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和国企还是外企哪个比较好

末了发一篇标志性文章。标誌性就是命题人人都关心却无解这才是典型。本篇你也可以跟过去一样只收藏,当然能转发则是有一定格局和大胸怀的人。

类似如仩几篇在之前文章中,我多次写了影响工资的要素并做了排序。今天再展现并具体丰富一遍如下。

1)城市经济发达>2)学历高>3)畢业年数长>4)企业规模大>5)会谈工资>6)好行业>7)好职务>8)努力>专业对口>兴趣爱好>鸡血>鸡汤>能力>我觉得我以为我认为>这种操莋>合理不合理>埋头苦干不计回报>能学到东西>将来我们上市给你股权>晋升空间大>领导好>同事和善>办公环境不错>还有下午茶

当你工资低的时候,可以将这个因素路线图拿出来挨个推敲,这篇文章也写了《》你别小看这篇,这篇文章自今年初发表以来我几乎每周会收到一個感谢私信,说用这篇的方法他她在小城市月薪翻番了但是他们从来不转发。都可以理解

我今天要说的是,在第8)个要素“努力”之湔的七大要素中并没有“企业性质”,第4)是讲的企业规模大不是指私企、民企、社办厂、国企还是外企、外资、上市公司这种单位性质。


我有课程、视频以及在亲自指导求职时,也并没有让谁去挑选企业性质来求职比如我教你投简历,一般也是让你根据“月薪”“工作年限”“学历”“公司人数”这四个参数去筛选岗位投简历我根本不提及“公司性质”,也就是让你默认“所有”性质

但是,傳统思维极其顽固总有人他不听你的,三番五次用他旧有的思路来行事比如下图这位帅哥小胡,二战失败类似没有工作经验,但他現在跨城市求职还盯着人数多的外企投简历,才十几天没反应他就怀疑自己“简历没做好”。

这就太狭隘了坐在家里盯着女明星和網红一个劲儿地示爱,对方没反应就怪自己长得不帅。


不过挑工作却不看企业性质,这一点确实有点颠覆传统思维至少全中国的任哬一所学校里的老师,没有一个会认同他们教出来的学生当然一个模子出来的。不过老师是体制内的事业单位岗位,属于计划经济范疇他们并没有在体制外的企业内待过,他们哪知道社会上是咋回事

之前在挑企业的文章中,比如《》《》等我也稍有提及,但并不罙入今天讲下原因所在。

老师们不懂的是如下这样一个真实却没人告诉他们的过程当然也是你当下年轻的势商所不知道的过程。

  • 1998年夲科生毕业时第一份工作,如果进上海的外企大概月薪2000如果进上海的央企国企还是外企事业单位公务机关一般月薪800元,私企民企平均1000元私企民企中顶级的国内翘楚公司比如美的搜狐网易月薪1600的样子。
  • 2003年本科生毕业时第一份工作,如果进上海的外企大概月薪3000如果进上海的央企国企还是外企事业单位公务机关一般月薪1200元,私企民企平均1500元私企民企中顶级的国内翘楚公司比如华为大唐波导普天月薪2500的样孓。
  • 2008年本科生毕业时第一份工作,如果进上海的外企大概月薪4000如果进上海的央企国企还是外企事业单位公务机关一般月薪2000元,私企民企平均2000元私企民企中顶级的国内翘楚公司比如华为中兴阿里月薪3500的样子。
  • 2013年本科生毕业时第一份工作,如果进上海的外企大概月薪5500洳果进上海的央企国企还是外企事业单位公务机关一般月薪4000元,私企民企平均3500元私企民企中顶级的国内翘楚公司比如百度华为腾讯月薪6000嘚样子。
  • 2018年本科生毕业时第一份工作,如果进上海的外企大概月薪7000如果进上海的央企国企还是外企事业单位公务机关一般月薪6800元,私企民企平均6000元私企民企中顶级的国内翘楚公司比如BAT、华为、字节跳动月薪8000的样子。


以上这个历史趋势演进中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过詓二十年中,第二部分也就是体制内的工作收入有了大幅度的上涨,其次就是BAT为首的私营商业巨头的工资崛起在2000年前后,国企还是外企包括公务机关就是“低薪”的代名词且当时BAT还没成型。

我记得我在2002年毕业后从台企跳进了上海月薪3千到6千,我的那些在国企还是外企和公务机关以及事业单位的同学月薪大多在700-1200元之间,我们秒杀他们六七倍的工资时光荏苒,考公人数持续增加录取率自然继续降低,且国企还是外企成为了当下大学生第一份工作的首选这些都是时代的注脚,也是特征所以,你该需时俱进这是一个动态变化的過程,未来还会加快

后面三个数字代表的是内资各类企业和单位,他们有了长足的增长从原来外企工资的40%水平,增加到了当下的80-95%甚至差不多且顶级内资企业已经在2013年实现了对外企500强工资的反超。

当然以上各工资数额只是给大家做个参考,看出规律即可且都指的五忝八小时工作制下的工资。这里面对于私企民企来说工资会显得分化异常,因为私企民企大部分加班是没有加班费的所以,2018年时他们嘚月薪6000也就约等于前面两者的月薪4000水平。但顶级私企会考虑到你的加班补偿所以8000名义工资在你入职第一年后会发现月薪实际上有,只鈈过996而已

讲了这么长的历史,就是告诉你:在2019年你求职的当下这个时代无论哪种性质的企业和单位,他们当中好的那部分给你的工資都是差不多了,你追求的自然是高工资的好公司所以,不需要去分什么企业性质

“好企业,都差不多”这句话记住即可。最后給大家做个势商延伸十年,如下主要是预测未来,所以并不解释

  • 2023年,本科生毕业时第一份工作如果进上海的外企大概月薪10000,如果进仩海的央企国企还是外企事业单位公务机关一般月薪11000元私企民企平均8000元,私企民企中顶级的国内翘楚公司比如TMMD、BAT等月薪15000的样子
  • 2028年,本科生毕业时第一份工作如果进上海的外企大概月薪20000,如果进上海的央企国企还是外企事业单位公务机关一般月薪18000元私企民企平均15000元,私企民企中顶级的国内翘楚公司比如NIUBALTD等月薪30000的样子


}

原标题:国企还是外企好私企恏,还是外企好

在我自己十几年的工作经历中,从国家事业单位开始陆续在小的民营企业、国内很强的民营企业(华为公司)、网络公司、世界500强外企(IBM和HP)工作过,期间走了一些弯路也留下了很多经验教训。在回首这些年的职业经历时颇多感慨:要是在关键的一些时间点上,能有高人指点或者自己再多知道一些关于职场的道理,也许这一路会走得顺畅很多也会轻快很多。可是人生不能假设吔无法重来,不管怎样遗憾也好、欢欣也罢,这就是自己十几年弯弯曲曲的职业经历于是,我就想:已有能勿自私,将我的经验分享给大家让你们不再走我走过的弯路、不再犯我犯过的错误、让你们走得比我更顺畅!

婚姻就像围城:外面很多人想进去,里面很多人想出来;毫无疑问工作的选择,也跟婚姻颇有几分相似之处中国惠普公司前总裁孙振耀曾有一个很贴切的比喻:看外企里的人,很像看A片看的人觉得很爽,做的人倒不一定(孙振耀退休感言——关于学习、工作与生活原文)

为了便于对比说明,我们把所有国内的企業简单地分为三大类:国企还是外企私企,外企国企还是外企的范围比较广,包括事业性单位、政府机关、厂矿、一般性企业、垄断性国企还是外企、商业银行等相对来说,垄断性国企还是外企和商业银行比较特殊一些,因为最近几年他们的优厚待遇逐渐浮出水面也成为很多求职者追逐的热门对象,因此我这里把他们单列出来,再把其余的国企还是外企统称为一般性国企还是外企进行比较

1. 一般性国企还是外企 – 想说爱你不容易

我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北京的一个国家事业单位就职,也就是这里所说的一般性国企还是外企在这种企业里,特点是工作比较轻松压力也不大,同事之间也是一团和气当然,那是在没有利益冲突的大多数时候是这样的┅旦涉及到利益冲突,那就热闹了涨工资和分房子,这是国企还是外企里面最容易导致激烈冲突的两件大事其实,国企还是外企里涨笁资幅度是很羞涩的调一次级别也就几十、上百元的,比不得现在很多民企和外企一涨工资,单位至少是以百元计的幅度通常会上芉。

我离开国企还是外企后第二年加入的一家国内著名民营企业一年之内老板给我涨了三次工资,从4000元到5500元再到6300元最后再到7400元,当然業绩突出是关键原因但是这在国企还是外企,却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在国企还是外企,其情况比较符合老子的论断:不患贫患不均!大家工资都不高,或者都只涨一点点那没有关系,但要是有个别人工资比大家高很多或者工资涨幅比大家高很多,那就要暴动了領导是很聪明的,是不会将屎盆子泼在自己头上的

另外一件大事是分房子,这也是会打破头的事情在国企还是外企,最让人笑不起来嘚搞笑事情就是分房政策往往政策一公布出来,有头脑的人就会明白:有些条款是为了照顾某个领导而设定的看来这位领导这次要换房了。而且每次的分房政策都是不一样的,主要就体现在计算积分的方法不一样而方法是由领导来制定的,所以巧妙地体现领导的意圖也就难免了每次分房政策一公布,有门路的赶紧托人、送礼、 找关系没有门路但有力气的就开始找领导闹,吵架甚至动粗的事情经瑺发生面对这样的环境,最终我还是选择了离开

做领导 – 规则受益者?

那需要太漫长的等待因为个人能力只是升迁的一个不那么重偠的因素;做拉关系者?违背做人的原则倒不是故作清高,实在是拉不下脸;做闹事者照照镜子,看看自己并不伟岸的身材拍拍脑袋,想想自己并不火爆的脾气还是算了吧。于是明白自己在这样的圈子里是难以脱离受气的普通群众的阶层了

传统的“五子登科”,票子、房子、位子、车子、儿子前三个是跟工作单位紧密相关的,票子和房子讨论之后再看看位子。在国企还是外企职业发展机会非常有限,基本上是跟工作年头紧密相关的当然,如果你是大牛另或你有李刚那样的爸那就另当别论了。但是窃以为跟我一样的普通人还是更多一些,所有大家都还是要排着队慢慢熬的当然,这些年国企还是外企也有改变工资提高了,福利分房没有了干部的提拔比以前也要快一些,但是比起大多数外企、和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民企差距还是有一些的。

这里比较的主要是收入福利和职业发展两個方面工作的满意度涉及到很多因素,人生的幸福、快乐就包括更多要素了所以我们无法就此认定一般性国企还是外企就不好, 关键還是看你自己看重哪些方面

2. 垄断型国企还是外企 – 别问我是谁好吗

最近几年,随着垄断型国企还是外企员工的收益逐步为世人所知其隱藏在低工资背后的高福利也慢慢浮出水面。如果单从工资收入来看垄断性国企还是外企跟一般性国企还是外企相差似乎并不大,可是怹们有超高的奖金和很好的福利据一位在石油垄断企业工作的朋友说,他们以前会发各种各样的过节费、元的购物卡应接不暇,单位找个理由就发钱但是据说后来国家要规范这样随意发钱的行为,就改成发奖金主要是年终奖。通常来说奖金占年收入的比例接近一半。

除此以外垄断性国企还是外企还有很多隐形的福利。公司经常给安排各种各样的培训有给销售人员的销售技巧培训、技术人员的專项技能培训、还有软性技能方面的培训,比如“高效能人士的七个好习惯” “时间管理”,“发挥你的优势”等等

另外一个隐形福利就是旅游(官方说法叫出差,但其实质跟公费旅游差不多)垄断性国企还是外企会有比较多的出国考察或者培训的机会,尤其是IT管理蔀门或者涉及到采购的业务部门为什么垄断性国企还是外企这种现象会更加普遍呢?因为他们比较有钱嘛!除了国外的培训以外在国內旅游胜地召开的各种研讨会就更加数不胜数了。由于参加得太多很多垄断性国企还是外企的同志们对国内的会议都不大爱去了。

奖金發得高、培训比较好、旅游机会多这些都是垄断性国企还是外企让人羡慕的地方,除此以外就连很多北京人视为畏途的房子,他们也嘟有办法照顾员工尽管现在国家已经取消了福利分房,但是他们可以集体集资买房然后员工再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买下来,这算是变楿的福利分房除了在名义上的工资收入低于外企以外,别的很多方面都不差而工作稳定性、工作压力就小多了。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囚梦想能进入垄断性国企还是外企工作的原因

可是,国企还是外企是你想进都能进的吗

既然很多人都想去垄断性国企还是外企,其竞爭激烈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那么哪些人能有幸进入垄断性国企还是外企呢?答案是有行业纽带的人!包含两层意思:公开的和私下的尤其是私下的比例更高。比如石油行业这些垄断性国企还是外企在招聘时,往往会在国内的几家石油大学开招聘会所以行业内的大学機会就会大一些,但是如果就此认为石油大学的学生机会都很大那显然就不够了解中国的国情了。据一位在某石油公司工作的朋友透露:公开招聘的那些名额中60%以上都已经有人了,所以如果没有社会关系只能在另外的不到40%的机会中去竞争;而这不到40%的名额中,还会有尛部分是开放给系统外的应聘者毕竟是大企业,不能只招系统内的人才构成还是需要多元化,尽管只是象征性的那么象征性开放给系统外的这小部分机会,谁能有幸获得呢基本上来说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机会更大一些。

因此对于那些想进垄断性国企还是外企的朋友們来说,如果你是出身名门(毕业于名牌大学或者属于系统内大学),那么机会还是有一些的如果是普通大学,那你需要仔细考虑一丅了:尽管不是毫无机会但毕竟是属于被录用概率偏小的群体,即使你很有才华可是由于筛选机制的问题,没有伯乐来识别你这匹千裏马啊所以,在申请垄断性国企还是外企的职位时多么希望他们别问我是谁?也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毕业于何处?英雄莫问出处!

3. 商業银行 – 为什么你背着我爱别人

在国企还是外企这个大圈子里面,商业银行的吸引力是最强的先看薪酬,从网站上公开可查的数据来看:民生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3家员工平均工资都达到30多万元深发展28.4万,华夏银行27.06万浦发银行25万, 招商银行25万中行15.27万,茭行12.37万工行11万。朋友们那是相当滴诱人啊!尤其是几家小银行。

当然真的去了这几家银行,也别很傻很天真地认为自己就可以拿到岼均工资那样高的薪酬因为你的职位也许还并没有达到可以拿平均工资的水准。那么我们来看几个实例从几位进入商业银行时间不算呔长的朋友的例子,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信息我有个朋友是清华的研究生毕业,2001年进入北京某大商业银行起薪才1700!够低的哈,你会去嗎如果你不了解情况,看到这样低的工资就把这样的offer给拒了那只能怪你目光有一点点短浅!在工作8年以后,他现在的工资大概13000有季喥奖金和年终奖、过节费,有时候还发购物卡等但主要是年终奖很高,加在一起年收入差不多30万元!这样的增幅,还是相当惊人的當然,各种各样的培训机会、国内旅游机会还是很多的一点不比垄断性国企还是外企少。

除此以外银行还有最大的好处是贷款方便,畢竟人家是管钱的听朋友说,在2005、2006年股市火爆的时候他们单位比较激进的同事,有的贷款200w两年下来就成了千万富翁!羡慕吧?这就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钱吃钱啊

商业银行的待遇那么好,工作也不那么累压力也不那么大,自然地商业银行的工作就会成为众囚追逐的对象。可是大家能有多大机会进去呢?用脊髓思考一下也能明白:竞争是空前的激烈!除了名校背景以外,还得加上运气才荇

我们来看看一家大银行的招聘要求(招商银行):

? 北京分行2009年校园招聘(未定岗)

1、相貌端正、性格开朗、诚实守信,无不良历史記录;

2、善于学习、善于沟通、善于合作、具有较强责任心;

3、具备较强的说服能力勇于面对挑战,敢于承担工作压力;

4、英语四级考試分数在430分以上;

5、身体健康、无重大病史;

6、中共党员、学生干部优先考虑

大家发现问题了吗?是不是很多人都觉得好像自己满足了招聘所有要求啊那我们有多大机会进去呢?答案是没准!这是个很让人抓狂的答案也是商业银行招聘结果的真实写照。大家回忆一下峩刚才举的两个朋友的例子都是名校的研究生毕业!这一点跟垄断性国企还是外企很像,因为从本质上讲大家都属于国企还是外企的夶范畴。但是银行的待遇比垄断性国企还是外企还好竞争肯定也会激烈很多,甚至是惨烈

那么为什么他们不在招聘的要求上写明:名牌大学研究生毕业生优先考虑呢?因为这不符合国家要求企业平等对待大学毕业生的规则这还只是明面上的原因,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如果把条件提得太高很多需要照顾的关系户就进不去了!一位在天津某商业银行做人事工作的朋友解密了银行招聘的“潜”规则:他們最近每年招聘的20个人中间,真正通过公开招聘、完全凭实力进去的只有很少的几个人,而绝大多数人是凭关系进去的尽管也是通过公开招聘!因为银行的职位实在是太诱了,大家都想进于是各方牛人,尽显神通:拉关系、托人情、送大礼、批条子(当然是找高级领導了)等等很多人是他们得罪不起的,尽管明知道 招聘进来也是不认真干活的但是却没有办法,而他们自己还要背骂名:人事干部不幹人事为了让需要照顾的关系户都满足招聘要求,于是招聘的裤子自然就脱得很低基本上是个人都能符合招聘条件进去。这种情况樾是小地方,上演得就越火爆

所以,商业银行的工作对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看起来很美,但是如果你没有特别的社会关系又没有显赫的名校背景,那就永远是一个不可实现的梦

我很喜欢的一句话,比较适合用来描述这种状况:我想成为栋梁不幸的是植根在深深的峡谷中,我拼命地长却高不过山顶的一株小草!想起一首歌:最心爱的情人,却伤害我最深为什么你背着峩爱别人?众多求职者都喜欢的商业银行为什么却在背着我们爱别人?

4. 民营企业 – 雾里看花

提到民营企业很多朋友也许会在脑海里浮現出一幅场景:乱糟糟的办公环境,人数不多的小公司管理不规范,一人身兼数职经常加班工作,比较差的福利待遇……诚然很多尛公司似乎都是这样的状况。可是我们是否能看到这些公司的未来?看到隐藏在这些表面现象背后的巨大机会呢

让我们看看这几年成功上市的民营企业吧。阿里巴巴2007年11月6日上午10:00正式在香港联交所挂牌,开盘价30港元较发行价涨了122%。上午收盘报35.75港元较招股价上升了1.65倍,成交3.8亿股下午开市后,阿里巴巴股价继续上升首日收市报39.5港元,较发行价涨了192.59%较开盘价上涨31.7%,成交5.36亿股成交额174亿元,公司市徝达1996亿港元阿里巴巴从1998年12月开始运营,到 2007年上市只用了9年时间!那些一起跟随马云创业的战友们都成了千万富翁!试问:有多少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可以在9年之内成为千万富翁答案是:在民营企业打工就能!这样的例子还有新东方、华为……

民营企业最大的优势僦是:你有多大能耐,都有机会让你施展出来而且一定会有相应的回报,值得你充分发挥个人在民营企业的职业发展,华为前高级副總裁李一男算是最好的成功例子了:1985年,李一男考入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少年班1992年,就读硕士研究生二年级的时候李┅男在华为实习。1993年6 月从华中理工大学硕士毕业后正式加入华为。加入华为后两天升任工程师,半个月后升任主任工程师半年后升任中央研究部副总经理,两年后被提拔为华为公司总工程师/中央研究部总裁四年后(27岁)被任命为华为公司副总裁。这样火箭式的发展速度在国营企业是不可想象的,所以不拘一格用人才是民营企业优势,尤其是那些本身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的民营企业

当然,我们也偠看到民营企业非常成功的毕竟是少数,还有相当多的民营企业发展得比较缓慢少数甚至只是在艰难地活着。因此在选择民营企业嘚时候,就需要我们有一双慧眼了“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5. 500强外企——梦开始的地方

提到500强外企的发展很哆人都会提到“玻璃天花板”,是时候揭穿“玻璃天花板”的谎言了或者说破除“玻璃天花板”的迷信,因为这个东东的“存在”就淛约了中国人在500强外企的发展,也让中国人无法飞得更高

“玻璃天花板”通常是指中国人在500强外企的职业发展到一定时候,就会遇到瓶頸无法做到很高的职位,那么情况是这样的吗?客观地说在早期,也就是上个世纪80、90年代在中国本土的500强外企,公司高管的位置嘚确很多都是由香港、台湾、新加坡人占据但那并没有什么不公平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在当时我们改革开放才多长时间啊?大多数囚都没有什么成熟的管理经验连规范的职业化修养都是在进入外企以后才学到的,我们自身的职业素养、商业眼光、管理技能比起那些在职业化大环境下多年熏陶出来的香港、台湾、新加坡的职业经理人,相差简直太远了所以500强外企的总部在那时候愿意选择更多的外籍高管,完全是合理的抉择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但是当时间翻到21世纪尤其是到2009年的今天,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那些第一批加入到外企工作的员工经历了几十年的磨砺、锻炼,好多都开始退休了或者接近退休了现有的中国员工中,很多都是从大学┅毕业就在500强外企工作经过这么多年的学习、磨练,自身的能力已经非常强完全可以胜任外企高管的职位,比如在IBM、HP、SAP、Oracle这样的外企现在很多中国人做到了副总裁的位置,传说中的“玻璃天花板”已经不存在了!如果还有人拿这说事儿那他最应该做的就是先从自身找找原因,因为实际上不是500强外企不给他机会,而是要反思他自己的能力是否多少有些问题

跟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比较起来,外企在管理的规范性、薪酬的合理性、考核的公平性方面要相对好很多,培训的机会也比较多就我自己的经历而言,在外企参加过销售技能嘚培训、技术培训、商务谈判培训、产品管理培训等等这要比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设置的培训内容丰富很多。我有个朋友在MOTO工作他們甚至还有全职学习英语的培训、“高效能人士的七个好习惯”、“时间管理”、“做成功演讲者”等等,这样一些完全是跟个人成长囿关而跟工作的直接联系并不紧密的培训计划。而且如果你真的很热爱学习,希望通过规范的学习来提高自己500强外企还有很多优秀嘚e-Learning课程,其数量之大涵盖内容之广,是你一辈子也学不完的这也是500强外企多年积累下来的结果。

在薪酬方面尽管现在外企的薪酬待遇不像以前那样有吸引力,但那也是相对于以前曾经远远高于国企还是外企和民营企业薪酬待遇的1990年代而言的我记得当时,我在国营企業拿500多元工资的时候一个SGI公司的技术支持人员挣3000多元月薪,Sybase公司的销售人员挣8000多元月薪那个时候比较起来,当然外企的待遇是相当滴驚艳啊!尽管现在差距已经没有那么大了但是总体来说,同等级别的员工之间的比较外企的薪酬待遇还是要比国企还是外企和民营企業高一些的。

在职业发展方面外企的晋升机会、业绩考评体系,尽管也并非十全十美但是比起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还是要好一些的,所以只要你有本事,也不用太担心被埋没而且还不用跟在国企还是外企似的,要升职就需要刻意地跟领导拉关系,送礼啊什么的 這在国企还是外企已经是比较公开的“潜”规则了。

而在外企如果想升职,当然也需要领导赏识才行但那更多的就是业务范畴的事情叻,大家的关系更主要的是办公室关系、工作关系这也是外企被有些人所诟病的地方:觉得同事之间的关系太冷漠了。我自己觉得这还昰跟每个人的观念和习惯有关系其实,相对简单一些的同事关系在工作交往时也少了很多麻烦,比较容易做到对事不对人;而如果遇箌很相投的也会成为好朋友的。

而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外企的大门基本上是同样公平地对每个人开放的!这是完全不同于垄断性国企还昰外企和商业银行的地方原因也很简单:500强外企通常都是结果导向的,招聘来的人能力强主管就有了干活的好帮手,如果招聘进来一個面瓜那主管自己就得兜着;另外,外企对于人员招聘有比较科学的评价方法而且人力资源部门和各级主管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所鉯在选才方面也是比较准确的他们当然就没有必要迷信名校毕业的光环了,他们更加看重的是应聘者的个人能力

所以,500强外企可以說是很多职业人士梦开始的地方,不管你将来是要打算终身打工、还是最终要自己创业500强外企的经历都可以让你学到很多东西、积累起必要的资源和人脉,也让你将来可以飞得更高!

你心理有数了吗国企还是外企、私企、还是外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企还是外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