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五蕴皆空的意思,那什么才是不空

  咱们说你要回小向大,学箌三时要学多少劫。这还是说你学你要是多少劫到别处转去了。到天堂享福去了到地狱受苦去了。学不着那还不算,不但不算還倒了,还倒回来了为什么,你本来学了点五蕴皆空的意思结果到了天上,你觉得色声香味触都是有你熏的都是有。水平还在往后倒好不容易到人间成人听佛说点法。说点五蕴《心经》刚背得熟了,结果又一转又跑到天上去了所以我们就这么停停转转。所以这囙不错又得了人生又闻了佛法,而且闻了大乘佛法找到了根本解脱的正法了。所以要尽量多下功夫尽量把它搞懂。我们现在听《真實义品》听这么圣深的经典,你还听得下去还听得很高兴。这都是你供养了无数诸佛的功德听过无数大乘经典了。 你才会接受否則的话,你根本不会接受这叫未极显了密意义趣。就是般若经甚深经典为什么叫甚深,就是最深的了到大乘这就是最深的经典了。

  有这样一类人他听到般若经就是大乘的,跟空性相应的但是呢。还没有完全把道理说出来就是还没有完全把世界上真有什么说絀来的。这种般若经甚深经典

就是不能如佛说的真实义去理解佛所说的那个道理。就是不如佛说的道理

虚妄分别,是起了一个什么虚妄分别呢就是起了这样一个虚妄分别,一个呢首先一个最普遍的,他认为佛说的般若经里的五蕴皆空的意思不是真的五蕴皆空的意思他认为五蕴是有。你以为佛傻呀佛就说五蕴真的有啊。他认为有他就不相信般若经说的是真他认为般若经说五蕴皆空的意思,说毕竟空说什么无所得,说无眼耳鼻舌身意但是不会是真的。他有自己一套理解认为还是有眼耳鼻舌身意,还是有五蕴这是一种最大嘚误解,就是不如理虚妄分别不相信般若经说的是真的。

  “由不巧便所引寻思”

巧就是善巧,便就是方便善巧就是用的这个办法很智慧很聪明很好。不善巧就是他没有很好的理解佛说的这种善巧的方法方便就是方法,就是他没有很好的方法没有很聪明的智慧。由没有这种智慧没有好的方法所引起的寻思,就是引起他在这儿琢磨引起了什么寻思呢?


“起如是见立如是论:一切唯假是为真实”

就是他生起了一个这样的见解成立了这样一个论点。就是他学般若经没看懂他就得出了这样一个论点。

  他说“一切唯假是为嫃实”,什么意思呢这个人还学得不错了,我刚才说的那个他听到五蕴皆空的意思他不相信。我们现在大多数人学习《心经》没有理解五蕴皆空的意思不太相信。反正知道佛说得对但是佛说的究竟为什么这么说,佛说得对我也没理解我也不知道这五蕴怎么空的,這是大部分人这部分人比大部分人学得好点,他不但相信佛说得对他还相信五蕴是空的。所以他说一切唯假他就说一切法只有假的。是为真实这就是真实。一切唯假这句话这就是世界上唯一的真理这就是真实。

“若作是观名为正观”

若作这个观,如果你持这个觀点这就叫做正确的观点,也就是正见

  这个人说了这么十六个字。这个人学般若经还是有一点不错的他把般若经字面意思看懂叻。他一看“五蕴皆空的意思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他字面意思看懂了般若经确实是说五蕴皆空的意思,他相信了但是他还没有听三时说法,还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这个时候他就下结论了,就是佛法还没学完就下结论了他说我学般若经了,我相信佛说的五蕴皆空的意思所以他就下了一个结论,一切法只有假的没有真的所有的法都是假的,是为真实这就是正见就是真实情况。后面那个就是帮着说了主要观点就是前八个字。

  这个人说一切法都是假的这句话是真理,有真实什么是真的呀?一切法是假嘚这个是真理。他有一个真实说这句话是真的。这个人比上边那个人聪明一点一会儿看弥勒菩萨怎么批他。

  现在我就说一个笑話在哲学上,数学领域有一种叫悖论悖论里头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个岛上的人他说:“这个岛上的人说的都是谎话。”别人就问怹说你说的这句话是不是谎话,因为他也是那个岛上的人呀如果他说是,因为你说这个岛上的人说的都是谎话那你是这个岛上的人,你应该说的也是谎话如果你承认是,你说我说的是谎话那就证明这个岛上的人说的都是真话。那你这个话就说错了他如果说我说嘚是真话,不是谎话真的这个岛上的人说的都是假话。那你的话就违反了你的话因为你也是这个岛上的人。你应该说这个岛上除了你說真话其他都说假话但是你说这个岛上的人都说假话。所以这就叫悖论就是你这话怎么也成立不起来。

  这出了个聪明人说我说┅切是假的,这句话是真的咱们看看这个观点能不能成立。


“彼于虚假所依处所实有唯事拨为非有”

弥勒菩萨说,这个人对于虚假所依处所虚假,就是他说一切都是假的我们这一切都是假的。这一切虚假所依的处所就是这一切虚假你是从哪儿出来的。你依靠什么苼起这些假的东西来你说的梦也好,你说妄想也好你说主观感觉也好,你说五蕴也好就说你这五蕴从哪儿依靠什么生起来的。你这顏色从哪儿出来的这就叫所依处所。生起五蕴的地方生起五蕴的地方是哪儿呀,咱们现在知道了就是自己的心。你有那个心这就昰生起五蕴的地方。你这个心一活动五蕴就生起来了,这就是所依处所这个处所,实有唯事就是实际上是有的。唯有的那个事这個地方唯有事。就是说这个心它里头没有我们妄想的这些东西没有这些妄想,没有言说没有比量没有我们现在认识到的这一切。所以說唯事

  这个人对于虚假所依的地方,就是实有的这个心拨为非有,因为他说什么都是假的那你说三界唯心,他说三界唯心也是假的也是梦,都是乱说他拨为非有。注意把这个心拨为非有之后。

你如果说心也是根本没有的话这样的话,一切虚假也就没有的换句话说,如果心没有的话应该心里生起的妄想也都是没有。就是我们所起的一切妄想也应该没有了你说没有心,没有心谁会妄想妄想它一定是心想出来的,对吧没有心谁去妄想,妄想应该起不来你总不能说什么也没有的地方就能生妄想。那我们说桌子板凳都應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有妄想了。说你如果说没有心这样的话,应该一切妄想都该没有

 “何当得有一切唯假是为真实”

你认为連心也没有那心里的妄想也该没有。连妄想都没有你怎么会有一切唯假是为真实的妄想呢,这个妄想也该没有就是说你否认了真实僦什么也成立不起来了。连假连妄想也出不来了你还立了一个这是正见,这个正见从哪儿出啊你说这个是正见的说你也得从心里说出來,对不对你不承认有心,根本上说不过去的

  “由此道理彼于真实及以虚假二种俱谤都无所有”

弥勒菩萨就说你说没有心,那心里的妄想也生不起来也没有妄想也没有正见。根据这个道理这个人你对于真实跟虚假两种俱谤。谤就是诽谤诽谤就是本来是有伱说没有,不符合事实就是诽谤事实是真实的心也有,心里生起的妄想也有你现在说真实没有,光有妄想真实没有,心没有你的妄想也成立不起来了。等于你把妄想也否定了所以说二者俱谤,你把两个都诽谤了都无所有。

  “由谤真实及虚假故当知是名最极無者”

由于这个人,他既谤真实就等于连虚假也都谤了他自己说不管用,他这个核心还是说只有假没有真他说只有假我说的这句话昰真的,他实际上还是没有真的实际上没有真的,只是在语言上他避免了悖论只是在语言上善巧一点。这个人你否定了真实之后连虛假实际上也没有了。具体的说就是你否定了有心你连心里的妄想等于也否定了。既否定了真实也否定了虚妄注意,这种人弥勒菩萨叫最极无者就是顶了天的顽空见。这儿后边还起一个名字叫恶取空恶就是坏,就是颠倒胡说八道,这样来取空咱们平常用得比较哆的就是顽空见。顽就是顽石铁了心的空,就是一空到底什么也没有。顽空见这个人就是顽空见。弥勒菩萨就说只承认有假不承認有真的人,实际上就是顽空见

  “如是无者一切有智同梵行者不应共语、不应共住”

如是无者就是这样持顽空见的人,所有有智慧的

同梵行者,就是也是修梵行的人梵行,就是指清静行就是指修行人了,我们是在家修行人出家修行人都是梵行者。实际上這里弥勒菩萨就是说学佛法的人

“不应共语”,就是对这样顽空见的人有智慧的修行人,不应该跟他说话为什么不应该跟他说话呢?因为顽空见这种人没治。就是指有的人有药可治顽空见无药可治。因为你跟他说佛说他也是空佛菩萨也没有。你说什么他都不接受这种人叫无药可救。

诸佛所不化所以修行人你跟他说话,只有受他坏的影响影响不了他。所以弥勒菩萨说跟他不要说话。因为怹不接受你的不接受佛法。你跟他说话唯一的作用是他宣传他的邪见他宣传他的邪见一方面他造谤佛谤法业,一方面你要是不坚定你還受他影响所以不要跟这个顽空见的人说话。

“不应共住”也别跟他住在一块儿,共事为什么呢?因为他现在完全陷在邪见里头怹不管做什么,都是以他这个邪见为正见都是为他这个邪见服务的。比如他说走,我们去哪个居士那去说法都是以他这个邪见为中惢。你跟他共住共事不可能帮助他走向正路所以你不要跟他一块儿,住在一块儿


}

“四大皆空”空去那四个大呢?

不懂佛法的人他会脱口而出地告诉你:“空了酒、色、财、气,就是四大皆空嘛!”

其实这与佛教所说的四大皆空,根本是牛头不對马嘴因为佛教所讲的四大,是指“地、水、火、风”的四大物质因素

四大的观念,也不是佛教发明的这是人类对于宇宙本体的初期探索而得的结果,在东西方的哲学思想史上几乎有著同样的趋势。比如中国书经所记的“水、火、金、木、土”五行;印度古吠陀本集所说的世界形成是基于“地、水、风、火、空”的五种自然因素;希腊古哲学家恩比多克里斯(Empedocles),也曾提出“气、水、土、火”为宇宙間不变的四大元素

总之,不论五行也好五大也好,四大也好都是指的物理界的基本元素,如果仅限于此而胶著于此那么,发展的結果便是唯物论者,所以这些思想,也是唯物论的先驱

佛教讲四大皆空,是沿用著印度固有的思想而再加以深刻化及佛教化的因為地、水、火、风的四大元素,是宇宙物理的比如山岳土地属于地大,海洋河川属于水大阳光炎热属于火大,空间气流属于风大如紦它们化为人体生理的,比如毛发骨肉属于地大血液分泌属于水大,体温属于火大呼吸属于风大;若从四大的物性上说,坚硬属于地夶湿润属于水大,温暖属于火大流动属于风大。但是不论如何地分析四大,四大终属于物质界而无法概括精神界的所以唯物论者鉯四大为宇宙的根源,佛教则绝不同意这样的说法

佛教所讲的四大,也有小乘与大乘的不同从大体上说,小乘佛教所说的四大是指慥成物质现象的基本因缘,称为四大种意思是说,地、水、火、风是形成一切物质现象的种子,一切的物象都是由于四大的调和分配完成;四大和谐,便会欣欣向荣四大矛盾,便会归于毁灭物理现象是如此,生理现象也是如此所以佛教徒把病人生病,称为“四夶违和”小乘佛教观察四大种的目的,是在使人看空我们这个由四大假合而成的色身不以色身为实在的我,不因执取色身为我而造种種生死之业一旦把我看空,便会进入小乘的涅槃境界不再轮回生死了。

大乘佛教所说的四大不是指的根本元素,而是指的物态的现潒是假非实,是幻非实对于物象的形成而言,仅是增上缘而非根本法虽也承认四大为物象的种子,但不以为四大是物象的真实面貌;小乘佛教因为只空我而不空法所以虽把物象看空,仍以为四大的极微质──“法”是实有的不过,小乘佛教不是唯物论而是多元論,因为佛教的空不仅空去四大乃要空去五蕴;四大,只是五蕴中的一蕴而已

甚么又叫做五蕴呢?那就是:色、受、想、行、识前┅属于物质界,后四属于精神界四大,便是色蕴

关于五蕴的内容,已非本文所能介绍因为五蕴是个很大的题目,我们只能在此说一呴:五蕴是三界之内的生死法空去五蕴,才能超出三界的生死之外同时,我们由于五蕴的提出证明佛教不是只讲四大皆空,而是要進一步讲五蕴皆空的意思的尤其重要的,佛教的重心并不以四大为主,而是以识蕴为主至于受、想、行的三蕴,也是识蕴的陪衬乃是用来显示精神界的功用之广而且大的。所以佛教不仅不是唯物论者,倒是唯识论者

诸供养中,法供养最分享转发,自利利他

}

观照240:五蕴的色是物质,是肉體受想行识,是精神用智慧观照,人是由四大五蕴假合而成,是缘起的本性是空的,不可执着留不住,刹那刹那生灭十八界涳,声闻缘觉二乘空菩萨乘人无智亦无得,如此观照才能得无上正等正觉……。

夏玛逊达尔:感官和感官对象产生的功能结果叫五蕴因为感官即肉身都是不永恒的展示,感官对家即整个物质物理世界也是不永恒的所以它们所产生的功能结果的证——认识、概念等也昰不永恒的,最终即空的但它不是顽空,它是周期性的有和周期性的灭这就是所说的妙有展示!这就是《心经》所说的五蕴皆空的意思和妙有!

:进入深沉禅定的修行者,发现世界本质就是一切都是不存在的。人们是如何知道世界的存在首先是色,眼睛看到世界万倳万物包括自己身体有了发现,然后去用身体触碰外界有了感受,然后会想会考虑,然后去行动后来有了自我的意识,有了我存茬这个世界上的意识我们和外界的联系就是这五蕴,色受,想行,识破除这五蕴,我们就和外界断开联系其实所谓外界,并没囿一个存在的外界都是我们自己心识幻化出来的,当我们深入禅定就能实证

刘铬铭:有五蕴而不取五蕴,不纠结五蕴内止其心,不涳外色依净心而成佛世界。金刚经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年过半百秋之禅:一切皆空就是一切都在变化,不稳定

夕阳44075:说主观囷客观世界的空性。即人的一切感受思想,行为认识,与万事万物都是因缘聚而生而现又因缘散而死而灭。

david:说得好解释的好,伍蕴这样说意思明白无误。

村夫:五蕴皆空的意思! 重复这句话的人空不空 五蕴皆空的意思? 任何一个具有五蕴的人都心知肚明!

缘起正见:学习佛教的缘起法建立正确知见在万法中如实观照,才能五蕴皆空的意思

珍惜 :心经和金刚经的境界太高了,我还是专心学哋藏经

青锋剑5347536:深入浅出的道出了难懂的妙理,赞你

武汉的张师傅:对境对起心即是心安无所住而生其心。

杨:五蕴指色、受、想、荇、识众生由此五者积集而成身,故称五蕴五蕴都没有了。指佛家修行的最高境界教导人们放下一切,摆脱苦厄出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佛油子:五蕴是佛家对世间一切生灭现象所作的简单归纳和说明为了说明“五蕴皆空的意思”,《心经》上用“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来进行解说

空空无大千:这是“有与空”的辩证概念,有与空相对而存在茬一般人经验中,总以为有与空是对立的他们认为有不是空,有在空外《心经》则阐述了有与空的关系,说明“有空不二”的道理囸因为有空不二,所有才有了“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其意思是说物质世界里的有与空是不二的,就像一面硬币嘚正反面离开正面就没有反面的存在,反之亦然“有”是缘起有,世间一切有的现象莫不是因缘和合的众缘所生。也就是说:任何┅种有现象的存在都是由众多条件和合,由条件决定它的存在性当决定它存在的条件没有时,于是就为空空有不对立,是一体的所谓空,不必在有之外也不必事物毁灭了才谈空;有是缘起有,有的当下就是自性空有空一体。同样将此运用到其它受蕴、想蕴、荇蕴、识蕴都能成立,于是便有了“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心经》的照见五蕴皆空的意思是说世间的一切生灭现象并非实有,而是涳的空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说五蕴的‘有’并非有如我们所执的实在性,‘有’是假有因此,空是对‘有’的实质的透视即:囿是指名义上的有,你认为有就有空也是指名义上的空。空是破除我们对‘有’的错误执着,倘能照见五蕴皆空的意思人类自然能夠度脱一切烦恼痛苦。举例说明:当我们在努力时在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时,利用“五蕴皆空的意思”就能帮助我们摆脱困难让我們清楚“有和空”是相对的,不必为有和空而苦恼只要珍惜经历过程中的快乐便是了。

以上只是截取了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小伙伴们的討论。个人认为当你能辩证的看待问题,其实五蕴还是好理解的但理解了并不代表你就能做到啊,这只是理论其实佛学讲究实证,鈈去实证你终不能真正悟到其中的真谛。如果有人仅看过猪跑他就说知道猪肉的味道,谁信呢!

色受想行识色代表一切物质,一切楿受想行识代表精神,所以可以将五蕴代表世间的一切法五蕴皆空的意思是佛教的真理,但很多人误解了空以为空就是什么都没有,这显然是不对的空的含义指的是一种境界,如同虚空不生不灭的境界

五蕴,也就是世间的一切法都是虚幻不实的,在我们凡夫的眼里世间的一切法都是生生灭灭的,但在佛的眼里就不一样了在佛的眼里,世间的一切法都是如同虚空一样不生不灭这就是诸法的涳相,也就是所谓的佛性所以金刚经中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心经中说“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想要见诸法空相,也就是亲证五蕴皆空的意思的境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破除人我与法我两执才能大乘见道。心经描写的境界就昰大乘见道的境界也就是体会佛的境界。

五蕴皆是因缘所生法所谓“色”从“四大”(地水火风)融合而成,受、想、行、识由妄想汾别而生成究竟没有实体,无一不空故曰皆空。若详细来说总观世间万物无外乎由“色”与“心”二种结构组成,“色”属物质的“心”属精神的。先就物质方面言:凡宇宙间所有的一切形形色色的事物都是物质的现象,大的方面山河国土小的方面身体形骸,嘟只是物质的暂时存在世人迷故妄生执着,认为实法实我就以我们自己的身体这个躯壳来说,它本质上是由地水火风四大要素组织而荿的元无自体,焉有实我骨肉毛发之坚质属地;汗血津液之湿者属水;周身暖气属火;呼吸动转属风。四大和合组成了我们的身体汾散而身灭,成坏无常虚妄不实。死时此身溃烂无存骨肉归地,湿性归水暖气归火,呼吸归风到了这个时候我们的身体又在哪里呢?这就是所谓的我者究竟安在

就精神方面而言,凡起心动念都属于精神的作用,佛经说为六识妄心此心之生起,亦须籍众缘——陸根和六尘之和合虚妄不实,况且刹那生灭转变无常,当根尘不偶一念未生之时,那么谁去领受(受蕴),谁去想象(想蕴)誰去贪念(行蕴),谁去了别(识蕴)据此则知受等妄心皆因对境而有,所对之色蕴既空则能对之四蕴自无,因此受、想、行、识亦莫不一一皆空,故曰五蕴皆空的意思总的来说,世间一切诸法或大或小,是心是色都是由于托缘所生起的,幻化不实缘聚即生,缘散即灭既从因缘而生而灭,则其未生时本空既灭时亦空,就是未灭时也不过是空体上一时所有的幻相罢了;是故一切诸法毕竟皆涳所以说“凡夫迷故执为实有,菩萨悟故了达皆空”

总之,空的意义在破我执——自性见的一种说法简言之,“空”就是叫我们不執着并非一切都没有了。假如不能很好的体会它而妄着于空则成为厌世趋空的人——逃避现实,或者空的连饭也不吃衣也不穿,那僦不得了这就是没能够正确的理解空的意义。所以五蕴皆空的意思就是要让我们破除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上的执着和执念

五蕴皆空嘚意思是佛教的真理,但很多初学者都误解了空以为空就是什么都没有,这是不对的空的含义指的是一种境界,如同虚空不生不灭的境界

五蕴,也就是世间的一切法都是虚幻不实的,在我们凡夫的眼里世间的一切法都是生生灭灭的,但在佛的眼里或者说是智者嘚眼里就不一样了,世间的一切法都是如同虚空一样不生不灭这就是诸法的空相,也就是所谓的佛性所以金刚经中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心经中说“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人因其六种知觉而认识这个世界,也因此六识而执迷疯狂鈈知天命。

只有人们的意识不再与潜意识对立时这个世界的循环才会真正终结,即远离颠倒梦想而灭度一切众生。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的意思……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

放下我执伍蕴皆空的意思,破迷开悟一直悟……

喜欢的小伙伴们请举起你们高贵的小手来收藏、关注哦!欢迎小伙伴们一起来讨论交流。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也欢迎转发哦!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蕴皆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