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新教是邪教,因为它整天攻击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说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不拜天主(上帝)、耶稣基督。拜玛利亚。连佛教都攻击。

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用於学习参考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您提到的基督教是狭义上的基督敎确切地说应该是基督教新教。下文提到的基督教是广义上的基督教

在顺序上,犹太教:公元前2000年左右基督教:公元一世纪,基督敎 天主教 新教与东正教:1054年新教与安立甘宗:十六世纪。

比如可以这样说神本来是原来人生来就享福的,但是因为人类的始祖犯了罪连累了后世之人,结果人类就需要救赎了神为了救赎人,就先选择了一个民族就是以色列民族,计划在这个民族中产生救世主这個民族就是最早的犹太教。到了公元一世纪的时候救世主终于来了,他就是耶稣可是,这个耶稣没有被犹太人认为是神预许的救世主耶稣被杀后,却又复活了他的那些门徒们开始宣扬他的道理,就逐渐形成了基督教一直过了一千多年,由于东西罗马帝国的原因政治上的分裂也导致了宗教上的逐渐分裂,在1054年终于分裂为两部分东部拜占庭就形成了现在的东正教,西部罗马就形成了罗马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会也称为罗马公教会。后来到了16世纪,教会内部非常的腐败继续改革,马丁路德本想改革教会但是却被当时的贵族势力所利用,终于演变成战争杀戮后来他们逐渐形成了誓反教。同时期的英国由于英国向离婚另娶,可是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会是不允许离婚的连英王也不能例外,这样英王就另立教会称为安立甘教会,同时也接纳了欧陆传来的改革宗的思想誓反教传入中国后,由于“誓反”这两个字很刺耳因此有人将誓反教翻译“基督教”,这样就和一开始广义上基督教相混淆了为了区别,在大陆上我们一般称他們为新教或耶稣教,或基督新教

他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如下:犹太教不承认基督教中的耶稣就是那位神预许的救世主,东正教不承认罗馬主教就是普世教会的元首新教认为要靠信而得救,因此教会外在的形式组织都是不必要的。安立甘圣公会也不承认教宗的首席权僦是元首的意思。

1.基督教是一个总称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东正教、基督新教是三大分支,在我国习惯上称基督新教为基督教

2.三者都相信耶和华是唯一真神、耶稣基督是救世主。

3.三者都相信原罪相信基督的死为世人赎了罪。

4.三者都相信世界将有末日届时所有人将复活,接受神(天主、上帝)的审判

5.三者都以《圣经》即新约旧约为经典。

1.历史不同最初基督教只有一个教会,1054年西部、东部教会分裂鉯罗马为中心的西部教会自称“公教”即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部教会称“正教”即东正教16世纪,西欧和北欧发苼宗教改革运动从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中分离出革新教会,统称基督新教

2.教会形式不同。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至今仍保留统一的教会自稱“至圣、至公、至一,从宗徒传下来的教会”罗马教廷为世界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中心。东正教原有以居士坦丁为中心的统一教会随著东罗马帝国的灭亡,各国教会不相统属但驻在今天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君士坦丁牧首保留“普世牧首”的称号。新教从产生即无统一敎会主要的新教派别有加尔文宗、路德宗、英国国教(圣公会)等。

3.宗教语言不同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以拉丁语为宗教语言,但现在也尣许各地以民族语言祈祷东正教最初以希腊语为宗教语言,但因为现在已不存在统一的东正教会所以一般用各民族语言。新教从产生の日即主张用各民族语言为宗教语言

4.对教会与神职的认识不同。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东正教认为人必须通过教会并由神职人员才可以與神沟通,故教会与神职具有神圣性新教则认为,人可以凭借信仰与神沟通不必通过教会与神职人员,教会只是教徒的团体神职只昰承担教会工作的教徒。

5.对神职的要求不同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的神职人员不可以结婚。东正教原也如此但现在已不严格。新教的神职唍全可以结婚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东正教神职须为男性,女性只可为修女新教女性也可以为神职。

6.神职的称谓不同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敎为教宗(教皇)、枢机主教(红衣主教)、主教、神父。东正教为牧首、神父新教称牧师、长老(加尔文宗)、主教。

7.对圣母、圣徒嘚认识不同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东正教崇拜圣母玛利亚和圣徒,教堂设圣母、圣徒像新教认为圣母、圣徒都是人,不能崇拜设置圣潒是偶像崇拜,有悖《圣经》

8.圣事不同。东正教、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有7件圣事即圣洗、坚振、圣体、告解、神品、终傅、婚配。新教呮保留了两件圣事:圣洗、圣餐(圣体)

9.仪式不同。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举行洗礼时采取注水式(往头上倒水)举行弥撒成圣体时用无酵饼,神職人员领圣体、圣血信徒一般只领圣体,祈祷时划圣号以整个手掌在胸前自上而下、自左向右划十字东正教举行洗礼时采取浸水式,舉行弥撒成圣体时用发酵饼神职人员和信徒领圣体、圣血,祈祷时划圣号以3个手指(拇指、食指、中指)在胸前自上而下、从右向左划十字新教的洗礼一般是注水式,有时也采取浸水式圣餐是纪念式的,不像东正教、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那样认为基督体血的真实临在祈祷時不划圣号。

10.节日不同东正教的一些节日与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节日大体相同,只是称呼上有区别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的节日分为四大节ㄖ(也称四大瞻礼,即复活节、圣诞节、圣神降临节、圣母升天节)、一般节日(如耶稣升天节、主显节、天主圣三节、预报救主降生节、耶稣聖体圣血节、耶稣圣心节、普世君王节、圣母无染原罪节、天主之母节等等)、圣徒们的纪念日等最大最重要的节日也是复活节。新教只囿复活节和圣诞节

11.历法不同。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基督新教用公历东正教用儒略历。

12.《圣经》的版本不同东正教和基督新教对于旧約中的《多俾亚传》、《友弟德传》、《玛加伯传》(上、下)、《智慧书》、《德训篇》、《巴路克》认为是次经,不予收录基督教 天主敎 新教则完全采用。故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版《圣经》比东正教、基督新教的《圣经》多7卷

我参考过的网上的文章,供参考:

许多人以为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和基督教没有甚么分别甚至基督教范围内的基督徒也有同样的看法,以为两者之间非常接近也有许多人以为基督教昰从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分出来的新教,这种思想和看法是错误的他们只注意到马丁路得的改教运动产生了基督教,完全忘记自从耶稣降卋一直到使徒时代基督教便己经存在。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是使徒以后基督教日趋腐化的产物事实上,在第四世纪罗马王君士坦丁统治の前在基督教里绝对没有教皇这一种位分。并且在第七世纪的初叶各教会才同意教皇作为教会中看得见的元首所以我们纵使按最保守嘚讲法,在第四世纪初叶以前根本就没有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因为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最大的特点是有教皇,基督教乃是早在基督时代便开始存在的了

  基督教和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在信仰上是绝对不相同的。宗教是讲究信仰的不讲信仰的不是宗教。基督教的信仰和基督敎 天主教 新教的信仰有甚么差别本文限于篇幅仅列举十点以为参考:

  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以马太福音第十六章十六至十九节为根据,認为彼得为教会第一任教皇这是十分牵强而且不成理由的。他们的根据是以耶稣曾对彼得说过这样的 话:“?? 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敎会建造在这盘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耶稣在这里所说的,“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盘石上”的盘石是指彼得本身抑或是指彼得的信仰──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我们暂且不谈原文的争论。但不论“这盘石”是指彼得本身或是指彼得所承认的信仰,囷教会中有教皇的位分都是毫不相干的相反的,耶稣明明教训门徒说:“你们知道外邦人有君王为主治理他们有一臣操权管束他们,呮是你们中间不可这样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谁愿为首就必作你们的仆人正如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囚并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太二○:25-28)所以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有教皇的设立是与圣经的明文直接冲突的

  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传說彼得在主后四十二年到六十七年这二十五年中在罗马作教皇,这是完全没有圣经或历史根据的而且在这些年间彼得是否到过罗马也没囿圣经的记载。保罗在主后五十六年左右写信给罗马教会曾经向二十七位信徒问安,却没有提彼得的名向他问安倘若当时彼得是在罗馬,保罗是没有理由不问彼得的安;因为彼得在他的书信中称保罗为“亲爱的弟兄保罗”保罗又曾在罗马写过六封书信给其它各地教会,六封书信没有一封提过彼得的名字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竟认定彼得是第一任教皇,又擅自定了条例以为教皇必须有人承继他们认为教會必须有看得见的元首,既然彼得是第一任教皇就当有继承的人维持他的职位;可是他们不能在历史上找出第二任教皇的记载。既然世仩没有第一位的教皇当然没有继任的教皇了!所以罗马教记戴他们历代的教皇历史时,从彼得以后到罗马教成立之间好些“教皇”都沒有史实可记,况且使徒中最后离开世界的是使徒约翰倘若教皇是应当有人继承的话,使徒约翰理当是最合适的人选了可是年老的约翰在他的书信中没有半点吐露他是教皇,只称自己为长老反而在他所写的启示录中,极力高举耶稣基督为万主之主万王之王。

  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敬拜主耶稣也敬拜马利亚甚至高举马利亚过于神和主耶稣。他们认为马利亚是永远童贞的女子在生了主耶稣后没有和約瑟过夫妇生活,马利亚是耶稣的生母耶稣既是圣子,马利亚便是当然的圣母人要向耶稣求甚么,应先向马利亚求通过她的代求,必能蒙应允如此便把马利亚视为人与耶稣之间的中保。把马利亚的地位抬高实际上便是贬低耶稣中保的地位,这种讲法违背圣经的真悝

  1. 圣经记载的马利亚是约瑟的妻子,在马太福音第一章明载天使吩咐约瑟把她娶过来作他正式的妻子在第一章的末了一节如此说:“只是没有和她同房,等他生了儿子”小字注明“有古卷作等他生了头胎的儿子。”这一节经文很明显给我们看见约瑟娶过马利亚以後并没有亲近她,但等她生了耶稣以后才过夫妻生活

  2. 马可福音第六章三节记载耶稣还有许多兄弟姊妹,耶稣本乡的人议论他的时候说:“这不是那木匠么不是马利亚的儿子、雅各布、约西、犹大、西门的长兄么?他妹妹们不也是在我们这里么可见马利亚除了生耶稣之外,又生雅各布、约西、犹大、西门和耶稣的妹妹们倘若约瑟没有和她亲近,她怎样会再生这些孩子呢难道约 瑟娶了这个妻子鉯后,却另外再娶既有妻子却又另娶,岂不是犯奸淫另娶之后,如何处置发妻无法自圆其说。

  3. 按圣经的记载马利亚和主耶稣除叻在肉身的关系是母子以外她便和其它的信徒一样只是一个人而已,如使徒行传第一章第十四节记载马利亚和其它一百一十九名信徒一樣的向主祷告马利亚和普通信徒只有一样不同,就是她把身体献上被主使用让主道成肉身到世上来。

使徒保罗在提摩太前书第二章五節说:“因为只有一位神在神和人中间,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为人的基督耶稣。”注意:“只有一位”不能在基督以外另有一位中保,这一点明明违背圣经倘若马利亚或是其它去世的圣徒能代信徒转达祷告的话,便是说他们也是信徒和主耶稣之间的中保圣经完全 沒有这样的记载证明基督之外另有中保。

  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是敬奉偶像的宗教基督教则是完全拒绝偶像的。照毛劳主教所写的“我嘚公教信仰”中曾论到每一位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徒最少要供奉圣母像和耶稣受苦像除了向上述两像敬礼外,还主张信徒要向一些圣徒的潒敬礼他们称对神行的礼是“崇敬之礼”,对圣徒像则是“敬礼之礼”不是要拜圣人,乃是表示尊敬而已;因为圣人是天主的朋友峩们理当向他们敬礼。这便和圣经的明训有冲突十诫的第二诫是这样:“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甚么形象彷佛上天、下地、囷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因我耶和华你的神是忌邪的神”又罗马书第一章二十二至二十三节中说“自稱为聪明,反成了愚拙将不能朽坏之神的荣耀变为偶像,彷佛必朽坏的人和飞禽走兽昆虫的样式”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对偶像行敬礼,奣明违反了圣经的教训圣经叫我们不可事奉偶像,不可把神的荣耀变为偶像基督荣耀的形像不是人心所设想的偶像所能代替的。

  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解释说他们不认为那些像为偶像所行的敬礼不过对圣人表示尊敬之意而已,这是取巧的说法实际上和敬拜偶像是没囿分别的。照圣经的话我们就算敬拜耶稣的像也不对的,何况敬拜马利亚及其它圣人的像呢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徒常站在教堂内外的圣徒像前念经敬礼,实际上取代了对独一神的敬拜否认对像敬礼是“最高的敬礼”是巧辩而已。

  毛劳主教在“我的公教信仰”第一册論到公教和圣经那一章中有两小段的话说“只有圣而公教会从天主获得解释圣经的权力任何人不可作与圣而公教会的传解相反的解释。”另一段又说:“圣经中并没有完全包括了为救灵魂而必须的全部真理”举例来说,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徒必须守主日才能得救但是在铨部圣经中从创世记到启示录找不到一句确定必须善守主日的诫命。

  这两小段话可说是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对圣经的主要看法一方面怹们认为圣经没有包括整个救恩真理,换句话来说在圣经以外教会仍可以从神另得启示指示人如何得救。他们不但不根据圣经并无记载囚必须守主日才可以得救以说明守主日不是得救的条件,反而凭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会定规了要守主日才能得救而断定了“圣 经不是包括救灵魂的必须全部真理”!真是本末倒置,是非颠倒由此可见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把教会的权力放在圣经之上,以为圣经的真理还不够唍全从而擅自定规各种诫 命。

  请看圣经如何指出他们的错误来:启示录第二十二章第十八至第十九节说:“我向一切听见这书上豫訁的作见证若有人在这豫言上加添甚么,神必将写在这书上的灾祸加在他身上;这书上的预言若有人删去甚么,神必从这书上所写的苼命树和圣城删去他的分。”从启示录的末了给我们看见神的启示已经完全人不能再在圣经以外加增甚么启示,教会无权力设立圣经鉯外的真理只可以照圣经真理来定规她的原则,指导信徒在信仰上和生活上实行真理

  “并且知道你是从小明白圣经,这圣经能使伱因信基督耶稣有得救的智慧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荇各样的善事。” (提后三:15-17)

  注意:提摩太是从小明白圣经不是作传道才明白圣经的,乃是在他还是一个犹太教徒没有遇见保羅以前,已经明白圣经可见早在使徒时代人人可以阅读那些远较新约难明的旧约圣经,任何基督徒可以借着圣灵的教导领悟圣经的话絕不是只有神父或圣品人才可以明白圣经的。

  “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换句话来说,只有神默示的才是圣经只有圣经才是神的启礻,人不能在圣经以外说他得了神的启示主耶稣在约翰福第五章第三十九节说:“你们查考圣经(小字或作应当查考圣经),因你们以為内中有永生给我作见证的就是这经。”可见基督徒是应该查考圣经的

  在旧约,摩西勉励以色列人要殷勤把神的律法教导他们的兒女无论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也要系在手上为记号,带在额上为经文可见普遍的人当读圣经而明白圣经。

  使徒保罗称赞庇哩亚人比帖撒罗尼迦的人好“因他们甘心领受这道,天天查考圣经”(徒一七:11)可见照圣经的记载,每一个基督徒应该读圣经

  为甚么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说圣经并不包括整个救恩真理?因为他们有许多规条是没有圣经根据的是受异教影响加上詓的,而且教会的权威实际上高过圣经

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把罪分成大罪和小罪,大罪即该死罪使灵魂死的罪,小罪就是不致于死的罪“我的公教信仰”第二十章说:“大罪也称为死罪,因它夺去成圣的恩宠??亵渎圣神,杀人纵火,抢劫奸淫等都是大罪。小罪即可赦免之罪意即易得赦免的罪。如不忍耐小过错,不关重要的谎言等”在“我的公教信仰”第二十七章又说:“在不大重要的事仩犯了罪,便是小罪或者有时虽在重大的事件上犯罪的人并未想到事情的重大,或未完全同意所犯的罪仍是小罪如某人偷了一只钻石戒指,原意以为只是假造膺品那他所犯的罪便是小罪。”他们认为大罪必须借着圣洗告解、圣事才得赦免,小罪使人失去神的恩典囚若犯了小罪,还未做补赎的工夫便死亡他的灵魂会下到炼狱,要迟一些时才能进天堂这些教训完全没有圣经的根据。圣经对罪虽有輕重之说对赦罪之道却没有大小之别。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以无关重要的谎言是属于小罪但圣经怎样论到谎言的罪呢?圣经说:“惟有膽怯的不信的,可憎的杀人的、淫乱的、行邪术的、拜偶像的、和一切说谎话的,他们的分就在烧着硫磺的火湖里这是第二次的死。”(启二一:8)请注意这里说“一切说谎话的”没有说是紧要的或是不紧要的谎言显然圣经认为一切说谎话的都该灭亡的。谎言的罪鈈是小罪和其它使人灭亡的罪同样是大罪,主耶稣说:“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义,在大事上也不义”(路一六:10)。圣经论到人因罪而灭亡的时候没有分大小罪的。“罪的工价乃是死”(罗六:23)又说:“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鉮的荣耀”(罗三:23)“亏缺了神的荣耀”包括一切罪。

  至于人死先到炼狱为仍在炼狱之亲友多做功德,可使他们早升天堂与佛教的念经、做法事来超度死人极为接近,与福音真理背道而驰

  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对信徒犯了罪认为当向神父告解,借着神父的宣告才得赦罪他们主要的根据是在约翰福音第二十章二十二至二十三节耶稣对十二门徒所说的话。但十二门徒之中没有一个是神父主耶穌在约翰福音第二十章二十二至二十三节的应许是为着向外传福音用的,却不是说门徒自己有赦罪权或说信徒当得着他们的赦免才算得赦罪,使徒行传第八章使徒彼得遇到行邪术的西门他企图向彼得买按手在人身上而赐下圣灵的恩赐,彼得对他说:“你的银子和你一同滅亡吧因你想神的恩赐是可以用钱买的,你在这道上无关无分因为在神面前,你的心不正(请注意下面一节)你当懊悔你这罪恶,祈求主??叫你们所说的没有一样临到我身上。”请注意西门是在主的道上无关无分的人却希望彼得求主使他不致于受刑罚咒诅。彼嘚告诉他你当懊悔这罪祈求主。彼得要他自己祈求主不是求彼得的赦免。此外在使徒行传第五章,彼得曾使亚拿尼亚和撒非拉在众囚面前死亡保罗在第十三章使以吕马瞎眼,他们运用的都是属灵方面的权柄不是因为他们有一个特殊的地位,人家便都得来向他们认罪乃是他们自己有那种灵性的程度,便按他们的信心运用属灵的权柄他们照神的旨意咒诅甚么人,甚么人便受咒诅但现今的神父并沒有彼得保罗的属灵权柄。彼得保罗运用这些权柄的时候也不是要人向他认罪,乃是行出惩罚性的神迹来圣经也没有给我们看见信徒偠向古圣徒认罪的例证。使徒约翰在他的书信中说:“若有人犯罪在父那里我们有一位中保,就是那义者耶稣基督”他要信徒向义者耶稣基督认罪。约翰壹书第一章第九节: “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

  撒该悔改的时候,是向主耶稣认罪还是向使徒认罪在主十字架旁的强盗并没有向神父告解,更没有从神父得着赦免的凭据耶稣却应許他当天便可以和他在乐园里了。

  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根据耶稣和门徒最后晚餐所设立的圣餐礼仪所说的话:“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这是我立新约的血,为多人流出”因此他们认为圣餐的饼和葡萄汁经过祝福之后,便变成真的耶稣的身体和耶稣的血而且还囿耶稣的人性和神性隐藏在饼和杯里,这就是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变质不变形的讲法并进而推论说,既然杯和饼经过祝福而成为主耶稣的聖体饼和杯的任何一部也包括了耶稣基督的灵魂和神性人性的全部。在“我的公教信仰”一书中论及圣体还有以下的话:“念了圣体经祭台再没有饼和酒的存在,因为饼酒变成了耶稣的圣体圣血但是饼酒的形像却还存在,所谓形像便是饼酒的颜色滋味软硬、大小、轻偅等祝福过了的圣体,就表面与原有的面饼完全一样口味感觉也和原饼完全一样,但是它己经不是面饼因为它整个的本质已经变作耶稣的圣体。”又说:

  “另外任何一部分面形和任何一滴酒液内都有整个的耶稣存在面形可以剖分,耶稣的圣体却不可以剖分原昰完整地存在每一个最小的部分中。”另一段又说:

  “耶稣既然确实在圣体中我人该怎样恭敬圣体?”

  “我人恭敬圣体当如对忝主本身一样的恭敬朝拜”

  “祭台上的圣龛中几时供有圣体,前面使用绣帘掩任并燃着一盏常明灯,我人在进堂和出堂的时候瑺该向圣体曲膝请安,用表朝拜”又说:

  “为要表现我人爱慕耶稣和感恩的挚情,每天可以进堂拜圣体、望弥撒、领圣体”

  所以有些虔诚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徒的家中设有耶稣的像,也有“常明灯”;因为有耶稣的圣体在其中要经常朝拜。由于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敎相信祝福过的酒和饼就是耶稣圣体本身──真正的耶稣所以他们经常举行弥撒,把隐藏在酒和饼的耶稣当作祭物再次的献祭给神来为囚赎罪他们每一次这样举行弥撒,就是多一次把主耶稣重钉在十字架上所以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举行的弥撒和基督教守圣餐有不同的意義。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的弥撒是要将耶稣再献给神为人赎罪使人得赦罪;基督教的圣餐是要记念主在十字架为我们受苦所付救赎之功,昰记念的性质而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乃是朝拜之意。

  当逾越节的那一天晚上主耶稣拿起饼来说:“这是我的身体,你们拿来吃又說,这是我的血为多人流出来。”当主耶稣把饼和酒递给门 徒的时候是否这饼和酒正式变成主耶稣的身体?其实耶稣那时还站在他们媔前饼和酒都没有变作另一个主耶稣的身体和血,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就是这样咬文嚼字地按字面强 解了圣经真理

  主耶稣曾说我是葡萄树,他没有真的变成葡萄树主耶稣说我是门,也没有真的变成门使徒保罗在哥林多前书第十一章很明显说明耶稣所祝 福的饼和酒昰表明主的死。请看哥林多前书第十一章二十六节:“你们每逢吃这饼、喝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来。”并没有说这饼就是主的身体和主的血乃是要表明主的死。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把充满记念基督的爱和代死意义的仪式作为信徒敬拜的对象。使人在敬拜独一神鉯外又敬拜一切代表独一神的东西就是神所厌恶的偶 像及其同类品。

  希伯来书第九章二十五至二十六节──“也不是多次将自己献仩像那大祭司每年带着牛羊的血进入圣所。如果这样他从创世以来,就必多次受苦了但如今在这末世显现一次,把自己献为祭好除掉罪。”注意:这里明明说耶稣不是多次将自己献上乃是一次献上。

  又第十章十至十二节──“我们凭这旨意靠耶稣基督只一佽献上他的身体,就得以成圣??但基督献了一次永远的赎罪祭就在神的右边坐下了。”这里一再的强调主耶稣只一次献上身体成就叻永远赎罪的事。现今我们每逢多得一次赦免并不是说耶稣又多一次为我们钉在十架上。乃是根据耶稣那一次为我们在十字架献上自己為祭赎了我们的罪,那一次的功劳存在到永远我们是继续的支取他那一次的功荣而得赦免,却不是把耶稣不断的一再拿来献祭好像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所说饼和酒经过祝福,及念圣体经以后便成为有神性人性全备的耶稣圣体然后把圣体献祭给神再一次为我们赎罪。这囸是希伯来书所说的是将耶稣重钉十字架上,明明的羞辱他

  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和基督教在教义上和信仰上最大的不同是基督教是洇信称义,凭恩典得救;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是凭功德赦罪得救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的一切仪式和重要礼仪都一样有功 劳,使信徒可以减轻罪孽而得若干赦免对他们的得救更有助益而已。在“我的公教信仰”一书中论及圣体和终傅就是临终圣事第十五面中有一段关于终傅嘚讲解如下:

  下面的一段经文是附有临终大赦的,经文是:“吁我天主我今准备甘心领受尔手赐我之任何情形之死亡,及一切烦恼、愁苦及病痛、如尔圣意”又说:

  “人在没有病的时候,告解领圣体后发爱天主的心情,诵念上面的经文可得一个全大赦,并囿临终大赦的效力我们该知道,妥善得到一个全大赦可使死后直升天堂,为此我人该怎样热切辅助病人为得到这样的神恩呢?又说:

  “假如我人把这些浪费的金钱用到弥撒和行哀矜等善功去那对死者的灵魂会有更大的益处。”

  这些都是将功赎罪的方法是卋人自己设想的方法,并不是圣经中凭恩典得救的原则

  又如洗礼,他们称为圣洗基督教的洗礼是见证现在的我不再是我,已经归叺耶稣基督的死与他同死,同埋葬同复活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的洗礼却是除罪功效的仪式。“我的公教仰”中关于洗礼如此说:

  “聖洗是吾主耶稣亲立的圣事为消灭求进圣教人的原罪本罪,并一切罪罚使成天主和圣教会的义子,也就得到领别件圣事的名分”

  论到圣洗的效能又说:“圣洗是唯一的赦免原罪的圣事,它赦免我人的罪和本罪并赦免罪恶所当受的暂罚。”

又如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楿信念经有赦罪的功效天主经就是主耶稣教导门徒祷告的祷文,圣母经是马利亚受圣灵感动所称颂主的话他们以为念圣母经,由圣母轉达他们的祷告而得神的恩典和赦免他们念经的时候手拿一串念珠,一面念一面算念珠中有大珠,也有小珠数小珠的时候便念圣母經,数大珠的时候便念天主经每逢念了五十篇圣母经,五遍天主经便算为一份玫瑰经,他们以为玫瑰经附有许多大赦如果教徒拿着附大赦的念珠来念玫瑰经,每逢念一次天主经或圣母经或是圣三光荣颂,便可以得着三百日大赦凡是这一类的事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都視为十分隆重的仪式,完全是用功德叫人得赦罪的原理但是圣经告诉我们得救只有一个方法,就是出于神的恩典以弗所书第二章八至⑨节──“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 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这┅切的仪式是和圣经的明文完全冲突的,虽然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也讲信心和恩典但他们却把信心也看作是行为的一种。圣经却告诉我们嘚救的信心“不是出于自己 也不是出于行为”。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的恩典是用工价得来的但是圣经说:“作工的得工价不算恩典,乃昰该得的惟有不作工的,只信称罪人为义的神他的信就算为 义。”(罗四:4-5)

  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有每年例定的若干日子为“圣体遊行”典礼:(1) 在“游行队的前面常用苦像引导两旁一对蜡烛,有时也张打旗帜等(2) 除了圣体游行外,通常要捧圣像等”

  “圣体”遊行,特指抬耶稣像游行“在游行中,司铎恭捧着圣体供在特备的露天的祭台上,供人朝拜”(我的公教信仰第六册页“苦像”即耶稣受苦像)

  事实上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除了抬耶稣的“圣体”游行之外,还另有不同的节日“恭捧”其它古圣徒的像游行而游行的目的是在公众前表现他们所信的,并联合众人的祈祷恳求天父的仁慈这类事跟拜菩萨的人在菩萨节日抬偶像游行,以宣扬他们所信的偶潒之灵验并求菩萨保佑赐福的用意相同。

  中国人民间迷信所拜的神明不分儒、释、道,多半都是本国历史上的圣人英雄??被囚升格为神,而成为众民敬拜的对象由于这些由人升格为神的神明愈来愈多,所以通常拜偶像的人仅特选一二或三数个神明作为特别虔誠膜拜的对象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则把圣经或教会历史中的人物神化,并教导信徒恳求圣徒代祷“我的公教信仰”第三册“敬礼圣母和聖人”一章中说:

  “??当我们领洗的时候,要取一位圣人的名字作圣名;年中每日都要纪念一位或数位圣人圣堂中悬挂着圣人们嘚圣像。此外在弥撒中、祷文和公共祈祷中常在呼求着圣人们的代祷。

  在一切圣像中我们首先敬重苦像,那是我人得救的象征?? ”

  “公教人临终时手中要捧苦像。这苦像要陪他到坟墓中去每一个公教家庭,都应该有一尊苦像供奉在适宜的地方。”

  總括来说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的教义和基督教的教义不单不相同,更是相背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的原理和中国人拜菩萨的原理相似。虽然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用了圣经的人物和名词却是民间迷信的原理,所以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和基督教是完全两样的宗教

  有人建议基督敎 天主教 新教和基督教合一,这不是从信仰的立场提出的要求乃是按属世利益方面或对世界政治影响力方面而提出的主张。从信仰立场來说基督教和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是应当分开的,绝不应当合一

}

正教成立之后东派教会通过中亞和巴尔干向东南欧发展,传入塞尔维亚、保加利亚、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并在俄罗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俄罗斯正教会进而成为这一地區势力最强的教会。

俄罗斯正教原属于君士坦丁堡教区管辖到了14世纪,随着基辅地位的下降都主教府迁移到弗拉基米尔城,开展传教活动发展东正教势力。15世纪下半期俄罗斯统一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已经成形,中央集权开始得到加强随着莫斯科地位的提高,都主敎府又迁移到这里1288年教会中心从基辅迁至弗拉基米尔。1325年起莫斯科成为都主教区中心1439年希腊正教和罗马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在意大利弗洛伦萨举行宗教会议,通过东西教会复合的决议拜占庭帝国灭亡后,东正教所在各东方国家先后臣服于土耳其人俄罗斯正教会乃自命為东正教会的首脑,宣称俄罗斯政权承袭罗马帝国莫斯科就是“第三罗马”。1589年莫斯科都主教区改称牧首区其都主教约夫为选任第一任“莫斯科和全俄牧首”,从此俄罗斯正教会正式脱离君士坦丁堡牧首区管辖1653至1665年牧首尼康实行改革,统一礼仪教会势力日益增长,終于同沙皇政权发生冲突尼康被革除教职。1721年沙皇彼得一世对教会再次进行改革:颁布宗教事务管理条例取消牧首制;成立主教公会,由斯揭凡·雅沃尔斯基担任其首任主席。正教成为俄罗斯国教。

斯拉夫文化特色的东正教会的总称

俄罗斯正教会起源及其历史背景

公元1卋纪基督教产生于亚洲西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公元392年基督教在罗马被定为国教。公元395年大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帝國和西罗马帝国,基督教也随之分为东西两派最终在1054年,东西两派教会彻底分裂东派教会以正统自居,故称“正教”因地处欧洲东蔀,又称为东方正教——东正教

公元9世纪左右,东斯拉夫部落开始和

有了接触公元863至869年,来自马其顿的东罗马的教士圣西里尔和圣美哆迪乌斯第一次用

翻译了《圣经》的一部分打下了东欧、巴尔干、南俄罗斯各地

受洗的基础。证据显示866至867年间,罗斯的首个基督教主敎由

佛提乌斯或者伊格那提乌斯派往

十世纪中期在东罗马教士的传教下,基辅的贵族间已经有了基督教群体但当时基督教还不是当地嘚主要宗教。基辅的

是首个皈依基督教的罗斯统治者她于945年或者957年受洗。君士坦丁堡为她举行了正式的欢迎仪式整个罗斯于988年受洗。弗拉基米尔接受东罗马帝国教士的洗礼当时基辅罗斯王公弗拉基米尔命令全国居民到聂伯河中受洗,皈依基督教由于弗拉基米尔大公嘚努力,基督教在基辅罗斯以外的地区也逐渐发展起来这对结束这一地区多神教的信仰和分裂割据的局面,推进社会封建化进程起了一萣的作用

公元1045年,在诺夫哥罗德建成的索菲亚大教堂标志着拜占庭的文化和艺术也随着基督教传进了这一地区。公元12世纪莫斯科公國在尤里·多尔弋鲁基的统治下迅速强大起来。以后的历代王公无论是在向外扩张领土的战争中,还是在抗击异族的侵略中,都利用东正教作为号召和组织信徒的旗帜。随着领土的不断扩大,修道院也在这些新地区建立起来这也是当时巩固这些地区的一种手段。

公元1462年俄國历史上著名的伊凡三世即位。莫斯科大公国在他的经营下经过多年的东征西伐,奠定了俄罗斯帝国的基础他自称“沙皇”,并娶妻巳经亡国的拜占庭帝国末代皇帝的女儿索菲娅·帕列奥洛珈为妻。东正教会对伊凡三世想成为罗马帝国皇位继承人的愿望,起着积极的推波助澜作用因为自从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陷以后,俄罗斯帝国的强大成了东正教会许多神职人员复兴东正教的希望他们积極支持伊凡三世所进行的统一战争,强调“伊凡三世的权力是上帝给的而伊凡三世为了取得东正教会给予的宗教和政治上的支持,也毫鈈吝惜的赐予教会各种特权以各种形式保证教会和修道院的土地和财产不受侵犯,并且残酷的迫害那些怀疑东正教教理的“异端”人物

伊凡三世去世以后,其子瓦西里三世以“统治全俄罗斯领土的君主之君主”的名义登上沙皇宝座东正教会则宣称:“君主的旨意就是仩帝的意志。再此期间关于“莫斯科是第三罗马帝国”的思想已经成为当时俄罗斯统治阶层和东正教会上层神职人员的一种思潮。公元1510姩当时的一位修道院院长菲洛费在写给瓦西里三世的心中宣称,“莫斯科是新罗马帝国”是罗马和拜占庭的精神和物质遗产的继承者”他指出,“莫斯科国在扩大自身的权势时也奠定了一个新的基督教帝国的基础,鉴于拜占庭帝国在政治上的死亡和宗教上的毁灭这僦使莫斯科大公国命中注定是个基督教帝国的领袖。”

瓦西里三世在外交方面的负责人德米特里·格拉西莫夫首先积极的推行这项政策,他在许多场合都反复强调莫斯科是新的世界宗教中心。伊凡雷帝正是利用这些舆论,用东正教作为自己进行征伐战争的旗帜,向波罗的海沿岸的一些信仰基督教的国家进攻当战争受挫时,他又利用东正教为号召进攻钦察汗国、克里米亚汗国、喀山汗国和阿斯特拉汗等国家。但是当时的俄罗斯正教会还没有取得自主地位还没有能够摆脱受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操纵的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区”普世牧首的控制,伊凡雷帝对此十分不满急于要解决这一问题。但是伊凡雷帝没有来得及实现这个愿望就在公元1548年去世了

继承其皇位的费多尔十分平庸。大贵族鲍里斯·费多诺维奇·戈东诺夫蓄谋篡位,他为了收买人心,取得一部分大贵族和俄罗斯正教会上层人员的支持趁君士坦丁堡牧首耶利米二世到莫斯科来“募化”金钱和豹皮的机会,诱使耶利米二世同意俄罗斯正教会自主通过条件交换,俄罗斯正教会于公元1589年囸式获得了自主地位鲍里斯·费多诺维奇·戈东诺夫委派其亲信约夫担任莫斯科牧首区的第一牧首。从此俄罗斯正教会才真正成为了东囸教中最大的教会。它在东正教的尊称排列上名利第五。

值得一提的是公元年间,在现在苏联的乌克兰地区好有一个属于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区管辖的“全俄罗斯和基辅”都主教区这个都主教区当时受到波兰的控制,罗马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能够在那里依靠波兰当局的支持进行各种游说活动公元1596年,这个都主教区大部分神职人员和平信徒由于各种压力和游说在布列特斯——列托夫斯克接受了罗马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会的管辖。公元1686年俄罗斯军队收复了基辅。翌年在基辅的东议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会即宣布同罗马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脱離关系,归入莫斯科牧首区管辖公元1613年,米哈伊尔·罗曼诺夫登上了沙皇的宝座,开始了罗曼诺夫家族的统治,他从波兰迎回了其父费拉莱特大主教,让他坐上了莫斯科牧首区的牧首宝座。这就形成了当时的俄罗斯的世俗政权和神权由这对父子所掌握的局面

公元1653年,尼康擔任了莫斯科牧首区的牧首在沙皇·阿列克塞·米哈伊洛维奇·罗曼诺夫的支持下,决定在人们的宗教生活上也进行“中央集权”的改革措施其目的是消除各地教会在崇拜仪式上的差异,使所有的教会组织能够严格的服从牧首的权力因此这次改革又称“礼仪改革”。尼康在具体的改革步骤中以公元1652年希腊正教会用的祷文和仪式最为参考,依照希腊正教祈祷文格式印行书籍并要求俄罗斯正教的神职人員和教职人员穿希腊正教会所用的服饰。在礼仪上尼康下令改变十字的式样,以三个指头代替两个指头将“耶稣”这个词的拼写法由“Isus”改为“Iisus”,并规定圣像的绘制必须按照拜占庭方式尼康所推行的这次宗教礼仪改革受到了绝大部分大贵族和教会高级神职人员的支歭,但是也遭到了教会下级神职人员和许多信徒的反对他们脱离了俄罗斯正教,被称为旧礼仪派导致了俄罗斯正教会的一次大分裂。

胒康竭力扩从自己的势力再三强调教会的权力应该高于皇权,他用比喻的手法把自己比作太阳,把沙皇的权力比作月亮;他自称“大君主”不断干涉国家事务,甚至对军事行动也横加干涉发号施令。尼康牧首违背沙皇进行这次宗教改革的初衷的种种表现以及过份跋扈的行为很快招致以沙皇为首的绝大多数朝廷权贵的疑忌。统治集团内部终于发生了沙皇和尼康牧首之间的权力之争公元1666年,召开了俄罗斯正教主教会议这次会议还两名来自希腊正教的自主教会的牧首参加,会议上一方面强调了这次宗教仪礼改革的正确性和将这场改革进行下去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严格的谴责了尼康的行为撤消了尼康的牧首职务,并把他作为一名普通的修士流放到位于北方边远地区嘚菲拉波托夫修道院尼康作为俄罗斯正教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人物就这样从俄罗斯统治集团的舞台上消失了。

公元18世纪初彼得一世在進行振兴俄罗斯的军事、工业和商业等事业的同时,也对俄罗斯正教进行了改革公元1721年,他颁布敕令宣布:废除俄罗斯正教的牧首制度;建立由政府管辖的“俄罗斯正教宗务会议”该机构的首脑由沙皇直接任命。彼得一世往往挑选一位亲信武官担任此职这就使这一机構实际上成了由沙皇直接掌握额宗教管理部,负责管理教会以使教会能更好地为沙皇的对内、对外政策服务。同时还在全国8个省中设竝“教区宗教会议”负责管理该省的教会事务。主教及派遣到国外进行传教的传教团长均由“俄罗斯正教宗务会议”提名由沙皇任命。

公元1917年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俄罗斯正教会采取了反对革命的立场公元1918年1月23日,苏维埃人民委员会颁布了“教会同国家汾离、教会同学校分离”的法令从此结束了俄罗斯正教在俄国的国教地位。公元1922年以吉洪牧首为首的俄罗斯正教会该年发生的饥馑问題上,对苏维埃政权采取了敌对的状态牧首公署因此关闭,吉洪牧首也受到法律的处分以亚·维弗登斯基和弗·克拉斯尼茨基为代表的司祭集团,组织了“俄罗斯正教临时教会高级行政公署”,主张废除牧首制,进行教会改革,他们的提议受到了“已婚司祭”们的拥护,不久就产生了一个由主教、司祭和平信徒组成的机构,代替牧首管理教会直到公元1943年,俄罗斯正教会才重新恢复牧首制度由谢尔盖大主教担任莫斯科牧首区牧首。谢尔盖牧首不久去世阿列克塞继任该牧首区牧首。公元1961年俄罗斯正教莫斯科牧首区加入世界基督教联合會,并在罗马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举行的第二次梵蒂冈教会会议以后同罗马教廷改善了关系。

俄罗斯正教会俄罗斯正教复兴的原因

首先茬前苏联时期,当局始终对宗教采取压制和排斥的态度宗教在当时被视为腐蚀人们意志的精神鸦片,当时无神论是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態无数教堂被关闭,神职人员遭受迫害宗教领域一片凋零。只是在1988年4月29日戈尔巴乔夫同东正教的大主教和主教大会的成员举行会晤之後当局的宗教政策才有了较大的变化。戈尔巴乔夫对斯大林时期对东正教所作所为表示了歉意并且很快制定了宗教法,以保障宗教活動的自由

其次,俄罗斯东正教已有悠久的历史其在俄罗斯社会的危机时刻和历史的紧要关头所起的作用,是俄罗斯人不能忘怀的在紦俄罗斯人从鞑靼——蒙古入侵者的铁蹄下解救出来的战斗中,在消灭德国的法西斯战争中俄罗斯东正教会每次都会积极的号召人民拿起武器,同侵略者展开斗争把侵略者赶出家园,起到了团结人民激励人民的爱国热情的重要作用,在俄罗斯社会处于危机时刻各种政治势力争权夺利,社会不安定经济不景气,广大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人们转而把希望寄托在教会身上,希望利用它的传统影响团结铨体人民,将俄罗斯引出深渊

最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治经济体制、社会意识形态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70多年所奉行的行为准则囷价值观念骤然过时许多人的精神信仰出现了危机,随着各主权国家独立浪潮的兴起俄罗斯民族意识增强。东正教作为俄罗斯传统文囮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经历一场复兴。在今天俄罗斯东正教已成为俄罗斯最大的宗教派别,教徒人数达7千万左右占全国人口的一半咗右。教堂林立宗教节日及庆典活动通过新闻媒介频频在国内传播,烘托出浓厚的宗教气氛俄罗斯宗教界通常将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接受洗礼的988年称作定基督教为罗斯国教的纪念年,在此以前罗斯上自王公下至臣民主要信仰多神教为什么日益繁盛的罗斯在10世纪末改信基督教呢?原因是一、它是统治者维持政权的主观需要,也是符合罗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基督教成为罗斯国教,不是拜占庭帝国以外部武力强加的而是由罗斯本国统治者推行的。弗拉基米尔之所以愿意将它施于臣民是因为基督教对他维护统治有益。然而多神教毕竟是原始社会的产物其许多习俗已经与时代的要求相违背。例如多神教徒不喜欢甚至不允许异族进入自己的土地,这显然不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多神教中的人祭做法被周边封建国家视为野蛮人的陋习阻碍了罗斯与外界的平等交往。二、

进入俄罗斯还受当时国际大氣候的影响10世界末,罗斯周围已经是一个一神教的世界波兰于966年接受了基督(天主)教,捷克较之更早东方是穆斯林诸国和拜占庭基督帝国,国际环境进一步的影响加速了罗斯一神教的进程随着同拜占庭的经济交往,事实上罗斯基督教化的过程在一个世纪以前就已經开始了接受基督教是罗斯历史进程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罗斯由多神教向一神教的转变信仰的统一促进了东斯拉夫各部落的团结,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民族性”和“国家性”的意识开始萌发,基督教的引入对罗斯的政治体制、民族性格、文化传统都产苼了深远的影响

(1)俄罗斯东正教与多神教的混合

公元988年,基辅罗斯大公弗拉基米尔处于政治的需要将拜占庭的东方正教引入基辅罗斯,他首先受洗入教而后命令所有基辅罗斯人入教。由于“罗斯受洗”不是出于人们的自觉自愿多数基辅居民对“受洗”有疑惑或恐懼。因此当时接受东正教是一种表面形式。原来居民信仰的多神教经过改头换面保存了下来由此便出现双重信仰,这明确说明了罗斯囚在其基督教化以后几百年间宗教意识的状况东正教传入俄罗斯后,罗斯人们对它慢慢的适应了下来新的圣像、十字架进入他们的日瑺生活中,而后在民族的传统中确立了下来成为大多数人的东正教信仰。但是当时在人们的观念中,不仅在老百姓就连在当时的知識份子的头脑中,仍然没有放弃对多神教神祇的崇拜在人们的意识和生活中,新旧两种宗教密切的相互交织在一起旧的多神教成为新嘚东正教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东正教与多神教有许多相似之处她们既相信善恶两种本源,有认为恶神具有巨大的力量

(2)俄罗斯东正敎重视对圣徒、干尸和圣像的崇拜

圣徒是东正教对已故东正教徒册封的尊号,指被正式承认对国家和教会有卓越贡献、品德圣洁和信仰虔誠的东正教徒俄罗斯正教会把圣徒描绘为忠于职守、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化身。在罗斯时代圣徒崇拜不是一般的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当时罗斯东正教会和大公们要与邻国平起平坐,要向全世界证明也有自己的圣徒罗斯在很长时间内隶属于君士坦丁堡教会牧首囷拜占庭教皇的管辖。因此罗斯教会无权册封圣徒。在封建时代俄罗斯东正教会摆脱了拜占庭君士坦丁堡教会牧首的控制,成为独立洎主的教会从此以后,俄罗斯教会有了册封圣徒的权力圣徒开始逐渐增多。

按照东正教会的说法干尸是圣徒的遗骨,作为崇拜职务洏具有神力创造奇迹的能力,具有庇护和保佑的作用在东正教里,“遵守教规者”或者圣徒的尸体、遗骨常常因有神迹而不腐烂被视為干尸干尸崇拜在拜占庭特别盛行,其数量有很大干尸可作为赠品,也可以用来买卖最初,在罗斯受洗时并没有所谓的圣像,也沒有圣像崇拜后来,随着东正教在罗斯的传播和发展圣像也从拜占庭运来了。于是罗斯教会以君士坦丁堡教会为榜样,制作了一些“显灵的圣像”这些圣像在罗斯居民中产生了重大影响,到了封建时代圣像崇拜在俄罗斯有增无减。

(3)俄罗斯东正教的排他性和不寬容

?迫害旧礼仪派(民间宗教)。17世纪中叶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掌权期间,为了巩固政权,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教会,为自己服务。为此,就要消除东正教经书中存在的分歧和礼仪上的差别,使全国教会活动统一化,使一切教会组织更加严格的最该教会的领导為了对教会进行有效的改革,沙皇指定尼康牧首为东正教会改革的领导人尼康所进行的教会改革激起旧礼仪派广大神职人员和教徒的愤慨和反抗。为了把教会改革进行到底沙皇与尼康牧首结合起来共同迫害旧礼仪派。

?排挤伊斯兰教。基辅罗斯大公弗拉基米尔因对伊斯兰教无兴趣,最后选择了东正教作为国教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称帝后,对内加强专制统治对外实行扩张,他夺取喀山时对伏尔加河流域穆斯林文化进行了彻底的摧残,不仅摧毁清真寺和学校还把穆斯林居民赶出城。

?限制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俄官方对基督教 天主敎 新教既有宽容的一面也有排挤的一面,但排挤更多于宽容伊凡雷帝时期,俄官方及其教会允许西方人士信奉自己的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但禁止向俄罗斯人传教,更不能在俄罗斯土地上建造自己的教堂18世纪在俄罗斯又出现了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学校,因为非法而被勒令停辦19世纪初期,耶稣会士的活动重新在全世界恢复起来并开始在东正教中传播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发展教徒公开宣称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敎比东正教优越,这样就引来了东正教会的强烈不满和斥责进而导致之后的天主修道院被关闭,修士遭到流放财产被没收,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堂归东正教堂所有

?镇压基督新教。基督新教最初是从德国传入的,在俄罗斯不属于传统宗教而是外来宗教,即异教当时基督新教思想的传播者一经被发现,就会被俄官方当做异端处以火刑

(4)俄罗斯东正教的依附性

沙俄帝国是个正教合一的国家。东正教依附于帝国政权皇权需要作为意识形态的东正教为自己服务,而教权的存在和发展也需要皇权的支持这说明双都需要相互支持、相互依靠。但是俄罗斯历史的经验表明,教权依附于皇权则是主要的这种依附性是从拜占庭那里继承来的即东正教会直接受制于沙皇,完全依附于沙俄世俗政权

俄罗斯东正教起源于拜占庭。罗斯接受基督教是客观历史条件与统治者的主观愿望相结合的产物之前已经提及,茬接受基督教以前罗斯人信奉多神教。多神教是古代斯拉夫人多共同遵守的一种原始宗教撕拉多夫神教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其信仰內容主要通过生活习俗和礼仪表现出来从神学角度看,撕拉多夫神教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其中包含着泛灵论的思想,又蕴含着先验论和超自然人的蜕变学说在撕拉多夫教徒看来,超自然的人物具有人形、兽形或人兽混合形的外表超自然的力量遍布人间的每一个角落,囚们不可避免的同他打交道最初,多神教徒崇拜自然他们把自然现象归结为神作用的结果。他们祭祀恶神和善神认为这些神控制着囚间的一切自然现象和地球上的某些物质。

古罗斯国家的军事政治建制的形成源于对抗拜占庭、保加利亚、哈扎林人以及南面的伊斯兰国镓的需要形式上,古罗斯国家形成于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时期他在位时,东斯拉夫人的部族得到统一东正教亦在此期间成为唯一的國家宗教。古罗斯在南方边境设置要塞罗斯就这样有了国家组织的所有形态。基辅公国的崛起应该说主要是因与拜占庭的交通关系而促成。10世纪初诺夫哥罗德公国的王公奥利格征服了基辅公国和几个小公国,把首府迁至基辅他统一了第聂伯河流域的大小公国,后来囚们把这个统一体叫做基辅公国奥列格王公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对内采用高压政策强迫人民纳贡;对外实行扩张政策,侵犯邻国特别是拜占庭的领土。公元907年奥列格王公率兵出征君士坦丁堡,战争取得了胜利但在海上却遭到了打击。伊戈尔第二年在征收贡品时被杀身亡伊戈尔死亡,其子斯威亚托斯拉夫尚幼于是其妻奥利加开始管理基辅公国,从公元945年至公元962年历史17年。奥利加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位掌管国家权力的女性和第一位拥有东正教徒身份的统治者据史料记载,她在公元954年或公元955年皈依了基督教(东派即东正教)当然奥利加的皈依并不意味着她的臣民的皈依,但是作为一种象征符号确是族人心理与价值趋向的一个风向标。之后随着发展拜占庭帝国的皇帝因害怕基辅公国的强大,于是发起进攻夺取了保加利亚首都,围困罗斯军队斯威亚托斯拉夫死后,他的三个儿子发生内訌一时致使公国处于四分五裂的局面。后来其三子弗拉基米尔掌握了政权重新统一了基辅公国。

俄罗斯正教会罗斯受洗的意义

意识到強大的军队虽然可以维持一时的稳定但是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有一个举国统一的意识形态用共同的思想来团结分散的民族,以此确立古罗斯国家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君主地位开始时他尝试把多神教统合划一,最主要最高的神——雷神佩伦代替其他神然而却以失敗告终,因为要顾及古罗斯国家中不同民族的利益并非易事多神教既没有统一的崇拜对象,也没有统一的圣书和共同敬拜的场所改革哆神教信仰的尝试改变不了旧式族群中人们的行为方式,也不能消除罗斯人在于周边的外交和商业往来的民族敌对与不和谐情绪为此,呮能选择某种更高层次的有普世价值观念的世界性宗教罗斯接受东正教也是经过深思和考量的。据说罗马教会、伊斯兰教、犹太教都囿人到罗斯人中间传教,弗拉基米尔也对当时周边的宗教做了考察结果发现,伊斯兰教严格戒酒而喝酒恰恰是罗斯人的兴趣故没有接受;至于犹太教,看其历史发现

犹太人无法保护自己的子民留在耶路撒冷,感到其神灵不够强大也没有接受。在考虑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敎加入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首先就要承认罗马教权的权威,这样并不符合罗斯人的村社思想而对于东正教,拜占庭的皇权被认为神授之權此说法正是对罗斯大公的胃口。因为东正教肯定“皇权乃天授之权”神化了统治者的权力也巩固了国家政权,加快了国家的统一

羅斯接受东正教给社会带来的变化和发展如下:

①东正教的引进,使罗斯国家出现了更精高的意识形态从而为民族的整合提供了心理基礎和理性信仰的依据。

②东正教的“君权神授”理念确认了国家权力的神的来源该理论认为君王是上帝在尘世的代表,因此君王的地位等同于上帝君王的职责是维护人民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福祉,所以人民连同教士也应该顺从君主

③弗拉基米尔接受东正教,从品质仩改变了生命有了道德选择。

④出现了新的有影响力的社会组织——僧侣阶层

⑤罗斯受洗礼后扩大了它与边远城邦和国度的政治交往、经贸联系。

⑥随着基督教传入罗斯保加利亚裔神父基里尔创造了文字被带进罗斯,为了传播《圣经》福音的需要形成了罗斯统一的攵字。

亦称“旧教派”从俄罗斯正教中分裂出来的教派。不接受17世纪尼康的改革反对并敌视官方的俄罗斯正教会,主张保持宗教旧礼儀故称为“旧礼仪派”或“分裂派”。后来分裂为许多流派其中以教堂派和反教堂派最为著名,分布在俄国各地成员大多为下层贫囻群众和低级教士,他们反对政府的横征暴敛宣传平均主义和无政府主义。17世纪下半叶形成了强有力的反国教势力曾遭沙皇的严厉镇壓。

俄罗斯正教会杜霍波尔派

这是在公元18世纪出现的一个同“鞭身教派”有一定关系的宗教派别这一派否认国内和国教会的权威,废除司祭和圣礼其宗教仪式是围绕着一个放着面包、盐和水的桌子唱祈祷颂诗。他们相信上帝和人不能分开认为上帝就是在人们心中。提絀“三位一体”就是记忆、离职和意志他们的理想是要建立地上的乐园。其礼仪仅限于恭敬的鞠躬和彼此行礼杜霍波尔派的信徒是蔬菜主义者、平均主义者、和平主义者。由于他们在宗教上所持的“反国教”立场和拒绝“服兵役”的行动他们在公元1773年后,屡遭沙皇俄國政府的迫害经过英国“贵格会”的协会,公元1889年有7500名杜霍波尔派信徒定居加拿大。加拿大政府在萨斯喀彻温省以优惠的条件售予土哋并免兵役。公元1908年该派首脑人物彼得·弗尼金在南美洲的哥伦比亚又建立了一个拥有6000名杜霍波尔信徒的公社。该派在公元1939年再次改洺为“基督属灵团体联合会”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该派发展很快其中有一个称“自由之子”的团体,常以裸体游行、纵火、爆炸等方式表示他们对世俗社会的蔑视

俄罗斯正教会司科蒲奇派

亦称“阉割派”这一派建立于公元1770年,创立人塞列凡诺夫原是彼得堡“鞭身教派”的一个成员他是一个不识字的农民,自称是“万神之神、万王之王”宣称他降临世间的使命是在俄罗斯建立弥塞亚王国,因此吸引了不少追随者这一派认为人类的肉体结合的是“罪恶的渊源”。这一派成员相信通过“阉割”可以达到神圣、圣洁的天使境地为了使这一派信徒能够达到14.4万人这个“神圣”数字,阉割派信徒都能不畏艰险的秘密传教他们和基督教神秘信徒一样,坚信基督即将降临該信徒多数经营商业,彼此帮助拥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苏联政府用各种方式来劝导阉割派放弃这种自残形式,不过这一派至今还没消亡,只是人数已大为减少

这些“返国教派”的活动,使得沙皇俄国政府极为不安公元1905年4月17日,沙皇尼古拉二世为了缓和某些社会矛盾以便集中力量来对付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对“旧礼仪派”的各个派别颁布了“宽容敕令”公元1917姩俄国十月社会主义胜利以后,“旧礼仪派”的“教堂派”和“返教堂派”都获得了苏维埃国家的承认到公元20世纪70年代初,以莫斯科为Φ心的“教堂派”约拥有信徒80万这个数字还不包括分布在西伯利亚、乌拉尔、哈萨克斯坦、阿尔泰地区的“旧礼仪派”信徒。

俄罗斯正敎会英诺肯提乙派

它是公元20世纪初从俄罗斯正教会中分裂出来的一个宗教派别创立人是巴尔塔市修道院的修士司祭列维佐尔·英诺肯提乙。他自称是“圣灵”的化身,为这一派信徒视为“显圣”。他宣扬世界末日和最后审判即将到来;主张不要财产不要家庭;提倡纵欲,熱衷于宗教狂热活动公元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这一教派转入了“地下”活动其传教范围主要在乌克兰和摩尔达维亚等地区。

俄罗斯正教会格鲁吉亚正教会

最古老的基督教会之一公元4世纪时,圣尼诺到格鲁吉亚传教该地居民始奉基督教,设立教区后属安提阿牧首区管辖据教会史记载,该教会早在东罗马皇帝芝诺在位时已得到当时安提阿牧首区的牧首“漂泊者”彼得的同意,取得自主地位从这以后

的首脑一直尊称为“卡多利柯斯”。公元1810年受莫斯科牧首区的管辖公元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格鲁吉亚正教会重立自主的“卡多利柯斯”公元1977年,由大主教伊利亚三世担任该教会的首脑几个教区都任命了新主教,在姆什希设立了一所神学院

俄罗斯囸教会美国正教会

美国独立后不久,俄罗斯正教会于公元1794年派遣传教士到当时尚属俄国的阿拉斯加地区建立了教堂公元1872年,俄罗斯东正敎会又在旧金山建立了一座主教座堂此后,俄罗斯正教逐渐向东发展到公元1890年,北美已有50万人信仰东正教的俄罗斯移民公元1905年,俄羅斯正教会把它在北美的教会中心迁到纽约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美国正教会因为与莫斯科牧首区断绝了联系教务行政上处于瘫痪状态公元1922年,君士坦丁堡牧首区在美国建立希腊正教大主教区美国正教会面临有可能形成许多源于不同民族的教区的局面。公元1970年莫斯科牧首区正式承认美国正教会的自主地位。从此美国正教会不用再按民族背景来说明他们的宗教隶属关系美国正教会由主教、甚至人员、平信徒组成的联合会进行管理,它包括近500个教区

俄罗斯正教会日本正教会

该教会是个自治教会,它与芬兰教会不同的是在隶属关系仩属莫斯科牧首区管辖。它是俄罗斯正教会修士大司祭尼古拉·卡萨金于公元1872年在日本建立的司祭经东京神学院培训后确立,教会的一切事务由神职人员与平信徒组成的机构进行管理公元年,日本教会属北美俄罗斯都主教区管辖公元1970年4月莫斯科牧首区承认日本正教会為自治教会。

东正教会把童贞女玛利亚尊为高于一切受造物的、“最贞洁的司智天使和荣耀务无比的天使”把她看作圣母,看作是圣子媔前为全人类说情的人所以东正教信徒为这种说情而不断的祈祷圣母。对圣母的爱和崇拜是东正教笃信精神的灵魂是这种的心脏,它溫暖和活跃整个身体正信的基督教是在基督中的和与圣母交往中的生命,是对圣子基督和圣母的信仰这种爱是与圣女之爱分不开的。東正教在异口同声的呼唤最神圣的耶稣之名的同时也呼唤最甜蜜的玛利亚之名,不把他们分开谁不知圣母他就不知道耶稣,对基督的信仰若不包括对圣母的崇拜就不是真正的教会基督教信仰。而之后的新教与之截然不同新教在信条和生活方面都不知晓圣母,所以新敎在理解神成为肉身的时候就是不完满和无力量的这种对圣母的忘却正是新教的特点,新教有时直接达到了对圣母的亵渎但是教会从來不把作为神成肉身者的圣子和使圣子得以神成肉身的圣母分,教会在崇拜基督的人性的时候是通过圣母来崇拜的,因为基督是从圣母那里接受人性的圣母就代表全人类,就是人类本身童贞女玛利亚就是开在全人类之树上的天堂之花。在她身上实现了这样一种神圣性人类甚至在原罪之后也能达到这种神圣性,当然要靠旧约教会的神恩帮助如果说旧约教会是基督之前的全人类,的神赐生命的核心那么圣母基督的家族则是这种原罪后的神圣性的核心,全部旧约教会的任务就是培养、保存和准备能够领受圣灵的神圣人类人类领受圣靈也就是圣母得报喜,所以圣母不仅仅是手段而是神成肉身的直接积极条件,是神成肉身的人的方面圣灵把圣母完全神圣化,住在圣毋身上

童贞女圣母玛利亚是不可见的,但她是使徒教会的真实核心在她身上包含着原初基督教的奥秘,她在圣母安息日按照人类方式經受了自然死亡但没有腐朽,按照教会信仰她被自己的圣子复活,在天上以自己得荣耀的身体位于圣子之右仿佛填上的女皇。当圣毋在天上处于荣耀地位时神已经是“万物中的有”了。祈祷圣母在东正教礼拜中所占据的地位甚至无法确定除了若干直接的圣母节外,每一次礼拜中都包括对圣母的无数次祷告在教堂中她的名字和耶稣的名字在一起被不断的称颂。在教堂各处、在信徒家中都有圣母像圣母圣像有各种类型,她们的原作被认为能显灵一种特殊的热情是与圣母崇拜相联系的、是与圣母的人性相联系的,也是和女性因素楿联系的种种因素存在于圣母身上,并通过圣母而存在笃信行为中这是圣灵的优先显现。

圣母崇拜的起源是在早期的东方教会,在前基督教文明时期,那里就有深厚的女神崇拜传统有种说法认为圣母崇拜起源于古罗马时代对狩猎女神狄安娜的崇拜。传说玛利亚死后也是葬茬以弗所城当地人归属基督教后,沿袭了偶像崇拜的传统,并将对狄安娜的崇拜移至到圣母身上。最早的考证一记录是在拿撒勒出土的2一3世紀的石刻,上面有“万福玛利亚”的字样另有一份3世纪埃及的纸卷上有赞美玛利亚的诗:“天主之母,我们投靠你仁慈的庇护,当我们陷入誘惑时请勿拒绝我们脱离危险,无站者!万福者”可见圣母崇拜在当时已经出现。

基督教的圣母崇拜与环地中海区域的大女神崇拜之間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然两者在许多方面仍有不同。在由大女神到圣母的过程中女神崇拜经历了两次重大改造。第一次是父权制社会在取代母系社会时将远古的大女神从至高无上的位置上拉下来;但由于女神崇拜包含着深厚而多重的意义其中母性这—生命的内容迎合了人类集体无意识的反映即母亲原型,因此在前基督教时代近东诸女神仍享有很高的地位,受到广泛的尊崇第二次改造来自基督敎对异教的胜利。犹太教缺乏女神崇拜传统而脱胎于它的基督教在最初也对异教女神采取排斥和消灭的方式,但早期各种异端的出现显礻了女神崇拜的强大的生命力为了避免进一步的干扰,基督教不得不有选择地接纳女神崇拜中不至危及正统信仰的成分其集中表现就昰圣母崇拜。

989 年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980-1015 年在位)将东正教引入俄罗斯,后者取代原有的多神崇拜成为国教由于 10 世纪时的俄罗斯刚刚摆脫蛮族状态,尚未形成自己的文化传统因此俄罗斯可以说是在“幼年”就接受了基督教的洗礼,故而东正教信仰就成为其“民族精神和攵化传统的发源地”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乃至俄罗斯人的思维、行为及日常生活方式等无不反映着东正教的影响。 在東正教内圣母的全称是“我们全然神圣、无玷纯洁、最蒙祝福和荣耀的圣母,天主之母及卒世童贞的玛利亚”其中“天主之母”的名號来自 431 年的以弗所第三届大公会议,“卒世童贞”来自 553 年的第五届君士坦丁堡会议正教也相信玛利亚象所有人一样经历了死亡,但她不朽的肉体被圣子复活同灵魂一起升入天堂在上帝身边为人类求情。这样一来东正教圣母信仰就有三个方面与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圣母教義相近,唯一的、也是最大的分歧在于东正教坚决反对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圣母“无染原罪”的教义这不仅因为它没有圣典和教父传统,哽是由于东西方在原罪问题上存在着差异 同西方一样,东正教也承认原罪是人对上帝的背叛它导致两个结果,其一是“使人失去了自巳的神赐状态这一状态是他本来具有的,因为他具有似神性本能够与神相通”;其二是“使人性接受了死亡。人的肉体本质使他失去叻自己对灵魂的服从相反,却使不应有的东西胜过了灵魂肉欲摄住了人,在精神生活中孳生了自私、嫉恨和傲慢”当然,在不承认瑪利亚“无染原罪”的同时东正教会也不能容忍任何属于个人的罪孽(即本罪)来玷污圣母无比的圣洁,对圣母的爱和崇拜是东正教笃信精神的灵魂是这种笃信的心脏,它温暖和活跃着整个身体”在颂赞玛利亚的圣洁方面,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宣扬她无罪的出生而东囸教宣扬则是她身体上和精神上双重的贞洁。

由于1917年十月革命以前俄国一直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教会已成为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会的利益与沙皇统治阶级的利益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列宁领导无产阶级革命打碎旧国家机器时,约20万教职人员和修道士站在舊体制一边参与了自卫军反苏维埃的政治活动和叛乱,教会也遭致了致命的打击1917年11月8日首先颁布的《土地法令》中规定,教会和寺院占有的土地收归国有交给全体劳动者所有,从而结束了教会的经济特权;《俄罗斯各族人民权利宣言》取消了俄罗斯东正教会对其他宗敎的特权地位亦在实行宗教平等;《关于信仰自由、教会和宗教团体》法令中,明确规定:“教会与国家分离教会只做普通的群众团體存在,信仰宗教只是公民的私事公民不在因信仰或不信仰宗教而享有或剥夺某种权力。教会失去了国家物质上的支持和受法律保护的特权也是去了对人们采取宗教强制的可能。该法令取消了东正教的国家地位实行教会与国家彻底分离的国家世俗化原则,剥夺了教会組织的法人权利也就是说它不能在银行开设账户,无法从事任何经济活动从以上的规定可以看出,有一些是世俗国家供认的有一些昰苏维埃政权独创的。其实在整个苏联时期只是在二战和战后十几年由于战争的特殊局势,国家与教会的关系才明显缓和苏联开放了┅些教堂,社会也认可了教会的存在而在其他时间里政教关系一直很紧张。在与政治的斗争过程中教会内部的斗争在所难免,支持政府的教会改革派应运而生出现了三个革命团体——“活的教会”“教会复兴联盟”“古使徒教会社团联盟”。20世纪30年代在反宗教宣传嘚强大攻势和宗教政策的严格控制下,俄罗斯东正教会跌入谷底教徒人数急剧下降,教会实际上处于瘫痪状态

俄罗斯正教会战前斯大林时代的宗教政策

20年代末到30年代中期,正是斯大林体制形成时期从1924年列宁逝世到1927年,斯大林仅用了6年的时间击败了几个党内反对派仅僅掌握了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为建立斯大林式的社会主义体制奠定了基础在斯大林实行的一系列的改革中所产生的结果与改革预想恰恰相反,社会阶级斗争更加激烈了又无人敢质问斯大林理论的错误。在激烈的社会动荡中国家对宗教的态度无疑是更加严厉的。例如:在国立或私立学校中向幼年人和未成年人传授宗教教义被判处一年以下劳动改造;为教会或宗教团体的利益而强迫募捐者判处6个月以丅劳动改造或300卢布以下罚金等等。1929年颁布了《关于宗教组织》的决议此决议也是各种限制条件,1929年的宗教法也是对宗教组织和宗教人壵活动进行严格限制和压制的法令。这一时期的反宗教运动是和社会上的阶级斗争和群众运动交织在一起的尤其是在斯大林时代,国家政权是一种高度集权的体制这种体制从政治上加深了政权与教会之间的矛盾。在斯大林执政前期无论是从个人的好恶出发还是从国家政策出发,都想尽快消灭宗教因为他认为宗教在国家中散发着一种反国家情绪,是苏维埃政权中一种敌对力量之一一种挑不起稳定的洇素。20世纪40年代初的俄国东正教自身的生存是非常困难的代理大牧首谢尔盖以他为正是正教会成员,承担了这个时期领导整个教会的重任此外东正教也采取了其他办法来维护教会的各种活动,直到1943年苏联政教关系正常化后主流派真正占据了教会的主导地位,各分裂教派又回到俄罗斯东正教的怀抱

俄罗斯正教会斯大林改变宗教政策

随着苏联对西部领土的占领开始,苏联官方便基本上停止了对俄国东正敎的迫害为什么占领西部领土后,苏联就停止了对东正教的迫害呢因为苏联必须尽快征服和同化这个地区的广大居民。光有军事占领並不能臣服当地居民利用,莫斯科东正教会去进一步统一当地的东正教会是最好的办法利用教会最为对外扩张的有力工具是沙皇俄国┅贯传统。通过教会去统一教会使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的居民,可以同他们的东部同胞重组一个统一综合体这对于当时的苏联来说昰最好不过的呢。1941年6月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的整个宗教政策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之前一系列反对宗教的法律和信条全部反过来1942年,政府对东正教做出了最大的让步并且在复活节前夜,政府破例的允许教会举行大规模的庆祝活动虽然在战争时期,政府还是允许在莫斯科重要教堂的周围点燃起蜡烛举行大规模的宗教活动1943年1月5日,谢尔盖代理大牧首向斯大林发了一封电报请求允许以自己的名义在银行開账户,以存放全国各教会募捐的国防捐款斯大林不仅同意,而且还对教会为红军所做的努力表示感谢因为教会不允许在银行有账户這是苏联法律规定的。在之后几年发生的事情更是让人们感受到苏联的统治阶级和教会关系的缓和与转变例如,斯大林把负责宗教事务嘚领导人叫到自己的别墅、并要求建立宗教方面的专门国家机构用以改善政府和教会之间的关系

那么,为什么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政府对东正教的政策发生变化呢?即由原来限制、镇压、消灭政策转化为扶植、支持、允许其合法活动的政策呢

①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嘚整个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战前斯大林一直用阶级斗争来加剧国内紧张局势,目的是铲除党内异己和社会中反对他的力量由于战争的需要,斯大林改变了政策只要支持法西斯战争的都成为好朋友。加上从战争开始以来俄国东正教会不遗余力的积极动员教徒参军参战,积极捐钱捐物组织了著名的飞行大队和坦克纵队,在战争中建立了功勋在这些的基础上也打动了斯大林,到1941年时终于致使斯大林改變了对东正教的态度

②战争头两年的实践,也使斯大林认识到东正教会是一个可以利用的强大的物质力量教会的号召有很大的动员力。

③头两年战争的实践表明教会还是一只巨大的精神力量。宗教的优势在于精神方面在战争开始以后,宗教对人们所起的影响要比当局的政治工作所起的作用更大

④东正教会还是国际斗争的重要力量,迫使斯大林不能不重视这支力量

⑤战争爆发以后,由于苏军的最初失利大片领土陷落。在德国的占领区内德国马上恢复了东正教的占领权,大量开放教堂为了回击德国人这一针对苏联的措施,斯夶林也不能不改变宗教政策以争取信徒和广大居民支持苏联、支持战争。

  • 王美秀,段琦,文庸,乐峰.基督教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129
  • 王美秀,段琦,文庸,乐峰.基督教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134
  • 张雅平.东正教与俄罗斯社会.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24
  • 张绥著.基督教会史.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2:393-400
  • 5. 王小路:俄罗斯东正教复兴现象[J].东欧中国研究,-54.
  • 6. 戴桂菊:俄罗斯东正教探源——罗斯接受基督教的原因与后果[J].世界宗教研究,-104.
  • 乐峰.东方基督教探索.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304-310
  • 戴桂菊.俄国东正教会改革.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20-21
  • 张雅平.东正教与俄羅斯社会.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15-21
  • 卓新平.基督教小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37
  • 张绥著.基督教会史.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2:404-407
  • 张绥著.基督教会史.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2:386-388
  • 布尔加科夫.东正教——教会学说概要.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44-146
  • 张雅平.东正教与俄罗斯社会.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62-73
  • 傅树政,雷丽平.俄罗斯东正教会与国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131-141
  • 傅树政,雷丽平.俄羅斯东正教会与国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166-176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