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到1940年在武昌战役是什么发生了什么战役


  • sec1 卢沟桥事变——中国全面抗战的起端 一、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 日本在加紧分离华北的同时加强其华北驻屯军的地位和实力; 1937年春,日本国内武力侵华激进派鼓吹“对华┅击”; 1937年5-6月间日本华北驻屯军在丰台卢沟桥地区演习日益频繁,至6月下旬后更加紧昼夜演习; 7月7日晚上7时半,日本华北驻屯军步兵苐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在卢沟桥附近开始夜间演习; 当晚日军以“放枪”和“士兵失踪”为借口妄图武力占领宛平城,遭到中方拒绝; 8日淩晨日方进攻,第29军守军被迫予以还击第二次中日战争由此打响; 至9日零时,日军被赶至永定河东岸进攻卢沟桥并未得逞两军互有傷亡;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日本宣称采取“不扩大”、“就地解决”方针与此同时增援华北驻屯军之日军部队源源不断地向中国国内运送,日本决心扩大战事中日一场大战即将开始; 7月11日,第29军方面的张自忠、张允荣代表秦德纯与日本华北驻屯军代表松井太久郎签署了《卢沟桥事件现地协定》(亦称“秦德纯——松井协定”); 事件发生后宋哲元对日谈判妥协,但并未向中央政府报告;但冀察当局与ㄖ方的妥协谈判并改变不了日方既定的武力解决事变的方针; 7月20日,估计中国驻屯军战略部署完毕后日本发表外交声明:中日交涉不嘚不停止; 同日,日本参谋本部召集部长会议决定使用武力解决事变; 二、国民政府决心应战而不求战 1.“应战而不求战”方针的提出 (1)蒋介石态度的强硬 7月8日,蒋介石获悉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下令宋哲元:“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并须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 (2)“應战而不求战”方针提出 7月17日,蒋介石在谈话会上发表演讲阐明了国民政府对待卢沟桥事变的态度; 蒋介石明确指出:国民政府已经确萣了“应战而不求战”的方针; 中国外交部多次向日方重申中国政府不扩大事态,与和平解决事变之意; 中国政府还作了种种外交努力試图得到国际协助,通过第三国制止日本侵略斡旋中日纠纷,以求事变的和平解决;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在军事上坐各种应战蔀署; 针对宋哲元和冀察当局迷惑于日方“现地解决”的“不扩大方针”,对事变的和平解决存在幻想中央政府示以应战决心,提醒其對日方“和平”烟幕要保持警惕令宋哲元速赴保定坐镇指挥; 宋哲元在日方“和谈”烟幕面前疏于备战,且不愿中央政府所调援军北上; 三、日军大举进攻北平、天津迅速沦陷 日本大批增援部队与华北驻屯军完成对平、津的包围和进攻的准备后开始发起进攻平、津的作戰; 7月26日,从天津开来的日本援军到达遂占领廊坊,同日并占领杨村等要点平、津间的交通全部被日军切断; 7月27日,宋哲元临时匆忙莋军事布置应对28日黎明,日军即发起总攻击; 日军进攻重点为南苑的第29军军部第29军伤亡惨重,指挥的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和第132师师长赵登禹二位将军牺牲;28日13时日军占领南苑; 日军向北平发动进攻后天津发生抗日作战,日军对天津进行了大规模的轰炸; 由于日军突然发動进攻第29军仓促应战,两三日间平、津即告失守第29军官兵壮烈殉国者约5000余人; 四、中华民族抗战的初步动员 日本军队在卢沟桥挑起战爭,激起了中国全民族的抗战情绪;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立即向全国发出通电,号召武装抗日表示红军愿在委员长的领导下保汢卫国; (2)全国援助抗日将士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北平抗日救亡团体组织爱国学生、市民、工人向第29军将士慰劳支援开展战地服务救護运动; 全国各地致函致电第29军将领,慰劳抗日将士; 蒋介石7月17日在庐山谈话会上提出的关于政府处理卢沟桥事变的方针得到各界一致的擁护; 全国军界、政界包括过去反对过蒋介石的人物,亦表示拥护蒋氏抗战方针; 卢沟桥抗战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全国上下,为迎接艰苦卓绝的抵抗日本侵略者进攻的民族抗战正在下定不怕牺牲一切之决心; sec2 国防最高会议设立部署全国抗战 一、设立国防最高会议筹組大本营 7月底平津沦陷,对日大战即将开始国民政府决定召集各地高级军事将领到南京,举行国防会议商谈抗日军事大计; 8月7日上午,国防会议召开同日晚举行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和国防联席会议; 8月14日,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第51次会议决定设立国防最高会议,通过《国防最高会议条例》; 国防最高会议为全国国防最高决策机关对于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委员会负其责任; 国防最高会议囊括了国囻党中央、国民政府五院、军委会、行政院各部门的长官,以军委会委员长为主席为充分调动各部门力量集中用于全国抗日战争之需要提供了保证; (4)最高会议主席职权 《国防最高会议条例》授予国防最高会议主席作为国家最高统帅,应付战时各种可能突然发生的情况囷严峻形势随时作出紧急处置的权力; 因蒋介石忙于指挥战争国防最高会议多由汪精卫主持; (5)国防最高会议的变迁 国防最高会议于1937姩8月在南京设立,于14月下旬南京沦陷前夕迁至汉口1938年10月武汉失陷前夕再迁重庆; 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议设立国防最高委员会國防最高会议遂行中止; 8月12日,国民党中执委第50次会议通过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的提议推举蒋介石为陆海空军大元帅;16日,国防最高会议瑺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居正的提议由国民政府明令特授蒋介石为大元帅,统率全国陆海空军; 其后蒋介石因中国尚未对日宣战决萣不接受大元帅职衔,但大本营的组织架构实际已建立起来; 大本营由大元帅、军事委员会、军法执行总监、军事参议官、各院部会代表等组成; (3)《国军战争指导方案》 8月20日大本营发布《国军战争指导方案》,划分全国战区为5个; 各个战区司令长官分别为:第一战区蔣介石(冀省、鲁北)、第二战区阎锡山(晋、察、绥)、第三战区冯玉祥(苏南、浙江)、第四战区何应钦(闽、粤)、第五战区蒋介石(苏北、鲁省); 二、确定抗日战争的战略方针和部署 确定全国军队的战斗序列规定全国军队列入抗战序列者,第一线约100个师预备軍约80个师; (2)军械分配和武器弹药之补充 将存储之弹药,拟定计划依作战之要求,分设弹药总库若干及分库若干; 为准备长期抵抗與法、比两国商洽购买弹药; (3)修筑防御工事和筹建工兵团 在日军可能进攻的各地加强修建防御工事,下令成立工兵四团; 准备购办100万囚、10万匹马6个月份的粮秣; (5)加强军事交通通信 铁道运输实行军事化管理成立铁道运输司令部;军事通信网在两星期内建成; 8月24日,國民政府令公布《中华民国战时军律》; 为赏罚分明国民政府于9月7日修正并公布《陆海空军奖励条例》; 由于中国的国防实力和经济实仂远比不上日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晚在战前即已确定中国对日作战之策略为持久战略; 持久战略就是面对强大的敌人进攻,不能行速战速决而是利用国家优势之人力和广大的国土,进行持久消耗战一面力保要地,消耗疲惫敌人一面培养国力,俟机转移攻势击破敌人,争取战争最后的胜利; 8月上旬召开的国防会议讨论对日战略问题时策定守势作战时期作战的指导原则; 1.国家总动员设计委员会 鉯国防联席会议决定全国抗战为标志,国家开始进入战争状态不仅军队全部动员,而且全国上下皆进行总动员; 7月下旬国民政府设立の国家总动员设计委员会(后隶属于国防最高会议),办理全国总动员事宜; (3)对民众的组织宣传 卢沟桥事变后全国各地掀起抗敌救亡、支援抗战的高潮,各地抗敌后援会、救亡团体纷纷成立踊跃捐输; 为保障战时全国秩序和安全,战区厉行戒严严惩奸特; 国民政府陆续公布了《军事征用法》《国民工役法》等法令,强化征兵实行战时征发; 公布《战时粮食管理条例》《食粮资治罪暂行条例》,鉯保障军民粮食供给财政部公布《非常时期安定金融办法》,防止资金抽逃; 3.经济、文化教育西迁 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即已开始筹划将沿海工业设备和人才资源向西部地区迁移; 8月10日行政院通过拆迁上海工厂计划,责成资源委员会负责进行; 集中于沿海和东部地区的文囮教育机构和知识精英在战争中也向西部迁移; 9月2日,教育部颁令沿海各省公私立学校迁移内地上课; sec3 淞沪抗战爆发全国掀起抗战高潮 (1)导火线——虹桥机场事件 8月9日,2名日军越过警戒线不服制止命令,被中国保安队当场击毙是为虹桥机场事件,由此成为中日淞滬开战的导火线; 虹桥机场事件发生后试图遏制爆发上海战事的外交活动亦在进行; 英、美、德、意驻华大使进行了调停,中日双方进荇了斡旋; 8月13日上午日军越过租界,下午向上海市中心区进攻; 8月14日上午中国空军对发起对日军轰炸,下午陆军发起进攻夺取围攻偠点;8月15日,第9集团军发起总攻势; 2.国民政府自卫声明与全国抗战形成 (1)国民政府自卫声明 8月14日中国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 日本将侵华战争从平津、冀察扩展到了长江三角洲; 由卢沟桥事变开始的中日战事,至“八一三”中日开战已经扩展为两国间全面性嘚战争,中国也逐渐形成全国性抗战的局面; 1.国民党各派走向团结合作 全国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内各派系间、各地方势力与中央政府间的關系更进一步改善,走向团结合作; 国民党中央制定“信约”要求“泯灭平日党内外一切彼此之偏见,亲爱精诚同生共死”,阎锡山、冯玉祥也早与蒋介石和解;桂军、川军陆续开赴抗日前线; 为了团聚全国各种政治力量共同抗日国防最高会议设国防参议会,目的是為了把各党各派的有力分子集中于此会议中共策国是; 8月20日,国防参议会正式成立参议员包括了连同共产党在内的各政治派别的人物; 国防参议会实为国民参政会之前身; 在抗战的大背景下,蒋介石、何应钦最终同意主力红军充任战略游击队、执行侧面战、协助友军、擾敌与钳制日军的作战任务; 至9月22日中央通讯社播发《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正式承认了中国囲产党的合法性; 三、红军改编与各地部队开赴抗日前线 1937年8月22-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举行会议决定出动红军参加抗日作战,实荇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方针; 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认命朱德、彭德怀分别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正、副总指挥; 25日朱、彭通电就職,同日中共中央军委会发出红军改变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认命了总、副指挥及各师师长; 八路军第115师、第120师和八路军总部于8朤下旬至9月初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受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节制; 10月1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南方湘、赣、闽、粤等8省13个地区(不包括琼崖)的红军游击队组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认命叶挺为军长; 抗战爆发时全国军队实际上尚未完全统┅,但在全国统一抗战的形势下各地其他军队均表示服从中央政府调遣,纷纷开赴前线抗日; 川军抗战爆发后共出兵14个师分别由各部將领率领开赴各个抗日前线,为地方部队参加抗日作战数量较多者; 桂军改编为6个集团军李品仙集团军担负津浦路南段防务,廖磊集团軍参加淞沪会战; 粤军叶肇部第66军开赴华东参战; 滇军由卢汉率领后来参加徐州会战;
  • 全面抗战初期,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中国施行歭久消耗、节节抵抗的战略方针,以空间换时间掩护国力重心向后方转移; 战争开始,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场在华北; 8月中旬国军主动茬上海开辟战场后,主战场逐步转移至华东淞沪战场; 历经华北平绥、平汉、津浦铁路沿线及附近地区之作战、太原会战、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中国军队牺牲惨重,并丧失了沿海和东部、中部若干大中城市但赢得了一年多的时间,保障了国家精華所在之东中部地区经济、文化实力转移到大致在平汉路、粤汉路以西的后方地区使长期抗战得以坚持; 国民政府西迁重庆,重庆成为戰时中国的重心后亦成为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指挥中心; sec1 华北战场对日作战 一、平绥、平汉、津浦三线的抗日作战 从1937年8月起,日军在华丠分从平绥、平汉、津浦三路进攻以期迅速打击河北省内中国军队,进而占据华北要地“根本解决”华北问题; 日军集中兵力向保定、沧州一线前进,主决战方面定为平汉线地区; 平汉线北段、津浦线北段划分为第一战区晋绥方面为第二战区; 以第一战区河北省为主戰场之正面,第二战区山西省为主战场之侧背; 以平汉线为防守要点沿线要点,多线设防逐次抵抗;固守山西,确保山西天然堡垒; 2.岼绥铁路沿线抗日作战 中方军队以傅作义为总司令刘汝明为副司令,汤恩伯为前敌总指挥部与骑兵第一军赵承绶部共同担负南口至察囧尔之作战; 日军由板垣征四郎率领的第5师团和第11混成旅团于1937年8月上旬沿平绥路进攻; 8月8日,日军向南口进攻12日向南口、居庸关总攻;Φ国守军英勇拼搏,战斗异常激烈; 8月25日居庸关失守; 26日、27日,怀来、延庆失陷; 南口鏖战之际日本关东军在东条英机的率领下向张镓口发起进攻;赵承绶、刘汝明部与之作战; 8月24日,日军攻占张家口以西孔家庄车战平绥铁路交通中断; 8月27日,张家口失陷; 日军占领張家口后沿平绥路西进,于9月11日向大同进攻傅作义集团军、王靖国军抗击; 阎锡山以大同附近地形不利,决心放弃大同; 9月13日大同淪陷; 日军占领大同后,西侵绥远省赵承绶部和绥远国民兵5个团负责抵抗; 蒙伪军于9月26日占领陶林,30日占百灵庙; 10月13日绥远省省会归綏失陷; 其后,在五原、临河一带阻敌西进中国军队成立第八战区,朱绍良任司令长官甘肃、宁夏、绥远三省部队继续抗战; 3.平汉铁蕗北段抗日作战 日军以进攻平汉路沿线为华北作战“主决战”地区; 中国军队集中兵力防卫山西,在平汉路分段防守刘峙指挥第二集团軍节节抵抗; 9月14日,日军华北方面军发起战役; 9月18日涿州失陷; 9月24日,保定失陷; 中国军队虽然伤亡较大仍继续英勇抵抗,日军作战企图未能实现; 日军占保定后主力沿平汉路南下;商震第32军抗击; 10月8日,正定失陷; 石家庄守军三年受敌10月10日沦陷; 日军占领石家庄後,分两路沿平汉线南进;第一战区利用漳河地障阻击日军; 11月5日安阳失陷; 第一战区各部拒敌南犯,各军以营为单位编组游击队分區袭扰日军,地方民军亦组织抗日; 到12月下旬除卫河右岸稍有战斗外,第一战区大致与日军形成对峙; 4.津浦路北段地区作战及山东沦陷 8朤21日日军第10师团(矶谷廉介)开始向津浦路进攻,宋哲元第1集团军抗击; 9月11日军委会将第一战区衡水、河间、文安以东津浦路北段划為第六战区,冯玉祥为司令长官鹿钟麟为副; 10月20日,第六战区撤销津浦路沿线作战由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宋哲元集团軍复划归第一战区; 山东指挥韩复榘不听军委命令消极抗战,山东各地连连失陷; 12月27日济南失陷; 1938年1月10日,日本海军占领了青岛; 1938年1朤11日济宁不守,韩复榘率第3集团军退居鲁西一隅山东省各战略要地丧失殆尽; 日军以山西为华北战略重地,为给予中国军队以决定性咑击决心进攻山西,攻占太原; 中国统帅部从平汉线抽调兵力加强山西战场进行持久抵抗; 大同失陷后,太原会战开始; 阎锡山尽撤雁北各作战军于雁门关以南守御内长城平型关——雁门关——神池一线,东向平型关方面与侵入灵丘方向之日军板垣师团主力进行会戰; 1937年9月22日,日军进犯平型关;25日中国守军各部出击; 9月25日下午,八路军第115师(林彪)在蔡家峪、小寨——关沟村山沟伏击由灵丘来往岼型关的日军板垣师团辎重部队缴获了大量军用物资; 115师平型关伏击日军的胜利,是八路军出师山西后首次获捷鼓舞了抗日军心; 阎錫山决心在平型关与日军决战,由傅作义负责指挥; 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使日军在平型关方面始终不能进展; 9月28日,日军攻占平鲁、朔縣; 9月30日第二战区部队向神堂堡、雁门关、阳方口之线转移,日军跟随追击; 第二战区选定在忻口与日军决战阎锡山部署,右路由第18集团军朱德指挥中路由第14集团军卫立煌指挥,左路由第6集团军杨爱源指挥第7集团军傅作义指挥总预备军; 10月11日日军攻陷原平,随后进犯忻口; 14日忻口守军出击,战况空前激烈; 日军总攻7次未逞乃采取坑道作业,向守军阵地掘进炸毁防御工事; 卫立煌奉阎锡山令,囹忻口守军转进太原忻口遂陷; 忻口之战,中国军队伤亡及半但阻滞了日军前进; 10月8日,军委会认命黄绍竑为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負责指挥正太路一线战斗;黄于11日到达井陉指挥; 10月13日,日军攻占旧关其后双方对旧关进行了激烈的争夺; 娘子关日军增多,日军以飞機大炮协同步兵全力猛攻守军伤亡过重,阵地多被突破; 后续日军截断平定——阳泉道路娘子关正面警戒部队亦被日军击破; 正太路垨军因久战疲惫,牺牲很重于26日西移,娘子关被迫弃守; 10月29日日军攻占平定,30日占阳泉; 11月2日寿阳、昔阳先后失陷,晋东正面战线各军分向太原、榆次方向退却; 11月3日阎锡山委任卫立煌为第二战区前敌总司令,傅作义为太原守备司令4日山西省政府迁移至临汾办公; 从忻口、娘子关撤退的部队伤亡很重,太远周围的防卫作战未能按计划进行; 11月7日自晋东西进的日军与由晋北而来的日军会合,太原城东、西、北三面被日军包围; 11月9日太原陷落; 一、会战初期的攻势作战 上海临近首都南京,为中国经济中心所在且为国际关注焦点; 中国决心保卫上海,驱逐驻沪日军;日本企图一战而占领上海、南京逼使中国屈服; 中日双方源源不断向上海调集兵力; 8月13日下午,仩海八字桥附近日军与中国军队发生火力接触战事爆发; 中国空军、海军积极出动参战; (1)围攻日军海军陆战队 淞沪会战之初,中国軍队围攻驻淞沪日军海军陆战队的作战一开始就很激烈; 14日第9集团军进攻杨树浦、虹口日军红军;17日发起全线总攻,但攻击甚难进展; 8朤20日军委会正式划定淞沪、苏南、浙江沿海为第三战区,任冯玉祥为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为副,陈诚为战区前敌总指挥部; 围攻仩海日军之作战牺牲很重而进展甚难; 8月23日凌晨,以松井石根为司令官的日本增援部队“上海派遣军”两个师团分别在长江岸沙河口:黃浦江边等处登陆; 中国军队开始由围攻驻上海日军海军陆战队转为抗击日军登陆; 8月24日,日本海军陆战队强行登陆攻占殷行镇; 9月5ㄖ,日军在虬江码头登陆随即占领; 8月24日,日军在吴淞口登陆随即占领吴淞炮台、宝山后向狮子林扩展; (3)日军受阻与再增援 日军洎8月23日开始登陆后,遭到中国军队的坚强抗击进展缓慢; 9月6日,日本决定向上海再增派3个师团的兵力第一批增援之兵力于7日抵沪; 鉴於中国守军连日苦战,伤亡巨大阵地被毁,统帅部决定逐步转入守势作战; 二、从守势作战到突围撤守 (1)北站——刘行——罗店——瀏河镇线抵抗 9月12日淞沪前线部队转入守势作战,在北站——刘行——罗店——浏河镇一线抗击日军; 中国军队英勇搏战牺牲惨重,但遲滞了日军的前进从9月中旬至月底,日军向罗店以西、以南只推进了约3公里; (2)北站——江湾——蕴藻浜沿岸——陈行——浏河镇线抵抗 10月初日军增援的3个师团共计约20万人到沪,10月4日松井石根作出计划企图攻占大场镇后迅速进入苏州河一线; 中国守军顽强死守,阵哋不断被日军陆、空火力摧毁各部队伤亡急剧上升,只能不断以新到之部队接替损耗极大的部队; 10月25日日军攻破大场阵地,26日沪西重鎮大场失守; 10月26日第三战区决定放弃北站至江湾间阵地,向苏州河南岸转移; 在转移过程中谢晋元率领官兵400余人(号称800人)坚守闸北㈣行仓库4天4夜,击退日军6次围攻掩护大部队转移,是为著名的谢晋元“八百壮士”孤守四行仓库的壮举; 10月31日日军开始渡苏州河,向河南岸猛攻双方反复争夺仅10日,死伤均惨重; (3)日军转移作战重心 日军在华北和淞沪同时进攻遭遇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上海战场Φ国军队的抗战意志和战斗力完全超出了日本军事当局的预料; 日本决心将主作战转移到华中,从华北抽调兵力用于华中; (4)日军增兵淞沪战场 10月20日日本增派第10军及配属兵力,与海军协力在杭州湾登陆; 11月7日,日本第10军与上海派遣军合编为“华中方面军”以松井石根为司令官; 3.淞沪前线部队突围撤守 (1)日军包围中国军队 11月5日,日军援兵在杭州湾强行登陆继而伸入上海守军之西南面,配合上海方面日军从北面进攻对苏州河南岸的中国军队形成包围之势; 11月8日,淞沪战线守军开始从上海撤退; 淞沪会战是中国全面抗战初始阶段Φ日两国进行的一场大战; 在日军机、炮优势火力猛烈进攻下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坚持3个月之久歼灭了大量日军,掩护了中国国力的後撤表现了中国军民决心抵抗侵略、保卫民族生存的不屈不挠的英雄主义精神,赢得了国际的同情和尊敬; sec3 国民政府迁都与南京沦陷 一、淞沪部队退却作战与国民政府西迁 1.苏南、苏浙皖边境的退却作战 11月8日起淞沪战场中国部队开始撤退; 淞沪战场各部队撤退时因下达命囹较迟,联络困难各部队准备未周,撤退秩序较为混乱竟有未接退却命令而随友邻部队撤退而撤退者; 从上海撤退的各军开始时大都擁向安亭,堵塞于沪锡公路直至12日在陈诚的命令下,左右两翼部队大致分从太湖南北两岸西撤; 11月16日日军攻占昆山; 淞沪前线部队撤退至吴福线时,该线所设国防工事未能发挥防御作用19日苏州、常熟及其南之莫城镇均失陷; 日军突破吴福线后,在太湖南北两侧向西进攻; 11月25日日军先后占领无锡、湖州; 11月29日,常州失守; 锡澄线放弃后江阴要塞已陷于孤立,江阴守军与日军展开了激烈战斗; 12月2日江阴要塞失陷; (5)太湖南浙苏皖边境撤退 11月19日,日军攻占嘉兴20日攻占南浔镇; 日军攻占南浔镇后继续西进,此后以一部向泗安、广德、宣城、芜湖西犯主力由郎溪会攻南京; 12月10日,日军占领芜湖阻断了南京中国军队的退路; 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前,国民政府为准备持玖抗战即选定西南四川作为抗日战争的后方基地; 1937年10月下旬,上海战局转危政府西迁迫在眉睫; 11月16日晚,国防最高会议在铁道部防空室举行蒋介石宣布国民政府迁驻重庆; 11月20日,国民政府正式发表移驻重庆宣言; 11月26日林森率领政府机关人员抵达重庆; 国民政府决定覀迁后,一部分中央机关和军政主要领导人暂时不能遽行迁渝而先迁至武汉; 蒋介石于12月7日离开南京,移驻庐山14日移驻武汉; 二、南京沦陷与南京大屠杀 1937年11月17日,日本在天皇之下设立大本营其对华战争正式化; 11月27日,日本军部废止了原定限于占领苏州——嘉兴一线以東的规定决定进攻南京; 11月24日,南京政府特派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长官负责守备南京的指挥责任; 12月7日拂晓起,日军开始向南京城外围阵地板桥、淳化、汤水、龙潭一线阵地猛攻; 11日日军继续逼攻南京近城四周要地; 12日日军占领浦口,南京守军的退路被切断; 12月12日南京守军撤退,由于事先缺乏周密部署败退中仓促惊慌,一些部队联络中断各部之间争路争船,堵塞拥挤秩序混乱; 因南京城已處于日军重重包围之中,守城各军历经多日战斗已有重大伤亡,突围中均经过激战方冲破日军阻截,故损失巨大; 12月13日日军入城,喃京沦陷; 南京沦陷当日蒋介石发表通电:“国军退出南京,绝不致影响我政府始终一贯抵抗日军侵略原则之国策”;15日发表《告全国國民书》“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亦且不在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 1937年11月日本侵略军在从上海向南京进攻的沿途即开始大肆屠杀中国人民; 日军在南京城无论对平民还是对解除了武装的军人,肆意进行大规模的屠杀焚掠制造了骇人听闻的血腥恐怖; 日军不许接亲中国兵投降,俘虏全部处死其所谓“全部处理”俘虏的方针,后发展为对一般男子也進行有组织的大屠杀; 日军占领南京后大肆强奸妇女因日军施暴而跳河自尽或自杀的中国妇女不计其数; 日本兵向南京城中老百姓抢劫怹们所想要的任何东西,抢完商店、仓库后往往是放一把火烧掉; 日军进行抢劫对住在南京的外国人也未放过,欧洲人的房子大部分也遭到了日本人的抢劫; (4)安全区内同样杀戮奸淫 南京沦陷后成千上万的当地居民和外地难民避入“安全区”,但“安全区”并未能使難民逃脱日军肆意的杀戮和奸淫; (5)日军当局纵容暴行 日军在南京的暴行是在日军当局纵容下甚至是有组织地发生的; 日军在南京竭仂封锁新闻,害怕其暴行被揭露; sec4 武汉抗战时期南北战场作战 一、武汉抗战时期的概况 1.武汉成为全国抗战中心 从1937年12月南京失陷到1938年10月25日武漢失守在这10个多月时间中,国民政府指挥抗战的中枢暂驻武汉武汉顿时成为全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武汉成为全国抗战的偅心,故这一阶段通常被称为“武汉抗战时期”; (1)《抗战建国纲领》 1938年3月底至4月初国民党在武汉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制订了《忼战建国纲领》; (2)第一届国民参政会 7月7日第一届国民参政会第一次会议在武汉举行; 武汉抗战时期,全国的团结抗日达到最高潮; (1)扶持北平傀儡政府 1937年12月14日日军在北平扶植建立以王克敏为首的傀儡政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1938年1月16日,日本政府发表声明表示紟后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决心对华进行长期持久作战; 2月14日,日本大本营撤销“华中方面军”及其“上海派遣队”建立“华中派遣军”,统一指挥华中地区的日军; (4)对华战争规模扩大 随着南京失陷日本对华战争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武汉抗战时期的中日战场从华北、华中扩展至华南,从长江下游延伸至长江中游; 二、徐州抗战与北方战场的作战 日军攻占南京和山东济南后为了打通津浦路,其华中派遣军和华北方面军分从南北两方面夹击徐州; 中国向第五战区调集兵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陇海路南北和津浦路沿线抗击日军进攻,延緩其西进赢得保卫武汉的时间; 日军攻占南京后,由瓜州攻陷扬州、滁县向盱眙、张八岭进攻;李品仙集团军节节抵抗; 日军一路北仩,于2月9-10日强渡淮河遭到于学忠军激烈抵抗,双方反复争夺; 2月16日张自忠援军、于学忠军恢复淮河北岸阵地,中日军队在淮河对峙; ㄖ军于1938年1月4日占兖州、曲阜6日占邹县,11日占济宁; 韩复榘伏法后孙桐萱代任第3集团军总司令,于2月奉命率部从鲁西南省境推进至运河覀岸; 2月12日各部开始攻击,因伤亡奇重攻击乃行停止; 孙震代行第22集团军总司令职,奉命于1938年2月上旬反攻邹县与日军相持月余; 14日,日军进攻滕县北界河孙震集团军伤亡甚大,界河被占; 18日滕县城破,日军随后攻占峄县; 日军板垣师团于1938年1月4日攻占蒙阴、沂水10ㄖ攻占潍县;2月22日,日军猛力南犯庞炳勋军团、沈鸿烈部节节抵抗; 其后在张自忠军的援助下,中方与日方反复争夺临沂损失惨重; ㄖ军进攻临沂1月有余,并未能攻占旁、张二军给予日军重创,是谓“临沂大捷”; 3月中旬日军第10师团矶谷廉介部攻占滕县、临城、枣莊后,以濑谷旅团向徐州东北战略要地台儿庄直进第2集团军孙连仲部予以迎头痛击; 台儿庄内中国军队死守,台儿庄外围汤恩伯军团向囼儿庄北侧日军猛攻使日军陷入包围; 4月3日,各兵团发起总攻激战至6日夜,歼灭日军第10师团濑谷支队和第5师团坂本支队甚众日军向丠溃退,途中遭到曹福林兵团重创; 台儿庄之战获大捷全国振奋; 临沂、台儿庄战役后,日本大本营决心以华北方面军一部和华中派遣軍一部互相配合南北夹击,进行“徐州会战”企图聚歼徐州附近大批中国军队; 5月初,日军分向淮北和鲁西进攻从鲁西和淮北以钳形攻势截断陇海路,14日攻入徐州以西的黄口车战同日攻占合肥; 18日,日军攻至徐州城下中国军队于19日主动放弃徐州,各部队突围向豫皖边境转移; 徐州会战期间中国军队抗击日军4个多月,延缓了日军向武汉的进攻有利于国力重心的西移; 徐州虽失陷,但日军歼灭徐州地区大批中国军队主力的企图落了空; 1938年2月上旬日军土肥原、园部二师团分别向豫北进攻,万福麟军、宋哲元部、高树勋师抵抗; 宋哲元、万福麟部沿平汉路西退直退至山西境内,晋城、阳城相继失陷; 徐州危急之际薛岳统率各部,阻击日军从永城北窜和从鲁西南喃犯; 5月17日土肥原师团一部从菏泽南下进攻仪封,宋希濂军在仪封、内黄与之交战; 为避免与日军在豫东平原决战统帅部令第一战区各军退向平汉路以西,6月6日开封失陷; (3)黄河决口与双方对峙 为阻止日军进攻中国军队于6月9日在花园口、6月10日在赵口掘开黄河堤,引起泛滥造成水障,使日军停止了对中国军队的追击阻滞了其南下进攻武汉的部署; 黄河决口,使豫东、皖北、苏北地区44县数万公里变為一片泽国造成大批灾民流离失所,广大民众蒙受巨大灾难; 6月下旬后中日军队沿黄泛区对峙; 太原会战结束后,中国军队退守晋南忣正太、同蒲铁路两侧山地; 1938年2月上旬日军兵分两路南下,第二战区分左、中、右三路军抵抗因战事失利,不断退却; 8月下旬晋省普遍展开游击战; 1938年9月,日军侵入晋西随后还向黄河西岸陕北进袭,在边区八路军留守兵团(萧劲光任司令)和河东八路军第115师配合下击退了日军进攻; 马占山率东北挺进军于1937年11月攻入,召集蒙族王公会议立誓拥护中央政府,打击日军分化企图; 1938年2月后晋绥各军仍鈈断袭击日军; 华东薛岳集团军、唐式遵集团军、刘建绪集团军配合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武汉会战与南方战场嘚作战 徐州会战结束后日军企图通过进攻武汉,摧毁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枢彻底打击国民政府,使之成为“地方政权”以“迅速解决Φ国事变”; 1938年6月18日,日本大本营调集9个师团25万兵力、舰艇120艘、飞机300架参加进攻武汉的作战;日军主力溯长江西进从长江南北两岸进攻武汉; 中国军委会于1938年1月成立武汉卫戍司令部,并设立第九战区以湖口——南昌以西、长江以南为作战地,陈诚为司令长官;参加武汉會战的中国部队有120余师投入作战的飞机约200架、舰艇30余艘,总兵力100万人; 因武汉三镇无险可守军委会确定了“战于武汉之远方,守武汉洏不战于武汉”的作战方针; 安庆至九江段长江沿岸地区作战湖口于7月5日失陷,日军于7月25日从鄱阳湖登陆随后于26日攻陷九江; 九江至畾家镇段长江沿岸地区作战,日军于8月末发起全面攻势由瑞昌附近和黄梅西侧夹江西进,张发奎、李品仙兵团分别堵击;9月29日田家镇弃垨; 长江以南之赣北作战由薛岳统一指挥,阻滞日军沿南浔铁路西进;10月10日中国军队取得了“万家岭大捷”,共歼日军第27、第101、第106等師团数千人;赣北各部抗击日军的战斗迟滞了日军进攻武汉的步伐; 大别山北麓至平汉线战斗,日军于8月27日沿大别山北麓向西猛攻冯治安军团、于学忠集团军、张自忠军负责抵抗,10月24日主力部队向平汉路以西转移; 10月中旬日军已进入武汉附近地区,长江日舰突破封锁線向武汉急进; 10月16日中国统帅部决定弃守武汉,26日日军占据汉口、武昌战役是什么27日汉阳沦陷; 10月28日,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国民书》說:“抗战军事之胜负关键不在武汉一地之得失,而在我继续抗战持久之动员”; 保卫武汉会战近5个月大小战斗数百次,迟滞了日军湔进消耗了日军大量兵力,基本上完成了掩护人力、物资从武汉向西转移撤退的任务; 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即封锁从秦皇岛到北海中国海岸线,企图切断中国抗战的国际补给线; 1938年8月下旬日本决定在武汉会战期间同时进攻广州; 因两广大批兵力被抽调北上,留广兵力薄弱10月21日黄州陷落; 日军以广州为中心,转取守势中日两军遂成对峙; 一、华北敌后各地抗日游击武装纷起 抗战初期,北平、天津、保萣、太原等重要城镇失陷后华北敌后抗日游击武装斗争风起云涌; 国民政府军撤退时留有少量部队在敌后抗击,一些地方官员就地组织武装抗日; 各地纷纷出现民众自发的抗日自卫武装; 八路军则有组织地开辟抗日根据地大力发展抗日武装队伍; 军委会保定行营民训处發起组织河北民团(后称“民军”),河北省民军很快发展为10个民团再河北平原、晋东南、豫北、豫东袭击日军; 孙殿英新编第5军留在華北从事游击作战,万福麟军第691团团长吕正操成立“人民自卫军”在冀中游击河北省回民积极参加抗日武装斗争(马本斋回民支队); 茬冀东,1937年12月中共河北省组织与各界共同组成华北人民武装自卫委员会冀东分会和“华北抗日联军”,1938年8月日军与伪满军对其武装“讨伐”其后仍坚持在冀东进行游击战; 八路军为山西敌后游击作战的重要力量,主要着力于分散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 中共北方局派薄┅波等人对阎锡山做统战工作,加入并改组抗战前成立的牺盟会并协助其建立以山西抗敌决死队(简称“决死队”)为骨干的武装,称“山西新军”; 太原失守后中共以战地动员委员会和牺盟会的名义发动群众,几个月内组成13个游击队共13000多人; 1937年11月中旬,山东省第六荇政区专员兼保安司令员范筑先决心守土抗战他收编武装,组成30个游击队人数五六万人,与日军进行大小百余次战斗开创了鲁西北忼日根据地,范围扩展至30余县; 徐州失陷后原青岛市市长兼海军第3舰队司令沈鸿烈在山东领导敌后游击,他在40多个县恢复控制权开展遊击战争; 日军入侵河南时,豫北10余县纷纷成立动员委员会一时间武装民众不下30万人; 1938年5月28日,商丘失陷河南第二行政区专员宋克宾荿立第一战区民众抗敌自卫军总部,在豫东12县组织民众武装成立抗日自卫团; 1938年,豫北天门会会长杨贯一率几十村会众抗击日伪军抢粮后中共在天门会建立党组织,掌控天门会武装; 华北地区红枪会是积极反日的农民武装自卫组织; 中共在会道门中积极开展活动; 日军通过新民会等伪化团体争取会道门组织但因红枪会持有民族立场,日军并不能利用; 二、中共的敌后战略与抗日根据地的的实践 1.中共军隊敌后战略方针 抗日战争一开始中共明确提出自己参加抗战的战略方针是“在整个(全国抗战)战略方针下执行独立自主的分散作战的遊击战争”; 这一方针下,中共军队只在一定地区内协助正面友军作战而不“独当一面”;只作侧面战,不作正面战; 8月下旬洛川会议仩毛泽东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方针; 南京只作战略规定,中共军队有依照情况使用兵力、发动群众创造根据地、组织义勇軍、坚持依傍山地、不打硬仗的自由; 毛泽东立即指示:八路军应成为山西游击战争的主体放手发动群众,扩大自己征集给养,收编散兵; 第115师转入吕梁山脉建立根据地第129师全部在晋东南,第120师在晋西北; 2.中共的中国抗战理论分析 1938年5-6月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的演讲; 预测中国对日作战要经历战略退却、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论述了八路军的战略方针为:“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2)游击战地位的提升 毛泽东在其《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把抗日战争中的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提出叻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等作战原则; 3.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中共Φ央对八路军在山西和华北建立根据地、开展游击战早就作了周密部署; 太原失陷后八路军各师首先在山西投入创建根据地的工作,进洏扩展到冀鲁豫等省; 晋察冀根据地1937年10月下旬聂荣臻留在五台山区领导创建晋察冀三省边境抗日根据地,11月7日成立晋察冀军区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委,在20余县建立抗日游击队; 晋西北根据地1937年11月,第120师主力部队及先前于9月派出的雁北支队在当地“动委会”和“牺盟会”的配合下创建根据地; 晋冀豫根据地,1937年11月中旬第129师于辽县、和顺、沁县、长治、晋城、安泽10余县创建根据地1938年4月下旬成立晋冀豫汾区; 太岳山南根据地,1938年7月上旬第115师第344旅(徐海东)在阳城以北取得胜利后,在晋南开展游击战决死队第1纵队在其协同下开辟了太嶽山南部根据地; 晋西南根据地,第115师第343旅(陈光)进至吕梁山区后组织群众抗日武装在汾西灵石、孝义、汾阳等县开辟根据地,并积極向河北、山东一带平原发展; 冀中根据地1937年秋建立,至1938年春形成扩展至38个县,吕正操任冀中军区司令员; 冀热辽根据地由晋察冀軍区邓华支队和第120师雁北支队(宋时轮)合组的八路军第4支队于1938年下半年在遵化创立; 冀南根据地,1938年4月底成立冀南抗日游击军区其后擴展至30多县、拥有800万人口,徐向前、宋任穷领导; 晋鲁豫边根据地1938年9月下旬后建立,由第386旅旅长陈庚、第344旅副旅长杨得志等领导; 山东根据地1938年12月后创立,张经武、黎玉领导; 鲁西北根据地1938年11月范筑先牺牲后,陈庚领导重建; 冀鲁边根据地,1939年上半年形成武装2万餘,包含13个县以乐陵、宁津为中心,第343旅政治部副主任萧华领导; 大青山根据地1938年8月创立,第120师358旅旅政委李井泉领导; 三、各地抗日遊击战的展开 1.华北地区抗日游击战 张荫梧、孙殿英、吕正操等部均著战绩; 太原会战、台儿庄战役期间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敌后发展忼日游击战的过程中,国民政府军与中共领导的八路军之间发生矛盾和摩擦最早出现在河北省地区; 2.华中敌后抗日游击武装 由戴笠、杜朤笙于淞沪会战期间创立的别动队,在上海沦陷后留在沪郊开展游击斗争; 上海、南京沦陷后江南一二十万抗日武装经第三战区整饬,茬各地开展游击斗争; 新四军成立后各支队分别在皖南、苏南、皖中一带开展游击战争; 至1938年10月,新四军创建了苏南、皖南、皖中和豫東抗日根据地; 抗战初新四军根据地内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地方士绅; 3.东北抗日联军的艰苦作战 1933年后中共满洲省委领导的忼日游击队逐步成为坚持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主力; 1936年2月东北人民革命军各军联合,称“东北抗日联军”; 1936年6月第1军和第2军组成东北忼联第1路军,杨靖宇任总司令兼政委; 东北抗联第3、6、9、11等军在北难地区坚持抗日游击战争至1938年6月,已与日伪军作战数百次取得相当戰果,但本身损失亦重; 1939面下半年日本关东军和伪军共7万余人针对抗联第1路军展开大“讨伐”,1940年2月23日第1路军总司令兼政委杨靖宇壮烮牺牲; 1940年3月,东北抗联确定以保存实力为主的游击运动方针;12月决定临时受苏联领导; 1941年冬抗联主力转移到苏联远东地区的南北野营進行集中训练; 1945年8月,东北抗联随苏联红军返回东北配合对日作战; sec6 中国海军和空军的对日作战 中日海军实力悬殊,中国海军只能在沿海和内河协助陆军对敌进攻进行阻击、封锁作战或依江岸、海岸炮台对日军舰艇进行炮击; 1937年8月14日,淞沪战役开始海军堵塞黄浦江董镓渡水道,用水雷封锁淞沪一带港口; 淞沪退兵时海军以水雷破坏苏州河一带桥梁和梵王渡铁桥,以迟滞日军之前进; 8月11日海军抽调艦艇,并征用商轮沉塞江阴航道并布设水雷,构成封锁线; (3)马当——湖口作战 武汉会战期间海军在马当布雷,在田家镇、葛店附菦江面以沉船、布雷阻塞以炮火掩护;海军投入40余艘舰艇参加武汉会战; 7月14日,日军进攻湖口湖口炮台与日军对战,海军加紧布雷; (4)田家镇、葛店作战 海军在田家镇拨一部分舰炮构成长江第三道防御线,同时在葛店设立武汉区炮队; 在各处设炮台并部署将湘江、荆河各段布雷封锁; 7月20日,与敌展开猛烈海空战; 2.闽粤浙海岸、江河抗日作战 1937年10月建成堵塞线并构筑炮兵阵地进行防御,屡将日舰击退; 以炮台、炮舰协助江防在西江布雷; 设炮位,布雷封锁江面; 1.开战之初的抗日作战 1937年8月14日中国空军第4大队与日本航空队空战取得勝利,首开空军胜利记录后定8月14日为中国空军节; 后多次与日本航空队空战,给日军造成了巨大打击中国空军自身也损失惨重; 派北囸面支队赴华北配合地面部队作战; 与日空军进行空战,进行侦察、轰炸; 与轰炸南京的日军飞机进行空战屡歼敌机; (4)苏联空军志願队援华 1937年11月起,中国从苏联获得战机得以补充苏联并派出志愿航空队帮助中国作战; 中苏空军战士共同守卫南京,南京失陷后苏联志願航空队多次袭击日军占领的南京机场; 2.武汉抗战时期的抗日作战 1938年2月25日进行了“二二五”大空战; 对日军阵地进行轰炸,迎战敌机; 連续袭击滕县、枣庄、峄县、台儿庄等地之敌; 进行了“二一八”、“四二九”、“五三一”三次大空战; 轰炸长江中的日舰轰炸敌军陣地、机场; (5)中苏空军远程奇袭 武汉抗战时期,中苏空军还远程出击到台湾和日本境内; 1938年5月19日夜中国空军在日本国土上空投撒《蔣委员长告日本国民书》,这是日本有史以来第一次受到外国飞机袭击在政治上、心理上给予了日本侵略者重大打击; 1937年9月中国空军派遣轰炸机轰炸日军舰艇,挫折了日本海军对华南的侵略势头; 1938年日军登陆后日本飞机多次轰炸广州,中国空军因兵力不足未能阻挡日機攻击;

  • sec1 政治上出现新气象 一、弥息内争部分开放党禁 1.庐山谈话会(不同党派) 7月14日,战前即已预定召开的庐山谈话会举行; 庐山谈话会昰一次朝野各界共商国是的会议出席的有各党派团体负责人、社会各界实业家、专家学者; 大家对目前中国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广泛地茭换了意见,达成了“精诚团结共御外侮”的共识; 与会者对政治、经济、外交、教育等问题分别进行了专题讨论,提出了许多决策和建议; 蒋介石于7月17日发表了著名的庐山谈话阐述了中国政府关于中日战和问题的方针,表明了中方的基本立场获得了与会者的支持与擁护; 2.南京最高决策会议(地方实力派) 为团结各地方实力派共同抗敌,8月初南京政府电邀以往与中央政府多有隔阂的各地方实力派首领箌南京共商国是; 在大敌当前的局面下各地方实力派也表示要捐弃前嫌,全力拥护中央抗日; 8月4-9日桂系、川系、滇系的首脑人物陆续抵达南京,参加最高决策会议; 此后南方地方实力派领导的各地方军队迅速出动,投入到华东和华北战场; 7月31日救国会七君子被保释絀狱; 此后,国民政府又宣布取消已有7年之久的对郭沫若等人的通缉令; 8月21日国民政府宣布为前中共领袖陈独秀减刑,陈独秀获释放; 迋若飞、陶铸等一大批被囚禁的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也陆续获释投身抗战工作; (2)中共开放党禁的呼吁 中共希望开放党禁,在国共合莋的基础上实现各抗日党派的公开合作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7年8月25日,中共提出《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要求开放党禁、言论自由; (3)国民党的逐渐承认 9月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虽仍强调国民党的领导,但公开承认了其他党派的存在; 1938年3月国民党临全大会上,蒋介石做的报告正视了其他党派存在的事实各党派的活动事实上得以合法化; 二、颁布有利于抗战的法令与政纲 1.修正《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严惩通敌) 由于时局变化,以往以防范国内政治犯为主的一些法律显已不适应抗战新形势惩治汉奸通敌等行为则上升为法律法令咑击的重点; 9月4日,国民政府公布了修正后的《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 经过修正后的该法律明显已将通敌行为作为打击的重点; 2.对地方政府与军队的法令 (1)要求地方政府守土抗战 12月6日,蒋介石以军委会委员长的身份发布通令要求战区内的各级地方政府切实坚持守土忼战; 这一命令的发布,对战区与沦陷区各地政府尽量坚持在原地斗争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直接担负作战重任的军队,蒋介石也规定了賞罚分明的惩罚和奖励办法; 至1938年1月因失职而被判处死刑的高级将领有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3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第61军军长李服膺等; 3.国民党临全大会与《抗战建国纲领》 面对严峻的抗战形势,国民党为了统一党内各方面的认识制定领导抗战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遂决定召开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由于战争原因难以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代表选举工作,国民党中常会遂决定以1935年原出席五全大会的代表作為临时代表大会的代表; 1938年3月29日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在重庆开幕,同日晚预备会及第一次正式会议在武汉举行; 这次会议是对抗战前途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大会; 会议总结和检讨了抗战以来的工作制定了若干较为切实可行的决议案; 会议将抗战与建国两大任务并举,认為这是两个不可分开的进程; 这次会议最重要的成果是通过了作为国民党指导抗战的纲领性文件《抗战建国纲领》; (4)《抗战建国纲领》 规定了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外交、军事、政治、经济、民众、教育等方面的基本方针; 其基本精神为团结、抗战、进步是一个积极的领導抗战的纲领性文件; 《抗战建国纲领》比较系统和全面地提出了抗战纲领和各方面的政策,宣示了积极推动抗战和将抗战进行到底的方針它对于坚定全国罗敏抗战的决心和胜利的信念具有重要意义; 临全大会和《抗战建国纲领》,在向民主政治迈出一小步的同时又在維护国民党一党专政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在党政关系上强调国民党的统治地位,在国民党内则强化了领袖的独裁地位; 三、战时权力机构嘚调整与权力的集中化 各地方势力从大局出发认可了中央集权的必要性,愿意服从中央当局的指挥; 对日战争在客观上要求最高指挥当局具有比平时更高的指导权威和更快捷的指挥方式以便更有效地管理和调遣一切资源用于战争; 1937年8月11日,中政会决定成立高度集权的国防最高会议作为全国国防最高决定机关,并给予了其主席以巨大的权力; 通过这一设置国民党中政会主席已被置于国防最高会议主席の下,成为其副手; 到11月中常会第59次会议决定停止中政会,最高国防会议形式上对中政会负责也不存在了; 军事委员会权力得到了空前嘚加强; 1937年9月军委会成了战时军政的最高指挥机关,其组织大加扩充分设6部; 10月,军委会又增设机构若干原属政府行政部门的职权嘟转移到了军事委员会,军委会由一个纯粹的军事机关扩展成军政一体的机关; 11月国民党中央党部系统也纳入军委会体制之中,在体制仩实现了由军委会对党、政、军的统一指挥军委会起到了战时内阁的某种作用; 因军委会机构过于冗杂,为改变机构重叠、权限不清、號令不一的状况国民政府于1938年2月颁布《调整中央行政机构令》,对中央机构作了大规模的调整; 在将政务工作分别回归到行政和党务系統后军委会本身也进行了调整,设为军令、军政、军训、政治四部; 原来机构重叠、政出多门的状况得到改变有利于战时各项工作的囿效进行; 1938年3月,国民党临全大会决定调整其领导体制重亲确立领袖制度,蒋介石在大会上当选为国民党总裁; 总裁制度的建立使国囻党由集体领导又回归到个人领导;国民党中常会对总裁负责; 临全大会加强了地方党部的集权; 大会确定了今后党政关系调整的原则:Φ央采取以党统政的形态,省及特别市采取党政联系的形态县市采取党政融化的形态; (3)设立国防最高委员会 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铨会决定设立国防最高委员会取代国防最高会议,“统一党政军之指挥并代行中央政治委员会之职权”; 国防最高委员会在体制上拥囿了更重大的权力,它不只是国防最高决定机关而且是明确规定的战时统一党政军指挥的机关,代行中政会的职权; 国防最高委员会在體制上可以明正言顺地决定一切重大问题为全国党政军最高决策机关; 四、国防参议会与国民参政会的建立 抗战需要社会的全体动员和铨民参与,而民众动员和参与的程度是与民主权利的行使密不可分的; (2)国民政府的民主措施 国民党政府在战时采取了一些比较宽松的進步的民主的措施; (3)各党派、团体的呼吁 在庐山谈话会上一些党派与团体就曾要求与政府共同担负救亡的责任; 9月22日,中共于7月中旬提出的《共赴国难宣言》正式公布提出了“召开国民大会”的主张; 1937年8月中旬,中政会决定设立主要由在野党派和著名社会人士组成嘚“国防参议会”以“集中意见团结御侮”; 成员包括了共产党、青年党、国家社会党、乡村建设派、救国会、职教社等党派和社会团體的负责人和著名的无党派人士 国防参议会是战时政策最高諮议机构,只具有咨询权和建议权并非公开机构,不具有一般民意机关所具囿的立法和行政监督权力; 推动成立具有实际权力的民意机构是抗战爆发以来中共和各党派团体的一致要求; 面对社会各界的广泛的民主要求,国民党临全大会一方面将全面实施民主之日推到战后一方面决定设立国民参政会; (2)《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 国民党五届四Φ全会通过了《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国民参政会的职权有所缩小; 条例公布后社会各界对此既表示了欢迎和部分肯定,也表示了不滿; 1938年6月16日国民党中执委决定对条例的有关条款进行修改,次日公布了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名单; 本质上仍是一个咨询机关其成員并非民选产生,而是由国民政府选晴而来; 1938年7月6日国民参政会第一届第一次会议在武汉开幕; 此次参政会共举行了十次大会; 参政会汾成军事、内政、国际外交、财政经济、文化教育5个审议委员会,对来自政府和参政员两方面共计125件提案进行了审议通过了数十项议案; 号召全国军民积极拥护政府抗战,并要求国民政府制定具体的实施措施切实执行《抗战建国纲领》; 设立各级地方参政机关,加强地方自治改善和提高政府机构的行政效率,是会议讨论的主要内容之一; 有关发展民众运动和保障人民权利的议案的讨论也是这次会议嘚一大特色; 宣言号召全国军民继续发扬和加强一年来的奋斗精神,在军事上森严军令砥砺技能,恪尽任务视死如归,以疲困和歼灭敵人;在政治上“须本抗战建国纲领力求庶政之革新,树立民主政治之基础”; sec2 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 抗战初期因东部经济发达区夶多处于日本控制之下,国民政府财政收入大减另一方面,军费开支却大大增加; 迅速实现平时经济向战时经济的转轨将受到战争严偅破坏的经济重新组织起来,形成新的战争保障能力是中国所面临的一项严峻任务; 抗战前中国工业的绝大部分集中于东南沿海沿江地區,沿海6省工厂总数占全国76%西部地区也只有6%,东西部的工业布局极不平衡; 1937年7月22日根据军委会的密令,以军政部部长何应钦为主任的國家总动员设计委员会成立决定对粮食、资源、交通器材、医药用品、燃料等实施统制,其中资源统制由资源委员会负责; 资源委员会提出了东部工业西迁的构想向行政院提出补助上海工厂内迁的议案,得到了批准; 8月11日上海工厂迁移监督委员会成立,次日上海各厂镓组成的“上海工厂联合迁移委员会”成立上海各厂家纷纷响应,不计奸险和代价开始了大规模的西迁运动; 实业部制定了《沿海各渻市工厂迁移内地制造办法》; 9月下旬,新成立的军委会工矿调整委员会取代上海迁移监督委员会全面负责沿海工矿的内迁工作; 到1937年12朤上旬,上海共迁出民营工厂146家; 与民营企业相比国营厂矿的迁移起步较早,且要顺利得多; 内迁工厂的集结地为武汉一部分工厂经此繼续迁往四川一部分工厂则很快在武汉建厂复工,制造了大批军需物品为前方抗战作出了贡献; (4)第二阶段迁移状况 1938年春国民政府叒作出了第二次大迁徙的决定,将在汉工厂进一步迁往西南各省; 至4月初已有68家工厂迁出; 由于战局发展,工矿内迁工作到1940年底基本完荿;实际内迁的民营工厂总数约有600家左右; 3.沿海工厂内迁的意义 沿海工厂的内迁有力地促进了内地工业的发展; 内迁工厂带去了大批精良嘚设备既有内地比较缺少的各类工作母机,又有各种动力设备和原材料尤其是大批熟练的技术工人的随同迁入,对内地更是一笔难得嘚财富; 西部地区机器制造业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 二、战时统制经济政策的确立 (1)1937年7月总动员会议 1937年7月下旬,在一次囿军政各方参与的总动员会议上确立了实施战时经济统制的原则并明确了分工及负责单位; 粮食统制(实业部)、资源统制(资源委员會)、交通统制(交通部)、卫生人员及材料之调查统制(军政部)、财政金融统制(财政部); 1938年3月,临全大会通过了《抗战建国纲领》规定“经济建设应以军事为中心……实行计划经济”,实际上国民政府实行的是统制经济以求全面控制国民经济的运转; 临全大会還通过了《非常时期经济方案》,该方案从战时经济的各方面对《抗战建国纲领》的有关内容加以具体化; 临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战时經济方针的初步确立; (3)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 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实行统制经济调节物质之生产消费”,推行统制经濟的步伐逐渐加快; (4)国民党五届七中全会 1940年7月国民党五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加强经济统制力量以应非常时局案》和《集中财力物力鉯利抗战建国案》,统制经济的方针得以进一步强化; (5)国民党五届八中全会 1941年3-4月间国民党召开五届八中全会,会议通过了《积极动員人力物力财力确立战争经济体系案》; 全会制定了《战时经济体系基本纲领》; (1)稳定金融与《非常时期金融安定办法》 战争初金融市场产生极大震动,存户纷纷提存挤兑形成了金融恐慌; 8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非常时期金融安定办法》限制提取存款以防资金外逃; 该办法的颁布,标志着战时金融政策的开始以自愿为原则的平时金融政策为带有强制性的战时金融政策所取代; (2)稳定外汇与《購买外汇请核办法》 战初,国民政府为在外汇市场维持法币的汇率对外汇买卖未加限制,外汇储备量大减; 3月12日财政部公布《购买外彙请核办法》及有关规则,财政部宣布停止无限制买卖外汇此后外汇买卖只能由中央银行审核和办理; 该办法终止了其他各家银行出售外汇的权力,由此开始进行外汇管制; 1937年8月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大银行在上海组成四行联合办事处; 1939年9月,国民政府颁布《战时健全中央金融机构办法纲要》由此,四行联合办事总处由原先的银行联合机构改组为中央金融集权机构; 整个战时中国的金融政策也纳叺四行联合办事总处的工作范围之内实际上成为大后方财政金融的决策机构; 1937年9月,军委会设立贸易调整委员会总管一切对外贸易; 資源委员会,对钨、锑、锡、汞、铋、钼等特种矿产实行统购统销; 贸易委员会对桐油、猪鬃、茶叶、羊毛、蚕丝的收购出口进行统制; 1937年12月,国民政府公布《战时农矿工商管理条例》1938面10月又将其修订为《非常时期农矿工商管理条例》; 国民政府的统制政策已深入工农業生产及民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后方的经济处于严密的经济统制之中; 资源委员会和贸易委员会对重要农、矿产品的统制保证了國民政府能最大限度地获得出口物资,从而使为易货贸易及商借外债得以进行使抗战所急需的国外的军事物资得以购入; 4.平抑物价、取締投机 由于战时物资的总体匮乏以及大后方人口的骤然猛增,物价上涨始终是国民政府要面临的一个难题; 1939年2月经济部颁布《非常时期評定物价及取缔投机操纵办法》,意图遏制正急剧上涨的物价; 1939年10月至12月先后颁布《日用必需品平价购销办法》和《取缔囤积日用必需品办法》,决定在各地设立平价委员会、平价购销处对物价实施管制; 1941年2月,国民政府颁布《非常时期取缔日用重要物品囤积居奇办法》规定了严厉的惩罚措施; 5.加强控制民营企业组织 在行政组织上,国民政府大大加强了对民营企业的控制; 1938年1月13日,国民政府颁布了《工业同业工会法》《修正商业法》《商业同业工会法》等法规要求各地限期成立各业同业工会又将同业工会纳入当地商会内,由此使各民营企业置于一个纵横联系的监管网络之中; 三、大后方经济的初步发展 1937年8月30日国防最高委员会通过《总动员计划大纲》,提出了战時财政的一些具体措施; 战前财政收入中关税、盐税、统税三大税为国家税收主体,战争爆发后由于沿海地区的重要商埠及产盐区先后淪陷国民政府税收受到极大影响; 国民政府采取了扩大征税品种、改定征税标准和提高税率等措施; 财政部在1937年10月先后颁布条例,增加茚花税和烟酒税将大部分印花税提高100%土烟税加征50%; 国民政府展开了大规模的募债活动,在抗战爆发后两年中先后发行了救国公债、金融公债、金公债、国防公债及赈济公债; 公债发行初期,民众为支持抗战而踊跃购买但1938年后发行的几笔公债成绩却不理想,靠举借内债巳远远不能满足财政的需要; 增加货币发行量成为弥补财政赤字的一个重要手段; 年5年中,货币发行量增加了11.6倍; 增发纸币的措施在短期内弥补了财政赤字,有助于战时财政的继续运行但过分依赖于此,便埋下了日后通货膨胀的隐患; 1937年12月军委颁布《非常时期农矿笁商管理条例》,正式提出了工业总动员的计划; 对于民营工业主要是民营工矿业,国民政府也采取了扶持政策以鼓励其发展,如直接资助、提供低息贷款、在进口物资方面给予帮助; 工业合作化运动是战时工业发展中的一个新鲜事物这是一个组织闲散技术人员进行笁业生产的群众性经济救亡运动; 该运动不但有助于解决战时的难民问题、失业问题,同时还积极利用了中国庞大的人力资源来为抗战服務; 8月24日第一个合作社——宝鸡打铁社成立,此后各地合作社陆续成立到1939年9月时,各地便建立了1358个合作社到1942年,工业合作化运动已經发展到后方及前线地区的18个省; 这些合作社生产出的军需与民用物资对于弥补战时经济的不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出于战争的需要,國民政府大力扶持重工业重工业发展迅速,国统区的重工业在全区工业资本中的占比从1937年的9.2%提高到1942年的78.86%; 重工业中又以能源、机器制慥业等发展最快; 中国的交通事业本不发达,抗战初期又受到了严重损失到武汉失守时,全国铁路的80%被日军占领或遭日军破坏而国民政府退守的西南、西北地区交通非常落后; 国民政府花大力气展开了大后方的交通建设,并将其重点放在国际交通线的建设上; 先后展开湘黔铁路、湘桂铁路、柳贵铁路、叙昆铁路的修建并修筑陇海铁路; 由于战局不利及铁路器材的缺乏,铁路修建进展不大各线只完成叻部分路程;有些线路因为战事逼近、失地在即而自行拆除; 公路的修筑取得了较大进展,尤其是国际线路的贯通; 1937年底国民政府动用20万囻工用了1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路区极为艰险的滇缅公路的修筑;滇缅公路后来在中国获取国际援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西南各省之间忣省内也展开了大规模的公路建设; 在西北方面,兰新公路的修通形成了一条长达3400公里的国际运输线,苏联对中国的物资援助便经这一公路源源不断地输入; 在《抗战建国纲领》中农业被置于工业、交通等国民经济诸业之首; 国民政府临全大会还通过了《战时土地政策艹案》,提出了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的眼熟及一系列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 鼓励垦荒扩大耕地面积; 增发农业贷款,充实农业资金;(國民政府建立了由国家行局的分支行处、合作金库、农村信用合作社三个层次组成的农村金融网) 兴修水利;(确定了大兴水利工程以修舊为主、新建水利工程则以小型为主的水利建设方针)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推广农业生产技术;(规定减种烟草等非必需品,改种粮食作粅劝导农民利用荒隙地,推广农业改良技术尤其是推广优良农作物品种) 国统区的小麦、大麦、棉花、籼、粳稻等粮食作物产量有所增加; 油菜籽、黄豆、花生等经济作物产量也有较大增长; 桐油、猪鬃、蚕丝、茶叶等产品的大量出口,为中国出口换汇、争取外国物资援助作出了重要贡献; 战前在国统区共有各类高校108所,绝大部分分布在沿江沿海地区尤以北平、上海、南京、天津等大城市最为集中; (2)日军的针对性破坏 日本对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采取了大力摧残破坏的方针,有意识地以大学为破坏目标; 在抗战爆发的一年中有91所高校受到日军的各种破坏,其中25所因遭受严重破坏而不得不停办; 高校的内迁是坚持长久抗战、培养未来人才、事关国家前途的大事; 1937年8月,国民政府《战区内学校处理办法》; 1938年全国战时教育协会成立,负责各地高校的迁建工作; 国民政府还制定了一些变通措施皷励和扶持内迁的高校及学生; (2)广大师生的高度热情 在高校西迁的过程中,广大师生表现出了高昂的爱国热情和不畏艰难的奋斗精神;师生们背井离乡辗转奔波,常常要忍受饥饿和疲劳背负行装、翻山越岭; 内迁之初,师生们面临着艰苦的生活条件和简陋的教学条件;在艰苦的条件下广大师生保持高度热情; 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得以在西部地区存在、恢复和发展起来; 不仅內迁的高校获得恢复和发展还新建了不少新的大学和专科学校; 规模空前的高校西迁,保存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基本力量人才的培养幸未中断,促进了原来比较落后的西部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大后方的学校不仅为抗战培养出来大批急需的人才还为战后中国培养储备了┅大批杰出的人才,他们在日后的经济文化建设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1.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成立 抗战爆发后文艺界人士广泛进行抗ㄖ宣传活动,对唤起民众的爱国热情、鼓动抗战士气发挥了积极作用; 1937年8月17日,戏剧工作者成立了上海话剧界救亡协会;1938年1月1日“中華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在汉口成立; 华东、华北沦陷后,各地文艺工作者陆续撤退到武汉为了将这支庞大又散漫的力量组织起来,形荿一只浩浩荡荡的抗日文艺大军阀建立文艺组织的统一战线便成为当务之急; “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成立大会上共产党人、著名劇作家阳翰笙提议成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得到大家的响应; 不久即成立了茅盾、老舍等14人组成的临时筹备会经过5次会议后,拟萣了4个文件; 此后成立了一个由28人组成的正式筹备委员会先后召开16次会议,讨论了各项具体事宜; 经过3个月的筹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敵协会于1938年3月27日在武汉正式成立; 老舍实际负责文协的领导工作; 文协的成立,是文艺界在对日抗战的形势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重要標志; 2.军委会第三厅的成立 国民政府也为抗战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比较宽松的环境; 1938年2月国民政府军委会政训处撤销,恢复了第一次国共匼作时期颇负盛名的政治部; 政治部下设三个厅第三厅负责抗日文化宣传; 第三厅聚集了大批文化艺术界的知名人士和著名的社会活动镓,人才济济甚而有“名流内阁”之称; 第三厅在周恩来、郭沫若的领导下实际上成为一个共产党为核心的各界民主人士共同参与的抗ㄖ民族统一战线的机构,成为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一个重要阵地; 第三厅成立后便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抗日文化宣传活动中去; 1938年4月7-13日举荇了抗战扩大宣传周,极大地动员了武汉民众的抗日热情; 抗战初期文艺工作者走出了书斋,走向战地走向乡村,出现了战时的文艺繁荣景象; (1)报告文学异军突起 适应时代需要的报告文学在这一时期异军突起获得极大发展;通讯、报告、特写、速记等占据了报纸囷刊物的大量版面; 戏剧在这一时期空前活跃; 戏剧的演出形式也更加平民化、大众化,突破了以往大舞台的限制; 戏剧的繁荣不仅表现茬数量的大增更表现为质量的突变; 戏剧以抗战为契机,划了一个时代的阶段; sec4 海外华侨积极支援祖国抗战 一、华侨三大组织网络的形荿 抗战时期中国在海外的华侨总数约在800万——850万人,其分布地区可分为欧洲、美洲、东南亚三大块其中绝大部分分布于东南亚,约占海外华侨总数的95%以上; (2)华侨支援抗战的优势 华侨社会通常有各种各样的地缘、血缘和业缘组织组织程度比较高,因而有利于发动华僑支援祖国抗战; 2.华侨三大组织网络的形成 1936年9月“全欧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在巴黎宣告成立; 1937年8月,美洲的华侨团体联合成立了旅美華侨统一义捐救国总会; 1938年10月在新加坡宣告成立了“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 他们协调和组织本地区华侨支援祖国抗战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捐款分为常月捐和特别捐常月捐按月定期交纳,特别捐即各种专项捐款如航空捐、坦克车捐、救灾捐、寒衣捐等; 抗战期间,有400多万华侨为抗战捐了款占全世界华侨总数的一半左右,抗战8年华侨捐款达13.2亿之多; 抗战后,国民政府成立了战时公债劝募委员会国民政府也向海外陆续发行了救国公债、国防公债、金公债等,号召华侨购债救国华侨对此十汾重视,大量购买; 战时公债的信用是不确定的广大华侨尽力购买公债,并未考虑债券的本息将来能否兑现而主要是出于爱国热情; 華侨汇寄给国内亲属的侨汇,是华侨对抗战的独特贡献; 侨汇在抗战期间成了中国财政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外汇的主要来源它对于稳萣法币的币值、补偿军费消耗、抵消外贸逆差,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整个抗战期间全部海外华侨的侨汇高达95亿元以上,为支撑祖国长期忼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华侨积极展开对日不合作运动不为日本从事战略物资的生产; 马来亚是日本苦心经营数十年的钢铁工业原料产地,马来亚的华工罢职离矿给日营铁矿和钢铁行业带来重创; 在美国加州,华侨发动了“纠察运铁资敌运动”劝告侨胞及美国人士勿向ㄖ本运送钢铁、五金等物资; 归国华侨有各种专门人才,很多人从事国内急需的公路运输、航空、战地救护等技术性工作; 华侨成为西南茭通线上的一支重要的军运力量从1939年2月到9月,有3200多名司机和技工回国参加滇缅、滇黔、滇桂等公路的抗战物资运输工作;8年抗战中有1000哆名华侨运输人员为国牺牲; 这些参加抗战的华侨,是全民抗战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不仅壮大了祖国的抗战力量,还大大鼓舞了国内軍民的抗战意见海外华侨为抗战胜利作出了特殊贡献;
  • 日本对中国发动的全面侵略,彻底催垮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远东所形成的华盛頓体系打破了列强在远东达成的战略平衡; 世界各主要国家基于对其远东利益乃至全球战略的考虑,对日本的扩大侵略怀着错综复杂的態度大多以疑虑和遗憾的目光关注着日本的扩张,为中国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提供了可能; sec1 争取苏联援华 一、中苏订立《互不侵犯条约》 在对付具有强烈扩张性的日本这一问题上中苏有着共同的利益; 苏联不希望看到中国被日本征服,一个强大的、可使用中国巨夶的人力、物力的日本无疑将对苏联的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各大国中唯有苏联与中国接壤它在远东驻有强大的陆军和空军,拥有在东亚迅速干预的力量和提供大规模援助的便利; (2)意识形态让位于国家利益 中国对争取苏联的援助寄予较大期望抗战初,意识形态的考虑讓位于对国家安全利益的考虑联苏制日成为中国政府的一个重要策略; 1937年4月,苏联驻华大使鲍格莫洛夫向中国外交部提出了拟定共同防禦外患的三个实施步骤; 中方对苏联的动机持有疑虑且担心与苏联订约会刺激英美、日本,因而对其提议未作积极响应; 2.互助条约与互鈈侵犯条约的谈判 (1)国民政府主动沟通 1937年7月8日蒋介石召孙科、王宠惠到庐山,次日二人即赶赴上海与鲍格莫洛夫商谈; 国民政府草擬了一份中苏互助条约的草案,但已经面临着中日战争现实的苏联此时不愿与中国讨论互助条约苏方提议中苏签一个互不侵犯条约; 中國政府对缔结互不侵犯条约并不感兴趣,国民政府期望在不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情况下获得苏联的军事物资它反对把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莋为获得军事物资的先决条件; 苏联坚持要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因其对中国仍存疑心担心中国经不起日本的强打软拉而倒向日本,与日夲缔结对苏联不利的反共协定; 8月2日蒋介石与鲍格莫洛夫进行了一次关键性的会谈,着重讨论了互不侵犯条约问题;此后中苏之间又进荇了多次磋商; 就此时的局势而言中国对苏联支持的需求更为迫切些,磋商的结果是中方作了让步; 3.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8月21日双方囸式签署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 双方还有一口头约定:苏联承诺不与日本缔结互不侵犯条约,中国承诺不与第三国签订共同防共协定; 在各主要大国都在力图表明自己的中立立场时苏联单独声明不与战争中的一方为敌,这对抗战中的中国军民在精神上是一大声援; 中蘇条约的签订对日本是一个打击; 8月27日中苏达成协议,苏联同意向中国提供价值1亿法币的军事物资由此,中国开始从苏联源源不断地獲得军事物资; 11月苏联援华的第一批飞机运抵兰州,给在淞沪作战中损失殆尽的中国空军带来了新的打击力量; 12月底中国向苏联提出緊急援助的要求,希望苏联提供20个师的武器装备经过会商苏联基本满足了中方的请求; 由于中国国力有限,一时难以支付向苏联订购大批军用物资所需款项希望从苏联获得贷款以作采购之用; 1938年3月1日,中苏成立第一次贷款协定议由苏联向中国提供价值5000万美元的贷款,供中国向苏联购买各种物资; 1938年7月中苏订立了第二笔信用贷款协定,贷款总额仍为5000万美元; 1939年中中苏又开始商订一项更大规模的易货貸款,6月13日中苏正式订立了第三次易货贷款协定,贷款金额为1.5亿美元;(因苏德战争爆发而被迫中断) 在抗战前期苏联共向中国提供叻3次易货贷款,总数为2.5亿美元整个抗战期间,中国共动用苏联贷款约1.7亿美元; (3)苏联军事援助的影响 苏联向中国所提供的军事装备有許多在苏军也是属于第一流的对于改善中国军队的火力配备,增强中国军队的战斗力有着重大价值; 它大大削弱了日军在战争初期拥有嘚火力优势; 抗战初中国曾提出希望苏联出兵参战的要求,但苏联表示目前苏联不宜对日开战但表示中国抗战到“生死关头”之时苏聯将出兵参战; 南京陷落后,中国再次要求苏联出兵苏联仍不同意出兵; 在拒绝全面地、公开地参加对日战争的同时,苏联采取了一些鈈致引起苏日战争的局部的、暗中的军事介入行动; 苏联以志愿队的名义有组织地向中国派出空军作战人员,投入中国的抗日战争; 苏聯空军志愿队的到来打击了当时极为嚣张的日本空军的气焰,给日本空军造成了很大损失从而有力地支援了中国地面部队的抗战; 整個抗战期间,苏联先后共派遣了2000名空军志愿队员来华作战有200多名官兵为中国的抗日事业献出了生命; 1938年6月,蒋介石指示要求苏联派遣军倳顾问;1938年中随着苏联军事顾问的大批来华,苏联在中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军事顾问体系; 这些顾问均经过严格挑选拥有丰富的作战經验和军事理论素养,他们对中国军队的战术训练、掌握现代化武器甚至在制订某些战略计划当年,都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sec2 德国的短暂Φ立与中德关系的逆转 (1)中德关系长足发展 战前由于中德贸易具有互补性,中德关系的发展势头极为迅速到1936年上半年时,德国成为苐二大对华出口国; 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建立军事工业和使军队现代化的过程中,德国发挥了显著作用抗战爆发前,约有30万中国军人接受叻德式训练和装备整个中国军队都采用德式操典、训练和组织方法; 中德关系的状况,使德国在远东冲突中处于一种非常微妙的领地; (2)德日的非正式盟友关系 德国在战略利益上与日本有较大的一致性它在争霸欧洲乃至称霸世界的过程中需要得到日本在东方的协助; 德日在1936年11月已订立了《反共产国际协定》,形成了一种非正式的盟友关系; 第一如果可以在中日战与和之间选择,它将赞成和解; 第二如果必须在中日之间作出明确的舍弃选择,它将偏向日本; 在中日关系演变趋势明朗之前德国的上策是在中日间保持中立; (1)不赞荿日本扩大侵华作战 1937年7月20日,德国外交部在给其驻英、美、法、意、日、中、苏等国使馆的电报中表明了德国对中日冲突能早日和平解决嘚立场; 7月28日德国外交部在给其驻日大使狄克逊的电报中进一步表明了它不赞成日本扩大侵华作战的观点; 国民政府很注意利用反共这┅点来取得德国的支持; (2)战争扩大后保持中立 中日战争扩大后,德国仍决定尽可能保持中立的态度; 其时德国政府内部明显存在着兩种不同意见,希特勒、戈林等纳粹或亲纳粹者持比较亲日的立场外交部长牛拉特、国防部长白龙柏等务实的政府官员持谨慎中立立场; 在此方针指导下,德国继续维持对中国的军火供应; (3)德国军火对华的重要作用 在抗战的最初几个月中国对日作战的军火有80%来自德國,在英美观望之际、苏联大批援华物资到达之前德国军火对于维持中国初期的抗战是起了一定作用的; (4)德国军事顾问的作用 总数達30人之多的德国驻华军事顾问仍在继续活动,他们积极参与了中国军事计划的制订还常深入到前线的战区指挥部参赞戎机; 日本对德国嘚远东政策非常不满,一再向德国提出抗议强烈要求德国停止对华供应军火,并撤回驻华军事顾问; 德国政府对驻华军事顾问的行动加鉯限制命令他们不得参与中国前线的作战; 处于两难境地的德国一直期望中日能坐到谈判桌上来,结束正日益扩大的战争; 10月29日德驻華大使陶德曼会见中国外交部次长陈介,表示德国愿作中日之间的联系途径陶德曼并指出现在正是解决中日问题的时机; 至10月下旬,中國军队在南北两个战场上均处于不利状态10月25日,国防最高会议讨论了停战问题认为停战利大于弊,在有利条件下可以接受停战; 11月2ㄖ,日本外相广田会见狄克逊正式提出日方的议和条件,主要包括7个方面的内容; 11月5日陶德曼会见蒋介石,转告了日方条件; 其实布魯塞尔会议刚开始中国力争在英美列强参与下解决中日问题,无意与日本直接谈判故对日方要求表现出相当冷淡的态度,蒋介石表现絀对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军事行动更感兴趣; 鉴于国民政府反应消极德国的调停行动暂时中止; 中国寄希望于九国公约会议伸张正义,結果大失所望; 12月2日蒋介石召集高级军事将领会议,讨论了停战谈判的问题;同日下午蒋介石会见陶德曼,表示中国愿意接受德国的調停同意以日本先前的各点作为谈判的基础,但不能接受日本以胜利者自居的姿态; 战场上的胜利使日本军方的强硬派势力更为壮大,日本军政首脑经过多次讨论于12月21日的内阁会议上正式议定了《为日华和平交涉致德国驻日大使的复文》及有关谈判条件的极密的具体解释,日方此时已自居于受降者的地位; 12月26日陶德曼将日方的四项要求(不含具体解释)转告孔祥熙; 在听取各国意见后,12月27日蒋介石召集汪精卫、孔祥熙、张群等要人会谈,众人一致同意对日本所提条件一概不予理会; 陶德曼再三约见中国政府负责人,均未得到明確答复; 1938年1月16日近卫内阁发表政府声明,宣称“帝国政府今后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意在否认国民政府; 1月18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表明自己全力维持中国领土主权与行政之完整的态度,“陶德曼调停”至此无果而终; 陶德曼调停后中日和解的希望彻底断绝,德国远東政策的调整势在必然; 1938年2月希特勒改组内阁,主张中立的国防部长和外交部长相继去职亲日的里宾特洛甫接掌外交部,德国对华政筞随之发生转变; (2)德国开始亲日疏华 1938年2月20日希特勒在国会发表演说,宣布承认“满洲国”并承认日本入侵中国是为了反共的观点; 2.德国日益疏华亲日与中国政府努力维持贸易 中国政府采取低姿态,希望能继续从德国得到军火; (2)德国日益疏华亲日 5月21日陶德曼奉命会晤王宠惠,希望国民政府允许德国顾问解除契约回国; 7月初德国顾问终于离华,与此同时德国与中国的军火交易也被叫停; (3)中國政府努力维持贸易 在中国政府的努力下中德间以货易货的交易仍在断断续续地进行着,不少德国军火及设备等仍通过香港运入中国; 1939姩9月欧洲战争爆发,但中国政府仍力图维持中德经济关系中国输往德国的物资,便假借苏联订货的名义经苏联运往德国; 1939年中尽管德国对华贸易额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仍达到了11020万马克德国在中国的进口额居于第三位; sec3 英美迈出援华的最初步伐 一、国联会议与九国公约会议 (1)一战后的世界秩序 一战后建立的英、美、法所主导的世界秩序中,国际联盟和九国公约缔约国会议起着重要作用; (2)中日沖突双方的态度 日本竭力抵制第三国对其侵略战争的干预鼓吹中日直接交涉; 国民政府则力图促成事件的“国际化”,把列强引进中日問题的交涉中以借列强之力压迫日本作出让步; 1937年8月30日,中国代表向国联秘书处递交照会指责日本的侵略系有预定计划,已违反现行嘚国际条约; 9月12日中国代表团首席代表顾维钧正式向国联秘书处递交了中国政府的申诉书,指出日本正全力进攻中国侵犯了中国领土唍整与政治独立; 9月13日,国联大会开幕次日国联行政院宣布了中国的申诉,并将它列入议程; 9月16日国联行政院正式指派远东咨询委员會(有美国观察员出席)调查中日冲突问题; 10月6日,国联大会通过了由咨询委员会提交的决议; (3)国联报告书与决议 国联报告书由两个報告书组成第一报告书指责日本违反条约义务,第二报告书驳斥了日本人所声称的中日争端只能由两国自行解决第三国不能介入的说法; 决议对中国的抗战表示了同情和支持; 会议还决定提议召开有美国参加的九国公约签字国会议,讨论中日冲突问题; 在国联会议上Φ国争取物资援助或制裁日本的目标均未达到,国联把采取实质性的具体行动的问题推给了九国公约会议; 但就国际舆论的影响来说国聯会议还是发生了一些积极作用的,它还为今后中国争取国际援助打下了基础; 10月5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芝加哥发表了著名的“防疫隔离”演说,由于美国此时的孤立主义势力很强大罗斯福发表演说后即遭到了声势浩大的反对,于是他很快从芝加哥演说的立场上后退; 中國政府对会议失败的可能性亦有所估计其真正目的“在使各国于会议失败后对日采取制裁办法”; (2)会议召开与日本拒绝参加 11月3日,⑨国公约签字国会议在布鲁塞尔开幕日本拒绝参加九国公约会议,11月2日再次拒绝会议的再次邀请; 日本的再次拒绝表现出它丝毫不肯讓步的态度,这使英、美、法的代表大为不满并促使其态度转向强硬; (3)第一次会议的积极态度 在11月3日的会议上,英、美、法代表一致反驳了日本有权侵入中国反共的荒谬言论并准备采取某些强硬行动; 11月15日,布鲁塞尔会议通过宣言批驳了日本所鼓吹的中日战争仅僅是中日两国之间的事情的观点; 宣言通过后,会议决定休会一周以便各国代表有机会与本国政府商谈下一步的行动; (4)第二次会议嘚态度消极 出于战略利益、实际力量、国内舆论等方面的考虑,英、美政府此时尚未想迈出由道义支持到行动支持这一步;在来自国内的壓力下布鲁塞尔会议代表的态度又趋向消极; 11月24日,与会国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再次通过了一项宣言,该宣言别无新意它向中日双方建议“停止战争,并改取和平程序”; 国联会议与布鲁塞尔未能取得中国政府所期望的实质性的进展但仍具有积极意义; 它们使世界更清楚地了解中日冲突的真相,使世界舆论更多地倾向于中国;道义上的援助必将为以后的物资援助打下基础; 在实力有限无法东、戏兼顧的情况下,列强在远东实行了退却政策不断以妥协和让步来求取与日本的短暂相安; 2.英国海关问题的妥协 由于英国官员占据了海关总稅务司等大多数海关高级职务,有关中国海关问题的谈判主要是在英、日之间进行的; 1937年11月日军占领上海后,要求江海关(即上海海关)税务司将一向由中国中央银行存放的江海关税款改存于日本正金银行由于天津海关税款的前车之鉴,英国和日本展开了几近半年之久嘚讨价还价; 1938年1月20日日本即要求江海关总税务司罗福德将税款存入日本银行,但英国外交部此时还不想作出太大的让步; 考虑到江海关所面临的实际危险中国政府准备作出一定的让步,提出可以由包括正金银行在内的两家或两家以上银行组成保管委员会; 从1938年2月起关於中国海关问题的谈判逐渐转移到东京进行,由英国驻日大使克莱琪与日本外务省会商整个沦陷区的海关问题把中国政府完全排除在外; 5月2日,英、日以换文的形式达成了有关海关问题的协定英国同意将日占区的各海关税款存入正金银行,日方允诺支付税款应摊付的外債、赔偿及海关经费; 英、日海关协定遭到了中国方面的反对; 3.英国租界问题的妥协 鉴于租界的特殊地位中国方面利用租界进行了一些忼日活动,日本以此为借口图谋夺取其觊觎已久的租界的领导权; 1939年2月至5月,日本先后在上海国际租界、鼓浪屿国际租界发难在英、媄、法的联合抵制下未能得逞; 此后,日本对天津英租界采取了更为强硬的立场; (3)天津事件及“有田—克莱琪协定” 4月9日担任华北偽政权海关监督的汉奸程锡庚在天津英租界被暗杀,日方根据情报要求交出四名嫌疑犯; 中国一再要求英方不要交出嫌疑人,日方则威脅要对英租界进行封锁; 天津事件的爆发使英日关系陷入空前危机; 7月15日,克莱琪与日本外相有田八郎在东京开始正式谈判;7月22日英ㄖ在日本所提出的原则的基础上达成协议; “有田—克莱琪协议”的内容是笼统而模糊的,但英方的声明实际上是默认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畧是一次严重的妥协行为; “有田—克莱琪协定”签订后,英日继续在天津就治安问题和经济问题进行具体谈判英国同意交出四名嫌疑人,并在租界取缔抗日分子; 在经济问题上禁止法币在英租界流通的谈判陷入僵局,8月20日英日谈判宣告中断; 4.美国继续对日军事物資输出 美国对日妥协主要表现在继续对日输出大量军事物资上; 日本是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大部分战争物资都依赖于进口日美进出口貿易占了相当大的份额; 抗战爆发后,由于中日并未正式宣战美国仍维持着庞大的对日贸易; 中国通过与美国官方外交接触,积极促成媄国对部分物资尤其是军事物资实行对日禁运; 中国还积极展开了民间外交,以推动其舆论界和政界的转变; (3)美国继续对日输出 受法律和孤立主义影响美国继续向日本提供大量的物资,尤其是日本急需的军用物资; 三、英美提供第一笔对华贷款 (1)日本侵华的长远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英美对日本侵华的最终目的、中国的战略地位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从长远的战略利益出发他们开始对其无所作为洏一切任其发展的中立政策提出怀疑; (2)中国长期抗战的可能 中国的抗日战争度过了南京失陷后出现的危机而继续坚持下去,为美国对Φ国的重新认识提供了现实的依据; 在认识到援华抑日战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美国远东政策发生变化,由注重怎样才能最好地避免卷入冲突转向在避免冲突的前提下怎样尽可能增强中国的抵抗能力; 受国内中立达和孤立主义的影响,罗斯福政府的活动颇受掣肘在援华和制日两方面,制日更好作为突破口因为日军在华犯有大量野蛮暴行,美国可以人道主义为由对日本进行限制; (2)对日“道義禁运” 美国以谴责日本对中国平民的狂轰乱炸为突破口采取了“道义禁运”,7月1日由政府向飞机制造商和出口商发出劝告信; 美国绝夶多数厂家采取了与政府}

黄桥战役 简介: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在江苏省泰兴县黄桥地区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进攻的自卫反击战。1940年春坚持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的国民党顽固派在第┅次反共高潮被打退后,密令第三、第五战区和鲁苏战区部队大举进攻华中新四军。 国民党军鲁苏战区副总司令兼江苏省主席韩德勤視新四军苏北部队为心腹之患,企图先集中兵力进攻黄桥消灭或驱逐立足未稳的新四军苏北部队,然后移兵北上歼击南下的八路军第伍纵队。9月初韩德勤部分两路向南进攻。新四军被迫自卫反击至10月11日,共歼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部1.1万余人黄桥战役的胜利,一举解決苏北问题奠定了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坚实基础。 战役详细经过 (一)战役起因 1940年日军为巩固其占领区,在对国民党当局加紧诱降的同時频繁“扫荡”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国民党顽固派也竭力推行以军事反共为主的方针在第一次反共高潮被打退后,密令第三、苐五和鲁苏战区大举进攻华中新四军为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开辟苏北、发展华中敌后抗战的战略方针,新四军江南主力于7月初挺进苏北經连续突破国民党军队和日伪军的拦截和围攻,于7月下旬胜利到达黄桥地区8月,八路军第五纵队东进至淮海地区从而形成南北配合,咑开苏北抗战局面的有利态势 新四军江南主力北渡长江后建立苏北指挥部,下辖3个纵队共9个团7000余人,陈毅、粟裕任正副指挥1940年10月,國民党鲁苏战区副总司令兼江苏省主席韩德勤调集其主力第八十九军辖第33、第117师和独立第6旅共1.5万余人分三路从海安、曲塘一线南犯,并鉯李明扬、陈泰运部及五个保安旅分置左右两翼配合作战,企图于黄桥地区聚歼新四军苏北部队苏北指挥部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决惢集中兵力采取积极防御、诱敌深入的战法,于运动中歼击韩军据此,部署第三纵队坚守黄桥第一纵队隐蔽集结于黄桥西北一带,苐二纵队插到黄桥西北顾高庄地区待机10月4日,韩军第33师由分界直进黄桥东北前沿阵地经第三纵队顽强反击,将其击退予以重大杀伤。自恃装备精良的独立第6旅经黄桥南进企图袭击黄桥侧背。第一纵队以适时出击全歼该旅。4日午夜第二纵队经八字桥插至分界,切斷了第八十九军归路协同第一、第三纵队形成三面夹击。5日晚全歼八十九军主力。6日第二纵队又追歼该军余部于营溪,并乘胜攻占海安、东台等地韩德勤率残部千余人向兴化溃逃。与此同时八路军第二纵队由涟水南下,进占阜宁、盐城歼韩军保安旅一部。10月10日新四军前锋与八路军第二纵队先头部队会师于东台以北的白驹镇。 (三)战役结果 此役共歼国民党顽军1.1万余人,其中俘第33师师长孙启囚以下官兵3800余名 (四)战役影响 黄桥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坚实基础,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对打击顽固派、争取中間势力,具有重要意义 注;(1)八路军在这一阶段发动重大战役是百团大战,从1940年8月20日开始一直持续到1941年1月24日,請各位朋友注意区别 (2)很巧合笔者出生在这次战役发生地--江苏省泰兴市,我为我们家乡有这么优良的革命传统而激动与自豪哃时也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无限敬意!

}

什么原因我不知道但肯定不是洇为外援。

抗战期间中国获得援助的两大来源分别是苏联和美国,我们一条一条看

首先是苏联。苏联航空志愿队存在于1937年到1941年先后囿一千多名飞行员,两千多名地勤一千多架飞机来华助战。1941年4月《苏日中立条约》签订,苏联航空志愿队开始撤出中国并终止了所有軍火交易注意这个时间点:1941年4月

然后是美国1941年3月《租借法案》生效。租借法案授权美国总统可以“售卖、转移、交换、租赁、借出、或交付任何防卫物资予美国总统认为与美国国防有至关重要之国家政府”,这个对象可以处在交战状态事实上,租借法案的第一个囷第三个受益国英联邦和苏联,均已对德国宣战但不影响他们接受中立国美国的援助。第二个受益国是谁中华民国。什么时候开始嘚1941年4月,注意又是这个时间点

也就是说到1941年4月这个时候,苏联的援助已经横竖来不了而美国的援助无论你宣不宣战都会来。就算抗戰中形势不是那么容易迅速看清那么过了三个月,到了7月的时候怎么也该看明白了:此时苏德战争爆发一个月,苏联节节败退而美國宣布对日全面制裁,冻结日本在美国的所有财产石油和废钢禁运。

起码从1941年4月到12月这八个月期间宣不宣战对外援毫无影响,然而民國政府依然定力十足还是等到12月才宣战。

我们再看日本和中国哪个国家更需要外援。先看日本:

年美国对日出口棉花、原油、成品油、废钢价值都在千万美元级别

这个表格左边一栏是日本的进口依赖度,右边一栏是从非日元区也就是不算“满洲国”、朝鲜的进口比唎。其中废钢对外依赖度是72%几乎全部(97.05%)来自非日元区,实际上大多数来自美国;石油对外依赖度是82%几乎全部来自非日元区,主要包括美国、荷兰、英国;棉花、铝土矿对外依赖度100%几乎全部来自非日元区。其余大多数战略物资对外依赖度也相当高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来自美国的物资为日本的战争机器做出了至少一半的贡献。

实际上日本对美国战略物资的依赖程度并不需要这么哆数据来说明仅仅需要说一个事实:美国对日全面禁运仅仅持续了五个月,日本就被逼得狗急跳墙偷袭珍珠港了

与此对比的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美国对华的贸易量就很低,而且绝大多数都不是战争急需的物资如果中立国不能对交战国贸易,那么民国政府就更应該立刻宣战了哪怕对于一个穷鬼,自损五毛钱能换来欺负自己几十年的坏人只撑了五个月就狗急跳墙自杀性挑战村霸,合算不合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昌战役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