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灭一个中产很容易,成就一个中产很难么

一、内卷与躺平——新的社会思潮

流行音乐往往是现实社会思潮的一种抒情表达

1990年的台湾,人们坚信《爱拼才会赢》: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

2000年的馫港人们仍崇尚《花花宇宙》:

“更多更多渴求,会有更多报酬更高更高享受,为什么不追求”

处在高速增长阶段的经济体无需任哬组织的引导,社会上都不乏崇尚拼搏、拥抱未来的“正能量”思潮“努力有回报、明天会更好”是这一时期的社会共识。

而近年的内哋《像我这样的人》代言了中产的焦虑:

“像我这样迷茫的人,像我这样寻找的人像我这样碌碌无为的人,你还见过多少人”

经济增長放缓的初期我们发现竞争在加剧,但回报在降低通过努力实现阶层跃升的机会越来越小了,你焦虑、迷茫、甚至自责但还是咬牙堅持,投入更多的努力、更多的时间为了变得优秀,为了战胜同龄人

但是很遗憾,别人也是这么想的结果是所有人都更努力了,但努力的边际回报递减这就是所谓“内卷”。

如果增量的财富机会进一步减少社会中的年轻群体很容易萌生退意,并形成相匹配的社会思潮台湾的“小确幸”、日本的“低欲望”,我们之前的“佛系”现在的“躺平”,本质上都是一回事

二、权贵躺赢、中产内卷,底层躺平

人类参与社会竞争的根本动力从来都不是绝对生活品质的提升,而是阶层的跃升阶层以他人为锚,所以人们不必过的有多恏,更关键是比别人好

在货币长期超发的状态下,过剩的流动性并没有使国内消费品出现大幅通胀而是进入到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以忣少数精英的人才市场

于是,能否占有资产或成为精英成为阶层分化的主因。前者指向存量财富后者指向增量财富。增量财富主要昰劳动、薪资收入和经营性收入而存量财富是房产、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阶层跃升的过程就是通过增量财富的创造,来超越存量財富的过程

权贵躺赢、中产内卷,底层躺平都是群体性的理性选择,是一种纳什均衡的状态

年,以及年两轮房价上涨带来的两个影響一是将普通人购房的梦想彻底碾碎,二是消灭了大部分人阶层跃升的机会即通过增量财富的创造赶超存量财富的可能性。

对于普通囚而言工作仅是为了获取薪资性收入,在普遍的学历歧视和户籍双轨制环境下跃升难度比较大,哪怕提升至中产等待他们的仍是无盡的内卷。

躺平是一种对内卷的抗争形式如果努力的回报太低,那放弃这个回报就是理性选择如果你下载一款游戏,但发现无论如何努力都赶不上老玩家们,你一定有删游戏的冲动

如果房价高不可攀,如果孩子生下便注定输在起跑线“躺平”很容易成为新的社会囲识。

有些批评躺平的中年人在“爱拼才会赢”时代取得过一些成就,其心智仍停留在旧的社会共识中是很难理解年轻人躺平的。但昰如果他们也生在当下,没准躺的比谁都要平

中产阶级总是心明如镜,他们最近跟年轻人们一起鼓吹躺平行动上比谁都要卷。

不要認为中产已经彻底失去机会否则中产一定不会参与内卷。如果有机会超越存量财富努力还不够,必须内卷把竞争对手卷死,这时候嘚内卷是理性选择

货币超发时代,大家都知道资产泡沫但忽略了人才溢价。由于资本充盈稀缺性的人才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具议价能仂,更受社会和市场的尊重和追捧其收入的增长将远超社会平均薪资的增长。

对于中产而言利用人才溢价的增量财富,快速沉淀、转囮为金融资产或通过创业或资源的运作,实现阶层跃升超越权贵,才是理想且可行的归宿

近期惊闻孩子们小初的升学成绩,竟能与學区的房价涨幅挂钩再次刷新了本人三观。

学位房、早教、补习班所承载的教育资源是中产下一代阶层跃升的希望,千军万马过独木橋概率低一些不要紧,但万一过了就有机会向上流动。有希望才有内卷。

只要底层躺平中产内卷,那么权贵必然躺赢

那些声称非暴力不合作、躺平即正义的年轻人,根本无足挂齿;折寿内卷、过独木桥的中产们也掀不起大的波浪。

权贵阶层占有大量的金融资产囷社会资源除非出现系统性风险,否则差距只会继续放大哪怕系统性风险出现,他们的抗风险能力还是远胜他人

躺,是理性选择;鈈躺是体验生活。但躺或不躺都能赢。

内卷或躺平其实也是很讲究策略的。

内卷有内卷的姿势躺平有躺平的形态。有人是佯卷真躺有人是佯躺真卷,有人是真诚的躺有人是真诚的卷。到底是怎样的姿势能让我们躺的更舒坦、卷的更明白?

伪装躺平、实际内卷这是大量中产者的共同选择、有一半鼓吹躺平的段子手都属此类,反映其出与生俱来的鸡贼

先躺下来,号召大家拒绝福报、一起躺平这样做的意义,在于降低他人的焦虑感、削弱他人的意志力和行动力从而降低社会平均努力水平,这样你努力的回报率将明显提高茬大家都躺下以后,你会第一个站起来的

精神上内卷,行动上躺平平庸者多属这一卦。

尽管你很是焦虑但上班实在无趣,只有在聊仈卦、下午茶、搞团建和摸鱼网购的时间能够提起精神

你总是睡眠不足,但不是因为工作而是在追网剧;你觉得自己不是没有能力,呮是还未发力;你每天晚上发誓从明天开始好好上班;年龄更小的小Y成了你的领导,她一定是被大领导潜规则了

你善用精神胜利法,尛心呵护着脆弱的自尊

行动上内卷,精神上躺平这是形式主义内卷,假装很努力

这属于没搞清楚状况,典型的损人不利己是平庸鍺的第二大流派。

企业里总有这么一些劳模和标兵虽然看不出来有什么贡献,但总是来的比你早走的比你晚。白天摸鱼晚上工作,功劳不够苦劳来凑。事实上在他们超长的工作时间里,工作的强度并不大

形式主义内卷最大的弊端,是加剧了努力的通货膨胀别囚都以为你真的很努力,所以被动增加了资源的投入努力开始变得廉价。而在同等时间投入下你的效益回报是最低的,最终吃了大亏

躺要躺的舒坦,卷要卷的明白真诚的躺平与内卷并不愚蠢,举棋不定、进退两难才是尴尬

大道至简、无欲则刚。克服竞争的焦虑放下现实的执念,深居简出、乐得逍遥闲看庭前花开落、静看窗外云卷舒,也是一种让人向往的生活方式真诚的躺平者之中,不乏大財

但是,只要你躺的意志不够坚定、姿势不够从容时代一定会胁迫你重新卷起来。

如果你明知道是浑水但还坚持趟一趟;明知道房價高昂,但还上车抗一抗;明知道会坑下一代但还计划生三胎。如果你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仍热爱生活,这就是卷的明白、卷的真诚

嫃诚的内卷人,你们才是理想主义者、是英雄主义的践行者不要浪费你们的才华、不要辜负你们的青春,请享受福报去、生三胎去、到房价最高的地方接盘去

尽情地卷下去,你未必有发展但是社会发展了呀!你未必能进步,但是国家进步了呀!你可能会猝死但是你買保险了呀!若干年后,你将为自己的幸存而感动你将为自己的成就而骄傲。

去吧卷王。养全世界最多的老人生全世界最多的娃,接全世界的最贵的盘!

原创不易喜欢请点个“赞同”吧!

}

原标题:底层爬到中产容易中產爬到富人到底有多难?

感谢关注燕园研修请点击燕园研修上拉菜单,自助使用服务!

《燕园研修》源自北京大学私募股权深度课程;汇聚风投、创投、私募、投行、并购、上市公司、产业集团等朋友

这篇文章的观点非常犀利,它指出当代中国的特色是:底层爬到中產容易中产爬到富人极难,并对比了我们父母一代人的生活轨迹和当今富豪大佬们的创业模式如果我们不想像父母一样,辛劳一辈子岼庸无奇就需跳出这个大坑。

在这个世界上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如图。学问之道分为“体、用、术”。

《人文经济学会》有很多位经济学家他们的水平都是极高明的。

可是他们的学问集中在“体”。

“体”就是大道理。就是经济学的逻辑

如张五常讲《经济解释》,关于成本关于利率,就可以写几万字

这些都是很重要的。每一篇都是经典

可是“体”这玩意,他有一个缺点他不赚钱,怹接触不到钱

哪怕一些皓首穷经的老教授,天天坐在书房里冥思苦想一辈子,可是他们穷一辈子

天天被师娘骂,天天没米下锅就領一份死工资。

去卖书么卖不了几个钱。

而我们这个圈子比较侧重于“用”。

牛顿三力学确立了真正赚钱的,是通用汽车造汽车發动机的人。

香农的信息论确立了中国移动才赚了大头。

我们就是那个研究“用”的人

怎样将经济学知识,转化为金钱

言归正传。峩们首先来看一张图表[1]

这张图,是中国的货币供应量

其中,1979年刚开始改革开放时这个数字接近于零。确切的说:居民总存款约220亿

洏今天呢,居民总存款大约是66万亿。

二者相差:3000倍

中国的数字,是全世界最复杂的

譬如这个1979年的数据,M2是居民存款的7倍当年又没囿什么金融渠道,连商业银行都没有你这数字怎么来的。

但是呢无论有多少重重迷雾。你把时间拉长了看则所有的阴谋诡计,全部嘟是躲藏不住的

如果时间拉长到36年。则中国的货币增长在倍之间。

另外一方面我们再来看国力。或者说“实物资产”

国力的增长,GDP数字也是一个巨大的谜

但是我们可以假设一下。我给出的数字是每年9%

在过去的三十六年,中国的“国力”GDP实质增长23倍一跃成为一個国际性的大国。

钢产量电产量,基本都是这个数量级

而货币方面呢,我们取一个中间值:1500倍

货币每年加+22%,但经济只增长9%当中有┅个缺口12%。

关于通货膨胀的话题一直是一个忌讳。官方的“通胀数据”永远只有1~2%,36年累计通胀官方数字一共只有4.9倍。

但是你把时間拉长了来看。效应是很明显的“钱变毛了”。

实际老百姓自我感受在64~100倍之间。

1979年时有一个口号,叫做“36元”

意思是一般技工,初中毕业文凭去工厂里做起薪36元。

1980年代买一个白馒头,5分钱

现在你看一个馒头多少钱。

我们生活在一个通货膨胀的世界请你抄下來:每六年物价翻翻。

今天人文给的题目叫做《中产阶级如何保护自己的财富》。

我们讲一下“保护”的概念

“保护”的意思,不是讓你吃不上饭饿得去当乞丐。

保护的意思是想维持你的“社会地位”不下降。

以前是多少名现在还是多少名。

以前是衣冠荣耀以後还是衣冠荣耀。

那么你需要“排名不下降”的话,你需要的“增长”速度是多少

请大家一起看着着个+22%的数字,凝息静气默哀三秒鍾。

如果中产阶级想要“保护”你的财富想要社会排名不下降。你的增长必须达到每年+22%

这个不是理论,这个是结果

有些人问,不可能的你这个算法是瞎扯。世界上不可能有任何人达到这个回报速度。连巴菲特都没有

那么我问你,1980年时你有多少钱。一万元没有吧

而2016年,你有多少钱在座的北京土著不少,那你二套房子你就是一千万了。

卅六年年均复合增长+22%。中国人的财富增长每一个人嘟超过了巴菲特。

你要问这千万怎么来的臣妾不知道啊。

首先解释一下个人工资增长每年+22%。

如果你算一下复利^16年,大概是24倍比房價快一点。

这个22%由二部分组成。9%+12%

其中的12%,是社会平均通胀率哪怕你做的是一成不变的工作,例如餐厅营业员送快递外卖的,带小駭的月嫂

你的工资也是每年都在增长的。营业员每年加薪+12%

而另一方面则是9%“高薪职位的出现”。

在1979年时几乎没有高薪职位。没有高科技高技能的职位。

大家都是技工都是中专文凭。

而到了2016年有投行,有外企有码农,有高管有国际贸易,有律师这些都是以湔不存在的“高级”职位。

人生需要有追求的如果你不升职,你就等于在退步

我们仔细观察这个表格。人的收入分为三大部分:

这裏面,问题主要出在“储蓄”一环

储蓄的回报非常低。通常中国的“无风险利率”只有3%

如果你要“全要素”增长+22%,则你必须“工资+储蓄+奇遇”都增长+22%但是金融市场的回报非常低。

除非你是彻底的无产阶级否则你必然被社会抛弃。[2]

今天的主讲是《中产阶级如何保护自巳的财富》那么,怎么破

答案是,听好了请凝息静气三秒钟。

因为我们还有第四行还有百家姓的第一个姓。

前面三行加在一起怹是一个“负和游戏”。

屁民加屁民加屁民他还是负和游戏。

因为还存在一个发钞机构他每年几万亿,几万亿地投资重型项目开发東,开发西铁公基不停地亏损。

这些钱哪来的就是前三行亏的。

所以前三行总体是一个负和游戏

中产阶级就一个整体,是不可能被拯救的

我们只能救出很小的一个群体,譬如说几千个人(括弧买票的)。

岔一句题外话我们仔细看这个表,其实他给人的冲击是震撼的

最大的一个差异,发生在“年轻人/老年人”之间

我们看到,年轻人还在上班的那群人,他们的工资以+22%的速度在增长

老年人储蓄收益只有3%。

中国的收入架构是高度向年轻人倾斜的!

很有可能你三流大学一毕业。拿8000元的工资但你的薪水,已经比做了一辈子“高級工程师”的你的父母还要高

年轻人折腾几年,就有了一二百万三五百万积蓄。几年时间超过了你父母一辈子的收入。

这造成什么結果呢造成了社会上,政治上人文上,巨大的差异!

中国的年轻人具有巨大的话语权。

他们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拥有想象力和创慥力。可以轻易地撕碎旧秩序(地段)

因为财务实力就是根本。你有了高工资高积蓄,你就不用听父母的话他们也没什么资格管你。

而你想象一下所有的资源和权力都掌握在老人手里。这个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

你譬如看隔壁日本的例子。

中国每年工资+22%你父母50岁叻。一辈子累次加薪工资才5000元。

你一毕业就是8000

而日本的老人有500~600W日元的年薪。

新进社员只有200~300W日元年薪

论储蓄的话更加不能比。

所以日夲年轻人几乎无法反抗老年人

象《半泽直树》这样中古主义价值观依然横行。

二者社会结构完全不同

在法国,年轻人有一句谚语“爺爷抢你的女朋友”。

因为法国年轻人失业率在30%以上而几乎全部的社会财富和权势,都掌握在60岁的爷爷手里

年轻人真是恨死了。30岁美奻这一个档次几乎全都被60岁爷爷抢走了。

香港人有一句老话所谓“手停口停”。哪天你不上班了你立刻被社会淘汰。

中国的劳动回報率和资产回报率,完全不成比例

国民财富的分配,高度向人力资源倾斜

地主几乎没有可能击败长工。

“富人越来越穷上班族越來越富”。社会逆袭频繁

谁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就是全世界最社会主义的国家

“收入年龄格局”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但是和我们今忝的主题无关我们就不展开了。

言归正传底层爬到中产容易,中产爬到富人困难

我们还是讲回中产阶级的话题。

观察这个图表中產阶级有一个“天花板”现象。

当你很穷的时候你只有“工资—结余”。这个时候你的净资产是不断增长的。

但是你成为了中产阶级の后你就拥有了二样东西,“工资+储蓄”

其中,工资每年都在增长

储蓄名义回报+3%,实际通胀13%每年缩水-10%,一百万元过年就剩90W

你的囚力资本,可以保值增值在座每一个大学生,都价值1000W

你的金融资本,无法保值

当你的“积蓄”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储蓄缩水”的效应会超过你的工资结余。

简单地计算一下如果每年缩水-10%

则你财富的上限,就是“工资”的10倍

好比你每年省吃俭用,能省下40W则你資产的上限,就是400万

从名义上,好像你每年余额宝又拿了多少利息

公司发年终奖,钱包又丰厚了总储蓄从400W增长到了500W。

可是2019年的500W可能和2017年的400W,其购买力是完全一样的

你的真实财产并没有增加分毫。

底层爬到中产容易中产爬到富人极难。

我们纵观历史各位的父母,可能是很非常非常勤劳非常非常节俭的人。

他们一辈子省吃俭用连给自己添一件新衣服都不肯。

可是几十年辛劳下来呢仔细看看,他们也没多少钱嘛

论积蓄,或许也就几十万老破房子一套。

一生积蓄还没有子女二三年赚得多。

那么我要问。毕生的积蓄毕苼的辛劳,毕生的节俭

你的青春,你的苦难你的无数忍受,无数次克制欲望值得么。

今天我们说的话题是《中产阶级如何保护自己嘚财富》

其失败的典型,就是你的父母

如果你不想象你的父母一样,辛劳一辈子二手空空你就不能走他们的老路。

好了我们现在偠提解决方案了。

如果你不提解决方案你就是个大骗子。

如果你说这个不对那个不对,把所有的陷阱都骂了一遍但是到最后,你却叒提不出解决方案

这图由左到右。最左侧的部分是储蓄端。

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包括在座各位的父母。他们所享有的唯一选择僦是“储蓄”。

好比年代你的父母拿到了钱以后,只能够去存银行除此之外,任何投资渠道都没有

一直到今天,社会上最主流的“悝财思路”好比你地摊上买一本《理财周刊》,或者跑到私人银行里有《专享理财经理》或者跑到美国加拿大有Block R。

用一句话概括叫莋“构建以股票为核心的资产组合包”。

这些机构的共同特点就是让你做资金的“借出方”。

你是债主吃利息的。你是黄世仁

这些產品的特点呢,就是容易极其容易。简直可以说是“跪式服务”

你跑到银行里,说我要拿300W元出来买一个73天的理财。那么银行客户经悝肯定是泡咖啡端茶,难保还要送几桶粮油

你如果去Private Bank贵宾厅的话,富丽堂皇简直是孵咖啡馆享受了。人家偶尔还要请你出国旅游

泹是这些事情的背后。是你的“财富”增值率极其极其缓慢

一般Mass Market无风险投资的收益率,就只有3~4%左右根本跟不上通货膨胀率。

就象洪晃說的交给DB(德意志银行)私人银行,都快被整理成无产阶级了

比储蓄更高一级的呢。是“资产”所谓的中级玩法。

一直有人问我“USD/CNY在升”。

“去换点外币好不好欧元,日元哪一种货币最好”。

我的回答是:“不要持有任何货币”

也不要持有任何类似于准货币嘚东西。譬如债券理财,债券基金

因为全世界的货币,都跑输“实物资产”不仅仅是中国这样,你去美国欧洲,哪怕日本都是這样。

中级的玩法是持有“实物”。

最有名的实物当然是房产。

除了房产之外你还有红木,字画汽车车牌,摊位特许经营权,學区高速公路,景点门票

被很多人忽视的,其实是“特许经营权”

好比我在清华门口,路口有个煎饼果子摊这个摊位是合法的,城管不会管

这项权益,就非常值钱

你譬如说一个大腕想娶煎饼西施的女儿吧。那丈母娘就不客气地说“我这个流动摊贩的铺子,比伱那辆奥迪车还值钱”

因为煎饼果子,还有摊位的租金都是不断上升的。

而且升的速度很快你从5元的双蛋,涨到6元这就是20%的涨幅。

再譬如说高速公路的路权他也是非常值钱的。

因为高速公路本身的车流量在增长平均大约每年+15%。

但是另一方面高速公路的门票也茬涨价。从5元到10元,15元20元。

这就是一个平方数增长的模型

因此一些高速公路公司,刚建成的时候路上几乎连车都没有大家都骂亏損。可是几年以后却成了金娃娃。

到了“中级阶段”买资产这一个级别他的主要问题是,资产的选择面是很窄的

资产是有门槛的,並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把现金转化成资产。

众所周知房产是要巨款的。一套房子至少200~300W小额的资金,就无法买入首付而且还有限购限貸的问题。

而高速公路路权旅游景点门票,特许经营的牌照这些资产就更加难以获得了。

甚至有时候得通过股票市场才能获得一点份额。而这个时候你就会受到股票从业人员的剥削。

在这里我们要卖各位一个关子。

全世界最好的资产是什么

然后,我们进入到第彡步也就是高阶的玩法。

这个世界上真正赚钱的是什么是债务。

在一个恶性通胀的环境中什么资产升值最快?是债务

如果年化通脹12%,而利率只有4%则什么资产升值最快?是债务

超级亿万富翁是怎样发财的,杠杆式收购的债务

我们讲个故事,中国的富豪分为二種。

一种是马云,马化腾一种,是王健林贾跃亭。

这二者的区别呢马云,马化腾他们主要是有了一个非常成功的产品。

譬如像馬云他最天才的思想,就是成立了淘宝网或许还有支付宝。

淘宝目前有8亿用户每天200亿的销售额。马云所有的成功都是以淘宝的流量眼球为基础。

腾讯的脱颖而出则是基于微信。

微信的巨大成功使得腾讯股票翻了三倍。远远拉开了与百度的距离

“二马”的成功,都是因为他们有一个超级成功的明星产品是基于产品的CEO。

而中国的富豪榜上还有另外一群人,譬如说王健林

王健林靠什么起家。靠万达广场

“万达广场”是一种非常“重资产”的项目。你的单个万达广场可以说很赚钱,租金回报达到8~9%

房价升值,大概是一倍投100亿开发,建完以后大概值200亿

但是这样的发财速度,依然和“二马”是不能比的

BAT才是真正的“轻资产”项目。微信如果再多几亿用户他要增加的,也无非是多几排服务器

那么,是什么支撑着王健林的财富超过5000亿大关。压过马云马化腾,成为中国首富

他可以不停向银行贷款,然后杠杆式开发

接触过万达内部资料的人才知道,一直到2006年王健林一共只有4家万达广场。他虽然是大富豪但并不是頂级亿万富豪。

而今天万达集团拥有80座万达广场。另外还有70座在建

我打一个比方,假设你2006年时你拥有4套房子。

折腾扩张到今天你能够拥有80套房子么?

所以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能力这就是所谓的“财技”。

整个万达集团帮公司赚钱最多的人,其实是CFO

CFO不是管你什么管理,报销之类的

CFO最主要的工作,是“融资”

CFO每年要向市场上融资2000亿以上。“要借钱”这才是了不起的能力。这才是核心技能

你詓看华尔街,世界500强

真正能升上董事长的位置。一般只有二种人

一个是职能部门的CEO。譬如Jeff Immelt以前就是GE医疗的CEO一个是CFO。

“负债”这条科技树是真正的百亿级科技。

你以后要成为十亿百亿,关键靠从这条线走下去

只不过你要问,“我小老百姓银行怎么会借我100亿啊”。

但问题是银行会不会借给你100亿。

答案是不会的平民小百姓,哪里借得到钱啊

所以我们就列出了这低、中、高三级模式:

低级模式:存钱。银行经理跪式服务

高级模式:借钱。你去跪银行经理

怎样跨入更高的社会阶层。怎样从屌丝阶级跨入中产阶级怎样在中产階级维系住社会地位,并进一步跨入上层阶级

很多人回答:“勤奋”。这是不对的

终你们一生,你们可能都没有机会遇见一个亿万富翁不会有人给你明悟的指导。

中产阶级要成为富人最关键的是“模式”。

你如果研究资产回报率研究余额宝的收益率,到小数点后媔零点点点

则你这辈子,大致是没有什么出息的

赚钱最主要的一件事,是“模式”

千万有千万的模式,上亿有上亿的模式百亿有百亿的模式。

你如果保持着穷人的模式靠省吃俭用。想要达到中上流社会终身无望。

“百亿”“千亿”这种宇宙怪物咱们暂时就不討论了。

如果你作为一个1000W左右的中产阶级你想要保护自己的财富,并冀望进一步向上爬

则你最关键的是“模式”。

如图你要尽可能哋向右爬。

离开“存钱”模式银行送你大米和金龙鱼。别贪小便宜

你要至少爬到“资产”模式,实物资产有11~12%的回报随通胀水涨船高。

* 最佳实物资产是什么是孩子。

但是“资产”很难获得至少比银行存折难以获得。

转化为实物资产就足够你劳心劳力了。筛掉一大爿社会上无能的人

而如果你想出人头地,“持有资产”还是不够的

这只能够让你不输,不能够让你赢

如果你想跑得比全社会更快。赽过+22%你得追求“负债”。

这里面的难度就非常非常大了。并且衍生出一系列的科技树全部都是围绕着负债展开。

[1]数据来源:《这七┿年的钱是怎么印出来的()》

[2]《邵宇:我研究了过去三十年能跑赢印钞机的资产发现一个重要规律》

《燕园研修源自北京大学私募股權深度课程。

汇聚风投、创投、私募、投行、并购、上市公司、产业集团等数万精英朋友

感谢北清智库鼎力支持--北京大学本硕博毕业及敎授创建的一个致力于产业与资本融合的服务于企业的平台。

★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二维码”进行关注。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簡介:源自北京大学私募股权深度课程汇聚风投、创投、私募、投行、并购、上市公司、产业集团等朋友。

}

前不久一篇《所谓中产,就是內心戏太多了》的文章甚是流行这篇文字冷酷地道出了一个事实:

大部分位居“中产阶层”的人士,收入水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自我感觉颇为良好,由于有一点闲钱和闲时间他们便开始用一种比较廉价的方法模仿起了富裕阶层的生活方式,例如消费奢侈品牌、出国度假、各种讲求生活格调以及追求所谓的精神生活这是内心“戏太多”症状的充分体现。

通俗点说不少自诩为中产的人们,在收入没有奣显增加的情况下一再追求消费的“升级”,增加消费支出当他们陶醉在自我创造出的中产幻觉之中时,却没有预见即将到来的生活危机

眼下,消费升级大势已经滚滚而来在盲目跟风之前,你确定自己已经拿到消费升级的船票了吗

你能花的钱,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哆

消费升级相当大程度上与国家经济实力的壮大有着密切关系。根据国际经验一个国家人均GDP的不断提高,会直接引起国内居民消费结構与消费品类的阶段性调整具体来说,1000美元、3000美元、5000美元是三个标志性节点特别是当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消费升级的步伐会显著加快

僦我国而言,早在2011年人均GDP就已经超过5000美元而2015年更是超过了8000美元(参见下图),2017则很有可能一举突破9000美元大关

单从人均GDP这个指标来看,峩国已经不亚于大多数中等发达国家这无疑是令人倍感振奋的。恰好消费升级的热潮在近两年席卷而至,人们便很自然地认为这是“国富民强”美好剧情的进一步上演。

然而必须指出的是,人均GDP从来就不是老百姓身家财富最真实的展现。因为准确来说GDP表征的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用经济学中的收入法核算公式来表示应该为:GDP=勞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其中只有“劳动者报酬”才是直接关系到老百姓消费水平的决定项。

那么我们可以通過数据来对比一下,老百姓真正可以自己支配的钱财到底与人均GDP有何差别从下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历來都显著低于人均GDP而且有意思的是,二者之间的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逐渐加大显然,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已越来越赶不仩人均GDP的增长步伐

这些数据符合人们对我国近些年的经济增长,特别是城市地区经济增长的一些直观认识:所谓“国富”更多地体现茬高楼、大厦、马路、立交桥等基础设施建设上,而“民强”的进展要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换言之,虽然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吔在稳步攀升但是成绩单却没有人均GDP增速那么亮眼。说得再直白一点你口袋里能花的钱,可能增加得并不如你想象中那样多、那样快

腰包有钱,想花不敢花才最寂寞

读到这里不少人可能会说,收入增长速度不及人均GDP又如何我们已经成功步入所谓的“中产阶层”,僦算不能大富大贵至少也能过上小康日子吧。

看完接下来的进一步深入分析或许你会发现,情况与你想象的又不一样

笔者前不久写過一篇文章,主要是关于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日益走高的探讨之所以会有杠杆率的说法,是因为绝大多数老百姓都身背债务

其实,负債已经是颇为常见的经济现象古今中外一直都存在。可能在不少思想较为保守的人眼里欠债并不是一件光彩或值得提倡的事情,因为欠债的人总是被动的会在诸多方面受到种种限制。

不过在当今社会,债务涵盖了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从生产经营到日常生活,债務无处不在例如,贷款买房、贷款买车、贷款消费、贷款上学以及企业的贷款经营,农民的贷款种地等等,足以证明负债已经成为囚们生活的常态

其实,适度的负债是有好处的大到国民经济建设发展,小到百姓改善生活或是投资未来无一例外。然而一旦超过叻这个“适度”的范畴,恐怕就会物极必反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让居民口袋里可花的钱变得更少了

数据不会说谎,我们可以从國民负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这一维度进行考察从上图可以看到,中国居民部门负债金额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从2006年时的18.5%暴涨至2017年8朤的77.1%,足足翻了4倍有余而这还只是基于以商业银行为主的统计数据。事实上中国居民不仅仅向银行借贷,还会向父母、亲戚、朋友借款向大量的小型互联网金融公司借款,尤其是在贷款买房的时候更是如此而这些隐形的杠杆却是没有计算在内的。由此可见中国居囻整体的负债已经处在相当高的水平。

这么高的负债水平意味着什么举个通俗的例子来说明:

单身人士小张月入一万元,自诩为中产人壵却受房贷所制,身背巨额负债如果按照2016年的整体负债收入比(77.1%)来看,他当月需要偿还债务近8000元那么剩下的2000多元才是他真正可以拿去花的钱——且不说他一年到头是否能攒下存款,就连每个月的日常开支可能都要精打细算甚至节衣缩食

当然,这还只是全国居民整體的负债程度其中必然还包括相当一部分群体当月需要还清的债务已经直逼甚至超过月收入。在入不敷出的窘境下口袋里就算有钱也鈈敢拿去花。换句话说那些自以为身处收入金字塔中层的人们,实际上很可能只是穷人而已

只属于少部分人的消费升级

可是即便如此,消费升级的洪流依然是扑面而来且势不可挡无论是国民经济中消费占GDP比重的变化情况,还是全国居民消费结构的演变进程都证实了Φ国的消费升级正在发生。

这是否与前文的内容自相矛盾呢并不!我们可以进一步从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分级加以剖析。

根据《中国统計年鉴》中的划分方式与统计数据可以看到全国居民处于收入水平前20%的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6年的19730元上涨至2016年的59259元(参见下图)而哃期其他群体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则由5049元升至17836元,这一数字尚且比不过前20%收入水平居民群体2006年的水准此外,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洎2016年以来,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速放缓且低于全国居民收入的平均增速;但城镇中等以上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速则加快,反而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

诚然,正如李迅雷所说当规模近3亿人的偏高端消费群体在推动消费升级的时候,就容易解释为何高铁爆满、五星级酒店客房入住率上升、境外人均购物消费额领先全球等现象了——这才是中国看似如火如荼的消费升级加速背后的真正驱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彭博社的统计在全球的亿万级别富豪当中,2017年财富增速最快的是中国富豪其财富增加的幅度大抵是美国同等级别富豪的4倍,欧洲哃级别富豪的3倍因此可以说,在中国位居收入分配金字塔塔尖的顶级富豪群体即使放眼全球,也是过得相当滋润与富足高端消费甚臸是奢侈消费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小菜一碟

那么中产阶层呢?他们又在做些什么

作为规模最为庞大的收入群体,中产阶层的情况相比高收入人群来说就差多了。尤其是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中产阶层的收入增长并不明显。瑞信财富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的家庭财富甚臸呈现下降趋势,整体家庭财富下降了2.8%

究其原因,还是出在中产阶层身上劳动收入没有明显提高,国内的投资环境也没有明显改善這让不少无法有效进行资产配置的中产人士身家财富趋于缩水。不说其他仅两年前的A股大股灾就消灭了五六十万的中产。

然而在这个消费主义的大环境下,国内中产阶层群体的内心却不甘寂寞香港贸发局组织的“居民消费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大陆的中产对未来收入嘚预期持极为乐观的态度超过八成的人预期未来两三年收入会继续增加;同时,尽管国民经济增长已经放缓但似乎并没有影响到中产們的日常消费,一半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比以前花了更多的钱以求提升生活品质,而比以前更加谨慎的仅占14%;此外还有超过六成的人声稱,中产阶层对商品品质提升是有明显要求的

一言以蔽之,现在国内的中产人士身家财富与日常收入没有明显增加,但是他们不仅愿意增加消费支出还追求高品质的商品来满足其对美好生活品质的向往。所谓“内心戏太多”根源大抵在于此。

消费升级的巨轮我们從不曾登上

追本溯源,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全社会收入与财富分配的不公平这是一个老生常谈却又令人倍感无奈的话题。不管采取何种措施全社会财富的不公平分配就像一条自然规律,实在难以扭转

早在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就通过调查取样与统计分析注意到茬19世纪的英国,大部分的财富流向了少数人手里;不仅如此在其他国家也都存在着这种微妙的现象,而且在数学上呈现出一种稳定的线性关系于是,帕累托总结出著名的“二八定律”即有20%的人拥有着80%的社会财富,这就意味着财富在人口中的分配是颇为不平衡的。

时隔一百多年情况并没有任何改观,反而愈演愈烈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在一份研究财富分配的报告中指出,年间,人类中最富有的前1%群体获得了世界收入的27%。相比之下收入处于后50%的人只获得了12%。

从中国来看三十多年来,收入增加最多的是占总人数十万分之一的顶級富豪其每年的财富增长超过10%,而中间40%的人口和底层50%的人口收入每年增加只有6%和4.5%表面上看,差距似乎并不大但是要知道,这可是三┿多年的平均增长率也就是说,三十多年后顶级富豪、中产群体和底层人士的收入分别会在第一年的基础上增长31倍、8倍和5倍。穷者更窮富者更富,这规律实在是令人感到无奈

这样看来,中产群体的处境略显尴尬收入水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他们渴望像高收入人群那样享受高档次高质量的生活有时却又不得不怀揣底层收入人群那样谨小慎微的心态。这样受到上下两股“力道”的反向拉扯,中产群体内部也随之出现了分化——虽然都叫“中产”但内部也出现了“上层中产”和“下层中产”之分。按照麦肯锡的估计到2022年,中国嘚上层中产将占城市家庭总数的54%下层中产则占22%,而十年前的2012年中国上层中产占14%,下层中产占54%(参见下图)

表面看上去,未来高收入群体的比重会进一步增加这理应是一件极好的事情。然而深究下去,我们不禁又要一声叹息因为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承认,在今天的丠上广深以及部分二线城市这份报告中“富裕人群”的收入水平(年收入≥22.9万元)充其量也就是中产程度,更不用说一抓一大把的“上層中产”群体(年收入10.6~22.9万元)当减去每个月的房贷以及各种越来越多的日常开销之后,他们会沮丧地发现辛辛苦苦忙活一年,到头来嫃的是几乎攒不下什么钱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消费升级的巨轮已然开启了它的航程

只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他们始终在巨轮身后追趕与遥望却并未曾真正拿到属于自己的那张船票。

(文中观点仅反映其研究和学术观点不代表岛君立场,不构成投资建议)

作者:付一夫 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