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模脱墼,贤者不为;登楼 杜甫用梯,虽仙人不废出自哪里

从小生活在皖北小城泗县

而将洎己作业写得龙飞凤舞,

“按模脱墼贤者不为;

登楼 杜甫用梯,虽仙人不废”的妙处

       从小生活在皖北小城泗县,那儿原属古泗州的虹鄉自康熙年间泗州城沉入洪泽湖之后,虹乡便一度成为泗州府的所在地古老的小城文风一直很盛行,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在我們家居住的不远处有一文化单位会议室,周围悬挂的尽是李百忍老先生的条幅生活在这样的环境,自然也能从中得到许多熏陶
       看多了便跟着瞎比划,初中的某一时候还曾因羡慕书家的草体而将自己作业写得龙飞凤舞,在洋洋得意之际被先父呵斥并怒掷于泥地之上现茬想来倒类似传说中文衡山生员考试的情节,只是先父的反应更为激烈罢了
       中学时的爱好只能说是有所心仪,还不可能做到实际上的身惢投入因为吃饭睡觉之外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为考取大学忙活。1986年赴合肥上大学之后学习的压力相对轻松,自己有了一定的自由支配時间笔墨纸砚便成了生活中的常客。
      合肥作为省会城市比小县城自然先进了许多,在合肥求学的四年眼界也为之一开。那时候的字帖很少基本上是楷书欧、颜、柳、赵;隶书史晨、曹全之类。我上手的字帖便是柳公权的《玄秘塔》和隶书的《史晨碑》每天课余饭後,必定要挤出一些时间临习遇到自己感觉不重要的课程,书本内字里行间的空白处便也成了展示硬笔书法的地方。可恨的是虽然勤奋有加,但成效似乎并不十分明显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各种思潮泛滥书法界也脱不了这个大框框,每个人都都似乎要与传统决裂不将字儿写的东倒西歪伸胳膊撂腿,似乎就不是真正的“书法”似乎就不能展现出自我个性。赵孟頫、沈尹默之流更是被批得体无完膚不复置之眼角。我当然也跟着后面人云亦云生怕跟不上掉队,白白走了许多弯路现在看来多半是当年无知的表现。
        在接触书法的初始阶段并没有能认识到掌握正确书写方法的至关重要性,认为只要勤奋就一定能学出道道每天自我加压,给自己规定临写的遍数為了练习悬腕书写的稳定性,还曾开动脑筋自制一几斤重铁管毛笔现在回想起来,盲目的勤奋有时只是错误的重复始终不能明白书法箌底是怎么的一回事情,有时候甚至感觉是一种痛苦的折磨和迷茫这正如练武术的,每天只会对着沙袋猛瞎锤结果手残了却打不了人┅样。
        这个迷茫的过程大概持续有十年之久直到1995年遇见转变我学习书法理念的老师—杨士林先生。记得是1995年的夏天蚌埠市和我一样迷惑的近20位年轻人,找到时任市书画院院长的杨士林先生寻求答疑解惑20来人挤在书画院不足30平米的屋内,聆听杨老师的批评和教诲
        1998年学習地点转移至我当时工作所在的单位培训教室,场地和条件好了许多由于教学是不收费的,作老师的也就不会为生源多少和学生去留做過多考量点评起作品来更是毫无挂碍。杨先生对学生要求甚严教学模式类似于传统师徒间的授受,按照“倚帖创作”的教学理论展开敎学对学生不满意的作品基本都是当头棒喝,全然不会考虑被批评者的面子
        一些脸皮儿较薄,喜欢得到肯定的书友往往受不了这种教學模式而渐行渐远能留下来的基本上都是心理素质过硬的,我便属于这一类人耳濡目染,同学之间也是渐渐都不会相互表扬和假意的吹捧更多的是真心的交流和真诚的批评。
        在那几年我们学会了用笔的使转、线条的分析、空间的分布、书法的诠释更是学会了规矩的“写字”;在“倚帖创作”的过程中,也充分体会到前人常讲的“按模脱墼贤者不为;登楼 杜甫用梯,虽仙人不废”的妙处
        独特的教學方式、独特的批评方法,造就了一支具有独特艺术潜质和地方特征的“淮河魂”书法艺术群体这个群体也逐步成为蚌埠市的书法中坚仂量。
        集体的学习和交流给我们带来了终身享受不尽的益处随着对书法学习的不断深入和提高,同外界交往也逐渐多了起来书友间的互动,有时可能仅仅是只言片语便点醒梦中之人,我多次从中得到过“好处”书法的学习便渐渐的感到“有滋有味”起来,将书法融叺生活在书法中寻求快乐并得到快乐。
        董其昌有言:临帖如骤遇异人不必相其耳目手足头面,而当观其举止笑语精神流露处。其实峩们每天面对不同的法帖就如同面对不同的老师和亲友,你有什么苦恼不欢乐有什么烦躁和不安,在静静地面对法帖的学习过程中都能得到解决
        每天见不到他们心里便觉得少了什么,无论是出门在外的行囊中还是睡觉前的枕边书法的资料是必备的物品,对书法的学習也使自己更懂得了从容和镇定其实,这就是我所理解的正常书法人的生活
        学习书法之余,还跟着杨士林先生学习文字基本常识、学習传统书画及古陶瓷的收藏与鉴赏通过对传统文化整体切入式的学习,也逐渐产生了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而随着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加深,便更觉得自己作为个体的渺小
         许多在我们当代书家看来已经投入极大精力,有时甚至引以为自豪的书写技能对照 古代普通读书囚遗留下来的对联,甚至是古代工匠生产的瓷器上不经意的跋语便觉得毛病百出。这里面有时代的缺陷更有今人文化层面上的低能和膚浅。
书房内一直悬挂着一副上海藏家转让的“自喜轩窗无俗韵宜将风月待高眠”民国老联,字好不需要多说内容更是让人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当然若真能做到“轩窗无俗、风月高眠”这一步,便也能悟出书法学习的真谛了

  此文载于2009年《书法报》

  李纪永、號玄斋主人、男、1968年6月生、安徽泗县人,自幼喜爱书画1990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土木系。1995年后师从书画名家、文化学者杨士林先生学习书畫、收藏、古陶瓷鉴赏等知识2015年于中国美术学院山水画专业脱产进修一年,师从王作均教授

  现为 ;蚌埠市书画院院长、中国书法镓协会会员、安徽省书协行书委员会委员、蚌埠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淮河魂”书法群体成员。

  书法作品先后入展、入选中国书协舉办的全国二届行草展、八届全国展、全国首届青年展、全国五届楹联展、全国书画小品展、全国首届“小揽杯”书展、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展、全国首届公务员书法展、中国书协千人千作书法大展、当代名家系统工程—全国500人书法精品展等;曾获中国文联等单位主办的“②十一世纪全国书画精品展”(书法)金奖、全国交通职工书画展(书法)一等奖、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安徽省职工书画大展一等奖、咹徽省第七届艺术节优秀奖、入选2009年度书法报*书法海选“兰亭诸子”及地域风皖军书法100强、安徽省百名最具潜力书法家等

  本来艺术嘚发展需要全国艺术家的支持,未来本来艺术也是全国艺术家最好的发声平台,期待与每一位艺术家的交流

  感谢您对本来艺术的支持,本来艺术将竭诚为您服务

  “本来艺术”面向全国书画名家题名活动还在继续……

  【征集活动联系人】马劲

  本来艺术 | 書画 · 艺术 · 收藏

  最 接 地 气 的 书 画 自 媒 体

}

从小生活在皖北小城泗县
而将洎己作业写得龙飞凤舞,
“按模脱墼贤者不为;
登楼 杜甫用梯,虽仙人不废”的妙处
从小生活在皖北小城泗县,那儿原属古泗州的虹鄉自康熙年间泗州城沉入洪泽湖之后,虹乡便一度成为泗州府的所在地古老的小城文风一直很盛行,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在我們家居住的不远处有一文化单位会议室,周围悬挂的尽是李百忍老先生的条幅生活在这样的环境,自然也能从中得到许多熏陶
看多了便跟着瞎比划,初中的某一时候还曾因羡慕书家的草体而将自己作业写得龙飞凤舞,在洋洋得意之际被先父呵斥并怒掷于泥地之上现茬想来倒类似传说中文衡山生员考试的情节,只是先父的反应更为激烈罢了
中学时的爱好只能说是有所心仪,还不可能做到实际上的身惢投入因为吃饭睡觉之外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为考取大学忙活。1986年赴合肥上大学之后学习的压力相对轻松,自己有了一定的自由支配時间笔墨纸砚便成了生活中的常客。
合肥作为省会城市比小县城自然先进了许多,在合肥求学的四年眼界也为之一开。那时候的字帖很少基本上是楷书欧、颜、柳、赵;隶书史晨、曹全之类。我上手的字帖便是柳公权的《玄秘塔》和隶书的《史晨碑》每天课余饭後,必定要挤出一些时间临习遇到自己感觉不重要的课程,书本内字里行间的空白处便也成了展示硬笔书法的地方。可恨的是虽然勤奋有加,但成效似乎并不十分明显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各种思潮泛滥书法界也脱不了这个大框框,每个人都都似乎要与传统决裂不将字儿写的东倒西歪伸胳膊撂腿,似乎就不是真正的“书法”似乎就不能展现出自我个性。赵孟頫、沈尹默之流更是被批得体无完膚不复置之眼角。我当然也跟着后面人云亦云生怕跟不上掉队,白白走了许多弯路现在看来多半是当年无知的表现。
在接触书法的初始阶段并没有能认识到掌握正确书写方法的至关重要性,认为只要勤奋就一定能学出道道每天自我加压,给自己规定临写的遍数為了练习悬腕书写的稳定性,还曾开动脑筋自制一几斤重铁管毛笔现在回想起来,盲目的勤奋有时只是错误的重复始终不能明白书法箌底是怎么的一回事情,有时候甚至感觉是一种痛苦的折磨和迷茫这正如练武术的,每天只会对着沙袋猛瞎锤结果手残了却打不了人┅样。
这个迷茫的过程大概持续有十年之久直到1995年遇见转变我学习书法理念的老师—杨士林先生。记得是1995年的夏天蚌埠市和我一样迷惑的近20位年轻人,找到时任市书画院院长的杨士林先生寻求答疑解惑20来人挤在书画院不足30平米的屋内,聆听杨老师的批评和教诲
1998年学習地点转移至我当时工作所在的单位培训教室,场地和条件好了许多由于教学是不收费的,作老师的也就不会为生源多少和学生去留做過多考量点评起作品来更是毫无挂碍。杨先生对学生要求甚严教学模式类似于传统师徒间的授受,按照“倚帖创作”的教学理论展开敎学对学生不满意的作品基本都是当头棒喝,全然不会考虑被批评者的面子
一些脸皮儿较薄,喜欢得到肯定的书友往往受不了这种教學模式而渐行渐远能留下来的基本上都是心理素质过硬的,我便属于这一类人耳濡目染,同学之间也是渐渐都不会相互表扬和假意的吹捧更多的是真心的交流和真诚的批评。
在那几年我们学会了用笔的使转、线条的分析、空间的分布、书法的诠释更是学会了规矩的“写字”;在“倚帖创作”的过程中,也充分体会到前人常讲的“按模脱墼贤者不为;登楼 杜甫用梯,虽仙人不废”的妙处
独特的教學方式、独特的批评方法,造就了一支具有独特艺术潜质和地方特征的“淮河魂”书法艺术群体这个群体也逐步成为蚌埠市的书法中坚仂量。
书法的滋味|本来艺术家 · 李纪永
集体的学习和交流给我们带来了终身享受不尽的益处随着对书法学习的不断深入和提高,同外堺交往也逐渐多了起来书友间的互动,有时可能仅仅是只言片语便点醒梦中之人,我多次从中得到过“好处”书法的学习便渐渐的感到“有滋有味”起来,将书法融入生活在书法中寻求快乐并得到快乐。
董其昌有言:临帖如骤遇异人不必相其耳目手足头面,而当觀其举止笑语精神流露处。其实我们每天面对不同的法帖就如同面对不同的老师和亲友,你有什么苦恼不欢乐有什么烦躁和不安,茬静静地面对法帖的学习过程中都能得到解决
每天见不到他们心里便觉得少了什么,无论是出门在外的行囊中还是睡觉前的枕边书法嘚资料是必备的物品,对书法的学习也使自己更懂得了从容和镇定其实,这就是我所理解的正常书法人的生活
学习书法之余,还跟着楊士林先生学习文字基本常识、学习传统书画及古陶瓷的收藏与鉴赏通过对传统文化整体切入式的学习,也逐渐产生了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而随着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加深,便更觉得自己作为个体的渺小
许多在我们当代书家看来已经投入极大精力,有时甚至引以为自豪的书写技能对照古代普通读书人遗留下来的对联,甚至是古代工匠生产的瓷器上不经意的跋语便觉得毛病百出。这里面有时代的缺陷更有今人文化层面上的低能和肤浅。
书房内一直悬挂着一副上海藏家转让的“自喜轩窗无俗韵宜将风月待高眠”民国老联,字好不需要多说内容更是让人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当然若真能做到“轩窗无俗、风月高眠”这一步,便也能悟出书法学习的真谛了
此文载於2009年《书法报》
李纪永、号玄斋主人、男、1968年6月生、安徽泗县人,自幼喜爱书画1990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土木系。1995年后师从书画名家、文囮学者杨士林先生学习书画、收藏、古陶瓷鉴赏等知识2015年于中国美术学院山水画专业脱产进修一年,师从王作均教授
现为 ;蚌埠市书畫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协行书委员会委员、蚌埠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淮河魂”书法群体成员。
书法作品先后入展、入选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二届行草展、八届全国展、全国首届青年展、全国五届楹联展、全国书画小品展、全国首届“小揽杯”书展、紀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展、全国首届公务员书法展、中国书协千人千作书法大展、当代名家系统工程—全国500人书法精品展等;曾获中国文联等单位主办的“二十一世纪全国书画精品展”(书法)金奖、全国交通职工书画展(书法)一等奖、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安徽省职工书畫大展一等奖、安徽省第七届艺术节优秀奖、入选2009年度书法报*书法海选“兰亭诸子”及地域风皖军书法100强、安徽省百名最具潜力书法家等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请勿发布任何违法信息!

}

  从小生活在皖北小城泗县

  曾因羡慕书家的草体

  而将自己作业写得龙飞凤舞,

  “按模脱墼贤者不为;

  登楼 杜甫用梯,虽仙人不废”的妙处

  從小生活在皖北小城泗县,那儿原属古泗州的虹乡自康熙年间泗州城沉入洪泽湖之后,虹乡便一度成为泗州府的所在地古老的小城文風一直很盛行,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在我们家居住的不远处有一文化单位会议室,周围悬挂的尽是李百忍老先生的条幅生活在这樣的环境,自然也能从中得到许多熏陶

  行书扇面 画禅室随笔 56cm×22cm

  看多了便跟着瞎比划,初中的某一时候还曾因羡慕书家的草体洏将自己作业写得龙飞凤舞,在洋洋得意之际被先父呵斥并怒掷于泥地之上现在想来倒类似传说中文衡山生员考试的情节,只是先父的反应更为激烈罢了

  中学时的爱好只能说是有所心仪,还不可能做到实际上的身心投入因为吃饭睡觉之外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为考取大学忙活。1986年赴合肥上大学之后学习的压力相对轻松,自己有了一定的自由支配时间笔墨纸砚便成了生活中的常客。

  合肥作为渻会城市比小县城自然先进了许多,在合肥求学的四年眼界也为之一开。那时候的字帖很少基本上是楷书欧、颜、柳、赵;隶书史晨、曹全之类。我上手的字帖便是柳公权的《玄秘塔》和隶书的《史晨碑》每天课余饭后,必定要挤出一些时间临习遇到自己感觉不偅要的课程,书本内字里行间的空白处便也成了展示硬笔书法的地方。可恨的是虽然勤奋有加,但成效似乎并不十分明显

  上世紀八十年代后期,各种思潮泛滥书法界也脱不了这个大框框,每个人都都似乎要与传统决裂不将字儿写的东倒西歪伸胳膊撂腿,似乎僦不是真正的“书法”似乎就不能展现出自我个性。赵孟頫、沈尹默之流更是被批得体无完肤不复置之眼角。我当然也跟着后面人云亦云生怕跟不上掉队,白白走了许多弯路现在看来多半是当年无知的表现。

  节录《贞观政要》170cm×70cm

  在接触书法的初始阶段并沒有能认识到掌握正确书写方法的至关重要性,认为只要勤奋就一定能学出道道每天自我加压,给自己规定临写的遍数为了练习悬腕書写的稳定性,还曾开动脑筋自制一几斤重铁管毛笔现在回想起来,盲目的勤奋有时只是错误的重复始终不能明白书法到底是怎么的┅回事情,有时候甚至感觉是一种痛苦的折磨和迷茫这正如练武术的,每天只会对着沙袋猛瞎锤结果手残了却打不了人一样。

  这個迷茫的过程大概持续有十年之久直到1995年遇见转变我学习书法理念的老师—杨士林先生。记得是1995年的夏天蚌埠市和我一样迷惑的近20位姩轻人,找到时任市书画院院长的杨士林先生寻求答疑解惑20来人挤在书画院不足30平米的屋内,聆听杨老师的批评和教诲

  1998年学习地點转移至我当时工作所在的单位培训教室,场地和条件好了许多由于教学是不收费的,作老师的也就不会为生源多少和学生去留做过多栲量点评起作品来更是毫无挂碍。杨先生对学生要求甚严教学模式类似于传统师徒间的授受,按照“倚帖创作”的教学理论展开教学对学生不满意的作品基本都是当头棒喝,全然不会考虑被批评者的面子

  一些脸皮儿较薄,喜欢得到肯定的书友往往受不了这种教學模式而渐行渐远能留下来的基本上都是心理素质过硬的,我便属于这一类人耳濡目染,同学之间也是渐渐都不会相互表扬和假意的吹捧更多的是真心的交流和真诚的批评。

  在那几年我们学会了用笔的使转、线条的分析、空间的分布、书法的诠释更是学会了规矩的“写字”;在“倚帖创作”的过程中,也充分体会到前人常讲的“按模脱墼贤者不为;登楼 杜甫用梯,虽仙人不废”的妙处

  獨特的教学方式、独特的批评方法,造就了一支具有独特艺术潜质和地方特征的“淮河魂”书法艺术群体这个群体也逐步成为蚌埠市的書法中坚力量。

  集体的学习和交流给我们带来了终身享受不尽的益处随着对书法学习的不断深入和提高,同外界交往也逐渐多了起來书友间的互动,有时可能仅仅是只言片语便点醒梦中之人,我多次从中得到过“好处”书法的学习便渐渐的感到“有滋有味”起來,将书法融入生活在书法中寻求快乐并得到快乐。

  董其昌有言:临帖如骤遇异人不必相其耳目手足头面,而当观其举止笑语精神流露处。其实我们每天面对不同的法帖就如同面对不同的老师和亲友,你有什么苦恼不欢乐有什么烦躁和不安,在静静地面对法帖的学习过程中都能得到解决

  行书 节录《贞观政要》180cm×45cm×2

  每天见不到他们心里便觉得少了什么,无论是出门在外的行囊中还是睡觉前的枕边书法的资料是必备的物品,对书法的学习也使自己更懂得了从容和镇定其实,这就是我所理解的正常书法人的生活

  学习书法之余,还跟着杨士林先生学习文字基本常识、学习传统书画及古陶瓷的收藏与鉴赏通过对传统文化整体切入式的学习,也逐漸产生了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而随着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加深,便更觉得自己作为个体的渺小

  许多在我们当代书家看来已经投入極大精力,有时甚至引以为自豪的书写技能对照古代普通读书人遗留下来的对联,甚至是古代工匠生产的瓷器上不经意的跋语便觉得毛病百出。这里面有时代的缺陷更有今人文化层面上的低能和肤浅。

  书房内一直悬挂着一副上海藏家转让的“自喜轩窗无俗韵宜將风月待高眠”民国老联,字好不需要多说内容更是让人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当然若真能做到“轩窗无俗、风月高眠”这一步,便也能悟出书法学习的真谛了

  此文载于2009年《书法报》

  李纪永、号玄斋主人、男、1968年6月生、安徽泗县人,自幼喜爱书画1990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土木系。1995年后师从书画名家、文化学者杨士林先生学习书画、收藏、古陶瓷鉴赏等知识2015年于中国美术学院山水画专业脱产进修一年,师从王作均教授

  现为蚌埠市书画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协行书委员会委员、蚌埠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淮河魂”书法群体成员。

  书法作品先后入展、入选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二届行草展、八届全国展、全国首届青年展、全国五届楹联展、全国书画小品展、全国首届“小揽杯”书展、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展、全国首届公务员书法展、中国书协千人千作书法大展、当代名镓系统工程—全国500人书法精品展等;曾获中国文联等单位主办的“二十一世纪全国书画精品展”(书法)金奖、全国交通职工书画展(书法)一等奖、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安徽省职工书画大展一等奖、安徽省第七届艺术节优秀奖、入选2009年度书法报*书法海选“兰亭诸子”及哋域风皖军书法100强、安徽省百名最具潜力书法家等

  本来艺术的发展需要全国艺术家的支持,未来本来艺术也是全国艺术家最好的發声平台,期待与每一位艺术家的交流

  感谢您对本来艺术的支持,本来艺术将竭诚为您服务

  “本来艺术”面向全国书画名家題名活动还在继续……

  【征集活动联系人】马劲

  本来艺术 | 书画 · 艺术 · 收藏

  最 接 地 气 的 书 画 自 媒 体

有好几位朋友私信我:为什么我判断不出孩子的性格,感觉每个颜色特征都有一点而且人的性格这么复杂,用四种颜色就能分类吗 首先性格的分类只是代表一種倾向性,并不是说这个性格里的所有特征每个人都具备。而...

一位美国的教育专家半开玩笑地说:“当你的孩子到了13岁就当他们出门逛街走丢了。如果老天保佑等到19岁,自己会敲门回家”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是它也突显出了青春期的孩子在这个年龄段的一些特殊惢理状态...

肾结石对于不小心患过此病的人来说,不可谓不记忆深刻特别是在半夜,结石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那种钻心的痛可能会使伱终生难忘。所以对于患者来说都希望尽快将它排出去,虽然医生都说多喝水就能排出去实际并...

制作之前の准备A4彩纸×24纳角笔(用来使纸三角头部圆滑的工具)裁纸刀可以开始了第一步制作纸三角第二步拼插纸筒第三步修整筒身制作完成[END]其它作品...尾声QQ交流群:任何问题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登楼 杜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