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素养与经济环境与社会经济关系发展有什么关系

以下试题来自:
单项选择题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A.提高居民物质生活水平、增加卫生投资
B.提高卫生服务水平、改善卫生服务状况
C.提高居民生活水平、降低营养不良人群比例
D.提高卫生服务技术水平、增强服务能力
E.提高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增强人群健康素质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A.content
B.connection
C.communication
D.commerce
A.无残疾期望寿命
B.健康期望寿命(ALE)
C.平均期望寿命
D.婴儿死亡率
E.生命质量指数(PQLI)
A.生命质量指数(PQLI)
B.美国社会卫生协会指标(ASHA)
C.健康期望寿命(ALE)
D.减寿人年数(PYLL)
E.调整病残生命年(DALY)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E.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A.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B.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C.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卫生服务和行为生活方式
D.生物因素和卫生行为生活方式公民健康素养知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公民健康素养知识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卫生计生委通报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监测状况
当前位置: >> >>
卫生计生委通报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监测状况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日 15时35分   来源:卫生计生委网站
【E-mail推荐
    时 间:日
    地 点:卫生计生委3号楼(海淀区知春路14号)10层1001会议室
    嘉 宾:毛群安 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司长(发布会主持人)
            王若涛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
            常 春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
            李英华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监测与评估部主任、研究员  
    毛群安:
    今天在例行发布会向大家通报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监测状况,在正式通报之前介绍一下今天出席这次发布会的特邀专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王若涛,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常春,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监测与评估部主任、研究员李英华。
    下面首先向大家通报我们国家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调查的情况。
    为全面了解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和变化趋势,了解卫生相关政策及健康教育项目实施效果,为各级政府和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制订健康促进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开展了全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监测。下面我重点介绍三个方面情况。
     一、健康素养监测基本情况
    本次监测在中国大陆(不包括港、澳、台地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36个监测点开展,其中城市监测点148个,农村监测点188个,覆盖全国336个县(市、区)的1008个乡镇(街道)。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69岁城乡居民,回收有效问卷98448份,其中城市居民43636人,农村居民54812人,城乡人口比为0.80:1;男性50913人,女性47535人,男女性别比为1.07:1。
    对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评价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评价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二是基于“知识-行为-技能”理论模式,从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素养、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基本技能素养三个方面评价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三是以公共卫生问题为导向,从科学健康观素养、传染病防治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安全与急救素养、基本医疗素养和健康信息素养6类健康问题评价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二、2012年健康素养监测主要结果和分析
    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升,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均有较大幅度提升。主要结果和分析如下。
    (一)2012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8.80%,比%提高2.32个百分点。
    2012年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8.80%,通常我们解释为,平均每100个15~69岁的人群中,有8.8人具备了基本的健康素养,了解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掌握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内容、具备基本的健康技能。据此估计,全国15~69岁的人群中,具备健康素养的人数大约有9100万人。
    2008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6.48%,2012年比2008年提高2.32个百分点,提高幅度达35.80%,平均每年增长约0.5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全国15~69岁的人群中具备健康素养的人数,2012年比2008年增长了约2300万人。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的主要原因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提供了重要保障。二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为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三是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成为健康素养水平提高的内在动力。四是媒体在普及健康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不同地区和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有较大提升,但仍存在城乡、地区和人群差异。
    2012年,各地区、各类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较2008年均有较大幅度提升。从城乡分布看,2012年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1.79%,比2008年(9.94%)提高了1.85个百分点,提高幅度为18.61%;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7.13%,比2008年(3.43%)提高了3.70个百分点,提高幅度为107.87%。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幅度远大于城市居民,城乡差距在逐步缩小。
    从东中西部地区看,2012年东、中、西部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10.31%、8.59%和6.86%,与2008年相比,分别提高了3.28、0.92和1.63百分点。东部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幅度最大。
    从人群分布看,2012年女性、低年龄组、文化程度较低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较2008年均有较大幅度提高。2012年男性健康素养水平为8.52%,女性为9.09%,分别提高了1.55和3.10个百分点,女性提高幅度大于男性。2012年各年龄组健康素养水普遍高于2008年,初中及以下人群健康素养水平较2008年明显提高,但高中及以上人群健康素养水平与2008年差异不大。
    (三)城乡居民基本知识与理念素养相对较高,但健康知识尚不能有效转化为健康行为。
    从健康素养水平的三个方面看,2012年我国居民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是18.96%,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是11.22%,基本技能素养水平是12.29%。与2008年比较,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提高了3.99个百分点,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提高了4.29个百分点,基本技能素养水平比2008年略有下降。
    结果提示,城乡居民掌握健康知识与理念的程度要好于建立健康行为的程度,健康知识尚不能有效转化为健康行为。
    (四)安全与急救素养水平相对较高,但基本医疗和慢性病防治素养亟待提高。
    2012年我国居民六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安全与急救素养42.80%、科学健康观31.87%、健康信息素养18.16%、传染病防治素养17.53%、基本医疗素养9.56%和慢性病防治素养9.07%。
    与2008年相比,2012年我国居民六类健康问题素养提高幅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安全与急救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基本医疗素养、科学健康观素养、传染病防治素养分别提高了24.1、4.41、2.13、1.9和1.67个百分点,其中居民安全与急救素养提升幅度最大。
    结果提示,慢性病防治素养虽有一定提高,但与我国慢性病防控形势和任务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基本医疗素养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城乡居民科学就医和合理用药行为。
    (五)首次对健康信息素养进行评估,建立了稳定的健康素养监测体系。
    健康信息素养是指人们获取、理解、甄别、应用健康信息的能力,是健康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监测首次增加了对健康信息素养的调查,重点考察了居民获取医疗卫生信息、处理媒体健康信息、理解药品说明书、理解医学科普文章等方面的能力。调查发现,我国居民健康信息素养水平为18.16%,即在15~69岁人群中,100个人中有18个人具备了基本的健康信息素养。
    2012年健康素养监测充分借鉴了2008年健康素养监测的经验,也借鉴了国际先进经验,调查设计、监测技术和评价方法均有所创新,扩大了健康素养监测点和监测人数,优化了调查问卷的结构和内容,调查结果能更准确反映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真实现状,建立了稳定的健康素养监测评价指标体系。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虽然2012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2008年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距离实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康促进工作目标、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仍有较大差距。下一步,我们将立足国情,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核心,加强顶层设计,倡导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建立以健康为中心的宣传和健康促进工作机制,努力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大力开展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倡导树立“健康教育先行”理念,整合卫生计生内部健康教育资源,依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中央补助地方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引导城乡居民树立科学健康观,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营造全社会关注健康的氛围,着力打造健康文化。今年9月启动健康中国行——全民健康素养促进活动,这也是国家卫生计生委组建之后在推出服务百姓健康行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最近我们正在积极的研究论证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规划,希望在今后几年要大力的开展全民素养健康促进行动来进一步提升我国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
    二是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领域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投入,让更多农村居民受益。加强与教育部门的协作,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创建,促进儿童青少年从小树立健康观念,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加强中老年人健康教育工作力度。大力加强科学就医、合理用药和慢性病防治等重点领域健康教育工作。
    三是不断提高健康素养监测工作水平。进一步建立健全健康素养监测工作机制,保障经费投入。提高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监测能力,确保监测质量和连续性。开展应用科研,为政府决策提供循证支持。加强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全国健康素养监测信息网络直报系统。
    四是将健康素养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健康素养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因素的影响,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我们将采用健康素养评价和预测人群健康状况,努力将其打造成为衡量卫生工作成效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与婴幼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人均期望寿命一样,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大家都知道,现在评价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均健康状况,世界卫生组织用通行的一些指标就是人均期望寿命、婴幼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世界卫生组织最近这几年也把一个国家和地区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有意作为一个评价国家和地区居民健康状况乃至于医疗卫生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我们希望通过在我们国家进一步加强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水平的研究,尽量把这样一个指标纳入到我们国家来评价每一个地区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指标。
    这就是我要给大家通报的有关情况。因为这个内容过去在发布会上讲得不是很多,可能有一些技术方面的问题或者有一些概念大家会跟一些专家进行沟通。下面进入问答环节。
    京华时报记者:
    我们今天统计出来居民素养水平是8.8%,跟国外相比我们是处于什么样的水平,是高还是低?因为国外也做健康的监测,我们的健康监测跟国外的健康监测有什么区别?谢谢。
    常春:
    首先我们中国和国外采用的健康素养监测的体系或者说测量的方法不完全一致,国外比如像美国、加拿大、瑞典、爱尔兰这些国家,他们主要采用的是在一个综合的成人素养的内容当中,包含的一块是健康素养。关于健康素养这一部分,他们采用的是500分满分的评测问卷,在这样的问卷基础上,他们没有按照我们这样最后去估算,最终有多少人具备了素养,而是拿500分做一个均分,各个国家的水准也不完全相同,比如像美国的均分如果按500分的话,我们按照平均60%和50%,是平均分在273分左右。很显然,它的平均程度在这儿,换言之有一半的人连这个水准都达不到。根据我们国家的基本情况,主要是考虑我们国家居民当前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比如我们目前是有重大的包括传染病和慢病双重疾病负担,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国家曾经在2008年组织国内的相关专家编写了健康素养66条,这66条我们认为是我们国家居民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采纳的行为和应该掌握的基本健康技能。既然是应知应会,希望是我们的老百姓都掌握这些,才算是达到比较好的健康素养。
    因此,结合中国特定的健康问题和强调预防为主这样的基础之上,我们确定的我们国家测量健康素养的内涵跟国外不完全一样,我们会偏重于疾病预防的相关知识、技能和是否采纳健康相关行为,特别是今年又吸收了一部分借鉴国外的测量方式,吸收了一部分有关健康信息的寻求,是不是会在哪儿查找,查找之后是否能够正确的阅读和理解相关内容,并且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当然还有两者的区别,因为国外尤其是在美国这样的国家,它的移民比较多,500分满分的测量当中比较关注就医环节,比如说去就医能否和医生很好的表达他的病情,医生给他的医嘱能否正确的理解,开了药以后能否按照医生的要求去服药,偏重于临床环节。我们给大家的介绍可以了解到,我们偏重于疾病的预防控制和整体推进全民的健康,因为就诊只是健康当中的一小段,而更大的任务在于疾病的预防。它的测量结构不完全相同,因此我不认为这两者拥有比较好的可比性。最后什么人具备了是健康素养呢?我们确定的是达到了全部内容当中具备了80%的了解和掌握才认为是具备了素养,我们是按照这样的测评方式来做的。谢谢。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在报告里城乡居民的基本知识和他们的理念素养相对较高,但是他们的知识不能转化为行为,应该如何理解,你们怎么评价这个结果?谢谢。
    李英华:
    2012年的健康素养来看的确是知识高于技能、技能高于行为的特点。这个特点也提示我们,今后做宣传的时候不仅要大力的向全国居民普及基本的健康知识和技能,而且我们还要求我们去研究用什么样的理论知识方法促使人们养成良好的行为。这个情况也特别符合我们知识高于技能、技能高于行为的现象,也非常符合我们健康教育的现行理论。首先强调的是行为改变需要三个过程,一是知识的获取,二是健康素养的形成,三是健康行为的形成。一般情况下,健康知识的获取比较容易,但是由知识转化为信念再转化为行为这个过程是比较漫长的,而且这个过程也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说自身因素的影响,自身因素包括健康的动机、自我效能、文化程度、年龄等等。
     在外界也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知识转化行为的过程,比如说国家的政策或全社会有这样一个共鸣,这些都会影响到人的行为产生。我们认为知识容易获得,行为形成要相对滞后,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现在我们希望通过很多更加合适的宣传和干预的方法,来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从而形成预防疾病和管理疾病的能力,最终是提高每个人的健康水平。总体上就提高了整个国民的健康水平。谢谢。
    毛群安:
    我做一个现场调查,谁认为吸烟有益于健康?都没有。但是我们在座的有人抽烟,在开发布会之前就站在外面,我们是无烟的办公楼,结果记者朋友在外面抽烟,这就是知识和行为的分离。我们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是我们行为上改变起来很难。怎么办?除了获取知识之外,要让这个人的行为形成还需要外在的压力,比如说我们现在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就是形成一个压力性的环境,让你有吸烟习惯的人在这个环境就不能吸,本身在知识的基础上又有外在的压力和环境才能促使这个人的行为改变。否则的话,我只是懂吸烟有害健康,但是行为上改起来很难。所以我们的调查也发现这样的规律,这也符合我们日常观察的结果,也符合理论上的支持,就是人们的行为转变。我们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改变人们的行为,仅仅获取知识是不够的。我们国家情况比较特殊,知识的知晓率快速提升,但是行为的转化和转变相对比较慢,就提示我们,除了开展健康教育之外,还需要更加有效地措施来防止人们一些不健康行为的出现。
    中国医疗设备杂志社记者:
    关于调查报告本身,因为这个调查报告提到从三个维度来考察中国人的健康素养,一是基本知识和理念,二是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三是基本技能。后面还有六大维度,包括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和健康信息。从表面的文字似乎看不出来这几个之间的含义,能否解释一下这三个维度和六个维度?
    常春:
    首先知识应该是全面的健康知识,在全面的健康知识当中又可以分为像刚才你提到的表述健康的基本概念这样的知识,就属于在健康理念当中。六个维度里面还有关慢病、传染病、医疗,这六个维度更像是六个方面的具体内容,这三个方面也包括知识、行为、内容。例如,传染病防控,我们需要知识也需要落实到行为上,落实行为的过程中也需要技能。慢病也是一样的。如果更加细分的话,可以划成像航程列表一样的,一面是三个方面,一面是六个具体内容。
    毛群安:
    区分这个的目的在于,我们想更进一步了解居民在哪些知识方面需要加大力度。比如我们慢性病防控是我们最大的一个任务,而且健康教育在慢病防控方面还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我们调查发现恰恰国人在慢性病的预防知识方面相对比较低,这提示我们想办法增大慢性病防控的有关知识和传播力度。我们知识传播力度不够,我们分众化传播,比如城市人口、农村人口要细分,到底是哪个人群,慢病防控的重点人群他们的知识获取是不是有比较大的差距,目的就是用这个监测来反过来指导我们的工作。
    香港健康卫视记者:
    中国大一学生所具备的医学常识跟美国的大一学生所具备的医学常识比起来有相当大的差距,现在我们在对学生的基本健康教育过程当中,在跟校园结合过程当中有什么样的计划?第二个问题,在我拿到监测报告当中第12页提到反映出来一个数据,我们中国基本医疗和慢性防治这两方面比较落后,安全与急救这方面的知识比较靠前,造成这个数据的原因是什么?我们接下来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基本医疗大概是包括一些什么样的常识?
    王若涛:
    我们国家的教育分成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两个部分,大一已经到专业教育这部分,实际上谈到一般知识不多,是反映我们素质教育的知识,这一点确实我个人认为是存在的,调查也反映了这个状况。整个的素质教育,健康素养是整个素质教育当中的一部分,反映的是健康素养一部分,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的教育素质比较低,这一次调查也反映这方面的情况。
    谈到基本医疗为什么比较低,安全和急救这方面比较高?我个人的看法,我们目前大家关注在安全和急救方面,大众传媒和我们在座的使命完成得比较好,前一段时间看电视说着火了应该怎么样逃避,这恰恰是反映出这样的特点,知识的传播和技能的传播做得比较好,但是对于基本医疗这方面,我个人认为大众传媒里基本反映的是基本医疗里医患紧张和这个不合理,那个不合理,在整个医患关系当中我们的医生和病人之间能不能进行良好的交流,我们能不能通过这种交流来缓解不必要的医疗矛盾,这一点恰恰是这次调查也反映这个特点。我们在调查当中,基本医疗包括我们基本医疗的使用是不是了解,能不能使用,健康素养的含义就是个人获取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其中包括获取理解和运用医疗知识的能力,这一方面确实是比较低。我个人觉得大众传媒起到一定的作用,如果大众传媒能够更好的帮助大家提高在这方面的素养,知道怎么来充分利用、充分理解我们现在提供的基本健康服务,我们这部分的健康素养会得到提高,我个人觉得医患矛盾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常春:
    关于校园怎么样整合的问题。毫无疑问,大家都会认为一切都要从娃娃抓起,而这一点可能和很多方面有关,不单纯是卫生部门的问题。大家知道如果针对中小学生进行健康素养的普及和综合素质教育的话,至少会有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和现在的教育体制有关联。从另一个角度大家也可以看到,从前卫生部和教育部已经推“阳光健身运动”、“减负”已经开始关注,因为年限,实际上关注的学生目前还在中小学阶段,我们这次测量的人群是15岁以上,可能还没有被纳入到这个当中,目前确实来看是低一些,也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
    刚才毛司长也提到我们下一步会跟学校整合和教育部合作来建健康促进学校,他的目的正是面临这样一个问题之后解决这样一个问题的重要措施。
    基本医疗这一块,我非常赞同刚才王老师的介绍。谢谢。
    毛群安:
    教育部门长期以来对中小学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视,但是要是跟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提升的空间。据我了解,像美国高中毕业生基本上都进行了心肺复苏的训练,这样就提升了这些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像欧洲一些国家对中小学的健康教育的内容都有系统的规划,我们应该借鉴国际上的经验。除了教育部门重视之外,社会也应该给提升中小学学生健康素养提供知识和帮助,像医疗卫生部门就应该为学校开展健康教育提供技术上的支持。这是从根本上提升我们国家国民的健康素养水平非常重要的一个途径。你提的问题也非常重要。
    北京晨报记者:
    关于监测报告里面提到安全与急救的素养水平提高比例最大,提高了128.88%,确认一下安全与急救是不是指急救技能提高了这么多?谢谢。
    李英华:
    首先,这几年我们国家的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像甲流感、非典、核辐射、食品安全事故、地震、洪涝灾害等等这几年发生几率特别高。由于这些重大公共卫生事故的频发,在政府方面做了几项工作。一是政府加大了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力度,就整个相关知识的宣传也多。二是医疗卫生机构和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社会机构也大力开展相关的知识技能的传播。三是媒体朋友在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之后,大量的媒体也对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进行传播。一方面我们社会上从国家到专业机构到媒体都相关的重视相关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和知识的宣传。另一方面对于公众来说,由于公共卫生实践的频发,作为公众来说安全和急救知识不断提高,更加关注对安全信息的获取和利用,所以对提升公众安全健康素养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这两个方面互为作用,这几年我们健康素养里安全和急救素养提升是最明显的。安全与急救素养既包括安全的知识也包括安全的技能,也包括逃生自救相关的知识,是综合的。
    健康时报记者:
    问卷为什么是80分算是及格呢,一般是60分,分值的权重有没有解释?我也做过一些问卷,有一些题拿不准,包括一些医学的专家也说毕竟分科不同,拿不了一百分,能不能现场科普一下,把错的比较多的题拿出来讲一讲。谢谢。
    李英华:
    我们用80%作为健康素养评价考核及格的考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是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作为初期依据,《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规定我们现阶段我国城乡居民应该掌握基本的健康知识的技能一共是66条,也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健康素养66条。这些基本的知识与技能都是什么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呢?举几个例子,大家体会一下,比如勤洗手、常洗澡,再比如每天刷牙、饭后漱口,再比如生吃瓜果蔬菜,再比如说不吃变质的超过保质期的食品,经常开窗通风,膳食要清淡少盐等等。这些知识和技能是我们作为每一个普通的公民预防疾病、保护健康所具备的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所以换句话说,这些知识的技能是每个公民应该掌握的,都应该是应知应会的,所以我们觉得80%作为一个标准并不高,这个判定标准和科学素养也是一致的,所以是普通公众原汁原味全部掌握的,我们把80%作为一个标准,取了80分,没有取100分。
    王若涛:
    我们现在说的健康素养是基本知识,健康素养实际上从国际的角度有三个不同的水平,第一个水平是理解,理解到基本的知识。第二是不但能够理解,而且能够自己有问题跟别人沟通。第三个是不但能够理解和别人不同的讨论问题沟通,当他获取到不同的知识,比如有人说让你吃这个,有人说吃那个,有人说这么干,那么干,他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判断。这个能力有三个不同的层次,我们现在测量的是基本知识的测量,理解的测量,我们给有这个能不能理解,能理解就行,而且是给你理解的东西里面还有最基本的知识,就是原来讲的66条。这样一来,这样的水平就必须纳入在80%,要是60%就太低了。
    第二,确实有一些问题,像你提到的问题,确实有难度,从我们现在应该具备。比如老年人运动,运动的时候就应该知道什么时候运动到底这个量,比如心跳到达多少应该停止运动,这也是一个数字,这个数字应该不应该知道?应该。所以我们测量是必须应该知道的数字,即使有一些看起来有难度,但是恰恰这个难度是我们应该做到的。像其他的不随地吐痰、饭前饭后和便后要洗手,像这样一些从小就要做,大家绝大部分都知道不对,就是做不到,随地吐痰、不吸烟,大家在大街上看仍然是随地吐痰,到处吸烟,所以是另外一个层次。可是我们现在讲的健康素养的个人测量,因为健康素养测量两个东西,所以健康素养是指个人的能力,我们测量的是基本的能力,而同时你提到的8%叫做健康素养水平,要测量的是群体状况,测量什么是两回事,健康素养是个人能力,健康素养水平是群体的水平,是具备了基本健康素养所占总群体的比例。这在定考试题的时候必然要这么做,所以有一些问题也必要有一些难度。
    北京商报中华医药周刊记者:
    我国是中医药的发源地,中医药是以治未病见长的,中医药在年居民的健康服务水平发挥了哪些作用?第二个问题,今后中医药如何在提升居民健康水平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请讲一下具体措施。谢谢。
    王若涛:
    谈一下个人看法,这一次健康素养的测量没有太涉及中医药的问题,因为现在养生堂和许多的媒体报道很多中医药的状况,从提高群众或者说公民的健康素养而言,还是集中在几个基本的健康知识方面。是不是中医药就不含有基本的健康知识呢?这一点不好这么说。但是中医药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文化色彩比较浓,我们只能说要在一个多元社会里把一些大家公认的,而且有证据说明确实是这样的知识传播下去,作为一个基本的素养来考试。对于中医药有一部分文化色彩,被广大群众比较接受,另一方面又有一些争议的问题,这一次素养里没有涉及,当然中医药的传播包括传统的养生当中对国家民族的健康提高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在健康素养这个领域方面现在没有做这方面的测量。
    毛群安:
    我补充一点,中医药在预防医疗康复等各个领域目前还是我们国家整个医疗卫生事业的特色和优势,今后我们还要想方设法发挥中医药在这一方面的优势。在前不久国务院出台的《加快健康服务业发展》里面,就特别指出要发挥中医药在健康服务业当中的重要作用。我记得上上一个月的发布会里还专门介绍了在基层怎么样利用中医药进行健康管理,做好公众的一些疾病预防这方面的内容。你提的问题也很重要。如果在素养调查的问题上没有更进一步的问题,我要回答一下刚才有一位记者提出的问题。
    中国医学论坛报记者:
    报告里面提出农村地区的素养水平提高比较显著,但是和城市还是有一些差距,在这六个方面差距比较明显的是哪个方面?慢病管理一直在基层去推,慢病的素养还是比较低,具体下一步在基层慢病管理和慢病素养方面是不是还有具体的措施?谢谢。
    李英华:
    对患者来说,影响个人健康素养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文化程度,也就是受教育的水平是影响健康素养水平高低的重要影响因素,城乡的差别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城乡的文化教育程度有差别。我们15岁以上的人口当中文盲率在农村来说显著高于城市,文化水平也引起健康素养水平的差异也是存在的。二是卫生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方面,农村居民也处于相对的劣势,这样无论在健康知识的获取、健康知识的利用、健康资源的利用,包括我们现在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农村居民的意识跟城市居民还是有很大的差别。我们现在推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其中有10大项,这是一类项目,健康教育既是一个独立的服务项目内容,也是实现其他目标的手段和策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面向城乡居民,国家提供给基层用户,免费向城乡居民宣传一些知识和技能。但是在这一方面,其实农村居民并没有去用,调查发现很多人都不知道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国家提供了卫生资源,他不会利用,这也是造成健康素养比较差的一个原因。
    下一步我们在慢病方面怎么做?首先从国家层面采取很多措施,比如国家慢病示范区的创建工作,这个在在全国掀起慢病示范区防治的创建,希望通过慢病示范区防治的示范作用,去把更多的健康知识、健康技能传给城乡居民,也通过慢病示范区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让更多的居民关注慢病,主动获取相关的慢病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应对慢病的能力。 第二个方面,国家每年投入将近400亿就是要面向城乡居民,大力宣传相关的健康知识和技能,其中有一个慢性病管理,里面有高血压管理和糖尿病管理,就是要做慢性病的知识和技能的普及。
    毛群安:
    关于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是今后一个时期卫生工作的一个重点,国家也出台了慢性防治的规划,国务院十几个部门联合出台防控的规划,其中就把公众的慢性病预防治疗的知识普及和提高作为规划里面重要的目标。我们现在正在采取多种措施在加大对慢性病防控的一些核心信息传播力度,国家卫生计生委也委托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在凝练慢性防控的核心信息,来制发相关的传播材料。借这个话题想提醒媒体朋友,关注慢性病防控的相关知识的传播,这既是慢性病防控的需要,又是当前公众对慢性病防控知识了解比较少,基于这两个原因,希望大家进一步加大这一块的防控力度。我们作为技术机构,我们会给大家提供这方面的知识。
    大智慧通讯社记者:
    现在我们讨论人口红利开始消失,中国未来经济可能会下降。报告最后一页也讲到“健康是生产力”,世卫组织研究说,如果国民平均寿命每延长10%,该国的经济增长会相应提速0.3%-0.4%,但这实际上是不太容易的事。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从调整生育政策方面来说,卫生计生委在未来是否会考虑单独的放开或者全面放开政策,如果是这样的话,对未来中国的经济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否有过这方面的测算?谢谢。
    毛群安:
    关于完善生育政策,过去我也在不同的场合讲过这个问题。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我们国家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占有量比较少,环境的容量不足,发展不平衡,仍然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人口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压力将长期存在。所以必须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完善政策是新组建的国家卫生计生委一项重要的职能,这也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要任务。完善生育政策既要考虑维持我们国家的低生育水平,又要考虑群众的生育意愿,还有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等的因素。因此,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慎重稳妥、统筹协调的原则,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开展大量的调查研究,重点是研究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的关系,研究提出完善生育政策的思路,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实施好相关的政策。
    近期全国发生了多起恶性伤医的事件,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李克强总理、刘延东副总理分别做出重要批示,刘延东副总理最近还召开会议,要求采取切实有效地措施,加强医院的安全保卫,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确保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一些维护医疗秩序的规定,下一步将继续针对目前的情况,进一步维护医疗秩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从法制机制上来研究制定化解医患矛盾的措施。
    10月12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公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10月29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全国加强医院安全保卫管理工作的视频会议,要求进一步深化创建“平安医院”的活动,加强医院安全防范的能力建设。依法严厉打击涉医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医患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力度,大力推进医疗纠纷的人民调解工作。11月7日,国务院召开维护正常医疗秩序、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专题会议,这是刘延东副总理亲自主持召开的,对这项工作也专门进行了安排和部署,有关部门正在积极的贯彻落实会议的精神,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
    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不仅是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责任,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因为正常的医疗环境、医疗秩序被打乱,受影响的是广大人民群众。从我们卫生计生系统来说,我们也要求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认真开展医疗活动,特别是要切实提高医疗质量,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权益。我们对于伤害医务人员的恶性事件是零容忍。也希望媒体在相关的信息传播方面注意引导公众、引导医务人员的情绪,我们朝着共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目标来努力。
    今天上午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相关链接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责任编辑: 雷丽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经济关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