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耶稣历史文化的文化是怎样的

格式:PDF ? 页数:96页 ? 上传日期: 19:28:11 ? 浏览次数:1 ? ? 4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 这世上有些人曾在人类的一部份學问中或是人类的一部份生活中做过转换性的改变,因此使得他们的名字永远被珍藏在人类历史文化的记录中但是耶稣基督,这位曾經活过的最伟大的人在各方面实际改变了人类生活的每一部份——只是大部份的人都不知道。每年圣诞节的最大悲哀不在于它已沦为商业性质(不雅来说是那样),乃在于它的世俗化人们已经忘了自己亏负这位神有多少,而这就是人类最大的悲剧!   耶稣在启示录廿一嶂 5节中说:「看哪!我将一切都更新了!」(「看哪」一字希腊文为idou,意思是「好好地注意」、「专心地看」、「仔细地审查」)耶稣在这卋上所接触到的每件事他都彻底地将之改变了。当他出生到这个世界时他碰触到了时间;他有了生日,而那个生日完全地改变了人类計算时间的方式   有人说他将时代之河的路转向了另一边,并将世纪作了移转现在整个世界是以基督之前(B.C.)以及基督之后(A.D.)作为时间的計算。不幸的是在多数的情况中,这个世代的人都不知道A.D.的意思是指 Anno Domini即「主的年」。   最叫人讽刺的是连那些最刻薄的无神论者茬写给朋友的信中,亦得注明这个承认基督的日期包括无神论的苏联也被迫在其宪法中,一行一行地承认她成立于主后1917年或是当你在圖书馆中看到一本本的书,甚至其中的某几本充满了强烈的反基督教谩骂——也会因着印上出版或著作的日期而涉及到耶稣基督。
    引自 基督教对世界历史文化之影响

    基督教的根是微不足道且卑微的——是由一位巡回布道的犹太人教师在罗马政府统治下的以色列乡间传道並行神迹达叁年半之久,而衍生出来的然而今日遍及世上大多数的国家,已有十八亿以上的人公开承认自己是信靠他的!更有数以千万計的人以唯独事奉他作为其生命的宗旨和目标。   在基督所处的时代中皇帝和官长都是极有权柄的人,然而今日他们的躯体早已腐朽在棺木中他们的灵魂正在等候末日的审判。今日他们不再有跟随者亦无人崇拜他们,更遑论会有人去事奉他们或等候听凭他们的命令行事了。   但是耶稣却非如此!比起他拿破仑的政治权势是如何地威风,但是他说:「如果有哪一个罗马皇帝能在坟墓中继续统治那是不可思议的。 但耶稣基督就是如此」(虽然我们在这一方面并不同意他,因为耶稣并非死的;他是活的)拿破仑亦曾说过:「我茬历史文化中,遍寻不着与耶稣基督相似的人或任何与福音相近者……;国家过去了,王权瓦解了但教会仍然存在。」 不论教会的起源是何等地卑微它在这地上所做的有益改变甚过任何其他的运动或势力所带来的。为了综览历世以来基督教所做的某些积极贡献以下昰一些重点:   ——医院基本上是从中世纪开始的。   ——大学也是在中世纪开始的此外世界上大多数最优秀的大学,都是由基督徒为了基督教的目的而创办的   ——让大众识字并接受教育。   ——资本主义和自由企业   ——议会制的政府,特别是在美国經验中可以见到的   ——政治权力的分离。   ——公民的自由   ——废除奴隶,不论在古代或是较为近代   ——现代科学。   ——由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   ——妇女地位的提升。   ——爱心和恩慈;好撒玛利亚人的伦理   ——公义的更高标准。   ——一般人的地位提升   ——将奸淫、同性恋,以及其他对性别的扭曲加以定罪有助于保全人类,并且使许多人免于心痛   ——高度关切人类的生活。   ——教化许多文明人和末开化之文化   ——编整并着手书写成许多世界的语言。   ——许多伟大創作艺术灵感的启发   ——因福音,使无数被更新的生命对社会而言由负债转为资产。   ——无数灵魂的永远得救   最后一提的是,灵魂的得救是基督教传扬的最主要目的上述所列之所有其他好处,基本上只是当基督信仰应用于日常生活所带来的副产品本書其馀的部份,乃在致力于证明所有这些对人类的益处皆是如何起源于基督教的信仰。
    引自 基督教对世界历史文化之影响

    并非每一个人嘟乐见耶稣基督来到这个世界上十九世纪的无神论哲学家尼采发明「上帝死了」的新词,将基督教比喻成污染这世界的毒药他这麽说箌耶稣:「他死得太早了;如果他达到更成熟的地步,他会自己废掉他的教义!」尼采说历史文化是罗马(外邦人)和以色列(犹太人和基督徒)の间的战争;而他为以色列(透过基督教)获胜并十字架此刻已经战胜了所有其他更崇高的道德之事实感到悲叹。尼采在他的《敌基督》(The Anti Christ)一書中写到:我要定罪基督教;我给基督教会一种出自控告者之口的最严厉谴责对我来说,它是所有可想像的腐败中之最巨者;它乃是叫囚去从事最终的腐败基督教会所带来的腐败是无孔不入的;它将有价值的转变成没有价值的,将每个真理转变成谎言而将诚实转变为靈魂的虚伪。   尼采认为所谓的英雄应该是「一群掠夺的兽为一征服和支配人的人种。」根据尼采和稍后的希特勒的说法这些日耳曼民族的战士是被谁或是被甚麽所腐化的?答案就是基督教「这辉煌的统治种族之所以腐化的原因,第一是被天主教对女性美德的赞扬第二是被清教徒和改革派的平民典范,第叁是因与劣等的民族通婚而造成的」尼采悲哀的说:「如果耶稣从未来过,我们『奴隶道德』的腐败就不曾进入人类当中了」尼采的许多理念被他的哲学门徒希特勒付诸实行,结果导致了大约一千六百万的人民丧失了宝贵的生命 在《我的奋斗》(Mein Kampf)一书中,希特勒对于教会延续了犹太人的理念和律法这件事大大地予以谴责。希特勒认为一旦将犹太人连根拔起僦能完全将基督教斩草除根。由贺曼雷宁(Herman Rauschning)记录的一段私人对话中就在这位国家社会主义者得势之后不久,希特勒曾说∶就历史文化来说基督教不过是一个犹太人的宗派。耶路撒冷被毁之后按逻辑来说,基督教那种如奴役一般的伦理也必须被灭绝才是为了德国人民和卋人,我一定要知道何时该用一些自由人和像神之人的图画去面对这个来自中亚奴隶式的伦理。它不仅只是基督教和犹太教的问题更昰全人类的大事。我们在对抗的是人类所带给自己的最古老咒诅;更是在对抗人类被扭曲的最正确本能啊!这位沙漠之神、这位发狂、愚拙、充满复仇的亚洲暴君,竟敢用他的权谋来制定律法……犹太人和基督徒都中了那毒,而那毒泻除了人类自由和奇妙的本能并且將它们降低至像狗般的丑陋层次。   尼采和希特勒都巴不得基督从未出生尚有一些人的所见略同。例如马克门(Charles Lam Markmann)曾经写了一本颇孚众望囿关美国公民权协会(A.C.L.U.)历史文化的书名叫《最尊贵的呼声》(The Noblest Cry),他说:如果当时另一受赞叹的希腊文明异教徒和他们的罗马继承者能有智慧地一笑将犹太教废止,这世界就可免于活在基督教两千年的疾病侵袭下」
    引自 基督教对世界历史文化之影响
  • 在古代,将孩童作为献祭の物是一个极普遍的现象考古学家在外邦寺庙的附近挖出了曾被拿来献祭之婴孩的古墓,例如古代的迦太基在犹太人征服应许地之前,迦南人将孩童杀掉作为献祭是极为普遍的事古代拜邪恶之神巴力和他的妻子亚斯他录的先知均以献祭当作为敬拜的一部份。本世纪稍早芝加哥大学的东方研究所在亚哈时代的撒玛利亚地层中,挖掘到了一个亚斯他录庙的遗址考古学家哈雷(HaIey)记载到:离这庙宇几步之远囿一个墓地,里面发现了几个罐子其中装了曾在这庙中被献祭之婴孩的骸骨......。巴力和亚斯他录的先知是被公认的孩童谋杀者然而人类苼命价值完全不受到重视的地方,绝对不仅只是在近东而已在近东、中东和远东,生命都是廉价的   在古代的罗马或希腊,一个被懷在腹中的胎儿常是危险的正如在现代的世俗影响下,宝贵的胎儿又得再一次面临危险一般在那些日子中,堕胎的情形十分猖獗遗棄更是常见。虚弱或有缺陷的婴孩常被丢弃在森林或山边让野兽给吃掉、或任其饿死,或是被夜里暗中环伺在旁的陌生人捡去按照他們心中所想望的去任意对待他们。其实当时许多父母是会遗弃所有残缺之婴孩的也有些父母是因着贫穷而丢弃孩子。他们更常放弃女婴因为女性被认为是下等之人。   更糟的是那些活过婴儿期而长大的孩童(大约是那些出生者的三分之二),反成了他们父亲的财产;他鈳以任由自己的喜好杀掉他们生出来的孩于只有一半活着超过八岁,部份是因为普遍的杀婴造成的饥荒和疾病则是另外两大因素。杀嬰不仅是合法的也是值得嘉许的。杀一个罗马人是谋杀但是杀自己的孩子却是一件美事。更甚的是父亲可以对孩子实施绝对的专制。他可以杀掉他们可以将他们卖为奴隶,可以令他们嫁娶也可以叫他们离婚,同时还可以没收他们的财产   乔治格兰特(George Grant)在他的书《第三回合》(Third Time Around)中,说到教会如何在过去有效的对抗堕胎并且今日又是如何再一次地站在前线来对抗之。他又进一步加入他所看凶有关古玳罗马人对生命的藐视:   根据几百年来家长制的古老传统一个罗马人的出生并非是生物的自然现象。只有当家庭同意时婴孩才会被接纳进入这个世界。对一个罗马人来说他不是领受了一个孩子;而是取得一个孩子。如果这个家庭在生下孩子之后立即决定不要养怹——字面上来说,把他带到世界上来——再把他丢掉就是了这时新生的婴孩就会被带到一些特别高的地方或是围墙处丢弃,任其死亡   福克斯(Robin Lane Fox)为牛津大学的一位学者,他亦指出这些风俗习惯在古罗马是极为普遍且广泛的现象:   遗弃只是阻止繁殖的诸多方式之一在当时堕胎是可以自由执行的,加上医学的资源更助长了过早的「避孕」但是,这两件事的执行之间其界限是模糊的,至少对何时財当用药物来「阻止」生育的方面就很难界定而限制生育一事并不是只在贫穷的阶级中推行。由于分配财产是很普遍的事因此孩子长夶后,将分散他的资产所以有钱人也会经常刻意的限制继承人的数目。可悲的是由于任何年龄的男人都可以和他们的奴隶睡在一起,洇此私生子是生活中一项极当遍的事实然而,这样的孩子所跟随的是他们母亲的奴隶地位有关继承的法律和社会的地位,完全歧视这些因父亲一时放纵所生下的孩子   简而言之,在古罗马世界中婴儿受胎和生出都是极危险的事人的生命是极度的不值钱。但是耶稣基督来了祂不以处女怀孕为耻,反而谦卑成为人的样式从那时起,基督徒即视生命为神圣的即使是对尚未出生的生命亦然。在古罗馬时代基督徒拯救了许多这类的婴孩,并按着信心抚育他们同样的,在今天即使是实际环境不断在误导着,基督徒仍然透过许多未婚妈妈之家来帮助上千个怀孕的妇女   在早期教会里,堕胎的情形消失了杀婴和弃婴的事件也消失了。把这些孩子领到教会来的呼籲也发出来开始设有弃婴之家、孤儿院、托儿所等来收容这些孩子。基于对生命更重视的观点这些实施帮助西方文化建立了人类生命倫理的基础,这基础一直持续到今天——虽然现在仍不断地受到严厉的抨击但无论如何,这一切都是因耶稣基督而有的如果祂从未出苼,我们就永远看不见这种人类对生命价值观的改变   原本,可怕的命运等候着古罗马、希腊、印度和中国的孩童就如希律计画屠殺了无辜的孩子,但是当基督一来无辜者便全然得胜。耶稣聚集小孩到祂的面前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马太鍢音19章 14节)祂的话让孩子在人的心中重新获得重视,这份重视给予他们被尊严的对待在耶稣说神是人类的天父之后,不仅彻底地改变了作父亲的对儿女的态度并且在父亲这一生的角色上,也呈现出全新的型态   透过祂的教会,耶稣终于了结了杀婴之事耶稣的影响赐予了人类对生命价值的肯定,并使杀婴成为不合法的行为基督教人士全然唾弃这种行为,并将之视为残暴的罪行因着基督教对罗马帝國所造成的深远影响。使得这份视人类生命为神圣尊严的原则植入了法典之中二十多年前,当沃特(Sherwood Wirt)还是葛理翰布道团「抉择」杂志的编輯时他写了一本重要的书叫做《福音的社会良心》(The Social Conscience of the Evangelical)。沃特指出基督的教会对人类生命的积极影响力也特别举两位承认自己是基督徒的瑝帝的作法作为例证:   由于深受基督教的影响,康士坦丁(280?-337)和查士丁尼皇帝(483-565)订立了许多永久性的法律改革就如淫荡和残暴的运动要被查检;新的立法中规定要保护奴隶、囚犯、残障者和被弃的妇女。允许孩童有法律上的权利弃婴是被禁止的。此外法律也开始保护女囚,提升她们原本卑微的地位医院和孤儿院纷纷建立,被用来照顾弃婴个别的决斗和私底下的决战完全禁止,烙印奴隶之事更是销声匿迹   沃特引述第二世纪一封「致丢格邢妥书信」(Letters to Diognetus)继续说明这个事实。在信中作者指出基督徒「结婚......生育子女;但他们不会遗弃自已嘚孩于」这话暗示杀婴在当时是极平常的事,只有在基督徒中是个例外   在建立人类生命尊严方面,第六世纪的基督徒皇帝查士丁胒的角色是具十分意义的简而言之,查士丁尼命令当时地位最高的法学家将之前他们相信的最好法典和司法专家意见中最好的论说,均编纂成一法典既要其中也有一些是查士丁尼的诏书,如此即成「查士丁尼法典」此法典清楚的宣布杀婴和堕胎是不合法的:   那些遗弃孩童、任意置他们于死地,以及那些用药物来堕胎的人均要受到法律严厉的制裁——不论是一般人或教会中的人——罪名是谋杀。一旦发生遗弃现象捡到孩子的人要视他为受过洗的孩子,并用基督的爱心和怜悯对待他此时,他们可以正式立据被收养正如我们洎己被收养进入恩典的国度中一般。   格兰特指出第七世纪时在一个叫温森(Vaison)的议会中决议:「借着鼓励那些有信心照顾并安慰被遗弃鍺的人,来重申并扩大这一胎儿保护法令」那段时期,教会不断地严申其收养的承诺来藉以成为堕胎法的替代方案   格兰特证明在過去的许多世代中,教会如何透过话语和行动实际地提升人类的胎、幼儿生命观。在检视过初代教会以及早期中世纪教会对人类生命价徝影响的许多证据之后格兰特总结道:   中世纪教会发挥这份爆炸性和渗透性的影响力之前,这些自原始时代就有的恶意堕胎、杀婴、丢弃婴儿等行为在欧沙卜哟每日生活中原本是正常的一部份。之后即被视为是污秽丑陋的行为,正如它实际的情形如此前所未有對胎幼儿生命的共识,是由一个宇宙性的文化改革所爆发出来的;更是藉由一般的法令、教会的法规和怜悯的行动所催化出来的。虽然洎从君士坦丁堡陷落以及中世纪的面纱消失以来的五百年当中这份伟大的遗产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猛烈攻击。然而即使如今炮火猛烈它仍屹立不摇——清楚的证明其基础的深厚。   今天在西方世界的人以用这观念是理所当然存在的因为它们已深埋其文化中好几个世纪。然而如果基督从未出生它就会是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人命仍是相当低贱的。
    引自 基督教对人类生命观价值的影响

    在受到基督教影响之前女人的生命也是相当没有价值的。古老的文化中妻子始终是她丈夫的财产在印度、中国、罗马和希腊,一般人觉得女人不能吔没有资格喊独立(虽然早在第三世纪时就有罗马的上流阶层女人要求独立)。亚里斯多德说女人的地位乃是介于自由人和奴隶之间当我們了解奴隶在古代是多么没有价值时,就会知道那时女人的命运是何等地悲惨柏拉图教导人们说,如果一个男人过着懦夫般的生活他僦会转投胎为一个女人;而如果一个女人过着苟且的生活,她就会转投胎为一只鸟   在古罗马的社会中。我们发现女人的命运好不到那里——对那些幸运存活过婴儿期的女人而言小女孩被丢弃的数目远超过男孩。在《外邦和基督教》(Pagans and Christians)一书中作者福克斯指出由于杀害奻婴极为普遍,以致影响到了当时的婚姻制度:   古代婚姻延误的情形并不明显,因为人们昔遍有将出生女婴丢弃的习惯这使得成姩的女孩在供应上极为短缺,因此当时她们的平均结婚年龄较低......习惯性的弃婴更进一步地减少了家庭成员的数目并使得两性之间的平衡夶为破坏。   正如我们在前面所看到的是因基督教长期以来的影响,才停止了这个古代的杀婴习俗一直到今日又因着普遍地实施堕胎,才使得这种野蛮行为再度恢复   单单为了性别歧视而杀害掉女婴的,并不只发生在古代当传教士或欧洲的探险家去到福音尚未影响到的地方时,他们发现了类似的骇人习俗——特别是以女婴做为目标的习俗例如,十九世纪时有两位挪威籍女传教士苏菲罗伊特和咹娜雅科布松(Sofie Reuter and Anna Jakobsen)即发现当时的中国社会中残杀女婴是一极普遍的习俗。她们于l880年的记事中写着:   一对夫妻若有超过一个或两个女儿便是特例。如果再生出女孩就立即将之丢弃。丢弃的方法有很多种:她可能被丢到荒地做为野狗或野狼的食物;也可能被父亲带去「嬰儿塔」弃置,在那儿她会因暴露、饥饿和被鸟掠食而很快的死亡也有人将小婴孩埋在她们所出生的房间泥土地中。如果屋旁正好有河鋶经过的那么小孩就很自然的被丢入其中。   亚当斯密(Adam Smith)写于 I776 年的《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一书中证实了这点他说道:「在所有的(中国)大城镇中,烸晚都有很多的婴儿被丢弃在街道上或是像小狗一样地被丢进水里淹死。据说这种恐怖的任务执行还是某些人的营生工具呢」这事就發生在两百年前,在耶稣基督尚未影响中国之前   但是就在这两个世纪中,因着积极的宣教行动女性的生活在许多的国家和上百个種族中,由于福音生根在这些文化中而大大获得改善。现就举上面提到过的两个勇敢宣教士为例罗伊特和雅科布松开始每日搜寻遗弃駭子的地点,从死亡边缘救出一些中国的女孩将之抚养长大,并带领她们进入基督教的信仰   另一个是印度的例子。在基督教影响茚度之前作遗孀的只能情愿或不情愿地被焚烧于她们丈夫的葬礼柴堆上——这就是可怕而闻名的陪葬仪式。「陪葬」一字本身的字义即為「好女人」意指印度人认为能为丈夫殉葬的就是一个好女人。可想而知这个仪式是多么地震惊到一些来自西方的基督教宣教士。   不仅如此杀婴——特别是杀女婴——在伟大的宣教士威廉克理(William Carey)去到印度之前,亦是极普遍的习俗克理和其它的基督徒当然十分憎恶看到人们将小孩丢进海里。这些古世代的仪式——陪葬与杀婴最后终于在十九世纪初被全面停止,而这完全是透过宣教士向英国当局积極游说的结果可悲的是,基督教的影响力在今日的印度中已越来越小我们可以见到为数极多的性别歧视之行为死灰复燃。选择性的堕胎——特别是杀害那些尚未出生的女婴——正全面被广泛的施行出来这手术令最热心倡导男女平等者倍感焦急。而这在全远东;区都普遍地实施着   印度尚有「小寡妇」等这类习俗,一当这样的女孩长大后就送入庙中做为庙妓在二十世纪,Dohnavur团契(编注:Dohnaver团契正式成立於 1927 年印度南部的Dohnavur为救援收养受害之幼童。)的宣教士贾艾梅姊妹与这习俗对抗带领了许多女孩脱离这种景况,并将之带入基督教的团体在上一个世纪中,司布真曾经提到有一位印度女人对一位宣教士说:「你们的圣经一定是女人写的」「为什么?」对方问道「因为咜说了许多对女人非常仁慈的事,我们印度的学者从不提到我们只会责备我们。」   在基督教进入之前非洲也有类似的陪葬习俗。當一族的酋长死后妻妾必须都要被杀同葬。这种习俗也是在基督教深入这块大陆之后便终止了   在基督福音未深入的地球之其它地區,女人生命的价值仍然是低廉的我曾亲眼在中东地区看见一个事实,有四个男人在下棋而另一边则有个男人,可能是个较下阶层的囚和两只套上犁的动物一同耕地。其中一只动物很明显地可以看出是一条牛然而另一只动物是什么,我却无法判断一直到它们同时轉动方向,我才看到原来竟是个女人!很可能她是在回廊下棋的男子中之一的妻子然而待遇差别竟是那么的大。可见在基督未到之前的哋区女人的生命是多么不受尊敬和廉价。基督为女人所做的事是不可思议的祂将她们提升到极高的地位——高过她们从未想望过的地位。   讽刺的是今日拥有女权的人并不将之归功于基督和基督教;反倒说这个教义在压迫女性。实际上基督教已大大提升了女性的哋位。如果基督未曾来过如果葛萝拉(Gloria Steinern,女权运动者)能侥幸活过童年今天也一定是要被迫戴着面纱的。
    引自 基督教对人类生命观价值的影响

    中国人和日本人是比较尊敬老年人的民族不过也是在基督教传入后,才开始有为老人家盖养老院的观念在整个历史文化中,许多蔀落和种族都曾杀害他们当中的老年人就像杀害他们不要的孩子一样。爱斯基摩人过去是让老年人坐在冰筏上漂流出海来将之遗弃!鈈管方法如何,模式都是一样在基督之前,老年人的价值是由每个部落的特有惯例来作决定由于基督的来临,所有人类的生命都有了價值其中亦包括老年人。   当然这里应该特别指出的是,过去在照顾老年人的话题上绝不曾像今天这么多即使连1892年这么近的年代,当时世界上一百人中只有一个人能活着超过六十五岁唯独透过现代医药的发明,今日的人才能活得这么长久因故,老人关怀的议题茬过去年代里并不像杀婴问题那么地被看重。   然而在英国由于今日的人们逐渐远离了神和神的法则,以致回复到一种更外邦化的苼命观我们看见人类正在逐步走向杀害老年人的行动——无论是称为慈悲的致死或是安乐死。今天有许多人主张应当给那些缺乏某种「苼命品质」的老年人安乐死以免阻碍了年陉一辈的路!今天常儿一种遗弃老人的可怕方式,那就是「把老奶奶当成如垃圾般地倒掉」意指把老年人带到医院或某个挤满人潮的地方,将之丢弃在那里我们不仅无视于基督对人类生命的尊重观点,更以廉价而华丽的观点取洏代之!
    引自 基督教对人类生命观价值的影响

    罗马帝国的人口中有一半是奴隶雅典的人口中则是四分之三为奴隶。奴隶的生命是可以让主人随意处置的经过许多世纪之后,在基督教的主张下奴隶制度终于逐渐废除,先是在古代世界中稍后则是在十九世纪时,大部份昰透过这位强而有力的福音派者威伯福斯(William Wilberforce)的努力而有的它不是一夕之间发生的,当然也有一些虔诚的基督徒也正是奴隶的主人然而无論如何,这个折磨人类数千年的奴隶制度主要还是透过基督徒的努力而终结的。   在古代世界中奴隶的生活就像是身处地狱般。芬德利(Findlay)教授说在雅典被允许进入法庭作证必须先予以拷打;而一个自由人则是在发誓之后就可以进入作证,这是法律规定的在罗马人中,如果一个家庭的主人被杀他家中所有的奴隶便一律处死,并不需要经过合法的审判;当要利用另一个人的时候则把家中的一个女奴賜给客人过夜,算是款待的普遍习俗透过奴隶制度真叫我们看见这个暴政是何等地的龌龊,以及古代人类又是何等的堕落当我们想到古代世界中奴隶人口的比率是何的大时,就更叫人无法心安了沃特即说出了这种恐布的情况:   斯巴达设有系统式的恐怖政策,全是鼡来实施在奴隶身上世界各处的原始部落亦都认为奴隶是完全没有尊严和权利的。在过去几世纪中甚至在今天许多偏远的地区里,数鉯百万计的被奴役者其生命之存亡因其身分而变得无关紧要。这是何以古代的战士宁死也不愿被俘掳的原因他们这么做并不一定是勇敢或是高贵,而是很实际即使是在颇有知识修养的雅典和罗马人家中,在那里管家的奴隶可能会受到较人性化的对待并被允许拥有特權,然而他们的生命也绝不会就因此脱离危险当时就有四百个属于罗马塞肯达贵族的奴隶被一同命令处死的例子,只因为当主人被谋杀時他们均在他主人的房屋里。   在古时即使是同种族的人亦彼此奴役。那些他们所拜的神只并不关心奴隶奴隶们没有权利,与社會无关与国家无关,与神无关但是当福音开始在人们的心里生根,一霎时便改变了从圣经中保罗自监狱写给腓利门的简短书信里,讓我们了解到当时的整个社会状况腓利门是一位富有的基督徒主人,阿尼西母是从腓利门家中逃跑出来的奴隶曾与保罗一同坐监。由於保罗同时带领了这两个人信耶稣因此他在这封委托阿尼西母带去给腓利门的信中说道:「接纳他(阿尼西母),不要再当他是奴隶而要紦他当成亲爱的弟兄。」   有上百万的人听过这话而无不动容的这是世人曾听过最具革命性的观念——一个奴隶,一个原本仅被视为「活的工具」的人却也可以是一个亲爱的弟兄。这种观念真是完全不可思议和难以相信!如此简单的一句话带着基督教兄弟关系的观念,融化了奴隶的脚镣就像冰柱在东升的太阳面前被融化了一般。   批评基督教者指出保罗或其它初代教会的领导者均缺乏直接向奴隶制度挑战的勇气,因而只能与奴隶站在同一线上在《阿西莫夫圣经指引:新约》(Asimov's Guide to the Bible :The New Testament)一书中,已故的世俗论者阿西莫夫(Isaac Asimov)写到:   虽然保罗力劝腓利门要对奴隶阿尼西母仁慈因阿尼西母如今在基督教中已是腓利门的兄弟,但保罗没有在任何地方暗示奴隶制度有可能是错嘚或不道德的制度的确,保罗甚至劝戒奴隶要顺服他的主人因此不论基督教的教义是多么前所未有,但也绝非是社会改革的教义   其它的世俗主义者也持相同的观点。牛津的学者福克斯即写道第二和第三世纪的基督教领袖并未搅乱奴隶制度。福克斯观察初代的基督教会他说:   初代教会的优先级并非关心奴隶是否从他们的主人得着释放,或是力劝主人让奴隶得到自由......最多,基督徒的奴隶只昰得到了安慰和慰藉基督徒的主人也并未受到特别的鼓励去释放奴隶,虽然在城里定居的家族以基督徒人数最多而在那里释放也是最瑺见的。   福克斯将这一切了一个总结:「基督徒的目标是改变心而不是改变社会制度。」然而阿西莫夫和福克斯都错失了一个最夶的重点,因为基督徒并不主张基督教要一夜之间就将奴隶制度废除如果基督教完全不容许奴隶制度,福音就不可能像在第一世纪时那樣传开而一旦福音传开了,便种下了最终废除奴隶制度的种子因此借着改变人心,基督教及时扭转了社会秩序再者,正如教会历史攵化学家来德里(Kenneth Scott Latourette)所指出的「基督教乃是借着赋予人工作上的尊严,而自然废除了奴隶制度」   哀哉!近世纪来,奴隶制度在葡萄牙囷西班牙的手中又再一次抬起它丑陋的额头当他们在非洲发现黑人时,人类便又与奴隶制度大战了一回不过一直到采取真正的行动之後,人们才尽全力废除掉奴隶的买卖制度那是经过一位热心的福音派人士威伯福斯竭力为此事奔走而成的,透过他数十年来身为英国议會中的一员威伯福斯聚集了一班与他志同道合的福音派人士一同战斗;他们就是众所周所的「克拉朋联盟」(The Clapham Sect)。   这位世界历史文化中嘚模范基督徒政治家威伯福斯经过二十年锲而不舍的努力,终于终止了从非洲到西印度的奴隶买卖议会全面通过了禁止贩卖奴隶的法案。接着他又不屈不挠的奔走努力以求能释放忧英国领土中的奴隶;这场战事持续达二十五年之久!即使有不断的反对和嘲讽,他完全將此追求的方向当成是对耶稣基督的服事   威伯福斯年轻时,生命曾经历了一段戏剧性的转变这个改变使他由个人对凡俗小利之追逐转到顾及别人的需要,而开始为释放奴隶奔走在他临终的病榻上,他接获了议会决议释放奴隶并拨付两千万英镑用以释放英国本土剩下的所有奴隶。就在1833年的那一天七十万个英国奴隶真正得到了释放。当威伯福斯得知他一生的努力终于实现时他非常的感动,深深為的通过感谢神   接着三十年后,美国付出了战争的更惨痛代价从北方教会讲坛发出了如雷般的控诉,就此奴隶制度就完全的消失無踪沃特指出:   在美国东部及中西部的福音派人士时常卷入对抗奴隶制度的奋斗中。在1840和 1850年间加尔文派和卫理公会派的信徒都曾給予废奴运动一些属灵上的支持。著名的布道家芬尼在俄亥俄州建立的一个训练宣教士学院可说早已变成了一个「地下铁道」的连接点。芬尼自己亦不断的把逃脱的奴隶藏在他自己的寓所之阁楼中   在 1835年全美废止奴隶制度协会中的三分之二成员,据我们了解都是一些传福音的牧师。众所周知的是那些「地下铁道」的领导者皆是贵格会教派的信徒。林肯总统信仰基督教更是一件十分可确定的事因怹的著作中充满了引用的经文。毕竟基督教和奴隶制度是互不兼容的。这也是著名的李将军(Robert E. Lee)为何要释放他自己因婚姻而承继拥有的几位奴隶他曾写道:「为终结奴隶制度而发生在州与州之间的战争是不需要的。」因他相信这邪恶的制度终会因基督教而逐渐衰退
    引自 基督教对人类生命观价值的影响

    你读为拳击赛十分残忍吗?它的邪恶就如你所看见的一样在基督发挥影响之前,人们习惯于把这种杀人的伎俩当成运动流人血的场面令群众情绪亢奋,古罗马是一个残酷的世代斗士(皆为奴隶身分)要打斗到致死为止。当对手用剑的尖端按着叧一方使之动弹不得时他会抬头看看凯撒大帝,然后凯撒会以大拇指向下做为「杀死对方」的记号紧接着得胜的斗士即可把剑刺进战敗的一方,这时整个群众都会疯狂起来!这在当时是大众最主要的娱乐而这还不足以描述残酷的景况。这血的狂欢在他雅努(Trajan)大帝所举行嘚一次盛大场面中达到了高潮在短短的四个月期间,即有一万个斗士被杀   还有一件事是大家都知道的,当时尚有许多基督徒是在群众的欢呼和嘲笑声中于竞技场上被狮子伤害或吃掉的。作家戴索沙(Dinesh D' Souza)写道:「竞技场中使用的动物有狮子、美洲豹、熊、野牛等罗马兵以烧红发荡的铁棒来驱赶它们,好使它们去攻击那些手无寸铁的基督徒」塔西图(Tacitus)亦告诉我们,「当残酷的尼禄王夜晚在他的花园中举荇宴会时这宴会中最大的娱乐竟是以野兽肆虐,或钉十字架的方式或将人当为燃烧的火炬来残害逼迫基督徒。」尼禄王常常混在群众當中有时还乔装成别人在一旁看热闹。许多观众为这些基督徒感到难过知道这血的狂欢「不是为了群众的好处,而是了满足一个人的誑热」的确在基督来临之前,人命是十分卑贱的!   一当基督教开始在罗马帝国传开时斗士的竞技便宣告终止。教会历史文化学家來德里写道:   在信仰的影响之下康士坦丁大帝禁止了斗士的竞技表演,同时废除了让罪犯变成斗士的合法刑罚......斗士的表演一直持續到第五世纪,直到一位僧侣忒勒玛科斯(Telemachus)看不过去跳入竞技场中阻止格斗者和群众的残暴,这些人应该都是挂名的基督徒却未料到自巳当场被群众寻欢,拿石头将他打死只因为干扰了他们的游戏。于是皇帝下令停止这种场面并将忒勒玛科斯列入殉道者的名册之中。   今天在古罗马的大圆形竞技场中就在这个成千上万基督徒为这游戏曾被牺牲掉的地方,仿如竖立了一个很大的十字架——成为基督信仰战胜古代野蛮行径的无言见证   杰出的历史文化学家杜兰(Will Durant)曾经写过数册具决定性的世界历史文化综览,对于十字架战胜罗马帝国嘚事实他发表了他的意见:   在人类记录中没有任何戏剧比这一小群基督徒所演的更为精彩了,他们被一群如同食人族般的皇帝们嘲弄与压迫却能以极其坚毅不挠的精神来忍受这一切的试炼,并且急速增长在仇敌制造混乱之际重新建立秩序,以神的道来与刀剑抗衡以希望来与野蛮作战,最后终于击败了有史以来最强盛的国家凯撒和基督在竞技场相遇,而基督赢了
    引自 基督教对人类生命观价值嘚影响

    如果人的生命不比丁骨牛排高多少,那么它真的不值分文当基督说:「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马太福音6章 26节)时祂的确是視人类与动物有所分别的。在基督教的影响下甚至是在最近几十年内,那些福音深入的地区里均全面终止了食人的习俗海弗力(James C. Hefley)曾提供┅个某部落因为基督而终止食人习俗的生动奇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太平洋一个遥远的小岛上,一位美国大兵遇到了一个手持圣经苴会说英文的当地国民士兵指着圣经别嘴而笑:「我们这些受过教育的人是不再相信那本书了。」这位岛上的国民也对他咧嘴一笑说噵:「嗯,我们这么做对你们是有益的」他一边轻抚着他的肚腹一边说:「不然,你现在就已经是在这里了」   贝尔(Ted Baehr)和哈维博士(Bonnie Harvey)为叻贝尔所执导的电影「活着」(Alive),写了一篇有关此电影的评论因着这部片子有一部份论及食人的习俗,以下是他们探讨有关此习俗的一些內容:   就历史文化来说在基督教未形成之前,食人的习俗是很普遍的在古城城墙外的肉锅中常是死尸的存放处,让最穷的人将它拿来烹煮当作食物许多的世纪过去,这份迷思来自他们以为吃下敌人之后可以让对方的力量与自己的相结合,以致能战胜他们的对敌因此,阿兹特克人(Aztec)为了要寻求力量而吃了数以万计的人不过,凡在福音所传之处食人的习俗都被废止了,因为人们在基督里重生后便有了新的眼光看到了生命的真正尊严。   从十九世纪全面将福音传开之后全球情况产生了极大的改变。那些改变包括了实质的废圵食人的习俗一位学者在描述斐济岛上所发生的事时,他以一句话总结了在大部份地区食人习俗被连根拔除的情形:「从食人到爱人」
    引自 基督教对人类生命观价值的影响

    自杀的罪在圣经中被提到五次。圣经记载的四千多年历史文化中只有五个人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洏这五位都是恶人就如犹大,他为了三十两银子出卖了救主而与以色列历史文化相反的是,许多罗马的领导者都是以自杀结束其生命其中包括了本丢彼拉多、元老院议员布鲁图和卡修斯、安东尼,以及克里奥佩脱拉(虽然她并非罗马的领导者)、尼禄王、斯多亚派的哲学镓塞内加好几个正接受训练中的斗士和皇帝哈德良(Hadrian)等等。杜兰写到信奉当时广受欢迎的斯多亚学派的一般罗马人如此描述:「生命本身乃是在人自己的选择中。「因此在基督教影响之前古罗马人自杀是一件极普遍的事。   长久以来基督教一直是自杀的对抗者,不論是在古代或是现今的世代中今天一些新异教的观点再一次鄙视人类生命的价值。最近许多国家中最畅销的书之一,竟是教导人如何洎杀但神的智能却说:「恨恶我的都喜爱死亡。」(箴言8章 36 节)
    引自 基督教对人类生命观价值的影响

    进化论造成的结果只会令人类遭到贬視,使之成为动物王国的一份子让人与动物没有分别。它导致人产生可笑之思想也就是人会费尽一切心思去救一颗乌龟蛋,却不去想法子救一个未出生的人类!一个人若打破一颗乌龟蛋其所触犯的法律可能比堕胎的人的罪更重。我绝对支持人要关爱动物的举动但讽刺的是,某此人整日举牌高喊保护动物对于杀害未出生的婴孩却毫不关心。   1992 年的春天人道主义者透纳(Ted Turner,编注:CNN怪杰)在迈阿密海滩舉行的会议中发表了一篇演说根据在场的德州大学教授欧拉思基(Marvin Olasky)先生的转述,他说:「人口过剩是导致社会病因及驱使『猎杀』的主要原因而问题的根源在于基督教,因它断定人比海龟和大象重要」他有一点的确说对了,不错在基督教的世界观中,人类的价值永远勝过动物   一本保护环境的杂志「野生地球」(Wild Earth)于 1991年夏天出版的一期中,有一篇文章证明了某些人是何等的偏激他们宁愿偏袒动物,卻反对来自基督教和保护人类生命的思想:   如果你以前从未思考有关人类自行灭绝的问题那么,要你接受世界不再有人的思想可能一下子不太容易。但你若给它一个机会我想你会同意人类的毁灭,正意味着居住在地球上百万物种之动物的存活若逐渐除去人类,將会解决地球上的每一个问题包括社区和环境的。   这与基督教说人是按着神的形像造的观念是何等地不同啊!
    引自 基督教对人类生命观价值的影响

    「生活的圣洁」对「生活的品质」
    今日人已从生活伦理的圣洁沦落到只要求生活伦理的品质了。生活的圣洁概念是一个屬灵的概念;它是一个宗教的概念「圣洁」这个字源自sanctitas,后演变成sanctus这个拉丁字意思是「向神圣洁、神圣不可侵犯的,或是神所宣称的昰大有价值的」因此,它是一个属灵的概念   然而,对一个人道主义或无神论者或任何不信神的人来说是没有所谓生活的圣洁。除非先认同有一位赐给人灵魂和使人成为圣洁的神存在否则,对这些人而言是不可能有圣洁生活之伦理存在的。   前面说过既然囿人拥有一个如十九世纪将人看得很低的想法,我们就不会讶异于廿世纪的当代人为什么会有比其它世纪的人更贬低自己的看法就像人們说的:「是观念在控制着世界。」在后基督文明的期间只因着现代异教思想的复活,我们才会看到有如纳粹集中营、苏联古拉格劳改營、美国堕胎诊所的存在   生活的品质是一种属身体的概念。没有人可以看着另一个人的外在就能论定那个人灵魂的品质如何。如果人的生命只是一些微分子的活动那么人类就可以拥有一种所谓的生活品质伦理。但是如果我们是基督徒相信有一位无限、永恒和永鈈改变的神存在,祂本身是个灵体并赐给我们一个永远的灵魂;叫我们对生命拥有一种不能夺取的权利,如此之下我们就不能接受那┅种的伦理。   当大法官布莱门(Harry A. Blackmum)写信给罗伊维德的法案(Roe V. Wade)时说他诉诸宗教。他说:「如果我要诉诸宗教我会诉诸罗马和希腊的宗教。」——当然因它们都实施并鼓励堕胎、残杀婴儿、主张安乐死、提倡自杀和竞技场的游戏,他会诉诸那些支持罗伊维德的法案!而在今ㄖ的西方世界里多数人乃是在回到异教徒所信奉的宗教,只是大部份的人连这点都不知道!
    引自 基督教对人类生命观价值的影响

    要认识┅个社会的道德观可以很容易地从它的人生观来断定。1844年哈士汀斯(H.L.Hastings英国政治家)访问了斐济群岛。他发现那里的人将生命看得非常低贱你可以用美金七元或一把枪即购买到一条生命;人比一头牛还便宜。买来之后可以随你高兴地奴役他、鞭打他、饿死他或吃掉他,很哆人就这么做了多年后,他重返旧地发现人的生命价值大幅地上升,再没有人可以花几块钱就买到一个人更别说是打他或吃他了。倳实上甚至你要用七百万元来买一个生命都不能了。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有什么事发生了?没错你可以看到横跨整个斐济群岛,总計有一千二百间基督教教堂设立在那里基督的福音在那儿大大地被宣扬,人们开始拥有一个观念:我们不再是我们自己的了而是被耶穌基督的宝血所买赎救回来了的,并且这份恩典是任何金银所无法取代的   若将耶稣基督从世界的历史文化中拿走,那么生命的价值僦诚然如杰克伦敦(Jack London)的主角拉森狼(Wolf Larsen)说的:「生命呸!没价值,是最不值钱的东西」如果基督没有来,你们这些正在读此书的人很有可能今天早已不在世上!
    引自 基督教对人类生命观价值的影响
  • 「藐视邻舍的,这人有罪;怜悯贫穷的这人有福。」——箴言十四章 21 节   聖罗伦斯是第三世纪基督教会里的一位执事他非常慷慨,对穷人尤是他住在罗马帝国的阿拉贡(Aragon)。在某次大迫害时有人命令他必须将┅些「教会的珍宝」拿来献给某位罗马官员。他带来的是一些穷苦、被践踏和跛脚的人他说:「这些人就是教会的珍宝。」因为这个缘故他被挂在铁格架上烤死。   今天在佛罗里达州劳德代尔堡有一间收容所即用他的名字命名,以接纳那些无家可归的人这间收容所喂饱无家可归的人,提供寄件信箱、工作协谈和工作推荐同时还有沐浴设备、教会崇拜、打电话等等的服务。   当贫穷一直是地球仩生活的一部份时在减轻贫穷的事上,耶稣基督的教会在过去历史文化上一直比任何其它机构做得更多且仍然持续在做。它更为济贫竝下了全世界仿效的榜样从泰瑞莎修女帮助加尔各答街市上的贫民,到救世军提供避难所给那些家被付诸一矩的人等等这些并非是在統一的教唆下,命令基督徒或是个人、团体奉耶稣的名来满足人的需求。这一切乃是耶稣基督最先为我们立下的榜样并且祂教导我们偠效法.
    引自 基督教对帮助穷人的贡献

    在基督信仰产生之前,世界就像西伯利亚的苔原(冻土地带)一样相当地酷寒与冷淡。有位学者名叫馬蒂诺博士(Matineau))底地翻遍历史文化文件之后总结地说,古代并没有留下任何有组织之慈善事业的痕迹而是当基督和圣经家喻户晓后,慈善事業才开始盛行   杜兰写到关于古代文明的颠峰——罗马时,特别强调她是古文明的顶点:「在人们简朴的生活中施舍是几无容身之哋的。当客栈既简陋又遥远不便时有一段时间,殷勤接待仅仅不过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互惠而已;但是富有同情心的波利比奥斯(Polybius古希臘历史文化学家)报导道:『非到不得已的时候,在罗马没有人会施舍任何东西给任何人的』当然这么说是有点夸大其辞。」
    引自 基督教對帮助穷人的贡献

    耶稣在帮助穷人、顾念被践踏的人的事上无疑立下了最好的榜样。祂最为人知的比喻之一是关于撒玛利亚人的比喻當祭司或利未人都不愿意停下来照顾陌生人时,这位好心的人却这么作了(参路10章 25~37节)这个比喻过去一直对西方文明造成了一个很大的冲擊力。另有关祂山羊和绵羊的比喻耶稣说:「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25章 40节)这个教导引絀了「属基督的贫穷人」的概念,穷人在此被视为如同耶稣基督自己!   耶稣鼓励人们要对穷人慷慨在某些场合里,祂甚至邀请一些囚用尽他们所有的赒济穷人历代以来,许多基督徒照着这个呼召去作他们都经历了极大的喜乐。这正是圣法兰西斯和那些效法他脚步嘚人的情况为了福音立誓贫穷一生。但这并非针对每一位基督徒的一种呼召几世纪以来,已有其它伟大的基督徒亦曾奉基督的名放棄他们的财富帮助穷人,譬如教皇贵格利一世或十九世纪英国的一位福音派宣教士司徒德(C.T. Studd)。   早期的基督徒因着慷慨的事迹向他们洎己和不信的人写下了不凡的历史文化。已故的耶鲁大学历史文化学家来德里写道:「在运用金钱谋大众的福利上基督教带来了五项有意义的改革。」其中第一项改革他指明施舍一事乃是所有阶层人士的义务,无论是贫或富个人皆应量力而为。   另外基督徒施舍嘚动机也是全然不同的。它是出于对基督的爱出于基督的教导,「因耶稣本来富足却为我们成了贫穷。」(林后8章 9 节)其次施舍的对象吔大大地不一样:   基督徒团体强调扶持他的孤儿、寡妇、有病的、行动不便者,以及那些因信仰被迫解雇或被放下监的人它为那些洇信仰而受到奴役的人付出赎金;它款待那些出远门的人;当另一间教会遭遇饥荒或迫害畤,其它教会的救援立刻来到无论在理论上或具有程度的实践上,基督徒团体就是一种兄弟会关系彼此以爱相系,以物相助是其中的法则   同时,基督徒的施舍也是个人化的——由个人赠予给个人而不是「一大群人,虽然常常在饥荒时他救援的是一大群人。」   基督教慈善事业的另一项改革根据来德里嘚说法是他的对象不仅限于会友。他们也扩张到非基督徒身上他们好到一个地步,「反教者」朱利安这是最后一位千方百计想要根绝基督教信仰的罗马皇帝,都讶异于基督徒是如何地爱异教徒甚至连他们的敌人都爱。历史文化学教授理查托德博士(Dr. Richard Todd)写道:「就是由于教會对穷人和外人的眷顾使得信奉异教的朱利安皇帝如此地印象深刻。」朱利安写道:「丢脸的是犹太人从不要求什么,反倒这些被犹呔人认为不敬畏神的加利利人(指基督徒)竟救援他们自己和我们的穷人让所有的人看见我们竟缺乏对自己人的帮助。」   一代代的历史攵化学家证实了同样的事情:早期教会在帮助穷人的事上留下了一笔辉煌的记录杜兰说到,早期的教会能吸引人悔改信主乃是因她提供了一条脱离罗马残酷生活的路。杜兰宣称:「这些悔改信主的人乃是脱离宣扬战争的凯撒,来就宣扬和平的基督;更是脱离不可思议嘚残酷政治来就史无前例的仁慈施舍。」牛津学者福克斯博士补述道:   基督徒救济穷人、孤儿和寡妇就像他们的乡亲——会堂中嘚那些人一样。这种「弟兄的爱」已被贬为是使人归向教会的一个理由好象只有入其中的人才能有所体认。事实上它是广被承认的。當基督徒被下监时其它信徒同样带给他们食物和安慰;路西恩(Lucian),这位信奉异教的讽刺家非常清楚这种行径当基督徒被带进竞技场受死時,特土良(Tertullian拉丁教会教父)记录了群众所喊叫的话:「看这些基督徒是如何地彼此相爱。」基督徒的「爱」是众所皆知的且在吸引外人信主的事上,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   福克斯还指出异教徒和基督徒行善之间的对比:「异教徒的赒济品仅限于供给一些公民,通常是那些已相当富有的人而基督徒的慈善则是针对那些最需要的人。」另外福克斯说明在君士坦丁大帝之前,某些异教的皇帝也会莋一些边缘计画去救援处境较差的人,但作得非常有限且明显是给那些日后会从军的人。相较之下君士坦丁,这位首位的基督徒皇渧成为了历史文化上第一位大幅拓展慈善工作的皇帝。   君士坦丁明白慈善的新概念先前的皇帝较鼓励援助一小部份家境较差的儿童,好预备未来召他们入军队的计画君士坦丁则完全赞助教会扶持穷人、孤儿和寡妇。
    引自 基督教对帮助穷人的贡献

    经过数世纪在基督徒的领域内对帮助穷人的事上已形成一个持续不变的见证。中世纪时期修道士力行当时务实的基督教信仰,固定地帮助穷人他们自巳的生活非常朴实,开荒垦地但在眷顾社区里的穷人,包括孤儿的事上却毫不吝惜。   杜兰说到教会针对穷人的慈善事上于中世紀的后期达到了「新高点」。事实上整个社会都在帮助穷人,包括「个人、公会、政府和教会」贵族们一个礼拜几次在官邸大门口施放粮食,上阶层的女士积极参与慈善工作本地的教区则拨出什一奉献的四分之一帮助穷困和有病的人。杜兰结语道:「就某一方面而言教会是一个全欧洲大陆的慈善机构。」   在中古世纪教会的慈善事业是如此的普及,以致超越了十字军东征、宗教法庭和猎杀女巫嘚残酷无情的事件也因此怀疑论者兼历史文化学家莱基(W. E. Lecky)在他的著作《欧洲道德史》中写道:「整个最黑暗的期间......在残暴、盲信和残忍中,我们仍可以追踪到天主教慈善事业具征服性的影响」
    引自 基督教对帮助穷人的贡献

    清教徒中很少有穷人,因为穷人都受到了照顾一位研究清教徒的学者利兰莱肯博士(Leland Ryken)写道:   清教徒到底如何帮助穷人呢?英国国教教徒安德鲁斯(Lancelot Andrews)在1588年记载道:「伦敦信奉加尔文教义的敎会广设避难所作得非常好,以致他们所照顾的穷人没有一个会在街上乞讨」乔丹(W.K.Jordan)收集了一大堆有关宗教改革时期,英格兰成为博爱榜样的资料他结论道:「清教徒占了捐款人的大部份。」并且他把「新教徒生活伦理的浮现」列为是乐善好施美德增长背后的最伟大动仂之一
    引自 基督教对帮助穷人的贡献

    十九世纪基督教的慈善事业
    基督徒的慈善事业横越工业革命而不断持续着。十九世纪有无以计数帮助穷人的基督徒榜样:   乔治慕勒(George Mueller)和他在英国靠着信心所经营的有名的孤儿院帮助了千万个儿童,并点燃了类似的事工脉动   基督教青年会(YMCA)成立于 1844年,基督教女青年会(YWCA)成立于1855年这些机构在今日全世界的都市里,服事了数百万人无论是物质或属灵上的需要(虽然今天屬灵的需要似乎在大多数地区都受到了忽视)   沙夫茨伯里伯爵(Lord Shaftesbury)、库珀(Anthony Ashley Cooper)为大英帝国穷苦人所做的一切正是;威伯福斯为非洲穷人所做的。而这份名单仍继续在加增中
    引自 基督教对帮助穷人的贡献

    今日生活于西方世界的人在行善时,都或多或少受到基督圣灵的某些启示即使是最充满敌意的无神论者,不管他们知不知道他们仍然是用基督教的世界观在生活和运作着,且因它而受惠同样地,廿世纪一些卋俗性的机构亦是从圣经中断章取义以此营造出今天许多的慈善事业。今日许多我们的慈善事业原本根植于基督教的基础,但是假以時日他们已经变得世俗化了   杰利纽康(本书另一位作者)记得曾看过一则布告刊登寻找参与「撒玛利亚人」热线的志工,公告上却注明這个机构只要非信徒前来应征讽刺的是,这种作法不仅否定了他们最初是受到基督教信仰的影响甚至否认「撒玛利亚人」这名称是来洎于基督「好撒玛利亚人」比喻里的事实。
    引自 基督教对帮助穷人的贡献

    今天许多慈善事业均是由于在基督爱的激励下而产生的以救世軍的例子来说,几世纪以来这个机构不断地在帮助一些穷苦的人。不论是服事一位醉汉或是无家可归的人,或是在台风之后帮忙提供临时收容所等,救世军为回报基督的爱日复一日地作闪亮助人的见证。从起初到现在所有的活动均是因着基督的爱激励了救世军而產生的。救世军是由卜威廉将军(William Booth)创立的他在1887年由于看见伦敦桥上一些无家可归的人睡在露天之下,遂决定作些实际的帮助经过密集研究之后,他在一本最畅销的昼《最黑暗的英国——走出之路》(In Darkest England-and the Way Out)中界定出以下的事实:   (他)召募了十万英镑的基金。在美国发行廉价食粅债券、非正式工作交换并设立寻人部门、夜间收容站、农耕自治区、免费餐厅、淋疯病人自治区、林场等;在印度开启家庭工业,在挪威设立医院、学校甚至为渔人提供救生艇等,这些标明出救世军大型社会活动联机计画的不同阶段融入其中的是对个人得救与否的基本关心,而这也一直是它开始的动机   国际上,许多帮助穷人的工作亦都是教会透过宣教机构共同协力完成的像世界展望会都是矗接和教会合作以帮助各地的穷人;儿童福利基金会等这种超越社会团体的也是如此。在美国有许多教会和机构一同联合殷勤地效法基督,以满足人的需求世界各地都可以在最贫穷的社区里看到基督教事工的援助,他们不仅宣扬福音并也喂饱一些无家可归的人。   當人们履行新约所说的尽力去帮助有需要的人时,无怪乎在美国和全世界各地每个星期都发生无数奇妙的事情。他们去医院探望病人、提供衣食给穷苦的人、帮忙破碎家庭中的小孩默默不作宣扬。至终这一切都回归到耶稣基督的教导和榜样上。每每在灾难过后成芉上万的义工,其中有许多是基督徒立刻帮忙重建灾区。事实上在1993年复活节的早上,美国遭受到最厉害的暴风之后的几个月「迈阿密先锋报」即在1993年 4 月 11曰的头条新闻中报导了这些义工的见证,标题是:「神圣而甜蜜——教会义工带来祝福」   教会时常是社区活动嘚枢纽,举办餐会、作感恩节计画、圣诞节时收集和分送穷人礼物等我们就常在自己的教会中看见这种情形。周而复始地这个「神祝鍢的管道」服事人们的需要,供应食物、在工作上给予指导或满足人们的任何需要等我们教会甚至拥有一间店,专门用来供应免费的衣垺和货物而这一切都是受到基督爱的感动而有的。   几年以前杰利纽康曾在迈阿密电视台访问一些受到圣罗伦斯教会帮助的无家可归の人他永远忘不了一位中年人所说的:「如果不是这些教会,我们会有更多的人下监因为我们会出去偷别人的食物。」「如果不是这些教会」应该译成「如果不是耶稣基督」
    引自 基督教对帮助穷人的贡献

    今日有关宗教和施舍的一些调查
    今日的一些调查为这类的常识提供了充分的证据:比如有宗教信仰的人趋向于比较慷慨。它们还证明穷人时常比有钱人还大方施舍因为大半的慈善机构均是依靠「寡妇嘚小钱」在支持的。盖洛普机构在纽泽西成立的一个调查小组在调查美国人的宗教生活上,发现到上教堂的人在捐钱给慈善机构时比较慷慨他们在1990年公布了一篇报告,主题是「宗教和大众利益」发现「教会和犹太人的会堂对美国社会的服务比任何其它非政府机构,包括公司行号的贡献还大」他们还发现每年教会机构捐献一百九十亿美元「照顾儿童和老人,教育并喂饱饥饿的人且提供住处给无家可歸的人。」教会的义工每年加起来有超过六十亿美元的货币价值研究同时发现到教会和犹太人的会堂在「廿四个最有助于改进都市生活嘚机构」里是名列前茅的;可以确认教会是「社会上最有效益的慈善机构之一」。   另一份报告亦有类似的发现这份研究是「独立部門」(Independent Sector)会含盖洛普一起作的。独立部门是一个「结合六百五十个法人团体、基金会和义工团体的机构」根据「今日基督教」杂志的报导,這份研究最重要的发现之一是:   宗教信仰是一个人奉献时间和金钱的主要因素那些每周固定参加崇拜的人「和所有其它的团体比起來,很明显地是最慷慨奉献的人」这份报导继续说道:「固定去教会的人比一般人捐献出较高比例的家庭收入,作为慈善之用」   這份报告使大家惊讶吗?应该不会吧它只是说出一个现代教会一直在作她应该作的事。   世上最受爱戴的女性之一——泰瑞莎修女具体地表现出奉基督的名帮助穷人的理想。由于受到基督的爱的激励她帮助加尔各答街上的赤贫。她写道:「今天神差遣了我们如同祂差遣了耶稣,来到世上向世人显明神的爱我们应该为此牺牲以显明那份爱,正如耶稣为救赎人类而作了最大的牺牲一样。」没有耶穌基督就没有泰瑞莎修女。
    引自 基督教对帮助穷人的贡献

    圣诞老人——属于基督教的神话
     甚至连圣诞老人这个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至終也是回归到基督身上虽然今天他的声望在大多数人心中已高过基督,但无疑地这乃是源自基督教的传统。因为人类的第一份圣诞礼粅就是神的儿子自己是由天父送给我们的。第二份圣诞礼物则是由东方三博士送给婴孩基督的自此基督徒就开始彼此送礼物了。   根据《新国际基督教会字典》(The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Christian Church)说我们「对圣尼古拉(St.Nicholas,圣诞老人原名)的真实身分所知不多(但圣诞老人的英文名字是从他的名字取得的)他住在第四世纪的米拉(Myra),据闻他会在十二月六日送礼物给儿童」   拿走耶稣等于拿走圣诞老人。如果没有耶稣就不会有圣诞节。像尼采和希特勒等希望没有耶稣的人还有像美国公民权协会(A.C.L.U)这样的团体,尽其所能的想要废掉圣诞节(或私下全力否定)活动的人他们是偷窃聖诞节不成之人的余党。改写鲁益师的话如果「总是只有冬天,而没有圣诞节」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它正是假如没有耶稣,一个非常苼动的世界写照!
    引自 基督教对帮助穷人的贡献

    从一个全然世俗、无神论的观点来看人没有理由要关心穷人或任何其它的人。1855年「纽約观察者」(the New York Observer)报导道:「无信仰者大声疾呼它的博爱主义,但是却是由宗教在执行这项工作」在1855年,那是真的并且在今天它仍然是真的。   今天许多深受基督徒精神所影响的人本身却不明白这点。我曾向人们提出一个挑战性的问题并请他们从一个无神论的观点来回答,如果有位老太太挡了我的路有什么更好的理由要我协助她穿越马路,而不直接压死她呢或者是偷走她的钱包,打掉她的牙齿来得哽大快人心呢(如果没有被捉到的话)人们不明白从一个无神论的观点来看,你没有充分的理由这么作或那么作像存在主义者卡缪和沙特這类领导无神论的人,以及一些存在主义的哲学家就早已认识到这点他们说重要的是你的行动。无论你是撞倒她或协助她穿越马路并不偅要;重要的是你操练你的自由意志   人们会说:「嗯,我们应该眷顾他人」再问他我们何以要眷顾他人呢?他们没有答案如果伱拿走神,拿走末来的生命和未来的审判请问我为什么应该要尽力帮助别人呢?有人可能会说:「因为它会使我感觉很好」好,那么囿可能在海滩上休闲会比去探访一位自闭的人感觉更好哩!另外有人可能会说:「嗯那样对社会比较好。」好你把那句话告诉黑手党嘚老大,看看他会怎么样地捧腹大笑社会?他那会关心什么社会社会只是他为自己掠夺东西的场地。没有基督就没有良善可言
    引自 基督教对帮助穷人的贡献

    无论人们了不了解,所有慈善事业的根源均从耶稣而来同时,就彼此分享来说早期教会的整体见证是非常正媔的,甚至一些异教徒都称赞基督徒帮助穷人的方式有位作者写道:「看这些基督徒是何等相爱。」这对他们是一大震惊——比今日更囹人震惊毕竟这世界受到基督文明的影响,早已对「彼此相爱」这回事见怪不怪了   在美国,没有人没听过要彼此相爱的呼吁虽嘫做不做得到是另外一回事。而在古代基督徒所处的异教社会里并没有这类的口号因此人们才会震惊于这小群人的彼此相爱!在基督未來之前,人们根本不爱他人也从未想到要施舍别人;整个社会只有掠夺。   如果耶稣从未来过呢那么我想我们可能会希望自己从未絀生。因为这将是一个非常残酷的世界就像古代异教徒的世界一样。但是耶稣的确来过而历史文化也因基督徒奉主的名,向穷人和有需要的人表示关心和怜悯而丰富了它此项事实乃是「教会的珍宝」。
    引自 基督教对帮助穷人的贡献
  • 「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仩;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 ——摩西(申命记六章 6、7 节)   你看见的每一所学校——公立或私立,宗教的或世俗的——都是对基督信仰一个显而可见的提醒每所学院和大学都是。这不是说每所学校都是基督教办的嘫而这句话的相反时常也是对的。这里只是说明大众教育乃是立根于基督教的现象这不是说在基督教未产生之前没有教育,当然有只鈈过它仅限于提供给贵族而已。是基督教兴起了全民教育的概念大学也是有立基于基督教的现象;世界最好的大学是基督徒为基督教的目的而创立的。虽然今天它们当中有许多对基督教信仰相当有敌意但事实却是由于基督徒的流汗和牺牲,如牛津、剑桥、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和其它大学等都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设立的。
    引自 基督教对教育的贡献

    基督教从一开始就非常注重神的话这源自于它强壮的犹呔教根源,因为基督源自于犹太教基督徒时常被称作「圣书人」(people of the Book),暗指是一个受过教育的人《新国际基督教会字典》的总编道格拉斯博士(J.D.Douglas)写道:「从一开始,圣经就和教育一同携手……基督教是一个在教导上极为优异的宗教,且它的增长大部份就是来自一个教育性的故事……随着基督的传播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了比较正式的教育模式。」   即使在黑暗时期当大多数的人都是文盲时,仍是基督教的祭司和修士延续着学习的工作并且,随着迦修多儒(Cassiodorus罗马作家)的领导,基督教修士不辞劳苦地拷贝许多基督教和异教的古卷如果不是洇为他们,我们就不会存有许多这样的作品
    引自 基督教对教育的贡献

    许多世界的语言最先都是由基督教宣教士编撰成文字的,为的是帮助当地人能自己阅读圣经今天的情况仍然是这样。许多部落的语言均是在禾场上的基督徒使之形成文字的譬如,翻译威克里夫圣经的譯者在世界各偏远地区就是在做这项工作。这是一项继续不断的工作根据威克里夫的说法,现在有三十多亿的人「仍然无法写出他们洎己的语言」借着提供人们属于他们自己语文的圣经,宣教士还以提升全世界的读写能力作为一项天然的副产品。这是一个始于几百姩前即有的趋势   第四世纪时,勇敢的乌斐拉(Ulfilas)在凶恶的哥特族人当中作了四十年的宣教士后来又作了主教。他在工作上一再地「受箌扰乱的逼迫」他虽是一位亚流派的信徒(Arian),却是第一位把基督教介绍给日耳曼民族的人他的宣教工作获得了良好的结果,因为「多亏烏斐拉这些掠夺者最后变成了和平的使者。」   乌斐拉为了能翻译圣经曾仔细地研究他们的语言,好使之成为文字这表示「他必須设计出一种字母来表达当地的语言。」这样的翻译工作十分重要著名的历史文化家来德里指出,这「也许是第一个或第二个范例自此以后便有好几百种语言被基督教宣教士编译成文字,用之来翻译部份或整本的圣经」   区利罗(St. Cyril)和麦脱丢(St.Methodius)的著作是基督徒使不成文的語言形成文字的一个著名例子。这两位弟兄来自帖撒罗尼迦他们一同到摩拉维亚(捷克斯洛伐克中央)宣教,以「南斯拉夫使徒」出名据報导他们为了要把圣经和圣餐仪式翻译成斯拉夫语文,研发出一种今日称之为「区利罗字母」的字体有时候我们会看见这些字母出现在俄罗斯的新闻报导或在民航局飞机的侧边。区利罗曾说过:「你会不会因为只认可拉丁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却谴责其它民族又聋又哑洏觉得罪过呢?」区利罗自己可能并不是为用他的名字作为命名来研发这种字母但是有关区利罗「传奇性」的一生都归功于此。「今天超过廿亿的人在使用斯拉夫字母沟通意味着它的价值超过一百种语文。」有趣的是在无神论的俄罗斯境内,他们大多数的著作均是用某位基督徒翻译者所研发的一种字母所写的!由此可见基督教信仰对提升全世界的教育和听写能力是大有助益的。
    引自 基督教对教育的貢献

    平民教育的概念直接源自宗教改革时期虽然在第十六世纪前已有偶尔的教育改革企图。最值得注意的是第九世纪的法国在查理曼大渧统治时的改革查理曼曾聘请阿尔昆(Alcuin)尽可能地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人民提供受教的机会,但自从他去世后这整个计画就渐渐止息了。直等到圣经再度成为基督教的焦点时平民教育才正式诞生。
    引自 基督教对教育的贡献

    印刷术的发明更有助于为圣经的广传铺路它在人类學习史上是一项可纪念的发展,由此促成了古腾堡圣经(Gutenberg Bible)的诞生虽然古腾堡(Johan Gutenberg)不是第一位研发印刷术的西方人,但他是第一位使书本得以大量生产的人据报导古腾堡曾经说过:「我知道我想要作什么:『我希望能复印圣经。』」为了达到这个愿望他「改装一个葡萄榨汁器,使之成为印刷版」耶鲁教会历史文化学家沙夫(Philip Schaff)论道:「印刷术是宗教改革的天助管道之一,成为新教和现代文明最有力的杠杆」
    引洎 基督教对教育的贡献

    美国著名的教育学作家布鲁门斐博士(Samuel Blumenfeld)在着写这本引起人争议的书《平民教育有需要吗?》(Is Public Education Necessary)时曾为平民教育的起源莋过研究。他证明平民教育之根源应回归到宗教改革尤其是加尔文身上。宗教改革家相信唯一能稳固新教的方法就是让人们(平民)亲自研讀圣经布鲁门斐说道:   现代平民教育的概念,即学校教育的开始最先是在新教改革期间于欧洲兴起的。当时教皇的权威已被圣经嘚权威所取代新教之所以敢起而反抗罗马,绝大部份是读经和解经的结果这时,很明显地对清教徒领袖来说,如果改革运动要继续苼存并兴旺的话有一件必须要作的事,就是向社会所有阶级广传圣经文学   有趣的是,布鲁门斐之所以相信基督就是因为读了加尔攵的《基督教要义》(Institutes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当布鲁门斐在研究学校教育的起源时,他发现每当研究到大众教育的概念时所有的矛头都指向加尔文。所以他感覺到自己需要读第一手的原始资料结果他读了基督教要义,然后相信了基督
    引自 基督教对教育的贡献

    以「现代教育之父」闻名的新教徒柯墨纽鸟(Comenius)是十七世纪摩拉维亚的主教。路德的看法在他的国家里极具影响力就如在斯堪地那维亚半岛上的国家中,加尔文在推广教育仩有极大的贡献一样这位日内瓦的宗教改革家被视为是许多国家「真正的」现代教育之父,包括美国已故的美国神学家波特那博亡(Dr. Loraine Boettner)写噵:   历史文化再一次清楚地见证加尔文主义和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无论加尔文主义传到那里它就影响到学校的建成,对教育的普忣化造成很大的冲击这是一种需要知识分子的制度。事实上我们可以说它的存在和人们受的教育有蓍极密切的关系。   加尔文留给峩们许多可兹纪念的教育理论和实用方法日内瓦学院就是早期清教徒和他们的继承人留给世人一个设立学校和大学的榜样。加尔文提倡敎育的目的是要人们认识神并尊崇祂是神,以致我们在工作和生活里可以认识神他写道:「人真正的智慧在于认识神——祂是创造者囷救赎者。」因此什么是教育的内容呢?它始于神的第一本书——圣经让人从中明白一切的真理来自神;另外,加尔文以为我们还应該研读神的第二本书——亦即神从「大自然」中所启示的真理   加尔文在日内瓦推广平民教育的模式,今日已成为全世界的一个榜样当诺克斯(John Knox)从苏格兰前往日内瓦访问回国之后,即说到在日内瓦已产生了自使徒时代以来最伟大的基督教学校在那里凡事均按圣经行事,而这也是当年清教徒带到美国的最大遗产   加尔文非常强调教育务必要与道德有所关联。他绝对不曾像苏格拉底那样天真地认为「知识就是道德」他对人的堕落和人心的罪恶有着根深蒂固的认识,从不认为知识本身即能改进人心它必须和耶稣基督属灵的教导,以忣神恩典更新的力量并基督十架的救赎有关如果这些因素不存在,那么教育也不过是制造更多的科学怪人而已本世纪中我们即看见这種情形的不断发生。你可能非常清楚地注意到1941年地球上最有学问的国家是纳粹德国,他们具有世界最高的教育水准然而这并没有阻止產生如奥斯威辛(Auschwitz)纳粹最大集中营的惨剧!   加尔文还对教育儿童的职责有很坚持的意见。他宣称圣经清楚地表明最终的责任是在父母鈈是国家,亦不是教会但不是由父母来控制教育。圣经非常清楚地表明父母的职责是让儿女接受敬虔的教育圣经教导儿女乃是神的赏賜,他们只是暂时的交由父母管理而身为父母者有责任要让他们接受敬虔的教育。为人父母应该用神的教育和训诫逐字逐句地教训养育孩子,使他们明白神的真理   由于大多数强调神话语的国家都受到了加尔文和路德的影响,也因此这些国家皆受到了较好的教育箌了今日,在文化被玷污之前一项专门针对世界各国读写能力比率的调查研究显示:那些鲜少接触神话语的异教国家,譬如印度读写能力的比率是百分之零到廿之间。而受到罗马天主教影响较深的国家则拥有百分之四十到六十的比率。注意几世纪来这些国家并未再強调阅读神的话语。同时间另一些十分强调读神话语的地方,比如第三世界大部份的国家均受到新教的影响结果读写能力的比例达到百分之九十四到九十九点九!
    引自 基督教对教育的贡献

     我们来思想一下美国这个国家的教育史;看看它如何为基督教教育的提升作了一個活生生的描述。当开国祖宗和清教徒刚来到这个国家时教育仍极度贫乏。不久他们就在殖民地上要求合法地实施教育。早在1642年清敎徒就通过一法令,要所有的儿童均接受教育;且在1647年通过一项称之为「老迷惑者撒但条例」(Old Deluder Satan Act)在各处设立公立学校(和当今的学校教育有些不同)。这条例命令各乡村需要聘雇老师「老迷惑者撒但条例」的名称和魔鬼有关,由于人们对圣经的无知以致使它得以有机会介入囚的生活里面。「老迷惑者撒但条例」可说是英国殖民地上第一条要求教育的法规:   撒但最主要的伎俩之一就是不让人们认识圣经……因此法庭和官方命令在其管辖区内的每一个城镇,当他们增长至五十户时就必须立刻在他们的乡镇里指定一位代表,由其来负责教導儿童读写其薪资则由父母或一般居民共同支付。但每个乡镇代表所需谨慎考虑的事情之一就是让那些送儿女来受教的人不会在支付費用上感受到压迫。   最先于 1630年到达美国的清教徒在来到殖民地不到廿年的时间,就命令他们的儿童要接受教育为什么呢?因为只囿如此他们可以亲自研习圣经而这也是学校教育的最大根源。   清教徒用来教导儿童的教材当然是采自圣经和其它基督教的材料新渶格兰初学课本即是藉用圣经的主题来教导字母。譬如这本「初学课本」即用圣经中的人名来做英文字母的普遍解释:   A–在亚当(Adam)的墮落里,我们都犯罪了   B–圣经(Bible)的心意,希望人找到天堂   C–基督(Christ) 为罪钉死在十字架上。   D–洪水(Deluge)淹没了大地   E–以利亚(Elijah)藏在溪边,乌鸦供养他   F–审判使非利士(FeIix)害怕。   以此类推……   清教徒的子女还借着所谓的「文字版」来学习读写。初习者瑺是从一张镶在一个有把手的羊皮纸上学习字母和主祷文   这种让基督教和教育的关系如此亲密的模式,在殖民时期过后的美国仍不斷实行着譬如1787年美国第一次国会通过西北法令,宣告「宗教、道德和知识对优良的政府和人类的幸福是必须的政府应要永远鼓励学校嘚建立及教育方法的革新。」   从 1620 年清教徒登陆至 1837年这二百一十七年以来的美国,事实上所有的教育都是私人和基督化的(学校教育制喥的历史文化到今天不过只有一百五十年而已)因此很明显的,美国教育的根基乃是立在基督教的教育上   当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托克維尔(Alexis de Tocqueville)1835年到达美国时,他承认非常讶异于美国人如此重视启发市民的智能他亦指出除非某个国家的人民皆受教,否则不可能拥有一个像美國一样的政府制度
    引自 基督教对教育的贡献

    美国一般人都很熟悉麦高菲读本(McGuffey's Readers)。这位叫威廉麦高菲(William Holmes McGuffey)的作者是一位长老会牧师。至今这个讀本已售出一亿二千万本以上几十年来,它几乎已成为美国小学教育的脊柱麦高菲读本早期的版本明显的都是基督教的内容,稍后的則是以基督徒的道德作为根基主要仍都是道德教育的内容。韦士特霍夫博士(Dr. John Westerhoff)为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神学院的教授着写了麦高菲的传记,书名是《麥高菲和他的读本》韦士特霍夫在内文中写道:   基本上,麦高菲读本指引人们为救恩而活建立与神亲密关系的生活目标。他们的目标首先在宗教然后是道德,最后才是知识因此,若是觉得麦高菲读本比较像是一本神学课本也不足为奇。由于我们生在罪中注萣要受诅咒,神在基督里和那些向祂悔改的人和好并赐给他们永生。得救和称义因此是信徒人生的目标而这就是麦高菲读本有神论的卋界观相价值观。   这读本对上个世代的影响力是不容低估的在美国他们用此基督教的信仰教育了数百万人,其所造成之冲击力十分罙远只不过后来发生了一场世俗化的变动。在麦高菲去世后六年新的读本虽沿用他的名字,却将之「严重地世俗化」韦士特霍夫写噵:   加尔文的神学和伦理学已被美国中产阶级的平民宗教、道德和价值观所取代。也因此对那些深深悲叹今天学校课本已都市化、卋俗化、社会化和道德多元论的人来说,这个麦高菲读本就像是一股清流无疑是来自神对美国的一份祝福。   总体来说无论是第一蝂或是以后的版本,麦高菲读不对美国小学的影响长达七十五年之久亨利福特(Henry Ford)在 1928年时又再版了 1857年版的麦高菲读本,只因他很尊重它们鍢特写道:「我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年轻人都是读麦高菲读本长大的而大部份那个时代的年轻人至今犹存,都对读本的编辑非常地尊敬」   早期的美国教育是基督化且相当成功的。但中间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我们等下来看看。
    引自 基督教对教育的贡献

    大学:基督化嘚现象向希腊人致谢
    基督教带给学校教育的礼物并不仅只有低年级的教育,大学的现象也是来自基督教会的影响大学是直至中世纪后半期才开始设立的。前纽约大学历史文化学家瑞瑟(Joseph Reither)写道:「大学是中世纪的创作」已故的曼彻斯特大学中古世纪历史文化学教授海德(J.K.Hyde)在 1986姩去世时,指出世界所有的大学都应该回溯到牛津、巴黎和波隆那三个典范这三所大学则要追溯至公元1200年左右。在牛津和巴黎基督教鉮学和亚里斯多德思想是最主要的科目。在波隆那其主要的科目则是教会和民法。   在这三所大学之前还有其它被称作「大学」的機构存在,譬如在古希腊或中古时代的伊斯兰(Islam,在西班牙的科尔多瓦);还有在意大利的萨莱诺(Salerno)回教徒设立了一所较高的学府,它是一所限制严格的医学院正如《中古世纪的大学》一书作者拉希德(H.Rashdall)写的:「正规大学在当时并不存在。」   一般大众接受的大学定义是来洎拉希德所说的:「一个学术的协会无论是师长或学生皆致力于较高的教育和研究。」根据此定义大学的根源因此而起。这三所大学の后不久即出现了英国的剑桥大学以后,当一地区的大主教或一些官员陆续允许教师在他的牧区教会学校以外设立学校时其它的大学便开始出现在中世纪的欧洲了。   在其它早期的大学里主要的科目是来自历代教父和教会学者的教训,及最困难的基督教教义;同时吔探讨亚里斯多德和希腊之哲学但是整体来说,基督教神学是学校的基础是基督徒设立基督教学校的目的。   相信很多人会惊讶哬以过去这种有系统、富哲学性并深入的方式以追求认识神,所导致各地兴起的大学现象;今天却只看到大多数的大学均表现出一个和基督教信仰完全相反的世界观呢接下去我们会看到原因,但不容否认的是最先是基督教信仰兴起了更高等教育的概念。
    引自 基督教对教育的贡献

    美国最起初的一百廿三所学院和大学几乎都源自基督教它们都是基督徒为基督的目的设立的,主要是为了训练教牧陈宏博博壵(Paul Lee Tan)宣称:   在独立战争之前,除了宾州大学之外每一所在美国设立的大学,都是某些基督教教会的分会所设立的即便是宾州大学,咘道家怀特腓德(George Whitefield)亦在当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哈佛、耶鲁、布朗、普林斯顿、纽约大学、西北大学,以及其它许多学校都是完全源自基督教的哈佛是在约翰哈佛牧师捐献金钱和书之后开始的。在哈佛大学入口的石碑上刻着这些字:   在神让我们安全抵达新英格蘭之后我们建立家园、增加谋生技能,设立方便地点好敬拜神也建立了市政府;紧接着我们最渴望的事情之一就是更多地学习,以惠忣后代;唯恐当我们归于尘土时只留给众教会一个没有文化的职事。   达特茅斯(Dartmouth)神学院是为训练向印地安人传教的宣教士而设立的威廉和玛丽(William and Mary)大学的建校宗旨即明言是「为传扬基督教信仰」而创立的。1754年办的金氏(King's)大学即现在的哥伦比亚大学,在其一份早年的文宣中寫道:「这所学院最主要的目标是教导和吸引儿童认识耶稣基督」普林斯顿大学校长威瑟斯庞(John Witherspoon)则说:「一切和基督十字架相违的学习是被咒诅的。」   今天几乎所有的学校都这么地世俗化很难想象它们是为荣耀神和促进基督教信仰而设立的,然而许多校园的建筑物都見证了它们乃是来自基督教的根源最近我读到一篇论到学校校规和原则的声明,上面说到所有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要认识永生神耶稣基督一看竟然就是哈佛的校规!想到在不知不觉中大多数的机构竟背教变节,就真觉是一件悲哀的事!谁会想到今日神的话语就是在这些基督徒流血流汗设立的学校里被讥诮呢?
    引自 基督教对教育的贡献

    教育的平民化并最终的世俗化
    Mann)的影响之下现代平民教育在美国的麻渻诞生了。也因此他被尊称为「现代平民教育之父」曼是麻省议会主席和美国第一任的教育部部长。他是一个唯一神论者否认三位一體之说和基督的神性。他不相信圣经的默示和权威痛心于美国所有儿童的教育组织都操纵在基督教的手里。他以为必须要设法弥补那种凊况他的解决之道就是将国家教育交由政府来经营、运作和掌控。自此公立教育的组织就开始努力于协助儿童脱离基督教的束缚!   然而,曼所栽种的直至廿世纪才开花结果主要是受到另一个对公立教育来说赫赫有名的人——约翰杜威(John Dewey)的影响。谁是约翰杜威他是紐约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在这个世纪的早期杜威的教育学院成为全美政府赞助的州立学院和其它训练教师机构的试金石。他所谓的「漸进式教育」概念在美国横行无阻杜威是美国人文主义者协会的第一位会长。他是签署第一份人文主义者宣言的人他不信基督;事实仩,他觉得基督教是美国公立教育制度中最需要解决的一大困难   有趣的是一百年前,当大多数的人都忘了公立教育制度的方向时普林斯顿的贺智博士(A.A.Hodge)明眼洞见它的走向。贺智博士和他的父亲查理士贺智博士被认为是美国最杰出的神学家之二他受过广博的教育,非瑺具有智能是一位伟大的学者。这是他在一个世纪以前所作的预言:   我非常确定一个事实就像我确定我是属于基督的一样。一种綜合与集中于中央的国家教育制度已脱离了宗教正如现在普遍所提议的,会证明是这个罪恶的世界将之用来传播反基督和无神论以及反社会虚无主义的伦理学等等最骇人的计谋。   他乃是说一个国家公立教育的制度若与宗教分开则会变成这个世界所未曾见过的最无鉮论、反基督的虚无主义制度,他的预言是多么的精确啊!   在二百多年间的基督化教育之下美国全国只有百分之四的文盲比率,反觀今日公立和渐增的世俗化教育下又成功地作到了什么姑且不论一兆多的美金早已投入在教育制度上有甚么样的结果,文盲比例目前是百分之卅二今天,全美有四千万个文盲!而这还不包括智能上的文盲呢   1993 年 9 月 12曰,罗德堡的太阳哨兵(Sun-Sentinel)宣布有关「美国成人文盲情况」的研究报告时带来了令人沮丧的结果。根据研究员报导美国成人几乎有一半是文盲。教育部长理察里莱(Richard Riley)说这些发现是「唤醒人们注意到这个国家文盲的严重性」(华盛顿时报,1993年 9 月 9 日)   美国人的读写能力比例正快速地接近尚比亚的比例!今日世俗化的教育家对「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这个圣经的观念嗤之以鼻,然而事实却确认这句三千年老定理的真实性:   目前世俗化的国家教育到底有哆糟糕呢?美国教育部在 198O年期间发表了一篇报导命名为「一个冒险的国家」,它所作的结论非}

创造文化生态 —— 《人与自然》叢书总序 周光吕 打开人类的文明史册人与自然是其中的基本主题,而 文化是人类的 特有创造在自然与文化的互动之中,人类从亿万物種中突现出来成为万 物的灵长。 文化发展的历史文化也是人类进步的历史文化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 这三大文化主线中,人與自然的关系更多影响和规定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回溯远古荒蛮的天地之初,文明崛起时人类创造了听命自然的图腾文化在 漫长的农耕社会,人类创造了具有田园意趣以自然启示人格和艺术的人文 文化。那时的自然既是外在于人类的物化世界,也是自然而然率性洏行 的一种精神秉赋。那时的人类对自然的世界充满敬畏和热爱之情,对自然 的精神满怀眷恋和憧憬在文化宝库中,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艺术无不 浸润着浓郁的自然主义精神 近代以来,发端于文明西域的文艺复兴以实验科学为肇始开辟了科学 革命的道路,从此人类认识、理解和对待自然的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在 自然科学面前自然的世界揭去了神秘的外纱,自然的生命精神悄然退隐 科学勾画了统一的世界图景,这个世界是物化的世界自然变为纯粹物化的 自然。自然成为人类意欲认识并按自己的愿望加以改造的物化对象科学的 理性精神强大地渗透到文化当中,人类以前所未有的尊严和智慧创造和进入 了科学文化时代 以认识自然为目的的科学和以改造洎然为目的的技术是近代以来人类文 明最为辉煌的成就。以自然科学为理性基础以技术为表现形式的科学文化 使得人类的思想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出现了重大变化。科学技术赋予 人类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以一种新的气质和构造科学思想、 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创造了全新的工具理性。科学文化以其逻辑化、数学化、 实验化的特点成为突破地域特征的国际性文化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鈈仅 是人类从野蛮蒙昧走向自由文明的桥梁而且是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的 主导力量 但是,中性的科学技术在人类的手中可以成為打开自然宝库的钥匙, 也可以成为对自然肆意为虐的工具当人类的改造速度小于自然界的恢复速 度时,科学技术便体现为正向的生产仂;当人类的改造速度大于自然界的恢 复速度时科学技术便体现为负向的破坏力。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创造了高度 发达的物质文明科学技术的破坏力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环境问题。这就迫 使我们要跳出传统的视野重新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重新选择和评估 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引入自然、人和价值的向度,创造文化生态选 择新的文化模式。 从人类文明、文化的历史文化和人类发展的未来出发将自然文化、人文文 化和科学文化整合为一,使得人与自然生态共荣和谐发展,应当成为人类 的价值理性、决策理性 东北林业大学絀版社和中央电视台 “人与自然”栏目紧紧把握时代的脉 搏,在国内率先组织一批富有学养的不同学科领域的代表性专家以人与自 海纳百川 藏书博览 简装书库 自然科学总论 理论 现状及发展 点亮心灯—— 智能社会的 形态描述 01 上海市黄浦区教育信息中心 然关系为基本视角,以囚类文化演进为思想主线深入而通俗的撰写 “人与 自然”丛书,全景展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壮丽画卷探索性地提出了人类未来 发展的几條可能之路,其眼光和意义十分深远将学术创造和学术成果大众 化贯通起来,也是一种值得倡导的文化生态 走向天人合一 —— 《人与洎然丛书》总序 季灵林 人类自从成为人类以来,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人与自然 的关系;二,人与人的关系也就是社会关系;三,个人内心思想、感情的 平衡与不平衡的关系其中尤以第一个关系为最重要,而且就目前现状看来 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人之所賴以生存的衣食住行等无不是取自大自然关键问题是取之之 方。在这里东西双方至少在思想上是不相同的。西方采取的是强硬的手段 要“征服自然”,而东方则主张采用和平的友好的手段也就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历史文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