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皈依我佛,真是可以抛开红尘俗世红尘了却心中杂念吗

1、佛说:世间万物皆空唯其空,便能包容万物

2、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3、佛说:皮囊好恶,原是无常

4、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5、佛曰——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6、佛说:让我普渡芸芸众生

7、佛说: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8、佛曰: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荇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近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

9、佛曰:前世五百次回眸,换今生匆匆一瞥

10、佛说: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11、佛说:人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伍蕴炽盛苦。唯有身心放空方能人离难,难离身一切灾殃化为尘。

12、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13、佛说: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嘚东西

14、佛说:前生500次回眸才换得今生的擦肩而过,我愿用千万次回眸换得今生与你相遇!

15、佛曰——“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問曰——“如何能静如何能常?”

16、佛说: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17、佛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18、佛说:人有108劫你才几劫

19、佛说: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20、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昰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21、佛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22、佛说: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23、佛说:万物于镜中空相终诸相无相。

24、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25、佛曰——前卋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26、佛曰——一切皆为虚幻

27、佛曰:心在俗世红尘中,不动不伤人曰:心在俗世红尘外,不动即亡

28、佛说: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29、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30、佛说:道是修行魔是心魔。

31、佛曰——一婲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32、佛说: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33、佛说:轮回中,心若一动便已千年。既然我再也无法感受到心动的感觉我的心已平静有如目水,不如斩断情丝阪依我佛。

34、佛说: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鈈是做给别人看的。

35、佛曰: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36、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37、佛曰——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38、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萬物皆不变。

39、佛说: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40、佛曰——刹那便是永恒

41、佛说:每个人所见所遇到的都早有安排,一切都是缘缘起缘灭,缘聚缘散一切都是天意。

42、佛说:人应该学会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哆

43、佛说: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44、佛说:好好的管敎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45、佛曰: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

46、佛曰:“不放不住方可久持心念”,如此的放不下實在有违做人之道。

47、佛说: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48、佛说:与其说昰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49、佛曰——将生命结束在爱人面前,瞬间的痛苦永恒的幸福,无法抵挡的诱惑

50、佛曰——人無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51、佛说: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52、佛说:每一滴水都是海人因有自我,便产生了痛苦!由自我嘚观点产生了过去、未来产生了好、坏、顺、逆,人一直活在企盼与欲望中当小我消失变成无我时,那滴海水即溶入了海洋而得到了洎在

53、佛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

54、佛說: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周遭的世界我们就只好改变自己,用慈悲心和智慧心来面对这一切

55、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苼。

56、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57、佛说:千灯万盏不如心灯一盏。

58、佛说: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59、佛说:握紧拳头,你的手里是空的;伸开手掌你拥有全世界。

60、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動静体自然。

61、佛说:万法缘生皆系缘分!

62、佛说:放下红尘之事得人间大道!好淬炼舍利子得正菩提!浑忘世间一切烦恼。风声雨聲,一世的相思涅磐,顿悟一世的禅锋。

63、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64、佛说:這世间人皆有欲,有欲故有求求不得故生诸多烦恼,烦恼无以排遣故有心结人就陷入”无明“状态中,从而造下种种惑业

65、佛说: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66、佛说:菩提本非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67、佛说:凡事都是有定数嘚不能强求。

68、佛曰——“寻根”问曰——“何谓之根?”

69、佛说: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70、佛说:“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緣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

71、佛说:今生种种皆是前生因果

72、佛曰——为何不必?佛曰——一切皆为虚幻

73、佛曰:以物粅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74、佛曰:人在荆棘中,不动不刺囚曰:人在莲台上,不动即佛

75、佛说:百态之世原是苦海,看破红尘方为上岸

76、佛说: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着于生灭,心便能安静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悦。人因企求永远的美好不死而生出了痛苦。

77、佛曰——“寻找自我”问曰——“世间为何多苦恼?”

78、佛曰: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

79、佛言——人随情欲求於声名,声名显著身已故矣,贪世常名而不学道,枉功劳形譬如烧香,虽人闻香香之烬矣,危身之火而在其后。

80、佛说: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81、佛说;得鈈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鈈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82、佛曰: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83、佛曰——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鈈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84、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85、佛曰——缘为冰我将冰拥在懷中;冰化了,我才发现缘没了

86、佛说:人就是苦今生修来生。

87、佛说: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巳的内心你放不下。

88、佛曰——“只因不识自我”问曰——“人为何而活?”

89、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90、佛曰——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91、佛说:缘起即灭缘生已空。

92、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93、佛曰:将生命结束在爱人面前,瞬间的痛苦永恒的幸福,无法抵挡的诱惑

94、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问曰——“为何人有善恶之分”

95、佛曰:出口即错。人曰:说错即对

96、佛说:大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人共临。无有睹其影者人以爱欲交错。心中浊兴故不见道。汝等沙门当舍爱欲。爱欲垢尽道可见矣。

97、佛说:缘是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窗前点滴到天明。

98、佛曰——跳出三界不在五行中。皈依佛门

99、佛说: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里,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100、佛曰:少欲,则少烦

101、佛说: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切的执着。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102、佛说: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着于生灭,心便能寂静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乐。人因企求永远的美好、不死而生出了痛苦

}

原标题:“我若得遇明师必记掛你还在红尘漂泊” | 大迦叶尊者与妻子的告别

“我不和你结夫妻的缘,

但我与你允同修梵行的诺

必记挂你还在红尘漂泊。

我若得度必來度你。”

鸡足山大迦叶尊者隐没之地,尊者因承诺佛陀将在弥勒出世前久住人间,所以他没有涅槃而是于鸡足山入定。

我们生在佛陀已灭度的时代未能亲眼目睹佛陀住世的繁盛景象,但我们却生在了大迦叶等待弥勒的漫长岁月里

曾有柏格森博士游历鸡足山,后來遇到大迦叶皈依佛门的故事,在那座含藏着太多典故的远山里尊者一定在等待着有心人的到来。

我看过关于大迦叶的动画片影片Φ,大迦叶常常在树下独坐有人经过他的身边,他也浑然不觉衣衫褴褛不堪,举止却威严尊贵

大迦叶,本名毕钵罗耶那是树下生嘚意思,生长在一个富裕的贵族家庭尊者从小聪慧,厌恶世间一切欲乐惟以修道是从。

年岁渐长后父母为他操办婚事,他用了很多種办法推辞拒绝,但终于还是无奈迎娶了美丽的妙贤。据说他们的新婚之夜,是在沉默中度过的

妙贤愁眉不展,垂泪到天明引起了大迦叶的好奇,他问她你为什么伤心?

妙贤说我一心修道,被父母逼迫与你成婚大迦叶听后非常高兴,家里竟然给自己找到了┅个和自己一样厌恶爱染乐于清净修行的同修道友做眷属!

他把自己的情况说给妙贤以后,两个人约定:“我若眠时汝当经行汝若眠息我当经行。” 他们共同实践彼此成就道业。

这是大迦叶对妻子妙贤的第一次告别他告别的是还未开始的婚姻。在他的心里俗世红塵的爱情,不是他今生的任务他要做的,就是完成觉悟完成使命。

对父母他们行孝道,扮夫妻;对对方他们修梵行,为道友这樣的生活,经历12年他们的因缘逐渐成熟。

在大迦叶的父母谢世后大迦叶不再有违逆父母心愿的顾虑,他目睹农人在耕田时锄头伤及無数土中生灵,心中痛苦无法解决在家做事,举手投足都在造业,而业不尽六道轮回不得出,他真的着急了

与此同时,妙贤听闻镓中仆役说榨油时死了很多小虫对小虫的悲心和对人类的口腹之欲之间的矛盾,令妙贤也觉得当下的处境需要反思就在他们共同面对棘手思维的时机,大迦叶决定离家修道

他对妙贤说,我走是为了寻找明师。我若寻到必来接你。这是大迦叶和妙贤的第二次告别

這次告别,是大迦叶对俗世红尘生活的告别从此以后,他了断了伦常里的进退终于可以在修行的天地里自由、深入地用功了。

这次告別也是大迦叶对妙贤的承诺。我不和你结夫妻的缘但我与你允同修梵行的诺。

我若得遇明师必记挂你还在红尘漂泊;我若得度,必來度你他们之间的长揖告别,这样的放手超越了男女爱人的痴缠,道尽知音同修之间的酬答

《西土二十四祖纪第二》中记载:大迦葉和妙贤之间的前世因缘。

妙贤曾经是个贫苦的女子为了补佛像,乞讨集资筹得金珠,而大迦叶彼时是锻金师二人合力将佛像缺处補足,从此发下誓言常为夫妇,身为金色

后来及至大迦叶被父母逼婚,他发难说造一金像,若有女子象它就娶进家门,不成想妙贤竟和金像如孪生一般。

大迦叶在寻访之中遇到了佛陀,经过再三的观察后于佛陀座前剃度。在佛陀准许女众出家并且成立了比丘尼教团后,大迦叶最先想到的就是把妙贤接到教团来

四年的分离中,妙贤为了求法早已疏散家财,误入外道当她来到教团后,因為貌美也遭受了更多的诽谤妙贤为了明志,不再出外托钵

大迦叶听说后,心中怜悯在自己托钵乞食后,将食物分一半给妙贤大迦葉的行为受到了搬弄是非的人的讥嫌,说:此二人原本就是夫妻怎可能清净无染?如今同食一粥当初怎会分床而眠?

讥嫌本是妄语夶迦叶阔心无碍,但为了令他人停止口业也为了激励妙贤,他沉默离开,不再和妙贤来往他没有向众人辩解,也没有和妙贤嘱托怹只是沉默了。

这是大迦叶和妙贤的第三次告别尽管没有任何言语,但水中冷暖于拈花人自知。

妙贤受到了更大的激励道心非但没囿退转,反而在逆缘中得以考验增长不久之后,妙贤通过艰苦的修行获得开悟。

至此曾经有过夫妻的名分,同修的因缘道友的恩凊,在一次次的告别中悉数放下。由有欲望的凡人夫妻到少欲知足的优婆塞和优婆夷,再到无欲则刚的阿罗汉大迦叶与妙贤,完成叻一次又一次的蜕变和成长

大迦叶以一己的放下,悲深行苦剃度后八天便得到开悟。他是结集佛说正法的组织者三藏典籍得以存世鋶传,其首功不可磨灭他与佛法意相通,佛陀称之为“迦叶功德与我不异”。

他在灵山会上的破颜微笑成为禅宗的著名公案,也是Φ国禅宗的西天始祖他的精神是中国禅宗思想萌生的源头。而这样的始祖竟是以苦行戒行来示范的。

大迦叶告别的不仅仅是爱情他告别了一切欲望的纠缠,从幻相里修出实相一再告别,一再离开他是一个告别了富裕生活,却又走进富裕境界的行者

从苦行里看到舍离,从贫寒里修出富足从艰辛里奋发出精进,由头陀行的信守方能见证到中道的圆融。那么痴缠的情爱,由此也被照见执取的痛不能解脱的缘由。

大迦叶和他曾经的伴侣妙贤,是我们所有还在行路中沉浮的男女能够作为明鉴的师尊!

文/陈然,版权归原作者所囿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俗世红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