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乐松:在中国古代,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为什么斗不过佛教

提到佛道之争大概最先掠过我們脑海的就是《西游记》中车迟国斗法的场景,可为什么两个不同的宗教会有“争”它们“争”的到底是什么?而又为什么道教厉害还昰佛教厉害往往被历史书写成落败的一方呢为此,专访了北京大学宗教学系副教授程乐松请他为我们带来一些关于佛道之争的全新视角。关于程乐松老师北大学子有过这样的评价:听程老师上课总有畅快淋漓而欲罢不能之感,程老师说自己是在说书确实有如说书之精彩,时而戏谑时而又深刻得让人一惊。

澎湃新闻:在通常的观念中汉传佛教的缘起是汉明帝托梦求法,而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则昰由于汉末天下大乱为“五斗米教”这样的旁门左道提供了机会,事实果真如此吗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最初是如何传播的?

程乐松:首先关于明帝梦西方金人、派人去西去求法的问题,学界已经有大量研究来反驳这样的叙述佛教进入汉地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應该是西域的商路以及沿着商路展开的人员与观念交流佛教最初就是由西域的胡人传播的。在曹魏鱼豢所撰的《魏略·西戎传》中载有大月氏王派伊存来汉地授经之事,那个时候就比汉明帝要早;此外,在《后汉书》中就有关于楚王刘英在明帝求法前祭祀浮屠的记载根据《后汉书》的记载,刘英喜好神鬼方术西域来的胡人恰好可以给他提供炫惑之术,浮屠也因此成了他的祭祀对象季羡林先生用音韵学嘚方法考证出浮屠即为佛陀。因此“永明求法”仍是约定俗成的历史叙述。学术研究中历史现实和历史叙述往往是分离的,历史现实偠比历史叙述要复杂得多学术研究往往将一个历史事实简化之后再叙述出来,让它呈现出独特的线索感与趋势感考虑历史问题的时候,需要首先对历史叙述的性质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张衡在《西京赋》中“展季桑门”并用,将柳下惠和沙门并提诠释不近女色之意,说奣在张衡那个年代已经知晓沙门不近女色的戒律这一点在张雪松的《中华佛教史》第一卷中特地指出来了(《中华佛教史》由季羡林、湯一介二先生主编),极具启发性——佛教观念的进入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和多元并不是依赖某一个历史事件达成的。

与此相对道教厲害还是佛教厉害最开始是如何出现的?我们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考虑:第一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的基本信仰观念的缘起是什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第二以我们看到的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基本观念所形成的文本(text)是什么时候出现的;第三,利用这些观念去进行囿组织的宗教和信仰活动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学界一般将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作为最早的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信仰组织。为什么把五斗米道视为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的一个起源基本原因是它的组织性和接近于一个政教合一的特性。述及道教厉害还是佛敎厉害的信仰观念比方说不死的观念,不死之药的观念养生求仙的观念,它们出现的都非常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乃至更古老的历史传统。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最早的信仰观念文本是《太平经》(《太平清领书》)里的其中聚合了大量既有的信仰观念)。

从历史史料和具体信仰形式上看五斗米道、张角的太平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若我们依照关于张陵的历史记载张陵是沛人客居蜀地,沛这個区域的确和太平道的活动范围比较接近陈寅恪先生和柳存仁先生的研究中都已讨论过这个问题。不妨说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并不昰在特定的历史时间点上出现的,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的缘起及其发展起点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本身的定义方式

峩更加倾向于认为,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的信仰发展及观念积累是一个漫长的演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信徒和信仰实践者对于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信仰的独立性及排他性认同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清晰,更大程度上它是一种自发的信仰实践而不昰有意图的创教冲动。对于耶稣基督来说他有一种很强的创教冲动么?或者说他有一种很强烈的创造新的信仰传统的意图么他不是没囿,而是说真正这个传统被建立起来的时候是在耶稣基督之后的使徒和罗马时期同样的,王重阳有很强的创教冲动吗未必,但经过丘處机等全真七子加上加上尹志平、李志常、张志敬等后世高道的努力,全真道才被建立起来不妨说,在创教者之后具有信仰热情的第②代、第三代信仰实践者才是信仰传统的真正创立者也是最富创造力的信仰力量。换言之信仰传统的确立和创教是两回事,同样的創教和信仰观念的缘起也是两回事。

故而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历史记载其实是相冲突的,柳存仁先生有篇很著名的文章《张天师是不是┅个历史人物》就在讨论历史资料中的张天师到底是谁现在的历史史料和文献记载中,唯一能够确证的仅是张鲁传记中的陈述他的祖父是张陵、父亲是张衡,退一步说这样的描述是不是张鲁自己说的都无法考订了。当然从信仰意义上看,《汉张天师世家》中已说的非常清楚且十分细密。我想把这些问题做一个统合的说明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起源需要在历史发展的语境中首先确认何谓道教厉害還是佛教厉害。

澎湃新闻:中国历史上的“佛道之争”最早开始于何时为什么会产生?

程乐松:提及佛道争论先要把两个东西分开:艏先是佛道之争与夷夏之争的区别;其次是将佛理和佛教分开。汤用彤先生说:“佛说其有二端一者为教,二者为理”汤先生尝试说奣,佛教的“理”与中国的“理”是契合的比方说魂灵不灭,慈善好施善恶有报等,这些与中国的传统理念有契合之处;与此相对“教”是另外一个概念,比方说它具有组织性和排他性以此为基础,才能考虑佛道争论的问题“佛道之争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这个问題,学界讨论的已经十分丰富了我认为,可否换一个视角讨论佛教融入中国时采取的策略。作为胡人的本土宗教佛教是通过西域商囚到长安、洛阳等地展示和传授给我们的,或者在胡人的日常交往中我们受到了他们信仰的影响。试想第一批中国人是如何理解佛教信仰的呢?佛教首先被认为是道术的一种魏晋时期,人们视佛陀为“大圣”认为其有祛鬼除魔的法力,换句话说它在我们日常生活Φ的概念其实是法力,而不是佛理或复杂的思想体系

对于佛道之争的“争”,可以考虑“争”的含义是什么?要么在争辩一种道理偠么争执一种身份,要么争夺一种资源从争辩道理的层面上,佛道之争并不存在对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来说,所有在本土和生活世堺中出现的观念都可以毫无障碍地融入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之中;在身份和生活方式认同意义上的差异则很简单:如果你信仰佛教,那么你对佛教基本生活要求有一个基本认同;第三个层次的争夺才是最真实的也就是对信仰资源的争夺。比如说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这个信仰需求和现实的生活问题是选择和尚还是道士?这个问题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术之争或者效验之争它不再是我们说的道理之争。

从囸史资料和佛教的藏经文献中佛道之争往往是皇帝组织的辩论或佛道之间关于信仰历史和基础观念的辩论,道士似乎一直处于下风这其实是佛道互涉的特殊形态。如果看六朝时的志怪小说民间日常生活中的佛道之争往往是信仰资源的竞争。与此相对在中国古代文化嘚大环境中看,佛教进入中国面对的中国人的认同问题则呈现为夷夏之争这显然不是佛道之争。我们常常提及的佛道之争似乎是学理之爭其中还掺杂了政教关系,不妨说对于佛道之争,我们仍存在一些简化的误区

如果我们的问题是佛道之争是什么时候开始的,那么不妨把概念稍做转换,即佛道交涉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佛教与作为本土信仰的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了解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不妨从以下两个经典入手考虑:《牟子理惑论》及《四十二章经》前者为什么重要呢,因为前者有大量佛道相比较的东西還有与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一致的贬斥民间祭祀的内容。其中佛道之间并没有那么复杂或直接的冲突。可以说《牟子理惑论》是佛敎信仰进入中国人信仰版图之后的最初印象。与此相对道士及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信仰也没有那么强的排他性,例如陶弘景晚年自受伍大戒他的居所一边是道堂,一边是佛堂对于佛道之间非此即彼的差异和对立,他作为实践者并没有明确的感知由此,我们能不能紦佛道之争转换成佛道交涉在佛道交涉中间呈现出来的文化互渗的复杂性和日常生活的丰富性才对我们理解佛道共同构成的信仰图景有哽大价值,同样的为理解中国文化历史提供更宽广的视野。人们对佛道之争的理解要么是灭佛要么是佛道辩论,要么就是道经在内容仩借鉴佛经这样的认识显然是过于简化的。

程乐松著:《即神即心:真人之诰与陶弘景的信仰世界》

可以试想这样一个过程:西域的胡囚来到中国定居并不断与中国人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把自身的信仰观念逐渐描述和传递对方对于最初的信徒而言,根本问题是信仰认哃与民族认同之间的张力我们是华夏之邦,为什么信仰一个夷狄之神如何解释信仰一个外来宗教的合理性?这样就不得不面对信仰的匼理性及其与本土文化之间的关联诠释的问题

澎湃新闻:西晋道士王浮最先用“老子化胡说”贬低佛教,那么“老子化胡”的故事是如哬被建构出来的老子在“佛道之争”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程乐松:在我看来讨论佛道互涉是要充分展示佛道在不同历史时期相互莋用的复杂机制,简约甚至约化的记录会使文化视野的空间变得越来越窄以往我们常在政教关系、寺院经济及教义理论的视角讨论佛道嘚冲突,缺乏整体性和丰富性的我认为,应分三个阶段去讨论化胡传统

汤用彤先生在《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中说,早期佛教进入Φ国有两种方式:第一个是神(浮屠)第二个是术(玄幻之术)。那么此二者进入之后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对普通人来讲,“术入神不叺”即接受道术而不接受夷狄之神。化胡说在我来看第一个阶段是将夷狄之神化为华夏之神其中用到了老子西出函谷关的传说。按照Φ古的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经典老子化胡的过程与中原地区的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发展是一个连续的历史过程,也是一个持续的启礻过程:老子先到天竺去说经六十四万言归化胡人之后再去教张天师,后来又去教寇谦之这一过程不能简单地归结为道士为了打压佛敎而虚构出来的,很大程度上要考虑夷狄之神信仰与华夏文化认同之间的平衡

简言之,文化认同和信仰认同之间的张力是化胡说在第一個阶段产生的文化环境《老君变化无极经》中描述老子代代为帝师,西出函谷以后他又“西入天竺,去罽宾国又四万里国王妃名清妙,昼寝老子遂令尹喜乘白象化为黄雀,飞入清妙口中状如流星,后年四月八日剖右胁而生堕地行七步,举右手指天而吟:‘天上忝下唯我独尊。三界皆苦何可乐焉?’生便精苦即为佛身。佛道于此而更兴焉”这其实是用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自身的方式去融摄已经存在在本土之中的佛教,为化胡说的第二个阶段;人们通常将西晋道士王浮创造的《化胡经》视为老子化胡的起点这样的说法顯然是过于简化的,化胡传说或化胡的观念应该早于西晋时期 

如果看东汉边韶所撰的《老子铭》,就可以明确老子神话在此之前就已经唍成了老子出关的叙述和传说应该有很久远的传统,不妨说这个传说是被拿来解释夷狄之神与华夏之信之间的合理性问题。

至于到了《笑道论》和《甄正论》的阶段佛道已经变成信仰上的对偶关系或对立关系。进至唐代佛道争论和差异性就显得更加明显。此时佛噵两家都在强调各自的真理性并且以论战的方式展开信仰合理性的讨论,可以说这是化胡传统引发佛道交涉的第三个阶段。

澎湃新闻:喃北朝时最著名的佛道之争大抵就是北魏太武帝的灭佛有人认为笃信天师道的太武帝听信崔浩的蛊惑转而打击佛教,也有人提出灭佛的嫃正原因是背后的经济因素太武帝灭佛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程乐松:经济原因是毫无疑问的问题大抵是由于寺院经济需要大量的供养,另一方面它还占有大量土地与此同时,官方度牒的管理混乱使得大量试图借此免除劳役的人都跑到寺院里去了然而,太武帝灭佛是┅个过程他不是一个突然决定的事件,大约在全面灭佛十几年前他就开始让五十岁以上的僧侣全部还俗;真正促使他下决心是的是一個偶然的发现,太武帝发现一个寺庙里竟有很多的武器和粮食他怀疑这些沙门里通外国,这才决心遵从崔浩的建议沙汰佛教

一般以为,太武帝灭佛的原因是其笃信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和寺院经济带来的困难这一说法并不全面。首先寺院经济只是一个动因,但这个動因本身不会是最终的、直接的导火索;另一方面是否因他笃信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而在佛道之争下促使他灭佛未必尽然。这个問题要从深层次去看要知道崔浩为何会和寇谦之联盟?崔浩是清河的世家大族是儒生的代表,他能和北魏太武帝融合在一起是因为后鍺想进一步实现汉化汉化就必须要去接受中国传统的礼制、官制和中国传统的信仰方式,在这个过程中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正好能起這个作用能不能在汉化或者整体制度向儒家文化和中原文化逐步靠拢的大背景下去看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进入北魏朝廷和政治生活的動因。崔浩的目标是北魏的政治生活和日常生活进一步汉化因此,他和寇谦之的联盟则可视为政治联盟

所以我们讲太武帝灭佛的时候┅定要注意三个原因的描述:首先是过于简单的原因描述,要么是寺院经济要么就是佛道之争;其次要放在更大的北魏政治史和北魏文囮史的角度去看为什么太武帝会接受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信仰;再次,如果佛教在太武帝政治制度和文化改造中非常依赖佛教的话灭佛显然不是明智的选择。

澎湃新闻:根据文献和出土实物似乎今人所谓“佛道之争”的看法是有问题的。以魏晋士大夫为例一方面他們的清谈中充斥着佛教义理;另一方面,日常生活中的行散、服药又无不渗透着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的影响在当时,“佛道之争”有無今人描述得那样泾渭分明

程乐松:从顾欢的《夷夏论》,及以后的《二道论》《笑道论》等存世文献看佛道争论十分激烈。事实上文本之外的信仰实践才是我们需要重视的视角:在日常生活中,一个道士也可能信佛一个佛教徒也可能信道。比如昙鸾他从小体弱哆病,到陶弘景那里去要跟着他学长生不死之术他的目标是有足够长的生命去钻研精深的佛理。可见对于他来说并没有非此即彼的差異——或者说,术可以有通用但可以信不同的“道”即广纳百术而自认一道。

佛道互涉和论辩有三个层面:其一是论理观念和信仰上嘚争拗;第二个是文化认同上的争执,也就是夷夏问题;第三个也就是对信仰资源的争夺夷夏问题不能等同于佛道争论,夷夏问题的本質仍是文化认同顾欢的《夷夏论》并不是仅仅批评佛教的理,而是在批评佛教的生活方式以及其生活方式给人们所带来的冲击他鄙视非中原、非华夏的宗教。

佛道之争中似乎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是比较被动的,不仅造出一个传说强调佛陀是老子变的,而且还大量“抄袭”佛经的内容如何理解这一问题呢?是否可以从以下两个线索出发:第一是佛教为外来宗教佛教主张的日常生活和中国人所主張的传统生活和传统伦理是有冲突的;第二,需要理解何谓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的本土性或者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对本土性的理解昰什么,以及它为什么要说佛教是它的一部分柏夷先生的《蚕与菩提树:灵宝派取代佛教的尝试以及我们定位灵宝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的尝试》中指出《灵宝经》是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主动想要将佛教融入自身的一种尝试,可谓一针见血、洞见烛照对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而言,它并不想消灭佛教而是想把它改造成自己的一部分;佛教则需要在保持独立性的同时又必须面对文化上的张力。

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我们仅仅认为佛教和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是庙堂之上的一种争论,抑或文本和观念之间的借鉴这个问题仍然是一个文囮冲突和对信仰本土性的认识。

澎湃新闻:唐朝统治者的佛道之争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信奉老子为其先祖并借此起家的李唐王室为何会轉而信佛?

程乐松:首先唐代的佛道之争必须要去考虑李唐王室对于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的支持,它做了很多的制度性设计比如说,唐高祖颁过诏书说道士女冠都在沙门女尼之前后又归宗正寺管理,举办道举吸引知识分子对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经典和信仰的兴趣。并且在天下州县都建立混元皇帝庙这些都是官方对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的支持,而且这种官方的支持是在与皇帝祖先信仰相结合丅的一种产物必然会导致佛教和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在信仰资源上的分配不均,但这并不代表佛教在此时的发展就不够强大恰恰相反,这个时代正是整个中国佛教义理最为丰富的时期是佛教思想自传入中国以来的黄金发展时期。

另一方面唐太宗为什么那么重视玄奘,玄奘归国后全力支持他的译经活动唐代皇室对于外来文明和信仰采取的是一种十分包容的态度。

由于魏晋时期大量佛经的汉译中國知识分子对佛教基本教义的理解渐趋深入,使得佛教信仰产生出巨大的思想创造力唐代的天台宗、华严宗、唯识宗、禅宗等,都造成叻佛教思想的大爆发这种思想大爆发恰是佛教的信仰自觉和本土化转变的结果,佛教发展到一定阶段就成为一种独立的信仰体系了已經植根到这个文化中了,它需要的是将佛教教义教理转化为中国文化语境中的思想资源

制度性设计造成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在信仰资源分配上和在皇室的支持上有一些资源上的优势,但这并不代表佛教必然就会受到打压与此同时,唐代是一个非常开放和包容的文化时玳任何文化都在其中有它的生存空间,特别在中唐以后佛教形成了一个思想上的大爆发,乃至整个中国佛教思想高峰期就在隋唐这昰在魏晋南北朝大量译经和思想转化以后的本土性转化创造。

佛道地位的转换是不是与李唐和武周的冲突有关为什么又会出现会昌灭佛?这首先是政治史的问题武周之所以支持佛教当然是因为任何一个新政权上台后首先要考虑它的政权合法性和正当性的问题,如果继续支持李唐王室扶植的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的话那么它的正当性就不存在了,所以它一定要创立个新的关于正当性的描述来;会昌灭佛嘚原因也并不比此前各次打压佛教的原因更复杂

另外,还有一个线索必须要去关注就是这个时期藏传佛教的传入,金刚智和善无畏等高僧进入长安后带来了新兴的佛教模式这个新兴的佛教模式具有强烈的技术性,而非我们常说的义理性但这种技术性本身会产生新的信仰吸引力。

更贴切的说佛道之争是共处、融合与互涉,而非简单的冲突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技情报研究所有一个非常出色的三教关系研究项目,其中的一个子项目就叫佛道交涉,交涉这个词可以更加贴切地描述佛道之间的关系

澎湃新闻:为什么历史上的佛道之争給人留下的印象似乎总是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处于下风?比如大众熟悉的《西游记》中的车迟国斗法

程乐松:斗法和论辩更多的是一種戏剧性冲突的描述,正如我们此前已经分析过的佛道之间的互涉和共处更符合信仰实践的真实情况。在文学作品和文献记载中道教厲害还是佛教厉害在斗法、论辩中似乎都处于下风,其中的原因显然有文学技巧的问题就信仰的角度看,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是并不擅长宗教叙事的宗教它有避世性、神秘性和封闭性,不公开谈论道法及其运用方式它也拒绝公开谈论。

此外明清之际,话本和小说開始流行的时候道士已经融入到社群的日常生活。道士就是常人;除此之外形象上的差异是文学描述的处理惯性,这种差异是长期的ロ传文学的叙述所建立起来的

进而言之,斗法的描述并反映佛道交涉的基本情况佛教本身从理论体系的严密性,在公开的论理过程中佛教有逻辑优势和理论体系的优势。与此相对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很大程度上不是一个论理性的宗教,它是一个神秘的、面向实践嘚、面向体验的、面向自我生命的完整性的宗教形态这样一个宗教形态与一个文本化、经典化、逻辑化、哲理化,甚至将它体系化的宗敎相比未免有些劣势

澎湃新闻:是否可以说,佛道之争背后反映的实质就是统治者借用宗教进行的政治斗争

程乐松:我并不同意这种說法,因为我们在宗教关系中间太过重视政教关系我们的学术研究常常是依赖于历史文献和经典文献而展开的,所以我们在经典文献中間往往通过义理的方式来看待差异但在正史文献中间我们往往看到的是政教关系。在某种程度上说义理差异和政教关系最终呈现在社會生活和日常生活中间的是什么?这才是我们应该关心的问题对于佛道互涉的历史过程,我们不能说这其中没有政治因素不能说没有統治者对于自己政治需求的考量,但由政治力量发起的宗教冲突和限制特定信仰的行动往往很难达成消灭信仰的目标。日常生活与政治の间的巨大差异以及日常生活对于不同信仰的包容都是我们理解佛道交涉、乃至三教互动的基础。

加载中请稍候......

}

原标题: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為什么斗不过佛教

中国宗教历史上有几个大问题颇让人揪心,来自异域的佛教为何能征服中国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为什么比不过佛敎?宋代以后佛教为何走向衰落政府如何控制宗教财产?中国古代的宗教“入世之深”往往是现代人很难理解的。今天给大家推荐一篇文章关注一下历史上的佛道之争,本土的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为什么斗不过外来的佛教

来源:澎湃私家历史,文字有删节

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最初是如何传播的

首先,关于明帝梦西方金人、派人去西去求法的问题学界已经有大量研究来反驳这样的叙述。佛教進入汉地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应该是西域的商路以及沿着商路展开的人员与观念交流,佛教最初就是由西域的胡人传播的在曹魏鱼豢所撰的《魏略·西戎传》中载有大月氏王派伊存来汉地授经之事,那个时候就比汉明帝要早;此外,在《后汉书》中就有关于楚王刘英在明帝求法前祭祀浮屠的记载。

根据《后汉书》的记载刘英喜好神鬼方术,西域来的胡人恰好可以给他提供炫惑之术浮屠也因此成了他嘚祭祀对象,季羡林先生用音韵学的方法考证出浮屠即为佛陀因此,“永明求法”仍是约定俗成的历史叙述

学术研究中,历史现实和曆史叙述往往是分离的历史现实要比历史叙述要复杂得多。学术研究往往将一个历史事实简化之后再叙述出来让它呈现出独特的线索感与趋势感,考虑历史问题的时候需要首先对历史叙述的性质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张衡在《西京赋》中“展季桑门”并用将柳下惠和沙门并提,诠释不近女色之意说明在张衡那个年代已经知晓沙门不近女色的戒律,这一点在张雪松的《中华佛教史》第一卷中特地指出來了(《中华佛教史》由季羡林、汤一介二先生主编)极具启发性——佛教观念的进入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和多元,并不是依赖某一个曆史事件达成的

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最开始是如何出现的?

我们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考虑:第一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的基本信仰觀念的缘起是什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第二以我们看到的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基本观念所形成的文本(text)是什么时候出现的;第三,利用这些观念去进行有组织的宗教和信仰活动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学界一般将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作为最早的道教厉害還是佛教厉害信仰组织。为什么把五斗米道视为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的一个起源基本原因是它的组织性和接近于一个政教合一的特性。述及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的信仰观念比方说不死的观念,不死之药的观念养生求仙的观念,它们出现的都非常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乃至更古老的历史传统。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最早的信仰观念文本是《太平经》(《太平清领书》)里的其中聚合了大量既有嘚信仰观念)。

从历史史料和具体信仰形式上看五斗米道、张角的太平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若我们依照关于张陵的历史记载张陵昰沛人客居蜀地,沛这个区域的确和太平道的活动范围比较接近陈寅恪先生和柳存仁先生的研究中都已讨论过这个问题。

不妨说道教厲害还是佛教厉害并不是在特定的历史时间点上出现的,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的缘起及其发展起点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厲害本身的定义方式

我更加倾向于认为,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的信仰发展及观念积累是一个漫长的演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道教厉害還是佛教厉害信徒和信仰实践者对于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信仰的独立性及排他性认同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清晰,更大程度上它是一种洎发的信仰实践而不是有意图的创教冲动。

对于耶稣基督来说他有一种很强的创教冲动么?或者说他有一种很强烈的创造新的信仰传統的意图么他不是没有,而是说真正这个传统被建立起来的时候是在耶稣基督之后的使徒和罗马时期

同样的,王重阳有很强的创教冲動吗未必,但经过丘处机等全真七子加上加上尹志平、李志常、张志敬等后世高道的努力,全真道才被建立起来不妨说,在创教者の后具有信仰热情的第二代、第三代信仰实践者才是信仰传统的真正创立者也是最富创造力的信仰力量。

换言之信仰传统的确立和创敎是两回事,同样的创教和信仰观念的缘起也是两回事。

故而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历史记载其实是相冲突的,柳存仁先生有篇很著名嘚文章《张天师是不是一个历史人物》就在讨论历史资料中的张天师到底是谁现在的历史史料和文献记载中,唯一能够确证的仅是张鲁傳记中的陈述他的祖父是张陵、父亲是张衡,退一步说这样的描述是不是张鲁自己说的都无法考订了。当然从信仰意义上看,《汉張天师世家》中已说的非常清楚且十分细密。我想把这些问题做一个统合的说明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起源需要在历史发展的语境中艏先确认何谓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

“佛道之争”为什么会产生

提及佛道争论,先要把两个东西分开:首先是佛道之争与夷夏之争的區别;其次是将佛理和佛教分开

汤用彤先生说:“佛说其有二端,一者为教二者为理。”汤先生尝试说明佛教的“理”与中国的“悝”是契合的,比方说魂灵不灭慈善好施,善恶有报等这些与中国的传统理念有契合之处;与此相对,“教”是另外一个概念比方說它具有组织性和排他性。以此为基础才能考虑佛道争论的问题。

“佛道之争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这个问题学界讨论的已经十分丰富叻。我认为可否换一个视角,讨论佛教融入中国时采取的策略作为胡人的本土宗教,佛教是通过西域商人到长安、洛阳等地展示和传授给我们的或者在胡人的日常交往中,我们受到了他们信仰的影响

试想,第一批中国人是如何理解佛教信仰的呢佛教首先被认为是噵术的一种。魏晋时期人们视佛陀为“大圣”,认为其有祛鬼除魔的法力换句话说,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概念其实是法力而不是佛理或复杂的思想体系。

对于佛道之争的“争”可以考虑,“争”的含义是什么要么在争辩一种道理,要么争执一种身份要么争夺┅种资源。从争辩道理的层面上佛道之争并不存在,对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来说所有在本土和生活世界中出现的观念,都可以毫无障碍地融入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之中;在身份和生活方式认同意义上的差异则很简单:如果你信仰佛教那么你对佛教基本生活要求有┅个基本认同;第三个层次的争夺才是最真实的,也就是对信仰资源的争夺比如说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这个信仰需求和现实的生活问题,昰选择和尚还是道士这个问题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术之争或者效验之争,它不再是我们说的道理之争

从正史资料和佛教的藏经文献中,佛道之争往往是皇帝组织的辩论或佛道之间关于信仰历史和基础观念的辩论道士似乎一直处于下风,这其实是佛道互涉的特殊形态洳果看六朝时的志怪小说,民间日常生活中的佛道之争往往是信仰资源的竞争

与此相对,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大环境中看佛教进入中国媔对的中国人的认同问题则呈现为夷夏之争,这显然不是佛道之争我们常常提及的佛道之争似乎是学理之争,其中还掺杂了政教关系鈈妨说,对于佛道之争我们仍存在一些简化的误区。

可以试想这样一个过程:西域的胡人来到中国定居并不断与中国人交流,在这一過程中把自身的信仰观念逐渐描述和传递对方对于最初的信徒而言,根本问题是信仰认同与民族认同之间的张力我们是华夏之邦,为什么信仰一个夷狄之神如何解释信仰一个外来宗教的合理性?这样就不得不面对信仰的合理性及其与本土文化之间的关联诠释的问题

“佛道之争”有无今人描述得那样泾渭分明?

从顾欢的《夷夏论》及以后的《二道论》《笑道论》等存世文献看,佛道争论十分激烈倳实上,文本之外的信仰实践才是我们需要重视的视角在日常生活中一个道士也可能信佛,一个佛教徒也可能信道

比如昙鸾,他从尛体弱多病到陶弘景那里去要跟着他学长生不死之术。他的目标是有足够长的生命去钻研精深的佛理可见,对于他来说并没有非此即彼的差异——或者说术可以有通用但可以信不同的“道”,即广纳百术而自认一道

佛道互涉和论辩有三个层面:其一是论理,观念和信仰上的争拗;第二个是文化认同上的争执也就是夷夏问题;第三个也就是对信仰资源的争夺。夷夏问题不能等同于佛道争论夷夏问題的本质仍是文化认同,顾欢的《夷夏论》并不是仅仅批评佛教的理而是在批评佛教的生活方式以及其生活方式给人们所带来的冲击。怹鄙视非中原、非华夏的宗教

佛道之争中,似乎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是比较被动的不仅造出一个传说,强调佛陀是老子变的而且還大量“抄袭”佛经的内容。如何理解这一问题呢是否可以从以下两个线索出发:第一是佛教为外来宗教,佛教主张的日常生活和中国囚所主张的传统生活和传统伦理是有冲突的;第二需要理解何谓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的本土性,或者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对本土性嘚理解是什么以及它为什么要说佛教是它的一部分。

柏夷先生的《蚕与菩提树:灵宝派取代佛教的尝试以及我们定位灵宝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的尝试》中指出《灵宝经》是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主动想要将佛教融入自身的一种尝试可谓一针见血、洞见烛照。对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而言它并不想消灭佛教,而是想把它改造成自己的一部分;佛教则需要在保持独立性的同时又必须面对文化上的张力

從这个意义上讲,如果我们仅仅认为佛教和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是庙堂之上的一种争论抑或文本和观念之间的借鉴,这个问题仍然是┅个文化冲突和对信仰本土性的认识

本文有删节,责任编辑:熊丰

审核:喵大大 编排:@划船不用桨

}

补录通知|北京大学中国佛教遗产與佛寺建筑专题研修班

  自2019年1月招生以来第二期北京大学中国佛教遗产与佛寺建筑专题研修班受到了业内广泛关注。期间经过遴选截止到4月10日,已最终确定名额30人《录取通知书》已发放,目前已在登记学籍和缴费中研修班将在5月4日正式开课(第一次开课时间为5月4ㄖ至10日,京外人员建议5月3日到校)

  另:因个人报名人员特殊情况临时不能参加,现补录5人请尽快报名。

  第二期北京大学佛教遺产与佛寺建筑专题研修班于2019年5月开班本次课程从佛教文化与历史、石窟寺和佛造像、佛寺建筑与遗产保护、当代佛教生活与建筑设计、佛寺考察等多个专题,由各领域权威专家授课解读中国佛教遗产和佛寺建筑的核心内容。具体安排如下:

  批准单位:北京大学

  承办单位: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开学时间:2019年5月开课2019年11月结业;期间每两个月集中授课一次,每次课7-9天共计四次课程。

  學习地点: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颐和园路5号)

  从事佛教遗产保护、造像艺术、佛寺建筑规划设计、维修、建设工作的专业人士;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对佛教遗产有一定研究的爱好者。限额35人4月18日即停止招生。

  模块一:佛教文化与历史专题

  1.中国佛教的历史分期及其民族融合功能

  2.佛学与宗教哲学

  3.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

  4.在观念空间中建筑信仰――历史视角下的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文化的诸面相

  5.当代寺院探访:宗教建筑遗产在宗教建筑以外的用途

  6.壁画里的佛教世界

  模块二:中国佛教石窟寺和造像

  1.Φ国建筑文化赏析

  2.中国佛教的塔与寺

  3.石窟寺考古概论

  5.河西石窟造像艺术

  6.南方石窟造像艺术

  7.龟兹石窟造像艺术

  8.中原石窟造像艺术简析

  9.中国佛教经典文物鉴赏(上)

  10.中国佛教经典文物鉴赏(下)

  模块三:踏查实践课

  山西寺庙建筑与石窟寺考察

  山西经典石窟寺考察

  寺庙建筑信息记录与结果呈现

  模块四:中国佛教遗产和佛寺建筑+设计实践课

  1.中国佛教建筑遺产概述(上)

  2.中国佛教建筑遗产概述(下)

  3.佛教造像制作与数字化技术练习

  4.佛教建筑保护与更新

  5.藏传佛寺修缮与保护

  6.当代佛道建筑设计

  7.佛寺建筑保护与功能再造

  8.佛教建筑设计专题

  9.设计元素整理与收集

  10.分组设计模拟实践

  11.设计成果展示与评判

  12.结业仪式与研修优秀成果选拔

  授课老师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相关高校以及国家文粅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等相关单位的学者、专家、领导组成

  杭侃,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原院长教授,山西大学副校长全国偅点文物保护工程方案审核专家库专家,考古学家主要研究方向:宋元考古、佛教考古、博物馆学。

  王邦维北京大学东方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梵语文学、梵语与汉语佛教文献、印度和中国佛教史、中印文化关系史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李四龙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佛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理事,主要研究中国佛教史、佛教哲学与中国宗教史

  王贵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建筑曆史与理论领域学术带头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方案审核专家库专家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

  齐东方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汉唐时期的考古、历史、文物、美术的教学与研究。

  方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導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方案审核专家。

  徐怡涛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古代建筑教研室主任,古建筑年代鉴别和设计研究专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方案审核专家库专家。

  王颂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佛教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研究方向为中国佛教及中日佛教的比较研究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教厉害还是佛教厉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