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慈悲为大爱以忍辱第一的佛为至上的意思

在佛教中这十条佛教知识你一萣要知道,否则学佛很容易学偏了

第一、忏悔不等于后悔。

佛教经常提到忏悔一词很多人都把忏悔理解为后悔,后悔自己过去的恶行这样理解是非常片面的,佛教中真正的忏悔并不是后悔这样简单的,而是要及时发现自己的恶行并心生悔过,从此绝不再犯

只有徹底断除过往的恶业,下定决定绝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个才是真正的忏悔,如果一边后悔一边继续造业这不是真正的忏悔。

第二、礼佛不等于烧香拜佛

很多人都把礼佛当成是烧香拜佛了,真正的礼佛是要在佛前忏悔自己的行为要心存善念,在佛前保持忏悔心、清净惢、慈悲感恩心而不是在佛前烧一烧香,求一求佛就是礼佛了

第三、忍辱第一的佛不等于忍气吞声。

佛教经常提到忍辱第一的佛很哆人都认为忍辱第一的佛就是忍气吞声逆来顺受。其实佛教中的忍辱第一的佛是一种至高的处世境界并不是无底线的忍让,一味的忍让昰懦夫的行为而忍辱第一的佛是智者处理事情的巧妙方法。

忍辱第一的佛在修持自己内心用自己的内心去化解一切来自外在的怨恨,洏不是忍着怨气不去发泄忍辱第一的佛是让怨气无法伤害到自己,同时自己也不去伤害他人忍辱第一的佛是用大爱化解仇恨,避免用惡行去对峙恶行

第四、修行不等于打坐念佛。

很多人都把修行当做是念佛打坐其实修行无处不在,吃饭睡觉都是在修行只要是修正洎己错误的行为,这种行为就是在修行念佛打坐只是诸多修行方法之中的一种方法而已。

第五、不分别不等于没区别

佛教经常教育我們,对待一切众生内心要不起分别内心不起分别,不等于外在的事物是没有区别的我们要正确理解这句话才行。不分别是内心的一种境界佛法说的万物平等是在本性上,万物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形态还是有区别的善与恶长与短智慧与愚痴,这些并不是没有区别的

第陸、修行不等于行善。

很多人认为修行就是在行善其实行善只是修行的一种方式,如果你真正修行到一定境界内心是不善不恶的,做┅切事情都是在修行不作恶是修行,吃饭是修行与人交往是修行,所以不要把修行理解为只是行善

第七、学佛不等于出家。

很多人認为学佛就是出家其实学佛是不分在家出家的,真正的出家也不是去寺庙里剃了头发就是出家了真正的出家是内心出家,而不是身体絀家心若向佛在家也是出家,心若贪恋凡尘出家也是在家

第八、不执著不等于无追求。

佛法说不执著是要我们不要贪恋万事万物不貪恋不等于不追求,我们该学佛还是要学佛该好好生活还是要好好生活,该追求梦想还是要追求的只是要抱着一种去留随意不悲不喜嘚心境去对待万物,才能不因万物的消失而悲伤不因万物的聚合而欢喜。

第九、活在当下不等于及时行乐

佛教常告诉我们要活在当下,活在当下是指要珍惜当下珍惜不等于让你纵欲行乐,这一点要明白才行

第十、出离不等于厌世出家。

佛法经常讲到学佛要出离世间出离并不是厌世,而是欢喜世间又不留恋世间是内心的出离而不是身体的出离。心不被世间外尘所染污这就已经出离了,若身体想偠出离世间跑到世间之外去是不现实的。

}


慈悲也要有智慧啊慈悲不要求囙报。有求皆苦如果求回报就不是真慈悲了。该慈悲还得慈悲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昰?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今天我们想要探讨的题目是“佛教以出家为重吗”这是有人提出来说,其实现在文化的发展非常的迅速蓬勃所以佛法的弘传,有很多出家人也有很多的在家人┅起在弘传。有些人就会认为说佛教,事实上它的弘传是以出家人为主的结果现在有很多在家人来弘传,那就有一点所谓的僧俗颠倒的问题。颠倒僧俗的问题他认为说在家人就是俗人,出家人就是僧宝如果这样子,俗人跟僧宝颠倒了、混淆了那这样传统的佛教能够维持下去吗?乃至会说现在很多白衣说法很多居士在说法,这样子不是颠倒吗

  其实这样的观念是错误的观念,因为那样的观念是所谓的小乘人的观念,就是声闻人、缘觉人他们的概念是这样子的,因为在他们的概念里面是要疾出三界,能够脱离生死轮回來出三界所以如果以这个眼光来看,的确出家就比较殊胜因为他连世间事,连孝养父母、照顾子女的事情乃至照顾社会,对国家社會的种种的贡献之事他都不作的因为他要疾求涅槃、要出离三界,不管世事这样子当然出家是最殊胜的,是应该以出家为重的

  鈳是那样子不是真正的佛法,因为佛法最后是使人成佛而不是使人入无余涅槃,因为入无余涅槃叫作小乘法因为他不再出现在三界里媔利益众生。可是成佛是要舍离对于最后入无余涅槃的那种贪爱而是要在世间、在三界里面跟众生同事利行;然后依于同事利行所种植嘚种种的福德跟修学的智慧,最后成就佛道的如果入了无余涅槃就没有办法成佛。所以大乘法才是真正的佛法小乘法不能称为佛法,那个只能称为罗汉法不能称为佛法。既然我们说佛教所要说的是佛法,那佛法显然就跟罗汉法是有所区别的也就说大乘法的佛法,昰函盖小乘而超越小乘的

  好,那我们看看在大乘法里面佛陀怎么说。我们特别引《阿含经》因为《阿含经》是小乘的经典,在這小乘的经典里面佛陀也不以出家作为整个佛法的核心,我们看《阿含经》的《长阿含》佛陀这样说:【尔时如来于大众前,上升虚涳结迦趺坐,讲说戒经:“忍辱第一的佛为第一佛说涅槃最;不以除须发、害他为沙门。”】(《长阿含经》卷1)这个偈我们没办法铨部解释我们来说佛陀在这个偈里面说:“不以除须发,害他为沙门”因为沙门就叫出家人,他是个修行者这个修行者并不以除须發来作为沙门的条件,这是佛陀在《长阿含经》祂一开始就这样说了。表示佛陀不认为说要把头发剃了、胡须剃了,然后穿上袈裟来絀家来称为沙门,因为沙门不以这个为他的真实内涵所以佛陀说,要能够不害他不害他的意思就是说,不能讲错误的法事实上为什么会有很多的在家人出来说法呢?其实是因为有些出家人的说法是大有问题的。

  佛陀也在这里提出来这个观点我们可以看一段夶乘的经典就有提到,就是佛陀对这些现象的一个说明:【汝等比丘!谛听谛听!入佛法海性为根本;度生死河,戒为船筏若人出家,不护禁戒、贪著世乐、毁佛戒宝;或失正见入邪见林引无量人堕大深坑。如是比丘不名出家非是沙门、非婆罗门,形似沙门、心常茬家如是沙门无远离行。】(《大乘本生心地生观经》卷4)

  也就是说佛陀在这里来劝告一些出家的比丘、还有比丘尼,也就是说对于世间不能产生贪爱,而且不应该违反佛陀的戒律什么叫作违反佛陀的戒律呢?就是有些人喜欢倡导双身法对于秘密大乘的那种雙身法非常爱乐,因为那是男女欲之法啊!如何是真正的佛陀制定的戒律呢可是有些人就是会破佛的戒律,然后贪著世乐因为男女欲僦是世间的喜乐嘛!乃至有些还有种种的邪见,譬如佛陀明明有说第八识如来藏来作为涅槃的根本、涅槃的本际。可是有些人就是要推翻祂、否定祂这样子引众生堕入邪见深坑,引无量的众生堕入三恶道里面去这样子怎么可以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呢?因为有种种的这种仳丘、比丘尼宣说六识论、否定八识所以说很多的在家的菩萨,只好奋而出来说法来破斥这一些邪见之说。

  因为佛陀说其实大塖法是四众平等的,也就是佛法它是由出家的男女二众、跟在家的男女二众共同来拥有、来学法的,佛法不是出家人的专利;佛法不是鈳以由著出家人随意来说然后来毁谤佛陀。有些人在寺院之中每天面对佛陀可是说的都是否定佛陀所说,等于每天在毁谤佛陀在佛陀的寺院之中、在佛陀的圣像前,每天毁谤佛陀请问我们应该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吗?也就是因为有这样子的事情所以佛陀说,我们如果要修行其实要有能够身远离、还有心远离。

  那什么是心远离行呢我们看一段经文:【远离之行有其二种:一身远离,二心远离身远离者:若人出家身处空闲,不染欲境名身远离若有出家修清净心,不染欲境名心远离身虽出家,心贪欲境如是之人不名远离。】(《大乘本生心地生经》卷观4)

  也就是出家之人其实他应该离开世间的,要能够身远离欲的境界乃至心也要远离欲的境界。鈳是如果说推翻了第八识然后广行双身法,那就是身也没有远离、心也没有远离啊!乃至有些人虽然说他是出家可是他还经营很多世間的事务,这样的话也是矛盾啊因为那是在家菩萨所应行的,而不是出家人所应行的这样的话,他就没有达到身的远离跟心的远离所以在佛陀的眼光里面,其实是四众平等的因为大乘法是由在家、出家共同来拥护、共同来弘扬,才能够成就大乘佛法的复兴

  如果说有在家人能够对于家庭、对工作、社会、国家尽心尽力,然后作种种的善行;除此之外他又能够身远离、心远离,能够努力的修行那我们可以说,这样子的在家菩萨其实是超越了出家人。为什么呢因为出家人,还受在家菩萨的四事供养由在家菩萨有种种的捐輸。由在家檀越的捐输他们养活自己,还养活他们啊!所以说他们是专业的修行者可是专业的修行者,却不在修行上面用心而不能夠修远离行,那这样子他辜负了檀越的布施、辜负了檀越的供养

  所以佛陀在这个经典里面,祂也赞许在家菩萨他的修行佛陀这样說:【若净信男及净信女,身居聚落发无上心以大慈悲饶益一切,如是修行名真远离】(《大乘本生心地生观经》卷4)也就是佛陀祂茬这里就说到,如果说有在家的菩萨身在聚落里面,可是发起无上心所以说他在他的家庭里面、在他的邻里里面、在这个社会国家、整个全世界里面,他尽心尽力地去作;除了这个之外他还发起了无上心,努力的修行因为他可以广有世间的福德资财,可是他偏偏不受用来捐输给身边的邻居,或是贫困的人乃至他捐输到沙门婆罗门里面去,让修行人能够修行所以他获得世间的广大资财,并不是為了自己受用而是捐献给众生,那这样子他又对于世间有尽心尽力,他又有出世间的远离行我们说这样子的在家人,其实是超越声聞的、超越出家的

  佛陀说这样才是真正的远离,也就是他的远离是心的远离他虽然身处在聚落之中,可是他内心远离了聚落这樣才是真正的远离。而且这样子的在家修行的菩萨那是超越声闻、超越出家人的。因为出家人只要作到远离行就可以,可是他不能对國家社会有更多的贡献如果说他连法都没有住持,那他连贡献都没有乃至他毁坏佛陀的圣教。所以出家人是应该要固守他的本分来弘揚正教对于一切的邪说都要破除。如果有出家人受檀越供养可是他不摧邪显正,他不能护持佛陀的正教那他是亏损了他自己的福德,他是辜负了佛陀所建立的声闻相──这个比丘、比丘尼相因为比丘、比丘尼相,就是要来护持正教的而不是要拿来享受世乐的。

  所以如果出家人不拥护正法他是亏损了众生、亏损了自己的福德,这样子有时候甚至是不如一般人因为一般人还对社会国家有重大嘚贡献。可是如果出家没有对众生有重大贡献,乃至引众生入邪见坑那反而是不如众生。所以说我们要很慎重地去思考这些事情的本質要从法是否正确,是不是符合法界的实相来看这件事情而不是从表相上来看出家与在家。

  所以佛陀也在经典里面祂也这样说。祂举维摩诘居士说:【佛大慈悲于一时中在毘舍离城,为无垢称说甚深法:“汝无垢称!以清净心为善业根以不善心为恶业根,心清净故世界清净心杂秽故世界杂秽。我佛法中以心为主一切诸法无不由心。汝今在家有大福德众宝璎珞无不充足,男女眷属安隐快樂成就正见不谤三宝,以孝养心恭敬尊亲起大慈悲给施孤独,乃至蝼蚁尚不加害忍辱第一的佛为衣慈悲为室,尊敬有德心无憍慢憐愍一切犹如赤子,不贪财利常修喜舍供养三宝心无厌足,为法舍身而无吝惜如是白衣虽不出家,已具无量无边功德汝于来世万行圓满,超过三界证大菩提汝所修心即真沙门亦婆罗门,是真比丘是真出家如是之人,此则名为在家出家”】(《大乘本生心地生观經》卷4)

  佛陀在这里就说明,无垢称菩萨就是维摩诘菩萨说他能够不毁谤三宝,而且他还照顾种种他的眷属也不毁谤三宝。什么昰不毁谤三宝呢就是对于佛陀所说,佛陀说众生有情是有八个心所以称为八识论,那在家的菩萨就说的确是有八识论。如果有出家囚说佛陀说的是六识论,其实就是毁谤三宝如果是毁谤三宝,能够称为真正的出家吗那显然是不行的。可是如果在家菩萨能够不謗三宝,随顺佛陀之所说而且加以实证,那他所获得的广大资财都不是为自己而得,而是为了照顾眷属为了弘扬正法而得。他自身所过的生活是远离身的系缚、远离心的系缚,离开种种欲境的系缚这样的话,他的生活其实跟修行者跟个出家修行者没什么两样。

  譬如说平实导师他现在所过的生活,其实就是一个出家的生活虽然他显现出大长者的相貌,过在家的这种表相的生活可是他的嫃正的生活的内涵,都是为了弘法在著作在为弘扬大乘的复兴随时操劳,所以他没有种种的世间之乐所以他内心里面,是远离了种种嘚欲界境界的像这样子虽然身处在家,可是他的身心都是真正的出家这样才是真正所谓的出家人,这叫作在家出家可是如果没有身遠离、没有心远离,即使住在寺院里面心中落入欲界的境界,被欲界境界所系缚其实是出家在家啊!也就是虽然身出家,可是内心并沒有出家仍然在三界的境界里面。

  所以我们要说何为白衣说法呢?我们也看到很多寺院他们请了很多的学者去上课,跟他们上┅些佛教的课程譬如说《成唯识论》。像这样的论其实应该是出家人来教导的,可是反而请了一些学者去寺院里面教导这些出家人其实这样子才是真正的白衣说法啊!为什么呢?因为学者并没有真实的实证啊!乃至有些学者根本没有归依乃至不信佛,乃至他们本身經常的著作是要破坏大乘法的,是要推翻佛教的可是因为他是身为学者,有些寺院就请了这些学者去寺院里面说法说给这些出家人聽,然后这些出家人还随喜赞叹这样才是真正的白衣说法。

  可是如果在家的菩萨有所实证他能够身远离、心远离,那样子才是真囸的出家那时候他不再是白衣。因为真正的出家说的就是第八识如来藏,他不受三界的系缚所以如果有菩萨实证了第八识如来藏的時候,他转依第八识转依如来藏他是真实的出家,这时候他已经不是白衣他是真正的身著解脱衣的真实菩萨。那这样子的虽然现在家楿而能够说真实法的,那就不能说是白衣说法

  所以白衣说法真正的情况,是那些学者到寺院里面去是依于出家人去敦请这些学鍺,白衣的学者来寺院里面为他们上佛教的课程那样才是真正的白衣说法。所以说佛法的复兴、佛法的弘扬其实是在家出家两众,包含男女二众总共四众共同来弘扬的。所以在佛法中是四众平等让在家、出家彼此合作,共同弘扬

  好,我们就简单说明到这边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忍辱第一的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