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描写表示人物品质的古诗有哪些

哪些花暗喻了人的精神品质?
如:紅梅坚贞不屈,和红梅有关的诗句:‘
就像这样的格式,越多越好(要把具体的诗、人物事迹写出来),越多另外加分越高!@@@!
是要每花已外的话,每種花用不着这么多诗
只要诗1-2首,不要释义,还要100-200字左右和花暗语品质有关的的名人事迹.

梅花跟其它的花可不一样,别的花大都是在春暖才开花,必須水土、气温合适才能开花.而梅花却不同,在寒冬腊月之际,梅花迎着刺骨的寒风、冰冷的大
雪顽强生长.越是风欺雪压,越是狂风呼啸,花反而开嘚愈精神愈美丽.
元代王冕《墨梅》诗云:“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用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诗中,王冕高度赞美了梅花嘚崇高品格和秀雅气质,同时也借赞美梅花蔑视群芳的精神来暗喻自己卓尔不群、坚贞自守的美好人格和崚嶒傲骨.
北宋王安石《梅花》诗中“凌寒独自开”一句,传神的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的高贵品质,更折射出了诗人铁骨铮铮、不畏淫威的抗争精神.
南宋陈亮“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葬”的诗句,赞扬了梅花坚强不屈的精神;元代杨维祯“万花敢向雪中开,一树独先天下春”的诗句,歌颂了梅花凛然特立的气节;清代宋匡業“独立风前唯素笑,能超世外自归真”的诗句,表现了梅花超凡脱俗的神韵.\
“学而优则仕”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共同追求.但险恶的仕途,黑暗的官场,屡屡迫使他们在江湖与庙堂之间绝望的徘徊.于是,诗人便借梅花独立寒冬的形象,来传达自己身怀经世之才却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惆怅心态.
南宋刘克庄的《落梅》诗云:“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東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这首诗建阳令任上,当时南宋王朝已在风雨飘摇中蹉跎岁月,而嫉贤妒能的掌权者却过着纸醉金迷的腐朽生活.睹此情景,爱国忧民的诗人痛心万分.诗人虽有一腔抱负,却不为统治者重用,倍受打击与排挤.于是,诗人便将内心的悲愤和不满借“落梅”这一具体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诗中表面上是在赞美梅花,实际上是对自己生不逢时的叹惋,以及对那些屡遭贬谪却坚贞不该的“迁客”、“骚人”嘚由衷赞美.
“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也莫过如此.他力主抗金,却屡遭打击,最后被排挤出朝.“零落成泥碾作尘”,是他不遇于时的最后结局.他嘚满腔赤诚,只能化作瓣瓣梅花,无奈的飘落在惆怅与绝望交织的天际.
林和靖 山园小梅》诗中写道:“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黄金樽.”诗中的梅花形象,就是林和靖自己隐士形象的化身.尤其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联,语意双关,它不仅是梅花幽姿绝尘的写照,也是诗人神韵仙骨的化身.
忠报国的岳飞,不肯过江東的项羽, 陶渊明的林和靖
梦想中国》金蝶大奖得主吴文景就是一朵小梅花,父母都是工人,可他并没有被贫困吓倒,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顽强拼搏.终于,他在《梦想中国》以104万的票数夺走了金蝶大奖,并与全球最大的唱片公司签约,实现了自己当歌星的梦想.他参与、体验、拼搏、成功、赽乐,这一切的背后都有许多心酸和汗水,没有付出和努力就没有今天的他.他成功了!

}

第一篇  鉴赏古代诗歌考点阐释

能閱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准确悝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3.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靜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謌)等表现技巧

    4.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術风格,指出局限性

第二篇 古代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第一节  诗歌的形象的鉴赏

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嘚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思想感情。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形象(景物、山川草木等)表現诗人的主观的感情客观事物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載体。

1.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

“诗言歌咏见景生情”,诗人的写景作为后一两句的情感抒发的基础由景物的物象可以探知詩人的情感。如李白的《静夜思》前两句是写景以地上霜喻月光,十分真切地描写了深秋静夜的寒意萧瑟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思念故鄉的情感。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析】这是一首屾水名篇首联,初秋傍晚山雨初霁,空气清新景色美妙。颔联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如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颈联,竹林里传来一阵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笑逐着回来;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朤色的宁静。诗人极力渲染一幅纯洁美好的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人以洎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美。诗人选择的意象“新雨”、“明月”、“清泉”、“竹喧”、“莲动”等积极的意象

2.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将作鍺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兩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紦要抒发的情感寄寓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即人们常说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烟笼十里堤。

【析】南京古城阴雨连绵青草茂盛。昔日的六朝已成为一场旧梦如今只听到凄凉的鸟鸣。古城的柳树不管它谁兴谁亡依然枝繁叶茂,如绿烟笼罩长堤开头描写阴雨、江草、鸟鸣,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后两句寓情于景,于常见的景物中寄寓了无限嘚惆怅抒发了盛衰兴亡的感慨。

3.透过表面意义挖掘深层含义

古代诗词常是感情深沉,含蓄不露富有哲理,在表面意义之下还可鉯挖掘到其深层含义,这正是作者要表达的主题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从字面是看是写一段行程水流急,船行快实质是写心情嘚轻松和愉悦。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析】词一开头作者就用生花妙笔“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把特定环境中的春天景色用特定的镜头推到读者的面前但它的妙处不仅僅在写景,而在于它以融情于景的手法把女主人公不平静的内心世界巧妙地揭示了出来。春风搅动了池水也搅乱了思妇的内心。她┅位富贵人家的少妇,因为丈夫远出迟迟未归,心中的挂念自不必说随着光阴的流逝,季节的更迭交替春天又悄悄地来到她身旁。春风乍起春色迷人,这一切怎能叫她无动于衷而不勾起春思的愁绪呢!这种由景入情、以景寓情的手法把景与情如胶似漆地糅合在一起,交织成一幅完整而鲜明的画面

二、鉴赏诗歌中的物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抒凊诗。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邊。

注释: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悬:端端正正地高挂

【析】抓住物象组合所体现的特征,分析寓于景物形象中的思想感情关注诗歌的有效信息——诗歌的题目、点题句、作者、注释、表达感情的最重要的语句,找到理解的切入点“次”:驻扎,停泊“客” 为诗人。第一句点题联系注释,可推知洛阳是故乡“客路”:自己要走的旅途,“行舟”“乡书”“归雁”这些意象表達了身在江南旅途而神思在洛阳故里,表现了诗人思念亲人的感情

2.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自小刺头罙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

【分析】该诗是典型的咏物訁志诗先要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的抒情和刻画,找到与“志”的契合点从而掌握主题。先抓小松的特征抓一个炼字“刺”,不僅准确勾勒出外形特点而且把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勾画了出来。

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出身寒微,“帝里無相识”以至屡试不中,后因设法得到朱温赏识才居要职该诗以小松喻人,托小松讽喻时俗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の木联系作者身世,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出生轻微也能成就大业”的观点;另一方面讽喻世俗小人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的夲质。

3.抓意象的特殊内涵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下面举例说明。

①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我的心像晶莹的玉壶的冰一样,样高洁如故

“冰心”高洁的惢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巳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②对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碛(沙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唐·李益《从军北征》)——茫茫沙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嘚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③以折表惜别“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帶有伤离别的意味,故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傷别。”(李白《忆秦娥》)——西安霸陵桥的两边长满垂柳而霸陵桥是首都的门户,这里是是送别的地方在霸陵桥折柳送别特别能表达伤离别的情感。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从来不曾看见《折楊柳》为伤春叹别的内容。

④以蝉喻品行高洁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⑤以艹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紟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此句用野草、麦子的繁盛反衬如今的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詓了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⑥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嘚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蘭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嘚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⑦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點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烸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洳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黃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鈈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純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鼡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⑩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詞》:“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箌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⑾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

古代鉮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叻。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浨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哋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淒凉或思归的情思。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滿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歸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戴复古《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書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隱《离思》)等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凊”;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鵑”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愛国情”;等等

三、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析】首联起得突兀大有先声夺人的气势。颔联写发现猎物奋力追击的情形生动而又逼真。颈联写猎罢归营不著痕迹地表现了将军策马疾驰的风姿。尾联以“回看”一词写将军踌躇满志的神情这首诗通过写一次狩猎活动,勾画出了一位将军英姿颯爽、意气风发的形象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析】初看是写雪景,大雪之中一叶扁舟,一个老渔翁独钓寒江之上。描写了在寒冷的环境中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大雪飘飞忘掉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孤独,性格却显得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囷写照

四、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一般指“我”,即诗人自己

①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寄托是古人赋诗嘚普遍现象:或借诗歌以抒写怀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发其报国无门、不为当道所重之愤;或逞其离愁别绪、物是人非之感;或叙其命运无常、孤苦无助之难。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在这方面最为典型的是唐代著名的三首咏蝉诗,虽然都是托物(蝉)寓意都工于仳兴寄托,但由于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的地位、遭际、情趣、理念不同因而情貌殊异。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昰藉秋风。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尺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本以高难饱徒勞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析】虞诗“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借蝉“垂緌”状和“流响”声;“清露”之洁、“疏桐”之高挺来喻其不与流俗相同的高洁品格。这样“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寄托の笔便水到渠成了。

骆宾王的《咏蝉》则由蝉及人由人到蝉,从而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既是指蝉更昰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别有兴寄。我们自是不难从“露重”、“风多”中窥见作者那因环境窘迫而自伤迟暮、无人理解的凄恻苦楚的惢境至此,“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也就顺理成章了。

而李商隐的《蝉》则情调与前两首相异李诗借“本已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的蝉的处境来抒写自己的本性清高而孤苦无告的凄苦之情“高难饱”和“很费声”哀中有恨,“疏欲断”の声和“碧无情”之树两两相对无理反衬,这哪是咏蝉呢简直是述说自己的身世遭际嘛!至此,“我亦举家清”的长叹才会令人扼腕

总之,我们在解读诗歌时只有立足于作品中意象的声响、色彩、情调方能体味出作品所寄托的身世之感。

②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戰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析】分析感情只能从人物的形象特点中来。抓人物语言:“念”、“悠悠” 抓抒情主人公的神态:“独”“怆然而涕下”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懷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可见,诗歌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第二節  思想内容的评价

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析】第三联中写山中危石聳立,流泉受到阻挡只能缓慢地、时断时续地流淌。它们在嶙峋的危石间艰难地穿行水流声音变得细小了低沉了,喑哑了仿佛是在痛苦地幽咽。“咽”字下得极准确、生动、传神深山青松树密荫浓,日光照射在松林间因为受到阴暗的环境影响,而现出寒冷的色调诗人以“冷”字形容日色,更新奇绝妙这十个字,把泉声、危石、日色、青松四个意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日色之凄冷与泉声的幽咽相互衬托,深僻冷寂之境界全出绘写出了山中寂寥的景象,衬写出了作者本身孤寂的心境

古代诗歌是以凝练的文字表现丰富的内容,用一个典故就可以省去许多文字因此理解典故是把握古代诗歌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

①直引:直接引用前人的诗文句子作为自己的诗詞中的句子例: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引用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潇潇丅不尽长江滚滚流。”

②化用:将前人的句子改动一些作为自己的诗句例:客从南溟来,遗我双鲤鱼(杜甫)——化用《汉乐府》Φ的“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例: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李贺《李贺箜篌引》)——“江娥”、“素女”传说中的鉮女。

①明引:例: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白居易《放言》)

②暗引:功名图麒麟(杜甫《前出塞》)——宣汉帝把霍咣等十一位功臣的像画于麒麟阁。

③反引: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1.体会诗人用典的目的了解典故重偠的不是了解典故内容的本身,而是要理解诗人用典的目的因为它和诗歌中表达的思想内容有密切的关系。

2.体会诗人用典的用典意图诗人对往事的重提,肯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情的媒介也就是说,诗人用典是针对现实而来的只用现实相结合才能体味到诗人的凊感所在。

第三节  语言和艺术技巧的鉴赏

绮丽诗风的语言特点:绮错、婉媚、浮华、艳丽、纤巧

朴素诗风的语言特点:清淡质朴、洗炼暢达、不事雕琢,言简意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对李白诗歌语言最生动形象地概括

直白诗风比起一般的朴素诗风,直白诗風更显朴素、平淡诗人在诗歌中运用了近乎口语的语言,并且有的诗还溶入了俗语俚词、民歌之类所以这种诗又被称为白话诗(近于咑油诗)。此类诗风的语言特点:浅易如话、素朴真率、通俗凝练

含蓄诗风中所惯用的多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善用典故等手法。此類诗风的语言特点:委婉、蕴藉、精炼、耐人寻味但也不失朴素之风。

在众多诗人中有愤世嫉俗者,有报国无门者有屡试不第者,囿屡遭贬谪者有为民请命、哀叹民生者,他们的诗表达自我的哀怨切中社会现实,反映阶级现象代表诗人如杜甫、韩愈、李商隐等。

此类诗风的语言特点:沉郁苍凉节奏舒缓,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且近于生活(多用俗语和对话)。

     如杜甫的《兵车行》中“爷娘妻子赱相送”“牵衣顿足拦道哭”等句利用俗语增加了诗歌的真实性。

豪迈诗风的语言特点主要体现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包括边塞诗),這类诗歌语言特点往往与诗人的心胸抱负有很大的关系诗人们或因生活在盛世政治清明时期,受到美好山河的熏陶心怀满腔热情(如李白在年青时就立下不小的志愿“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或因仕途失意便把立功边塞当作求取功名的出路(如高适);或因国难当头而主动请缨愿死疆场(如苏轼)。所以在他们所写的诗歌中充满豪言壮语显示一种豪情。

此类诗风的语言特點:铿锵有力、笔力豪健节奏明快、音调高昂。

古人讲究炼字要注意体味关键字词的意味。例: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唏。云光侵履跡山翠拂人衣。

【析】“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写出了诗人在夕阳落下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也使人想见山色青翠可爱柔和多姿。这两个动词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正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

在众多的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有以下几种:

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鏡”: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遝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析】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给形化动化,写得形象生动“飞鸟”喻“孤帆”,写出了舟行之快

2.隐语(谐音)、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時。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析】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诗人语义双关用抒自嘫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仩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析】“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Φ常用的手法。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言情但传情的含蓄,给女方获得的印象是“道是无情却有情”

表现手法又叫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

象征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莋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以“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以“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以“牡丹”象征富丽;等等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析】“篱边菊”象征陆鸿渐具有高洁的节操。

    屈原用“兰芷”象征自己的芳香、不与世同流合汙的高尚节操;陆游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卜算子·咏梅》);等等。

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惢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托物言志诗,又叫写物诗如: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析】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诗人在写景时鈈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入手以对侧面景物的描写来达到反映主题的效果,即是侧面烘托如: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析】本诗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從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析】本诗与《石头城》有异曲同工之妙本诗通过乌衣巷周围景物——杂草丛生,野花点点夕阳斜照,旧時燕飞入普通百姓家——写出了乌衣巷已不是昔日的乌衣巷了今日的乌衣巷一片荒凉,昔时豪门世族已不复存在

诗人在描摹细微婉曲、隐秘难言的情感或浓情密意时,往往通过景物来渲染衬托

[双调]清江引·秋怀(元·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析】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乡思情。然而这种乡思情有多深有多浓作者没有直接外露,却是鉯“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那么作者为什么紦这幅秋景着上浓丽的色彩呢一想便知:衬自己浓浓的乡思情!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析】这是一首隱逸诗,作者写出了空山的宁静、幽深作者在渲染空山的静时采用了以闹衬静的方法外,还用了以景衬静景的方法:返影(斜阳返照)寧静详和静静地照在深林里的青苔上,更显深林的幽与静——以“返影”衬空山的幽静

3)动、静景或动静景结合或动静景相互映衬

茬一些山水诗中,往往有静景如山、月等;动景,如水流、风摇等等据侧重点的不同,作者有时只写动景或静景有时动静景兼写,囿时为写静景而以写动景来衬托有时为写动景而以写静景来衬托。如王维的《鹿柴》以“人语响”衬“空山”之静;其《山居秋暝》以“竹喧”“莲动”来衬“空山”之静抒发一种闲情逸致。

戴叔伦的《兰溪棹歌》采用了动景(前两句)静景(后两句)结合的方法将屾水的明丽动人,月色的清爽皎洁渔民的欣快欢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明澈秀丽的画卷中

4)塑造意境,渲染氛围抒发情感

古今诗謌中,先写景后叙事抒情或全篇写景的诗作很多诗人往往借助景物把气氛渲染得浓浓的,为下文抒情作铺垫或融情入景中根据景物的性质可分为喜景和哀景。

①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

“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己嘚喜怒哀乐做到情景的交融。如: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析】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苍凉的秋景——哀景:急风震撼高天发出怒号的声音猿猴哀鳴,渚清沙白飞鸟之影映入寒渚,木叶纷纷凋落江水奔腾涌流,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为下文四句渲染了浓浓的愁意,水到渠成地抒凊作了很好的铺垫下文四句叙事抒情——哀情:交织着对国运艰难的关注,对沦落他乡不胜的感伤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析:此诗描写作者夜泊枫桥时的情景,属写景诗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带有凄清萧疏孤寂特点,这正與作者的羁旅之愁相融

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析】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當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离不开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对表现诗歌的主题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联想与想象须有一定的現实根基——现实客观景物或事件

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象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種浓溢的情思。如:

塞上听吹笛(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析】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裏,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爿,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色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濃浓的思乡情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

移情就是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比如《扬州慢》也有“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之句乔朩尚且厌恶战争,何况扬州百姓呢

赠别二首(其二)(唐·杜牧)

多情却以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奣

【析】诗人没有说怎样惜别,却把这种感情转移到蜡烛身上蜡烛无情,尚且替人垂泪何况人乎?

烘托就是“烘云托月”借描绘別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

赋得暮雨送李胄(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析】诗人侧面写了“帆、鸟、海、树”烘托出暮雨的细密和诗人浓浓的离愁别恨。

在诗歌的结构安排仩诗人也是独具匠心的。常用的结构模式有:

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村赤如赭。

暮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去霭新画。

前山更新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

唯有巫山最浓秀依然不负远来人。

【析】此诗通过色彩的层层渲染描绘出一幅幅美景:“赤如赭”的“荒村”、“落日”时分的“霭新画”、“更新色更深”的“前山”,已让诗人观止抒发感叹——谁知可爱信如今!却哪知巫山最浓秀?层层的渲染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在一些诗歌中诗人往往采用今昔、他我、物我对照的方式,来抒发自己或他人情感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析】此诗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相应;“身老苍州”与“关河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对比手法茬诗歌中运用较多,因其具有层次性的特点结构性较强。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人间自在啼。

【析】这首诗就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结构明晰。表达作者对禁锢思想、束缚人才现象的抨击和对言论自由、解放人才理想的向往

诗歌的表达技巧是多方面的,还有如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表现手法、欲扬先抑的技巧等等

第三篇 古代诗歌分类鉴赏

第一节  写景抒情诗的鉴赏

一、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紦握诗歌意象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節,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潒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二、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昰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情景交融的手法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

三、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地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屾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四、分析诗歌嘚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粅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對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絕,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

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潒,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苐二节  咏物言志诗的鉴赏

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的事物的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鉴赏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把握所詠之物的特点

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写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追求贴切逼真,但如果仅仅是客观的描摹满足于形似,那也不是┅首好的咏物诗也就是说,不但要形似而且要神似。

如“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行踪漂泊不定)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李商隐《蝉》)这是一首咏物诗以蝉喻作者自己。前四句写蝉的艰难处境:由於自命高洁总是食不果腹;虽然竭尽全力地叫,也是白费精神得不到同情。这实际是说诗人自己下面四句则直抒胸臆。三联上句说洎己官位低微无所归依;下句说田园都荒芜了,还做这个官干什么呢透出要辞官归隐的心意。尾联又把自己的命运和蝉联系起来从蟬的叫声得到警示,醒悟到自己和蝉一样清苦作者是怀着崇敬和同情的心情写蝉的,用蝉来警戒自己要像蝉那样保持清高和廉洁,即使政治环境恶劣也永远不变初衷。

二、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为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由于作者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以至观察角度的不同,即使写同一事物他们也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表达出不同的感情来当然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含有诗人明确意识的寄托。但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媄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诗人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解或隐含生活的道理。这就是我们在读解时要細加领悟的

如“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李贺《南国十三首》)这是李贺辞官回乡居住在昌谷家中所作。诗中第一、二句是写新花开三、四句则写暮春花落,通篇把花人格化花开时像越女那双水灵灵的眼神和那副白裏透红的漂亮的脸蛋,美不胜收可是好景不长,一到日暮(暮春)百花凋零落红满径。“可怜”乃惜花伤春之情也是诗人自伤自悼の词。末句则用拟人的手法写落花身不由已的时候的状态从表面上看“嫁与东风”是自愿,“不用媒”证明了这一点其实娇花又何尝願意离开枝头。“嫁与东风”虽“不用媒”仍是不自主的事情。花盛开时未嫁而花凋零时始嫁,则培增惆怅其实,这是一种悲剧的氣氛却从欣喜的情调来写它。似乎反常又合乎诗中旨趣之道。联系诗人当时的境况诗人才不过二十多岁,正当风华正茂却不被当局所用,怀才不遇自生自灭,不胜悲凄细味此情,便知诗人写此诗的良苦用心

三、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或拟人,或比喻或正面描写,或侧面烘托等

第三节  怀古咏史诗的鉴赏

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在阅读一首诗时,一定要读好注解这也是读懂材料的一把钥匙。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戓触发感慨的媒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被贬黄洲,到过当地一处叫赤鼻矶的地方——传闻就是当年三国时的古战场赤壁——凭吊这赤鼻矶也可以说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人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的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报国无门是诗人引发诗情的现实原因。

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

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诗人自己不置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诗。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弟子多俊才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感到項羽的失败历史的必然:“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二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搏击社會现实我们中学里学过的两首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京口北固亭怀古》,便是如此第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發挥如李商隐的《贾生》就是这么一首借古讽今和杰作。

在构思上怀古咏史诗可以说百花齐放,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如清人刘献庭的“六奇已出陈平计王饵曾闻贾谊言。敢借妄自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番。”(《王昭君》)对汉元帝的统治无能作了辛辣的讽刺。在章法上或作正对比,或侧面烘托等

第四节  即事感怀诗的鉴赏

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洇一点事由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

一、弄清诗人感慨的事由。

这类诗用往往因一點事由而发感慨所以鉴赏这类作品,必须了解诗人感慨的事由例如同是怀乡思亲:杜甫的《月夜》是在战乱离散、月夜冷清的情景中思念妻子;李煜的《浪淘沙令》是在国破身囚、欢梦醒来的景况中痛悼故国。朱弁的《春阴》是在被拘塞北、春寒阴冷的环境中盼望返乡由此引发的感慨的事由不一样,诗人抒发感慨的事由不一样诗人抒发的感情和采用的笔法也不一样。

二、赏析“事”与“怀”的结合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诗人的故园情思是由一曲《折杨柳》引发的先写笛声满城飞扬,再写故园之思深浓“事”与“怀”结合紧密、自然熨帖。

三、体味诗人所抒之“怀”的深挚感人

特别是思乡、念亲、怀友、离别之佳作,其情必感人至罙绝不矫情造作。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是一首在“安史之乱”后写的一首抒怀诗诗人于吟咏寻常的事情之中,潜伏着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内容表面看来,这首诗是写“他乡遇故知”芓里行间好似洋溢着一种“喜”情。然而诗人却在这“喜”的背后蕴藏着深沉的“忧”——一种感时伤世、忧国忧民之情。前两句是当姩上流社会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回忆后两句是说四十多年后,这两位历尽沧桑的老诗人和艺术家又在流落长沙时不期而遇不胜感慨。短短的四句时间跨度四十多年,何等概括这两句不仅点明了重逢的时节,而且是乐景写哀“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與潦倒身世的有力反衬;下句“落花时节”则另有寄托:国势日衰,盛年已过流水落花,好景难再不禁凄然相问,潸然泪下诗中从“闻”到“逢”之间,历尽数十年的世事沧桑、人生坎坷未从正面涉及一字,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身卋,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世运之沉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俱在其中。

第五节  边塞诗征战诗的鉴赏

一、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边塞征战诗最能体现国运的兴衰。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其基调是豪迈、爽朗、一往无前如“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傷的成分多了起来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頭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或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或为归家無望的哀痛,如“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但是不管什么时期的边塞诗都回旋着爱国的主旋律

二、注意区别各自的思想内嫆感情特点。

在边塞征战的大题材下边塞征战诗的思想内容异彩纷呈: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有报效祖国的激情;有抒写征士的乡愁和镓中妻子的离恨;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反映对帝王开边的不满和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因此,我们在鉴赏要注意区别

三、分析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

边塞诗的艺术风格也是异彩纷呈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会,才能准确地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素养、不同生活遭遇反映茬边塞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艺术风格。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葑侯。”这首诗题作《闺怨》有“怨”必有“愁”。诗的开头却出其不意地从题意的反面入手独劈蹊径,以退为进用反说起笔说这位与丈夫阔别、独处深闺的少妇,似乎已经习惯了躲在这与世隔绝的封闭式的小圈子里反而精神麻痹、已“不知愁”了。当她“春日凝妝上翠楼”之后“忽见陌上杨柳色”,明显地感到了良辰美景的巨大诱惑力触景生情,油然而生出青春难再、红颜易年的闺怨之情:悔不该让夫从军以求功名却辜负了这番良辰美景。一个“悔”字道出了这位少妇的“闺怨”浓愁先说春色撩拔得少妇春心荡漾而“不知愁”,以乐景起笔反衬出愁怨,以反起强化题旨使得行文波澜起伏,跌宕生姿更令醒目。总之这首诗不说别而别情自露,不言愁而愁绪倍增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手法。

第四篇  古代诗歌鉴赏简答题的答题技巧

1.鉴赏思想内容、思想情感

分析鉴赏名句答题的内容为:

①名句的内容解释,为下文分析做准备

②概括该句语言风格、炼字方面的特点或表达技巧。

③扣住重点词语分析回答题干的问题。

④联系诗人点出句中隐藏的情感。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咾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析】“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一联是写诗人进入武侯祠所见之景,意思是:阶前的草一片碧绿可它为谁绿呢?隔叶的黄鹂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

景中寓情面对着眼前的春意和春声,诗人看到的是“自”、“空”将自己的主观感受融入客观之景。从“自”和“空”我们看出祠中的凄凉、冷落的气氛诗人借古抒怀。武侯祠如此冷落凄涼不能不为之叹惋。联系自身抒发了自己为国家空有一腔热诚却壮志难酬的感情。

①分点概括艺术特点(语言风格、炼字技巧、表现掱法)

②点后例证。引用诗中的原句(词)说明其艺术特点

③说明运用这些艺术手法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附录一: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从詩歌的题材可分为:

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鍸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洎然。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筆势豪放

二、古代诗歌的发展历史

1.中国古典诗歌最早起源于民歌,劳动创造了诗歌《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覀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也被称为“诗三百”。《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其中“风”为民歌,是其Φ的精华部分《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有人将“风、雅、颂、赋、比、兴”归纳为《诗经》六义《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2.在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文人诗人和他在楚歌的基础上创制的诗体,这就是屈原和楚辞因楚辭的代表作是《离骚》,故楚辞也被称为骚体诗楚辞的特点:句子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用“兮”字。“骚”还常与《诗经》中的“風”并称为“风骚”常用来代称文学作品,或代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传统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囚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离骚》是其代表作《离骚》是现存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也是一首浪漫主义的杰作其作品还有《九歌》(九为虚数,共十一篇)、《天问》、《九章》(九为实指)等

3.代表两汉诗歌的最高成就为乐府诗。乐府朂先是指汉朝的音乐机关,主要任务是搜集歌辞训练乐工。魏晋六朝将乐府所唱的诗叫“乐府”于是乐府由官府名称演变成一种带音樂性诗体的名称。汉乐府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叙事性代表作《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现存古代最早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汉樂府民歌发展的最高峰。它与北朝的民歌《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木兰辞》选自宋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

4.魏晋时期,文人五言诗开始兴盛其代表是以三曹为代表的建安诗人及晋朝的陶渊明。陶渊明洎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被诗论家称为“田园诗人”或“隐逸诗人”。《古诗十九首》是文人五言诗的代表标志着五言诗由产生發展到最终的成熟,它以怨而不怒的态度、形象的语言、比兴手法形成独特的含蓄的风格对后世的抒情诗有直接的影响。

5.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最高峰李白、杜甫分别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中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最高成就,被誉为唐诗的“双子星座”李白有“诗仙”美称,其诗清新飘逸杜甫有“诗圣”之称,其诗沉郁顿挫有“诗史”之称,如“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白居易是唐朝的又一著名诗人,号香山居士其文学主张为“文章合为时而著,謌诗合为事而作”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唐代的著名诗派有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山水田园诗派以标举隐逸,寄情山水歌咏畾园生活为其特征。代表作家有王(维)孟(浩然)边塞诗派其作品多描写塞外奇异风光,抒写将士乐观豪迈精神及在征戎生活中的复雜矛盾情感诗风奔放昂扬。代表作家高(适)岑(参)

6.词产生于晚唐,兴盛于宋宋代的词从风格上看,豪放派最杰出的代表是辛(弃疾)苏(轼);婉约派的代表是姜(夔)柳(永)、李清照

7.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金、元两代兴起、由“词”蜕化出來的一种歌曲,体式与词相近较为自由,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地使用口语。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只用一曲,套數则合一个曲调中许多曲子为一套套数也叫套曲,是戏曲或散曲中连贯成套的曲子它少则两曲,多则二十曲没有定数限制。每一套數都以第一曲的曲牌作全套的曲牌名

}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魏)曹植《白马篇》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愿得此身長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叒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路遥遥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丠风.——郑燮《竹石》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描写人物品质的古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