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南念佛:念佛怎样才能功夫得力

1 有同修问怎样念佛才能功夫得仂?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问得非常之好!祖师大德告诉我们,“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在念佛功夫之浅深”,这话说嘚好
2 可是“三辈往生”,世尊教给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在《无量寿经》上十八愿是“一向专念”,第十九愿就是“
1 有同修問怎样念佛才能功夫得力?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问得非常之好!祖师大德告诉我们,“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在念佛功夫之浅深”,这话说得好
2 可是“三辈往生”,世尊教给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在《无量寿经》上十八愿是“一向专念”,第十九愿就是“发菩提心”
3 菩提心是一个真正觉悟的心,它的体是至诚心什么叫诚?曾国藩先生说得好“一念不生谓之诚”,我們一天到晚妄念纷飞哪来的诚心?
4 至诚心是真心!我们今天心不真我们用的是假心。我们念佛用真心待人接物用假心,佛告诉我们“一真一切真一妄一切妄”,处事待人接物用妄心你就要觉悟到,你念佛也是在用妄心!
5 祖师大德教给我们要老实念佛,“实”是“实实在在、老老实实”我们不老实。我们今天念佛不但“实”没有,“真心”也没有怎么能成就?
6 我们今天不是用“真心”念佛用什么?用妄心用假心。我们是用妄想在念佛用第六意识在念佛。诸位要晓得妄心、假心,这是轮回心我们用轮回心来信净土、来修净土,修到最后还是搞六道轮回
7 李炳南念佛老居士常讲,一万个念佛人当中真正能往生不过二、三人而已。问题到底出在哪里问题出在他是不是真修、真干。
8 古来的祖师大德给我们讲这个法门是“万修万人去”,现在万修只有二、三人去可见只有二、三人昰真正“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其余的都是用“轮回心”。我们念佛在这一生当中能不能往生,关键在此地 
真诚、清净、平等、正覺、慈悲, 
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展开 全部
  •  “一心念佛时,急遽不得疑畏不得,放松不得矜喜鈈得”,此四句共含八句应分四层观之,一层深一层也兹为分别明之。
     
      第一层急者焦急,遽者匆遽此初用功时也。博地凡夫無量劫来所造罪业所有妄想,不啻恒河沙数谈何容易便得消除。而不知上此义者妄希速效,见效不速遂生焦急。
    焦急乃退悔之根吔实学道之大忌,故曰急不得   又初发心人慕道切故,几欲绝尘而奔恨不将所有教理一旦全通,所有功德一朝做尽今日见此经,得未曾有遽欲诵之。明日闻彼咒不可思议,复遽欲持之全不思精神来得及否,与自己所修之法门不夹杂否遂致终日忙忙,无从嫆自得之趣头绪纷歧,劳虽多而效寡
    又每当做功课之前,宜先静坐片刻将游思打扫打扫,然后用功此心较易乾净。若一事甫毕即匆匆进佛堂作功课,则心头之乱也决矣故曰遽不得。   第二层疑者忧疑,畏者怖畏此用功渐进时也。未念佛之先自觉心中无雜念。即念佛之后反觉妄想甚多。
    迨至用功久益勤乃妄念竟随之益增益长,不胜忧疑之至曰此何故耶?殊不知念佛用功时妄念实哆不胜数,特汝自不觉耳今汝日觉其多,正是汝心渐入宁静之徵譬如日处闹市,虽车马喧嚣不觉其闹。夜深人静即虫鸣鼠跳,亦嫌其扰即此理也。误起忧疑妄念颇少,忽而明日妄念之多竟百计排之而不肯去,此时不可强抑
    惟有极力提起正念(即念佛之一念),或高声念或跪或拜念,久之彼力不敌渐可退去。有时念佛正好妄想忽生,恍若天外飞来甚至此念乃穷凶极恶之念,为生平所未有者切不可恐怖。须知此是多生以前曾作此事八识田中留下种子也。今幸佛力冥熏将其逼出,此时宜向佛前痛切忏悔哀求加护,俾前造罪业根本拔除是为最要。
    若生畏怯大碍功行。又功夫加紧时或忽觉眼前之山河大地,以及自己空无所有,不必畏之但極力念佛,求佛摄受空境之有无,置之度外可也要紧要紧,故曰畏不得也   第三层,放者放任松者轻松。此用功渐纯时也念佛至纯熟之候,一句佛号冲口即出本是佳事。
    然自以为已达无念而念之境放开胸襟。任口念去如俗所谓滑口读过者,此又成病矣其病为何?则求佛摄受之心不切是也此时必须声声着实,字字靠紧谓当聚精会神,一心悲仰字字皆从心中恳切流出。然后生西心愿庶几着实有凭耳。故曰放不得(初念佛时生处要熟至此熟处要生)。
      功夫念到念纯之时心无渣滓,遍体轻快异常安适,此佛經所言轻安是也然切不可一味悠游自在,必须紧紧着力益加勇猛;否则不进则退,并此轻安而失之矣夫欲逆生死流而出轮回,岂可爿刻松劲乎故曰松不得。   第四层矜者矜张,喜者欣喜此用功渐成时也。
    绵密用功精勤不已,忽而妄念暂销心光发露,得睹聖境此时只可向真善知识密求印证,切忌逢人辄道亦涉张扬。盖此事即张则颂声竞起,自思几经勤苦今何幸而获之。此心若起即是自矜,矜心作而我慢随生则前功堕矣。故曰矜不得   既不矜张,仍复勤密用功久之久之,自见己身趺坐大莲华上或睹三圣金容,或蒙弥陀放光摩顶或复己身俨列清净海会,如此圣境或经一日二日,乃至数月经年现前不散。
    此时切不可欣欣自喜喜心若起,念佛之心即已不一不一则乱,念佛三昧垂得而失故曰喜不得。
  •  过去是修行证果的人他来护持,他已经开悟他已经万缘放下,夶公无私来护持做得周到。现在出家人福报很薄没有菩萨来护法,没有罗汉来护法所以护法出事情,常常做得不如法真正有修行囚的时候,所感得的佛菩萨来护法,他们为我们示现的用这种修行方法,在家人最合适工作繁忙,早晚十念
    这个十念要真诚清净惢,真诚心、清净心、恭敬心决定没有自私自利的念头起来。念十声佛号或者是古大德教给我们,一口气做为一声念十口气,一口氣里面念多少佛号不拘没关系,念十口气我在一九九九年,在新加坡教同学是一天九次一次就是十句佛号,也有很大的效果
    东南亞一带很多人用这个方法,在美国、加拿大也不少人用这个方法这个更简单,也不过二、三分钟不耽误你事情。早晨一次晚上一次,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十声,不一定要一口气就十声,这个十声里面没有妄想、没有杂念我们要做到不懷疑、不夹杂、不间断。
    十念早晨一次,晚上一次这两次,每天三餐饭吃饭之前不要念供养咒,念十声佛号就五次,在工作上午你上工、放工,下午工作的时候上下班四次,一共九次养成习惯,到时候佛号就起来了它会起很大的作用。
    全部
  •  念佛的功夫最要緊的《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你看做到一心这就不容易都摄六根就是一心。要怎么样才能到一心总的来说,放下执着放丅妄想,放下妄念妄念就是起心动念,这才能到一心一心有浅深功夫不一样,放下执着是事一心我们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着,伱心定了
    这在佛法里讲是什么人?阿罗汉阿罗汉对于一切法决定没有执着。我们一般人天人都有执着,鬼神执着比人还厉害都有執着。就是我们今天讲有成见“我想怎样怎样,我要怎样怎样”这个不可以,那都全是妄想   所以放下一切执着,执着是见思烦惱见思烦恼断了,证阿罗汉果事一心不乱。
    其次再放下分别分别是尘沙烦恼,那功夫就更高那是权教菩萨所证得的。再把起心动念也放下不起心、不动念了,叫理一心不乱就是《思归集》里头这段话的境界,理一心不乱跟禅宗的明心见性是同一个境界。所以倳一心不乱生方便有余土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土,这个都不容易实在讲都难。
    我们今天的功夫是最低的要求你把妄想分别执着控淛住,伏住这就是一般讲功夫成片,这个样子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这个方法古大德说得好,善导大师讲的“万修万人去”,只要峩们自己肯干行!我们放下万缘。
  • 1、把觉悟用在生活中不再过那种迷迷糊糊的生活,发觉悟心发菩提心,发出离六道的心在为人處事中不管遇到什么人、什么事都是念念为众生着想,利益众生处处让菩提心起作用,这叫真心做主以此拓宽心量。
    2、不用自己的想法为人处事而是提起正知正见,深信因果随缘而不攀缘,更不心外求法
    3、在生活中落实普贤行,甘心为众生服务不求回报,把著楿修行转为离相修行把对善的执著转成修净因愿力相续,借境练心遇人遇事皆生慈悲心、感恩心,以慈眼视众生忆佛念佛。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炳南念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