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幅七字桃花岛对联的上联,上联第三个字含文字,下联第三个字含琪,符合平平仄

中华对联网校初级班简明教程1-提供留学,移民,理财,培训,美容,整形,高考,外汇,印刷,健康,建材等信息_突袭网
当前位置&:&&&&中华对联网校初级班简明教程1
热门标签:&
中华对联网校初级班简明教程1
来源: 由用户
编辑:李利平
第一节 什么是对联
  一、对联的概念
  对联,俗称为“对子”,雅称为“楹联”或“楹帖”。是由两行对偶语句构成的文体,是两行在声律、文义相互照应、对仗成文的汉字组成的文字联合体。一般是书写在纸或布上,也可刻在竹子、木板和柱子上。是我们民族一项非常传统、较为常见的民间综合性艺术形式,也是中国汉文学特有的产物。
  对联属综合性艺术,它集书法、文学等于一体,既独立于诗、词、曲、赋、骈文、谜语、俚语等各文学艺术表现形式之外,但又包容了这些艺术形式之长。具有较强的民族性、民俗性、传统性、文学性、艺术性和实用、普及性特点,应用比较广泛,雅俗共赏。它与骈文、格律诗词相媲美,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我国人民最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的实用性文体形式。
  二、对联的形式特点
  1、对联通常是用毛笔竖写,张贴、悬挂或雕刻在亭榭楼台、庙宇碑祠、客厅书斋、门柱厅堂上。有些对联通常还加上四个字的横批(也称横披、横额),如春联、寿联、婚联、挽联等,其他类的对联一般不加。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和中心,是对联的点睛之笔。联语可以用任何书体来书写,悬挂、张贴时,传统贴、挂法是上联居右,下联居左,横批的文字顺序为从右至左。现代贴、挂对联时,有人将其上联居左,下联居右,横批的文字顺序从左至右,有失传统,不宜提倡。
  现代不贴挂的对联,如我们的论坛形式和平时书面书写,基本是横写,上联在上,下联在下,文字从左至右书,一般不加横批了。
  2、古时候,对联是没有标点的,只是现代汉语才有了标点,所以对联可以不加标点符号。如若加标点符号,在上下联各有一句时,则上联通常标逗号,下联标句号;多分句时,上联联脚通常标分号,下联标句号。根据内容、语气的需要,对联也可以标感叹号、问号。
  3、对联,是“对”与“联”的合称,包括口头应对(简称“对”)和书面联语(简称“联”)。书面联语是上下联均由一个作者创作完成的,也称“成联”或“自撰联”;口头应对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创作完成的,先有人写成一个句子,称为“出句”,后由他人对出一句,称为“对句”。出句可以是上联,也可以是下联,但一般还是应以上联为好。如:
  上联:梅透暗香邀雪舞[榴斋] 第一句为出句,也叫出联;
  下联:松滴翠韵伴风歌[开耳]
第二句为对句,也叫应对句、应联。
  4、对联的句式分单句式和多分句式。单句式既上下联各是一句;多分句式是由多个分句组成的联,有两分句、三分句、四分句、五分句式乃至更多。一般单句式和两分句、三分句式的联可称为短联,由四分句以上组成的联称为长联。单句式联的句尾字与多分句式联的最后一个分句的尾字称为“联脚”,而多分句式联中每一分句的尾字则称为“句脚”。
  对联的历史悠久,广泛应用于我国民间,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它既可用来道贺庆喜,也可用来抒情写意,绘景叙事,它不仅是民间传统的实用性文体,同时本身也含有诸多美的属性。因此,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将其作为精炼的艺术品来欣赏和把味。
  三、对联的功能作用
  对联作为一门雅俗共赏的艺术品类,是我国文化艺术芳园中极为别致的一朵奇葩,为人民所喜闻乐见,广泛应用。古往今来,人们从未间断过对对联艺术的探求,它从最早开始的春联逐渐发展到贺婚祝寿、交际装饰、吊丧悼亡、行业招牌、文苑抒情、友朋酬答等诸多品类;从爱好层面看,先有皇帝至将相,逐步扩大到平民百姓,三教九流,七十二行,不分阶级阶层,不分贫贱富贵,人人都喜欢使用情趣各异的对联;从张挂场所层面讲,由皇帝的宫殿苑囿到监狱牢门,由富户的高堂华厦到民众的小庐茅舍,以至祠庙寺观,亭台楼阁,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清泉仙窟,门房书室,卧室案头,商场工肆,店铺坊馆,甚至戏台神座,香炉花灯,箔柜仓库,猪栏牛舍等等,莫不悬挂长短不一,千姿百态的对联。对联之所以这样被广泛应用,正是由于它独特的艺术性、实用性、价值性所决定的。
  不论任何事情和场合,有没有对联,对人们的感受会有很大差别。如新年时有了它,人们会觉得春色满园,生机勃发;新婚时有了它,人们会感到喜气满堂,美满幸福;乔迁时有了它,会使人感到吉祥永驻,安居乐业;游览时见到它,会使人感到江山多娇,胜景优美;悼亡时有了它,使人悲中兴慰,思承美德……它的装饰点缀作用,衬托着人们的思想感情。可以说有着比诗歌更广泛的实用价值,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更大。
  由于它思想内容广泛,题材多样,善于表达意境和情感,能从记事、述史、写景、抒情、言志、寄怀、宣传、鼓动、褒扬、贬斥到慨叹、讽刺、鞭挞、娱乐、交际、游戏、谐谑等等,都能随作者的意志所为,完成它的作用。它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能以美观的体形,工整的对仗,铿锵的音韵和书法艺术、雕刻艺术结合起来,相得益彰流芳后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对联应用范围的扩大,它的生命力会更强大,壮丽的前景不可限量。
  就对联的功能作用而言,它应该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点缀环境、启迪世人、传递感情、祈祥祝福、陶冶情操、鞭挞邪恶、广告宣传、征答交际等。另外,对联还有普及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是一种具有较强的启蒙性的文学形式。学习写对联,对于我们学习汉语言文学,特别是有关字音、韵律、词性、语法修辞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都有很大的帮助。欣赏与写作对联,是学习汉语的好形式。
  第二节 对联的基本要素与格律
  对联是一种讲究格律的文体形式,所谓格律(简称联律),是指对联中有关平仄、词性、语法修辞等方面的格式与规律,以及书写张贴时的格式。我们要欣赏与写作对联,必须要对这些基本格律要求有所认识与了解。对联的格律,至少可概括成四个基本要素,即:上下联之间字数要相等、词性要相当、文义要相关、平仄要相谐,其核心的问题是对仗。下面,我们就字数相等,词性相当,意义相关,平仄相谐这四个基本要素以及对联的几个禁忌问题,做一下初步认识和了解。
  一、字数相等
  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一个上联,一个下联,联句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两联的字数必须要相等,不能有一字之差。上下联相对应的词组字数也要相等。例:
  上联:春 来 眼际
  下联:喜 上 眉梢
  喜对春、上对来、眉梢对眼际,相对应的字、词字数相等。
  多分句例:
  上联:韵继田园,一堂雅聚风骚客
  下联:情钟国粹,三代宏开锦绣程 [榴斋]
  上下联各两个分句,第一分句为四个字,第二分句为七个字,单边各十一个字。“园、粹”为第一分句句脚,“客、程”为第二分句句脚,也是联的联脚。相对应的字、词字数相等。
  对联短的有“四言联”或称“四字联”、“五言联”、“六言联”、“七言联”,长的有十几言、几十言、上百言乃至几百言,一般十几言的可称短联,几十言的可称中长联和长联,几百言称“超长联”(见第三节)。
  二、词性相当
  上下两联相对应位置上的字词,词性需对称,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虚词对虚词等。严格说,颜色词要对颜色词,方位词要对方位词等等。如:
  天边芳草流香远
  涯畔新潮激浪高 [榴斋]
  上下两联相对应位置上的词词性完全相同,“天”“涯”都是名词,“天边”“涯畔”都是方位名词,“芳草”“新潮”都是偏正式名词,“流”“激”都是动词,“香”“浪”都是名词,“远”“高”都是形容词。一般对虚词的要求比较宽松,对实词的要求较为严格。
  三、结构相称
  上下两联相对应的句法结构应尽可能一致,如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等。如: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杭州西湖岳坟联]
  上下两联都是主谓结构,“青山”“白铁”都是主语,“有幸”“无辜”都是状语,“埋”“铸”都是谓语,“忠骨”“佞臣”都是宾语。
  四、节奏相合
  节奏,是由停顿形成的,本是音乐术语,是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等现象。在联律中,则是指对联语句中有规律的停顿现象。上下联语句在哪里停顿,有几处停顿,在节奏上应当保持一致、吻合。如: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读为: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上下两联依次都是二字一顿、二字一顿、三字一顿,节奏完全相合。
  五、意义相关
  对联的上下两联在内容上必须相互关联,体现一定的逻辑关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
  宠辱不惊,任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看天上云卷云舒。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有关家国书常读
  无益身心事莫为 (联中“国”“读”为古入今平字,作仄声)
  六、平仄相谐
  汉语每个字都有声调,古代汉语分平(含阴平、阳平)、上、去、入四声,古人把上、去、入三声归为仄声一类,与平声相对。现代汉语则是分1、2、3、4四声,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1、2声为平,3、4声为仄。仄,就是不平的意思。对联要求上下两联之间的平仄要相谐。就是说:联语句中的平声字与仄声字,要有规律地交替使用;上下联之间相同位置上的字,平仄应该相对。即上联是平声,下联就要是仄声,反之亦然。上联的末尾字(联脚)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末尾字必须是平声。如: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其平仄为: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下联“白”字是古入今平字)
  平仄两两交替,声律和谐,类似马之行步,“仄顶仄,平顶平”
,故称为“马蹄韵”,富于节奏感、音乐美。
  不过,五、七言对联对音步的安排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所以,实际上也并不一定非要求整个音步平仄相对,能在音步位上平仄相对即可。所谓音步位,就是每个音步的末位字,是决定整个音步性质的重点声。由于汉字的绝大多数音步为二字音步,因此,音步位一般就在每句的二、四、六字上。所以便有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如:
  梅点春光兰遣夏
  平仄平平平仄仄(“梅”可不论)
  菊呈秋色竹凌冬
  仄平平仄仄平平(“菊、秋”可不论;“竹”是古入今平字,此处作仄声)
  还有,就是并非所有的音步位都在二四六位上,比如,领字与专有名词等的运用,句内可遵循词组的意节点或节奏点上平仄交替的规则亦可。
  对联的基本格律,除上述六个要素外,还有六个比较重要的禁忌,即六种应尽量避免的情况。现分别简述如下:
  对联的禁忌
  1、忌同声收尾。同声收尾,是指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尾字(联脚),不能同声收尾,即不能同是仄声或同是平声。上联须是以仄声收尾,下联则以平声收尾。
  2、忌同声落脚。多个分句组成的对联,应尽量避免各分句之间的句脚同声落脚。多分句式联的各分句之间句脚要平仄交替,严格说,应按马蹄韵的“平仄杆”
规则,平平仄仄两两交替。既每边二至三个分句的联,要求各分句句脚不能全是仄声或是平声落脚;每边四个以上分句的,要求各分句不能连续三句或三句以上同声落脚(具体详见第二讲)。
  、忌三平尾。“三平尾”是指下联(或分句)最后三个字连平,也叫“三平调”。“三平尾”是格律诗词中的大忌,许多年来一直套用到对联中。忌三平尾的理由是“平仄交替太少,缺乏音调变化”,读起来别扭。与之相对应的是“三仄尾”的问题,即上联末尾连续用三个仄声字,诗律中不忌三仄尾,一般论者认为联律当忌。但不少古联中存在“三仄尾”,我们认为,初学者宜以走正格为好,在创作对联时尽量避用三仄尾。
    4、忌不规则重字。对联禁忌在上下联的相同位置和不同位置上出现不规则的“重字”
,即“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在对联中经常会看到一些带有叠字或重字的联,这是对联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可以增强对联的韵律感和表现力。只要在重叠时注意保持了上下联的一致性,这是允许的。否则,在上下联同一位置上以同一个字相对,或在上下联不同位置上出现同一个字,这都属于硬伤,是绝对不允许的。
  5、忌合掌。所谓合掌,既是指上下联相对的语句,语义相同或特别接近。我们在作联时,应尽量避免在上下联使用意思雷同的语句相对。如“旭日”对“朝阳”、“史册”对“汗青”、“神州”对“赤县”等,这些表现的都是一个意思,就属于合掌了。当然,有些个别非中心词语(尤其是虚词)出现的合掌,或者合掌部分在联中比重很小,无伤大雅。有一些含义相近的语句相对,也未尝不可。如有的字词,单独来看是合掌了,但在一定的语境中可能就不能算合掌。因此,对某些貌似合掌的词,我们要根据它处于的语境来具体判断。
  6、关于孤平或孤仄。“孤平”,诗律术语,律诗大忌。是指在五言律诗“平平仄仄平”和七言律诗“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两个句型中,如果除了句脚的平声字外,只有一个平声字的律句。即五言律诗中“平平仄仄平”句型的第一字、七言律诗中“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型的第三字,必须是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就是犯“孤平”。它仅存在于句脚是“仄平”的五言和七言律句中,如果不是“仄平”句脚,而是“仄仄仄平平”的“平平”句脚,则不能叫孤平。在对联中,“孤平”,只出现在句脚是“仄平”的五、六、七言的句子下联。一般认为应尽量避免出现。
  “孤仄”是由“孤平”的概念类推出来的,也是在五言和七言的律句中,除句脚是仄声字外,句中只有一个仄声字,称为孤仄。它也只出现在句脚是仄声字的上联中。
  实际上,对联中的孤平或孤仄现象,只存在于五言和六言句中,因为在七言以上的句子中,如果遵守了平仄交替的基本要求,是不会出现孤平或孤仄的。忌孤平和孤仄,是为了使对联的声律和谐。近年来,关于孤平、孤仄以及忌孤仄,在联界也一直有争论。最近,中国楹联学会公布的《联律通则(试行)》里,没有提到“孤平”、“孤仄”禁忌。但对初学对联者来说,还是应当了解一下这方面内容的。
  总之,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汉语言文学艺术形式,它不仅实用性强,而且艺术性要求也是很高的。它是一字一音的独特艺术形式,其基本句式是来自骈文和律诗的(当律诗或骈文中的对仗句,在脱离律诗或骈文而独立存在时,可称为对联),不是随便两组字数相等的话就能凑成的。艺术风格总的来说是短小精悍,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正因如此,它在格律上的要求是严谨的。对联最本质的艺术特征是其对称性,而只有严谨的格律,才能保证它的对称性。如果没有严谨的格律,那么,作为一种独特文学形式的对联,其独特性、艺术性将荡然无存,其艺术生命力也难以持久。对联除上面所列的禁忌外,我们在作联时,还要注意忌上重下轻、上下联不关联、平仄失替,失对等现象。清代梁章钜在《巧对录》序中云:“余辑《楹联丛话》,多由朋好录贻,而巧俪骈词,亦往往相连而及。余谓是对也,非联也,语虽通而体自判,因别载而存之箧。”
所谓“是对也,非联也”,即是指一些“有对而无联”的“对”。明确将“对”与“联”作以区分。“对”,是过于偏重对仗奇巧,而忽视上下联内容的连贯性,“对而无联”,带文字游戏性质。而“联”,则是“既对且联”,上下联完整地表达出某种含义的文体形式。另一方面,对联作为一种形式小巧的文学体裁,就其格律文学而言,其内容应当是精悍的,应当包含尽可能丰富的思想涵义。在这个意义上,如果一副对联忽视或不求格律和意境,一味的追求机巧,最后只能是仅有形式而无内涵,只能算是巧对,不能称其为对联(“无情对”作为一种特例除外)。如若是单有机而无巧,那就连巧对也都算得了,纯粹是沦为文字游戏了。反过来,我们在作联时,若是以意先行,在重视联意的基础上去调整字词和声律,那则就会作出好的对联来。所以,只有在把握住对联的形式与内容统一的情况下,才不会失去它的艺术特征,才会使对联有“诗中之诗”
  第三节 对联的分类
  对联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变化,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分类也日益繁多。由于对联的自身复杂性,其分类至今还没有一个科学而系统的方法。清代的梁章钜可以说是划分对联种类最早的人,他在《楹联从话》中将对联分类为故事、应制(奉皇命而作)、庙祀、祠宇、官衙、胜迹、格言、佳话、挽词、集句和杂缀十类。光绪年间出的《楹联汇编》,把对联分为寿诞、庙宇、故事、胜迹、应制、人品、格言、春联、新婚、屋宇等二十类。内容也不够全面,分类不够科学,显得繁琐而紊乱。其实,不同的对联有不同的特征,对联的特征又与分类标准密切相关。按不同的标准,可分出不同的种类,恰当的分类,可促进对联的创作和研究。近些年来,人们是根据对联的字数、内容、形式、作用和创作手法等方面的特点来作分类的,但也不很一致。总体可见如下几种分类:按字数的多少,可分成短联与长联;按使用的范围,可分成行业联与通用联;按使用的时间,可分成节令联与春联;按贴挂的位置,可分成门联与堂联;按其固定场所,可分成名胜联、馆堂联及戏台联;按创作的指向,可分成自题联与题赠联;按情感的表达,可分成喜庆联与哀挽联;按审美趣味,可分成俗联与雅联;按对仗的宽严,可分成工对与宽对(借对、邻对);按上下联的逻辑关系,可分成顺对与逆对(合掌对与无情对);按对仗的技巧,可分成拆合对、顶真对、连环对、双关对、集名对、节气对、生肖对、干支对、数字对等;按在词曲创作中的运用,可分为合璧对、鼎足对、连璧对、联珠对、流水对、隔句对、鸾凤和鸣对和谜对等。
  一、从写作方法和上下联的语意关系上来看,对联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流水对)三种:
  1、正对。所谓正对,亦叫同类对,宽对。对联的上下两联内容相关或相似,是从不同的角度说明大致相同的道理。它的内容构成主要是并列关系,各类字词工整相对,互为关联,互为补充,但同义的实词不可相对。如:
  龙藏巨海秋云淡
  鸟宿荒冈夜月寒 [安徽白龙庙联]
  宝塔凌云,一日江山,无边清静;
  金灯代月,十方世界,何等悠闲。
  这些楹联的上联与下联内容基本相似,它们互相补充,都只具有“一面性”的特点。这种形式的楹联在联语中占有相当比重。
  2、反对:所谓反对,即上下联的内容相反,亦称工对,在内容构成上有转折变换关系,目的关系,体现一个事物的正反两面性。所用的词语也多是反义的。它们互相映衬,形成对照,使楹联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从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如:
  宁为玉碎;
  不作瓦全。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刘勰《文心雕龙"丽辞》中有“反对为优”的说法,就上述楹联以“反对”方式命意言事来看,确能引人注目,其艺术效果也不同一般。
  3、串对:所谓串对,即上下联意思相承,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来说,上下联紧相衔接,联贯而下的联语。亦称流水对。如上下联独立起来都无意义,至少意义不全。所以上下联一般都有因果、连贯、递进、条件、假设等关系。试看一副眼镜店联:
  悬将小日月
  照彻大乾坤
  上联是因,下联是果,由悬眼镜到看见东西是递进。还有《碾玉观音》中崔宁吃了酒的联语:
  三杯竹叶穿心过
  两朵桃花上脸来
  此联连贯递进因果关系都有。
  要想着收咱失地
  别忘了还我河山(冯玉祥)
  一失足成千古笑
  再回头是百年身(唐伯虎)
  上列对联,上下联的命意顺承连串,均有珠联璧合、一气呵成之妙。从这点看来,刘勰的“反对为优,正对为劣”的说法,也未免过于形式主义了。其实不论是正对、反对还是串对,只要立意好,构思巧,用词妙,富于哲理,令人感奋,即为佳联。
  在这里,再说一下对联对仗类型中的工对与宽对的区别:
  工对:又叫严式。即指同类的词或相关的词相对,要求同小类的名词相对,越小类则越工。按类别属对即为工对。
  宽对:宽对是相对工对而言的。即指词性相同,句法结构相同的对仗。它的特点在字词对中不苛求小类相对,只大类相对,平仄上个别不相对,句形结构大致相应即可。
  工对要求颜色对、方位对、数词对、虚词对和动词对,必须严格按同类对仗,否则为失对。特别是动词,如造成失对,势必使上下联句子的结构发生变化,其它词对得再好,也算失对。
  另外,有些常用名(如人名、地名、国名、书名等)也应从严对仗。还有一种是邻对,它指门类相临近的字词可以互相通对。邻对一般比宽对严格,但又不如工对那样整齐精密。下面是可以通对的门类:
  1.天文与时令
  2.天文与地理
  3.地理与宫室
  4.宫室与器物
  5.器物与文具
  6.器物与衣饰
  7.衣饰与饮食
  8.文具与文学
  9.植物与动物
  10.形体与人事 
  11.人伦与代名 
  12.疑问代词与副词
  13.方位与数目 
  14.数目与颜色 
  15.人名与地名
  16.同义与反义 
  17.同义与连绵 
  18.反义与连绵
  19.副词与介词 
  20.连词与助词 
  21.介词与助词
  22.叹词与助词
  然而,工对也不见得就都是好联,如果一味的追求工对而不顾联意,那就是唯对而对了,会误入歧途。而宽对,会让我们放开手脚,拓开眼界,在广域的时空中产生丰富的联想。如果运用得好,也不乏会有上乘之作。如:
  一庭芳草围新绿;
  十亩藤花落古香。 [清倪国琏的古藤书屋联]
  其中“芳草”之“芳”与“藤花”之“藤”,一为形容词,一为名词;“新绿”之“绿”指的是颜色,“古香”之“香”乃指气味。虽同为形容词,并非―类,从个别对语讲,似欠工整,可从全联角度看,却形象鲜明,音节和畅,被一致认为是“工对”。再如:
  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
  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郑板桥联]
  此联主要名词没有一个是同类的相对。
  当然,宽对也不能无限的宽,一般应做到上下联长短句相同,字数相等,语气流畅。至于工对和宽对那种形式为好?从艺术形式看,是以工对为工,如果既工又不失联意,当然是工对为好,但从全联的总体要求来看,则应以艺术性、思想性与形式相结合来衡量。
  二、从对联的形式字数上来看,可分为短联和长联。如四字联、五字联、六字联、七字联、八字联、九字联、十几字联,可称为短联;几十字联、几百字的称为长联。
  四言联:
  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
  五字联:
  栀放同心结
  莲开并蒂花
  六字联:
  泉自有时冷起
  峰从无处飞来
  七字联:
  春江桃叶莺啼湿
  夜雨梅花蝶梦寒
  八字联一般用四、四句式写联,九言以上的对联,一般由两个律句组成,由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律句的组合而成。如:
  八字四、四句式: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九字五、四句式:
  把古往今来,重新说起;
  将悲欢离合,再叙从头。
  十字四、六句式:
  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
  十一字四、七句式:
  四万青钱,明月清风今有价;
  一双白璧,诗人名将古无俦。
  十二字五、七句式:
  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
  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
  长联亦复如是,只是组成它的律句更多而已。如,清孙髯题昆明大观园楼联(180字):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雾鬓。更频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何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其它,还有文山五夫子祠联一百九十字;李大钊挽孙中山联二百一十二字;屈原湘妃祠联四百字;长沙天心阁联四百五十六字。另外,还有钟云舫六十自寿联八百九十字。目前为止,公认最长联是一千六百一十二字,是钟云舫拟题四川江津临江城楼联。
  就对联需要一定长度而言,如果短到一字、二字,性质上就起了变化,不成其联。按照传统习惯,一字可写“斗方”,不需成对,例如“福”字,“寿”字,“喜”字。二字可作“题额”,例如北京颐和园东宫门前一座牌楼的题额,外侧是“涵虚”二字,内侧是“罨秀”二字,虽然成对,不能称其对联。三字可作门对,例如
“平为福/居之安”(《楹联三话》卷下)但不多见。如此说来,对联每边通常应在四字或四字以上的,方称其为真正意义上的对联。
  三、从应用范围上来看,可分为应用联和装饰联两大类。装饰联主要是指用于美化装点环境的对联,如装饰亭台、楼阁、名胜古迹的对联;书房卧室、名画宝砚的装饰对联等。装饰联一般都富有哲理性,艺术性较强,令人回味无穷。
  应用联是指用于某一具体事项的有较强针对性的实用性对联。如春联、楹联、婚联、喜联、寿联、挽联、行业联、交际联等。这种分类方式比较实用,也是最为普遍采用的分类方式。
  (一)应用联类:
  1、春联:春节时用红纸书写吉祥或祝颂语句贴于门上,称为春联。其源出于古之桃符。其内容多以除旧迎新,展望未来,吉祥祝颂为主,时效性较强。如:
  爆竹一声除旧 (古音)
  桃符万户更新
  2、楹联: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上的联语。过去常在宫廷、府宅、庙宇、园林的楹柱之上,或用木板刻制,或在壁石上雕琢的联语,是为表达某种愿望或满足装饰需要的联。如:赵朴初为杭州“岳庙”
重塑岳飞巨像,化用岳飞《满江红》词意精心撰写的一幅古为今用、气魄宏伟大新楹联:
  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寻抬望眼;
  收拾山河酬壮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3、婚联:祝贺结婚所用的对联,在结婚仪式上选用或编写的能够表达热烈气氛的对联。如:
  百年恩爱双心结
  千里姻缘一线牵
  巧借花容添月色
  欣逢秋夜作春宵
  4、挽联:为了评价先人的生平业绩,抒发后人诚挚的怀念之情,在追悼会或纪念会上所用的对联。如清代著名思想家、史学家魏源挽林则徐联:
  品望重当朝,犹忆追陪瞻雅范;
  褒荣垂史乘,徒殷景仰吊遗徽。
  5、寿联:老人喜过生日,子女或朋友为了表达祝福之情,以延年益寿、福满家门为主要内容精心撰写的吉祥联语,贴挂在门上或厅堂上的联。如:
  福如东海阔
  寿比南山高
  6、馈赠联:颂扬或劝勉他人,表示友情和敬仰,赠送他人的联。如明太祖朱元璋赠徐达联:
  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 (古音)
  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7、行业联,是各行各业专门使用的对联,如理发店联、书画联、邮局、商场等,各有不同。行业联要求个性鲜明,特点突出,能起到广泛的宣传作用。如:
  酒店联:
  美味招来云外客
  清香引出洞中仙
  药店联:
  药圃无凡草
  松窗有秘方
  缝纫店联:
  金剪裁成丹凤舞
  银针引出彩鸾飞
  古董店用联:
  秦砖汉瓦传流千古
  夏鼎商彝罗列一堂
  洗染店联:
  荡垢涤瑕,还君清白;
  刷新换旧,焕我文章。
  鞋店联:
  步月凌云,祝君多进步;
  登堂入室,邀友共攀登。
  (二)装饰联类:是指用来装饰亭、台、楼、阁或书斋、案头的对联。装饰联主要有胜迹联、书斋联和堂室联三种。
  1、胜迹联,指为装饰名胜古迹而题的对联。古人在一些名山大川、庙祀和廨宇等古迹留下的雕凿在山石上、亭柱间的联,和今人书写的胜迹联。如,山东济南大明湖联: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又如,安徽滁县醉翁亭联: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又如,湖北武汉黄鹤楼联:
  搁笔题诗,两人千古;
  临江吞汉,三楚一楼。
  再如,江西南昌滕王阁,也是著名的胜迹。清代文学家宋荦有一对联曰:
  依然极浦遥山,想见阁中帝子;
  安得长风巨浪,送来江上才人。
  2、书斋联,是文人雅士在自己的书房书写悬挂的对联。这种对联的思想内容大都是明心怡性,治学修养,述志抒怀,寄概自娱,励志自勉等。如,清曹雪芹联:
  高山流水诗千首
  明月清风酒一船
  又如,清代著名书法、篆刻家邓石如用隶书写的一副题碧山书屋联:
  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3、堂室联,又叫中堂联、宅第联,是挂于客厅、居室醒目处配合字画的装饰联。如:
  柳塘春水满
  花坞夕阳迟
  陶情不出琴书外
  雅兴多应水石间
  内室联:
  梅香入梦
  竹影横窗
  画阁和风暖
  深闺化日长
  芳草有情,夕阳无语;
  海棠开后,燕子来时。
  客厅联:
  友天下士
  读古今书
  竹风留客饮;
  松月伴宾茶。
  海为龙世界
  天是鹤家乡
  诗情画意皆良友
  鸟语花香最可人
  四、从内容表现的广泛性上来看,可分多类,主要有叙事咏物联、写景状物联、抒情言志联、格言哲理联、讽刺评论联等,现分述于下:
  1、叙事咏物联:我国是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故事史迹很多,可以记叙咏怀者不少,历代文人给我们留下这类对联亦众,对评述古人,体察社会,启迪后人,都大有好处。如关岳庙联:
  义存扶汉三分鼎
  志在平金一片心
  此联述而有评、简练有力。
  2、写景状物联:写景状物,乃文人雅兴志趣之事,睹景生情,描写壮丽风景,状美抒怀,为赏心悦目之举。历代写景状物之联,不乏绘声绘影、维妙维肖的佳作。如,乾隆题北京颐和园绣漪桥联(俗名锣锅桥):
  螺黛一丸,银盆浮碧岫;
  鳞纹千叠,璧月漾金波。
  3、抒情言志联:人是有思想感情,有志趣理想的,存之于内,必发于外,笔墨所到,自然流露,它可见于各类对联,亦可有它专类。如林则徐在流放中言志联:
  西塞论心亲旧雨
  东山转眼起新云
  此联明显地表明他的抱负,渴望东山再起。
  4、格言哲理联:人们为了策励自己和劝勉别人,常制订一种治学立业,修身处世的守则,或满含哲理,意味深长的语句,以对联形式见之,称为格言哲理联,如,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丹江桥凉亭联:
  桥下清溪,看你浊时有几久
  亭前大路,劝君邪径莫须行。
  上联通过“清溪”“浊时”不会长久的规律,给人们揭示了挫折只是暂时的道理;下联则成了规劝人们循章守法的箴言。
  5、讽刺评论联:是指人们对某件事或某人物产生想法时,进行评论的对联。例如,安徽合肥包公祠联:
  理冤狱,关节不通,自是阎罗气象;
  赈灾黎,慈悲无量,依然菩萨心肠。
  又如:
  鸡经哄抬能变凤
  犬由吹捧可成仙 [陈雪松]
  五、从对联的修辞格式和创作手法上来看,类别很多,多为机巧联。现列举部分如下(可参见本站楹联仓库首页的分类表):
  1、拆合格:就是利用汉字偏旁的拆分和组合来构成对联,如:
  f看门中月
  思耕心上田
  古木枯,此木成柴;
  女子好,少女尤妙。
  2、镶名格:就是在对联中巧妙地镶入人名或地名或事物名,如:
  烦暑最宜淡竹叶
  伤寒尤妙小柴胡(内含中药材名)
  日下荀鸣鹤
  云间陆士龙
  两舟并进,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樊哙);
  八音齐奏,笛清(狄青)难比箫和(萧何)。
  3、急转格:就是对联的上下半联中间各自的意思向反面突然转变。如:
  闲人免进贤人进
  盗者莫来道者来
  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
  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岂非山乎
  4、回文格:回文又称回环,是讲究词序回环往复之趣的一种修辞法,上下联各自倒读和顺读完全一样。是从回文诗衍化而来,是一种别有情致的文学形式。它有三种不同的写法:
  (1)上联倒转作下联法。如:
  人过大佛寺
  寺佛大过人(纪晓岚)
  (2)上下联顺逆同一法。如:
  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厦门鼓浪屿联)
  (3)上下联颠倒互换法。如:
  禽鸣听耳悦
  鲤跃视神怡
  可读为:
  怡神视跃鲤
  悦耳听鸣禽
  5、拟人格:是利用拟人手法构成的对联。如:
  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
  鸦叫鹊鸣,并立枝头谈风雨;
  燕来雁往,相逢路上话春秋。
  6、反诘格:是利用反问形成对联,如:
  经忏可超生,难道阎罗怕和尚?
  金钱能赎罪,居然菩萨是赃官?
  7、叠字联:是同一个字连续出现的对联。如:
  绿绿红红 处处莺莺燕燕
  花花草草 年年暮暮朝朝
  8、复字联:是指同一个字非连续重复出现的对联。如:
  天近山头,行到山腰天更远;
  月浮水面,捞将水底月还沉。
  风中绿竹,风翻绿竹竹翻风。
  雪里白梅,雪映白梅梅映雪。
  9、顶针联:是以前一个分句的句脚字,作为后一个分句的句头字的联。如:
  开口便笑 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大肚能容 容天容地与己何所不容
  10、嵌字联:是将特定的字词嵌进联中,嵌字包括嵌入序数、方位、节气、年号、姓氏、人名、地名、物名(如药名)等。如:
  当归方寸地
  独活世人间 (“当归”、“独活”为中草药名)
  11、音韵联:是利用汉字的多音和同音字成联,包括同音异字和同字异音。
如同音异字:
  无山得似巫山好
  何水能如河水清
  又如同字异音:
  朝朝朝朝朝朝汐
  长长长长长长消
  上联读音:朝朝潮,朝潮朝汐
  下联读音:长长涨,长涨长消
  12、谐趣联:是取诙谐幽默之意成联。如:
  一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五匣六盒七彩粉,八分九分十倍娇;
  十九月、八分圆,七个进士六个还,五更四鼓三声响,二乔大乔一人占。
  13、无情对:是一种字面上对仗工稳,而上下两句文义确毫无关联,在句式、意境、风格上风马牛不相及的联。它要求每一个字词要对仗工整,借用偷换概念,使每字依另一种意思能与相应的字丝丝入扣,则这样的联就精彩。完全是一种文字的游戏。如,有人以三个国名对一句古诗:
  公门桃李争荣日
  法国荷兰比利时!
  又如:
  树已半枯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
  六、从联语的出处分类,有集句联、集字联、摘句联和创作联等。
  1、集句联,是指全用古人诗中现成的句子组成对联。
如,伊秉绶扬州平山堂联:
  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送夕阳,迎素月,当春秋之交,草木际天。
  “衔远山,吞长江”语出范仲淹《岳阳楼记》。“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语出欧阳修《醉翁事记》。“送夕阳,迎素月”语出王禹《黄冈竹楼记》。“当春秋之交,草木际天”语出苏轼《放鹤亭记》。
  2、集字联,是指集古人某碑帖中的字组成对联。
如集王羲之《兰亭集序》字的几副对联:
  丝竹放怀春未暮;
  清和为气日初长。
  静坐不虚兰室趣;
  清游自带竹林风。
  寄兴在山亭水曲;
  怀人于日暮春初。
  清气若兰,虚怀当竹;
  乐情在水,静趣同山。
  这些联所用之字,全出自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联语典雅俊逸,得古人之趣。
  3、摘句联,是指直接摘取他人诗文中的偶句并书写的对联。
如徐向前摘书明代诗人富好礼的诗句成联,寄赠峨眉山:
  山中奔日月
  地底激风雷
  再如,峨眉山还有一摘句联:
  山色千重眉鬓绿
  鸟声一路管弦同
  此联摘自赵朴初《忆江南"峨眉山记游》词中的句子。
  又如,1962年9月,毛泽东书赠毛岸青、邵华联:
  落霞与孤骛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联语摘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句子。
更多精彩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联左边是上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