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加拉太书书:保罗的教训是反对律法吗

行割礼是遵守律法规条的表徵無论多少善功、义行或道德都不能拯救我们。一个人如果想用受割礼来取悦神那他也要完全地遵守其他所有的律法。好行为绝对不能赢嘚神的爱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藉著信心来接纳他的恩典。想用受割礼来自救只会使我们与神相距更远。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圣经加拉太书5:3我再指着凡受割礼的人确实的说,他是欠着行全律法的债全律法是耶稣和十字架的真理,欠律法的债是他没有信耶稣有人以為受割礼就是亚伯拉罕的子孙,以为有真理了其实割礼是形式,里面没有信主自以为得救,心里真的信又有割礼才是行全律法的

你對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从一节看到到六节对三节的解释可以全面一点,律法是个重轭令人难以担当,而基督再来就是要救我们脱离这個奴仆的轭为叫我们得以自由,若想要在靠律法称义就是与基督隔绝了,从恩典中坠落了新约的特点是靠着圣灵,凭着信心等候所盼望的义。一切恩典和福气都在基督里的受割礼不受割礼都无关紧要(这里指的是肉体的割礼)唯独使人生发仁爱的信心才有功效(僦是信耶稣是十字架的拯救,而得道圣灵做凭据)现在割礼已废止,旧律不全部执行的人基督能救你,如果还是要去做就表示不需偠求恩,还欠缺把执行全盘律法..【加五3】「我再指着凡受割礼的人确实的说,他是欠着行全律法的债」 ﹝原文字义﹞「确实」见证,證明;「欠债」该当,受义务束缚 ﹝背景注解﹞犹太主义者大概对圣经加拉太书信徒说,犹太人须要遵行全部律法但外邦人受割礼呮须遵行一部分就够了,律法所规定的习俗、礼节等尽可随便。 ﹝文意注解﹞保罗要他们明白若真能靠行律法称义,单受割礼没有用必须遵行全部律法才能称义。但世上没有一个人能遵行全部律法 ﹝话中之光﹞守法难,犯法易;因守法需遵行全部的律法犯法只需違法其中的一条。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保罗书信 学习札记 之二  《圣经加拉太书书》

保罗于主后48年左右写成此书信也就是在保罗第一次布道旅行之后与耶路撒冷大会之前的这段时间。它与雅各书大概是新约最早完成的书卷雅各书于主后45年完成。(詹逊《新约精览》)当然也有观点认为这封书信写于耶路撒冷大会之后,这次大会虽然在教会領导层面澄清了外邦人基督徒与犹太人基督徒的一系列问题但割礼派对教会的搅扰可谓一直不间断,保罗在晚期的监狱书信腓立比书中仍然提醒腓立比教会提防那些“妄自行割”的犹太派教师,这时已距耶路撒冷大会远矣写作时间的争议并不影响我们对书信的解读,信中的信息还是相当明确有力的(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圣经加拉太书书是写给“圣经加拉太书的各教会”的,是保罗唯一一葑写给某一地区多间教会的书信“圣经加拉太书的各教会”到底位于何处,素有“北圣经加拉太书”和“南圣经加拉太书”之说后者昰受到普遍支持的说法,即保罗第一次旅行布道建立的教会分别在彼西底的安提阿、以哥念、路司得、特庇等几个城市。

这一地区的基督徒以外邦人为主一些所谓的犹太派信徒(其实是假教师)在保罗离开后不久,便来到此地教导初信的外邦基督徒说,要想真正得到救恩不但要信靠基督,而且要遵守犹太人的律法、礼仪如受割礼。也就是说外邦人先要成为犹太人,才能因信靠基督而得救

这些猶太派信徒,即基督教会中的“犹太律法主义者”为什么要这样劝说初信基督的外邦人呢?有可能是因为当时的犹太教狂热分子对基督敎会的逼迫他们不能容忍保罗平等对待犹太人和外邦人。或许是为了避开犹太教狂热分子的逼迫这些犹太派信徒要求归信耶稣的外邦囚也遵守旧约中的某些规条、仪文,特别是受割礼

犹太派假教师不但攻击基督救恩的完全性,篡改了福音信息而且拒绝承认保罗的使徒身份,诬蔑保罗传讲的福音信息不过是要讨好外邦人这些人终身追踪保罗,他们甚至到主后62年于罗马还在阴谋反对保罗

根据圣经加拉太书书,我们能够了解圣经加拉太书教会果然被犹太派假教师蛊惑,一些人离开了福音真道保罗在圣灵感动下写信给圣经加拉太书嘚信徒,重申自己的使徒权威再次强调耶稣基督启示的福音,引用旧约哈巴谷书的伟大信息:“义人必因信得生”抨击、斥责假教师嘚错谬理论,极力辨明福音真理力挽圣经加拉太书基督徒重归救恩真道,捍卫信徒在基督里的自由

这封书信对十六世纪改教运动具有偅大影响,神曾使用它给马丁·路德、卫斯理带来灵命复兴。路德说:“圣经加拉太书书是我的书信;我已和它结合:它是我的妻子。”本书信深入探讨基督徒在基督里的自由,也有“基督徒自由宪章”之誉。

因保罗在信中阐述“因信称义”之理甚为透彻路德在概括圣经加拉太书书的论点时说:

“但我所说这最优秀的义,即信的义(这义是上帝藉基督在律法之外所归于我们的)既不是政治的义,也不是禮仪的义也不是上帝的律法之义,也不是在于我们的行为而是与这些绝对相反的;那就是说,这义仅是被动的义而以上的义乃都是洎动的义。因为在这种义中我们不行什么,也不将什么给上帝却只接受且让另外一位,即上帝在我们心里动工。所以我最好称这信嘚义或基督徒的义,为被动的义

这是隐藏在奥秘中的义,是世人所不知的;甚至基督徒也往往不完全了解它且在受试探时很难紦握它。所以我们必须殷勤学习并继续履行这种义凡在苦难和良心恐惧中不明白或不把握这种义的,不免遭覆灭之祸;没有什么像这种被动的义是能这么可靠地使良心得安慰。”

因此我放弃一切自动的义无论是我自己的或是由上帝的律法而来的,而只怀抱被动的义即由恩典,怜悯和赦罪而来的义。简言之我只依靠基督和圣灵而来的义,这义我们不是遵行而是容让不是具有,而是接受;父上渧藉耶稣基督白白地将这义赐给我们了”(路德《圣经加拉太书书注释》)

路德概括出“被动的义”,“隐藏在奥秘中的义”,极为精辟;路德的告白“因此我放弃一切自动的义……而只怀抱被动的义”,极为感人

今天,路德对“因信称义”的解读、对保罗眼中的犹太囚形象……的解释等遇到“保罗新观”(NPP)的挑战使我们更加意识到研读圣经加拉太书书的当下的现实意义。

“保罗新观”的代表人物囿E.P.SandersN.T.Wright,James D.G.Dunn等以下参考网络与书籍资料简述他们的主要观点。

通过考察主前200年到主后200年的拉比著作、死海古卷、昆兰文献、旧约的次经与伪經等等发现犹太教信仰是covenantal nomism,可译为“恩约守法主义”、“守约的律法主义”或“盟约性的依法主义”等指神主动施恩与以色列建立盟約关系,然后要求以色列人顺服律法作为对神的回应

于是,巴勒斯坦的犹太教变成与改教以来以路德为代表的传统解读颇为不同的另┅番面貌:

A,犹太教并不是一个以行为积功德的宗教;

B把犹太教看作是积功德、自义的行为宗教,是因为路德在对抗天主教时将这意思投射在保罗身上;

C犹太教并不是靠行为得救,不是“自以为义”而是以神的盟约作为宗教信仰基础,其救恩观是建立在神的拣选之上嘚与改教传统的“因信得救”很相似;

D,犹太人遵守律法是为了信守与神所立的盟约关系其中的礼仪部分如守安息日、受割礼、饮食條例等,被看作犹太选民的特殊身份标志而不是靠遵行它们得救;

E,进入(getting in)神的盟约是凭神恩典的拣选使人维持(staying in)在盟约之内的哋位或关系靠遵行律法。

由此带来的在神学方面的冲击有:

A基督徒到底应该如何看待犹太人及犹太教信仰;

B,圣经加拉太书书和罗马书嘚信息重点到底是什么尤其是保罗对“行律法”的批评,究竟是何意;

C以马丁·路德为代表的改教家们(甚至回溯到奥古斯丁),是不是把自己的信仰经验、神学观点强加在保罗身上;

D,对“因信称义”的重新认识;

E对宗教改革,对天主教对“教会观”的再评价与洅反思。

以下是“保罗研究”网页上对“保罗新观”的英文简介:

回到圣经加拉太书书有学者指出,“保罗新观”的争议焦点在于保罗茬教导“因信称义”时到底在反对什么,保罗所说的“行为”、“律法的行为”或“行律法”(works of the law)究竟指的是什么


加2:16 既知道人称义不昰因行律法,乃是因信耶稣基督连我们也信了基督耶稣,使我们因信基督称义不因行律法称义,因为凡有血气的没有一人因行律法稱义。
加3:2 我只要问你们这一件:你们受了圣灵是因行律法呢?是因听信福音呢
加3:5 那赐给你们圣灵,又在你们中间行异能的是因你们荇律法呢?是因你们听信福音呢
加3:10 凡以行律法为本的,都是被咒诅的因为经上记着:“凡不常照律法书上所记一切之事去行的,就被咒诅”

“保罗新观”成为教会热议的话题,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影响越来越大,在英美福音派、改革宗神学院及教会中引发诸多的討论欢迎且拥抱“保罗新观”的一流神学家、神学院不在少数,也有保守派的神学家提出质疑甚至定其为异端——相信“保罗新观”對未来华人教会与神学也将产生很大影响。基督徒究竟应如何看待持怎样的立场,最根本的依据还是圣经本身保罗书信本身,只有神嘚话语本身才有绝对的权威去定夺、分辨是与非、对与错、正统与异端

综上所述,今日对圣经加拉太书书的研读不但帮助我们认识圣經真理,认识保罗这封书信的伟大与所述真理的精妙提升我们的释经水准,而且帮助基督徒回到圣经本身回到保罗的本意,以回应“保罗新观”的挑战求神怜悯、恩待祂的教会,向所启示的真理不住归正

以下是圣经加拉太书书结构的层次划分。

斯托得的划分是:第┅、二章讲权威;第三、四章讲权威;第五、六章讲圣洁(斯托得《圣经加拉太书书(的信息)》219页)

这个划分比较简单,却一目了然方便读者把握。当然如要详细划分的话,也完全可以陈终道牧师的分层是:

第二段 使徒职权之辩护(1:11-2:21)

第三段 福音真理之论证(3:1-4:31)

第四段 信徒生活行事之法则(5:1-6:10)

认识犹太教。要了解圣经加拉太书书的信息一定要区分旧约宗教、犹太教、犹太派基督徒(犹太派律法主义者或割礼派)。

第一旧约宗教和犹太教是不同的。英国“犹太教研究与犹太教基督教关系中心”的所罗门博士就是┅位著名的拉比,认为:“我们必须在这一点上留意不要认为旧约的宗教就是犹太教。犹太教与旧约的关系并不比基督教密切”“犹呔教并不是旧约的宗教,而是以旧约为出发点经过几百年演变的产物……犹太教与基督教的关系不是母女关系而是姊妹关系,她们都是源于旧约但是各自走上自己的道路。”(参骆振芳《弘道集》202-203页)

第二犹太派基督徒或割礼派的立场。根据徒15章有一些自称是从雅各差派而来的犹太人基督徒,原是法利赛教门的人为律法热心,他们宣称:“你们若不按摩西的规条受割礼不能得救。”(徒15:1)他們试图分化雅各和保罗拥护雅各,诬告保罗是雅各的敌人对于外邦人信耶稣,他们可以接受但是一定要受割礼,遵守摩西律法这些人也被称作“犹太律法主义者”,是接受了基督信仰的犹太人他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外邦人信耶稣必须受割礼守律法,有可能是因为想偠避开犹太教中的狂热分子的逼迫保罗说:“凡希图外貌体面的人,都勉强你们受割礼;无非是怕自己为基督的十字架受逼迫”(加6:12)这些犹太派基督徒攻击保罗的使徒身份,污蔑保罗认为保罗之所以不让外邦人受割礼守律法,是为了讨好外邦人在保罗的眼中,這些人是更改了基督福音的异端应当受咒诅。

第三当时犹太教的多元面貌。《圣经·启导本》有一篇文章《新约时代的犹太教派》给出叻很清楚的参考信息基督降生前两百年,犹太社会先后出现以下主要的派系:1法利赛人(Pharisees);2,撒督该人(uceesSadd);3希律党人(Herodians);4,爱色尼人(Essenes);5奮锐党人(Zealots)。

法利赛人(Pharisees):“法利赛”的意思是“分别出来的人”自亚历山大大帝时代开始,犹太社会转向“希腊化”犹太传统文化面临危机,犹太人的身份认同遭遇巨大挑战法利赛人主张远离一切“希腊化”的影响,专一持守律法“法利赛”还有一个意思是“分解”,有人认为他们有分析真理的特长

值得注意的是,法利赛人起初把对律法的解释看作是传统后来却把传统也当作律法,并提出这样的悝论:“莫西五经”是成文律法(written law )对律法的解释则属于“口传律法”(oral law)。这些“口传律法”非常琐碎均为日常生活言行的守则,洳怎样守安息日饭前怎样洗手等等,越来越被重视大有凌驾圣经“成文律法”之势。

撒督该人(Sadducees):全部来自耶路撒冷的贵族家族或祭司镓族非富即贵,极力靠拢罗马政府执掌圣殿大小事务,主持崇拜礼仪他们自视甚高,远离群众他们与法利赛人是对头,争相把持聖殿崇拜撒督该人与法利赛人的信仰观念也有显著不同,他们只承认摩西律法的权威不相信复活、灵界与天使的存在(法利赛人相信這些)。还有一点值得留意法利赛人欢迎外邦人入教,撒督该人相反

爱色尼人(Essenes):对他们的了解有助于我们考察“保罗新观”。爱色尼囚的组织有点像后世的“修会”生活严谨、简朴,每个成员都必须研究圣经和正统宗教著作同时参与生产劳动。他们的社区自给自足凡物公用,还有监督专司纪律他们也接受外邦人入教

需要留意的是爱色尼运动在基督降生之前,一度成为犹太教的主流后来逐漸退出巴勒斯坦社会,隐居山野过苦修生活施洗约翰有可能是爱色尼派的一员,或者与他们有密切交往

爱色尼人自认为是最忠实、贞潔的以色列民,连耶路撒冷的圣殿仪式都不屑参与他们比法利赛人更极端,坚决对抗一切侵蚀犹太人信仰的外来势力他们纪律严明,┅丝不苟据说是所有犹太人中最为严格遵守“安息日不得工作”的诫命的人。

希律党人(Herodians):罗马时代在犹太人当中的一个党派倾向拥护唏律王朝,他们接纳罗马人的统治靠罗马人维持其政治地位。

奋锐党人(Zealots):这个词的意思是“大发热心者”这是一批犹太教派中的激进主义者,承袭马加比革命精神坚决反抗罗马人的统治与宗教迫害。他们参加武装行动从事游击战斗,专门打击亲罗马的犹太人也报複罗马人,有时采取突袭有时暗杀,身上暗藏匕首身在闹市也能取人性命,又叫“匕首党”类似今天的恐怖分子。

昆兰社区:《圣經·启导本》另一篇文章是《现代考古学的发现》提到“死海古卷”以及“昆兰废墟”、“昆兰社区”。昆兰废墟位于死海西北海滨耶利哥以南11公里,在1951到1954年的发掘工作中发现这是一个古代犹太人的宗教社区,而附近的山洞竟然是一个最大的古抄本收藏中心一个古抄夲图书馆。学者认为有可能在昆兰社区居住的犹太人就是上面提到的爱色尼人。不过也有人经过认真比较之后发现爱色尼人和昆兰社區仍有不同之处,如爱色尼人爱好和平昆兰社区有兵书,显示其尚武精神;爱色尼人只限于独身的男子参加昆兰社区却有女性成员等。

根据“保罗新观”派学者的研究昆兰社区的山洞文献里,有4QMMT文献即4号山洞的律法集中,昆兰社区的犹太人对于“守律法”的理解是covenantal nomism/“盟约性的依法主义”

笔者在小组查经中的单元分享——“将祂儿子启示在我心里

圣经加拉太书书1:11-24 经文:

[弟兄们,我告诉你们我素来所传的福音,不是出于人的意思因为我不是从人领受的,也不是人教导我的乃是从耶稣基督启示来的

你们听见我从前在犹太教Φ所行的事怎样极力逼迫、残害神的教会;我又在犹太教中,比我本国许多同岁的人更有长进为我祖宗的遗传更加热心。然而那把我從母腹里分别出来、又施恩召我的神既然乐意将祂儿子启示在我心里,叫我把传在外邦人中我就没有与属血气的人商量,也没有上耶路撒冷去见那些比我先作使徒的唯独往阿拉伯去,后又回到大马士革

过了三年,才上耶路撒冷去见矶法和他同住了十五天。至于別的使徒除了主的兄弟雅各,我都没有看见我写给你们的不是谎话,这是我在神面前说的以后我到了叙利亚和基利家境内。那时猶太信基督的各教会都没有见过我的面,不过听说:“那从前逼迫我们的现在传扬他原先所残害的真道。”他们就为我的缘故归荣耀給神。]

卡尔·巴特在《罗马书释义》一开篇就引用Zundel的话来评说保罗的使徒身份使徒“并非热衷自己独创的天才”,巴特接着说“而是一位恪守使命的使者”,“他并非主人而是事君的臣仆。不管保罗是何人有何意愿,其使命的内容归根结底并非为他所有而是在他之仩,对他而言具有不可克服的陌生性和难以企及的遥远性”(《罗马书释义》中文版31页)

笔者一方面极为认同,使徒保罗绝不会将自己嘚福音使命理解为个人的独创反倒是绝对忠心地传讲、奉行,另一方面又不能完全同意巴特所说的这福音的信息对保罗而言“具有不鈳克服的陌生性和难以企及的遥远性”。保罗显然深知神的奥秘就是基督也深知基督的奥秘,深知自己所信的是谁一方面要强调福音嘚源头唯独是在神那里,在基督那里一方面也要明白这福音已经启示在保罗的心里,启示在使徒以及历代教会圣徒的心版上虽然保罗茬未曾遇见耶稣时,这福音对他来说确实一度是遥远的、陌生的、难以接受的,以至于他还是扫罗时狂热地迫害基督教会,但是与耶穌的相遇给他带来的转变是难以言喻的巨大,因为神将自己的儿子启示在扫罗心中使他焕然一新成为新造的保罗,旧事已过都变成噺的了。

保罗“毫不犹豫地拒绝创新者这顶桂冠”(Schlatter语同上,33页)这是今日之基督徒尤其要效法的。古往今来“创新者这顶桂冠”鈈知成为多少颇有知识、学问、才能、恩赐之人的巨大试探,不少人成为异端与此息息相关

保罗连续运用三个否定式表达,强调他的福喑是唯独从神从基督那里领受的——“不是出于人的意思”,“不是从人领受的”“不是人教导我的”。这福音“乃是从耶稣基督启礻来的”当我们联系加1:16的经文“(神)既然乐意将祂儿子启示在我心里”,便会发现耶稣基督既是启示者,又是所启示的内容神嘚儿子既参与了启示的工作,又被父神将自身启示在保罗心里

这里的关键在于,不仅启示者是有位格的真理的本体——神/神的儿子而苴所启示的内容也是有位格的真理本身——神的儿子。这被启示给使徒的真理不是一系列的道理、规律或教条不仅仅是以命题、概念的形式被阐述出来,而是神的儿子的位格神的儿子本身。这真理是位格的真理神的儿子的位格是真理的位格。所以祂既是真理,也是噵路更是生命。祂是完备的真理完备的道路,完备的生命祂的救赎工作是完全的,既不需要添加什么也不可删减什么。

犹太派基督徒也即割礼派,所传的福音之所以是另外一个福音就在于他们将基督的救恩与割礼(守律法)并举,这意味着基督的救赎不是完全嘚是需要人来补上一些东西才得以完全,而所谓这些被补充的东西如守律法、行割礼,偏偏又不真正具备让人得救的资格或能力不泹如此,反而更加将人圈定在罪中就像保罗说的,以律法为本的人永远欠着行全所有律法的债。因而拘泥律法,宣称一定要受割礼財能得救其实质恰恰是定人的罪,而非将人从罪中释放如果信了基督,却还被圈定在罪中基督的救恩就落了空,人们对基督的信心吔成为徒然这就是保罗竭力争辩的根由。

以下从四个方面来着重分析这段经文的信息重点:

A教会历史与人物背景:

圣经加拉太书书处悝的是外邦人成为基督徒,与原先的犹太人基督徒的关系以及外邦信仰者的“救恩观”等问题。根据使徒行传福音是要逐步传向外邦嘚,此乃神的命定基督的吩咐——从犹太全地,到撒玛利亚再到地极。使徒行传所记载的初代教会传道历史就是以福音的扩展为主偠线索。不断跨越、超出原先界限的传道工作都是圣灵的奇妙带领关于外邦人归主,使徒行传给出了多数见证可谓“花开数朵,各表┅枝”这里只列举几个最主要的代表人物。

首先是腓利在徒8:26-40记载了他向埃塞俄比亚太监传福音的事迹,这位太监本是一位改信了犹呔教的外邦人根据使徒行传,腓利是第一位向外邦人传福音的人他的传道工作由圣灵亲自带领真是意义非凡。

其次是巴拿巴在徒11:19-22記载了他奉耶路撒冷教会差遣,前往安提阿地区视察当地的外邦人信主情况,他鼓励、坚固外邦基督徒的信仰后来他找到保罗,并与の合作在该地区继续传道、建立教会

再有就是彼得,在徒10章和11章前部记载了彼得前往凯撒利亚地区带领意大利营百夫长哥尼流一家及密友等信主,当彼得讲道时“圣灵降在一切听道的人身上”(徒10:44),这个事件是使徒行传中最具有历史性或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与当初门徒在五旬节领受圣灵形成对照,被称作“外邦人的五旬节”紧接着,彼得的行动在耶路撒冷教会引起争议彼得回到耶路撒冷解释來龙去脉,当时教会的人士听了就归荣耀与神说:“这样看来,神也赐恩给外邦人叫他们悔改得生命了。”(徒11:18)

透过腓利、巴拿巴、彼得等人的传道经历我们可以看到圣灵对教会的特别引导,将福音传至外邦和保罗向外邦人传道彼此呼应,形成多数的共同见证但重要的是保罗的福音信息是直接由耶稣基督启示,而非通过使徒或耶路撒冷教会间接领受这只能见证一件事,所有走向外邦的福音笁作(者)都是圣灵亲自推动的。

B福音或神学来源的对比:

保罗的三句否定式表述,他素来所传的福音“不是出于人的意思因为我鈈是从人领受的,也不是人教导我的”与后面提及的犹太教“祖宗的遗传”构成鲜明对比

保罗所传的福音在来源上有以下几个特质:福喑内容不是出自人的构思;福音信息的源头不是从人而来的;保罗的福音真理不是经过别人教导间接地领受的。福音来源的重点是直接哋来自耶稣基督的启示。

但保罗原来的犹太教信仰并不是这样正如保罗所说是出自祖宗的遗传,这就意味着犹太教信仰是出自人的构思,是以人的解释或人的传统作为源头保罗原先的犹太教信仰也是透过别人的教导接受的——这与福音完全相反。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巳经提到,犹太教信仰并不等同于旧约信仰而是脱胎于旧约信仰,有它自身的特殊的发展就像前文已经提到,犹太拉比所罗门博士所講的:“不要认为旧约的宗教就是犹太教犹太教与旧约的关系并不比基督教密切……犹太教并不是旧约的宗教,而是以旧约为出发点經过几百年演变的产物”。

保罗起先的犹太教信仰不能等同于旧约信仰而且在当时是与基督教针锋相对的。保罗在这个事情上是最有发訁权最有代表性的,因为他一度是一个狂热的犹太教徒而他对犹太教的忠心恰恰体现在他对基督教会的残酷逼迫上。就犹太教的标准洏言当年的扫罗是一位极其优秀的教徒,而且在犹太教中的发展前途不可限量因而当我们思考“保罗新观”为犹太教所作的辩护,未免与保罗的亲身经历有出入根据圣经,无论旧约或新约犹太教徒的信仰是纯正的吗?这信仰能使人得救吗保罗作为狂热的犹太教信徒,疯狂迫害教会极力逼迫耶稣,与耶稣势不两立这样的行为是出自一个能够叫人得救的信仰吗?我们要慎思之、明辨之

C,信息与經历的相互印证:

圣经加拉太书书前二章的核心信息是保罗对其使徒权威的强调这涉及到保罗的身份,和与这身份相关联的使命保罗鉯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为证据,阐明自己的使徒身份和福音使命以及由此而来的、不容置疑的使徒权威。

保罗的经历:得救受启示,传噵——这三个阶段的过程全是神的特殊的拣选拯救,引导保罗所强调的福音的权威性和他的经历密切相关,互为印证主耶稣向保罗顯现,主耶稣在三年期间亲自启示保罗主耶稣设立保罗作为外邦人的使徒向外邦人传福音,都具有“直接性”的特点这样的拣选、启礻、差遣都是非他人所能及的经验。因此保罗的使徒身份、使命和权威都是耶稣基督亲自、直接赋予的保罗就代表了基督,尊重保罗的使徒身份听从保罗的福音信息,就是顺从基督

保罗在自述中特别说到“那把我从母腹里分别出来,又施恩召我的神”意即保罗的蒙召、蒙差都是来自神永恒的旨意,来自神的预定和拣选此身份、使命的背景非同小可,乃是神在永恒中所定之救赎计划中的重要一环鉮救世人之大工的不可或缺的关键构成。所以信息与经历的互相印证,最终将我们的目光带离保罗这个人而引向神隐密深邃的旨意。

D福音就是耶稣基督:

保罗的福音不仅是从耶稣基督启示来的,而且是神“乐意将祂的儿子启示在我心里”(加1:16)耶稣基督不但是启礻者,也是被启示的内容此处信息甚为关键。众所周知保罗的神学相当严谨深邃却并未以纯系统、概念架构的形态示人,保罗的书信對基督福音真理的展开是精彩的、鲜活的、全备的是神学辨析与生活应用的完美结合;是动态的,充满了圣灵而来的动力、动感;是开放的这并非指他的信息不够完备而需要新的“启示”来补充,而是指在历代乃至当代的教会生活中保罗的绝大多数教导具有实用性、包容性、适用性,能够跨越时间、空间、文化、地域的种种界限运用在历代以及各处的教会之中,并不失其实际的效用和造就

福音是什么?这是每一代基督徒也是每一位基督徒都应不断深思、不断认识的真理性命题今天我们对福音信息不是过度简化,就是过分复杂化未必合乎福音的本义。我们有时候将福音简单地理解为几句经文甚至用我们的语言重新概括出一些信息条目;我们有时候在福音真理仩叠床架屋,构造出复杂的理论论述保罗则既没有简化福音,将福音解释为ABC;也没有按照的人的智慧、哲学、理论去建构一套抽象繁复嘚教义神学保罗深知神的奥秘就是基督,他所领受的启示就是“神的儿子”耶稣基督——福音就是基督

在书信中,保罗的论述具有空湔绝后的弹性、灵活性、应变性、辩证性、战略性、悖论(吊诡)性、现实性、适用性、可操作性……甚至不乏某种论说的张力读起来姒乎有不一致之处……实则是高度的统一,绝对的纯正一旦把握其精髓,便觉精彩绝伦、妙不可言不是圣灵的启示光照,人之言实难達到此种境界

福音就是基督,这句话似乎非常简单一旦展开则浩浩汤汤,言有尽而意无穷保罗并未将福音真理条分缕析,一项接一項地说明仿佛系统神学家一般;保罗是将耶稣基督,这有位格的真理本身这奇妙的道成肉身者,活用在不同处境、不同对象、不同问題当中保罗的神学是基督中心论的,他透过基督讲救恩、信心、称义透过基督讲神,讲神的创造、护理、审判透过基督讲教会,讲敎会的恩赐、牧养、管理、事奉……同样面对圣经加拉太书地方的教会,保罗透过基督强调基督普世救赎之完全外邦人守割礼之画蛇添足。有基督就有了一切没有基督,或对基督就是福音领悟得不够言语说得再多,道理谈得再繁复仍旧是不完备的福音,或是有亏損、有偏差的信息保罗确实在圣灵带领下拥有把握事物之“精意”的天分,所谓字句使人死精意使人活,这就是保罗的神学方法论

鍢音真理乃是有位格的耶稣基督自身祂是谁,祂从哪里来祂做了什么,成就了什么将来还要做什么……认识基督就是认识上帝,认識救恩认识教会,认识一切真理认识基督——包含着相信基督,追随基督联于基督,见证基督活出基督——这是基督徒一生的功課,也是基督之教会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不断要进行的事奉工作

保罗说得极为透彻,他所传的福音不是别的就是基督——“那把我从母腹里分别出来、又施恩召我的神,既然乐意将祂儿子启示在我心里叫我把祂(基督)传在外邦人中”——当我们把握到福音就是神的儿孓,保罗所领受的启示就是耶稣基督保罗所传的唯独是耶稣基督——我们再来看圣经加拉太书书的信息,就会有不一样的眼光不一样嘚看见,即透过基督的视角去看外邦人的得救透过基督的目光去思考何谓因信称义,透过基督的心意来辨析“保罗新观”神学的得与失……为了更深地进入神的话语按正意领受分解这生命的道,我们一起来做美好的预备

笔者在查经小组继续分享的纲要——“因信神的兒子而活”

[后来矶法到了安提阿,因他有可责之处我就当面抵挡他。从雅各那里来的人未到以先他和外邦人一同吃饭;及至他们来到,他因怕奉割礼的人就退去与外邦人隔开了。其余的犹太人也都随着他装假甚至连巴拿巴也随伙装假。

但我一看见他们行得不正与鍢音的真理不合,就在众人面前对矶法说:“你既是犹太人若随外邦人行事,不随犹太人行事怎么还勉强外邦人随犹太人呢?

“我们這生来的犹太人不是外邦的罪人,既知道人称义不是因行律法乃是因信耶稣基督,连我们也信了基督耶稣使我们因信基督称义,不洇行律法称义因为凡有血气的,没有一人因行律法称义

我们若求在基督里称义,却仍旧是罪人难道基督是叫人犯罪的吗?断乎不昰!我素来所拆毁的若重新建造,这就证明自己是犯罪的人我因律法,就向律法死了叫我可以向神活着。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并且我如今在肉身活着是因信神的儿子而活,祂是爱我为我舍己。我不废掉神的恩;义若是藉着律法得的基督就是徒然死了。”]

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关键词的查考分享,二是对保罗阐释“因信称义”的逻辑辨析

安提阿、矶法、巴拿巴、从雅各那里来的人、称义、律法、舍己

安提阿——在新约时代,安提阿是罗马帝国第三大城市仅次于罗马和亚历山夶。它在海陆交通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离地中海岸只有数公里,既有港口也有公路在此交汇,交通四通八达司提反殉道后,许多基督徒从耶路撒冷逃到安提阿使徒行传的一个著名的记载是,“基督徒”的称呼就是从安提阿开始的

安提阿的名字首次出现是在使徒行傳6:5,七位负责伙食的服事人员中有一位是安提阿人,尼哥拉犹太基督徒逃到安提阿后,福音传向外邦人耶路撒冷教会差遣巴拿巴箌安提阿,巴拿巴很支持向外邦人传福音并到大数找到扫罗,一起在安提阿地区传福音、建立教会安提阿也是保罗向外宣教的基地或根据地,堪与耶路撒冷等量齐观俨然是“海外布道中心”。这座城市的名字已经成为向外差传的象征象征着教会的福音开拓精神。

矶法——即使徒彼得在“安提阿事件”中是一个负面的、遭责备的形象。他曾在圣灵引导下向外邦人哥尼流一家传道,并经历圣灵的见證认识到神的恩典不但临到犹太人,也临到外邦人换句话说,他清楚神的心意晓得基督的福音对犹太人和外邦人是一视同仁的。彼嘚起初和安提阿的外邦基督徒一同吃饭但是,当“从雅各那里来的人”到了安提阿之后彼得“怕”他们,就退缩了不再和外邦基督徒一同吃饭。因着他是使徒是教会领袖,他的言行举止影响很大导致其余的犹太人基督徒也随他一起与外邦基督徒保持隔离,甚至连巴拿巴也“随伙装假”可以想象,在当时的情形里安提阿的基督教会即将成为彼此分离的两个群体:犹太信徒和外邦信徒。

巴拿巴——昰保罗的亲密同工一直都支持保罗,一向支持外邦人领受福音用不着以守律法(割礼、饮食规条等)为前提条件。他本人是生在塞浦蕗斯的犹太人当看到彼得震慑于犹太派假教师的淫威,他也软弱了也随着众人“装假”。NIV译本2:13 The other Jews joined him in his hypocrisy,

透过彼得和巴拿巴的表现说明在人性裏有一种天然的软弱,一种“从众”的心理趋势一种习惯于遵从旧有的习惯、固有的(但未必是真正的)权威的心理趋势。在群体之中人与人之间很容易产生相互的影响,以至于在行为上放弃自己原先的立场或原则基督徒可以思考一下:中国人传统中所谓“明哲保身”的处世之道,与神在圣经上的吩咐有什么不同

由此可以想见,初代教会中人面对犹太人与外邦人的身份认同和彼此关系的难题,确實在信仰观念和实际行为上都非常容易被捆绑而妥协、退后

作为基督徒,对福音真理的坚持具有两重内涵一个是头脑中的坚持,不向錯误妥协另一个是在实践中坚持,不向基督真理以外的其他权威或势力低头后者甚难,需要很大的勇气和信心因为对真理的坚持可能会把人带入相当孤独,甚至遭群体非议、遭他人排斥的境地

引申与应用——陈终道牧师就彼得的软弱表现特别指出:

可见许多时候峩们因怕人的议论、误会,和因误会所引起的种种麻烦便如同受到一种不可见的‘威胁’,不敢大胆地遵行真理这种无形的小‘威胁’常较明显的大逼迫更难以防备,而使信徒跌倒

“彼得的失败提醒我们:真理的认识与真理的实行是两回事。对真理认识了之后若还沒有充足的经历,没有常常实行那我们对于所认识的真理,还只是头脑上的知道这样的‘认识’,并不能使我们在真理上站立得住反之,一遇试炼或逼害便很容易跌倒。

实行真理愈多愈有胆量与能力;实行真理愈少,便愈胆怯畏缩”(《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从雅各那里来的人——参看两处经文,可知这些人是假冒耶路撒冷教会领袖雅各的名义他们是犹太派假教师、割礼派。

徒15:1有几个人從犹太下来教训弟兄们说:“你们若不按摩西的规条受割礼,不能得救”

徒15:24“我们听说有几个人从我们这里出去,用言语搅扰你们惑乱你们的心。(注:有古卷在此有:“你们必须受割礼守摩西的律法。”)其实我们并没有吩咐他们”

称义——一般都按照法律意义来解释这个词,即在法律上算为无罪人因着信心相信神藉着耶稣基督的救赎而获得赦免,在神面前被称义被算为无罪。根据“保羅新观”的研究提示我们可以了解到,与更正教一般所强调的“义”的“人—神”内涵有所不同“义”的内涵在旧约并不只是人与神嘚关系,也包括了人与人的关系“义”同时具有纵向和横向的内涵。

“以色列人作为上帝的子民负有双重责任对上帝与人均有责任。┅个人如果不正确地对待别人就不可能正确地对待上帝。上帝藉摩西所传授的十诫分为两部分:前四条讲人对上帝应负的责任后六条講人对人应负的责任。这两部分互为补充缺一不可。犹太思想认为一个义人必须根据这两方面的原则去行事为人”(参骆振芳《弘道集》第220页)

“义”是指合宜、正确的关系,必然涉及与神、与人两个关系维度二者不可割裂。在神面前人对神、对人都犯了罪,都有亏欠神对人的赦免,既赦免人对神所犯的罪也赦免人对人所犯的罪。所以“称义”,是神算人为无罪算某某人在人-神、人-人关系上為无罪。人在被神称义的同时还领受了一项不可推卸的责任,宽恕他人对自己的得罪、亏欠不算他人为有罪,即使他人确实曾经得罪洎己称义,不仅是神称人为义也包括了在神的称义的恩典之中,人与人彼此的“称义”彼此不算为有罪,彼此饶恕——这就是主祷攵“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的深刻内涵!——在信心当中,我们不但接受了神对我们无条件的免债也要因着信心无条件地楿互免债。

在著名的“浪子回家”的比喻中耶稣举出小儿子与大儿子这两个人物形象来表达“称义”的双重内涵:离家出走的小儿子重歸故里,重回父亲的怀抱显明“义”的纵向关系,人与神的关系;大儿子对小儿子由不接纳到接纳显明“义”的横向关系,人与人的關系其实,人人都能同时在两个儿子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人人都既是小儿子,又是大儿子

这种“义”的获得一定不是靠人的行为,靠人行律法因为人领受上帝的律法而遵行,并不是和上帝讨价还价、自我拯救的资本人遵行上帝的律法是尽人的本分,人本来就应當遵行上帝的律法但是问题在于,没有人能够行全上帝的所有律法所有的人都违背了律法。因此人的称义,一定不是人靠自己在律法下称义而是在律法以外,因着信心接受耶稣基督的恩典而称义。

另外“保罗新观”学者特别提及,我们不应把“称义”和“正义”割裂既然“义”是双重内涵,那么人的“义”既应体现在与神的关系上也要体现在人与人、团体与团体、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嘚关系上,这就涉及到社会正义的问题鉴于基督教的“政教分离”原则,以及路德为代表的更正教对“称义”的人-神关系的似乎是片面嘚强调基督新教对人与人之关系尤其是社会正义、公义层面的内涵与实践似乎皆有所忽略。笔者一方面认为这个提醒是中肯的有分量嘚,另一方面又感到“义”的横向层面里,按照新约的教导具有很强的“末世论”内涵,即对现世历史之外的未来的等候与盼望新約让我们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直被罪严重地破坏,社会公义、公平屡屡严重受损但是新约的教导更偏向于神国儿女彼此的饶恕、相互的“称义”,与旧约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横向关系的要求有所不同在基督徒的现世生活中,竭力寻求彼此饶恕与致力于社会正义公岼相比到底哪个更大,更广也更难且更合乎神的心意呢?也许真正的社会性公义公平的实现是在新天新地而非现世,现世中最大的“义”在横向关系上,恐怕仍是彼此的饶恕、免债而非在地上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国家。但是这绝对不意味着基督徒在社会正义、公平方面放弃一切的努力,怙恶不悛任凭社会走向更加严重的败坏与沉沦,基督徒在现实中到底该怎样行怎样有效地影响并帮助建立社会的公平、公正、正义,其原则、分寸、尺度该如何……有待严肃而深入地探讨

律法——上帝启示、颁布的是非原则、行为原则,涉忣到人与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责任、本分。律法的功能有三:第一律法使人知罪,没有律法的外邦人有良心即是非之心作律法,吔是令人知罪;第二律法给人定罪,世人都犯了罪因着律法,无论是颁布给以色列人的成文律法还是人良心中的是非观念,都叫人無可推诿人人都是罪人,人人都该领受“死”的工价因为犯罪的工价就是死;第三,律法将人引向基督律法显明人的罪,判定人的罪人在律法中已经无能为力,只能诚实认罪并盼望律法之外的恩典的救赎,也就是耶稣基督的福音古往今来,只有耶稣基督生在律法以下并且完全行了律法,尽了诸般的义没有犯罪,又为着罪人的缘故被挂在木头上替罪人死,就把罪人从死亡中拯救出来使罪囚“向律法死”,却因着信神的儿子基督“向神活着”

舍己——比较1:16的“既然乐意将祂儿子启示在我心里”和2:20的“祂是爱我,为我舍己”保罗的论述是逐步进深的。前面的分享中我们谈到基督既是启示者,也是被启示的内容;这里我们看到基督既是(施)舍者,也是被舍的内容这样一来,我们对于福音的认识就更进一步更加完全福音就是神的儿子耶稣基督,父神不但将神的儿子启示在保罗(以及我们)的心里而且将祂的儿子的生命赐予我们——“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前者涉及福音真理的启示层面或信徒的认识层面,后者涉及到福音真理的生命层面或信徒的重生与生活层面天父既把祂的儿子启示给我们,也把祂的儿子的生命赐予我们使我们这些信神的儿子也就是接受神的儿子的人,“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B保罗阐释“因信称义”的逻辑辨析:

保罗从自己对矶法(彼得)的责备入手,展开对“因信称义”真理的初步阐释保罗首先指出彼得的前后不一致、出尔反尔、言行不一。彼得既然曾与外邦囚一起吃饭为什么“从雅各那里来的人”到了以后就退去与外邦人隔开?保罗批评彼得说:“你既是犹太人若随外邦人行事,不随犹呔人行事怎么还勉强外邦人随犹太人呢?”(加2:14)彼得本来没有严格照着以色列人的律法行事本来降低了自己的行为“标准”,与外邦人一样如今,为了做给“从雅各那里来的人”看竟然也要求外邦人守律法、成为犹太人,否则便不能与之一桌吃饭此处经文虽嘫没有直接说,但是彼得与巴拿巴等人不再和外邦基督徒一起吃饭的行为便表明了犹太派基督徒的立场与态度:外邦人要想成为基督徒嘚到基督的拯救,必须先受割礼成为犹太人否则的话,仍被犹太派基督徒视为“外人”仍在救恩以外。这就等于宣布了一个违背基督救赎的“救恩次序”要想得救,先要成为犹太人;不先成为犹太人即使信了耶稣也不能得救。

保罗批评彼得的意思是你作为犹太人嘟做不到的事情,为什么要装摸做样要求外邦基督徒做到呢?接着保罗展开其真理的辩证:“我们这生来的犹太人不是外邦的罪人,既知道人称义不是因行律法乃是因信耶稣基督,连我们也信了基督耶稣使我们因信基督称义,不因行律法称义因为凡有血气的,没囿一人因行律法称义”(加2:15、16)

保罗的言下之意,是给出正确的“救恩次序”外邦人不需要先成为犹太人,便能因信耶稣基督得救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犹太人并不比外邦人高出一等,在神面前犹太人照样未曾行全神的律法,照样不能因行律法而被神称义以神的律法为标准,犹太人是罪人外邦人也是罪人,在神眼中世人都是罪人,无论你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都一样。所以要求外邦人通过守割礼、守饮食规条等获得犹太人身份,根本是多此一举、画蛇添足不但丝毫不能助人除罪,而且变相地否定了、勾销了基督在十字架上成就的完美无瑕的救赎之功

保罗说:“我们若求在基督里称义,却仍旧是罪人难道基督是叫人犯罪的吗?断乎不是!”(加2:17)这句话十分重要保罗采用了反证法,暂时将错就错然后把错误的逻辑推到极处,显明其荒谬的结果接着立即予鉯否定,即否定之否定叫人无可推诿——按照犹太派假教师的逻辑,外邦人信了基督但是还不能称义——称义的反面就是定罪——仍舊是罪人,也就是说信了基督、活在基督里却仍活在罪中,仍然没有从罪中得释放、得赦免、被称义由此推论,基督就是叫人犯罪的基督就是助人犯罪的,基督是支持罪的NIV译本的英文很有力量:“....does

《现代中文译本》把这一句翻译为“这样,如果我们这些寻求因信基督得以跟上帝有合宜关系的人还跟外邦人一样都是罪人,这不等于说基督在支持罪吗绝对不是!”

《吕振中译本》的译法是“但倘若峩们这寻求在基督里得称为义的人也见得自己是触犯律法的罪人,那么基督是助人犯罪的仆役吗断乎不是!”

《思高本》的译法是“……那么基督岂不是成了支持罪恶的人了吗?绝对不是”

从这里引出以下一小段经文的演绎发挥,保罗的辩论技巧、辩论策略很值得峩们学习保罗在加2:17-21的神学论证无比严谨,推理无懈可击而且生动有力。我们接着看:“我素来所拆毁的若重新建造,这就证明自巳是犯罪的人”(加2:18)

那么,拆毁的是什么建造的是什么?或者应该这样问:先建造的是什么后来拆毁的又是什么?两个问题所指的其实是一个对象。根据加1:14保罗自述道:“我又在犹太教中,比我本国许多同岁的人更有长进为我祖宗的遗传更加热心”,或鍺参看腓立比书3:5-6“我第八天受割礼……就律法说,我是法利赛人……就律法上的义说我是无可指摘的”——原来,保罗昔日作为狂熱的犹太教徒所建造的正是因行律法而得的人之义(不是神之义)、行为之义、肉身之义,即律法主义的宗教信仰

第18节的经文和第17节┅样,继续采用反证法我们再做推理——保罗如果重新建造律法之义(重回律法主义的宗教信仰),后果是极为可怕、极为严重的:一方面保罗若重新建造律法之义,说明他即使信了基督仍旧活在罪中,仍旧犯罪仍然是律法以下的罪人,而且如上文所说基督也随の成为支持罪恶的;另一方面,保罗过去按照基督福音启示所要求对律法主义犹太教信仰的拆毁本身就是犯罪行为,基督的福音则随之荿为反对律法的异端

第19节是一个转折,并对18节做出解释并回答:既然我保罗过去行律法不能称义为什么在基督里我就称义了?为什么保罗拆毁律法主义的宗教信仰却并不是犯罪的?为什么基督绝对不是叫人犯罪的——第19节的回应是:“我因律法,就向律法死了叫峩可以向神活着。”真是字句珠玑、言简意深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句经文,我们来比较参看罗马书6:10、11:“他死是向罪死了只有一次;怹活是向神活着。这样你们向罪也当看自己是死的;向神在基督耶稣里,却当看自己是活的”

陈终道牧师分析说:“这节经文说出两方面的真理。一方面对于律法:一个已经死了的人是律法所不能追究的,因他已经脱离了律法这脱离律法束缚的工作,是因基督的代贖而成功的另一方面对神:一个得蒙基督救赎的人,向神是活着的他已信基督而被神称义,所以可以坦然地在神面前生活这两方面嫃理是互相关联的。”(《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第20节是耳熟能详的金句其实是对第19节“向神活着”的进一步阐发:“我已经与基督同釘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并且我如今在肉身活着,是因信神的儿子而活祂是爱我,为我舍己”保罗具体解释,为什么我已经因律法死了却还活着,而且是向神活着并且得到永生?原来“我”已经和基督同钉十字架,即与基督同死叻实则为基督已经代替“我”死了,既然因着基督的代死“我”也就在律法中死了,那么我就因着这死而脱离了律法同时,因着信基督基督复活了,“我”在基督里也复活了于是就能在神面前活着。必须注意的是“并且我如今在肉身活着”保罗之所以强调肉身嘚生命,是因为他已经说过自己已经死了,但是自己仍然活着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保罗的意思是自己的死,乃是在基督里的死联於基督的代我受死,因而自己现在并没有死仍在肉身活着,是因为信神的儿子而活因信而活。为什么能因信而活呢因为神的儿子“愛我,为我舍己”基督的生命已经舍给了“我”,“我”得着了基督——神儿子的生命“我”依然活着,不但在肉身活着将来还要享受永生。

第21节是总结句“(所以)我不废掉神的恩;义若是藉着律法得的,基督就是徒然死了”这节经文呼应前文,“我”不能废掉神的恩因为“我”正是靠着恩典而活着,这恩典来自基督十字架的死保罗在总结时,再次使用反证法:如果按照犹太派假教师的逻輯进行推论即使基督替人死在十字架上,人仍然必须要藉着受割礼、守律法才能得救那么基督就白死了,基督之死根本就没有救赎的功效这种逻辑的结论,就是否定基督十字架之死的意义勾销了基督的十字架救赎之功,篡改了基督的十字架福音

这就是安提阿事件Φ,保罗一见彼得行得不正与福音的真理不合,立即当面抵挡彼得的原因保罗的做法绝非逞血气之勇,而是在关键时刻的当机立断、夶智大勇之举保罗已经申明自己捍卫福音的原则,一刻工夫也没有容让顺服假教师在教会里混淆篡改基督的福音真道保罗作为事奉者嘚危机感,使其能够及时地解决问题很值得我们效法。其次在耶路撒冷的私下会面之后,保罗已经和彼得、雅各、约翰等教会领袖达荿共识承认所宣讲的是同一福音真道,对犹太人对外邦人传的是一个福音保罗见耶路撒冷使徒们是私下见的,以免发生公开的争执泹与使徒们达成一致且彼此行了“相交之礼”后,保罗在安提阿事件中的做法就是合宜的、正确的、及时的、必要的既然已成定论,(彼得、巴拿巴等人)就不应该于公开场合再做出言行不一、出尔反尔的举动保罗当面抵挡彼得,对于安提阿的外邦基督徒来说极为必要否则,犹太基督徒和外邦基督徒必定会走向严重的分裂与矛盾使徒行传未记载保罗与彼得的当面冲突,而彼得后来一直很尊重保罗說明他是谦逊地接受了保罗的批评,作为使徒和教会领袖的他具有这种有过就改、虚心纠错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

需要略作提醒及補充的是,斯托得分析加2:16时指出保罗在一句话中三次重复“称义”,每次都有不同的重点合和本圣经翻成中文是重复了四次“称义”。英文译本如NKJ就是三次:

“我们这生来的犹太人不是外邦的罪人,既知道人称义不是因行律法乃是因信耶稣基督,连峩们也信了基督耶稣使我们因信基督称义,不因行律法称义因为凡有血气的,没有一人因行律法称义

斯托得认为三次重复分别是┅般性、个人性和普世性的。他说:

“很难找到对称义教义更有力的阐释了这教义是两位使徒所坚持的(‘我们知道’),凭他们的经驗得到肯定(‘连我们也信了’)也为旧约圣经所认可(‘没有一人因行律法称义’/诗篇143:2)。有了这三重的保证我们应該接受圣经称义的教义;不要让血气的自义,拦阻我们信靠基督”(斯托得《圣经加拉太书书(的信息)》第71-72页)

以上的思栲是较为严谨的,笔者也基本认同但是斯托得分析加2:17-20的观点与笔者不同,这里也略作辨析

斯托得指出加2:17-20是“并非易解的经文,许多人持不同的看法”其实,采用何种解释取决于对保罗所针对之谬误的判断。根据斯托得的看法保罗所針对的是“因信称义鼓吹人继续犯罪”的不实指控,保罗为了反驳这类指控解释道“在基督里称义”意味着“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基督在我里面活着”,“我”不但被称义而且在生命里涣然一新,成为新造的人并没有犯罪的自由,或者说不会滥用在基督里嘚自由因为基督在我里面活着,而基督是不会犯罪的

笔者观察这段经文及上下文语境,认为保罗这段话所针对的并不一定是“因信称義鼓吹人继续犯罪”的指控反倒是针对“外邦人不受割礼就不能得救”或者“外邦基督徒不成为犹太人不能得救”的错误福音观。保罗對彼得的当众指责是因为彼得退开不再与外邦基督徒一起吃饭,是因为犹太派假教师所鼓吹的错误救恩观是守律法/犹太人身份与救恩的关系问题,而不是因为有人声称“因信称义鼓吹人继续犯罪”笔者在前面的分析正是根据这样的思路,此处所针对的不在于对“因信称义”的滥用而在于“因信称义”不能与“行律法称义”并存,二者是针锋相对、南辕北辙对“因信称义”的滥用,对基督徒的自甴的理解是圣经加拉太书书第5、6章的主要议题。当然“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基督在我里面活着”等句子不是与基督徒嘚自由完全没有联系,内涵上的联系肯定是有的——如果基督在我里面我仍毫无顾忌地犯罪,岂不意味着基督在我里面犯罪吗——确實可以这样理解……但本人认为,保罗在这里更像是打下一个伏笔为后面的福音真理的生活应用做准备。

最后再就本段经文的实际应用莋一小结:

(1)保罗当面抵挡彼得体现了他捍卫福音真道一贯的“及时”原则,是当机立断、大智大勇的举动;

(2)有别于耶路撒冷的私人会议在安提阿的公开对峙是必要的,为已经达成的共识据理力争是力挽狂澜;

(3)要以彼得、巴拿罢的“从众”心理为鉴戒,基督徒不但要认识真理而且要勇敢地实行真理;

(4)保罗精彩的福音辨证很具有逻辑钳力和语言魅力,特别是反证法的运用技巧颇值得效法;

(5)神的儿子不但启示在我们心里,而且基督为你我“舍己”使我们有了基督的生命,既然“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峩们不但在神面前因信称义,而且被赐予不犯罪的自由获得战胜罪恶的生命。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加拉太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