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的最后一个霸主是楚庄王吗?为什么随后是重生战国之天下霸主七雄?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为什么春秋后期的霸主都没成为战国七雄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春秋和战国时两个不同的时代,春秋的霸主怎么会成为战国时候的七雄呢?而且战国七雄指的是国家,不是七个人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因为战国七雄是七个人而不是国家。
春秋后期的霸主,你的意思应该是吴国,越国和晋国吧。吴王阖闾夫差,最终被越国灭国。越国勾践也称霸一时。但是后面长期的国家内部权利纷争使得国力大大减弱,最终被楚国轻易灭了。而长期称霸中原的晋国削弱不了贵族的权利和三分“韩赵魏”。 问为什么?这好像很难回答。这只是一种历史偶然性吧! 战国七雄是七个国家。而春秋五霸就是5个人。分别为齐桓公,宋襄公,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
扫描下载二维码正确教育旗下网站
网校:8299所
24小时更新:2825
总量:5721742

学年河南省淮阳县西城中学七年级历史导学课件: 第6课《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中华书局版上册)
学年河南省淮阳县西城中学七年级历史导学课件: 第6课《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中华书局版上册)
资料类别:
所属学科:
适用地区:
所属版本:
资料类型:暂无
下载扣点:2点
上传时间:
下载量:33次
文档大小:1.77M
所属资料:
内容简介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可能会显示内容不完整,请您查看完整文档内容。
卧薪尝胆 勾践是我国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
战国七雄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央 著名的纵横家 秦国:张仪 魏国:公孙衍 合 纵
六国之间,
南北联合,
共同抗秦 连横
秦远交近攻, 各个击破 当堂检测 1. 春秋五霸中最先取得霸主地位的是(
2.下列各项中,表明齐桓公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认的(
A、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
B、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C、周王派代表参加会盟
D、组建强大的军队 3.下列典故与春秋末年吴越争霸有关的是(
A、尊王攘夷
B、退避三舍
C、卧薪尝胆
D、纸上谈兵 4.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史实, 正确的是(
①管仲改革 ②城濮之战 ③勾践灭吴 ④齐桓公成为春秋霸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①④②③ 5.战国末期,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国强大攻势的战役是(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答案 1.C 2.C 3.C 4.D 5.D 葵丘会盟
公元前655年,周王室内讧,齐桓公联合诸侯保住太子郑的地位。不久,又拥立太子郑为王,即周襄王。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襄王派代表参加,对齐桓公极力表彰。这是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中最盛大的一次,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
成语 纸上谈兵: 【典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问鼎中原: 【典故】语出《左传·宣公三年》,大意是:楚庄王为讨伐外族入侵者来到洛阳,在周天子境内检阅军队。 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说: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周王朝定鼎中原,权力天赐。鼎的轻重不当询问。楚庄王问鼎,大有欲取周王朝天下而代之的意思,结果遭到定王使者王孙满的严词斥责。后来就把图谋篡夺王位叫做“问鼎”。
【典故】 春秋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比喻人反复无常,没有原则。亦比喻行踪不定或生活不安定。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春秋无义战”,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诸侯争霸使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少,加速破坏了王室的权威,旧的奴隶制逐步瓦解。
战国时期,战争的规模更大,战况更加的惨烈。战国末期,强大的秦国不断通过战争,兼并了东方各国的土地。秦国在争霸战争中越来越强大,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最终由秦王赢政统一了中国。
春秋诸侯齐首霸, 尊王攘夷管助他, 晋楚争霸在中原, 此时旧制如碎瓦。 战国七雄并立打, 桂棱马棱留史话。 长平战后秦无敌, 秦扫六合统天下。 第 6 课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西周灭亡 周 夏朝 商朝 周朝 西周 东周 春秋 战国
(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475— 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东迁 西、东周变化的对照表 名称
财力物力人口
天子与诸侯的关系
周王室直接管辖从镐京到洛邑方约千里的土地
王室直接管辖的军队多达14万人以上
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天子是政治上有最高的地位。
东周初年王室直接近辖的土地有方约600里的土地,往后越来越少。最后只有方约百里的土地。
平王东迁后,还有3万人。后来逐渐减少到只剩下几千人了
直辖的人口所剩无几,财力、物力、兵源减少
天子在政治上成了傀儡,不得不依靠强大的诸侯。
学习目标 1.记住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春秋时著名的霸主;三家分晋;战国七雄。 2.能解释齐桓公首先称霸的原因。 3.通过对齐国、晋国称霸的原因进行比较分析,认识到改革是诸侯国得以强大的根本原因。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历史特征 春秋 前770-前476 奴隶 制瓦解: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战国 前475-前221 封建制度形成:兼并战争更频繁,规模更大更残酷,有统一的趋势
——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前476年)
春秋时期,周天子不能对诸侯发号施令,一些随着经济发展逐渐强大的诸侯国起来争做霸主。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 ,谁势力强大,就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于是出现了春秋大国争霸的斗争。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另一说法: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一、春秋争霸 1、齐桓公称霸
齐桓公能首先称霸的原因?
自然条件: 依山背海,资源丰富
雄厚实力: 管仲改革,富国强兵
高明手段: 尊王攘夷,深得民心
2、宋襄公争霸 3、晋文公称霸
(1)晋文公的改革
(2)城濮之战
退避三舍 宋襄公争霸未成身先死 5、吴越争霸
越王勾践 4、晋楚争霸
晋楚争霸,持续了百余年。后来楚庄王打败晋 军,饮马黄河,做了中原霸主。
6、秦穆公称霸 秦穆公东进受阻,转而向西发展,独霸西戎。
——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前221年) 二、战国七雄---相互兼并 七国形成:
桂陵之战(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秦赵)(前260年) 三家分晋:赵、魏、韩 春秋原有的国家:齐(田氏代齐)
楚、秦、燕 预习检测 (一)春秋五霸 1、东周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时期。 2、春秋时期从公元前______年到公元前_______年,是我国奴隶制度的________时期。
3、春秋五霸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齐桓公用管仲“_______________”的谋略来发展齐国的势力;齐桓公霸业达到顶峰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战国七雄 1、战国时期从公元前______年到公元前_______年,是我国封建制度的_______时期。 2、战国七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桂陵之战又称_________,交战双方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4、公元前260年的秦赵_________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5、六国联合,共同抗秦,称为“ _________”;秦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称为“_________”。
5、城濮之战的时间___________,交战的双方:_______和________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到__________ 时,楚国大举进攻中原,当时中原的许多诸侯纷纷对楚国表示臣服,_________成为中原的霸主。 7、_________在位时,通过_________、_________使得秦国国力逐渐增强,后来成为了西部地区的霸主。
答案 (一)春秋五霸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是我国奴隶制度的瓦解时期。
3、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 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4、齐桓公用管仲“尊王攘夷”的谋略来发展齐国的势力;齐桓公霸业达到顶峰的标志葵丘会盟。
5、城濮之战的时间公元前632年,交战的双方:晋军和楚军影响:晋文公一跃成为中原的霸主。 6、到楚庄王 时,楚国大举进攻中原,当时中原的许多诸侯纷纷对楚国表示臣服,楚庄王成为中原的霸主。 7、秦穆公在位时,通过整顿内政、发展经济使得秦国国力逐渐增强,后来成为了西部地区的霸主。
(二)战国七雄 1、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 2、战国七雄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
3、桂陵之战又称围魏救赵,交战双方是齐军和魏军。 4、公元前260年的秦赵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5、六国联合,共同抗秦,称为“ 合纵”;秦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称为“连横”。
展示单元一:下面是小明在互联网上搜索到的一副春秋战国知识的系统图表,请你仔细研究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 (1)从图表上我们可以提炼出那些有效信息?(至少说出五条) (2)图表上有四次著名的战役,请你写出你所知道的与这些战役相关的成语。(至少三个) (3)图表中的(东南西北在中间),其中东南西北各代表战国时期一个诸侯国的位置,请分别说出相对应的诸侯国。
展示单元二:为什么六国的“合纵”策略经常 失败,秦国的“连横”策略常获成功?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
春秋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主要称霸的有五位;
战国时期,主要的诸侯国有七个,即齐、楚、燕、韩、赵、魏、秦;
我国是在公元前475年开始进入封建社会的;
春秋是我国奴隶社会的最后一个时期;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晋楚争霸的重要战役是城濮之战;
长平之战是秦赵之间进行的一次战役;
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是齐魏之间的著名战役; (2)退避三舍(城濮之战);围魏救赵(桂陵之战);纸上谈兵(长平之战) (3)东为齐国,南为楚国,西为秦国,北为燕国
展示单元一答案 展示单元二答案
“合纵”失败的原因是六国没有真正联合起来,都想牺牲别国保护自己;六国国力较弱,在与强秦斗争时相互观望,各有打算,再加上秦国从中挑拨离间。 “连横”是秦国远交近攻外交策略的体现,东方大国因眼前利益,没有损失者乐于接受。 春秋五霸 结果: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
预览已结束,如需查看所有内容,请下载资料!
对不起,此页暂时无法预览!
官方微信公共账号
资源库-微信公众号第8课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一、单项选择题;1、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A、楚庄王D、晋文公C、齐桓公D、越王勾践;2、城濮之战的作战双方是();A、吴和越B、晋和楚C、秦和赵D、齐和魏;3、晋国成为北方一大强国的主要原因是();A、晋文公有作为B、在城濮之战中取胜C、训练军队;4、战国之初,晋国分裂为();A、赵、魏、韩B、魏、齐、赵C、楚、齐、燕D、秦;
第8课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一、单项选择题
1、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
A、楚庄王D、晋文公C、齐桓公 D、越王勾践
2、城濮之战的作战双方是(
A、吴和越B、晋和楚C、秦和赵D、齐和魏
3、晋国成为北方一大强国的主要原因是(
A、晋文公有作为 B、在城濮之战中取胜 C、训练军队D、整顿内政,发展生产
4、战国之初,晋国分裂为()
A、赵、魏、韩 B、魏、齐、赵C、楚、齐、燕 D、秦飞韩、楚
5、下列战役中,围魏救赵的战役是(
A、牧野之战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6、战国七雄中位置最南和最北的是(
A、秦和齐B、楚和燕C、韩和齐D、秦和赵
7、下列人物中被称为纵横家的是(
①管仲②苏秦③孙膑④张仪
A、①③B、②④C、①③⑤D、④⑤
8、既是春秋五霸的霸主又是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
①楚国②晋国③齐国④吴国⑤燕国
A、①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D、④⑤
9、下列战役属于战国时期的是()
①涿鹿之战②桂陵之战③马陵之战④长平之战⑤城濮之战
A、①③④⑤B、②③④C、①②③D、④⑤
二、材料分析题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
(1)材料说的是哪个诸侯国称霸的事?
(2)这个诸侯国“霸诸侯”的背景是什么?
(3)这个诸侯国有哪些称霸的有利自然条件?
(4)管仲是怎样“相桓公”的?
(5)管仲“相桓公”取得了什么成果?
(6)桓公在称霸过程中提出了什么口号?
(7)桓公“霸诸侯”正式被周天子承认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11、战国时期,各诸侯连年交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战国时期的战争和春秋时期相比,有什么变化?
(2)如何评价战国时期的战争?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2、B 3、D 4、A
二、材料分析题
10、(1)齐国(2)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国的领导权,相 互征战,竞争“霸主”(3)领土广阔,盛产鱼、盐。(4)①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因地制宜,大开铁矿,发展渔盐业。②组织两万多人的常备军。(5)使齐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诸侯国,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6)“尊王攘夷”。(7)葵丘会盟。
11、(1)战争规模明显扩大,战争的目的也由争夺中间空旷地带和控制弱小国
家,变为消灭对方主力,给对方以毁灭性的打击
(2)一方面,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另一方面,战争使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有利于以后统一国家的建立。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练习
1.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
A. 确立时期B.发展时期C.繁荣时期 D.瓦解时期
2. 春秋时期,最先成为霸主的人是()
A.齐桓公B.宋襄公C.楚庄王D.秦穆公
3.晋楚争霸时,楚国的势力已发展到(
A. 长江流域B.渭水流域C.淮河流域D.黄河流域
4. 春秋时期同晋国争霸的诸侯国是()
A. 齐国B.吴国 C.楚国D.秦国
5.使用诱敌深入的战术打败敌手的著名战役是 ()
A. 牧野之战B.城濮之战C.长平之战D.马陵之战
6.为了发愤图强,立志雪耻而卧薪尝胆的诸侯王是()
A. 齐桓公B.楚庄王 C. 吴王阖间D.越王勾践
7.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是指()
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西周D.尧、舜、禹时期
8.战国初期,晋国分为三个国家,它们是()
A. 齐、韩、魏B.楚、燕、齐C.赵、魏、韩D.赵、魏、燕
9. 下列诸侯国中,既是“春秋五霸”,又属“战国七雄”之一的是()
A.齐国B.晋国C.吴国 D.越国
10.在围魏救赵的马陵之战中,指挥齐军打败魏军的军事家是()
A. 孙武B.孙膑C.伍子胥D.庞涓
11.东周分为______和_______两个时期,是我国________瓦解和_______形成的时期。
12.战国时期从_______年到________年。
13.公元前________年,秦、赵之间发生了空前激烈的_______,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了。
.下列典故与晋楚争霸有关的是()
A. 老马识途B.退避三舍C.卧薪尝胆D.尊王攘夷
15.下列诸侯国的都城地处黄河流域的是()
①郢②大梁③邯郸④临淄⑤咸阳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③④⑤
16.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
17.“战国七雄”并立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阅读下列材料: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史记? 周本纪第四》
(1)这段史料叙述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
(2)依据上述史料,概述当时的政治局势。
19. 诸侯争霸对社会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
1. D2.A3.D4.C 5.B 6.D7.B8.C9.A10.B
11.春秋战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12.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13.260长平之战
14.B15.B
16.(1)齐国是东方一个大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成强大的常备军,以“尊王攘夷”
为口号,扩充疆界,发展齐国势力。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17.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稍后,齐国大夫田氏,取代原来的国君,建立田氏齐国。这样就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七雄”并立的局面。
18.(1)春秋时期。
(2)周王室日益衰微,诸侯势力强大。
19.春秋时期的争霸和兼并战
争,给人民带来了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诸侯国逐渐减少,加快了统一步伐,出现了 一些较大的国家,促进了民族融合。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应用写作文书、专业论文、高等教育、各类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小学教育、75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练习题等内容。 
 第7课__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学案_教育学/心理学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主备人:廖昌军...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模拟试题20份文档
乘机安全小贴士 安全乘机指南 如何选择...  第7课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学案_韩语学习_外语学习_教育专区。第7课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 知道春秋五霸与战国...  第8课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导学案)班级 姓名 前言 1.春秋得名:因 史被称为...(连线。一定练习视图的能力) : 齐国 楚 山东 河北 大融合;因而有积极的一面...  第7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基础知识巩固(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_政史地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第7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基础知识巩固(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  9 日 第 7 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学习目标: 1.了解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 ...1 通过本课, 你 知道了什么 : 随堂练习: 一)填空 1.公元前 年, 周平王...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教学反思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教学反思...也就很顺利的完成了课后练习题。商鞅变法是 本课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分三...  第7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审核人: NO.7 班级:___姓名:___编制人 【学习目标】 1、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起止时间及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名称以及它们具体的 ...  东山中学 设计者: 高元玲 二次备课人: 使用时间: 教学方法 课时: 教学措施 时间 预设 2分 第 7 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2.识读地图,说出战国七雄并称及具体...  第6课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导学案_政史地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第6课学习目标...课堂练习 1.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朝代是: ( A.夏 A.齐桓公 B.商 C....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范文十篇】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范文一: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问:西周初年,周王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采取了什么政策?
在学生回答出“采取了分封制”后进一步引发其思考,是不是采取分封制,西周的统治就可以长治久安了呢?
西周末年(公元前771年),镐京被犬戎攻破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到洛阳,开始了东周的历史。周王室东迁后,王畿缩小,财源、兵源大大的减少,而且一天天的趋于枯竭,再没有力量支持原有的威风与尊严来驾驭各诸侯国。各封国于是产生自行扩张领土的野心,想享受周天子的待遇与统治一切的至高无上的权力。从此,诸侯国之间为了争夺领土和霸权,开始了旷日持久的战争。于是,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代。也就是说西周过后是东周,东周包括春秋、战国两个时期。(整理一下时间线索: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许多成语的来源也是春秋战国时期,老师说几个,看大家有没有听过或学过:老马识途、围魏救赵、一箭之仇、管鲍之交、退避三舍、一鸣惊人、纸上谈兵、问鼎中原、完璧归赵、东施效颦,,,,不知道没关系哈,我们在课本中将一一讲解。
板书:第七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我们先来看一下春秋时期是什么时候,大家看到书本第一个指目第一段。
板书:一、齐桓公称霸
板书:1、春秋五霸:
板A、春秋时期的起止时间: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问:为什么会被称为春秋,而不是冬夏什么的?
答:“春秋”源自于孔子根据鲁国国史整理修订成《春秋》一书,由于其记载的历史时期与一个客观时期的历史发展相当。所以历代史学家就把这个书名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
《战国策.燕策一》载苏秦的弟弟苏代说:“凡天下之战国七,而燕处弱焉。”当时就有战国的称谓,到西汉初年,战国这个名词还没有变化,西汉末年刘向编辑《战国策》开始把“战国”作为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名称(春秋时期鲁国的史官把当时各国的重大事件,按照年月日记载下来,一年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编写,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称为“春秋”。孔子根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孔子编订的《春秋》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BC722年]至鲁襄公十四年[BC541年]的大事。由于它所记历史的起止年代与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时期大体相当,所以历史学家就把《春秋》这个书名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为了叙事方便,春秋时期始于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的那一年[BC770年],止于BC476战国前夕。
春秋以后,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大诸侯国连年战争,时人称呼这七大国为“战国”。西汉末年,刘向编辑《战国策》一书时,开始把“战国”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名称。战国时期始于BC475年,止于BC221年。)
板B、春秋时期的历史特征:1、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2、强大的诸侯通过争夺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板C、诸侯争霸中先后出现了五个霸主: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提问:你还知道另一种说法吗?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板书:2、齐桓公称霸:
书本上第一句话说,齐桓公是春秋时期最先称霸的诸侯,(齐桓公,姓姜,名小白,那时候别人称他为公子小白)那为什么他能够成为最先称霸的诸侯呢?
大家把课本翻到P36,看到“春秋形势图”,我们一起来解读一下这幅图,看看他能告诉我们什么历史信息。
问:你认为五霸中地理位置最好的是谁?有哪些优越性?
答:齐国位于今山东北部;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为其争霸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基础。
板:A、地理位置
在群雄并起的年代,仅有经济上的优越条件是远远不够的。大家知道“一箭之仇”、“管鲍之交”的故事吗?
(一箭之仇:
很有才能的师傅。由于襄公荒淫无道,公元前686
子纠回国。管仲怕逃亡在莒国的公子小白因离齐国近,抢先回国夺到君位。所以经庄公同意,先带领一支人马去拦截公子小白。
果然,管仲的队伍急行到即墨附近时,发现公子小白正在赶往齐国,便上前说服他不要去。但是,小白坚持要去。于是管仲偷偷向小白射了一箭。管仲以为他已被射死,便不慌不忙地回鲁国去护送公子纠回齐国。不料,公子小白并未被射死,反而赶在管仲和公子纠之前回到了齐国都城,说服大臣们迎立公子小白为国君,这就是后来的齐桓公。于是,齐、鲁之间发生了战争。结果鲁军大败,只得答应齐国的条件,将公子纠逼死,又把管仲抓了起来。齐国的使者表示,管仲射过他们的国君,国君要报一箭之仇,非亲手杀了他不可,于是管仲被捆绑着,从鲁国押往齐国。行至绮乌,守卫边界的官员竟跪在地上,端饭给管仲吃,神情十分恭敬。等管仲吃好饭,他私下问道:“如果您到齐国后,侥幸没有被杀而得到任用,您将怎样报答我?”管仲回答道:“要是照你所说的那样我得到任用,我将要任用贤人,使用能人,评赏有功的人。我又怎么能拿什么来报答您呢?”
管仲被押到齐国都城后,鲍叔牙亲自前去迎接。后来齐桓公不仅没有对他报一箭之仇,反而任命他为相国,而鲍叔牙自愿当他的副手。)
大家现在把课本翻回来,看到有一个资料《论语》,我们看一下它的
内容,意思就是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之下,称霸诸侯,匡正天下,人民今天还能得到他的好处。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齐桓公最先称霸诸侯的一个重要原因: 板:B、雄厚实力——政治上任用管仲,改革内政
在齐桓公任用管仲,稳定内政后,为了使自己所做之事名正言顺,又提出一个口号,大家看到书本P35,告诉老师是什么口号:尊王攘夷。什么是尊王攘夷呢?大家看到书本下面小字的解释。齐桓公积极展开对外活动,一方面抵御少数民族的袭扰,一方面联合其他诸侯,共同抑制楚国北上。这样,齐桓公的实力、声威大增。这也是齐桓公称霸的一个原因:
板:C、高明的手段——尊王攘夷
板:时间:公元前651年
板:地点:葵丘
在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大家看一下地图,找一下葵丘在哪)举行诸侯盟会,宣告自己的霸主地位,完全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而周天子竟然派代表参加,这也说明当时齐桓公的势力非常大。
我们回过头来看一个问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个疑问呢?在五霸中,四霸都是什么什么公,只有楚国是楚庄王,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个指目,答案马上就会揭晓。
板书:二、问鼎中原
问:楚国是不是周初的分封国?(旨在联系旧知识点)
(不是。当周朝已有政府组织数百年之久时,楚部落还只是一个部落,
它是一个新兴的力量。所以说他并不是诸侯国之一,所以王是他自己封的)
楚国地处南方,物产也较丰富,实力不断发展,于是楚国君王也想称霸中原,不断北上,但是却遇到了北方大国——晋国的强有力抵抗。我们再看地图,看一下这时候的形势。(刚刚我们说齐国成为霸主,但是由于后面的一些君主统治的腐朽,地位在不断下降。)
晋文公是与齐桓公齐名的一个霸主,他做国君以后,发展生产,整顿内政,训练军队,晋国很快成为北方的一个强国,为霸主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基础。(晋文公的名字叫重耳,曾经被迫流亡各国。在经过卫国时,因为饥饿难耐,向一农夫讨饭,农夫随手从地上住了一把土给他,重耳想杀了农夫,这时他的随从狐偃劝住,并说:这是上天要赐予我们土地,拂过有望了。后来又流亡到齐国,收到齐桓公的救助,齐桓公还把女儿嫁给他。后辗转了几个国家,到了楚国,楚正值强
迎重耳,安置重耳居住在郢都,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与重耳共论天下,命自己的臣子与重耳的手下人时常切磋。
有一日,楚成王在酒宴中问重耳:“今日,我待你如何?”重耳答曰:“甚厚!”楚成王又问:“他日若你返国,将作何报答?”重耳思忖一会,答道:“
若” )当时楚国的势力已经发展到黄河流域。公元前632年,晋、楚在城濮相遇,双方爆发了著名的“城濮大战”,这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
晋楚争霸持续了百余年,后来到楚庄王时期,出国的实力更是大增,再一次北进中原,并产生了一个成语——问鼎中原。
问:还记得九鼎吗?你能从问鼎事件中读出何意?(旨在联系旧知识点,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九鼎,古代传说夏禹铸了九鼎,象征九州,成为夏、商、西周
三代传国的宝物。周王朝掌有它,是作为中国最高统治者的凭证。楚庄王问鼎有多重,是挑战王权,是暗示想取而代之。到前606年,楚庄王
王孙满说:“统治天下在乎德而不在乎鼎。”庄王很不服气地说:“你
不要依仗九鼎,
就足够做九鼎了。”王孙满说:
子有德,鼎虽小却重得难以转移;如果天子无德,鼎虽大却是轻而易动。周朝的国运还未完,鼎的轻重是不可以问的。”庄王无话可说。从此以后,人们就将企图夺取政权称为“问鼎”。) 问:其他诸侯国能否去“问鼎”?(旨在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
(其他诸侯国在理论上还是周王室的分封国,因此不能去“问鼎”)
问:你知道“九鼎”的去向吗?(旨在引起学生的兴趣)
(300年后的纪元3世纪,周王国最后一任王姬延在位,那时国土更小,政府更穷,姬延靠着借债度日,负债累累,无法支持。他就悄悄地把九鼎熔化,陆续出卖还账。等周王国被秦国灭掉时,九鼎已卖了个精光)
后来楚庄王的野心在再次北上与晋国的交战中得以实现,楚庄王成为霸主。
富国强兵的关键:
齐桓公:任用贤能,革新强国---革新
晋文公:遵守诺言,跃居霸主---诚信
楚庄王:改过自新,问鼎中原---努力
忍辱负重,雪耻复国--毅力越王勾践:
经过春秋时期长期的争霸战争,许多小的诸侯国被大国并吞了。
有的国家内部发生了变革,大权渐渐落在几个大夫手里。一向称为中原霸主的晋国,到了春秋末期,国君的权力也衰落了,实权由六家大夫(韩、赵、魏、智、范、中行)把持,其中又以韩、赵、魏、智四家最盛,后来,韩赵魏三家合理灭掉智废晋静公,将晋公室剩余土地全部瓜分,周天子(周威烈王)封三家为诸侯。
韩、赵、魏与原有的齐、楚、燕、秦并称为战国七雄,春秋时期进入了战国时期。
板书:三、合众连横
板书:1、时间: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2、战国七雄:韩赵魏楚燕齐秦(看地图,教学生记忆方法)
3、合众连横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更加频繁,各国除了使用武力外,还展开了政治、外交上的攻势,合众连横应运而生。
板:A、合纵:(阅读课本)从地理上看,秦国在西部,其它六国分布在东部,东西为横,南北为纵,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也就是说合众弱以攻一强。
板:B、连横:(阅读课本)秦国利用各国之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并在地图上指出“合纵”、“连横”的大致方向。) “合纵”、“连横”政策的中心——秦国,秦孝公即位,采用商鞅变法,国力大增(立木为信)
板:C、著名外交家,也是纵横家:如秦国的张仪(连横)、魏国的公孙衍等。苏秦(合纵)
六国合纵抗秦为何未成功?
(秦国用贿赂、威胁的手段破坏合纵,各个击破;五国间利益不一致,“朝秦暮楚”,立场不坚定)
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旨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师可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补充:小国林立;大国争霸;政变不断发生;不断有旧国灭亡,新国兴起;一次大战调整一次霸权;新生事物如雨后春笋,,,,总之,此时的社会主题是:动荡、变革、争霸。通过战争,一百多各诸侯国成了二十多个,到了战国时期变成了七雄,到最后的秦国一雄,这说明了从争霸到兼并,说明出现了从分裂到统一的趋势。
有人说,春秋战国时代把人们带进了战乱,对社会起了破坏的作用,延缓了历史的发展。有人说,春秋战国时代“在战斗中成长”,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你的观点如何呢?
(有延缓作用,更有推动作用。推动作用远远大于延缓作用。各国诸侯为了争霸的需要,竞相改革,发展经济,增强军事实力, 竞相重用人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文化的进步;同时,各诸侯国在战争中增进了民族融合。大国争霸、兼并的过程,也是国家趋于统一的过程。
消极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痛苦
加快了中国统一的步伐
积极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促进了民族融合
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1.长期残酷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严重灾难,造成百姓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
1. 许多弱小诸侯国被兼并,一些较强的诸侯国则更加强大
2. 对经济有破坏作用,也有促进作用。破坏,战争对于经济的破坏是很明显的。促进,是指各国统治者为了立于不败之地,总要实行改革,发展经济,以战胜敌人。
东周春秋和战国,
五霸七雄在其中:
五霸齐宋晋秦楚,
最先称霸齐桓公,
问鼎中原楚庄王,
退避三舍晋文公;
晋国分裂韩赵魏,
齐楚燕秦共七雄。
【课前预习】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34-35页“齐桓公称霸”一目的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东周分为______和______两个时期。春秋从______年至______年,战国从______年至______年。
2、春秋时期出现的“春秋五霸”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越的地理环境
3、齐桓公争霸的条件任用________为相,进行改革
提出_______________的口号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37-38页“合纵连横”一目的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并回答下列问
4、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称为破,称为
【课堂探究】(请同学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1、有人说春秋战国时代把人民带进了战乱,对社会起破坏作用,延缓了历史的发展;有
人说,春秋战国时期,在战斗中成长,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你认为呢?
2、四百多年间,由春秋初年的一百多个诸侯锐减到战国时期的七雄,这说明了什么?如果你是当时的预言家,你能预测战国以后的历史发展趋势吗?
3、你的疑点、难点:
【课后练兵】 A、必做题 一、选择题
1、春秋时期,最先成为霸主的是
) A.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请在下图方框中填出“战国七雄”的名称。
2、齐桓公能首先称霸的原因不包括
A.发展经济
B.尊王攘夷
C.改革内政
3、问鼎中原的诸侯国是
4、与“卧薪尝胆”这个成语有关的人物是
B. 吴王夫差
C.吴王阖闾
5、在春秋五霸中,霸业没有成的是
6、战国七雄”中位于东方的是
7、春秋时期,各国争霸战争不断。对此评价正确的有
①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种种灾难
②小国被灭,出现了一些大国,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③争霸过程中许多国家都以改革增强了自身的力量 ④争霸进一步削弱和瓦解了周王室的统治地位
D.卧薪尝胆
D.越王勾践
D.晋文公“
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请列举五个与春秋战国时期的事件和人物有关联的成语,并简要叙述其中一个成语的历史典故。
教学反思:
范文三: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1.春秋五霸
(1)时间:公元前770—前476年。
(2)背景:周天子失去了权势。
(3)主要人物: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公。 ..
最先称霸,任用管仲为相。 ..
口号:尊王攘夷
a.时间:公元前651年
葵丘会盟 b.意义:正式承认了齐桓公在中原的....
霸主地位。
a.东方大国,盛产鱼盐
齐桓公称霸原因 b.观众改革,国富民强
c.“尊王攘夷”策略正确 ......
②晋文公:公元前632年,晋国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国, 晋文公一跃成为霸主。(退避三舍)
③楚庄公:在邲大败晋国。(问鼎中原)
④宋襄公:彻底失败
⑤秦穆公:称霸西部
2.战国七雄
(1)时间:公元前475—前221年
(2)背景:晋国分裂成韩、赵、魏。
(3)主要国家:韩、赵、魏、齐、楚、燕、秦.............
①合纵: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 合纵连横 代表人物:苏秦
范文四:第7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NO.7 班级:____姓名:_______编制人
【学习目标】
1、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起止时间及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名称以及它们具体的地理位置。
2、掌握齐桓公能够称霸的原因及概况、晋楚争霸的史实。
3、了解战国时期三家分晋、合纵连横的史实。
【学习重点】春秋、战国的形势,齐桓公称霸。
【学习难点】合纵连横的含义及实质。
【学法指导】观察法、阅读法、比较法、讨论法。
【知识链接】你知道“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指哪些诸侯和哪些国家?
【学习过程】
一、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齐桓公称霸
1、 春秋时期:春秋时期从_______________至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诸侯争霸的原因和目的:________失去了往日的权势。________________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春秋五霸:春秋五霸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齐桓公首先称霸:_________当政以后,任用_______为相,注重_________,
__________,齐国很快富强起来。_________稳定______以后,提出______________的口号,积极开展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问鼎中原
1、晋楚争霸的原因:齐桓公称霸后,晋楚两国竞相效仿,实行改革,图谋霸业,两国矛盾日益尖锐,______向______扩张,却遇到北方大国——_____________。
2、 晋楚城濮大战:①时间_______________:②地点__________:③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晋文公一跃成为中原霸主。
3、 楚庄王称霸:楚庄王率兵北上,长驱直入_________所在的________、_______,并乘机向周王室询问___________
__,大有取代____________的架势。 知识点三:合纵连横
1、 战国时期:从公元前_________——_________年。
2、 三家分晋:战国初年,晋国分裂为_____、_______、_______三国。
3、 战国七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合纵:合纵指六国之间______________联合,共同抗_______。
5、 连横:连横指______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6、 纵横家: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有秦国的________和魏国的__________。
二、 合作探究
1、 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
2、齐桓公和晋文公能够称霸有何启示?
三、 课后小结
1、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 (
2、下列各项中,表明齐桓公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认的是 (
A、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
B、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C、周王派代表参加会盟
D、组建强大的军队
3、下列典故与春秋末年吴越争霸有关的是(
A、尊王攘夷
B、退避三舍
C、卧薪尝胆
D、纸上谈兵
4 、春秋时期同晋国争霸中原的是 (
5、电视剧《荆轲刺秦王》中的壮士荆轲是战国时哪国人(
6、战国初年,分裂成韩、赵、魏三国的是(
范文五:班级: 姓名: 小组: 编号: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了解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
2.知道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名称。
3.知道齐桓公称霸及其条件,晋楚争霸,晋分三家,合纵连横等历史事实。
4.从正反两方面分析春秋战国诸侯争霸战争的影响。
【预习检测】请你认真阅读教材34—35页“齐桓公称霸”一目的内容,回答1-4题:
1.春秋时期指的是______________年到_____________年。
★2.春秋五霸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秋时期,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
1)有优越的地理位置。
2)任用_______为相, 改革内政,发展经济.使齐国富强起来。
3)以〝_________________〞为口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
4)齐桓公称霸的标志是:公元前651年,在 举行诸侯会盟。
请认真阅读教材35页“问鼎中原”一目的内容,回答5-6题:
4.①晋楚争霸: 大战, 成为中原霸主。成语典故:
②楚庄王在 之战中问鼎中原。成语典故:
请认真阅读教材p37-p38 “合纵连横”一目的内容,回答7-11题:
5.战国时期:公元前 年至前 年
6.战国初年,晋国分裂成韩、 赵、 魏 三个国家。史称:
★7.战国七雄是指 、 、 、 、 、 、
8.什么是合纵、连横?
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是 。秦利用六国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称为 。结果:合纵被瓦解,秦国日益强大。著名的纵横家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重难点突破】(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1.当我们打开电视,看到伊拉克的炮火连天,看到巴勒斯坦的恐怖袭击,看到非洲的内战纷争,就会更加珍惜我们今天的和平安宁的生活。但是两千多年前的我国春秋时期,也是战乱不断。有人说,“春秋无义战”即春秋时期没有没有正义的战争,因为残酷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有人说,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加快了统一的步伐,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你如何看待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呢?
2.学习小组疑点、难点:
【归纳整理】
请你写出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名称。
【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
(一)选择题
1.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 )
2.关于春秋的争霸战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 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衰微 ② 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
③ 争霸的实质是获取周天子过去的政治、经济特权 ④ 争霸战争具有两面性
3. 问鼎中原的诸侯王是( )
4.下列历史事件或典故与成语“朝秦暮楚”有关的是( )
5.下列哪些国家既属于春秋五霸,又属于战国七雄?
a.齐国、秦国、晋国 b.齐国、秦国、楚国
6.某班手抄报设计历史辨析栏目中有下列四句话,请你找出反映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的句子
7.战国时期实行“连横”策略的是 ( )
(二)材料解析题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①上述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
②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③管仲相桓公有何结果?
课外延伸:1、请利用书本或者网络读读以下与春秋战国时期有关的成语故事:
管跑之交,老马识途,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三家分晋,朝秦暮楚,完璧归赵,围魏救赵,图穷匕首见,众横捭阖,孙庞斗智,远交近攻等。
2、记忆七雄方位的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范文六:7第7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预习目标】1.了解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2.知道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名称。
3.知道齐桓公称霸及其条件,晋楚争霸,晋分三家,合纵连横等历史事实。 【预习方法】阅读课文,完成预习目标。初步了解第7课。
【知识链接】九鼎,古代传说夏禹铸了九鼎,象征九州,成为夏、商、西周三代传国的宝物。周王朝掌有它,是作为中国最高统治者的凭证。楚国问鼎,是挑战王权,是暗示想取而代之。直至周王国最后一任王姬延在位,那时国土更小,政府更穷,姬延靠着借债度日,负债累累,无法支持。他就悄悄地把九鼎熔化,陆续出卖还账。等周王国被秦国灭掉时,九鼎已卖了个精光。
【学习目标】1.了解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2.知道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名称。
(一)选择题
1.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2.下列典故与春秋末年吴越争霸有关的是( )
A.尊王攘夷
B.退避三舍
C.卧薪尝胆
D.纸上谈兵 3. 问鼎中原的诸侯王是(
4.下列历史事件或典故与成语“朝秦暮楚”有关的是( )
A.围魏救赵
B.纸上谈兵
C.卧薪尝胆
D.“合纵”“连横” 5.下列哪些国家既属于春秋五霸,又属于战国七雄?
A.齐国、秦国、晋国
B.齐国、秦国、楚国 C.宋国、晋国、齐国
D.韩国、赵国、魏国 6.战国末期,合纵未能最终成功主要是因为(
A.秦国力量的强大
B.连横的策略更加灵活
C.合纵家的才能不行
D.各国都仅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 7.战国时期实行“连横”策略的是 (
D.魏国 (二)材料解析题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①上述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 ②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③管仲相桓公有何结果?
【培辅期望】
1、今日你需要培辅吗?要(
培辅教师评定:
2、培辅内容:
【自主反思】(每日反思)
我的收获:
我的不足:
“日清过关”训练题
范文七: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新阮店中心学校
基础知识: 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春秋的起迄年代;“春秋五霸”;春秋时期周王室的衰微;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与城濮之战;
战国时期的起迄年代;“战国七雄”;长平之战。
通过学生对齐国强大、称霸的过程的学习,让学生思考“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从而培养学生理解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对诸侯争霸战争的具体分析,使学生逐渐理解诸侯争霸的作用,认识诸侯争霸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在政治上的突出表现,虽然给劳动人民带来严重灾难,但具有加速统一步伐、促进民族融洽的积极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齐桓公称霸和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
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是难点。
教学方法:讲述法为主,兼用谈话、讨论、讲故事、图示等方法。
教学过程:
教师首先复习提问在前上一课中,我们学习了哪个朝代?这些朝代的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怎样?在学生能回答正确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并导入新课。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西周过了是东周。东周又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这是一个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
一、东周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特征
公元前770年,东周建立。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二、春秋五霸
1、诸侯争霸的实质
教师首先出示有关西、东周变化的对照表。
学生通过此表格的分析,对东周的衰落景象一清二楚,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东周初年,王室力量削弱,天子和诸侯的地位变化的理解。在学生看对照表的基础上,教师提问:诸侯争霸的实质是什么?估计学生能够说出表面原因,但是对深层次的原因概括不清,教师应进一步指出:春秋时期的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的资格,反而在政治、经济上依附于强大的诸侯。正是在周王室的日益衰微的背景下,诸侯争霸的热闹场面一场接一场地出现了。作为“天下共主”的周天子,虽然名存实亡,但是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权威,却是一些较大的诸侯国所朝思暮想的。于是,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贡赋,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政治特权和经济特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争当诸侯首领—霸主。这是诸侯争霸的原因,也是诸侯争霸的实质。
2、春秋五霸
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出春秋初期,诸侯国有100多个,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谁战胜了就召开各诸侯国会议,迫使大家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先后起来争霸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指出“春秋五霸”的另一种说法。)同时让学生在春秋列国形势土上画出“五霸”(实际应该为7个国家)的相应位置。
3、齐桓公称霸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齐桓公为什么能够首先称霸?
⑴齐在山东,得渔盐之利,富庶,为东方大国。
⑵齐桓公善于用人,任管仲为相。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齐国实现国富兵强。
⑶齐桓公依仗实力,有管仲谋略“尊王攘夷”,发展齐国势力。(东周初年,王室衰微,但天子以“天下共主”的名义,仍具有号召力。因此,一些强大的诸侯就利用王室这个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积极发展自己的势力。
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了顶峰。
4、晋楚争霸
在阅读教材之后,教师提出问题:晋楚争霸的关键之战是什么?晋文公称霸同齐桓公称霸相比,有什么相同之处?估计学生可以回答出城濮之战。教师先作介绍:晋国出动的兵力约2万人,楚国出动的兵力约4万人,结果却是晋胜楚败。所以,城濮之战在我国历史上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解释退避三舍这一成语的来源。)“齐桓公晋文公称霸有什么相同之处”关键要让学生明白齐、晋之所以可以成为霸主,其根本原因是两个国家的君主都进行了改革,使国家得以强壮。(吴越争霸:建议教师指导学生自己以讲故事的方式学习)
5、争霸战争的作用
教师提问:这么多争霸战争,会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什么影响?估计学生可能会回答出战争的破坏性,但对于战争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恐怕回答的不会很到位,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如:春秋开始的时候诸侯国林立,由于争霸战争到春秋末期只剩下为数不多的一些大国,这能说明些什么问题?(加快了统一的步伐)。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发言。
二、战国七雄
教师首先出示《战国形势土》边指图边向学生介绍战国七雄,建议教师按方位向学生介绍七个国家即齐楚秦燕赵魏韩,东西南北在中间。教师再提问:请同学对照《春秋列国形势图》后指出,在七雄中哪些国家是春秋时就存在的,而哪些国家是战国时新出现的?在学生正确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次指出:其实除了新出现韩赵魏之外,此时的齐国也与春秋时期的齐国有所不同了,教师讲解“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的事件。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把握,但是一定要强调长平之战的作用,即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对抗秦军的进攻了。
三、关于合纵连横
1、战国时代,除了使用武力之外,还有什么特点?
(各国还不断展开政治、外交上的攻势)
2、六国合纵抗秦为何未成功?
(秦国用贿赂、威胁的手段破坏合纵,各个击破;五国间利益不一致,“朝秦暮楚”,立场不坚定)
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旨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师可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补充:小国林立;大国争霸;政变不断发生;不断有旧国灭亡,新国兴起;一次大战调整一次霸权;新生事物如雨后春笋,,,,总之,此时的社会主题是:动荡、变革、争霸。
(旨在培养学生辩证的历史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
有人说,春秋战国时代把人们带进了战乱,对社会起了破坏的作用,延缓了历史的发展。有人说,春秋战国时代“在战斗中成长”,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你的观点如何呢?
(观点相同的同学组成一组,两小组之间展开辩论。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有延缓作用,更有推动作用。推动作用远远大于延缓作用。各国为了争霸的需要,竞相改革,发展经济,增强军事实力,竞相重用人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文化的进步。同时在战争中增进了民族融合。大国争霸、兼并的过程,也是国家趋于统一的过程。
轻松五分钟
(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按照小组的顺序,每组说出一条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成语典故,不许重复、不许间断,如间断重复,即被淘汰。看哪些组获胜。
如学生说的不全,教师可补充:老马识途、卧薪尝胆、围魏救赵、朝秦暮楚、一鸣惊人、负荆请罪、退避三合、完璧归赵、纸上谈兵、毛遂自荐、一鼓作气、管鲍之交、东施效颦,,,,
给你一个挑战
(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请一同学在大屏幕上填充完成“战国七雄”方位图。
我们一起来接受一个挑战:设计战国七雄方位歌谣,看谁设计的歌谣既准确,又方便记忆。老师也参与设计。
设计完的用实物投影展示给大家,老师的作品也参与展示,并一起进行点评。对优秀的作品,给以鼓励。
(教师的设计如下:齐、楚、秦、燕,东南西北分四方,赵、魏、韩,从北到南居中央)
(旨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别人,并充分发挥互评的作用)
把收集到的成语故事或改写成剧本,或画成图画,贴到“历史学习留言板”上。教师多作业情况进行打分,计入个人档案。
范文八:〖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了解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掌握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晋分三家,合纵连横的历史事实,从地图中找出春秋五霸及战国七雄的具体地理位置,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收集、阅读、讲解有关争霸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识图了解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名称及具体地理位置,思考地图上形势发生变化的原因并做出适当的解释;通过查阅资料、收集成语、讲有关争霸的故事,如老马识途、卧薪尝胆、围魏救赵、朝秦暮楚等故事,归纳出争霸胜负的主要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和讲述退避三舍、卧薪尝胆、朝秦暮楚等故事,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学习立志、勤奋、持之以恒的优良品质。
〖重点与难点〗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斗争,培养历史学习的兴趣;分析争霸斗争的胜负因素。
〖教学过程〗
导入:出示西周社会网络示意图,复习提问:这是西周的什么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周王与诸侯的关系是怎样的?
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历史进入了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争霸斗争成为时代特征。
一、 齐桓公称霸:
1. 春秋五霸:
春秋时期的起止时间:前770年~~前476年。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春秋名称的由来。
提问: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的关系为何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指导学生回答,帮助理解诸侯争霸的目的,成为霸主,就可以在政治上号令诸侯,在经济上从小的诸侯国榨取财物。所以诸侯争霸的实质是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享受的政治、经济特权。
诸侯争霸中先后出现了五个霸主: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提问:你还知道另一种说法吗?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2. 齐桓公称霸:
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最早称霸的诸侯。指导学生观察《春秋形势图》,提出问题:你认为五霸中地理位置最好的是谁?有哪些优越性?
指导学生回答问题。齐国位于今山东北部;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为其争霸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基础。
在群雄并起的年代,仅有经济上的优越条件是远远不够的。大家知道“一箭之仇”、“管鲍之交”的故事吗?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的成语故事?
在此基础之上,齐桓公当政后,为加强齐国的实力还采取了其它的一些措施,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进行归纳:在政治上重用管仲,改革内政;在外交上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经过这些措施,齐国在政治上、经济上、外交上的实力逐渐强大起来,在诸侯中树立了强大的威信。
归纳知识点:前651年,葵丘会盟。
齐桓公大会诸侯,周天子也派代表参加了会议,齐桓公的霸主地位确立了。
二、 问鼎中原:
晋文公是与齐桓公齐名的一个霸主,他做国君以后,发展生产,整顿内政,训练军队,晋国很快成为北方的一个强国,为霸主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当时楚国的势力已经发展到
黄河流域。前7世纪后期,双方爆发了著名的“城濮大战”,这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
鼓励学生讲述“退避三舍”的故事。
晋楚争霸持续了百余年,后来楚庄王北进中原,长驱直入周天子所在的伊水、洛水流域,并乘机向周王室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看插图《楚国王子午鼎》,提问:九鼎代表了什么含义?
楚庄王大有取代周天子地位的架势,后来楚庄王的野心在再次北上与晋国的交战中得以实现,楚庄王成为霸主。
鼓励学生阅读课文小字部分,了解宋襄公、秦穆公的争霸活动,以及吴越两国的争霸经过,“卧薪尝胆”的故事。
三、合纵连横:
归纳知识点:前475~~221年,战国时期。
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与原有的齐、楚、燕、齐并称“战国七雄”。指导学生观察《战国形势图》,明确七国的地理位置。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更加频繁,各国除了使用武力外,还展开了政治、外交上的攻势,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归纳出“合纵”、“连横”的含义,并在地图上指出“合纵”、“连横”的大致方向。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合纵”、“连横”政策的中心是秦国,了解这一时期的著名外交家,也是纵横家,:如秦国的张仪、魏国的公孙衍等。
“合纵连横”政策结果怎样呢?
学生讲述“朝秦暮楚”的成语故事,了解秦国的实力逐渐壮大,为后来秦灭六国打下基础。
小结:指导学生完成课后材料阅读。
教案点评: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发动学生准备成语故事并进行课堂展示的方法,营造出活泼的教学氛围。同时,通过教师的启发式的提问,使学生通过讨论来理解争霸战争的原因、胜负决定因素以及历史作用。整个教学过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由于,形式活泼,内容有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提高。
1、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国家众多,分裂趋势加剧
b、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1.氏族公社分为_______和________两个阶段。长江流域的______和黄河流域的______是______时期繁荣时期的典型。
2.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已普遍使用__________石器。这个时代称为_________时代。
3.大渡口文化遗址是在.省发现的。这时已进入了_______氏族公社的中晚期。________已是主要的生产事业。制陶工艺显著进步,有了______陶和_______陶。_______在生产部门中逐渐居于主导地位。
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距今年代是(
a.约五六千年
b.约一万八千年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粟的种植始于(
a.山顶洞人时期
b.半坡氏族时期
3.已有贵贱贫富之分的原始居民是(
b.山顶洞人
答案:1.a 2.b 3.d
观察下图,请回答:
①这是什么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
②请说明这一时期的居民在生活方面比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有了哪些进步?
①是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
②说明这一时期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的生活。
范文九:《第8课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内容,完成表格,了解春秋五霸是谁、称霸的原因、历史典故,总结春秋时期的特点。
2、通过对比春秋战国的不同,总结春秋战国的特点。 重点: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 难点: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
学习过程:
温故知新:1、总结西周的历史要点。 西周的建立: 西周的强盛
由盛转衰: 西周的灭亡:
灭亡的原因:
2、请你把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的更替顺序标注在时间轴上。
任务一:探索发现——春秋五霸
方法:阅读课本p40—42页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评价:叫号回答,组间评价,正确的+1
任务二:深入思考——春秋时期的社会有什么特点?
方法:结合课本p40-42页内容,小组内交流讨论,写在导学案上。 时间:2分钟
评价:叫号答,其他小组注意倾听,并给与评价。+2分
任务三:闻名于世——列举战国七雄?对比40、43页的两幅地图,战国七雄是怎样形成的?
方法:阅读课本p42,认真思考,勾划在课本上。 时间:1分钟 评价:抢答
任务四:拓展训练——战国时期的战争有何特点?著名的战役有哪几个?介绍几个你熟悉的军事家、政治家的故事吧——田忌赛马的故事。
方法:阅读课本p42,认真思考,勾划在课本上。 时间:3分钟
评价:积极回答,要求大方、大声+2分
任务五:总结规律——结合课本内容和上述任务,总结战国时期的特点。
方法:结合课本p40-42页内容,小组内交流讨论,写在导学案上。 时间:2分钟
评价:叫号答,其他小组注意倾听,并给与评价。+2分
知识链接——管鲍之交
从前,齐国有一对好的朋友,一个叫管仲,另外一个叫鲍叔牙。 年轻
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做生意的时候,因为管仲没有钱,所以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拿出来投资的。可是,当赚了钱以后,管仲却拿的比鲍叔牙还多,鲍叔牙的仆人看了就说:“这个管仲真奇怪,本钱拿的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的比我们主人还多!”鲍叔牙却对仆人说:“不可以这么说!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没有关系的。”有一次,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大家就骂管仲说:“管仲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你们误会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他的命去照顾老母亲呀!”管仲听到之后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可是鲍叔牙呀!”后来,齐国的国王死掉了,公子诸(zhū)当上了国王,诸每天吃喝玩乐不做事,鲍叔牙预感齐国一定会发生内乱,就带着公子小白逃到莒(jìng)国,管仲则带着公子纠(jiū)逃到鲁国。
不久之后,齐王诸被人杀死,齐国真的发生了内乱,管仲想杀掉小白,让纠能顺利当上国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时候,把箭射偏了,射到了小白的裤腰,小白没死。后来,鲍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纠还早回到齐国,小白就当上了齐国的国王。 小白当上国王以后,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对小白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才对呀!”小白一听:“管仲要杀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鲍叔牙却说:“这不能怪他,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纠才这么做的呀!”小白听了鲍叔牙的话,请管仲回来当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帮小白把齐国治理的非常好呢!
管仲说:"我当初贫穷时,曾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钱财,自己多拿,鲍叔不认为我贪财,他知道我贫穷啊!我曾经替鲍叔办事,结果使他处境更难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利有不利。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被国君辞退,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能,他知道我没有遇到时机。我曾经三次作战,三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怯,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亲。公子纠失败了,召忽为之而死,我却被囚受辱,鲍叔不认为我不懂得羞耻,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而是以功名没有显露于天下为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范文十:第7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知道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并掌握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三家分晋、合纵连横的史实。
填充“春秋形势图”“战国形势图”,并结合地图讲解有关史实,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收集、整理、叙述有关资料、成语典故,增强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及表述能力。
过程与方法
课前查找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资料,初步培养收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 本课采用自学汇报式和质疑问题式相结合的方法,小组有选择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和质疑的能力。
根据史实,总结出此时的社会主题,并采用辩论的方式,进一步明确春秋战国时期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现
通过收集有关成语典故,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
通过一些问题的设置,引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
明白国家强大的基础是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更离不开人才的使用。 教学重点:
体味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乐趣,再现这段历史,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
教学难点:
从史实中体会、分析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查阅相关资料,为学生提供相关书目及网站。
预测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应对策略。
制做本课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本课。
查阅与本课相关的资料。
每人收集一条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成语典故。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
1、公元前21世纪—前770年,我国经历了哪几个朝代?
2、西周初年,周王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采取了什么政策?
在学生回答出“采取了分封制”后进一步引发其思考,是不是采取分封制,西周的统治就可以长治久安了呢?
西周末年,镐京被犬戎攻破后,平王把都城迁到洛阳,开始了东周的历史。周王室东迁后,王畿缩小,财源、兵源大大的减少,而且一天天的趋于枯竭,再没有力量支持原有的威风与尊严。各封国于是产生自行扩张领土的野心。从此,诸侯国之间为了争夺领土和霸权,开始了旷日持久的战争。于是,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代。(板书课题)
教师交待: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春秋”与“战国”名称的由来。 请同学们根据预习情况完成如下内容,并请一同学用电脑把文字编辑在屏幕上:春秋
战国 战国七雄:
教师与同学们一起确定本节课研究的内容:
齐桓公称霸及其他四霸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选择感兴趣的主题,一起研究学习后,进行汇报。
教师提出如下要求:
(1)列出本组的汇报提纲;
(2)组长组织本组汇报;
(3)组员根据提纲进行汇报的分工;
(4)汇报形式自行选择,如成语故事、历史短剧等;
(5)根据本组选择的内容设计一组问题,测试一下其他组对该内容的掌握情况;
(6)其他组可就此内容向该组同学质疑。
给大家时间分头学习、研究、准备。
汇报开始:
(老师为之提供“春秋形势图”“战国形势图”、实物展台)
(1)小组自告奋勇进行汇报,并把汇报提纲编辑在大屏幕上;
(2)小组汇报完后,研究相同主题的小组给以补充,并介绍本纪设计的汇报
(3)结合老师提的要求,大家对该组的汇报情况进行点评;
(4)其他组质疑;
(5)展示本纪设计的问题,其他组成员回答。
教师事先设计一组问题,参与大家的质疑活动。如果学生在质疑活动中涉及到以下问题,教师可不予考虑,如没有涉及,教师再结合此环节进行补充。(此过程旨在对学生的质疑活动给以补充)
设计问题如下:
一、关于齐桓公称霸
1、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旨在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第一,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提倡节俭,发展生产,还改革军事,这些措施,使齐国很快国富兵强,具有争霸的雄厚实力;第二,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借“尊王”之客,行争霸之实。第三,齐国在山东北部,背山面海,拥有山海渔盐之利,经济富裕,这为其争霸提供了有利的物质条件。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举行会盟,连周天子也派人参加,齐桓公正式成为中原霸主)
2、请同学们看以下的史料: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主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右衽矣。”
——《论语》
阅后请回答: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旨在培养同学们对史料的分析能力)(意思是: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天下,百姓至今仍受其恩惠。若没有管仲,我们大概要披散头发,左开衣襟,成为夷狄统治下的老百姓了。于此可见,齐桓公的霸业对华夏文明的继续发展,有特殊意义)
3、可不可以说齐桓公的霸业就是管仲的霸业?
你认为他俩谁的作用更大?(旨在考察学生对历史的深刻分析,体会欲成就大业,需重用人才,及一代霸主的胸襟)
可以有两种观点:(1)齐桓公的作用更大,因他有雄才大略,重用管仲等人才;(2)管仲作用更大,因为他辅佐齐桓公,制定正确的策略,进行改革。
4、你对齐桓公称霸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旨在使学生对历史产生认同感,学以致用)
(教师可小结:经济建设才是根本,军事力量的强大是必由之路,“尊王攘夷”——讲究策略,重用人才等)
二、问鼎中原
1、楚国是不是周初的分封国?(旨在联系旧知识点)
(不是。当周朝已有政府组织数百年之久时,楚部落还只是一个部落,它是一个新兴的力量)
2、还记得九鼎吗?你能从问鼎事件中读出何意?(旨在联系旧知识点,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九鼎,古代传说夏禹铸了九鼎,象征九州,成为夏、商、西周三代传国的宝物。周王朝掌有它,是作为中国最高统治者的凭证。楚国问鼎,是挑战王权,是暗示想取而代之)
3、其他诸侯国能否去“问鼎”?(旨在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
(其他诸侯国在理论上还是周王室的分封国,因此不能去“问鼎”)
4、你知道“九鼎”的去向吗?(旨在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百年后的纪元三世纪,周王国最后一任王姬延在位,那时国土更小,政府更穷,姬延靠着借债度日,负债累累,无法支持。他就悄悄的把九鼎熔化,陆续出卖还账。等周王国被秦国灭掉时,九鼎已卖了个精光)
5、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教师可酌情补充宋囊公争霸失败、秦穆公西霸及南方吴越争霸等基本情况。
三、合纵连横
1、战国时代,除了使用武力之外,还有什么特点?
(各国还不断展开政治、外交上的攻势)
2、六国合纵抗秦为何未成功?
(秦国用贿赂、威胁的手段破坏合纵,各个击破;五国间利益不一致,“朝秦暮楚”,立场不坚定)
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旨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师可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补充:小国林立;大国争霸;政变不断发生;不断有旧国灭亡,新国兴起;一次大战调整一次霸权;新生事物如雨后春笋……总之,此时的社会主题是:动荡、变革、争霸。
(旨在培养学生辩证的历史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
有人说,春秋战国时代把人们带进了战乱,对社会起了破坏的作用,延缓了历史的发展。有人说,春秋战国时代“在战斗中成长”,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你的观点如何呢?
(观点相同的同学组成一组,两小组之间展开辩论。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有延缓作用,更有推动作用。推动作用远远大于延缓作用。各国为了争霸的需要,竞相改革,发展经济,增强军事实力,竞相重用人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文化的进步。同时在战争中增进了民族融合。
大国争霸、兼并的过程,也是国家趋于统一的过程。
轻松五分钟
(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按照小组的顺序,每组说出一条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成语典故,不许重复、不许间断,如间断重复,即被淘汰。看哪些组获胜。
如学生说的不全,教师可补充:老马识途、卧薪尝胆、围魏救赵、朝秦暮楚、一鸣惊人、负荆请罪、退避三合、完璧归赵、纸上谈兵、毛遂自荐、一鼓作气、管鲍之交、东施效颦……
给你一个挑战
(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请一同学在大屏幕上填充完成“战国七雄”方位图。
我们一起来接受一个挑战:设计战国七雄方位歌谣,看谁设计的歌谣既准确,又方便记忆。老师也参与设计。
设计完的用实物投影展示给大家,老师的作品也参与展示,并一起进行点评。对优秀的作品,给以鼓励。
(教师的设计如下:齐、楚、秦、燕,东南西北分四方,赵、魏、韩,从北到南居中央)
(旨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别人,并充分发挥互评的作用)
教师对同学们的回放没有涉及到的内容可引导补充。例如发言最积极的是谁?问题提得最多、最好的是谁?哪个小组组织的汇报最精彩?谁的“战国七雄歌谣”设计得最有创意?等等。
把收集到的成语故事或改写成剧本,或画成图画,贴到“历史学习留言板”上。教师多作业情况进行打分,计入个人档案。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