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释迦牟尼是什么意思


  公元前565年的某一天古老的囍马拉雅山南麓,美丽的印度河之滨森林覆盖着的广袤土地上,一个叫做迦毗罗卫的小国迎来了他们新生的王子;
  29年后这位王子汸效当时流行的出家生活,离开家进入森林寻求真理;
  经历了6年拜师、苦修及禅定的生活后他宣称自己已经证道,并承袭历代古佛嘚道统成为彻悟万法的佛陀;
  此后49年的时间里,他不遗余力地宣说他的教法直到80岁时在森林中安详离去。历史似乎在此时此地永遠地关闭了镜头
  2500多年后的佛教寺院里,佛陀历史上真实的释迦牟尼的形象被人们用最上等的材质、最精致的工艺塑造出来,那安詳静默的背后却透射出冷冰冰的孤独感。因为那位有血有肉的人间佛陀已经远离我们。在我们面前的却是高高在上的“神灵”。他默默地接受着世人的礼拜、祈祷甚至各种无理要求。他已经麻木了完全变成了偶像。然而凝视他那半睁半闭的眼睛,谁又能追忆当姩佛陀那双睿智的明眸呢他已离我们远去,就像定格在2500多年前的那个永恒的镜头
  可叹!现在的我们,要想追随他的足迹聆听他嘚教诲,已不仅仅是读几部佛经就能够做到的了!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壹、神秘国度中的诞生
  残酷的现实与优美嘚神话
  历史上真实的释迦牟尼所在的国家,在当时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因为有考古学的证据,我们可以非常准确地推断这个小國所在的位置今天的尼泊尔与印度交界的地方,有一条发源于北部雪山的河流它经过尼泊尔,一直流入印度河这就是有名的罗泊提河。历史上真实的释迦牟尼的祖国就位于这条河的北部,这个国家叫做迦毗罗卫国
  迦毗罗卫国是由十座小城(或称聚落)组成,媔积约320平方里在当时,这十座小城都有自己的首领(城主),这些首领们都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历史上真实的释迦牟尼父亲所茬的小城就是这十座城中的一座,也叫做迦毗罗卫城这座小城可以勉强地被称作首都。可能是因为这十座城邦的首领在历史上属于哃一个部落或种族。所以为了加强相互间的关系,及共同抵御外来的军事侵略结成一个联盟,推举一位盟主作为他们的国王有一点昰值得我们注意的,在古代印度“王”(音译“罗阇”)的称呼,既被用于国王也被用作诸侯、部落的首领。(《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第27页 郭良鋆著)历史上真实的释迦牟尼的父亲净饭王就是这个角色。在佛经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个国王的称号,很可能是世袭的所以,历史上真实的释迦牟尼一降生就被称作“太子”,他的父亲及其王国的贵族们都无一例外地认为他将继承王位。
  因为是┅种“贵族共和”制所以,国王的权利有限遇到一些重大决策,都要通过各城邦贵族们组成的议会进行投票来表决!其实,这种体淛在两千多年后的中国依然存在。明末努尔哈赤就曾以这种“贵族共和”制的方式,实行对后金政权的管理阎崇年先生在他的《正說清朝十二帝》中谈到:他本人作为汗王,制订了以汗王为首席以“五大臣”、“八大贝勒”为首脑的政权结构。一般遇到军政大事嘟由贵族举行会议,以投票方式来决定!大家甚至可以通过投票废辍汗王所谓“并肩同坐,共议大政断理诉讼,举废国汗” 这是一種初期的民主制度,在一些比较原始的部落或游牧民族中一直被采用着。再如西藏的“锅庄联盟”,也属于这种“贵族共和”制

  这种原始的民主制度,对于历史上真实的释迦牟尼具有很深的影响他成道后,在佛教僧团内部一直实行这种制度。所不同的是他嘚僧团里既没有贵族,也没有“王”种姓制度也被废止(仅限僧团内部)。他本人只是导师僧团内部重大事务,同样要由全体僧众们通过投票来决定,这些我们后面还会谈到
  迦毗罗卫国和其它的“贵族共和”制国家一样,在不得不与那些强大的君主制国家发生戰争之后地盘萎缩、实力衰弱,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一种低靡状态。后来被迫臣属于当时十六国中三强之一的拘萨罗国。作为宗主国拘萨罗成为它在国际事务中的“保护伞”。但对内欺凌与压迫则是必不可少的!
  历史上真实的释迦牟尼成道前,曾亲口对摩揭陀國王频婆娑罗谈到自己国家的情况他说自己的国家属于拘萨罗,甚至都没有提到迦毗罗卫的名字从这一点上看,在当时迦毗罗卫作为國家名义上似乎还存在,但实际上已经失去了独立成为强大国家的附庸,这可能就是当时的实际情况!

  哈哈!闲逛到此这本书叒贴到这里了,求求楼主快点贴别像以前那么磨蹭?

  这是一个基本判断在这个基本判断上言说,会演绎不同的“佛学”风景感箌一心先生在理性推导。如是则本贴将大有看头。

  明末努尔哈赤就曾以这种“贵族共和”制的方式,实行对后金政权的管理
  西藏的“锅庄联盟”,也属于这种“贵族共和”制
  看过一篇文章,大意是说:大明王朝与后金比较很难说占有优势;主要是组織化优势,更在后金一边

  这个时期,在印度古代史中被称作“列国时代”,或“十六国时代”相互间一直处于混战状态,很像峩们的春秋战国时期到了历史上真实的释迦牟尼晚年,他的祖国最终还是被拘萨罗彻底兼并他的族人遭到残酷地杀戮(佛经中则把这┅事件的原因,归结到拘萨罗国向迦毗罗卫国提出和亲后发现被骗,遂实施报复的行为),这就是当时的实际情况与我们所熟悉的佛经中,对于历史上真实的释迦牟尼国家的描述相差很远。经中对迦毗罗卫国的富庶与强盛都曾做过非常具体的描述,这很可能是夸夶其词了
  佛经中的夸大现象,是很常见的比如,对历史上真实的释迦牟尼出生情况的描述经中说历史上真实的释迦牟尼生于母親的右肋,刚刚出生就能独立迈出七步从容地观察各方。他踏过的足印立即幻化出美丽的莲花。然后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做狮孓吼道:“天上地下惟我独尊!”。这就是“七步莲花”的典故不仅如此,经中还借用阿难(佛陀大弟子)之口用了大量的篇幅,描述历史上真实的释迦牟尼从“兜率天”降入母胎直到诞生前的所有经过。据《中阿含经•第8卷•未曾有法经》记载当他进入母胎时,众天鉮、众魔、众梵天以及众沙门、众婆罗门、众王和众人的世界都不可思议地大放光明!甚至日、月照不到的地方,也会放出光来胜过眾天王的光辉!“十千世界”震动、抖动和晃动。可见这位菩萨(指历史上真实的释迦牟尼)入胎,不仅惊动了天上也惊动了人间。這种突然间异常的“地震”、“放光”还会在他后来降生、成道、说法、涅槃等关键时刻出现!之后,四天王前来守护四方保护他的毋亲不受人类与非人类的伤害!
  《未曾有法经》还有这样的记载,当他降生的时候首先接他的不是人,而是诸天神他出母胎时,沒有直接落在地上而是由四位天神接住,放在他母亲面前四位天神还手捧“极细衣”(精细而柔软的衣物)立于母子面前,准备为刚剛出生的婴儿穿戴!看来王子出生后,穿的第一件衣服并不是人间造作的,而完全是由天神们提供的!更有奇者这位婴儿从入母胎矗至降生,始终没有受到“血”、“精”及各种不净物的污染在这里“血”、“精”,显然是指出自母亲与父亲身上的生命元素也就昰卵子与精子。此时地上生出一方水池,“其水满岸”虚空中两道雨水注下,一凉一暖沐浴着刚刚出生的小王子。)也就是说王孓降生后,沐浴净身都是在突然出现的、无中生有的“设备”与“资源”无微不至地“关照”下,自动完成的这显然又是一则“感应”天地的神话!
  据说,后来历史上真实的释迦牟尼为弟子们描述过去佛毗婆尸降生的过程时同样使用了非常类似的描述,并且强调這是所有菩萨入胎、降生的“共同现象”由此看来,这些描述很可能出自远古被重视神话的古印度人,一代一代地传承并保留下来這种神话般的描述,在佛经当中用“到处充斥”来形容,并不过分!因为在古代印度,神话替代历史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所以经Φ出现这些描述也就不足为奇!

  神话就是神话,非说它是真实的事件恐怕很难服人,看来楼主的见解十分大胆这是其他佛陀传记莋者想说而不敢说的话!应该鼓励这种写史的方法。
  理智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如果我们回到神话传说的时代,那么人类一定要走倒退的路神话可以被视为一种文化,甚至是古代优秀的文化但它决不能被视作史实。这样一来历史上真实的释迦牟尼就由远不可及突然间变得可亲可敬,这才能还原真实的历史但愿作者一直尊行这条路走下去。

  佛经中那些惊天动地的描述是一种印度式的造神運动。很多佛教徒信以为真是因为他们虔诚的宗教感情所致,可以理解但是,作为理智求证的传记作者人云亦云则不是负责人的态喥。此文中作者的态度严肃引证有据,值得肯定静待下文!呵呵!

  其实,这并不是佛经的独创在同时期或更早的其它教派的经典中,将神话传说当作真实事件加以记载的情况都很常见,这也是当时历史环境下的特殊产物在佛教早期的经典中,神话色彩反而不洳后期经典那么浓重相对朴实一些!那么,这些神话描述是否出于历史上真实的释迦牟尼之口我们则无法断定!但是,我们注意到茬早期经典(巴利文三藏)中,根本找不到一处历史上真实的释迦牟尼对自己诞生情况的自述。(《佛陀和原是佛教思想》29页   此外经典中对历史上真实的释迦牟尼入母胎之前的情况,也做了有声有色地叙述据《神通游戏》记载,由于众天神们的乞请菩萨(指历史上真实的释迦牟尼)决定下降人间,拯救众生之苦于是,他开始考察什么时候降生降生到什么样地方?什么样的家庭选择好以后,他在兜率天为众天神讲了最后一次法,并指派弥勒菩萨接替他的位置成为未来佛的“候补”。

  后来众天神们商议决定,让他囮身为“六牙白象”入母胎与此时同,在人间摩耶夫人也征得丈夫净饭王的同意,单独来到宫殿顶楼守戒(独居)七夜夫人在这期間,梦见这头“六牙白象”从右肋入胎。可见这位菩萨入胎前,对自己将来的情况都做了详细地安排同时还安排他的母亲“守戒”七日,以表明菩萨不是依情欲而生《中阿含经》第8卷《未曾有法经》中还记载说,菩萨“不为血所污亦不为精及诸不净所污”。来看菩萨甚至可以不需要父、母的经、血,就可以结胎换句话说,这个生命完全是“天生”的只不过是要依赖母胎孕育10个月而已!这倒讓我们联想起《圣经 》中,关于玛利亚以处女之身怀孕生出耶稣的记载 :“他(耶稣)母亲玛利亚已经许配了约瑟还没有迎娶,玛利亚就从聖灵怀了孕她丈夫约瑟是个义人,不愿意明明地羞辱她想要暗暗地把她休了。正思念这事的时候有主(上帝)的使者向他梦中显现說:‘大卫的子孙约瑟,不要怕只管娶过你的妻子玛利亚来,因为她所怀的孕是从圣灵来的。她将要生一个儿子你要给他起名叫耶穌••••••。’”(《新旧约全书•新约全书》第1页 KONG)1978年出版印刷)其实考察一下世界各种原始宗教,我们不难发现有关那些神祗们出生的传说,都会表现出一种不同寻常的神奇与怪异!希腊神话中的宙斯就曾幻化成天鹅,使正在沐浴的少女怀孕而生出两枚“卵”后来孵化出兩对挛生子女;中国古代有关伏羲诞生的神话则更加离奇,说他母亲因踩踏了“圣迹”而生出伏羲;就连老子也是因为李母(老子的母亲)吞服了“五彩天珠”而怀孕降生;印度古代,也有梵天孵化于“金卵”中的记载
  但值得注意的却是,基督教从来都毫不含糊地宣称自己为“一神教”而佛教从诞生那一刻起,就宣告将自己的学说与各种神教划清界限在历史上真实的释迦牟尼时期,他的觉悟之噵与上帝之神教,始终是泾渭分明的!这个离开父母因缘而投胎降生的故事,显然不符合历史上真实的释迦牟尼成道后所宣说的缘起(因缘)法则他曾在《佛说父母报恩经》中强调说:“人生在世,父母为亲非父不生,非母不育”也就是说,没有父亲与母亲的共哃参与就不会有儿女的出世。此外还有一件事情是确定的,那就是这位未来的导师是一位神秘主义的反对者,在他的学说中这一點曾被反复地加以强调。即便如此这些有关历史上真实的释迦牟尼入胎、降生的各种传说,并不让我们感到意外!因为佛经作为一种“说唱文学”的形式,于历史上真实的释迦牟尼灭度后的5个多世纪里通过口口相传的形式,在印度甚至中亚与南亚很多地区流行直到公元一世纪,才开始形成文字(此时离历史上真实的释迦牟尼世代已经相隔四、五百年)。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作为佛教经典在大约5个世纪的传唱中,肯定会发生一些程度难以估量的变化!早期的原始经典尚且如此那些后期陆续出现的经典,就更难说了!其實经中的记载可能是真假杂糅的,我们不妨参考一下去除那些可能被夸大的部分,尽量还原相对的真实

  哈,玛特兄岂敢。
  我是觉得这个帖子如此谈论佛陀视角独特。

  在“煮酒论史”里面见过这个帖子只是后来不贴了,不知为什么不过在这里又见箌这个帖子了。这个帖子真的不错视角独特,研究方法也是独创但愿不会贴着一半又停了吧?

  历史上真实的释迦牟尼的母亲叫做摩耶是净饭王的一位妃子(并非王后),她来自与迦毗罗卫城相邻的一座叫天臂的小城,她是城主的女儿天臂城也是十座小城中的┅座,两座小城之间在历史上一直保持着联姻关系。佛经中记载这种联姻关系,到历史上真实的释迦牟尼时还保留着后来,净饭王為历史上真实的释迦牟尼迎娶的耶输陀罗也出自天臂城主的家族。
  这是当时这一地区的习俗女人到了产期临近时,要回到娘家去汾娩据记载,摩耶夫人回娘家的路上经过兰毗尼花园时,见到园中优美的景色决定停下来稍事休息。这座花园位于迦毗罗卫城东四┿里兰毗尼在当时,未必是一座专门修建的花园很可能是一处风景宜人的野外场所。夫人乘车走到这里时感到有些不适,临时决定休息一下在欣赏奇花异草的同时,她感到阵阵的腹痛
  历史上真实的释迦牟尼就降生在这座美丽的花园中,这很可能是一个意外!經中曾提到一般的妇女怀孕9至10个月,就要分娩但作为“菩萨”的母亲,则必须满10个月才会生产,而且这是“菩萨”们降生的惯例(《×××××××××××>)这样说来,历史上真实的释迦牟尼应该比普通人在母胎中孕育的时间更长按照常规,他的母亲早该做好准备回箌娘家了但是,这一突然降生的情况却在她的预料之外!从这一现象分析她很可能是早产,详细的情况我们已经无法考证经中说摩耶是手攀着“无忧树”,站立着生下小王子的这可能是强调生产过程非常轻松而没有痛苦!但从摩耶生下王子七天后,就离开了人世这┅点上分析生产状态很可能是非正常的。
  经中对于摩耶的早逝有多种说法:其一、据《大事》记载摩耶夫人生下这样一位伟人后,不宜再享受爱欲;其二、据《因缘记》所说生下王子后,夫人的子宫不宜再被别人占用;其三、见到所生之子“体态洪满相貌端正”,因此“不胜其快”也就是因高兴过度,而离开人世这是较早的说法(据.......记载);其四,《神通游戏》还有这样的说法由于生了“菩萨”(指历史上真实的释迦牟尼),所以母亲必然短寿因为,母亲不忍见将来王子出家所以早早离开;其五:生下王子后,天定嘚任务完成了“不胜诸天之力,而形影消瘦!”以致离世;明炀法师在他的《佛法概要》中还有这样的叙述:“当太子诞生以后,经過了七天他的母亲摩耶夫人,因为生了一位大福大德的历史上真实的释迦牟尼佛福德智慧是大大地增长,依因感果就生到忉利天。”以上几种说法没有一处将这位母亲的早逝,与生育本身挂上钩的相反,几乎都与神话扯上了关系笔者认为,这些说法很可能是为叻神化历史上真实的释迦牟尼的出生情况而把本来不幸的事件,附会成让人们便于接受的神话这类美丽的传说,发生在这个“盛产”鉮话的印度并不稀奇!

  “母以子贵”看来这在古代印度和西方这都是一个公共法则。佛陀的觉悟使得他的母亲也变成了伟大的人;耶稣的成名,同样使得其母成圣看来人类在这一问题上殊途同归。

  此书很有新意用人类学、社会学、文献学以至历史学多种学科的方法研究佛教的产生。这和以往宗教研究的方法大相异趣拓宽了对佛教的认识。

  应该做一个比较研究如从文献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基督教是如何产生的如果做一个多元文化的比较,儒学是如何产生的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彭亚非的说法,孔子、耶稣、佛陀同属于大轴心时代。孔子的《论语》其地位与《圣经》相当。

  试向作者提一些问题:
  1在什么意义上可以说佛陀是文化的大集成者?
  2这个文化其背景是什么?例如当时是否有一种文化的需求,使流行的观念、价值观等等形成完成的学说?
  3如果说佛教是文化的大集成,佛陀继承和创新了什么
  当然,很多宗教的研究者是不提这些问题的但如果把佛教看成是一種文化思想的话,这些问题还是有意义的

  朱岩的《佛陀纪事》提出了一个更深入的问题,即佛陀和孔子、耶稣有什么区别

  哈,我想佛陀之“大集成”应该是有界域的。他应该是佛学界域的集大成者似乎还不是“文化”的集大成者。
  佛陀也曾经是一个困惑的人而不是神。
  所以佛陀可以与孔子相类但不可以与耶稣相类——人间无人可以与耶稣相类。
  耶稣是神子同时也是神。這从《新约》教义中可以看到
  儒学可以还原;佛教可以还原;但基督教不可以还原。
  儒学是人学佛学也是人学;只有基督教昰神学。所谓轴心时代将孔子佛陀耶稣相提并论的说法可能是有问题的。
  我看《佛陀纪事》有一个最大功能就是为信仰清场。

  1. 按照《佛陀纪事》所说是佛陀创立了“佛教”,而佛教有很多文化的来源如此,如何可说佛陀是“佛学界域的集大成者”
  2. 兄所说,“佛陀也曾经是一个困惑的人而不是神”。从佛学的角度佛陀从来不是神,而是“觉悟者”“证悟者”,或“得正觉者”诸如此类。如此理解佛陀也是《佛陀纪事》的贡献。兄似乎把佛陀直接比较于基督教的耶稣这恰恰是文化根源的不同。
  3.我提出佛陀、孔子、耶稣之间的比较是从文化学的角度而非宗教本身,即儒学、佛教、基督教的产生在文化来源上有什么异同老金兄所說,“所以佛陀可以与孔子相类但不可以与耶稣相类——人间无人可以与耶稣相类”,是从文化学或历史学的角度还是从基督教的立場?
  4.老金兄提出,“儒学可以还原;佛教可以还原;但基督教不可以还原”,是什么意思是说基督教不能够、不可以、不允许从攵化学、历史学、文献学、人类学、社会学来研究吗?
  5.老金兄提出“儒学是人学,佛学也是人学;只有基督教是神学”我理解,老金兄仍然说的是文化根源的问题即佛陀、孔子和耶稣在不同的文化系统中如何被概念化的。按照老金兄的说法似乎基督教只能在鉮学院学习,而不能在学术意义上研究
  6.老金兄认为,“《佛陀纪事》有一个最大功能就是为信仰清场”,是破除佛教的信仰還是对佛教的理解?
  总之《佛陀纪事》是学术研究,尽管其语言和表达方式是通俗而非学院式的其贡献是对佛教的产生的问题,開辟了新的领域

  二位高人争得有趣,不过都对楼主的文章大加肯定意见虽有不同,但宗旨似乎一致!静待二位的精彩对话在下洗耳恭听!

  哈,xx7856兄雄辩!在下钦佩!
  1.兄台所论“文化来源”说岂人心智。如此说佛陀是文化之集大成,有理在下所谓“佛学界域的集大成者”说可能是有问题的。
  2.兄台所谓“文化根源不同”说有道理。
  3.兄台提出佛陀、孔子、耶稣之间的比较是从文化学的角度而非宗教本身,即儒学、佛教、基督教的产生在文化来源上有什么异同
  这个我也没有意见。如果有不同我的意见就是:涉及信仰,仅仅从文化根源上解释对象似有不足。我可能有混乱:将文化与信仰捏在一起说话了
  4.我说“儒学可以还原;佛教可以还原;但基督教不可以还原”,是基于文化自身,也基于文化源头而言的儒学、佛学,从一开始就是人学;而基督教不是基督教从一开始就是神学,就是诉诸信仰而不是诉诸研究的对象。基督教的“还原”其逆向终端,就是信仰问题后来的“神学研究”除了思想史意义上的支流外,基本上还是在信仰的层面上来论证神的存在与意义系统因此还是信仰。也就是说:在基督教信仰是一條源流统一的长河;而儒学、佛学则是源流不统一的长河。在儒学和佛学那里源是源,流是流二者尽管从历史上看是相衔接的,但在邏辑上其实是两个本质不同的文化孔庙与《论语》没有逻辑联系;大雄宝殿与佛陀没有逻辑联系;他们只是历史上的联系。而神、教堂、团契、祈祷等等从一开始(即是从文化层面看)就与基督教“逻辑地”联系在一起。所以基督教无论“还原”与否,都是神性的洏儒学、佛学只要“还原”,就呈现为人学的本质
  5.我认为:基督教从信仰层面看,是具有世俗性的这个世俗性,一般与信仰有關神学院的学习语言就可能有两大分支:信仰的;学术的。我将这两个方向捏合在一起说话了是一个漏洞,应该分开来谈兄台批评嘚有道理。
  6.兄台考问:“老金说:‘《佛陀纪事》有一个最大功能就是为信仰清场’,是破除佛教的信仰还是对佛教的理解?”我想应该是我对佛教的理解;也是对神的信仰我相信只有一个神。
  最后兄台说:“总之,《佛陀纪事》是学术研究尽管其语訁和表达方式是通俗而非学院式的,其贡献是对佛教的产生的问题开辟了新的领域。”我非常理解兄台的文化根源说的社会学意义;但峩也愿意从信仰角度补充一句:《佛陀纪事》的意义还在于:为一神论的信仰作了历史性的“清场”它的显性的价值如兄台所论,隐性嘚价值或者如我所论。
  哈面对兄台之雄辩,在下有觳觫感;强辩如斯尚祈不吝赐教。

  xx7856说:试向作者提一些问题:
    1茬什么意义上可以说佛陀是文化的大集成者?
    2这个文化其背景是什么?例如当时是否有一种文化的需求,使流行的观念、价徝观等等形成完成的学说?
    3如果说佛教是文化的大集成,佛陀继承和创新了什么
    当然,很多宗教的研究者是不提這些问题的但如果把佛教看成是一种文化思想的话,这些问题还是有意义的
  问题很深刻,在下一时语塞我想挑一个问题来回答,也就是问题2
  当时的文化大背景可能很复杂,简而言之婆罗门要保持他们的地位,刹帝利要解放要做老大。刹帝利没有自己的攵化他们只是婆罗门文化的附属。沙门文化在当时完全是民间的也许还在被禁止之列。刹帝利要想对抗婆罗门显然力不从心,所以怹们到处寻找能够与相对完整而庞大的婆罗门系统进行对抗的力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挑战神教权威的理智模式。之后随着部分刹帝利的加入,沙门文化由地下转到公开当时的情况是,沙门运动中出现的领袖们各有主张自说自话,加上他们出世、散漫的作风內部虽然有相互探讨理智辩论的良好风气,但是如同一盘散沙这个时候他们更需要将自身的理论系统化、完善化,更需要推出属于自己嘚领袖这时候整个社会就有了酝酿文化大家、精神导师的土壤。释迦只是这些有志于文化集成者中的一位事实证明,他不仅仅站出来批驳婆罗门的思想同时还将婆罗门思想中有益的内容加到自己的学说中,他虽然同情当时的沙门思想更多继承的同时,也在针对其中嘚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甚至是严厉的批驳。这就是当时的情况

  1.我提出佛陀、孔子、耶稣之间的比较,有一主旨即佛陀、孔子囷耶稣代表了三个不同的文明,或曰三种不同的文化传统并对当代保持着深入的影响。而探讨这三者的异同既是理解世界文明史的源鋶、变迁以及当代多元文化的关系。这三者作为文明或曰“文化系统”(文化传统)都包含了“信仰”老金兄是否如此认为?如是老金兄认为这三者的信仰有何异同?此异同如何影响了文化传统的形成和文化的演变此问题似乎很大。《佛陀纪事》恰恰要从佛教的产生來说明佛教的信仰难道基督教的信仰没有产生的条件和环境?

  2.老金说他所说“儒学可以还原;佛教可以还原;但基督教不可以還原”,是基于文化自身,也基于文化源头而言的儒学、佛学,从一开始就是人学;而基督教不是基督教从一开始就是神学,就是诉诸信仰而不是诉诸研究的对象。老金兄这种解释似乎在不断引进新的概念从而引进新的争论。以“人学”和“神学”来划分儒学、佛学、基督教是否是一大发明暂且不论,但老金兄强调“基督教从一开始就是神学就是诉诸信仰,而不是诉诸研究的对象”涉及到两个問题,一是这种说法是否符合历史学、文献学、社会学的研究我没有很关注过基督教史,但我理解只要是历史,任何事件(包括观念)都有其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绝对理念的运动。其二“神学”这个字眼明显是基督教的概念,“神”这个字眼明显是基督教本身的范畴我的问题是,如何可以用基督教来分析儒学和佛学

  兄台所论精湛,但弟犹有不解愿继续请教。
  兄台所论:儒学、佛学和基督教代表了三个不同的文明或曰三种不同的文化传统;这些,我认为没有问题问题在是否包含“信仰”?我是从“思维的经济原则”也即词典意义上的“信仰”来使用“信仰”的。
  信仰的对象是神;如果不是神就不是词典意义上的信仰。就好比有人愿意说:我信仰金钱——这个“信仰”还不能算作信仰
  如果承认孔子和历史上真实的释迦牟尼是人而不是神,则从源头上讲儒学、佛学,就還不能算作信仰但是后来将儒学改造为儒教、佛学改造为佛教,是流变后的信仰而不是源头意义上的信仰。这种流变与源头具有两種不同的性质。源头上是人人学;流变中成了神,神学所以二者可以还原为人和人学。
  基督教不是基督从一开始就是神,他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三天后复活,并发布预言无论从神学研究还是基督信阳角度看问题,这都是一个源头而不是流变。
  如果从《旧約》开始那个源头(而非流变)的神意就更为显豁。当人存在着一个“信仰史”或“思想史”或“神学史”的研究领域,而不是信仰領域;在这个领域对基督教的发生原理会有不同于信仰者的解释,譬如发生学解释人类学解释,历史唯物主义解释等等这些解释会涉及到“信仰产生的条件和环境”。对于一个(如我)信仰者来说基督是人类的福音,是神在《圣经》并通过《圣经》说话一般来说:信仰者不会将孔子、释迦和耶稣并列。兄台说到了三者有何异同我以为,这就是异同
  我说“基督教从一开始就是神学,就是诉諸信仰而不是诉诸研究的对象”,兄台考问:“是否符合历史学、文献学、社会学的研究”我以为应该符合。
  基督教历史从一开始就是一场充满神迹的信仰和被信仰的运动文献,也即《新约》就有记载社会学(考古学)研究也证明了《旧约》记载的真实(譬如諾亚神舟的“发现”,洪水的存在橄榄山和死海羊皮卷的存在等等)。“神学”不仅仅是基督教概念也是词典概念,也即通用概念信仰者可以使用;不信仰者也可以使用。但是虽然如此也要看到:神学,其所指在信仰者和不信仰者那里有不同的含义。对于信仰者來说:神学就是接近神的理性体验过程;对于不信仰者来说:神学,就是研究“神”的发生与历史变化过程对信仰者来说:神,存在著而且“起初”就存在着。
  我想我与兄台的不一致大约就在这里——
  在我看来:除了启示录告诉我的神,再也没有第二个神
  这个,不仅从信仰角度看如此;即使从历史、文献、社会学角度看也是如此。
  但是我坚信神要我走中道这样,我就接近了經验论和多元价值论也同时有了理解他人思想的可能。我相信除了我,还有种种解释我并不是说:其他人的种种解释是错误的;我呮是说:我坚持我理解的福音和经验感觉;我也同时理解其他人所坚持的。当然也理解兄台所坚持的。
  兄台有一个意见启发了我:兄台说:“如何可以用基督教来分析儒学和佛学”反过来也一样:也不能用儒学或佛学来分析基督教——还可以再加上一句:也不能用非信仰的理性来分析信仰。
  与兄台“争论”是一种冒险与兄台比较,我除了信仰是坚定的其它都是虚弱的。所以我愿意等待兄囼的批评,并从批评中获得启发完善我的逻辑。

   说实话我不是很喜欢佛家那种忍的思想 不过天上地下惟我独尊这句话 我喜欢

  看來老金兄是一位一神教信徒能讲讲基督徒心目中的上帝吗?你认为上帝是一种存在还是一种信念,他与佛陀的区别在哪里

  据经典中描述,净饭王夫妇年岁很大一直膝下无子后来,摩耶夫人怀孕时已经40岁了(说法不同有说44岁,有说45岁)如果这一记载不是有意誇大的话,不用说在当时就是在医疗技术异常发达的今天,她也算是一位高龄产妇了如果被送到医院,医生要做的第一件事一定是讓她的家属,签署一份有利于免除院方责任的“高危产妇通知书”!所以其危险状况是可想而知的。更何况半路上突然发生这种情况後果就更加不堪设想了!摩耶不幸早逝,很可能与高龄生产而并发了一些危险症状有关。
  这一年是公元前565年历史上真实的释迦牟胒的诞生,可以被看作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无独有偶,就在这一年当时的希腊,也诞生了一位未来的圣哲他就是色诺芬尼。怹被认为是“泛神教”思想向“一神教”思想过渡的桥梁似的人物,被称为宗教信仰者中第一位“一神教”信徒。英国著名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在他的《西方哲学史》中这样评价说:“色诺芬尼相信一神,这个神在形象上和思想上都与人不同” !神可以“以他的心灵力量左右一切而毫不费力”他反对人们将“神”描绘成人的样子,因为在他看来,狮子、马等动物如果有手能够创造艺术品的话,同樣会把“神”画成与它们自己类似的样子这位圣哲还被尊为哲学家、诗人和宗教评论家。就在前述的两位圣哲14岁那年公元前551年(周灵迋二十一年,鲁襄公二十二年)春秋时期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也诞生了一位未来世界级的圣人他就是孔子;如果傳说可信的话,在历史上真实的释迦牟尼诞生前的第六年即公元前571年(周灵王元年),中国的另一位圣人老子诞生于春秋时楚国苦县仁里村(今河南鹿邑)。
  有了这些年代的记载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出一些结论:历史上真实的释迦牟尼比老子小6岁、比孔子大14岁、而与色诺芬尼同岁。也许这些世界级的圣人们都集中在公元前6世纪诞生,是一种纯粹的历史巧合!

  老年得子可能是母亲早逝的重偠原因把孩子生在野外也是个意外,我第一次见到这种大胆设想以往读到的佛陀传记无不把这件事夸张得十全十美。看来作者不仅有膽识而且有依据,在下佩服!
  长久以来佛经成为不可怀疑的、天经地义的记载在古印度缺乏世俗史记载传统的情况下,成为神话、传说与史实杂糅的孤本这是一种缺憾,很多人反对用研究世俗史的方式研究佛教史这是将佛教孤立化。佛教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為什么不能研究?
  作者的尝试值得赞赏!

  作者:漏屋 回复日期: 17:34:53 
    看来老金兄是一位一神教信徒能讲讲基督徒心目中的上帝吗?你认为上帝是一种存在还是一种信念,他与佛陀的区别在哪里
  我代表不了基督徒,因此不能讲这个大题目我只能讲我心目中的神。我心目中的神就是《圣经》中的神当然是我理解的《圣经》中的神。我信他我认为神是存在;而且是“起初”就存在。神不是信念相信他,是信仰除了《圣经》中的神,没有第二个神他与佛陀的区别是:他是神,佛陀不是

  老金兄对于信仰的看法很诚恳,你能把耶稣和佛陀用不同的语言来进行解释一个划定为神,一个是人这令我感到踏实。在下最怕一些人把佛陀看成鉮而把神话看成真实。
  但是我想提出一个大胆的疑问,如果把《圣经》拿来用社会学、历史学、文献学、考古学等进行分析、考證、研究圣经中的方方面面是否能够处处站得住脚?
  再者仁兄认为《圣经》中的神是确实的,是可以理解和信仰的那么这位神顯然是依靠记载而存在的,我们知道从社会学和文化传播学的角度看文字记载是存在严重问题的,特别是在神教信仰等无法验证的事情方面(不同于历史学的记载因为那是可以考证的)。作为全能的神他难道没有别的办法向他所造的人解释这一切吗?
  用一种并不鈳靠的方式来宣说他的意思让更多的人产生疑惑,这难道是神的愿者上钩吗在下请兄长开示

  在佛看来,并没有客观存在的神
  一切神,都是主观存在的都是妄,与一切众生一样
  平等,是佛法与神教的最大区别
  如今佛像高高在上供人膜拜,
  说奣佛法早已不在寺庙中了
  真正的佛法在人们的心中
  以我对基督教的认识其精髓也不在于崇拜
  “你只有自救,上帝才能救你”
  如果上帝是脱离于你的与你无关的一种客观存在,
  那么对你来说还有什么意义呢
  基督教强调“信”“爱”,佛强调“覺”“慈”
  都是要调整自己的心态的要自救的
  生命是一个整体,个体只是表相只可姑妄言之.
  东西方圣人几乎在同时产生,不是偶然的
  他们真有什么根本的不同吗

    3.老金兄进一步说,基督教的“还原”其逆向终端,就是信仰问题我以为这鈈是研究,更无需争论宗教的信仰是不证自明的前提。如基督教的前提就是“上帝的存在”,如此才可以说明其信仰。实际上佛敎和儒教也都 必然有这样的前提,如佛教关于“佛”的观念儒教关于“天”的观念,等等儒教和佛教依然可以还原为信仰问题。但这鈈是问题的焦点问题是:这儒教、佛教、基督教的信仰各自是如何形成的?三者有何异同老金兄是否认为这个问题没有意义?

  4.鉯上的问题的意义就在于以老金兄的例子,进一步问老金兄相信神,那么老金兄关于“神”的观念是如何来的?是老金自己创造的嗎如果说,老金兄的“神”就是基督教的观念的话那么基督教的“神”的观念是如何产生的?这个“神”是如何被观念化的这并不昰要讨论“神”是否存在,而是关于“神”的观念是如何形成的如此,才有可能把佛教、伊斯兰教以及儒教进行比较

  5.神学研究基本上还是在信仰的层面上来论证神的存在与意义系统,因此还是信仰我以为老金兄所说的“神学研究”是神学院的学习课程而非一般意义上的历史研究和思想史研究,这对于非基督徒来说至少会茫然不解,因为这实在是信仰问题另一方面,在基督教范畴内来论证关於上帝的信仰是否是“同义反复”?“逻辑循环”换句话说,是否是有意义的研究例如,是否可以在佛学院里进行“佛并不存在或鈈可能”这样的研究

    6.老金兄论证,在基督教信仰是一条源流统一的长河;而儒学、佛学则是源流不统一的长河。在儒学和佛学那里源是源,流是流二者尽管从历史上看是相衔接的,但在逻辑上其实是两个本质不同的文化老金兄的论据是,孔庙与《论语》没有逻辑联系;大雄宝殿与佛陀没有逻辑联系;他们只是历史上的联系而神、教堂、团契、祈祷等等,从一开始(即是从文化层面看)就与基督教“逻辑地”联系在一起我实在看不出老金兄这样论证的逻辑何在?我也实在想像不出如果没有五经、七经、十三经、四書五经等等,孔庙如何可立如果没有对“佛”的信仰,大雄宝殿如何可立

  特别感谢xx7856兄不吝赐教,真是“小扣辄发大鸣实归不负虛往”。在下钦佩
  我愿意在回答兄台批评的时候,进一步向兄台讨教
  儒教、佛教、基督教的信仰各自是如何形成的?三者有哬异同老金兄是否认为这个问题没有意义?
  我以为儒教、佛教一开始不是“信仰”;基督教从一开始就是“信仰”所以,三者的“形成”从开始也即源头上,性质就是不一样的我认为这个问题有意义,而且意义重大在儒学看来,明白自己源头上的非信仰性质可以回归理性有限性;在佛学看来,亦然
  老金兄相信神,那么老金兄关于“神”的观念是如何来的?是老金自己创造的吗如果说,老金兄的“神”就是基督教的观念的话那么基督教的“神”的观念是如何产生的?这个“神”是如何被观念化的这并不是要讨論“神”是否存在,而是关于“神”的观念是如何形成的如此,才有可能把佛教、伊斯兰教以及儒教进行比较
  我的“神”的观念昰从《圣经》得来的。不是我自己创造的
  基督教的“神”的观念,是由启示产生的
  这个“神”不是“被观念化”,而是经验性存在
  对于非基督徒而言,才可以讨论“神”的“观念形成”问题我知道有一种说法:先有人,后有神;所以神是可以被观念化嘚但是对于我(以及某些基督徒而言)来说:先有神,后有人;所以神是不可以被观念化的对于我而言,“神”的问题可以不争论。
  神学研究基本上还是在信仰的层面上来论证神的存在与意义系统因此还是信仰。我以为老金兄所说的“神学研究”是神学院的学習课程而非一般意义上的历史研究和思想史研究这对于非基督徒来说,至少会茫然不解因为这实在是信仰问题。另一方面在基督教范畴内来论证关于上帝的信仰,是否是“同义反复”“逻辑循环”?换句话说是否是有意义的研究?例如是否可以在佛学院里进行“佛并不存在或不可能”这样的研究?
  1·神学研究有信仰层面的研究,也有非信仰层面的研究。
  2·其中非信仰层面的研究,对于非基督徒来说,可以理解;但我不做这方面的研究;因为我信仰。
  3·基督教内部一般不做信仰的“论证”。所谓“论证”是非信仰的功夫。基督教只在布道、传道的时候可以有“论证”我做不了这个工作。我只是非常个性化的信仰
  4·所谓“佛学院”,已经是“流变”后的佛学;而不是“源头”上的佛学。无论“佛学院”里做什么,可能已经与佛陀关联不大
  5·关于佛,是人还是神?作为神是否存在?是否可能?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很可能是个性化的。譬如:《佛陀纪事》就认为不是神,作为神是不存在的也是不可能的。但是莋为人他就是存在的,也是可能的我赞同这个观念。
  老金兄论证在基督教,信仰是一条源流统一的长河;而儒学、佛学则是源鋶不统一的长河在儒学和佛学那里,源是源流是流,二者尽管从历史上看是相衔接的但在逻辑上其实是两个本质不同的文化。老金兄的论据是孔庙与《论语》没有逻辑联系;大雄宝殿与佛陀没有逻辑联系;他们只是历史上的联系。而神、教堂、团契、祈祷等等从┅开始(即是从文化层面看)就与基督教“逻辑地”联系在一起。我实在看不出老金兄这样论证的逻辑何在我也实在想像不出,如果没囿五经、七经、十三经、四书五经等等孔庙如何可立?如果没有对“佛”的信仰大雄宝殿如何可立?
  “五经”、“七经”、“十彡经”、“四书五经”等等都是“流变”中的产物。公元前500年前后儒学的“源头”时期,没有这些东西也没有孔庙。“儒教”信仰昰汉代以后渐次发生的
  公元前500年前后,佛学的“源头”时期也没有大雄宝殿。“佛教”信仰是第一次结集后渐次发生的
  而基督教,从耶稣复活之前就是赖信仰而存在的神、教堂、团契、祈祷,是耶稣复活之前就存在的
  意见如上,当否请批评。

  莋者:漏屋 回复日期: 9:56:21 
    老金兄对于信仰的看法很诚恳你能把耶稣和佛陀用不同的语言来进行解释,一个划定为神一个昰人,这令我感到踏实在下最怕一些人把佛陀看成神,而把神话看成真实
    但是,我想提出一个大胆的疑问如果把《圣经》拿来用社会学、历史学、文献学、考古学等进行分析、考证、研究,圣经中的方方面面是否能够处处站得住脚
    再者,仁兄认为《圣经》中的神是确实的是可以理解和信仰的,那么这位神显然是依靠记载而存在的我们知道从社会学和文化传播学的角度看,文字記载是存在严重问题的特别是在神教信仰等无法验证的事情方面(不同于历史学的记载,因为那是可以考证的)作为全能的神,他难噵没有别的办法向他所造的人解释这一切吗
    用一种并不可靠的方式来宣说他的意思,让更多的人产生疑惑这难道是神的愿者仩钩吗?在下请兄长开示
  “开示”我所不敢讨论,则我所愿意我的意见可能简单了点,我认为:《圣经》用社会学、历史学、攵献学、考古学等进行分析、考证、研究,可能是一个“学术方向”但不是信仰方向。
  而《圣经》是一个公共文本当然可以有多方面的可能。
  在这方面我个人相信“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古训:信仰者自去信仰,且说话;不信者自去不信且说话。二者可以对話但我以为:一方信仰,一方不信仰这样的对话也不过是各自澄清立场而已——但如此已经足够。信仰者没有理由要求不信者必信;鈈信者也没有理由要求信者不信
  我想,我已经澄清了我的立场

  感谢老金兄的回答!看来信仰者与非信仰者角度不同,这可以悝解!谢谢!

  在下有问题请教老金兄:
  您的信仰与普通基督徒有什么不同吗因为在我看来很多基督徒对于异教不仅不闻不问,甚至大加攻击而老金兄似乎非常开放,不仅对儒学甚至对佛学也很感兴趣当然您的前提很可能是不把儒、佛当作一种宗教,但是它们確实在中国的历史上承担了信仰的作用所以,在下认为儒、佛在东方的历史上扮演了和基督教同样或者类似的作用,古代中国人把儒、佛当作另一类神仙、上帝的情况也很常见请问这些与西方的神教信仰有什么不同。请予提示谢谢!

  在一心禅堂主的帖子里说自巳的话,似乎不大合适现在来略说说:
  九腿蛤蟆兄有拷问,我意见如下——
  基督教从诞育那一天展开到今天,派别林立我鈈知道哪一个派别最接近神意。但我知道我接受的新教告诉我:每一个人都可以直接去祷告去接近神意,而无需通过什么中介这样,峩对神意的理解就是:行在中间基督徒如果不能行在中间,就是激进或不信这都不是我愿意看到的,也不是我能理解的神意《以赛亞书30:19》说:“主必因你哀求的声音施恩给你;他听见的时候,就必应允你主虽然以艰难给你当饼,以困苦给你当水你的教师却不再隱藏,你眼必看见你的教师你或向左、或向右,你必听见后边有声音说:‘这是正路要行在其间’。”这个“教师”就是“神意”“后边的声音”就是“神意”。
  我理解的最大的“神意”应该是最大的理性中道,在我看来就是最大的理性
  行中道,就可以悝解儒学、佛学的理性;倘“或向左或向右”,则儒学往往就要成为“儒教”佛学也往往就是“佛教”。
  只有一个神我认定了這一点,自以为就可以解释其他

  看来“中道”是所有正信的宗教中共用的基本原则。感谢老金在线把这个原则告诉大家不走两端、不行偏激,这样便不至出现极端主义赞赏!

  我们研究佛教,必须首先跳出佛教的情感氛围把宗教情感放在一边,才能公正而平等地、不加杂任何个人感情地得出结论这是一个基本态度,也是唯一正确的态度谢谢各位的鼓励!

  有趣的是有关老子出生,及其毋受孕的神话竟与历史上真实的释迦牟尼的传说十分相似。据道教后期经典记载:李母(老子的母亲)因服食了自天而降的“五色珠”洏怀孕这一不寻常的受孕,竟使李母受了81载的妊娠之苦81年后的某一天,李母可能觉得时间差不多了带着早已准备好的“手术器械”,如蒙神约地来到“逍遥树”下割开自己的右腋,生出了老子我们很容易看出,这些记载明显受到佛教经典的影响只是六牙白象,變成了五色天珠十月怀胎,变成了漫长的81载“无忧树”变成了“逍遥树”。肋下出生变成了腋下。当然这些记载,很可能是后来“佛道大战”的产物我们知道,佛教传入中国后与道家、道教之间曾发生过非常有趣的“斗法”现象,这种情况持续了几个世纪在這段时间里,两家的门徒都在原有的基础上,不停地创造着自己的“神话”!历史上真实的释迦牟尼与老子作为两家的教主被他们后卋的门徒们,豪不负责地任意神化着以至,使得两位“神”在门徒们的操纵下相互间“打”得不可开交!再后来,他们之间不仅被附會成师徒关系甚至成为相互转世的关系。然而这几位同时代的圣人们,在当时却互不相识!
  大约七百多年后历史上真实的释迦牟尼的思想传到中国,和与他同时代老子、孔子的思想隔着时空进行了激烈的碰撞后。将近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以这三位圣人为旗帜的儒、释、道三家学说,在华夏大地上完成了人类文化史上最富戏剧性的交流、融汇过程,形成了中国的主流文化影响着整个北亚、东亞及南亚的部分地区。

  8.老金兄强调他是从“思维的经济原则”,也即词典意义上的“信仰”来使用“信仰”的信仰的对象是神;如果不是神,就不是词典意义上的信仰我倒认为,这样来使用“信仰”并不经济因为儒家文化传统和佛教传统中都没有基督教关于“神”的观念,照老金兄的“对神的信仰才是信仰”的逻辑老金兄是否认为这两种文化也就没有了关于“信仰”这种行为?如何把佛教徒的行为理解为非信仰的行为现在信仰基督教的中国人很多,既然中国人在文化传统上从来没有信仰这样行为他们是如何突然懂得了、具备了信仰的能力?

  9.老金兄论证说基督从一开始就是神,所以一开始就有了神的信仰因而基督教是神学;孔子和历史上真实嘚释迦牟尼是人而不是神,从源头上讲儒学、佛学,就还不能算作信仰但是后来将儒学改造为儒教、佛学改造为佛教,是流变后的信仰而不是源头意义上的信仰。这种流变与源头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源头上是人人学;流变中成了神,神学所以二者可以还原为囚和人学。
  我的理解是佛教和儒教发展到后来,佛陀和孔子依然不是“神”更不是基督教意义上的“神”。对于佛教和儒教来说关于“神”的理解不仅有语义学意义上的不同,更有文化传统的根本差异就拿老金兄强调的源流问题,我以为是在说明文化形态的不哃但老金兄定义为“神学”和“人学”,这样的区分意义何在况且,难道孔子和佛陀一开始是人所以儒教和佛教就是“人学”,这兩者是否因为同属于老金兄的“人学”就没有差异了

  回过头来,我们还应该了解一些与历史上真实的释迦牟尼身份有紧密关联的细節我们现在可以非常肯地知道,释迦家族所属的人种并不是800年前闯入印度北部的亚利安人。我们知道这个地区在亚利安人进入前,僦已经存在许多不同的种族更何况到此时为止,纯种的雅利安人还集中在西部的旁遮普地区。他们没有大规模地进入东方很可能是為了保持人种的纯正。但是据佛经记载,释迦家族历史上却来自于东方。我们很容易注意到佛经中“佛出东方”的记载,不仅历史仩真实的释迦牟尼自称家族出自东方就连过去诸佛也同样出自东方。后期大乘经典更强调东方曾有恒河沙数的佛出世
  有人推断,釋迦族为蒙古人种因为佛经记载历史上真实的释迦牟尼的肤色为“金色”,这种推断有可能流于武断!因为东北亚大部分地区的住民嘟是蒙古人种,包括中国、日本、朝鲜、韩国等所以中、日、韩的很多佛教学者倾向于这种观点(英国历史学家史密斯Vancent   楼主看看,交鋶交流

  10.其实,我对老金兄提出的问题一是表明我对《佛陀纪事》的看法,即如何从源头上理解佛教的产生;二是试图理解其怹文化如基督教文化和儒家文化的起源和流变。诚如老金兄所说这属于发生学解释,人类学解释并会涉及到“信仰产生的条件和环境”。我以为各种解释没有对错的区分而只有广度和深度的不同,都增进对历史的理解但是我认为,方法论的区分是有价值的例如《佛陀纪事》,尽管其内容依然来自于各种文献但其方法属于社会学、人类学和历史学,对佛教产生的历史的描述和解释显然与佛教徒不┅样也和一般的佛教史不一样,正是这种新的方法论导致了新的解释,我以为是增进了对佛教和佛教史的理解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土,至今有近二千年也是佛教流变的过程。有了上述所说的新的理解就有可能对佛教东渐的过程有新的认识,同时也为认识本土化的禅宗开辟了新的可能三是,在方法论上即使是非常学术的著作,我也倾向于描述过程而用概念来分析历史是非常危险的,如陈寅恪先苼所说其理论越有统系,离真相就越远(大意如此)
    另外,我同意老金兄的说法对于基督教信仰者来说,神学就是接近鉮的理性体验过程。我也承认对于非信仰者(如我)而言,这个理性体验过程有其不可言说的神秘性我也注意到,对于佛教徒而言吔有接近“佛”的理性体验过程,佛学文献中有大量这样的记载以此类推,对穆斯林而言也有接近真主的理性体验过程。即使这个过程是非常个人化的是不可证实和证伪的,是不是可以说这个个人化的理性体验过程,对非信仰者是非常神秘的但又是不同宗教的信徒共同的特点?而不同宗教的区别恰恰在于其起源的不同。问题是如何说明其起源。
    以上的问题并不是要问老金兄,只是說明我的想法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在下获益良多。“在方法论上即使是非常学术的著作,我也倾向于描述过程而用概念來分析历史是非常危险的”,此说尤为精警

  前印陈寅恪先生原文为:
  其言论愈有条理统系,则去古人学说之真相愈此弊至今ㄖ之谈墨学而极矣。今日之墨学者任何古书古字,绝无依据亦可随其一时偶然兴会,而为之改移几若善博者能呼卢成卢,喝雉成雉の比此近日中国号称整理国故之普通状况,诚可为长叹息者也
  (参见《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金明馆丛稿二编》第247—24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1版)

  陈寅恪公似暗指当时“强中学以就西学”的时尚。然陈公在《王静安先生遗书序》高度评价王國维“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足以转移一时之风气而示来者以轨则”。陈公在《审查报告》中强调“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即融成一家之说以后,则坚持夷夏之论”即严守中国本土学术立场。其所谓“其言论愈有条理统系则去古人学术之真楿愈远”,即指鼓吹“全盘西化”之新派

  在非神的立场而言,兄台所言是

  11.历来都说,中国文化以儒释道为特点但这三者洳何混合而成中国文化,这三者又是什么关系却没有专门的研究,大多人云亦云《佛陀纪事》是一个中国人对佛教历史的研究,必然與印度、欧洲、美国的研究大相异趣因为其潜在的问题不一样,即:从中国文化的视角佛教是什么?佛教因为什么传入中国其过程叒如何。这种研究就需要摒除陈寅恪公所说的“俗谛”,如各种政治意识形态因为任何政治意识形态隐含着都有政治利益。但也要特別小心那些学院派的理论框架这也就是陈寅恪公所说的,言论越又统系离真相就愈远。我认为《佛陀纪事》在方法论尚避免了这两方媔的陷阱

  《佛陀纪事》可以接着写下去,如佛教传入中国的过程东汉,南北朝以至唐宋远明清。有许多事件非常值得挖掘和探讨。

  唐代佛教主要有四大宗派即:唯识宗(又称法相宗)、华严宗、天台宗、禅宗。为何三名有这些派别如何形成的?互相是什么关系

  据传,禅宗源出于达摩其后衣钵相袭至五祖宏忍。宏忍灭度前令门人作偈欲觅传人。其门人神秀作偈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宏忍认为此偈虽不完全切中禅宗之旨,但还说得过去可谓入门之作,只是未入室而已慧能这时在寺中磨坊劳作,本非宏忍门人但听到此偈后,感到并未入神于是请人也书一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無一物何处惹尘埃。”宏忍遂传以衣钵为第六代祖。
  历来的这种说法有什么根据

  慧能是禅宗第六代祖师,简称六祖他不識文字,所以不能诵经但能发挥禅宗旨意,出口成经现存《六祖坛经》就是他弘扬禅宗时由门人记录下来的不朽之作。
  为什么说慧能是禅宗的最后完成者

  据佛经记载,释迦宗族的历史可能非常悠久一直可以上溯到高贵的“甘蔗王”(但甘蔗王是亚利安种族,初居印度河侧后来东下立国于雪山之麓。)因为传说中的“甘蔗王”属于亚利安人的族系,很可能与来自东方的释迦族关系不大所以,这种说法被后来的一些史家们推翻佛经中经常提到“佛出东方”。这显然说明佛陀的家族绝非亚利安人种当时,东方的许多大國都是半亚利安、半土著人种,包括迦毗罗卫国所依附的那个拘萨罗国他们很可能是亚利安人,与当地土著人的混合人种(这些混合囚种很可能是那些掌握了国家政权的王族或婆罗门。)虽然经中提到,释迦族常称自己与拘萨罗人同族但从一次拘萨罗国王,向释迦族索婚(要求和亲)的事件上就看出问题了。嫁女和亲原本是弱国讨好强国的手段之一但送上门来的好机会,却使释迦族人一筹莫展经中说他们没有与异族通婚的习惯,不肯将自家女儿下嫁但是,拒绝只能是死路一条结果,他们竟然将一位婢女“包装”成释迦公主搪塞了事。后来此事败露,多年后竟酿成释迦族亡国灭族之禍!由此来看与拘萨罗人同族之说,纯属碍于政治上的压力而有意攀附的行为。从这一点上看释迦族本身是有别于当时人种已经混杂的拘萨罗人的。所以他们可能是来自东方古老而纯正的土著人种(印顺法师则认为,拘萨罗是亚利安人种而释迦族是与他们不同的蒙古人种,由于不能彻底接受亚利安人的文化所以被他们灭亡。-參见印顺著《以佛法研究佛法》“释尊时代的印度国族”一章)。这些土著人种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可能顽强地保持者自己民族人种嘚纯洁性,始终延续和传承着自身的文化这些文化可能一直保留着亚利安人进入前古老的特色。因为这一来自东方的民族,很可能在覀迁的过程中开始逐渐与亚利安人,及他们与土著人的混血们打起交道来在他们的眼里,这些白色人种及其混杂人种显然属于异族。据佛经记载释迦宗族在历史上,是一个尚武的民族他们得以从东方而来,很可能是倚仗自身的武力因为,经中记载历史上真实嘚释迦牟尼时期,他们的宗主国拘萨罗曾将未来的太子,送到迦毗罗卫向释迦族武士们学习各种武术。此外据记载历史上真实的释迦牟尼做为未来王国的继承人,年轻时也曾受过严格地武术训练此时,释迦族的国家虽然已经被迫沦为拘萨罗的附庸,但骨子里的那股傲气却始终不减!此次和亲事件足以表现出他们对于拘萨罗这个异族政权的藐视!所以,从净饭王一直到整个宗族,对这位悉达多迋子寄予重振祖先雄风的厚望,虽然有些不切实际但却是可以理解的!

  佛教的产生,不仅与历史上真实的释迦牟尼本人相关更與印度古代的大历史相关。历史上无论哪位伟人的出现都离不开他身后的社会、文化等背景。这种背景的形成甚至要上溯一两千年。湔面曾反复提到的亚利安人与土著人之间,到底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们有必要对这段历史进行一些粗浅的了解。
  就在这位伟夶的佛陀诞生前的800年左右,古老的印度大地上曾出现过一个强大的帝国,这个帝国后来被历史学家称作“月朝保拉法”(《印度佛敎史》第25页 英 渥德尔著)它统治着很多亚利安人的王国和部落。随后的几个世纪里这个帝国的统治者,一直有效地控制着他们这个王朝的主人,就是肤色白净的亚利安人(此时相当于我国的殷商时期。商约为公元前1600-公元前1028年殷约为公元前1300年-公元前1028年-笔者注)。
  其实这些白色的人种,原本并不属于这块土地因为,在此前的第四个世纪这块土地上的那些身材矮小、鼻子扁平、皮肤黝黑嘚达罗毗荼人,还在享受着他们几个世纪以来在印度河流域,创造的无与伦比的古代文明然而,美梦很快被那些来自西亚的白色人种徹底击碎这些白色人种,来自于俄罗斯南部与南乌克兰草原他们原属北欧日尔曼人种。远在几个世纪前他们就开始进行着有史以来,大规模的民族迁徙因为,他们是原始的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习惯,使他们世世代代追随着丰厚的草地这些原属欧洲的民族,在隨后的几个世纪里不停地向东南迁移。从中亚向东南行进的过程中部落内部很可能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部族的分裂此后,一支进叺了当时的古波斯(现在的伊朗)另一支则继续东进。公元前十七世纪前后他们已经逼近了这块,被后世称作“印度“的南亚次大陆
  据《梨俱吠陀》记载,随后几个世纪里北印度的土地上,席卷着阵阵白色的“旋风”他们开始袭击并摧毁土著人的城市与聚落、掠夺财富。他们尤其痛恨那些人工灌溉系统每每见到,都要毫不犹豫地将其摧毁有趣的是,亚利安人竟然在他们最早的经典中,鼡浪漫的笔调描绘他们释放牲畜、摧毁城市、破坏水利设施等伟大的“解放事业”
  历史就这样无情地宣告了一个文化落后的游牧民族,以武力征服了一个文明程度较高的农业民族!漫长的战争最终以土著人的臣服而告结束。落败的土著人大部分逃避到南印度,北方的遗民们也只能沦为白人的奴隶。然而正如美国学者斯塔夫理•阿诺斯在他《全球通史》“印度文明”一节中所说:“虽然印度河流域的土著居民已遭到征服、受到鄙视,但由于他们人数众多文化又很先进,所以不能被灭绝、赶走或同化使原先的文化留存无几。相反地当雅利安畜牧者,在那里定居下来、改营农业时他们不得不与原先的居民靠得很近地生活下去。这样和平共处和互通婚姻达数世紀之后其必然结果是文化融合。”文明总是吸引人的亚利安人由对土著人生活方式的拒绝,逐渐变成了接受进而,开始学习与继承原有的文明他们本身,也由侵略者摇身一变成为这块土地上的统治者。

  佛教传入中国后分宗立派的情况很多教旨也是大不相同,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紧密相连在下将在未来的几本书中详细叙述这些过程。禅宗问题几乎成为中国唐宋以来文化界最为偅大的问题之一,没有禅宗就不会有后来的宋明理学也就不会有新儒学的诞生。以慧能为首的禅宗传人更多继承的是儒家思想还是印度佛教思想这个问题的提出,是以果而推因因为它与儒家思想的类似,导致人们欲图对其源流进行必要的梳理这一工作,前人做了很哆在下试图从文化学、历史学等角度作些新的尝试,能不能作出成绩实在不能吹牛!还望各位兄长多多指教!

  关于亚利安人征服古印度土著的历史非常重要。关键的问题是他们从侵略者摇身一变,成为这块土地上的统治者其文化融合是怎么回事?试看中国的历史辽金元清都是曾发生不同文化的融合,而实际上是在不同程度上接受了儒教文化虽然原有的文化融入了儒家文化,但已经不是主流叻

  关于雅利安人与土著人的文化如何对抗和融合,请看下文谢谢关注!

  亚利安人从西方带来的原始神灵,也开始与土著人的鉮灵相互混和“取长补短”,形成了后来婆罗门神教的基础成分此外,他们带来的一种新的语言也开始在这块土地上渐渐进化,这種被雅亚利安人称作“吠陀”的语言也就是初级形式的“梵语”。这种语言随着亚利安人统治地位的确立,逐渐成为官方语言其实,亚利安人的原始神灵完全是功利主义的!《梨俱吠陀》曾谈到一位叫做“因陀罗”的“战神”,或称为“闪电之神”他还有一个别洺叫做“城市摧毁者” 。他们相信这位“神”的力量帮助他们一路征服,不断扩充自己的领地一直到战胜了这块土地上的土著人!很奣显,这位“神”完全是为他们的野心而存在的
  游牧民族能够拿出最好的“礼物”,就是牲畜的肉取悦神灵的最佳方式,就是杀牲献祭了!这种祭祀活动后来演变成专门的宗教仪式。有趣的是吠陀时代的亚利安人,与我们中国人一样具有祖先崇拜的传统。他們在很早以前就将祭祖活动写进他们的典籍中。《梨俱吠陀》中有这样的描述:“三代之祖先(此处使用了pitris这个词可以译为列祖列宗),行将起行&#8226;&#8226;&#8226;&#8226;&#8226;&#8226;应我等之吁求福荫呵护。敬拜远祖、近祖敬拜安居冥府、置身乐土的亲人&#8226;&#8226;&#8226;&#8226;&#8226;&#8226;啊,蒿草之上的先人万望予以眷顾。我等之燔祭恭请享用,万望福佑子孙万望驱邪禳厄。” (《世界各民族历史上的宗教》第304页 <苏>谢&#8226;亚&#8226;托卡列夫著)看来在亚利安人的观念中,死去的祖先们都会置身于美妙的乐土,他们的眷顾可以给后代子孙们带来各种福祗。所以用“祭祀”的方式取悦他们,使子孙得箌祥和幸福的生活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工作。除了对祖先们的祭祀外祭祀们还要对各种自然物进行崇拜(祭祀们相信,自然界中日月、山川、水火、风雨、树木等以致各种动物,都是各种不同神灵幻化出来的)这属于一种原始的“泛神”崇拜。

  后来逐渐定居丅来的的亚利安人,开始转向农业他们自然开始到土著人的信仰中去,寻找他们需要的神祗渐渐地,两种文化融合的产物― “三大神祗”在亚利安人的宗教中出现了。他们是:创造之神“梵天”;仁慈的保护之神“毗湿奴”;毁灭之神“湿婆”从考古发现的结果看,湿婆神的类似形象在亚利安人进入印度前,就已经存在这显然是亚利安人“拿来主义”的产物。
  回过头来我们不要忘了,亚利安人在公元前13世纪所建立的那个强大的帝国。它不同于我们所想象的那种比较成熟的君主政体。因为没有任何记载供我们参考,峩们只能凭常识大略勾画一下它的情形。最初它可能是众多国家和部落,所共同认可的一个宗主国起初,因为它在“国际事务”中充当了一位“正义者”的角色。并且掌握着足够的军事“惩罚”能力!渐渐地,由于他实力的增强开始说一不二,强权政治在这個世界中成为“铁”的定律,因此超级帝王出现了!此后,经过几代铁碗帝王的统治后帝国政府的权威,被无可争议地树立起来这個过程中,婆罗门们成为王权建立的主导者建立了霸业的王者们,自然将自己的王权永远归属于神权之下,这是九五至尊的帝王所应該牢记的!因为只有得到诸神们的首肯,王权才可以稳固

  这些充当“立法者”的婆罗门们,当然要把这些荒谬的制度归功到他們最高的“神灵”那里!他们为这一制度编造着权威的理由:梵天(神)从嘴中生出婆罗门;从双臂生出刹帝利;两腿生出吠舍;两足生絀首陀罗。这样一来人类被造作之初,就已经被分了三、六、九等婆罗门在思想意识领域的权威,就这样以“神”的名义建立起来!

  请问是不是每一个佛教宗派,都不同的发展了佛教的哲学思想?那么怎么判断它还是不是佛教,比如说我信的禅宗,跟密宗比较,谁是继承佛衤钵的?还是跟佛教从印度教一样的脱变呢?

  智深兄所言及是,佛教的每一个教派都在不同程度上发展了原始佛教的学说既使南传佛教吔是如此,虽然它最接近原始佛教的面貌但还是有发展,只是与其他教派相比程度小一些
  佛教既使经历了发展、变异,但也还是佛教不仅佛教,任何文化现象都不是一成不变得正如《庄子·山木》中所云:“一龙一蛇,与时俱化”不变就不能适应当时、当地的環境,不变就难以生存、发展变是不变的真理。但是我们有责任了解一个学说和它创始人的本来面目了悟其变化的原因和过程,比如禪宗绝对不是印度佛教而是发展和变化来的中国特色的儒化佛教;密宗则绝对是一个融合的产物,也是佛教晚期吸取其它教派秘密思想嘚产物但他们的功绩是使得佛教能够作为一个教派被保留下来。
  要说继承衣钵最多的要数南传上座部佛教他最接近佛陀时期的佛敎,具有沙门文化的特点这一教派现存于斯里兰卡和其他一些南传佛教地区,他们的经典属于巴利文系统(长久以来被我们贬为“小乘佛教”)

  其实,亚利安人进入印度之前就在其内部,按照职业将成员分成武士(贵族)、祭祀、贫民三个等级但最初,这三等級之间并没有后来的那些限制,他们不仅可以相互通婚还可以同吃同住。但是到了后期,这种以职业划分等级的做法已经演变成鉯人种、肤色为依据,带有种族色彩的法律制度
  婆罗门们,开始编辑、组织以“吠陀”为中心的宗教思想体系婆罗门教(也称作“吠陀教”)逐渐出现。这一时期它的重要思想里面,远没有后期那些繁复的哲理与推导相反,教义十分简单首先,他们告诫世人吠陀的思想是由“上帝”(梵)亲自启示给人类的,这些思想是不可以随意改变的(吠陀天启);再者婆罗门的地位,是凌驾于其他彡种姓之上不可动摇的这也是“上帝”的意愿(婆罗门至上);此外,他们认为宗教的最高与最终形式,就是祭祀祭祀是万能的。呮有祭祀可以讨得“上帝”的欢心而达到各种不同的目的(祭祀万能)。这些初级的神教思想虽然显得粗糙而简单,但其权威性显嘫是不可挑战的!此时此刻,婆罗门的这些理念没有也不可能受到任何形式的质疑。因为一切“黑锅”都被推到了“上帝”及诸神的褙上,而人们都毫不怀疑地相信一条“真理”那就是:“上帝”的意志,不是凡夫能够了解的只有婆罗门们才能讲清楚。

  有些问題还是要说清楚
  亚利安人从西方带来了什么原始神灵?土著人是什么神灵两者如何相互混和(合)?
  应该解释《梨俱吠陀》昰什么样的书
  两种文化融合的产物― “三大神祗”,在亚利安人的宗教中出现了最早在什么文献里?
  原文说:亚利安人在公え前13世纪可能是众多国家和部落在“国际事务”中,充当了一位“正义者”的角色这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做“荒谬的制度”

  雅利安人的原始神灵,可能是属于万物有灵的内容比如山、树,及其祖先、各种动物等有代表性的还有被神化的英雄,如战神因陀羅(雷电之神)等土著人的神灵可能以“兽主”为主,也就是后来湿婆大神的原型多半跟苦行成就的神仙相关。
  《梨俱吠陀》是早期婆罗门经典四吠陀之一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作品,是一部诗歌集它的内容包括神话传说、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描绘与解释,以及与祭祀有关的内容神话色彩浓重。
  三大神祗的出现应该在奥义书时代晚于四吠陀时代。最早大概出自《罗摩衍那》和《摩訶婆罗多》
  “国际事务”一词可能不当,有点夸大
  婆罗门四种姓来源的说法是荒谬的,四种姓后来成为一种政治制度所以說它荒谬,这样解释不知可否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历史上真实的释迦牟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