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找一份如何找到好工作作,工作轻松/待遇好/还休假,有么?做什么都可以……

我真的需要一份工作
找到饭碗难
维持饭碗也难
三类人群就业压力增大
  大学生走进农民工招聘会
  当年曾有人用“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来形容报考大学的难度,如今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渐走向大众化,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考上大学已经不是什么难题,难题变成了大学毕业后如何找到工作。
  公务员一直是很多大中专毕业生所向往的职业,不仅仅因为这份工作的待遇相对较好,更重要的是因为这份工作稳定。因此每年都有很多的大中专毕业生参加公务员的考试。据市人事局统计,今年我市计划招录公务员331人,其中政府系统(含省管单位)263人,党群系统22人,法检系统46人,招录人数与去年基本持平,总报名人数则达到了10000人,可见大学生要想进入公务员行列,将面临何等激烈的竞争。
  既然报考公务员这条道路太拥挤,那就有人想独辟蹊径。6月9日至10日,由红塔区劳动就业服务局与区农业局联合主办的红塔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行动计划现场招聘会在红塔区人力资源市场举行,虽然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场招聘会,但仍有大量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前来找“饭碗”。在太标太阳能招聘摊位前,毕业于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的周军正在填写求职简历,他相中的岗位是项目经理。周军说,他是安徽人,2009年毕业后到上海工作了一年,因女朋友在玉溪,所以想到玉溪找工作。周军说,找工作不一定要专业对口,不管是什么性质的工作,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况且自己现在才刚到玉溪,首先要解决的还是生存问题,农民工招聘会上也有很多好的岗位。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何平也在会场忙个不停。何平说,现在找工作并不难,但要找个适合自己的工作并不容易,玉溪的就业门槛很高,家里人都希望他进国企或事业单位,但这样的好单位对学历要求很高,“现在本科生满地都是,我们应该调整心态,从基层做起,积累工作经验,只有先就业才能再择业。”何平说。
  就业后的尴尬
  没有工作的人急切地想找到工作,但找到工作后,很多人也面临着就业后的尴尬:不喜欢的工作是否继续做下去?就业后,不知何时会面临失业。
  郭晶已经毕业多年。刚开始,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她自己开了一个小服装店,虽说店很小,但打理店内的生意全都是她一个人在做,长时间重复做进货、整理、应付各种客人这些工作让她感到很累,虽说店里的生意不算太差,但最终她还是决定关掉小店,找一份能按时上下班的工作。通过朋友的介绍,郭晶进入一家企业工作,结果发现在企业是根据个人完成的任务量来发工资,在这个企业呆了一年多,郭晶越来越发现自己不适合这份工作,不仅仅是因为这个职业对她来说压力太大,更重要的是她发现自己不喜欢这个职业,这让她感到心理压力很大,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办?是重新找份工作还是一直做下去?
  郭晶面临的尴尬是自己不喜欢也不适应的工作是否还要继续做下去,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李小姐面临的则是失业。李小姐2004年从昆明的一所中专学校毕业,专业是幼儿教育。毕业后,她进入一所幼儿园工作,为让工作更稳定一点,她通过函授拿到了大专学历,并开始读本科的函授。2007年时,她与幼儿园签订了3年劳动合同,今年劳动合同到期后,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幼儿园要关门了,李小姐面临失业,只能四处找工作,“听说一幼、二幼招人,我一看,学历要求是本科,我没有达到。”李小姐面带愁容地说,“现在如果有幼儿园招人,只要幼儿园同意,我都会去。就算不帮我交保险也可以,我自己交就行。”
  三类人最愁就业
  除了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外,失地农民、初中毕业生的就业也很难。据市劳动就业服务局市场管理科杨科长介绍,最近几年每年都有大量的大中专毕业生在找工作,加上往年没能就业者,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压力就比较大;随着玉溪城市的发展,失地农民越来越多,这些人没有一定的技能,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此外,初中毕业后没能升入高中和职中者的就业也是个问题,“初中毕业生毕业后,不可能全部都去读书,有一部分没能进入学校的就面临就业的问题,然而这部分人他们没有任何技能,就业非常难。”杨科长说。
  据市劳动就业局统计,2007年我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2008年为2.6%,2009年为2.78%,虽说历年的城镇登记失业率都在预期目标内,但劳动者就业压力不断增大是一个趋势。
  据市劳动就业局分析,目前我市正处于城镇新增劳动力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的时期,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和劳动力总量大于就业岗位不足的矛盾突出,就业形势严峻。“每年都有新增的劳动力,也有以前未就业的劳动者希望就业,因此劳动力会不断增加,面临的就业压力也会增大。”杨科长说。
  除了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将长期存在外,我市就业结构不合理,就业结构层次较低也成为影响就业的一个因素。以2007年的就业结构为例,第一产业从业人数占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高达57.48%,但其总产值却只占社会生产总值的10.9%,而总产值占社会生产总值89.1%的二、三产业的从业人数却只占从业人员总数的42.52%。二、三产业吸纳就业的优势不明显,尤其是就业容量大的第三产业未显示出其吸纳劳动力的主渠道作用。
  劳动力低素质低技能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就业结构性矛盾逐步加剧也是我市扩大就业面临的困难。我市农业人口众多,全市140万左右劳动力资源(16至60岁人口数)中,农村劳动力资源占80%以上,随着农村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很多农村劳动力从繁重的农活中解脱出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失地农民向城镇转移就业的速度加快,但农村劳动力文化偏低、缺乏技能与经济发展对技能要求日益提高的矛盾,严重制约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就业结构性矛盾进一步显现。此外,县城经济发展不平衡,财政自给能力弱,再就业资金投入困难,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所需工作经费的安排不能得到保障等也是制约玉溪扩大就业面临的困难。
  除了劳动力数量增加造成就业压力增大外,劳动者对职位的期望与用人单位的用工条件不协调也是造成就业难的原因之一。杨科长说,每次举办招聘会,进场人数和用工单位提供的岗位都比较多,但是达成意向性合同的却很少,有的是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要求比较高,需要其有一定的技能,有些则是劳动者对用工单位提供的岗位不感兴趣。电力公司、移动公司等垄断行业对岗位的要求相对较高,但是岗位的竞争比例可以达到15:1,而像饮食、美发等一些行业却很少有人问津。 (记者
求职者找岗难
企业招人亦难
大学生就业难凸显供需矛盾
  据市人才市场统计,2000年至2008年4月,回玉溪报到的毕业生共34408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46人,本科生7822人,专科生10564人,中专生15826人。2008年,回玉溪的大中专毕业生7230人,其中公务员考录301人,事业单位考录649人。2000年至2008年4月,全市未就业和隐形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累计约31072人&
  2010年,我市省内外专科以上高校毕业生预计6749人,其中研究生77人,本科生4024人,专科生2648人。比2009年办理报到手续的4465人增加2284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7月6日,在市人才市场举办的人才交流会上,有大型企业、事业单位、民营企业等几十家单位参加,场内展位无一空缺,应届往届大中专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现场洽谈。
  “离校已经有好几个月了,面试不下5回,找工作找到现在我都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了。”小陈是大理学院2010届新闻专业毕业生,7月6日,她在市人才市场的招聘会场外徘徊,一会儿想进会场,一会儿又犹豫。之所以在会场外徘徊,主要是因为她认为到招聘会招人的企业都要求有工作经验,不会要应届毕业生,进去希望也不大。
  小陈是今年2月份离开学校回的玉溪,并通过招聘会找到了一份与专业相符的工作。一个月后工作慢慢理顺了,但她觉得自己性格不适合这份工作就离开了。
  之后小陈找了好几个月的工作,可总是因为觉得自己不适合从事所学专业,想转行又不知能干什么,结果工作总没着落。这次她准备到人才市场办理就业推荐,“如果实在找不到工作,我就回家帮父母干活,这没什么。”说这话时,她一脸的无奈。
  同样在人才交流会上,保山中药高等专科学校2010届护理专业毕业的小李忙着到各医院投递简历,希望当一名护士。“做护士是我的兴趣,我也知道自己没有护士资格证,硬件不够,所以并没有到公立医院与本科生争,而是找一些名气不大的医院。”她懊恼地说,“但一天下来,基本上没有什么医院对我感兴趣,就算是一些不起眼的医院,也跟我说不符合条件。我已经不计较待遇和工作地点,只盼着有份感兴趣的工作,这都不行吗&?”
  在玉溪市人才市场主任张秦看来,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很多,除了客观存在的原因外,与毕业生自己没能正确面对形势,没能摆正自己的心态有很大关系。她认为,毕业生要想找到工作,思想必须转变,应先就业,再择业,理智面对就业难。
  张秦说,大中专毕业生在求职时,主要考虑的是薪金的高低以及工作单位是否有自己的发展空间等,有的毕业生宁可暂时不就业,也不愿降低自己的择业条件。多年寒窗加之不菲的求学花费,毕业后想找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也无可厚非,但关键是现在的就业形势已发生了变化,面对新的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们要正视现实,及时调整就业心态,千万不能眼光越来越高,越来越挑剔,不要过分看重“起步”&&&&&条件,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新观念。
  据张秦介绍,在受金融危机影响,大部分用人单位出现用工量大减的情况下,我市各级人事部门积极主动和用人单位协调沟通,努力帮助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同时,通过就业讲座、择业培训等方式,引导毕业生通过多种形式灵活就业。
  2009年,仅市人才市场举办各类招聘会29场,提供就业岗位9729个,达成意向性协议2333人。2010年,市人才市场除组织日常招聘会外,还将于8月份举办玉溪市秋季大中专毕业生供需洽谈会,努力帮助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此外,还将加快见习基地的建设,除现在的10个见习基地外,进一步扩大见习基地的数量,争取提供更多的岗位给大中专毕业生参加见习。
  据介绍,去年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玉溪工业财贸学校、玉溪卫校的学生就业率分别达90.1%、96.8%和95%以上。
  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李裕葵在向毕业班学生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时说:“既然你们是高职高专的学生,就一定要对自己以及自己今后的职业有个清醒的认识,期望值不能太高,要把握住就业机会。”据李裕葵介绍,一般来说,学生的就业期望值普遍偏高,经常把眼光放到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岗位上,一旦发现需要他们的用人单位只是企业,他们从事的将是技术工人的工作时,会有种难以接受的心理落差,从而放弃或错失一些很好的就业机会。因此,把就业心理教&育纳入就业工作范畴十分必要。
  “因为卫校毕业生年纪偏小,就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家长决定。”玉溪卫校副校长郭庆平说,这些年来,学校不断加大就业指导力度,通过举办供需见面会,帮助学生及家长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新就业观,鼓励毕业生选择省内外集体单位、个体诊所、医药卫生类企业就业,增加就业机会。
  据玉溪农职院党委书记陈文祥介绍,学校依托产业设置专业课程,市场需要什么就培养什么,而不是培养出来再找市场。此外,学院内部严格规定,当年毕业生就业率70%以上的专业第二年可继续招生,就业率50%至70%的隔年招生,就业率达不到50%的停止招生。
  在7月6日的招聘会现场,一家大型连锁商场的招聘点很少有人问津,该公司负责招聘的万先生说,他们公司已经多次参加类似的招聘会,而且每次招的岗位都是客服专员、采销专员、销售督导等,但每次招聘会都遭遇冷场,前来应聘的人很少,来应聘的人员也几乎没有达到公司的用人要求,到中午离场时,才有6人来填了申请表。
  万先生认为,造成公司招不到人的原因主要是,很多求职人员不愿意做像客服、销售这样的工作,认为这样的工作收入不高,而且比较辛苦。万先生表示,他们公司对求职者的要求很低,只要中专学历以上都可以,但还是无人问津。
  “多少钱一个月&?”在招聘会现场,一名小伙子四处咨询。小伙子姓杨,玉溪师范学院计算机专业毕&&&&业,想找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他说,自己和几家企业简单交谈后发现,企业待遇比较低,每月工资不足千元,他下不了决心到企业工作。
  小杨表示,他希望招聘单位要“名副其实”,真真切切地为员工提供合理的工资待遇,以及工作环境,这样自己才会安心工作。
  “对我们企业来说,动手能力强、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人才是我们想要的,有无经验并不重要,年轻人要有活力,工作热情高,敢于创新,能为企业带来一股清新之风,这些都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到现场招工的高新区房地产公司开发部经理冯少伟说,“我们单位的不少岗位需要特殊技能,公司通过先进的用人理念、长期的规划和培养,将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打造成企业需要的人才,这有利于双方长期合作。”(记者 李铎业)
 就业也难 招工也难 
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上的“不合拍”
  专场招聘会上的“不合拍”
  3月10日,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主办,市劳动就业局承办的以“服务进城务工、帮助就近就业、扶持返乡创业”为主题的2010年“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如期召开,共吸引了96个用人单位入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5180个,当天入场求职人数2360人次,与用人单位达成意向性协议的有536人。
  6月3日,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行动计划现场招聘会在新平县民族广场举办。本次招聘会来自福建、山东、江苏、昆明、市内的51家企业提供了40余个工种、5000余个岗位,来自新平县、峨山县、元江县和华宁县的1100多名农民参加应聘,与招聘企业签订意向性协议的有437人,正式签订合同的有216人。
  6月9日至10日,由红塔区劳动就业服务局与区农业局联合主办的红塔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行动计划现场招聘会在该区人力资源市场举行,共吸引了161家用人单位进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1830个,两天入场求职人数为2800人次,与用人单位达成意向性协议874份。
  从以上三场招聘会提供的几组数据不难看出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上存在“不合拍”的问题,一边是虚位以待的用人单位,一边是求职若渴的打工者,为什么岗位空着,人却闲着呢?
  “不合拍”原因各异
  “去年我们参加了几次招聘会,但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人,我们需要的是有一定技能的工人,来应聘的人大都无法满足我们的需要,我们现在还没有能力对基础工进行长期培训,所以今年的招聘会我们没有参加。”中心城区某装饰公司一位业务经理说。
  从华宁县青龙镇到红塔区打工的李映鹄则一直以来都“无缘”招聘会。李映鹄说:“我的学历太低了,去了人家也不会要。”李映鹄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之前从事过食品加工工作,现在是一家电器公司的安装工人,“要有好的未来和收入,就一定要有一技之长,但我现在什么都不会,很想学一门手艺,不管是什么都可以,有了手艺以后就不愁了,但是不知道到哪里可以学到一技之长。”
  “蜘蛛人”李豆豆就很让李映鹄羡慕:因为掌握全套涂料工艺流程,现在李豆豆每天的收入是150元。“刚从老家元江县因远镇来到城里的时候,我什么都不会,在工地上帮忙一天最多就是10块钱,后来自己琢磨,再加上跟着师傅慢慢学会了涂料技术,工钱也就上来了。”李豆豆说。
  农民工综合素质及技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进城的就业机会和收入多少,而农民工的知识和技能无法满足用人单位需求,是导致劳资双方无法在劳动力市场对接的主要原因。这一观点得到了玉溪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孙月峰的认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农民工普遍存在素质偏低、技能单一的问题,有的农民工甚至没有任何技能,根本无法达到企业的用工要求,这就造成了双方供需矛盾的情况,要解决这一矛盾,急需通过培训,不断提高农民工的知识技能水平,提高其就业能力。”
  孙月峰同时表示,农民工因为信息和交通闭塞无法到达招聘会现场,这也是劳资市场成功对接的又一障碍,“城郊结合部的农民工有着特殊的地理优势,务工选择的机会相对于山区农民工就更多一些,但真正需要工作的山区农民工却因为信息和交通原因无法到达招聘会现场,这也就是招聘会看上去热闹,但实际签订合同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令人意外的是,进了招聘会,被用人单位看中的农民工,也不一定马上签约。何晓雯参加了6月9日的红塔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行动计划现场招聘会,但在招聘会现场徘徊了一圈又一圈后,女孩最终还是空手而归。何晓雯之所以没有找到想要的饭碗,与其技能素质水平并无关系,其间曾有两家公司向她抛出了橄榄枝,女孩之所以对用人单位说“不”,原因是两家公司开出的工资让她感到不满,“两家公司开出的工资都只有几百块钱,我现在在做保健品推销,做得好的话,一个月也有1千多块的收入,而且工作时间自由,家里农忙的时候,也能帮上忙。”何晓雯说。
  量体裁衣促进农民工就业
  为解决就业难与招工难这一矛盾反映出的劳动力市场对接问题,我市有关部门出主意、想办法,进行了大量工作。
  为避免农民工错过招聘会,相关部门除进一步加大对招聘会的宣传和动员力度外,还采取了一些新措施。今年5月,在劳动部门的指导下,红塔区研和镇举办了近千人的招聘会,在取得工作经验的同时,把招聘会开到乡镇(街道),这一新颖的招聘会模式已经在各县区乡镇推广。6月3日在新平举办的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行动计划现场招聘会上,为保证山区农民工能参加招聘会,主办方用大巴车把各县的求职人员拉到招聘会现场。
  在让农民工学会一技之长方面,市区两级妇联组织根据自身工作特点进行了有益尝试,由市妇联组织的首届育婴员培训班和由红塔区妇联组织的妇女家政服务培训班已在近期开班,培训人员考试合格后,将取得执业资格证书。这一消息传出后,吸引了很多农村妇女报名参加,“我们在工作中发现,家政服务的市场需求很大,不时有人打电话到妇联,希望找到优秀的家政服务员。另一方面大批农村妇女剩余劳动力赋闲在家,她们有得到工作的诉求,但是因为没有技术,而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为了促进妇女更好的就业,我们开办了培训班。”红塔区妇联主席和丽琼说。
  据介绍,目前,我市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体系,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年5月底,我市已有74144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与此同时,由劳动、农业、扶贫等部门紧密配合,在全市范围内组织的农村劳动力培训也在有序进行中,2010年,我市共对11965名农村劳动力进行培训,涉及电工、焊工、造纸、客房服务、烹调、计算机、农机手、建筑工、沼气工等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为农民工闯天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提高农民工工资待遇标准,日,云南省最低工资标准上调,我市红塔区最低标准为740,比原来上涨130元,其他各县为630元,比原来上涨110元。但这仅仅只是对于农民工工资待遇下限的规定,有企业界成功人士在谈及这一问题时认为,企业要留得住人,并调动员工积极性,更需要量体裁衣,根据岗位设置工资标准,以实现双方互赢。
  至于求职者,有关部门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每一个求职者都希望得到一份待遇高、劳动量又不大的好工作,这是正常的。但在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今天,特别是对于初入职场的求职者来说,先就业,后择业,才是理性的选择,切忌好高骛远,错失了就业机会。”孙月峰说。(记者 刘黎)
三名创业者的故事
  法律系大学生卖早点
  近年来,常有华中科大硕士生卖臭豆腐等新闻见诸报端,玉溪就有这样一个大学生,愿意从一般年轻人不爱做的小事做起,在毕业后继承父母衣钵,开起小吃店,卖起了早点。
  这个人叫马智鑫,200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法律系专科,他的小吃店就在中心城区北苑南路上,店面占地约50平方米,主营面点、米线面条、炒饭等食品。身为小老板的他既是小店管理者,又是做面食的师傅。每天清早到中午2点是他最忙的时候,其余时间还得同家人一起招呼客人、管理店铺。操作间里,忙着做面点的他,几乎让人忘了他是80后大学生。
  选择做面食这一行当,小马觉得很平常。他说,毕业后他不愿做眼高手低的人,更愿意以一技之长,先养活自己,再图发展。
  马智鑫开小店是受父母影响,但做面点却是师从舅舅。父母亲开过十多年的小吃店,深知这行的艰辛,但在他一再坚持下,一家人经过商量,决定支持小马开一家以早点销售为主的小店。然后马智鑫就投奔了在宜良开小吃店的舅舅,在那学做起了面食。做包子、馒头看似很简单,实则发酵时间、温度、湿度、馅料比例、手法非常讲究,小马花了近2个月时间才熟练掌握了技巧。学会了面食制作技术,加上父母的资金投入以及家人的帮忙,再请上3个小工,一切就绪,2009年1月,小马的小吃店开张了。
  万事开头难,开业初期就出现了各种问题。但马智鑫不断从失败中总结经验,用了整整3个月的时间来研究制作技巧,渐渐地,包子、馒头变好吃了,店里的客人多了,生意越做越红火。之后,小马还从团区委申请到“贷免扶补”的5万元贷款,为整修机器、支付转让费、租金提供了周转资金,从此生意也比以前更好了。
  现有的一切让马智鑫倍感珍惜,因为和很多创业者相比,他是幸运的,有了父母的引领和家人的扶持,要少走很多弯路。但他并不满足:“现在这些只是为以后做事打基础。三五年后我想做点别的,如果有机会,就转行做其他事,如果没有机会,我想将小吃店做好、做大”。
  山区孩子找准职业立足城市
  12年前,一个来自元江因远的孩子怀揣对城市生活的美好憧憬,走出大山,从乡村到城市,从打杂工转变为技术人员,再从创办1人公司到形成9人的团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断转变思路,找准定位,肯下功夫苦干,最终拥有了自己的事业,并学会了享受工作的乐趣。
  这人名叫李家勋,初中毕业时,他选择到玉溪工业财贸学校读书,就读化学专业。毕业后,为了弥补自身学历不足,他决定多学点知识,并于2004年考入昆明理工大学,学习新兴的电子商务专业。毕业后在向自己看准的大企业多次投简历被拒后,李家勋把就业目标一降再降,3个月内先后找了6份工作,但做得都不长久。
  一切在第7份工作到来后有了转机。当时李家勋被一家复印机公司招去做“售后服务代表”,实际上就是为工程师搬运和擦拭机器。他脚踏实地,从底层干起,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成了公司的技术部经理,主管昆明盘龙区和楚雄、大理片区的技术维护工作。
  此时的工作可以说还不错,但李家勋没有停止进取。学了技术,他想尝试开公司。看准玉溪正在发展中的办公服务行业后,2006年11月,李家勋辞去昆明的工作,用2年所积攒的2万元钱到玉溪成立了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办公耗材公司。起初,整个公司里只有一张办公桌、一台电脑、一台饮水机、一辆自行车,李家勋既是老板,又是唯一的员工。虽然困难重重,但李家勋却坚信: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不能轻言放弃。他只身一人坚持了5个月,凭借较好的产品质量、服务精神和工作热情,客户也积少成多,月,公司业务有了起色,他开始从工业财贸学校招揽技术人员。如今公司员工已有9人,拥有中石化、市医院、玉钢等固定客户七八十家。
  回首创业历程,李家勋认为:“所学的专业不能决定一切。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并且热爱它,就能在工作中收获快乐、收获成功。”
  贫困学子扭转命运
  从走出校门,独自一人到昆明闯天下的穷学生,到就任玉溪某建筑公司的项目经理,余诚用了十年时间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完成了在人生道路上的华丽转身。
  学生时代,余诚家里比较贫困,由于是单亲家庭,父亲又病退,父子二人只能靠每月200多元的低保维持生计。余诚进入玉溪工业财贸学校读书后,家庭生活显得更为窘困。余诚在校成绩每年都保持在年级第一,2000年7月以优异的表现毕业于车钳专业。
  同年7月,为了使家庭走出经济困境,早日脱贫致富,余诚背着书包,带着一床亲戚给的不能完全遮体的旧被子,只身一人来到省城昆明打拼,开始的时候非常艰难,只能靠打零工混口饭吃。
  “虽是半路出家学建筑,但既然干一行就要爱一行,要把这行学深、学透、学精。”抱着这种想法,余诚开始了与建筑行业的亲密接触。在从昆明理工大学路边摊淘到几本旧书后,余诚开始利用打工之余短暂的休息时间自学建筑知识。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段时间后,他取得了工程预算员资格证(相当于今天的全国工程注册造价员资格),更凭借此证被昆明一家房地产公司看中,成为一名建筑工地管理员。
  一开始,余诚还是在工地上从最底层的做起,挖基沟,洗钢筋笼,“当时工作那个苦啊!但我相信只要为理想一步一步地去奋斗,终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坚定了实干的信念,余诚咬紧牙关,每天起早贪黑出入于各个工地,把握住每一次学习的机会,不断摸索和总结,悉心请教,用心钻研,用辛勤和汗水换来了对建筑施工技术的全面掌握,逐渐成长为一名管理人员。在公司的培养及自己的努力下,短短几年间,余诚取得了建筑业的注册建造师资格证以及相关职称。此时,他已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更因为待人诚恳、工作勤奋肯干而备受领导赏识,已转变为公司中层干部的他收入颇丰,与初入社会时的窘迫境况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与此同时,身在玉溪的父亲正式退休,退休金有所增加,经济条件有所改善。最困难的时期父子俩总算熬过来了。
  考虑到家中老父已年迈多病,2003年,余诚毅然舍弃了待遇丰厚的工作,回到玉溪从头开始打拼。有了过硬的技能和前面的工作经验做铺垫,重新起步、发展之路走得顺风顺水。从为别的公司工作到创办自己的公司,再到并入更具规模的建筑公司任项目经理至今,7年时间,余诚带领自己的项目部员工先后承建了玉溪、昆明等地40多个大大小小的项目。因工程质量优良,在社会上赢得了较好的口碑。如今由余诚任经理的分公司平均每月雇用固定员工和临时工四十到五十余人,年上缴利税10万余元。读书期间所借的贷款他早已还清,还和父亲住进了商品房。(记者 白雯雯)
玉溪多箭齐发提高就业率
  “创业促就业”效果好
  红塔区春和镇龙池村委会的王秀琼,初中毕业后开始尝试养殖之路,通过政府贷款,经过10年的发展,于1997年成立了玉溪市新秀禽业有限公司,将公司建成了家禽饲养——屠宰加工——无公害产品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公司下设存栏8万只蛋鸡养殖场2个和屠宰加工能力为900万只的现代化家禽屠宰场1个,在中心城区设有产品销售经营部4个,公司生产的鲜鸡蛋及白条鸡在玉溪各大超市及个县区均有销售。在2009年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该公司实现总产值1300万元,利润70万元,到2009年末,公司实现60多个就业岗位,同时还带动周边农户搞养殖。华宁县的宋延飞,失业后申请到5万元的创业贷款资金扶持,创办了华宁双飞粉厂,在自己成功创业的同时带动10余人实现就业。
  在今年3月召开的国务院就业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上,通报了84个首批国家级创建创业型城市和4个直辖市发放2009年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和鼓励创业“贷免扶补”贷款工作进展情况,玉溪以发放贷款2.8亿元排名第五位,其中发放“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1.59亿元,居第十位。
  据介绍,“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以贴息优惠、手续简便、扶持金额高、服务全面到位的特点,成为鼓励创业、扶持创业最耀眼的重大举措。1999年,我市开始在全省率先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业。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扶持创业带动就业效果明显,特别是2009年实行由劳动就业部门资格审核,农行、商行、信用社三家银行承办的新模式后,贷款规模大幅提高。2009年,全市发放“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3799笔,金额15918万元,扶持9701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贷免扶补”打响第一炮
  王颖是红塔区玉兴路办事处荷花池社区三组居民,2005年自玉溪师范学院毕业后,一直为找工作四处奔波,但几经周折未能如愿。思前想后,王颖决定自己做一番事业,经营女性鞋店。在亲戚的帮助下,投资近7万元的鞋店于2009年1月正式开业。经过几个月的经营,王颖有了一批固定客户群,但鞋店还是因资金周转困难产生了一些经营问题。云南省鼓励创业“贷免扶补”政策出台后,玉兴路街道办事处妇联首先想到了王颖。成功贷款5万元,缓解周转资金难的问题并扩大了鞋店规模后,王颖并不满足于现状,她用贷款资金于2009年6月开了“千金”女装店。目前,两个店月营业额达4万余元,还聘期了3名员工。
  据悉,王颖是自云南省启动鼓励创业“贷免扶补”后第一个领到小额贷款的创业者,她表示将按照“贷免扶补”实施办法的规定,用好这笔资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据介绍,我市“贷免扶补”工作于2009年4月正式启动,截至日,我市共受理“贷免扶补”创业申请6168人,推荐创业3570人,经过工商登记的创业人数达3786人,为创业人员配备导师1192人,发放贷款2500笔,金额12439万元,其中就业机构发放贷款701笔,金额3486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1%。目前初期贷款已进入还款期,到日,累计还款1246.44万元,未出现到期应还未还情况。&&&&
  多箭齐发提高就业率
  据玉溪市劳动就业服务局介绍,年,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1.86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42万人,帮助特殊困难群体就业2.4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为2.4%、2.7%、2.63%、2.65%、2.6%、2.6%、2.78%,历年都控制在预期目标内。援助2293户“零就业家庭”成员2301人实现就业,全市“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转移农村劳动力12.43万人,企事业单位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1.64万人。
  据玉溪市劳动就业服务局局长杨丽萍介绍,2010年,玉溪就业工作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2.2万人,其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0.53万人;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1人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行动计划,培训农村劳动力1.7万人,转移农村新增劳动力就业2万人;通过“贷免扶补”扶持300人自主创业,“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达1亿元;城镇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1万人,援企稳岗0.65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0.35万个。
  据悉,为完成就业目标,让更多人成功就业,我市将继续推进鼓励创业“贷免扶补”和“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就业部门、妇联、共青团将对申请创业人员开展摸底调查,接受贷款申请,对创业者进行指导帮扶。重点扶持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复转军人、留学回国人员和其他有创业能力的个人实现自主创业;全市年度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不低于创业者总数的10%;每个创业人员平均带动就业人数达3人以上。据统计,今年1至5月,全市已发放“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267笔,1335万元;发放“贷免扶补”小额贷款1140笔,5700万元。两种模式的贷款齐头并进,互为补充,为创业者走稳走好创业之路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其次,就业部门还将加大城镇失业人员、农民工培训力度,让创业者学习创业知识,并提供专家“一对一”形式的创业项目咨询、创业项目评审及创业后续跟踪服务;建立创业项目库,为创业者免费推介创业项目;创建“玉溪创业网”,建立快捷的创业信息交流平台;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帮助创业者规避风险,华宁县美食城作为市级的创业孵化基地,目前已有21户创业实体入驻。通过创业培训、创业服务等多措并举,从根本上激发创业者的潜能,使“领取基本生活费”、“政府购买岗位安置”等“输血”型向“造血”型就业方式的转变,由“救济”型向“开发”型转变。
  据玉溪市劳动就业服务局统计,截至5月份,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501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838人;开发公益性岗位443个;帮助“4050”等特殊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895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达3.1%,控制在预期目标3.5%以内;贷出“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1335万元;“贷免扶补”贷出5700万元;培训农村劳动力760人;转移农村新增劳动力就业1.05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11.82万人。(记者 黄思敏)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找不到好工作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