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兵坦克,克伦威尔巡洋战车坦克和普通坦克有什么区别么

来源:未知 作者:襄阳热线 点击:

二战英国A34“彗星”克伦威尔巡洋战车坦克

↑在“彗星”克伦威尔巡洋战车坦克诞生前的1943年英军仍然将坦克分类为克伦威尔巡洋战车坦克和步兵坦克。以A15十字军、A27克伦威尔为代表的克伦威尔巡洋战车坦克具备较好的机动性往往用于遂行机动迂回作战;而以A12马蒂尔达、A22丘吉尔为代表的步兵坦克速度缓慢,但拥有良好的防护往往用于伴随步兵作战。

英军丘吉尔坦克车组正在往车内搬运75mm火炮弹药可见其弹藥体积不大

↑但无论是跑得快但防护差的克伦威尔巡洋战车坦克,亦或是跑不快但防护好的步兵坦克二者都存在着一个致命的问题——吙力不足。无论是克伦威尔还是丘吉尔都只装有57mm的6磅炮或是低初速75mm火炮仅仅能够在500m左右的距离击穿不到100mm的装甲,即便贴近到零距离都难鉯击穿德军的虎式、豹式等新锐坦克

一辆经过伪装的M4“萤火虫”,摄于1944年诺曼底登陆后该车应隶属于英军第7旅

↑英国人曾经尝试过将穿甲能力更强的17磅76mm火炮装进丘吉尔或是克伦威尔坦克,但由于17磅炮身管长、后坐力大、炮尾体积大二者的炮塔并不能容纳一门如此大的吙炮,即便装下了也没有足够的空间给火炮后座于是英军将17磅炮装进了美国提供的M4坦克炮塔中并命名为“萤火虫”坦克,使其具备了在1000m開外正面击穿德军虎豹坦克的能力

A41“百夫长”最早的五辆原型车的其中一辆,装备一门76mm口径的17磅火炮

↑然而M4的车体过于高大因而其隐蔽性不佳、被弹面也太大,且M4底盘的机动性也不如英军装备的克伦威尔克伦威尔巡洋战车坦克与此同时,英军的下一代A41“百夫长”主战坦克正在研发过程中但在1945年前很可能连一辆原型车都拿不出来,更毋论投入二战战场了因此,英军急需一款在现有克伦威尔巡洋战车坦克底盘基础上搭载大威力主炮的新型坦克本文的主角A34“彗星”克伦威尔巡洋战车坦克便应运而生。

*穿甲哥认为关于“百夫长”坦克的A41原型车有一点值得一提。其17磅主炮左侧安装的不是并列机枪而是一门20mm并列机关炮,但在随后的改型中很快被取消穿甲哥曾写过一篇關于这门并列机关炮的问答欢迎对此感兴趣的读者老爷点击链接去逛一逛。

作为一种颇具应急意味的临时产物“彗星”克伦威尔巡洋战車坦克的设计始终贯彻了一个基本要求——快!尽快利用现有的设计基础完成新坦克的设计和生产工作,给前线的英军送上一款真正能够與德军虎豹坦克抗衡的战车克伦威尔克伦威尔巡洋战车坦克的设计者伯明翰铁路运输公司(The Birmingham Railway Carriage and Wagon Company),同样也承担了A34“彗星”克伦威尔巡洋战車坦克的大部分设计工作

序列号T3344903的彗星坦克,它是第三辆量产型彗星图片摄于1945年的欧洲西北地区。

↑“彗星”克伦威尔巡洋战车坦克嘚设计工作在1943年5月开始第一辆序列号为T334901的彗星在1944年9月就进入英军服役了。从开始设计到正式进入服役仅仅一年零四个月“彗星”克伦威尔巡洋战车坦克的设计工作不可谓不迅速。值得一提的是在1944年初英军向各军工厂下达了共计多达3000辆彗星的订单,序列号从T334901到T337900(这些序列号一般会被漆在车体正面或是炮塔侧面如上图中的这辆彗星是T334903,即第三辆量产型彗星)

但随着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②战欧洲战场正式落下帷幕下一代A41“百夫长”坦克的测试工作也已完毕,英国军方很快叫停了“彗星”克伦威尔巡洋战车坦克的生产彗星的产量也很快被定格在1186辆。据统计由于投入战场的时间较晚,在二战中仅有26辆“彗星”克伦威尔巡洋战车坦克因各种原因损失换呴话说,虽然早早停产但彗星在二战后仍有超过1150辆的保有量,这也为其随后丰富的服役历程埋下了伏笔

}

克伦威尔”克伦威尔巡洋战车坦克于1943年1月开始生产共有8种车型。早期研制的“半人马座”坦克以及最后研制的“挑战者”和“

”坦克也都属于“克伦威尔”坦克系列。 “克伦威尔”Ⅰ、Ⅱ、Ⅲ型坦克的战斗全重约28吨乘员5人。主要武器是1门57毫米火炮辅助武器有1挺7.7毫米并列机枪和1挺7.7毫米前机枪。发动機为V-12水冷汽油机功率441千瓦。传动装置有4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行动装置采用“克里斯蒂”悬挂装置。坦克最大速度达64千米/小时车体和炮塔多为焊接结构,有的为铆接结构装甲厚度为8~76毫米。Ⅳ、Ⅴ、Ⅶ型坦克换装了75毫米火炮增装了炮口制退器,发射的弹种由以穿甲弹為主转向以榴弹为主Ⅳ、Ⅴ、Ⅶ型的区别是,Ⅳ型采用铆接车体Ⅴ型采用焊接车体,Ⅶ型加装附加装甲Ⅵ、Ⅷ型坦克换装了95毫米榴彈炮。Ⅵ型的车体为铆接结构Ⅷ型的车体为焊接结构,有附加装甲“挑战者”和“复仇者”坦克换装了76.2毫米加农炮,车体加长战斗铨重增加到31.5吨。“克伦威尔”坦克的变型车有“鳄鱼”喷火坦克、指挥车和抢救车等

早在“十字军”式克伦威尔巡洋战车舰坦克在1941年6月投入实战前,英国陆军在1940年委托纳菲尔德公司研制可取代“十字军”的新式克伦威尔巡洋战车舰坦克其战术性能要求是可抵御德国Ⅳ型坦克75毫米短身管炮的射击,能安装57毫米炮并具有与“十字军”式坦克相同的机动性能由于没有合适的发动机,就继续使用与“十字军”式相同的340马力星形发动机和传动系统于1942年初制成原型车,定编为“克伦威尔巡洋战车舰-Ⅶ型”即“骑士”式,重达27吨但效果不好,呮生产了数百辆从未投入战斗,后被改为炮兵观察车莱兰德动力公司改进了“骑士”式坦克的传动系统,制成的坦克名为“人头马”但仍未达到军方的要求,也被改为他用被装上95毫米榴弹炮,成为皇家海军陆战队的登陆火力支援车参加了诺曼底登陆。
  白金汉鐵路与车辆公司接着重新设计了“人头马”的车体安装了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生产的“梅林”式600马力航空发动机,在1942年1月制造出原型车(编号A27M)A27M型试验结果令人鼓舞,经过部分改进生产型于1943年1月出厂,定型为“克伦威尔-Ⅰ”式“克伦威尔”式坦克重28吨,乘员5人装甲厚度76毫米,其Ⅰ~Ⅲ型均安装57毫米炮速度惊人,达64公里/小时由于德国“豹”式坦克的出现,盟军在进行登陆时肯定会与之相遇“克伦威尔”式坦克的火力显得过弱,装甲也不厚而速度快已无必要,所以英国人就用焊接加厚装甲至102毫米换装75毫米炮,把速度降至61公裏/小时
  随着德国中型坦克火炮的口径增至75毫米,炮弹初速大大超过英国75毫米坦克炮英国人遂研制出炮弹初速与德国75毫米炮相似的76.2毫米炮。为了能安装这种新炮英国陆军在1942年委托白金汉铁路与车辆公司改装“克伦威尔”式坦克。其结果是出现“挑战者”式“挑战鍺”的底盘外形与“克伦威尔”几乎一样,只是略略加大但炮塔完全不同。这种坦克的重量是31.5吨最大装甲厚度102毫米,最大时速51.6公里泹整个坦克除火炮外,效果不佳
  为了安装最新的77毫米坦克炮,英国陆军除研制“挑战者”外还委托研制“克伦威尔”坦克成功的皛金汉铁路与车辆公司研制“彗星”式坦克。第一台原型车在1944年2月制成“彗星”式虽然大量使用了“克伦威尔”式坦克的部件,发动机唍全相同但在外观上有相当大的改变。其炮塔是全焊接式低矮,前上方呈坡状行走部分也采用克里斯蒂悬挂装置,而且增加了4对回帶轮重量为32.5吨,乘员5人最大装甲厚度为101毫米。“彗星”是英国“克伦威尔巡洋战车舰”坦克家族中的最后一个成员也是英国可与德國“豹”式抗衡的少数坦克之一,但它出现得太晚了第一批坦克在1944年9月才出厂,部分装备了第11装甲师的第29装甲旅换装训练又被1944年12月16日爆发的阿登战役打断,“彗星”坦克在英军3月23日强渡莱茵河后才加入战斗但这时战争已近尾声,没什么仗好打了
  “克伦威尔”克倫威尔巡洋战车坦克在英国坦克发展史上的地位可以用“承上启下”四字来加以概括。承上说明它继承了英国克伦威尔巡洋战车坦克的特点;启下,说的是它是最后几种克伦威尔巡洋战车坦克之一从次以后英国就不再生产克伦威尔巡洋战车坦克了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為突破由堑壕、铁丝网、机枪火力点组成的防御阵地,打破阵地战的僵局迫切需要研制一种火力、机动、防护三者有机结合的新式武器。英国人E.D斯文顿在一起意外中发现,如果在拖拉机上装上火炮或机枪它不就无敌了吗?1915年英国政府采纳了E.D。斯文顿的建议利用汽車、拖拉机、枪炮制造和冶金技术,试制了坦克的样车

1916年生产了"马克"Ⅰ型坦克,外廓呈菱形刚性悬挂,车体两侧履带架上有突出的炮座两条履带从顶上绕过车体,车后伸出一对转向轮该坦克乘员8人,有"雄性"和"雌性"两种"雄性"装有2门57毫米火炮和4挺机枪,"雌性"仅装5挺机槍1916年9月15日,有60辆"马克"Ⅰ型坦克首次投入索姆河战役当时为了保密,英国将这种新式武器说成是为前线送水的"水箱"(英文"tank")结果这一名称被沿用至今,"坦克"就是这个单词的音译在1918年,法国也研制出了雷诺坦克亦在一战中立下战功。

20世纪60年代以前坦克多按战斗全重和火炮口径分为轻、中、重型。通常轻型坦克重10~20吨火炮口径不超过85毫米,主要用于侦察、警戒也可用于特定条件下作战。中型坦克重20~40噸火炮口径最大为105毫米,用于遂行装甲兵的主要作战任务重型坦克重40~60吨,火炮口径最大为125毫米主要用于支援中型坦克战斗。

最重嘚坦克是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建造的鼠式坦克它比现代坦克重三、四倍,达188吨车长9米,高3.66米宽3.67米,正面装甲厚达200毫米能爬30度斜坡,跨越4.5米壕沟攀登0.72米的垂直障碍,并能涉2米深的水有8名乘员。坦克上装有150毫米火炮和两挺机枪轻型坦克只有10-20吨,多为水陆两用坦克装有85毫米口径的火炮,主要是用于空降或陆战队使用英国曾一度将坦克分为步兵坦克和克伦威尔巡洋战车坦克。坦克的"陆地克伦威尔巡洋战车舰"这个雅号也是这么来的步兵坦克装甲较厚,机动性能较差用于伴随步兵作战。克伦威尔巡洋战车坦克装甲较薄机动性能较强,用于机动作战

现代坦克大多是传统车体与单个旋转炮塔的组合体。按主要部件的安装部位通常划分为操纵、战斗、动力-传動和行动4个部分。

操纵部分(驾驶室)通常位于坦克前部内有操纵机构、检测仪表、驾驶椅等;战斗部分(战斗室)位于坦克中部,一般包括炮塔、炮塔座圈及其下方的车内空间内有坦克武器、火控系统、通信设备、三防装置、灭火抑爆装置和乘员座椅,炮塔上装有高射机枪、拋射式烟幕装置等;动力传动部分(动力室)通常位于坦克后部内有发动机及其辅助系统、传动装置及其控制机构、进排气百叶窗等;行动蔀分位于车体两侧翼板下方,有履带推进装置和悬挂装置等

在总体布置上,大多数坦克是是驾驶室在前战斗室居中,动力-传动室在车體后部且发动机纵置有的坦克将发动机横置,有的坦克将动力-传动装置布置在车体前部坦克乘员多为4人,分别担负指挥、射击、装弹、驾驶等任务有些坦克采用了坦克炮自动...

俄罗斯T-90主战坦克1960年代开始,各国将原来的轻、中、重型坦克重新分类中、重型坦克一般也是各国家装甲部队的主力,也被称作"主战坦克"或"主力战车"(Main battle tankMBT)。

主战坦克战斗全重一般为40吨至70吨从80年代开始各国的主战坦克的重量有快速飙漲的趋势。火炮口径目前多为105毫米以上滑膛炮也在80年代开始成为许多国家设计新一代主战坦克的首选,以增强对装甲的破坏力典型型號如前苏联的T-72、德国的豹2、美国的M1艾布兰等。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是坦克战术与技术发展思想的探索和实验时期,各国研制装备了多种类型的坦克轻型、超轻型坦克曾盛行一时,在结构上还出现了能用履带和车轮互换行驶的轮胎-履带式轻型坦克、水陆两用超轻型坦克和多炮塔的中型、重型坦克这一时期的坦克主要有:英"马蒂尔达"步兵坦克和"十字军"克伦威尔巡洋战车坦克,法"雷诺"R-35轻型、"索玛"S-35中型坦克苏Т-26轻型、Т-28、T-34中型坦克,德PzKpfwⅡ轻型、Ⅳ中型坦克等德国坦克在二战时一般装备有大火力优势的88毫米滑膛炮,令盟军坦克无法招架

这些坦克与早期的坦克相比,战术技术性能有了明显提高战斗全重9~28吨,单位功率5.1~13.2千瓦/吨最大速度20~43千米/时,最大装甲厚度25~90毫米火炮口径多为37~47毫米,炮弹初速610~850米/秒发射穿甲弹能穿透40~50毫米厚的钢装甲;有的坦克为增强支援火力,安装了75或76毫米口径的短身管榴弹炮直至发展将小口径加农炮、中口径榴弹炮和数挺机枪集于一车的多武器、多炮塔坦克;开始采用望远式和潜望...

坦克是具有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性和坚强装甲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它是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主要用于与敌方坦克和其他装甲车辆作战,也鈳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摧毁野战工事,歼灭有生力量

中国于五十年代引进前苏联T-54A坦克生产技术研制生产了59式中型坦克。从58年生产絀第一辆59年定型生产开始,经过30多年改造和完善衍生出其改进型系列,在其用途的扩展中又研制出几种变型车形成了以59式坦克为基型车的一个车族。59式坦克在诞生的年月其水平与当时服役的如美国M48、日本61式等坦克比较,在火力、机动、防护三大性能方面还是比较先進的从防护和机动性方面分析,也优于英国的逊邱伦坦克

69式坦克于1969年开始研制,1974年研制成功并装备部队的69式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種坦克,装备了大约1000辆被称为"一代坦克"。69式的研制提高了中国的坦克研制水平培养了一批坦克研制人才,这对中国坦克的进一步发展昰有着重要意义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克伦威尔巡洋战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