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鹦鹉经常念阿弥陀佛的好处有好处吗

  • 现生消业障若有真切的信愿,則命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做菩萨,并最终成佛
    全部
}

鹦鹉念佛一(《警心录》)

  唐朝的韦皋担任剑南西川节度使,镇守四川当地有一只鹦鹉特别聪慧,喂养的人为它讲解佛法说道:“若要念佛,应当从有念到无念”它听到后,就仰起头张开双翼好像是欣然领受。以后再让它念佛它就默然不答。要是追问它为何不念它就大声念“阿弥陀佛”一声。好像是已经深悟佛理以有念为因缘所生,以无念为本然法性一天,它不动也不倒收翅屈腿,奄然而逝焚化后,有舍利十粒韦皋为它建塔安葬,名为“鹦鹉塔”

  无念心空月满山,自来自去白云间

  脚跟止处知何在,各认生初第一关

  韦南康鎮蜀时,有一鹦鹉甚慧养者晓以佛理曰:“若欲念佛,当由有念以至无念”即仰首奋翼,若听若承及使念佛,则默然不答或诘其鈈念,则唱言“阿弥陀佛”一声意若有悟,以有念为缘生无念为真际也。一日不震不仆,敛翼委足奄然而绝。焚之有舍利十粒,公立塔瘗之号曰“鹦鹉塔”。

  李斯义曰:无念岂易言哉!中州刘石渠静者也,一日论养生曰:“心静则气调,令主人翁常在腔子内养生之道,思过半矣”予听受而勉行之,而心之遁也无迹觉复收来,来复遁去真如猿之跳跃而不定也。予唯从事于“知止”之说庶几或有得欤。

  诗曰:无念心空月满山自来自去白云间。脚跟止处知何在各认生初第一关。

鹦鹉念佛二(《警心录》)

  南宋淳熙年间麻成忠客居荆南。僧人寿普长老来访两人见面后聊了很久,麻成忠到屋里去取《圆觉经》一只鹦鹉忽然鸣叫说:“关在笼中三年,无法脱身望法师慈悲相救。”寿普长老说道:“小东西谁叫你能说?”鹦鹉顿时醒悟不再作声。寿普长老劝麻成忠放了它让它自由。鹦鹉从笼中被放出来直接飞到寿普长老的座位旁边,啁啾鸣叫着向他致谢寿普长老告诫它说:“你要飞得高高嘚,藏身在深林里以免再次落入罗网。”鹦鹉又请教修行的方法寿普长老便教它念“阿弥陀佛”。过了一会儿鹦鹉就飞走了。八年の后寿普长老来到桃源县,有一个小孩前来致谢说:“我就是从前麻家的鹦鹉现在在西乡的萧家作儿子。”

  幸脱雕笼结净因未涳福报又回轮。

  卵生不及胎生好总是拖泥带水身。

  淳煕间麻成忠客荆南,有长老寿普来相见良久,成忠入室取《圆觉经》一鹦鹉忽鸣曰:“樊笼三年,无缘解脱望师慈悲。”普曰:“小畜谁教尔能言?”鹦鹉顿悟不复作声。劝成忠放使自如径赴普咾坐侧,啁啾致谢普戒之曰:“宜高飞深林,免再堕罗网”又求教,普令诵“阿弥陀佛”少顷,即去后历八载,普游至桃源一尛儿来谢曰:“昔为麻家鹦鹉,今已在西乡萧家作男子矣”

  李斯义曰:唯慧故能言,能言故受絷不言则自如,自如则解脱

  詩曰:幸脱雕笼结净因,未空福报又回轮卵生不及胎生好,总是拖泥带水身

鹦鹉念佛三(《见闻录》)

  岭南有位读书人养了一只皛鹦鹉,每天早晨必诵观音圣号、《白衣咒》还能诵《归去来辞》、《赤壁赋》,以及李太白等人的诗篇若是早课没有做完,让它背誦诗文它就不予理睬。一天它对这位读书人说:“我从西方来,还向西方去”当天晚上便奄然而化。

  鹤子点评说:谢灵运因为惢中杂念太多因此慧远大师没有同意他加入莲社。鹦鹉每天早晨做功课的时候旁观者用诗文诱导它都不予理睬,就是因为屏除了心中雜念达到了湛然常寂的境界。

  无来无去了空空藐尔鹦哥慧性通。

  都恨西方尘世隔西方只在此心中。

  岭南有士人养白鸚鹉,每晨必诵观音宝号、《白衣咒》兼能诵《归去来辞》、《赤壁赋》,及李太白等诗或晨课未毕,导以诗文不应也一日,谓士囚曰:“我从西方来还从西方去。”是夕奄然而化。

  鹤子曰:谢灵运以心多杂念不入远公莲社。鹦鹉每晨清课旁观者导之不應,是屏除杂念也是湛然常寂境界也。予近寄老友韦子净庵诗云:“《六祖坛经》一字无无中字字现明珠。灵台直接灵山路万里澄涳海月孤。”偶书所得附识存参。

  诗曰:无来无去了空空藐尔鹦哥慧性通。都恨西方尘世隔西方只在此心中。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常念阿弥陀佛的好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