供给不足,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一些主要矿产资源的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开采成本增加,供给形势相当严峻。去年下半年以来,煤电油运的持续增长就充分表明了这一点,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能源消费翻一番支撑了GDP翻两番。到2020年,要再实现GDP翻两番,即便是按能源再翻一番考虑,保障能源供给也有很大的困难。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以资源的大量消耗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是难以为继的。研究表明,如果采取强化节能的措施,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到2020年使万元GDP能耗由2002年的2.68吨标准煤降低到1.54吨标准煤,那么能源消费总量就能控制在30亿吨标准煤;再生铝比重如果能从目前的21%左右提高到60%,就可替代3640万吨的铝矿石需求。为了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重。水环境每况愈下,大气环境不容乐观,固体废物污染日益突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农村环境问题严重。大量事实表明,水、大气、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大量产生,与资源利用水平密切相关,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存在内在联系。据测算,我国能源利用率若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00万吨左右;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若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就可减少约1000万吨废弃物的排放;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若能提高20个百分点,就可以减少排放近4000万吨,这将使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改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可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分页符====
  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资源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较低,突出表现在:资源产出率低、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再生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率低。比如,按现行汇率计算,2003年我国GDP约占世界的4%,但重要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却很高,石油为7.4%、原煤31%、钢铁27%、氧化铝25%、水泥40%.即使剔除一些不可比因素,我国资源利用率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目前,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为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为35%左右。实践证明,较低的资源利用水平,已经成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障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发展循环经济是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迫切需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关税壁垒作用日趋削弱,包括“绿色壁垒”在内的非关税壁垒日益凸显。近几年,一些发达国家在资源环境方面,不仅要求末端产品符合环保要求,而且规定从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到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利用等各环节都要符合环保要求,对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扩大出口产生了日益严重的影响。我们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尤其是要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步使我国产品符合资源、环保等方面的国际标准。
  发展循环经济是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传统的高消耗的增长方式,向自然过度索取,导致生态退化、自然灾害增多、环境污染严重,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损害。要加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总之,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关系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去认识、用全局的视野去把握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自觉性和责任感。
  二、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措施
  发展循环经济,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加以推进。
  转变观念。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摒弃传统的发展思维和发展模式,把发展观统一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上来,在发展思路上彻底改变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发展、轻内涵发展,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资源和环境的倾向。
  搞好规划。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编制“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编制各类规划。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题研究,加快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循环经济发展重点领域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建立科学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提出国家发展循环经济战略目标及分阶段推进计划。====分页符====
  调整结构。加快发展低耗能、低排放的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费资源的产业,以及开发区的盲目发展。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区域发展、产业转型和老工业基地改造,促进区域产业布局合理调整。开发区要按循环经济模式规划、建设和改造,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和工业生态效应,围绕核心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
  健全法制。研究建立完善的循环经济法规体系。当前要抓紧制定《资源综合利用条例》、《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管理条例》、《包装物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等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项法规。加快制定用能设备能效标准、重点用水行业取水定额标准、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以及强制性能效标识和再利用品标识等发展循环经济的标准规范。加大执法监督检查的力度,逐步将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完善政策。通过深化改革,形成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条件和政策环境,建立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机制。结合投资体制改革,调整和落实投资政策,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进一步深化价格改革,研究并落实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和收费政策;完善财税政策,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继续深化企业改革,研究制定有利于企业建立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生态工业网络的经济政策。
  依靠科技。重点组织开发和示范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制造等技术,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积极支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循环经济的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
  示范推广。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工业园区和城市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通过试点,提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重大技术领域和重大项目领域,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和促进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法规、政策和措施;提出按循环经济模式规划、建设、改造工业园区以及城市发展的思路;树立先进典型,为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示范和借鉴。在企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为发展循环经济奠定微观基础。
  强化管理。加强企业资源环境管理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企业要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管理制度,加强资源消耗定额管理、生产成本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车间、班组岗位责任制,完善计量、统计核算制度,加强物料平衡。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各项考核制度,坚持节奖超罚,调动职工节约降耗、综合利用和实施清洁生产的积极性。加强环境管理体系建设。
  宣传教育。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活动,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鼓励使用绿色产品,抵制过度包装等浪费资源行为,把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逐步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分页符====
  加强领导。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确定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要加快研究制定循环经济发展的推进计划和实施方案,加强部门间的合作,建立有效的协调工作机制,扎扎实实地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发改委等11个部门发文推进再制造产业健康发展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1个部门5月31日公布的文件,我国将以汽车发动机、变速箱、发电机等零部件再制造为重点,把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范围扩大到传动轴、机油泵、水泵等部件。同时,推动工程机械、机床等再制造及大型废旧轮胎翻新。
  根据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环保部、商务部等11个部门的文件,我国将紧紧围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提高再制造技术水平、扩大再制造应用领域、培育再制造示范企业、规范旧件回收体系、开拓国内外市场着手,加强法规建设,强化政策引导,逐步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再制造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实现再制造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努力将再制造产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据发展改革委环资司介绍,再制造是指将废旧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进行专业化修复的批量化生产过程,再制造产品达到与原有新品相同的质量和性能,是循环经济“再利用”的高级形式,与制造新品相比,可节省成本50%,节能60%,节材70%,几乎不产生固体废物。发展再制造产业不仅有利于形成“资源-产品-废旧产品-再制造产品”的循环经济模式,可以充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而且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是促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我国再制造业发展潜力巨大。2008年全国汽车保有量达4957万辆(不含低速汽车),机床保有量达700多万台,14种主要型号的工程机械保有量达290万台。其中大量装备在达到报废要求后将被淘汰,新增的退役装备还在大量增加。
  2005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发展再制造,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将再制造作为重点领域。2008年,发展改革委选择了14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开展试点。去年1月实施的《循环经济促进法》将再制造纳入法制化轨道。到去年年底,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已形成汽车发动机、变速箱、转向机、发电机共23万台套的再制造能力。再制造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发取得重要突破,开发应用的自动化纳米颗粒复合电刷镀等再制造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1个部门在文件中提出,我国将把提高再制造技术水平、扩大再制造应用领域、培育再制造示范企业、规范旧件回收体系、开拓国内外市场作为主要任务,通过制造产业发展规划、尽快修订《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适当取消对报废汽车“五大总成”强制回炉的限制、完善促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经济政策、建立再制造监督管理制度、培养专业人才、加大宣传力度等方式,促进这一产业加快发展。
  我国再制造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还面临一些突出问题,表现在再制造作为新的理念还没有被消费者及社会广泛认同;再制造旧件来源及再制造产品销售渠道不够畅通;报废汽车回收管理等相关法规亟待修订,有关管理制度急需健全,技术标准还不完善;缺乏政策激励,国家对再制造还没有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财政支持也不足。
内容页面模板
新闻关键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具有必要性,也有其可行性。
1.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1)有限的资源决定了我国必须发展循环经济
我国是资源匮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2250立方米/人年,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匀。600多个城市中,有300余座城市缺水,其中严重缺水城市有100余个,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2000亿元。
我国的能源资源也十分有限。虽然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世界储量的11%,原油占2.4%,天然气占1.2%,但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原材料和能源的不足将成为我国总体经济规模扩张的“瓶颈”。
(2)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决定我国必须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是靠巨额的投资推动的,经济效益不高,呈现明显的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低效益的粗放型特征。
1996年,我国的单位产值能耗为1172吨油当量/百万美元,远远高于美国(384)、日本(162)、德国(229)、英国(292)及世界平均水平(397)。1990年底我国的煤炭探明可开采储量为1661.23亿吨,储采比(年末剩余探明储量/当年产量)为166,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38)。按照我国目前的平均回采率32.6%计算,上述煤炭探明储量可供开采50—60年,而若按年我国煤炭产量与所消耗的煤炭探明量的推算,上述煤炭探明储量只可供开采30—35年。
(3)发展循环经济是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2000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处于较高水平,其中二氧化硫和COD排放量远远超过环境承载能力;七大水系干流中,只有57.7%的断面达到或优于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三类标准,城市河段、沿海河口地区及城市附近海域污染严重;城市空气质量处于严重的污染水平,区域性酸雨污染严重;工业废弃物排放量3186万吨,其中近200万吨危险废物直接向环境排放;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以每年8%的速度递增。要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扭转生态恶化的趋势,就必须发展循环经济。
2.发展循环经济的可行性
循环经济是依靠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通过“减少、再利用和再循环”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总体来讲,我国现在已具备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条件。
(1)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发展战略
1996年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二O一O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把可持续发展确定为国家的发展战略。1997年开始,中央每年召开人口、资源与环境工作专题座谈会,可持续发展战略日益受到重视。同时,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现在各级规划计划之中,全国各地也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我国对污染严重及治理无望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另外还加快了资源与环境保护的立法进度,制定、修改了一系列有关资源利用与管理及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法律体系框架,使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逐步走向法制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2)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将促使企业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
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是我国环境制度重要的思想变革,是对过去主要以浓度标准为依据的环境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尽管我国的环境管理力度逐步加大,工业企业达标排放率及城市污水处理程度逐渐提高,但由于一方面我国的环境污染物排放总量远远超过环境的承载力,另一方面我国的环境排放标准偏低,即使所有企业均达标排放,也很难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环境管理部门从“九五”期间就开始在全国执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对污染严重及治理无望的企业的关停并转和“一控双达标”等都是优化资源配置、节约总量资源的重要举措,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3)实施清洁生产能够实现环保与经济的“双赢”
清洁生产是指把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1993年以来,全国24个省份不同行业的200多家企业进行了清洁生产。实践表明,实施清洁生产能够实现环保与经济的“双赢”。
IS014000系列标准是集近年来世界环境管理领域的最新经验与实践于一体的自愿性的环境管理体系,它强调把环境管理纳入企业的日常生产管理中建立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目的是帮助工业企业摆脱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模式,提高能源与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企业及其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国家认可制度已在我国全面展开。 (国家信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闫敏博士后摘编)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电话: 86-10-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简述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经济意义?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说明发展碳循环经济的理由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第一,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资源战略,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战略措施.我国的资源状况,一方面人均资源量相对不足,另一方面资源开采和利用方式粗放、综合利用水平低、浪费严重.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在节约资源方面是大有可为的.如到2005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若达到60%,可节水580亿立方米,相当于2000年工业取水量的50%左右;“十五”期间,我国节约和替代石油目标是2000万吨,相当于石油消费量的近1/10;目前我国钢铁、有色、造纸工业三分之一以上的原料来自再生资源;“九五”期间我国木材年节约代用量2000万立方米,相当于年消费量的20%. 第二,发展循环经济是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首先,发展循环经济要求实施清洁生产,这可以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是保护环境的治本措施.另外,各种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也大大地减少了固体污染物的排放.据测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就可减少约1000万吨废弃物的排放. 第三,发展循环经济是应对入世挑战,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客观要求.加入世贸组织后,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转变增长方式,走内涵发展道路.发展循环经济,可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使企业的竞争能力得到增强.目前,我国单位产值能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主要用能产品单位能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40%;我国工业产品能源、原材料的消耗占企业生产成本的75%左右,若降低一个百分点就能取得100多亿元的效益.(转载,非原创)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习近平讲述循环利用的重要意义
图为:日下午,习近平在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盐湖码头听取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和柴达木盆地发展循环经济情况介绍。  二、在保护生态环境中求发展  协调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内涵和最终目的,也是循环经济追求的目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10个字已响彻中华大地。其中,“绿色” 就是提倡通过节约集约的发展方式和绿色简约的生活方式,减少资源消耗与生态损耗,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际上,就是以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坚持绿色发展引领,节约整治保护并重,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近日在青海考察时指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而任何经济发展模式都不可避免地会使人类的经济活动与外部自然环境产生关系。一方面,人类要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源,另一方面又向自然环境排放或多或少的垃圾,从而对自然环境产生“索取”与“排放”的双重影响。经济系统内部是否存在自我循环机制会使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产生很大的差别。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由于不存在“废物”自循环机制,因而不得不使几乎所有“废物”一经产生便通过“外循环”通道而被直接排向环境,从而导致破坏环境问题。而在循环利用模式下,经济活动中的“废物”一经产生便会被推向自我循环通道而被循环再利用,从而产生资源“减量化”效应,即降低经济系统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物质(原生物质资源和废弃物)外循环流量,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习近平指出:“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有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加快全面建设中国特色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保护生态环境是循环经济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贯穿于整个循环经济体系中的理念性的指导思想之一。循环经济的本质要求就是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坚持环保优先,在发展经济中保护生态,在生态保护中推动发展,在发展经济中提升环境质量。习近平曾形象生动地用“两座山论”讲解过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习近平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可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买不来绿水青山。”我们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促进发展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习近平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决胜“十三五”,必须坚定地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制定正确的资源战略,珍惜资源永续利用,发展循环经济,让绿色装点中国。习近平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最后页
我有话要说……
已有条评论
导读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