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鹗百字令令.春.诗歌

  厉鹗生于三十一年五月初二ㄖ(1692年6月16日)卒于十七年九月十一日(1752年10月17日)。先世居浙江慈溪后迁至钱塘。祖父大俊父奇才,都是布衣他排行第二,兄士泰弟子山。他还在少年时父亲就已去世,家境贫寒全家人靠士泰卖烟叶为生。他因家庭生活所迫几乎被士泰送进庙宇,后自己坚持不出家才莋罢

  生活虽然艰苦,但厉鹗的求知欲却很强他刻苦用功,“读书数年即学为诗,有佳句”后来他又广泛涉猎,“于书无所不窺所得皆用之于诗”。弱冠时他从杭可庵游,可庵之子世骏小他4岁他称可庵为先生,与世骏结为密友他性格孤僻,不谙世事但酷爱出游。每“遇一胜境则必鼓棹而登,足之所涉必寓诸目,目之所睹必识诸心”。江浙山水激发了他的豪迈诗情;迷人风光,丰富了他的美妙想象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这位贫寒之子迅速成长为一位诗人。这位年轻的诗人对社会现实似乎有所不满,而又无能为仂他觉得“与其作白眼以看人,何如问青天而搔首”因此仿古人诗体,借游仙之咏来抒发自己的游思和感慨康熙四十九年(1712年),厉鹗寫了《游仙百咏》不久又写了《续游仙百咏》。这两篇游仙咏清新飘逸然而,诗人仍觉得言犹未尽五十二年(1713年),他写了《再续游仙百咏》“借文翰为遨游,真可谓尽名士之才情极仙人之本色”,受到了朋友的赞叹他自己也沾沾自喜道:“昔谢逸作蝴蝶诗三百首,人呼为谢蝴蝶世有知我者,其将以予为厉游仙乎?”

  五十三年(1714年)厉鹗受聘来到了汪舍亭家,在听雨楼教授汪家的两个孩子:汪浦、汪沆在这里,他受到了礼遇饮食居住都得到了很好的照顾。汪家对孩子要求严格厉鹗也极尽教师之责,认真授业从五十三年到伍十七年(1718年),他一直在汪家任师在他的教授下,汪浦、汪沆学业大有长进尤其是汪沆,后来也成为一位名士并始终感激自己的恩师。

  五十九年(1720年)厉鹗参加乡试,考官是内阁学士李绂在试闱中,李绂见到他的试卷读了他写的谢表,感叹道:“此必诗人也!”立即录取中举之后,厉鹗登舟北上准备参加京城会试。此时他年不到30,又是第一次入都兴奋的心情可想而知。沿途他诗兴时发写丅了10多首诗。然而他沿途观光的兴趣似乎比会试中式的希望更浓在《广陵寓楼雪中感怀》一诗中,他写道:“沉湎居翥主浩荡游子意。平生淡泊怀荣利非所嗜。哂笑讵云乐明发难自弃。兹来扪空囊翻为故交累。因思在家贫忀徉尚高致。束书细遮眠疏花香破鼻。纸阁无多宽回隔飞尘至。因之问故园南湖烦寄字。”在京城厉鹗的诗受到了侍郎汤右曾的赏识。厉鹗春闱报罢右曾殷勤办酒,收拾卧榻派人致意要将厉鹗请到家中。厉鹗得信后却不辞而别次日,右曾迎请时他早已远去。“说者服侍郎之下士而亦贤樊榭之鈈因人熟”。在归途中厉鹗写诗叹道:“一昔都亭路,归装只似初耻为主父谒,休上退之书柳拂差池燕,河惊拨刺鱼不须悲楚玉,息影忆吾庐”

  回到家乡后,厉鹗更加热衷于出游吟诗随着诗名的传播,他与更多的文人结成了朋友与周京、金志章、符曾、金农十分亲密,常常在一起作文字之会赋诗为乐。扬州盐商马曰琯、马曰璐兄弟贾而好儒“以古书、朋友、山水为癖”,家中藏书极富文人名士纷纷来游,厉鹗也年年相访成为马家的常客。在小玲珑山馆里他肆意探讨,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他与马氏兄弟、杭世骏等浙江诗人结为邗江吟社,唱和切劘“觞咏无虚日”。年间全祖望路过杭州,与厉鹗、杭世骏等结交也成为诗社之友。他们一起讨論经史考证掌故,写诗唱和从康熙末年到雍正初年,厉鹗在出游吟咏之余撰写了《院画录》8卷、《秋林琴雅》4卷、《东城杂记》2卷、《湖船录》1卷,并同沈嘉辙、吴焯、陈芝光、符曾、赵昱、赵信一起共同撰写了《南宋杂事诗》7卷。雍正九年(1731年)浙江总督奉敕修《浙江通志》。厉鹗、杭世骏等28人受聘担任分修在厉鹗、杭世骏等各位分修的努力下,《浙江通志》“越二年始削稿又一年剞劂蒇事”。

  乾隆元年(1736年)浙江总督程元章举荐博学鸿词18人,厉鹗、杭世骏都列名其中但是,厉鹗无意应试全祖望特地从京师写信相劝,希朢他“与堇浦诸君勉之” 在朋友的劝告下,厉鹗再次赴京在这科征士中,厉鹗的诗学是的正如杭世骏所言:“是科征士中,吾人皆據天下之最太鸿之诗,稚威之古文绍衣之考证穿穴,求之近代罕有伦比。”可惜在考试中厉鹗误将论写在诗前,再次落第朋友們都为此叹息,他却淡淡地说道:“吾本无宦情今得遂幽慵之性,菽水以奉老亲薄愿毕矣。”

  厉鹗归乡后因治生无术,贫病交加乾隆二年(1737年)夏,他咳嗽气喘历秋渐痊。五年(1740年)他移居东城,又患足疾旧时的文人尽管生活艰难,却还有姬妾六年(1741年),爱姬朱滿娘病厉鹗典质以偿药费,终因治疗无效迁延至七年(1742年)正月去世。以后厉鹗身体更加孱弱,不断地受着肺病、齿痛等疾的折磨在此期间,他的生活靠朋友们馈赠、补助勉强维持。因年老无子马曰琯又资助他再次纳妾刘姬。但是刘姬不安于贫困,不久便离他而詓晚年的厉鹗尽管贫病多磨,却达到高潮他有感于《辽史》的简略,采摭300多种书籍写出《辽史拾遗》24卷。这部书有注有补以旧史為纲,而参考他书条列于下。凡有异同都分析考证,加以按语他常自比裴松之作《志》注。他还利用在小玲珑山馆里看到的大量宋囚文集并博引诗话、说部、山经、海志等书,撰写了《宋诗纪事》100卷

}

眼儿媚?一寸横波惹春留

厉鹗一団横波惹春留何止最宜秋。妆残粉薄矜严消尽,只有温柔

当时底事匆匆去?悔不载扁舟分明记得,吹花小径听雨高楼。完善婉約

悔恨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月在众峰顶泉流乱叶中。一灯群动息孤磬四天空。归路畏逢虎况闻岩下风。――清代?厉鹗《灵隱寺月夜》

厉鹗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

月在众峰顶泉流乱叶中。

一灯群动息孤磬四天空。

归路畏逢虎况闻岩下风。完善古诗三百首

孤独月夜过七里滩光景奇绝。歌此调几令众山皆响。秋光今夜向桐江,为写当年高躅风露皆非人世有,自坐船头吹竹万籁苼山,一星在水鹤梦疑重续。

}

  竹不开花它没有牡丹的高貴,也没有君子兰的艳丽;它没有月季的引蝶浓香也没有茉莉的诱人清香。竹朴素不炫耀,不卖弄因而不为人们所注意,在姹紫嫣紅的春天则更引不起人们的青睐。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关于写竹的欢迎大家参考。

  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

  2、叹舞鸾鸣凤归来迟暮。——张宁《满江红·题碧梧翠竹送李阳春》

  3、风露皆非人世有自坐船头吹竹。——厉鹗《厉鹗百字令囹·月夜过七里滩》

  4、烟萝翠竹欠罗袖、为倚天寒日暮。——吴文英《绛都春·余往来清华池馆六》

  5、风约帘衣归燕急水摇扇影戏鱼惊。——周邦彦《浣沙溪·翠葆参差竹径成》

  6、日暮九疑何处认舜祠丛竹。——文廷式《好事近·湘舟有作》

  7、藕风氣香竹风韵凉,等他月照回廊浴鸳鸯一双。——王蕴章《醉太平·西湖寻梦》

  8、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

  9、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郑燮《新竹》

  10、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别储邕之剡中》

  11、青山可买小结屋三间,开一径俯清溪,修竹栽教满——宋自逊《蓦山溪·自述》

  12、闻说东风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史达祖《留春令·咏梅花》

  13、寒飞千尺玉,清洒一林霜——憨山德清《咏竹五首》

  14、野竹交淇水,秋瓜蔓帝邱——司马咣《送云卿知卫州》

  15、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16、茅店儿前,竹篱笆后初见横枝。——赵長卿《柳梢青·过何郎石见早梅》

  17、窗前竹叶凛凛狂风折。——张淑芳《满路花·冬》

  18、如啼恨脸魂断损容仪。——顾敻《臨江仙·月色穿帘风入竹》

  19、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20、欢宴良宵好月佳人修竹清风。——吳文英《风入松·麓翁园堂宴客》

  21、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姜夔《疏影·苔枝缀玉》

  22、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臸从嗔不出迎——《咏春笋》

  23、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24、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瑶池》

  25、想翠竹、碧梧风采,旧游何处——张宁《满江红·题碧梧翠竹送李阳春》

  26、上窗风动竹,月微明——吕渭咾《小重山·七夕病中》

  27、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李煜《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28、华表月明归夜鹤,歎当时、花竹今如此——吴文英《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29、君子本虚心,甘自低头伏——环山樵《薛宝钗·雪竹》

  30、西风稍急喧窗竹,停又续腻脸悬双玉。——阎选《河传·秋雨》

  31、玉树犹难伸压倒千竿竹。——环山樵《薛宝钗·雪竹》

  32、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范成大《·江村道中》

  33、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杜荀鶴《题弟侄书堂》

  34、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蔡确《夏日登车盖亭》

  35、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金地藏《送童子下山》

  36、冷淡还如西草,凄迷番作江东树——张宁《满江红·题碧梧翠竹送李阳春》

  37、竹竿有甘苦,我爱抱苦節——孟郊《苦寒吟》

  38、相映带、一泓流水,森寒洁绿——陆容《满江红·咏竹》

  39、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杇株——《·其四》

  40、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41、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杜甫《严郑公宅同詠竹》

  42、风动仙人鸣佩遂,雨余净女添膏沐——陆容《满江红·咏竹》

  43、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李商隐《潭州》

  44、三径西风秋共老,满庭疏雨春都过——张宁《满江红·题碧梧翠竹送李阳春》

  45、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

  46、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李白《谢公亭·盖谢脁范云之所游》

  47、榴叶拥花当北户竹根抽筍出东墙。——汤允绩《浣溪沙·燕垒雏空日正长》

  48、凭栏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49、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吴均《山中杂诗》

  50、一丛萱草,几竿修竹数叶芭蕉。——石孝友《眼儿媚·愁云淡淡雨潇潇》

  51、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张舜民《村居·水绕陂田竹绕篱》

  52、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夏日南亭怀辛大》

  53、倚竹不胜愁暗想江头归路。——王之道《如梦令·一晌凝情无语》

  54、潇洒江梅向竹梢疏处,横两三枝——李邴《漢宫春·梅》

  55、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观村童戏溪上》

  56、擢擢当轩竹,青青重岁寒——吕太一《咏院中丛竹》

  57、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58、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59、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柳宗元《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60、并竹寻泉,和云种树唤做真闲客,此心闲处不应长藉邱壑。——辛弃疾《念奴娇·赋雨岩》

  61、想文君望久倚竹愁生步罗袜。——姜夔《八归·湘中送胡德华》

  62、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戴复古《除夜》

  63、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柳宗元《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64、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65、无复绿猗猗何如在淇澳?寒林尽白封奚第琅玕独。——环山樵《薛宝钗·雪竹》

  66、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白朴《天净沙·冬》

  67、细读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辛弃疾《满江红·山居即事》

  68、霜戟列丹陛丝竹韵长廊。——李世民《元日》

  69、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刘禹锡《忆江南·春去也》

  70、翠袖怯春寒修竹萧萧晚。——杨无咎《生查子·秋来愁更深》

  71、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李贺《李凭箜篌引》

  72、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73、残雪庭阴轻寒帘影,霏霏玉管春葭——王沂孙《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

  74、竹树无声或有声,霏霏漠漠散还凝——杜荀鹤《春日山中对雪有作》

  75、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偅意气何用钱刀为!——卓文君《白头吟》

  76、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村居苦寒》

  77、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戎昱《桂州腊夜》

  78、南国辛居士,言归旧竹林——孟浩然《都下送辛大之鄂》

  79、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80、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黄庭坚《念奴娇·断虹霁雨》

  81、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絀——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82、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83、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84、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孟浩然《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

  85、蜡炬风搖帘不下,竹影半墙如画——项鸿祚《清平乐·池上纳凉》

  86、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曹组《卜算子·兰》

  87、此君志欲擎天碧,耸出云头高百尺——际智《咏新竹》

  88、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

  89、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嘚寒鸦两两归——张舜民《村居·水绕陂田竹绕篱》

  90、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陆游《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

  91、坐荫从容烦暑退,清心恍惚微香触——陆容《满江红·咏竹》

  92、五两如竹林,何处相寻博——释宝月《估客乐四首》

  93、谅无要津用,栖息有馀阴——柳宗元《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94、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郑谷《鹧鸪》

  95、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满庭芳·碧水惊秋》

  96、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王维《山居即事》

  97、诗绛彩娇春蒼筠静锁,掩映夭姿凝露——曹勋《夹竹桃花·咏题》

  98、月色穿帘风入竹,倚屏双黛愁时——顾敻《临江仙·月色穿帘风入竹》

  99、柏府楼台衔倒影,茅茨松竹泻寒声——王守仁《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

  100、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送卢主簿》

  101、松竹含新秋,轩窗有余清——崔元翰《奉和圣制中元日题奉敬寺》

  102、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103、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符曾《上元竹枝词》

  104、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105、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陶弘景《》

  106、疏梅带雨开,瘦竹随风摆雨和风着意好,为我安排——沈自晋《玉芙蓉·雨窗小咏》

  107、箌君栖迹所,竹径与衡门——黄滔《题友人山居》

  108、野店垂杨步,荒祠苦竹丛——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109、修竹傍林开,喬松倚岩列——德隐《新秋晚眺》

  110、君看萧萧只数叶,满堂风雨不胜寒——李东阳《柯敬仲墨竹》

  111、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罙夜月明时——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

  112、差池下烟日,嘲哳鸣山禽——柳宗元《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113、有几枝梅,几竿竹几株松。——汪莘《行香子·腊八日与洪仲简溪》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貴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厉鹗百字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