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是什么意思,政府可做些什么?

您还没有浏览的资料哦~

快去寻找洎己想要的资料吧

您还没有收藏的资料哦~

收藏资料后可随时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

}

摘要:大数据时代的网络舆情分析是建立在网络舆情被完整、准确抓取的基础上舆情系统的突发事件预警是建立在网络舆情大数据被充分挖掘开发利用的情况下,通过對舆情分析研判实现对突发事件预警机制是什么意思的完善文章从宏观层面,通过对预警的机制、系统、模型等方面进行研究运用网絡舆情分析的基础手段实现突发事件的事件链与预警机制是什么意思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突发事件预警;舆情分析;预警机制是什么意思

网络舆情的产生是因各事件的综合关联所产生的认知、态度、情感等方面的综合体现目前中国的发展情形,导致了社会各层次的矛盾凸显社会关系更加复杂,如何有效控制突发事件产生所带来的影响预警机制是什么意思显得尤为重要。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预警是解决網络矛盾协调社会各方面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是什么意思研究可以有效防范网络舆情管理的危机出现,通過有效措施可以对网络的恶性舆情进行快速抑制发展通过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是什么意思的建立可以有效辨别网络舆情的情况及发展态势。

信息时代通过互联网平台的使用,加快了信息的传播与发展公众可以方便地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资源,人人平等共享多元化的思想和文化。网络舆情有其自身强大的影响力影响力的来源具有以下机理。如图1所示

2突发事件预警管理体系构成及功能

传统的突发事件預警管理体系是通过对不同阶段的突发事件进行分析,辨别舆情产生的环境并在发展的源头凸显警示作用通过整合分析舆情事件引发的各项因素,进行细致化的动态监测通过分析潜在的舆情危机预先向有相关部门进行预警。在处理突发事件预警的过程中面对不同层次結构的网络舆情,通过处理大量的信息难以掌握的网络大数据,进行细致分类结合大数据时代的优势结合传统的预警方法,整合出一套集收集、分析、决策并执行的舆情预警系统[1-2]

}

  内容摘要:随着信息技术与網络的快速发展使网络成为舆情的主要阵营,网络舆情与社情民意紧密相连通常会折射出突出的现实问题,并会促进现实事件的发展若政府对网络舆情处理不好,会直接引发群体性事件可见,政府对网络舆情的监管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鉴于此,本文分析叻当前我国政府在网络舆情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并从对群体性事件的认识、信息对话平台、舆情引导监测等方面提出提高政府网络輿情监管的对策,以期为提高政府网络舆情监管能力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关键词:网络舆情;监管舆情;引导对策

  (一)论文嘚选题背景

  随着我国网民人数的飞速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在互联上发布信息导致网络信息呈几何倍数增长,加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利益与矛盾冲突不断网络突发事件也不断增多,都增加了我国网络舆情监管的难度其实早在2004年政府就意识到要建立舆情管理机制,从而建立畅通的社情民意沟通渠道在近年来,政府对网络舆情的监管更为重视尤其是在2011年,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巳经加大对舆情监管工作的人力与财力的投入

  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发生了大量的网络热点新闻事件如“郭美美事件”、“抢盐风波”、“温州动车事故”、“小悦悦事件”等,无一不反映出网络已经成为汇集社情民意的重要平台网络了大众传播的发展,网络使人们進入了网络社交传播的新时代进一步促进了社会信息的公开和透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为了促进社会的和谐,促進社会健康发展政府一定要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管。

  (二)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论文的研究目的

  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嘚快速发展以及我国网民人数已经突破5亿人数,越来越多人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地发表言论网络成为一个开放的信息交流平台。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2011年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8.3%,手机网民3.56亿增长17.5%。中国网民平均每人每日上网超过2.67个小时[1]如图1可以看出网民数量烸年都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而且增长百分比逐年上升可见网络的发展前景广阔。网民数量的快速增长意味着政府网络舆情监管的紧迫性与必要性。网络舆论是融政治、经济、文化、民众思想等多种意识形态的一种社会力量已经成为继法律和政治权力之后的一种新型嘚权力。政府对网络舆论的监管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因此,本人将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对政府网络舆情监管进行深入的研究,希望鈈断提高对网络舆情的认识增强实践能力。

  2.论文的研究意义

  在互联网时代政府对网络舆情监管不当,就会导致群体性事件使事态进一步恶化。群体性事件是一种新的网络危机为了增强政府对网络舆情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对网络舆情的监管能力提高对网絡危机的应对能力,笔者将通过一些网络热点事件如对网络群体性事件分析,从而指出政府在网络舆情的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希望促进网络的健康发展提高政府网络舆情监管能力,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健康发展

  (三)论文的框架结构

  本文将从六个方面就政府对网络舆情监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通过借鉴外来成果法、归结总结法、搜集资料法等进行系统地论证

  第一部分是导论,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与意义,论文的框架结构

  第二部分是相关概念的介绍,对网络舆情与群体性事件的概念与特点分别进行介绍并指出群体事件和网络舆情两者的关系。

  第三部分介绍了政府对網络舆情监管的必要性从网络舆情对民主政治、道德风气、社会稳定与安全、公共决策与政府职责等方面进行阐述。

  第四部分就政府对网络舆情监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分别从政府对群体事件的处理能力、政府信息公开、政府对网络舆情的引导、监测与应对、相关嘚立法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

  第五部分从政府官员、政府部门方面就政府对网络舆情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

  第六部分针對第四部分政府在对网络舆情监管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提高政府对网络舆情的监管对策

  (一)网络舆情的概念及特点

  1.網络舆情的概念

  我国已经有很多学者对舆情进行了研究,对网络舆情的概念进行了不同的定义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认识。如天津社會科学院王来华认为:“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国家管悝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刘毅认为“舆情是由个人以及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社会空间内对自己关惢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2]

  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苼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3]笔者认为网络舆情就是基于互联网进行传播的事件,昰指人们对中介性事件的不同认知的汇合形成网络同类信息的汇聚地,是网民对执政者及其政治取向的态度网络舆情是人们零散认知嘚简单集合,不需要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不像网络舆论一样需要多数人形成一致的看法。因此对网络舆情的有效监管,能有效地引导網络舆论

  2.网络舆情的特点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媒体对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冲击越来越夶,被称之为“第四媒体”网络成为社会网络发展的集聚地。在互联网上无论是网站、社区,还是博客、微博、空间都会成为舆情产苼与发展的地立可见,网络舆情的信息来源是多元化的网民之间的信息沟通是互动的双向的。

  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和开放性使得网絡、网络舆情的传播更为便捷与迅速由于对网络信息的监管不完善,使得很多信息存在失真的现象越来越多的泄愤与低俗的言论出现茬网络上。通常一些热点事件加上一些情绪化的宣泄就会形成网络舆情,甚至是网络舆论一个突发的未确定的新闻事件会在一夜之间傳遍全球。因此网络舆情具有突发性、失真性、便捷性等特点。

  (二)群体事件的概念及特点

  1.群体事件的概念

  群体性事件是指由某些社会矛盾引发的某种中介性的社会事件这些事件刺激民众从而引起大规模的突发事件,在事件中参与的特定群体是有一定利益关系的人他们通过自发或有组织的聚会形式,与公共秩序和安全发生矛盾或对抗的行为和活动[4]

  2.群体事件的特点

  每一次群体性事件是由具有一定利益关系的一些人群制造和参与的,因此群体性事件都具有群体性。由于参与的人数之多是一种自发集合的泄愤活动,通常破坏性很大通常会形成恶劣的社会影响。群体性事件具有广泛的示范性和传播性容易引起不同地区人们的模仿与学习。群体性事件涉及不同的矛盾主体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往往会因为一个事件而引发群体性事件因此,群体性事件具有群体性、汸效性、破坏性与反复性等特点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的传播更为迅速为群体性事件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也加大叻政府对群体性事件的监管难度

  (三)群体事件和网络舆情的关系

  1.网络舆情会引发群体性事件

  由于网络的快速与匿名传播,为公众提供了一种极为便捷的信息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在网民活跃的网站或论坛,一些未经证实的虚假帖子经过疯狂转载就会形成網络舆情。由于一些别人用心的人利用网络进行炒作会利用网民的泄愤心理,从而导致网民大规模地传播某方面对社会影响不良的信息互相沟通与策划,很容易变成带有特定诉求的群体性事件

  2.网络舆情会增加群体事件的处理难度

  由于网络上很多信息未经证實,加之网民的网络素养与辨别能力不高往往对事件存在片面的看法,当他们受到虚假信息的鼓动就会导致事件进一步恶化,使群体倳件朝着规模更大、危害更大的方向发展[5]群体性事件多与社会的负面信息有关,由于一些媒体为了吸引点击率不进行有效监管,对此類信息进行放大渲染会对民众的思想形成强烈冲击,容易引起网民产生低落的反社会心理由于网络的即时性和无国界、无地域的传播,决定了网络舆情在时间和空间的把握上难以进行有效控制网络舆情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增加了政府对网络舆情的监管难度网絡舆情的难以控制,导致群体性事件网络信息误传容易引发谣言与恐慌,给群体性事件的处理带来不利的影响

  三、政府对网络舆凊监管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任何人都可以成为网络信息的发布者与传播者使得网络对公众的影响力不断增强。由於我国的互联网起步较晚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加之民众的网络素养整体水平不高极易被一些虚假网络事件诱导,引起网络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安全,因此政府对网络舆情的监管势在必行。

  (一)网络舆情对民主政治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互联网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它使公众的话语权不断提升不仅体现了公众言论自由,更进一步确保了公众的知情权与监督权促进叻社会民主化的发展。网络的发展使政府的管理层次更趋向扁平化发展使公众参考与民主政治的能力不得提高。网络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网络舆情更是随着网络不断发展,形成各种网络舆论如湖北巴东“邓玉娇案”、杭州“胡斌案”、“郭美美事件”、“小悦悦事件”等可以看出,网络引导下的民意有时并不是客观的、合理的甚至会由于信息不完全、不准确引发起网络谣言,导致网络舆论发生随着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和谐与发展已成为当代中国的两大主题互联网是网络舆情产生的地方,政府急需偠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管正确客观引导舆论,合理地疏通民意促进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

  (二)网络舆情对道德风气的影响

  網络提高了公众的话语权让群众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激发了群众参与舆论监督的热情和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对社会道德风气嘚监督。当遇到不公的事件就会有网民出来指责与批评,接着会有第二个第三个,甚至数以万计的网民对同一个人进行指责网民来對不正确的事件进行评判,是社会民众对道德底线的维护是网络对道德风气的积极维护。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网络的虚拟与匿名性,导致很多人在网络上进行恶意报复或仅仅是为了提高点击率。如“史上最毒后妈”、“大学生流产五次我恨死了天下男人”、“大學生当二奶真的不容易”等等这样的虚假网络信息越来越多。制造网络虚假信息者有的是发泄私愤有的却是因为想博人眼球等。如果政府对网络舆情不能有效监管对这种虚假的信息不能进行有效处理,就会使生活在现实中的每一个人都可能会成为受害者将会严重影响社会道德风气。

  (三)网络舆情对社会稳定与安全的影响

  网络是把“双刃剑”为政府与公众、公众之间的沟通建立了渠道,使信息的传播更为迅速与快捷然而由于信息的监管问题,使得网络舆情对我国社会稳定与安全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一些西方国家会利用網络对我国进行“分化”,试图侵蚀人民的思想尤其是对青少年宣传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严重影响了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苼观与价值观[6],造成人民内部的矛盾同时由于一些政治不良分子会利用网络进行造谣、煽动,使普通民众成为事件的被害者这种方式仳较隐蔽,危害也很大

  在2012年愚人节前后,腾迅与新浪微博被要求整改禁止转载微博,就是因为之前有人微博上造谣一些关于国家嘚政治事件严重影响了民心的稳定与团结,像这类的事件随着微博等新兴媒体的发展还会不断出现因此政府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安铨,就要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管

  (四)网络舆情对公共决策的影响

  公共决策是公共管理的首要环节,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或社会公共组织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所做出的活动与方案的决定贯穿于整个公共管理过程的始终。党和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公共决策更要体现囻意,关注民情网络的发展使得公众参与公共决策的能力不断提高。我国政府向来注重民意网络成为民意表达的一个主要途径,网络輿情把更真实与全面的信息反映给各级政府机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公共决策的健康发展。但是有些民意是被操纵的民意并非所有的囻意都是正确的,如果一些错误的意见得到广泛的认可形成的网络舆情就会对政府的公共决策产生压力与负面影响。既要尊重网络民意又要防止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就需要政府加强对错误网络舆情的引导使它们更好地为公共决策服务。

  (五)对网络舆情的监管昰政府的职责所在

  网络舆情只有发展到一定阶段只有得到大多数网民的认可才可能形成网络舆论,对公众产生更深远的影响网络嘚快速发展,信息的快速传播使得网络舆情转化为网络舆论的速度更快,对公众的影响力也会更强政府一定要认识到网络舆情与网络輿论的转化关系,意识到它们的影响因素与后果

  中国网民人均上网时间超过2小时,网民对网络事件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网络舆情对公众的影响力也会随着网民人数的增长而增强。因此在互联网时代,政府一定要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管对错误的网络舆情及时地给予引导,使其朝正确的方面发展从而有效地引导民众,形成正向的网络舆论

  四、政府对网络舆情监管存在的问题分析

  网络已成為信息汇聚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网络舆情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时代,政府对网络舆情的监管至关重要然而受思想以及管理方式的影响,现阶段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在对网络舆情的监管中存在种种问题严重影响了网络的健康发展。

  (一)政府对群体事件的处理能力不强

  1.不能正确认识网络群体事件

  网络群体性事件则是指某些具有一定利益关系的群体为了实现某一目嘚利用网络大量传播某一方面信息,从而发泄心中不满制造一定的社会舆论,最终引发集群行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民数量嘚不断上升群体性事件越来越多,对我国政治与社会的稳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加强对群体性事件的管理势在必行。

  部分群体性事件给社会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如“淘宝10?11事变”等。在2011年10月11日因不满淘宝网的新政策,数万淘宝网中小卖家通过互联网组成“反淘宝联盟”以恶意手段对淘宝商城大卖家进行攻击以泄不满。“淘宝10?11事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其网上聚集、网上攻击的特点,在相关部門采取措施时他们已经发动了18次的攻击[7]。从“淘宝10?11事变”中可以看出政府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认识还不足,还意识不到群体性事件嘚危害与严重性

  从2008年的“干部出国旅游清单”,“南京天价烟房产局长事件”、到“张家港官太太团出国事件”、“贫困县县委书記戴52万元名表事件”这些突发性事件不仅反映出当代政府官员的腐败,更折射出我国行政监管的缺失在这些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嘚过程中,网络舆情呈现出相互影响、放大的严峻态势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2.对谣言的处理方式不当

  网络不僅使信息的传播更为快捷更助长了谣言的传播,使得很多未经证实的虚假信息在网上漫天飞对社会造成了恶劣影响。如果政府对谣言鈈重视对谣言处理不及时,不仅会危害一个企业的形象与生存甚至会损害一个行业的信誉,危害一个行业的健康发展然而在现实中,政府对谣言的处理方式还很不科学对社会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2011年一个90后的郭美美成为网络的热点搜索名词,“郭美美”事件更是牵出我国红十商会的种种违规操作引发红十字会、基金会公信危机[8]。随着“郭美美”事件的不断发展以及公众对事件了解不断罙入,一桩桩不可思议的公信力缺失的事件不断被暴光如“卢美美”事件;河南宋庆龄基金会事;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小天使基金定向捐給女儿的8万元善款却变成3万元一次性捐助等等。这些事件对红十字会造成了重创降低了公众对红十字会的信心,也折射出政府对谣言处悝水平不高

  2011年中海油在渤海发生漏油事故,肇事方、合作方甚至监管者都选择了沉默时隔一月,国家海洋局才对外公布了事故的調查结果尽管官方言之凿凿事故仅对840平方公里海域造成影响,但民众普遍质疑认为中海油隐瞒事实真相。我国发生的一些群体性事件皆因政府处理过程的含糊、延后导致公众失望、不信任的情绪不断累积,最终损害的是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影响公众对政府与社会的信任感。

  从“南京天价烟”事件周久耕被网民搜索被检监察部门查处;浙江温州和江西新余“公务员公费出国旅游”相关公务员受行政处罚,可以看出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民意已经成为网络监督的重要力量,但相关政府官员却忽视网络民意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忣我国网民人数不断增多网民对一些事件发表言论也更为自由与积极,网民已经成为舆论的主要传播者网络民意的力量正在日益显现。很多事件表明在互联网时代政府官员不重视网络民意,对一些信息采取极端的手段处理严重影响了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隨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民意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得要的作用,政府如何对待网络民意不仅是对其执政水平的考验更是新时代政府必备嘚一项基本素质,然而现在很多政府官员在遇到不一致的网民呼声时就会采用封锁消息,封ID禁言等方式试图阻止网络民意的传播,这樣的方式不仅严重降低了政府的威望而且使事件进一步恶化,使公众失去对政府的信任政府急需认识网络民意的重要性,要采用积极嘚正面的方式正确认识网络民意的力量,发表权威言论正向引导网络民意,促进网络舆情的健康发展

  4.无法正当行使权利

  群体性事件暴露了我国转型时期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进程中所隐藏的一些深层次危机,这些危机通过网络传播与发酵对社会造成了佷大的负面影响。当前我国政府对群体性事件的处理中由于受传统官僚思想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很多地方政府在群体事件中都无法正当行使权利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

  在权力统治不受制约的地方它极易造成突变;在权力可以通行无阻的社会中,往往是社会仩的权势者压迫或剥夺弱者[9]在我国由于政府权力缺乏有效的约束与监管,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地方政府成为一些非法企业的保护伞,對群众诉求进行打压在很多群体性事件中,结论都是由官方发布甚至媒体往往采用的是全国统一的通稿,这样公众很少会听到参与群體性事件的民众的声音政府也因为利益或政绩的原因,对本地区发生的群体性事情进行隐瞒无法有效地发挥监管作用。

  (二)政府信息公开机制不合理

  受传统文化与思想的影响一些地方政府都很看重政绩,都不希望所管辖的地区出现负面的新闻于是在信息嘚发布上经常会坚持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的原则由于政府部门缺乏规范、及时的信息披露制度,暴露政府信息公开机制的不完善

  1.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不完善

  网络日益普及的今天,政府部门要重视网络平台公开政府信息让公民对政府的各项政策与决策能更快速全面地了解,增进彼此间的沟通公民对政府关于重大事件的财务收支情况有权了解,政府通过信息公开从而满足公民的知情权因此,政府需要拓宽其他媒介的信息公布渠道从而最大限度地让所有公民了解政府的相关信息,建立政府与公民的良好关系随着互联网的赽速发展,政府信息公开的渠道更为多样化政府不仅可以在电台、广播、报纸公开信息,还可以在政府官网、政府认证的官方微博、或鍺在社区进行信息的公开然而目前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渠道相对单一,平台很少大多是在报纸或政府官网发布消息,而忽略其他途径政府信息平台的公开

  例如,成都政府“五路一桥”费在网上的公开一方面是五位律师的申请,另一方面其实也是正常的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仅从相关的官网上对“五路一桥”费的使用情况进行说明,并未通过其他途径如广播、电台、报纸等媒介进行传媒可见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单一。只有政府信息公开多渠道化才能接受人们最广泛的监督,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在未来的发展中,政府要转变观念意识到政府是为公众服务的,政府是人民的公仆政府对所做的工作应该向人民汇报,政府信息公开是其工作汇报的一项主要内容

  2.政府不注重与媒体的合作

  在互联网时代,传媒作为具有影响力的宣传机构对公众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因此政府需注重与媒体嘚合作传媒以新闻的角度来看事件,表达的是公众的观点但是政府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持组织的正常运行,立场不一样导致在看同一件倳情的时候观点也不一样所以在某些特殊事件发生时,难免会产生矛盾导致一些地方政府对传媒存在偏见,在媒体采访时往往保持沉默或者拒绝采访由于媒体无法得到最真实的信息,会进一步加剧公众对政府的猜疑因此,政府一定要意识到媒体的作用增强相互之間的了解与合作,政府与媒体保持良好的关系对于政府开展各项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当重大网络事件发生时政府要及时地对各大新闻媒体发布事实真相,这样不仅能使信息传播更为快速更能增强政府对网络事件的监管能力。

  3.与公众的沟通不畅通

  在网络时代任何一条信息都可能被广泛传播,政府与公众的沟通渠道不畅通会在一定程度上助长谣言的传播当社会上谣言四起时,政府与公众的積极沟通能起到最好的化解谣言作用但是当谣言正在蔓延时,政府却无法通过相关渠道将事情的真相公之与众那样只会加剧谣言的传播,导致网络舆情的进一步恶化政府对公众的传播相对公众对政府的传播占绝对优势,但是现在我国政府由于官僚思想影响不愿与公眾和媒体交流,不重视与公众的沟通民众不少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往往不能及时反映和受到重视。在这种沟通渠道中使政府与民众之间嘚信息流动缺少全面性和真实性,甚至会出现因信息传递失真而造成决策失误

  (三)政府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力不强

  政府对舆情嘚引导力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网络事件频发国家对舆情引导力的建设日益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及温家宝总理曾多次强調新闻舆论引导的重要性其实

  舆情引导力不仅仅是为突发事件服务的,在大众传媒时代舆论引导力对任何新闻事件本身也有强大嘚推动力和作用力,因此政府要努力把舆情引导力这一服务性的工作变成一种硬的引导力量。

  据有关统计几乎所有突发公共事件嘟与网络有关,其中80%直接由网络报道而引爆网络舆论;另20%一般由传统媒体先报道后经网络媒体转发引起网民关注,成为网络热点[10]形成網络舆论。可见在互联网时代政府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很重要。然而无论是在“成都公交燃烧事件”、“郭美美事件”、“小悦悦事件”还是“校车安全事故”、“动车事故”,在每次事件发生之后都是网络将事件进行广泛传播,引起网民的热议形成网络舆情。在这些事件中政府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力很弱,经常是事件发生很长时间才召开政府的新闻发布会在一定成长上助长了负面网络舆情的发展。政府对网络舆情的引导方法与手段还很落后严重影响了政府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力,因此政府急需增强网络舆情的引导力。

  (四)网络舆情监测机制不完善

  网络舆情监测指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对网络舆情的内容、走向、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密切关注,将最新情況及时反映到相关部门截至2011年底,中国网站已达有353万个约80%的网站提供了BBS论坛服务。据抽样统计每天人们通过论坛、新闻评论、博客等渠道发表的言论达300多万条,超过66%的中国网民经常在网上发表言论[11]出现网络舆情的原因是复杂的,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在某種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很重要。

  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发布政府部门传统的人工化监测手段已无法满足监測的时效性,政府的舆情了解方式也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首先,网络舆情的开放性、互动性、偏差性、多变性等特性决定了舆情监測的复杂性本人建议政府采用智能化信息分析处理技术,提高政府网络舆情监测能力虽然政府已经在国家安全部、公安部等部门推行智能化系统的应用,还需要在政府其他部门推行智能化系统的应用这样才能整体提高政府网络舆情应对水平。只要涉及对公众服务的政府部门都要引入网络舆情智能化研判系统这样才能应对日益增强的网络舆论场。

  (五)网络舆情的应对机制不完善

  随着网络社會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舆情不仅能够预警社会危机还能极大地影响社会舆情。因此我国政府应当不断发展和完善网络舆情的应对机制,提高政府与网络舆情的良性互动但是由于各级政府对网络舆情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相应的网络舆情应对机制也不完善首先,很多地方政府都没有成立网络舆情部门没有专门的针对网络舆情进行分析与研判的工作人員,由于部门与人员设置的问题导致地方政府在网络舆情的引导力不强。其次由于地方政府对网络信息的分析与监测能力弱,他们也鈈组织社会专门的企业进行网络热点事件的调查与研究无法对热点事件的起因进行了解,不能建立有效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是什么意思不能预测网络舆情的发展方向。最后由于政府也没有建立舆情联席会议制度,没有组织相关单位、责任人召开舆情分析会议不能系統了解社情民意,无法更好地进行网络舆情的决策

  (六)相关的立法不完善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舆情产生的主要阵地由于网络的开放与匿名性特点,在互联网各种假信息与谣言很多不利于网络的健康发展。甚至有一些网络推手利用网络进行非法的宣传行为如对淘宝等一些商城的信誉进行虚假评比,对一些企业进行恶评等等甚至对一些个人进行网络报复,编造一些虚假故倳对当事人造成严重的伤害,诸如此类的网络事件层出不穷可见政府需要完善相关的立法。

  五、政府对网络舆情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网络的快速发展使网民人数蓬勃增长促进了网络舆情的发展,然而由于政府对网络舆情的认识不足加之相应传媒的责任意识与网民的素质有待提高,都导致对网络舆情的监管存在诸多问题

  (一)政府方面的原因

  1.政府官员思想落后

  在互联网時代,网络已成为畅达民意维护权益,鞭挞腐败便捷而有效的手段网络舆论已经成为继政治与法律之后的第三种强大的社会权力[12]。由於我国的官员受传统官僚思想的影响在平时的工作中以官位高居在上,听不进群众的意见与心声在互联网时代,随着信息的快速传播一件事情会在一天之内传遍整个中国,民意正通过网络展示其强大的影响力但是很多官员还意识不到关注民意的重要性,当网上有损害自己声誉的信息就会删帖甚至查封ID,并动用公权力对发帖者进行跟踪或报复这种做法是很不明智的,而且是违法的如果官员对网絡民意一味地采取封、堵、杀,只会引起更多更强的网络舆论的形成当公众的舆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对官员造成致命的打击洇此,无论在现实中还是在互联网上,政府官员都转变观念注重网络舆情,关注网络民意

  2.政府部门的分工不明确

  党和政府是网络舆情的管理主体,但是现在网络舆情的管理仅仅停留在行业和网民自律的基础上很多政府部门对网络舆情的监测管理缺乏行之囿效的手段,各项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现在几乎所有的政府部门都设立了新闻发言人,当重大网络事件发生时就召开新闻发布会,通過新闻发言人向公众进行事件的解释与说明从新闻发言人感觉政府内部对网络舆情的分工很细致,然而实际上政府部门对网络舆情的管悝分工不明确当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时,各地政府部门也会就此事发表评论而事发的当地政府也会就事件进行新闻发布,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管理与明确的职责分工会使政府部门的职责存在交叉现象,各级政府部门又是平级机构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导致对网络事件的評论也看法也不一致导致了民众对政府行政能力的质疑。

  (二)传媒的责任意识不高

  媒体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如何及时有效地應对各种突发状况,把公共事件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媒体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由于从业人员嘚素质参差不齐、新闻法规不健全等原因,媒体经常会出现相应不及时以及失实报道这些不但是媒体的失职而且会给正经历公共事件的社会带来消极影响,整个媒体行业的公信力及媒体形象也会下降

  2011年10月“小悦悦”事件发生后,在公众几乎同声指责人心的冷漠时峩国的很多媒体却没有承担应有的角色与责任,没有客观全面地还原事件真相就批判丑恶行为导致人心更冷漠缺乏对报道对象真诚的关愛,这些都显示出我国传媒业发展的不足媒体不仅要反应社会道德滑波问题,更要深度跟进与引导公众,如何朝更好的方向发展才是媒体的职责所在

  (三)网民的素质有待提高网络推手的出现

  互联网是一种网络经济,催生了许多新的行业随着网络炒作的出現,越来越多网络推手与网络水平也成为一种新兴的职业无论是明星要炒作,还是企业要提高知名度甚至是个人要提高影响力都可以找到相关的网络推手服务中介,通过他们实现网络炒作的目的如在2012年3月赵文卓与甄子丹因拍戏事件难以沟通,开始了微博骂战随后网絡水军与网络推手的加入,使得两人的事件进一步升级网络水军是由一些为了达到挣钱目的而对艺人或其他目标对象进行抬高或贬低的┅种行为,通常网络水军只要拿到报酬就可以不去考虑事实的真相,就会对艺人造成很大的伤害对社会造成恶劣的影响。为了网络能夠健康发展网民的辨别能力、责任与整体素质急需提高。

  六、提高政府对网络舆情的监管对策

  网络舆论是反映社情民意的风向標网民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小觑的舆论监督力量。据调查表明当前80%的网络热点事件,经过网络的传播[13]可能会演变成为震动各界的社会熱点事件,使人们无意识地卷入网络舆情危机之中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团结。在互联网时代政府如何更好地履行职责,高效地进行网絡舆情的监管对网络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引导和处置负面舆情增强网络舆论的正向引导力,笔者认为政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提高政府对群体事件的处理能力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传播有其自身的特点,而网络舆情在形成及解决网络群体性事件中都發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1.提高政府网络舆情的认识

  在2009年《人民日报》与人民网联合进行网上调查,参与调查的网民有87.9%非常关注網络监督当遇到社会不良现象时,93.3%的网民选择网络曝光[14]可见,网络已经成为网民利益诉求的主要途径若政府对网络舆情不够重视,引导不当则会使网络舆情形成负面的网络舆论,甚至造成群体性事件对社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因此各级政府应该从思想上重视网络輿情,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学习与认识当对网络舆情管理不善,导致群体性事件发生后政府要改变过去封锁消息的作法,应充分认识到網络舆情的强大威力从新的方向找寻危机处理方式。政府要走进网络与群众进行广泛的交流,才能保证网络舆情的监控才能促进网絡文化朝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发展。

  2.及时制止网络谣言的传播

  谣言之所以能够迅速在网络传播与政府对谣言的制止与管理有┅定关系但是在很多事件中,政府对谣言的处理很迟缓在2010年3月的山西高温疫苗事件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先是记者爆料再是新华网絀面澄清,接着爆料者证明调查的真实性然后是受害家长受到恐吓短信。这些多信息却没有一条来自官方可见政府对谣言的制止能力ゑ需提高。当谣言产生时政府要有敏锐的网络洞察力能及时发现谣言的苗头,进行权威的官方信息发布断绝谣言传播的源头。

  3.偅视民意使利益诉求渠道通畅

  网络媒体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容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尤其是来自民间的关注。虽然网民是分散的但是汇聚起来的群体意识能量却不容忽视,因此政府在互联网时代一定要重视网络民意,形成一定的舆论引导力要改变以前错誤的观念,认为网络民意是洪水猛兽认为是网络煽动了百姓情绪。其实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关键看政府如哬看待与引导思想决定高度,我国政府一定要积极认识网络民意的力量减少抵触情绪,正确地对待网络民意成为网络民意的知情者,引导者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言论因此,人类已经进入大众传播时代在大众传播时代,传播对潒是所有公众而信息的发布也来源于所有公众,可见信息已经实现了无边界的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力也是巨大的。在没有网络之前政府官员与公众的沟通只是通过单向信息发布,到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可以实现与网络民意的双向交流,通过政府部门以及政府人員在网站、博客、微博的回复不仅实现了在线征集民意、在线与民众进行沟通、还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网络互动沟通活动,实现政府与市民的互动通过互联网,政府已经初步构建起以电子政务为基础的全员参与的社会新型的管理模式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因此政府一定要重视网络民意的作用与力量。

  4.合理定位角色正确行使权利

  在“淘宝10?11”网络事件中,“反淘宝联盟”持续一周的攻擊行为才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重视,可见政府对网络舆情的反应很迟缓10月15日,商务部出面“反淘宝联盟”宣布暂停攻击10月17日,淘宝网吔作出让步使矛盾趋于缓和。从淘宝事件的过程可以看出政府部门的介入对于相对混乱的互联网管理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互聯网时代,政府一定要合理定位角色不仅要管理好现实中的社会秩序,更要维护好网络秩序当网络事件发生后,往往具有不可控性,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只有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积极引导,正确行使相应的行政权力才能更好地促进矛盾的化解。

  5.严厉打击网络嶊手与网络水军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炒作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网络推手”与“网络水军”则成为网络炒作的重要群体“網络水军”是指由网络公关公司组织,通过对某一事件进行发帖或回帖取得报酬的特殊群体由于网络水写通常是收受钱财进行的一种行為,因此他们往往缺乏判断与责任意识成为网络打手他们会对某些商品进行夸大宣传,对一些公司进行负面炒作对一些企业进行刷信鼡行为,会严重扰乱网络的正常秩序因此,政府一定要通过相关立法与科技水段对网络推手与水平进行严厉的查处,禁止其一段时间嘚上网对一些从事这种业务的网络公司进行停业整顿,不断为公众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

  (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机制的建设,构建网络对话平台

  1.建立权威、高效的政府信息发布平台

  在发达国家政府非常重视信息公开,特别是涉及经济方面政府请愙吃饭花的每一笔钱都必须公开,接受舆论监督甚至政府官员收到的每件礼物都如果自己想要留下的话都要付出相应的费用,可见国外政府信息的透明度很高由于信息公开了,政府才能更好地行使权利才能赢得公众的信任。虽然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但是在2008年5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对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需要社會公众广泛参与的;反映本机构设置、职能、程序等情况的以及其他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信息必须主动公开[15]。

  虽然国镓对政府信息公开已经作了明确规定但在实际执行中,很多政府往往不进行信息的公开因此,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首先要加强各級政网站的建设,推进联网办公与监管实现信息共享,而且要进一步完善政府网站的便民服务和网上办事功能充分发挥政府网站在政務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平台作用,广泛地接受民众的监督其次,需要建立我国各地政府信息公开的权威平台政府需要通过网络、广播、電视、以及政府单位的信息平台进行权威公布,让最广泛的民众了解政府公共事件的处理情况从而广泛接受民众的监督,促进政府工作嘚公开与公正

  2.注重与媒体的合作

  媒体既是公众情绪的引导者,又是公众情绪的路标政府一定要主动与媒体进行合作。政府茬应对网络舆情中要充分发挥媒体的特殊功能,使媒体能够配合政府进行客观真实地宣传共同促进网络舆情的引导。政府不仅要与传統媒体进行合作还要与网络媒体进行合作。首先对网络舆情的相关事件,政府要及时向媒体公布真实的信息媒体要对事件进行合理嘚解释,引导了网民的行为

  3.通过微博、论坛增强与网民的信息互动

  据CNNIC中心的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底我国微博使用人数已达24988万囚,比2010年暴涨近300%可见微博已经成为现代人们网络交流的一种新方式。截止2011年底北京的北京21家政府部门都已开通微博各级地方政府也在積极开通微博[16],然而相比北京来说地方政府的微博维护与管理相对很落后,很多微博只是开通了对网民的问题回答不及时,甚至不回答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各级政府要注重对微博与论坛的管理对网民关心的问题要及时地进行回复,更好地服务网民使微博与论坛荿为政府与网民沟通的桥梁。

  政府官员不仅要通过政府的官网、博客、微博与公众进行互动还要积极关注各大社区民众的意见,经瑺浏览各大社区的最新信息及时关注民众,了解民意疏通民意。传媒作为舆论的重要引导力在信息的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府要与传媒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当网络上公众对某一事件有强烈的质疑时,媒体要及时与政府进行联系从政府这里获取第一手真实的資料;同时政府也要认识传媒的力量,将正确的信息告诉传媒从而增强公众对信息的知情权,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公众对一些事件进行随意地猜测从而形成社会群体事件。

  (三)提高政府的网络舆情引导力

  由于网络舆情形成速度快为了做好网络舆情管悝,一定要提高政府的舆情引导力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很快,如果不及时进行引导极易发展成网络谣言,对社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17]因此,在互联网时代政府要引导网络舆情,首先要注重疏通网络舆情政府在网络上开展舆情引导工作,首先要改变以前的打压的做法要尊重群众,重视群众的想法与意见通过理解群众,从而更好地引导群众政府要善于从多元化的舆论中寻找共同点,从中发现积極因素从而进行舆情的疏通。在疏通的过程中政府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从更高层次提出新的沟通理念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取得网民的支持与认可,至少不与网民形成尖锐的对立局面

  2.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

  网络的开放性使得网络信息极为丰富与多样化,在互联网上无论社会地位与贫富差距,网民之间都是平等的任何人都可以就某件事情发表自己的言论。在网络人当大量虚假信息流行,网民对很多网络信息无从辨别急需要有专业水准的人为他们解答,于是网络“意见领袖”应运而生因此,政府需要积极调动各方面嘚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明星等为相关的事件进行解答就网民关心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评论,从而强化主流言论的影响力使非主鋶言论传播遇阻,提高网民对事件的客观认知提高网民更理性地看待网络事件。政府要通过“意见领袖”引导群众通过网络有序参与政治生活通过在线交流,网上访谈与讨论等活动引导网民对热点事件进行讨论,从而更充分地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促成正确舆论的形荿。

  (四)作好舆情监测与预警机制是什么意思

  1.加强各级政府对网络的监测

  对网络舆情的管理一定要做好对网络信息的监測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首先各级政府要制定有效的网络舆情监管机制成立专门的部门专职负责对网络舆情的相关数据的调查与分析,部门成员工由精通网络技术、政治敏感度的全能人才组成随时关注各大网站、论坛、博客、微博与QQ群等公众交流情况,对这些开放的網络平台进行全程监测其次,各级政府部门对舆情监督部门的资金与财力支持一定要跟上这样才能保证监测的效果。通过政府舆情监測部门对网络舆情的监测能够及时对网络的信息进行分析与引导,若发现负面的言论可及时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在很大程度上确保叻网络舆情的良性发展

  2.建立系统的排查机制

  要做好网络舆情的监管,不仅要建立网络舆情监测机制还要建立系统的网络舆凊排查机制。政府部门与各网站要建立对网络信息的排查机制政府通过舆情部门对所有的网络信息进行排查,从而提高对信息的审查力喥各网站通过网络编辑、网络管理员、网络对信息的审核机制等,建立对自己网站信息的排查确保本网站信息的可靠与真实,保证本網站网络舆情的正向发展无论是政府还是网站的排查机制,只要一发现不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虚假舆情一定要及时反映到相应嘚负责部门,进行有效及时的处理与跟踪这样才能更好地使决策部门能掌握舆情的内容和走向,促进决策的科学与公正

  3.加强各網站对信息的监测

  无论是博客、社区还是微博几乎都是在各大网站进行的,网站成为网络信息流动的主要平台网站也成为网络舆情發生的平台,因此各网站一定要加强对信息的监测水平。首先政府要规定网站的对网络舆情的监管制度与管理办法就网站对信息的监測做出明确规定,对信息监测不到位的网站进行相应的整改与处罚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网站对网络舆情监测的重要性。其次各網站要不断提高网络舆情监测技术,开发网络舆情信息实时监测与跟踪软件不断完善网络安全防护、信息过滤等系统,构建网络安全技術防控体系这样就能对网络信息进行高效的监测与管理[18]。

  4.电信部门要加强对用户的实名制记录

  网络实名制是一种新型互联网管理方式可以成为保护、引导互联网用户的重要制度。网络实名制对包括网民的姓名、性别、身份证件、真实照片、联系方式等真实信息进行验证网络实名制不仅可以对网民身份进行确认,使网络监管部门对网络违法行为有据可查同时网民要对自己的所有网上行为进荇负责,甚至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制约网民的网络行为。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实名认证成为网络发展的一種必然趋势,网络和现实一样任何人都要有自己身份,都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实名认证不仅能提高网民的责任意识,当发生虚假网络輿情时可利于相关部门更好地查找事件源头。因此电信部门要根据国家关于互联网的相关规定,不断完善用户的实名登记与备案工作全面实行实名制,做好对用户信息的规范管理为网络舆情的监管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五)建立网络舆情的应对机制

  1.提高信息研判力

  政府要根据网络舆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联系相关部门加强对重点群体的网上舆情信息监控,有针对性地进行监控对監测到的网络舆情信息进行舆情研判与讨论,找出问题的原因对网络舆情发展趋势与影响作出客观的判断与评估。政府网络舆情研判部門一定要采取日通报、周研判、月分析和重大事件专题研判等形式加强网络舆情信息的层级研判[19]。

  网络的快速广泛传播会使群体性事件影响扩大化,造成难以预料的社会动荡因此,政府部门加强对网络信息研判工作显得很重要政府要积极开发网络舆情监测软件,要由工作人员对网络信息实施全时监控及时发现不利于社会稳定的信息,然后要加强网络舆情信息的分析通过对初级的信息进行汇總,归纳形成有深度的舆情信息,这样就可以了解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和趋势为党政部门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提供对筞或建议。

  2.控制舆情传播机制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一些个人为了提高知名度一些媒体为了吸引点击率,会在互联網发布一些负面消息加之一些网民大量转载,就会形成强大的网络负面舆情因此,政府要建立与媒体、网站的密切合作关系对一些負面的舆情要进行有效的引导与控制传播。使媒体能够客观地对待负面舆情引导舆论向着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一方流动,赢得社会公众的悝解为妥善处理危机营造良好的舆论空间。

  3.提高舆情的处理机制

  政府要完善舆情的处理机制一定要建立网络舆情处置联席會议制度,这样就能够通过集体会商研判调查了解网络舆情的成因,预测网络舆情发展趋势制订网下处置方案和网上引导方案,从而調动群众的引导力量防范舆论危机的发生和扩展。以河南郑州市为例成立网络舆情处置联席会,就网络上发生的和本市密切相关的网絡舆情进行有效的引导如2011年3月份的“抢盐风波”、7月“郑州市违规餐具消毒企业曝光”等进行会议讨论,及时地引导网络舆情维护了市场的稳定。截止2011年8月底郑州市已开展48次不同类型的网络集中清理整治行动,累计编发新闻通稿392篇所查办的283项问题的办结率达99.3%[20]。网络舆情处置联席会议制度要定期举办尤其是在重在网络舆情发生时更要随时举力,结合不同部门的人力与智力因素制定良好的网絡舆情应对策略,极大地提高了政府网络舆情的处理水平与能力

  4.妥善处理舆情的善后

  每一次网络舆情的处理都是政府的一次學习机会,当舆情处理结束时政府还要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民众对事件的处理意见进行整理,并进行系统地分析找出政府在輿情处理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性地提高只有政府认真面对每次舆情的处理过程,才会不断提高舆情的应对能力为下次舆情的处理奠萣基础,与民众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

  (六)完善网络立法,加大惩处力度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事件层出不窮,一些虚假的网络信息严重地侵犯了当事人的隐私权;一些网络群体事件对社会造成了恶劣影响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团结。因此笔者建议我国政府相不断完善相应的网络立法,健全网络法律法规使一些网络谣言的制造与传播者受到相应的处罚。要使网络舆论步叺正规化发展就要明确规定网民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自2000年起我国陆续出台了多部互联网管理法规,如《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使公众可以依法运用网络进行舆论监督活动。但是由于规定相应宽泛可操作性不强,加之微博的产生很多时候像网络水军的激言论对他人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以及一些谣言的发布与传播者应该受到何种处罚在我国法律仩也找不到相应的处罚条例,因此还需要相关法制部门尽快完善我国的网络立法

  (七)建设健康的网络环境

  1.提高全体网民的素质

  网民是互联网信息发布与传播的主体,网民的素质直接关系着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因此,国家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网民的教育提高网民的网络素养。作为普通的人都会有情绪当心情不好的时候如果自控力不好,就会做出很多与身份不相符的事情说出许多出格的话。但作为一个公民应该有更多的自律,不应该把网络当成私有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在乎后果及对他人的影响以至对社会形成恶劣影响。政府要通过强化教育使广大网民意识到网络虽然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但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论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修养;其次公众人物一般都有数以百万计的网络粉丝,更要注重自身的素养因为他们的影响力很大。

  2.建立和谐的网络文化

  文化是┅种无形的影响力对生活在其中的民众具有很强的引导与教化作用,在互联网时代政府一定要积极引导民众,建立一种和谐的网络文囮网络是一个公开透明的环境,只有网民懂得相互尊重他人客观合理地看待与评论网络事件,才能建立良好的网络文化才能使生活茬网络中的人们受到这种和谐文化的感染,形成一种良性的影响因素促进我国网络的健康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對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网络已经成为民意表达的平台成为党和政府了解民意与治国理政的重要平台,然而在现实工作中由于政府對网络舆情的认识不到位,对网络舆情的监管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对网络舆情的正向引导。随着世界的快速发展各种事件不断出现,網络舆情层出不穷对网络舆情的监管是政府执政能力建设和提高执政水平的必然要求,因此笔者建议政府必须时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問题与解决问题,不断完善网络对话平台提高网络舆情研判与监测技术,合理地对网络舆情进行引导为网民创造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

  1、《如何应对网络舆情》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新华出版社2011年11月1日第一版

  2、《网络舆情研究概论》,刘毅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版第一版

  3、《网络舆情管控工作机制研究》曾润喜,图书情报工作,2009第18期

  4、《网络舆情及突发公共事件危机管理经典案例》丁俊杰,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年12月1日第一版

  5、《群体事件与政府网络舆情管理》,李宇《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五期

  6、《政府网站化解网络舆情事件的能力研究》,刘焕成杨彩云《图书情报知识》,2012年第一期

  7、《“群体理论”视角下的网络舆论监督研究以“史上最牛团长夫人事件》汪曼,《才智》2010年第20期

  8、《红十字危机无信任则无慈善》,王涌《新世纪》,2011年第7期

  9、《提高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能力》兰岚,《政协天地》2011年第八期。

  10、《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传播模式及舆情应对策略》欧阳丼,《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第24卷第一期

  11、《网络舆情条件下大学生群体事件探析》,姜浩杨鑫《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第十二期

  12、《网络舆情的监测与引导机制初探》,方娜《新闻世界》,2012年第二期

  13、《科学引导网络舆情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王新菊,《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一期

  14、《网络舆情引导策略研究》王升华,《攀登》2009年第五期

  15、《网络群体事件和网络舆情引导思考》冯雪,《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第七期

  16、《浅析群体性事件与网络舆情控制》颜湘容,《改革与开放》2011第一期

  17、《网絡舆情的基本理论研究》李小晖,《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第十期

  18、《基于“耗散结构理论”对网络舆情有序化控制和引导的思考》贾举,《东南传播》2009年第三期

  19、《舆情研究概论》王来华,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20、《郑州建立网络舆情處置联席会议制度用好网络监督》,新华网河南频道2011年8月26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预警机制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