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身健体,矿业有多少产能过剩需要去除

央企去产能成“瘦身健体”重要任务 下一步仍面临不小压力-闽南网
央企去产能成“瘦身健体”重要任务 下一步仍面临不小压力
来源:中国经济网
&  专家认为,包括央企在内的国有企业加快去产能是对生产能力的调整
&  ■本报见习记者 杜雨萌
&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认为是解决我国经济结构性矛盾的治本之策。而在2016年五大经济任务中,去产能更是列为首要位置。而央企在去产能的重点领域占比例较高,因此在推进去产能过程中,央企尤其需要加码。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认为,包括央企在内的国有企业加快去产能,一方面是对生产能力的调整,另一方面也是对国有企业已有的一些体制机制的调整,因此,下一步去产能必须要和国企改革结合起来。
&  6月29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化解钢铁煤炭过剩产能工作会议时,就已明确了中央企业化解钢铁、煤炭过剩产能和处置&僵尸企业&的目标任务,即从今年开始,用5年时间压减中央企业钢铁煤炭现有产能的15%左右,争取用2年时间压减现有产能的10%左右。
&  中国企业联合会副研究员冯立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目前来看,钢铁、煤炭、石化、建材、有色化工等行业面临的产能过剩问题仍然很严重,受此影响,这些行业的中央企业经济效益受到严重影响,收入、利润都大幅下滑。整体来看,中央企业去产能仍然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  据财政部发布的最新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简称国有企业)经济运行趋稳向好。其中,6月份的收入、利润同比继续下降,收入降幅比上月收窄0.5个百分点,利润降幅比上月收窄1.1个百分点;煤炭行业在今年更是首次实现由亏转盈。不仅如此,多家煤炭类上市公司发布的中报预告利润更是实现大幅增长。
&  华泰证券高级宏观分析师宋雪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煤炭价格的回升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去产能的进程。&毕竟很难让一个企业一边涨价一边去产能,这违反了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原则。&
&  &这种现象不会持续太久。&宋雪涛同时表示,因为从供给端来看,已停产的煤矿从客观上较难复产。煤矿复产的重新检修设备成本很高,现金流和银行贷款也会遇到问题,客观上增加复产难度;从需求端来看,煤炭需求量已达峰值水平,预计在煤炭去产能背景下所带来的动力煤价格上涨趋势不会持久。
&  在此之前,中国国新、诚通集团、中煤集团、神华集团出资组建的中央企业煤炭资产管理平台公司即&国源煤炭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运行。
&  据介绍,国源公司的主要任务是配合落实中央企业化解煤炭过剩产能,推动优化整合涉煤中央企业煤炭资源,促进涉煤中央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结构调整和改革脱困。
&  安迅思煤炭行业分析师邓舜认为,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煤炭行业的一系列问题浮出水面。例如大量煤炭企业存在各种历史包袱,煤价低迷时期拖累企业的生存发展。若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现在由国资委牵头组建国源公司这样一个平台有望解决资源整合难题。
情人节不虐狗,单身福利放送,让你一饱眼福。
48小时点击排行榜去产能倒逼国企“瘦身健体” 完不成任务要被问责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去产能倒逼国企“瘦身健体” 完不成任务要被问责
  7月中,来自两部委的信息令人感受到中央对于去产能的决心。14日,发改委和国资委的发布会,均透露出一个讯号:去产能势在必行,国企应当成为排头兵。
  发改委强调,已经确定的去产能目标任务必须完成,没有完成任务的都将被严肃问责。
  国资委则明确表示,计划从今年开始,用5年时间压减中央企业钢铁、煤炭现有产能的15%左右,其中,2016年中央企业要压减钢铁产能719万吨,压减煤炭产能3182万吨,使专业钢铁、煤炭企业做大做优做强,电煤一体化企业资源优化配置,其他涉钢、涉煤企业原则上退出钢铁、煤炭行业。
  显然,在去产能面前,国企改革是一个突破口。归根结底,去产能只是表象,实质上是要通过去产能,来达到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提升行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的目的。这一点和国企改革的目标是吻合的。
  从今年上半年的形势分析,情况也确实如此。截至5月底,中央企业粗钢产量、玻璃产量、电解铝产量分别同比下降5.9%、17%和24.1%,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5个、17.4个和22.4个百分点。
  从去产能的重点产业分析,重化工业一直是去产能的重点、难点和焦点,国企在这一行业的绝对多数地位使得去产能从某种程度上看就是对国企的考验。
  以钢铁业为例,今年7月份,宝钢和武钢宣布了战略重组的消息,这为国有钢企兼并重组改革拉开了帷幕,也为钢铁业去产能提供了思路。根据光大钢铁的数据,“宝武”合并后将在取向硅钢及汽车板材的市场份额大约在60%至70%。按产量计算,合并后的“宝武”将至少具备6000万吨的年粗钢生产能力,变成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超级巨无霸,市场占有率将达到7.5%。
  分析师认为,“宝武”重组后,后续一定会有一个去产能、减量发展的过程。不可能越兼并,产能越大。同时,宝钢和武钢在物流配送方面的互补,形成产业链相互融合,也将有助于双方降低物流成本,实现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当然,两家企业的融合还将面临很多实际问题,包括企业文化、重复生产线、员工安置等问题都将产生磨合成本。但这一战略重组无疑为当下的去产能打开了一条新思路――将国企改革与去产能相结合,边改边去,使改革取得更好的效果。
  此外,去产能从根本上倒逼企业进行研发升级。而国企在研发升级转型上的投入,显然要比民营企业要丰厚得多。国资委不久前首次表示,要设立“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和“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目的是优化调整国有资本结构,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集中,向产业链价值链的中高端集中。有了基金的托底,国企改革与去产能的脚步必然会更加迅速。同时,国企的研发团队,可以让企业在去产能的同时,也寻找到转型升级的途径,从而更好地安置员工和土地等生产要素。
  当然,无论是国企还是私企,去产能都面临较大的阻力。去产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利益博弈,不是关门大吉就能解决问题的,因为既涉及地方和企业利益,也涉及职工个人利益。但是,去产能是必须过的一道坎,过不了这个坎,中国经济就不能脱胎换骨,重拾升势,国企也难以瘦身健体,更难以做大做优做强。
  (赵晶)
(责任编辑:郝龙 UN654)
&&&&&&</div
翻脸比翻书快 友谊小船竟说翻就翻[]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采矿业产能利用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