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二十年内’印度象能四年级作文我战胜了中国龙吗

中国龙-印度象(The Dragon & The Elephant)中印农业与农村改革国际研讨会
文章来源:农经所& & &&&作者:admin&&&&&&&&点击数:
次&&&&&发布时间:&&&&&【字体:
11月10-11日,中印两国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相聚北京,研讨两国改革的经验教训,并共同商讨双边未来在农村经济和发展研究等领域的合作。为期两天的会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和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的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共同举办,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承办。
院长在会上作了题为“中国的农业科技体制改革” 主题发言,就中国农业科技体制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中国农科院的改革举措及中国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方向等问题进行了交流。翟院长指出:中印两国共同负担着比世界上1/3还要多的人口吃饭问题,而农业科研在养活这些人口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必须通过深化公共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提高农业科研的效率,减少政府的管制,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鼓励企业投资农业科研。
会中,与会的专家学者就两国农业与农村改革和发展的经验进行了回顾、比较和讨论,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所长冯?布朗(Joachim von Braun)在会间指出“中国和印度分别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之一,两国的未来经济仍将持续强势增长,中国和印度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将越来越大,但这两个国家依然存在大量贫困人口,加总起来几乎占全世界贫困人口的一半”。“因此,减少这两个国家的贫困、饥饿和营养不良不仅是中国和印度的未来奋斗目标,同时也是全世界责无旁贷的义务” 。
在过去一、二十年内,中国和印度都实施了市场经济改革,这两个大国的渐渐融入全球经济被普遍认为是上世纪下半叶国际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里程碑。在这次会议上,中印专家以农村发展和扶贫为核心联合撰写了9篇论文,这在中印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如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和前印度计划委员会委员、总理经济顾问苏尔(C.H.H.Rao)教授共同讨论中印改革中的政治经济学问题;钱克明所长和印度著名农业经济学家波尔(Suresh Pal)共同作了中印农业科技体制比较的报告;樊胜根博士与印度农经专家Sukhadeo Thorat共同做了中印在农业公共投资与扶贫方面的经验教训报告。会间成立了“国际农业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此中心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CAAS)和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共同主办,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IAE/CAAS)为依托,面向全国和国际的松散、开放型的国际研究中心,我院院长与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的Joachim Von Braun所长为中心的成立举行揭牌仪式。会后,与会的外宾还赴北京郊区和河北省香河县进行了现场考察和访问。
参加并主持会议的还有国务院研究室李炳坤司长,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柯炳生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张晓山所长,国家计划委员会经济研究所马晓河所长等。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
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President Xi Jinping has been presiding over a massive anti-corruption drive.
  OPINION: What India can learn from China
  印度可以从中国身上学到什么
  Not so fast, says China watcher and India Today correspondent Ananth Krishnan. "China is still pulling away from India," the Beijing-based reporter said. "If India grows 7.5% this year and China grows 7.4%, I think it makes a good headline. But I think people shouldn't get carried away about what it means in terms of a gap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答案是恐怕不会这么快,驻北京的中国事物专家和《今日印度》的记者Ananth Krishnan说道。他继续说道:“印度还是被中国落在后面,如果今年印度经济增速达到7.5%,而中国经济增速7.4%,我想这就足够上头条了。但是考虑到印度和中国的差距,我想印度人不能得意忘形。”
  China's economy may be slowing down but India faces a longer list of economic challenges including higher unemployment, chronic inflation and an overwhelming lack of basic infrastructure. "In terms of education, having access to different resources, and job creation, China has done well. It has progressed far better compared to India," said Infosys China CEO Rangarajan R. Vellamore. "Even though there is free movement across the country (in India), the paradox is there are a lot of basic issues related to access to water and basic education."
  中国经济也许在放缓,但是印度发展还面临着一系列的经济难题,包括比较高的失业率,长期通货膨胀和基础设施极度缺乏。“说道教育、各种资源的获取及工作岗位的创造,中国做的很好,比印度取得的进步大得多。”印孚瑟斯中国区总裁Rangarajan R. Vellamore这样说道。“尽管印度全国正在进行一项资源免费获取的活动,但是矛盾就在于印度还存在很多与获取水和基础教育相关的问题。”
  In a recent budget, the Modi government announced plans to boost infrastructure spending as well as cut taxes on businesses among other initiatives to spur economic growth.
  在最近的一项预算中,莫迪政府宣布了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消费及通过减少税收以促进经济增长的计划。
  China's economic might
  中国的经济威力
  But despite Modi's big pro-business push, India simply can't size up against China's raw economic might. "After 30 years of dedicated efforts in building China into a manufacturing powerhouse, it would take a long time for India to build that kind of manufacturing capability," said Haiyan Wang, Managing Partner of the China India Institute. "It's not just about lower labor costs. You have to have a complex industry cluster of supply chains. You have to have the knowledge. You have to have the skills. You have to be connected to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she said. "So when you ask if India could compete with China, I don't think that is going to be happening -- not in the next 20 years."
  尽管莫迪大力促进商业发展,但是仍然无法与中国经济力量相提并论。“经过30年的努力,中国已建设成生产大国,而要达成中国的规模,印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王海艳说道,他是中印协会的任事股东。“除了低廉的劳动力,你还必须拥有一系列复杂的工业供应链,有知识,有技能,还必须与国际市场接轨。所以当你问道印度是否能与中国匹敌,我觉得不能,未来二十年都不可能。”
  The Indian elephant may be charging ahead, but the sinewy dragon has the muscle to stay ahead. China has the capacity, the connectivity, and the capital to throw its weight around. And being a single party state with no free elections, Xi can march toward a long-term goal without fretting about the next election.
  现在印度大象也许正铆劲向前冲,但是强健的中国龙仍然保持领先。中国有能力、有关系、有资金高抬龙头,高跷俊尾,伸展龙爪。而且中国一党制决定了习近平不需要担心下一届选举而可以把全部精力用来发展长期目标。
  Winning hearts and minds
  Prime Minister Narendra Modi is the architect of India's big pro-business push.
  But that's not to say the autocracy has the advantage on all fronts, especially when it comes to winning hearts and minds in the region. "Even if China is putting money into the?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AIIB)?and the Silk Road fund, it is also building airstrips on reclaimed islands on the South China Sea," said Krishnan. "There no question that India's rise is far less threatening than China's rise."
  但是,这也不意味着中国在所有方面都遥遥领先,尤其是赢得亚洲的人心方面。“即使中国中国对亚洲基础设计建设银行和丝绸之路基金会投资,他还是在南海再生岛屿上建立了飞机跑道。”Krishnan说道。“毫无疑问印度崛起远没有中国崛起那么具有威慑力。”
  With the 1962 border dispute still vividly remembered by many in India, the impression of China as a threat stands in the way of further economic integrati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f you look at India's seven northeastern states, which are probably in the most dire need of infrastructure, it's inconceivable for any of those states to allow a Chinese company to come and build roads," said Krishnan.
  很多印度人至今还记得1962年的中印边界争端,仍然将中国视为两国经济融合的一个威胁。“如果你看看印度东南部的七个邦,那里可能是最需要基础设施建设的地方,但是让这些地方允许中国公司进驻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几乎是不可能的。”Krishnan继续说道。
  So when Modi touches down in Beijing next month for his second meeting with Xi, can both leaders cast aside areas of political tension to get down to business?"As pragmatic as President Xi is, as pragmatic as Prime Minister Modi is, economic integration is going to happen regardless of 100% trust or not," said Haiyan Wang. Eased by the pragmatism of two ambitious leaders, the elephant and the dragon could together leap at the opportunity for a strong economic alliance.
  所以下个月当莫迪抵达北京与习近平进行第二轮会谈,两位领导人是否能搁置争议进行商业洽谈?“习近平主席与莫迪总理都是实用主义者,无论双方能否100%信任对方,都应该进行经济合作。”王海艳说道。希望两位领导人的实用主义能淡薄两国争端,进一步促进两个大国的商业合作。
  "If these two countries come together, 40% of the world's people are going to be prosperous," said Vellamore. "If they are able to come together, there can be a new kind of world order in the entire region which is going to benefit all of Asia." It's a moment for both leaders to make a lasting mark on history.
  “如果这两个国家进行合作,世界上40%的人将获得繁荣。”Vellamore说道。“如果他们能一起合作,整个亚洲将建立一个新秩序,并获得发展红利。”两位领导人将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看清中国未来二十年,先读懂三张巨网背后的大国之力!
&>&&>&&>&阅读信息
看清中国未来二十年,先读懂三张巨网背后的大国之力!
点击:&&作者:宁南山 && 来源:知乎&&发布时间: 11:21:02
& & & &人类要想发展,必须要解决三个问题:能源的输送速度,物资的交换速度,和信息的传播速度。中国为什么有前途,因为这三个问题都解决的世界最好。
世界上最大最复杂的能源输送网络;
世界上最高效率的物品运送网络;
世界上覆盖最广的信息传输网络。
这三张网络,国外由于技术落后和体制原因,都搞不出来。
太阳系最大的电网系统
首先是解决能源输送问题的这个星球上最大的电网系统,当然,说的高大上点,也可以说是太阳系最大的电网系统。
我们假设2017年,来自外星系的舰队到达地球上空,人类要保卫地球文明,抵抗异星入侵,势必需要海量的能源以供给高烈度未来战争的需要,因为人类的一切活动,能源都是基本输入量。要维持能源的海量供给,就需要一张超级电网, 因为电网是最高效率的能源传输形式。如果人类还停留在二战时期用蒸汽火车和卡车来来运送煤炭,石油等能源供给战争和工业生产的形式,那么人类必败无疑。
有了超级电网,人类建造的火电站,水电站,核电站,太阳能发电站都能全部接入,人类可以及时的从煤炭,水力,核能和太阳获取能源,同时散布在电网每一个触角的工厂,电磁武器,微波武器,激光炮等新式武器都能及时的获得能源,极大的提高人类的战斗力。
然而外星人发现,低级的地球文明竟然还没有实现全球能源互联网,而是在不同的大陆上分割成大量大小不一的电网,这其中最大的一张就在东亚大陆,在2016年,这张电网提供了6万亿度电量。
要想消灭地球的抵抗力量,外星人势必要选择地球的两大电网高地,中国电网和北美电网作为优先进攻目标,只要消灭了人类的最大能源网络,其他地区的人类不过是战斗力连5都不到的渣滓。当然人类不是没有机会,在外星人入侵之前,建立一张全球互联电网,可以极大的增强人类的战争能力。而中国是目前地球上推进全球能源互联网最积极也是实际步伐走的最快最远的国家。
中国电网的技术总工程师我不知道是谁,或许是一个人,或许是一个团队,但是他设计了全世界最复杂最高效率的电网。
这张电网首先要接入全中国13.8亿人口组成的超过4亿个家庭,还要接入由全国241万家工厂组成的世界最大制造基地,还要接入包括25万家医院,42万家学校,34.5万家科研院所和技术服务企业,20万家酒店和餐饮企业,281万家商店,25.2万家交通和物流企业组成的总共768万家非工业企业(以上均来自2014年全国经济普查数字)。这一点已经在2015年12月底完成。
中国可以说是世界仅有的两个拥有从寒带到热带的所有国土的国家之一,因此这张电网不仅要能承受寒带零下30度的低温,还要能够经受50度高温的考验,要能够经受来自海洋的强台风的冲击,沿海盐雾环境腐蚀,也要能经得起戈壁风沙的袭击;还要承受泥石流各种各样地质灾害的冲击。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所有地形地貌的国家,整个地球的制高点青藏高原就掌握在中国手中。&从东部海拔为零的海平面到西部世界最高的青藏高原,4000米以上的垂直落差,意味着这张电网不是在一个平整的平面上建设,而是在一个凹凸不平的平面铺开,不仅如此,中国的国土还被无数的大江大河阻断,其中有5000公里长度的两条排名世界前五的世界级河流长江和黄河,几乎横贯中国,同时还要跨越无数的崇山峻岭,这对电网建设的工程技术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下图是我国在新疆建设的特高压输电网,中国的工程人员把重达数十吨的电塔立在了无数的高山之中。
你以为就完了吗?中国的资源分布不均衡,用电量最大的沿海地区基本不产煤,也没有超级水电站,而中国大部分电力来自火力和水力发电,这意味着这张电网还要进行超大规模的电力输送,将以万亿度为单位的海量电力从电力富集的资源区输送到沿海发达地区,也就是传说中的西电东送,这对电网的输送能力和可靠性提出了极高的技术要求。
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电网不仅规模最大,而且可靠性高,欧洲和美国都是区域型电网,本区域发电本区域用,没有像中国这样的超大规模电力调度,就算这样欧洲和北美地区还会发生大区域停电,日本小小的国家,竟然也是分成两张电网管理。
下面是国家地理纪录片统计过的最近几十年全球大停电事故,下图是2003年的北美大停电事故,超过5000万人失去电力,交通设施完全瘫痪,国家地理拍摄的纽约人徒步走过布鲁克林大桥上下班的情景。
同样的还有欧洲的2006年的1000万人停电事故,为了让下图中的挪威游轮顺利通过埃姆航河,德国电力公司关闭了一条380千伏的高压线缆,造成了欧洲电网其他地方电压升高,德国,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奥地利,荷兰均发生大停电事故,影响超过1000万人。
更逗比的2012年印度大规模停电事故,影响了6.7亿人,几乎占了人类人口的十分之一。
对比下中国过去几十年发生的最大规模停电事故,是2008年整个南方遭受了历史罕见的强暴雪袭击(相信这次暴雪中国绝大多数人都记忆犹新),造成了湖南省450万人失去电力,在这次电力恢复行动中,国家电网公司有11名员工殉职。
欧美的停电都是技术故障,而中国的停电事故是因为自然灾害,而且中国在人口密度远大于欧洲和美国的情况下,电网停电事故波及人数却远低于欧美,体现了极高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尤其是在2008年大暴雪事故以后,中国对电网进行了进一步改造,极大的加强了全网络系统监控能力,能够有效的预知事故的发生,并且能够在事故发生后实现不波及其他区域。
参考资料:国家电网公司2012年的分析材料,统计2003年&2012年国外的大停电事故总共14次,其中美国3次,巴西和欧洲各两次,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肯尼亚,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各一次。这份资料出来后不久,印度就发生了著名的2012年人类史上最大规模停电事故。
每个人每天都在用电,电力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中国在电网技术上的领先,不仅为中国工业和居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提供了保障,而且还造就了两家世界级的超级公司: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在2016年福布斯的世界五百强排名中,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排名世界第二,收入高达3300亿美元,利润高达102亿美元,是世界上赚钱的公司之一。请记住,国家电网不只是世界第二,也是中国收入最高的公司。南方电网排名世界第95位,收入747亿美元,利润22.2亿美元。
国家电网不仅是中国营收最高的公司,其技术水平也在全球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举个简单的例子,2016年中国本土申请发明专利最多的公司,华为是第二位,第一位是谁呢?就是国家电网。
和华为相比,国家电网在全球电力行业的地位和华为在通讯设备行业的地位可以说不相伯仲,甚至可以说,国家电网在本行业的技术领先程度超过了华为。
以象征一个企业实力的国际标准制定为例子,华为4G核心专利基本是和爱立信,思科,高通等多家公司平分天下,还到不了技术绝对核心的位置,而国家电网则贡献了28项全球电网标准,其中智能电网和特高压输电技术两大国际标准体系的基础技术就是来自国家电网公司,是国际标准的主导者。这超过了华为的通讯技术标准制定的话语权。
这个地球上电压等级最高的特高压交流和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都是国家电网建造。
2009年1月6日,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这是世界首条特高压交流线路
2016年1月开工的准东-华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特高压输电工程。该工程计划投资407亿元,工程线路全长3324公里,在这条线路之前,高压直流的输电经济长度只有2000公里。
用新华网的话来说,&超大容量、超远距离、更低损耗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对于有序推进国内互联、洲内互联、洲际互联,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具有重大示范意义。&全世界只有中国拥有建设在所有复杂条件下超大规模电网的技术和经验,因此全世界只有中国最积极说我要搞洲际互联网,全球能源互联网,国家电网还专门成立了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与超级电网配套的各种核心设备,大部分只有中国能制造,因为国外没有这么高的电压等级的电网。
1)126kV智能隔离断路器,1000kV单相升压变,1000kV罐式电容式电压互感器都已在中国电网应用,国外最高目前只有800KV
2)世界首支1100kV/3150A干式油气套管也在中国电网应用;
3)在晋东南-荆门工程示范应用的世界首套特高压串补装置
4)在锦-苏和哈-郑示范应用的特高压直流换流阀技术;
5)中国在浙江舟山实现了世界首个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的工程应用。
6)全球只有中国才能设计制造并且商用&1100千伏换流变压器、换流阀,其中换流变压器就是来自特变电工。
7)全球首个投入工程应用的200KV高压直流断路器,断开时间仅为3ms,是眨眼睛时间的1%。
此同时,中国更高等级的500KV直流断路器也在2017年初研制成功,领先世界两代。
国家电网主导的特高压输电体系,从系统到核心部件都领先世界,不仅主导全球标准,也是全球唯一实现大规模出口的企业,这一点华为也做不到,华为要出口通讯设备,还要面临爱立信,诺西,思科的激烈竞争。国家电网出口特高压技术,在业界没有竞争者。例如国家电网负责建设的2015年的价值15亿美元的埃塞&肯尼亚特高压电网。
国家电网公司的技术实力为什么这么强?我们从侧面看一下答案,技术都是人做出来的,中国最顶尖的大学毕业生都去了哪里?一个是华为,另一个就是国家电网。我们看下2016届中国顶尖大学学生就业情况,下图是清华大学2016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华为排第一,招收了111人,国家电网排第二,招收了68人。
下图是浙江大学2016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华为排名第一招收了287人,国家电网排名第二招收了106人。
下图是上海交大2016届毕业生就业去向,第一名仍然是华为,招收了142人,国家电网排第三,招收了95人。
下图是西安交通大学2016年毕业生,第一去向是国家电网公司206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届毕业生去向,国家电网排在第四招收了75人,
3.5天运送1亿个包裹
第二个工业奇迹是中国人建立了一个能够3.5天运送一亿个包裹的超级物流体系。
下图是中国双11物流运送时间,从2013年,中国的物流体系从用户下单到运送1亿个包裹到家需要9天时间,2014年就缩短到6天,2015年缩短到4天,而到2016年,只需要3.5天,遥遥领先全世界。
在建立一个全国性的超级物流体系的背后,是需要建立以下的基础:
1) 要有强大的基于互联网和移动支付产业
一件物资到达人类手中,第一步就非常重要,是拿起手机就能实现浏览和支付,还是必须要到商店去挑选,效率是完全不一样的。中国的京东和阿里巴巴都是世界级的电子商务企业,只有美国亚马逊能与中国相比。实际上,电子商务包括台式机和移动支付,只有实现了移动支付才能真正随时随地购买,这一点全世界只有中国做的最好。在建立一个超级物流体系的第一步,全世界99%的国家就倒下了。
就拿美国人来说吧,中国有双十一购物节,美国有黑色星期五购物节,但是黑色星期五都是到实体店抢购,和中国就不一样。
2) 第二步要有一个强大的有效率的物流企业体系,
这个体系包括极高运营效率的各大快递公司,以及基于大数据和自动化的智能仓库。
下图是菜鸟物流设在广州的智能仓库,消费者在网上下达订单后,机器会自动给纸箱贴上条码,纸箱会在流水线上自动寻找货物,流水线通过传感器识别什么货物需要装入纸箱,来决定纸箱在流水线上的走向,而纸箱经过流水线的每个点,系统会自动识别是否在这个点装入货物,而需要发货的货物早已通过基于阿里云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在仓库提前准备好了,纸箱货物装好后由机器人自动打包,
通过自动化技术和信息化改造,从收到订单到包裹出库,平均只要10分钟,时间远远短于传统仓库。这间10平方米的仓库,每日商品处理量可以达到百万级,所有商品实现当日达和次日达。阿里巴巴的菜鸟物流,已经建设了全国性的智能仓库网络。
菜鸟在全国的物流中心,都已实现和在阿里云上的天猫和淘宝大数据的对接,实现了下单即发货的高度智能化,全世界有几个国家,有这样的智能物流体系?有兴趣可以仔细阅读菜鸟的智能仓库。
3) 第三步物资出了仓库,还要有强大的交通基础设施来运送,这包括一张全国性的机场网络,一张全国性的高速公路体系,一张全国性的高铁网络。
可能有人说了,交通基础设施,国外也有啊,那么问题来了,国外的交通基础设施,除了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有哪个能超过中国?中国的高铁长度是全球60%,是全球其他国家之和的1.5倍,欧洲和中国面积差不多,大约一千万平方公里,然而所有欧洲国家高铁长度加起来也没有中国长。更要命的是,中国还要建1万公里高铁,在现在基础上还要提高50%。
美国的航空体系比中国发达,但是整个国家连一条高铁也没有,要知道飞机的物资运力是完全无法和高铁相比的。英国在2016年火车从伦敦到利物浦短短340公里火车直达竟然需要2小时14分钟。难怪前首相卡梅伦要让来自东亚大陆的洋人帮忙修铁路。
再以高速公路为例,2016年底,中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3万公里,对应13.8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面积,而美国面积和我们差不多大,高速公路里程仅为10.3万公里。美国那么多大平原,修路的条件比中国自西向东4000米的落差好多了,高速公路的里程却没有中国长,这是典型的体制问题。
再看日本,日本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015年为11500公里,对应1.27亿人口.中国人均高速公路长度中国是日本1.04倍,也就是说,中国人均高速公路里程比日本多4%。没错,是人均,人均。
下面这种也是日本的高速公路,这种单向单车道级别的狭窄日本高速公路在中国只能算国道或者快速路。
值得一提,中国高速公路的路况优良率可以说世界最高之一,高达99%,中国的高速公路,只要不是堵车,基本都可以跑到最高限速,这得益于中国先进的道路养护体系以及制定的大量道路养护规范。
除了最大的高铁和高速公路,中国在2015年底还修筑了445.4万公里的普通公路,包括398万公里的农村公路,通达全国37684个乡镇和634390个建制村,通达率分别达到99.9%、99.8%。
2016年12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白皮书,里面列举了我国在基础设施领域的世界先进技术和世界领先技术。
世界先进技术就是指和发达国家同一水平,有哪些呢?
&高速铁路、高寒铁路、高原铁路、重载铁路技术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特大桥隧建造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装备制造技术快速进步。以高速列车、大功率机车为代表的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铁路装备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部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民航商务信息系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那么哪些是世界领先技术,也就是中国能造,外国不能造的技术呢?
首先白皮书很明确的说明了,中国&基础设施建设技术世界领先。& 中国各个部门的白皮书,一般都是谦虚为主,讲差距,讲不足,比如工信部苗部长,每次讲工业制造2025,必说德国是工业4.0,我国是工业2.0,差距非常大,国家请多投钱。像交通部这么吊说自己技术世界领先的白皮书,实在是罕见。
&离岸深水港建设关键技术、巨型河口航道整治技术、长河段航道系统治理技术以及大型机场工程建设技术世界领先,实施港珠澳大桥、洋山港集装箱码头、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等系列重大工程。&
&大型专业化码头装卸设备制造、海工机械特种船舶、集装箱成套设备制造技术领先世界。&
&邮政光学字符识别(OCR)、视频补码、码址校验等分拣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这里面以港珠澳大桥为例,为了不影响珠江繁忙的航运,大桥的有一部分其实水下隧道,全世界其他国家都是用海底隧道挖掘技术,费时费力效率低,危险性还高。
而港珠澳大桥独创了沉管技术,直接在海面上制造单节180米长的沉管,由1万吨钢铁和7万吨混凝土组成的沉管每节重达8万吨,然后沉入海底进行拼接,不仅是世界最长,也是世界首次深埋沉管到几十米海底,在强大的海底压力下还能做到每节沉管接缝处滴水不漏。
4)第四步,物资通过交通设施的运送,还要由数百万快递员送到居民家中,这就需要有勤奋而吃苦耐劳,能够风雨无阻的快递员。如果打雷不送件,下雨不送件,烈日不送件,如何能做到3.5天一亿个包裹到达?不好意思,这个地球上至少一大半国家的人都不具备勤奋,吃苦耐劳的特质。
2016年中国200万个快递员运送了350亿个包裹,平均每个快递员每天要投递50个包裹,如果去掉休假的时间,每个中国快递员平均每天要运送60个包裹,你找遍全世界,能够找出数百万高效,勤奋而又吃苦耐劳快递员的国家有几个?
5)最后,要有一个超级物流体系,还需要这个国家有良好的治安,在巴西的贫民窟,美国的黑人区,以及大部分国家的偏远地区,那里的居民是享受不到快递到家的待遇的,没有哪个快递员会愿意每天冒着生命危险去送件。
以上的五点,有的国家能够做到一点,有的国家能够做到两三点,但是只有中国这五点全部能做到,这就是我们有全世界最高效率的超级物流体系,确保每个中国人都能够迅速的获取想要的物资的原因。
通信网络全覆盖
第三个工业奇迹是全世界覆盖最完整的国产化通信网络。
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覆盖完整,一个是国产化。
先说覆盖完整,下图是2016年11月中国移动副总裁李正茂的演讲PPT,中国移动是全球覆盖最好的网络,覆盖了全国99.7%的人口,包括珠穆朗玛峰区域。全中国平均网速尽管不是世界最快,却是世界覆盖最好。光是中国移动一家的4G基站数量,就有143万个,就占了全球的三分之一,联通和电信的4G基站数量加起来也是大约150万个,中国一个国家4G基站数量差不多是全球的60%。
有的国内网友说了,既然基站那么多,为什么国内有的地方4G感觉没那么快?如果中国也像大多数国家一样,只保证城市的网速,而不是搞全地域全人口覆盖,那么事情会简单很多。
中国移动说他的网络覆盖了全国99.7%的人口,我就举个例子,天涯有个网友发了个贴,他到新疆边陲的塔什拉玛干县下面的一个只有三十多户人家的小山村住了三个月。
按照这位网友的描述,&这里风景很美,村子外边五十多公里,被雪山和寸草不生的土山包围,人们生活在大山狭缝中的沟里,因为里面有雪山融化的雪水流过,周边草木茂盛,适宜居住,车子进来很困难,我们三人开车进来走了两天,傍晚雪水太大,我们在车上过夜的,这里可以说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也可以说是一个雪山深处的世外桃源&。
下图为进山的道路:
下图是村口的景色,然而让人吃惊的是,在这样一个偏僻边远的山村,居然每家都有手机,虽然村里基本没有手机信号,但在山上或者河边的一处还是有手机信号。家里的电视可以收到全国的台都能收的到,不仅能看93阅兵,还能看喜洋洋,小孩子们汉语都越说越好。
我国通信网络覆盖比发达国家好,无怪乎两个原因:
一个是体制问题,在中国这种三大运营商都是国有,都将全国通信网络作为建设目标的情况,在国外非常少,因此中国实际上有三张全国通信网络。
第二个就是经济问题,我国人口众多,农村有6亿人,搞网络覆盖非常有必要,同时也有经济回报,发达国家80%--9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搞网络全国土覆盖经济上划不来,运营商根本就不愿意投入。
在网速快于我国的国家,尽管在市区有很快的网速,但是在高速公路,铁路沿线,偏远农村,国家公园,信号覆盖就不如我国。而中国,哪怕在最远的新疆,甘肃,中国工人同样冒着零下三十度的严寒在铁路沿线布设通讯基站,中国人对把基础设施扩展到所有的国土,让所有国民享受到便利方面,有一种令人感动的执着。
信号覆盖,我们可以和美国,日本和英国三个国家比较。
美国想必很多人都清楚,由于90%的人口集中在城市,导致城市以外的地区信号覆盖非常差,没有任何一个运营商有覆盖全美国的网络。而中国三大运营商全部全国覆盖。
大部分城市地铁没信号,国家公园手机信号非常差,加州一号公路上也经常没信号,在美国公路上导航,GPS是必须的,千万不要想着依赖手机。这在中国不可想象,你去中国哪个城市,会一出城就发现手机信号挂了?
美国人就算在家里面,在厕所就没有信号是很正常的,要是在中国的小区也这样,居民早就投诉了。这个上留美学生很多,随便一搜就能搜到很多回答。
至于英国也是同样,截止到2016年初,手机信号覆盖率2G为93%,3G为88%,4G为46%,完全无法和中国比,英国那么小的国家,也就是即使你只是用手机打电话,覆盖率也只有93%。
再看看网速和韩国,阿联酋等一起排在世界前几位的日本,不仅在很多乡村没有手机信号,就连在贵为日本首都的东京,直到2013年才实现地铁手机网络信号全覆盖。
同样的还有欧洲大陆的德国,柏林的地铁手机信号也是前几年华为完成覆盖的。
国内有的人,总是把西方想的高大上,事实上在中国旅行,几乎所有的宾馆,酒店,WIFI网络都已经是标准配置,而且免费。
而我去欧洲和澳洲旅行,几乎所有的宾馆,酒店,WIFI网络都是收费的,而且收费不便宜,网速快慢要看运气,有的hotel网速非常慢,甚至发个邮件都很痛苦。我会告诉你在澳大利亚,如果是住100多澳币的平价hotel,网速大多都很慢,找网速快的看你运气好不好。就我个人感受而言,真正网速称得上比我国快的国家,基本都在东亚。
再说设备的国产化,华为和中兴占据了全球通信设备制造大部分份额和利润。
这个世界上能由国产设备组成自主通信网络的国家只有美国,中国,韩国,瑞典,日本,芬兰,德国。实际上这8个国家,除了美国严密封锁以外,其他7个国家全部都有华为的通讯设备组成的网络。以日本为例,日本的4G网络设备华为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例如软银的4G设备基本都是采购自华为。华为公司在通讯技术方面,已经逐渐从追赶爱立信,思科,到和欧美齐头并进,到现在已经开始逐渐领先世界,在2016年科学大会上公开宣布进入无人区,在5G领域已经有开始在世界领跑的趋势。
对应能源传输,物资传输和信息传输三张网络:人类最大最先进的电网,人类最有效率的物流体系和人类覆盖最广阔的通信网络,只有中国能够打造,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外国,或是因为技术,或是因为制度,或是因为经济原因,没有一个能够自主完成其中任何一种。中国人能建立如此领先,复杂而又高效的系统,充分说明中国具有优秀民族的所有特征。
在这三张网络以外,中国还有大量领先世界的技术,例如量子通信卫星,10倍音速飞行器,使用国产芯片的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铁基超导技术等等,除此之外,我再举五个例子,
1:核电站压力容器的C形密封件。
核电站压力容器是核电站核心部件之一,而密封件则是防止外泄的关键部件。
中国核电站压力容器已经实现了全国产化,其中C形密封件由中国最大的静密封生产公司之一的浙江天生密封件公司设计制造,价格30万左右,美帝的价格则是超过300万人民币。国内秦山,红河等核电站都实现了应用。
C形密封件目前只有中国和美国能造,法国和日本都是核电强国,但是密封件却不能实现自产,要从美国购买昂贵的密封件,成本上无法和中国核电竞争。
实际上,中国的C形密封件出来并且成功应用以后,美帝300万的密封件基本就要退出市场了。中国每造一个东西,总是有人跳出来说,某某核心设备是进口的,我就哈哈一笑,我之前已经在中国为什么不受待见里面回答了,部分国人崇拜的发达国家,是在不同国家之间分工的,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做到全国产化。日本的核电就是个例子,很多部件就需要从欧美进口。
2:煤制油技术单向阀
煤制油技术中国居于世界绝对领先地位,但是今天我们不看煤制油技术,我们看这个庞大系统里面的一个小部件:单向阀,全世界本来只有德国一家公司生产,他们获取了多么高的利润呢,一个小小的阀门,价格高达180万人民币,而寿命最长只有3个小时。折旧费用平均一分钟一万元。中国湖南西迪技术公司研发出单向阀后,价格只有20万人民币,而寿命有1年多。这家德国公司已经彻底退出竞争。世界其他任何国家想搞煤变油技术,如果不买中国的装备,根本无法和中国竞争。
3:飞机刹车技术
这个名字可能听起来有点搞笑,但是其实是件很严肃的事情,飞机的重量多达几十吨,而落地时的时速高达几百公里,中国在世界上第一个完成了碳陶刹车盘,并且已经应用了军用飞机的7个机型上,这项技术是源自2004年的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的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
由西北工业大学与中航工业西安航空制动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碳陶刹车盘产品,日前成批量装备部队7个飞机机型,使我国成为国际上第一个率先使用碳陶刹车盘的国家,标志着中国飞机刹车技术跻身于世界领先水平。
上世纪90年代,飞机碳陶刹车技术在国际上刚刚兴起,各发达国家均纷纷投入巨资研制,收效甚微。该产品的研制,源于2004年西北工业大学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的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与我国飞机碳刹车核心企业的西安制动联手。历经12年的攻关,上万次的台架试验,共突破了三大关键技术,形成了5个重大技术发明点,获得了19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在国内属首创,站在2016年国家科技奖励大会领奖台。
该碳陶刹车盘与上一代刹车盘相比,静摩擦系数提高1&2倍,湿态摩擦性能衰减降低60%以上,磨损率降低50%以上,使用寿命提高1&2倍。生产周期降低2/3,生产成本降低1/3,能耗降低2/3,性价比提高2&3倍。价格也仅相当于国外同类产品的50%&60%,是目前国际上发现唯一能在1500℃高温环境下,各项物理性能不发生衰减的材料。推广应用后,每年可为我国民航客机节约成本3亿元左右。
请注意最后一句话,在军用飞机上应用后,刹车盘已经用于我国民航客机,我国民航客机目前主要是三个型号,新舟60,ARJ21和即将首飞的C919。其中ARJ21到2017年2月已经成功的在成都航空公司飞行了5000小时,经受住了初步考验。
4:治疗帕金森的脑起搏器
从我国的前领导人,到拳王阿里,都受到帕金森疾病的困扰而无法根治。而用脑起搏器治疗帕金森,已经是现在最有效果的治疗手段。
2014年清华大学与北京品驰公司、北京天坛医院联合研制的清华脑起搏器,不仅打破了美国公司垄断、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而且凭借质优价廉赢得了医生和患者的信任,一年多时间就推广应用到全国40余家三甲医院,开展临床手术1000多例次。
脑起搏器这个东西,全世界只有美国美敦力和中国品驰科技两家能造,但是品驰的产品明显更受市场欢迎,到2016年,全国治疗帕金森手术,使用品驰脑起搏器的一年超过2000例,使用美敦力的一年只有1000例多点,且品驰的增长速度远快于美敦力。品驰科技在快速的对美国产品进行替代。
欧洲,日本均不掌握植入脑部的电机设备技术,做手术需要从中国和美国买。不仅如此,依托清华智力资源的品驰公司还在研发治疗癫痫,老年痴呆这些疾病的植入设备治疗技术。
5:基因测序仪
基因测序是全世界正在蓬勃发展的大产业,作为核心装备的基因测序仪,一台价格高达数百万人民币,其设计制造目前只有美国,中国,瑞士三个国家掌握,其中美国仅有的两家测序仪供应商Illumina和生命科技,illumina是美国的大牛股,过去十年股价上涨200倍,被评为全球最聪明的公司,排名在特斯拉之前。瑞士的罗氏科技也可以制造。国内目前有6款国产基因测序仪,其中深圳华因康和华大基因都不错。
国产的测序仪的价格是国外同类产品的一半,试剂耗材则只有国外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日本德国法国英国这些国家,基因测序仪设备都需要进口。
&作为下游企业,对基因测序仪及耗材需求量很大,国内的企业自主研发成功基因测序仪,将大大降低我们的测序成本。&华大基因项目基因负责人施玉健表示。现在有了自己国产测序仪,测序仪和试剂要便宜很多,在未来3年内,上游的国产测序设备将具有竞争优势,切割国外产品的国内市场,推动国内基因测序产业的发展。
其他中国领先,或者包括中国在内世界仅有两三个国家能造的东西还很多,随便可以列出很多项,一个科技水平世界第二的国家,必然有大量独有技术,不然何以能成为唯一有可能挑战美国的国家?国内的问题主要是做的多,宣传的少,不过从2016年的情况来看,中国科技进步非常快,已经在逐步进化到不想宣传你也快藏不住了。
作者:宁南山&来源:知乎&责任编辑:向太阳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共有条评论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度象vs中国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