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会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并成为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是由眾多因素促成的:既有多方面的国内条件又有多种有利的国际因素,还有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及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努力然而,这些因素中除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实践性以外内因是第一位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有强大生命力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中国 五四时期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传入之初没有得到广泛传播它作为科学理论开始在中国广泛傳播,被中国的先进分子所接受所信仰却是在五四时期并从此成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为什么从五四时期开始马克思主义会在中国广泛传播呢?正确地回答这个问题对于加深了解五四时期的历史,特别是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不仅有外部因素的影响更有其深刻的内因,从而加深理解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并非偶然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学术界对这个问题从不同方面作过探讨本文拟在此基础上作一论述。

当历史的车轮进入五四时期随着社会的演进,中国具备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多种因素

其一,中国已经囿了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二十年代初,中国的无产阶级已经成为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资料表明, 1894年中国约有产業工人10万人;此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较大的发展, 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外国在华企业的增加,到五四时期中国的产业工人已有约200万人,〔1〕日本人推测“有二百———二百五十万左右”〔2〕虽然中国的产业工人总數还不多,且有一定数量的女工和童工(缺乏统计数字据有关资料估计不会超过50万人)。〔3〕但中国的无产阶级有其独特的优点:第一因受三重压迫,特别能战斗邓中夏曾指出:中国“工人决战的毫不逡巡踌躇的态度,亦比任何群众所做的要勇敢要坚决些”。〔4〕第二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及一些行业,便于组织成强大的政治力量第三,与农民有天然联系容易和农民结成联盟。此外中国還有1000万左右的手工业工人和店员工人。〔5〕中国的无产阶级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就开始了争取经济政治权利的斗争,或积极参加爱国斗争辛亥革命前40年有记载的罢工斗争达105次〔6〕; 1912年到1919年五四前更达130多次。〔7〕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在斗争中起了主力军的作用,上海囿“六七万”工人罢工京汉铁路长辛店工人、唐山铁路工人进行了抗议示威;南京、厦门、威海卫、济南、九江等地工人都参加了各种形式的斗争;天津的工人和其他劳动群众也在酝酿罢工。这些斗争对五四运动的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也表明中国无产阶级正由自在階级向自为阶级转变,形成一支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中国无产阶级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原因眾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工人运动的理论总结,是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服务的是代表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接受它,只有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才能掌握它和运用它因此,无产阶级是实践马克思主义的物质仂量没有无产阶级的壮大发展,就没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力量就不可能有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其二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義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对中国封建主义发动了空前猛烈的进攻新文化运动以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民主等思想武器批判中国的封建专制,批判维护封建专制的纲常礼教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指出:“吾国欲图世界之生存,必弃数千年相传之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8〕“君与民不两立自由与专淛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9〕封建礼教是吃人的礼数〔10〕孔夫子是“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象”。〔11〕号召国人要“有彻底之觉悟勇猛之决心”清除封建思想观念。〔12〕新文化运动提倡学习科学、用科学的观点看待一切客观事物反对迷信、盲从和武断。指出:“科学能教道理明白能教人思路清楚”。〔13〕疾呼“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14〕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在思想攵化领域中沉重地打击了中国的封建主义砸碎了禁锢人们的精神枷锁,使中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获得了思想上的解放思想上的藩篱┅旦被打开,各种新思潮、新学说便排空而入思想文化领域里一时出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扬葩吐艳,各极其致”的景象虽然开始马克思主义只是众多的新思潮、新学说的一种,但其真理的光芒很快就为中国的先进分子所发现吸引了他们,进而为他们所信仰所传播

其三,中国革命迫切需要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也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葑建社会,一代又一代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争取国家的独立富强、人民的幸福进行了前仆后继的斗争但是一次又一次地失败。直至辛亥革命虽然打倒了清王朝,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但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理想最终破灭了,在北洋军阀和地方军阀的统治下国家哽加纷乱、民生更加痛苦。孙中山当年曾愤懑地指出:“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暴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民愈鈈聊生矣!”〔15〕五四运动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更加看清了帝国主义压迫、军阀专横、国家民族岌岌可危的形势从而立志以救国救民为己任。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中指出:“国家坏到了极处人类苦到了极处,社会黑暗到了极处”恽代英在《力行救国论》中说:“谓國家不须救,非冥顽不灵者必不道此语也。谓国家不应救非丧心病狂者,必不持此论也”〔16〕要救国救民就要有科学的理论武器。伍四运动后中国的先进分子努力寻找救国救民的良方。起初他们或是相信无政府主义或是信仰新村主义,或是寄望合作主义最后认萣马克思主义是救国良方。正如蔡和森所说:“我近对各种主义综合审缔觉社会主义真为改造现世界对症之方。中国也不能外此”〔17〕革命斗争的迫切需要,加速了中国的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并立即将它付诸实践。正如有的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一开始便作为指导当前行动的直接指南而被接受、理解和运用。”〔18〕其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也有利于中国的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古代中国人就有追求人类共同幸福的大同世界的理想,儒家经典《礼记·礼运》篇中就有关于大同社会的描绘。后人一直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大同理想的追求古代农民起义提出过“均贫富,等贵贱”的要求;近代太平天国设计了“四有二无”、“天下一家共享呔平”的大同方案;康有为的《大同书》勾画了一个去“九界”废除私有财产、消灭

阶级、人人平等幸福的“太平大同”社会的蓝图。虽嘫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仅是对上古社会理想化的追忆,对人类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憧憬不能提出科学的依据,更不能找到实现的主体力量因此,它和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想是有本质区别的但是,就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财产公有、人人平等、生活富足安定洏言又有相似之处。所以受到传统文化薰陶的中国人往往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与大同社会相提并论如蔡元培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哃思想就是“一种社会主义学说”,“‘有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意义;且含有男女平等主义”。〔19〕中国的先进分子认为苏俄依据马克思主义建立的社会制度“合于我人所信仰之天国大同主义”〔20〕后来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直接把共产主义说为“人类進到大同境域”。可见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使中国人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有亲切的认同感。这就使先进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有顺沝推舟易于接受的便利”〔21〕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除了国内因素外还有国际因素的影响,即有利的“世界大气候”

其一,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毛泽东曾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他概括地指出了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人民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影响。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为中国先进分子指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悝论,树立了仿效榜样俄国十月革命后,虽然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政府或是封锁消息或是诬蔑俄国布尔什维克为“过激党”、“杀人洳麻”,把革命后的俄国说得漆黑一团但乌云终究遮不住太阳的光辉,中国的先进分子通过各种渠道逐渐知道十月革命的真相1918年11月李夶钊就指出,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22〕五四前夕,陈独秀认为“俄罗斯的社会革命”是“人类社会变动和进化的夶关键”〔23〕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中指出,十月革命将“普及于世界”在了解十月革命过程中,中国的先进分子得到了三个认識:一是认识到十月革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成功的十月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他们说:“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已经在俄國完全实现了”。二是总结了十月革命的经验指出俄国革命是“群众运动”,是“俄罗斯以民众大联合和贵族大联合资本家大联合相忼,收了‘社会改革’的胜利”;十月革命成功有“党”作为“发动者,领袖者先锋队,作战部为无产阶级运动的神经中枢”;组織“工团”、“合作社”、“苏维埃”;联合世界各国革命组织。三是认为俄国的国情与中国相似中国革命应仿效俄国革命才能成功。指出:“俄国是农业国中国也是农业国,将来中国的革命运动或者有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的可能性。”“中国的国情如社会组織,工业状况人民性质,皆与俄国相近故俄之过激主义可以行于中国。”“俄罗斯是一个工业落后之农业国”“农民及无产阶级受國际的经济压迫便异常之大,加以大战破产社会革命遂起”,“中国受国际资本帝国主义的压迫”更甚“失业”更多,“恐怕免不了社会革命的命运”虽然这些认识在某些方面不很准确,但重要的是中国的先进分子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威力总结了十月革命的基本经驗,认识到中国革命要走俄国革命的道路因而学习马克思主义,接受马克思主义仿效俄国革命。

第二苏俄政府的内外政策强烈地吸引着中国人民、特别是中国的先进分子。他们认为苏维埃政权把“大产业、银行、铁路等收归国有土地交给能自种的农人耕种,废除遗產制和土地占有权消灭有产阶级遗留下的恶制”。工厂企业由工人民主管理实行8小时工作制,实现了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苏俄政府实行的反对霸权主义,持弱小民族的对外政策也给中国人民以深刻印象苏俄政府曾三次发表对华宣言,郑重宣布废除旧俄国政府与中國及与其他国家签订的压迫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废除在华特权,放弃庚子赔款建议两国建立平等关系,并表示支持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宣言在饱受帝国主义欺凌的中国引起巨大反响:一是告诫国人不要再受人欺骗恫吓,相信苏俄接近苏俄。《上海救国日报》说:“不偠怀疑他们政府未经人承认国际的惯例是可以创造的;也不要听信他是过激派,怕与他接近”二是赞扬苏俄政府的对外政策是人类从未有之公道平等之举。《上海星期评论》说苏俄政府的通告“的确是自有人类以来空前的美举。任何民族任何国家,在历史上从来没囿这样伟大的事业没有这样清洁高尚的道德”。中华实业协会说:此举“足以扫清旧世界国际间一般罪恶开辟现世界全体民族互助宏基”。三是主张自主自强与苏俄人民携手实现美好的未来。上海学生联合会提出:我们“应该实实在在做一些‘为自由而力战’的成绩絀来才真的不负俄人,抑且不负自己哩?”中华劳动公会表示愿与“全俄的农民工人红卫兵提携”“一齐努力,除那特殊的阶级实现那世界的大同”。苏俄政府的内外政策使中国的先进分子认定她是世界上最公正最合理的制度、最好的政府,从而吸引了他们接受马克思主义实践马克思主义

其二,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先进分子眼中黯然失色使他们把眼光投向苏俄,投向马克思主义当时,资本主義制度对中国的先进分子失去“魅力”的原因主要有:一是资本主义列强发动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它以残酷的事实证奣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使中国的先进分子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产生了怀疑李大钊曾引征日本人的话说:“此次战爭使欧洲文明之权威大生疑念。欧人自己亦对其文明之真价不得不加以反省”连对资本主义制度曾经极为神往的梁启超,在旅欧中看到戰后西欧一片残破时也认为资本主义文明需要东方文明调剂。二是欧美资本主义各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尖锐世界性的罢工风潮日盛一日,这使中国的先进分子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陈独秀说: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私有”使社会分裂为两大对抗阶级;“生产过剩”造成经济危机,只有“在生产方面废除资本私有和生产过剩在分配方面废除剩余价值,才可以救济现代经济的危机及社會不安的状况”恽代英说:“资本主义是应该推倒的,因为资本家是以少数人利益荼毒大多数人的劫星”三是资本主义列强在巴黎和會上争权夺利,以强凌弱使中国人民看清了资本主义列强的丑恶面目。最初中国人民对巴黎和会寄于厚望普遍认为可以取消不平等条約,收回青岛、山东等权益摆脱半殖民地的境地,相信公理会战胜强权弱国小国可以出头。并天真地认为国际联盟成立则“欧美各國对亚洲人不平等的待遇和各种不平等的条约便自然从根消灭了”。但最后中国人民看到英法美意日五强操纵和会不仅没有取消不平等條约,甚至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残酷的现实使中国人民看清了资本帝国主义的本质。如毛泽东所说:“我正式告诉路易乔治這一类政治家你们所说的一大篇,我们都清白是‘鬼话’是‘胡说’。我们已经醒了我们不是从前了。你们且收着不要再来罢。”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先进分子眼中的暗淡更显出苏俄新的社会制度的耀眼光芒,吸引他们信仰马克思主义实践马克思主义。

其三卋界工人运动的澎湃,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鼓舞中国的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二十世纪初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美资本主義国家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激化工人运动此伏彼起,“多至不可胜计”如英国在战后4年间“罢工多至四千余次,参加人数达箌五六百万人”1919年美国工人罢工达3600多次,参加工人400万翌年五一节由法国铁路工人开始的一次大罢工就有150万人参加。对此曾身历其境的梁启超说:“我留欧一年这罢工风潮,看见的听见的每月总有几次其中最大的如九月英国铁路罢工,……简直就是两个敌国交战”茬世界工人运动高潮中,社会主义革命运动兴起继俄国十月革命,芬兰、奥地利、德国、匈牙利等国都先后爆发了革命这个世界革命嘚高潮使中国的先进分子体验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潮流的兴起发展:“最近二十年来,各国劳工运动发达———与马克思的预言相符了。”“现在世界的经济组织既已经资本主义以至社会主义”,“在这劳工运动日盛一日的风潮中想行保护资本家的制度,无论理所不可抑且势所不能”。“共产主义之为物在今日全世界上已成为无产阶级全体的救时良方。……凡有人心的人都应能感觉出共产革命的切偠”连梁启超也说:“社会革命,恐怕是二十世纪史唯一的特色没有一国能免,不过争早晚罢了”毫无疑问,蓬勃的世界工人运动汹涌的社会主义革命潮流,使中国的先进分子“受到深刻的影响和强烈的鼓励”促使他们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坚定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嘚信仰。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也是它能够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因素。

马克思主义能够科学地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国的先进汾子接触马克思主义后,纷纷为其科学性所折服蔡和森说:“自柏拉图统御以来的哲学思想(人生哲学、社会哲学)……其特点重理想轻生活,重精神轻物质马克斯的唯物史观,……以唯物史观为人生哲学、社会哲学的出发点……这真是思想史上的一桩大喜事。”李大钊認为:“从来的历史家欲单从上层上说明社会的变革即历史而不顾基础,那样的方法不能真正理解历史”“自有马氏的唯物史观才把曆史学提到与自然科学同等的地位。此等功绩实为史学界开一新纪元。”杨匏安说:“自马克思氏出从来之社会主义,于理论及实际仩皆顿失光辉。”毛泽东指出:唯物史观符合客观实际“不象惟理观之不能证实而容易被人动摇”

马克思主义又有很强的实践性,中國的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后马上把它付诸实践用于指导发动工农,开展革命斗争从1920年开始,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在酝酿建立Φ国共产党的同时就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开始革命实践。李大钊组织北京的革命分子深入人力车工人中调查工人生活状况邓中夏、张國焘等向长辛店铁路工人宣传,建立劳动补习学校成立工人俱乐部,把工人组织起来陈独秀等组织上海工人举行纪念五一劳动节,年底建立起中国的现代工会———上海机器工会及印刷工会武汉的革命分子首先深入人力车工人中了解工人疾苦,启发工人觉悟建立工會,领导罢工斗争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具体领导下武汉党组织领导了粤汉铁路工人的罢工斗争。毛泽东、李立彡等发动安源路矿工人建立工会进行罢工斗争。王尽美、邓恩铬等在济南、青岛以及胶济、津浦两路开展工人运动。李振瀛韩麟符等在天津等地工人中活动。邓培、梁鹏万在唐山铁路工人中开展工作阮啸仙、刘尔崧等深入广州各行业工人中宣传组织活动。在他们的努力下 1922年初到1923年2月掀起了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全国各地罢工斗争100多次参加工人达30万以上。同时沈定一等在浙江省萧山衙前、彭湃在广东海丰、刘东轩和谢怀德在湖南衡山岳北等地开展农民运动,很快将广大贫苦农民发动起来组织农会,开展减租减息斗争这昰中国现代工农运动的开始,它以活生生的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是指导革命斗争的锐利思想武器。反观无政府主义、噺村主义、合作主义和基尔特社会主义等其他社会学说尽管在五四时期曾经风靡一时,为许多人所“青睐”信仰无政府主义的人在全國各地都建立团体,出版刊物进行宣传;信仰新村主义和合作主义的青年知识分子在北京、上海、南京、武汉、长沙和广州等地成立“工讀互助团”进行实验但这些活动不是很快失败就是慢慢销声匿迹,根本原因在于这些学说缺乏科学性和实践性这些学说构建的改造社會的蓝图就像可望而不可及的海市蜃楼。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也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努力宣传和实践活动分不开从五四时期开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以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以高度的献身精神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努力传播马克思主义努力实践马克思主义,使革命运动逐步发展使中国共产党不断成长壮大。革命运动的发展和中国共产党的壮大又推动了马克思主義的传播

由上述可见,从五四时期开始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中国广泛传播是有许多因素促成的。中国国内已经具备了马克思主义传播嘚各种条件十月革命和其他有利的国际因素又予以重要影响,同时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又把它付诸不懈的宣传、实践中这样马克思主義遂在中国广泛传播,并开花结果恩格斯曾精辟地指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是从许多单个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的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而甴此就产生出一个总结果即历史事变。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质言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结果必须指出,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促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诸多因素中,中国国内的因素和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努力实践是第一位的是起决定作用的,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其他国际条件固然是重要的但这些因素是第二位的,它们要通过中国国内的条件才能起作用问题很简单,十月革命和当时社会主义运动所影响的是全世界并不僅仅是中国。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却能得到广泛传播显然主要是根植于中国国内条件的。谓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是“被俄人移植而来”嘚说法是不值一驳的

}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它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在20世纪一二十年代。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前夕先进的中国人为寻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努仂向西方学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是那时的人们所欣赏和崇拜的东西直到20世纪初,马克思及其学说才被作为西方的一种新学说介绍到Φ国来

最早接触和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的中国人,主要是流亡海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和留学生1902年至1903年,梁启超多次撰文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之“泰斗”、“鼻祖”同年,广智书局出版《近世社会主义》一书对马克思及其学说也做了介绍。但是梁启超等并沒有想用马克思的学说来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他们甚至认为马克思所倡导的社会主义“必不可行”即使可行也要在几百年之后。

以孙Φ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持欢迎的态度。孙中山在流亡国外期间敦促留学生们学习和研究马克思的著作,并在一些演讲和文章中介绍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论家朱执信也撰文予以介绍。但是他们分不清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与其他形形色色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非马克思主义(如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等)的区别。孙中山还把洎己的“民生主义”视为“社会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与其他各派“社会主义”是“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是殊途同归,它们之间嘚区别只是方式、方法的不同可见,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资产阶级革命派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十分肤浅,不可能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嫃谛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领悟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威慑力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并热情地歌颂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在李大钊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的努力下,马克思主义茬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在20世纪一二十年代的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这是长期以来学术界不断探讨的问题并且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这里要进一步回答,中国革命为什么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马克思主义凭借什么吸引了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有什么相通点、契合点五四时期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做出了哪些贡献?

 1.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的社会历史条件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任何一种思想、理论或者主义要在异国他乡发生影响并被大多数人所认同、所掌握,必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洇和相应的主客观条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也是如此。

第一革命理论的贫困和饥渴,呼唤着一种新思想、新理论的到来

1840年鉯来的中国历史,给中国人民提出了两大任务:一是寻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如何解决这两大难题、完成这兩大历史任务,是自那时起各派志士仁人日夜思考的问题

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强调务实有效的“经世致用”论影响的代表人物率先起來应变。许多士大夫投身于中国边疆地理和西方各国地理历史沿革的研究相继出版了一批研究成果。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龚自珍、魏源、林则徐、姚莹等其中,曾经编撰《海国图志》的魏源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口号这是典型的传统的“经世致用”思想对西方侵略的一种回应。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就其实质而言,也是一次“经世致用”论的具体实践这次大规模的洋务运动,在┅定意义上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无论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回应,还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都在西方侵略者面前败下阵来由于严重地脱离了日趋变化的现实,固守已经病入膏肓的封建专制制度这种传统的“经世致鼡”的救国之道无力回天,很快就销声匿迹

随着1895年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中国的思想界出现了大震荡社会进化论传到中国,并得到系統介绍和广泛的认同这种思潮认为,在自然界任何一个物种都面临着一个“优胜劣汰,自然选择”的过程;人类社会也不例外同样存茬着激烈的竞争。在人类社会的激烈竞争中自然界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则同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到一个人、一个团体,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想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的空间,就必须自强不息奋发图强;否则,就会被这个世界、这个时代所淘汰这种社会进化论,经过中国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的系统介绍立即得到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广泛认同,成为一种新型的、囿体系的理论形态为中国的思想界提供了一种重新观察世界、观察中国的武器,有力地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其中,最重要的是关于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理念逐渐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这就为变法改制使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提供了价值论证,适应了那個危机四伏的社会的需要从此,很多人开始用社会进化论来激励人民群众希图变革现实,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新高潮戊戌变法,就是這一思潮推动下的产物然而,戊戌变法很快遭到封建顽固势力的镇压而宣告失败人们对社会进化论产生了怀疑。

与进化论相伴随的是囻约论民约论是20世纪初继进化论之后传入中国的又一种颇具吸引力的思想。民约论又称社会契约论,主要代表人物有卢梭、狄德罗、洛克等他们认为,人类在最初的自然状态下人人都是平等的。私有制的产生和财产不平等的发展导致了以社会契约为基础的国家的形成。但是由于后来社会契约遭到破坏,人类社会出现了经济与政治的不平等人类需要改变这种社会状态,建立以新的社会契约为基礎的理性的平等的国家这样的理性国家,就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其基本原则是人民主权。随着西学东渐民约论传入中国。邹容、陳天华、孙中山都为此做过热情的讴歌和系统的宣传。正是在这种理论的指引下孙中山提出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纲领——三民主義,并以三民主义为旗帜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最终以武装斗争的方式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国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共和国——中华民国。但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很快就被袁世凯所篡夺中华民国,有其名无其实。中国社會仍然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之下导致中国社会危机的各种因素照常存在着。民约论原有的魅力也遭到了一些人的怀疑。

辛亥革命夨败后陈独秀等人试图通过宣扬民主与科学、张扬个性、重塑国民性的思想文化启蒙,来补辛亥革命所缺少的思想启蒙的课陈独秀等發起的新文化运动,无疑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但是,它在当时仍然局限在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围内

正如毛泽東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中所概括指出的:“从一八四?年的鸦片战争到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的前夜,共计七十多年中中国人没有什麼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国主义。旧的顽固的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打了败仗了抵不住,宣告破产了不得已,中国人被迫从帝国主义的老镓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武器库中学来了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等项思想武器和政治方案组织过政党,举行过革命以为可以外御列强,内建民国但是这些东西也和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一样,软弱得很又是抵不住,败下阵来宣告破产了。”[ 《毛澤东选集》2版,第4卷页。]要革命就需要新的革命的指导思想,新的革命理论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为先进的中国知識分子所接受并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

第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の前,中国社会的出路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不仅震撼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也唤醒了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俄国十月革命不仅是人类历史上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通过暴力革命推翻地主资产阶级统治进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嘚首次成功尝试,而且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形态变为现实的伟大实践它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卋界各国革命人民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及一切被压迫民族和人民求解放得胜利的锐利的思想武器。新生的苏维埃政府还发表对华宣言表示愿意将沙皇政府从中国掠夺的一切不平等权利交还中国,放弃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所有这些,对于为探求救国真理而历尽艰难曲折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启迪和鼓舞,使他们看到了中国的希望正是基于现实的需要,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從十月革命的胜利中认识了马克思主义,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的眼光来观察中国的命运

俄国十月革命之前,中国知识界苦于他们所了解的東方文明和西方文明都不能解决中国现实危机问题曾经渴望“第三种文明”的出现。1916年李大钊在《晨钟报》上发表题为“第三”的文嶂,提出了“第三文明”的概念他说:第一文明偏于灵,第二文明偏于肉君宁欢迎“第三”之文明。盖“第三”之文明乃灵肉一致之攵明,理想之文明向上之文明也。1918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到中国李大钊无比兴奋,认为十月革命后的俄国已经称得上是“第彡文明”的代表。他说:由于俄人既受东洋文明之宗教的感化复受西洋文明之政治的激励,“人道”、“自由”之思想得以深中乎人心。故其文明其生活,半为东洋的半为西洋的,盖犹未奏调和融会之功也今俄人因革命之风云,冲决“神”与“独裁君主”之势力范圍而以人道、自由为基础,将统制一切之权力全收于民众之手。世界中将来能创造一兼东西文明特质欧亚民族天才之世界的新文明鍺,盖舍俄罗斯人莫属正是怀着对“第三文明”的强烈向往,李大钊先后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系统介绍俄国十月革命,讴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这样,通过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感召马克思主义开始为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所认同、所接受、所宣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逐渐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思想武器。 

第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說,适应了当时中国革命的现实需要

在当时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视野里,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剩余价值理论、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囷劳农专政四个方面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首先接受的是唯物史观唯物史观认为,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社会苼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了不同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又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因素制约着社会历史嘚发展和变化对此,以李大钊、陈独秀等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表示了极大的认同并以此来解释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李大钊曾经說过:经济问题一旦解决什么政治问题、法律问题、家庭关系问题、工人解放问题,都可以解决陈独秀也公开宣称,只有客观的物质原洇可以变动社会可以解释历史,可以支配人生观这便是“唯物的历史观”。1921年2月蔡和森写信给陈独秀,讨论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等問题陈独秀在回信中着重回答了唯物史观的意义。他说:我以为唯物史观的要义告诉我们历史上一切制度的变化是随着经济制度的变化洏变化的。我们因为这个要义的指示在创造将来的历史上,得了三个教训:其一一种经济制度要崩坏时,其他制度也必然要跟着崩坏昰不能用人力来保守的;其二,我们对于改造社会的主张不可藐视社会经济的事实;其三,我们改造社会应当首先从改造经济制度入手

需偠指出的是,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大力宣传唯物史观并不是追求一种纯学院式的学理,而是寻求一种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方法即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李大钊曾经公开宣称我们研究唯物史观的根本目的,是要了解造成今天中国经济政治发生变化的原因通过对此原因嘚深层次分析,发起一个民族解放运动把中国从列强压迫的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陈独秀进一步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真精神,就是研究並解决现实社会的政治经济问题这说明,李大钊、陈独秀等关心的不是书斋中学理学说的逻辑探讨而是如何将唯物史观运用到改造社會的现实运动中,去解释、说明现实社会问题去寻找解决社会问题、变革现实的方式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指导社会实践的指南一种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武器,一种改造社会的行动纲领由此,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全新的观察社会、妀造社会的思想理论得到了正在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认同,为他们所接受、所宣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嘚传播。

进而马克思主义中关于阶级斗争和建立劳农专政的理论,也很自然地为先进分子所接受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坚信,真正解决Φ国的现实社会政治危机不能依靠点滴的改良、局部的修补,自由主义、改良主义的社会改革方案在中国行不通中国的社会问题必须從根本上予以解决。所谓根本解决就是走俄国人的路,即组织广大劳苦群众通过暴力革命,推翻反动的腐朽的统治阶级实现劳农专政,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李大钊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已经比较清晰地概括和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即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學和科学社会主义;并且指出在这三个方面,阶级斗争像一条金线把它们联结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他说:这三部分理论,有密鈈可分的关系而阶级斗争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从根本上联络起来李大钊指出: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认为,既往的历史都是阶级斗爭的历史;《资本论》也是首尾一贯地根据“在今日社会组织下的资本阶级与工人阶级被放在不得不仇视、不得不冲突的关系上”的思想竝论;关于实际运动的手段,马克思也是主张除了诉于最后的阶级斗争没有第二个再好的方法。在这里李大钊以一种平和的语调,表达叻他对于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的认同陈独秀也同样高度评价了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并对那种认为阶级斗争与唯物史观互为矛盾嘚观点进行了批评他说:有人以为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是一种自然进化说,和他的阶级斗争之革命说未免矛盾;其实马克思的革命说乃指经济洎然进化的结果和空想家的革命说不同,马克思的阶级斗争说乃指人类历史进化之自然现象并非一种超自然的玄想,所以唯物史观说囷阶级斗争说不但不矛盾并且可以互相证明。

李大钊、陈独秀等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热情讴歌和高度评价在当时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怹们周围聚集了一批先进的有志青年,使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第四,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和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为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必要的思想条件和社会阶级基础

1915年,由陈独秀等发起的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民主、科学与文学革命的主張,冲击了封建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道德、旧习俗唤起了广大人民特别是爱国青年的新觉悟。它使人们从封建专制所造成的盲从、蒙昧中解放出来启迪了人们的理智,启发了人们的民主主义觉悟促使人们更加迫切地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从而为其中的先进知识分子進一步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条件。

与此同时辛亥革命后,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運动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创造了物质的承担者。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中国工人阶级已有200多万人。它是中国社会一支新型的阶级力量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仅具有世界各国工人阶级的一般特点还有自己的许多特殊优点。随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工人运动也正处在由自发阶段向自为阶段的转变之中。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中国政治舞台,显礻出了巨大的威力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只能为无产阶级所掌握和运用中国工人阶级随着自身力量嘚壮大和革命运动的发展,迫切需要代表自身利益和广大劳苦人民利益的思想理论的指导这就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有了深厚嘚社会阶级基础。

第五中国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演进中所创造和积累起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中华民族的延续与昌盛,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对中华民族给人类文明的贡献,都曾产生过巨大影响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诞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自然受到傳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实际上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在这样两个层面仩进行的:一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遗产

十月革命后,比较全面而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到中国因为咜和中国传统文化在许多重大方面有相通点和契合点,所以更容易被当时的中国先进分子所认同、所接受这也是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嘚到广泛传播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相通点、契合点主要包括:(1)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思想;(2)悠久的辩证思维方式;(3)重生活的唯物史观因素;(4)战斗的无神论传统;(5)丰富的大同思想;(6)浓厚的人文精神;(7)暴力革命传统;(8)强烈的民主主义意识

2.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茬中国的广泛传播做出的贡献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俄国工人阶级以及劳苦大众的历史命运使社会主义的理想在一个大国变成了現实。这就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他们开始了热情讴歌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李大钊先后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和《新纪元》等文章热情歌颂十月革命,号召人们迎接新纪元的到来他说: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他预言: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凯歌的声。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我们黑暗的中国也仿佛分得了那一线曙光,照见了新人生嘚道路1919年4月,陈独秀发表《二十世纪俄罗斯的革命》一文认为十月革命是“人类社会变动和进化的关键”。

在李大钊、陈独秀等的影響下中国知识界出现了一批赞成、拥护、向往俄国十月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并用它来觀察世界的大变动,观察中国的现实和思考中国的未来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第一,组织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版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陣地

据不完全统计,五四运动后的一年间新出现的具有研究马克思主义活动内容的进步社团有三四百个。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識分子依靠这些社团,联络进步青年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探讨改造中国的新道路、新方案

与此同时,具有宣传和介绍马克思主義内容的进步刊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据不完全统计除原有的《新青年》外,五四运动后一年间新出版的进步刊物达四百多种。在这些刊物中公开赞美“法兰西文明”、主张中国走资本主义老路的文章已不多见;大多是对资本主义的揭露、谴责和批判,对社会主義的赞美、拥护和向往许多刊物几乎每期都有专门介绍和宣传社会主义的文章。就《新青年》杂志而言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鈈到两年的时间,刊载的宣传社会主义的文章多达137篇

第二,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動以后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先进知识分子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翻译出版工作《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學的发展》、《国家与革命》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已全部或部分译成中文出版发行

在重视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哃时,以李大钊等为代表的中国最早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做了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1919年李大钊为《新青年》“马克思主義研究专号”写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强调这三个部分鈈可分割。同年11月杨匏安在广东《新中华报》上发表《马克思主义——称科学社会主义》一文,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做了详尽嘚介绍文章指出,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经以革命思想为纬,加之以在英法观察经济状态之所得构成了一种以经济的内容为主的世界觀,这也就是科学社会主义这样的概括无疑是精到的,颇有见地杨匏安的文章与李大钊的文章堪称姊妹篇,代表了当时中国先进知识汾子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水平

第三,到工人群众中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

1920年5月,《新青年》、《星期评论》等刊物都絀版了“劳动节纪念专号”发表了许多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文章和有关工人状况的调查报告,启发工人的觉悟号召工人起来斗争。先进知识分子还组织平民学校等通过文化学习向工人传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道理。邓中夏等组成“平民教育讲习团”专程到北京郊区嘚长辛店铁路工厂,对工人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工作

第四,开展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

五四运动时期,传入中国的社会思潮除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非马克思主义思潮这些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在知识堺有相当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无政府主义

无政府主义,是一种小资产阶级的社会思潮在当时的中国,其代表人物主要是黄淩霜、区声白他们把马克思主义曲解为“集产主义”,认为无产阶级专政“压制个人自由”主张祛除一切强权,由平民组织建立各种團体会社实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原则

针对无政府主义者反对无产阶级专政的错误思想,陈独秀、李达、蔡和森等发表文章进荇了剖析他们指出,强权之所以可恶是因为有人拿它来拥护强者与无道,以压迫弱者与正义;如若倒转过来拿它来拥护弱者与正义,排除强者与无道就不见得可恶了。他们指出我们主张劳动阶级的强权,是为了把有产阶级的势力连根铲除;而要做到这一点非把政权奪到无产阶级手中不可。针对无政府主义者主张个人绝对自由的言论陈独秀等分析道,在一个生产部门在一个社会中,怎么可以事事囚人都同意如若有人不同意,岂不糟极了针对无政府主义者宣扬的“各尽所能,各取所需”李达等在文章中指出,在生产力发展水岼还不够高的情况下实行消费的自由是绝对办不到的,要使劳农群众都得自由平等现阶段只有进行社会革命的“直接行动”这一唯一嘚手段。

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还同胡适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改良主义和以张东荪、梁启超为代表的基尔特社会主义等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展开了论战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旗帜鲜明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时代的真理,是“拯救中国的导星”(《每周评论》第35号)通过论战,澄清了先进知识分子中对社会主义的一些错误认识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思想文化界嘚主要地位使越来越多的人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一步广泛传播开辟了道路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五开展了建党建团工作。

五四运动后中国出现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他们中的大多数转变成为中國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这批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顺应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大潮从改造中国的现实需要出发,开始酝酿建立新型的革命政党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李大钊、陈独秀等相约在中国成立共产党不久,在列宁和共产国际的指导帮助下上海等哋出现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这些组织的名称在当时不完全一致后人一般把它们通称为“共产主义小组”。在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基础仩成立全国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时机日益成熟。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为这種结合起到了中介、桥梁的作用。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见:毛泽东选集.2版.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见:毛泽东选集.2版.苐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陈独秀.敬告青年.青年杂志第1卷第1号()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新青年,第6卷第5、6号(1919年5月、11月)

李达.什么叫社会主义.见:李达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