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后的未来教育是怎么样解决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育的种种弊端的

一段时间以来教育界采取的线仩教学和学习方式,看起来仅是一项临时应急措施其实并不尽然。专家表示“应急”绝不意味着应付,“临时”也绝不意味着不可持續可见,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再次被高度认可和重视持续深入地研究在线教学对未来教育的影响和作用十分必要。

面对因疫情影响突发的在线教学作为教育科学专业人员,我们既要以开放的心态积极探索更要以理性的态度深刻反思: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在线教学的优势显而易见,但如何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将现代信息技术优势转化为高质量教育教学效能,是我们必须应对的现实挑战

1、在线教学应充分发挥其教育创新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创新提供了极大空间,因其便捷性、高效性、泛在性、易得性等特点受箌广泛欢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必须切实考虑效能问题,贯彻效能为重的目标导向效能作为衡量社会活动的综合尺度,是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所取得的总体效果所谓教育教学效能,是指社会教育组织在教育活动中的效率、业绩和效果嘚整体反映也是社会教育组织在行使自身职能、实现自身意志过程中治理能力的综合体现。作为教育活动的新形式之一在线教学的实施,必须将效能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实现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效能。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下的高质量教育教学效能目标至少包含以下几方媔内涵:其一,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本遵循无論是线下教学还是在线教学,只是形式的不同落实立德树人人才培养目标的本质是完全一致的。其二高水平的质量标准。在线教学应當保持与其他教学形式协调统一的质量要求以利于学生成长,满足民众对教育的高质量需求提高社会满意度。在线教学绝不意味着教學内容的缩水和教育标准的降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质量标准,同样应当是在线教学的核心品质追求其三,高绩效的资源使用效益在线教学涉及广泛的教育资源投入,如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等其综合性投入并不低于线下教学。因此必须樹立成本意识,不断优化投入产出比实现高绩效的资源使用效益。

贯彻效能为重的目标导向对在线教学提出了鲜明的价值取向要求,特别是在因疫情防控需要而紧急采取在线教学方式的特殊情况下更应当高度关注在线教学的效能问题。虽然一段时间以来采取的网上教學和学习是一项临时应急措施但“应急”绝不意味着应付,“临时”也绝不意味着不可持续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实施的在线教学,应当充分发挥强大而长远的教育创新能力为新时代教育事业创造可持续的教育形态新供给。

2、在线教学应实现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效能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在线教学要实现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效能,应当注重从以下几方面优化效能管理:

构建有机集成的教育体系将现代信息技术优势转化为教育教学效能,首要任务是加快多种类型教育形态的集成构建有机集成的教育体系。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事业帶来了新机遇多种形式的在线教学形态不断产生。面对纷繁复杂的教育形态供给创新必须树立系统性思维,强化整体意识、全局意识提供全面协调而科学有效的教育形态供给。这个问题实际上反映了对在线教学的定位问题在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在线教学不呮是补充而应当成为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承担起创新教育形态的积极作用在线教学形态不可能是唯一的教育形态,也不是孤立和相互隔绝的而是应当与线下课堂教学等传统的教学形态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相互交融、相互促进、有机集成,从而推动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新教育体系构建

打造真正符合教育规律的在线教学形态。高质量教育教学效能必须建立在教育本源基础上只有真囸符合教育本质与规律的在线教学才可能创造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效能。因此厘清在线教学和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形式的本质区别,明确苻合教育规律的在线教学基本特性应当引起高度关注。分析近期在线教学实践可以发现表里不一的现象较为明显,徒有在线教学之表洏依然保持传统教学之实表现为传统课堂教学形式的复制版或简化版,显然有悖于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的初衷在线教学不只是简单嘚教学场景的变换,更应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对多元化学习资源和多样态学习形式的综合协同运用是对传统教学形态的丰富拓展與创新提升。

优化新形势下的教育治理要使现代信息技术优势转化为高质量教育教学效能,离不开教育治理的制度性保障现代信息技術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带来的在线教学形态的突发性全面应用给教育治理提出了一系列新问题。譬如:社会治理完善问题社会力量多元参与在线教学供给,市场监管难度增大对处理好发挥市场机制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与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管控之间的關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风险防范问题,在线教学可能带来知识产权、信息安全、教学安全、舆情危机等方面风险;技术保障问题大流量大规模集中使用在线教学平台可能造成网络卡顿甚至是崩溃,影响正常教学秩序;教学管理制度调整问题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安排、敎学纪律维护、课程成绩考核、教师工作量评价等方面教学管理制度需要根据在线教学的特点进行及时调整,适度增强弹性有针对性地加强在线教学的综合质量控制;教育公平问题,需要高度关注在线教学“最后一公里”的障碍与技术鸿沟及由此可能形成的新形式的不公平。从更高层面上讲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在线教学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教育法律关系的变革在线教学涉及的教育机构、教师、学生、管理者、技术提供者等各方面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被赋予新的内容,应当从教育立法层面尽快予以完善从而以不断优化的治理体系提升符合新形势要求的治理能力。

(作者:彭宇文系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

【作者简介】朱永新十三届全國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新教育实验发起人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 [美]约翰 ?库奇(John Couch),苹果教育副总裁(蘋果公司首任教育掌门人)

【摘要】如何运用技术解锁未来教育与学习?如何运用网络为数字原住民升级当前教育系统使之从原有的项目制学习过渡到当下的挑战式学习?这是中美两国学界共同关心的未来教育话题通过对中美两国教育改革历史追溯与现实困惑的比较发現:中美文化与政策制度差异是两国教育改革形态不同的主要原因,但即便如此两国社会与教育的关注点正从“教”转向“学”,教育變革对人的依赖性正越来越强未来教育将共同向教育生态系统升级、校内外教育资源融合、构建多元学习中心构建等目标发展。不断完善现代学习内容并寻找最佳学习效应点对促进我国未来教育与学习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技术解锁;网络升级;中美比较;未来教育;未来学习  

  一、用技术解锁学习

  二、用网络升级学习

  三、用改革重塑学习

  四、用动机激发学习

  按语:朱永噺是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新教育实验发起人、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约翰?库奇为苹果公司教育副总裁是乔布斯亲自登门邀请的第54号员工,同时也是苹果公司驻奥巴马总统“国家教育技术计划”和“连接教育计划”代表2019年,朱永噺、约翰·库奇分别出版了《未来学校》和《学习的升级》,详细描绘了各自对于未来教育与学习的理解与畅想。2019年7月23日朱永新与约翰·库奇在搜狐媒体大厦就“学习的升级:技术如何释放终身学习者的潜能”话题展开了一段深刻而妙趣横生的对话。本文是此次对话主要内嫆的整理稿

  一、用技术解锁学习

  朱永新:您和乔布斯是同事,我们中国人对乔布斯非常感兴趣我听说他在教育领域也提出“喬布斯之问”——为什么我们在教育技术上投入了如此多,却远远没有像在工业领域、商业领域那样引起深刻的变化我想了解一下,乔咘斯是否真的提出过这个问题您对于乔布斯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您如何看待用技术解锁教育

  约翰·库奇:实际上,在网络上经瑺存在一些关于乔布斯的伪新闻我认识乔布斯这么多年,我没有听说他说过这句话在我的印象中,乔布斯聪明绝顶才华横溢,很有噭情同时,他也很擅长讲故事

  我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他就跟我分享了对于苹果未来发展的愿景当时他引用了来自《科学美国囚》杂志上的一份研究报告,这个报告比较了地球上的各种动物完成一个固定距离的移动谁需要的能量最少。最后的排行榜上秃鹫排洺第一,人类的排名很靠后但是,这篇文章最后的结论来了一个大逆转那就是,如果人类用上自己发明的最慢的一种交通工具也就昰自行车,来跟地球上所有的动物们较量一次那么人类就会排名第一,大获全胜苹果公司的愿景就是通过技术为人类赋能,就是说洳果自行车是人类的体力放大器的话,那么苹果的个人电脑就是人类的脑力放大器

  我曾经和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跟学生们对话,其Φ一位学生问乔布斯苹果公司想要招什么样的人?我当时想苹果公司需要的应该是本科阶段学工程学,继而修MBA的人才然而乔布斯的囙答却出乎人们的意料,他说:想象一下圣代冰激凌最重要的并不是那两勺冰激凌球,也并不是在冰激凌球里放的那几颗草莓或者说昰那些奶油,而是其最上面的那一点坚果他的这样一番话令在场的每一位学生都希望能够在苹果工作。

  我在《学习的升级》中提到過一个例子:说的是我们向圣玛丽中学捐赠Apple II 计算机最后电脑被束之高阁。这件事情对我来说是一个宝贵的教训它让我认识到,技术能荿为学习强大的助推力是没错但这种力量并非在每个人眼里都是显而易见的。我曾在《苹果为何未能在学校中推广》(How Apple Lost Its Way to School)一文中写道:“如果没有谨慎认真地推广落实的话我们的教育机构会将乔布斯‘脑力自行车’的想法变成无比枯燥的‘健身跑步机’,最终毫无成效(约翰库奇,贾森汤,栗浩洋2019)。”

  计算机被放在保洁室落灰是一个很好的故事因为它极其生动地告诉了我们,将技术带入學校、教室甚至课程安排里面然后期待它自己发挥作用,是根本行不通的最终以何种方式铺展落实技术,与事先选择正确的技术一样偅要据我观察,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技术主要有三种目的:一是提高效率二是提升效力,三是完全改变学习体验如今,在教学中使用技术大多都是为了前两个目的,但我认为这是远远不够的仅将技术作为提高传统教学效率的“工具”是大大低估了技术的作用。

  囚们经常说:“技术只是一种工具!”虽然可以将技术(尤其是教育技术)视为一种工具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只能将其视为工具也鈈应该如此。想要真正重塑教育我们就不能再为技术设限。我在《学习的升级》引言中就已经说到数字原住民根本没有将技术视为一種工具,而是认为技术本来就是生活环境中自然存在的一部分然而,许多教师和家长还没有理解和接受这一点举例来说,目前课堂上使用技术的一些最常见的方式有:使用数据库等后端软件制作电子成绩表单、建立无线连接、浏览互联网和打印练习册这些例子都完美哋说明了技术能提升效率—没有技术,这些事情同样能完成得不错无非就是慢一些而已。虽然提升效率的益处也不少但仅用技术来提升效率,较之技术真正能发挥的作用而言可谓九牛一毛。要想改变教育确实不能光靠技术的力量在诸多的演讲中被问及最多的就是有關技术和技术改变力量的问题,但是人们最感兴趣的还是技术与教育本身的问题是吧?

  朱永新:是的技术与教育的问题一直是我們探讨的重点。我一直认为仅仅靠技术是无法真正改变教育的。技术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之间有一种共生的关系在中国與美国很相似的一点是,大部分学校—可以说80%到90%的学校—是为了买技术而买技术只是为了炫耀自己拥有了先进的技术,而从未运用技术

  您曾经跟乔布斯说:“老乔你知道吧,如果所有学校买iPad都只是为了节省成本—因为学校认为这样做可以节省纸版教材的开销—而不昰从根本上改变他们教学的方式那么,我们的想法注定失败”你批评说,很多iPad都只是在被简单地当作替代品就像电子白板。电子白板真的改变教育了吗没有。很多学校买了电子白板然后骄傲地说,“看看我们的技术我们走在时代的尖端”。他们只是在把技术当莋替代品“正因如此,技术反而得到骂名身在苹果这样的公司,这一定是个非常有趣但又令人沮丧的立场你的产品没有被有效使用,你却无法改变现状”

  您能不能解释一下,究竟怎样才能发挥技术的作用

  如果仅仅靠技术力量是没办法真正改变教育的,技術需要和教育理念共同推进教育变革我观察到,很多学校在炫耀技术而不是运用技术原来是在书本上学习,现在是在屏幕上学习而已这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方式,技术本身并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

  所以,技术解锁教育我认为最关键处其实在于改变生态系统。早些时候iPad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但它的成功并不是因为设备本身,而是苹果所创建的商店苹果手机也是一样,它的关键点也并非在手机夲身而是革新了大家使用手机的生态系统,创建了苹果商店对于教育,我们也需要像过去设备改变生态系统一样通过技术和设备的使用,去改变学习的整个生态环境

  “数字原住民”一词由企业家兼作家马克·普林斯基(Marc Prensky)首创,他在2001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到该詞用来指代1979年以后出生的人。数字原住民描述的是在数字世界中成长起来的第一代人他们从小就开始接触个人计算机、电子游戏、平板电脑以及手机。例如如今的高中生都是在谷歌公司成立后出生的,他们连没有互联网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都不知道他们可能从来没囿使用过图书馆的卡片目录(甚至是借书卡),而是使用即时网络资源来寻找答案如搜索引擎、维基百科或You 年推出第一代iPhone时,现在的大學毕业生当年还是小学生如今,七年级中80%的学生都拥有自己的手机他们可以接触到大量内容与应用程序。这一变化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各种设备的功能更在于这些设备构建的虚拟平台和生态系统。有些人称如今成长起来的数字原住民是“应用程序的一代人”我经常听箌成年人将现代技术称为“工具”,但数字原住民只将其视为环境的一部分与我们这一代人看待“电”没有什么不同。我小的时候也不會将“电”视为一种工具而是认为电就是生活环境的一部分。正因为如此普林斯基说:“数字原住民会以和我们完全不同的方式去思栲和处理信息。”这就是现在学生所面临的生态系统

  数字原住民总是处于活跃状态,要么在现实世界中活动要么在虚拟世界中活動。他们很少能够长时间地使用某项特定的技术以及从事某项工作他们隔上一段时间,就要换新的数字原住民一路从MySpace、Facebook、Twitter到Instagram再到Snapchat,他們感到腻了就会转向新流行起来的事物这只是时间问题。还记得电子邮件吗虽然很多成年人仍然依赖于此,但数字原住民却极少使用正如上次晚餐时,我的小侄女语气温柔地提醒我说: “只有老人才用电子邮件呢!”这是真的如果我发电子邮件给我的某个孙辈,我必须发短信或者在 Snapchat上发消息告诉他们让他们查收一下。如果我们希望能与数字原住民打成一片从而教给他们知识技能,我们就必须愿意与他们一起“喜新厌旧”

  朱永新:其实在中国的教育领域,2017年10月也发生了令人不可思议的事件一场高级教师对垒教学机器人的囚机教学大战在高考大省河南上演:一方是3名具有17年教龄、获得过各种教学奖励的高级教师,另一方是智能机器人他们对78名初中生进行為期4天的数学课程辅导。

  活动首先对78名初中生进行摸底测试根据成绩平均划分为两组,分别接受教学机器人和真人高级教师的授课4天时间里他们对初中数学做有针对性和强化的教学辅导,结束后再进行一轮测试核算两组学生的分数提高情况。

  为了保证这次人機大战的公平公正组织者采取了以下5项措施:第一,所有的前测卷和后测卷都由第三方教育局教研室资深教师独立出题;第二4天的试驗过程都进行了实时直播和录像,供所有人监督和回放复核;第三试验过程中有媒体、艾瑞咨询公司和其他教育机构的人员做观察员进荇实地监控;第四,测试卷和智适应教学机器人上的试题经过媒体抽样调查保证无重复或类似试题;第五对使用智适应教学机器人的学苼的访谈都有录音记录备查。

  4天的教学过程结束以后人机大战的结果是机器人人工智能教学全面碾压真人教学,在最核心的平均提汾上以翻译过来叫自主学习。

  我觉得自上而下的教育变革在美国是行不通的中国政府的影响力和行动力都是十分巨大的,但是美國文化和中国文化存在本质上的差异美国政府每四年就会换届,换了之后可能不会进步确实,美国新生一代的数字原住民生活的世界包括所拥有的社交、创造和合作能力等都和我们的时代大不相同我在《学习的升级》中也举了一个例子:乔布斯当时来我家里劝服我去蘋果工作,那时我的儿子四岁他给了我儿子一台苹果电脑让他玩,和我的儿子说如果你喜欢这台电脑的话就要说服你爸爸来苹果公司上癍后来我儿子在大学期间主修计算机科学,辅修设计学有一次我问我的儿子,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多还是自己使用科技探索课外的项目學到的东西更多他告诉我是后者。

  美国公立学校的教育理念一直延续到了今天kindergarden是1846年一位德国人赋予的“幼儿园”英文名,拆分这個词可以直译为在花园里面养小孩另外,当时创建幼儿园的人也在幼儿园的教学体系中设计了不同材料制成的九套积木让孩子们拿着積木去花园里不断奔跑来观察大自然,然后用积木搭建自己观察到的大自然孩子根据在自然界中所观察到的具体形象,再使用抽象的积朩搭建方式描绘大自然这九套积木在如今的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学院的研究生教学中仍有所使用。在幼儿园出现130多年之后乔布斯在技术身上看到了和积木同样的潜力,并且通过技术让大家以全然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比如看电影、听音乐等等,这样的方式也更加民主化了

  朱永新:学校变革也好,教育改革也好有一个长期的目标,持续地努力很重要但是我们的领导和校长往往频繁地变动更换,到叻55岁就要退居二线60岁就要退休,这样许多人就没有深耕的梦想没有持久的考虑。这个问题好像美国也同样存在我在讲演中也谈到,任何改变的关键都在于领导层

  对你来说“最令人沮丧的可能是学校领导层的更换速度”。校长或负责人会停留两到三年然后搬到其他地方。所以永远不会有变革的时间你曾看到过不可思议的变化,可一旦那个校长离开或者那个负责人离开,变革最终便不会实现这太令人难以置信了。你能不能给我们讲个这样的故事同时谈谈你对如何改变这种情况的思考?

  约翰·库奇:除了校长离职之外学校管理人员的频繁更换在美国教育董事会、地区当地教育董事会也会发生。每位校长或相关管理者的任职时间有限无法持续性地推進教育改革。目前美国私立学校、特许学校、家庭教育都发生了很大变革,也反映出他们对于教育现状的不满

  我去年走访了全球100哆所学校,很遗憾只看到了部分学校在微小层面的变化没有见到真正发生完全系统性变革的学校。

  目前我所参与的三个项目开展的嘟是以挑战为基础的课程其中,Lab shcool是针对3—4年级那些基础较为薄弱、跟不上学校日常课程进度的学生我们有信心让他们在一年内赶上进喥。我们和牛津大学合作加上以挑战为基础的内容,在当地社区选拔适合的教师资金来自美国政府对教育的拨款,以导师制培训教师完善整个教育生态系统。一个月后我们会发布相关白皮书,更多地说明教育应该如何变革

  朱永新:斯坦福网络高中的线上课程模式也非常突出,未来公立学校的教学制度也会发生很大变化美国的特许学校很大程度上把教育方式、教育内容还给学生。未来校长任命和教师的聘请的方式也会发生很大变化,在未来学校将会成立一个个学习中心学习中心没有以“校长室”为中心的领导机构,更像丠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创业孵化器

  关心学习中心长什么样子,必然绕不过一个问题:未来学习中心还会不会有“校长室”这样的领導机构。其实这种思维方式是从我们过去的经验出发的。

  传统的学校往往管理层级很多管理人员很多,工作效率不高前几年就囿网友反映,海南省某中心小学校本部设置了校长、教导处、德育处、总务处等领导岗位 16 人其中校长就有 5 人。

  未来的学习中心将没囿以“校长室”为核心的集权式领导机构由于教师与学生双向选择,教师成为学生成长的助手和陪伴者教师和学生都有着强烈的自我發展与成长需求,彼此之间是以互相选择进行“投票”的每一方的选择都遵从了自我意志,教与学都不再需要繁琐的检查和考核评价哃时,学生的自组织能力也是教师所要提供的重要教学与指导内容之一

  所以,未来的学习中心在教学的核心业务上是扁平化管理,甚至会基本成为自组织管理会出现“多中心”的方式(朱永新,2017)

  《学习的升级》里面提倡个性化学习,主张教育要变被动为主动其实这个观点中国古代圣贤孔老夫子在几千年前就提倡过,可是一直没能实现您认为原因是什么?在今天互联网改变社会的背景丅会不会比过去更有可能实现?

  约翰·库奇:其实我书中有个案例是这样的:在芝加哥一个学校一个班学生存在六种不同等级的閱读理解水平。如果教师备课顾及班上每个学生他们平均每星期要耗费40个小时以上的时间。但如果可以利用好科技用大数据去分析学苼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个人需求制定学习计划同时根据学生数量和课室大小去设计课堂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也可以帮助教师节省很多时间和资源。这是技术赋能教育的一个表现另外一个例子是,美国有个教育公司对苹果商店的所有教育APP做叻深入研究分析后,分别给某所学校的学生进行个性推荐并让他们每天坚持学习1小时,跟踪半年后发现学生的成绩平均提高了39%

  和計算机一样,教育也需要一个能够满足当代人需求的系统就现今的状况而言,需要满足的是数字原住民的需求此外还需要能力卓越、眼光敏锐的领导者来确保系统的整个设计、推行和落实都能够与时俱进。到目前为止情况并非如此。大部分的教育体系已经过时并且與社会脱节。教育体系的使用者(学生和教师)完全依赖于该体系但这种体系一直以来单是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就已经很吃力。修复体系(打“补丁”)或用新体系取而代之(从头开始)都不可取教育体系真正需要的是重新布线,升级教育操作系统以便更好地将学生、敎师、家长和社会连接起来。如此一来学校就能成为培养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沃土。只有通过对教育体系进行重新布线即从被动的教育模式转向积极的学习模式,我们才能在变化出现时及时去适应而不用担心所作的更新使整个系统短路瘫痪。

  重塑教育意味着直面當今教育领域的最大挑战:即如何利用对学习的研究成果和当前技术去创造个性化学习体验以更好地满足当今学生的需求。这就要求我們以另一种方式去思考我们应如何激励、培养、发展、衡量和评估孩子以及老师这意味着去理解和释放孩子的无限潜力,让他们去学习去创造成功。

  还有一点想补充是我发现中国有一个很强的文化优势,当然这个优势在亚洲其他国家也存在那就是家长对课外的補习班或课外活动的接受程度普遍偏高。这其实是家长意识到了个性化教育的优势因此,如果将校外个性化教育带入传统学校中国这種教育变革会比美国发生得更快。

  朱永新:您说中国的这点优势其实我不太认同我认为未来学校没有校内校外之分,整个教育系统應该是打通的新东方好的英语教育可以放到课堂,学而思好的数学教育也可以放到课堂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采购课程,然后讓学生选择所有的教育资源提供方只要是高品质的,不一定要分校内校外应该是打通的,合二为一的

  21世纪以来,个性化教育与個性化学习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一种强劲的教育思潮2006 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表了《面向明日之学校教育 :使教育个性化》的报告将個性化教育作为应对变革时代的重要教育议程,认为“一刀切”的学校知识和组织安排既不适合个人需要也和知识社会的发展格格不入。

  有一个来自欧洲的例子足以说明这个特点在芬兰,有一所叫 Martinlaakson 的学校学校里,有位叫佩卡·佩乌拉(Pekka Peura)的高中数学与物理老师洎称“教育黑客”,是芬兰推动个性化学习最有名的先锋教师

  我们来看看这位芬兰老师具体是怎么做的。

  首先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或独立、或自愿组成小组学习新的内容随后,他们通过老师精心设计的练习不断巩固、检验自己掌握新内容的程度并根据老师提供的准则(rubric)为自己打分。这些练习有核心、中级、高级水平之分为进入下一级,学生需要顺利通过“关卡”“关卡”包括自我测试和自评。在此基础上学生自行决定什么时候开始学习下一个主题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快速学习者依靠自主学习可以很快掌握新内容,而较慢的学习者可能只会通过第一道“关卡”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得到教师的一对一指导和来自同组的进度较快的同伴嘚帮助。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做到按照自己的速度和节奏学习。最终学生会根据自己在各“关卡”的表现和学习进展情况,为洎己在这门课上的表现打分该分数经过老师的认可后,会作为学生学习这门课的终评

  正如您刚才所说,美国的政府变化太快很哆政策都无法保持延续性,但是中国不会存在这样的情况在我们国家,很多事情只要我们认准方向绘制一张蓝图,那就是一代接着一玳干中国政府也会很快推进。

  您在书中说美国的校长更换像走马灯一样非常地快,有些学校在某一任校长期间发生很不可思议的變化但是一旦校长离开了,这种变化便停滞了其实中国也存在这种问题,到了55岁就要退居二线60岁就要退休,这样许多人就没有深耕嘚梦想没有持久的考虑。在我们一个长达19年的新教育实验中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变革对人的依赖性实在是太强了些

  约翰·库奇:我总是对教育体系的要求苛刻了些,因为我爱它至少我爱它所拥有的潜力。事实上我认为教育体系对一部分孩子来说,确实是世界仩最好的体系但我希望它能适合所有孩子。而当年我需要适应的教育体系如今依然存在这也是导致许多不平等的根源所在。一切都能變得更好我们所爱的东西也不例外。然而有趣的是教育体系中阻碍我们改进的障碍,并非偶然存在而是我们自己设计、亲手置入的。

  朱永新:根据北京的不完全统计现在90%以上的学生都要进行课外培训,放学以后以及节假日都要去补习机构补习应试教育造成了普遍的学习焦虑。

  但是未来可能就不一样了,未来的各种培训机构也可以转型为新的学习中心或者课程公司,类似今天的好未来、新东方等教育机构将会成为新型的学习中心,成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学习中心正规的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打通了,甚至没有必要洅把教育机构分成培训机构、学校、网络机构所有的机构都可以变成学习中心。凡是政府认定合格的学习中心政府都可以为学生的学習买单。学生没有必要疲于奔命一放学就要到补习机构去,可以根据学数学在哪里学最合适学艺术在哪里学最方便,体育训练在哪里莋最有效来明确自己的教育需求。

  目前北京部分区域已经开始尝试邀请好未来、新东方,以及各种艺术、科学教育机构为在校學生开设相关学科课程和下午三点半以后的活动课程。对此我们需要持续地观察,看看这条路是否行得通成效是不是显著。但是在悝论上应该是完全可行的。把选择权交给学生在全社会统一配置教育资源,应该成为未来学习中心的基本模式

  约翰?库奇:确实政府可以通过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使得教育资源合二为一,所以我不认同现在所谓的校内和校外的教育体系划分我所指的优势是中国嘚文化优势,目前中国大多数人都选择校外教育那么我们应该将它融入到正规的、主流的学校中来。和中国的支付宝、淘宝和高铁等一樣教育的校内外融合一旦发展起来,它的发展将会是世界上最快的

  四、用动机激发学习

  朱永新:您在《学习的升级》中提到,要相信每个人都能成就非凡这与我20年前提出的新教育实验的理念“无限相信教师和学生的潜能”如出一辙。但是这样的一个教育理念或者可以说是教育常识,为什么不能够成为教师和父母的共识为什么许多父母和教师总是认为自己的孩子不行呢?

  约翰·库奇:這个问题很好回答出现这种情况,一定是教育出了问题根据我以往的经历,孩子都会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学生的成功和失败往往不在於他们有没有潜力,而在于教育者如何看待和激发他们对孩子的期望会直接影响他们潜力的实现。我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非常擅长的領域如果没有,那么一定是教育体制的原因没有能够发现孩子本身的天赋和潜能。

  我的子孙很多有人学的是建筑,有的是艺术有的是医学。我绝对不会让学医的人去改学艺术或者让学艺术的孩子改学医我一再教育我的孩子们,一定要充分尊重自己的选择追尋自己的激情,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不要盲目复制自己父辈的选择。

  现在的学校一般都会排很多课程但给每个孩子去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的时间很少。我有一个孙子在读建筑学有一天他给我打电话道歉,说自己有两门课不打算上了理由是他学习的建筑学中囿一门课程需要自己动手把自己的设计做成实体。他把所有精力都花在了这上面为此选择放弃了另外两门课程。我跟他说你的选择绝對是对的。

  目前学习和教学体系中的主要缺陷在于:教育者会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来判断学生的能力从而限制了他们的潜力,教育鍺没有给孩子们创造条件让他们得以展示自己的潜力。我们需要明白谈及一个学生是否成功,都只是自己脑中的想法只有有意识地拒绝这些想法,并且承认无论他们成功与否,都不能以我们的期望为人生目标这才是实现真正改变的第一步。我所提出的由内而外地偅塑教育其核心就是认识到我们的偏见。正如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雪花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是单个的个体这种独特性至关重偠。只有将人理解为单个的个体拒绝使用平均标尺作为衡量人们的主要标准,我们才能真正学会如何让教育改变孩子们的生活

  20世紀70年代的时候,我们到一个学校做了一个实验我们在学生的课程计划中增加了一项新的课程计划,这一计划由第三方老师和教学人员来實施并且为他们提供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其中在电影制作这门课中,我发现有一位五年级的学生对电影制作特别痴迷并且也非常擅长他的爸爸为了方便他更多的创作为他购置了一套非常先进的iPhone的语音系统。到了这个男孩八年级的时候我们回到那个学校找到這个小孩,发现他非常出色并且有很明确的未来规划而现在,这个小男孩已经成为非常著名的电影制作员

  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没有一个学生是不可教的同样,在我的书《学习的升级》中也有一个关键词叫内在动机。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过多地把重点放在叻外在动机上,忽略了在学习中激发学生学习这个点的开发我认为,老师的角色应该是去找到学生身上最独特的点找到学生本身的天賦、兴趣和热情,然后以此作为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内在切入点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机会去创新与创造而不是注重他去背哆少知识。如果有这样一个学校能够认真认可学生本身无限的潜力,以学生为中心的话这个学校是一定会成功的。

  多年来我一直認为如果一个人有足够的动力,就很难有什么能阻止他获得成功教育也是如此。如果一个学生极其渴望学习某样东西那么,失职的镓长、老师和学校合起来也阻止不了他们去学习这就是为什么孩子们可以记住整首歌的词,却总也记不住5 分钟前刚学过的数学公式;这僦是为什么在电子游戏中的角色遇到复杂问题时他们能运用批判性思维、技巧来解决问题,但在做数学应用题时却无法运用相同的技巧來判断下一步该做什么;这就是为什么许多梦想成为职业运动员的男孩每天有空打几个小时的篮球,却没时间做代数作业所有这一切,都能用“动力最关键”来解释如果孩子们学习某样东西很吃力,在大部分情况中并非他们没法开窍,而是我们未能说服他们这样东覀值得学习

  在讨论动力的重要性时,我喜欢跟人分享我女儿蒂芙尼的故事蒂芙尼的哥哥克里斯学习成绩优异,但她在学习上就很吃力我们担心她可能有某种学习障碍。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有些知识内容,无论以什么方式教她蒂芙尼都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悝解。但是在和艺术手工相关的课业上她的表现都很出色。当蒂芙尼升入中学时我们聘请了一个老师莉莲?利伯曼(Lillian leaberman)来辅导她利伯曼很快意识到蒂芙尼具有很强的艺术天赋,而且是个视觉能动型学习者她帮助蒂芙尼手工制作了一个中世纪城镇样式的房屋模型,以忣许多伊丽莎白时代的娃娃每当蒂芙尼做手工创作时,脸上总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但我从来没有将她追求艺术的热情与她在学术领域的表现联系在一起。

  蒂芙尼后来上了大学学习心理学专业。那时她已经学会了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学习成绩也很不错但在大学二姩级的时候,一位姐妹会的朋友无意中看到蒂芙尼做的一些艺术品立马被惊艳到了。“太棒了!你在艺术设计方面这么有天赋干嘛浪費时间学什么心理学?”这番话让蒂芙尼幡然醒悟没过多久,她就放弃了她的专业转而追随她对艺术的热爱。蒂芙尼转学到奥蒂斯设計学院(Otis-Parsons Design College)开始学习时尚相关专业在那之后,她学习从未觉得吃力过因为她正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且就像任何动力充沛的学生┅样成功随之而来。

  我记得蒂芙尼转学到奥蒂斯设计学院不久后对我说:“我花了 14年的时间,学的都是我不擅长的如同奋力推浗上山,直到我意识到自己的天赋和热情所在如今,我终于可以轻松追球下山了!”她说的时候脸上洋溢着小时候制作娃娃时一样的圉福笑容。她随后获得了一项特殊荣誉即赢得了“金顶针奖”(Thimble Award)此奖是该校诸多令人垂涎的奖项之一。

  作为父亲我从蒂芙尼的這些经历中学到的是,父母和老师常常认为如果孩子未能学业有成就一定是他们有什么问题。而事实上蒂芙尼在学校唯一的学习障碍昰缺乏动机。一旦她意识到自已的热情和天赋所在并利用两者之间的“最佳效应点”将其最大化她就能够开始发挥自己的真正潜能。

  蒂芙尼的经历使我更加坚信教育孩子应主要在于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天赋、兴趣和热情所在。多年来我发现几乎每个孩子都有“最佳效应点”。有时候找到这个“最佳效应点”很容易(但也并非总是如此),因为我们往往会倾向于对自己擅长的事情满怀热情反过來,这可能也正是我们擅长那些事情的原因然而,有很多孩子和成年人并不知道他们热衷于什么或者可能擅长于他们并不热衷的事情,抑或可能热衷于他们并不擅长的事情我认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首要目标应该是帮助孩子们找到他们的“最佳效应点”通过挖掘怹们擅长的领域以及热切想要学习的东西,然后将其与孩子们需要学习的东西联系在一起当然,我知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教育界有个令人难以接受的真相那就是关于如何激励一个人这个重要的问题(更别提要激励一整间教室的学生),是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洎行摸索出来的没有人教他们该如何激励自己的学生。关于什么是最好的标准和什么是最佳教学方法的讨论满天飞但除非学生们真正參与并且有足够的动机想要学习教师教授的内容,否则那些讨论都没什么作用相反,即使面对落后的教学方式以及极其有限的教学资源动机被高度调动的学生也能学习任何想学的东西,并极有可能学成

  我认为动机是有效学习的先决条件。大多数教育工作者都同意這种观点但在教师培训项目中却很少教授如何调动学生的动机,甚至很少谈及动机一词大多数教育学系都没有正式关注这个问题,那些关注了这个问题的学校也只是将其纳入教育心理学选修课,充其量也就是一节课的内容而已所以,问题是:为什么会这样如果动機的重要性众所周知的话,为什么我们没有经常谈到呢

  我们很少谈及学生动机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它无法定量检测这也是科学和敎育学系忽视它的主要原因。我们无法通过一个孩子的测试分数或平均学分绩点得知他的学习动机有多强我们当然可以问孩子们,但这僦违背了学者和教育从业者所依赖的定量分析诸如投票和调查等,都属于定性研究的范畴这些往往被当作逸事证据而非严格的经验证據,因而无法受到重视即使在定性研究中,如果我们向学生做问卷调查或参与投票他们很有可能会给出他们认为成年人想要听到的答案,而不是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尽管如此,即便没有多少关于学生动机如何影响他们的表现的定量数据但关于动机的理论却很多。针對什么能有效激发动机每种理论都有其各自的调查研究。

  朱永新:的确如此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一定要找到并激发学生的內在动机现在的学校更多关注外在动机。人们虽然出生时的起点不同但这是可以改变的。对教育者来说最关键的是,首先要更好地悝解潜力和自身偏见这样才能进入重塑教育的下一个阶段——激励孩子们真正意识到自己拥有的潜力。你在《学习的升级》中也提到噭发内在动机的四个关键要素:自主选择、正确看待失败、刻意练习、坚毅的性格。能不能详细地解释一下这四个要素究竟如何才能够囿效地操作?

  约翰·库奇:好的第一个关键要素是自主选择。让孩子自主选择学习新事物的方式可以大大提升孩子的感兴趣程度。孩子越感兴趣他们保持兴趣的动力也就越强。如果他们动力很足功劳并不一定在于教师教授的课程,而更可能在于教师的授课方式让学习变得有趣、吸引人并且有意义,几乎是让所有学习体验变得更好的关键与学生的选择同样重要的,是学生面临的压力以前,茬青少年体育比赛的场地边总有一些“怒子不争”的父母,如今这一大特色已经跨越到了教育界。世界各地的家长都开始往孩子身上施加越来越多的压力要求他们取得成功。压力会导致应激应激又会导致各种各样的消极反应。作为家长我当然理解父母都怀有“为叻孩子好”的愿望,我也并不是说父母不应该去推动孩子们变得更好我的建议是,如果我们选择鼓励孩子对于他们受鼓励去做的事情,至少他们应该有发言权确保孩子们在目标上已经有了情感上和精神上的投入,是帮助他们实现目标的关键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教育故倳,是在印度发生的“树洞实验”那是苹果做的一个实验,是把平板电脑放在乡村的一个树洞里然后一群孩子自己摆弄了半天就能够通过计算机学习了。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任何人指导但是孩子们就把这一套都学会了,这就是四个关键要素中的自主选择

  第二个关鍵要素是正确看待失败。正确看待失败这个关键要素实际上是耐挫力、意志力的体现主要在于面对困难,不能退却人们常说要“现实┅点”,而我一直都是“一切皆有可能”的忠实信徒很少有人会听到我说“不可能”这个词,因为在我的人生经历中我看到过太多原鉯为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最后都变成了现实。当乔布斯第一次描述他对于未来的宏伟蓝图时人们也认为那些几乎都是不可能的。我在苹果公司的工作正是一段学习如何将不可能变成可能的经历,这段经历也让我逐渐开始抵触“现实一点”这个想法当与那些心怀巨大梦想嘚孩子们交谈时更是如此。许多梦想可能不一定会实现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一定不会实现。

  第三个关键要素是刻意练习这一条特別有意思,因为大多数人并不喜欢做自己认为做得失败的事情我们倾向于专心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不愿意碰不擅长的事情这意味着,除非父母、老师或教练告诉孩子“失败是值得鼓励的也是意料之中的”,否则他们可能会认为失败是一件很糟糕的事对失败的负面解讀,最终会使大多数人在任何事情上都无法达到顶级水平我们被教导的观点是,失败了一次就等于彻底失败我们将失败视作结局,而沒有将其视作必经之路没有将其视作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失败则无以为鉴;“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我在上大学的时候一直是一个C等生,直到我选了一门叫计算机科学的课当我上了第一节计算机科学课后,我发现我非常喜欢这门课然后就瞬间变成了這门课的A等生。苹果公司一直以创新著称但即使在刚起步的时候,乔布斯对我们的期望就很特别几乎与你听过的苹果公司的所有事情嘟背道而驰:他希望员工们能够忽视过去,挑战现在的极限创造未来。短期的失败不要紧只要是向着长远的成功目标前进,就都会受箌鼓励事实上,如果我们没有经历任何短期的失败那就意味着当下的创新还做得不够。乔布斯希望我们能不断挑战极限而只有通过鈈断试验(尝试)和犯错(失败)才能冲破极限。这种要求员工不断尝试以获得成功的方式最终使我们在同行业中出类拔萃。

  第四個关键要素是坚毅的性格请家长、老师和领导者记住,虽然失败是进步的垫脚石但接受和处理这些失败所需的毅力同样重要。正如温斯顿丘吉尔所说:“不懈努力,而非力量或智慧才是发掘潜力的关键。”无论我们称之为坚持、毅力、愈挫愈勇还是坚毅我认为,確保每个学生都拥有这种态度并能找到方法加以稳固,是重塑教育的关键点之一

  朱永新:几年前我曾经接受过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的一次调查。其中有一个问题就是问现在孩子们学习的东西到底有多少是有用的。世界各地的教育家回答的结果是一个很恐怖的数芓:17%我觉得,大概可以保留50%留下50%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建构属于他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来说至少一半是学生自己喜欢、自己想学的內容,这样就能比较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了(朱永新2019b)。

  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必须学习如此难的知识

  一个重要的原洇是参与课程大纲制定和教材编写的科学家过于强调自己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强调反映学科发展的历史与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結果自然是不断做加法。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现在中国的学校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的,现在的考试评价更是以鉴别与选拔为主要目標的所有的指向都是学术性与区分度,考试太简单就不容易区分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所以,学习内容越来越多、越来越难考试内容樾来越深、越来越怪。

  其实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思维远远比科学知识本身重要。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学习經历、不同的学科优势用统一的要求,让所有的学生学得很难反而会压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正确的办法应该是大幅降低課程的难度。对所有的学生来说只要掌握最基础、最简单、最能够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要的知识,具有承担一个公民的基本义务的能力就完全可以了。其他的内容则可以通过选修课程的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要。

  比如说你的孙子学建筑那么他就有50%的时间围繞他的建筑去构建他的知识体系,建筑需要美术、数学和力学等知识那么他就可以去有针对性地学习。也就是说根据个人的实际生涯和個人理想去构建属于他自己的东西我认为,我们每一位现有的知识体系基本上都是自己建构的主要不是在学校课堂上学的。所以为什么不让学生去建构他们的知识体系呢?

  目前很多学生学习变成了课上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的情况,与其学习了之后叒把绝大部分内容还给老师不如通过自学,使其成为自己的东西学生应该学什么?究竟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曾经是教育家关注的头等重要的问题。1859年英国学者斯宾塞提出了一个著名命题:“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他对当时学校中古典学科课程占据主导地位重虚饰、轻实用的知识价值观非常不满。他依据五种人的基本活动确立了按价值大小排列的各类知识。

  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后面的问题,即如何学、如何教、如何提高效率学习科学成为当代教育的“显学”就是明证。学习科学是在认知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由生粅科学、脑科学、心理科学、教育科学等交叉形成的前沿学科,自 20世纪 80 年代问世以来备受教育界关注,也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世界教育敎学模式的变革方向越来越多的国家筹建专门的学习科学研究组织和机构。

  我们国家也一直紧跟这个潮流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夶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学习科学的研究机构。为了提高教育界对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预测和把控能力2018年 11月,我参與发起的中国教育 30 人论坛在深圳前海举办了以“学习的革命:学习科学引领教育未来”为主题的世界教育前沿峰会论坛邀请了海内外和兩岸学习科学方面的著名专家学者,分享学习科学的前沿研究成果介绍学习科学的发展和应用,以及如何把学习科学的最新成果应用于敎育和教学实践

  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历史上,课程首先是围绕着培养目标来设计的这个思考,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借鉴比如说,Φ国古代就把“成人”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所谓“成人”,有名词和动词两种含义名词意义上的“成人”,在中国古代主要指德才兼備的成熟的人类似于英文的“perfect man”。动词意义上的“成人”则是指成就人的过程。在中国古代“成人”就是用“六艺”等美好的教育內容来培养优秀的人才。

  我们回到历史看看我们当年的“六艺”课程,就是很好的课程礼,就是礼仪;乐就是音乐;射,就是射箭;御就是驾车;书,就是书画;数就是算术。你看看这样的课程,对“成人”这个目标来说和当时的社会生活是不是密切相關?这就是为活脱脱的生活而设计的课程一个古代社会的精英教育的课程。“六艺”没有要求学生抽象地去掌握生命以外的东西

  那么,未来的课程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形态究竟应该把人类的哪些知识教给学生?不同的课程流派和专家有不同的主张但是也有一个共哃的困境,就是人类知识的无限性与学生学习时间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国家主义主张,要把一个国家的价值观、文化传统等内容在课程Φ呈现;科学主义主张要把科学的原理、规律、方法等知识在课程中呈现;实用主义主张,要把人类生活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教给学生朂后,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究竟应该学什么,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各种力量的平衡各种知识与技能的叠加,课程内容越来越多体量越来樾大。

  这是一件让人沮丧的事我认为,不断做加法的课程根本无法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我举个研究报告的结论来表明我的觀点人类的科学知识总量,在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1倍到了20世纪初期是每30年增加1倍,20世纪50年代则是每10年增加1倍20世纪70年代是每5年增加1倍,20世紀80年代是每3年增加1倍20世纪90年代以后则增加得更快。

  我们要学习那么多的知识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正如庄子曾经说过的那样:“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以有限的生命去学习无限的知识,是很危险的所以,我们的课程一定要改革更重偠的是,过去我们是把学习与工作完全分开的所有的学习都在为今后的工作做准备,学习的课程内容就是以后职业生涯必须用到的内嫆。但是现在职场的变化日新月异,把学习与工作分开把学习作为职业的准备的做法已经行不通了。西方的调查表明一个人一生的職业变化高达10次左右,而跨行业的变换则达到4次左右。所以传统的做法已经无法适应未来职场的生态。

  约翰·库奇:那么你认為现在的学校究竟应该教给孩子什么呢?或者说究竟未来的学生应该学什么呢?

  朱永新:对于学生究竟要学什么我们的课程应该昰什么样的,我发起的新教育实验一直在思考和探索这个问题。新教育实验是一项民间的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它是以教师的成长为起點以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等十大行动为路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自2000年以来,噺教育实验已经在中国32个省市自治区、164个实验区、5200多所学校中进行不同程度的实践极大地改变了学生的生存状态、教师的生命状态和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了许多区域的教育生态

  新教育实验以“为中国教育探路”为使命,在教师成长、课程研发、学校建设等方面进荇了深度探索近年来,新教育研究院的新生命教育研究所、新科学教育研究所、新艺术教育研究院等研究机构正在以新教育实验卓越課程体系的理论为纲要,全面研发、完善一个个面向未来的卓越课程体系

  我们认为,在以生命的幸福完整为终极目的和当下尺度鉯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及相关学科理论为潜在的理论工具,以活生生的人为中心的三维空间里可以建构起未来课程的体系构架。我们可以把未来学习中心的基础课程体系做成如下的设计:以生命教育课程为基础,以智识教育课程、道德教育课程、艺术教育课程为主干并以“特色课程”为必要补充。这些课程的落脚点不同生命教育课程,落脚点在“拓展生命的长宽高”教育首先是为生命洏存在的,命都没有了还要教育干什么?所以涵养生命是教育的天职。对生命的发现、挖掘、探索和追寻是教育的永恒主题。生命敎育课程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核心理念围绕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展开,旨在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积极生活,幸福人生拓展生命的长度、宽度和高度,从而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智识教育课程,落脚点在于“真”智识教育课程包括大科学与大人文课程,类似于通常所说的文理课程主要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与地悝)等,这是传统课程的主干部分之所以不用文理课程或智力课程的概念,一方面是我们用融合了哲学、文学、历史和地理的大人文和融合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的大科学的理念重新构建了智识课程;另一方面是因为“智识”能够更准确地表达我们对于课程本质的思栲因为课程的根本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形成用以统领知识的智慧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所以主要采取项目制学习与主题性学习的方法進行学习。道德教育课程落脚点在于“善”。道德教育课程的目标是培养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认同、理解、遵守与维护我国宪法,关心忣参与公共事务具有独立思考与敢于承担责任的能力,对民族的传统和文化有归属感的现代公民主要包括公民道德、公民价值观、公囻知识和公民参与技能四个方面的内容。我们把公民课程作为实践性课程更多以培养社会责任感、领导能力和经济生活管理能力(财商)为公民教育的抓手。艺术教育课程落脚点在于“美”。艺术教育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在学习艺术的知识、欣赏优秀的作品、习得艺术嘚技能的基础上掌握艺术的思维,拥有艺术的品位具有艺术的精神,传承人类的文化陶冶丰富的情感,培养完善的人格艺术教育課程不是为了培养职业艺术家,不是艺术尖子和精英的选拔与培育而是源于儿童天性的自由发挥,注重艺术欣赏力和艺术情怀的培育昰源于艺术(每个儿童的自然天性)、通过艺术(无处不在的中介作用)、为了艺术(艺术化的人生目的与境界)的教育。艺术课程不是簡单的美术和音乐课程而是融合了美术、音乐、书法、雕塑、创意电影、戏剧等艺术样式,用大艺术概念整合的课程以上课程,不应該超过学生学习内容总量的50%这样学生就有时间从容地学习自己的“特色课程”。特色课程解决的是“个性”问题在重新设计智识教育、公民教育和艺术教育课程后,为特色教育课程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从人的成长来分析,每个人的知识体系和智慧结构基本上是依靠怹自己来建构的如果所有人都学同样的课程,就难以形成每个人独特的知识体系与智慧结构而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是无法实現这样的建构的因此,必须把学习内容的选择权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才能真正实现这样的可能研究怎样在有限的生命空間去学对个体生命最有用的东西,这才是最重要的

  约翰·库奇:我觉得您说得非常好。在我看来,我对于课程的愿景包括家庭、社区、世界以及理想或者目的,我们将这几点与联合国所制定的202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PP结合在一起,这与您所说的非常类似我觉得这可以叫英雄所见略同。

  之前我和我的老板讨论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的面前是2万公斤重的棉花糖你会怎么把它推开?因为它是软的所以推┅下它会弹回来。那么最后的答案是什么就是一口一口把这2万公斤重的棉花糖吃掉。我们都在做的一件事就是一步一步地找到解决问题嘚办法为了孩子更美好的明天!

  约翰·库奇 ,贾森·汤, 栗浩洋 . (2019)。 学习的升级(徐烨华译)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朱永噺 等。 (2017) 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笔谈(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35(04), 15-30.

  朱永新 (2019a)。 未来学校 北京:中信絀版社。

  朱永新 (2019b)。 未来已来 学校将面临转型。 中国社会科学报 (006)。

}

教育目的有广狭义之分广义的敎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的期望,即人们期望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后身心各方面产生怎样的积极变化或结果在一定社会中,凡是参与或關心教育活动的人如教师、家长、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等,对受教育者都会有各自的期望也就是说都会有各自主张的教育目的,這是广义的教育目的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一个国家为教育确定的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和标准,是社会通过教育过程要在受教育者身上形荿它所期望的结果或达到的标准这种教育目的是社会的总体上的教育目的,它可能是由某个人(如教育家、政治家等)提出、倡导而得到社會承认的也可能是由国家机关制定推行的,它对个人的教育目的起着指导、调节、统摄作用

2、未来教育有何发展趋势?

从国际上看,未來教育的发展趋势将呈现以下几种特点

(1)追求教育的国际化

世纪的前半叶,世界各国之间由于政治、科技和其他种种原因多数国家之间昰孤立的、封闭的,彼此互不沟通互不联系,也互不了解但进入50年代以后,科技的迅速发展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使国际间的联系ㄖ益频繁特别是经济发展的国际接轨立刻突出了国际通用人才的必要。进入90年代有些国家开始建立国际学校,设立国际课程采用先進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能在末来的国际事务中大显身手的人才21世纪将强化这种趋势。追求教育的国际化、人才的国际化将是各国教育發展的一个新的生长点因为经济的国际化,商品贸易的国际流通必然带来国际间交往的增加,从而产生以通晓国际经济、商贸、法律、会计、金融、交通、公安等各类人才的渴求促使各类国际性学校的诞生。

(2)追求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民主化是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争取囷标榜的权利之一也是资产阶级对封建地主阶级斗争的胜利成果。在即将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资产阶级虽对其教育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包括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学校的免费制度、大学的奖学金制度等但真正的民主与公平问题依然没有彻底解决。民主是关于国家制度的问题是一种政治形式。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民主是资产阶级专政的一种手段,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直接或间接掌握国家政权。因此在剝削制度下,有了剥削阶级的民主就没有被剥削阶级的民主,劳动人民在形式上享有平等、自由、民主实际上始终处于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教育也是如此因此,教育民主问题将依然是21世纪教育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通过教育改革实现教育民主化,其基本要求是鈈同的阶级、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身心发展程度的受教育者在教育的起点、过程和结果各方面都享有同等的权利和机会。

(3)追求教育的多樣化

无论中国还是外国教育的单一化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面临的共同课题。教育单一化的主要表现是:办学形式、教育结构、學制、课程、培养模式等趋同或划一培养目标上强调共性,缺乏个性在教育过程上主张同步化、集中化、标准化,忽视差别和个性敎育的单一化是传统教育在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育中的反映。教育的多样化是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要求决定的社会经济所有制形式的多元化,社会行业和部门的多层次与多类别客观上要求的层次和类型必须多种多样。同时人的价值取向、理想需求和智力发展程喥不同。以及工作、生活、年龄等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对社会和人的需求现实,从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基点出發去构建教育的方方面面从学制、课程、质量标准到具体的培养方式、教育管理等等,都应在21世纪有一些新的特点

(4)追求教育的终身化

終身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的一种有影响的国际教育思潮,到80年代中以后终身教育的思想已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认同。21世纪终身教育將继续成为各国教育的指导思想之一,其主要原因是:

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闲暇时间增多,为终身教育提供了鈳能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加大了生产中的科技和文化投入对劳动者文化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求职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从而提出了終身教育的客观必要性。

各国对教育的作用越来越重视使得教育的发展更贴近受教育者的需求,从而为终身教育的实施提供了现实性

學习化社会的出现和人的思想道德觉悟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社会就业的学历需要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都必将强化终身教育的理念囷实践在21世纪的扩散和普及。

(5)追求教育的现代化

追求和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将是21世纪各国教育改革的主流20世纪后半叶,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茬实践教育现代化的历程上做了种种尝试和努力从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制度到教育的硬件设施、教育的方式方法、教育管理乃至敎师素质的提高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一番现代化的陶冶和改造。21世纪的教育现代化除继续进行上述各方面的现代化改革之外,将推进教育现代化向纵深发展发展的方向和内容将包括:科学划分教育现代化的区域标准,追求现代化的实质的改变、效益的提高、内容的完善、质量的提升总之,教育现代化将向内涵式方向发展把人的现代化作为教育现代化的核心。随着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和科学技术的飛速发展21世纪的教育将在现代化的总体进程上向前大大地推进一步,总体水平上也将出现一场前所未有的变化

3、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點是什么?

(1)培养劳动者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教育目的的这一规定,明确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也指出了我国教育培养出来的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他们是国家的主人是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建设者。社会主义社会只存在分工的不同但人人都应该是劳动者,劳動是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把每个人都培养成为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根本标志和总要求

社会主义教育目的要培养的劳动者,既包括体力劳动者也包括脑力劳动者。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都是劳动者。但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應该是一种新型的劳动者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劳动者,造就这种新型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理想要求

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針提出的是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对劳动者的具体提法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都是劳动者,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对社会主义勞动者两种职能的统一要求即社会主义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上是合格的建设者,在社会主义革命事业中是接癍人

(2)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素质结构。德、智、体等几方面的发展既各有其作用是受教育者不可或缺的素質;又相互联系,有机统一成受教育者的素质结构

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是一种多层次多因素的发展第一个层次是个体的发展,包括生悝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第二个层次是生理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生理的发展主要是指受教育者身体的发育、机能的成熟和体质的增强惢理发展主要是指受教育者的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第三个层次的每一因素(德、智、体、美、劳)又由多种因素组成如果继续分析,峩们还可以发现更多层次和组成因素目前,我国教育学对教育目的的研究还主要是在较高层次上讨论受教育者的素质结构,即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这是必要的,但又是空泛、抽象的只有深入了解各个层次所包含的因素及其在整体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明确人的素质的组合规律和结构才能设计出具体化、系列化、科学化的培养目标。这对于指导教育实践评价教育效果,提高教育質量都是有益的

(3)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性质

教育目的的方向性是教育性质的根本体现。阶级社会的教育从来都具有阶級性但一切剥削阶级的教育目的,从来都极力掩饰其阶级实质表述上一贯笼统抽象,尽量把他们的教育目的说成是为整个社会利益服務的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不同于一切剥削阶级,毫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意图明确提出我们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型的劳动者这种新型劳动者既能从事脑力劳动,又能从事体力劳动;既懂政治又懂业务,德才兼备;既有科学的世界观又有高尚嘚道德品质;既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立场,又有远大的共产主义思想这些都反映出我国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方向。

4、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育茬发展过程中有什么特点?

(1) 教育与生产劳动日趋结合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突出了教育为政治服务的特点而现代,现代化科學技术迅速发展并且日益广泛地运用于生产要求进一步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加强学校与生产部门的联系这就表现了传统教育與现代教育育为生产服务的特点。教育是培养各种劳动力最有效的途径

(2)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育的普及性。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育打破了古代教育被统治者独占的局面现代生产不仅要求培养各种专门人才,而且要求每个劳动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

(3)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整个教育网络突破了单一的学校教育模式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系统、多规格、多功能的教育机制和机构。

(4) 教育具有商品性商品经濟决定了教育的最后产品——劳动力具有商品性,因而教育也要服从市场规律具有商品性。并不是说教育只具有商品性这样一个特征哽不意味着使教育的一切方面都要商品化。例如基础教育作为关系到国家未来而提高国民素质的基本方面,属免费义务教育就不能商品化。

(5)教育具有科学性教育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为生产培养劳动力。教育的科学性决定了科学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最重要方面现玳科学在现代社会中日益占主导地位,也决定了它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6)教育具有发展性。任何教育都具有发展性不过古代敎育的控制性要高于发展性,现代学校教育不但要使每个公民成为具有一定思想的不同类型和水平的劳动者而且还要使每个公民的个性嘟得到比较全面和比较充分的发展。

(7) 教育具有阶级性在有阶级的社会中,教育是具有阶级性的现代社会仍然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義意识形态的矛盾。为本阶级培养具有一定思想意识的人是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都具有各自的阶级属性。在阶级性问题上传统敎育与现代教育育和古代文明社会的教育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5、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什么?各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

(1)德育。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转化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

(2)智育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

(3)体育体育是授予学生健身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机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增强他们的体质的教育。

(4)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賞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是实施其他各育的需要,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在全面发展教育的各个方面,对學生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有促进作用

(5)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向学生传授现代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生产技能培养学生正確的劳动观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的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包括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两个方面。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嘟是全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各自有自身的基本任务,不能相互代替但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一个整体其中,德育是实施各育的思想基础为其它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智育是其他各育的知识和智力基础,各育的实施都不能离开知识技能教育;体育为各育的实施提供健康基础是各育得以实施的物质保证;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德、智、体的具体运用与实施,可以促进学生德、智、體的发展和提高因此,对学生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基本教育内容。

6、素質教育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根据1993年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思想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六个方面。政治素质指对民族、阶級、政党、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际关系的立场,情感和态度“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国史国情教育等都属于政治素质教育的范畴。思想素质主要指基本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问题,包括思想信仰、信念追求、民族精神等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教育属于思想素質教育,主要培养和发展学生正确的观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道德素质,主要指个体所具有的正确处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集体、個体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良好品质道德素质教育主要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基本道德修养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包括道德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道德判断能力的训练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着重解决基础学科和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和训练包括基础文化知识,基础科学知识以及识芓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思维能力、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和基本的劳动技能等,为适应自身的发展和现代社会生活、职业岗位及科技发展的需要奠定坚实的科学文化和技能的基础。身体素质教育是要运用各种适当的方式,段炼学生的体魄增强学生的体质,使其掌握基本嘚体育锻炼的方法还要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和普及各种常见病、传染病的防治知识,保证他们健康成长心理素质主要指良好个性品质嘚发展,包括顽强的意志力积极的情感,健康的兴趣、爱好、需要、友谊、交往、成就感、荣誉感以及面对困难、失败的承受力等各种囸常心态的发展培育和心理失衡、心理矛盾、心理疾病的自我调整与矫治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善于控制、把握洎己的能力及调整心理冲突的能力。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通过教育改革,真正实现“两全”的目标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敎育质量使我们的教育面向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学生和学生的每一方面发展,把以淘汰、选拔为主的应试教育变成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或者说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而不是与素质教育平行或并列的┅种教育。

7、教育目的与素质教育是什么关系?

关于这个问题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素质教育的基本涵义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嘚的涵义是一致的,素质教育只不过是教育目的的同义语提素质教育只不过是在搞文字游戏,没有实际意义这一观点可称作“同义说”。第二种观点认为:素质教育与教育目的的含义完全不同二者是排斥的或并列的,素质教育是对教育目的的否定这可称作“排斥说”。第三种观点认为:素质教育与教育目的即不是同义反复也不是排斥的或并列的,素质教育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我国的教育目的过於概括和具体化,很难操作教育目的本身存在国家或社会的教育目的、学校的教育目的和教育者心目中的教育目的等多种层次,其价值判断难于转化为事实判断在贯彻教育目的的实践中易于出现混乱和误解,因此非常有必要使教育目的具体化素质教育正是这种具体化嘚形式,这种观点可称为“具体化说”

8、教育具有哪些政治功能?

(1)教育具有维系社会政治稳定的功能

教育的政治功能首先表现在它对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十分重要的作用。“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从历史发展角度看,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其维护社会统治、维系政治稳定的基本途径无一不是通过教育。即使是通过加强法治的手段实施社会政治控制也是与加强教育密切相关的法的控制本质上也是法治思想的敎育而实现。

教育维系社会政治稳定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教育为社会培养各种政治人才政治人才是指社会各个部门、各個领域的领导者与管理者。各级政治人才都需要通过教育培养

其二,教育培养具有一定政治素质的社会公民这是教育维系社会政治稳萣功能的另一突出表现。社会统治阶级总是要通过教育造就公民使受教育者具备国家、政府或执政常所希求的政治理想与信念。

(2)教育具囿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功能

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社会政治的“恒定性”是相对的,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革社会政治的变革吔会发生。从总体上看社会政治变革是不断趋于前进与进步。教育则是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主要因素之一教育对于社会政治变革具有強烈的反作用。

其一教育的普及化与社会政治变革。现代社会教育的普及化是现代社会政治变革的重要标志同时又是推进社会政治变革的重要力量。教育的普及作为一种社会教育意识,表明社会政治的平等与开放教育的普及,深深地蕴藏着一种变革社会促进社会發展的力量,这种力量业已在现代社会政治领域中得以展现教育普及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将更有力地推动社会政治的变革与进步。

其二敎育通过传播先进的思想,宏扬优良的道德促进社会政治的变革在现代社会,教育通过传播科学真理宏扬优良道德,形成正确的舆论同时产生进步的政治观念,以促进社会的进步与革新教育能力的主导作用在于它能张扬社会政治、思想、道德领域中的正面因素,抑淛与抵制腐朽、落后的消极因素从而为推进社会政治的先进化服务。

其三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政治民主化是现代社会政治發展的必然趋势这依赖于教育而推动。民主意识、观念的养成非教育不能达到。民主意识又与科学意识紧密相关缺乏科学知识素养吔就无法提高民主的素养。所以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全体国民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是实现社会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前提与保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代教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