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信念原文选文采用了对比手法,结合原文,说说怎样进行对比

《文言文比较阅读答案》_精选优秀范文十篇
文言文比较阅读答案
文言文比较阅读答案
范文一:《桃花源记》比较阅读练习【附答案】(一)1. (3)有的人(4)这或此2.B
3. (2)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4. 赋繁役重,官吏贪求。表达了作者对和平、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也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二】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3.例如:《红楼梦》曹雪芹4.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就看见一座山5.“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6.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朗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陋室铭》比较阅读【附答案】:(一)1.(1)出名、著名(2)是身体劳累(3)经营、谋求(4)更2.(2)王欢坚守志向更加牢固,终于成为一位饱学的大儒。3.不简陋,因为居室环境雅,生活 情趣雅,主人品德高尚。4.甲文刘禹锡甘居陋室,情趣高雅,怡然自得。乙文王欢甘守贫困,专心治学,终有所成。【二】1.桌子
2.我稍作修理,让它不能从上面漏土漏雨。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庭阶寂寂或万籁有声。对比。4.示例一:我很欣赏文中作者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生活中人们往往面临种种诱惑,只要能像作者那样保持淡泊的心境,就一定提高自身的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示例二:我不赞成文中作者的人生态度。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哪来的精神享受?何况,人生在世,就应该轰轰烈烈创造一番事业,为社会做贡献。周敦颐《爱莲说》李绅《寒松赋》比较阅读答案9.答案: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连词,表示修饰关系。③亲近而不庄重。④使(雪)停止。评分:每两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10.答案:寒松笔直的树干撑起茂密旺盛的树冠,昂首挺立,生机盎然;坚韧恭肃的树枝,苍翠茂密,遒劲有力。依靠层层山峦生长的寒松与高天白云携手挽臂,掩映成趣;隐居幽静山涧的寒松积聚着雾霭,收藏着烟霞,氤氲迷离,如诗如画。评分:联想想象合理,描写具体,语句通顺。共2分。11.答案:因为莲具有纯洁、正直、雅致的个性特征。寄寓了作者对君子品德的追求。因为寒松具有坚韧耐寒、忠贞不移的品格。隐寓了作者坚守节操、执着追求的精神气度。评分:对喜欢莲、寒松原因的分析各占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初中《核舟记》周辉《刻木巧匠》文言文比较阅读 参考答案:18.(1)极像(2)神色平静(3)都具备,都具有(4)相对饮酒(5)机关。(共4分,每个1分,得满4分为止)19.(1)都能就着(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2)一个(这样的)船必须要一两白金,喜欢多事的人竞相争着买木舟。(共4分,每句2分。关键字词翻译错1处扣1分,错满两处该句不得分,译文中有个别字词写错可忽略不计)20.(1)《核舟记》通篇是对核舟的正面描写且描写详细、生动、可感;《刻木巧匠》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但描写较概括、简略。(2分,每小点0.5分)(2)(2分)开放性试题。如果认为核舟精巧,理由如下:桃核体积小,所刻事物繁多,刻物情态毕备。(只答到1个理由要扣1分)。如认为木舟精巧,可抓住木料体积较小,所刻事物较多,且活动自如。(如没谈到“活动自如”则不得分)《大道之行也》《桃花源记》比较阅读参考答案:18.(1)通“举”,推举,选举;(2)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人;(3)顺着,沿着;(4)离开。19.(1)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2)渔人见到这片景色很是惊异,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20.(1)写桃花源里田园风貌,一派富足宁静的景象;(2)写桃花源中人过着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3)写桃花源中人家家都友好好客。21.两文反映的都是古人对“大同”社会的向往与追求[乙文]“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甲文]“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或:“世外桃源”是对“大同”社会生活风貌的艺术再现)。[甲文]侧重于议论(或“阐述”),[乙文]侧重于记叙(或描写)。《三峡》《游大理日记》比较阅读答案9.(1)遮藏(2)宣布,传达(3)环绕10.B11.(1)在三峡七百里(的沿途)中,峡谷的两岸都是山连着山,一点没有断缺的地方。(2)(我)于是向西寻找小路走入峡谷。12.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峰当其后13.甲.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或全句。乙.溪破其中出。《游大理日记》【原文】十二日 觉宗具骑挈餐,候何君同为清碧溪①游。出寺即南向行,三里,过小纸房,又南过大纸房。其东即郡城之西门,其西山下即演武场。又南一里半,过石马泉。泉一方在坡坳间,水从此溢出,冯元成谓其清冽不减慧山。甃为方池,其上有废址,皆其遗也。志云:“泉中落日照见有石马,故名。”又南半里,为一塔寺②,前有诸葛祠并书院。又南过中和、玉局二峰。六里,渡一溪,颇大。又南,有峰东环而下。又二里,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峡中西望,重峰罨映③,最高一峰当其后,有雪痕一派,独高垂如匹练界青山,有溪从峡中东注,即清碧之下流也。从溪北蹑冈西上,二里,有马鬣在左冈之上,为阮尚宾之墓。从其后西二里,蹑峻凌崖。其崖高穹溪上,与对崖骈突如门,上耸下削,溪破其中出。从此以内,溪嵌于下,崖夹于上,俱逼仄深窅④。路缘崖端,挨北峰西入,一里余,马不可行,乃令从者守马溪侧,顾仆亦止焉。【注释】①清碧溪:在下关西北13公里。为点苍山18溪中风光最美的一溪,有上、中、下三潭。 ②一塔寺:《大明一统志》大理府寺观:“弘圣寺,在点苍山十峰麓,中有塔高二十丈,又名一塔寺。”此塔今存。③罨映:彼此掩覆而衬托,罨通“掩”。④深窅(yǎo):幽深;深邃。【译文】十二日 觉宗备好马匹带上午饭,等候何君一同去游清碧溪。出寺后马上向南行,走了三里,走过小纸房,又往南经过大纸房。村东就是府城的西门,村西的山下就是演武场。又向南一里半,经过石马泉。一池泉水在坡坳之间,水从此处溢出去,冯元成认为泉水的清冽不比慧山的泉水差。砌成方池,池上有废弃的基址,都是冯元成的遗迹。志书说:“落日下泉水中照见有石马,所以这样起名。”又往南半里,是一塔寺,寺前有诸葛祠和书院。又向南经过中和、玉局两座山峰。行了六里,渡过一条溪水,水很大。又向南,有山峰向东方环绕而下。又走二里,绕过峰下山冈的南边,于是向西寻找小径走入峡谷。从峡中朝西望,重重山峰互相掩映,最高的一座山峰位于峡谷后方,有积雪的痕迹,独自高高下垂,如一匹白绢隔断了青山,有溪水从峡谷中往东流注,这就是清碧溪的下游。从溪北踏着山冈向西上登,行了二里,有坟丘在左面山冈之上,是阮尚宾的坟墓。从墓地后向西行二里,踏着峻岭登上山崖。这座山崖高高隆起在溪流上,与对面的山崖并立前突如同门扇,上边高耸下面陡削,溪流冲破其中流出去。从此处以内,溪流深嵌在下方,山崖夹立于头顶上,全都狭窄倾斜,幽深杳渺。路沿着山崖顶端,紧靠着北面的山峰向西进去,一里多路,马不能再走,只得命令随行的人在溪边守马,顾仆也停在这里。《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比较阅读答案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B)A. 消散B. 奔跑C. 参与,这里指欣赏D. 通“返”1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13、
(1)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准确译出“颓”、“沉鳞”,语句通顺)(2)(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意往东或往西。(准确译出“从”、“东西”,语句通顺)14、山水自然;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吴均《与顾章书》比较阅读 【答案】 10.答案:A(A完备B它;其中C辞官;道歉D奇美的山水;感到惊奇) 评分:共2分。11答案示例:陡峭的崖壁直抵天空,好像要与彩色的云霞一争高下,矗立的山峰穿过云霄, 遮住了红色的太阳和辽阔的天空,清幽深邃的洞穴蕴含着神奇缥缈的白云,那深谷的小溪,积聚着醉人的绿色,如同屈曲蜿蜒的玉带。 评分:联想想象合理,描写具体,语句通顺。共2分。12.答案示例: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如从视觉和听觉等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美好,寄寓了强烈的热爱之情。若答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等其它写法及其作用,符合要求即可。 评分:写法1分,作用1分,共2分。13.答案示例:理解远离尘俗,洁身自好。评价一 乐山乐水,挣脱尘网,是高洁的品性、宽 广的胸襟、超凡的气度。评价二 厌恶尘俗,消极避世,不是积极的处世态度,不值得提倡。 评分:理解1分,评价1分,共2分。其它答案合情合理即可。《记承天寺夜游》《方山子传》对比阅读答案9.(1)遂:于是,就(2)相与:一同,共同 (3)故:缘故,原因10.B11.(1) (我)脱了衣服想要睡觉,(只见)月光照入门内,高兴地动身出门。(2)这是我的老朋友陈季常(或陈慥),为什么在这里?12.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13.①苏轼:被贬官;方山子:“不遇”②苏轼:寻友、赏景:方山子:隐居《记承天寺夜游》《王者何贵》比较阅读答案9. 2分。B10.2分,每题1分。(1)庭院(院子)(2)灭亡11.4分,每题2分,意思对即可。(1)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2)齐桓公问管仲说:“君王把什么当作最宝贵的(当君王的人,应把什么当作最宝贵的)?” 12.3分,答出“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 1分,答出表现的心情,言之成理2分。 作者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或:作者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1分)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月夜赏月的欣喜,与朋友散步的悠闲,郁郁不得志的悲凉,赞赏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任意写其中一方面1分,最多得2分)。13.3分,列举人名正确1分,说出正确观点2分。示例一:唐太宗(1分),他的观点:“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2分)示例二:鲁庄公,观点:“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示例三:毛泽东,观点:“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进步的动力”(“兵民是胜利之本。”) 示例四:林肯,观点:“一个人在前面走得太快而使全国跟不上,是没有好处的。” 《记承天寺夜游》《西湖游记》对比阅读答案 参考答案:1.月夜之景2.《记承天寺夜游》月光的澄澈透明,《西湖游记》“朝日始出,夕舂未下”时月光的趣味3.前者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表现了月光的澄澈透明,又通过描写竹柏的影子来间接表现月光的明亮;后者则是单纯用直接描写来表现月光的别样趣味。《记承天寺夜游》《游虎丘小记》对比阅读答案【答案】7.D8.A9.怀民在还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10.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11.用比喻来描写夜色。积水喻月光,藻荇交横喻月下竹柏影。12.月色美好;幽静(意思对即可)郦道元《三峡》张岱《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参考答案:12.(1)这里指飞奔的马(只解释为“飞奔的马”亦可)(2)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酒杯(只解释为“酒杯”亦可)(每字1分,共2分)13.C (2分)14.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襄”、“沿”、“溯”必须译正确,译错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2分)15.大笔点染;白描。(每空1分,共2分)16.甲文表达了作者对三峡的欣赏与赞美之情(1分);乙文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1分)。(甲文若只答“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给0.5分,2分)《与朱元思书》《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答案【答案】10.(4分)(1)比高
(2)看到 (3)全,部(4)到,等到
每空1分。11.(2分)A12.(4分)(1)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一样。(2分,每小句1分)(2)潮中怎么还能有这样的人!(2分)“焉 ”1分,解释为“哪里”也算对;语义连贯1分。13.(5分)(1)厌弃尘俗,向往自然。(2分)“向往自然”写成“寄情山水”也算对。(2)示例:湖山夜雪(1分)写成“湖中赏雪图”、“雪夜赏西湖”、“湖心亭看雪”等也算对。(3)甲文以声音衬托幽静(以闹写静),乙文文字简练,直接写静。(2分)
每点l分。甲文写成“以动衬静”也算对。原文地址:《桃花源记》比较阅读练习【附答案】(一)1. (3)有的人(4)这或此2.B
3. (2)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4. 赋繁役重,官吏贪求。表达了作者对和平、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也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二】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3.例如:《红楼梦》曹雪芹4.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就看见一座山5.“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6.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朗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陋室铭》比较阅读【附答案】:(一)1.(1)出名、著名(2)是身体劳累(3)经营、谋求(4)更2.(2)王欢坚守志向更加牢固,终于成为一位饱学的大儒。3.不简陋,因为居室环境雅,生活 情趣雅,主人品德高尚。4.甲文刘禹锡甘居陋室,情趣高雅,怡然自得。乙文王欢甘守贫困,专心治学,终有所成。【二】1.桌子
2.我稍作修理,让它不能从上面漏土漏雨。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庭阶寂寂或万籁有声。对比。4.示例一:我很欣赏文中作者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生活中人们往往面临种种诱惑,只要能像作者那样保持淡泊的心境,就一定提高自身的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示例二:我不赞成文中作者的人生态度。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哪来的精神享受?何况,人生在世,就应该轰轰烈烈创造一番事业,为社会做贡献。周敦颐《爱莲说》李绅《寒松赋》比较阅读答案9.答案: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连词,表示修饰关系。③亲近而不庄重。④使(雪)停止。评分:每两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10.答案:寒松笔直的树干撑起茂密旺盛的树冠,昂首挺立,生机盎然;坚韧恭肃的树枝,苍翠茂密,遒劲有力。依靠层层山峦生长的寒松与高天白云携手挽臂,掩映成趣;隐居幽静山涧的寒松积聚着雾霭,收藏着烟霞,氤氲迷离,如诗如画。评分:联想想象合理,描写具体,语句通顺。共2分。11.答案:因为莲具有纯洁、正直、雅致的个性特征。寄寓了作者对君子品德的追求。因为寒松具有坚韧耐寒、忠贞不移的品格。隐寓了作者坚守节操、执着追求的精神气度。评分:对喜欢莲、寒松原因的分析各占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初中《核舟记》周辉《刻木巧匠》文言文比较阅读 参考答案:18.(1)极像(2)神色平静(3)都具备,都具有(4)相对饮酒(5)机关。(共4分,每个1分,得满4分为止)19.(1)都能就着(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2)一个(这样的)船必须要一两白金,喜欢多事的人竞相争着买木舟。(共4分,每句2分。关键字词翻译错1处扣1分,错满两处该句不得分,译文中有个别字词写错可忽略不计)20.(1)《核舟记》通篇是对核舟的正面描写且描写详细、生动、可感;《刻木巧匠》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但描写较概括、简略。(2分,每小点0.5分)(2)(2分)开放性试题。如果认为核舟精巧,理由如下:桃核体积小,所刻事物繁多,刻物情态毕备。(只答到1个理由要扣1分)。如认为木舟精巧,可抓住木料体积较小,所刻事物较多,且活动自如。(如没谈到“活动自如”则不得分)《大道之行也》《桃花源记》比较阅读参考答案:18.(1)通“举”,推举,选举;(2)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人;(3)顺着,沿着;(4)离开。19.(1)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2)渔人见到这片景色很是惊异,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20.(1)写桃花源里田园风貌,一派富足宁静的景象;(2)写桃花源中人过着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3)写桃花源中人家家都友好好客。21.两文反映的都是古人对“大同”社会的向往与追求[乙文]“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甲文]“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或:“世外桃源”是对“大同”社会生活风貌的艺术再现)。[甲文]侧重于议论(或“阐述”),[乙文]侧重于记叙(或描写)。《三峡》《游大理日记》比较阅读答案9.(1)遮藏(2)宣布,传达(3)环绕10.B11.(1)在三峡七百里(的沿途)中,峡谷的两岸都是山连着山,一点没有断缺的地方。(2)(我)于是向西寻找小路走入峡谷。12.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峰当其后13.甲.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或全句。乙.溪破其中出。《游大理日记》【原文】十二日 觉宗具骑挈餐,候何君同为清碧溪①游。出寺即南向行,三里,过小纸房,又南过大纸房。其东即郡城之西门,其西山下即演武场。又南一里半,过石马泉。泉一方在坡坳间,水从此溢出,冯元成谓其清冽不减慧山。甃为方池,其上有废址,皆其遗也。志云:“泉中落日照见有石马,故名。”又南半里,为一塔寺②,前有诸葛祠并书院。又南过中和、玉局二峰。六里,渡一溪,颇大。又南,有峰东环而下。又二里,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峡中西望,重峰罨映③,最高一峰当其后,有雪痕一派,独高垂如匹练界青山,有溪从峡中东注,即清碧之下流也。从溪北蹑冈西上,二里,有马鬣在左冈之上,为阮尚宾之墓。从其后西二里,蹑峻凌崖。其崖高穹溪上,与对崖骈突如门,上耸下削,溪破其中出。从此以内,溪嵌于下,崖夹于上,俱逼仄深窅④。路缘崖端,挨北峰西入,一里余,马不可行,乃令从者守马溪侧,顾仆亦止焉。【注释】①清碧溪:在下关西北13公里。为点苍山18溪中风光最美的一溪,有上、中、下三潭。 ②一塔寺:《大明一统志》大理府寺观:“弘圣寺,在点苍山十峰麓,中有塔高二十丈,又名一塔寺。”此塔今存。③罨映:彼此掩覆而衬托,罨通“掩”。④深窅(yǎo):幽深;深邃。【译文】十二日 觉宗备好马匹带上午饭,等候何君一同去游清碧溪。出寺后马上向南行,走了三里,走过小纸房,又往南经过大纸房。村东就是府城的西门,村西的山下就是演武场。又向南一里半,经过石马泉。一池泉水在坡坳之间,水从此处溢出去,冯元成认为泉水的清冽不比慧山的泉水差。砌成方池,池上有废弃的基址,都是冯元成的遗迹。志书说:“落日下泉水中照见有石马,所以这样起名。”又往南半里,是一塔寺,寺前有诸葛祠和书院。又向南经过中和、玉局两座山峰。行了六里,渡过一条溪水,水很大。又向南,有山峰向东方环绕而下。又走二里,绕过峰下山冈的南边,于是向西寻找小径走入峡谷。从峡中朝西望,重重山峰互相掩映,最高的一座山峰位于峡谷后方,有积雪的痕迹,独自高高下垂,如一匹白绢隔断了青山,有溪水从峡谷中往东流注,这就是清碧溪的下游。从溪北踏着山冈向西上登,行了二里,有坟丘在左面山冈之上,是阮尚宾的坟墓。从墓地后向西行二里,踏着峻岭登上山崖。这座山崖高高隆起在溪流上,与对面的山崖并立前突如同门扇,上边高耸下面陡削,溪流冲破其中流出去。从此处以内,溪流深嵌在下方,山崖夹立于头顶上,全都狭窄倾斜,幽深杳渺。路沿着山崖顶端,紧靠着北面的山峰向西进去,一里多路,马不能再走,只得命令随行的人在溪边守马,顾仆也停在这里。《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比较阅读答案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B)A. 消散B. 奔跑C. 参与,这里指欣赏D. 通“返”1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13、
(1)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准确译出“颓”、“沉鳞”,语句通顺)(2)(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意往东或往西。(准确译出“从”、“东西”,语句通顺)14、山水自然;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吴均《与顾章书》比较阅读 【答案】 10.答案:A(A完备B它;其中C辞官;道歉D奇美的山水;感到惊奇) 评分:共2分。11答案示例:陡峭的崖壁直抵天空,好像要与彩色的云霞一争高下,矗立的山峰穿过云霄, 遮住了红色的太阳和辽阔的天空,清幽深邃的洞穴蕴含着神奇缥缈的白云,那深谷的小溪,积聚着醉人的绿色,如同屈曲蜿蜒的玉带。 评分:联想想象合理,描写具体,语句通顺。共2分。12.答案示例: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如从视觉和听觉等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美好,寄寓了强烈的热爱之情。若答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等其它写法及其作用,符合要求即可。 评分:写法1分,作用1分,共2分。13.答案示例:理解远离尘俗,洁身自好。评价一 乐山乐水,挣脱尘网,是高洁的品性、宽 广的胸襟、超凡的气度。评价二 厌恶尘俗,消极避世,不是积极的处世态度,不值得提倡。 评分:理解1分,评价1分,共2分。其它答案合情合理即可。《记承天寺夜游》《方山子传》对比阅读答案9.(1)遂:于是,就(2)相与:一同,共同 (3)故:缘故,原因10.B11.(1) (我)脱了衣服想要睡觉,(只见)月光照入门内,高兴地动身出门。(2)这是我的老朋友陈季常(或陈慥),为什么在这里?12.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13.①苏轼:被贬官;方山子:“不遇”②苏轼:寻友、赏景:方山子:隐居《记承天寺夜游》《王者何贵》比较阅读答案9. 2分。B10.2分,每题1分。(1)庭院(院子)(2)灭亡11.4分,每题2分,意思对即可。(1)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2)齐桓公问管仲说:“君王把什么当作最宝贵的(当君王的人,应把什么当作最宝贵的)?” 12.3分,答出“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 1分,答出表现的心情,言之成理2分。 作者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或:作者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1分)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月夜赏月的欣喜,与朋友散步的悠闲,郁郁不得志的悲凉,赞赏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任意写其中一方面1分,最多得2分)。13.3分,列举人名正确1分,说出正确观点2分。示例一:唐太宗(1分),他的观点:“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2分)示例二:鲁庄公,观点:“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示例三:毛泽东,观点:“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进步的动力”(“兵民是胜利之本。”) 示例四:林肯,观点:“一个人在前面走得太快而使全国跟不上,是没有好处的。” 《记承天寺夜游》《西湖游记》对比阅读答案 参考答案:1.月夜之景2.《记承天寺夜游》月光的澄澈透明,《西湖游记》“朝日始出,夕舂未下”时月光的趣味3.前者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表现了月光的澄澈透明,又通过描写竹柏的影子来间接表现月光的明亮;后者则是单纯用直接描写来表现月光的别样趣味。《记承天寺夜游》《游虎丘小记》对比阅读答案【答案】7.D8.A9.怀民在还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10.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11.用比喻来描写夜色。积水喻月光,藻荇交横喻月下竹柏影。12.月色美好;幽静(意思对即可)郦道元《三峡》张岱《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参考答案:12.(1)这里指飞奔的马(只解释为“飞奔的马”亦可)(2)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酒杯(只解释为“酒杯”亦可)(每字1分,共2分)13.C (2分)14.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襄”、“沿”、“溯”必须译正确,译错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2分)15.大笔点染;白描。(每空1分,共2分)16.甲文表达了作者对三峡的欣赏与赞美之情(1分);乙文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1分)。(甲文若只答“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给0.5分,2分)《与朱元思书》《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答案【答案】10.(4分)(1)比高
(2)看到 (3)全,部(4)到,等到
每空1分。11.(2分)A12.(4分)(1)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一样。(2分,每小句1分)(2)潮中怎么还能有这样的人!(2分)“焉 ”1分,解释为“哪里”也算对;语义连贯1分。13.(5分)(1)厌弃尘俗,向往自然。(2分)“向往自然”写成“寄情山水”也算对。(2)示例:湖山夜雪(1分)写成“湖中赏雪图”、“雪夜赏西湖”、“湖心亭看雪”等也算对。(3)甲文以声音衬托幽静(以闹写静),乙文文字简练,直接写静。(2分)
每点l分。甲文写成“以动衬静”也算对。
范文二:文言文阅读处①之不易殷仲堪②既为荆州,值水俭③,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虽欲④率物,亦缘其性真素。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⑤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损其本!尔曹⑥其存⑦之。”注:①处:居于高位。②殷仲堪:人名。③俭:荒年。④率物:为人表率。⑤豁:放弃。⑥尔曹:你们。⑦存:谨记。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①既为荆州 既__________②辄拾以啖之啖__________③虽欲率物 虽__________④每语子弟云语__________(2)与“勿以我受任方州”中“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吾欲辱之,何以也?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C.辄拾以啖之D.全石以为底2.用“/”标出下列句子的一处停顿。云我豁平昔时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焉得登枝而损其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殷仲堪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①已经②吃③虽然④告诉(2)B2.云我/豁平昔时意3.(1)怎么能够登上高枝就抛弃它的根本呢(2)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4.勤俭节约、不忘根本、以身作则
范文三:文言文比较阅读答案一10. (1)亲自。
(2)这里是降低身份的意思。 (3)排除,铲除。 (4)不,没有。11. 译文:(只希望)在动乱中苟且保全生命,(1分)不希求在诸侯中扬名显贵。(1分)12. 答案提示:从淡泊名利来谈,言之有理即可。13.答案要点:(1)都是帝王(身居高位);(1分)(2)都是求贤若渴;(1分)(3)都不惜降低身份,亲自去拜访。(1分)14.答案要点:内容: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诸葛亮的一片忠心。(言之有理即可。)(3分)形式:结构清晰,语言朴素,情感真挚,中心明确。(3分)二17.(1)通“俱”,全、皆
(3)轻视、看不起
(4)每年(每小题1分)18.D(3分)19.(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2)(范仲淹)的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除。 (以上每小题2分)20.先天下之忧而忧(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多写不给分,如有错别字,每个扣1分。)(2分)21.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对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不受个人荣辱、悲喜的局限,用具体的行动体现忧国忧民的情怀,是难能可贵的。(“继承和发展”,1 分,“忧国忧民”1 分,两点都能兼顾到,3分。) 三9.(1)参与
(2)通“遍”,遍及,普遍
评分:共2分。每空0.5分,意思对即可。10.B
评分:共2分。11.(1)(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2)百姓如果拥护国君,国家就安定;百姓如果辅助国君,国家就强盛;百姓如果反对国君,国家就危险;百姓如果背弃国君,国家就要灭亡。评分:共2分。每句l分,意思对即可。12.围绕“得民心”“民为贵”“取信于民”等其中一个要点阐述。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四.10(1)是:这样的。(1分) (2)动:打动(或惊动)。(1分)
11(1)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发奋创造;(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2分)(2)不是不喜欢美好的事物,而是害怕灾祸降临。(2分)1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分)13.放纵自己的欲望,追求各种享受,是致祸的根由。(2分)14.生于忧患(2分)
范文四:【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小题1】解释加横线的字。(2分)(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交辉:(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3) 念无与为乐者
念:(4)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小题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小题3】【甲】和【乙】两段文字都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但又有所不同,试加以分析。(2分)【甲】:【乙】:答案【小题1】(1)交相辉映
(2)参与,这里指欣赏
(3)考虑、想到
(4)共同、一起【小题1】(1)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竞相跳出水面。
(2)庭院地面犹如空灵澄碧的积水,水中藻、荇交织纵横,这都是竹、柏的影子。【小题1】不一样。(1分)【甲】文的作者是个隐士,他寄情于山水之中,文章中流露出的是对山水的喜爱欣赏之情与无人能共赏的些微惆怅。(1分)【乙】文书苏轼被贬官之后所作,不免有对自己宦海浮沉的悲凉、失意、惆怅和愤懑,但同时也有自我排遣的豁达态度。(1分)(大意对即可)解析【小题1】学生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小题1】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比较二者不同的情感。
范文五:阅读下面古文,完成下题。[文言文]甲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文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ny&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张大复《梅花草堂集》)(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语。(1)亭亭净植_________________(2)陶后鲜有闻_______________(3)而名之不可_______________(4)莫能肖也_________________(2)下面句中加粗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B.纯以情韵胜能以径寸之木C.花之富贵者也令人览之有馀D.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欲穷其林(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善绘者以意取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________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花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略到兰________的品性。阅读答案:答案:2.A;解析:(1)(3)(4)洁身自好 高洁
范文六:文言文: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1)无从致书以观________(2)援疑质理________(3)未尝稍降辞色________(4)弗之怠________(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先帝不以臣卑鄙C.或遇其叱咄  其真无马邪?D.益慕圣贤之道  孔子曰:“何陋之有?”(3)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之”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的)B.弗之怠(指代抄书)C.走送之(指代藏书之家)D.益慕圣贤之道(的)(4)翻译:(1)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答案:文言文: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1)无从致书以观________(2)援疑质理________(3)未尝稍降辞色________(4)弗之怠________(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先帝不以臣卑鄙C.或遇其叱咄  其真无马邪?D.益慕圣贤之道  孔子曰:“何陋之有?”(3)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之”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的)B.弗之怠(指代抄书)C.走送之(指代藏书之家)D.益慕圣贤之道(的)(4)翻译:(1)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答案:
范文七:文言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鱼我所欲也》)1、解释划线的字:(1)乡为身死而不受。(2)是亦不可以已乎?(3)故不为苟得也。2、《鱼我所欲也》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
。3、《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
,由此我们可联想到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
。4、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进一步阐述孔子的思想,表明儒家的生死义利之辩的句子是:。5、本文所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6、翻译如下句子: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译:
。阅读答案:1、(1)通“向”,从前。(2)停止,放弃。(3)苟且。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3、舍生取义。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4、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5、事实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6、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意思对即可)
范文八:文言文。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1.解释下面句中加横线的词。①秦王怫然怒
②以头抢地③长跪而谢之
④秦王色挠2.句中加横线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A.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C.徒以有先生也D.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2)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4.听话要听音(弦外之音)。秦王的“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和唐睢的“与臣而将四矣”两句话,分别有怎样的言外之意?5.仿照下面横线前的句子,再续写一句。在我国历史上,曾经涌现出无数英雄豪杰。陈涉仰天质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竿而起;唐睢挺剑而起“若士必怒,伏尸二人”震摄虎狼之秦;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答案:1.①拂然:盛怒的样子
③谢:道歉
④挠:屈服2.D3.(1)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2)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要发怒,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 (意思对即可)4.恐吓唐睢 我将是第四个刺客5.文天祥仰天高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慷慨就义。(答案不唯一)
范文九:【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①病笃,召亮于成都。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②,必能安国,终定大事③,若嗣子④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⑤。”亮涕泣曰:“臣敢⑥竭股肱⑦之力,效⑧忠贞之节,继之以死⑨!”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注释:①永安:即白帝城 ②曹丕:曹操之子③大事:此指灭魏灭吴,统一中国④嗣子:指刘禅,嗣:继承⑤自取:自己取而代之⑥敢:谦词,有冒昧的意思⑦股肱(ɡōnɡ):比喻辅佐之臣⑧效:献出,呈献⑨:继之以死:一直到死【小题1】【甲】文段选自
(2分)【小题2】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4分)①躬耕于南阳 (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③若嗣子可辅 (
④事之如父
)【小题3】下列划线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3分)A.奉命于危难之间4 O! d4 `' ? h7 O; N c B.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R8 T. ^0 V- _ L8 @ C.事之如父 P( `8 _8 ^/ P% C1 ]- I' R D.效忠贞之节3 d$ H [+ d) P1 S9 P. M! A1 i3 J 【小题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②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小题5】分别概括两文主要事件,结合事件分析诸葛亮的形象?(4分)答案【小题1】(2分)《出师表》 诸葛亮【小题1】(4分)亲自
身份卑微目光短浅
侍奉【小题1】(3分)C【小题1】3分)①三次到草庐中来拜访我,拿当时的时局大事来询问我。(3分)②您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一定能使国家安定,最后统一全国。【小题1】(4分)甲:三顾茅庐
乙:白帝托孤(甲答出1点就给1分)知恩图报 鞠躬尽瘁、忠诚解析【小题1】积累古代文学常识。【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学会从课内向课外迁移,学以致用。【小题1】C是代词,其他都是“结构助词,的”。【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强调重点词语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小题1】学生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学会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内容。
范文十:文言文的由来著名语言文学家、教育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第一个“文”字,是美好的意思。“言”字,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两字,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最后一个“文”字,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美好的语言文章”也叫做语体文。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使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比如像说现在的,“你吃饭了吗?”。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口语)、“书面语言”(书面语)来表述,是不同的,比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却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这里,“饭”名词作动词用,意思为吃饭。中国在1918年以前,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文言文书面语言写成的。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在中华数千年历史中,语言的口语变化非常大,可是文言文却保持相近的格式。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本文来源于查字典语文网,查字典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如有什么问题或建议请加查字典语文网的QQ群沟通交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的信念原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